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

第1篇: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额缴拨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原则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额缴拨工作的意见

    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的通知》(〔2000〕9号)精神,自2000年6月起,本市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拨付,收支两条线管理。现就有关实施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额缴拨的实施范围和改革内容

    (一)实施范围。

    凡按规定参加了本市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原行业统筹单位除外)。

    (二)改革内容。

    1.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的单位,基金结算方式由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即缴费单位将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额上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缴费单位应发放的基本养老金全额支付离退休人员。

    2.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财政部、劳动保障部新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把现行的差额缴拨、全额记帐转变为全额缴拨、全额记帐,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相应做好新旧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3.按照新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财政部门设立市区(县)两级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进行监督管理。

    二、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一)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取消对困难企业自筹部分养老金不足予以借支的政策,企业必须在开户行设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用于支付基本养老金并专款专用,禁止任何单位挤占、挪用。

    (二)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缴费单位,要积极配合,做好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的清理和维护工作,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离退休人员数据库数据拨付基本养老金。

    (三)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财政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基金收、支运行,以保证基金按时足额收缴、拨付。

    三、强化养老保险扩面和征缴工作

    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后,养老保险基金征缴面临巨大困难,应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

    (一)区、县政府要建立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挂帅,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组织有关部门定期检查,作为年终考核依据。

    (二)全市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扩面征缴作为首要任务。组织专门工作组,开展全市范围的扩面征缴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特别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执法力度。对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进行行政处罚;对拒不执行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三)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欠缴企业名单,便于社会进行监督。

    (四)开立社会保险费预留户。按照为困难的国有企业开立工资预留户的方式,财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银行要积极研究,为困难企业在银行开立社会保险费预留户,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足额收缴。

    四、做好准备工作,精心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改变了多年来的养老保险基金差额结算方式,这是一项重大改革。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准备,制定周密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好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的核对和帐目清理工作。同时要做好培训工作,特别要对企业讲清政策和操作办法,明确职责,为全面实施创造条件。

    (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银行要积极协调配合,按规定时限收缴和拨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并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第2篇: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家长会 时间 家校合作

一、一年级首次家长会应在报到日召开

学生来到一所新学校,开始一个新学段,学生及家长对新学校不仅有着很多憧憬,也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针对我国中小学新生报到手续大多都是家长代为办理这一实际情况,应在新生入学第一天下午召开新生家长会。

中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校层面的全校新生家长会,由校长亲自主持。在家长会上校长应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校史,通报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特色、培养目标、管理方式、师资情况等,并对家校合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第二阶段是各班级班主任或辅导员组织召开的家长会,班主任或辅导员向家长介绍班级任课教师、班级工作的初步设想等。家长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家庭表现、性格特征、社会活动、特长、兴趣爱好等情况。通过相互交流,缩短学校与学生间的相互适应期,有效开展个性化教育。

二、教改举措实施前召开家长会

2015年7月,教育部联合、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将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验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该《意见》的,必将在中小学引发大动作的教育改革。要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开家长会,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在家长会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对学生应该从事哪些社会劳动、学校劳动和家务劳动,各类劳动的时间及应达到的目标等进行细化。明确各类劳动中家庭及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建立劳动档案,将学生的劳动天数、每天的劳动时间、劳动成果等内容计入劳动档案,真正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三、重大活动前召开家长会

学生参加重大活动,如校庆活动、社会重大活动的开幕式或闭幕式演出、社会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学校组织的冬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内外游学活动等,在活动之前开家长会,让家长对活动有清楚的了解,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以暑期夏令营为例,参加有意义的夏令营活动,能让学生扩大视野,加深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一个优秀的夏令营,活动内容的专业性非常重要,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学”和“玩”兼顾,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夏令营活动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学生活动的组织难度很大,需要有一套系统的操作规范,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开展夏令营活动前开家长会,充分听取家长意见,与家长共同设计活动内容与活动方案。

四、发生突发事件即时召开家长会

现今资讯发达,时而会报道一些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突发事件,如学生失联、遭遇人身伤害、突发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即使突发事件不是发生在本校,也应即时召开家长会,家校联合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o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例如,每当发生学生失联事件时,总会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此时学校应即时召开家长会,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对上下学途中、在校期间、在家时间等方方面面的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问题与家长沟通。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与家长共同商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明确各自的职责,切实做好安全教育。

五、重要考试前召开家长会

毕业考、中高考,是中小学生的重要考试,在这些考试前召开家长会有助于缓解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提高考试成绩。有助于家长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调整家长的期望值,促进家庭和谐。

由于我国的中高考决定学生的升学质量,整个社会都对这两个考试给予高度重视。在中高考前,开一次家长会,对考试前考生的心理疏导问题、压力缓解问题,及对考试期间的安全、生活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做好考试期间的后勤服务,家校共同努力,让学生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六、农村中小学在寒假期间召开家长会

师生在寒假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春节的快乐中,利用寒假召开家长会的学校很少见,但对农村很多留守青少年而言,他们大多只能在过年那几天才能与父母团圆。农村中小学应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将家长会安排在寒假,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在校表现,与家长共同讨论留守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留守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其教育难度远高于其他青少年。很多农村家长不懂教育、不会教育,使得这些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愈发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农村中小学应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这一时机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不仅要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还应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

七、每学期期中开一次家长会

每学期期中应例行召开一次家长会,并形成惯例,通过家长会对学生前半学期在校表现、学习状况、存在问题等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由于家长会是在考试后召开的,还应就期中考试情况向家长单独通报,但不要在全体家长面前公布学生的成绩及考试排名。每学期期中家长会,有助于教师总结前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家长共同制定下一步的班级管理计划和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计划,家校合作,为每位同学量身制定个性化的施教方略。班级的全体任课教师都应参加每学期期中家长会。任课教师更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潜质等个性特征,通过任课教师的介绍,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并支持孩子的特长发展,也有助于家校合作,有效实施学生“个人课程”。

八、毕业前夕召开毕业班家长会

学校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在校这几年的发展状况,更要关心学生的长远发展,虽然学生即将毕业,但学生还存在哪些成长中的问题、适合什么样的后续发展等问题应该通过家长会跟家长沟通。

我国的家长很重视新生报到日,各级各类学校的新生报到日都有家长甚至亲友团的热情参与,但在学生完成本学段学习毕业离校时却极少有家长的参与,这种现象与西方国家正好相反。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及教育研究者也在积极探讨离校课程的建设问题,部分学校的离校课程形式多样、有声有色,但家长参与度却不高。有效实施离校课程少不了家长的参与,在学生毕业前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将学生本学段的学习状况、各方面表现等向家长详细汇报,就学生的后续发展问题与家长进行认真的交流,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并与家长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应提升到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给予重视。

九、成立家长学校,让家长会常态化

家长学校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很多学校都办过家长学校,但真正运行得好,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家长学校却很少。

第3篇: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家长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里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还挑挑拣拣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俨然成了“小皇帝”。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一、家园联系表,一周活动评价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 )在家长的话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周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下周一汇总,经过老师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进行表扬。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进步。例如:张星皓小朋友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每次吃饭都是用筷子自己吃的,而且吃的又快又干净,但在家里要父母、老人喂饭,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变的在家里和学校表现一致多了,她妈妈说每周发放表格他回家后总是要第一个看看老师给他表格上的星星个数。家长们都说自从有了这个表后,孩子们变得懂得听话多了,家园联系表就像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都一个个变了样。

二、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三、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育儿中的困惑等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长开放日活动、客座老师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幼儿熟悉的面孔――家长,其实家长中也汇聚了各行各业中的精英,我们每学期还会邀请班级中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当我们一节课的老师,教授小朋友一些平时课堂中不一样的知识,家长教的起劲,孩子们也听的十分有趣。孩子们和家长对于这种形式都十分的喜爱。更好的拉近了家长和幼儿、课堂、教师间的距离。

五、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第4篇: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角色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一般方法

(一)建立必要的家园联系表。在家园的相关联系表中主要作用是体现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做一些特定的需求,需要父母监督孩子严格执行鼓励孩子进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王周凯儿童最初不在家工作,依赖,宅基地的联系表单后,他变得更加勤奋,我母亲的这篇文章联系表格备注栏:王周锴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妍妍的妈妈也反映原来孩子吃饭总是要人喂,有一次妍妍又不肯吃饭,要妈妈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吃饭宝宝栏里打勾。”妍妍连忙低下了头把饭吃完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做好家园小憩。家园小憩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通信链路列,反映工作和教学的一个窗口,它是一个花园的教育交流,加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使他们形成凝聚力,共同实现幼儿教育质量。“家庭互动”、“回音廊”、“兴趣”专栏描述了一些父母教育信息,科学方法教育他们的孩子,所以,父母理解和掌握的幼儿园行为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需求和多做教育工作的老师,但家长可以把他们的意见和要求,通过回音廊是传递给老师。为了实现他们的家园,共同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目标,教育的整合为家里建一座桥。

(三)开展必要的家教论坛。家教论坛围绕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如:如何通过讨论儿童劳动教育的家庭,这样的父母知道孩子们喜欢的工作文化是道德高尚的情感内容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忽视这方面的教育,一切都为了孩子,努力为孩子们食物和衣服,所以,孩子们长大就“人我:“不要想,“我将住在一起。“父母学会了劳动教育的幼儿园,第一次自助服务劳动、教育、孩子做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穿的衣服,洗手帕,还为别人做点什么。如家里,照顾孩子帮助妈妈和爸爸拿拖鞋帮助父母把菜等。导师论坛内容组织也可能让经验丰富的父母谈论儿童早期教育的经验,或通过视听手段,请家长和孩子从幼儿礼仪规范的视频观看,利用各种形式,使孩子真正理解孩子们的父母恰恰好习惯帮助父母育儿科学的,一步一步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做好亲子活动。开展各种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见证了孩子们在花园里的性能,了解他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也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增加了乐趣。结合公开课活动,我们设计了橙皮活动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这样孩子在实践中锻炼手部运动,理解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的辛勤工作,做他们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父亲,母亲担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他们会做一些如:擦桌子、扫地、垃圾,等等,来提高孩子的道德意识,培养孩子们的感情,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的社会交互,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爱别人。在“新年节目爱孤儿院,”事件,孩子和父母共同努力把家里的书,玩具和其他物品去幼儿园,而且支付或直接购买的贡献,表达对孩子的爱,使孩子理解关心有困难的人,将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给别人,这是唯一真正快乐的人。

二、幼儿家长角色的新定位

(一)家长是幼儿教育课程的参与者

1.材料的提供者。幼儿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这一重要的资源,鼓励家长与幼儿园合作,为幼儿园提供所需的材料。可请家长将家中的一些闲置物品、废弃物品提供给幼儿园重复使用。有的家长是开设玩具店的,可以请他们为班级推荐一些新颖、独特的玩教具;有的家长在家务农,也可以请他们帮助幼儿园提供适宜的植物和小动物在种植区、饲养角供幼儿观察和学习。家长往往拥有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为幼儿园及班级的活动增添新内容。

2.环境的创设者。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由教师全权负责,而今很多幼儿园开始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让幼儿亲手去布置和设计自己的游戏与生活环境。在瑞吉欧家长中心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认为家长也应当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体之一,无论是班级主题墙、楼道走廊,还是幼儿园区角的布置,都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家长参与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参与主题的选择,开拓幼儿和教师的视野;参与材料的提供,丰富环创的内容;参与方案的制作,增加亲子互动;参与难题的讨论,寻求新的视点等。

3.经验的分享者。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实践的是一种“社区管理模式”,即幼儿、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相互协作、相互融合、相互分享、共同参与到学前机构的组织与管理中,141形成一种开放、互动、民主的管理氛围。在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机构“社区咨询委员会”,其融合了来自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的各种教育力量。家长通过这一机构来与教师、专家以及教育管理者交流互动、分享经验、提出建议,共同致力于幼儿的和谐发展。

4.课程方案的选择者和协商者。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定期参观、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亲子合作会等途径来增强家长对于幼儿教育课程方案的选择、协商和制定。如果能将家长的经验、建议较好地融人到课程中,一方面能极大地丰富课程主题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出一种开放式的民主,有助于增强家长自身主体教育意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家长在这一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可见,将家长的建议融人幼儿园课程,不仅拓宽了家长参与课程的途径,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做出正确的课程决策。

(二)家长是幼儿教育课程的合作者。

1.活动的支持者。家长应为幼儿的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宽角度、多层次的支持。从材料的提供到参与制作,从课程主题的选择协商到课程的实施、评价,从家庭教育延伸到幼儿园教育,从物质支持渗透到情感态度的支撑,期间的每次过渡都是家长育儿理念的一次飞跃,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次提升。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关心可以提高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促使幼儿更加大胆、勇敢地表现自己。家长与教师的积极交流,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对于孩子的关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还可以增强与孩子的互动与了解,拉近亲子关系。

2.幼儿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通过社区咨询委员会,与专家、教师交流沟通,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家长还应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和教师一起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成为引领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接第121页)

3.家园共建的联结者。幼儿教育并非是幼儿园和教师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家园双方共同的责任。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生成多元化的家长参与方式,而并非只采用要求家长主动配合的单一模式。多元的参与方式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情境因素在儿童需要中的作用”,这有利于他们与教师一起帮助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因此,家长作为联结者,不是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就作罢,而要以各种方式增强家园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交流。实践中,基于幼儿需要的差异,家长参与课程的方式有:参与式观察、倾听式参与、主动行动的参与。家长应学习与掌握这些有效的参与方式,并积极主动地加人到幼儿教育队伍中去,成为真正的家园联结者。

参考文献:

[1]华正宏,钟锐锋.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0)

[2]陈淑琼.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3]王新菊.浅谈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观念的转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第5篇: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社区矫正;矫正管理体制;完善

一、社区矫正制度概述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和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在我国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将那些不需要、不适宜监禁或者继续监禁的罪犯有针对性地实施社会化的矫正,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控制和减少重新犯罪的一种措施。它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可以减少狱内交叉感染,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现状分析

(一)社区矫正的内容

1.管理方面。管理的主要方式包括矫正干部的监督管理、监护人的监督管理、居委会(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以及社会积极力量的监控等。实施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定活动范围等方法,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有效控制,规范他们的行为,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秩序,确保非监禁刑刑罚的有效执行。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员专职化不够、责任不明确。

2.教育方面。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集体教育、个别谈话教育、心理咨询教育和心理矫正、社会志愿者帮教培训、实践活动等。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使矫正对象提高对所犯罪行的认识,认罪服法,接受矫正组织的教育矫正,矫正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思想上、素质上、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上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人格的重新社会化,顺利的回归社会。教育方面,各地有许多好的经验,但缺乏国家层面上的系统总结,缺乏规范化和考评机制建设,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3.公益劳动方面。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参加一定的公益劳动,通过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改掉不良恶习,认罪服法,回报社会,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时间每月不少于12小时。实践证明,这种规定可行有效,关键要靠进一步落实。

(二)社区矫正的方法

我国社区矫正的方法总体来说处于探索阶段。社区矫正的方法主要有从事公益劳动、实行定期羁押、到犯人教育中心进行教育等。从事公益劳动就是被判刑人员于一定的期限内、在医院、养老院等场所为一定数量的具有公共利益性质的工作。实行间歇拘禁就是让罪犯在特定的时间里,如上周末或者晚上被监禁,另外的时间,如工作时间,允许享有正常的社会自由。到犯人教育中心进行教育就是把犯人送到指定的犯人教育中心接受教育,学习一定的工作或生活技能。社区矫正方法与矫正内容相辅相成,矫正内容不丰富、不规范反映到矫正方法上来就是矫正方法不丰富、不规范,这种状况与我国社区矫正起步晚有很大关系。

(三)社区矫正制度的管理体制

1.社区矫正的决定机关。在中国,目前缓刑和假释的决定权都由审判机关行使,从实践中来看,审判机关在决定缓刑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很大。审判机关在决定假释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主要是审判机关远离刑罚执行机关,对服刑罪犯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作出的裁定准确性不高。

2.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我国现行的刑事执行体制很不健全,弊病甚多,尤其是刑事执行权的配置科学性不足,职能混淆、专门化的非监禁刑执行机构和专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尚未建立起来。执行机制的不顺畅,严重制约着社区刑法的适用。在我国将这种刑罚执行工作交由公安机关来完成的规定,正是我国“重打击、轻防范”,“重惩 罚,轻矫正”的刑事政策的反映。这一刑事执行体制严重制约了社区矫正功能的发挥,亟待改革。

三、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几点思考

1.理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管理体制。在中国社区矫正的发展中,应当建立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执行社区矫正的体制。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在中央一级,应当在司法部内建立与监狱管理局并列的社区矫正局。目前,司法部已经在基层工作指导司建立了社区矫正处,这种机构设置在社区矫正发展的初期是可行的,随着社区矫正的发展,相关的事务和业务会不断增加,一个处是难以胜任管理工作的。其次在省一级,应当在省级司法厅(局)内,设立与监狱管理局并列的社区矫正局。负责社区矫正事务。再次在县一级,应当在司法局内设立社区矫正科,负责本辖区的社区矫正工作。最后在街道、乡镇,由司法所负责执行社区矫正。在这个体制中,应当着重加强县级和街道、乡镇执行机关的建设,包括充实力量、完善制度、加强设施等,使社区矫正制度真正能够得到贯彻和落实。各级社区矫正机关设置完善后,社区矫正执行机关专职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拓展社区矫正的内涵。将社区矫正的重心回复到矫正上来,现阶段,现实中我国社区矫正的重心是监管而不是矫正。监管是必要的,但社区矫正的重心应当是矫正而不是监管,这就要求我们将社区矫正的内容真正拓展到或者回复到矫正上来。矫正的方式很多,不能一谈矫正就将它局限到集中劳动、集中教育学习上来。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进行个别化的教育,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虽然成本更大,往往会收到振撼罪犯心灵的效果。

3.探索多种社区矫正方法。(1)建立全程化网络管理和监控制度。有必要在司法部社区矫正局内设立社区矫正信息网络中心,该信息中心应该将全国所有社区矫正对象的资料输入,保证执行主管机关及有关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全国的社区矫正执行情况,地方社区矫正工作站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查看有关资料。(2)建立刑罚易科制度。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关于限制自由刑易科其他刑罚的制度,建议我国《刑法》做出以下规定:对于违反社区矫正刑判决、执行的有关规定,或逃避社区服务劳动的,应该给予警告、行政处分等,对于个别违法违规性质严重、或恶意逃避社区服务劳动、屡教不改的犯罪分子,可以规定以拘役或有期徒刑来替代,并规定替代的计算方法,从而使社区矫正刑与短期监禁刑能够相互替代,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严密性。(3)改革和完善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制度。我国现有规定只对各类社区矫正罪犯外出经商做了禁止性或限制性的规定,但是对与经商有着区别的外出打工行为没有做出规定。我认为,一律不允许被管制、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等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经商或打工是行不通的,也不利于社区矫正对象适应社会生活,很有可能使其生活陷人困境,使其因缺乏谋生的条件和环境,而重新违法犯罪。建议有关部门建立一套系统的法规规范和完善这一制度,如可以规定犯罪人员外出打工的期限,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当地社区接受定期审核等。

4.充实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使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着很多法律空白或者法律障碍,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发展。应通过修改现行法律或者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等途径,确立新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我认为,由于我国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社区矫正环境各不相同,试图在全国迅速全面地推行社区矫正工作,并按照统一的立法模式执行,是不切合实际的。各省(市)根据本地不同情况,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社区矫正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矫正地方性规范和制度,可先行一步。

参考文献

[1]冯卫国.构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若干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9]倪洪兰.社区人口管理模式噬待转型[J].新华日报.2003(11)

第6篇: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没有人会否定教育有着鲜明的目的性,也就是教育要给人以积极的引导、转变和影响,这是我们的教育使命使然。否定了这一点,就否定了教育本身。但是,教育目标没必要天天挂在嘴上,或者唯恐学生不知道而不停地宣告。无数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教育的意图隐蔽得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不动声色,不知不觉,了无痕迹,天衣无缝、自然润物,潜移默化……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将其称为“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我将它姑且简称为“自然的教育”。

    与这种“自然的教育”背道而驰的,便是“刻意的教育”——大张旗鼓,声势浩大,旗帜鲜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声泪俱下……生怕学生不知道是在教育他们,教师毫不隐瞒自己的教育意图,甚至公开说:“我是为你们好哇!”班会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板报比赛……都是“刻意的教育”的形式。当然,“刻意的教育”不一定都是说教式的,有的“刻意的教育”还设计成活动或游戏,也颇为生动呢!

    比如,有老师为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妈妈十月怀胎之不容易,便让孩子腹部负重一周,以体验怀孕的感觉。比如,有老师为了让学生孝敬父母,便让孩子回家给妈妈洗一次脚。又比如,为了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便在暑假把孩子带到农村住一个月,让孩子下地干活,体验农民的艰辛。

    这些教育形式都很有创意,很新颖,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这样的教育形式偶尔用用也无妨。但关键是,切不可高估这些教育的效果——这种“刻意教育”的效果肯定是有限的。当然,活动之后,孩子会写作文纷纷说自己如何如何“深受教育”,“体验到做母亲的不容易”,“尝到了乡下劳动的艰苦”云云。但这些表白并不能作为教育实效的真正的依据。过了几天,不孝敬的孩子照样不孝敬,不劳动的孩子照样不劳动。孩子在当“孕妇”时,在给妈妈洗脚时,在乡下生活时,始终知道这是游戏,好玩,有趣,哪怕在乡下呆一个月的确很艰苦,孩子也会对自己说:“不要紧,反正也就一个月嘛!”教育有时候需要游戏,但游戏本身并不完全等同于教育。

    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如此这般地太刻意了,甚至太做作了。

    我们所提倡的“自然的教育”,通俗地说,就是培养孩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爱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懂得爱表达爱并传递爱的生活习惯。学习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酷爱知识勤奋读书乐于探索的生活习惯。劳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在班级在家庭乃至以后在社会勤劳的生活习惯。吃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在平凡的日子不畏艰以苦为乐辛苦中寻乐的生活习惯。等等。这样的教育,同时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而且是师生共同的生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当然也要做到,或者说,教师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品行,感染着学生。这是“自然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比如关于感恩孝敬的教育,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都是这样做的:我就特别注重让孩子们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随时想到父母,随时想到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焦虑担心,并力所能及地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让孩子们每天下午按时回家,不要让爸爸妈妈一次次在阳台上忧心忡忡地张望;回家后,第一句话是给爸爸妈妈说:“爸,妈,我回来了!”出门时,不忘记给爸爸妈妈说:“爸,妈,我走了!”在饭桌上多和爸爸妈妈聊班上的事,还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每天晚饭后帮着爸爸妈妈收拾碗筷,并洗全家人的碗;如果可能,每天早晨起来给爸爸妈妈做早点……这些都不是一次两次老师规定的“作业”,而是持之以恒的生活,最后变成习惯。20多年来,我不敢说我的每个学生都做得非常好,但的确有相当多的孩子学会了在平凡的日子里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并从生活中一点一滴之处回报父母。

    我女儿也是这样。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每天晚上洗碗,无论中考日还是高考日都没中断,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她已经工作了,但只要在家吃饭,肯定是她洗碗。无论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女儿,都没有体验过妈妈怀孕,也没有被我要求给妈妈洗过脚,但他们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学会了感恩与孝敬。这是一种自然的教育。我们自然而然地营造了一种爱的家庭氛围,这种氛围必然滋润着孩子的心。小时候,女儿曾天真而认真地说:“我长大了要挣好多好多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好生活。”昨天,她说:“如果我现在去挣大钱不是没有机会,但那就会常年在外不停奔波,时不时给你们寄好多钱回来;现在我没挣大钱,却天天和你们在一起,那种生活更幸福?”我说当然是现在,因为幸福就是一种愉悦温馨的感觉。女儿说她“挣大钱不是没机会”可不是吹牛。她留学国外,后来在香港读硕士,完全可以在国外或境外找工作,即使回国也可以去北京上海,但她执意回到成都。理由就是一个:“爸爸妈妈老了怎么办?”

    自然而然的教育,培养的是孩子自然而然的善心与善行。

    当然,我知道,有时候学生也需要一些“专门的教育”,比如我前面提到的主题班会啊演讲比赛啊什么的;有时候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我们可能会也应该给他们开设一些专题讲座,比如“青春期教育”啊,还有其他“励志教育”等等;甚至在某些特定时候,教育也需要一些声情并茂,慷慨陈词,震撼心灵,催人泪下。所以,“刻意的教育”也不是绝对可以排除的。

第7篇: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一、概念的界定

1、和谐德育。和谐德育的本质必然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德育内外部各要素的整体和谐互动,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

2、和谐德育研究。和谐德育研究,是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德育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德育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研究模式。

3、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谐德育研究以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原理为理论基础,传承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借鉴西方文化中“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公正即和谐”的思想,吸纳教育学、社会学的和谐思想。

二、研究的意义

1、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建构和谐德育,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为起点,推及全体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能够加固依法治国的内在基础,这就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2、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建构和谐德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有序的教学过程以及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使学校教育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协同作用,产生教育合力,从而促使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和谐地发展。

3、发展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内容。目前,各级学校之间的衔接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这是制约德育工作整体效果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德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构建和谐德育体系,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贯通,互相配合,相互补充,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促进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的途径

构建和谐德育最主要是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和谐:德育目标的和谐;德育内容的和谐;德育过程的和谐;德育方法的和谐;德育环境的和谐;德育评价的和谐。在学校的具体实验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建设和谐学校的核心,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首先,尊重人是办好学校的前提。特别是对学生。其次,依靠人是办好学校的保证。学校的发展主要是靠广大的教师。他们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再次,提高人是办学的目标。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给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学校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道德水平,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特长,使其不断发展和进步。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开展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育民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世代潮流,要作到教育的民主化,必须要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3、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内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建设健康的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4、加强安全教育,保证师生平安。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安全教育,保证师生平安,也是实现和谐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5、整体优化的大德育观研究: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和谐。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之间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谓整体优化的大德育观,指的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优势,使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目标达成一致,德育理念趋同,德育过程同步,德育方法互补,德育资源共享,从而产生多渠道、多方位的和谐德育效应。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才能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最大的促进作用。

四、研究的建议

1、认识到位。充分认识《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强化首位意识。充分认识道德的力量和德育的价值,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科研意识,充分认识德育科研的力量,坚决克服()重干轻学、重干轻研的短视眼光,紧密结合德育实践,开展德育科研,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强化课题意识。

第8篇: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校企双元师资 高职师资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热点,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贡献(杨金土,2002)。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比例协调的校企双元教师队伍是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的关键,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的内涵

所谓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指:高职的教师队伍由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兼合理,比例协调的教师队伍。“校内专业教师”特指既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或五年以上本专业一线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的,或主持实践技术研究或应用的“双师型 ”教师;“企业实践技能指导教师是指具有5年以上实践经验并取得中级及中级以上的思想品德优良具有一定教学能力或培训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2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关键。近几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现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除了信息不对称、当代大学生眼高手低等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力不对称:高职学子实践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相关空缺岗位的要求。原因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忙于应付理论教育,忽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当比例的教师缺乏一线专业实践经验,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岗位要求。同时,许多企业能工巧匠虽被引入课堂,但由于缺乏教育经验以及相应的培训机制,导致企业教师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因此,如何构建适应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的双元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意义重大。

(2)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规定,高职高专院校的“双师素质”的教师数要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7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不足50%,远低于实际需求。这表明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今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

(3)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的有效途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校企双元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促使教师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进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并辅以培训,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的构建

国外的高职教育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吸取和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及培养培训方面的有益经验,有利于推进我国高职校企“双元”师资队伍的建设。

3.1 国外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

(1)德国。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采取“双元制”,其师资主要包括: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实训教师(主要来自职业学校之外特别是企业的教育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的教师分别承担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两项任务。德国对实训教师的任职资格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对教师系统进行业务资格、职业教育学、劳动教育学方面的培训,并要求实训教师具备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

(2)新加坡(魏敏,2004)。新加坡的理工学院相当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的一切教学都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技能”进行,定期安排学生到:教学工厂、教学企业、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学院根据社会及用人单位要求及定期举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主讲有当前重点热点科技课题。同时非常注重教师“双师型”的培养,看重教师的企业经验,鼓励师资国际化,师资培训的渠道非常广阔,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比较完善。

(3)美国。美国的高职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技术学院以及一些四年制普通院校的独立学院来完成。美国高职师资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机制:选择机制、淘汰机制、稳定骨干机制、引力机制、激励机制、合理评价机制等措施调动不同层面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了有效的促进教师成长机制。

(4)日本。“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是指具有教育专业、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的教师。他们由“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培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后先去企业工作,然后再转到教学岗位。

3.2 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作了许多的探索与尝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国外高职院校相比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表现如下: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就学校而言,目前我国高职院对教师校往往有明确的学历要求,聘任教师时只注重文凭和学历,对教师专业技能没有提出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标准。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是一毕业就进入教学岗位的人员,没有与业务部门联系的经验,缺乏实际的工作实践,有专业技能的兼职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另外,由于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尚不健全,一些企业岗位能手和专家不愿意来校任教。

(2)教师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少。尽管《职业教育法》已早早出台,但愿意与学校联姻的产业组织还不多,且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没有对企业和有关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制度。另外,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一般是短期合作且合作程度及广度都有待提高,稳定性差。学校也不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好比闭门造车。企业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不可能给教师更多的实习和下企业工作的机会。退而言之,即使企业提供相关的实践岗位,但由于教师直属于高职院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去锻炼,时间和空间都不允许,因此,教师的业务技能很难实现快速提升。

(3)培训机制缺乏有效性。国外能根据用人需求,对教师采用相应的系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充分体现差异性和实用性,教师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自愿参加培训,对培训课程的选择也有很大的自主性。受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培训师提出要求,以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而我国校内专业教师更多的是由于考核、评定、晋升等外部政策的压力,不得不参加培训,缺乏主动意识,从而导致所训非所需,所训非所要,远远偏离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能力需要。同时,对企业能工巧匠缺乏必要的培训,“用而不育”,使得实践教师指导能力较差。

(4)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无论是企业精英走进讲台,还是教师进入企业,其教学质量都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而国外的评价体系包括专家测评、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和学生评价结合起来,体现了专业性强、组织性强、针对性强、客观公正、评价到位等特征。

3.3 工学结合下,校企双元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强化校内专业教师“双师型” 教师培训。首先,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实际业务能力的培训。教师通过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可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又能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实践水平。在经过若干年的投入,高职院校教师即可符合到理论水平与专业技术实践水平俱高的师资要求。其次采用多样的培训方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变以“理论学习为主”为“实践操作学习为主”、变“强迫式培训”为“引导式培训”、变“提高学历培训”为“教学需要培训”,变“到高等学院培训”为“到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形式培训。

(2)建立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学校根据实际出台相应政策,有计划对派送教师参加职业进修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考取资格证书,激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服务企业,为行业标准的制订提供专业意见及技术支持,从而积累一线工作经验,为实践教学提供新鲜的“血液”。

第9篇: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查,摸清本地自然教学条件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我国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情况千差万别,教科书中的具体材料不可能完全符合当地的情况。因此教学时应从当地的自然情况出发,选取当地的相应材料来替换或补充。”为此,我们在分析教材、弄清教材对自然条件要求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对本地的自然资源、环境情况、本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本校的自然教学条件和现状、学生对自然课的认识和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本校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自然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一)主要优势

1.选择感知材料的优势

自然课以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为认识对象,课本所列举的动物、植物、土壤、岩石、矿产、水域等具体事物,在铁坪村的山上山下,有85%能直接找到,有10%能找到相应材料来替换或补充。如课本涉及的102种动物,这里能找到82种;有关的土壤、岩石和能源矿产等,在周围地里、山上、煤矿里能找到18种。这是农村学校自然教学得天独厚的物质优势。

2.学生感性经验的优势

铁坪村小学的学生都是来自邻近三村的农家子弟,他们开门见山林,低头见田园,长期的山乡生活,不仅使他们有机会认识大量的自然事物,了解山村四季农事和物产,而且他们在帮助家人从事放牛、砍柴、打猪草、种菜等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人类探索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亲自经历。他们生在山村,长在山村,对家乡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所有这些,都是农村学生学习自然的认识优势和情感优势。

3.组织实践活动的优势

铁坪村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山村,种植业特别发达,山上有茶场、药材场、果园、林场,山下有农田、煤矿,家家户户有菜园、香菇棚、自留山。形式多样的生产基地,为学生的采集、制作、栽培、考察等自然研究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农民有丰富的种植、栽培的生产经验,他们可成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技术指导。可见,农村具有自然教学天然的环境优势。

(二)主要劣势

我校是位于荆门、南漳、当阳、远安四县交界的山村。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得学校交通不便,规模很小,正规实验设施和自然课师资不足。三年前,学校一无实验室,二无生物园,仅有的几件演示仪器既不能用,也无人会用。自然课作为“搭头”人人可以代,随时可以减,照本宣科是唯一的教学方法。设备和师资成了影响农村自然教学的两个难题。

二、联系实际,探索自然教学改革出路

承担实验课题以后,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学纲,端正对自然学科的认识,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积极进行自然教学的改革实践。

(一)扬山村材料之优势,补正规仪器之不足

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用自制的教具,虽然经常出现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得到更多的东西。自然教学大纲指出:提倡教师和学生共同开辟自然教学园地、自然角、搜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具,改善观察、实验条件。为此,我们发动师生自力更生,从以下几方面对自然教学材料进行了改革。

1.作为认识对象的材料由学生自采自带

对于动植物、土壤、矿物等认识材料,我们一般布置学生课前自采,上课时自带。教学效果好的材料便制成标本保存下来。如教《植物的根》一课,我们通知学生提前到自然界中采挖植物的根;教《植物的叶》,我们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摘叶形、叶缘、叶脉、叶柄等各不相同的叶;教《壁虎和蛇》,我们也同样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活标本(壁虎)。

2.简易的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自制自带

教学中有大量的仪器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制自带来解决。如在教《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一课时,我们让每个学生用铁丝、乒乓球制作地球仪;做实验缺少酒精灯,让学生用墨水瓶、铁管等材料自制;缺少漏斗,用塑料瓶子去底后代替等。

3.复杂的器材由教师自制或找合适的东西代替

有些教学内容必须用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才能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在课堂上能给学生形象生动的感知,我们自制了大量的教具。如三球仪、简易照像机、飞机升力演示器、热胀冷缩演示器等。这些教具用于课堂,解决了教学中一些难点问题。对于实验所需的一些常规设备,如水槽、烧杯等,则一般用生活器具来代替。如水槽用脸盆代替,烧杯用茶杯代替,鱼缸用大罐头瓶代替,滤纸用毛边纸代替。对于那些少见的自然物则选取本地的性质相似的同类物来替代。如在教《植物怎样繁殖》一课时,不仅准备了天竺葵,还补充了红薯藤、石榴、柳树、紫薇等植物的茎,让学生广泛实践。这些自制、替代的材料用于教学不仅能被学生接受,而且教学效果好。

(二)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优势,提高自然教学质量

1.选择典型环境进行现场教学

对于有关客观环境的教学内容,城区学校一般采用挂图、录像手段进行。我们则充分发挥铁坪村的环境优势,大力提倡走出教室进行现场教学。如在教《水·土·植物和人》一课时,我们以大雨过后的蔡家沟一带作为教学现场。在蔡家沟一带,学生们亲眼看到,农田含沙量大,庄稼瘦小,农户房屋破烂,家境贫寒。针对这些实际,同学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样的现场教学,学生不仅亲身感受到了水土流失带给农户的严重后果,深刻领会到了水、土、植物、人四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治理蔡家沟的设想和建议。有的认为应大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制止乱砍乱伐;有的认为应迅速在河的上游修拦沙坝、水库,减少沙石流失;有的认为应加强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等等。学生把自己的建议整理后,交到村委会,得到村领导的重视和采纳。

在教《能源矿产》一课时,我们把学生带到15里外的马河煤矿,让学生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深入矿井,实地考察。考察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他们亲眼看到:煤在地下是分层排布的,有的水平,有的倾斜,有的断裂,它们都夹在沉积岩中。学生在煤层中还找到了大量的植物化石。根据实地考察的事实,学生很自然地推想到了煤的形成过程。

据统计,小学自然课中的30%的教学内容可安排在校外进行。四年来,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尽量把学生带到最理想的环境进行教学。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利用本地有利于自然教学的客观环境进行现场教学,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但它能真正做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收到一举多得的教育效果。

2.营造小“自然”,充分利用生物园地进行教学

山区学校具有土地宽阔的优势。我们结合本校条件,发动师生自建生物园。建起了大小42个植物床、4间饲养栏、1个香菇场。每年春、秋组织学生到野外采花木、挖树桩、找奇石,移植于园中;每到植树时节,组织学生进行播种、扦插、嫁接等活动,如今园内各种典型植物已有56种,饲养的猪、狗、猫和从外面引进来的鸟、刺猬、青蛙、蜗牛、昆虫等动物达40多种。学校生物园的建成,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材料、露天实验基地,又为校园绿化提供了大量的花木幼苗。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生物园进行教学,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到园地上课;对不易观察的材料,如地下茎、根等,我们把它们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如教《植物与环境》一课,为了让学生亲自研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让学生在植物园选取两株种类一样、大小相同、环境一致的绿色植物,在每株植物上扣一个开有“窗口”的纸盒。过了四五天,让同学们把纸盒揭开再观察这两株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亲自对比实验、观察分析,正确地认识到植物与阳光的依赖关系。又如教《植物怎样繁殖》一课后,我们让学生到植物园对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进行繁殖实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能用茎繁殖。在教《植物的根》一课时,教师把准备好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的根带进课堂,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他们很快认识了根有直根、须根、贮藏根。

3.利用实习基地进行乡土教材教学

铁坪村的农民亲身感受到靠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开发多种经济作物,又缺乏应有的技术。从这一实际出发,我们针对本村相继引进的一些经济作物补充了《桃树的栽培与管理》、《香菇的栽培与管理》、《盆景制作》等乡土教学内容,并把学生带到离校2里远的实验基地(铁坪村油桃基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除草、剪枝、施肥;同时要求学生配合家长大力发展家庭木耳、香菇生产,巩固所学的实用技术。通过以上活动,既对学生进行了劳动锻炼,又使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深受家长欢迎。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这种认识不因课堂教学的开始而产生,也不因课堂教学的终止而结束。因此,教学中我们根据农村学生课外时间充足,常与活生生的自然事物、农业生产相伴的生活实际,把自然课前和课后当作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狠抓了课外观察实践的指导。如在教《昆虫》一课前,我们让学生到野外去抓虫子,带进课堂进行研究。在抓虫子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许多关于虫子的生活环境、外形特点、行动方式等方面的感性知识,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认识基础。课后,我们又组织学生对稻田的昆虫进行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同学们不仅对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而且还提高了消灭害虫、保护益虫的认识。又如学生学习了地质单元教材以后,我们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岩层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学生发现小林湾一带的岩层都属沉积岩,在岩层中还发现了不少植物化石。根据这一事实同学们开展了讨论,推断出两亿年前这里曾经有过茂盛的植物,这些植物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起来,经过许多年复杂变化,有的成了化石,有的可能形成了煤。为了证实地下有煤,他们把夹在岩层的黑色土石带回学校进行实验分析。把黑色土石做成煤球,然后放进火炉烧,烧过之后,他们发现煤球的质量减少了百分之十五,这说明黑色的土石里含有能燃烧的东西,这些能燃烧的东西可能就是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情况报告给村委会,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并请专家进行了勘测,证实小林湾一带确实有煤。

三、教改实践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一)根据农村实际,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搞好自然教学。对于自然教学来说,农村学校可供利用的优势是绝对的,面临的劣势是相对的,只要我们遵循自然学科的特点,根据本地自然条件的实际,扬长补短,真正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真刀真枪搞科学”,自然教学是大有作为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