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表现论文范文

建筑表现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表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表现论文

第1篇:建筑表现论文范文

如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传播越来越广泛,越来多样化。人们的消费理念也随之转变,对餐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食物本身将不会满足,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吃出品味,吃出身份,吃出文化,这对餐饮空间形象设计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使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却让传达越来越清晰简单,空间设计传达方式可一是静态,也可以是动态的。静态的表达主要是指空间本身主题装饰造形、空间内的图形或文字标识,以及这些图形文字标识在办公行政用品、产品外包装、菜品装点、主题文化形象、就餐环境风格、交通运输工具、庆典活动等方面的统一规范性使用风格。但这个需要主题文化风格这个标尺去卡整个图案文字符号等设计的尺度,或协调或对比,或抽象与具象等手法操控尺度。动态的表达主要是指视觉形象的动态化设计、展示、交互等方面的内容。如作为餐饮空间主题文化代表的吉祥物设计,使设计其为全息动态视觉效果,在原来静态空间上重新划分区域;利用多媒体展示主题LOGO、各类主题相关活动空间场景等,同时可考虑一段时间后的扩建与主题增加的修改内容上,在初始设计时兼顾这些动态的因素。

2餐饮空间设计的主题内容与特点

餐饮空间设计的主题其内容是通过设计手段营造特定就餐环境向目标群体表达自身思想内容和理念,目标把设定的情绪与就餐者建立共同精神联系,产生共鸣,简单地说,如看电影时与电影主人公一起悲欢离合,情不自禁的代入情境,这是任何主题设计的原点。餐饮空间的主题设计的特点是以特定的设计理念来营造整个空间环境:空间内的装饰材料、色彩、陈设、灯光、空间造型等都为主题服务,以及门面设计、导向标识、环境装饰,餐具标记,家具饰品,工作制服,还是菜单设计、餐巾盒、打包盒的包装等使主题更方便的传达其独特的丰富情感。同样现阶段主题一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题餐饮空间作为提供餐饮消费的场所,就餐不再是餐饮空间中唯一部分,而富有文化内涵并同时拥有强渗透性文化特色的环境,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消费,同时以文化的诉求去潜意识转变人的行为习惯,这个是强渗透性文化的独特气息,也是一个区域能持续存在的源泉动力,只要行为习惯或者该文化还存在,相应的餐饮主题也将拥有持续走下去的可能。

3餐饮空间设计的主题表现形式

3.1运用空间设计表现主题

以人为本是设计的前提,只有以不同的人转换视角,理性把握各个功能区间的尺度,在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后,感性添加或创造属于主题易于传达的划分手段,才可能设计出优秀又符合实际的餐饮空间。餐饮空间一般而言,由交通空间、使用空间、工作空间等组成。简单来说就是工作人员与送餐收餐的路线与就餐者就餐来去的路线合理的宽度和长度;就餐者吃饭时与其他活动使用的共占用空间;工作人员制作餐饮的制作占用空间。在分析清楚不同功能空间需要的流线之后,我们设计时可将主题的寓意与功能空间结合,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形式以及不同的空间的形态比例大小,使就餐者在就餐途中体验的主题内涵。如扬州“治春园”,其设计划分区间时,利用假山亭台,水榭绿化,充分考虑功能布局与流线,使园林即餐厅,餐厅即是园林之感。圆门飞枪、修竹漏花窗(图)、去往餐厅,漫步假山长廊,游走长廊临水,观赏花影缤纷,园林与餐厅浑然一体,整个餐饮环境尤为幽雅,充分体验到园林的清高风雅,淡素脱俗的风格与“小中见大”的深邃意境。

3.2运用陈设设计表现主题

陈设设计是继空间设计后,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餐厅空间设计组织的再创造。陈设一般是称空间内除天棚、墙面、地面以外所有电器家具、文学艺术作品、绿色植物等在空间中的组合。从家具样式到花卉作品的风格,再到菜单,餐具,餐纸,桌布,饰品等样式及位置摆放的使用细节,都有效烘托空间主题文化环境气氛。餐饮空间本身就是体现主题文化的一种方式,而当那些有强渗透性的文化特征的陈设品融于这个空间时,就更易于传达出餐饮空间表达的主题理念,与就餐者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感官上轻松建立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联系,达到情感共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单一定性的空间,丰富空间后容易造成不可避免的浪费甚至使用拥挤,这设计时需跳出单一定性空间,要与周围或整个主题空间建立联系,调整全部摆设密度,摆设样式以及需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改造的持续性。同样空间的陈设设计应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性质,空间大小在整个主题风格驱使下进行设计,有利创造出一个个富有特色同时同主题整体呼应的空间环境。

3.3运用灯光与色彩设计表现主题

灯光与色彩对人的情感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它可以传达出轻松或恐怖、舒畅或忧郁、兴奋或平静的情绪等,这对主题表现是一个很直接且有效方式。充分了解灯光与色彩并合理运用,会帮助主题传达出清晰的情绪。首先应了解光色的性格和象征性,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寓意。如用红、黄为主的色调可营造热烈喜庆的气氛,用蓝、绿为主的色调可营造幽雅安静的环境。还如黄色灯光照在菜品上,菜品立即呈现鲜嫩可爱的色相,让人胃口大开;而蓝色灯光打过去,会使菜品呈现腐烂、变质的色相,让人恶心,逃避。前期基础学习后,还需明白一些地域的传统色彩文化,如汉族喜爱红、黄、青等颜色忌黑白,藏族却以白为尊,喜爱黑、红、黄等颜色;亦如伊斯兰教国家喜欢绿色,日本则不喜欢绿色而喜爱红、白、黄等色。只有把灯光与色彩的一些基本特性与地域传统熟悉后,设计时则根据主题空间风格和不同空间需求,把握如何创造餐饮空间环境主题气氛,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的色彩、光的位置、光的质感、光的造型等来渲染、营造环境的主题情绪。如在门面招牌、接待区、卫生间、电梯间或者其它一些逗留时间短暂的地方,使用高明度色彩与亮的白光,使人认为干净的透亮;亦在休闲区间、走廊通道、吧台、收银区等地方则使用较淡的色彩与较暗的灯光来渲染装饰,带给人一种温馨典雅中带稍许神秘的气息;还如用餐区和包房等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纯度较低的各种淡色彩和稍黄亮的灯光的配用,可以创造一种安静、舒适的空间气氛等。

3.4运用材料与肌理表现主题

装饰材料在主题表现中,起到的作用与灯光色彩对主题传达的重要程度一样。装饰材料具有颜色、质感、光泽、图案肌理等基本特征。这与灯光色彩在表现主题时有着相似的作用,同样在材料传统内涵与风格选择搭配上有着许多技巧。如用土黄色和赤土色的地砖引领在休闲区和就餐区来往的流线,可让人体会到田园风格的气息,传达出愉悦和舒适的情绪;亦如用青砖,红柱,灰瓦,白墙组合,在园林餐厅中作为基本材料特征,让人进入一种传统复古典雅的空间中,传达出舒畅自然之感。

4结束语

第2篇:建筑表现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性,结构设计,结构表现

 

建筑在诞生之初就被认为是技术与审美融合的产物。这就意味着一个好的建筑,它必须经得起适用性、经济性与美观性这三重考验。只有正确符合结构逻辑的建筑才能具有真实的表现力和实际的实践性,单纯追求艺术表现而忽视结构原理设计出来的只能是雕塑作品或虚假的造型而已。而伴随着高层建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其类型与功能也愈加复杂和多样化,高层建筑的建筑构思与结构设计也越来赳成为工程师们工作的重点之所在。

1、高层建筑的结构性

现代的高层建筑变得越来越纤细,产生更大侧移的可能性比以往大体积的多层高楼要大。建筑愈高,自然界所产生的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影响愈大。正因如此,抵消这些荷载的结构作用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层建筑对侧向荷载的动力反应,可以通过改进结构系统以及选择有效建筑形状的措施加以控制。论文格式,结构表现。因此,高层建筑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和结构的有效性能有关,这也就决定了建筑的经济性。建筑的结构性能可以定义为建筑承受荷载以及抵抗侧移的能力,同时也决定着建筑各种体量的组成。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1)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减小,跨中正弯矩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3)侧移成为控制指标。论文格式,结构表现。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4)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层建筑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3、高层建筑结构其他设计方法

1)选择有效房屋形式以控制侧移。由于水平荷载成为决定性因素,因而控制侧移成为必要 手段。过去的高层建筑形式多为矩形棱柱体,而从几何观点看,这种形式对侧移是颇为敏感的。倘若采用对侧向力不太敏感的房屋形式,比如外柱倾斜式、上窄下宽式、圆形或椭圆形、三角形和新月形的房屋形式,利用它的几何形状所具有的力学特点,就可使结构更加有效,造价也更低。

2)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置。当今高层建筑的下面都设有地下室,这通常出于两种考虑及需要。一种出于使用要求。比如可将大面积停车场或仓库、机房、配电间等一系列附属用房和人防工程等设于地下,从而节约地上建筑面积。另一种,则是出自结构的考虑和需要,因为设置地下室可减轻地基压力,提高房屋层数,增加房屋抗倾覆力和改善房屋抗震性能和总体刚度。因此,如何减轻作用于地基上的总荷重具有很现实的意义。论文格式,结构表现。

3)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应用。伴随着建筑多层次、多功能的发展,转换层结构应运而生。 转换层属水平结构,用它去改变下方楼层柱子的 排列,或过渡上下层剪力墙的不同布置,以此来 获得特别的楼层柱网即创造大空间并将上部荷载 传递到下面相对少而大的柱或墙上,也是现代高 层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

4)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高层建筑因其巨大的高度和复杂的功能,一旦发生火灾便将造成巨大的危害。因而高层建筑防火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高层建筑的存在和发展都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时,要首先考虑结构防火,比如火灾的因素、火灾的控制、消防通道、救护工作以及结构的防火方式等。其次,在明确结构防火目的的同时,还要对防火有效时间和防火程度及范围进行设计。论文格式,结构表现。最后,还要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即建筑的承重结构必须在防火墙经火灾烧毁后仍能残存下来。论文格式,结构表现。

4、高层建筑结构表现涵义及内容

结构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当代结构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概念上的“结构支撑”,越来越多的重视结构形态的表现性。结构表现成为建筑创作中形态构思的重要方法,结构表现着重挖掘建筑结构中的艺术因素,寻找结构和艺术的结合,变抽象的结构概念为生动的建筑语言。结构的表现不仅因满足功能要求呈现出来,而且通过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的合作,还能实现设计者的个人美好愿望。

建筑结构艺术体现是建立在对工程原理特别是结构的原理和性能理解的基础上,并包含三层含义:效能、经济和雅致。所谓效能就是指在充分发挥结构优势基础上,又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从而使其尽可能有效的承受施加在它们上面的荷载。经济也是衡量一个建筑好坏的标准之一,节约天然资源的要求要和节约社会资源的需要相平衡,要做到用最少的钱建造最多功能的建筑,也正是由于设计者们注重经济的理念,将建筑造型与结构造型更有机的结合,才创造了许多伟大的结构艺术品。另外,雅致的结构形式更能够打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审美情感。雅致的结构表现因素有很多,比如结构形态的节奏与韵律,张力和动感;结构形态刚与柔的对比;结构形态的简洁与明确,机理与变化;结构形态的精妙平衡等等。

5、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理念

从表象层面看,建筑表现为空间方面的概念和形式是表现总体环境的。论文格式,结构表现。对于某个建筑物的最初方案设计,建筑师考虑更多的是它的空间组成特点,而不是详细地确定它的具体结构。但是,关于空间形式的整体设想,也要求建筑师必须考虑建筑形式中有关荷载与抗力之间关系的某些准则,即结构概念。这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所设想的空间形式应当固定在地面上;二是所设想的空间形式应当具有质量并能承受竖向重力荷载;三是所设想的空间形式必须能抵抗水平风力作用和地震作用。所以,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建筑师的基本任务是:一方面要与结构工程师及其他T程技术人员协调合作;另一方面要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建筑立意、场地情况、外力特征、施工条件及效率等因素,寻找出最经济,合理,美观的建筑方案。

6、结语

高层建筑设计中,由于水平荷载起主要控制作用,为考虑水平荷载,结构上必须提供必要手段去应付。因此,有些人认为结构在建筑形式中似乎充当了主角地位,这种看法不够正确。如果说结构是建筑设计的唯一准则的话,那么,我们只能由矩形或圆形的高层建筑,建筑设计也只不过重复使用这种单调的建筑形式罢了。但前面的讨论已经给我们启示,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与结构表现必须相互配合,这也说明了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充分合作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建筑不仅反映了建筑师对结构工程师的尊重,以结构的构成来表达建筑的完美形式;它更反映了结构工程师对建筑师的理解,以创造性的结构处理去适应建筑功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天虹,林英舜,王鹏种.超高层建筑中结构概念设计的几个问题[J].建筑技术,2006,37(5):371-373.

2.崔昌禹,严慧.结构形态创构方法-改进进化论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6,10,39(10),42-47

第3篇:建筑表现论文范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建筑可视为是其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建筑的历史也可视为是反映了其建筑文明发展的轨迹,而在其发展进程中若干重大的建筑成就则成为其历史发展的标识物和人以为豪的共同记忆或民族文化遗产。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规模,形态,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就是这个意思。

一、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一)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词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表现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尊卑差别。

(三)“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使建筑和谐于自然之中的环境态度。例如东晋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近郊修建河阳别业(金谷园):“其制宅边,却阻长堤,前临清渠,柏木几于万株,流水周于舍下”(石崇《思归引·序》);佛教高僧慧远在庐山经营东林寺:“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沟。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墨禅林,森树烟凝,石迳苔生。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高僧传·慧远传》)。诸如此类的描述,文献记载中屡见不鲜。从此以后,那些建置在城市以外的山水风景地带的佛寺、道观、别业、山村聚落都十分重视相地选址,目的不仅为了满足各自功能的需要,还在于如何发挥建筑群体横向铺陈的灵活性而因山就势、臻合于局部的山水地貌、谐调于总体的自然环境。它们无异于点染大地风景使其凝炼生动、臻于画境的“风景建筑”,这正是中华民族在建筑与大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环境意识,虽非完全自觉,但却十分明显。历来的山水“画论”,对于这种环境意识都曾作过部分的美学和科学的阐述。

二、西方古建筑的特点

(一)立体感官,单一布局

与中国的古建筑相比,西方古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建筑体系,它的建筑风格也是一脉相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便是“立体感官,单一布局”的突出表现。这些柱式结构的建筑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有些柱式的柱头是简单而钢挺的倒立圆锥台,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有的则是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带有婀娜潇洒的两个漩涡,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虽然以柱式为构图的原则所展示出的是单一布局,但其所蕴涵的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带给人们的却是立体感观的视觉冲击与震撼。

(二)神亿陛和宗教性

西方古建筑多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的特点。这是受到了宗教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文化一支独秀,深深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而正是在这种影响之下,出现了西方古建筑中最具有宗教与神化气息的崭新建筑风格——哥特式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建筑。哥特式建筑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它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是基督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高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只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

作为富有浓厚神化性与宗教性代表的哥特式教堂,其内部结构全部,近于框架式,垂直线条统帅着所有部分,使空间显得极为高耸,象征着对天国的憧憬;每当阳光从布满窗棂问的彩色玻璃照射进来时整个教堂的空间便弥漫着迷离与幽幻,教堂仿佛就是天堂。此种气氛已尽显了基督教的精神,其中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便是哥特式建筑典型代表,他们也因此把西方古建筑的神话性与宗教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古建筑所体现的东西方文化特征

(一)古建筑体现的中国文化特征

1、务实精神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的若干特征及其建筑概念都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实用理性的务实精神。中国古典建筑体系一直坚持着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始终以人体尺度为出发点,不求高大永恒,无论什么类型的建筑都很少像西方教堂那样超尺度的东西。中国建筑的庞大是通过,小尺度单位的院落,不断有规律地衍生而产生的。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论建筑群有多么庞大,人在其中活动,所感受到的永远是与人相亲和的尺度。这种设计取向,正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想性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特点,迥异于西方在神学迷狂之下所追求的超尺度。

2、恒久变易观念传统的中国式房屋设计原则采用通用式设计思想,房屋就是房屋,不管什么用途都希望合乎使用。因此,久而久之,使人们形成了恒久变易的观念。中国建筑不注重外在直观的形象,而注重人在其中的序列安排。随着道路穿过一道道大门,便会有一个院落,使人一次次豁然开朗,。建筑序列犹如一轴长卷,且走且思,道不尽则思不尽,一直达到有豁然醒悟之感,这一点在园林设计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古典建筑在重领悟、重层次、重气氛等方面极下功夫,反倒对单座建筑淡然处之。古人对感受与领悟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于建筑本身的注视。建筑以恒久的构件和不变的院落,通过无限衍生,便能演绎出无穷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恒久变易的内涵。超级秘书网

3、中庸思想中国建筑往往把和精华放在最里面、最后面,而前面则是质朴的墙,庭院深深深几许,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化解之中,农耕文化内向型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必然要选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

正因为如此,体现了中国人基本精神之一——中庸,“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适用而经久不渝。中国建筑造就了人们在人格思想上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追求执两端而用中的温顺谦和的君子之风。

(二)古建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1、独立与自由

古代西方建筑往往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强调建筑艺术的永恒与崇高,他们常常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古代西方建筑在一套独立的建筑体系上,形成独特的方格,他们布局单一,似乎根本不需要多余的建筑来衬托。西方的建筑师们巧妙地把西方人的思想融于建筑,并形成迥异的风格。因此,正是由于那些极力表现人性的建筑使人们更加渴望去追求独立与自由。

2、思维的缜密与创造力

从古代起,当西方建筑师们设计建筑时,他们不仅关注建筑的构造与精度,通常还在策划时考虑到它的功能,功效及其防水、防火性,是否拥有便利的交通等。而随着西方文明的不断发展,西方古建筑的风格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拜占庭,从哥特式到巴洛克、洛可可式,建筑师们始终以高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工作,而处于这些建筑之中的人们,就难免不受到建筑风格的感染,形成良好的创造氛围,这也是西方文明更加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原因。

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是具体的政治制度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抽象的哲学理论,其中儒家传统的礼治思想是指导古建筑创造的主要思想,中国的古建筑处处体现着秩序、实用、中庸。而在西方,无论是古希腊建筑中的宙斯庙,还是古罗马建筑中的斗兽场,无论是拜占庭风格中的万神庙,还是哥特风格中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建筑都独立的耸立于那里,直接,一目了然,没有旁物的修饰也自成一体。这是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的享受的直接表现。古文化影响了建筑风格而古建筑又影响着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文化和建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谱写着中西方辉煌灿烂的文化史诗。

参考文献:

[1]陆志宝.Touris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2]付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3]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1.

[4]冯骥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篇:建筑表现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涂料施工 施工技术 发展策略 涂料施工发展方向 涂料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质量要求都蒸蒸日上,各种建筑材料、工程涂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建筑涂料主要是起到装饰作用,并能保护和改善使用环境作出一定的贡献,涂料正常功能的发挥,主要是根据涂料的技术性能、施工技术、建筑基层情况和建筑环境条件等紧密联系的。涂料在建筑外表层,历经外部环境的风吹日晒,雨淋雪冻,在各种环境中需要发挥正常功能,经常是天长日久,涂料层开始脱落,既有损建筑物美观,同时也影响了建筑功能。

二.我国建筑工程涂料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情况。

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建筑物内外墙的装饰材料主要为石灰浆和大白粉。60年代中期,我国实现聚醋酸乙烯乳液的工业化生产,聚醋酸乙烯乳胶涂料应运而生,但由于我国当时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水平低,聚醋酸乙烯乳液涂料不可能在建筑物上广泛应用。70年代,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106)和聚乙烯醇缩甲醛涂料(107)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内墙装饰,并在80年代得到大量应用和发展;80年代,随着苯丙乳液的开发成功并实现工业化,苯丙乳胶涂料开始应用于内墙面的装饰,但由于性能不理想(如开罐效果、施工性、贮存稳定性等),再加上当时的经济和生活水平所限,乳胶类建筑涂料并没有得到大量应用和快速发展,直到80年代末,国外助剂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弥补了性能缺陷,乳胶涂料才得以广泛推广应用。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包油型多彩内墙涂料开始应用于内墙涂装并得以蓬勃发展,90年代末本世纪初,弹性外墙涂料开始用于外墙的涂装。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涂料产量和用量的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我国建筑涂料的产销量为352万吨,比上年增长23.7%,占涂料总产量的36%左右,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建筑涂料消费国。随着我国建筑涂料产量的快速增长,该行业在产品结构、技术水平、应用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相比于先进工业化国家在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建筑乳胶涂料用的大部分助剂依赖进口;生产企业众多但生产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低,大多数生产企业技术力量和产品质量监控手段薄弱,缺乏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低档次、性能较差的涂料品种仍占据较大的比例,高装饰性、高性能及功能性的涂料产品相对较少;内外墙找平腻子和底漆等辅助和配套材料的生产随意性大,质量不稳定。从整个行业层面看,我国建筑涂料无论是在产品品种、技术含量,还是在配套性、施工技术方面,均不能满足我国经济水平及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后对涂料性能的更高要求,仍需要广大涂料企业和研究人员不懈努力。

三.建筑工程涂料施工技术的发展策略。

1. 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对人体、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环保、安全、消防型建筑材料,国际上也称“生态建材”、“健康建材”或“环保建材”。绿色环保涂料作为绿色建材的一种,同样是对涂料“健康、环保、安全”属性的评价,包括对生产原料、生产过程、施工过程、使用过程和废弃物处置五大环节的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2.旧外墙面修补重涂技术

我国过去广泛使用的水刷石类、干粘石类、水泥砂浆装饰墙面类、清水砖墙类、旧涂料类和各种贴面材料(例如面砖、马赛克等)等旧外墙面,经多年使用已显陈旧,迫切需要翻新。采用各种建筑涂料(例如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溶剂型外墙涂料、无机外墙涂料和有特殊装饰效果的复层涂料、砂壁状涂料等)进行翻新涂装,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一些翻新涂装工程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对上海某框架结构、粘土空心砖作填充墙的九层综合办公大楼原白色面砖装饰的翻新涂装,使该建筑物由原来严重渗水的陈旧饰面变得焕然一新。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高层建筑最主要的结构形式,这类结构的外墙面的开裂、渗漏、钢筋锈蚀、混凝土脱落、外涂层损坏等现象也是常见的通病。对这类结构进行修补重涂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对原墙面损坏的原因分析、损坏勘察、检查与评估技术,混凝土修补材料、方法、设备的选用,施工规范的制订,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等内容。由某专业涂装公司对上海某商城外墙面饰面的翻新涂装,是这类高层建筑物采用修补重涂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实例。

3.施工机械智能化发展。

无气喷涂机械正向作业智能化、机型多样化、使用简单化和质量可靠化的方向发展,一些国外无气喷涂机械即具有这些功能。作业智能化是指有些喷涂机内设置有微处理器,能跟踪重要的工作细节,并显示在易分辨的LED(大电子显示器)显示屏上,清晰地显示喷涂作业细节,例如喷涂耗料量、喷涂形式(高产出喷涂还是精饰性喷涂)等,并能自动返流清洗,不需要拆卸即能清除滤渣和自动诊断与排除故障等。机型多样化是指对适用于喷涂同一类涂料的喷涂机,针对不同的动力情况配有不同型号的机型,例如以液压为动力的、以汽油为动力的和电动的等。同时,对于不同的工程情况配有不同的机型,例如特大型住宅建筑、特大型商业建筑、特大型工业建筑适用的机型;大型住宅建筑、大型商业建筑、大型工业建筑适用的机型和中型的工程适用的机型、小型工程适用的机型等。

4.国际化发展战略。

进入21世纪,将使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潮流,我国建筑涂料行业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具体表现在:

(1)国际化有利于加快我国建筑涂料行业改革开放的进程。

(2)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建筑涂料企业引进技术和外资,提高水平,扩大经营。

(3)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建筑涂料企业结构调整。

(4)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国内建筑涂料企业获得价格低、质量好、品种系列配套、售后服务到位的原材料,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是极为有利。

四.结束语。

当前,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涂料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收获了许多难得的工程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着眼未来发展,要充实底层施工技术,通过落实工程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踏踏实实走好涂料施工技术的发展策略,提高我国的工程涂料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龙春景 论建筑工程涂料施工技术的发展策略研究[期刊论文] 《四川建材》 -2010年1期

[2]余晓纲 Yu Xiaogang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的发展与实际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期刊论文]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1年3期

[3]朱传棨 ZHU Chuanqi通盘筹划我国建筑涂料的发展 [期刊论文] 《涂料工业》 ISTIC PKU -2000年7期

[4]沈志勤国内外建筑涂料的发展 [期刊论文] 《江苏建材》 -2002年3期

[5]徐峰Xu Feng 功能性建筑涂料的应用与发展 [期刊论文] 《涂料工业》 ISTIC PKU -2005年4期

[6]张心亚 汤凤 蓝仁华 陈焕钦ZHANG Xin-ya TANG Feng LAN Ren-hua CHEN Huan-qin氟树脂建筑涂料的发展动向 [期刊论文] 《功能材料》 ISTIC EI PKU -2004年z1期

第5篇:建筑表现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设计,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关乎民生,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对房屋建筑实施结构设计,主要涉及对建筑高度,承载力,总体结构,各个部件的性能规划等一系列的因素,要求通过对各个构件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既实现满足居民生活生产保障安全的需要,又具有值得欣赏的美学价值。增强房建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地基,房屋的结构体系选择,综合布局等多方面建设因素,是一项及其专业,严谨,复杂的高技术工作。

二.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作用和关系分析

建筑设计对建筑抗震起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筑的结构设计难以对建筑设计有很大的改动,建筑设计已经初步形成了,建筑结构就必须按照原则服从建筑设计的要求。设计师在建筑方案能够全面的考虑到抗震设计的要求,那么结构设计人员按照建筑方案对结构部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保证建筑结构质量与结构刚度均匀分布,结构受力和结构变形共同协调,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能力;如果建筑方案没有考虑到抗震的要求,直接给结构抗震设计带来更大的难题,建筑布局设计限制结构抗震布局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部件抗震承载能力,就必须增大结构构件的截面面积,这样又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在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单位要对建筑体型设计、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屋顶建筑抗震设计等问题加以关注。

三.我建筑抗震设计的现状

在建筑抗震设计领域,虽然我国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缓慢,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上,没有能够正确的处理好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关系,虽然引进了一些西方欧美抗震设计理念,但缺乏符合本国实际的理论技术创新。很大方面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抗震设计中缺乏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缺乏实际经验的积累;我国对地质地震的认识尚不够完善,对地震的成因,预测,防治研究不够深入,地震防治规范不够科学。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或依据的是不完善的理论。因此,难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完美融合防震设计理念。

2.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立足于固定参数,而忽视了实际情况,设计完全依据“计算设计”完成。而且将一定的地震或力学参数做出固定的规范,比如,在我国地震设计研究中,把地震的降级系数统一规定为2.81,将小震赋予固定统计意义。而小震多用于结构设计中,结构截面承载能力设计和变形的检验计算,需要依据一定的实际情况而行的。

3.设计中,没有能够深入研究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层次和顺序,难以做到重视主体的设计而兼顾细节问题。没有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运用抗震设计准则。

四,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标准

1.我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辩证灵活运用其中抗震设计原则,严格执行设计施工标准,借鉴其中经验,结合房建本地实际,科学设计。

2.要坚持实施多级防震措施。传统房建结构多采取的是三级设防措施,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在新的时期,房建结构必须是采取的多级设防模式,保护建筑主体抗震能力,减轻经济损失,使得建筑抗震中更加安全。

3.将概念设计理论和基于性能的设计理论相结合。结合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科学严谨勘探,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考虑,做出最优势的战略设计组合。

五.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几个主要设计问题

1.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立体的空问形状的设计。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尽可能少做外凸和内凹的体型,尽量避免不对称的侧翼和过长的侧翼,在体型布置上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因体型不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称而引起建筑物在抗震时发生扭转反应。在建筑设计中,为了建筑立面美观和艺术上的创意,复杂的建筑体型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设计时一定要把建筑艺术、建筑使用功能同结构抗震安全很好地结合起来。

2.建筑平面布置设计问题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同时它与建筑抗震关系很大,因此从概念上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建筑平面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使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对称协调,避免突变,防止产生扭转效应。在墙体布置上要均匀对称;在抗震墙(剪力墙)布置上尽量与结构抗震要求相结合;对刚度很大的楼、电梯井简要居中布置,避免偏心扭转地震效应。在建筑平面布置的总体设计上要尽可能为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合理布置创造条件,使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与建筑结构抗震要求融合成一体,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中的基础作用。

3.建筑竖向布置设计问题

建筑的竖向布置设计问题在建筑设计中主要反映在建筑物沿高度(沿楼层)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设计上。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无论单层和多层都存在此类问题。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使建筑物沿竖向的刚度分布比较接近,应特别重视使剪力墙布置比较均匀并使其能沿竖向贯通到建筑底部,不应中断或不到底;尽量避免某一楼层刚度过小;尽量避免产生

4.屋顶建筑抗震设计问题

设计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时,屋顶建筑抗震设计也是整个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十年来,从多数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评定结果看,屋顶建筑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屋顶设计较高或者设计过重。屋顶设计较高或者设计过重,无形当中加大了屋顶建筑变形,而且地震作用也加大了,尤其对自身和屋顶之下的建筑物的抗震作用都不利。有时屋顶建筑的重心和屋顶之下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屋顶的抗侧力墙和屋顶之下的抗侧力强出现间断,在地震发生时,带来的地震扭转作用也会更严重,对抗震更不利。所以,进行屋顶建筑设计过程中时,应该最大限度的降低屋顶建筑的高度。选用强度较高、轻质、刚度均匀的材料,使得地震作用传递不受阻碍;屋顶重心和屋顶之下的建筑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屋顶建筑非常高,屋顶建筑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让屋顶建筑地震作用和突变降低到最小,尽量避免发生扭转效应。

六.结束语

建筑行业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建筑抗震设计,设计,提高抗震能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因此实施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科学处理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关系。建筑设计是整个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提高建筑整体抗震性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进行建筑的抗震设计时候,必须要将建筑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综合协调起来,实现二者的配合,共同为建筑整体的抗震设计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山 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10期

[2] 陆伟权 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中的作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4期

[3] 曾锐 重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会议论文] 2003 - 中国铁道学会铁路房建管理会议

[4] 程宇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6期

[5] 李建平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 -2004年5期

[6] 宫玲君 论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与策略 [期刊论文] 《科技风》 -2009年16期

第6篇:建筑表现论文范文

关键词:陶瓷壁画;公共空间;装饰;优越性

壁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公共环境的一部分,它依附于建筑物,与周边建筑物协调互补,可极大地提升公共环境的艺术品味。而在所有壁画形式中,最经久耐用、在现代公共环境中表现力最丰富、同时表现手法也最多样的当属陶瓷壁画了。陶瓷壁画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是由于人们每天面对钢筋水泥的森林建筑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从而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城市改造的进程和对公共艺术的重视,陶瓷壁画也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陶瓷壁画通过公共空间环境实现自我价值,公共空间环境也通过陶瓷壁画的装饰得到提升。由于材质上陶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使得陶瓷壁画的创作饱含了人类丰富的个性感情,其内在的人文因素与公共环境的现代建筑有很好的互补作用。

陶瓷壁画是一种以建筑环境为载体,巧妙运用绘画、雕刻等技法并和陶瓷的装饰艺术相结合而进行创作的公共环境艺术形式。目前,陶瓷壁画已经被大量使用于公共空间,作为环境设计的重要一部分。生活中,无论是高雅的音乐厅,还是人流量很大的候车厅地铁站,围墙壁面上均会看到陶瓷砌成的各种各样的壁画作品。而陶瓷壁画为什么能够这么广泛的运用到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中呢?正是由于陶瓷壁画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它才能作为艺术性的创造物和公共空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耐腐蚀、抗氧化性――当陶瓷壁画置于建筑环境中时,不会出现因日久天长与空气中的氧化物发生反应,产生生锈、老化和变质等现象,因为陶瓷壁画是经过900摄氏度及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具有耐酸、碱、盐等的能力,这方面的功能性要远远超越铁、铜等金属壁画。

耐热性――陶瓷壁画的传热性是相对缓慢的,特别是夏季日照时间长、强度大,陶瓷壁画可能由于太阳直射、本身色彩的原因会吸收热量,而由于它本身是隔热、耐热性强,是不会使观赏者在观赏过程中因触摸而受伤,保证了观赏者的安全性。

耐磨性――陶瓷壁画是以黏土为材质,釉料为装饰,经过高温烧成,烧制后黏土坚硬如石,厚重、结实,而釉料经过窑变后在黏土的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的碳酸钙质,可以将黏土表面的气孔全部封住,起到保护和装饰坯体的作用,增强了陶瓷壁画的使用强度。

可塑性――黏土与水混合之后是泥,而泥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可塑性,泥料在制作过程中,能创造出不同形式的美感,无论是粗犷和细腻、雄浑和清秀,还是具象、意象、抽象的艺术法,只要和材质、构图结合得好,都能成为各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环保生态性――现在建筑环境中的装饰材料大都含有甲醛、苯乙烯等有害物质,人们长期生活在这些默默释放有害物质的装饰材料中,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建筑环境中材料的使用上应选用环保无污染的,而陶瓷壁画的黏土是取之于自然的,无污染、无辐射,而且釉料经过高温或低温的烧制,使许多化学原料成分发生反应,形成一种无污染的物质,因此陶瓷壁画的材料相对于其他建筑环境中的装饰材料安全性指数、自然性都是相对较高的。人们渴望在清新、舒适的建筑环境中工作、生活,更喜欢体验回归自然的感受,而陶瓷壁画的绿色环保性就恰恰满足了这一点。

画幅无限制性――制作陶瓷壁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必须依据砖块的型把整个画幅分割成若干小块单位,在专门的工厂车间或工作室进行预制,经烧造完毕后再按编号进行安装组接。因此画面上便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许多方格状的网络线路。有人说这种方格状的网络路线是陶瓷壁画的“一大缺点”,原因是它“破坏了”形象的完整性。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不了解陶瓷壁画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既表现在陶瓷材料的运用上,也表现在这种由面砖或陶板在组接过程中所留下的自然网络上。因为这些网络的存在不仅显示了陶瓷壁画的工艺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网络的四方连结,使琳琅满日、气象万千的绘画物象统一在规整的网络结构之中,借以加强了画面的整体性、装饰性和节奏感。

建筑材料――陶瓷壁画本身就是一种建筑材料,更加容易和建筑环境相结合和适应环境。陶瓷壁画在制作过程中被切成方格形,恰巧与建筑物中方块形的门窗、砖面等相互呼应,达到与环境的有机协调。任何陶瓷壁画,只有安装上了墙壁,适应了建筑物的要求,对设计者来说才能算是最后完成了。陶瓷壁画一旦安装上了墙壁,不但构成了室内或室外空间的一部分,而且也构成了墙面的一部分。

成本相对较低――陶瓷壁画的原材料主要以成本低廉的黏土和高岭土为主,经配料、塑造成型、施釉、高温烧制等工艺而成,壁画的成本相对于铜、合金、大理石等其他材质的壁画成本要低廉很多,再者创作和烧制也较为简便。

色彩丰富,呈色稳定――陶瓷壁画色彩是通过的釉色来表现的,而千变万化釉色,主要取决于釉料的配方和烧制的方式,掌握了烧制釉料的影响因素,便可制造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这也是釉色的神奇之处。陶瓷壁画以黏土为载体,但是无论黏土塑造的形态有多么的美观,缺少了釉色的装饰,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削弱陶瓷壁画的视觉效果。并且陶瓷壁画的颜色十分稳定,不会因为风吹日晒而使颜色变淡,这一个色彩丰富且永不褪色,不脱釉,不开裂优点也是其他材质壁画所不具备的。

易于清洁――公共空间往往能够给人们一个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干净整洁当然是最基础的,所以放置在公共空间中的装饰物,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特性就是易于清洁,陶瓷壁画就具备这一点,烧制后的陶瓷壁画表面光滑,无论是用水冲洗还是用抹布擦拭都是易于完成的。

除此之外,陶瓷壁画还有防水、防火,肌理效果,窑变美等一些特性和优点。正是这些优越性,使陶瓷壁画在现代公共空间环境装饰中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现代公共空间环境越来越趋向人性化、生活化、风格化,而陶瓷壁画艺术具备了创造多种风格环境艺术的品质,既可以是大型的陶瓷壁画,也可以以小品的形式出现,既可以写实,也可以抽象,因此,陶瓷壁画在现代公共空间环境艺术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发展很快,每个城市都希望能创造出有自身特点的环境艺术,陶瓷壁画作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方式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希望陶瓷壁画能够通过本身的优越性,被设计师们设计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 赵云川.陶瓷壁画艺术[J].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06).

[2] 周建翠.现代陶瓷壁画在环境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3] 冷玲.陶瓷壁饰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第7篇:建筑表现论文范文

关键词:戏台建筑 祭祀 发展史 特征

Abstract:Chinese opera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s rich. The Chinese on both sid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remains in the ancient stage, it is used as a supporting opera culture building, also opera like means deep, concentrated many charm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Stag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s the carrier of ancient opera culture, living fossil is ancient opera culture "". A love of Theatre building based 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stage building little problems, fieldwork in this paper,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roduces the origin, from the stage, focus on the stage of evolu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history stage change of contras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building history of.

Keywords: stage construction; sacrifice; development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1. 戏台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中国戏剧艺术起源于上古的宗教祭祀活动。宗教的祭仪乐舞演化出歌舞表演形式,宗教活动场所则演化出最初的歌舞场所--神庙戏台[1]。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落后,极易遭到天灾人祸的打击。人们在面对这些不能被人力控制的疾苦、时疫、死亡等诸多问题时,都把希望寄托给鬼神天地、祖先亡灵,以求生生不息。因此,五花八门的祭祀敬神活动应运而生。而各种神庙祭祀形式,内容不外乎两类:一是呈献供品,二是献演歌舞[1]。古时的歌舞献祭,是神和凡人的精神交流。在那种大型聚集活动场景中,人们可以暂时放下烦恼苦痛,享受这一刻时歌舞带来的精神洗礼。祭祀也由“敬神”慢慢转为“娱人”。只有这时,人们才能不惜花费金钱而名正言顺地得到文化娱乐[1]。这是歌舞祭祀得以广泛传播的内在因素。

秦汉以前,戏曲还依附于寺庙建筑而不能独立生存,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祭神献祖。随着它的影响渐渐扩散,在秦汉至西汉时期,戏曲表演不单单在人民生活中流行,也开始盛行于皇宫贵族之中,并成为上层阶级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戏曲渐渐脱离对寺庙建筑的依附性,独立出现在各个城市中,并且由开放场所逐渐转变为室内场所。到了宋代,由于“里坊制”的废除,城市形态处于一个开放热闹的时期,大城市中出现了各种技艺集中表演的瓦舍,内部有茶肆、饭铺、书场、以及勾栏,观众需付费才能进去观看。这个时候的戏曲已经发展成一种商业模式,戏曲演员不再作为公共表演而演出,而成为一种职业,并有了自己的固定模式和商业基础。明清时期,戏曲的剧种、曲种、演出都达到鼎盛,各地区的戏台建筑也竞相精雕细琢,满足人民日益发展的审美需要和视觉效果。清朝后期,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戏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受到严重阻碍,许多优秀的剧种都流失,戏台建筑也遭到破坏和毁灭,使戏曲文化一度受到打击和衰败。

2.戏台的发展演变

“古戏台”是指清末以前修建的有顶盖的长久性戏台[2]。那么研究戏台,首先我们应明白,何为戏台?是否是上台表演的“台”即为戏台?是高于平地即可称为“台”?大众普遍观点是,戏台即舞台,是为戏剧演出而建的专门场所。我认为这种定义,没有确切地将戏台所界定的空间概念给讲出来。

在戏台的固定化演变过程中,戏台形制经历了三个阶段:露台、戏亭到形制成熟的庙台,并由四面观慢慢向三面观、一面观演变。

2.1露台

露台之名,早在汉代就有记载。《汉书・文帝纪赞》曰:“(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人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为台?”以“露”称台,是因为上面没有覆盖。所以露台可理解为露天之台。早时的露台,一般都是在大殿前用砖石建造一方形台子,和殿基齐高相连。发展到后期,和殿堂相连的露台,进一步发展为独立的形制,和殿堂独立开来,成为与殿堂遥遥相对而设立于庭院中央的露台,这就向戏台的建制迈进了一大步。

这时候的露台表演形式,有学者认为还是观者平视或俯视演出人员。这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尊卑关系中的“三教九流”,而戏子为下九流之列,所以就有《隋书・音乐至》里描述的“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4];也有学者认为观者是平视或仰视演出人员,因为当时露台的高度有限,观者与露台的距离也不远,这就决定了观者看演出的角度,或平或仰,但很少俯视。我认为,前者是从统治阶级角度出发,而后者是站在劳动阶级层面来考虑。但不管何种观点,这都给我们透漏一个信息:古戏台尚未明确划分观者和演出者的高度。

汉代时期,露台常是降神之所,用来招徕天神,为民间传统的信仰建筑。唐代时期,露台大量用于歌舞演奏,这在敦煌壁画中俯拾皆是[5]。直到宋金时期,即使露台已经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北方地区,但露台的功能始终是以祭祀为主,并不只限于歌舞表演。

2.2舞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诗句展现了“亭”作为单体建筑的可观性:从高度上统领画面的视觉中心,起到了良好的视觉效果。这为后世建造戏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山西临汾市牛王庙戏台,是早期戏亭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它独立于庭院中,与其它建筑不相连,山门设在最南端,观众看戏,需绕过戏台,戏台属倒座式,如果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不能同时修建戏台和寺庙,这时,自然可先建寺庙,在寺庙前留下开阔的空间,待来日有了人力物力,再建戏台,而不影响寺庙的完整性[5]。戏台采用乐楼形式,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正面当台口,无前后场之分。戏台的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顶部有单檐歇山顶或十字歇山顶两种形式,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的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一时期的戏台还处于“亭”这个阶段,后台与前台的功能没有区别开来,内部装修也简单,整体色彩感也单调,而且也没有完全脱离对庙宇的依附性。

2.3成熟的戏台

明清时期,观戏成为城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戏场建筑形式的改进,观演关系的发展,多发生在明代。[6]戏曲内容在后期发展为两军对打的场景,其所相应的戏台也不得不开始扩大,前后台有了明确的划分,一些戏台的后台甚至比前台规模还要大。此时的戏台在不同地区衍变出各种类型的戏台建筑。

庙台,即元代农村的戏台,因为他们多与神庙相连,故称之为“庙台”。此时的庙台,常以两进院为主,坐南朝北,屋顶为单檐歇山顶。戏台后设厢房,厢房常与山门相连,戏台以屏风或屏门为隔断,形成戏台前后场空间,用楼梯连接。此时的庙台不仅数量巨多,造型也精巧细腻,规模远盛于前例,具有了很高的欣赏价值。

草台,农村临时搭建的戏台。农村在赶上庙会的时候,当地人民都会请戏班,用草席、竹竿或木竿,搭出一个将后台、前台看棚结合在一起的临时建筑。观众看戏多为仰视,通常为一面观。草台可以搭建在陆上,也可搭建在水上,依稀额南方地区也搭在船上,形成一个流动的戏台。

茶楼,也可称茶园,是清代兴起的一种戏曲演出场所,即在茶园酒肆中设台唱戏。开始的时候,这列建筑是以饮茶为主,看戏为辅,到后期却成为专门的看戏场所。这类戏台相对于草台、庙台的区别之处是,将表演场所放在室内,且观众的位置也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一般的观众坐楼下的散座,也称“池子”,有钱的人家坐在楼上戏台两侧的“包厢”。这类戏台,观众看戏时三面围观。室内的戏台对光线要求较高,演出的光线也由自然光变成人工光照,相当考究。

3.演变对比

“戏台”,引用《中国古戏台建筑史》[4]中罗德胤先生给出的定义,为“以戏曲表演为主要功能的有顶建筑”。这一概念,我认为,将中国戏台建筑的发展、功能及空间都道了出来。纵观中国戏曲建筑史发展,中国戏台建筑在多方面都表现出各种演变形制。

从屋顶形式上来讲:由的露台到歇山顶的戏亭,最后屋顶得到解放,各种繁复美丽的屋顶形式都被用与戏台建筑,发展到后期卷棚、悬山、硬山、八角攒尖等等。在中国古建筑中,屋顶是建筑的第五个立面,其形式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7]。明清时期,民居多以硬山为主,戏台作为酬神祭祀的舞台,其礼制等级高于民居,但又非官式建筑,因而戏台不得采用庑殿顶。

从戏台装饰上讲:从最初少有装饰近乎简陋到繁杂装饰极尽奢华。后期的戏台,从讲究实用的柱础到雕刻精美的隔断,从名人志士题写的匾额到平仄协调的楹联,从装饰性极强的雀替到交错复杂的藻井,把民间艺人的创造思维和艺术积淀都镌刻在古戏台一砖一石上。但是在这看似变化巨骤的面目之下,不变的一直都是是一个审美趣味复杂,艺术气质对立,充满矛盾的神庙戏台:神秘与直白、典雅与庸俗、质朴与豪奢等等[8]。民居和神殿装饰所表现出的不同艺术气质和精神追求,源于宗教的神性和世俗的闲适,而神庙戏台作为人神交流的工具和场所,成为人们这两种情感需求的统一体。

4.结束语

戏曲,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它不仅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和重演,同时它本身也是一部历史。戏台,是戏曲的载体和活标本,随着戏曲的诞生而诞生,也随着戏曲的发展而发展。戏曲,在繁华落尽、灯光暗淡之下后,使人们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离开,而戏台建筑却始终留在原地,等着下一场节目的盛大演出。它本身所蕴含的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敬畏,慢慢发展成为古人自娱自乐的精神寄托。这之中,戏台的演变,发展、繁荣、衰败,都伴随着它建筑本身的一层层加工、雕琢、修饰,发展成为今天成熟的戏台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成为特色鲜明的单体建筑。既是研究中国建筑史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料,更是我们值得保护、研究,发扬光大的中国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高琦华.祭祀乐舞与神庙戏台[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9,(8):1-3.

[2]田雪鹰.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古戏台[J].中国社会科学学院报.2008,(3):1-5

[3]乔忠延.山西古戏台[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第一版.2004.

[4]罗德胤.中国古戏台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5]高琦华.戏台考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6)

[5]薛林平,陆凤华. 山西寺庙戏场建筑研究―――戏台位置剖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1-48

[6]薛林平,王季卿. 山西明代传统戏场建筑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2003,(3):10-11

[7]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2001

[8]徐力凡.明清古戏台建构的装饰性与南北对比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3(5)

[9]林然.福建民间信仰建筑及其古戏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6):5-9.

[10]薛林平.湖南传统戏场建筑研究[J].建筑历史期刊.2009,(2)

[11]乔艾艺.江苏书院建筑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3,(5)

[12]吴健.祁门古戏台场地建筑探析[D].硕士学位论文.2006,(6)

[13]薛林平. 浙江传统祠堂戏场建筑研究[J].建筑历史.2008,(6)

第8篇:建筑表现论文范文

关键字:建筑工程;招投标;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 type of construction market got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bidding has slowly towards speci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but in this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not to be neglected. This paper is mainly targeted at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bidding proces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to make analysis,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 of the unreasonable science,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Key word: building engineering; Bidding; Problem; Cause;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建筑市场异常火爆,建筑工程的招投标也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为了规范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使之科学化、合理化,我国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保证规范的招投标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有效的解决了其中的一些腐败问题,但是工程的招投标毕竟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具有商品市场的特性,所以发展至今,它的运作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政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不断的结合它的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全面的看待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确保规范工作的正确开展。

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干预仍有较大影响

从表面看,很多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招投标的过程中,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互利的原则之上的,整个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也是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来进行的,但是我们透过表面往实质看,却发现很多建设单位的招投标是受到各方各级的行政干预的,建设单位并不是通过招投标来选择施工单位的,而是事先已经由行政单位内定了施工单位,再通过公开招投标来走个过场罢了。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的建筑招投标过程中是广泛存在的。

串通投标

所谓串通投标就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单位违反有关程序采取手段限制竞争的行为。具体的说,有两种方式:一是投标者互相串通投标。在参加投标之前,想参与投标的建设单位通过事前的沟通,以口头、书面、电话等形式互相报价通气,达到自己的不良目的。二是投标者和招标者互相串通投标。在公开招投标之前,招投标者泄露标底,破换正常的招投标工程,达到不法的目的。

寻找借口,规避招标

主要表现在通过手段将整个的建筑工程项目化整体为部分,再分配给不同施工单位。国家规定,如果一个建筑工程的各种工程建设施工费用估价在50万元以上,包括50万,那么这个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所以,有的单位为了不实施招投标,把符合规定的项目人为的进行拆分、肢解,化整体为部分,从而使整个项目免于招投标。或者是把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分阶段报批,只申报部分项目,从而使每一次的项目都达不到法定招投标数额,从而免于公开招投标。

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市场存在不正当竞争

主要表现在招投标双方未来达成双方的不正当利益,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对整个招投标的过程进行干预,排挤其他投标者,严重的干扰了整个建筑工程正常的招投标工作秩序,破坏了招投标工作的公正性,造成招标项目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招标的意义。

评标、定标方法不科学、不合理

很多招标单位在进行招标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功课,在进行整个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设立的评标、定标方法不科学,使整个招投标过程失去了秩序,甚至使许多不怀好意的投标者钻了不合理方法的空子,让这个招投标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还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6、招投标工作完成后招标方与中标方违背原来的合同

据法律规定,招投标工作结束后,中标者应该在中标通知发出的30日内,与投标者订立合同,合同依据招投标时双方出示的文件订立。但是实际情况是,在招投标工作之后,双方有一方违背当初的招投标文件,以各种理由,各种借口,随意变更施工内容或要求,增加投资额,造成整个投资超出之前的计划,之前的招投标失去了意义。

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制建设健全,导致国民的法制意识不强

虽然前面提到国家为了规范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市场,使之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纵观整个的法律法规,惩罚招投标市场的违法行为的法律法规十分少见,惩罚的力度的措施也不够。这就导致一些招投标单位和个人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所以才会在整个的建筑工程的招投标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违法行为

整个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从业人员的素质。

因为市场的供求不平衡,所以整个市场出现了激烈的竞争,有些单位和个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往往会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行为。

我国诚信经营的意识薄弱

因为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所以虽然市场经济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作用的结果及传统文化占据一定的地位,诚信经营的意识还没有深入到我国国民心中和企业的文化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重的更多是人情世故。另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全国统一信息平台整合工作滞后于现实监管需要,从而给“暗箱操作”者提供了机会。

行政部门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国目前的行政单位由于工作量大,人员复杂,本身的建设工作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加上目前建筑市场处于建设高峰期,项目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许多建设项目法人作为一次性业主缺乏工程项目经验,建筑市场必然会产生大量问题。而行政单位的工作能力有限,不能对其实施很好的监管,问题就这样出现了。

四.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

1、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当前,项目业主虚假招标,承包单位“陪标”、“串标”、“挂靠高资质企业”,建设市场主体各方对招标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已是习以为常,其主要原因是招投标还没有真正走上法制化轨道,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有关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不够,打击不及时。因此,为防止招投标走形式,应积极完善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2、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立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杜绝不合理的竞争体制,加强评标、定标工作的管理,全面推行无标底招标。明确资金到位情况,严格限制业主供材的范围,坚持合理工期、合法分包、杜绝转包。

3、规范评标过程,完善评标方法。在招标文件中应该对评标的相关事宜进行规定,为评标过程中各个单位的投标价格的比较提供统一的口径,使得投标文件具有价格上的可比性。同时要求公开唱标,有标底评标的要求标底绝对保密。评标时应综合考虑技术标、商务标,尤其应以技术标为核心,不应片面追求低价,同时投标应以合理低价中标为好。

五.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研究中我们看到,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我国的发展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建筑市场的有序发展,和建筑施工的专业化、规范化进程。这些问题不仅是建筑部门本身的问题,行政单位在这其中也有着不小的责任。在未来,如何使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工作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高质量的理想化投标,是建设工程企业经营管理者考虑的重要课题,也是摆在行政单位面前的一道难题。希望在未来,建筑行业能够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有效”的原则树立起我国招投标制度的良好形象,为我国工程项目市场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昕 蒋晓红 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被引用 4 次)[期刊论文] 《浙江建筑》 -2009年1期

[2]朱珩琰 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6期

[3]蔡辉鹏 论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3期

[4]王英 曾 关于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若干思考 (被引用 9 次) [期刊论文]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 -2000年3期

第9篇:建筑表现论文范文

关键词:雨水落水管,半圆形雨水管,道水幕,水景剖面,屋面构造

 

一、屋面雨排水管道与建筑立面表现的关系

对于普通住宅类建筑, 在日常设计中, 除东北一些高寒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建筑屋面雨水管道大多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大部分设计师都会结合建筑外立面的阴角布置屋面雨排水管道。但是, 对于一些功能比较独特的建筑,考虑空间效果的需要, 建筑专业在处理建筑立面的时候, 可能会大面积采用白色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或点支玻璃幕墙)。对于此类建筑, 国内多数建筑设计人员都要求给水排水专业设计人员想尽一些办法对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进行隐蔽。理由是对于白色玻璃外墙,沿柱子安装的屋面雨水管道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为此,在设计中有的要求给排水设计人员结合结构专业把屋面雨水管道敷设在混凝土柱子里面有的在建筑物内部靠近外墙位置, 用一些轻质材料把雨水管道隐蔽起来。总之,隐蔽方式, 不一而足。

那么, 对此类建筑,屋面雨水管道是否就严重影响建筑立面, 到了必须隐蔽的地步?如果的确影响了建筑立面,有没有其他相对简单的处理方式。有这么一座建筑,大多建筑设计人员耳熟能详,就是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该建筑外立面采用白色通透玻璃幕墙, 室内的金属构件和屋面雨排水用金属雨水管道从外面看一目了然。从某种意义上看, 这些可能也是该建筑在立面处理的一个亮点。试想,如果按照我们通常可能采用的做法, 在建筑内部用轻质材料对屋面雨水管道设置专门的管道井, 或者在雨水立管处设置部分墙体对管道进行隐蔽,必将严重破坏该建筑的立面效果。可以这么说, 建筑专业在立面处理方面,无论采用什么手法,都是为了表现建筑立面的整体效果,也是为了建筑立面的“ 美”。“ 美”是什么,根据对美的定义, 美就是对称、简洁、简单的集合。因此,对于外立面采用白色通透玻璃幕墙的建筑, 当雨水落水管沿混凝土柱子或钢柱子安装时, 只要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充分保证雨水落水管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当我们的雨水落水管和结构专业的柱子充分融合在一起的时候, 是否可以认为,给水排水专业的屋面雨水落水管己经成为建筑立面的一部分,成为建筑专业表现建筑立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试问, 当建筑专业对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立面处理手法津津乐道的时候, 我们自己这么做又有什么不妥呢而且,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根据建筑专业表现建筑立面的需要, 还可以把屋面雨水落水管涂以不同的颜色,通过这些竖向的线条,既丰富了建筑外立面,从一定程度了也节省了隐蔽管道的工程造价,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对于住宅建筑的屋面雨水落水管设置,由于大部分地区多考虑外排水的方式。根据日常反映,这些安装在建筑外墙上面的排水管的确难以和建筑立面和好的结合起来。鉴于此种情况,一种半圆形的塑料雨排水管道应运而生。管道安装时, 可把半圆形的雨水管道紧贴外墙安装。与传统塑料雨水管道相比,半圆形雨水管道安装更为牢固,突出外墙面部分较少,利于和建筑立面相协调。论文参考网。同时, 也可部分降低屋面雨排水系统造价。此外,当条件许可时,尽可能把屋面雨水管道沿外墙的阴角敷设,同样利于建筑的总体美观。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

二、结合建筑平面布置, 合理安排给水排水专业的管道和设备

在高层商业(商住)、办公等建筑设计中,给水排水专业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生活水箱笼水池、生活水泵房、中水处理机房等通常都会设计在地下汽车库中。目前, 小区和公共建筑停车位紧张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 充分利用地下车库中的一些边角的地方(也包括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下部空间。), 来布置消防水池等,从而尽量不占用停车位的面积,对给水排水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对于一些高层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或筒中筒结构的高层建筑, 由于高层建筑本身竖向管道较多, 必然大量占用标准层有限的建筑面积。那么,就我们给水排水专业来说,能否对现有管道系统进行合理优化,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减少竖向管道数量,很值得我们广大给水排水设计人员进行认真思考。以生活给水系统为例, 可集中设置生活给水立管, 同层卫生器具供水可通过增设支管的方式解决以喷淋系统为例, 当地下室集中设置报警阀门而导致喷淋立管过多时, 可通过报警阀前管道竖向成环的方式沿竖向分散设置报警阀门;以生活排水系统为例,当条件许可时,尽可能设置单立管排水系统, 从而减少专用通气管的设置;以喷淋系统泄水及试验排水为例,可充分利用每层的卫生间和雨水排水管道兼做泄水及试验排水用,从而减少专用的排水管道。

三、熟悉建筑剖面, 充分掌握建筑物室内的空间关系

通常情况下, 给排水设计人员大多根据建筑平面来合理安排自身的管道或者设备, 对建筑剖面关注较少。当然,对于一些功能简单、室内空间变换较少的建筑, 仅根据建筑平面, 即可大致分析出整个建筑的空间构造。但是, 对于那些功能复杂、室内空间变换较多的建筑,仅凭建筑平面就进行设计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结合整个建筑剖面,仔细分析整个建筑的空间构造。只有对整个建筑空间构造了然于胸时,方可进一步合理安排给水排水专业自身的管道或设备。

四、结合建筑构造, 合理确定雨水利用方案

目前,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水资源供应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现。就国内600 多座城市来说,约有2/3 以上城市供水表现为资源型紧缺和水质型紧缺。因此, 合理利用雨水, 开辟新的水资源途径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 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就建筑物面雨水利用来说,尤其对于一些大跨度、大体量的工业厂房, 当建筑物面外层防水采用传统的SBS 防水卷材时, 由于这些高分子的防水卷材随时间老化,其屋面雨水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对于一些屋面采用压型钢板的轻钢厂房, 或者对于一些屋面采用大型屋面板(此类厂房,屋面防水层外面还要做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面层)的厂房,其最外层主要为压型钢板或水泥砂浆等无机材料, 那么其屋面雨水的污染程度相对于传统屋面必然要降低很多。因此, 对于这些建筑物面的雨水处理与利用来说, 只需要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后, 经消毒处理即可回用。但是对于那些外层防水采用SBS 防水卷材的建筑屋面来说, 随着屋面防水卷材日久老化, 其雨水中的COD 等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处理起来也就相对复杂了。因此, 对于屋面雨水的处理和利用, 在确定屋面雨水处理工艺时,首先要搞清楚建筑的屋面形式和屋面构造。

五、结语

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来说, 由于给水排水专业的每一个线条都需要在建筑专业提出的资料图纸上展开。而建筑专业所提出的建筑平面、立面、剖面都是建筑表达的必须。因此, 对给水排水专业来说,在保证建筑物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要想做出一个节水、节材、节能、的设计来,充分阅读并理解建筑专业平面、立面、剖面和建筑细部构造所表达的含义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