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冬季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冬季环境整治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冬季环境整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冬季环境整治方案

第1篇:冬季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2020年农牧局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

为切实查摆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打造扶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为促进我县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根据《x县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制定我局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政府对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要求,以进一步改善提升营商环境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充分释放各方面的工作潜能,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整治方向

(一)围绕落实各级政策方面开展整治活动。主要是要消灭政策落实的死角,打通落实政策通道。集中整治对中央、省、市、县改善营商环境、支持扶持种养企业或农户发展的政策文件宣传解读不及时、落实不到位、执行打折扣、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致使一些优企惠民政策实效不理想的问题。

(二)围绕项目落地方面开展整治活动。解决项目落地的困难和问题,集中整治对投资项目盯得不紧、服务不周、要素保障不力,对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协调解决,致使项目落地难、落地慢问题。

(三)围绕政府诚信方面开展整治活动。打造法治诚信农牧系统,集中整治招商引资时承诺事项不兑现,随意承诺,

“新官不理旧事”;合同协议履行不到位,不按事先约定执行;诚信体系不健全,对失信人惩戒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不到位。

(四)围绕企农服务方面开展整治活动。整治履职缺位、不到位,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作分建设水平低,形象差;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生硬,办事过程不够透明、不按流程标准办事;需要跨部门、上下协调处理时相互推拖、费时费力;服务对象反映多次的老问题、难问题解决不到位;随意自设门槛、办事手续繁琐。

(五)围绕工作作风开展整治活动。解决“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对上市农畜产品行政执法不规范,打击侵权、制假售假力度不够,干扰种养企业农户正常生产经营,以及仍然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的问题。

三、方法步骤

按照县整改方案方法步骤,整治行动分五个阶段展开。

(一)动员部署阶段(xxxx年x月x日至x月xx日)。

x、集中学习讨论。开展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大讨论,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县改善营商环境作出的决策部署、出台的改革举措,在讨论交流中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确保集中整治行动全面落实。

x、制定工作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按照问题导向原则,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整治工作方案,细化整治措施,落实整治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二)查摆问题阶段(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x、自查自纠。针对整治内容,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形成问题清单,查找问题根源,主动开展问题自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x、全面排查。全面深入排查梳理近年来对农牧系统中反映过多次、协调过多次,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的老问题、难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要拉出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和解决时限。

x、广泛征集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拉出单子,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层级,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分类、分责整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针对整治内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和设立意见征集电子邮箱等形式,广泛征集具体问题和意见建议。

(三)集中整治阶段(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x、专项整治。对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明确责任股室和责任人,制订整治台账,开展限期治理,对问题清单上的问题做到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突破、一件一件销号。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具体问题,采取领导分包、限时办结等方式千方百计加以解决。

x、交办整改。对收集的突出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交由各责任股室整改,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逐一跟踪落实。

x、督促检查。要结合整治工作,采取明查暗访、群众举报等方式,开展督导检查,督促落实到位。

(四)建章立制阶段(xxxx年x月x日至xx月xx日)。

在总结集中整治典型经验和突出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整治成果具体化、制度化的要求,制定出台建立常态化为种养企业、农户解决问题的机制等一批规范化、制度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集中整治成效。

(五)总结巩固阶段(xxxx年xx月x日至xx月xx日)。

对全局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深入总结,对集中整治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进行总结推广,对达不到目标任务要求、整治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开展“回头看”、再整治,切实保证整治工作成效。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成立局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局长田晓利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站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各股站室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本股室目标任务的执行落实。

(二)拓宽途径,营造氛围。要把宣传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对全局开展此次行动进行宣传报道,提升社会公众知晓度,将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程置于阳光下,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达到实时互动交流、随时问需于民、及时接受监督的目的。

第2篇:冬季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城市环境整治、街道改造、旧建筑更新

Abstract: the binhai new area area of the new port area as an example and puts forward the binhai new area of city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work frame, and tianjin in the city center related design specifica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nnovation, puts forward the binhai new are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hows the character of the age architecture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work procedure,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work environment.

Keywords: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urban environmental renovation, streets the transformation, the old building updat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规划背景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城市环境面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相继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工作。上海结合2010年世博会实现了历史街区出新、内光外透等旨在提升国际化大都市品位的环境改造;广州结合九运会在旧城全面展开了滨水沿山地区和一批主要道路、街巷的环境整治;苏州以古城保护为核心积极酝酿体现“东方威尼斯”古城特色的整体改造;杭州以全面拆违为主要内容的市容出新已取得明显成效[1];北京市结合“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主题的环境改造,着重体现首都的时代风采[2]。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市容改造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形成了建筑综合整修、城市道路绿化、城市家具、商业牌匾等内容的设计导则1,成为进一步工作的指导框架。

200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区划调整获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行政区正式组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由于历史原因,不少老城区环境状况不佳,与新区发展定位极不相称,地区形象改造提升势在必行。新港地区作为新区政府所在地,成为新区环境改造工作的起步区。(图)

图项目区位

2.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海河以北。涉及环境整治区域面积 76.45公顷,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包括现状馨苑小区、朝阳新村、华云园、幸福家园、馨苑新城、紫云园、北仑里、濒开里及部分正在建设的居住区。局部有商业、科研、市政设施用地。涉及路段全长4.6公里,包括新港三号路3.1公里,港滨路、港航路、港医路各0.5公里。

3 项目解读

3.1.基于上位规划的项目定位

滨海新区政府临时办公地点位于新港三号路以南,未来行政中心选址于规划范围以北,三号路及周边道路将成为滨海新区行政中心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和区域生活性干道。因此,此次改造方案并非孤立存在,是滨海新区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

滨海新区总体规划提出滨海新区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2008年编制的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结合滨海新区总定位提出将城市道路、水系、绿廓与海河相连,将海河作为串联城市功能的纽带。更进一步的海河两岸城市设计中对海河下游的定位为滨海新区CBD时尚景观带。海河东段主要体现动感、活力、繁华之美。本规划区是其中重要一环。

通过对上位规划的研读,明确此次改造的定位为:(1).新区政府对外联系的重要道路,体现动感、活力、繁华之美。(2).地区重要的生活性主干道,体现宜居生态的高水准居住氛围,体现创新性、追求现代感、兼顾节能生态环保。

3.2设计目标

通过调整建筑与环境的色彩;协调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在现有条件下完善交通系统、城市标识系统、无障碍设施、市政设施、城市照明系统,发挥现有潜能,形成整体良性运行。通过环境整治工作达到清新亮丽的城市氛围,为滨海新区发展创造优良的硬件条件。

3.3 设计理念

(1)把握整体,提出区域改造框架及设计要点。

(2)主次分明,在完善总体框架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改造重点地区。

(3)突出功能,以人为本,完善生活配套设施。

(4)按需增减,因地制宜地整合道路系统、绿化系统及建筑空间。

3.4 现状问题

3.4.1 建筑

规划范围内以居住建筑为主,总体来看,新旧建筑反差较大,主要体现出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立面造型、色彩不协调,老建筑周边违章建筑较多等问题。

3.4.2 道路交通及街道景观

现状路面为一块板结构,宽16米,双向四车道,机非混行,互相干扰大。随着新区政府开始行使职能,现状道路将不能满通需求。从高峰小时交通量来看,春光路以西过饱和,春光路至港滨路近饱和,港滨路以东状况尚好。

沿街景观重装饰轻功能。因追求绿化带连续性,沿路设置5至7米宽绿篱,导致人行道宽度不足,且缺少街道家具。绿带中灌木主要以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铺地柏等组合而成。乔木主要以紫叶李、栾树、白蜡、西府海棠、柳树为主。树种较为丰富,乔、灌、草搭配效果尚可,但对冬季景观效果欠考虑。

3.4.3 夜景照明

道路现状照明灯单侧设置,照度偏低,不能满足夜间行车安全需要。人行道、绿化带基本无照明。建筑照明分布不均衡,基本集中在三号路北侧幸福家园小区到紫云园小区之间。部分建筑采用冷色调LED光源照明,与生活居住的氛围不符。

4 改造策略

4.1 道路交通及街道景观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交通系统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对于城市整治来讲,交通系统已形成,工作重点设定在满足机动车通行顺畅并完善人行系统上。

新港三号路对外连接中央大道,是连接核心区中心城区、天津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和区域重要的生活性干道。未来交通量会大幅增加,应拓宽至双向六车道以满足功能上的需要。交通分析证明路面拓宽后车流连续(饱和度小于0.8)。并应适当减小绿化带宽度,内设置人行步道、休息场地、设施、照明设施等。

4.2 夜景照明

夜景照明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按不同需要进行组织。为满足街道照明,需要增补路灯、步道灯;为了突出某个公共建筑应适当增加重点照明。夜景照明改造增加了车行道照度及人行道照明设施,局部点缀景观照明,满足夜间使用,并兼顾景观要求。重视对树木绿化进行照明,防止绿植在夜间的压抑感,形成情切宜人的夜景效果。

4.3建筑

建筑作为城市中最主要的元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性质以及在区域中的地位。作为整治内容,与新建有着很大的区别。既有建筑本身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改造过程应充分考虑历史的沿革,传承历史文脉和文化信息。

改造方案按照建筑年代分类的提出。中央大道至港滨路基本为质量较好建筑,可保持现代建筑风格,清洁建筑表面。港滨路至临港路基本为旧建筑,分两类进行改造,做到主次分明,重点明确:(1).沿街建筑重点改造。改造方式为现代建筑风格,立面简约,体现新区的时代感(后文改造案例部分主要介绍此类建筑的改造方式)。并对沿街底商的广告牌匾进行重新设计。统一广告标识位置、大小、设置区域。(2).非沿街建筑在保持现有立面形式的基础上按照天津市相关设计导则要求进行改造。整理空调机位、粉刷墙面、增加坡顶,着重社区环境治理和丰富第五立面。

5 沿街建筑改造案例

天津中心城区建筑改造以简欧饰面及坡顶为主要特点,较好的协调了与历史风貌建筑的关系,是对历史元素的成功提取和体现,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滨海新区作为年轻的城市发展区域,缺乏完全照搬简欧改造模式的历史基础,亦与新区的定位不相吻合,应着重体现现代感和时代特征。沿街建筑的改造方案在参照天津市城市综合整治相关设计导则(注)的同时,针对滨海新区自身特点进行发展和创新。

改造案例位于新区政府以北,沿新港三号路向西至港滨路,向东至港航路。改造区域沿三号路长约400米,总面积3.6公顷。改造建筑20世纪90年代以前建设,4-5层为主,建筑质量较差。

5.1 改造方式

改造建筑沿三号路两侧,最能体现城市面貌。为突出新区现代开拓的作风,并与现状开发区、响螺湾、于家堡等周边地区的现代风格相协调,提出较为大胆的创新方案。改造方案并不强求坡屋顶,主要突出简约现代的时代精神。

5.2 改造步骤及实施过程

建筑改造实施的过程难免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制定合理的改造步骤,可使影响程度降至最低,具体的改造步骤和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拆除底层违章加建的建筑。沿街首层违章建筑对城市形象影响最大,作为违法建设应坚决予以拆除。

第二部:为底层每户增设阳台,为沿街卧室或客厅更换塑钢中空玻璃窗,拆除阳台窗户。更换阳台以外的玻璃窗是对居民影响最大的改造工作,应在限定时间内集中完成。

第三部:对建筑外墙进行整治、拆除窗护栏、统一空调机位,按照立面设计方案增设轻钢水泥平板围合壁柱。

第四步:为阳台安装统一的塑钢中空玻璃窗。同期对外墙进行节能处理,加装外墙保温材料,并进行涂料饰面。

第五步:按照立面设计,在外墙局部涂刷仿木效果的涂料进行装饰,也可安装实木板材进行装饰。

第六步: 在空调机位处安装仿木塑钢百叶。

5.3 效果示意

图改造效果(左图:白天效果、右图:夜间效果)

5.结语

以滨海新区核心区新港三号路为例,本文给出了滨海新区城市环境改造的基本工作框架。其中,沿主要道路旧建筑的改造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相关设计导则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与简欧、平改坡的改造方式不同,沿街建筑忠实于现有建筑的平屋顶及现代主义建筑形式,运用更具时代感的立面改造方式。是滨海新区创新发展形势下对建筑立面改造的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第3篇:冬季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病媒生物防制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遵循“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科学指导、群防群治”的工作方针,坚持群众运动与专业队伍、经常性与突击性、环境整治与药物消杀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群众性除害防病活动,大力营造文明、卫生、舒适、宜居的城乡环境。

二、工作目标

广泛发动群众,采取治理“四害”孳生地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除“四害”活动,健全病媒生物防制长效管理机制,将“四害”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不断巩固“灭鼠、灭蟑、灭蝇先进城市”工作成果。

三、时间部署

1~3月份研究制定2013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组织冬、春季灭鼠专项活动。

4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省“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开展以清理“四害”孳生地为主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组织春季灭鼠补投药活动。下旬做好灭蚊蝇活动准备工作。

5~10月份组织3轮灭蟑、灭蚊蝇突击活动。

12月份组织冬季灭鼠专项活动,总结全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根据属地管理和层级负责的原则,全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由区爱卫会统一领导,区卫生局负责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各镇(区、园)、各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组织和除“四害”联络员队伍,落实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责任制。以城区及各镇(区、园)人民政府(管委会)所在地为重点,认真落实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任务。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病媒生物防制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加大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除“四害”的意义、方法,内容与要求,使除害知识家喻户晓,形成声势,以增强广大干群的主动参与意识,推动我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第4篇:冬季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更加和谐、更加适宜创业、更加适宜人居的城乡发展环境为目标,以宣传教育、集中整治和依法管理为手段,全镇动员、全民发动,对全镇城乡环境开展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有效整治,着力整治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彻底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整治内容

(一)镇区环境整治

1、整治区域:鲁北大街段、南外环、镇前路、街政府旧驻地等主要交通道路及两侧进行集中整治。

2、任务目标。

(1)对沿街摊点、马路市场和镇区集贸市场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取缔各类非法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行为,使道路两侧管理规范有序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城镇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

(2)城镇主要道路两侧应当保持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完好、整洁,并按照规定的时间、标准进行修整、清洗、粉刷,外型、规格、色彩应当符合城镇容貌标准。在建筑物外部安装空调、太阳能热水器、防盗网、遮阳罩应当符合城镇容貌标准。清理取缔在公用设施或公共场所中吊挂、晾晒有碍镇容的物品或横幅标语。

(3)城镇道路两侧门店对门头牌匾进行升级改造,统一规格,统一尺寸,统一样式。依法取缔户外落地灯箱、店名招牌。

(4)加大对镇规划区内违法建设的巡查、监控力度,特别是对乱搭乱建行为的查处力度。在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镇土地、建设部门办理申报手续,未经批准私自搭建的一律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将由执法单位强制执行,责任自负。

(5)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做到道路干净整洁,路沿石下无积土,人行道内无杂草;加强对公厕、垃圾箱等环卫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确保环卫设施完好、周边环境卫生整洁。垃圾箱内的垃圾应及时清除,无满溢和散落,保持箱体及周围环境整洁,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箱,并对垃圾箱定期进行喷洒、消毒处理,不污染周边环境;对路段两侧乱写、乱涂、乱贴、乱画等现象进行不间断治理,确保路段两侧墙体、电线杆及灯杆等干净整洁。

(6)镇建成区内的蚊蝇、杂草消杀及密度监测工作由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组织。

(7)加强对公共绿地的养护和管理,保持公共绿地清洁,及时清理死树、枯枝,按时进行修剪,并对缺株断垄及时进行补植。

(8)动员广大居民积极参与镇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严格实行门前“三包”:即包门前卫生,做到门前整洁无垃圾、无积水,无乱丢、乱泼、乱贴、乱倒、乱画、乱挂现象,实行垃圾袋装、桶装化;包门前绿化,管好门前花草树木;包门前秩序,做到门前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摆摊点、乱设标牌、乱停车辆,维护门前各种公共设施。清除门前垃圾、冰雪积水。

(9)优化空气质量,降低污染指数,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对商业性促销、建筑工地、房屋装修、娱乐场所等噪音污染的治理力度,对噪音扰民,影响居民休息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10)加大对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施工工地要做到物料堆放整齐,场地清洁,按照规定标准设置整洁美观的施工围挡,施工现场要硬化出入口;车辆要苫盖严密,不得抛洒遗漏,不慎洒落的要及时清扫干净;沿街门店装修的,要做到及时清理装修垃圾,保持店外现场整洁。

(二)村容村貌整治

1、整治范围:镇驻地村庄;鲁北大街沿路各村庄;各工作片驻地及所辖各村庄。

2、整治重点。

(1)村容村貌整治。以治“差”为重点,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坚决杜绝沿街门面门前乱堆乱放、乱扔垃圾、占道经营;规范广告牌匾安装与设置;集中治理村庄农户门前“三大堆”。

(2)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各村的卫生死角,生活垃圾普遍实行定点堆放,并及时清运处理。每个自然村要建立一处垃圾集中堆放处理点,排水沟顺畅,边沟无垃圾、无污泥、无污水;在村外设置农作物秸杆堆放固定场所,组织村民打扫院内外、房前屋后卫生,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秸杆燃气等清洁能源。

(3)镇村干路整治。加强街道建设和维护,依法拆除主要道路两侧各类违章建筑物,冬季及时清理道路积雪,保证交通畅通。全面取缔占道经营、打场晒粮等违法行为,优化和改善公路通行环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加强管理,强化巡查,坚决制止和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对公路两侧建筑、穿村路段实施统一整治,视野范围内无垃圾堆、柴草堆和粪堆。

(4)环境污染整治。环保等部门做好督导,坚决取缔“十五土小”企业,严格治理工业污水乱排、乱放行为。

(5)地块整治。充分利用道路两侧、房前屋后、闲置地块等栽花植树,改善镇域村庄生态环境。

3、工作要求。

(1)要树立立得住、学得了、推得开的典型,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把镇容村貌综合整治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村民环卫习惯和文明意识。

(2)各工作片及村庄要着力探索镇容村貌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季度、年度重点整治任务和目标,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使镇容村貌综合整治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建立驻地及村庄长效保洁制度。

(3)由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指挥部组织专人成立环卫管理小组,建立保洁队伍,配备保洁设施。

三、实施步骤

采取集中宣传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自年4月1日开始至年5月31日底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集中宣传动员阶段(年4月1日—4日)。成立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指挥部,负责全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工作领导,领导小组将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办事机构,增强贯彻执行环境综合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利用宣传车、标语、喇叭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发动,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达到此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人人皆知、人人明白,切实把环境综合整治的政治内容宣传给每一位群众,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集中整治阶段(年4月5日至5月10日)。各工作片、村庄要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整治方案的具体要求,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密切协作,配套联动,齐抓共管,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项综合整治任务。

(三)巩固提高阶段(年5月11日—5月31日)。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工作片、各村庄负责加强对各自整治区域的日常管理,重点严防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乱贴乱画、违章行驶等动态性“脏乱差”现象回潮,并着力加强城乡面貌的美化提升,持续巩固整治成果。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指挥部将组织人员对各工作片、各村庄落实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检查采取随机抽查、进村入户调查等方式,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进行详细检查核实。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进行整改,以备复查。坚决防止“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怪圈的重演。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为确保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成效,成立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指挥部,负责督导活动的开展。各工作片、各村庄都要落实工作责任,安排人员抓落实,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大力宣传动员。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自己应尽的职责,确保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整治活动。对阻挠执法、聚众闹事者,将依据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5篇:冬季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一、认真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的工作意见》的落实,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建设整体水平

一是不断提高首都环境建设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强化首都环境建设委及办公室和各区县、乡镇环境建设机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交叉程序建设,明确城市管理问题主责部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介入点;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动基层城市管理机构建设和联合执法落实;建立完善环境建设资金保障和资源配置机制,依据新时期城市管理改革要求,完善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机制,推进环境建设以奖代补等制度建设。配合推进环境建设综合考评和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大首都环境建设办关于综合考评及城市环境网格化管理协调力度,科学确定综合考核评价项目,推进环境建设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建立健全环境建设督查反馈机制,逐步完善举报、反馈、督查、绩效考核和群众评价等机制,切实推动城市环境管理再上新台阶。

二是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四大惠民工程。第一,深入开展群众身边环境集中治理工程。认真总结三年来城市道路环境建设达标工作,按照贴近市民、深入生活的要求,把市级达标道路与区域环境建设提升工程紧密结合,区级达标道路与街巷胡同整治紧密结合,进一步修改完善城市道路达标标准,优化验收流程和指导形式,科学确定达标数量,协同部署,一体建设,集中治理,整体提升。第二,扎实开展中心城区环境改善工程。按照郭金龙书记和王安顺市长关于“加大中心城区胡同环境整治力度”要求,认真研究“大杂院里听民声”、“楼宇社区问民计”、“田间地头访民需”相关意见建议,2014年在东城区、西城区确定30至50条街巷胡同,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推进城市校园周边、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周边、旅游景区及公园周边环境建设,明确三至五年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并按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支持,不断提升中心区域环境水平。第三,积极开展郊区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按照首都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要求,总结延庆、顺义等区县农村环境建设经验,研究制定关于提高农村环境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村庄建设指导标准和工作内容,把农村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城市环境建设中并提供相应资金支持。第四,着力开展群众环境建设参与工程。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热线宣传和资源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数据分析,建立与其他热线的资源整合交流,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需求。同时加大“门前三包”落实力度,明确标准、内容和检查奖惩的依据和标准,研究推进环境建设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城市环境公共服务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其他重点环境整治建设工作。第一,统筹推进环境建设重点项目。在2013年试点工作基础上,2014年拟在全市范围继续组织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工作,每区一个,共拟定16个区域提升项目。第二,继续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部分铁路沿线积重难返的脏乱差问题,单靠某个部门难以解决,明年拟以京哈线北京段为试点,与规划、铁路等多部门联动,深层次研究铁路沿线痼疾顽症治理,通过拆、改、建等综合措施,力争对常规的环境整治有所突破。第三,全面完成环二环绿道建设。督促协调西城尽快完成绿道2期(白纸坊桥至永定门桥)环境建设工作,协调加快东城段绿道建设。通过生态护岸改造、亲水性建设、挖掘文化内涵等方式,对滨水景观进行提升,完整建设环二环滨水绿道,最大限度发挥滨水绿廊的休闲、景观、生态功能。第四,深入推进环境乱象集中治理。起草印发2014年城乡环境建设集中治理行动方案。深入开展街面秩序、经营秩序、旅游秩序、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等方面的脏乱现象治理,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强化牵头单位作用和区县主责地位,调整完善工作机制,根据三年工作目标的要求,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第五,努力做好APEC会议环境保障和国庆65周年环境布置。结合中央和北京市APEC筹备小组工作方案,制定印发全市环境治理、环境保障和环境布置工作方案。继续强化进京第一印象区域(铁路沿线、机场地区、高快速路沿线)、重点区域(会议、驻地、活动区域)、旅游景区和繁华商业区的环境建设,全面遏制突出问题,提高城市环境水平。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提前着手国庆65周年环境保障和环境布置的设计、招标工作,并结合APEC会议安排做好城市环境布置,彰显隆重热烈的节庆氛围。

二、认真抓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垃圾全过程科学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关于第二阶段(2014年1月-12月)进度要求,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主要推进项目有:建成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1项,续建3项,开工建设12项。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成董村餐厨垃圾处理厂1项,开工建设6项。垃圾渗沥液处理设施开工建设4项。

二是切实抓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城区控制在1%,郊区控制在2%,保持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缓慢增长势头。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烧、生化处理能力比例,力争达到45%。在完善市属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基础上,建设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推进生活垃圾登记排放系统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IC卡计量系统开发项目(二期)等信息化管理项目建设工作。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定额管理工作,包括劳动定员和费用预算定额等方面内容,从而完善北京市市容环卫相关标准规范。

三是继续推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根据《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2014年应完成100处治理任务,完成总量的40%。2014年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计划开展治理103处,其中新增项目72处,结转项目31处。

四是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按照“十二五”时期规划目标,2014年北京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70%以上。2014年将继续在全市选择相当比例数量的居住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已开展的近3000个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成果,继续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在全市16区县开展垃圾分类居民奖励试点工作,开发居民奖励管理系统。切实提高专业化收集运输和处理水平,构建垃圾分类技术物流体系。进一步深化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重点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继续发挥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专家库和绿色宣讲团的作用,把“社会大课堂”、“区县行”、“社区行”活动持续深入进行下去;继续办好“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网”,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在16区县各建至少一个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继续组织开展好“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和“垃圾文明一日游”活动,争取直接受众达到十万人以上。

五是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规范管理。依托朝阳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全面开展餐厨垃圾规范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力争全市餐厨垃圾规范收集率和资源化处理率达到45%以上。继续深化和完善餐厨废弃油脂统一收运、定点处置工作,采取“疏堵结合、重点突破”的方针,全面推进餐厨废弃油脂综合监管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力争全市餐厨废弃油脂规范收集率达到100%。大力推动每日就餐人员规模1000人以上的党政机关建设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实现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进一步推进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餐厨垃圾价格收费体系。

六是全面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2014年纯电动环卫车辆比例达到30%,继续增置多功能清洗车辆,城市主干道开始实施再生水冲冼,每月对城六区道路尘土残存量进行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七是着力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按照《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进一步抓好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工作。2013年前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车全部实现密闭化,2014年6月全部安装定位系统。完善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行业管理制度,自2014年7月1日起,凡不符合北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专用车标准的车辆不得从事运输。实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企业从业管理制度。严格办理建筑垃圾消纳许可,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实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通行证制度和运输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八是努力提高公厕服务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旱厕改造工作,改善群众如厕环境。按照《市行业公厕服务管理工作标准》,继续加大对行业公厕的检查分类指导力度;修订出台《北京市公厕建设标准》,加强公厕宣传工作,推动公厕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认真抓好燃气热力安全供应保障工作,不断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气热等市政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陕气进京四线北京段工程、东北热电中心供气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增强本市燃气供应保障能力。建立天然气资源供需预测和调度运行响应机制,扩展热电气联调联供监控平台功能。统筹规划新增热电厂、煤改气、冷热电三联供等大型用气项目,落实天然气资源。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瓶装液化气供应网点建设。

二是切实加强燃气行业安全监管。启动燃气行业立法工作,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坚持和完善燃气供应企业综合评价和气质抽测制度。选择部分企业进行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和用户服务标准化试评,取得经验后在全行业推广。推进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天然气供应企业的评级试点,组织开展燃气供应企业服务质量监督评价。整合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点,对餐饮经营单位实行液化石油气专业配送。建立燃气使用安全审查和社会公示制。

三是加快推进供热改革步伐。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推动热费制度改革。落实北京市与财政部、住建部签订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协议》,力争完成85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加快推进热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热计量用户采暖费“暗补”变“明补”政策,调动用户参与热计量改造和节约用热的积极性。力争出台特殊群体冬季采暖补助政策。积极推进供热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工作。

四是全力做好冬季供热保障。实施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和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在优先安排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管线老化、供热不达标小区的基础上,继续实施200个小区老旧供热管网改造任务。完成16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在做好热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协调做好热力、燃气、电力三方的联调联供。

五是健全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统筹地下管线数量、运行现状、管理机制等情况,通过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线管理组织体系、基础数据信息管理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体系、安全服务管理体系、应急处置与管理体系、法规标准保障体系等,形成“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分段负责、行业和区域监管、权属主体负责”的地下管线运行综合协调管理体系,提高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保障能力。

六是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依托“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围绕“城市生命线”系统,加快项目实施,建立“日常监测”和“特殊应对”机制,实现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电力五大示范企业数据集成和共建共享。

七是强化落实行业安全生产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和 “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开展市政市容系统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治理隐患,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标准。加强燃气、供热、环卫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和监督。重点开展公共服务用户燃气使用安全专项检查,健全和完善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安全应急管理,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四、认真抓好基础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提升健全统筹协调和责任标准体系。发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落实首都环境建设办专兼职领导席位制度。健全市区两级环境建设统筹协调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环境建设属地主责,厘清部门间的工作职责,落实作业单位和社会单位环境责任制,提高管理、作业、执法、监督的效能。进一步健全首都环境建设标准体系。

二是不断完善执法协调和监督考评体系。加强市区两级城市环境秩序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协调,整合区县执法资源,推动基层联合执法。发挥市行政执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执法事项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督察。完善首都环境建设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加大考评结果在行政效能监察、组织人事考核的比重。落实“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每月在市政府会议曝光环境乱点,每季度在市委常委会进行曝光、通报。

三是切实增强资金保障机制建设。研究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补助机制,重点采取以奖代补、以奖的方式,加大对重点整治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建立适应区域发展、持续提升环境水平的资金保障机制。

第6篇:冬季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雾蒙蒙的灰黑色还是太原秋冬季节的主色调。

数据显示了太原的 “从黑到绿”:2005年二级以上天数245天,2011年已增到308天。2010年与2005年相比,GDP增加1倍,发电量增加36%,水泥产量增加1倍,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却减少6.07万吨,削减近33%。

数字背后是群众的切身感受:“可以穿浅色衬衫了”,“今天天真蓝”、“空气真不错”融入百姓的日常寒暄。

改善环境质量的一场革命

太原“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具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是包括李唐王朝在内的多家“龙兴之地”,山川形胜自不待言。但是到了近现代,它逐渐成为一个老工业城市,超重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三面环山的地理条件和冬季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迅猛发展,“工业围城”日益突出,“城中村”冬季燃煤污染逐年加剧,环境问题成为影响太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软肋,成为不容回避的重要民生问题。

作为省会,太原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特别是冬季空气质量的根本改善,关系到山西的形象,更关系人民的生活质量,影响着一流现代宜居城市的建设,已成为太原百姓的强烈要求。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发展,是现状所迫、发展所需、人民所盼。

2012年,太原迎来了环境质量改善的重大历史机遇。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要求太原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也把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列为全省转型综改的第一个标杆项目。省委书记袁纯清批示:“太原只要加大力度是可以改变这种空气质量状况的,抓治污和空气质量也是抓民生改善。” 省长王君要求:“以省城太原为重点,改造城中村、拔掉黑烟囱、停用小锅炉、搬走污染源、治理臭水河”。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小鹏先后11次带领厅(局)领导来太原调研督导,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明显改善、三年大见成效、四年任务全面实现”的奋斗目标。

太原市委、市政府把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作为全市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2012年为人民群众办的第一件实事。太原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人大、政协支持监督,环保、住建等部门分工协作,城区党委政府狠抓落实,社会各界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全面实施了“五大工程”(集中供热全覆盖、气化太原、污染企业搬迁、村中村整村拆除改造、水环境治理),组织开展了“五项整治”(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商品市场和饮食服务行业环境整治、垃圾和秸秆焚烧污染控制),共同唱响了一曲改善环境质量的奋进之歌、希望之歌。

“五大工程”对太原来说,不啻是一场革命。仅搬迁污染企业这一条,让太化、煤气化等8大企业实施关停,就影响全市工业总产值近百亿元以上,涉及数万员工的切身利益。

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多次深入城中村拆迁改造等重点工程一线,调研督导各项工作进展。廉毅敏市长在省城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工作启动之初的一个月内,先后16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调度会议,将所有工程细化、量化和项目化。建立完善了调度例会抓落实、活力曲线抓考评制度。按照方案中确定的完成时限,倒排工期,确保各项工程的顺利完成。

作为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综合协调指挥部,太原市环保局紧紧围绕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五大工程”和“五项整治”确定的目标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投资融资、监督考核、监察问责、宣传教育五大保障机制,破釜沉舟,攻坚克难,努力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全力向省城环境质量改善“一年初见成效”目标迈进。

“五大工程”硕果累累

2012是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的开局之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五大工程”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集中供热全覆盖工程

2012年计划开工的7个热源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 瑞光热电一期、一电六期、一电冷凝热供热工程等3个热源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产供热,新增扩网面积2785万平米,其中,既有面积供热改造2233万平米,新建建筑集中552万平米,为年计划的186%。完成596台分散燃煤采暖锅炉替代,减少燃煤61万吨,为年度目标的152%。对27个城中村和两个片区实施供热改造,拔掉黑烟囱1.66万根,减少燃煤54万吨,为年度目标的110%。

气化太原工程

2012年完成四项气源引入工程,共计683公里输气管线。阳曲—太原天然气输气管线、长治—太原煤层气输气管线已全线贯通,具备供气条件;古交—太原工程年内完成,离石—太原输气工程全线开工,新增供气能力17亿立方米。计划铺设西输气工程全线开工北环高压31公里、城南高压11公里,新建改造中低压管线150公里。目前,42公里的高压管线已全部铺设完成,新建改造中低压管线120公里。通过燃气等清洁能源替代,拆除常年运行燃煤锅炉166台减少燃气21.2万吨,为年度目标的131%。完成河西地区焦炉煤气置换21.2万户。新建13座加气站,新增供气能力28.6万方。2012年底实现出租车、公交车全部气化目标。

城中村整村拆除工程

2012年对19个城中村实施整村拆除,拆除户数7181户,面积149.8万平米,锅炉6039台,拔掉黑烟囱3090根,年减少原煤消耗量8.99万吨,削减烟尘5800吨、二氧化硫4500吨。

未列入2012年任务内的万柏林区前北屯、南社和晋源区的西寨、南阜、北阜、古寨等6个村也已启动了拆除工作。

污染企业搬迁工程

太原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搬迁改造一批、综合整治一批”的原则,对西山地区太化、煤气化等8家今年确定的重污染企业已全部实施关停,压缩焦炭产能260万吨、水泥产能280万吨,年消减原煤消耗量461万吨。

2012年4月26日,随着最后一炉焦炭的推出,太原煤气化焦化厂悲壮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焦化厂人表示,“10年前,为了太原的碧水蓝天,我们厂应运而生;10年后,为了进一步改善省城环境质量,我们厂也必需顺势而为。”

9月17日太化焦化最后一炉焦炭出炉,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太原全年确定的太化集团、煤气化公司、狮头水泥、西山水泥、立唐水泥、省公路构件厂、蓝星化工、平板玻璃厂等8大污染企业全部关停,河西地区的工业耗煤下降55%。从此,污染严重的焦化、水泥行业整体退出河西地区。

水环境治理工程

城市因水而秀,居有水则灵。汾河流淌过太原,支流纵横交错,曾给多少代人留下了美好记忆。但近年来,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垃圾随意倾倒现象严重,九院沙河、玉门河等边山支流成为“排污渠”、“臭水沟”,城市形象大受影响。

2012年初,太原市政府为了彻底解决边山支流“淌黑水”和“散恶臭”的问题,确定今年要完成九院沙河、玉门河、南沙河、北沙河、杨兴河和西干渠等“五河一渠”截污全面启动,铺设截污管网20公里,全面开工建设城南污水处理厂和晋阳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到了年底,九院沙河城区段截污整治基本完成,累计铺设完成截污管线2.54公里;杨兴河大同路以西1.05公里截污工程已全部完工,其余项目或已动工、或已进入施工准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五大工程”的实施,太原市天然气的使用量由去年的5亿立方增加到今年的10亿立方,清洁能源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随着8家重污染企业的关停,太原市区工业布局和结构得到调整,河西地区长期以来“工业围城”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善。另外,通过西山生态治理和城中村改造,太原西山地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新的核心增长区域。

环境改善市民尽开颜

11月3日,虽然室外北方呼啸,但是家住太原市半坡东街的市民季德家里却温暖如春。“往年,我们家是烧蜂窝煤取暖,室温不高不说,我还被呛晕过两次。后来不敢用了,换了电暖器。以前是最怕冬天到来,今年是特别盼冬天来,就想感受一下集中供热有多暖和、多干净。”季德指着闲置在阳台角落的电暖器说:“它终于可以光荣‘下岗’了。楼道里堆放的蜂窝煤、柴禾我已经送人了,家里和楼道里干净,空气也明显好多了,呼吸起来从心里往外地畅快!”

其实,享受到集中供热好处的何止季德一家。季德一家的变化,只是太原市环境质量改善的一个缩影。

在完成“五大工程”的同时,“五项整治”也同样是卓有成效。目前,电厂烟气脱硝、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等17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圆满完成;黄标车限行、老旧机动车报废进展顺利,共查处黄标车和无环保标识车辆2540辆,淘汰报废老旧机动车30215辆;扬尘污染控制成效明显,已建成240个“绿色文明工地”;对31个商品交易市场燃煤设施进行了综合整治,拆除餐饮服务单位燃煤炉灶1042台;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查处力度,垃圾和秸秆焚烧现象难寻踪迹。

“远上西山如画屏,郁郁苍苍三百里”,曾是金代诗人元好问眼中的太原美景。经过全市上下艰苦卓绝的工作,太原的老百姓感受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一位来太原的投资商如是说道:“太原的空气质量在变化,干部队伍作风在变化,发展环境在变化。真正成为宜业宜居之地。”与此同时,太原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增速趋快、结构趋优、质量趋好、动力趋强的态势。

每座城市的改变都是一种发展和进步;而对于太原,“变”得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变”就是要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绿色经济,建设一流省会。

当前,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的工作正在决战中冲刺。太原干部群众坚定必胜信心,树立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意识,切实做到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干劲不松,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一年初见成效”目标已基本实现。市区煤炭消费总量下降602万吨,冬季采暖燃煤总量下降35%,采暖期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分别下降33%和37%。采暖期空气污染得到初步遏制。截至2012年12月10日,市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气率312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1天,大气主要污染物SO2浓度均值与去年同比下降14.1%;综合污染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5.7%全年市区空气质量有望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目标。

第7篇:冬季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为确保2020年秋季学期顺利开学,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努力做到了早思考、早谋划、早安排、早准备。现在我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

一、疫情防控情况

1、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学校严格落实了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校长作为学校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提前有序做好了开学前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和工作安排。

2、疫情防控相关制度完善情况。我校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和学生来源特点,修订了具体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

3、疫情防控联合工作机制。学校加强了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协调,加强协作,联防联控;形成了教育、卫生、学校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了业务指导、培训、巡查全覆盖。学校开学前与属地社区、公安部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开展了防控应急演练。

4、校园环境卫生和重点区域消杀工作。我校开展了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的校园环境整治工作,做好了教室、宿舍、食堂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和日常消毒,做到了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卫生、整洁、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

5、常态化防控物资设备的配备。学校及时完善体温计、口罩、手套、消毒药品及器械、手清洁用品等常态化防控物资设备的配备,设立了相对独立区域作为医学观察室,供可疑病例排查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使用。

6、日常校园管理。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把好校门关,教职员工和学生入校时严格进行体温检测,保证入校人员身体状况健康。

7、健康教育。学校对教职员工及学生开展了防控法规和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关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8、新生入学防疫准备。学校做好了预案和健康提示,开展新生和家长防疫知识宣传和防护指导。

9、开学后监测工作。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等;每天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动态,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加强流感等秋冬季高发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健康体魄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提升。开展经常性防疫培训、检查排查,将疫情防控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10、饮水安全与卫生防疫情况,直饮水设施等已清洁、消毒。学生晨午晚检工作落实到位。对特异体质学生进行排查建档。

第8篇:冬季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篇【1】:幼儿园大班老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我园安全工作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xx大精神,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突破发展为主题,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积极应对,超前防范,夯实基础、狠抓落实、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创新措施,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消除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幼儿园安全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发生,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二、工作目标

1、杜绝一切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发生。

2、强化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技能。进一步完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定期开展安全课。

3、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建立排查整治档案。

4、加强园车司机和跟车教师的管理,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教育增强素质

1、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护自救的能力。

安全教育工作应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幼儿园要根据幼儿园周围和幼儿的特点对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防护的能力。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做到不惊慌失措,并能采取所学知识保护自己。

2、要教育教师做好幼儿在园的监护工作。通过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要让教师明确自己对本班孩子在安全方面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安全隐患在哪些方面,应该重点做好哪些防范工作。

(2)、了解和关心幼儿的在园生活,为孩子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护。

(3)、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把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会上,不要只讲幼儿的长处,要通报幼儿园的安全状况,要根据季节的特点,把幼儿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告诉家长,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并让家长明白自己应该担负的监护责任。

(二)、抓住重点确保安全

1、、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规范幼儿园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制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绝不允许因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不规范,而发生安全事故。

2、加强幼儿园治安整治,维护幼儿园正常工作秩序。幼儿园的治安和幼儿园周边环境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正常工作秩序和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我们根据本地实际,定期查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园内和周边治安整治工作。主动协调、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切实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支持落实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共同做好维护幼儿园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幼儿园的良好育人环境。

3、定期检查各种不安全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各种危害治安和安全方面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要建立健全幼儿园各项事故处置预案制度。使处理工作规范化,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认真执行上报制度。发现事故一定要及时上报,不能漏报瞒报。以免造成更大损失。

6、重视幼儿园的园舍、用电线路、体育器械及教玩具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幼儿园师生安全。

(三)、继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1、加强幼儿的入园、离园管理;

2、各班教师要把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盗、防触电、防交通事故等知识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3、各班教师要通过安全方面的儿歌、安全课等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4、定期开好接送幼儿专用车辆车主、驾驶员及跟车教师会议,加强安全教育,签订好安全责任状。

5、全体教师要把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做深、做细,各班教师要备好安全课、上好安全课,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幼儿园的工作安全、正常运行。

篇【2】:幼儿园大班老师工作计划

在经过中班一年的共同学习和生活后,我们一起迎来孩子们的中班生活,我们在《纲要》的精神和《园务计划》的引领下,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以及家长的建议,经过讨论我们拟定了这学期班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和方向,我们将提供多元整合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开放的态度,陪伴幼儿一起经历这有意义的一学期。

一、班级情况分析

幼儿情况:我班幼儿整体思维较活跃,中多数幼儿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动作发展整体上有了很中的提高,动手能力比较均衡;知德行为比较好,交往能力良好,具备解决小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敢于在老师或到集体面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在语言表达中幼儿的词汇还不够丰富,完整性还不强,中多数幼儿还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艺术方面,幼儿唱歌的声音基本统一,舞蹈动作基本上协调,能按歌曲的情节表演简单的动作,具有一定的表现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节奏感,能根据音乐的节奏配上打击乐,但在活动中常规方面还要继续培养,在感受力上还要加强。在绘画时能按自己的意愿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涂色方面也进步了不少。同伴之间能友好相处,讲礼貌。能遵守幼儿园一日生活规则,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别人沟通,中部分幼儿能主动地向老师问早问好。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较中的提高,基本上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个别幼儿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在这方面还欠缺了些,所以这学期我们将针对这个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孩子能有所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互助、关心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自理能力和整理活动材料上还要多下工夫,培养幼儿做事的主动性。

二、主要工作

1、认真研读《新纲要》、《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领会其精神,并结合园本课程、本年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从幼儿兴趣出发,积极准备各种材料开展各种幼儿喜欢的活动,既适合幼儿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2、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使幼儿快乐的生活游戏。

3、根据本年龄组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老师要积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幼儿在常规、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再上一个台阶,并有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好班级活动。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加强常规管理,习惯培养(培养幼儿饭后漱口、擦嘴的习惯),做好开学工作。

2、加强幼儿的语言培养。

3、各班幼儿测体重。

4、发放幼儿兴趣组活动意向表,统计兴趣组活动人数

5、结合教师节开展“做张贺卡,送老师”活动,对幼儿进行爱教师活动。

6、培养幼儿主动养成照顾自然角的良好习惯,丰富自然角。

7、讨论迎“国庆”的活动方案

8、结合主题进行环境创设,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班级环境创设。

9、加强早操的编排和训练。

十月份:

1、幼儿活动:中中班幼儿绘画比赛

2、中班组好课活动。

3、结合国庆节、中秋节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与幼儿共同布置节日环境。

4、结合主题进行环境创设。

5、组织幼儿进行社区活动,观察秋天的树木。

6、根据季节变化丰富自然角,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气息。

7、组织幼儿收集“我们的家园”的图片,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

十一月份:

1、中班幼儿活动:“小萤星”小合唱比赛。

2、根据主题组织幼儿收集各种职业的服装图片,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3、结合秋收秋种活动,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爱中自然的教育。

4、加强冬季体育活动的锻炼,发动幼儿每人带一根绳子来园。

5、加强保暖工作,教育幼儿怎样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玻

6、体育节准备

十二月份

幼儿活动:快乐体育节。

幼儿活动:小中中班幼儿插塑比赛。

讨论庆元旦、迎新年活动方案。

幼儿活动:庆元旦,家园同乐。

幼儿活动:无敌小宝贝

1、进行科研展示活动。

2、根据季节变化增设环境。

3、了解各种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4、加强冬季锻炼,增强体质;开展跳绳比赛。

5、结合节日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体验参与的乐趣。

一月份:

1、 幼儿期末测试。

2、书写幼儿评语。做好幼儿素质发展期终评估,做好学籍卡。

3、 整理归放物品。

4、 假期安全教育。

三、幼儿能力培养重点:

1、能关注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知道自己又长中一岁了,有为弟弟、妹妹做榜样的愿望,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助人。自己的事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有始有终。

2、主动参与参观、种植、探索、交流等活动,会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感受和想法。

3、注意听清楚成人和同伴的讲话,能自信中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会日常用语的同时爱看书,爱听故事,能与同伴老师沟通,能用自己语言表达自己所见所闻。

4、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乐意与人交谈,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能中胆并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第9篇:冬季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有关工作部署,推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系统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负责、部门有责”,全面加强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切实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这一突出短板;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优先,源头治理。加强空间布局管控,严格环境准入管理,切断污染物进入土壤、地下水环境的途径。强化农村环境整治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2.坚持预防为主,分类管控。强化源头防控,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巩固提升耕地分类管理成效,严格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坚持分类施策,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同农村厕所改造的衔接,大力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慈峪镇污水处理厂邻近村庄生活污水网管铺设工作,大力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3.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围绕重点问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污染物,聚焦突出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土壤、地下水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类施策、分阶段整治。加大执法监管和督导检查力度,防止新增污染。

4.坚持属地治理,协同防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负责、部门有责”,建立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的污染防治体系。打通地上和地下、城市和农村,协同水、气、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系统实施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三、主要目标

2021年,落实保护优先措施,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成果,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持续实现安全利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坚决杜绝违规再开发利用。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智能监控体系。完成5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突出具备条件乡镇实行管网归集和终端无害化处理,注重中水再利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实现动态清零。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土壤环境调查监测

1.配合省市开展非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根据省市工作安排,配合调查单位做好我县相关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一步摸清相关非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及分布,为非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提供依据。(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改局配合)

2.强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配合开展国控、省控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省控耕地土壤监测。按照年度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和有关文件要求,组织对全县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工业园区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周边土壤开展监督性监测,并按时上报监测结果。对监测发现的土壤超标情况,组织开展溯源排查,查明原因并及时阻断污染源。(县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重点区域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建立并完善省市县三级耕地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及时掌握受污染耕地农作物种植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动态变化情况,根据县区内受污染耕地面积、污染类型和程度,设立监测点位,为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加强超标农产品收购、收回等环节监管,禁止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继续开展农田灌溉水质监测,加强监督检查,防止未经处理或达不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废(污)水进入农田灌溉系统。(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配合)

(二)严防新增土壤污染

4.加强耕地污染源头防控。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制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方案,全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持续开展耕地周边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强化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重点监管单位监管。监督全县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严格按照《土壤法》落实相关责任义务,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并开展自行监测。对企业自行监测、隐患排查以及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和台账,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污染隐患。加强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现场检查,督促企业落实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措施。(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发改局、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统筹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促进工业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塑料污染防控,开展专项治理,强化对生产、使用、销售塑料制品单位的监督检查,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活、销售、使用,稳中有序治理塑料污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高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快补齐危险废物处理短板。(县发改局、生态环境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强化危险废物监管。积极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智能监控体系建设,提升危险废物智能化监管水平,督导企业主动在河北省固体废物动态信息管理平台申报危险废物相关信息,确保全县涉危险废物工业企业应纳尽纳,实现有效监管。组织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全面查清涉危单位生产经营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环境风险隐患。强化“一长三员”网格管理机制,统筹区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排放、倾倒和处理处置等违法犯罪行为。(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卫健委、公安局、交通局等配合)

(三)巩固提升耕地分类管理

8.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清单管理。加强部门信息共享,根据土地用途变更、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深度调查、加密调查等成果以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效果,结合实际,进一步精准识别受污染耕地面积、分布等。不鼓励曾用于生产、使用、贮存、回收、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工矿用地复垦为耕地;确需复垦为耕地的,应确保农用地管控标准之外的特征污染物不超过所在地土壤环境背景值,并依法进行分类管理。(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持续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结合当地主要农产品品种和种植习惯,在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农艺调控、低积累品种替代、轮作间作等措施,保证每季作物都得到管控。巩固严格管控类耕地治理成果,落实种植结构调整、休耕、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管理,严禁种植特定食用农产品和饲草。建立完善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动态管理制度,为动态更新提供依据。(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

(四)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10.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排查。组织开展关闭、搬迁、腾退工业企业用地全面梳理排查,依据《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动态更新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污染地块名录。对列入疑似污染地块名单的地块,督促土地使用权人6个月内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确定的污染地块,督促指导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及时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县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改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组织开展建设用地风险调查评估。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监测、现场检查等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督促土地使用权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中,查明的高风险地块开展调查和风险评估。严格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治理修复的监督管理。(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发改局、审批局等配合)

12.严格污染地块准入管理。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优化主体功能布局,明确用途分区,合理安排城市产业用地。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不得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事项。依法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或风险评估而未开展或尚未完成调查评估的土壤污染风险不明地块,不得进入用地程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生态环境分局、行政审批局等配合)

13.抓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认真落实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涉重金属企业新、改、扩建。在涉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的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环节,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及时查询相关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涉及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的,要记录查询日期和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结果,并征求生态环境部门意见,取得生态环境部门书面回复。对涉及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以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在土地规划、土地收回收购、供地、改变用途、开工建设等环节,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防止未按要求进行调查评估、风险管控不到位、治理修复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污染地块被开发利用,切实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行政审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监管和保障能力建设

14.提升土壤执法监管能力。提升土壤环境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进一步强化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管,实现实时监管、动态监管、智慧化监管,全面提升土壤环境执法能力。(县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及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15.加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乡镇所在地、中心村等规模较大、人口集中、具备完整上下水管道的村庄,实施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统筹建设,实现厕所粪污与生活灰水一体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邻近村庄可采用联合共建方式建设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相对集中无害化处理。鼓励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街道冲洗、农田灌溉和景观用水。相关部门和乡镇加强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县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6.统筹厕所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和生活灰水有效管控。对规模较小、实行单坑或其他形式卫生厕所改造的村庄,或不具备管网收集条件的村庄,统一实施厕所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和生活灰水有效管控。根据人口规模和实际产生粪污量、处理覆盖范围等情况,统筹建立区域性厕所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站,或利用已有沼气工程进行集中处理,集中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后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制定农村生活灰水收集回用等有效管控措施,通过冲厕、庭院绿化等原位消纳方式,或联户建立集中生态化处理设施处理后中水回用,实现生活污水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7.推进山区村庄生活污水分散治理。对居住分散、粪污不易集中处理的山区边远村,可采取户用化粪池、沼气池等进行分散治理,建设污水储存罐用于冬季储存,结合农业化肥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等,引导林果种植、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将治理后的污水作为有机肥水使用,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及管控。组织对行政村内村民主要聚集区向外延伸1000米范围内、乡级以上公路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河、塘、沟渠(不含城乡结合部或县城建成区),其他行政村区域范围内的河、坑、塘、沟渠等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划分排查责任区,建立排查责任清单,逐条纳入黑臭水体清单台帐。对排查发现的农村黑臭水体要查明污染来源,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综合措施逐条明确治理方法和途径,完成治理。(县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19.配合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按照工作安排配合省市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提出分区防治建议,确保分区划分工作圆满完成。(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五、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属地治理。各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省、市、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部署,切实担负起保护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按照职责严格落实主体管理责任,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二是强化协调联动。县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粮食和物资储备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打通沟通渠道,完善各级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互通、联动监管机制。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会商会议,建立协调机制。县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的监督指导、考核检查及日常工作;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的监督指导和考核检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