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学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奥运会;财政预算;政府采购;奥运国债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这无疑是一件期盼已久的盛事,也必将对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欢庆之余,如何利用我国有限的财力举办一届符合奥运精神的廉洁、公正和民主的奥运也是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北京奥运的财政支出预算分析
在申奥代表团的陈述中,在北京市政府发言人的谈话中,都明确提出了北京举办奥运在交通建设、环境治理、信息化发展和水电气热改造等方面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七年总计1800亿元(见下表),平均每年250多亿元,相当于北京去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的73%。这样庞大的资金供给来自何处,如何运用?是申奥成功后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奥运预算支出由三部分组成。其一、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和服务配套设施的投入,共计160亿。我们必须考虑到,奥运会是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会,在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北京都不会再举办奥运会,因此,在场馆建设中,应当尽可能避免比赛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在完成30天的使用期之后的闲置或低使用率所造成的投资浪费,给财政背上沉重的负担。其二、为了改善举办奥运城市的环境。交通等基础设施而进行的投入,共计1350亿,这其中的总量和增量我们无从掌握。例如,为了改善北京市的环境,不仅需要在北京市进行环境治理工程,也需要在北京市周边地区,以及上游流域和沙尘暴源区进行相应的治理和投入,其支出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就为将来的财政预算的执行埋下了隐患。其三、举办奥运会的直接投入,共计290亿,包括开幕式、闭幕式,租用比赛场馆和配套服务设施,以及比赛期间的各种服务。如何呈现出富有新意的开幕式、闭幕式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在高投入上下功夫,对于财力并不宽裕的我国来说更是急需思考的问题。如对于开幕式和闭幕式,关键在于有新意,突出我国的特色而不在于一定要多豪华。有必要在设计上多下工夫,而不是一味追求大投入。
二、申奥成功对我国财政管理的冲击
《北京申办报告》第五主题“财政”中的相关内容中指出,北京奥运会将得到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财力保证,这是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承诺。这些财政支持包括:①奥运会组委会如出现超支,将负责予以弥补;②在组委会的收入实现之前,将采取预支方式保证组委会的各项支出;③进行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举办奥运会的需要;④进行奥运会所需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毫无疑问,以上的声明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办好奥运的信心。但同时这些声明的落实也将给我国正常的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
首先,从预算的执行上分析。奥运会所蕴含的财政风险却不得不让人三思。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1970年该市决定申办时,市长德拉波(JeanDra-peau)曾宣称:“我们承诺在加拿大,在蒙特利尔,我们将向世界推出一个真正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既简朴又有品位的奥运会。”最初的预算为1.25亿美元,这个预算后来完全失去控制。组委会大兴土木,在城北地区开辟奥林匹克中心,新建大型主体育场、游泳馆泥行车场、奥运村等,这些豪华的基础设备耗费了巨额财政资金。据魁北克政府估计,这届奥运会实际开支为24亿美元,有1.6亿美元将直接由蒙特利尔市纳税者交纳奥运特别税负担。其余的债务5.12亿美元由魁北克政府财政负担。一个“简朴”的奥运会最后变为吞食巨额资金的无底洞,成为加拿大经济的“陷阱”。如何防止北京奥运成为新的一个“蒙特利尔陷阱”,给我国的落后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其次,从投资分析,申奥成功对我国财政管理的冲击至少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所谓的“虹吸效应”,即承办奥运的城市将别的地方的投资吸引过来,从而导致“堤外的损失”。对此,中国西部城市最为担心。在西部人士看来,政府刚刚提出开发大西部,近两年投资开始向西部倾斜,现在北京办奥运,投资1800亿,等于说马上就又来了一个东部大开发,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这意着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注意力的转移(这意味着关注的降低),对西部大开发会不会有影响?何以体现对西部的倾斜?如果东西部同时倾斜的话,政府有这么大的财力吗?如果东西部不能同时倾斜,那么很显然,奥运是“国际大事”,是“硬缺口”,其投资将首先得到保证,将置西部于何处?第二,奥运会通过直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时(通常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带来的冲击就越大。奥运投资的这一特性在国外被称作“低谷效应”。“低谷效应”曾经出现在许多主办奥运会的城市,上届奥运会东道主悉尼现在就处于“低谷效应”的压力之中。这样的“低谷效应”会不会也出现在未来的北京呢?这也是我们在奥运投资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其三、从工程建设上分析,奥运会涉及近几百项大型工程,如体育场馆、道路等,留有的寻租机会和制度上的缝隙也相应增多。会有一些机会让拥有权力的人借此。腐败问题都是跟一定的公共工程和政府公共物品的采购相联系的,如果奥运会的公共工程项目成为导致腐败新记录产生的母体,将无疑是一种悲哀。对此,我们必须考虑当这么多公共工程、公共采购大量发生的时候,如何在政府采购制度上加以防范。
最后,从一些情况看,“兴奋劲”正在使一些人头脑发热,以为只要办好了奥运会,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或者以为只要为了办好奥运会,什么代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现在经常听见有人说,奥运会要多算政治帐,少算经济帐。其实洛杉矶奥运会之后,那有不算经济帐的!就象我们过去曾经有过的那样,不算经济帐,光算政治帐,如果那样北京奥运会很可能成为中国新的不良资产的开始,奥运过后留下的是一堆烂摊子。想一想我们过去的不良资产,我们怎么能不对奥运产生的财政负担平添几分担心呢?
三、可行性对策思考
最关键的问题当然是“模式”的问题。奥运“模式”的选择犹如经济运行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奥运会的财政后果。要使奥运成为新的历史发展的起点而不是泡沫发展的最高点,关键就在于选择好奥运运作模式,而能够做到这些的唯一途径是采取市场经济的模式,决不能再采取过去那种计划经济的模式。
第一、强调奥运预算的民主程序。所谓奥运预算的民主程序,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是制定奥运预算的民主过程,这个奥运预算应当体现全国人民的利益;不能因为举办了北京奥运,就减少对其它地区发展的财政投入。其次,在实施北京奥运工程时,当然应通过政府采购落实。这包括采取国际招标,国际人才的引进,开放建设项目,增加透明度,强化制约、监督机制等市场化的一系列作法从而强化财政管理职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后,应当加强审计监督,保证奥运预算的切实执行,避免预算执行的不确定性,使整个奥运成为一个廉洁的奥运。
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编号:SZJY-1608)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4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总体偏低。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还是体现在教学方面,就其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而言,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尤其是科学研究方面。要提升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功能,就必须了解高职院校目前的科研现状。
陕财职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创建于1960年4月,其前身为陕西省财政学校,先后更名为陕西省统计财经学校、陕西省财政会计学校、陕西省统计财金学校、陕西省财经学校等,1986年由西安迁建咸阳。2001年9月独立升格改制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7月正式由陕西省财政厅划转陕西省教育厅管理。陕财职院秉承“博学、慎思、诚朴、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立足陕西省,面向全国,依托会计行业,面向三大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了大批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优良校风和“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陕财职院以建设成为陕西财经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陕西财税干部培训基地、陕西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会计工作能力训练与认证基地、财经类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实现“省内一流,行业著名”为办学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旨在形成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专业体系。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检索网址为http:///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检索时间为2017年2月7日;检索方式为“高级检索”,控制检索条件为: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模糊匹配方式,发表时间从“2001年”到“2016年”,来源类别“全部期刊”,共检索到文献1,454篇,然后利用CNKI提供的“分组浏览”和“文献分类目录”功能进行统计分析。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统计与分析。发文量是衡量一个单位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不仅能体现单位的科研水平,同时也能说明单位的学术氛围。表1为陕财职院2001~2016年发文量统计。其中升格初期,由于科研实力薄弱等原因,年发文量较少;2009年首次突破100篇。可以看出,自升格以来,陕财职院年度发文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科研总量在增加。(表1)
(二)学科分布统计与分析。一般情况下对论文的学科分布进行统计,所得数据能体现学校设置的各个学科(专业群)的学术水平及科研实力。截至2016年底,陕财职院作者发文量超过50篇的学科共有11个,具体如表2所示。陕财职院作者发文量最多的两个学科是企业经济、会计,发文量较多的学科有贸易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金融等,这与该校开设的主要专业吻合,也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特色。其中,在企业经济学科203篇,占同期论文总数的13.96%,说明该校企业经济学科科研实力最强,财经特色较为鲜明。(表2)
(三)研究层次统计与分析。研究层次是指研究论文所属的领域。截至2016年底,陕财职院作者所属最多的五个领域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该校作者主要致力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说明陕财职院是一所以人文社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在以工科为主的省属高职院校群体中,陕财职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较为鲜明。(表3)
(四)合作机构统计与分析。合作发文机构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情况。科研合作对合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有很大帮助。截至2016年底,与陕财职院作者科研合作最为密切的机构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陕财职院地处咸阳,该校作者与民族学院(坐落于咸阳)、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科技大学(以前也坐落于咸阳)合作比较密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表4)
(五)基金资助统计与分析。基金论文是指由各类研究基金项目资助产出的论文,是衡量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基金论文比是各类基金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例。陕财职院作者科研论文标注的主要基金项目详见表5。截至2016年底,该校作者共有33篇产出论文标注了7种基金项目的资助,基金论文比为2.27%。这一比例在陕西省高职院校中属于低水平,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实力相对薄弱,较难获得高层次基金的支持。(表5)
(六)发文期刊统计与分析。期刊档次整体上反映了该期刊所的普遍水平。表6列出了陕财职院作者数最多的10种期刊。可以看出,在该校作者发文最多的10种期刊中,有《教育与职业》、《财会通讯》、《商场现代化》等期刊出现(或曾经出现)在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该校作者的其他主要期刊影响力不足,大部分论文质量尚待提高。(表6)
(七)论文关键词统计与分析。关键词频次越高,说明相关主题论文数量越多。表7列出了2001~2016年陕财职院作者发表期刊论文标注频次最高的10个关键词。可以看出,陕财职院作者使用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高职院校”、“对策”、“问题”、“高校”、“教学改革”等,这说明陕财职院作者关心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关注教学改革,能够针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对策。同时,高频关键词“电子商务”体现出来该校的专业特色。(表7)
三、结语
本文统计了陕财职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到2016年底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统计显示,该校科研实力持续不断增强。该校作者主要致力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在企业经济、会计等学科的科研实力最强,财经特色较为鲜明。该校作者的科研合作具有地域倾向,发表的基金论文较少,的主要期刊影响力不足,论文质量尚待提升。该校作者科研工作聚焦于“高职院校”等与自身关系密切的问题,关注教学改革,能够针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1]石伟平,唐林伟.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总体水平偏低[N].中国教育报,2015.7.9.
[2]秦萍,桂云苗.基于CNKI的安徽工程大学学术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