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管理论文范文

图书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管理论文

第1篇:图书管理论文范文

该模块综合的图书和读者的信息。所谓的查询就是指参照读者的类别,在可以授权的范围之内为读者提供查询服务,而借阅管理指的是借阅记录的管理,可以根据实际的活动添加或修改。具体的内容要包含读者借阅图书的具体名称、编号、借阅日期和应还日期,并记录下读者信息。读者在查询时,要能在登录以后直接通过关键字查询到具体的借阅信息,并找出相对应的图书信息。管理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根据读者的活动实时更新图书状态,提供更好的服务。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以外,图书管理系统还应该具备管理员登陆部分,系统具体配置和管理,以及系统帮助等部分。

二、实际应用中遇见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被设计出来以后,很快就实际应用到了各个图书馆中,实现了更加高效的图书管理。然而,在新技术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解决。

(一)软件设备

计算机管理系统使用的软件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有些借阅图书已经超出了应还日期,但是软件中却没能显示出来;图书条形码无法完全录入;借阅时间错误;读者权限不明显等等。软件试用一段时间以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常见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安排系统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日常维护和软件更新,定期查杀计算机病毒,并根据使用者的具体要求提出针对性的功能补充,实现更加高效的服务。

(二)工作人员操作

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刚刚被应用到图书馆藏机构中时,工作方式和以往的传统借阅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操作人员需要一段适应期,熟练该设备。这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磨合方面的问题,例如:有些借阅记录并没有实际登记上,有些没有借阅的读者却显示出了记录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很容易诱发管理人员和读者间的纠纷,另外,工作人员也会存在操作不当或是态度不够严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首先管理员应该明确图书管理系统的具体操作规范,对借阅图书和还书的流程熟悉起来,借阅图书时必须听到声音响起,确实将图书信息扫入并记录以后,才能确认没有问题。另外,图书馆藏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开放借阅的书籍,这类书籍管理人员要将其与可以借阅的图书分开来,在读者查询时能够查询到相关信息,避免出现系统中登记可以借阅而实际是不能借阅的问题。

(三)读者使用

读者借阅图书,可能在不经意的状况下造成图书损毁的问题,像是书页丢失、条码模糊,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恶意偷书。针对这种状况,就需要管理人员对读者进行定期的教育监督,并对违纪的读者加强道德教育,尽量用图书管理人员的真诚打动读者,真正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结语

第2篇:图书管理论文范文

1.1主要任务

针对现在的图书馆现状,设计出适合图书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操作实现对图书基本信息和读者基本信息的计算和管理,从而完成借书和还书等相关信息的记录、修改和查询,这些一系列的程序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管理实现的。

1.2功能

计算机管理的界面非常的友好,操作起来也非常的简捷,这个系统能够完成图书的信息计算、图书的信息修改、查询图书的信息、添加读者的类别和修改读者的个人信息等一系列的管理功能。开发这个系统的总体任务就是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最大的帮助,帮助他们高效率的完成管理工作。这个系统的主要原则就是实用性和介绍性,组成的部分主要由5大模块。1)图书管理部分图书管理部分主要是图书的信息管理和类别管理,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各个部分的数据和内容进行添加、修改、查询等这样的操作。从而实现图书的规模化和准确化,方便今后的查阅和归还,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图书利用的效率。2)借阅管理部分借阅部分就是借书管理和还书的管理,借阅者借书的时候就进行借阅程序的管理,并记录相关的信息,当借阅者还书的时候,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还书程序的管理,记录相关的个人信息和图书的检查工作。此功能主要实现对各个部分数据内容的添加和查询。3)读者管理部分读者管理主要就是对于读者的信息进行的管理,按照读者的类别和特点进行归类处理,进行统一的管理之后,方便了以后的借阅和归还,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对读者信息的添加和修改。4)系统管理部分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系统的用户密码和增加新用户的这两项功能。5)帮助部分帮助部分就是系统的设计前台和后台的简单概述,还有退出系统等功能,帮助系统有更好的界面、高效的运行、简单的操作、方便的操作等这样的快捷方式,从而有个全面的功能系统,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图书的管理工作。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1)登录模块首先进入首页,进行查看,是不是已经注册成功,如果没有注册的话,就要返回到注册的页面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转到登陆的页面,如果下一次登陆的话直接跳转到登陆页面就可以,登陆完成之后进行操作,输入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保险起见对前两项进行验证,页面会有提示登陆成功或者登陆失败,如果失败的话就要重返页面重新登陆。2)图书搜索模块在此模块中的搜索页面中有三个文本框,书名、作者和类别,进行查询的时候在文本框中输入需要查询的内容然后点击确定,将查询的内容转到数据库进行查询,然后后台会把搜索的结果转回到前台,这样就可以显示结果了。3)借阅模块当前面的模块搜索完成之后,查看一下搜索的结果,对于自己需要的或者感兴趣的图书进行借阅的操作,如果确定借阅后将此次借阅的记录传到后台的数据路中进行保存,然后提示借阅成功。4)购物车模块对于自己需要的图书或者感兴趣的图书,进行借阅后,如果想要进行收藏,就要实施此操作,点击购物车,确认操作,如果成功就会提示收藏成功。5)购买模块进入到购物车,查看自己的图书,确认一下是不是自己前面确认的图书,如果需要修改的话就实施增删的操作,最后确认自己的图书。点击确认,就会跳转到付款的页面,根据提示选择自己所要付款的方式,进行付款,付款成功后会提示付款成功。系统将会把订单的内容传到后台的数据库,形成订单表,更新订单表就会显示订单的内容。6)订单查询模块进入订单查询的页面,查询的方式自己进行选择,输入查询的内容,转到数据库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的结果转回到前台的页面,就可以看到了。7)客户信息管理模块登陆系统进入到客户信息管理的界面,选择自己需要的操作方式,添加操作,输入信息,点击确认完成数据库的添加操作;修改操作的时候开始先要输入信息,之后查询,再次输入修改的内容,完成更新,删除操作与这个操作类似。

3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1)网络化的信息家检索图书管理中的借阅、归还和续借都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的网络化来实现,检索系统可以进行图书的借阅和收发的查找,然后将查找后的结果进行自动的整编,整编完成之后就会将所有的信息和数据统一到图书数据库中,这样就方便了下次的借阅和归还。在各个图书馆中,进行联机检索,将所有需要的信息量短时间内储存在图书数据库中,使得获得的信息更加的全面,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可以弥补一些图书馆本身储存量不足的问题,如果一个图书馆储存的图书不存在,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联机检索进行查找,找到之后就可以进行借阅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书馆的优势互补,可以充分的发挥每个图书馆的信息优势,进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1]。2)应用到图书编目管理图书的编目就是采购者把采购回来的图书交给编目部门,然后进行分类和加工,加工后的图书经过流通部门的再次整理最后到借阅者的手中,因此图书的编目过程是整个图书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图书编目环节中,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手工的书写,书写完成之后要进行刻印,之后通过打印机的打印,完成这项工序。可想而知这样的方式是非常的繁琐和浪费时间的,同时还会带给管理人员不一样的工作压力。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书的管理就可以减少传统图书编目的工序,从而实现计算机的自动编目过程,工作人员只需要填写主要的内容就可以了,之后进行计算机的打印,打印出标准的表格和图书条目。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流通、采访等多功能,同时还能实现一次性输入和多次输出编目的效果[2]。3)远程服务信息的全球化进程逐步扩大,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普及,为处在不同地域的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平台。图书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中的远程服务,不同地域的读者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进行电脑的控制,从而进行图书的借阅和查看。远程服务还可以方便不同领域的读者进行资料的查询,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的方式与客户取得联系,从而进行图书信息的一切咨询和查阅。4)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图书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方便了图书的管理,解决了图书管理中的太多的难题,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因此未来的图书管理就要加强计算机的应用,这就表明图书管理者需要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技能,提高本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等综合能力[3]。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还要对图书管理者进行定期的培训,邀请知名的专家讲解现行的计算机技术,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新技术的敏感度,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4结束语

第3篇:图书管理论文范文

对于管理人员,只有对自己的岗位有更清楚的认识,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更深入。所以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要主动发掘工作中的趣味,并将此传递给馆内的员工及师生。这时会发现,原来管理中做不到位的地方,通过岗位认识的转变而做得更好,原先认为枯燥无味的管理,这时竟变得兴趣横生。所以,管理人员应当通过管理中细节或出现的问题,在有效分析解决过程中扭转错误认识,培养爱岗意识。

2提高服务师生的观念

图书馆作为学校重要的学习资源,直接的服务对象是老师和学生。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图书馆的工作做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需求,并为他们的教学或学习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要做到此点,就要求管理人员和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的愉悦,使他们将图书馆当做自己第二个工作地点。更重要的是,良好关系的建立,对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有积极作用。

3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言行举止的表现,具体表现为思想作风、思想境界、道德观念、礼貌习惯等。作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的性质,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当做好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做好文明服务师生,做好严于律己,做到对事不对人,做到工作态度谦虚不傲慢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为馆内员工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将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赢得馆内馆外的赞誉,才能使整个管理体系呈现出融洽宽松的工作状态,才能提高管理效率。

4增加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

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管理专业知识,如:图书馆管理概论、藏书分类、图书馆查阅系统建设等,只有具备这些专业知识,才能在分配任务时,更具有针对性。另外,除了具备管理基础知识外,还应当具备图书馆数据库建立、信息系统建立、网络搜索等方面的知识,以此,才能够对员工进行重点培训,才能够主动地关注市场中的最新信息,进行主动的引入,使管理系统更加完善。此外,管理人员在增加自身管理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员工的工作现状,对于工作不到位的,应当给予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5树立竞争观念

有些图书馆管理人员会有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图书馆处于学校的庇护中,根本没有竞争可言。这种错误思想直接导致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紧迫感降低,对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态度,导致被快速发展的信息远远抛在了后边。所以,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深切感受到同行间竞争的压力,将这种压力转变为不断进取的动力,使自己不断地学习最新的管理方式,不断地涉猎市场中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并将这种竞争的紧迫感传达给自己的员工,让他们也具有竞争意识。

6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做到以人为本,同样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也要将以人文本的理念贯穿到整个管理当中。要做到此点,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1)根据社会的需求,将以读者为本贯穿到日常的图书馆管理中,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并对他们遇到的问题给予热情地解决。(2)有意加强员工的业务素质,即管理人员应将以读者为本的管理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并对他们进行服务培训,使他们将馆内的工作做得更深入。(3)对目前的市场信息进行多方位、多渠道地分析,并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信息。

7结语

第4篇:图书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图书馆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图书馆等高科技将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盾,在探索、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发展得非常迅速,蕴藏的潜能和优势更是不在话下。各地图书馆所定位的性质、特色化服务和功能有所差别,自身的基础和上级部门的支持程度不一样,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也大相径庭,所以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方面:

(1)图书馆协作社会化。数字网络化社会,读者掌握数字化信息的需求日益提高,任何图书馆都没有能力独自集全庞大的互联网信息而去满足读者,只有通过各图书馆群体协作收集数据、资源共享,才能满足读者无限的信息需求。

(2)文献服务信息化。现代图书馆更加重视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合理利用,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和手段,以网络为基础,动态开发和联结各类资源与服务,以方便用户搜寻、分析和合理利用信息。

(3)信息关联化、语义化和集成化。为满足读者知识服务深化的需求,部分学术性图书馆兴建了学科知识等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组织的关联化、语义化和集成化,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了信息创新的重要性。

(4)新媒体阅读广泛化。图书馆凭借丰富的馆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读者开展各种图书馆阅读服务,让阅读成为习惯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工作职责,近期更是掀起了数字移动图书馆热潮,核心是新媒体的应用,从纸质走向读屏,从个人电脑走向手持终端,短资讯阅读、微博与微信阅读形式与方式不断出现,让图书馆应接不暇。

(5)大数据应用精确化。虽然很多馆员对大数据不是太了解,认为大数据和图书馆毫无联系,但是对于新技术具有敏锐嗅觉的图书馆人还是看到了大数据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习到了美国图书馆界的实践经验。未来图书馆将在大数据环境下继续探索图书馆的发展。

2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馆藏资源丰富程度不足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馆藏形式也得到不断丰富,出现了以电子文档与纸质资料形式为主,并与其他多种储存形式并存的现象。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类型和数量上明显不足,馆藏资源更新速度较慢,数字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欠完善,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率相对较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未来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对于不同学科的不合理配置,也是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员的素质修养,决定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水平的优劣。由于图书馆的工作一直得不到管理部门的重视,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技术含量低,所以对图书馆员也就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降低了图书馆对于管理工作人员在素质修养与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2.3图书馆软硬件设施配置不足上级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不重视,投入的建设资金不足,使得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以及高性能的计算机配置不足,导致恶性循环,制约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不高,给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工作带来了困难。

2.4图书馆管理理念较陈旧目前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比较陈旧,重馆藏而忽视利用的现象非常普遍。近几年,图书馆在管理上引入了许多现代的管理理念,为管理者带来了诸多新视角和新思路,扩展了图书馆的管理思路,丰富了图书馆的管理理论,在指导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5图书馆管理模式不完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尚未完善,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新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再是管理图书,而是传播知识,将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服务中,使馆里的资源充分合理利用,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3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结合

3.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以管理、效率和业绩评估为标准,着重强调政府的职能定位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为导向的价值理念,要采用广泛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需要采纳一些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3.2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图书馆管理创新

(1)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服务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而图书馆应以读者的需求为目标,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所以,一要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服务,尽全力满足读者的合理需要;二要做到以馆员为主,在制度上实现对馆员的重视和尊重,为馆员提供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其实现自我的价值,以便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做出最大的贡献。图书馆应把管理建设放在馆际合作与共建的基础上,采用整体上资源合作、具体分工的方法,加强各馆的特色化建设,并借助网络平台将资源整合供读者共享,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定位好图书馆角色,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是作为一个公益性机构,扮演着社会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的角色,随着计算机的网络化、数字化的不断普及,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服务项目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社会角色面临着转变和重新定位。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职能的定位,重塑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让我们意识到在网络时代及多元化社会中图书馆应转变管理理念;但是面对数字时代和多元社会信息市场的竞争,图书馆要力图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巩固地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向读者提供最好、最新的资讯。

(3)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图书馆活力。通过把竞争机制引入图书馆,加快了图书馆从传统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从干部竞争、馆员竞争、馆藏竞争、读者竞争、网络信息输出竞争几个方面展开,增加了图书馆的活力。

4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新公共管理理论也不例外,在实践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应用理论必须适合本馆境况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念是建立在现代管理学理论、经济学及私人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它的本身也是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和充实。所以,图书馆在应用中需要加以调整,灵活采用。

4.2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新公共管理观念认为分权、授权比落后的集权更具有灵活高效性,能够随时应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化,集权制会加重上层领导的负担,影响决策的质量,降低组织的适应性,对调动领导者与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消极影响。因此,图书馆在具体操作时,更应认清集权和分权的利害关系,把握好尺度,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使工作更加完善。

4.3应用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新公共管理理论混淆了公共管理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的本质区别,政府部门要是完全采用私企的管理模式,则会忽视社会的公平和政府责任,使得公共管理部门职能和分工不明确,难以制定和实施目标责任与绩效考评,管理上难免会陷入被动。因此,图书馆在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4.4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以经济学理论和私营管理理论为基础,过分注重私企的管理经验与手段,重视市场化、成本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伦理道德和精神文化内涵,忽视了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公益机构,应该把服务做到读者的心坎中,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应以新的管理理念规划图书馆的发展。

5结语

第5篇:图书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阐述了开架管理的优点以及开架阅览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图书馆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不仅取决于馆藏,而是要如何更大限度地利用馆藏,高利用率,为读者提供确切的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在形式上,从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在功能上,摒弃了旧的“重藏轻用”的观念,以“用”这主,把读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而实行开架阅览则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图书馆向读者全面揭示馆藏文献的一种有效途径,开架阅览,它有别于传统的闭架服务,打破了被动服务的局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最大方便和最有效的借阅方式,缩短了读者与书刊之间的距离,扩大了读者的视野,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它更符合广大读者的意愿和需求,开架阅览把主体———读者放在了首位。但是,开架阅览又容易发生一些违章行为,严重损坏了文献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影响了读者对文献的有效利用。因此,对读者违章行为和违章心理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探寻其产生的根源,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将各种违章行为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是摆在每一位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开架阅览服务的优点

1.1具有直接性,开拓视野。读者直接接触图书,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图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可浏览、比较其他同类的图书或与之相关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书籍,方便了读者阅读,扩大了阅览范围。

1.2开架借阅不用查目录,可以直接取阅。缩短了图书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读者与图书的亲和力。同时,由于读者直接面对图书,更容易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图书,更多的潜在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增加了图书的流通量。

1.3密切了读者与馆员的关系。开架借阅后,馆员从进库为读者找书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是为读者解决借阅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开展咨询服务和导读工作,改善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图书馆及馆员的理解与信赖。

2开架阅览中存在的问题

2.1错架与乱架现象严重。闭架图书的优势是架面整齐,序号排列正确,查找图书方便快捷,一目了然,而闭架图书的这些优势则刚好是开架图书的劣势。

一些读者在阅览过程中随意性很大,缺乏公共道德的约束意识,只图方便自己,不考虑影响别人,随意抽取,人走到哪里就放到哪里,使图书与其架位不符,这种随意性造成的错架率极大,给其他读者查找带来了不便。还有一些读者发现自己需要的图书,为达到自己随需随用的目的,故意将自己所需的图书藏在其他类图书之中,甚至藏在书架下,使其他读者不易找到。

2.2偷窃、损毁行为。目前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丢书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行为有:1)有个别读者利用开架阅览之机,趁工作人员不备,撕走书刊中的磁条,将书刊夹在衣服中带走。2)从窗户将书刊丢到馆外面,同伙在下面捡走。

2.3由于图书利用率和流通量的增加,图书的自然破损率也将随之加快。还有读者在阅览的书上写写画画,人为的增加了书刊的破损率。

2.4一些读者不顾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偷偷携带饮料、食品等进入阅览区,将饮料洒在书刊上,污损了图书。随手丢弃垃圾,污染了环境,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以上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损害了广大读者的利益。

3针对开架阅览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3.1加强制度建设.要做好开架阅览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为使开架阅览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我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条文具体,简单明了,便于实施。1)制度建设规范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实行了书架专人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据各类图书借阅量的情况,按工作量将书架合理的分配到个人,职责分明,各司其职。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勤于巡查,保持图书排列整齐;定期清理书架,减少“乱架”现象;经常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责任制的实行,增强了馆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科学引导了读者的借阅行为,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览习惯。2)通过制度来约束读者的行为,一旦发现读者违章,就要视情节轻重根据章程给予相应的处分。情节轻的要进行说服教育,让其作出检查,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对违章严重、态度恶劣者除实行重罚外,还要在图书馆大门公布所在班级及本人名单,进行通报批评。这样既能教育其本人,也能给其他读者予以警示。

3.2加强对馆员的管理.图书馆要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要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不断为馆员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条件。馆员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不断钻研专业理论知识,高校图书馆馆员既要坚持服务第一,又要肩负教育学生的责任。

3.3加强对读者的管理.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和平时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新生入学时加强工作力度,利用课堂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的方法,向新生介绍有关图书排架及如何阅览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对图书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会利用图书馆。

3.4鼓励读者参与图书管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琐碎而具体,没有亲身的体会,读者一般是感受不到管理员的辛苦,馆员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脑力劳动,很多时候需要付出体力劳动,仅仅是保持书架的整齐就需要不少劳力。因此,让读者参与到图书的管理工作中来,聘请读者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充当临时管理员、保洁员,让读者走进管理工作,这不仅可以加强读者与管理员的沟通理解,减少读者与馆员间摩擦,读者与读者之间更容易相互沟通,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可以培养读者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来,以读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度为图书馆的建设提出有效的建议,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

3.5及时对破损、残缺的图书进行修补。图书在频繁的下架、归架过程中,造成的自然破损非常严重,对破损图书,应及时发现并及时修补,以延长图书的使用寿命。

3.6加大设备投资力度。有条件的图书馆,要安装必要的防盗设施,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监控作用,开架书库及阅览室的窗户应加强改造,采取防盗措施。

总之,开架阅览的管理措施和服务方式要不断地发展和充实,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探索新的方法和方式,将开架阅览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得更好,使图书馆真正起到知识的导航作用。另应主动调动读者的积极性,提供读者参与的平台,积极为图书馆与读者建立情感交流的桥梁,共同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阅览室的作用,使开架借阅服务真正实现为读者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玉凤.浅谈图书馆开架阅览服务与管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6):25-26.

[2]刘玉兰.高职院校阅览室期刊“错乱”的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2):125-126.

第6篇:图书管理论文范文

.0×5.4米、5.4×7.3米。阅览室、开架阅览室。总用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4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280平方米,总建筑高度为21.5米。

平面柱网采用:7.3×5.4米,图书馆主楼为四层框架结构,图书馆一层设有图书验收、装订、编目、典藏、采编,二楼设有办公室及期刊阅览室、学生普通阅览室、教师阅览室,三层设有学生专业阅览室、外文阅览室、书库。四层设有学生自习室、研究室、教师阅览室。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舒适性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Abstract

ThelibrarydesignoftheuniversityofNanChangCity,Accordingtotherequestofthedesignmissionbookandtheoverviewreport.Therewillbefourstoriesinthelibrarybuilding,withaheightof21.6meters,withthefloorareaof1830squaremeters,andthelibrarycoveredareaof7320squaremeters.Theregion''''searthquakeestablishestodefend6degreesofearthquakeintensity,anti-earthquakegradeisthree.Twopartstotally:Thefirstpartisthebuildingdesignpart,includetheengineeringgeneralsituationanddesignbasis,elevation;Thesecondpartdesignsthepartforthestructure,includingthecalculationofknotholecalculation,stairs,makingsurethatthestructurecomputesJIAN3TU2,lotustocarrythecalculation,thelevellotustocarrytocomputeinsidethedint,thecarriestowardlotustocomputeinsidethedint,basalcalculationetc.contents.DesigntowintomakeuseofthereinforcedconcreteknowledgeandgraphicstoolPKPM,AutoCAD,Wordtextfiletoedittheknowledges,suchassoftwareandtheculturalheritageindex...etc..

Themainbuildingoflibraryisfourlayerframestructures,thefirstlayerestablishesthebooktocheckbeforeacceptance,binding,preparecatalogue,smallscaledbookstore.thesecondlayerestablishtheofficeandreadingstackandtheroomfordiscussion,thethirdlayerestablishsthereadingroomofPeriodicalandreadingstack.thefourthlayerestablishstheelectronicsreadingroomandreadingstack.

Keyword:Constructthestructuredesign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某高校图书馆

2、建筑地点:南昌市某高校

3、建筑规模:

1)建筑总面积:6280m2

2)建筑层数:全楼四层,楼梯上屋面

3)结构形式:钢筋砼框架结构

4)层高:3.9m

4、建筑特点

①学生普通阅览室6间183.6m2/间

②学生专业阅览室6间190.6/间

③期刊阅览室4间180.3m2/间

④学生自习室6间179.6m2/间

⑤外文阅览室3间117m2/间

⑥书库4间213.6m2/间

⑦检索大厅3间386.3m2/间

⑧采编室10间35.08m2/间

⑨借书室813.6m2/间

⑩楼梯共四个楼梯,开间3.6m三个

⑾每层设男女卫生间

5、建筑技术条件

(一)气象条件:

1)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

2)夏季主导风向:西南风

3)平均风速:夏季3.1m/s,冬季4m/s

4)基本风压:Wo=0.40KN/m2

5)基本雪压:So=0.35KN/m2最大积雪深度:11cm

6)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9.3℃

7)最冷月平均温度:4.5℃(1—2月)

8)最热月平均温度:29.7℃(7—9月)

9)最大降雨量:184.3mm(4—6月)

最大降雨量:50.4mm/小时

(二)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层:杂填土,厚0.3~0.5M,F=80KPA

第二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硬塑,厚3.1~3.7M,F=250KPA

第三层:中砂,含少量泥质,上部棕黄色,下部灰白色,中密,

厚约5.7M~6.1M。F=250KPA

3)地震设防烈度:6度

(三)施工条件

1)施工单位:中国洪权建筑公司

2)施工人员:各工种工人数均不受限制,但要求不分工种劳动力不均衡系数K<1.6

3)材料供应:各种材料均可保证供应

4)预制构件和模板、钢筋骨架、门窗等半成品:可由公司构件厂供应(运距10公里)

5)机械设备:除大吊装机械外,施工单位均能解决。

6)施工用水、电:由建设单位保证供应,路边即有水源、电源。

7)施工道路:Ⅱ级公路

8)施工工期:2008年5月1日-10月15日,共178天

6、结构设计依据:《房屋建筑学》教材,建筑设计资料集1、2、3册,江西省建筑标准图集,《图书馆建设设计规范》,其他有关设计规范及总图,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学(上、下册),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现用建筑施工教材,建筑施工手册—(上、中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省标),劳动定额手册

由于在进行结构方案设计时要考虑结构型式、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是否满足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等方面的原因,特作如下设计说明:

7.结构选型

.1)结构型式包括:混合结构框架结构部分混合部分框架

混合结构施工简单,造价低,用钢量少,但整体性差,难满足高层大跨度的要求。框架结构整体性好,能满足大空间要求,耐久性好,缺点是造价高,结构要求整体性好,大空间比较的多,因此选用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括:装配式框架,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式框架,装配式框架可节省模板,周期短,节点用钢量大。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简单,工期长,用钢量和焊接少,整体性好,工序多。现浇式框架,整体性和抗震性好,模板多工期长,本工程采用先浇式框架,可保证框架和整体性

2)结构体系有框架,筒体,剪力墙联合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整体性好,满足大空间,耐久性好,筒体的特点是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力痛体结构占地面积小,可在地面留下较大的空间,以满足绿化,交通,保护既有建筑物等规划要求,造型新颖美观,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并且建筑采光好,视野开阔,而剪力墙联合结构既能形成较大的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剪力墙则可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减少结构在风荷载或侧向地震作用下的侧向位移,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广泛用于办公室,旅馆综合考虑以上结构体系的特点,根据本地地形,抗震等级,以及经济方面,本工程选用框架体系

3)承重方式有:横向框架承重,纵向框架承重,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

横向框架往往跨数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横向抗侧刚度,而纵向框架则往往反接,构造要求布置较小的联系梁,有利于房屋室内的采光和通风

纵向承重墙框架的横向梁高度较小,有利于设备管线的穿行,当在房屋开间方向需要较大空间时,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高,并且可利用纵向框架的刚度来调整房间的不均匀沉降,缺点是房屋的横向抗侧刚度较差,进深尺寸受预制版长度的限制。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则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对抗震有利,由于建筑的横向框架跨数少,教室对室内的采光要求比较高,南昌抗震等级要求不高,建筑选用横向框架承重

8.初定梁柱截面尺寸:

主梁

取h=700mm,b=250mm

柱:(底层柱高)h=(1~1.5)b

取h=600mm,b=600mm

连系梁:

7500mm取h=700mm,b=250mm

9000mm取h=900mm,b=300mm

6000mm取h=450mm,b=200mm

3600mm取h=300,b=150mm

9.其它结构选型

a屋面结构

采用现浇屋盖,屋面找坡为建筑找坡

b楼面结构

采用现浇楼面.雨篷楼梯亦为现浇.

c楼梯结构

可采用梁式楼梯,但采用板式楼梯比较轻巧

梯段板厚:h=为梯段水平跨度

取h=150mm

休息平台梁:h=取h=400mm,b=200mm

平台板厚:h=100mm

d雨篷结构

雨篷结构为现浇,采用悬梁式,无组织排水

e基础梁

选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尺寸估算:b=250mm,h=400mm

f基础

从地质条件可以看出,基础的持力层不太深(在天然地面以下3m)地基承

载力为250KN/m2(>200KN/m2)故采用钢砼柱下单独基础.

g在(12)到(13)轴之间设置伸缩缝,

由于建筑物总长为71.71m(>55m),故需设置防震缝,缝宽为70mm

10、结构布置

1)本建筑楼面标高变化不大,只作结构平面布置

其一般原则:上一层结构平面放到下一层建筑平面图布置

二层楼面,三层屋面,基础平面布置见详图

2)基础平面布置图

基础平面布置图上主要构件有:钢砼基础,基础梁

3)楼面结构布置图

主要构件有:框架、楼面梁、挑檐梁

4)屋面结构布置图

主要构件有:框架、屋面梁、屋面板、天沟.

采用有组织的外天沟外排水形式

双坡屋面排水,坡度为2%

目录

摘要..Ⅰ

1.建筑设计部分1

1.1工程概况2

1.2设计依据3

1.3结构选型4

2.结构设计部分4

2.1现浇板,等细部结构的计算5

2.2现浇楼梯计算13

2.3框架结构计算24

2.3.1确定计算简图24

2.3.2各种荷载设计值计算25

2.3.3框架内力计算25

2.3.4内力组合51

第7篇:图书管理论文范文

1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特点

与正规的社会图书馆相比,单位的图书资料室无论在功能上、规模上还是服务目标与对象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它一方面存在着自身的弱势,如收藏资料较少、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对象较少等;但是另一方面,它具有管理使用方便、借阅方式灵活、内容针对性较强、维护简便灵活的优点。

图书资料室在管理制度上,需要一套常规的管理制度即可,关键是做好常规的管理服务工作;在图书采购与收集上,方式灵活简单,不需要大规模的招标采购等制度的约束,图书资料内容专业性强,结构不复杂;在管理上,不需要过于专业系统的管理检索工具,可以实现全面上架翻阅与简单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在阅读形式上,融合了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功能,阅读简单方便。但是,正是因为图书资料室这种简单灵活的管理特点,导致当前的很多单位图书资料管理服务处于“懈怠、随意”状态,加上领导不重视资料室的建设投入等,反而逐步减低了服务的质量。

2图书资料管理的客观困难

通过对大部分单位图书资料管理员的交流调查发现,目前图书资料室在管理工作中,大家普遍反映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观与客观困难。

首先,图书资料室的硬件与软件建设过于落后。目前几乎所有的单位图书资料室在图书借阅、上架、入库、登录和编目等工作上都是依靠管理员手工操作,与单位其他科室相比,图书资料室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没有数字化管理平台,没有网络服务通道。

其次,资料数量不全面、藏量过少。由于领导不重视对图书资料室资金的投入,资料室没有自我预算、购买资料的权力,需要依靠单位领导临时布置或者管理员上门要求才能够实现资金投入,而很多领导对于资料室需要什么资料,需要购买什么并不了解,导致预算过低,资料购买因陋就简,长期以往导致资料严重不全面,资料室的功能难以发挥。

再次,管理服务的形象亟待提升。由于图书资料室没有任何经费,购买一个杯子或者提供服务的茶水等都无法到位。所以,服务的环境较差,难以吸引职工。部分职工进入图书资料室仅仅是阅读两份报纸而已。同时,客观说讲由于单位对图书资料室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够,导致大家上班不到位,管理随意松散,图书出借与收回等均不够规范,资料流失严重、收集整理工作严重滞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图书资料室服务质量的提升。

从这些主客观问题可以总结出:图书资料室目前的问题既存在着投入不足、领导不重视等客观问题,但是也存在着我们管理人员自身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强,角色定位不高,自身学习研究不够,方法简单落后等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从图书资料室自身管理服务角度出发,创新工作方法,我们还有非常大的质量提升空间。

3提升图书资料服务质量的对策

3.1规范管理,制定基本管理制度

单位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工作不需要归于复杂的制度管理体系,但是一定要建立起几个基本的规范制度,把这些借阅程序、定期催还、丢失赔偿和过期罚款等几项主要内容集中到一起,让单位职工明确图书资料室的“规矩”,有利于大家配合管理工作,防止因为人情关系导致资料的流失,给管理造成困难。

同时,对于图书室自身的管理人员,必须要用规范的制度约束,这是提高服务水平的起码要求。例如:图书资料的上架、登录、编目、登记、催缴等,都必须有一个严格的程序,只有按照程序操作才能够不至于工作混乱。目前,很多单位的资料室只有一个人管理,很容易养成工作的随意性,极其容易造成借阅管理的混乱,很多管理员到最后都不知道图书什么时候、什么人借去、图书室还有多少图书等。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制度,单位要给管理员一个制度并适当检查,对于图书资料的保管落实责任制,保证工作的基本秩序。

3.2主动争取,赢得单位领导支持

图书资料室的硬件需要投入、需要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需要投入一定图书或者资料、需要购买一定的服务工具等等。在很多单位,图书资料室是没有自主经费的,这些问题需要去协调、去请示。所以,图书资料室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管理人员有主动意识,能够积极寻求领导的帮助,不能“破罐子破摔”,领导给什么就什么,不给就没有。

管理员要积极分析图书室提升服务工作需要的基本条件与提升条件需要的投入,将这些加强建设的要求形成书面的方案,让单位领导了解,让他们对图书资料室的投入需求有一个预算上的准备,这是非常必要的。

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对单位职工的调查问卷,让单位的职工对图书资料室的工作提出各种意见与要求,这样不仅能够完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人员提高工作质量,而且能够把职工对硬件的要求汇总出来,督促领导重视对图书资料室的投入与建设。

3.3创新方法,提升图书室的魅力

图书资料室如果只是固定地看管图书,只管图书借与还,这样的图书资料室就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职能,而且对职工没有吸引力,最终成为单位中可有可无的摆设。只有加强工作方法的创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够成为单位知识管理的平台,提升单位的文化内涵与职工的学习素养。

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造更加便捷、开放、高效的图书资料管理平台。传统的图书资料室缺乏信息化管理思维,被动借阅管理,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图书资料室要充分利用微机管理能力,将书目等进行信息录入管理,将借还过程电子化备案。同时,利用局域网资源或者单位网站页面,打造一个图书资料管理的网上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列出资料目录与编号,甚至可以互动反馈,了解借还情况,可以网上预订等,让借阅更加便捷。

创新工作方法还体现在服务的方法上,图书资料室可以通过打造人文化的阅读环境,如购置沙发茶几,对阅览区进行分区管理;通过名画与花卉等布置空间;提供开水与茶叶、咖啡、茶点等,这些服务内容实际上花不了单位多少钱,但是能够让图书资料室成为单位员工学习休闲的好地方。

3.4丰富内涵,加快图书室的成长

图书资料室要提高服务质量,还要在知识管理上下功夫,发掘资源潜力,为职工的学习与资料查阅提高最优服务。

首先,可以开展各种书籍推荐活动,将适合单位员工阅读的休闲、专业书籍或者杂志进行分类推荐,如果一些报纸杂志上有什么好的内容,可以选择性地推荐到墙上的推荐栏中,吸引与引导员工有方向进行阅读。如果取得领导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可以合作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如阅读比赛、反思心得展示等,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大家读书的好习惯。

其次,活动书籍资料的上架、更新,过刊或旧资料的保管收存工作,并且把这些不上架的资料整理出目录,为单位员工差异各种资料提供帮助,服务于单位的业务工作。同时,要积极做好单位各个部门资料的定期收集整理,让各种成果与资料得到很好的保存与维护,党图书资料室真正成为单位知识管理的一个中介、平台。

第8篇:图书管理论文范文

【正文】

一个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了这个理论所涉及的领域中的主要成分,基本原理则揭示了这些主要成分之间的联系,并指出了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之下,这个领域发展变化的规律。

1可获得性论的图书馆学基本原理

一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就是揭示了这个学科领域实践的发展规律的那些表述。图书馆学的基本原理,就是指图书馆实践领域的发展规律。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认为,下述的三条原理概括了图书馆实践领域的发展规律:

1.1文献单元属性的分化和融合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

可获得性论按照矛盾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的原理,通过分析文献单元的知识单元、表意方式和文献载体三个属性的组成及这些组成在历史上的分化和融合对图书馆发展形态的影响,从而,用统一的逻辑解释图书馆历史形态的发展。

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用这一原理分析了文献单元属性现时代的分化和融合,得出了互联网是新一代的文献载体的结论,通过对互联网技术基本文献属性的分析,提出了自由文本网络是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形态。从而,实现了对图书馆的未来作出符合理论解释逻辑的预见的理论目标。

由此可见,图书馆的技术发展,始终是以文献单元的知识单元的子属性作为组织文献体系的逻辑依据,以表意方式的子属性作为组织检索系统的形式依据,以文献载体的子属性作为保存和表现文献体系内容的依据的。据此,不难得出图书馆的发展是以文献单元属性的发展作为前提的结论。我们将其称之为可获得性论的图书馆学第一原理。并且认为,这条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条件。

1.2图书馆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

可获得性论从文献产生是由于人群传承文明的需要出发,论证了文献是人群、进而也是人类社会这个耗散结构的“遗传记忆”。所以,图书馆存在的终极意义,要从文明的传承和创造中寻找。人群中文献信息需要分布的离散性,导致了文献信息需要的集中化,文献信息的集中化是文献聚集的前提,文献聚集又是图书馆产生的前提。同时,人群中文献信息需要分布的离散性,也是图书馆在实践中首先要面对的需求规律。所以,人群中文献信息需要分布的离散性,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假设前提,也是图书馆产生的社会原因。重点用户是否有足够的文献信息需要,图书馆能否为重点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能够持续存在的社会原因。提出社会对文献信息需要的规模增长、“自由平等”理念的张扬、图书馆主体性的觉醒是图书馆获得长足进步的社会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图书馆的实践领域,是文献的保存和整理为支撑,包含了文献信息创新过程中的文献信息传播、文献生产部分领域的一个区域。文献信息创新过程,最终是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的。因而,随后从产品的研制、生产和消费过程考察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生产方式的特点,指出社会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图书馆作用的具体方式,提出图书馆的哲学定位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并且,在这个哲学定位的指导下,考察了图书馆职业信念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以网络文献体系为实践特征的新一代图书馆职业信念是:所有知识为所有人服务。

由此可见,只要图书馆不断地开拓进取,始终保持自己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的地位,图书馆就能不断的发展。所以,这条原理揭示的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充分条件。我们将其称之为可获得性论的图书馆学第二原理。

1.3提高文献群中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是图书馆领域角色再分配的出发点

图书馆学第一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技术原因,第二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社会目标。然而,即使图书馆已经明确了解了文献单元属性的可利用性,也时刻牢记图书馆的社会目标,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顺利使图书馆与时俱进。因为,还需要将这些落实到实践中去,才能够真正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在将新的技术、方案、信念、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如何组织协调,使得这些技术、方案、信念、理论能够发挥它的最大作用的问题。这就引出了可获得性论的图书馆学第三原理:提高文献群中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是图书馆领域角色再分配的出发点。

从静态来看,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怎样组织图书馆的活动,才最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社会目标。在“图书馆领域的角色分配”一章里,我们已经分析了图书馆领域角色分配的历史,指出了图书馆领域角色分配,是以提高文献群中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为角色划分依据的。所以,提高文献中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是图书馆馆领域角色分配的出发点。

从动态来看,当文献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引发了新的社会需求,当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变革的机遇来临的时候,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已经具备了。一旦图书馆完成了针对新的形势的分析,形成了实践领域的角色再分配,就预示着图书馆渡过了对新的社会和技术环境的适应期,迎来了图书馆事业新的发展时期。所以,这条原理揭示的是图书馆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1.4小结

这样,可获得性论首先通过从基本定义推导出三层6个基本概念,接着,通过分析这些概念的各种属性和联系,根据图书馆发展的各种现象,论述了图书馆形态、图书馆职业信念和图书馆领域的角色三者各自的发展逻辑,力图从图书馆领域的实践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认识。本文又进一步总结出了三条用以指导图书馆实践发展的图书馆学基本原理,并指出第一条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条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充分条件,第三条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充要条件。从而,在结构上保证了图书馆学核心理论内容的完整性。

2图书馆原理的探索

上文提出了三条用以指导图书馆实践发展的图书馆学基本原理。按照学科理论结构的推理逻辑,在学科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该可以推导出一些更为详细的推论,作为用以解决实践问题时的指导。这些推论通常被称为“定律”。可获得性论认为,图书馆学应该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不过,由于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部门学科,这种“定律”是指面向实践应用的实践原理,所以,我们把这些推论称为“图书馆工作原理”,简称“图书馆原理”。

2.1什么是图书馆原理

简单地说,图书馆原理就是图书馆的工作规律。比如,印度图书馆学家SR阮冈纳赞著名的“图书馆五定律”,就可以视作这一研究领域的典范之作。[1]至于阮氏的著作英文原名为“TheFive&nbs

p;LawofLibraryScience”,直译应为“图书馆学五定律”,为何这里译为“图书馆五定律”呢?正如学者黄权才所指出的那样,阮氏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不是图书馆学的而是图书馆工作的定律,是图书馆工作者而不是图书馆理论工作者遵循的原则”。[2]至于阮氏为何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TheFiveLawofLibraryScience”,可能与当时的图书馆学研究尚不够成熟,研究领域还没有明确划分有关吧。

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图书馆原理呢?我们认为,研究图书馆原理的目的,是为了为图书馆工作提供直接的指导思想,探讨图书馆作为社会机构的发展规律,阐

发对作为整体的图书馆工作的限定和指导。这其实也就是阮氏五定律所讨论的问题的主旨。

那么,图书馆原理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问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我们认为,明确图书馆原理应该包含的内容,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如果不给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划定边界,就容易出现在论述时漫无边际的现象,使得讨论的结果变得没有可比性。如上所述,我们认为,图书馆原理涉及的内容,是把图书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也就是说,图书馆在这里并不代表图书馆事业,也不是具体的业务工作的代表,而是作为一个具体社会机构的图书馆的形态的抽象。本文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分析讨论图书馆原理所涉及的内容范围的。既然图书馆原理试图为图书馆工作提供直接的指导思想,那么,影响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因素,理所当然就是图书馆原理所要涉及的内容范围。

影响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两方面。所谓技术因素,是指图书馆专业技术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那些因素。所谓社会因素,是指外部的社会需求和社会精神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从图书馆工作的内容来看,也可以分为社会工作和技术工作两方面,而且,从社会工作到专业工作,存在着明显的逻辑过渡。比如,公共关系、读者组织属于社会工作层次,文献采访编目、书库的维护属于专业技术工作层次,读者的接待及相关服务,属于社会工作向技术工作的过渡层次。所以,我们认为,图书馆原理,就是要全面地为这些范围内的工作提供思考的出发点。

2.2图书馆原理不是图书馆事业原理

自从20世纪30年代阮冈纳赞提出著名的“图书馆五定律”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爆炸”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的面貌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催生了许多使得阮氏“图书馆五定律”的解释无法完全涵盖的内容。于是,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学者试图通过发展和修正阮氏的“图书馆五定律”来为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工作提供指导思想,它们的名称也都无一例外叫做“图书馆五××”。比如,美国学者米切尔·戈曼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图书馆:梦想、狂想与现实》一书中,提出了“图书馆新五定律”(FiveNewLawsofLibrarianship)[3],国内有龚连英、袁漪雯两位学者提出的“图书馆五原则”,[4]黄俊贵先生提出的“图书馆五原理”[5]。但是,我们发现,黄俊贵先生提出的图书馆五原理并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图书馆的工作规律,而是图书馆发展原理。可是,仔细推敲起来,黄先生的图书馆五原理讨论的内容范围包括了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两个方面,这显然与我们在上面界定的图书馆原理讨论的内容范围有矛盾。那么,我们在上面作出的这种限定是否有理论根据呢?

图书馆领域的实践主体,包括图书馆员、图书馆、图书馆事业三者,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社会需求层次。图书馆员对应于具体的读者和用户,图书馆对应的是具体的服务人群,图书馆事业对应的是民族国家的社会发展需要。

从使服务对象满意的角度来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图书馆员的层次,更多的是交际因素。图书馆员并不能很快改变现实可获得资源的状况,特别是过去年代出版的文献资源的状况。但是,尽可能地让读者明确地知道资源现状和了解自己的对读者需求的负责态度,并且,让读者理解图书馆工作的现状,则是图书馆员可以做到的。显然,在上述工作中,交际因素居多。同时,自从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存在以来,图书馆员的主要工作,都是由当时图书馆的经营方式所规定的。也就是说,图书馆员的工作服从于图书馆的专业分工。所以,图书馆员这个层次没有独立的工作原理。

在图书馆层次,更多的是服务方式因素和统计因素。图书馆总是面对一个具体的服务人群,因此,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具体的人群为基础的。这也是图书馆体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领域。因此,图书馆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要,需要而且也能够通过具体的服务方式和统计数字来表现,这也是具体的人群对具体的图书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依据,是图书馆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根本所在。而且,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中最主要的实践主体,图书馆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图书馆学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我们认为,在图书馆工作这个层次,应该存在独立的实践原理。在图书馆事业层次,更多的是政策因素。由于不同地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也由于图书馆作为一个具体的社会服务机构,它的服务存在着现实覆盖面的问题,具体的图书馆必然是面向具体人群的。所以,具体图书馆的存在状况,更多的受到当地人群的影响是必然的。作为为全国图书馆提供发展指导的图书馆事业,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具体状况,更不可能面向具体的人群。因而,图书馆事业更多的是带指导性的政策因素。图书馆事业中的政策,不应当是一般社会事业政策原理在图书馆领域的类比运用,它应该体现图书馆事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正如我们在讨论图书馆领域的角色分配时提到的:具体的图书馆是体现图书馆存在价值和意义的主体,当出现了单个图书馆无法解决,或者解决起来将有损图书馆的社会目标的问题时,图书馆事业就有了存在的必要。因而,图书馆事业本身也有独立的原理。因而,没有必要把图书馆原理和图书馆事业原理混为一谈。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图书馆这个层次的实践,是阮氏的“图书馆五定律”和戈曼的“图书馆新五定律”这两个新旧五定律以及龚连英、袁漪雯两位学者提出的“图书馆五原则”的共同基础。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了。相比之下,黄俊贵先生的图书馆五原理就另觅蹊径,试图阐述图书馆的发展原理,提出一套用以指导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黄先生的研究非常有价值,但是,他把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认识,称为图书馆原理,违背了上文的分析,是不妥当的。

其实,通过分析黄俊贵先生的图书馆五原理,我们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黄俊贵先生提出的图书馆五原理是:(1)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相适应;(2)符合国情;(3)以读者为中心;(4)可持续发展;(5)以办馆效益为目标。[5]如果我们把“以读者为中心”这一条去掉,把“以办馆效益为目标”改成“以办事业机构的效益为目标”,使得前四条原理变成这样:(1)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相适应;(2)符合国情;(3)可持续发展;(4)以办事业机构效益为目标。[5]我们可以发现,这四条原理其实是社会事业的一般发展原理,并没有哪一条是图书馆领域所特有的。而“以读者为中心”这一条,也不过是对阮氏的“图书馆五定律”部分内容的重复,也只有这一条原理体现了图书馆领域工作的特殊性。这样,黄先生的这五条原理就成了四条社会事业的一般发展原理在图书馆领域的运用和一条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简单相加。我们认为,既然叫做图书馆原理,就应该是在一般社会事业发展原理之外,体出了图书馆领域的特殊性的规律性认识。毫无疑问,研究一般社会事业发展原理在图书馆实践领域的运用,对图书馆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黄俊贵先生的研究在这个领域中确实有不少创见。但是,应该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具有图书馆实践特点的规律性表述,而不应该就此止步。如果,去掉了“以读者为中心”这一条,就看不出在这图书馆五原理中图书馆事业在原理表述上的特殊性了。而且,从逻辑上来看,一个是一般事业原理,一个是专业机构原理(图书馆事业面对的不可能是具体的读者),两者之间显然存在着层次的差异,把这两者凑在一块,怎么看都不协调。所以,把这些内容称

为“图书馆原理”,看来是不合适的。既然如上所述,图书馆事业也存在着独立的原理,“图书馆原理”一词还是留给图书馆这个层次的实践吧。

2.3图书馆原理的来源和产生方法

追溯一个理论的来源,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个理论所建立的基础是否牢固,另外,在对同一内容范围内不同表述的理论追源索本,还可以起到对比发明、启发智慧的作用。探索一个理论的研究方法及其在这个理论中的使用,则可以让人们了解到这个理论的逻辑体系是否足够严密。

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的内容是:(1)书是为了用的;(2)每个读者有其书;(3)每本书有其读者;(4)节省读者的时间;(5)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阮冈纳赞在这五定律中,以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为起点,使用演绎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其他四条定律。用演绎方法推理整个定律体系的好处是,只要第一定律是成立的,其他定律也就获得了成立的保证,因而,最终需要证明的只是第一定律。不足之处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展开也受制于第一定律的表述。阮冈纳赞认为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是毋用质疑的。言下之意大概是说,人们生产书籍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知识,传播信息。这种目的,不会因为书籍成为了图书馆的藏书而有所改变。可获得性论在讨论文献的目的的时候,指出了人们创造文献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重现信息。文献显然要“用”才能重现信息。因而,可以说,“书是为了用的”是建立在了一个牢固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因为第一定律的可靠性和使用演绎方法来形成整个理论体系,阮冈纳赞的五定律,才拥有了无比的说服力,被誉为“我们职业的最简明的表述”。

戈曼的“图书馆新五定律”的内容是:(1)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2)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3)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4)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5)尊重过去,开创未来。[3]按照学者景海燕的论述,认为新老五定律“所包含的各个定律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第一定律都是带有根本性质的基本原则……第二、第三定律是第一定律的必然推导和具体化……表现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内容,第四、第五定律是第一定律实现的有效保证……支撑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6]戈曼也自称,他的这个“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提出,是站在我们职业的这位巨人(注:当指阮冈纳赞)肩上,以当今图书馆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背景,对阮氏图书馆学五定律所蕴涵真理的重新解释”。[3]从这些论述上看,戈曼也继承了阮冈纳赞五定律的研究方法。但是,其第一定律表述为“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显然忽略了图书馆所被社会公认的情报职能,因而,其第一定律并没有象阮冈纳赞的第一定律那样,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推导出来的新五定律就难免有遗珠之嫌了。

龚连英、袁漪雯两位学者提出的“图书馆五原则”是:(1)搜集与整序能优化人类文明的信息资源;(2)以人为本;(3)向一切现实与潜在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4)追求创新与高效,实现图书馆的整体功能;(5)发展着的图书馆应探求出自己的演进规律。[4]龚、袁两位在提出这五原则时,指出以微机革命、网络革命和通讯革命为主流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使得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送网络化、信息产业化,从而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然后,直接提出了五原则,并且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没有进行原则与原则之间的逻辑推理。所以,只能算是在对前人理论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归纳。正如该文的题名:《21世纪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新解》。至于其内容是否完整,由于没有论述,所以,不敢妄作判断。

至于黄俊贵先生的图书馆原理,我们在上文已经作了一些分析,可以看出黄先生对图书馆原理的来源的理解,主要是从一般社会事业的发展原理类比而来的,所以,可以认为主要使用了类比的方法得出的;“以读者为中心”这一条则是通过对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的归纳和深化得到的。使用类比法和归纳法可能会导致一些缺陷,主要是可能存在不恰当类比和不完全归纳。比如,阮冈纳赞在“图书馆五定律”中,用了四个定律来论述“以读者为中心”的问题,而且各有侧重。黄先生的图书馆原理仅用了一条原理来阐述,是不是过于简略了一点?另外,其他四条原理彼此之间联系也不大,所以,也很不好检验其论述所涵盖内容的完整性和其中的论述到底是否完善。所以,黄先生提出的这几条原理看来也只好象他所说的那样,“通过集思广益,去粗取精、除丑求美,逐步取得共识”[5]了。这种做法走的显然是与理论建设追求逻辑严密性所不同的另一条路子。

2.4小结

如果图书馆原理真的象黄先生所说的,要“回答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明确图书馆学是一个什么科学系统”,[5]恐怕也不是象黄先生提出的图书馆原理那样,由几个没有严密逻辑联系的原理组成的。其实,图书馆学原理负责揭示的,是图书馆实践领域所具有的特殊矛盾的规律性,也可以说,图书馆学原理是由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展开而成逻辑体系。图书馆原理负责揭示的,是图书馆具体工作中的所要求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律。这两者之间应该是存在着差别的。

我们认为,把图书馆学原理和图书馆原理混为一谈,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深层缺陷: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脱节。结果是进行学科理论研究的学者,不知道怎样去解释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原理,比如,对于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我们就很少见到(确切地说是没有见到过)有著作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角度,特别是研究对象的角度,去论证这些实践原理。另一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的学者,不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怎样的,只从现实工作的需要出发,提出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试图冠之以学科原理的名称来指导实践工作。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图书馆学原理和图书馆原理屡屡发生错位的原因。这也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图书馆学尚未成熟。

本节试图通过对图书馆原理这个概念的梳理,划清图书馆原理所涵盖的内容范围。通过对各种图书馆学原理的来源和方法的考察,认为为了保证图书馆原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需要在方法论上作出的正确的选择。

3结语

本文在可获得性论核心逻辑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了三条图书馆学基本原理,认为在此基础上,可以推演出图书馆的实践原理,并且,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图书馆实践原理的关系,以及图书馆原理的界定、来源与产生方法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1.袁咏秋,李家乔.外国图书馆学名著选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黄权才.谈阮冈纳赞和戈曼的新旧《五定律》.图书馆界,2000(4)

3.景海燕.图书馆学新五律.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3)

4.龚连英,袁漪雯.21世纪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新解.益阳师专学报,2001(3)

第9篇:图书管理论文范文

第一,作好课前准备。

一方面是准备教学工具,如钢卷尺、皮尺等。另一方面是知识准备。两方面比较起来,知识准备更为重要,恰恰又容易被忽视。有的教师认为,土地测量知识,学生在书本上都学过,这堂课无非是实践一下而已。殊不知,这堂课牵涉的知识较多,学生只要对哪一点知识有所淡忘或者混淆,就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系统复习一下有关知识,为学生上好这堂课作好知识准备,是完全必要的。具体说来,要作好四个方面的知识准备:①要系统复习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②要让学生弄懂计算各种图形面积所需的条件;③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图形选择最佳方案,确定图形的“长”“宽”“高”等;④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割补方法,并能熟练地确定最佳割补方案。

第二,组织好集体教学。

这里所说的集体教学,是指到达测量现场以后的一个教学环节。这个环节也往往容易被有的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把学生拉到现场后,简单讲几句,就喊解散,进入分组活动。我认为,不利用集体教学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消化有关知识,分组活动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有的老师也许会说:这本来就是一堂实践课,集中在一起怎么实践?不然。我认为可以安排如下几个活动,既是“集体”,又是“实践”:

1抽一位(或几位)学生用目测法测量一段实际距离,再用步测法复查,然后由另外的学生用插杆法检验测量结果。这一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学生运用(或观摩)了测量中的目测法、步测法、插杆法;二是学生实际感受了书本上天天接触的一些表示距离的概念,比如知道了100米有多长,自己大约要走多少步。

2抽几名学生量出1公亩的面积,使大家知道1公亩是多大一块地方。

3指定学生量出1公顷的面积,让大家将“1公顷”和“1公亩”的大小进行比较。有了这次比较,学生以后再也不会将两个概念混淆了。当然,如果找不出1公顷大的地方,也可“变通”一下,比如测量足球场和篮球场,看哪种球场的面积更接近1公顷,以此建立公顷的概念。

4任选一块规则土地,让学生指出它的“长”“宽”“底”“高”等,然后测出土地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