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范文

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

第1篇: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管理是一门专业学科,良好的管理能提高经济效益,也能提高单位的运行质量。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学校管理者必须贯彻的管理规律和教学要求,合理配置学校管理队伍中的一切人力、物力等资源,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完善学校日常管理。如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告知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维持高职院校的稳定运行,适应新时代高职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了增强竞争力,我们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不管是人力资源还是物力分配管理方面,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1.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管理队伍培训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老师的专业水平不容忽视,因此十分重视在职教师的再教育问题,但却忽视了专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由于专治老师的年度考核对学历教育、继续教育都有严格的要求,也有相关的制度作保证,可是,无论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高低,都没有关于继续教育学时数的明确规定,这些管理人员也很少有参加公派进修和继续教学,这就导致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落后,缺乏与同行沟通的经验,并长期处在凭经验处理问题的僵硬环境中。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高与教管人员水平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和继续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教学管理工作也无法提高,最终损害到学校的未来发展。

1.2 管理人员工作水平的提高不被重视

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运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管理的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管理人员需认真遵守管理规范,将优秀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这是每个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素质和技能。现代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度,教学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情况已属常态。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管理人员,一进学校变从事一线管理工作,认为凭借自己的经验,对未来的工作更是感觉如鱼得水,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重视教学管理规范的落实,也忽视了积累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满足于现状,常常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思考问题,导致工作问题处理缺乏工作性和严谨性。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没有针对管理人员的基本功和岗位服务技能进行培训,而新任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思想上有偏差,缺乏管理理念。

1.3 管理理念陈旧,缺少沟通

合作意识是管理理念中的重点,它贯穿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且在不同的阶段各具特点,从前的管理工作多在行政层面,硬性的规定占大多数,通过考评制度给专任教师测评、打分,专任老师始终处在一个被管理的环境中,这些陈旧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了。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沟通不及时、互相推诿、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管理人员只复杂管理工作的安排,但对于专任教师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哪部分是难点、如何做才会更方便快捷、布置完成任务的时段是否合适可行等问题都没有作出合理的安排,在实际工作中,导致工作时间不断修改,教学任务难以按时按量的完成。但在教学管理中的根本问题还是缺少服务和合作意识,与同行、专业教师沟通少,经验累积不足。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2.1 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加强队伍工作效能

管理队伍的构建的科学性是提高教学工作水平的关键,队伍的构建决定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知识技能。只有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才能发挥管理人员的优势,让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因此,完善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是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的关键还是要求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

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能,为深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高职院校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以学校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管理,并实现管理队伍的规范化、制度化。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积极发挥教学管理专业人员的作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客观分析遇到的问题,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时也要积极面对遇到的苦难,贯彻落实每一项管理任务,保证不给老师的教学工作留下隐患,全面推进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从根本上优化管理队伍的建设,科学配置人力。

2.2 加强学习,开展教学管理

管理人员的培训十分重要,我们应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师人员培训结合在一起,并定期开设培训班和对外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并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心理、高等教育、管理等课程方面的培训,尤其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3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奖励机制

教学管理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人员需不定时或定时的参与学校考核,并开展多方面的工作监督,完善岗位的责任制度,引导教学管理人员互相促进,主动参与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性的管理气氛。完善奖惩机制,将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与人员的将近结合。考核力度要强,范围要广,位于优秀的工作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工作不认证、敷衍了事的管理人员,或者管理能力差、不适合教学管理的人员进行处罚或者撤换。时刻增加管理人员的紧迫感,及时转变教学管理的理念,提高教学治疗和管理效率。

2.4 提高服务意识,培养良好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没个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的关键是提培养管理人员敬业爱岗工作责任心和义务感。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并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教学管理者需具备相当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认真对待每个环节的工作,并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以便科学的完成管理工作。

2.5 采用先进手段,实现教学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信息不流通、纸张堆叠、文件存储情况复杂,导致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始终无法从深层次发展,这与现代高职学校的管理工作发展也不相符。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大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力度,及时开展网络档案管理系统研发,建立资源共享数据库,让每位老师都可以轻松使用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更是加快了档案信息的传输速度,将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档案信息,保持档案资源的新鲜度。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有效实现了教学档案资源收集信息化,教学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教学档案资源共享信息化。

3.总结

加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关键还是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意识,加强队伍的科学构建,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理论和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这不仅是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点,更是提升高职教育实力,促进学校发展,培养综合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章新友,蔡少华.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新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6).

[2]雷雪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极其培养[J].职业时空,2007(2).

[3]刘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36).

[4]娄玉琴.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5]王艳,颜毓娟.如何做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J].科技,2005(1).

第2篇: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范文

教学管理队伍是独立学院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干部大多是离退休人员或从其他院校聘请的兼职人员,而从事直接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系统地掌握教育学、高校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仅能从事简单的,事务性的工作,在教学管理上缺乏专业性、系统化和创新。针对此现状,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第一,从思想上,作为独立学院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配备合适的、专门的教学管理干部。第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和激励制度。对于直接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开展不定期的业务培训,对于新进入教学管理系统的员工,一定要有一个学期的“跟随期”。为其安排师父,采用师徒制,让其尽快熟悉,并且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经历一次。第三,建立竞争机制,实行末尾淘汰。据调查,独立学院基本上是学院设教务处,系部设教学秘书岗。对于教学秘书这样基层的、直接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要有相应的淘汰机制,淘汰能力差的、积极性不高的人员,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促使其不断提升。同时,也应为其提供相应的岗位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第四,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教学管理人员是老师既的帮手,又是学生的朋友,作为教学管理人员,不能只坐在办公室,要勤走动,多到教室去,听老师上课,要对每一个老师的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研究领域等各个方面都要了解。对每个老师做到如数家珍。同时,也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于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只有真正走入教室的教学管理人员,才是合格的。第五,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素质。首先,要严把关,招聘优秀的,综合素质高的,立志于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同时还要吸收有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并做好教学管理人员的梯队培养,不要出现断层情况。要逐步培养一支既懂教学管理理论,又熟悉本校专业,还能创新的教学管理队伍。

二、院系两级教学监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为保障教学的正常运行,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应从上到下建立好教学监督体系。强化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采用360°考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教学质量。学院设立督导办,系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由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学工秘书、教研室主任、学生代表组成的教学督查队伍,保证了教学制度的执行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力量。同时,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学期听课、教学检查和毕业生质量跟踪等制度,以此保障院系两级评价体系得以实现。第二、加强教师业务档案、课程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基础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教师教学档案进行检查;每学期安排教职工听课,将听课收到的反馈信息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坚持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坚持要求教师认真进行作业批改;规范考试命题、试卷制作、评阅与试卷分析。以此严肃教学秩序,严禁擅自调课、停课等。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为教学过程的管理提供依据。第三、成立教学信息站,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的管理中。在每个班级挑选教学信息员,成立教学信息站,随时收集班级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反馈至信息站,信息站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把学生座谈会收集的改进意见与教师相互听课评价相结合,反馈给任课老师,共同研究整改办法。

三、规范系级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记载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情况,它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更是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教学档案应全面、规范,凡是在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过程中和科研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图表、录像等材料均属要保管的教学档案。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需要长期保存的教学档案,由学院档案室保管;对系部工作有保存价值或不需长久保存的教学档案,由系部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保管。系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随时收集、积累教学文件材料,分类存放,分学期、分项目进行编码立卷归档。一般说来,系级教学档案应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系部会议资料、教学材料、考务、实验、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内容。归档的教学文件必须字迹工整,格式统一,手续完备。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变动时,应及时做好教学档案的交接工作。确保教学档案持续积累。

四、结论

第3篇: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体育;质量控制

一、引言

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它是政府、社会以及市场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教务管理工作关系着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管理人员素质高低对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直接影响,学院必须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与管理,以素质理念为出发点,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工作,才能保障学院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我国大专院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也是改革创新的成果,它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为实现大众化教育注入了动力。大专院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教务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是学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决定了管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与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关。蒋微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过程管理研究》提到了现代高职院校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事前、事中控制力的传统评价不能实现对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监控。随着对人类学习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不再是“黑盒子”问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结果的影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现代管理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但是价值的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而过程的管理几乎涵盖了组织的各种活动,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必须面向过程,只有立足于过程的管理,才能有效地追求卓越的绩效。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1.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不过关。目前,我国大专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存在很大问题,从管理人员的学历来看,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有研究生学历,有本科生本科学历;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异,有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经验,临时应变能力较差;从培训角度来看,少数管理人员参与过系统、严格的训练,有的则没有任何培训经历就直接上岗,处理事情的时候凭个人主观判断;从管理方式来看,大部分大专院校对教务管理人员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内部职务不明晰,部门之间缺乏交流,无法将相关工作串联起来;从创新角度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办事过于照搬文件指示,没有开拓创新品质。实中,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繁忙,需要他们处理的事情较多,很多时候要加班完成日常事务,这样休息时间就大大减少了。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欣然完成所以工作事宜,不可以产生抱怨和厌恶的不良情绪。很多独立学院的教务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奉献意识,对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存在不满,渐渐的失去了工作动力与热情,同事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仅有损同事关系,也不利于教务计划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应该提高个人觉悟,加强思想品德建设,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同事之间争做先锋模范。2.高职院校自身对教学质量缺乏管理。目前,教学质量管理还主要停留在口头上,过于追求教学规模和经济效益,这种粗狂的教学形式普遍存在,对教学质量不够重视,与真正的教学管理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对学生成绩评价方面,每个学校都是用较低评价标准来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获得毕业证书,方便学生就业,所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要求,无形中造成学生学习不够努力。又比如,教学设施设备配置和高等教育规模不匹配,学校实习设备投入规模不足,学生实习地点不足,学生技能培训时间减少等,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教学质量下降。3.相关部门对教学质量缺乏监督。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此投入较大的人力、物理和财力,做了很多规定,但在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强,如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过于强调特色,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管理。近年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只注重汇报都表面工作,不重视检查监督和考核方式,即使有监督,也只是流于形式,甚至对教学质量暴露的问题不闻不问,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监管措施不够详细。

三、如何加强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控制

1.加强对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断普及,学校规模扩大,独立院校之间的竞争加剧,社会和政府对独立学院对发展也十分关注,出台许多政策鼓励其发展,在此情形下,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会受到强烈冲击,必须大胆创新,才能找到出路。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具备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全面提升个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任何工作岗位来说,业务能力反映了个人的工作能力,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里探讨的业务能力包括科学知识、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独立学院的教务管理职务涵盖了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管理工作,综合性较强,对教务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决定了教务管理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与精湛的业务素养,熟悉个人业务范围,掌握技能特点,积极发现业务规律,这样才能够胜任该职位,高效完成教务管理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体魄是工作学习的基本保障,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果的关键。上文介绍了教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涉及面较广,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这对他们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保持良好心态,冷静处理问题,不自暴自弃,时刻充满信心,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把问题处理好。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体魄相互促进,教务管理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务工作,还应该良好的情感品质、高尚的情操、稳定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甚至影响群体在一种良好的气氛和心境中去工作,提高效率。2.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念。以督教作为第一步,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主要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纪律、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指导、过程管理的态度,监督、指导、信息反馈等具体的方法指导实践,在课堂讲授、教学文件检查、作业论文、毕业论文等专项检查,召开座谈会,与学生反馈,问卷调查等相关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些高校还把“发展教师教学能力”为监督的基本义务;其次要以监督教学管理作为出发点:主要是指围绕技工院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即根据教学活动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资源分配工作,同时,课堂管理课程考试的合理安排,对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日常教学管理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四、结语

大专院校是为社会培训实用型人才的摇篮,要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学校必须严格控制体育教学质量。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控制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需要相关监督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全面了解教学质量监督工作,不断改革,全面发挥教学质量监督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小燕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区通用能力发展教学部体育组

参考文献

:[1]赵明安,熊仕涛.把握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增强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能力[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4.

第4篇: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务管理工作 优化 创新

1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1 教务管理工作内容复杂

随着近几十年我国高校扩招,社会对技术性专业人才的需要扩大,为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各类高职院校的教学规模在日益扩大,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在逐年递增与教师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学生各种问题等难题的出现,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务管理部门做出调节,可以说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务工作还是主要集中在对日常的教务琐事工作的处理,而且其处理的问题都具有杂而小的特点。

1.2 教务管理工作出现新对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主要就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学科教育要围绕企业的人才需求来设定。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得现在的教务管理对象有所变化,教务管理部门在做好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教务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的管理内容转变为要协调处理学生、教师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教务管理中要充分的结合企业的情况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总体的规划统筹,实现教学目的与企业人才需求目的的趋向一致。

1.3 教务管理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的局面。高职院校的教务工作基本上都已经普遍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高职教育考试评价使用计算机进行分数统计、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资源平台实现双方之间的需求等。可以说现代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网络化,提高了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2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强

教务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具有规范的制度之外,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水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水平,根据作者在校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我国的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

①高职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由中专等学校组合而成的,其人员配置的水平有限,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对于教务工作的本质理解就存在认识问题;同时由于高职教务工作本身的繁重性使得教务管理人员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导致他们的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要求。

②教务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是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或许认识到创新的作用,但是他们却没有形成创新的意识,他们的思想比较保守,不能快速的吸取外界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们对于教务工作只是停留在依照传统的模式完成高职院校设定的目标,而不积极的思索如何更能提高教务工作的效率等。

③高职教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教务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缺少有效地重视,使得管理人员对于教务工作的实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再加上本身教务工作每年的管理事项基本一致,导致常年从事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了积极性,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

2.2 高职教务管理权过于集中

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计划、考试组织、教学检测与评估等基本上集中在院校教务处的职权范围内,这样的教务管理模式导致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权限过于集中,不利于高职特殊教育的发展。因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都在朝着“校企合作”的模式发展,而这样的教学策略需要高职院校的具体系别与企业建立相互合作的教学安排,建立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务管理制度。但是实际中高职院校的系部在教务管理中没有自,其不能独立地依据学生的教育发展需求制定特殊的教学计划,导致高职院校下属各系不能较好的完成特色教育;同时教务管理权限的过于集中也不利于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比较多,而教务管理人员有限,其不能充分的了解教师的工作,结果导致教师考核缺乏量化,不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3 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虽然许多的高职院校对于教务管理工作已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但是其在使用的范围、方法上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2.3.1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缺少针对性。由于高职院校受到自身资源的限制,其对于教务管理系统主要依靠采购的形式,独立开发设计的系统软件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其选购的管理程序对于本校的管理没有针对性,不能反映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特色,造成资源的浪费。

2.3.2 教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功能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得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共享性不高,使得各系之间的教务管理信息形成孤立,结果使得教务管理信息浪费严重,甚至造成教务信息的更新不及时。

3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优化与创新教务管理工作,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3.1 创新与完善教务管理制度

教务管理制度的设立目的就是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其主要针对的就是高职广大职工,因此对于教务制度的操作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要进行创新,根据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建立“院―系”教务管理制度,即高职教务管理部门把管理权限授予二级系教务管理部门,由其依据高职教育的目的设置课程安排、教师考核等,并且建立校教务管理部门与系管理部门之间的例会总结,实现高职教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3.2 加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的时代,教务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在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之间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系统,建立可以实时沟通的网络平台,使全校师生能通过网络与教务部门进行交流,加快信息传递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3.3 建立激发机制,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创造性

针对高职教务管理人员的现状,高职院校建立激发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首先合理的设置激发制度与措施,依据高职教务管理的现状采取有效地流程,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工作的热情不变;其次强化对于优秀管理人员的奖励制度,对于在岗位中表现突出的,具有创新成果的,要在各方面给予奖励,激发他们对于管理工作的创新,确保他们在岗位工作中能够完全的发挥他们的能力,为他们的管理才能提供宽阔的平台。最后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高职教育是与社会联系紧密的院校,由于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使得教务工作的内容更新速度快,因此教务管理人员要定期的接受培训教育,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3.4 优化高职“校企合作”教务管理模式

建立开放的、运行流畅的校企合作平台,需要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教学管理部门由对教学的过程监控逐渐演变为以教学过程服务、教学成果的审核,确保校企合作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学校的各个部门要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变化而做出新的管理调整,因此,如何通过教务管理的优化来实现人才培养个性化、技能训练实战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4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作为教务管理工作者深感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与创新,要坚持与时俱进,敢于进行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以创新精神推动高校现代教务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先.高校现代教务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30):36-37.

第5篇: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范文

前言

在高校的众多教务管理当中,二年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客观分析,二年级学院对学生的过渡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该阶段的教务管理,仍然是采取“放松”的标准,很容易对今后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但是,如果执行了过于严格的手段,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在主观的冲突隐患较大,之后很容易因为某些敏感的问题,导致学生与高校出现严重的矛盾,届时所造成的威胁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想要在今后的教务管理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在现状分析上更加的透彻。

一、高校二年级学院教务管理分析

1.传统教务管理的职责、特点

我国在以往的教务管理中,多数情况下是执行传统的手段,各方面的工作虽然表现平平,但是未出现严重的恶性循环,基本上可以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传统教务管理的职责,仅仅是表现在对学生的单纯性束缚,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出现问题,而在自由时间的安排上,不会给予较多的干预,这就促使很多的校园暴力案件、校园杀人案件出现,不仅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舆论压力,还导致高校在媒体的曝光下,出现了更多的问题[1]。从特点上分析,传统层面的教务管理工作,并不能给予学生较多的帮助,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也出现了很大的冲突现象。所以,我们针对高校二年级学院教务管理的工作思考当中,传统工作只能是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来完成。

2.现代化教务管理的职责、特点

我国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并不能再一次的按照传统模式来执行。相反的,新思想的流行和学生环境的改变,都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个性化,此时如果开展了强制性的管理措施,不仅容易造成高校名誉的破裂,还会在社会上引发较多的讨论,学生群体的力量正在不断的扩大。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现代化的教务管理工作,在职责、特点方面,集中在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必须充分尊重二年级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他们对高校的影响较大,应该利用有效的对策来完成,让学生去信服,而不是镇压式的管理。第二,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都面临着较大的变革,想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处理,必须将二年级学院教务管理进行优化[2]。例如,针对师生冲突,不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味的处罚,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本身是否存在问题,现下的确有很多的教师,针对学生强制性的管理,甚至是采用了极端的方式,如果校方不重视,那么日后所造成的隐患将会非常严重。第三,在教?展芾砉ぷ鞯敝校?必须将人才培养、精神培养、三观端正等等,进一步的拓展完成,不能再通过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来完成。应该带领学生进行积极的社会实践,从生活着手,从未来的工作着手,保证师生之间更加的和谐。

二、高校二年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现状

1.教务管理人员队伍不够稳定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高校二年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其在难度方面是比较高的,很难通过简单的手段来执行。但是如果通过复杂的方式来完成工作任务,则见效是比较慢的,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猜疑问题。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教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出现了不稳定的问题。第一,教务管理人员面对较多的挑战,由于自身的信心不足、压力较大,很容易在工作上执行错误的方法和手段,一旦遭到学生的群体举报,教务管理人员则会面临很严重的境地。有很多的教务管理人员,都没有办法较好的面对二年级学院,这就促使整体的工作队伍,总是不断的进入人员,又出现调离的情况[3]。第二,高校二年级学院的特殊性较强,他们位于过渡阶段,而在该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比较多的,教务管理人员团队的内部,也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的现象,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容易因为时间安排的冲突,或者是管理理念的冲突等,出现退离队伍的情况。

2.培训缺失严重

对于高校二年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而言,自身的培训工作,并不能较好的完成,还出现了忽视的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教务管理人员,都是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干预,而后续的工作执行也片面的执行校方的意思,未进行创新改革。从教育的角度来分析,教务管理人员,自身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训,大家的思想势必会存在较大的不同,具体的工作方向也不是很一致。除此之外,有些教务管理人员,表现为身兼数职的情况,对二年级学院的工作,并不是特别的在意,最终导致教务管理工作的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3.职责划分不清、制度不全

除了上述的两项问题外,高校二年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还出现了职责划分不清晰的问题,在制度的层面上,也没有达到健全的要求。目前,多数学校就教务人员工作职责范围的规定在其内容上都十分空泛,职责不明晰,导致教务人员往往要承担教学管理工作之外的行政事务,使一些教师无论大事小事,不分职责范围内外的事情,都会找到教务人员处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影响了教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导致干得多、出错多,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教学管理向纵深化发展。同时,一些二级学院的教务人员有的身兼数职,工作量进一步加大。对教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没有完善的制度,职责不分。

第6篇: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育高校管理管理模式

1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

步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各大高校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都对自身的教育管理方式做出了转变,纷纷建立了校园管理网络,对学生进行了更加系统性的管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时间。高校所建立的教育管理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额外的网络社交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到更多国内外的学术知识,更加详细的阅读学术论文,为学生的日常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料。在当前网络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国内的各大高校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既是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的必要措施。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诉求除了为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较高的道德修养的综合性人才,结合时代特点来看,各招聘公司对于员工的计算机技术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技术也会产生一定的帮助。因此互联网时代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而言,会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2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当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高校在引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除此之外,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模式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以下的一些问题表现较为明显:

2.1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滞后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长期以来都坚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育管理体制较为僵化,长久来没有发生过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要求学生服从校方和教师的管教,保持行为与校方规定的完全同意,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对学生开放思维的形成造成阻碍。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下,教师等教学工作者被看作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要求学生严格服从学校的管理,将学生置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并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唯一依据,却因此导致了学生的发展受限,潜力难以被激发,甚至可能会由于学校滞后的教学观念而对校方的管理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丧失兴趣。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滞后的教育管理理念对于学生而言过于死板,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使得学生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2.2学生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薄弱

根据对各高校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前各高校中的大学生在家中多为独生子女,受到了来自全家的关注和宠爱,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大多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习惯,与前几代的大学生相比,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拓宽了学生接触信息的平台,增加了学生与外界的接触,但也是由于受到互联网特点的影响,当今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较少,也缺少相互接触的机会,因此造成了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较差,在与他人合作时,也习惯于沿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故而导致了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愉快,很难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简而言之,就是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较为薄弱。由于当前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2.3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更新缓慢

由于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大,所以社会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视,高校本身也越来越看重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设,高校在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多的尝试,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各大高校尝试着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转化,其中导师制度、辅导员制度、班主任制度等都是高校进行教育管理模式探索的产物,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较深,因此在进行更新和转变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较大的阻力,更新速度较为缓慢。除此之外,有些高校由于管理相关人员的缺乏和管理理念的不科学等原因,也使得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工作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没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2.4教师队伍信息化程度低

要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技术,转变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就会对高校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真正落实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技能和互联网素质。但是就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教师并没有及时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也没有及时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没有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或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互联网的利用率较低,没有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而是主要依赖于一直以来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更没有利用网络汲取信息,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因此其教学水平也一直很难得到提升,教学风格较为古板缺乏变化,很难与当前的时展趋势相适应,也很难受到学生的关注或是欢迎。

2.5高校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较少

互联网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科学技术,因此高校在引进互联网技术以更新自身的教育管理模式时,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来为变革工作提供支持。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并没有达到标准,会受到经费或是管理层管理观念的限制,导致高校的硬件设施不足或是网络管理系统建设不尽完善,因此也对高校的新时代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网络的建成。

2.6高校管理队伍网络化水平不足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相较于从前更高的标准,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的管理队伍网络化水平不足,急需得到改善,分析其原因可以看出,其中一方面在于大多数高校的管理人员年纪较大,对于当前时展的动向和趋势无法进行及时的捕捉,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认识和掌握不足;从另一方面来看,有些高校即使配备了较为齐全的网络设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校园管理网络,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技术,所以无法对其加以充分的利用,管理的效率还是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3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3.1完善高校网络教学体系

我国某些高校受到硬件设施不足或是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板书教学内容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网络化水平较低。因此,要进行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转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网络化水平,扩大高校校园网的覆盖范围,增强网络信号的强度,为高校配备较为完善的硬件设备,建立起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保障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网络,利用校园网来搜索信息或是进行社交活动,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建立完备的网络管理体系,能够为学校的管理体系提供帮助,通过大数据对学生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简化管理的过程。在进行校园网络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校方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设置,屏蔽一些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为学生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绿色文明的网络氛围,帮助学生远离网络中的不良诱惑。

3.2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高校的教师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于网络教育手段的接受程度可能偏低,因此要及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修正,改变传统模式下教师的枯燥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互联网实时更新自身的观念,了解当下的热点时事,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管理,考察学生的课堂出勤率或是课下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开设网课或是通过社交平台与学生探讨等,都会为教师的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第7篇: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电子档案袋;机房管理员;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204-02

E-portfolio and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mputer Room Administrator

ZHENG Qiao1, DU Yi-ning2

(1.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00, China; 2. Computer Center,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00, China)

Abstract: E-portfolio records computer room administrator's professional growth path after practicing visually, efficiently and multidirectionally. It describes computer room administra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ir career. It beneficial to computer room administrator for accumulates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makes the team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Key words: E-portfolio; computer room administrator;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高等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新专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且大多与计算机密切相关,或者完全、不完全地依赖于计算机。因此,高校计算机中心的压力日益增大,机房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而高校对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适应越来越繁重的压力,承担越来越专业化的工作,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定位,成为高校机算机机房管理人员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1 机房管理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

1.1 高校机房管理人员定位

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学校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包括专职科学研究岗位、专职辅导员岗位,为专业技术岗位的主体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包括工程实验、图书资料、编辑出版、会计统计、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岗位。计算机中心的机房管理人员,属于专业技术岗位,是高校专业技术人员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的实践教学领域,担当服务育人的重要职能,负有管理、辅助及指导等重要责任。

1.2 机房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

机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是指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得到持续稳定地发展和提高,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1]作为实验技术人员的机房管理员,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大部分人员承担了一些公选课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承担了机房管理、设备维修等管理及服务类工作,因而,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不仅表现为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纯熟,而且还包括与教育教学及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2 机房管理员电子档案袋概述

2.1 电子档案袋定义

档案袋(Portfolio)是指在某个过程中为达到某个目的收集的资料的有组织呈现。[2]对学生来说,可以是其学习某课程时,所有作业、试卷和各种学习心得的汇集;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是其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资料、教学成果的汇集;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是其在工作过程中解决的各种事件、遇到的各种难题的汇集。通过这些材料,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身的情况和定位,及时修正工作和学习方式,展示展示个人的经验成长,及时发现自身成长进步过程中的弱点或不足,达到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发展的最终目的。

电子档案袋(E- Portfolio),从简单意义上来说,即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档案袋的电子化、网络化。国际上以研究电子档案袋著称的英国Helen C. Barrett博士给出了电子档案袋的定义:运用信息技术,档案开发者以各种模式(视音频、图片文本等)来收集和组织内容和素材。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的研究者们将电子档案袋定义为高度个性化、可定制的、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展现个人的成长过程,对个人的事业规划、个人履历形成、工作和学习评价与鉴定等有支持作用。

2.2 电子档案袋特点[3]

1)电子档案袋能够展现个人工作、学习、个性和协作能力等方面随时间推移的成长变化情况,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和优势。

2)电子档案袋的多媒体特征,使得资料的收集、整理、管理和查询等过程变得十分方便和快捷。

3)网络为电子档案袋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可以让个人全方位地展现个人信息、资料和作品,记录个人成长的过程,体现出其个性化特征,操作性强。

4)电子档案袋具有档案袋最原始的属性――反思工具,个人可以对自己一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进行整理和反思,以促进下一步的发展。

5)电子档案袋发展至今,强大的网络交互性,可以与他人共享,相互留言,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

2.3 机房管理员专业成长档案袋的内容

当前,专业成长档案袋的研究,只集中于学生成长档案袋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机房管理员和教师一样,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因此,笔者联系工作实际,结合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的文献研究,总结出机房管理员的专业成长档案袋,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个人资料:包括了管理员个人的基本信息、个人每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教学工作信息:假如机房管理员同时承担了专业课、选修课或者公选课的教学任务,那么,教学工作信息也是档案袋中必需的内容。包括对所教学科的总体教学设计和阶段性教学设计,详细地记录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计划、拟采用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巧、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管理方法,以及对学生的指导情况等等。

3)管理工作信息:包括各计算机房电脑的维护情况、更新情况,及相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记录等。

4)学习信息:包括专业培训记录、业务培训记录、学习进修信息等等。

5)评价:包括了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同事同行的评价、学校的评价等。这里所说的教师评价,即任课教师对机房管理工作、对机房使用环境、对计算机性能等的评价。

6)教学反思:包括了机房管理员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及学习活动的反思,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事评价、学校评价等的反思,对自己所参加的学习培训进行反思,以及对工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等等。

3 机房管理员专业成长档案袋的意义

机房管理员专业成长档案袋是描述机房管理员工作生涯中专业发展的有效工具,有利于机房管理员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能力的拓展和深化,有利于整个机房管理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3.1 从日常教学工作来说

机房管理员专业成长档案袋集中了机房管理员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各种教学计划、教学资料,及教学视音频,学生的作品,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等,生动、直接、形象地记录了整个教学的过程。通过定期查询和反思,可以让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中做到精益求精。

3.2 从日常管理工作来说

机房管理员专业成长档案袋记录了机房管理员日常管理工作的轨迹。如哪个机房哪台计算机的维修情况、更新情况;哪台计算机出现了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但是得到了解决,以及解决的方法;哪个机房新增了计算机,配置如何,性能如何,学生和教师的反映如何,等等。长此以往,这些记录,将成为一本珍贵的工作指南、经验宝典。

3.3 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来说

机房管理员专业成长档案袋作为一种反思工具,它集中了机房管理员日常学习生活、科研工作中的各种学习资料、培训心得等,管理员个人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培训心得进行整理与反思,从而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规划下一个学习方案,然后在以后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促进机房管理员专业化发展。

机房管理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4]对于高校的机房来说,由于学校经费等问题,计算机不可能每年更新,因而部分计算机的配置过于落后,无法适应不断更新的新软件、新技术,即使勉强装上,在使用过程中也易出现问题。同时,公共机房的病毒问题也是无孔不入,有时甚至导致整个机房的计算机都无法正常运行。所以,管理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此项工作。管理员不但要对机房内设备的技术性能了如指掌,还要对各种维修技能融会贯通,做到适时而用,从而减少故障,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同时,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经常从各种媒体实时地跟踪电脑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情况,向周围同行同事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电子档案袋的出现,使得各种资料信息电子化,不仅呈现方式多样化,可以以文本、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方式收集与呈现,而且查询非常方便,同时,电子档案袋作为个性化的网络空间,可以让机房管理员在同行之间进行切磋、交流和相互学习,可以虚心听取教师及同行意见和建议,可以充分展示个人的信息、教学资料、管理工作经验、科研成果等,形式多样,是机房管理员的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工具、途径和依据。

4 结束语

机房管理员专业成长档案袋,目前的研究甚少,可以说没有,但是,它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首先,它是促进机房管理员进行专业学习、促进技术成熟的工具;其次,它也是一种与同行、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与切磋的工具,同时,它也是机房管理员工作评价中的一个最重要最直观最真实的依据。机房管理员专业成长档案袋记录了机房管理员从业后专业成长的轨迹,是自我反省自我升华的重要途径,同时便于管理者及时了解机房管理员专业化发展的动态,以提供更好的培训或深造机会,促进整个机房管理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艳华.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发展[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4):104-121.

[2] 张玉荣.电子档案袋在中职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第8篇: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教学信息员;制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59-02

教学信息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资源之一,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二级学院是教学活动的实体,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直接监督者和直接检测者。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主体作用,既是二级学院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我校自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重在促进工作、重在提高质量”为指导方针,不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建立完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教学信息员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的信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动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多年在二级学院担任教学秘书工作期间,协助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负责学院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的管理工作,阐述了高校教学信息员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方面的作用,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使教学信息员工作更科学、规范和完善。

一、在学院层面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的意义

我院目前共有5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2个专升本专业,另新增2个“3+2”和“3+4”贯通培养专业,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难于深入教学第一线,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监控,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院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掌握教学第一线的教学动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院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我院早在2006年就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制定了学院教学信息员制度实施细则。学院实施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信息的采集、反馈和教学质量监控中的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院教师、学生与管理者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了优良的教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促进了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提高。

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成效

1.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师教学的信息反馈方面,学生教学信息员主要是及时、准确、客观地收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情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课外辅导、作业批改、课程考试与成绩评定、实验实习知道等)的信息,对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水平较差和存在问题较多的教师,学院组织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认真开展专项教学检查、调研,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督促其整改提高;对教学效果好、普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学院积极给全院师生搭建学习优秀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方法和经验的平台,强化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学的热情和上进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优良的学风是提高学院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学院始终把学风建设融入到学院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学院各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学风建设的“合力”,努力创造优良学风的软硬环境。在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方面,学生教学信息员主要是及时、准确、客观地收集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信息。针对教学信息员反馈的问题,学院通过有效途径对经常旷课、学习主动性差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积极加以引导,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

3.促进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学生教学信息员参与学院教学管理在学院教学管理实践中已成为学院和学生双方发展的客观需要。自学院设立教学信息站以来,学生教学信息员收集了大量的非常重要的第一手教学一线的信息,为全院师生和教学管理部门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教学一线的运行情况,从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改进工作质量提供限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经过近10年的实践,学院在实施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有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参与教学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以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信息反馈的质量不高。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的教学信息深度和广度不够,且反馈的信息比较零散、不具体,有些反馈的信息不够客观,使得教学管理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问题的指向,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2.教学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学院每学期初召开学生教学信息院工作部署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全体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会议。对学生教学信息员提报的信息反馈表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和汇总,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安排相关部门进行落实处理,最后学院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学生,每一个信息处理的环节均需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方可解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信息的反馈和解决产生了滞后性,影响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建设的初衷。

3.对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充实程度不够。从学生教学信息员滋生角度来看,个别学生教学信息员不仅认为教学信息反馈是分外的工作,纯粹是耗费精力,而且是得罪师生的事情,完全是出力不讨好的工作,自然而然地在教学信息反馈方面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敷衍了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个别教师认为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的问题并不客观,因此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

四、完善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具体措施

1.提高对教学信息员工作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使教师充分了解实行信息员制度的意义和作用,真正放下心理包袱,与信息员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通过宣传教育,积极引导教学信息员客观、公正、准确地提供教学信息。通过宣传教育,使教学管理者对教学信息认真分析、仔细辨别,及时解决,不能因个别学生的不实信息而全面否定其他学生信息的真实性,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的。

2.建立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学生信息员的聘任采取信息员激励机制,提高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任何一项制度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激励机制,信息员制度也不例外。如何提高积极性,我院采取如下措施:(1)实行聘任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则应解聘;在任期内违反有关规定的学生教学信息员,除解聘外,还应给予一定处分。(2)加强培训。每学期组织3~4次的培训,使其明确职责:①收集本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安排和各类教学活动的意见与建议。②收集学生对学院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③收集学生对各任课教师教学工作(包含教学常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课外辅导、作业批改等)的信息。④反映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学习状况。⑤反映学生对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等,发放学习资料,让老信息员传授工作经验,介绍典型事例,并为新信息员提供一个问题解答场所,为信息员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增强信息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信息员的素质。(3)对教学信息进行实地考查。教学管理者对信息员反馈的教学信息要进行实地考查,以免被不负责任的信息员误导,保证教学信息的真实性。一旦发现信息不真实,应马上取消信息员资格,并给予相应处罚。(4)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每学期评选奖学金,信息员应优先考虑。同时,根据信息员反馈教学信息的数量、质量、出勤以及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表现出色、成绩突出的信息员授予“优秀教学信息员”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3.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高教学信息反馈的时效和质量。在学院领导的统一协调下,针对学生教学信息的反馈建立多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共同、及时处理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的信息,使反馈渠道畅通无阻。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和各种信息平台,搭建全面、系统的开放性信息交流平台,拓宽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内容,提高信息反馈和处理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群英.地方本科院校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0):53-55.

[2]乔玉香,张光亚,张崇根.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及优化策略探讨[J].高教论坛,2011,(4):76-79.

第9篇: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和办学投入逐年加大,传统的校长管全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革新教学管理理念,改变教学管理方式,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和参考国外优秀职业学校的管理策略,对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一、建立分级教学管理体系

传统的职业学校管理风格是校长一个人管理全校大小事务,受限于校长个人精力有限,在管理精力上分布不均匀,教学管理效率低下。结合国外优秀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经验,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让各级教学工作者全体发力,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1.明确分级校园职能管理、责任划分制度

在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中,应当摒弃传统“校长管全校”管理理念。对领导责任划分,对管理工作层,建立完善的校园责任管理体系。根据学校情况建立专业的管理部门,让每个部门有针对性地具体管理某类校园事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作出详细的管理计划。同时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监管以及监督,让每个部门具体详细地管理各自部门的内部事务,让每个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去执行管理工作。同时落实责任制,对于各部门的管理责任进行划分,对于管理欠妥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其次,对于校园领导则进行领导层责任划分,具体负责某些部门的管理,明确其监督管理责任。同时校长作统筹规划,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确定校园的管理核心思想。对于校园事物不具体参与到直接管理中,让每层管理者能够自主管理。对于各部门的校园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汇报检查,让各部门能够明确管理责任,做好管理事务。

2.扩大班级管理自限、明确班级管理责任

班级是学生切身学习的环境,同时班级管理是校园管理的核心部分。对于班级管理,要本着“生本”的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中,要给予班级管理者足够的管理权限,同时明确其责任,让每个班级管理者能够有能力、有义务去管理班级。让每个班级管理者能够根据班级现状作出最适合班级的管理体制,学校在管理时应当尊重班级管理者决策,不干预班级的具体管理事务。同时对于具体班级的管理办法及方案,学校应当给予配合。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班主任是最了解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有了很大的自主管理权限,就能根据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针对性的管理办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学校应建立班级之间的竞争体制,让每个班级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进行良性竞争,让班级之间不断进步,促进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管理氛围

1.营造良好的教职工工作环境

传统教学管理中,过于注重校园管理工作形势,各部门员工是明确的上下级关系,教职工之间人际关系被忽视。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的,每个人都期盼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心瞩目。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职工之间应该不能仅仅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各级教职工应当积极交流,相互理解。在教学管理工作之余,学校领导层应当放下架子,与教职工愉快交流,成为职工们的朋友,为教职工树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教职工开心愉悦地参加工作,工作效率自然高。比如,学校可以在节假日开设教职工节日晚会,开展教职工体育竞赛,让教师之间有平台相互了解,愉悦相处。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教职工集体出游,让教职工有更多的机会相处,对于以后教学管理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打下坚实基础。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是被忽视的群体,教师是学生面前的绝对权威,然而,随着教学观念的革新,传统师生关系已经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应当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和学生交流,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和学生成为朋友,让学生敢于、乐于和老师相处,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完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1.完善评价制度

教学管理工作中,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每个管理者的工作应当被尊重。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当对管理者的工作结果进行公正评价,对于评价结果公示于众。让每个管理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个人管理成果,认识到管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管理者工作的激情和动力。

2.完善奖惩制度

奖励是对工作者工作的肯定,教学管理过程中,完成管理任务要公平、公正。公开地给予适当奖励,让其工作得到肯定,有持续工作的动力。同时,对于管理过程中责任未履行和懈怠的工作者,学校应当给予明确的处罚,给予其明确警示,让各级工作者以此为鉴,在后续的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不再犯。

良好的教学管理是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保障,各级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当严格要求,锐意创新,为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作出不懈努力,培养出更多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