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范文

农业机械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机械发展规划

第1篇: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英语能力;沟通交流;发展创新

传统农业体制下,很多方式都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无疑为农业发展带来的新的革命。农业机械化不仅简化了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步骤,还能够为我国经济带来更为稳固的保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业更好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助力是最为稳定的。而农业机械化其实也是一种科学技术的应用,机械化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不断的进行科学创新和拓展,但是仅仅依靠本国的科学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拓宽的话,视野和能够想到的科学效用难免会有思维定式,所以和其他一些农业基础较为扎实国家进行沟通交流借鉴成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创新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1农业机械英语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

纵观中国农业发展,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通过劳动人民进行手动操作完成农业劳动的,过程既复杂又辛苦,所以才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的形容,可以说,传统的农业劳作是十分辛苦的。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福音,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自古以来的艰辛负担。而机械的不断创新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员进行全方面的调研和钻研才能得出,当然,为了不与国际农业机械化趋势脱离,与各个农业大国进行沟通交流借鉴是必不可少的提升方法之一。其实对于农业发展来说,不仅相应的机械化技术人员需要英语普及和提升,广大农民也应当对农业机械英语有所了解,所谓“术业有专攻”,不一定要广大农民对英语的掌握程度达到熟练优秀,但是对于农业机械化英语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目前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创新探索队伍的建设仍较为薄弱,急需科学技术人员的加入的同时也需要对原有人员进行英语水平的提升[1]。这些不仅需要人才培养机构需要思考和探究,同时也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投入。

2农业机械化发展对英语的需求现状

农业机械化对英语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对科学技术人员的职业培养上,同时也体现在农业机械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农用机械的标签甚至使用说明在某些地方会用英文进行说明,但是广大农民中能够识别这些内容的人并不占多数,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的英语普及(对农村进行农业机械化英语培训方面的设置)来提升整体农民的英语素质。处于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们虽然能够实现英语交流,但是这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毕竟不多,通过对农业院校的调查后可以发现在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选择从事本专业方面的人并不多,而大多数能够在基层起到具体效用的农业人才并不具备英语语言能力,这就需要加强相应的教育能力,不仅要留住农业院校的人才资源,也要不断提升在农业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的英语素养能力[2]。

3对农业机械英语的前景规划

我国在国际农业领域所处的地位无论在经济行列还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都名列前茅,但是我们处于优秀位置的同时也要对农业机械化进行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提升,所以对于其他农业大国的机械化发展也要进行持续关注,遇到相应的优势技术要进行学习和借鉴,所以农业机械英语的普及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行业趋势。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所创造出来的机械化设施的有着自身的特色,农业机械英语的普及不仅能够提升本国农业的行业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可以将我们本国的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向世界展示,这样也为世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3-4]。

4结束语

农业机械英语的发展目前还是比较缓慢,系统化整体化全面化整合与农业机械英语相关的内容迫在眉睫,不仅需要农业机械化的技术人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助推。在某种程度上农业机械化英语能够给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推动。对于农业科技人员来说,英语能力的普及不仅会为其个人的发展起到提高作用,也会为整个科技领域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拓展空间。

作者:刘思宇 蔡艺璇 李鑫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郎少文.浅谈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所要考虑的问题,农业机械

[2]胡新民,周启阳.试论英语能力的提升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M].黑龙江:黑龙江信息科技出版社,2000.

第2篇: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范文

虽然各地相继出台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农业机械的监管只是落实在纸面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很多乡镇的农业机械服务机构名存实亡,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混乱。同时农业机械的拥有者认为这是私有财产,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缺乏农业机械的管理意识,导致服务缺失,监管不到位。1.4缺乏完善的后期服务体制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使许多农民得到了实惠,激起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为各种农机具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使用产生的损耗必不可少,需要有后期维护、保养的支持,才能保证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很好的完成作业任务。而后期服务是决定农业生产与农业机械能否协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否则将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2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使农业机械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延长农业机械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2.1转变传统的管理意识和观念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农业机械管理意识决定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传统的管理意识和观念必须要改变,否则就会阻碍现代农业前进的步伐。改变传统的管理意识和观念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农业机械管理理论知识等。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制订适应本地的发展规划,深化改革,确保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动力支撑。

2.2加大培育力度,提高综合素质

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可根据培训人员的水平设定,从农业机械的维护、保养、安全生产常识到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等,都可以作为农业机械培训的重点。针对部分农业机械的操作者可以开展驾驶技术、机具的使用、机械常识的培训,全面提高管理者和使用者的综合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2.3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管理体系,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投入,这对于提高农业机械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切实做好农业机械的监管和后期保障服务制度建设,保障农业机械维修网店的利益,及时准确处理农业机械事故,以适应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需求。注重农业机械管理制度的建设,用制度管理和约束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制是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有效途径。

2.4提高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

提升思想认识,是做好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基础。农业机械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充分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态度,才能够保障工作完成的质量。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从农业生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时刻牢记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农业机械管理工作。

3结语

农业现代化首先是农业机械的现代化,由此可见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水平,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是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柳卫波.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湖南农机,2011,(38).

[2]娄宇.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时代农机,2016(03):3-4.

[3]陈俊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农机化学校[J].北京农业,2016,(02).

第3篇: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范文

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位于遵义市东35km处。全镇国土面积165km2,耕地面积4000hm2(6万亩),辖12个村1个社区,2010年人口9.2万,是全国500个强镇之一。新舟地理环境独特,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4.54%。境内若干个产粮大坝,土地肥沃,素有“黔北粮仓”之美誉。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立足镇情,确定了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富镇,加快工业化进程强镇,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兴镇”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特色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品味现代的农村城市化示范”为发展定位,全面推进小康建设进程。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建立了面积达1334hm2花椒、1600hm2辣椒、334hm2稻稻鱼连养、334hm2果蔬、8万头出栏生猪、30万羽出栏鹅等6个农业产业基地。乐耕“十里绿色水果长廊”、杨录生猪养殖基地、沙滩禹门西瓜蔬菜、新舟群乐生态养鹅、金钟绿塘花椒辣椒、乐耕杨录肉鸽产业等欣欣向荣,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

2农机推广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

新舟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富镇,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兴镇”的思路发展农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对农业机械化的平衡发展规划、推广服务机制建立统筹与重视度不够,以致农机推广工作及农机化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1)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乡镇机构改革以来,乡镇农口五站合一,农机站合并于乡镇农林服务中心,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推广人员纳入乡镇府统一调配,农机推广人员不能专职专用,不少农机员的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使农机员本职工作淡化,久而久之,农机员在思想、观念、技术上已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形势,行动上跟不上发展步伐。同时,县及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新老交替缓慢,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农机推广技术力量弱化,使农机推广的专业性、技术性降低。

(2)农机化工作还未提到应有高度。乡镇政府及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着力点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及种养技术推广,推广农业机械几乎是农户自主自发的事。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农机化与农业产业发展配套布局研究不够。而且县级农机推广部门与基层联系松散甚至脱钩,农民对农业机械的真实需求情况不得而知,有些农机化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依靠乡镇基层农业(农机)推广机构来发展农机化的可能性在淡化。

(3)农机装备结构及布局失衡。由于农机技术推广的政策引导与规划指导性不强,农户及产业基地对农机具购置缺乏长期规划,有时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尾。一是低效率低价位的小型农业机械多,大型高性能高效率机械少,环保型机械及多功能机械少。二是自购自用的多,开展作业服务的少,致使部分农机具使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及农机资产闲置。三是设施农业装备发展不够,养殖机械化技术及产后深加工机械化装备少。

3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建议

(1)同步谋划农业产业与农机化发展规划。根据城乡一体发展要求和农业产业布局,统一规划农业机械化发展。以6个农业产业基地为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结合基地实际,重点发展机械化深耕和平整地技术及装备、节水灌溉装备、育苗及移载机械装备、大棚机电设备,养殖成套机械设备。

(2)改进推广服务方法。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力,统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特别是要改进推广服务方法。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在推广方式上,应深入农户和生产基地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意见和要求,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优惠,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二是因地制宜促推广。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并加大示范点的力度,大胆将新技术新机具在产业基地、示范点和农机大户中率先推广应用,不同产业推广不同新机具,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既要优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新技术新机具,同时还应注意引进推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的新技术新机具。三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镇政府及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经销商的联系,搞好协调服务,督促企业做好农机产品售后的“三包”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购机、用机及修机过程中的问题。

(3)建立大型综合性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利用现有各种惠农政策支持建立服务全镇的大型综合性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搞好农机作用服务社会化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促进农机技术推广健康发展。一是组织形式可采用股份合作制,有农机具的农户及农机专业大户可以机具折价入股,还可吸收工商资本入服。二是服务形式以代耕代种服务为主,提供重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服务,提供农户或产业基地自已难以承担的机械化作业服务。三是承担农机维修养护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农机维修难的问题,开展农机手互教互学,提高农机手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

第4篇: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 新型农机化 农机服务模式 农机服务组织

通化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全面深入实施阶段,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这一目标,农业机械是重要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同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机化同步发展,只有创建新型农机化,才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才能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生产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做支撑。而当前制约通化县农业机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化新型农机装备结构。为此,在新农村规划制定上,要制定适合通化县县情要求的新型农机化发展规划,突出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农机装备发展,装备结构调整要着力优化大中型农业机械与小型农业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机械与其它各业机械比例,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在生产结构上,要从通化县农业生产实际出发,由抓农田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发展布局上,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区域优势,以特色农业机械带动常规农业机械发展,以优势农业机械服务于现代农业建设需要。

实践证明要确保新型农机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快农机服务模式创新,扶持农机大户,建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1.建立和完善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

要积极稳步推进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改革,因地制宜建立和发展农机行业协会,把分散的农机经营户组织起来,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机经营户的组织程度,使农机经营户形成利益同盟,为农机经营户打造一个交流协作的服务平台。

2.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资金保障体系

要充分运用好国家的惠农政策,增加对农机化引导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突出加强对农机服务组织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要对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给予信贷优惠等支持及对各类农机作业实行燃油补贴等优惠政策。

3.建立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法制保障体系

要确立农机服务组织的法人地位,确保农机服务组织市场化、合法化,进一步规范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的执法行为,强化监督、管理服务职能。

第5篇: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舟曲县;农机;维修;问题

中图分类号:S2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2-0063-02

1 现状

近几年,随着中央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舟曲县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机械保有量持续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型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但是,该县维修网络不健全,修理网点设备简陋,多数维修点只有一些小型维修设备和简易的工作台,维修专业人员缺乏。维修点多为专业维修服务,主要从事柴油机、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及机械化、半机械化农具的维修保养,维修方式以换件维修为主,维修设备以手工维修工具为主。此种状况,与舟曲县农机拥有量逐年增长的形势不相适应。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农机维修网点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基层农机维修网点服务体系建设没有摆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位置。舟曲县农机维修基础设施差、维修点少,特别是村级农机维修网点非常短缺,且分布不均,在开展农机维修服务上有很大难度。维修点大多集中在公路沿线交通便利的地方,而在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具出现故障,往往要跑到乡镇上去修理,有的甚至要跑到县城修理,形成了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

2.2 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

农机维修人员专业素质低,知识水平较低,修理设备简单又缺乏修理技术,不能从事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滥竽充数”的现象普遍存在。

2.3 农民修理农机难度高

按规定,“三包”期内的维修由农机生产厂家委托农机经销点负责,但由于生产企业多,“三包”维修站一般设在县城农机经销点,而村乡两级一般没有“三包”维修站,每逢春耕、秋收、冬播季节,由于时间紧、作业期短,维修站距离维修位置较远,农机维修非常艰难。为修理农机,有的农民不得付出很大的精力、财力,把机械拖到维修点去修理,这样往往会引起农民的怨言,激化农民与生产企业、经销商之间的矛盾,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三包”期后农机维修,由于农机具品牌和配件品种多,更新换代快,大多数只能以换件为主,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修理时间长,农民因此误工误时。加之农机具品牌多,配件又不通用,也为农民修理农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 对策

农机维修业是农业机械正常发展的保障,农业机械只有在技术状态完好的条件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才能保证作业质量。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按照重点扶持县级、逐步健全乡级、积极扩大发展村级维修网点,以推进农机维修体系社会化、专业化及产业化的形成,使农机维修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

3.1 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县政府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摆在重点位置,在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时,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重点列入规划,同时做到在布置、检查和总结工作中,都有农机维修内容,使农机维修网点有专人抓、专人管。

3.2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

县农机主管部门应突出抓好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在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形式上,应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和职业技能考试鉴定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学员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让学员能更好地就业和创业.还要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既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在农机维修人员培训方法上,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让学员听了就懂、学了就会。

3.3 农机维修点应合理布局

在农机维修网点布局上,一是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二是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的原则,建设具有县一级综合维修站,乡镇二、三级综合维修站和村级专项维修点的蜘蛛网结点式布局。

3.4 国家及省应出台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政策

大力扶持一批重点维修企业,提高维修质量,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尽快完成一批农机维修网点的升级改造,发展一批具有先进维修设备、具有掌握先进维修技能维修人员的维修企业。

第6篇: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水平为重点,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为载体,扩总量拓领域,抓推广调结构,提水平增效益,保安全促发展,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我省农业机械化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全面跨越。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2.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以解决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为重点。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3.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创新农机服务形式。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效益。建立健全农机工业创新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提升农机工业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

4.市场引导。调动企业研发生产和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政府扶持。加大对农机购置、使用和农机工业的财税、金融等扶持力度。

5.农机农艺结合。协调推进。将机械适应性作为制定农艺标准和作业规范的重要依据。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

三)发展目标。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中级阶段。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草食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特色产业机械化协调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机总动力达到2800万千瓦。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机工业产品和技术,部分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省农机总动力稳定在3700万千瓦左右。培育若干具有相当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草食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机工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现代化农机流通体系和农机售后服务网络。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提升工程。着力优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布局。提高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控作用。努力实现大中型机械和小型机械、动力机械和配套机械、粮食作业机械与其他农产品生产机械、川塬和丘陵山区适用机械的协调持续增长。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机。突破玉米种植收获机械化瓶颈制约,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和设施农业设备,加快推进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率先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中部及丘陵山区重点发展玉米、马铃薯作业机具,加快旱作节水灌溉和抗旱设备推广,大力推进地方特色产业机械化,力争实现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陇东旱塬地区在巩固小麦生产机械化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玉米机收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发展大中型旱作农业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畜牧养殖机械,积极推进林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南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实施“以机代牛推进行动”重点发展轻便耐用、经济低耗的中小型农业机械,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

二)实施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工程。建立不同层次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每个市州确定1个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区,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大力推广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力争每个示范区每年示范面积达到100万亩。要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办、多元投入的原则,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民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和企业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全膜双垄沟播、灌区高效节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玉米收获、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油菜收获、中药材收获、设施农业、废膜捡拾回收利用等方面机械化技术,推动科研向产业聚集,技术向产品聚焦,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装备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三)实施农机节能减排节本增效工程。积极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编制全省保护性耕作工程规划,大力推广实施“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油”机械化节能减排增效技术。认真组织实施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加快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扩大实施规模,每年新增实施面积2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每个市州确定1个示范区,每个示范区每年示范面积要达到4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草食畜牧养殖机械化,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加快废物循环利用。建立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机械,促进节能环保型农机的推广应用。

四)实施农业机械化人才培育工程。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材建设。创新培训方式,以建设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实用人才队伍为目标。改善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质量,努力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保障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和科技人才培养,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和试验鉴定人员进行岗位轮训,强化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训,把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农机实用人才培训行动,全面提高农机操作人员基本素质。每年培训农机实用人才10万人次以上,年累计培训100万人次以上。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广大农机手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实施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机耕道路、机修梯田、机具库棚、维修网点建设。逐步改善农业机械化试验场地、办公场地、交通工具、设备仪器、试验示范装备等服务手段,将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切实改善农业机械化生产基础条件。按照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培训、质量监督等体系建设的需求。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打造装备先进、设施齐全、保障有力、服务完备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平台。

六)实施特色农机装备制造业振兴工程。鼓励和引导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兼并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满足我省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为首要目标,打破所有制界限、隶属关系界限、区域界限。优化产权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点培育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产品。遵循市场运行规则,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扶持发展区域性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农机制造产业集群。加强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用,逐步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全面提升农机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三、健全和完善支撑体系

一)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逐步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作业公司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发展力度。促进机械、技术、资本、土地等要素优化整合。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专业户为基础,农机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农机销售维修、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服务组织为支撑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主体多元、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行动,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运行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从2011年开始争取每年扶持发展200个农机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作业经纪人(公司)等农机中介组织,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要加强农机作业、维修、销售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农机推广条件。切实加强省、市、县农机推广机构能力建设,以农机推广装备建设、队伍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机推广体系。进一步深化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改革,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要求,明确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科学核定编制,落实工作措施。各级农机推广机构要创新发展理念和服务机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承担起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和责任。

三)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依法保障和促进农机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装备建设和法制机制建设。全省各县市区基本配齐。建立省级农机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加快农机安全检测线和农机事故处理设备建设。完善农机安全预防和重特大事故应急机制。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活动,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扎实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夯实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基础,构建“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省范围有条件推行农业机械免费管理惠农政策。

四)加强农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试验鉴定、质量投诉、质量调查、职业技能鉴定和维修管理等监管手段。规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服务行为,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着力构建和完善农业机械化质量评价监督管理工作体系。抓好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监管。提高农机应用和保障水平。依法定期公布调整《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把好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质量准入关。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网络建设,健全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农机制造企业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开展产品质量抽检。建立农机、工商、质监部门联系机制,开展农机联合执法、打假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

五)构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优化市场布局。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品牌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建立健全农机制造企业品牌营销网络与专业农机流通企业销售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农机市场流通体系。制定全省农机流通市场建设规划。发展连锁经营。健全农机零配件供应网络,提高农机产品流通效率,方便农民购机。有选择地培育和扶持大型农机物流配送企业、配送中心,构建链接全省各地农机销售企业、门店、超市、维修点的物流配送供应链,开展快捷高效的售后服务。建立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依托重点生产企业、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能力。落实农机产品“三包”制度,明确产品售后维修责任,规范服务程序,提高维修能力和服务质量。

六)建立健全农机工业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先进技术应用。找准创新着力点,着力提高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明确主攻方向,着力加大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研制开发力度,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知名品牌;着力加大对全膜双垄沟播、垄作沟灌、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机械核心部件的研发力度,推出一批在北方旱作农业区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着力加大玉米生产种收机械的研发力度,切实满足我省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模式的机具需求;着力加大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生产机械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农机工业市场竞争力。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扩大补贴产品种类和范围,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力度。支持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农机新产品研发。要进一步加大省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重点扶持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生产机械化发展。鼓励市县财政实施累加补贴,开展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

二)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及时公布年度实施方案和补贴资金等,按照科学、公开、公平、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补贴产品种类。提高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简化农机购置补贴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缩短审批时间。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由企业推荐经销商的基础上,严格经销商资格审查,将售后服务能力作为选择经销商的重要标准。严禁农机化事业单位通过成立公司等手段经销补贴产品。缩短补贴资金结算时限,增加结算频次,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强监管,受理农民投诉,严肃查处倒卖补贴指标和补贴产品、套取补贴资金、借补贴之机乱涨价和乱收费等违规行为。保障农民选择权和议价权,允许农民对实行统一定额补贴的同一种类、同一档次产品在全省范围内跨县自主购机,允许农民在签订购机协议后调换机型。探索建立政策性农机保险制度,努力提高农业机械投保率,降低农机生产风险。

三)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满足合理信贷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工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户的信贷扶持力度。扩大购机信贷规模。做好融资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为多元化融资提供便利。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的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将中小农机制造企业纳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试点金融扶持政策范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四)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免征农机机耕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规定。继续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对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新型、大马力农机装备和产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属于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农机制造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五)加大农机工业创新支持力度。构建起支持农机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把农机工业纳入省级产业化资金扶持范围。加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建设,把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纳入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范畴。加快制定省农机工业扶持政策和振兴规划。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农机流通纳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支持农机销售市场、配送中心电子统一结算、信息采集系统和区域售后维修服务中心等农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强组织领导

第7篇: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范文

1、组织协调工作,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事务,负责文秘、档案、、保密、保卫、收发、综合性会议组织等工作;

2、负责对外公共关系、协调组织综合问题的调研、起草部分综合性文件、报告;

3、归口管理机关内部事务、负责机关财产管理等工作;

4、负责离退休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

5、负责局直属单位的组织、人事、机构编制、落实政策、人事档案等工作;

6、承办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建议复办工作。

二、人事科(加挂法规牌子)工作职责

1、负责局直属单位职工劳动工资、科技人员管理、技术职务晋升评聘、工人技术职务晋升评聘等工作;

2、负责系统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区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的推荐、审查;

3、负责拟定全区农技人员队伍建设规划;

4、指导和组织全区农业系统劳动工资统计、工资制度改革;

5、指导管理全区农业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6、负责全区农业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开展农业法规的宣传和培训;

7、承担农业行政执法的复议工作。

三、财务科工作职责

1、负责农业基本建设资金投资及农业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的计划管理;

2、负责编制事业费和各项支农资金预算方案,并做好安排落实工作;

3、搞好本系统的财务审计;

4、指导农业局行政和直属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5、负责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利用。

四、农业科工作职责

1、负责研究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指导种植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合理利用资源;

2、抓好种植业生产计划、基地建设项目及重大技术推广项目;

3、负责农业生产资料需求计划的横向联系;

4、组织种植业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农科先进技术项目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5、依法负责对农作物传统优良品种的保护工作;

6、加强农作物植保植检工作;

7、组织对化肥、农药、种子(苗)等的质量监督、检查、鉴定、登记工作;

8、开展种植业政策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工作建议;

9、指导全区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地改良工作;

10、负责全区种植业区划工作。

五、畜牧科(加挂渔业科牌子)工作职责

1、制定畜牧业和动物防治、检疫监督方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2、制定草地(草山)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措施;

3、负责组织全区畜禽品种、畜产品资源、饲料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4、负责畜禽商品基地建设工作及退耕还牧工作;

5、负责审核发放种畜禽引进、畜禽饲养场(站)经营许可、从业兽医许可、动物防(检)等证照的管理;

6、负责兽药药政管理,加强兽药质量监督,查处兽药引发的事故案件;

7、组织实施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及动物检疫工作;

8、负责动物疫情管理,上报疫情并组织扑灭;

9、负责畜牧业发展投资建设项目的上报;

10、负责渔业生产,制定渔业资源利用和生产规划及技术推广措施;

11、贯彻执行国家渔业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渔政监督管理;

六、农机科工作职责

1、研究拟定农业机械化推广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高农业机械化普及和应用水平;

2、研究提出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措施和推广项目,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3、引导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科研推广和农机产品的结构调整;负责拖拉机、收割机、农用车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4、指导农机使用(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

5、指导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机服务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七、市场与经济信息科工作职责

1、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负责农产品市场规划、建设,形成农产品市场体系;

2、全面收集、分析、整理农村经济信息,跟踪国际国内经济信息,为推销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3、根据市场需求把农产品宣传、推销出去,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

4、根据中央、省、市、区有关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八、产业结构调整办公室工作职责

第8篇: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机管理;基层;问题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28-Ol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实现这个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必须发展农业生产力,以机械化手段代替人工作业,减轻农民的生产劳动负担,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体面耕作的现代农民生活方式,农业机械化是这种方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的农机监理顺应时展的要求,对农机工作有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全面改进现有的管理体制,适应新的形势下农机监理工作的新要求。如何应对当今高速发展且不断更新的农业机械水平,真正做好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监理工作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思考。

1、正确认识农机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正值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中央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搞好三农问题,即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关于农村的重要任务。“三农”问题,重点是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问题。只有依靠科技兴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做好“三农”工作。其中农业机械化工作是重点。而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是农机监理,其重要性不用多说。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工作,负责农村的农机管理、农机安全监理和新机具、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工作。还要组织农机人员培训、指导农机具的作业和维修等工作。帮助农机手实现跨区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当前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现状

2.1 技术人才缺乏,体系不完善

很多地区的农机部门由以前的县管,变成现在的乡镇管,期间有很多因素使然。农机人员工作变动或兼职,使得他们难以承担起本职工作,更别说为“三农”服务了。甚至有个别乡镇的农机站有名无人,机构被撤销合并现象普遍存在。专业人员流失严重,在岗位的农机人员的素质又亟待提高,一部分农机人员对新型农机具和使用推广技术掌握不多,甚至未受过任何培训。仅存的农机服务网点简陋且设备陈旧,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形势。

2.2 服务内容单一,工作范围狭窄

目前多数县(市)级农机服务机构,还有一定的业务范围和工作内容,具备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否认的是,服务的内容、范围单一、狭窄。和县级部门比较,乡镇一级的就更差了。以前具备一定规模和人才的部门机构早已无存,缺少或者根本没有大型的服务机构。

2.3 专业人员不专业

目前工作在乡镇农机部门的人员老龄化、业务素质偏低的局面普遍存在。绝大部分乡镇农机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农机知识难以更新,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极大地影响了农机服务质量,阻碍了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对农民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以及对新产品的跟踪服务工作,和农户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加强基层农机工作的措施

3.1 提高对农机管理和完善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基层的农机服务机构是三农工作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科教兴农的关键所在,是新时期农村农业产业化的支柱,农机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并将产生极大的作用。要在广大农村大力宣传大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化作用,认识农业机械化工作和农业现代化的密切关系,并且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农机化的重要作用。

3.2 对基层农机人员搞好培训

乡镇一级的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只有业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各种现代化农机工具普及和推广工作才能在广大农村全面铺开,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作用,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只有业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做好监理工作服务于“三农”;只有业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农业机械化。所以,加强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增长他们的专业知识,加强他们的服务观念,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通、知法懂法的基层农机管理队伍,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

3.3 完善各项制度

完善工作分配制度,细化任务、量化指标。使工作有目标、职位有职责。健全考核制度,区别分工,责权不同,百分制考核,年终评奖。提高农机人员的办事效率和为农民服务的质量。内练素质、外强服务,使农机管理规范化、社会化。

总之,农机安全监理是农业机械管理的―个重要职能部门,也是实现农业机械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措施。优化机构、规范管理、确保安全、尽心服务,为农村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祁兴国,谈新时期农机监理工作的思路与对策,当代农机,2007,(02)

第9篇: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使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措施分析

0引言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对汽车和诸多动力机械的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强。农业机械作为农村的主要动力机械,在保证农村工作的基础前提下也应该注意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由于以往我国对农业机械使用的方法以及制造方式大多只注重使用价值,对能源节约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因此,很容易在农机作业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伴随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向着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能够降低农机使用成本,使农业生产变得合理化,让农业生产在不破坏自然的条件下绿色地开展。

1农业机械使用中的环境保护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高科技层出不穷,农业机械方面的发展也是日益先进。在此前提下,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是当下首要重视的问题。低碳生活绿色环保是世界普遍提倡的理念,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对周围环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这不管是对农业发展的长久性还是对生存环境来说,都应该对农业机械的功能和技术的环保作相应的提高。为了使农业能够在环保的理念下发展,以目前来看,制造以环保和节能为主题的新型农业机械分为下面几个类别。

1.1控制农药的喷洒量,设计化肥深施机械

农药的喷洒和化肥的使用量是我国农业中的主要污染源头。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具有环保作用,新型的农药喷洒设施在喷洒农药时,不但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地保证良好的农药喷洒效果,而且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深施化肥和传统施肥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化肥的挥发量减小,还可以使化肥不被水冲走,不但可以对化肥的使用量做到严格的把控,还能够避免水资源被化肥所污染[1]。

1.2使用节水灌溉装备

在农业生产中,以往的灌溉方式往往用水量过大造成水资源的短缺。针对这种现象,现代科技对大面积的农业种植采取喷灌、滴灌、微灌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降低了灌溉成本。

1.3采用免耕播种技术

在以往农业耕种中,对土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在以后的农业耕种中,应该采用免耕播种技术,利用秸秆覆盖的方法来保护土地资源,直接进行春季的播种环节。这样覆盖的秸秆厚度可以有效地进行蓄水,增强土壤的肥沃程度,减少因耕地问题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对土壤扬尘、沙尘暴等一系列空气问题也有所改善,从而来达到农耕中环保的目的。

1.4回收利用秸秆

农业中的秸秆是农作物的剩余部分,也是再利用资源的首要选择。以前我国在农业中对秸秆资源没有进行再利用,导致大量秸秆资源浪费。很多秸秆不知道如何处理,在田间直接焚烧,这种方法不但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还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存活,很容易导致土地出现板结、耕地质量差的状况。近几年来,由于秸秆打包机械的发展,秸秆回收变得比较容易,田间不用再焚烧秸秆,有效净化了空气质量,回收后的秸秆不但可以给牲畜作为饲料来使用,还可以通过高压技术成为气体能源,充分利用秸秆的再使用价值。

2农机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节约

由于人类各方面的需求,我国的能源越来越紧缺,而农业生产中,所消耗的能源也非常大。尽管我国农业对农业机械的生产加工和技术操作都作了相应的改进,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但农业生产中对于油的使用量并没有减少,农业机械中能源的消耗量依旧非常高,能源使用率并没有提高。要想提高农业机械的能源利用率,就必须正确地使用农业机械。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导条件,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的合理性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程度。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应该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方法进行正确操作,一般在发动机启动后水箱温度达到65℃以上时再进行起步,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起步,水箱水温过低会使柴油的燃烧率降低,造成耗油量的损失,机械零件的磨损度也会严重。操作者在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燃油的经济性,争取用最小的耗油量来完成最大的效益。在驾驶过程中,应对挡位和车速进行严格把控,合理驾驶,这样会减少耗油量。另外,应对发动机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对各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对重点部位进行清洗和调整。还有对农业机械内部的结构进行改良,更换增加节能降耗的结构,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也能够起到节能的效果。比如安装负压节能油阀,这样可以保证活塞在返回过程中气体压力降低,从而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使发动机能够有更长的工作寿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是相互辅助的工作,农业机械制造人员应在后期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深入钻研,不断创新和改造,减少机械设备对环境的污染。广大的农机使用者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首先要建立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规范地对农机进行操作,更加科学地使用农业机械,在提高农机效率的基础上进行节能,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2]。

3农业机械环境保护的长远规划

农村机械化的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要,为了使农业能够长期发展,从长远目标来看,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方法的措施。

3.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各地区都应该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让农民深切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将环境保护落实到行动中。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并采用村民会议、报纸宣传等多个途径进行宣传,对一些好的案例进行讲述分析并加以应用。培养当地农民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3.2对农业发展做好规划

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并以此制定适合的农业发展规划,对环境保护加以明确要求。在对周边环境全面调查分析的条件下,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合理安排,将生态管理保护理念贯彻其中,能够让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机械化建设协调发展。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将农民的环保意识调动起来,对有关环境污染的项目进行改造和制止。

3.3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有效合理地进行农村规划工作,将资金合理安排,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农村机械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污染物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资金主要面对农村沼气方面,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推动农村机械化的大力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3.4扶持环保企业的发展

当地政府应制定有关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新型环保企业的有效发展,为农村机械化和生态环境尽一份力。在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上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对环保方面好的项目企业给予政策税收方面的优惠,让示范区进行分享和讲解,将环保意识普及化,加强农业机械化的规范使用,保障生态环境的发展。

3.5开展环保型科技农业

大力发展技术先进、设施优质、科技含金量高和机械设施环保型的农业产品,对粮食的生产力要大幅度提高,推动农产品的长期发展。以安全科技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方式提高农作物的生产量,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蔬菜、果树和花卉等农业,使得农业机械化和生态环境二者之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