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北京旅游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旅游精品带动战略;文化旅游;开发设计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83-02
一、实施旅游精品带动战略
“实施旅游精品带动战略”是河南省加快旅游资源开发与创新、建设强势旅游区、争创全国旅游大省的核心任务。开发旅游精品必须要始终依托本区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向,开发既充分体现河南省旅游特色,又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之丰富,近乎中国之最。自20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旅游立省”这一宏伟设想,河南旅游业迎来关键的转折期,我们认识到河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不在自然资源而在文化资源。在这方面我省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精品文化旅游产品数量还是较少,必须有效开发和加大宣传我省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使这些资源转化成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出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品牌。
二、河南省系列化文化旅游精品的总体开发设计
在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中,各产品由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可分为三个层面:景观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文化旅游产品和艺术文化旅游产品。其中景观文化旅游产品源于对文化资源的表层开发,属于一种观赏型的初级旅游产品;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体验文化旅游产品,这类旅游产品通过双向参与的方式实现旅游产品的消费。艺术文化旅游产品则是对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基于以上产品体系层面,笔者认为河南文化旅游业应在对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开发出系列化的景观文化旅游精品、体验文化旅游精品和艺术文化旅游精品,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系列化文化旅游精品
三、河南省景观文化旅游精品开发设计
(一)黄河风光游
近年来开发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中华民族魂――黄河之旅”,是国家旅游局推出的首批14条中国专项旅游线路之一,是排在“长城之旅”后第二条重要旅游线路。黄河南之旅,可以使游客从大量的人文景观中体味历史上与河南相关的政治、军事、艺术、交通、建筑遗址、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获得历史知识,增进民族自豪感。
(二)河南山水游
以大自然山水为基本素材,创造出来的山水文化,具备着景观、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修武的云台山、鲁山的石人山、嵩县的白云山、淇县的云梦山、沁阳的神农山、济源的黄河小浪底、栾川的鸡冠洞、西峡的老界岭、新安的万山湖、确山的薄山湖、博爱的青天河、内乡的宝天曼、信阳的鸡公山等都能让人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千般造化。
(三)历史古都游
在中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先后有夏、商、周等20多个朝代、200多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全国古都中河南就独占四个,所以,完全可以开发成国内国际有绝对垄断地位的特色旅游产品――古都旅游。
(四)河南乡村游
河南省的农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属于北方平原早作物景观。同时,反映中国农村特色的农耕、民俗风情、田园生活、乡村风貌、农果品尝、娱乐等人文景观随处可见,这些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
(五)花卉旅游
在河南,最富特色且形成规模景观,社会、环境、经济效益都很大的当数洛阳牡丹、开封和鄢陵腊梅。每年4月的洛阳牡丹花会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来洛阳赏花,极大地推动了洛阳的发展。“菊城”开封每年10月至11月的花会也促进了当地经贸、旅游等方面的发展。以花为媒、花卉搭台、旅游唱戏的宗旨正在日渐落实。
四、河南省体验文化旅游精品开发设计
(一)宗教文化游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是在我国影响最大的三种宗教。佛教创始于印度,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东汉洛阳是当时我国佛教文化的中心地区。由于洛阳白马寺与佛教始传时的特殊关系,被认为是我国的佛教祖庭。汉魏、隋唐时佛教在洛阳盛极一时,杨衔之《洛阳伽蓝记》描述了北魏洛阳佛教繁荣的景象,龙门石窟则记载了自北魏到唐宋佛教石窟艺术的盛况。位于中岳嵩山的少林寺不仅是佛教禅宗的祖庭,而且以少林拳享誉中外。道教起源虽然可以追溯到老子、庄子,但道教正式成为宗教则是到了东汉。所以,无论道教的始祖,还是道教的正式形成,都与河南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伊斯兰教也称回教,唐宋时期开始在我国广泛传布,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洛阳和开封分别作为唐、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成为伊斯兰教的中心地区之一。除此之外,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以及我国的民间宗教等在河南都有广泛的影响。以现存的大量寺观、庙宇、教堂为载体,发挥宗教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是河南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二)中华武术游
河南是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武术旅游主要是指研修少林拳和太极拳,这是河南所独有的特色旅游产品。“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拳为先”号称“天下武学正宗”的少林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拳种,得名于少林寺,是中国拳术中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套路功法多、利于实战的特点享誉海内外。早在1982年,一部《少林寺》的播映让少林寺这个“禅宗祖庭,武林圣地”一下子活跃在世界旅游的舞台上。与少林拳相比,“文有太极安天下”的陈氏太极拳则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处世之道,使中国武术步入更高的文化境界。为了扩大武术文化的影响,河南自1991年起每两年一次在郑州举办国际少林武术节,从1992年起,在焦作每年举办国际太极拳年会。因此,武术旅游可以开发成为国内与国际旅游市场中的“拳头”精品产品。
(三)饮食文化游
河南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自古至今创造和保留下来的著名菜肴特别多。开封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十大菜系中“豫菜”的发祥地。洛阳作为九朝古都,其食品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古代宫廷菜系商旅菜的传统烹饪技术,另一方面也汲取了民间食品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洛阳水席是洛阳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菜式。
(四)朝祖寻根游
北宋时期流传的《百家姓》共收录了单、复姓氏438家,其中有近1/3的姓氏都源自河南。目前中国的姓氏已达10000个以上,按人口多少排出的100个大姓中,有70多个姓源于河南或其部分源头在河南,这些都构成河南开展寻根祭祖旅游活动的珍贵资源。
(五)红色文化游
河南省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目前河南已确定重点推出的五条红色精品线路:千里跃进游,将军故里游,时代精神游,党性修养游和命圣迹游。开展红色文化旅游,有助于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结合起来,推动旅游市场的发展,使红色旅游成为“五一”长假、“十一”黄金周旅游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河南省艺术文化旅游精品开发设计
(一)文化遗产游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需要共同保护的事物,遗产旅游被视为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内容,己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并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重点培育和营销。2005年9月,河南省率先在全国设立省级文化遗产日,将每年最后一个双休日定为河南文化遗产日。河南省目前己有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两处景点分别于2000年11月和20006年7月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在这里先后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近年来,殷墟仍不断有大量的重要发现,呈现出巨大的考古潜力。2007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8项,具体如表3-3所示)。河南省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必将加快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的转化,从而推动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戏曲文化游
河南省戏曲历史久远,种类繁多,素有“戏曲之乡”之称。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人生舞台。它既能给人们带来精神娱乐、审美情趣的无穷享受,又能戏剧式的反映地方民俗、人文风情。据统计,先后存在或流行于河南境内的各类剧种约77个,其中戏曲剧种63个,主要剧种有:豫剧、曲剧、河南坠子、越调、二家弦等。其中,豫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其影响不仅在河南,而且全国很多地区也有大批豫剧戏迷。近年来,随着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成功运作,豫剧更是走向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观众的生活中。很多省外人一提起河南马上就想到豫剧,他们不但喜欢看豫剧而且更希望到《梨园春》来打擂。所以,旅游业可以借助豫剧的巨大影响力来个“豫剧搭台,旅游唱戏”。
参考文献:
[1]李修志,河南“旅游立省”发展战略的探索[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28)
[2]韩朝胜.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而对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一、研究背景和方法
2015年国家旅游局启动实施 “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其中“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主要针对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由学生主导,教师全程指导开展项目运作,重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服务能力。本研究小组申报了该项目,组织师生(参与学生均为当年在校学生)开展了主题为“走进景区、服务游客、提升自我”的分项目活动,其中,重点对海南省东线5A旅游景区――呀诺达、分界洲岛和槟榔谷进行了实地考察,另外还对海南4A景区――三亚千古情进行了走访了解,并以此为例对海南省景区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分析。
二、海南省5A景区的旅游文化类型
毋庸置疑,海南省的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不但拥有优良的热带自然旅游资源,同时还有原生态的民俗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省内的各大景区景点也基本上是围绕这些主题开展旅游活动,开拓旅游市场,目前,海南已经拥有各级别景区70余家,其中5A级景区6家,4A级景区16家(数据来自: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阳光海南网,网址:http:///government/sp/),其主题文化涉及海洋旅游,雨林旅游,滨海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方面,(见表1)。
三、海南省5A旅游景区各型文化内涵分析
(一)宗教旅游文化类型
南山和大小洞天文化旅游区均属此类,南山文化旅游区以佛教文化为主题,不二法门、金玉观音、慈航普渡园、南山寺,海上观音像等佛教设施成为其经典的文化载体,同时,南山还以佛教文化为核心,融合了福寿、养生、园林、海洋等多种文化因素,除能够使旅游者感受佛教氛围之外,还可以开展观光、休闲、度假、特色素餐、会议等多种活动,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现实需求;大小洞天文化旅游区以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题,与白玉蟾、鉴真等中国历史宗教人物的传说和历代摩崖石刻遗迹相配套,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海南珍贵的人文历史旅游文化资源,同时,景区结合养生、园林,滨海等旅游元素,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触。
(二)热带雨林旅游文化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是此种类型的代表,它是中国唯一地处北纬18度的原生热带雨林保护区。呀诺达是形声词,在海南本土方言中表示一、二、三。景区赋予它新的内涵,“呀”表示创新,“诺”表示承诺,“达”表示践行,同时“呀诺达”又被意为欢迎、你好,表示友好和祝福,景区融汇热带雨林、黎峒、南药、生肖、等文化元素,营造出热爱自然、感受自然、回归自然的文化氛围,进入景区,员工都会与旅游者摆出手势并微笑对客说“呀诺达”,客人听后热情度上升,主动回应员工说“呀诺达”,使每人对景区里面的未知景象充满好奇与开心,加深了对景点的印象。同时,呀诺达景区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需要设施建设方面种类齐备,满足旅游者多种消费需求。
(三)热带滨海旅游文化类型
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是海南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分界洲和蜈支洲景区均属岛屿型滨海旅游文化类型,沙滩、海水、阳光等标志性滨海旅游元素品质较高,适合开展各种类型的滨海度假休闲活动,两个景区均开展有游艇、潜水、滑水、摩托艇、拖伞、香蕉船、飞鱼船、电动船、动感飞艇、独木舟、海钓、沙滩摩托车、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多种海上和沙滩娱乐项目,给旅游者带来浪漫、刺激、动感和时尚的休闲体验。两个景区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对较好,海域清澈透明,海水能见度高,水域中盛产各类热带海洋生物,岛上的热带丛林植被完善,观赏性、科普性很高,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身心得到极大放松,同时产生较强的感官体验和心得收获。
(四)民族民俗旅游文化
黎族是海南特有的少数民族,苗族也是海南少数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海南特有的地理环境,黎苗文化在海南具备很强的原生态特性,对旅游者而言具备很强的吸引力,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在挖掘此类民族民俗旅游文化方面做的很有特色,是中国首家民族文化型5A级景区。景区由非遗村、甘什黎村、谷银苗家、田野黎家、《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兰花小木屋、黎苗风味美食街七大文化体验区构成,展示了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这些优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魅力十足,各旅行社将该景点作为旅游产品线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南民族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四、结语
摘要:国际化之路是旅游职业教育的创新之路,本文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吸引力等方面剖析了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国际化的实现路径有:大力推进国际化工学结合、选择高端的合作伙伴、探索多样的合作形式、以国际视野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外国语教学、多元选择国际化路径、加大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营销力度等等。
关键词:河北省 旅游职业教育 国际 途径
越来越多的旅游职业院校认识到,国际化是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发展的“新蓝海”。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所在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河北工院”)也将旅游管理类专业海外带薪实习、海外学历进修、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突破口。
一、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对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分析
河北省旅游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省实现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将河北省建设成为中国著名的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达到旅游强省发展水平,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十二五”时期的具体的发展指标是: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5亿人次,年均增长10.9%左右;入境游客人数达2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57%;出境旅游人数达80万人次,年均增长10.5%。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7.32%,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对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对旅游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也会对旅游教育产生影响。急需树立国际化旅游教育理念。时下,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趋势不断扩大,有效的管理植根于文化之中的趋势日趋明显,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既要增加对国际经营管理的认识,又要了解和认识有关国家的文化特点。所以,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向国际型人才目标拓展。旅游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要求今后的旅游教育必须以国际透视的观点来组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注意了解和比较国际间旅游需求以及旅游业投资和经营环境的特点与差异,更要让学生了解有关旅游发展问题的国际共识和旅游业经营中的国际惯例,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国甚至当地的认知与实践。
二、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河北工院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为让学生亲身感受国际一流的服务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发展学生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能力,使其成为能够适应国际化环境的旅游专业人才,河北工院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海外研修实习机会。自1990年始,先后与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德国、美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外和台湾地区院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近几年互派访问团队60余次,百余名教师赴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台湾地区院校进修,部分学生赴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学习工作。 与此同时,学院还积极为学生寻求境外实习、就业的途径。三年来,已先后有22名同学赴新加坡实习,多名曾赴新实习的同学毕业后到新加坡就业。4名学生到新加坡沙泰学院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进修。目前,学院正以更加开放、务实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并在接受境外或台湾地区学生、我院学生赴外学习、教师交流和学习互访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优质教育组织、教育机构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通过交流提高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积极参与和推广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教育质量认证工作,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巩固和完善学院国际化办学的优势与机制,拓宽国际化合作办学渠道,形成“开放、多元、融合”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扩大学生“走出去”和国外学生“走进来”的数量。
(二)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方向模糊
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努力方向。许多高等院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在塑造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方面着力不够,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视也不足。高校培养目标模糊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大学生定位不明确,本行业就业的比率极低,仅30%。可见要培养国际化人才,首先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旅游国际化人才应具有综合能力,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因此对旅游酒店专业的大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但是目前高职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主要侧重基本知识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结果绝对化,使本应开放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陷入僵化、封闭的小圈,其结果是人才评价失真限制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创造思维的发挥,阻碍了人才的培养。现有人才模式不能很好适应酒店国际化的趋势,我们迫切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这就需要在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加入国际化元素,促进酒店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2.高职旅游教育生源质量不高
在我国,重点优于非重点,普高优于高职,而医护、纯技术类高职常 排在旅游高职前面,这是当前社会的选择标准,由此导致了高职生生源质量明显低于普高, 某些旅游高职生源质量低于其它类型的高职。虽然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但相对而 言,大部分在高考中成绩较低的生源在知识储备、吃苦品质、外语水平、纪律观念等方面明 显逊色。这就增加了高职旅游院校培养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院校国际化培养工作的难度 ――外语瓶颈解决难度和国际化品质、素质的培养难度增加。
3.高职旅游教育师资国际化程度较低
虽然高职旅游院校师资的实践经验优于普高,但由于在毕业生的就业 选择中普高高于高职,所以高职旅游院校的师资在学历层次、综合水平等方面比普高院校略 逊一等。由于学历层次、外语水平等限制,教师赴国外进修、出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国际化师资的培养因而也受到限制。
4.国际交流的吸引力较弱
科研方面。高职旅游院校普遍重教学轻科研,在科研能力方面与普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在与国外进行科研合作方面就具有一定的困难。在国内外院校交流中,交流院校的选择很多都是注重层次对等的。 由于我国高职旅游院校的国内层次定位某种程度上弱于普高,吸引力相对较弱,这也在某种 程度上限制了高职旅游院校的国际交流,而且使得院校在吸引国外留学生方面也处于相对弱势。
三、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一)大力推进国际化工学结合
着重推进国际化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在国际化进程中主动交互与融合、探索和创新,在办学途径、教学手段、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学术交流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以境外旅游企业顶岗实习为核心的国际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领域,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二)探索多样的合作形式
旅游教育国际化的长期实践为河北工院积累了为数众多、层次各异的合作伙伴,然而什么样的合作渠道和合作伙伴最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为了最大层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将学生送到全球最顶尖的旅游企业去学习锻炼。在海外实习方式上,将长期顶岗实习与短期体验实习相结合,分别设计一年、半年、三个月等不同时长的境外实习期。
(三)以国际视野构建课程体系
美国教育家普遍赞同课程的国际化不仅仅包括开设更多的外语课程或学习有关其他国家历史和地理等知识,更重要的是“用国际视野教育学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变化并使他们在国际上更加具有竞争力”。旅游职业教育要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旅游人才,必须构建与国际旅游发展潮流以及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其核心就是抓好课程建设。
(四)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就适应课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来说,派教师出国接受培训、学习与实习,对教师实行专门的语言培训,吸引留学人员回国任教并引入国外专家、教授给学生授课,并多途径地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国际学术讨论与交流,以提高其国际沟通能力。同时,还要求有对本土旅游文化和资源特色具有扎实知识和经验的教师队伍,因此应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从本地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角度在教学与研究方面进行深入钻研。日本立教大学旅游学部的教师阵容涉及社会、人文自然、经营等多学科、多领域,其一线教育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涉及文化、地理、社会、经济、经营等方面,为开展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适应市场所需的旅游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加强外国语教学
我国各院校的外语教学也受到多年的重视,国家每年举办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开设各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类课程,以及国外原版教材的采用,都体现了我们了解世界、希望与异国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的愿望。旅游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应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在外语教学上,首先要增强对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这牵涉到外语教材、教学方法、评估体系和教学设施的修改与完善。二要针对本地主要客源市场加强相应的语言教学与区域研究课程建设。我国高校在外语教学与国际区域研究方面有重“西方”轻“东方”的偏向,鲜少有根据各自的主要旅游客源国进行相应的语言教学与区域研究。可喜的是,近年来已逐渐重视“小语种”的学习特别是亚洲国家语言的学习。三要重视旅游专业外语的教学,对本土的与地方的旅游文化内容及其他旅游专业课采用全外文教学或者中外文相结合的双语教学。
(六)多元选择国际化路径
1.开通与国(境)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途径
瑞士洛桑酒店管院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知识的传授,认为酒店经营管理者必须能胜任酒店或餐馆内任何一项具体的工作。它的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了欧洲旅游专业教育整整一个世纪。美国的康奈尔旅游学院开了涉及9个范畴近150门课程,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其涉及领域之广泛都令同行称道。我们可以开通与他们联合办学的途径。
2.开通选派优秀毕业生出国实习培训的新途径
可以与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一些旅游资源大国合作办学,既开创了实习培训的新途径,又能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接收外国留学生或出国办学
加快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还应充分发挥我们旅游职业院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品牌效应,争取跨出国门,把我们先进的、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国外去,搞境外办学,迈好出国办学这一步。
(七)加大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营销力度
为了加快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我们要加速进行国内、行业法规与国际规则的接轨,加大对外联络的力度,这离不开对国际化进程有关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研究。建立河北旅游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积极、主动地采取“走出去”的营销战略,学会自我推销,向国(境)外推销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成功的教育经验、先进的办学理念等)和旅游产品(如学校的品牌、专业的特色等)。中国旅游业只有走信息化的道路,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接轨,才能在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王昆欣.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8).
[2]张凤莉.旅游院校的国际化实践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3]吴必虎,黎筱筱.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J].旅游学刊,2005,(S1).
[4]王鹏飞,傅桦.日本高等旅游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以立教大学旅游学部为例[J].旅游学刊,2005,(S1).
[5]彭青,程露悬.旅游高等教育整合型国际合作模式的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6]冯麟茜,刘丽娟.中英两国旅游课程模式比较[J].教学研究,2007,(5).
[7]杨旭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标准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4.
[8]狄保荣,吕杰.让学生到海外实习就业[N].中国旅游报,2006-11-03.
【关键词】“双高”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群;国际化
【作者简介】张小曼,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旅游业的国际化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群的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逐步构建能够适应国际发展趋势的国际化教育模式。这不仅仅是时展的现实需要,而且是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在不断探索中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国际化模式,如果取得一定成效,将对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国际化形成理论创新。
2019年10月25日,教育部了《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的公示》,在该公示信息中,正式揭晓了备受关注的“双高计划”名单,此次全国共有197所高职院校入选,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以下简称“海经贸”或“学校”)。“双高计划”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从产教融合、师资建设、服务水平等多维度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针对性地破解高职教育在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
海经贸的双高建设目标之一:到2022年,学校和专业群建设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和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群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学校服务发展、办学治理、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支撑“一带一路”、海南自贸区(港)等国家战略和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的重要力量。在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中,须梳理国际化职业教育标准,按照“标准化”“国际化”“多样化”和“复合型”三化一型原则,形成系统化、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群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标准、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国际化建设,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引进与再造国际先进职教国家的职业教育标准,重构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国际化水平,助力高水平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
第二,在調研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行业需求和国际先进标准,制订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关的旅游管理专业群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实践教学标准,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第三,实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实用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实用技能和旅游管理类专业英语实用技能,为学生的出国实习、深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国内国际相结合,内外兼修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国际视野,全面提升本土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开展双语教学;
第五,建设“三结合”国际化、双师型创新团队,培养旅游类高端国际化人才;
第六,推广课题成果至全省各高职院校,推动海南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进程。
国家实施“双高计划”为海南高职院校建立高水平旅游管理专业群,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再破难题、再创辉煌的契机。海经贸旅游管理专业群紧跟海南“全域旅游”“一带一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步伐,立足海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以“人才培养+产业服务”为核心,将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成为海南旅游职业教育的新标杆。旅游管理专业群国际化建设路径有以下几条:
第一,重构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群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标准。
分析海南旅游业发展现状,结合海南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对旅游管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的职教标准,构建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多样化、系列化、系统化的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群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标准。
第二,构建科学的英语教学体系,建立以英语语言实用技能+专业英语提升+出国深造、实习、就业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科学实用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修改原有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增加培养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课程强度,增加专业英语的课时量。取消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在学生入校后的第一学年,设置《专业英语听说》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强化英语听说,组建英语早读团队、开展英语角活动,增加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在第二学年,设置专业综合英语(酒店英语、海南旅游英语、西餐英语等)和雅思英语口语(或国外生存英语)等课程。组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编写相应的活页式教材,使课程教学更为灵活。
第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外籍教师,引进双语教材,开展双语教材的教学试点。
引入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引进具备专业知识的外籍教师,组织本土专业教师参加境内外的培训研修,开拓专业群教师的国际视野,培养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引进双语教材,开展双语教学。
第四,探索国际化师资团队建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旅游小镇;动力机制;四川
旅游小镇指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区位交通条件、人文资源或特色优势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集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小城镇。旅游小镇是消费者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产物,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趋势下,旅游小镇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当前,推动旅游小镇开发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
近年来,四川加快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2015年四川城镇化率达到了47.69%,各地发展如火如荼的旅游小镇便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生力军。为了进一步推进四川旅游业发展,四川提出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在新型城镇化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指导下,四川进一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旅游资源赋存较好的地区、城市周边、重要旅游通道节点等有条件的地方,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成效
四川旅游小镇结合全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分挖掘地方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地方民俗与自然环境等独特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小镇,彰显四川旅游新亮点,发挥小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四川旅游小镇建设已初见成效:一是旅游小镇环境得到优化,四川旅游小镇在进行旅游保护开发时,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加强了旅游小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效保护;二是旅游小镇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可进入性不断提高,旅游小镇游客中心、停车场、标识标牌系统、旅游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游客可通过手机APP、微博、微信、旅游官网、电子商务等平台实现旅游消费;四是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明确了旅游小镇管理主体,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推进标准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了旅游小镇的服务管理水平和游客满意度。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目前大多数旅游小镇商业氛围太浓,旅游商品同质性严重,所售旅游商品大多与地方特色文化缺乏关联,所售商品几乎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买到,真正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不够。二是季节性特征明显。由于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再加上现行的节假日制度,导致旅游小镇的季节性特别明显。三是在建筑上缺乏对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复制照搬现象严重。一些旅游小镇在规划建设中,不惜盲目开发建设,空间布局不合理,建筑风貌与地方文化、周边环境不协调。四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够。随着旅游小镇的发展,本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以及商业活动的冲击,导致部分以传统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特色闻名的小镇逐渐失去其传统生活方式体验、民族文化体验的旅游价值和功能,文化的原真性逐渐消失。在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重视历史建筑、文化古迹的保护而缺乏对城镇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时空格局的保护。这使得小镇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而失去历史感,导致其失去本身的魅力。五是旅游小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导致服务水平低下,直接影响游客对出游抉择和出游质量,进而影响旅游小镇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城互动、宜游、宜业、宜居、宜闲为基本特征,城镇、当地社区、外来游客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相互促进的城镇化新路径,是未来城镇化最重要的动力机制。但同时新型城镇化面临着社会保障、教育平等和农民工市民化等诸多问题。而旅游小镇具有休闲产业聚集、促就业、生态优化、幸福价值提升的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镇,完善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旅游厕所、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同时完善银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结合购物、休闲娱乐、度假、商务、会议、旅游地产等多种业态,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政策大力支持。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其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脱贫困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62号)等一系列文件,确立了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始终不谕地把旅游产业作为四川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产业重点培育,努力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同时在旅游资源赋存较好的地区、城市周边、重要旅游通道节点等有条件的地方,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
(三)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居民的旅游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正逐步改变,旅游从单一观光发展到观光和休闲度假并重,游客更加注重对旅游吸引物的深度体验。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为旅游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从休闲度假的角度看,旅游小镇可以通过创意开发、完善旅游产品功能等方式使平凡的旅游资源变得有吸引力。
三、推动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旅游小镇规划,以规划引领带动旅游小镇发展。在依托当地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旅游小镇建设发展系列规划,用规划指导和引领旅游小镇建设发展。规划要深入挖掘地脉和文脉,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保护小镇风貌和整体格局。规划要与相关规划充分衔接,在做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基础上,要充分对接游客需求,满足旅游功能。
(二)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建设好旅游小镇。积极探索和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和渠道,改变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引入市场机制,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参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为旅游小镇的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三)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要高度重视保护好旅游小镇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基础上实现合理开发利用。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所造成的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做法。要积极保护和传承旅游小镇传统文化,要大力开发传统习俗,最大程度地体现旅游小镇发展历史、小镇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旅游小镇可通过还原历史生活场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传统节日、习俗重现地方特色。
(四)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小镇发展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要重点抓好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抓好小镇广场、公园绿地、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强特色餐饮、住宿、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做到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旅游小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开发。要挖掘和开发既有观赏性、美观性,有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既有纪念性、实用性,又便于携带的特色旅游商品,以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需求。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特别是当地居民,参与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比如,鼓励当地居民从事传统娱乐和民间工艺表演,如舞龙、舞狮、划龙舟、年画、糖画、剪纸、木偶戏、曲艺等表演;或引导其从事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和旅游服务,如制作特色小吃、手工编织、导游解说、餐饮、住宿等。要重点扶持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旅游商品生产或销售企业。认真落实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如简化办事程序、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将其培育成旅游小镇建设的生力军。
(六)大力加强旅游小镇宣传营销,构建区域旅游品牌。要加大宣传营销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包括政府财政专项经费、旅游企业宣传费用等多元经费体系。创新宣传营销体系,加强与有关旅游组织、旅游客源地的管理部门、开发商、文化、传媒等的合作,建立旅游小镇营销联盟;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及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推进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共同开拓市场。调动媒体营销的积极性,促进旅游宣传品创新,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APP、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立体宣传效应,引导和鼓励聚集一批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根据客源地的不同需求,创新开发多语种、多载体、多形式和各具特色的系列化旅游宣传品。加强旅游营销信息化建设,借助当前我省建设“智慧旅游”的契机,加强四川旅游信息资源网的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公众信息服务网、旅游电子商务网等平台和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等开展网络营销,使四川旅游小镇形成四川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从而促进四川旅游小镇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和精品化、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R].四川省人民政府,2011
[2]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J].云南政报,2005
[3] 黄前东.云南旅游小镇农业产业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
[4] 林峰.休闲旅游小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创新模式[EB/OL].http://,2015
[5] 云南省建设事业规划[R].云南省人民政府,2009
[6]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J/OL]. http://,2016
[7] 方增福,罗辉,马谊妮,姜芹春,卞云龙.玉溪市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
[8] 高伟.建水旅游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
[9] 严音莉.旅游小镇:国际旅游岛建设重要突破口[J].今日海南,2011
[10] 张仁开.旅游小镇:小城镇建设的创新模式―兼论上海郊区旅游小镇的发展策略[J].小城镇建设,2007(7)
[11] 李晓阳.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开发现状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 (8)
[12] 李向明.发展旅游小镇的意义[N].中国旅游报,2010-05-I2
[13] 刘德云.参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以金门金湖镇为例[J].旅游学刊,2008 (9)
[14] 肖练练.城郊旅游小镇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
[15] 和丽娟.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云南旅游小镇建设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16] 徐冬东.古镇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研究―以江苏震泽古镇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关键词:新农村;古民居;旅游开发;文化继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引言
新农村建设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了相关的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项工作逐渐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项目。其中,新农村建设最重要实现将农村建设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古民居旅游在近年的发展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取得了广大游客的青睐,这对新农村的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古民居旅游的火热,带来了农村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当地文化继承与保护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古民居旅游开发的文化继承与保护做出浅谈,希望能对相关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有些助益。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古民居旅游开发的文化继承与保护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古民居旅游作为其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内容正被大力的发展,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对于其中的文化继承和保护造成一些不利影响,这种现象开始受到重视。
(一)文化消亡现象正在发生
古民居旅游开发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广大的游客乐于接受这种包含有当地民俗风情文化的旅游项目。但随着大量游客的涌现,现代化的文明渗透进入当地的文化环境中。当地较为封闭和陈旧的古老文化受到来自现代文化的强大冲击,当地为了迎合游客的喜好而做出的改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习俗和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消亡的现象正在发生。
(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国民素质较低,是我国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大量游客中存在乱扔乱甩、乱刻乱画的不文明现象,这对于各古民居聚集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重要的破坏,并且还难以复原。同时,人流量的暴增也超出了各地原本的生态承受能力,使得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加重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三)保护的难度加大
随着古民居旅游的兴盛,所带来的游客数量进一步增多,当地政府需要对古民居进行维修、同时还需要改善交通、完善公共设施甚至对古民居所在社区进行规划布局,这变相的增加的对当地文化和生态的保护难度。各地难以加大财力、物力和人力对古民居的文化继承和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古民居旅游开发发展的速度令人咋舌,而与之相反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却无法跟上。如违法乱建、违规拆迁、拆旧盖新等现象在许多地方屡见不鲜。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对古民居的文化继承和保护工作,在相关工作中都无法得到法制体系保驾护航。
二、古民居的文化继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一)古民居的消亡也是历史文化的消亡
古民居是地方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蕴含了古老先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地方社会建筑、绘画、信仰、宗法观念等多种文化集中体现。古民居自古流传,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传承了当地人民的精神,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也是我国珍贵的财富。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古民居的消亡就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消亡。古民居一旦在现代的文明中消亡,意味一段璀璨的历史文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对整个世界都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二)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符合当今时代背景的先进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古民居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工作,是一个过程,必须要重视其可持续发展。从对古民居的文化继承和保护方面着手,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是旅游业发展必定会出现的问题,当前全球的生态环境危机越发严重,要求各国各地都投入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对古民居进行的旅游开发,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通过村规民约和一定的奖惩机制,强化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使当地在保留当地文明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有利于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
(四)有利于提高国民意识和素质
上文已经提到,国民意识和素质较低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国旅游也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旅游方式,国民意识的问题也在出国旅游中得到体现,这又直接对我国的形象造成损害。加大对古民居的文化继承和保护工作,要求当地人民和广大的旅客积极的配合,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国民意识和素质,对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古民居旅游开发的文化继承与保护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民众的意识
要进行古民居的文化继承与保护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造成这类问题发生的直接施力者,也就是民众。民众是旅游中的主体,在旅游中造成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古民居文化继承与保护工作的主要行为施与者是民众。提高民众的意识,使他们正确的理解古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从主观上减少对古民居文化继承和保护造成破坏的行为和现象。
提高民众意识,可以在各地设立大量的宣传标示,时刻提醒游客注意自身的行为,可以通过宣传讲座来增强民众对于古民居文化继承和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的理解,从根本上减少破坏行为。
(二)改变当地发展旅游的观念
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过度索取,特别是针对于生态和文化旅游。新农村建设中,古民居旅游开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极大的改变了当地原本落后的局面。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当地政府只看到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一面,而忽视了对于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的不利面。因此当地政府只是一味的加大对古民居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开发。
这种做法从主观上忽视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是一味的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索取。要改变当地发展旅游的观念,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观念当作当地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中。要加强对古民居文化继承和保护工作,必须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政府的引导,才能够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三)促进古民居旅游与文化继承和保护的协调发展
古民居文化继承和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困难的工作,要在实际中落实相关政策和方针就必须落实到当地古民居旅游开发的模式当中,促进古民居旅游与文化继承和保护的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限制游客数量或时段
无论是当地的生态环境或者历史文化,都存在一个潜在的承受能力,尤其是针对生态环境,大量的游客直接影响其自我修复能力和环境承受能力。采用限制游客数量或时段的做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古民居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减少游客数量,变相的减少了相关的破坏行为,限制旅游时段,能够给当地的维修和保护工作赢取时间。
2.增加和改进旅游发展模式
古民居旅游,主要的旅游资源是当地的民居建筑、文化和民俗风情,吸引游客的是这样一种较为原始和古老的另类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各地应该增加和改进旅游发展模式,改变以往的卖点,可以通过建立主题公园、提供民俗文化表演等多种方式。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旅游资源,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政府是古民居文化继承和保护工作的引导者,也是最主要的施力者。政府必须重视该项工作,并且加大投入力度,从财力、人力和物力等多个方面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四、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在这其中古民居旅游开发是一个重点,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同时,旅游开发对古民居文化继承与保护带来相当严重的破坏。古民居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对当地人民也有着极大的意义,这就要求在旅游开发的同时注重对其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力度,这就需要社会民众和政府一同努力,让古民居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屹立不倒并且再次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罗奇,许飞进,罗吉祥.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J].农业考古,2008(3).
[2]雷建林,唐青雕,李燕.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古民居保护与利用[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4).
[3]韩卢敏,李俊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误区剖析——以黄山市黄山区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2009(1).
建设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北京市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体系三年建设指导意见》,2012-2014年,北京旅游将重点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即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惠民便民志愿者服务体系、旅游知识普及与旅游责任教育体系、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好客环境体系、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的监管与评价指数体系、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建设规范及标准体系。
其实,北京旅游重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与北京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密不可分。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来京游客选择自助游。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表示,建设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体系是旅游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据了解,目前北京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总量供应不足、公共投入不足和分配不平衡等问题,需要完善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
开发自助旅游环境
记者了解到,未来三年北京A级景区将实现无线宽带覆盖。业内人士表示,北京已于去年开通“智慧旅游”服务,包括智能手机定位导游、蓝牙下载导游词、实时查看景区天气和人流等服务,极大方便自助游游客。不过,这要求北京的景区和公共场所能够提供无线网络,尤其是重点景区。
除了无线宽带,北京A级景区还将完善五种文字景区全景牌。其中,北京重点旅游景区将配装中、英、日、韩、俄五种文字全景牌和其他各类标识牌632面、旅游区交通标志牌436面。此外,市旅游委鼓励景区配置自助导游机,开发旅游景区自助导游软件系统,完善自助旅游环境与服务。
数字化提高旅游便捷性
据了解,北京旅游三年内将推进四个数字化建设,即数字景区、数字酒店、数字旅行社、数字乡村。业内人士表示,数字化旅游可让游客感到最直接的便利性。以数字景区为例,游客省去了排队买票的麻烦,可直接通过网络支付买票;购票成功后,手机将收到一条二维码彩信或数字验证码短信,即电子门票;游客经过安装在景区的识读设备,对电子门票进行扫描验证即可进入景区。截至去年,北京已有40余家景区列入电子门票预订系统。
“童趣汇”成立于2011年6月1日,每个月都会为小朋友们举办缤纷多彩的活动,包括“我的第一堂厨艺课”,如寿司制作;互动教育活动,如学习插花;开发思维和创意的活动,如红薯蛋糕DIY、圣诞嘉年华等。每一项活动都旨在让孩子们的手动起来、想象力飞起来、思维跳跃起来,在学习与快乐中成长。同时,饭店还设有包含多种娱乐项目的儿童游乐室供小朋友们玩耍,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结交新的伙伴,与伙伴们共同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
加入童趣汇的小汇友们除了可以获得包含有T恤、书包、帽子、熊宝宝等礼品的入汇大礼包外,还可免费参加三次会员活动,并可根据参与活动的次数来兑换精彩礼品。另外,小汇友还可于每周六、周日上午11点至下午4点免费使用儿童娱乐室,而在酒店举行生日派对的小汇友还可以享受折扣并可得到免费生日礼物和蛋糕。
七日
杰布·克里斯伤愈复出 将出战首届红牛翼装飞行世锦赛
“如果不能做第一,我就要做第一个”, 世界最负盛名的翼装飞侠杰布·克里斯(Jeb Corliss)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印证了他无数次挑战与冒险的人生。2012年6月2日,杰布又带着他的“第一个”重返中国,宣布首届“红牛翼装飞行世界锦标赛”将于10月中旬在张家界天门山举行,届时16位世界顶级翼装飞行运动员将汇集一堂,角逐“极限之王”的至高荣誉。相对于自己充满冒险与刺激的运动方式,杰布的为人谦和而低调,在现场饶有兴致地分享了自己去年成功穿越天门洞、今年在南非幸运地“捡回一条命”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大胆计划。2012红牛世界翼装飞行锦标赛将于2012年10月中旬举行。
“吃在北京·2012北京旅游美食文化季”启动
北京将打造旅游美食品牌拉动旅游消费升级。2012年5月,“吃在北京·2012北京旅游美食文化季”活动启动。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0月,主要包括“2012我最喜爱的北京旅游美食”评选,“吃在北京”北京旅游特色美食餐厅评定、北京旅游美食大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际美食大赛、前门美食文化节和各区县旅游美食系列活动。评选活动官方网站北京旅游网(省略)于5月下旬开通。活动期间将继续推广“北京旅游卡”,推动北京旅游美食特色餐厅成为“北京旅游卡”特约商户,带动旅游消费增长。
“525悦己日”勿忘悦享轻松时刻
时值《悦己SELF》杂志创刊五周年之际,悦己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对都市职业女性的关爱。据悉,5月19日开始,以“快乐由自己,美丽身心灵”为经营理念的综合性女性生活杂志《悦己SELF》联手全国五家大悦城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沈阳同时启动“悦己525,快乐你专属”系列关爱行动,呼吁职业女性及时释放压力,“悦享轻松时刻”。身心备受煎熬和挑战的职业女性,如何释放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无形压力呢?深谙女性需求的《悦己SELF》杂志今年借“525悦己日”,特意为职业女性提供了身心SPA的愉悦时刻。
日立日本原装家电全系列隆重登场
近日,由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家电营业本部主办的“2012上海 日立日本原装家电新品发表会”举行。本次发表会是继不久前发表的A系列5个机型10款日立日本原装多门冰箱和A系列2款日立日本原装滚筒式洗衣烘干机之后,针对今年4月在中国内地推出的A系列2个机型4款日立日本原装加湿型空气净化器以及A系列3个机型5款日立日本原装旋风式真空吸尘器而举行的。
北京
华沙直飞航线首航
5月31日,波兰航空公司开通了从华沙至北京的新航线。首航班机的贵宾包括波兰总统夫人阿娜·科莫罗夫斯卡女士及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瓦尔德马·帕夫拉克先生。今年11月之前,华沙—北京航线使用的机型是波音767-300,11月起,波航会启用最先进波音787“梦想”客机,来取代目前的波音767。该航线每周三班:每周一、三、五早上08:45从北京起飞,12:40到达肖邦机场;每周二、四、日16:10从华沙起飞,次日06:35到达北京首都机场。
Zippo摇滚风暴席卷北京迷笛音乐节
2012年4月29日至5月1日,Zippo再次参与了北京迷笛音乐节,以最酷炫的方式宣泄火热的初夏周末!在Zippo的支持下,由摇滚新人组成的The Lifeless乐队最终登上了迷笛音乐节舞台,引众多乐迷竞Pogo!作为一支初次登场大型音乐节的新人乐队,The Lifeless的乐手们表现出色,主办方迷笛演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单蔚在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时候也说道:“与迷笛音乐节合作的品牌如Zippo等都是非常具有摇滚特色的,而我们也希望能够共同支持中国摇滚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向乐迷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关键词 雾霾;空气污染;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大陆居民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10-0168-09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10.022
近年来,以雾霾为代表的严重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Van Donkelaar、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的研究成果和报告显示,目前北非、中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均出现了大范围的空气污染问题。事实表明,雾霾不仅会影响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还会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旅游业是中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环境质量是决定目的地旅游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空气污染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目的地的旅游形象,进而对旅游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对雾霾的旅游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北京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雾霾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频繁遭遇雾霾,国内旅游总人数和入境旅游总人数分别同比下降8.9%和27.5%。2014年春节后,北京遭遇重度雾霾天气袭击,故宫、天坛等景区游客骤减,北京因严重的雾霾被Wiki Travel列入全球旅游警告目的地行列,国际旅游形象严重受损。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表明,受雾霾影响,2014年1至2月份北京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减少30%左右,雾霾已成为北京入境旅游市场下滑的重要因素。虽然雾霾对北京的旅游市场需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以北京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和态度,揭示雾霾影响北京旅游市场需求的深层原因。
1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雾霾成为公众密切关注的环境问题,关于雾霾的科学研究迅速升温。然而,针对雾霾旅游影响的研究十分匮乏。中国知网的检索表明,从1976年至2016年的40年间,篇名中含有“雾霾”的文献共有2 269篇。研究的重点主要在雾霾的基本概念、成因、危害和防治对策等方面。其中,以“雾霾+旅游”z索仅得到6篇文献,可见雾霾的旅游影响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雾霾现象在本质上属于空气污染问题范畴,若将雾霾与旅游放到空气质量与旅游这一更加宽泛的范畴来看,可以检索到更多的研究成果。文献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旅游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危及旅游者健康、损害旅游资源、降低游客的体验质量、破坏目的地旅游形象,阻碍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者对雾霾的感知和态度是雾霾旅游影响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问卷或深度访谈等手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张馨方调查发现,91%的受访者认为雾霾对旅游交通(尤其是航空)有很大影响,89%的认为雾霾严重影响了自然风景欣赏的质量,83%的认为雾霾会严重影响目的地的旅游形象。Zhang等调查表明,旅游者对雾霾引起的交通和健康安全感知最为强烈,其后依次是旅游心情、观光质量、游憩活动、食宿和购物。不同旅游目的的游客对雾霾影响的感知程度也有所不同,观光游客的感知最强,其次是休闲旅游者,以商务、探亲和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游客对雾霾影响的感知明显要弱一些。程励等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对雾霾影响的感知度较高,对雾霾造成的健康危害和交通风险感知较为强烈,一个城市的雾霾状况影响着其旅游形象,雾霾成为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严重的雾霾天可能会导致旅游者的流失,进而对旅游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李静等研究了中外游客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及其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发现旅游者对雾霾旅游损害的感知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危害健康、破坏情绪、损害照片品质、降低景点吸引力和可游性等方面,外国旅游者对中国雾霾认识、风险感知和忠诚度水平均低于中国游客。程德年等的调查发现,雾霾在行动限制、安全威胁、健康威胁、游憩限制等方面造成了系列旅游风险,构成入境游客对华环境风险负面感知的主要方面。
研究表明,游客对雾霾旅游影响的感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决策行为。张馨方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受访者会因目的地有雾霾而缩短停留时间甚至调整旅游计划。Zhang等在北京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雾霾对旅游者的决策过程影响明显,许多受访者将空气污染作为是否决定去北京旅游的首要考虑因素,旅游者会因雾霾而取消或调整旅游计划,以避开空气污染时段,因此在雾霾严重的月份,北京的旅游接待量明显偏低。对雾霾风险的感知会降低游客的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游客的目的地忠诚度产生负面影响。凌茜等的深度访谈结果也表明,城市居民对空气污染的感知会影响到其自己的出游意愿和推荐他人出游的行为。程德年等认为,雾霾引发的旅游环境风险感知是近年来造成入境旅游下滑的重要因素。
揭示游客对雾霾的感知和态度,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雾霾对旅游的影响。鉴于雾霾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旅游业在北京乃至其他雾霾严重地区的重要性,可以预见雾霾的旅游影响问题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不少尚待深化和完善的地方。一方面,相关的案例调查研究成果比较匮乏,另一方面,问卷调查的样本数量偏低,代表性和说服力有待提高。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和态度。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感知和态度的测量题项,分别涉及旅游健康风险感知、旅游体验风险感知、旅游形象损害感知和旅游决策行为倾向等4个方面,共包含18个问题。选项均基于5分李克特量表设计,从1分至5分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和非常同意。第二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受访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类型、常住地、来京次数以及了解北京雾霾的渠道等方面,共8个题项。正式发放问卷前,我们挑选了20名游客试填问卷,根据反馈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了问卷。考虑到研究时段北京处于旅游淡季,且室外温度很低,现场发放问卷难度较大,我们选择在问卷星平台上通过在线问卷收集数据。问卷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在研究小组成员的微信朋友圈里扩散。正式问卷调查从2016年1月2日开始,1月11日结束,此前北京刚刚经历了两次雾霾红色预警。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726份,与传统现场问卷调查相比,通过移动终端填写问卷方便快捷,回收问卷样本数量大、无效问卷少。在移动终端平台上,参与调查的受访者可以比较自在放松、客观真实地填写问卷,有助于保障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测度旅游者对北京雾霾感知和态度的18个题项的克朗巴哈系数α达到0.950,KMO值达到0.964,说明问卷结果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通过SPSS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模块,完成群体差异分析。
3结果分析
3.1受访者人口学特征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基本信息详见表1。2 726位受访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分别占43.7%和56.3%;18至39岁的青年人居多,其次是40-59岁的中年人,占比分别为72%和25.9%;受访者受教育程度总体较高,44.6%的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占24.3%;收入方面,40.4%受访者的税后月收入为2 500至4 999元,其次是5 000至9 999元和2 500元以下的,分别占27.5%和23.8%;职业类型方面,约三分之一的在事业单位工作,21%的为公司职员,大学生占13%,还有3%的为农民(图1)。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受访者常住地分布十分广泛,几乎覆盖了大陆所有省区市。其中,来自河北、贵州和山东的受访者分别占了17%、12%和8%(图2)。关于北京雾霾的信息来源方面,媒体报道影响最大,其次是亲戚朋友和亲身经历,三种渠道的占比分别为81.9%、40.6%和36%。
3.2整体感知和行为特征
3.2.1旅游健康风险感知
雾霾天空气中PM2,和PM10等颗粒污染严重超标,吸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因此,到雾霾严重的地区去旅游会面临较大的健康风险。2014年初,北京被Wiki Travel列入警告目的地行业,主要也是考虑到国际旅游者到京旅游可能遭遇的健康风险。问卷调查表明,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造成的健康风险感知十分强烈,超过90%的受访者知道或听说过雾霾。所有受访者中,持否定或中性态度的不足10%(表2)。93.6%同意或非常同意严重雾霾天空气中有害物质多,92.5%同意或非常同意北京的雾霾问题很严重,89.4%认为到北京旅游很有可能遭遇雾霾,而90.8%认为到北京旅游遭遇雾霾会损害健康。
3.2.2旅游体验风险感知
雾霾天不但有毒物质多,而且空气能见度大大降低,会损害风景欣赏和旅游照片的品质。因此,对于在雾霾严重地区的旅游者,其旅游品质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由于北京的雾霾发生频率高、程度重、范围广,大陆居民对到京旅游可能遭遇的体验风险感知也比较强烈。本彭建等: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研究次问卷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表3可以看出,94.8%的受访者认为严重雾霾会影响在京旅游的观光效果,94.1%认为严重雾霾会损害旅游摄影质量,85.4%认为雾霾天空气有异味,92.4%的认为严重雾霾会造成航班延误、高速公路关闭和车辆限行等,造成旅游交通不便,93%的认为雾霾天到北京旅游会影响旅游的兴致。
3.2.3旅游形象损害感知
基于对北京雾霾造成的旅游健康风险感知和体验风险感知,绝大多数大陆居民认槲眦灿跋炝吮本┑穆糜涡蜗蟆K有受访者中,同意或非常同意雾霾损害北京旅游形象的分别占34.7%和56.1%,二者合计高达90.8%。近年来,随着北京雾霾问题的挥之不去和频繁的媒体报道,北京“霾都”的称号不胫而走。问卷表明,受访者对北京“霾都”的旅游形象感知也是比较强烈的,80.4%的受访者同意或非常同意北京已成名符其实的“霾都”,其中非常同意者几近一半(表4)。
3.2.4旅游决策行为倾向
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强烈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旅游决策行为?问卷调查表明,当北京出现雾霾时,大多数受访者会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89.7%的受访者外出旅游时会选择避开雾霾严重的目的地,81.3%表示北京雾霾严重期间不会来京旅游,87.2%表示在京旅游期间若遭遇重度雾霾会采取防护措施,77.1%的表示会因北京严重的雾霾而取消或调整旅游行程计划,86.3%的在遭遇严重雾霾时更愿意去室内或郊区的景区旅游,79.3%的表示在北京雾霾严重期间会劝阻亲友别来北京旅游(表5)。
3.3群体差异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雾霾的感知和态度在性别、年龄方面的统计差异不是很明显。男性和女性对雾霾的感知都比较强烈,虽然在大多数题项上统计性差异不明显,但女性的均值普遍高于男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更加在乎北京的空气质量,对空气环境质量要求要高一些。而在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职业类型以及常住地等方面,受访者对北京雾霾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统计差异较为显著。
3.3.1受教育程度差异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者在大多数题项上均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显著性系数小于0.01)。总体来说,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雾霾旅游影响的感知越强烈,旅游决策行为倾向也越明显。从图3可以看出,对于18个问题的总体均值,小学程度的受访者略高于3.6,往上越高,研究生文化程度的近4.4。这可能是由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雾霾危害的认识和了解也越多,他们对雾霾也更加关注,因而对北京雾霾的负面旅游影响感知也更加强烈。
3.3.2收入水平差异
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也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差异(显著性系数小于0.05)。总体来说,虽然不同收入水平的游客对北京的雾霾感知度都比较强烈,但经济收入水平高的较之收入水平低的更加强烈。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受访者对北京雾霾的整体感知强度也趋于增大。可见,收入水平越高的群体,对自身的身体健康和旅游的品质更加重视,对雾霾的旅游影响反应也更加强烈。
3.3.3职业类型差异
在显著性系数低于0.01水平下,不同职业类型的受访者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和态度差别明显。从图5可以看出,公司职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私营业主和离退休人员对北京雾霾反应强烈,均值都在4.3以上,而农民和军人则明显要一些。尤其农民的均值仅3.8左右,这可能和农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有关,说明北京雾霾对农村旅游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需要指出的是,来京次数不同的受访者对北京雾霾的感知也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总体来说,来京次数越多的受访者对雾霾影响的感知度越高(图6)。
3.3.4地域差异
来自不同省区市的受访者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和态度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差异(显著性系数小于0.01)。我们将问卷样本量相对较大,但雾霾程度有显著差异的两组省区市进行了比较。前者为雾霾相对较重的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和广东等6省市,后者为雾霾问题相对较轻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江西等6省区。结果表明雾霾较重省份的受访者对北京雾霾旅游影响的感知明显高于雾霾问题较轻省份的受访者,前者统计均值一般在4.3以上,后者则在4.2以下(图7)。这可能是除了媒体报道外,雾霾较重省份的居民对严重雾霾有亲身的体验,对雾霾的认知度更高,其躲避雾霾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些。而雾霾问题不突出省份的居民对于雾霾的了解更多是来自媒体报告和亲友口耳相传,亲身体验不多,因而对北京的雾霾感知度要弱一些,相对而言不及前者排斥雾霾。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贵州云南四J
4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雾霾问题的日渐严峻,公众对雾霾的健康危害有很强的认知。程励等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及济南等21个重点旅游城市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地居民对雾霾造成的健康风险感知比较强烈,大多数受访者(49.3%-94%)觉得严重雾霾可能会引发或加剧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事实上,雾霾的存在不但会损害目的地居民的健康,也会增加旅游者在目的地活动的健康风险。虽然游客在目的地的旅游活动是一种短期行为,雾霾对游客造成的健康损害不及当地居民。然而,游客对前往雾霾严重的目的地旅游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也有着很强的感知。本次调查表明,尽管北京不是我国雾霾问题最为严重的目的地城市,但在媒体报道、亲友口耳相传以及亲身经历的综合影响下,大陆居民对北京的雾霾及其带来的健康风险感知是十分强烈的。Zhang等和李静等的调查也表明,虽然来京游客对雾霾的概念和成因不是很了解,但绝大多数都认为雾霾对人体健康有害,来京旅游可能面临较大的健康风险,不少游客会采取佩戴口罩等措施以保护自身健康。
由于PM2.5和PM10等颗粒物的大量存在,雾霾天的空气能见度大大降低,会对旅游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造成旅游体验质量受损。李静等的调查表明,雾霾会降低来京游客的景点游览乐趣、损害旅游照片品质、破坏旅游情绪和损害整体旅游质量。交通的便捷和安全对于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质量是不可或缺的,程励等的研究发现,雾霾通过影响旅游交通进而影响旅游体验质量,70%以上的居民认为雾霾使能见度降低、影响出行,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高速公路关闭,城市交通拥堵,引发交通事故。Zhang等的研究也表明,雾霾对来京旅游者的观光质量、交通安全、旅游心情以及游览、食宿和购物等活动等相关旅游体验要素均有较强的感知影响。张馨方也有类似发现,游客对严重雾霾造成的旅游风景欣赏不佳和交通不畅有很高的感知度,且对露天景区的影响明显高于室内景区。本次调查也充分表明,受访者对前往雾霾严重目的地可能面临的旅游体验质量风险感知较强。其中,感知最强的是雾霾对观光效果和摄影质量的影响,其次是游览兴致和旅游交通的便利性。
雾霾对目的地旅游形象影响感知方面,大多数游客认为雾霾会给目的地造成负面旅游形象。对北京来说,本研究中80%以上的受L者表示雾霾损害了北京的旅游形象,认为北京是名符其实的“霾都”。目的地负面的旅游形象会直接影响到旅游市场需求,事实上游客通常会对雾霾严重的目的地采取回避态度。例如,调整前往时间、缩短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或者选择去没有雾霾的目的地。本研究表明,至少7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外出旅游时会选择避开雾霾严重的目的地,北京雾霾严重期间不会来京旅游,可能的话会因北京严重的雾霾而取消或调整赴京旅游计划,在京旅游期间若遭遇重度雾霾会采取防护措施,戴口罩或去室内或郊区的景区旅游,在北京雾霾严重期间会劝阻亲友别来北京旅游。
凌茜等认为,雾霾对目的地城市旅游的影响与其旅游吸引力有关,吸引力大的城市受到的冲击小。Zhang等认为,虽然北京的雾霾比较严重,但由于北京的旅游吸引力很强,人们关心的不是去不去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去。因此,在雾霾严重的6、9月及11至次年2月份,旅游接待量明显偏少,而在3-5、7-8及10等月份,旅游接待量出现峰值。需要指出的是,北京旅游接待量的这种峰谷波动特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旅游本身的季节性和现行的休假制度,雾霾本身的季节性恰好强化了这种变化特征。实际上,雾霾不仅强化了北京旅游的季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内市场对北京的旅游需求。由于雾霾带来的旅游形象损害,北京的国内旅游市场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从图8可以看出,从2009年至2015年,虽然北京的国内旅游接待量在逐年增加,但增速明显放缓,而这一时期恰好也是PM2.5被纳入空气质量检测范畴,北京雾霾被国内外广泛报道,旅游形象严重受挫的时期。
根据社会表征理论,通过媒体传播、社会互动和亲身经历等渠道获得的信息是旅游形象建构的基础。本次调查表明,大陆居民关于北京雾霾的感知主要来自于媒体报道、亲戚朋友和亲身经历,不同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类型及地域来源的受访者在这些信息来源方面存在的差异,是产生雾霾感知群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多的居民对北京雾霾的认知度高,雾霾严重地区居民在接触雾霾的媒体报道、亲友间的社会互动及对雾霾的亲身经历等方面都强于雾霾相对不严重地区的居民,因而前者较之后者对雾霾感知度更高,躲避雾霾的旅游决策行为倾向也更明显。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入境旅游者对北京雾霾及其旅游风险的感知明显低于中国游客。
5结论
环境质量是决定目的地旅游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空气质量是目的地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雾霾问题的日渐严峻,雾霾对目的地的旅游业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研究公众对目的地雾霾的感知和态度,对于深入揭示雾霾的旅游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以北京为例,通过较大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和旅游决策行为倾向,根调查结果,对比其他相关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在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亲友的口耳相传以及亲身经历等综合影响下,大陆居民对北京的雾霾及其旅游健康风险、旅游体验风险均有十分强烈的感知。大多数居民认为雾霾天空气中有毒物质多,到北京这样雾霾严重的地方去旅游,可能会招致健康受损。同时,雾霾天人们普遍认为雾霾天去北京旅游体验质量不高,空气能见度低,空气有异味,观光和摄影效果会受影响,而且可能遭遇航班延误,高速公路关闭,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等风险。
(2)雾霾减缓北京旅游市场增长速度的同时加剧了北京旅游市场的季节波动。雾霾造成的高感知风险损害了北京的旅游形象,进而对旅游市场产生一种斥力,大多数游客会在严重雾霾期间对北京采取回避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京作为目的地的旅游市场需求。然而,北京又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有着极高的旅游知名度和强大的旅游吸引力,绝大多数人愿意在雾霾不严重的季节前往北京旅游,雾霾与当前休假制度的叠合加剧了北京旅游市场的季节性,使得北京出现旺季过旺的情形,对北京的旅游食宿、景区等接待服务设施产生过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