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科质量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的140例患者平均分组后,对照组70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22~66岁,平均(43.23±5.4)岁。其中普外科22例,妇科19例,泌尿外科20例,骨科9例。治疗组中,男性34例,女性36例;年龄20~65岁,平均(41.26±6.1)岁。其中普外科18例,妇科22例,泌尿外科23例,骨科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术前向患者进行访视,告知病人术中心理反应可能会影响手术进行与术后康复,与患者做好沟通,耐心听取病人主诉,向病人解释手术必要性,宽慰病人焦虑紧张情绪。配合医生帮助患者进行各项术前准备检查,查对手术需要准备的物品是否齐全,所用器械等是否运转正常。护理人员在术中要做好医生手术操作的辅助工作,注意摆好病人手术时,协助医生进行麻醉,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术中密切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一旦病情异常,需积极配合进行抢救工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①术前准备:护士术前访视时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要亲切和蔼地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手术各项事宜,在了解熟悉病人病史的条件下,预测患者术前心理变化,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心理沟通技巧,缓解患者术前可能产生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顾虑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尽可能降低影响手术的不利因素。同时,告知病人在术中如何配合,指导患者练习麻醉,是患者以最佳的准备状态接受手术。②术中护理:将病人平稳地送入手术床,进行麻醉时帮助病人维持,术中安抚性地对患者面部、手部进行触摸,调节其不良情绪,使其感受到关心。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及时对患者解释说明此操作的作用和必要性。操作熟练稳准、动作轻柔。做好手术室温湿度的调控工作,防止患者受瘪,尽量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暴露。当病人感觉疼痛时,要教授其减轻疼痛的方法,分散其注意力,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③术后护理:擦拭干净遗留在患者身上的血迹和消毒剂等痕迹,替患者穿好衣裤,盖好被单进行取暖。病人清醒后,告知病人手术情况,积极询问病人术后是否有不适感觉。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应注意密切观察病人术后的康复情况,叮嘱病人术后有何具体注意事项,并及时回访,与病人进行术后病情的沟通交流工作,向病人送去祝其早日康复的愿望。
1.3评价标准
采用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总分100分。护理满意表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和比较满意、十分满意四个等级,满意度为(不满意人数+一般满意+十分满意)/本组总人数。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中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经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57%,对照组为85.71%,两组在总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依从性比较
经统计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平均值为96.21,70例配合手术,依从性良好,依从率100%;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平均值为85.34,61例患者配合手术,依从性较好,依从率87.14%。两组在护理质量评分及配合依从性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关键词】压疮;预防;护理质量管理;神经内科病房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68-01
压疮(pressure ulcer)又称压力性溃疡,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缺乏营养,导致局部皮肤组织正常功能丧失而引起的破损和坏死[1],是神经内科病房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目前神经内科长期卧床的患者不断受压疮的困扰,轻者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甚至患者死亡。近年来对于压疮的预防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临床效果,但压疮仍是神经内科病房临床护理的一大难题,患者一旦发生压疮,护理工作量将增加一倍[2],我院神经内科对预防压疮实行全面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显著,现报到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实行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前2010年7月---2011年6月压疮高危患者112例及压疮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后2011年7月---2012年6月压疮高危患者140例及压疮患者152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压疮程度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实行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如下。
1.压疮基础质量管理。(1)专门成立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实施神经内科病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科护士长质控小组、护理部三级监控,要求病区所有护理人员参与,建立压疮上报和质量控制制度;制作压疮上报表、压疮评估表、压疮监控表;制订压疮预防护理质量检查表,包括压疮Braden评分表、护理措施实施、健康教育、压疮跟踪记录等。(2)临床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如下:a.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被褥保持整洁,二便后及时清洁会,尤其大小便失禁患者,可使用润肤软膏保护会皮肤。b.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水枕、小米垫,对不宜翻身患者按摩受压部位,受压部位使用减压敷贴等。c.侧卧、抬高床头角度均不超过30°,并避免拖拉拽等。d.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压疮危害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护理,共同预防压疮,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3)要求科内全体护理人员掌握:压疮Braden评分表正确使用、预防压疮护理措施掌握、健康教育实施、压疮跟踪记录护理表格记录等[3]。
2.压疮环节质量监控。(1)对神经内科新入院患者均进行压疮Braden量表评估,同时对皮肤情况进行评估,有压疮者或Braden评分小于等于12分填写压疮上报表并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2)各班护理人员严格床头交接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每3天Braden评分一次并记录护理单,有变化随时评估并记录压疮风险表。(3)病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每日查看压疮高危患者皮肤完整性,每周质控并签名。(4)护理部对神经内科上报的压疮和高危压疮患者立即安排科护士长进行检查,落实压疮预防措施,并对具体护理措施予以指导[4];每月护理部压疮质控小组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质量大检查一次。
3.压疮终末质量监控。护理部对压疮及高危压疮风险患者存在的问题定期总结反馈,并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和质量。
三、压疮的观察方法
采用压疮护理质量表对压疮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并结合Braden评分量表。
四、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P
结 果
2组压疮高危风险患者上报符合情况比较见表1;2组高危风险患者发生压疮情况比较见表2;2组压疮患者漏报比较见表3;2组压疮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见表4。
讨论
1.在神经内科实行全面质量护理管理预防压疮具有临床意义。压疮增加患者病死率,有研究表明,神经内科发生压疮的老年患者病死率增加了4倍。我国护理质量管理的局限,压疮预防性不强,压疮管理不完善,压疮护理质量管理是我国临床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2.对住院患者实行压疮风险评估是预防压疮的重要环节。Braden评分表建立表明护理人员预防压疮意识增强。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临床预防护理压疮技术提高[5],压疮高危患者符合率明显提高,P
3.压疮重在预防。每月护理部压疮质控小组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质量大检查一次。护理部对上报的压疮和高危压疮患者安排科护士长进行检查,落实压疮预防措施,并对具体护理措施予以指导;病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每日查看压疮高危患者皮肤完整性,每周质控并签名。通过全面质量护理管理,压疮漏报率明显下降,P
小结
综上所述,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在临床护理中对压疮的预防、治疗护理很重要[6],同时护理质量管理以优质为中心,强调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全面护理质量管理降低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压疮的治愈率及好转率,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也使临床患者压疮的防治效果满意,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Soppi E. Pressure ulcer-occurrence,, patho physiology and prevention [J]. Duodecim,2010,126(3):261-268.
[2] Patriek M,Andre A,Anneke LF,et al. An economic appraisal of the Australian Medical Sheepsk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sacral pressure ulcers from a nursing home perspective[J].BMC Health Serv Res,2010,10:226.
[3] 王丽华.神经内科护理用药安全与风险管理.中国误诊医学,2008,8(32):7895-7896.
[4] 施小英,韦小花,吕小英.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压疮管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护理杂志,2011,28(12):62-64.
[5] 谢小燕,刘雪琴.对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现状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10:67-68.
[6] 张秋丽,张莹.压疮的护理及治疗.现代护理,2010,7(8);93-94.
作者简介:
于小免,女,护师,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关键词】 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
诊断病理学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医院病理科的核心工作内容,它是应用现代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结合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一门应用诊断科学,是目前公认的最可信赖的定性诊断,病理诊断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诊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直接关系到该医院总体医疗水平。因此加强病理质量控制, 健全病理质量控制体系是病理科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确保优质服务的关键环节,也是病理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病理科的规范化的建设这是病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促进病理学科的发展,我省病理质控中心依据国家《规范》、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河北省医院管理评价实施细则”,编制了《河北省等级医院临床病理科规范化管理、质量控制细则》。该《细则》从病理科科学化管理所需要的规章制度、质控标准到各工作环节、流程等均作了详细的规定。为全省各级医院和主管部门管理、检查评价病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范和省细则建立规范化的病理科,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控制,切实提高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
二、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是病理工作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病理专业人员要进行自我质量控制。狠抓业务学习, 刻苦钻研,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引进和学习新技术,工作精益求精。病理医生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正确的思想方法、清晰的思维逻辑、良好的业务基本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同时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病理工作人员教育和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以适应突飞猛进的病理及临床科技发展需要。
三、引进必要的先进设备,加强科技支持力度。
现代病理学日新月异,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遗传病理学、基因诊断等技术不断发展,单纯原始的知识和设备已完全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要引进一些必要的先进设备,改善工作条件,加强科技支持力度,促进临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配备先进、高质量的仪器设备是保证和提高病理诊断的前提。
四、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总则、技术手册等。各个环节标准化,这是病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所以,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到职责制度规章和常规操作规范化,诊断科学化。要坚持病理工作查对制度,落实三级病理检诊报告审签制度,提高对终末质量的监控和反馈。
1.标本和资料档案的管理规范化
(1)标本和送检单的接收和处理!
检查标本和送检单的名字是否相符,有否标本,有没有病史。标本有无固定液,送检单编号登记。
(2)资料档案的规范管理
诊断报告发出后,附有诊断报告记录的送检单、切片和组织蜡块存档并专人保管。建立严格的资料借出制度,确保档案资料不被丢失。
2. 技术操作规范化
病理技术是病理诊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制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病理医生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因此,保证和提高制片质量是每个病理技术员的责任。为了保证制片质量,减少差错,防范责任事故,避免医疗纠纷,有必要加强对病理技术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和制片的控制。
切片的制作包括组织的固定、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脱蜡、染色、封片等一系列工序。每一工序都有各自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需多加留意。
一张高质量的切片要做到:
(1)组织完整、无固缩、龟裂、污染、贴片恰当
(2)切片较薄而均匀、无皱折和刀痕
(3)染色清晰、核浆分明、透明度好
(4)封胶适当、玻片清洁
(5)字体端正、号码清楚
3.病理诊断报告的规范化
病理诊断的发出,应该是在保证诊断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越快越好,越及时,同时要有效保护患者隐私。对因故不能及时发出病理诊断书时,应口头通知临床科室或发出“迟发病理诊断通知书”,并说明迟发原因。病理诊断书是病理医师签署的医学证明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慎重对待。并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提供解释说明。 病理诊断报告正副本应当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术语,其保存期限按照病历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病理诊断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病理号,送检标本的科室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取材部位,门诊病历号或住院病历号。
(2)诊断结果:大体描述、镜下描述(选择性)和病理诊断。
(3)其他需要报告或建议的内容。
(4)报告医师和复核医师签名、报告时间。
五、要协调好与临床科室的关系,促进临床、病理共同发展
要建立临床科主任与病理科主任联席会制度,采取直接对话的方式研讨问题,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临床病理读片会。对重点、疑难、危重病人坚持随访制度,了解诊断符合情况。争取尽可能多的尸体剖检,并对尸检病例常规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促进临床及病理诊疗技术的共同提高。
六、加强兄弟医院病理科的交流、相互促进
与兄弟医院病理科建立横向联系,建立区域集体阅片、读片制度,有重点、有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全市、全省、全国的病理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多学习借鉴兄弟医院病理科在病理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与提高。有条件的医院可采取远程会诊,以提高诊断水平,保证病理报告的准确性。
参 考 文 献
[1] 孙青.全国病理质量控制经验交流大会简报[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6, (04).
[2] 慕立峰,慕本军. 加强病理科建设 提高病理质量管理[J].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7, (01) .
[3] 朱雄增,侯文忠. 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和运作[J]. 中国肿瘤, 2007, (06) .
[4] 刘卫平,李甘地,郭立新,周桥. 华西医院病理科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尝试[J]. 中国肿瘤, 2007, (06) .
[5] 张乃鑫. 医院临床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的一些战略性思考[J]中国肿瘤, 2007,(06).
[6] 王瑞琳, 张乃鑫, 秦进喜.天津市推动落实病理科工作规范[J]. 中国肿瘤, 2007, (06).
[7] 王琼书,陈大军. 病理误诊引发医患争议的防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02).
[8] 石新兰. 临床病理诊断中蕴涵的哲学原理及其重要性初探[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8,(05).
[9] 何春年,吕建波,江建明,赵焕芬,翟金萍,徐明堂. 河北省医院病理科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及其体会[J]中国肿瘤, 2008,(11) .
[10] 何青莲,李楚天,罗碧怡.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质量控制的体会及技术改进[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20)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9)-02-0027-02
【摘 要】目的 通过缬沙坦与小剂量倍他乐克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较为理想的治疗办法。方法 选择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9例,均经过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7例,应用缬沙坦+小剂量倍他乐克+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仍按常规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50%,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HR、BP、心功能改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观察组疗效更为确切,不良反应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 缬沙坦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医学界公认的难题,一直被定义为“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由于此病具有进展缓慢、隐蔽性强的特点,其早期发现一直是世界难题。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往往已造成严重心肌损伤,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特征。临床对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应用利尿剂、强心剂、ACEI等治疗措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缓解,心力衰竭状态不能改善[1],对各种治疗反应较差,预后欠佳。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AngII)受体拮抗剂,是继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之后的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具有良好作用的新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新型药物。本文通过对37例DCM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缬沙坦+小剂量倍他乐克的临床疗效观察,效果较为满意,安全性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临床确诊为DCM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9例(男,48例;女,21例),69例均接受过洋地黄治疗,50例应用过氢氯噻嗪,45例应用过多巴胺、多巴酚丁胺,31例应用过呋喃苯胺酸、螺内酯,29例应用过卡托普利,29例应用过硝酸酯类、哌唑嗪,69例均未应用过缬沙坦和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病程6个月~14年。
1.2 方法 研究对象入选后继续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7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缬沙坦+小剂量倍他乐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视病情变化逐渐调整,初始剂量缬沙坦40mg+倍他乐克12.5mg,每日一次。治疗2~4周后,缬沙坦剂量逐渐倍增,一般最大剂量不超过缬沙坦80mg+倍他乐克12.5mg每日2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仍按常规治疗。
所有患者均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液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测定及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水肿、气促、胸闷、肺部湿音的减轻程度。②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③观察血液生化、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④观察心电图ST-T段的改变。⑤心脏彩超相关指数的改变。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NYHA标准,心功能改善Ⅱ级或以上为显效,心功能改善Ⅰ级或以上为有效,心功能未改善为无效。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心功能各项指标 见表2。
2.3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示ST-T均有较明显的改善,18例T波由倒置改善为直立或低平。
2.4 血液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均无临床意义。
2.5 不良反应 5例表现为轻微头晕,4例轻度头疼,2例性低血压,症状较轻,未停止用药。
3 讨论
近年来,在DCM并发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ACEI及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是ACEI可以说是一类很有效的降血压、保护心脏功能的药物,在药理学上ACEI具有优于一般扩血管药,血压下降时,心、肾血流量不下降,不会引起水、钠潴留,不增快心率,无中枢作用,然而常规剂量的ACEI长期使用可能有逃逸现象,并不能完全抑制心脏、血管、肾脑及局部组织的血管紧张素 Ⅱ及醛固酮浓度升高,而且ACEI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良反应,如非剂量相关性的刺激性干咳(5%~20%),咽、喉、呼吸道、肺等致命性血管神经性水肿(0.1-0.2%)[2]。缬沙坦是第二个研制成功的血管紧张素IIAT1受体拮抗剂[3],具有新一代血管紧张素IIAT1受体使毛细血管前小动脉扩张,降低心脏后负荷,使肾脏近曲小管的钠、水重吸收减少,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从而降低心脏前负荷,同时缬沙坦通过拮抗AngII受体而减少去甲肾上腺素,达到治疗心衰竭的目的。小剂量倍他乐克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心率、血压,改善心肌供血状况,协同缬沙坦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发现,缬沙坦治疗DCM并发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总有效率高,有效率与Klein[4]报道基本相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治疗DCM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较为理想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代现点与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1:6-8.
[2] Umemoto s,Kawahara S,Hashimoto R,etal.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Nippon Rinsho,2003,61(9):168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12-02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小剂量胺碘酮合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心脏功能(NYHA)Ⅲ级或Ⅳ级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服用稳心颗粒+胺碘酮组)和B组(单独服用胺碘酮组)。观察4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与B组基本相同(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P
[关键词]稳心颗粒;胺碘酮;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是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CHF患者VA发生率达70%以上,心脏猝死约占CHF病死率的30%~70%,主要与CHF合并快速VA有关[1],但临床上药物防治效果不佳,除对严重患者可考虑选用对心功能抑制及促心律失常作用较小的胺碘酮外,其他可供选择药物不多[2]。因此,在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能否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很重要。本文报道步长稳心颗粒冲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CHF并VA患者70例。除外有严重肺部疾患、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功能(NYHA)Ⅲ级或Ⅳ级,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40%。频发室性早搏5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4例。病因为冠心病3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4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36~81岁,平均(63.26±11.38)岁。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年龄、性别、病因及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治疗前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等),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胸片检查。随机分成两组,A组:给予稳心颗粒9g/次,3次/d,胺碘酮02g/次,2次/d,见效后胺碘酮减量为1次/d,1周后胺碘酮停用,服药4周为1疗程。B组:给予盐酸胺碘酮片0.2g/次,3次/d,服用5~7d,然后逐渐减量至0.2g/次,1次/d,观察时间4周。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进行心脏超声和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情况及药物毒副作用。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及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①显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减少≥90%;心功能改善2级或达到心功能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②有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或连发室性早搏减少≥90%;心功能改善1级或未达到心功能I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③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
1.5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不良反应:A组患者者对稳心颗粒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坚持全程服药。B组出现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QT间期明显延长,而需要停药或减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病理技术人员;新技术;作用
[中图分类号]R4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0-25-02
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病理科研与病理诊断的需要和推动促进病理新技术不断产生㈣。病理新技术普及应用是推动病理学前进的动力已成为业界共识。病理学新技术从专业技术角度分,有关于诊断方面的新技术和关于技术方面的新技术。
开展病理新技术成功与否、效果如何体现单位诊断医生和技术人员整体综合水平。开展诊断方面新技术决定于医生水平,开展技术方面新技术取决于技术人员水平,受医生水平制约。单位性质及条件对新技术构成限制。借助单位诊断优势,区域技术优势是技术人员开展新技术最佳、最有利条件。技术人员职业精神、职业习惯是顺利开展新技术的坚实基础。病理技术人员要重视把开展新技术作为知识更新,提高病理技术质量的重要保障目,使新技术成为本单位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病理医生关注的是新技术结果,病理技术人员作为新技术开展和应用过程中主要承担者和实际操作者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作用和任务。
1 新技术项目的立项
目前情况下病理学新技术几乎都是由诊断医生确定。什么时候病理新技术以诊断医生为导向,技术人员真正成为新技术另一个主动性轮子,则新技术效应对病理学科发展的动力作用才会真正充分显示出来。病理学新技术先进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新技术成熟程度、适用范围等技术性实质内容和开展新技术关键技术问题是病理技术人员首先必须要考虑的。以新技术加强本单位特色技术优势,提高技术学术影响力及技术影响力,创建一流技术水平是有事业心的病理技术人员应追求目标。
1.1诊断方面新技术
基本上都是由诊断医生提出。这时病理技术人员主要是认真学习新技术原理,了解文献情况,充分认识新技术开展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和自身知识和能力,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从技术角度对新技术开展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和建议。当然,理论基础扎实,诊断与技术融会贯通,有能力技术人员不妨在发挥本单位技术优势,地区特殊疾病优势新技术项目上适时、谨慎地提出恰当建议。
1.2技术方面新技术
如先进设备、仪器更新,新技术操作方法引进,新试剂使用,则最好是技术人员自我提出,并在对新项目充分论证情况下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科室。这是提高病理技术人员理论水平,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同时技术人员要格外重视和听取那些对病理技术有深切了解的诊断医生对新技术项目看法,因为他们对新技术洞察力几乎都是方向性的,方向比项目更重要。
1.3技术人员的选择
针对新技术要求,以业务能力较强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小组是新技术成功开展关键。特别是病理诊断依赖性较大的现代分子病理学新技术,客观上技术人员资历条件一定要高,业务素质一定要好,要求要严格,具备病理学诊断基础知识或者组织学知识是最起码的条件。在体现单位技术优势新技术上也是如此。技术人员要认真体察,病理诊断依赖性越大的新技术病理医生面临的风险会越大,技术人员千万不要以自己的不足甚至是低劣技术去误导,去帮助诊断医生犯错误,去增加疑难病例,这也是技术人员最起码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1.4公司和产品的选择
强调新技术项目开展所需要的设备、仪器、试剂必须选择信誉度高、质量好、售后服务佳的著名公司和产品,以确保新技术顺利开展和质量稳定㈣。这是高素质技术人员经验之谈。
1.5实地学习和考察
技术人员应该争取选择开展新技术或相关项目较好,科研能力较强,病理技术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单位实地参观学习。
2 新技术的实验
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观念在新技术工作一开始就必须潜入技术人员意识中,以保证实验操作认真严谨,才能有效排除新技术开展中的问题,即技术人员操作的问题这个最普遍现象。
2.1新技术实验条件的专业化
对新技术开展必备的设备、仪器、试剂等必须做到专用。争取先进设备及仪器对做好新技术,确保新技术质量稳定有重要意义。对新技术要求的环境条件要以专业标准去衡量,不使用替代品。
2.2新技术操作方法的规范化
严格按照新技术标准及操作方法规范性进行实际操作,可以确保新技术结果准确性和质量稳定性,防止因技术操作问题对新技术结果造成影响,尽快摸索出本单位实验室达到最佳结果的最佳条件。
2.3实验资料的准确记录
实验资料记录要详细、客观、准确,包括实验失败的记录,解决实验失败的方法改进和改进后的效果。结果最好数据化。依照记录对照结果,及时整理总结和进行阶段性总结。对实验资料要妥善保存,以利于回顾性总结,查找问题和对新技术应用特性的认识,以及其他技术工作方面的借鉴。
2.4对新技术效果正确评价和结果科学判定
新技术开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病理科研和诊断水平,只有高质量新技术才有高质量病理科研和病理诊断。因此新技术结果出来后,要认真听取诊断医生意见,取得诊断医生认可,必要时新技术结果可以请外单位有经验诊断医生或技术人员、公司技术人员加以判定。单位与单位实验室之间结果对比有助于找出差距,推动标准化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对新技术结果的判定需要丰富经验,也充分体现了科室诊断医生和技术人员整体业务技术水平。不同时具备优秀的诊断医生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往往是目前新技术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
2.5新技术存在问题的处理
对新技术出现的问题,要主动与所属公司提出积极沟通,听取公司技术人员意见,争取帮助,共同努力查找原因。新技术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在不影响病理诊断质量原则下可以在应用中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3 新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在诊断医生认可情况下,技术人员在确认新技术质量基本稳定条件下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转为常规技术使用。
3.1操作人员的相对固定与分工合作
根据新技术要求和技术人员个人能力情况选择胜任,合适人员相对固定。让每一个技术人员都有专长,既分工又合作。
3.2新技术工作与现有技术工作的有机结合
配合诊断,合理安排好新技术时间,重点推进,使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互配合,相互印证,互为促进,成为一个技术整体。其既满足诊断需要,又保证科室技术工作有序进行。
3.3新技术应用特性的总结归纳
在新技术应用中要重视把新技术应用特性及时总结为宝贵的工作经验,并且最好找到理论上的依据。新技术应用特性是认识和把握新技术的关键。
3.4充分有效的利用好新技术
与诊断医生携手,探索拓展新技术应用的空间和范围,试图在新技术应用中有自己的创新领域。这是视野开阔、经验丰富技术人员经常采用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独树一帜的创新效果。
4 新技术的改进和完善
无论是发展中新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新技术,在所有技术程序上都有标准化规定和质量控制似乎不可能,这就给新技术改进和完善留下了空间。因为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是通过新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表现出来的。
4.1新技术开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是技术人员攻关方向
针对新技术存在问题,可以根据科室实验室的优势,诊断和技术力量以及个人经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2运用成功技术经验对新技术进行针对性的完善
成功技术经验是技术人员不可多得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针对性强,受到干扰比较少,成功率会比较高,容易把握。
4.3加强沟通
关注新技术进展情况,多与同行交流,虚心向同行学习,从中获得灵感与启迪,找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多与诊断医生交流,学会从诊断角度看新技术,依照诊断要求做好新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杰,掌握新技术,迎接新挑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7):433。
[2]丁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病理技术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69-70。
[3]李甘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
[4]张乃鑫,医院临床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的一些战略性思考[J],中国肿瘤,2007,16(6):394-395。
[5]王翠菊,试论强化病理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3):3258。
[6]李向红,技术人员在病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7):501-502。
[7]马恒辉,周晓军关于病理技术室质量保证的讨论[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3):239-240。
[8]王建东,浅谈医疗新技术的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6):409。
[9]陈剑伟,黄伟灿,医院开展新技术管理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7):422。
[10]陈磊,分子肿瘤病理学的新进展[J],癌症,2007,26(1):106-112。
[11]王琼书,杜鹃,刘宏,等因病理诊断而引发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8):532―535。
[12]刘复生,刘骅,吕福东,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J],癌症进展,2007,5(4):355―361。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5-69-03
Potential Nursing Safety Problems of Operating Room and Countermeasures
WEN Chuanfeng LI Ling MENG Zenghong LI Faxi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you City,Jiangyou 621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nursing safety problems of operating room and countermeasures. Methods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 made of all aspects of potential nursing safety problems of operating room and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against the hidden danger were taken. ResultsThe accidents were effectively avoided and the patient safety and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surgery were ensured. ConclusionCareful precaution of all potential nursing safety problems of operating room is very important to avoid the accidents.
[Key words]Operation room nursing; Potential safet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基本职能是保证病人手术安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将可能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病痛和损失,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有效地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及手术的顺利实施。
1 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 接送患者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1.1.1 接错患者或错放手术间 特别是手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者以及小儿、老人及神志不清的病人,易发生接错或者错放手术间[1]。
1.1.2 患者护送不当及患者的物品遗失 护送途中易发生引流管脱落,未加床栏约束因患者烦躁不安致坠床、摔伤和碰伤等,患者X线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
1.2 语言使用不当
部分患者手术时处于清醒状态,医务人员在术中高声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或谈论病情时语气改变,病人会认为医务人员对其手术不认真负责,或认为病情有变化而情绪发生波动,可能影响患者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1.3 手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3.1 安置不当 术中患者安置不当,使局部长期受压或使用约束带过紧或肢体过度外展导致压疮,造成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衬垫不当影响病人的呼吸循环等。
1.3.2 物品清点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物品清点、核对有误,导致器械、敷料等遗留体腔。
1.3.3 器械准备不全或有误 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吸引管道不通,均影响手术进程,损害病人利益。
1.3.4 仪器使用不当 准备时未试机,未定期维修保养,临时出现故障,电刀的电极粘性不好,固定不稳,造成脱落、污染或灼伤;病人身上有金属物或病人皮肤直接与升降台或手术台接触,造成电灼伤。
1.3.5 输血用药有误 外用药与静脉药标识不清,输血输液查对不严,执行口头医嘱有误,给药种类或剂量不准确。
1.3.6 消毒隔离、无菌原则执行不严 术前洗手不认真,手套刺破未及时更换,污染器械再使用,无菌、非无菌以及特殊感染手术未分开手术间,对急诊手术生化检查不全时未按传染性手术处理,空气及物品的消毒制度执行不到位。
1.3.7 病理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 术中标本未分类固定、保存,登记不清,标本未放固定地点,造成标本丢失。
1.3.8 手术护理记录单 记录不及时、涂改,与医疗记录不一致。
2 手术室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
2.1 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事关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与每个工作人员及每个护理环节有关[2]。手术室的很多护理工作都是护士独立完成,高度的自律性是保证手术正常运转、提高工作质量、杜绝差错发生的基础。将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常规、岗位职责、工作质量标准装订成册以后,每人一册,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对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成立护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三个质量控制小组,不定期地进行质量检查,每月通报一次,提出整改措施并询问每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何安全问题,让大家注意防范,引以为戒。
2.2 防止接送患者失误
接诊病人时,根据手术通知单及病历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将病人和病历、CT片、X线片等接入指定的手术间,交与分管护士。操作前由分管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再次核对,尤其对有双侧器官的手术注意分清左右侧,并于手术部位确认书上签名。接送病人入出手术室要用推车并加护栏,病人的头部、肢体不能放在推车边缘外,防止进出门时碰伤,对意识不清、急危重病人、小儿病人可采用约束带固定,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将病人物品一并送回。
2.3 防止安置不当
安置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到手术野是否暴露良好,是否影响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病人感受是否舒适安全,避免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术前了解病员的生理情况、体态特点,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排除术中压疮的发生[3]。备齐所属用具,固定松紧适宜,骨突处衬垫海绵垫,以防受压。安置的操作务必做到轻柔缓慢、协调一致,切实注重负重点和支点是否正确[4],不能影响麻醉、治疗和手术操作。
另外要注意手术用的升降台的调节螺丝一定要拧紧、稳固,以免托盘掉落患者身上造成损伤。手术人员不要把身体的重力压在患者身上,尤其截石位时助手往往将身体靠在病人腿上,尤其要注意提醒。
2.4 规范医务人员语言
手术室护士在接待患者时态度和蔼,语言要诚恳并且有问必答,并简单介绍手术人员和手术步骤,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中接受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切勿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要给予患者以安慰性的语言。如因病情需术中送病检时,说话语气不要突然改变,有关病情汇报要回避患者,以免恶性结果刺激而产生不良应激。
2.5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用物遗留体腔
2.5.1 手术前、中、后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 六查:接病人查(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病人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皮肤消毒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和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和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刀电凝止血器。
2.5.2 手术物品查对把好四关 即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清点数目要相符。清点内容: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使用的器械、缝针、纱布、纱垫、棉片、棉球、纱球等,清点器械时尤其注意器械是否完整,有多个轴节的器械检查衔接螺钉有无松动和脱落。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清点时,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应对每件物品唱点两遍并由巡回护士准确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术前清点清楚是基础,否则无法核对清楚。清点纱布时注意将纱布的对折面打开清点,使用带钡丝线的纱布纱垫。
2.5.3 洗手护士保持术野整洁,手术器械放置有序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对器械、敷料等的去向做到心中有数,术中需临时增加物品时必须清点清楚并及时记录。术中如遇缝针脱落或者折断,应及时将缝针及断针找到。
2.5.4 执行三不交接制度 即洗手护士手术未完不交接,巡回护士器械敷料未点清不交接,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2.6 防止器械准备不全或错误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类继教培训。对新进的护士要求每上一台不同的手术均写笔记,内容包括:该手术器械物品的准备及配合步骤,由指定老师修改。洗手护士术中发现器械性能不佳,用缝线在器械上作标记,术后通知护士长及时更换。熟悉手术医生的习惯和要求,备齐手术所需的用物,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7 防止电烧伤电灼伤
使用高频电刀前常规检查仪器性能是否良好,负极板置于病人肌肉丰满处,与皮肤完全接触,避免贴在骨突、体毛过多和有伤口的部位。选购粘性好的一次性负极板,防术中松脱、移位。术中电刀在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出现不能切、凝时,不要一味地增加功率,应仔细检查负极板有无松脱,避免灼伤病人。术前摆时,巡回护士要常规检查病人有无接触导电物体,如手术床、输液架、架等金属部分,病人与手术床之间有绝缘床垫,手术床上套床罩,病人肢体用布单包裹,特殊时肢体需垫海绵垫,保证肢体不接触金属物[5]。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把电刀笔固定于安全位置,避免电刀笔在非正常使用时灼伤病人。高频电刀在使用时会形成火花,遇易燃物时会着火[6],因此使用电刀的局部应避免有易燃物,如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以后,应待酒精挥发干后方可使用电刀,防止使用电刀时着火。
2.8 防止用药输血错误
使用任何药物都应认真核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有效期,术中口头医嘱巡回护士必须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空安瓿于手术结束后方可丢弃。静脉药与外用药物分开放置,避免某些规格相同、标签相似的静脉与外用药用错的情况发生。术中需要输血时,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储血号、交叉配血结果和血液保存期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血浆有无浑浊,无误后方可输入。并于术中临时医嘱单上双签名。输血后的血袋应保留送回输血科,密切观察输血后的反应。
2.9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术前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洗手,选用高效的消毒剂。护士履行职责,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凡有违反立即指出并改正。手套刺破立即更换。洗手护士保持器械台的干燥整洁,必要时加盖无菌巾。无菌手术与非无菌手术应分室进行,特殊感染手术间应远离其他手术间分开设置。急诊手术生化检查不全时全部按传染性手术处理。选用人机共存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程控时间设定为下夜4到7时,定期检修及清洗更换消毒机滤网,以保证消毒效果。对手术所用的物品选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耐高温高压的物品,如腹腔镜、膀胱镜等选用2%的碱性戊二醛浸泡10h。凡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内必须放3M指示卡,包外贴3M指示带。指定人员每日清理各种灭菌包,按灭菌日期的先后顺序摆放,标识清楚,依次取用,超过有效期必须重新灭菌,并注意更换包内指示卡。控制参观人数,禁止实习、参观人员穿行手术间和在手术间内随意来回走动,巡回护士要特别注意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无菌观念[7]。
2.10 防止标本保管不当或丢失
手术中取出的任何组织均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送检,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术中需送冰冻切片标本时,由巡回护士用合适的自封袋装好,用口取纸写清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标本名称贴于袋上,并于术中标本登记本上登记签名,交专人送至病理科,病理科电话通知病检结果时,接电话者核实清楚并于术中标本登记本上签名,写清接电话的时间、报告的结果,并通知手术医生。一般标本由洗手护士妥善保管,术毕由手术医生给家属看完标本后交与巡回护士,用合适自封袋装好,贴上口取纸,写清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标本名称,用10%甲醛液固定,放于固定地点,并登记于手术标本登记本上签名,由专人将标本连同病理检查单送至病理科,与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于登记本上双签名。
2.11 及时完成手术护理记录
医疗护理记录常常是支持医院医生与护士最关键的证据[8],手术护理记录单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手术日期、时间、手术名称、术中护理情况、所用各种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的清点核对情况,手术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签名等。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认真进行书写,且与医疗记录一致,不得随意涂改。记录单的背面设灭菌指示卡粘贴处及手术植入物合格证粘贴处,用于粘贴灭菌指示卡和合格证。手术护理记录单全部采用复写,便于发现问题。
3 讨论
通过综合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从细微处入手,针对各隐患采取相应的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院年手术量5000多台,多年无一例发生护理重大差错事故。手术室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高、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已成为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甚至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9]。因此杜绝手术室的安全隐患必须抓好这一系统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业务学习,做好手术器械的保养和管理,经常检查各设备的运行情况,高度认识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针对每项问题采取具体的护理方法,才能保证每台手术的顺利完成。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有效地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姜云. 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 中国新医药,2003,8(2):99-100.
[2] 王银莲,游畅. 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J]. 临床医学研究,2006,23(8):1317-1319.
[3] 何晓珍,樊翌明. 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7-9.
[4] 刘洁,蒋素英. 手术的摆放与并发症的预防[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8(1):42-43.
[5] 宋烽,张金凤,蔡小光. 手术中高频电刀外科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53.
[6] 魏革,刘苏君. 手术室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8.
[7] 闫文英,常树玲. 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差错事故的防范[J].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364.
[8] 糜丽梅,张贵荣,罗玲军. 手术室护理隐患与对策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0):899-900.
1.概况
手术室拥有洁净手术间(27个)、术前准备间(床位27张)和麻醉恢复间(床位22张),另新建6台杂交手术间现未使用,较早实行了术前准备、手术护理、麻醉恢复护理三位一体的科学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100名左右,麻醉恢复室11名护士,除局麻和进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外其余所有病人进麻醉恢复室。年手术量3万左右,其中50%以上为微创手术,今年估计能达到60%以上。
手术室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手术室共两层,位于三楼和四楼,中心供应室位于二楼,两个科室内有内部电梯相连,方便污染物品与无菌物品的运送,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环节。手术室与血库、病理科、重症医学科及部分影像科室毗近,可快速满足手术需要。手术室内设有两部手术病人专用电梯,电梯常规停靠在手术室,电梯门为开启备用状态。非手术病人不得使用。
手术病人家属等候区为单独设置区域,与手术室临近,配有电话及显示器,可方便呼叫患者家属,手术进展情况通过显示器向家属告知。手术室设有专门的病人家属谈话窗口,用于手术期间病理标本的展示及特殊情况下和患者的沟通。
手术室设有医生休息室,里面配有沙发、电视、饮水机、自助饮料机等设施方便手术医师在手术的间歇休息。副主任医生拥有独立的格子间,可放置私人物品。
手术室内设有手术员工餐厅,配有专门的售餐处,出售瓶装饮料及内容丰富的盒饭。就餐人员刷卡就餐,并提供点餐服务。
更衣室和洗浴间:更衣室内设有衣镜、木凳,洗浴间配有吹风机和木凳及放置洗漱用品的小橱。为方便仅需冲洗脚的员工还专门配了洗脚池。
手术室内配有医生专用电脑,外科医生可以在手术室完成下达医嘱等工作。
2. 护理实行垂直管理,手术室组织结构图如下:
3. 人员管理:
手术室护士分专业,6年以上护士有亚专业组,设有组长和组员,人员相对固定。
设总务班、器械班、领班、秘书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明确,1年一轮转。其中领班负责日常手术质量管理,护士长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科室发展和细节管理上。
手术室卫生工人属于发送部管理,人员相对固定,由护士长监管。手术室外送工人也由发送部管理,共有7个工人,其中一名为管理者,负责协调及统计工作。
4.手术室质量管理:
由领班负责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及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定期进行敏感指标的分析评价和管理质量的评估工作,通过pdca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每个辅助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以岗设人,定期轮转。
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室质量总结工作,内容包括各项质量指标、现存安全隐患、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等内容。
5.绩效管理
每月奖金发放依据岗位系数、工作时间、护士级别等标准进行。如系数依次分为夜班护士、领班护士、带教护士、白班护士等,护士长除领取科室奖金外,还有职务补助。护士级别作为奖金分配的一项内容。每名护士每天记录自己的工作时间,领班每天核查后统计,每月汇总按时间作为其中一个因素分配将奖金。
二、麻醉科管理
1.概括 麻醉科有59名麻醉医生、2名麻醉护士、5名技师。2名麻醉护士负责术后急性疼痛的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围手术期疼痛、无痛人流、无痛介入检查。急性疼痛服务是由麻醉科医生、专职疼痛护士和兼职疼痛护士组成。技师分别负责麻醉药品的管理、麻醉收费、麻醉耗材的管理等工作。设有术前准备室和术后恢复恢复室。术前准备间有27个手术准备床位 ,接受除局麻和急诊以外的手术患者。患者提前40分钟入手术准备间,护士完成患者交接核对、建立静脉通路、输注抗生素等。麻醉恢复室有22个恢复床位,配备11名护理人员,负责收住区域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患者,所有全麻患者术后均不拔除气管导管,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恢复,达标准后拔出气管导管。达转出恢复室标准后,转出。手术准备间和麻醉恢复室由手术室科护士长管理,人员配置合理,设备先进。麻醉恢复室和手术准备间的设立对围手术患者进行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缩短手术等候时间,使手术室高效运转,保障手术患者医疗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
2.培训 麻醉科是院级重点专科,是全国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靶控输注的全国培训基地。科室十分重视年轻医师培养和再教育工作,对住院医师按照卫生部要求进行规范化培训,规定轮转的科室及具体要求并定期考核。每日晨7:00-8:00常规进行业务学习,提高麻醉基础知识水平、英语的读写能力和阅读专业期刊,培养科研能力。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努力与国际接轨,邵逸夫医院与美国罗马琳娜大学自建院就保持长期合作,麻醉科定期派出人员交流学习,先后有十余名医师从国外培训归来。
3.药品管理 麻醉科由专人进行普通药品、贵重药品及毒麻药品的分类严格管理。毒麻药品实行基数管理,五专管理。实行麻醉记账单,术毕由麻醉医师按实际用药情况计数,然后由专门人员负责记账。药剂科每月对麻醉科的库存、效期进行核查,对超过库存的药品和过期的药品回收。
4.合理用药 麻醉科药品齐备,能根据不同病情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药物。术后镇痛药物配方和镇痛模式规范,制定了常规镇痛处方,规定了用药的种类、剂量和用法。
5.亚麻醉专业的建立:麻醉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学科的发展。由于手术量快速增长,日平均手术百余例,麻醉科相继建立了心脏、腔镜等麻醉亚专业,麻醉人员相对固定。优点是能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手术团队。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合作,关系融洽,配合默契,技术娴熟,能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6.术前麻醉访视于术前一日由麻醉医师完成访视,告知并签写知情同意书。
三、手术患者转运
1.术前交接:
病房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交接:
病房护士把患者病历和术前用药交给发送部工人,病情稳定患者由发送部工人护送患者至术前准备室;危重患者由护士和发送部工人一起护送至术前准备室;
局麻、急诊手术患者的术前交接:
此类手术患者术前不经术前准备室,所在科室护士核对患者身份并根据医嘱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术前用药;
局麻患者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发送部工人送至手术室。
急诊手术患者由患者的主管医生/护士送至手术室门口并与麻醉医生进行交接,麻醉医生核对患者姓名、病历号、床号、术前用药、术前准备情况等,并直接把患者推入手术间。
2.术后交接
经pacu观察的术后患者交接:
患者符合出pacu患者,由麻醉医生开出转病房医嘱;
术后复苏室护士电话通知患者所在病房,告知患者回病房时间及需准备的物品;
pacu护士与发送部工人一起将患者护送至病房。
局麻患者术后交接:术后由手术医生/发送部工人(根据需要)护送至病房并与病情责任护士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及用药。
术后直接转icu患者: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电话通知icu责任护士患者达到时间及需要准备物品;
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与发送部工人一起护送患者至icu
icu医生、护士及呼吸治疗师分别评估患者后与麻醉医生进行交接。
四、手术安全核查
严格按相关制度和流程进行。麻醉科主持,护士打钩,三方按规定的项目进行复述核查。
五、手术安排
1.手术室手术台按科室、日期进行规范安排。
2.手术台次由科室住院总安排好后将通知单上传到手术室。
六、后勤服务
1.手术室设有专门的售餐窗口,在此吃饭的人员在此刷卡买饭。食品品种多样,且价格低廉。
2.全部物品由发送部人员下收下送。
(七)连台手术
【中图分类号】d922.16;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__)01—0007~03
在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中,患者的尸体检验鉴定质量是医
疗纠纷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高质量的尸体检验鉴定,是公正、
客观、科学地处理医疗纠纷的前提和科学的依据。但是,目前我
国缺乏一个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从而
无法保证每一例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鉴定的质量。
因此,建立一个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鉴定质量管理与
控制体系,是相当重要和迫切的。它既能体现医疗纠纷处理的
公正性、科学性,又能提高法医学鉴定人自身素质,促进法医学
及临床医学的发展。
在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已在某些领域已有先例,
如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医院管理等等,这些均为涉及医疗纠
纷的尸检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和经验 。本
文参考了相关文献,结合尸体检验鉴定及医疗纠纷的特点,对涉
及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鉴定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体系提出一些初
步的设想。
一
、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含义
医疗纠纷尸检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指按法医尸检工作的特
点和客观规律,运用管理学、系统学的有关理论、方法,以及相关
的法律和法规,结合医疗纠纷的特点,对尸体解剖及法医学鉴定
的全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和控制,以达到尸检鉴定
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实现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目的。
二、医疗纠纷尸检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
医疗纠纷尸检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包括公正、科学的
思想;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思想;标准化、
规范化、程序化的思想;管理的科学性、实用性的思想。
公正、科学的思想是医疗纠纷中尸检鉴定工作的出发点和
基础。如果没有这一点,有关医疗纠纷尸检鉴定的质量管理和
控制就无从谈起。对尸检鉴定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实际上是全
面质量管理,它包括全系统、全员、全程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的事
后质量评价变为尸体检验中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即包
括接案检案程序、尸检鉴定人员资格、尸检规范程序、实验室规
范管理及工作程序、诊断标准化、会诊制度化、鉴定书书写格式
等一系列的有关部门、人员、工作程序及规范标准的质量管理,
形成一个质量管理体系。
在尸检鉴定中必须要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只有这
样才能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失误。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质量
管理应是一个系统工程,但不是一个繁琐的工程。尸检鉴定工
作要求从实际出发,需符合医疗纠纷案件中的特点和规律,以求
实用、快捷。
三、医疗纠纷尸检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
尸检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使鉴定过程合法化、管理程
序化、技术操作规范化、鉴定结论的公正和科学化。具体原则:
(1)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相结合,突出宏观控制的原则;(2)全面
鉴定质量与环节鉴定质量相结合;(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
合,突出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例具有不同的条件
和特征医疗纠纷尸检鉴定的质量。
四、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管理体系构想
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管理体系实际上包括两大方面的
管理体系,一是尸体检验鉴定程序的管理,即管理的合法化和程
序化;另一方面是针对医疗纠纷的特点,而对涉及医疗纠纷的尸
体检验鉴定具体技术的要求,即鉴定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一)尸体检验鉴定程序的管理方面
· 8 ·
尸体检验鉴定程序的管理具体包括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认
定、相关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实验室硬件的要求、涉及
医疗纠纷法医学尸体检验有关法律规定及接案、受案的程序要
求等方面。
1.涉及医疗纠纷法医学尸体检验有关法律规定
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可被用于判断医生的行为是否存
在过失,也有利于改进医疗质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6条
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
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
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和病理解剖专业技
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
进行尸检的义务。”由此可见,对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尸体检验
是法制化的要求,尸体检验必须严格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2 鉴定人的资格认定
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最重要的就是对死者的死因鉴
定准确、科学,因此,要求法医学鉴定人应具备一定的资历和水
准。因为涉及患者的死亡原因、死因与疾病、损伤和医疗差错的
关系等复杂问题,要求鉴定人具有较高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法医学知识及相关的法学等知识,以及具备一定程度的综合分
析判断的能力,由此对法医学鉴定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国目前缺乏一个相关的医疗纠纷尸检鉴定人资格的考
评、审核标准及体系。但在发达国家,如在美国,这些均由法医
局承担,因此对承担尸检鉴定的法医病理学鉴定人要求就很严
格,只有获得法医学鉴定人资格的技术人员才能承担该工作,而
法医学鉴定人资格一般是规定从业人员必须在医学院校毕业
后,做3~4年的病理科医生,再到指定的大城市法医鉴定局工
作一年,具有500例的法医尸体解剖实际经验,然后再经过国家
考试委员会考试合格,才能获得法医学鉴定人的资格,发给从业
执照。获得从业执照后定期换发执照,换发时要审核其实践工
作量及知识更新程度,合格者才能换发执照。英国、加拿大等国
家也有类似规定_3 。
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是整个湖北地区医疗纠纷尸体检验鉴
定的定点单位,1993-20__年10年间承担了410例涉及医疗纠
纷的尸检,而尸检鉴定人均为从事法医学研究、教学20年以上
的法医学专业人员,均为副教授以上职称,有硕士 研究生以上学
历,但通过根据聚类分析仍有16例属于不合格鉴定_4一,提示我
们仍要加强法医学鉴定人的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水平的
提高。所以,为了提高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质量,笔者认为
在审核和考评法医学鉴定人资格时,应注意学习经历、工作经
历、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以及通过相关的考评等几个方面。
具体的包括:(1)学历:硕士研究生以上法医学专业毕业;
(2)经历:系统学习过法医学及病理学相关知识;(3)能力:独立
承担200例以上系统病理解剖及鉴定;(4)考评:通过相应考试
或考评。
3.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考核
对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着重提到的是实验室技术人员,他们
虽然不具备鉴定人资格,但技术人员对尸检中提取的检材的检
验,是鉴定人做出正确鉴定结论的依据。因此对技术人员的资
格也应做出相应的规定,如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能熟练掌握实
验室各种常规检验方法,如常规病理切片、法医学特殊检查方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l卷(第1期)
法、免疫组化技术及相应毒理毒化检验技术等,同时,最重要的
是定期的对其技术方法和水平进行考核,使其达到鉴定所需要
求。
4.尸检鉴定的程序
整个尸体检验鉴定工作必须按接案、受案、全面尸体解剖、
检材的提取、实验室检验、病理学鉴定及其他如药物或毒物鉴
定、会诊讨论、鉴定结论的规范书写等过程严格进行,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整个尸检鉴定结论在程序上合法,从而保证其科学性。
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应按法律要求,受理案件,
但必须严格按“接案、受案的程序和要求”,对案件进行有关资料
进行审核和相关案件情况进行调查。其目的主要是:(1)使尸体
检验鉴定合法化;(2)对医疗纠纷中患者的疾病、治疗及其他可
能情况如损伤程度、药物过敏等有所了解,为全面的尸检和分析
打下基础;(3)审核医患双方提供的病历资料,辨别有无涂改和
伪造,以保证鉴定结论的科学性。
全面尸体解剖、检材的提取、实验室检验、病理学鉴定及其
他如药物或毒物鉴定等工作应严格按技术管理部分的规范和标
准进行。
会诊制度的实施,可以纠正鉴定人在鉴定活动中出现的某
些可能影响鉴定结论的主观意识,对死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保
证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5.尸体检验鉴定质量评估
每例鉴定结束后,可通过本研究提出“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
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关键指标,如鉴定人资格、尸体解剖规范
化、检材提取的标准、诊断标准等方面的指标,对鉴定质量进行
评估,使鉴定人能发扬优势,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鉴定
水平。
(二)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技术管理
尸检鉴定技术管理主要是指对尸体解剖、检材提取、病理检
查和实验室检验等鉴定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以保证
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尸检的规范和标准化
尸检的规范和标准化已由公安部在1997年制定,即《尸检
操作程序及规范》,它包括一般尸体系统解剖的程序和操作标
准,但由于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受医疗手段、患者本身疾
病、损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还需要结合每一个医疗纠纷案
件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采用特殊的解剖步骤和方法。如肺栓
塞是临床最常见的诊断错误_5 。张海东等_6 (20__)报道一患者
因踝部骨折外科手术数天后死亡,尸检虽发现急性肺动脉栓塞,
但尸检常规没有规定查找栓子来源和原因的方法和规则,因此
对栓子来源无法确定,法院认为骨折不能作为死亡的直接原因,
认定医院无医疗过失。所以,要针对医疗纠纷案件的特殊性,制
定一些特殊的尸体检验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规则。
2.检材提取方法及其标准化
《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包装及送检方法》是对常规
的尸体解剖提出的要求,而医疗纠纷案件往往涉及疾病死亡、损
伤死亡、药物中毒以及其他相关的医疗过失所致的死亡。因此,
需针对涉及医疗纠纷的特殊情况,进行特殊的鉴定,在此方面,
需做出相关的具体规定,制定相应的标准。
3.实验室的技术操作规范及标准
实验技术标准化是病理诊断的基础。规范的技术操作,既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1期)
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供高质量病理样本。实验室应建立一
套规范技术操作程序及管理方法。如羊水栓塞是妇产科的常见
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分娩中常见的猝死原因,在实验室检验
中,常规的he染色可能造成漏诊,但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羊水中的角化上皮细胞,可提高羊水栓塞诊断率 。李树
华等 (20__)研究医疗纠纷中涉及中草药中毒的法医学检验鉴
定程序及方法时,提出中草药鉴定的五步法,可对案件所涉及的
中草药的毒性和毒理作用进行客观的认定和评价。
4.疾病病理诊断标准
目前,对常见疾病已有病理诊断标准,但还有不少疾病缺乏
诊断标准,需进一步研究,包括对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
物学研究,以期规范辅助诊断依据。如婴儿不明原因的猝死,通
过尸体解剖后为阴性解剖时,往往易诊断为婴儿猝死综合征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reinhard (20__)曾对六
十余例sids进行原因分析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
方法确诊4例为病毒性心肌炎猝死。
5.尸检鉴定报告的规范书写
尸检鉴定报告的全面和完整,对保证尸检鉴定报告内容的
真实性及其具有的法律效力非常重要,也有利于有关人员审查
和运用鉴定结论。鉴定报告应包括治疗经过、纠纷原因、临床治
疗病历记载及诊断、尸体解剖及病理所见、死因分析和最终结论
等具体内容,同时要求文字精练,表达准确充分,结论简洁。
· 9 ·
参考文献
[1]傅征,张力主编病例分型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__ l7— 20,200~ 2l1
[2 任真年著i≮院i 疗质最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 __
[3 祝家镇,父京 .左 津关于制定我国《法医法》的建议第五次全国
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l996年9月:370~372
[4 刘艳,朱f々红,刘良,等医疗纠纷中尸检鉴定质量评价模型的初步研
究待发表
[5j kirch w .,et a1.misdiagnosis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four medical
eras m ed. 1996,75:4l~ 43
[6]张海东,卢德宏尸体解剖在医疗纠纷案件中的角色法律与医学杂
志20__,10(3):184~ 188
[7]高彩荣,任广睦,候养栋,王英元等.实验性兔羊水栓塞肥大细胞类胰
蛋白酶的含量变化中国法医学杂志20__,17(1):4~7
[8]李树华,于建云,秦光明,等.涉及中草药中毒的法医学检验鉴定程序
及方法.昆明医学院学报.20__,(2):98~101
l9jdettmeyer r,baasner a ,marc schlamann,et al coxsackine b3 my—
ocarditis in 4 cases of suspected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diagnosis
by immunoc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 pathologic investig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