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本科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提出问题;研究对象;教学方法;结论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2008年提出的加强大学本科教育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每年建设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双语教学在我国主要指的是同时应用英语和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更重视英语与专业学科的渗透,不仅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积极适应与沟通,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方向)专业2009级本科生28人、2010级本科生32人。
2.研究方法
在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结合本课程各个章节的内容,按照“抛锚式”教学的五个步骤: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来设计辅助教学方式,在辅助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的教学理念。对两届本科生进行两轮的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时间为9周,每周2个学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以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结业论文、结业考试多途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
3.研究结果
抛锚式教学方法由五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与讨论学习、效果评价。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情境材料,同一情境材料可以产生多个研究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一个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由于抛锚式教学方法的五个环节是一个前后关联的系统,所以,在选择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践研究的现实性与可行性。
(1)创设情境
材料: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颇受各界关注,据报告,有12%的大学生存在心理抑郁,21%的大学生……但是,在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似乎不成问题,他们大多乐观积极……
根据你平时在学校的观察体验,结合心理学知识,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心理学课题,进一步研究体育院校大学生与非体育院校学生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2)确定问题
确定问题指的是在创设的情境中找出要研究的问题,确定的问题一定要紧密结合情境,能确保问题的研究结果能解释情境所反映出的现实情况。本课程创设的问题情境总结为体育与非体育院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在确定问题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找出影响心理健康的种种因素。经过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最终确定了5个问题,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5个研究小组。
(3)自主学习与协作讨论学习
自主学习不占用课堂学习时间,一般安排在课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协作讨论学习安排在课堂学习,一次协作讨论学习时间不超过25分钟,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堂进行协作讨论学习。自主学习的内容包括复习课堂讲授知识,阅读教师指定的中英文材料,同时要完成对确定的待研究的问题的相关作业。
(4)效果评价
对于抛锚式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评价,一方面,采用课堂观察评价,即观察学生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认真性;另一方面,从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作业的质量来评价。学生自评主要在学生学习小组内进行,采用“头脑风暴法”,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形成一份完善的学习结果报告。
三、结论及建议
1.本课程抛锚式教学方法的五个环节,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此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2.在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中,有74%的学生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在教学过程评价中的各个指标分数均高于中间值,说明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
3.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语言目标和文化目标。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是双语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幼斌.高等学校专业课程层级化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
[2]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
[3]左鹏,奚红妹.基于系统论分析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指标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关键词:调查问卷;预科数学;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577-02
2008年,根据教学经验,本人对08届预科毕业生的数学学习作了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访谈。
研究的对象:
2008届毕业生80名,来自新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宁夏,青海,广西,内蒙等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包括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土家族,侗族,壮族,藏族等二十多个民族的学生以及访谈对象往届少数民族预科生近二十名。
研究设计:
采用单因素分类研究方法,具体做法是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即:普通文科班,普通理科班,以及民族班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进行问卷和统计分析,(民族班的学生由于汉语水平较差,采用访谈法)发现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各调查因素的反映不同,进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预科数学的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显著检验。访谈对象分为本科经济类学生和理工科类预科往届毕业生。
实验过程:
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征求了大学教育学专家,长期从事预科数学及预科教育管理的领导和老师们的意见,建议,几经修改,经专业审阅,最后判定了调查问卷以及访谈记录。过八十名学生对问卷的每一个小问题进行了书面回答,我们根据学生回答时态度的离散程度(即回答什么最多,什么最少)对重点问题进行了统计,并计算百分比,现列表归纳如下:
表1
[
序号\&
调查问题\&选择人数最多的答案及人数百分比\&选择人数最少的答案及人数百分比\&
其它答案\&1\&您对预科数学课的看法?\&很重要 91.23%\&不重要 5.26%\&没有用,无所谓\&2\&通过预科数学学习您对初等数学知识?\&有所强化 57.89%\&一般 42.11%\&没感觉\&3\&您认为影响数学成绩的主要原因?\&学习态度 80.77%\&基础太差 8.77%\&学习方法\&4\&您对预科开设数学的课时量安排是否满意?\&满意 57.89%\&不满意 3.51%\&一般\&5\&您对预科数学的评价方法?\&比较满意 52.64%\&不满意 1.75%\&非常满意\&6\&您认为“导数”这一单元?\&文科:难:78.21%
理科:难:12.28%\&文科:易:10%
理科:易:61.4%\&
一般\&7\&您觉得数学学得好不好对您今后走向社会有影响吗?\&有
理科:91.23%
文科:5%\&没有
理科:1.75%
文科:95%\&
不清楚\&8\&您对复习中学的内容怎么看?\&很有用 80.46%\&没用 2%\&作用不太大\&9\&您对现在使用的预科数学教材满意吗?\&比较满意 41.48%\&不满意 5.26%\&一般\&10\&您是否入学时已经选择好本科专业?\&确定 64.39%\&没想过 14.04%\&在几个专业中犹豫\&11\&你对预科数学中的补充内容?\&很感兴趣
文科:29.11%
理科:55.67%\&不感兴趣
文科:17%
理科3.51%\&
一般\&12\&对教师目前的教学方式您感到满意吗?\&满意 63.07%\&不满意 0.75%\&其它\&13\&您希望怎样开设数学课?\&必修
文科:12.49%
理科:54.39%\&选修
文科:87.51%
理科:35.6%\&其它\&]
总体来说,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当前,对预科数学进行一定的分级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这一要求针对以下几方面提出分析与建议。
学校要重视学生思想的培养: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采取与教学相配套的管理模式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结果中,对“您觉得数学学得好不好对您今后走向社会有影响吗?”这一项的回答,理科学生有91.25%认为有影响,而文科学生只有5%认为有影响,而对新疆民族班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上数学课的目的是什么。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有明显的重人文科学轻理工科技的现象,导致少数民族人才结构比例失调,并对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据自治区1990年的一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现有的人才结构中理工科占38、5%,文科占61、5%,农林牧各类人才仅占全区人才的7、9%,这种人才比例的失调对生产力的发展的消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数学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
预科的学习,仅仅是短短的一年,要在这一年将数学学到多高的程度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一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想作为重点。首先,让学生了解数学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大众的数学”。数学一直是及格率最低的课程,根据西北民族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统计,2000级和2001级文科学生数学成绩的不及格率高达26%,学生认为数学太难是成绩差的因之一,笔者认为:数学应该是一门普通的基础课程,学习它并不需要特殊的才智,它不应该比其他的课程更难。数学课程应该与其他课程一道互相辅助、相得益彰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该承认由于学生在兴趣、智力、专注力上有差异,所以对于形式化、严谨、抽象的题型理解上有差异,在解题技巧的掌握上也有差异,这就不宜再提倡使用传统的“讲深讲透”精讲多练”等教学原则,应该做的是降低难度,精简内容,要避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自己数学能力的自信心。降低难度不是降低要求,不意味着退步,能不能解复杂的形式化命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掌握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造成数学成绩低的第二个原因是,大部分少数民预科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认识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何作用?问:您是否入学时已经选择好本科专业?64、39%的人回答已经选好,由于部分学生已经确定的专业,比如,本科专业选择英语,文学,法律等的学生,认为我上本科专业后数学根本没用,因此,预科一年的学习中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而要进入理工院系及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对数学又格外重视,因此将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课堂进行教学,如果满足了基础较好学生的需求,则将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完成这一科目的学习,甚至影响预科的正常结业,如果满足基础较差学生的需求,则又抑制了对数学有兴趣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从2006年,西北民族大学预科学生结业开始实行留级淘汰制,数学,英语,语文,三门主干课程,有两门以上不及格者,则退回原籍,一门不及格者,留级或视学生本人实际情况可到本科试读,到2008年,已经先后有普通文理科学生近10人不能正常进入本科学习,而数学是不及格率最高的。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则分类教学必将成为普通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尽管当前少数民族预科生个别对自身的不足,即在学习,能否成才,社会能力及素质低等方面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但大部分学生没有危机感,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民族预科教育不够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缺乏必要的激励意识,例如: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分配原则是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来的大学生原则上毕业后回本地区工作,这本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可无形中在某种意义上使得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没有了就业压力,再加上对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作用了解很少,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动机。为此,学校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提高预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要求各院系要经常组织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和研讨会,让预科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引起他们对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视。并向预科学生详细介绍本科专业方向及发展趋势和现状,毕业分配,人才市场信息,就业制度改革等,让学生明白自己本科所学专业的社会地位和重要性,消除一部分学生为了避开数学的学习而去选择所谓“简单专业”的误区,同时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并培养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重任,端正学习态度,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10年前,郭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2008年,她取得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百年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郭晖掌握英、法、日、拉丁、古希腊5门外语,翻译了3部书稿,以及总字数达30多万字的外国作品。
她有一个梦想,希望到世界高水平大学学习。去年,国家公派留学地方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全票通过郭晖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郭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不能走路也要读大学
1970年,郭晖出生于河北邯郸市,父亲郭荣茂是河北工程学院教师,母亲徐孔镕也在该校行政部门工作。1981年5月,小学5年级的郭晖在课外练习跳远时,不慎碰伤了左腿的膝盖。没过多久,左腿膝盖处出现红肿现象,医生诊断结果是滑膜炎,连续治疗10多天,没有疗效。后来,郭晖被确诊为滑膜结核,结核已扩散到身体的腰部等部位。
当年秋季,郭晖感冒了,发烧怕冷,在床上躺着,后来就发现双腿发麻,渐渐没了知觉。郭晖问妈妈:“我的腿呢?”妈妈愣住了,说:“腿不是在你身上吗?”突然间大小便失禁让郭晖痛苦万分,她号啕大哭:“我成了废人?我不想活了!”
医院大夫说:“孩子瘫痪了,你们去北京看看吧!”得知女儿被确诊瘫痪的消息,父亲几乎一夜之间愁白了头,母亲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父母将女儿转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郭晖进行了第一次手术。这次手术清除了结核症状,但是,扭曲的椎骨仍然挤压着中枢神经。医院方面让回家调养。郭晖只能在床上躺着,无法坐立,也不能行走。妈妈上班前把水、食品、收音机等准备好,让郭晖自己取用。一天,郭晖口渴得难受,她伸手去拿杯子,不料从床上掉了下去,摔得半天起不来。
父亲听北京结核病医院的医生说,孩子虽然瘫痪时间长,但年纪还小,可以再做一次手术。1985年1月,郭晖做了第二次手术,希望去除骨头对中枢神经的压迫。手术30天后,郭晖的左脚大拇指可以动一点了,可没高兴多久就又不能动了。
从首次治疗开始,郭晖就告别了校园。此时,懂事的郭晖心态已平静下来。父亲摸着女儿的头,叹了口气说:“孩子,你虽然不能走路了,但智力是非常出众的,你如果刻苦读书,也许能改变你的命运。”郭晖点了点头。父亲找出两年前的5年级课本,让她自己学习。由于郭晖躺在床上,只能后背垫得高一点才能看书学习,身体疲劳了就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看。一个星期下来,她的胳膊肘磨破了皮,鲜血直流,父母心疼得直掉眼泪。
郭晖学完初一课本,父亲就将初二课本放到枕边。初中、高中6年的课本,郭晖都是在床上自学完成的,课本上的作业也一个不少的都做完了,遇到不会做的,就查字典和看参考书完成。
“孩子,你想考大学吗?”父亲问女儿。“怎么不想?我做梦都想上大学呢!” “可我这不能动弹的腿,哪个大学愿意要我呀?”郭晖这么一说,父亲也一下子犯难了。郭晖想要参加高考,可是,她那时仍旧不能坐稳,时间一长,腿会抽筋,后背还会痛得受不了。而且,那时高考需要预选,郭晖不是在校学生,没有预选资格。为了能上学参加考试,郭晖抽出半年时间锻炼身体。
当郭晖准备参加高考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不能同正常人相比,自己半年时间锻炼的身体仍然不争气,腿一抽筋,还会摔跟头。连考场上的椅子都坐不稳,怎么考试?这一刻,她觉得自己真的是个废人了。
1990年,郭晖在河北工程学院遇到了一位老师,他告诉郭晖可以去参加自考,因为这种考试可以一科一科地考,一科一科地结业。老师建议她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在家做翻译工作。郭晖看到了一丝希望,她要努力抓住它。
郭晖第一次参加自考,报考的3门课:英语语法、英美概况、英语综合技能都是全市最高分。考完试,郭晖自己摇着轮椅,急匆匆地去邯郸市八一自控厂报到,这是她联系的第一份工作。工资标准是每月60元。郭晖很高兴,她终于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
1993年,郭晖获得了全国英语专科自考毕业证书后,开始做英语家教,她教的学生有20多人,学生中学历最高的还有一位硕士生。她把每月做家教的收入交给父母,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有些家长听说郭晖的英语水平非常高,就让她业余时间帮助辅导自己的孩子,每个月给25元的报酬。郭晖很喜欢这份工作,这样可以复习自己学过的知识,更让她感到开心的是学生们都管她叫“老师”。
年末,郭晖来到河北一家学院应聘教师职位时,校方说:一是身体太差,不能走路;二是学历太低,不能胜任学院教师工作。学校需要本科和硕士学历的人,这让她真正地体验到求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次求职,让郭晖知道了自己学历偏低,她开始攻读本科学位。1997年6月,郭晖拿到了自考的本科学士学位,顺利地通过了另一门日语的全国统一考试。当年,河北工程学院办了一个英语硕士进修班,进入该班学习3年后,可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郭晖去打听,校方说:“我们只招收已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但自考生如果本科已经取得5门主科合格证者,也可以录取。”当时,郭晖已经取得8门主科合格证,这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这样,郭晖在英语本科即将毕业时,又步入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攻读北大博士
硕士毕业后,郭晖再次来到河北一家学院求职,而这一次,郭晖已经取得了自考的本科学历以及在职硕士进修班的资格证明。这一次,郭晖想求得一个心仪的职位,得到的答复却是“没受过正规的教育,根据规定,不能录用”。残酷的现实,让她再一次感受到找工作不容易。
在求学的道路上,郭晖奋力前行。2003年,郭晖被山东大学录取,毕业时,山东大学授予郭晖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她的硕士论文是《诗歌翻译的韵律问题》,其诗歌翻译方面的造诣连郭晖的导师也钦佩不已。
毕业前,郭晖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这时,从答辩室走出一位老教授,父亲郭荣茂紧张地问:“我女儿郭晖的论文行吗?”老教授显得很激动:“你的女儿是个人才,这孩子答辩干净利落,十分精彩,日后必成大器。”郭晖的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郭晖渴望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念头愈加强烈。
北京大学,郭晖视为神圣之地。但是,北京大学能向一个严重残疾、自学成才的女青年敞开大门吗?郭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北京大学英语系沈弘教授写了一封信:“我是一名高位截瘫女青年,是坐在轮椅上读完研究生的。我想报考您的博士生,不知是不是可行?”10天后,郭晖收到了沈弘教授的回信。信里的话让她既惊喜又温暖:“欢迎你报考我的博士生,北大重视的是学生的学识,我们会根据成绩择优录取,请你不要有顾虑。”
读到沈弘教授的回信,郭晖十分激动。由于她选的英语诗歌翻译是个冷门专业,从事研究者寥若晨星,就连找学习资料都是件相当困难的事,父亲郭荣茂走遍省城的各大书店,也找不齐资料,只好向自己当年教过的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求助,终于获得一套完整的书籍资料。这时,距离博士生考试只剩下75天时间。父亲担心女儿压力过大,就安慰说:“不要有思想负担,这次考不上没关系,咱们下次再考。”女儿只是笑而不语。
2003年3月,郭晖的父母陪着她来到北京参加博士生考试。当郭晖出现在考场时,就有热心的同学帮忙抬轮椅,郭晖很感激,她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5门考试结束。郭晖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全家人相拥而泣。为支持郭晖完成学业,邯郸市残联向她赠送了3000元现金和一部轮椅。
圆梦哈佛
到北大读书了,郭晖的学习、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郭晖的父母商议决定,由母亲到学校照料女儿的日常生活,父亲则在北京打工挣钱养家。
北大宿舍主管人员为郭晖母女提供单独宿舍。郭晖和母亲一起住进北大一栋宿舍楼内。从此,郭晖每天奔波在课堂、食堂、宿舍之间,她抓紧时间,拼命学习。郭晖在北大的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在拿系里的奖学金。她要用学识和能力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郭晖上课前,母亲推着轮椅把女儿送到楼前。旧楼有台阶,需要把轮椅抬上去才行。见母亲推着郭晖来上课,同学们纷纷上前帮忙。由于教室门窄,轮椅推不进去,郭晖只能被母亲背进教室,坐在椅子上。为了使身体保持平衡,郭晖一动也不敢动,一节课下来,郭晖苍白的脸上直冒虚汗,累得不行,有时大小便失禁。每次上课的时候,母亲就拿着女儿在厕所用的木凳,在门口等着。每到课间休息时,就急匆匆地跑进教室,把女儿背进厕所。
对于她的专业,郭晖笑着说:“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消遣,但是做研究则必须下苦功才行。”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英国17世纪的一位叫琼生的诗人,这位诗人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要研究他的作品,首先得能够看懂有关他的书籍资料。所以郭晖在学会英、日、法和拉丁语之后,增加学习一门古希腊语。一年后,学业成绩也名列前茅。
由于郭晖在英语诗歌翻译方面卓有建树,国内外一些出版社开始注意上她。2003年12月,南海出版公司负责人找到她,请她为《海鸥乔纳森》一书担任翻译。郭晖在学习之余,着手翻译书稿。这本书出版后,在市场上引起很大反响。
在学校学习的这几年中,郭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她撰写的论文先后获得2004年度北大“挑战杯”论文比赛三等奖。翻译出版了长篇译著《尼罗河两岸》,为出版社校对了9万多字的《战争与和平》丛书分册。
在未名湖畔,坐在轮椅上的郭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师生们投以赞许的目光。团中央还授予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08年8月,郭晖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历和学位,成为该校百年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她的研究成果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两次应邀出席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语言论坛”和“世界诗歌研讨会”。
扛住了命运的打击,一步一步坚强地走向未来,郭晖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感染了社会。她先后获得中国残联的表彰和奖励,河北省政府、省残联授予她“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她“北京奥委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郭晖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路攀登中,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天遂人愿,郭晖受聘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成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至此,郭晖用27年的时间,终于“站”上三尺讲台。2009年3月,郭晖开始在河北工程大学教英国文学史。最多的时候,她为一个90多名学生的大班上过课,英美文学、英文诗歌、英文散文,郭晖都教授过。
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大学生而在高校设立的从高中向大学本科过度的特殊教育层次,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决定了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承担着为本科培养大批品学兼优又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奠基工程。
预科教育作为我校办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学校、学院领导都给予了充分重视和大力的支持。我们能在预科教育教学上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尝试并取得一些成绩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是分不开的。近几年我们预科数学教育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实践和探讨。
一、及时消除预科入学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是顺利进行预科数学教育教学的前提
我校招收的预科生全部是少数民族,虽然他们都经过了高考选拔,因为是降分录取,文化基础相对差一些,由此产生的心理负担会多一些、重一些。有的曾经在中学阶段很“辉煌”,可是只读了个预科,还是一个准大学生,不愿面对现实,接受现状,情绪低落,自强精神被削弱;有的害怕自己的准大学生的“身份”被暴露,在正常的大学文化、生活等交流活动中,不能理直气壮,感觉要矮人一等,有着严重的自卑感,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学习数学更让他们产生恐惧感;还有一些学生,因某些因素影响,情绪不稳,大起大落,缺乏自我调控能力;有的,经过高考,已经精彼力尽,想放松放松,有着厌学情绪。也还有对预科有片面理解的,觉得预科阶段可以混,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等等。为消除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对入学新生的影响,学院采取了切实抓好入学教育,以及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设了预科教育导论的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所处的地位、目的和任务,一开始在预科就有清醒的认识,走出不利的心理困境,缩短和应届本科生的差距。
再则,把他们的注意力引人到学习上来,为此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如请回往届的优秀预科生谈谈他们在预科阶段学习的亲身体会)。在他们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们控制和调节其不稳定的情绪,等等。我们感到民族预科教育必须重视和营造一种适合民族预科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便于顺利开展其后的预科教育教学以及数学教育教学。
二、正确处理预科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预、补”关系是顺利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的保障
民族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预科教育教学中“预、补”关系存在的必然性。所谓“补”,是指对民族预科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而又不是简单地高中知识的重复;所谓“预”,是指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素质培养其适应大学本科学习和生活的意思、能力方式方法,把预科生培养成本科各专业合格的学生。那么在民族预科教育教学中,是以预为主还是以补为主呢?我们以为各校要根据招收的生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如,我校预科近几年生源稳定、录取线也较高,所以我校预科,这几年数学教学是以“预”为主,以“补”为辅,以预带补,以补促预,“预补”结合的教学策略方式,来支持我校民族预科的数学教学。具体来说,是以高等数学(微积分部分)为主线,带动初等数学的复习和补充提高,使学生在高等数学大量应用初等数学知识过程中进行补习提高,进一步加强对初等数学有关知识的理解,通过微积分的学习,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分析方法以及运算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方法。经过一年预科的数学学习和训练,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预科数学规定的学习任务,他们有收获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大的收获是他们学到了大学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这些同学都已能适应本科的数学学习,到了本科有轻松感。
不过,我们也不难发现还有少数基础极差的学生,(这里主要指在中学阶段获得的数学知识不系统还限于孤立的,局部的,甚至是脱离的那一类),在预科这一年里,这些同学学习数学非常困难,有畏难情绪和恐惧感,针对这种情况,在我们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将他们从预科生中把这类学生筛选出来,另设为小班级,再增设每周两课时,单独对这些学生有针对的进行数学基础的补习辅导及强化训练,使他们在学习数学上得到更大的帮助和收获,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也在现有教学模式上尝试和体现分层教学理念,做好因材施教。
三、大力加强民族预科数学教育教学探索和研究,努力提高民族预科数学教学质量。
民族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日新月异,预科教育教学势必也要与时俱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势在必行。
在我们的培养方案中,我们数学教育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课程设置上探索
目前我校预科数学学科的课程设置上,文科开设《大学数学》,理科开设《高
等数学》专业必修课,同时为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极鼓励教师开设各种选修课,规定和鼓励学生去选修数学选修课,对基础极差学生,开设强化辅导学习班。目前已开设《数学文化》、《空间解析几何基础》、《数学思维和生活智慧》、《概率统计初步》、《线性代数初步》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和教学平台,学生能根据自己情况,积极去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同时也为本科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选取上的探索
预科学生由于专业的不确定,数学课程几乎是本科学习中,大多数专业要必修的课程,因此预科学习数学使用的教材必须是在知识结构上既能承上启下,又能和学生的实际基础符合,能被学生接受应用,还能根据将来本科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程度进行不同的选学应用。多年的实践,我们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写的《高等数学》(本科少学课类型版本),现在已是第三版,这本教材是参考本科高数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编写的教材,少学时版本在内容,难度上突出加强基本概念和数学素质的培养,注重实际应用,教材上考虑学生专业不确定性,供不同数学需求的学生学习时灵活取舍。同时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教师对可以灵活处理,对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补充一些相对灵活,应用更广泛的内容习题,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对基础极差的学生,我们在数学基础辅导与训练课中有针对性的补充编写一些最基础的概念,基本计算等辅导教材,供学生举一反三的训练。这样不同的学生注重不同的教材,完成预科阶段规定的数学学习任务。
数学选修课的教材大多都是根据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根据各民族的不同文化背景,主讲教师本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扩大学生知识面自己编写或选用一些合适的教材。
3.课堂教学上的改革和探讨
预科学生是“准大学生”,学生们从中学走进大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依然要延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在课时少、内容多、课堂练习少的情形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学习,学会课下看书,学会自我检查、学会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增强所学内容的理解等。除了传统的作业训练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对数学的某一小专题学习写体会甚至论文,如某一定理公式证明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命题的多种证明方法等等,为适应本科的学习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数学选修的课堂教学更是灵活多样,对某些专题,可以老师主讲,可以师生共同探究,也可以有学生来做专题等等,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教师一言堂,粉笔加黑板的单调枯燥的模式,对体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是欢迎的。
4.提高教师分析数学思维过程的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并有所创新,对人类及社会作出贡献。
预科学生和本科学生的差距,表象是分数差异,实际上是在思维能力上的差距。因此,预科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达到实现学生学知识、会应用、能创新这个目的,必须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充分展现数学思维过程的主导作用来实施完成,但教师必须提高对数学思维过程的分析能力,这种分析能力,并非数学思维能力,而是更全面、更科学地揭示和展现数学思维过程的能力,这种分析数学思维过程的能力,也是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这一点并非所有数学教师注重到了,数学教师分析数学思维过程的能力强弱,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对数学教学质量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不断提高分析数学思维过程的能力,是教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保障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
注重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我们预科的数学教师,近两年来,已在各级各
类(包含核心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了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十余篇,申报完成各级科研项目三项。
四、预科数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探讨
1.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操作探讨
民族预科学生在通过了一年的预科阶段的学习结业时,都希望升本时,选读到自己有兴趣和喜爱的专业,但有些“热门紧俏”专业往往名额有限,选报的学生人数多,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许多学校包括我校在内都是按学生预科学习阶段两学期学习成绩及结合德育指标来进行排名(其实主要还是看学习成绩分数的高低),学生由“高”先“低”次的顺序选报专业,简单地说,还是按“分数”的高低在进行升本排名及专业的选定,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学数学很大程度上是为“排名”的分数产生的动力而学数学的。虽然这种“排名”是一种很常用也便于实际操作的方法,但是,不难透过其表象,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在“排名”上的反映和延续,这与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要想改变上述的这种“升本排名”,必须加大扩宽参加排名学生的评价范围(而不是只注重考试成绩分数),更合理、更科学的进行综合性评价,即能反映出被评价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等素质,这才是符合素质教育发展方向的评价改革体系,也是以人为本新的教育理念的贯穿和体现。但这样的评价改革体系,在目前阶段,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还有许多困难(比如,怎样正确合理使用评价的改革体系中的众多“软”指标,怎样克服应试教育下的旧传统观念带来的不利影响,等等),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2.在预科数学教学中,关于提高教师分析数学思维过程的能力问题的提出及探讨
如上所述,数学教师分析数学思维过程的能力强弱,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对数学教学质量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不断提高分析数学思维过程的能力,是教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保障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那么,怎样在预科数学教学中,更好更快更有效提高教师这种分析数学思维过程的能力,是我们尤其数学教师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我校多年的预科教育办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多所委培院校的认可与肯定,我校预科教育正在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太成主编.民族预科教育论丛【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肿瘤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9-0119-02
推进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医学院校本科生的教学对于培育复合型卫生人才、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学生由于受知识量大、传授型课程多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机制更需要改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也需要提高。目前,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1],肿瘤学课程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将肿瘤学的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研究型和应用型转变,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等“多位一体”的教学,提出“以临床肿瘤问题为主线,以诊断、治疗、预防、保健为目标,以多学科肿瘤相关知识为基础,以见习、自学、讲授、讨论、研究和总结为方法形式”的教学模式。
1 培养目标
本科生肿瘤学研究性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是:课程结业考核时,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肿瘤学基本理念、基本知识,能够对常见肿瘤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意见,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把握外科、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手段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具备肿瘤专业的科研思维,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因此,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走向临床的学习,将学生的“填鸭式”学习走向挖掘智能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被动学习走向创新性的主动学习。
2 肿瘤学研究性学习方法
目前,很多教学活动仍以“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板书”的课堂教学为主,再以课内实验或讨论为辅助。即使有漂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一定程度上可使课内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其教学仍然秉承着“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聆听授课内容”的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潜力。研究性学习也称为项目学习或主题研究[2],相对被动学习而言,即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精髓是鼓励探究与创新[3]。具体措施如下:(1)开展“案例分析和追踪” 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与教学结合。创造条件向大学生全面开放科研资源,鼓励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与科技创新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将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发展学生能力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对于学生,鼓励他们树立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既在学习中研究,又在研究中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案例分析法”[4]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此方法进行拓展和改良,即不仅选择案例供学生讨论,还让学生从课堂深入病房,全程见证案例病人的诊治过程,我们将此方法称之为“案例分析和追踪法”。例如讲授“肺癌”课程时,传统授课方式是平铺直叙式,往往从介绍流行病学开始,依次讲授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这种教学方法较枯燥乏味,为“填鸭式”,学生兴趣不大,听课印象不深,课后容易忘记,更谈不上激发研究此病激情和兴趣。采用“案例分析法”时,先在示教室给学生介绍一例临床肺癌案例,然后让学生去病床边认识接触该病人,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此后,为该学习小组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查找课本和文献资料,了解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等,结合规范化诊治要求,为该患者“号脉”、制定诊治方案。学生完成这些主动性工作后,老师再参与一起集中讨论,公布正确答案,讲授关键知识点,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关注病人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并且进一步了解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治进展和前沿观点,提出防治措施等。在下一次讨论课上,师生们一起讨论此病人的治疗情况、治疗效果、预后预测。针对肺癌治疗效果差现状,讨论肺癌诊治进展和如何设计科研课题对肺癌进行研究等。(2)紧抓教学、科研服务于临床的思想,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对学生的临床实习提出具体内容和要求,为学生发放临床实习记录、考核本,主要记录学生在各个专业实习的情况,包括考勤、分管床位数、书写样板病历、经治常见或疑难病种、参加病案讨论内容、临床操作手术记录、带教老师考核评分评语等。具体实践安排:实行肿瘤各相关学科的临床实践轮转制,例如要求在肿瘤外科、放疗科、化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实习轮转,各个轮转科室制定出学习要点和具体培养训练计划,轮转期间在上级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承担助理住院医师的日常工作,转科结束后,进行出科考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多学科讨论会、讲座、专题报告、疑难复杂病例讨论会、小组学习等,并且将参会和发言等表现进行评分,作为考核内容。学生实习结束后,将各肿瘤亚专科或相关学科实习获得的考核分累加,加权后确定为肿瘤学实习所修学分。(3)增开多门肿瘤基础、临床相关和肿瘤进展的课程: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肿瘤领域新观点、新知识更新很快,所以需要紧跟学科进展,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开设肿瘤病理、分子生物学、肿瘤免疫学、肿瘤遗传学、肿瘤流行病学、专业英语、肿瘤影像、肿瘤文献查询、肿瘤手术学、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化疗、肿瘤生物治疗、肿瘤转移机制、循证医学等作为选修课程,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由肿瘤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课、影像科等组织的肿瘤多学科查房、病案讨论,鼓励学生参加肿瘤学术会议,鼓励学生设计科研课题进行科学研究,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综述,所有这些项目计算成相应学分,进入考核评价系统进行考核。(4)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本科教学外部环境,例如,充分利用学校强大的校园网、图书信息平台、实验室、临床实习基地和信息检索手段等;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推动研究生与本科生资源共享机制,使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成为相互衔接的系统,资源有效共享。(5)推行和改革学分制:除必修课学分外,增加实践活动选修课学分。改变只有理论课可以获得学分传统,对于学生积极参加肿瘤多学科查房和病案讨论并且勇于发表自己观点者、对于积极参加肿瘤学术会议能写出会议报告和主题者、对于科研课题设计合理和完成良好者、对于积极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者,均可以按照选修课标准获得学分。此外,允许学生参加多次考试或重修、选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中的“一考定全局”的单一成绩型评价模式,实行过程评价,实行开卷、半开卷、口试和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突出学习、实践、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评价[5]。
3 效果
“案例分析和追踪法”教学较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优点是:①学生对案例涉及的疾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地去了解和探索之;②学生能在临床接触病例和查找资料了解疾病全貌的过程中对该病种有深入的了解;③记忆深刻,不易忘却,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非常容易上手处理该种疾病;④具备了从临床问题入手的科研思路,临床科研有了源泉。通过对三届部分5年制和7年制本科生的肿瘤学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肿瘤学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对肿瘤专业知识掌握和临床技能明显提高。与其他学生比较,参加该研究性学习体系的学生获得的学分平均要高5~6分,获得继续深造肿瘤学的学生数也要多,近40人考取本单位或外单位肿瘤学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肿瘤学临床工作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些学生成为了科研骨干或者优秀人才。
4 讨论
在本科生肿瘤学研究性学习中,通过“案例分析和追踪法”的教学改革、肿瘤学课程的调整设置、临床实习质量水平的提高、学分制改革等措施,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实质是研究性学习法实施过程中各主体的定位发生了改变:(1)对教师而言,角色的转变非常关键,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协助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指引,启发学生思路,提供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对某些已有结论进行质疑,探究不同的结论,大胆创新。(2)对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法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法,学生需要激发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需要付出较多的精力,需要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3)研究性学习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提高学习成绩,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的精神,延伸和拓展课程知识,协调其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4)研究性学习法的主体是学生,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团队精神,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合作研究,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进行了学生的情商教育,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雯慧,刘越,胡卫东,等.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L16/CXCR6在人肺癌转移机制中的作用[J]. 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杂志,2011,31(12):1076-1080.
[2] 刘君梅. 研究性学习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 武警学院学报,2012, 28(5):59-61.
[3] 张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34-35.
[4] 朱淑霞. 案例教学法在儿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3:71-72.
关键词:高等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科研
作者简介:穆丽婉(1969-),女,辽宁营口人,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副教授。(辽宁大连116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2009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34-02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然而,即使在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的教育中,也会有比尔・盖茨在大三时毅然弃学从商;刚刚辞世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在里德学院学习了6个月后退学,乔布斯说:“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了,而是开始旁听那些看起来比较有意思的科目。”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从他们身上却体现了在高等教育中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前几天看电视招聘类节目,一位应聘者是2008年毕业于北京某学院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她发现对所学专业一窍不通,致使两门课程挂科,经过几次补考,一直没有通过,毕业时她没有如愿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只拿到了一张结业证。离校后她又参加了2次补考,依然没有通过。在校期间,虽然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却在记者团中工作得有声有色,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毕业后找的工作和所学专业无关,而是与编辑有关的工作,她想应聘到大的企业做企业策划和编辑工作,在场的18家大型企业的达人普遍认为:仅凭一张结业证想进一些知名大企业根本不可能,因为毕业证是敲门砖。这仅是一个例子,代表的也许是个别现象,但她为错误地选择了专业所付出的代价也许比我们看到的大得多。
近几年来,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多数教师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与扩招后一些学生录取分数较低,基础较差有关。本人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曾在所授课的班级做过调查:3个班80多名学生中,报考时对所学专业了解并且也很感兴趣的学生不足20名,仅占约25%,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状况怎不令人担忧?
一、因材施教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1.经过笔者的调查和深入分析,厌学背后有着多方面、较复杂的原因
(1)高考报志愿时,部分学生带有功利性、盲目追随所谓热门、就业好的专业,其实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等到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时,才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方向性错误,但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硬撑着往下学,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尽管努力也只能事倍功半,结果只想混个毕业证能就业就行。
(2)部分学生的家长社会关系广泛,已为孩子安排好工作,就差一张文凭了。而且以后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他们认为学什么都没用,缺少了学习的动力。
(3)部分学生没有考上感兴趣的专业,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他们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把学校该学的课程当成了副业,考试及格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
(4)少数学生经过十年寒窗,终于挤过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认为该歇歇了,因此将大学当成避风的港湾,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沉溺于网络或花前月下的同时,考试成绩一次次亮起红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上需要多元化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材施教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1)学校方面。
1)高校可将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学生在大一时不分专业,大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选择专业,在大一的一年时间里,一是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感性认识,对专业情况可以用心地了解;二是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专业,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这种模式在条件允许时应该被更多的高校借鉴和推广。
2)层次相近的文理高校及专业之间可以加强合作,为选择专业时犯方向性错误的学生调换专业开辟绿色通道。以上文女学生为例:当她发现对所学理工专业根本没有兴趣,而对另一个文科专业感兴趣并很有天赋时,她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调换专业,学校可以根据她的申请对她文科相应专业进行考评,考评合格后,由学校负责她的专业调整甚至是层次相近的学校间的调整,当然这种调整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自己而言是力所不能及的,而对于学校,只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要去做,制定好相应的制度还是可以实现的,毕竟这样的学生很少。而教育要实行因材施教,要人性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教育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要把因材施教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厌学的几个原因,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在满足多数学生正常要求的同时,对于厌学的几类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引导。
1)对于第一类学生,在当前不能调整专业的形势下,鼓励他们既来之则安之,在保证所学专业各科成绩合格的前提下,业余时间参加自考,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争取在毕业时拿到两个专业的文凭,将来可选择喜欢的专业就业,有少部分学生按照本人的建议如愿以偿。
2)对于第二类和第四类学生,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在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多与他们交流,因为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因此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真心地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们做朋友,逐渐改掉他们理所当然混日子的想法,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对于第三类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只有在感兴趣的领域才有可能出成绩,已有许多学生从中受益。例如:有一名学生经常缺课,后经多方了解,他对所学专业一点兴趣没有,不上课的时间他是在学习程序设计,毕业后想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作。在与他认真沟通后,本人给予了他支持和信任,允许他在课程冲突时选择他喜欢的课程,课程结束考试中,他实现了对笔者的承诺――考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及格,并在不久后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是教育中常讲的因材施教原则。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对市场经济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最终形成信誉和声望而站稳市场。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迷茫时的引导者和领路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把所有的学生打造成标准化的产品。
二、教学与科研的平衡
自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提出“高校应该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体”以来,高校开始承担起科学研究的职能。到20世纪末期,随着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减少及大学间竞争的加剧,研究在大学中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地位和重要性远远超过教学。[1]尤其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教师的薪水、晋升和终身教职的确定最终是依据其科研成果而不是其教学绩效,大学制定的教师学术奖励体系中几乎看不到教学的影子。”
当今高校科研氛围愈来愈浓,许多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得有声有色,更有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的许多项目,体现了学校与高科技接轨以及产、学、研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使人才培养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提升与创新的结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学与科研协调得好无疑会相互促进,过分地注重了一面,都会相对削弱另一面。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将过多的经历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努力写论文,以完成科研工作量,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因材施教,如何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于是,一方面少数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不喜欢他们的课,却没有硬性指标来考核,课就这样年复一年的上着,学生厌学愈来愈重;另一方面,重压之下,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找不到合适项目的教师只好“另辟蹊径”,学术造假、论文剽窃案例屡见报端。
这些现象致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投入精力比例严重失衡,这种长期的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轨现象,势必影响高校的发展前景和声誉,进而影响到生源、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等问题。
笔者认为,未来发展中应该让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全身心回归课堂,但他们要关注科研的成果,关注科研的前沿,不断更新知识;让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教师专注于科研,多出精品论文,并负责指导学生科研,经常将科研成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各自发挥优势。教学与科研并重应体现在对于教师考核的方方面面。正像科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样,不能期待着所有的教师都成为科学家,高校毕竟不是研究院。
三、结束语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中明确提出: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这要求我们不断开拓思路,遵循教育规律,切实将每一个学生打造成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2]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11-03
“从心选择,尊重你的内心,在大学里你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和兴趣,选你感兴趣的课程,不要困扰于别人怎么说或怎么想。”著名企业家李开复曾经对于大学选修课作出这样的告诫。选修课和必修课一起组成了高校课程体系,同时选修课也填补了专业必修课无法涉及到的知识领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补全相关专业信息,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又由于选修课给学生在选择上有很大的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对口选择,这样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了很多让我们担忧的问题,比如逃课现象严重,选课最求成绩和好过。在广大学生群体中一直流传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消极言论,导致这种现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长此以往选修课存在的意义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只能作为一种增加学生学分的例行工具。针对此种现象,我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合适的对策来改善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
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本科学生中随机抽取的200名本科生。我们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了调查:①实地调查与访问。对课堂实地考察和交流访谈,进行记录和整理。②问卷调查。在查阅文献资料、调查学生公共选修课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7份,有效回收率95.4%。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选课并非兴趣使然,异化选课标准盛行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约5%的同学是根据兴趣选修专业相关的课程,相反,绝大部分同学却不是在考虑自身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选课的。以学分要求作为选课依据的比例为47%,这说明选课的学分对同学们的课程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以考勤要求低,考试容易,对老师喜欢等其他因素为标准的比例为30%。另外,有18%的同学是在综合考虑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标准,再作出其选择。见图1。
(二)选课系统管理不规范:选课需“拼杀”
目前高校选修课均为“先到先得”,尽管很多高校也推出了不同年级分时段选课,但是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过选课时段服务器爆满而“当机”的状况。“好不容易上了系统,却发现原本兴趣的课程满额了,只能另外开选。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表明,文科类选修课相对于其他学科相比,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占35%。医学类选修课也有30%的学生喜欢,工科类占23%,而理科类是最少的,只有12%。
(三)选课出勤统计
49%的同学会经常去上所选课程;每次都出席的同学只占29%,还有20%的同学很少去上,从上述数据可知,教务系统中显示的选课人数,并不代表实际听课人数。同学们会因为各种原因缺陷自己的选修课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对于选修课,能保持较高的出勤率,不是全勤,也是正常的。但是从统计结果看来,本校的选修课出勤率还是相对较高的,大家对于选修课还是用着认真的态度的。
(四)重学分偏好热门课程:选课导向渐趋功利
选修课的考试成绩与奖学、评优休戚相关。“只有选修课不挂科,才能参与奖学评优”,不少大学生坦言,除了就业,迫于评奖和学分等压力,都会对自己如何选课产生影响。大部分学生表示,学生心目中“好”课的标准就是,容易通过、容易得高分、老师要求不严。同学们选课的标准各有不同,有的同学为了修够学分而选择考试容易的课程,有的同学则选择一些打分高的课程,以保证自己的结业成绩。由此可见,选课的标准与听课的标准其实并不完全相同。同学们没有选修该门课程,并不代表对其毫无兴趣。受功利因素影响,大学生在选修课上还存在着“偏食”现象。为了对毕业后的就业等有一定帮助,如今大学生普遍热衷于选修实用型课程,像经济管理、第二外语、社交礼仪、口才演讲等课程都成了“香饽饽”;而政治学、哲学、名著赏鉴等选修课却很“冷门”,不少课程最后不得不缩小课堂规模,而且出勤率也比较低。
三、提高大学生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选修课的开设在我校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认可与欢迎,大部分同学对选修课都有着正确的认识,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这种教学方法就做的完美,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可能是有多种因素所影响的,比如开设时间短、教学观念的保守、资源资金的短缺等,我们目前还是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在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寻找解决的方法,笔者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看法和建议,咨询了很多相关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一)满足学生需求,完成自主选课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比如世界地理、计算机游戏、酒店管理等,这些趋向学生职业方向的都可以吸引学生报名参加。还有一些贴近生活的课程,比如社交礼仪、卫生学、心理学等;也有一些体育锻炼的课程,比如足球、羽毛球、篮球、武术、轮滑等。以上的种种,在各高校都是热门选项,这也导致了冰火两重天的状况,有的选修课人山人海,有的却可能因为人数过少而不得不停开。这些热门的选修课,又因为要求人数上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大一部分同学也被迫放弃自己钟爱的一门课程,就出现了“所学非想学”的现状。不仅仅在数量上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就在质量上也往往打了折扣,专业选修课可能未必是专业的老师来开的课,而且在时间上学生也要百分百的听从安排,没有选择和自,往往使得学生很疲惫,尤其是一些课程会安排在晚上。学校对于学生的期望值调查明显不够,但是我们得明白只有真正的以服务学生为目的,才能真正的让学生选好课、学好课。
(二)自由选择课程和教师,灵活设置考试方式
学校应有选修课程内容简介,报名前发给学生,以免盲目选修。不要限定人数名额,应完全放开,按照选修人数确定班次,而不应是先设班次,限定名额硬性分配,从而导致由报名顺序而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应由学生充分自主选择,既自主选择课程,也应自主选择教师。
选修课的授课方式相比必修课更加的灵活,为了减少学生的应试心态,期末考核应该也是灵活多变,让学生不只是单单地关注考试的重点内容。采取的方式上要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并且能够学有所获,发挥课程小组的团队作用,建立成绩评定的基本标准,标准的确定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的学生来制定,无论是笔试、口试、论文、答辩等方式都可以,要坚决杜绝学生混学分的现象。标准制定的同时,需要严格的配套制度来进行严格的执行与监督,以保证灵活多变的选修课考核可以有效地进行下去,才能真正地解决高校公共选修课所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三)上课时间自主化,尽量避免时间冲突
选修课的安排一般都是在下午、晚上或者周末,对于学校来说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查和监控,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束缚了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往往会出现无精打采的教与学,疲惫的精神状态,教学质量肯定也随之大打折扣。选修课在各高校会有规定学生大学的时光里要修完几门课程,很多高校会在大一阶段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以后更系统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的做法有利有弊,使得大学生在一定时间段里的课程安排非常满,空闲时间极度减少了。这样的现象对于将要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头疼的事情,因为很多学生要面临着实习,如果课程安排与实习发生冲突,学生会选择性地放弃去选修一门课程,因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更多的实习经验比一门课程更有实际意义。除去实习,也有忙于做兼职、考研、社会活动等而不得不放弃上课。为了避免时间上的冲突,学校可以将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浓缩为几周内,全部的课程安排尽量在大一到大三之间全部教授完,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四)取消学分制度,让学生从心选课
学生最关注的往往是否需要点名、是否容易通过,这样的选课标准,存在着明显的功利性易,得高分、容易过的课程都成了选修课中的“香饽饽”,而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选修课却成了“冷门”。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违背了选修课设置的初衷。学生学习缺乏计划性,责任心差。做事全凭热情,遇到问题习惯于把责任归咎于外部原因。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学生选课进行科学指导。首先,学校应大力宣传开设的选修课,要求每门课程都配有明确的课程介绍,包括开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授课方法、开课时数、教材和参考书目、考试要求、先修课程要求、教师概况,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建议等,让学生选得明白。其次,学校应取消学分制,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跟着自己的兴趣走,而对旷课次数多和旷考者取消选修资格,并予以处罚。
(五)校际合作选修课,营造双赢局面
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讲,开设的选修课程基本上都体现了各校的学科专业特色。特色课程与优秀教师的结合,使各个学校的选修课都显示出独特的一面。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近年来在高校密集区域开始尝试建立教学共同体。各校之间教学资源能够互补、共享,教学资源得到极大发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的选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学生在跨校学习的同时,还可以感受不同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气氛,并增加了学生间的校际交往。因此,校际选修课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高校优秀课程的建设,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一件学生受益、学校受益、社会受益的共赢举措。
四、结束语
高校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根据自己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设置选修课程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探索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大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现在国内高校开设的必修课太多,导致“千校一面”,何必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不感兴趣的课程上呢?国外很多大学的选修课比重都在60%。当今国内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大多停留在陈旧的灌输式教育上,这对学生完全没吸引力,能不能像讲故事一样讲课、传授知识,能不能让学生激烈地参与讨论,能不能改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为交互式、探讨式教育,能不能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这才是我们当下课程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明业,李欣则.关于公共选修课的现状与改革[J].大连大学学报,2000,(21).
[2]荆晓艳.关于改进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几点意见[J].甘肃科技,2010,(16).
[3]刁晓平,李少华.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学及管理的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2,(6).
[4]徐建成,刘飞.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5]张斐.校际选修课开设的实践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
目前,全疆本科高等院校共13所,专科院校16所(数据来源于高校之窗网和维基百科网)。本次调研选择了本科院校共13所,专科院校1所,其中11所在乌鲁木齐、周边城市及伊犁,2所在南疆地区。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均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在疆内都享有很高声誉,它们都是疆内综合性大学或某一专业领域中的顶尖高校,学生的素质处于新疆整个大学生群体的高层次,伊犁师范学院作为除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以远的北疆地区的代表院校,喀什师范学院和塔里木大学作为南疆地区的两所本科院校均在此次调查之中。这些院校涵盖了文史、政法、经济、管理、艺术、医药、工学、农学等学科门类,应该是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等方法。
三、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内容从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建设入手,涉及教研室建设、课程性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材建设和民族学生(指民考民学生,以下同)大学语文教学等多个问题。
(一)教研室建设
仅有3所院校有独立的大学语文教研室,占被调查院校总数的23.1%。没有独立教研室的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均从人文学院或基础部等相关教研室教师抽调,平时他们各属别的教研室,有教研活动时再集中在一起,这势必使教学人员分散,不便管理,教师自身责任感减弱,教学内容盲目,教研活动缺乏了良好的环境和有效的平台,教学呈松散性、随意性,老师之间的交流受到制约。
(二)课程性质
除了1所院校外,其余院校均已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学时从24至72不等,有的院校定为必修,有的定为选修。总体来看,将大学语文定为必修还是选修有两种情况,一是依专业而定,如新疆医科大学两个专业为必修,其余专业学生自主选修。塔里木大学7个专业的汉族本科班必修,伊犁师范学院两个专业的大学语文是必修,新疆艺术学院也是如此。二是依学生族别而定,如新疆师范大学的民考民学生和双语班学生均开设大学语文,而且是必修课,其余学生分专业班级开设,作为指定选修(或称限定选修)。新疆农业大学汉语专业学生大四时开设,是指定选修。课程性质一般分为两大类: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以可分为指定选修(也叫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必修和指定选修无太大差别,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差别较大。由于课程性质不同,必修课受学校重视,教学要接受校级或院级的各类检查,教研室的要求多而严,因而,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内容时都比较谨慎、周密和细致。从调研的13所院校看,只有5所院校的大学语文为必修课,占调查院校总数的38.5%,2所院校部分专业是必修课,占15.4%,其它院校则设为选修课或阅读、写作和作品欣赏等相关课程,占38.5%。从这些数据可知,新疆高校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虽说教师应该对所授课程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但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教师厚此薄彼。
(三)教学方法
几乎均以讲授为主,占92.3%。纵观全国院校,限于多种原因在教学方法上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从众多相关的大学语文教改论文中可知,很多在一线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多年的教师都尝试过教学方法改革,比如课堂讨论,讲读并重,师生互动等,但不是推行不下去,就是效果差,学生动不起来,浪费课时,又延误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新疆高校也不例外。所以改变教学方法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做到的,与学生群体、学生人数、教学文本、学生语文基础、感兴趣度不无相关。
(四)考核模式
必修课多以闭卷为多,占46.2%,有教研室统一命题的,有任课老师自主命题的,考核内容比较全面,题型、题量、分值都有一定要求。选修课多是开卷或写课程论文,占53.8%。各校的选修课管理办法中都有对考核方式的规定,比如,“选修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随堂考核,可选择开卷、闭卷或其它考试方式”“考试课程应采用试卷(闭卷)考核,考查课程由主讲教师根据课程要求自主决定考查形式”“公选课可以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网上在线考试、口试、小组汇报、分组讨论、作业、论文、读书报告、设计、操作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考核并确定学生的成绩”。由此推之,选修课考核模式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无论哪种考核形式都有局限性,偏终结轻过程是普遍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不被重视,一考或一写定乾坤。即使上面第三所院校的公选课考核形式多样化,但实际中很难操作。这样的考核对爱学与不爱学的学生都是一种挫伤,喜欢学的学生无法通过课堂表现、讨论或作业等形式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不喜欢学的学生乐得教师的疏于管理和一言堂,更便于他们各行其事。大学语文不仅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休闲”意识,大学语文课堂成了歇息地和自习室。
(五)教材建设
基本上选用国家规划教材,集中在陈洪的《大学语文》、温儒敏的《高等语文》、徐中玉的《大学语文》等教材。新疆医科大学多年前曾组织编写适合医学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但没有通过学校的审核。伊犁师范学院也在计划“编写具有新疆特色的、适合伊犁师范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大学语文教材”。新疆农业大学针对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自编《汉语文选》,校内使用。如果是选修课,一般不强行要求学生购书,教师向学生提供教学主教材和参考书。不论是学校对教材使用版本的选择权,还是学生(选修课)是否购买教材的决定权都呈现出很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现行大学语文教材不下千种,优秀教材受到关注的也很多,这反倒令院校在教材选择时无所适从。这一现状表明新疆高校自主研发适合新疆高校学生的教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教材建设工作也应该放到课程建设的重要位置了。
(六)教学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大学语文教研室多年来一直在做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尝试,但成效甚微。伊犁师范学院2012年前进行过教学改革,还有老师参与了新世纪地方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受调研学校的课程建设经费均为零,无精品课程,无教学成果奖,更谈不上教学名师。不难想见,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正面临怎样的尴尬处境。各高校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教师身兼多课,有的甚至身跨两三个教研室,这种多重身份令教师难以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大学语文课成了无味的“佐料”。全疆没有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机构和师资培训机构,教师难以在学术层面接受更多的研修,整体处于各自为阵,闭关独修的局面。
(七)民族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
有3所院校民汉合班上大学语文课,即民考民学生预科结业后,与汉族学生一样选修大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都相同。本文所说的民汉合班中的民族学生特指民考民学生。民考民是我国高考中的一项针对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高考时使用本民族语言试卷,报考时也必须报考民考民的相关学校和专业。民考民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一年预科汉语学习,成绩合格才有可能进入专业课学习。专业课除本民族语言文学类专业、维吾尔医学、哈萨克医学专业外,其余均用汉语授课。大学语文讲授的内容是用汉语文描述和解释的文化,所选文本以汉语文经典为主,涵盖古今中外优秀名家名篇,囊括文学、历史、天文、艺术、美学等多方面知识,民族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和基础知识,即使是汉语水平测试达到MHK四级的学生也很难听懂,更别说汉语基础更薄弱的民族学生了,所以民汉合班的大学语文课难以做到“两全齐美”,民考民学生上课的状态是选而不修或隐形逃课。
(八)教师态度
态度“积极”的占30.7%,而态度“一般”的占53.8%,80%以上的院校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给大学语文课程政策保障。态度决定行动,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高低、教学实践能力强弱等都决定着教师对大学语文的态度,而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热心与否又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投入。
四、对策与建议
在整个调研中,笔者深感新疆的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合理,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各院校的办学性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软硬件条件不同,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亦有差异,总的说来,仍处于边缘化地位,与“各校将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二年级‘文化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列入必修课程系列”的设想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教学内容随意化、教学方法单一化、考核评价简单化、教师队伍拼凑化、学习态度功利化等倾向。我们都知道,个人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语文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教育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政策导向,建立课程规范
教育行政部门不但要在理念上充分认识“大学语文”的重要地位,还要将之付诸实践,应进一步明确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政策导向,就课程性质、学时数、师资等做出硬性规定,并予以课程建设经费、教学科研、师资培训等更有力的支持,在各高校应积极配合协作下,进一步出台规范教学,如《大学语文课程规范》等相关文件规定。
(二)加强教研室建设,稳定教师队伍
教研室是教学和科研机构,大学语文教研室承担着全校各专业学生的人文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教学任务。无论学校是什么类型,都应该设立独立的大学语文教研室,为教研教学提供有效的平台,配备有敬业心和较高水准而且热爱大学语文教学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三)改变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各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可根据专业不同选择不同的教材或自编教材。同一专业切忌不同大纲、不同计划、不同教材。教学方法虽不可统一,但应该遵循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欣赏审美能力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打破一言堂的灌输,采取以灵活、多样、生动为主调的教学方式,通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形成以师生互动、交流研讨为主的教学模式。
(四)民族学生的大学语文教育教学
2009年11月出台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期研讨会纪要》明确指出:“大学语文课程只能进一步加强,而不可忽视、削弱。大学语文在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所以,民族学生不仅不应该被排除在大学语文教学之外,更不能任其自然地被边缘化。大学语文教师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各少数民族文化及传统,研究民族学生的接受心理,在民汉一体化的教育背景下,重新构建民族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的课程设置、准确定位,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模式,编写具有地域文化和边疆文化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
(五)建立学术指导机构,提高教师素质
由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做得好的院校牵头成立新疆高校大学语文研究机构,加大对全疆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指导,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校际交流,使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加大优秀教学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开展互访、观摩和资源借鉴等。各院校也有必要建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部门,发挥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教师自身应勤奋钻研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更要具备时代精神,研究学生的心理,关注社会文化的动向,积极开展如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朗诵等多种形式的人文素质活动,扩大大学语文的教学空间,呈现大学语文教学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弘扬。
五、结束语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着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宗旨,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共同打造了认知实习模块、专业基本素质培养实训模块、专项能力培养实训模块、综合实习模块等多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难的问题。
一、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
现代旅游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旅游管理问题,即具备旅游管理实践的能力或执行能力。而现有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生都缺乏来自管理实践积累的管理技能,仅仅通过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以使其胜任将要承担的旅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重任,因而必须在课程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该校通过“3大课程模块”、“4大教学要素”(“师资”、“课程体系”、“编写管理实务”、“管理实践能力广州()平台”)的改革和“5大教学手段”的建立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从而构建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
(一)3大课程模块
建立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3大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标准化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精中间,延两边”,即适当精简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经理人素质训练课程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课程系列模块,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3大课程模块: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模块(包括经理人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职业操守等培养)、管理知识学习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模块。
(二)4大教学要素
课程体系。针对标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增设实战技能强的课程,开发系列模块,以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管理职业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必备技能。
师资队伍。一方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广州()力,积极构建一支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两翼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通过承担旅游企业横向课题、从事旅游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建立“校内兼职教师+短期校外专家+企业管理专家”的“3合1”外聘师资队伍。通过聘任多位具有丰富旅游管理实践经验、高级职称和较高学历的“兼职教授”,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开设专家论坛、指导论文、参与论文评阅和答辩、接纳学生实习等,进一步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编写管理实务。培养教师编写案例的技巧和能力;组织教师编写有关本国旅游企业具体经营管理实务的案例100个。
管理实践能力平台。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实践能力,该校组建了“旅游论坛”,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参加“3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衡阳市大学生创新大赛)制度;注册组建了衡阳市地球村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建立了高质量、高水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三)5大教学手段广州()
旅游案例教学。强化课堂旅游案例教学,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提高旅游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旅游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旅游管理问题分析报告。为了加强学生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若干旅游管理技术并善于应用,增设10门应用性强的“旅游管理问题导向型”的课程模块:教师讲授1门实用性的旅游管理技术,解剖1个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和报告1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报告。
旅游企业家论坛。设立旅游企业家论坛,邀请具有丰富旅游企业管理经验的旅游企业家,针对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评述;通过课程讲座,邀请实际部门的专家就课程的某一部分到课堂作专题讲座、讲解旅游案例背景并参加案例讨论;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讲座,介绍和探讨自己以往的旅游管理问题、经验与教训,以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知识与经验分享。旅游管理决策模拟和竞赛。开设《旅游管理决策模拟》课程,建立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两大赛制度,将旅游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旅游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
旅游管理实习。与衡阳雁城宾馆、林隐饭店、华天宾馆等省内外旅游公司广州()建立实习基地,每年暑假选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设立旅游案例调研基金,由相关教师带队,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赴旅游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
二、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调整旅游管理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还应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每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差别,设立实践教学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不同模块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由较浅层次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到较广州()高层次的服
务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要兼顾到系统性和阶段性。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在实践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但在每个年级应根据其接受能力和教学计划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应该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针对当前师资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四)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地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广州()
(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六)整合利用企业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办学平台,广泛建立实习基地
目前,该校已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30余处,覆盖全国,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游船公司、导游服务公司、旅游人才培训中心等;同时,邀请湖南中国国际旅行社、长沙通程酒店等企业的老总到该校授课或者举办讲座。
(七)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实行“双证制”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旅游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同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方能予以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八)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广州()
根据实践教学计划进度,除采用普通高校公开出版的教材外,对于无教材的实践环节,应组织行内企业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岗位(群)的特点,编写院内实践教学教材和院外实践教学讲义,建设并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国生.新世纪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