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生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幂函数;案例设计;创新
一、中职幂函数教学单元的定位
1.课程定位
2.教案设计理念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执教教师发现,若没有数学认知和自我总结的实践过程,而是仅仅以结论提供方式的记忆式学习,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解题时的困惑,这与其尚未真正掌握幂函数规律密切相关,故而本教案设计的核心原则在于避免以往的“告诉”式,而是以建构的理念,还学生以知识认知与理解掌握的主动权,鼓励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幂函数基本规律及其性质、属性,并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对知识进行确认与巩固,通过反复的、源自于幂函数性质规律各角度的练习,进行幂函数深入学习。“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学会知识摸索与探求的基本学习规律和技巧。
3.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本节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中职学生,基于其对函数一定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认知,函数研究思路与方法也有所熟悉,幂函数课程是结合并运用已知指数和对数函数概念、性质和图象及结题运用,开展教学的知识模块。但由于刚步入中职,对初中学习阶段的各种学习特点及习惯仍有所保留,而且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发展仍属于转折成型期,所以教师须把握幂函数教学创新的体验、契机,对中职学生进行数学理性思维和类比等思维的培育,并获得幂函数教学的良好效果。
4.教材要求与目标设定
幂函数作为改革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现行中职类专业教学的数学教材中处于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后,主要目的在于比对上述函数的复杂性之后,鼓励学生结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本教案所涉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幂函数,主要以结合实例引用概括幂函数概念,在学生了解识记幂函数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了解其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区别,并通过特殊简单函数的图象比对进行观察、分析与总结。教学目标为结合一次、二次和指对函数的特性对比,培养学生数学的对比结合和相应的分析归纳能力,并提升其数形结合、特殊上升到一般、归纳类比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案例实施过程
1.以学生业已熟悉的各类简单函数的引出,进行学生函数思维的重新建立,如运用(1)p=k,(2)S=x2;(3)V=ax3;(4)r=■;(5)v=s・t-1提问学生上述函数在其“形状”变化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进而引出y=x,y=x2,y=x3,y=■,y=■,y=■,再结合一定时间的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幂函数的变化特征为以x为自变量,a为特定常数作为其指数所构成的y=xa,这一函数称为幂函数。经过上述幂函数的引入教学,学生被自然地带入对于类似函数的思考研究中,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概念性认知。而且该方法突出了本教案设计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教学创新原则,尊重教材的同时适当创新教材展示与教学设计。
2.基于幂函数引入的课堂导入,使学生获得幂函数理解认知,并提示指出幂函数结构中的x自变量位置,并以其与指数函数的位置进行直观对比,从而将复杂的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结构易混淆问题变为简单且不易遗忘的形状识记。同时,可以配合一定量的各种幂函数举例辨别,分辨并总结各类幂函数,在此基础上又对幂函数的形式进一步探析。接着,对幂函数的一般形式进行进一步探析。当然基于课程的教案创新改革必须秉持一贯的教学目标及其实施,也不能一味地进行脱离教学规律的教法创新。
总之,作为逐步发展的教学教法创新过程中的教学革新,都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充分结合学生现实、教材现实、教学现实、教育发展现实,中职数学中的幂函数不能以简单的给定义、告性质、做练习的模式进行,更应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及其自有知识结构体系与认知能力特性,进行综合性创新。
参考文献:
[1]黄邦杰.例谈幂函数的教学设计与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的进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但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语文教学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对较低,基础相对薄弱,更缺乏学习能力和兴趣。同时,从语文学科特点看,经过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学习,中职生对语文文本中的宇基本认识,也基本能读,因而要让他们深入研读文本,探究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普通缺乏兴趣。他们认为大概意思了解了,语文没什么可学了,生字生词可查词典,没必要把时间花在学习语文上。
(二)学习专业技能与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力相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以“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操作型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且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挂钩,进行合作办学。近年来,中职学校为培养操作型技能人才,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推行“现代学徒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后,招生即为招工,学生入学即进企业,使学生有了更多进入企业学习的时间,有更多了解社会的机会。由此,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更多引向专业技能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将大部队精力放置于专业课及劳动技能的学习上,把语文当作一种负担和包袱。因而,激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放弃语文学习。使中职语文教学陷入一种形式,学生只在草草应付语文考试而已。
(三)中职语文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相矛盾
中职的教学任务是培养操作型技能人才和向高职院校输送人才两大任务,因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语言文字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重任。但传统语文教学往往专注于固有的话文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将语文知识通过文本统统塞置于课堂教学,让学生跟着教师思考,按着统一标准答题。即使是今天在推行探究能力的培养中,也往往教学目标定得过繁过高,因而促使学生无从下手,渐渐地将学习语文的兴趣消失殆尽。而语文能力的培养真谛在于“悟”,悟是需要学生通过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语文素养,价值层面得到改变。语文知识、语文学习能力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理解),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碰撞,自我深思,悟有所得,让思想与知识进入认识本体,才能形成素养。悟得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即是一种智慧(道)。因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观设定的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兴趣出发,教学方法与途径必须与之相匹配。
二、“学中教”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语文“学中教”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教中学”转向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中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将传授与“学习”关系颠倒过来。前者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导),整个教学流程以“教”为中心设计和展开,学生“随教而学”。即使课改后的探究式教学仍是按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知识点,将学生牵引到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上来。呈现的是教师“教”为主动,学生“学”的被动的特征。“学中教”模式则主体是学生的“学”,整个教学流程以“学”为中心设计和展开。教师“依学而教”,呈现出学生“学”主动,教师组织和助学的被动特征。简而言之,所谓“学中教”,即是将传统的语文课堂的讲课,通过现代技术(视频)与配套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认识与基础能力,在课外提前完成,而将以往的“家庭作业”前置,变成课堂讨论和集体学习来完成。通过师生、生生讨论、争辩,相互启迪,在讨论与争辩中,形成知识迁移,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二)中职语文“学中教”模式的特点
1.学习的自主性
“学中教”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主人角色,教师只是促进者和指导者,当然还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推动者。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只不过根据文本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基础与能力,心理情感,设计相匹配的作业,并参与讨论上点拨,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学的主动,学得快乐,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
2.课程的开放性
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无论从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还是课堂争论,呈现的是一个充分开放的特点。文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使文本知识开放;学习过程由学生为主争辩,不作统一的标准答案评价;最后作业由学生自我总结,形成各自能力展现等等,都是开放的,动态的,显示出活泼开放的特点。
3.教学的灵活性
学习手段丰富,充分注重学生兴趣,开设第二课堂。比如,通过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点视频,实时学习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时空和形式显得十分灵活,充分满足着不同学生的需要,达到更为理想的实践效果。其以自主学习和蓬勃展开的实践活动为形式与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充分体现着教育大师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理想——因材施教。
4.评价的多元性和发展性
“学中教”对学生的评价充分体现和注重方式多元化,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性。打破传统评价中以考分为主的结果性评价体系,建立由教师评学生、生生互评、学生自评课程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允许学生观看其他教师相同主题的教学内容。终结性评价以平时作业、参与课堂研讨频率,阶段性考核为参考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特别强调注重学生自我纵向发展情况,促使学生看到自我进步的成就。其建立在科学、民主发展的价值评价体系,充分凸显由传统的选拔功能向强化育人功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功能的转变。
三、“学中教”语文教学模式的操作
(一)精准设计好“课前习得”作业
“学中教”以学生先学为导向进行教学,学习语文又必须以课文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先学,还得根据课文设计学生摸得着,易人手的自学作业入手,让其首先自我获得“习得”,形成初学课文成果。在导入新课教学前,必须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学生实际基础、能力和学习兴趣,设计好与之相匹配的阅读文本的作业,让学生阅读文本,完成作业,获得阅读所得,形成自我观点,也叫做“课前习得”。
设计学生先学练习内容,紧紧扣住语文教这大纲,将文本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与学所学专业结合,从浅入深地设计一两项阅读题进行练习,注重习题能引发学生课堂探讨,由浅入深阅读文本。例如教学《荷塘月色》,结合所教的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和美学能力,则设计二人自习题。一是请根据课文描写的荷塘月色景物,画一张充分体现荷塘静态美景图;二是文中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与作者描写的眼前所见的荷塘美景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此二题紧扣学生实际,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先学的冲动和兴趣,且又能充分引发课堂辩论。
(二)放开手脚展开课堂充分论道
课前习得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在纠错中提高自我的语文综合能力。因而,进入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展示所学成果,在展示中展开评论。各自论道,逐步统一观点。课前充分论道,一般设计三个环节。一是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展示自己所学成果。即作业。二是教师有意强化学生中不同“习得”,激起学生辩论,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精髓部分,也是本文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并随课堂再次阅读。教师点拨需要关注知识点,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展开争论。三是总结评判。总结评判中教师是把学生辩论中的几个不同观点,即各自所得,各自所读文本的理解依据进行梳理,不得呆板地统一标准答题要求对学生进行灌输,也不要统一标准答案,只要学生依据充分,均为有理,以强化学生文本的理解,获得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感,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合实际布置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从课堂评论后再思考,即将知识迁移,获得应用语文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后练习也是练习语文能力,内容既要紧扣课文,又要扣住课堂上形成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再思考,将知识形成能力。因而练习还得结合学生实际,即所学专业、语文基础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可以设置以下两题:一是有人说,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呈现“女性化”倾向,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看法;二是作者在文中说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平常的自己”,另一个是“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这两个“自己”有什么不一样?你也有两个不同的“自己”吗?这样的两题既是课堂内容的再迁移和再思考,又是符合中职学生要“自己”的心理特点。
(四)多元的发展化评价
“学中教”遵循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此对学生学的成果评价不以一次考试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应充分体现多元的、发展的评价体系,其方式有以下几方面.
1.平时练习用符号评价
学生的课前习得、课后练习,不以传统的标准化答案为依据评价对与错,这里没有统一的对错评价,而是以说得是否有道理即形成观点(习得)有无理由。因而在批改作业中一改以往的“√”“×”符号评判,而是使用提示性符号或短语,以引导学生再思考,去掉学生的失败感。同时,多用赞扬性符号与短语,使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成功乐趣。
2.阶段性评价多元化
学生语文学习的阶段性评价体系,其由四部分组成:(1)平时作业完成占30%;(2)课堂讨论参与数占30%;(3)阶段性测试占20%;(4)总结性考试可占20%。其中A、B根据这生完成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及参与辩论情况由学生民主评价为成绩计入。
3.学期学年成绩评价纵向化
对学生的学期、学年成绩评价由三方面综合成绩组成:一是学生自我总结学期、学年语文学习收获,并做出自我评价,占20%;二是阶段性评价成绩占40%;三是期末考试成绩占30%;四是学生自我纵向比较得分,即阶段性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以进步与退步为标准占10‰
(五)以《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实验本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诗歌口语教学内容为例,试作说明
第三单元为诗歌单元,根据学生在前几单元“训练导图”进行口语训练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并通过“基于想象的解说”这一环节学习,对“解说”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再学习文本“基于赏析的解说”内容,学生一定提不起学习兴趣。因而,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特点,选取《子夜读信》作为赏析的对象实施“学中教”。
1.布置课前学习内容
学习《基于赏析解说》训练导图,按训练导图的要求赏析《子夜读信》,在此基础上写作剧本,然后制作微电影。
2.课堂论道
在学生完在课前练习后,用二个课时进行课堂教学。随机抽三位同学解说微电影,然后组织同学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理由,然后让解说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3.课后迁移
在课堂辩论互评后,布置课后反思练习。内容为:(1)各自修改自己撰写的微电影剧本。(2)修改微电影。(3)修改解说稿。(4)课堂表现反思。
4评价
将学生修改后《子夜读信》解读文本、微电影剧本、微电影上传至教师个人微信公众号,并进行投票。依据票数,结合互评、自评、师评,课前习得即解读《子夜读信》、撰写微电影剧本占30%,课堂解说及互动论道占30%,修改后微电影评比占20%,课堂表现反思及后续进步占20%,给学生以文字性的综合性评价。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四、“学中教”语文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依据学生语文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学中教”教学模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实施一学期后对学生进行了司卷调查,实施一学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入学时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只有10%,到期末占61%。
(二)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高
1.思辨性问题成绩比较
从图3和图4可知,学生解答思辨性问题,以期初第一次月考和期终考试得分率比对,考核平均得分率从2分提高到6分,并且得满分的增多。
3.参赛得奖率。期初参加语言类竞赛从无人参加,到学期后阶段无论是学校的辩论赛,还是演讲比赛,甚至元旦文艺汇演的戏剧表演踊跃参加。
(三)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促进职业技能学习
利用网络及其他资源自学式课前习得,以及“习得”后在课堂论道时自己良好表现获得的成就感和课后反思带来语文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无疑会进一步促进职业技能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 能力 实用性
中职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对中职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成为国家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学生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职业学校的生源差,学生的素质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厌学情绪较为普遍;他们大多是考大学无望、成绩差,才选择职校的,加之许多学生在认识上也有一定的偏差;同时,职高语文教师也没有彻底转变观念,教学方法单一,潜意识里还存在“唯分数论”的思想,并没有着眼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这些因素造成了学生越学越不想学,教师越教越没劲,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如何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尴尬处境,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转变教育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达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的目的。
一、转变教育理念,因材施教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由于培养目标及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个性,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高教育,中职生在完成三年中专课程之后大多会选择就业,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身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使他们树立岗位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出能说、会写、善于沟通、踏实肯干的职场新人。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要认清现实,从基础抓起。中职生大多语文基础较差,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针对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内容上多下功夫。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对于一些缺乏时代感的课文,教师应注意结合时事,做到与时俱进;平时,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兼顾中职生未来的就业与再就业知识的积累。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寓学于乐
1.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喜欢、热爱语文学科,其语文学习水平必将会有长足的进步。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一个愉快的情感体验过程。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它就像戏剧的序幕:序幕一拉开,就应当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某种气氛或情境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其次,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将课文中包含的各种自然美、音乐美、形体美绘声绘色地表述出来,或用现代视频技术形象地呈现,必将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或感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可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一千多年前的古战场,亲眼目睹那火光映天、金戈铁马、惨烈厮杀、血流成河的悲壮场面。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消除了对文章的陌生感。
2.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建构主义也特别提倡协作式学习。所以现代课堂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摒弃“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知、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思想、大胆质疑,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学以致用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语文是职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体验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内容也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使语文教学进一步贴近生活,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满足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需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举行形式多样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及模拟现场的求职应聘等活动,激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手段,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语言的实际运用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从而较好地完成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中华教育论文萃选》第四卷
2.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
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无处不见,并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是现代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中职学校培养应用性、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有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备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所谓任务驱动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选取教学素材,设计教学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收获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践行者,学生在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驱动下,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地开展学习。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骤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精心选取素材,合理设计任务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和主要依据,也是设计教学任务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首先要从全局上把握计算机教材,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和结构;然后,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成为一个个教学任务。在这些教学任务中,包含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性和方向性,包含了与实践相结合的各项计算机技能。如此一来,教学任务就有了实践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十分有益。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基础知识:Word、Excel及PowerPoint时,就可以将其分别设计成一个个经典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在任务中,包含了Word的排版、设计、格式调整;Excel的统计运算、公式设置、链接;PowerPoint的制作方法、模板选取、添加、修改,音效、动画设置,背景、版式调整等等。
在任务设计环节中,每一个任务都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现有学习状况,结合现行教学内容来安排,同时要注重任务中前后知识的衔接性和逻辑性,做到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
二、遵循教学任务,提出问题
任务驱动法的第二步,便是根据第一步中设计的教学任务,提出问题。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却不能省略掉,因为单有任务是苍白的。教师还需要根据任务内容,提出一个个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去探索、去探究。
例如任务一:制作一个有关普通话培训的PPT课件;任务二:运用Excel制作一个班级成员的信息档案表;任务三:运用Photoshop进行照片美化。在这三个不同的任务中分别包含了三块不同的知识板块,而不同的知识板块又包含了许多小的知识点。学生在操作之前,教师首先可以根据任务保护的知识内容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如要制作培训课件,需要做哪些工作呢?每一步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呢?让学生们去思考和讨论。学生们便会想到,需要对培训内容进行文字编辑,插入恰当、有趣的图片,链接标准普通话的示范音频,设计好看的版式,添加好看的背景等等。这些知识中,有的是学生们已经学习和接触过的,而有些还未学习过,如音频链接等操作,学生们就会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还需要补充哪些知识点,才能完成本次任务。任务二和任务三也是如此,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和学生们的讨论思考,会理清思路,清晰地把握自己在任务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是较难的,这样学生们才会更好地完成任务。找到问题之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学习新知识,摸索新的操作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养成了自主思考的习惯,培养了合作交流、探索求知的精神。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任务,学到知识,更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践操作练习,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法的第三步,便是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和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有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铺垫和基础,完成第三步便轻松多了。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练习和摸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比如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选取一名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性,发散思维、集思广益,总结出多种解决途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们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吸取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学会总结和反思的好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当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归纳和总结的好习惯。比如向全班同学展示完成成果,大家共同交流心得体会,教师也会很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还未理解透彻的知识。
总之,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符合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新要求。因为,它抛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的过程。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教师一定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仔细琢磨、认真推敲,设计出科学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和方法、训练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生;班主任;管理;情感教育
如今的中职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差、逆反心理强、自控能力弱、习惯自由散漫等问题。所以中职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我国情感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认为:“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在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应用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信任,用真诚的爱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和感化学生,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情感教育成为了班主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应该成为其核心的一部分。下面是我总结的几点经验:
一、与学生交流
教育从交流开始,成功的交流是成功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而正确交流的方式方法与技巧会将教育推向高效、推向成功。情感的沟通交流是师生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剂。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成功的交流,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点以及实际问题,还要选择交流的地点,因为合适的交流地点往往使得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在寝室里和学生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学生回到寝室会很放松,话题会变得轻松愉快,可能会将在教室里说不出的话语脱口而出。这时只要你用心体会、用眼多观察,在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过程中会了解到班级学生的许多优点和缺点,就搭起了沟通桥梁。
二、学会宽容
中职学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差,普遍受到社会、家长和老师的忽视、轻视甚至鄙视,加上自身长期积累的惰性,行为习惯差从而形成自暴自弃、反抗情绪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中职生更要用宽爱的情感进行教育,不嫌弃、不放弃,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持之以恒的转化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多次受人宽容的人,情感会得到感化,从而产生自愧和负疚感而产生动力,达到转化的目的。
对于中职学生犯的错误要反复宽容,由于他们长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长期积累的惰性,往往表现出言而不实、出尔反尔、容易反复。中职班主任要运用发展的眼光容忍与宽容地对待其反复表现,并有耐心和信心,相信其能够转化好。同时要发掘其潜在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成绩,用“放大镜”看其长处,对其进步中的过失多一份宽容与谅解,多给予适当的期望和评价,不断激励他们,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多表扬和欣赏学生,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走出失败者和弱者的阴影,重拾人生的信心。
三、身体力行,以身示范
中职教师要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宗旨,在教育实践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用自己的言行榜样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比如在学生集体劳动时,班主任不仅要做好安排指导工作,而且要主动参与,决不站着指挥。另外班主任还应做到言而有信,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说过的话就要做到,决不食言的形象。
四、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情感教育的成败。师生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之上。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师生之间不只是简单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只有打破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学生才愿意对你敞开心扉,才会认定班主任不仅是值得信赖的老师,更是可以信赖的朋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对于班上“听话”的学生就更多信赖、热情和关爱,而对于班上“不听话”的学生就排斥、冷漠甚至轻视。实际上,“不听话”的学生才是更需要得到关心、关爱和帮助的人,他们的这种“不听话”实际上是想得到你的关注。
五、良好的班级管理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要成员,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主动为班级荣誉而努力。在制订班规制度时,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订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量化管理,使学生心服口服。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赏识和惩戒有机结合,只有惩戒,会使学生看不到希望,失去信心;只有激励,容易造成放纵。要奖惩分明,宽严适度。
关键词:古典诗词;语文;专题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当代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把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在于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应“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过程的自”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而专题性教学就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一、要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一)学生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二)学生在小学、初中的学习中,对古诗词已有相当数量的积累,但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大多还停留在背诵为主的阶段,缺乏有效的鉴赏方法;(三)学生正处在十六、七岁探索欲强烈的年龄阶段,渴望表现自我,通过专题学习可满足自我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对所学教材的分析
中职语文教材把整个中职阶段的阅读分为三个层次,即接受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这三个层次标志着阅读能力发展,即理解能力―欣赏能力―研究能力逐层递进的,专题性学习应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基础上安排。
三、制定教学目标
围绕已选教学的内容来制定目标有三个方面:(一)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并通过同一意象的不同内涵,探究意象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本的鉴赏能力;(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网络资源等各种现代化信息渠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古诗词学习,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实施过程
专题性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堂教学。
(一)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工作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准备工作,分为四个阶段:1、确立研究课题的范围。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明专题学习课的目标及要求并介绍一些科学研究的知识最后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学生兴趣与能力水平指导学生确立选题,并给学生提供研究提纲;2、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确立小组研究方案,提出具体建议;3、教师评审研究实施方案,提出具体建议。评审内容主要包括所选题目与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两方面。由教师对各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听取组长说明,并对各小组的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4、小组独立实施,教师指导,本阶段是专题学习的核心阶段。首先每个小组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围绕所选意象,利用网络、图书馆等信息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其次每个小组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理清思路,发挥本组同学的特长,形成本组的研究成果。最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针对学生的思路提一些具体的建议或提供一定的帮助,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参与其中成为学生的伙伴。
(二)课堂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究,每一为学生都有自己对所选古诗词的理解和见解,也特别期待来展示成果。这也是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完成后的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交流学习成果的阶段。每组选出一名主讲人,带领大家感受和品味诗歌之美。要求每组学生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利用本组学生的特长,展现本组的个性与特色。
(三)评价学习成果。成果交流之后,要对每组的专题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主要采用教师、同学、自我三结合的评价方式。从以下三方面内容来评价:1、学习过程评价。这个可以占总评价的30%。注重考察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策略是否合理有效,学生是否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能否在整个过程中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能否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2、学习态度评价。这个也是占总评价的30%。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把握以鼓励学生为主的原则,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成果展示评价。占总评价的40%。这项可以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三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评价占60%,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各占20%。具体过程是先让每组选派代表总结本组这次专题性学习的过程和得失,然后由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并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指出原因与纠正措施,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专题性学习过程中改进。
五、教师自我总结
在中职的学生中开展专题性的学习,收获比较多,特别是诗歌的学习方面。
关键词:参赛选手;心肺复苏;培训期间;共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96-01
随着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在临床工作中,还是在医学院校的课堂里,心肺复苏术在急救医学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开始举办各种级别的护理技能大赛,并在每一届的比赛中,心肺复苏术一直都是作为比赛的必考项目,也是团队中重要的拉分项目。我校在近几年的比赛训练中,对心肺复苏术的培训极其重视,实行护理教师对参赛选手一对一带教的培训模式。在带教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的选手,总结出一系列的共性问题与相应对策,报告如下:
1 训练期间出现的问题
1.1 选手本身层次的问题:本校参加的技能大赛都是中职类的学生,而中职类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对比具有鲜明的特点,以本校选手为例,总结如下:
1.1.1 选手对操作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但对理论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在操作训练中,选手自身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对操作中每一步骤的原因不能完全的理解,只是机械性地接受带教老师的指导。
1.1.2 选手自我总结与分析的能力薄弱,对操作以及自身问题欠缺主动发现和思考,对带教老师依赖性强。
1.1.3 选手在前期的训练中,积极性非常高,但在训练后期,由于培训过程长,以及操作本身枯燥且缺乏乐趣,开始出现松懈的现象,定力较差。
1.2 选手心理的问题:
1.2.1 训练选手相比其它学生而言,成就感与优越感大幅度上升,自尊心强,部分选手不能及时听取带教老师的批评与指正,并且在带教老师的批评后自觉自尊心受打击,从而影响操作的进步。
1.2.2 因训练期间,选手是在仿真环境下进行的操作,在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后模拟人会有脉搏与呼吸恢复的指征,除了带教老师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所有的训练选手进行对比以外,学生自身也会与其他选手进行比较。在这种比较下,操作相对薄弱的选手会在心理上产生压力,急迫希望将模拟人抢救成功,加大自己的训练强度,从而忽视了操作步骤的各个细节,反而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从比赛评分标准的角度出发,取得高分不仅要使模拟人有成功的复苏指征,更要重视操作中每一步骤的规范性。
1.2.3 所有选手作为一个整体团队,无论是在训练中和生活中,每一位选手的想法与心情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他的同伴,比如说高强度训练带来的疲惫感,封闭式训练带来的孤独感,都会在训练期间给选手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在一小段时间内影响整个团队的操作进度。
1.3 操作的方法问题
1.3.1 在操作状态方面:因省护理技能大赛要求选手参加全能项目,除心肺复苏术,还有密闭式静脉输液和吸氧等操作。每一项操作中要求选手的状态以及气势都是不相同的,但是选手在操作中不能很好的将每一项操作的状态完全区别出来,导致在心肺复苏操作中,往往会将其余项目的感觉带到本项操作中,从而不能很好的诠释心肺复苏术的紧张感和急迫感。
1.3.2 在脉搏和呼吸的评估方面:选手在评估的手法和时间上不能非常精确的把握,往往出现对脉搏的评估部位定位不准或是定位动作太慢的现象,在时间上也不能符合规定的5~10S[1],从而影响了操作的精密性。
1.3.3 在按压方面:①在按压点的定位上,定点动作不清晰和定点位置错误,从而造成按压部位的错误;②在姿势上,肘关节易弯曲,并且不能做到仅掌根部接触胸壁,出现掌心也紧贴胸壁的现象;③在按压发力点上,选手不能很好地利用自身上半身的力量并借助手臂的支撑按压胸壁,仅用肩膀或手臂或掌根的力量按压胸壁,导致胸廓方向前倾;④在按压的时间上,训练中期选手对按压时间的把握较好,但在训练后期因对操作的熟悉度增加容易出现按压频率和时间过快的现象;⑤在按压深度上,机器易出现按压不足或过大的指征,或是胸廓不能完全复原,使得回心血量减少,从而不能达到循环供血充分恢复的目的;⑥在按压时按与松的时间比上,不能做到1∶1[2],尤其是在每次循环中的最后一次按压中;⑦在按压时的掌根问题上,掌根易脱离胸壁,导致按压部位移位。
1.3.4 在打开气道方面:①气道打开不充分;②食指和中指放置于靠近下颌骨体部的位置,使下颌大幅度上抬,上、下牙齿闭合,从而影响呼吸道的畅通;②食指和中指置于下颌骨内侧,压到颈动脉或气管,加重血流和通气的不畅。
1.3.5 在吹气和换气方面:①在时间上,不能精确把握吹气和换气的总时间、以及吹气和换气各自的持续时间,从而影响两次按压的衔接时间;②在潮气量上,不能达到700~1000ml;③的标准,机器易出现吹气不足或过大的现象。
2 相应对策
2.1 针对选手本身的层次问题
2.1.1 重视理论知识的指导,在带教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操作中,发挥理论知识的能动作用,与实践密切结合,使选手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每一个步骤的原因,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
一、不学习,缺少理想与追求
回想十几年前的追星族,港台歌星被捧为至上至尊,一回首一抬足,都成为学生的标榜,爱屋及乌,不辩善恶,甚至于因自己人崇拜者的婚恋而自杀,虽可笑可怜,倒也傻的执着。反倒是近几年,许多学生无理想、无追求,幼稚的脸上流露出无所谓的表情,更让人心痛。如今,办学经费的大量投入,教学设施的改善,学杂费的减免,教育补贴的发放,以及农业税的取消,惠农政策的落实,可以说上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个别地区因种种原因子女上不起学不是主流),但在农村希望子女上学成才的欲望,却在逐年减退,学习成绩好就上,不好就早离学校早打工。20多年前,勤奋的学生多出于农村,而如今更偏向城镇,城镇户口不再是头上的花环,他们似乎比农村的孩子更有压力感和紧迫感。面对毕业就失业,就业难突变为招工难,考公务员的千军万马,每年艺考的盛大场面……,社会还没有理顺这方面的关系,让我们感无助。读书无用论成为更多人不辨的论调,社会上急功近利,小恩小惠的浮躁心态被放大,波及影响了在校的学生。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好逸恶劳,学习没兴趣,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的教育绝不能放松,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负起责任。职业学校的“技能”挂帅,也要以正确的导向为前提,以有理想为基础,不能舍本取末。
二、冷漠
所谓冷漠,是指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引起思想挫折的对象无法攻击,又无适当的替代对象可借攻击时,则强压愤怒情绪,表现了一种表面的冷淡和失去喜怒哀乐的表情,同时表现出一种对事物无动于衷的态度[1]。心理学上的冷漠是对一切都不在乎,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哈罗博士证明“冷漠是隔开与他人交往的最有力的工具”。中职生的冷漠不是病态,主要是一种不适应状态,人在受挫后,一般会采取攻击或逃避的方式来应对,方法无效则愤怒或恐惧,心情受到压抑,久之则采取冷处理,显现冷漠,甚至走向极端――爆发,给自己或他人造成极大的危害。在此,我把中职生的冷漠分为两类。一是对学习的冷漠。以成绩论英雄的应试教育,使部分学生感到极大的压力,经过几轮的努力与谜茫,信心逐步丧失,在家长的失望和老师的冷落下,开始厌恶学习,抵触学习。进入我校的学生,英语、数学成绩在10分以下的每年都有,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打瞌睡,玩手机,考试成绩更是无所谓,但这些学生在活动、交往中并不比其它学生差,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训,技能操作上甚至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与这些学生相处,我总结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2、别有事无事的叫家长。3、少谈过去,少与其他学生比较。4、多安排一些活动给他,重视他。5、多听听他怎么说,无论对错。6、总有阳光处,多表扬。二是对情感的冷漠。独生子女式的散养模式,减少了同龄人的交往,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贫富差距的生活方式,对学生形成了不同的感受,分裂了许多学生的友谊,双方都造成了伤害;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身心有疾病,也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封闭了自我。这类学生表面上表现出对一切事物漠不关心,缺少同情,其实16、7岁的孩子,正处于多愁善感时期,有时压力非常大,更希望得到尊重、理解和支持,处理不好还会造成行为障碍,发生象马家爵那样的悲剧。看过许多国内外这方面的教育报道,体会颇深。1、孩子通过帮助父母、邻居做家务获得报酬,来培养他们自立和人际交往的能力。2、学生在校吃穿住一律平等,不以拼爹、拼钱为荣,同学多年,你可能不知道某某是亿万富翁的孩子。3、群养孩子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把孩子送到某处体验生活,或是多家的孩子聚在一起轮流照顾。4、加强情感教育,建立和谐班集体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真心的对待每一名学生。5、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孩子们更多的自由与天真,培育健全的个性与人格。我总觉得学生在校时间太长,朝五晚九的作息时间,压的学生们喘不过气来,中职学校更不能把学生捆绑在教室里。
三、谈恋爱
近几年,学生打架的少了,特别是男生,反倒是女生管理难度增加,从仪表、言行,到喝酒、打架、谈恋爱,过多的追求自由与个性,让管理者感到棘手。我们抛开个例,主要说说带有普遍性的谈恋爱问题。中职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但心智尚不健全,情绪不稳定,考虑问题简单,承受能力弱,很少顾及其他,过早的谈恋爱,总的来说害大于利,有的甚至发生恶性后果。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爱情观也发生了转变,特别近几年,影视作品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迎合低级趣味,无视社会教育功能,有关性的负能量增多,相亲节目、黄色网站、垃圾短信泛滥,对中职生的恋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部分中职生不愿学习,情感无以寄托,加上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导致更多早恋事例的发生,早恋甚至成为一些人自我炫耀的资本。恋爱只为恋爱,最终能收获爱情并不多。“学业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不惜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的卿卿我我,学生时代虚度,一技无能。离开吃穿住行的爱情只能出现在神话里,中职生成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何对待青春期恋爱,众说纷纭,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中学生的爱情是一个现实的,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用不着抱什么神秘的态度,不是一讲“性教育”就有什么副作用,而应作为一个道德问题来研究,找到规律办事,正确引导”。教育者只有直面中职学生的恋爱问题,正确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婚姻的相互关系,理智而健康地对待爱情与未来,方为上策。1、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学习有关性科学,及其与道德、文明、家庭、社会的关系,培育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健康的人格。2、根据学生特点增设相应兴趣课程,组织学生喜欢的活动,避免“无事生非”,既要让学生学到技能,又要充实他们的灵魂。3、净化娱乐视听,节目采取分级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与处罚。4、避免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和利比兹曾做过一次调查,了解父母对恋爱中的男女进行干涉的作用,他们惊奇地发现,父母的干预程度愈高.男女双方竟会产生愈强烈的爱,他们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此“效应”不仅表现于父母的干涉对孩子恋爱态度的影响上,也表现于教育者的粗暴行为对学生早恋等行为的负面影响上。因此,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对学生的恋爱行为,除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青春期教育专家闵乐夫也提出: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教学生把握成长才是良策[2]。
四、电子产品依赖症
电子产品依赖症是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对正常生活中一些认知能力下降的症状。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它既是人手和脑的延伸,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又使我们情感趋向淡漠,社会性文明衰退,甚至直接影响身心健康,成为“电子海洛因”。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我分为两类,一是作为学习工具,二是作为消遣工具。中职生突出表现在后者,课堂之上玩游戏,不认真听讲;走路听MP3,反映迟钝;晚上聊天或浏览不健康的网页;使用手机与社会人员联系,寻衅滋事;用QQ、短信网恋,相互攻击,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为了提高某某级别,强迫自己登陆相应网站等等,已成为中职生成才路上的极大障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沈扬表示,除了电子产品所发出的辐射对健康有害外,其所发出的信息,也是一种被很多人忽视的伤害。日常生活中,电子产品会不停地向大脑发出信息,过多的刺激会耗尽人脑的自然运作能力。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人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状况堪忧,甚至导致抑郁症。对于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当对电子产品的沉迷到了上瘾、丧失理智的程度,人格也会产生巨大的改变。前几年,学校往往是通过禁止的手段来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我认为加强正确的引导才是关键。1、对于中职生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以实践操作来激发学生兴趣,避免灌输式课堂。2、加强师生、家长与子女、同学之间的交流,减少人机交流。3、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率。4、根据中职生的个人爱好,引导组织相应活动,如书法、绘画、刺绣、篮球赛等。5、给孩子心理减压,务实对待子女的学习成绩,单亲、离异家庭更应做注意孩子的心理活动。6、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与不幸,提高适应能力。7、养成好的消费观念,不过度购买电子产品,家长更不能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8树立是非观念,提高学生对不良事物的“免疫能力”。9、学校加强育人教育,尽量为学生创造走进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与人沟通、相处,让学生心智健康的成长。
中职学校区别于普通中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节点,既要踏踏实实的学技能,又要参加社会实践,既要学习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又要眼明心亮,不误入歧途,这些都需要我们职教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1997-06.安徽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刘守旗编著ISBN:7212011827
【关键词】中职教学 评价方式
一、现行中职数学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
1.评价内容片面
偏重课本知识、技能的评价,忽视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不注重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兴趣、愿望、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个性差异也无法实现。
2.评价形式单一
现行的中职教学评价形式,沿用普通中学的方式——纸笔考试。过分强调分数,分数代表了教学结果和学生的一切。然而,考试结果却是不及格人次远远超过及格人数。这无疑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考核的内容也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一致。
3.评价主体单一
在传统的评价制度下,教师是评价的惟一主体。学生作为被评价者,总是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其意见和人格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势必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片面性。
按现行的考试评价方式来评价这些学生,已经导致不少学生失去自信,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厌学现象严重,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陷入尴尬。因此,改进、建立可操作性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方式显得非常重要,是推进、引领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构建新型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八种: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智能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客观地看待、评价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最大的发挥,学生的知识、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最大的发展。
2.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基本观点是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外部条件的作用就在于创设有利条件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主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环境。这些观点对改革当前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观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
三、例谈新型教学评价的实施
传统评价方式单一,主要形式是笔试,那些无法或暂时无法被量化的内容被排除在评价的范围以外,无法考察学生的全面的智能。这当然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情,灵活运用评价方式,让量化方法和质化方法相结合。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立体展示自己,更清晰、准确地考查学生发展状况。而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生中就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笔试,这就需要教师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允许其选择其他评价方式代替笔试。下面,谈一谈评价的几种新型的方式:
1.灵活地用好笔试
笔试作为量化评价的主要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可摒弃。但可以根据中职生不同的学情,安排A、B卷两种不同难度的试卷,甚至可以在一份卷子中放入难记的公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卷子,让尖子生、后进生各得其所,避免横向比较带来的负面影响。既可以让尖子生准确地评估自己、找出不足;又让后进生避免挫败感,从而引导其参与到学习之中,品尝学习的乐趣。实现“不同基础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利用口试解决笔试考查不到的肓区
利用口试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思维过程的机会和自我表现的空间;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解答以及真实的操作,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而且可以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的能力、表述与交流的能力和个性创造力,从而为多侧面、多角度评价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
教师将学生学过的内容(包括知识点、能力要求等)加以整理。并融入实际情境中,编写成测试卡片。在学完立体几何中的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设计口试方案,准备一些几何元素的模型和测试卡。让学生随机抽取,进行应答。
测试卡1:确定平面的条件有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实例?
测试卡2:空间直线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操作、展示结果。
测试卡3:你如何检验新沏的墙是否垂直地面?说说你想到的几种方法。
……
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和临场心理素质。
3.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实际,撰写实践报告
这种方式让学生撰写减缓了测试的压力和负担。撰写调查实践报告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鼓励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思考解决方案。
比如,在学完“简单的初步统计”后,单元的评测方式是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调查某居民区家庭住户的用水量问题,用柱状图呈现。同时调查部分家庭用水量特别大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建议。并要进行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就非常适合这个章节的内容。学生也乐于接受这样的评价方式。
在完成这项评测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交流、收集、记录数据,深刻了解统计图的用处,更加熟练了统计图的制作,提高了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更加懂得如何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在这里,教师评价的着眼点也可以从分数或等级转移到了对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的关注。学生在阅读了这个评语之后,获得的更多的是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明确了自己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4.记录学习小结和反思
对各个章节进行学习自我总结,以作业的形式上交。
学生总结反思过程中发现的疑问、生成的问题、提出的意见、获得的启示等,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要及时作出回应,而且要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因势利导,拓展迁移,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知识、掌握方法,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5.用成长记录袋记录点滴的进步
成长记录袋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兴趣评价方式,主要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解决问题的反思等。
学生的数学成长记录袋可装有如下东西:
(1)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表,包括:自评、同学和教师的评价。
(2)数学作业本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表,记录完成的质量、认真态度的评定。
(3)错题本:记录日常中容易出错的题目、理解有偏差的定理、思路方法。
(4)学生自己查阅的数学背景知识、数学小常识等。
(5)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研究记录,如对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轿车的年养车费用(保险费、养路费、维修费和燃油费等)进行数学建模。
(6)问题集锦: 列出你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已经解决了的写出你的回答。
成长记录袋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和取得的进步,获得关于学生发展的动态“轨迹”。
总之,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加以选择。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生只有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才能从一次成功走向更多的成功。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反思和改进,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实现自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孝斌,康纪权. 数学学习评价方式对数学教与学的影响及启示[ J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