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收技术论文范文

采收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采收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采收技术论文

第1篇:采收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长裙竹荪、玉米、丝瓜、莴笋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长裙竹荪是一种名贵食用菌,其形态亮丽,清香沁人,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肿瘤多糖,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国内市场价每千克干品售价80—200元。实行长裙竹荪、玉米、丝瓜、莴笋四种四收套种栽培技术,全年平均每667平方米收入可达10000多元。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春栽竹荪

⑴选种 北方平原大田栽培,适宜春播秋收。应选用中高温型品种,如长裙竹荪DL—01。该菌株菌丝体生长温度为5℃—35℃温度,可在25℃—35℃温度条件下正常形成菌球和子实体,且生长快、抗逆性强、品质好、产量高。

⑵栽培料 农作物秸秆如黄豆秸秆、玉米秸秆、玉米芯、麦秸、棉花秆、棉子壳、花生秧、花生壳等均是栽培竹荪的好原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种或几种。原料要新鲜无霉变,充分晒干,加工成5—10厘米长的碎段。栽培料在辅料前充分浸透水,含水量65%左右。

⑶做畦与菌种种植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微酸、给排水方便的农田为栽培场地。按南北走向做2.4米宽的栽培带。栽培带中间平行筑2个竹荪栽培畦,畦宽50厘米、深10厘米。2畦之间留30厘米宽的人行道,畦边留55厘米宽的空地种玉米和丝瓜。先铺1层5厘米厚的黄豆秸秆,均匀撒播1层菌种(占总用量的1/3)。接着铺1层厚约10厘米的玉米秸秆,把其余菌种均匀撒在上面。再覆盖1层玉米芯和木屑的混合料农业论文,厚3—5厘米,上部拍成龟背形。每平方米铺干料约10千克,用菌种1千克。铺料时也可将几种原料混合使用。

⑷出菇管理 竹笋生长离不开土壤,覆土可促进菌丝扭结,诱导菌球形成。选用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粉碎成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颗粒,充分暴晒,驱虫灭菌。使用时用净水调和,使土粒含水量达65%左右。播种结束后,立即盖在料面上,厚3—5厘米。竹荪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5℃—28℃,最适温度为23℃。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发菌前期,因自然温度较低,应盖膜保温保湿。竹荪属好养真菌,从播种后第三天开始,每天中午要揭膜通风30—60分钟。5月上中旬,当气温达到25℃时,可揭去地膜,覆盖湿麦秸,以保湿避光怎么写论文。覆土层表面发白时应及时喷水。土壤含水量过高,透气性降低,影响菌丝的正常呼吸,严重时会使菌丝死亡。因此,在雨季应架弓形棚架,上覆草帘。降水较大时,应及时挖沟排涝。播种后40—50天,菌丝长满土面,可停水6—7天,改善土层透气状况,促进菌丝扭结,然后浇大水催蕾。随着菌球的生长,应加大喷水量,使基质含水量达70%—75%,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

采收 菌球成熟时,顶端逐渐凸起,一般在清晨5—8时破口。从菌球破口到菌柄停止伸长、菌裙完全张开、子实体形成仅需3—4小时。此期早晚各喷水1次,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5%左右。子实体形成要及时采收,烘干包装。每采完1潮菇,及时刮去覆土层,在料堆上加盖1层新鲜原料、厚2—3厘米农业论文,再盖上1层新鲜土壤。一般播种1次可收获2—3潮菇,每平方米收干品150—250克。

2点播玉米 选择优质高产春玉米品种。4月上中旬在竹荪栽培畦外55厘米空地种2行玉米,行距50厘米,株距16.5厘米。玉米长高后,可为竹荪生长营造一个遮荫保湿的生态环境。玉米收获后,不砍秸秆,留作丝瓜支架。

3套种丝瓜 选择优质高产丝瓜品种。4月下旬育苗。5月中旬定植于2行玉米之间,株距30厘米。在竹荪畦上方,顺畦走向栽竹竿或水泥柱,拉3道高2米的铁丝,以利丝瓜爬架。爬架后的丝瓜秧,为竹笋后期生长提供良好的遮荫保湿环境。

4冬栽莴笋 9月中下旬,竹笋采收结束,丝瓜拉秧,砍掉玉米秆。把栽过竹笋的废料撒于田间作基肥,整地后栽莴笋。选择高产优质莴笋品种。9月下旬育苗。11月中旬定植,筑30厘米宽小埂,栽1行莴笋,株距30厘米。2埂铺1幅地膜,翌年2月中旬盖小拱棚,3月下旬收获。

山东曹县农业局

王成业 赵国栋 卢西魁

第2篇:采收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鲜食,玉米,一年,高产,高效

 

近年来,我站根据本地热量条件和种植习惯,研究并推广了鲜食糯玉米一年双季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经多年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该栽培技术日趋完善,现已形成了鲜食糯玉米一年双季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全市年推广面积约6300hm,每667m纯收入4000余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种植方式

我市玉米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宽背条带种植,二是窄背一般套种。糯玉米一年双季栽培应选择宽背条带种植方式,如二、二畦(66.7厘米畦面、66.7厘米畦背)和二尺三沟(33.3厘米畦面33.3厘米畦背)。第一季糯玉米,由于苗期处在干旱少雨的春天,为增温保墒要种在畦面或垄沟内,第二季糯玉米苗期正是高温多雨夏季,为防止苗期芽涝必需种在畦背。

2种植品种

第一季应选择耐低温、生育期短、双穗率高、品质黏香的优良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烟台市农技站已试种过的西星黄糯6号、烟糯6号、津鲜一号比较适宜。第二季鲜食玉米苗期处在高温多雨季节,选用的品种应具备抗芽涝,抗大小叶斑病,双穗率高,品质好等特点。多年试验证明中糯一号、鲁糯六号、西星糯玉1号、花糯一号等采青期在75~80天左右的品种较为适合。

3重施基肥,适时追肥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强的壤土,结合耕地每667m施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碳酸氢铵30~40千克。第一季糯玉米覆膜时,在玉米小行距中间每667米再施尿素15千克,复合肥30千克,磷酸二氢钾3~5千克,硫酸锌、硼砂各1千克。追肥可分两次进行,即在定苗后、大喇叭口期。

4适期早播抢播

第一季糯玉米采用双地膜覆盖技术,可提高地温。具体方法是:第一季糯玉米根据采用的种植规格,在畦面或沟底先用地膜覆盖提温,覆膜前应喷除草剂防除杂草。当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以在畦面或垄沟内打孔播种玉米,播种后立即用地膜扣小拱棚提温,约7月中旬收第一季玉米。为了便于出售,分批采收上市,第二季鲜食玉米可在第一季玉米收获前1周套种于未收玉米垄背;头季玉米收获后及时将植株割倒运出田外,此时第二季玉米刚好出苗,这样可早播1周。应注意第二季玉米播期最晚不能晚于7月20日。

5田间管理

5.1温度管理白天拱棚内最高温度不能高于35℃,天气晴朗时上午9时开始放风。夜间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2℃,如遇寒流夜间应加盖草苫等覆盖物。

5.2及时间苗、定苗3叶期及时间苗,5叶期定苗、补苗,防止缺苗断垄。要去弱留壮,每穴留1株,达到田间苗全、苗齐、苗壮。

5.3适期适量追肥第一季玉米一般在拔节期追肥,可每667m一次追入尿素10~15kg。第二季玉米追肥可分两次进行,即在定苗后、大喇叭口期。因为经第一季生长,地力消耗较大,播种时不整地又难以施入基肥,因此,追肥就显得十分重要。应注意追好提苗肥和攻穗肥,提苗肥在5叶期前后追施,每667m施尿素或复合肥10kg。攻穗肥在拔节后、小喇叭口前追施,每667m施尿素或复合肥25~30kg,确保玉米生长所需养分。

5.4去除分蘖鲜食玉米由于品种特性及种植时一般基肥较足等原因,植株生长旺盛,分蘖较多,要在拔节前及时去除分蘖。

第3篇:采收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在阳台利用花盆栽培韭菜的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栽培器皿和营养土的选择、播种育苗、日常管理以及采收等方面内容。

近年来盆栽蔬菜发展迅速,利用花盆在阳台种植蔬菜,既可点缀居室,又可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具有观赏、食用、绿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韭菜是我国人民传统的食用蔬菜,它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盐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外,还是大家公认的高纤维素含量蔬菜,由于纤维素对人体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韭菜被称为第七大营养蔬菜。盆栽韭菜既起到绿化观赏价值,又可作为蔬菜食用,是一种无公害食品,深受市民喜爱。韭菜利用花盆栽培,技术简单,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生长快、病虫害较少,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并且可以连续采收,适合家庭阳台栽培。盆栽韭菜栽培关键是要配好营养土,掌握好种植技术。现将韭菜利用花盆阳台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韭菜的各个品种均可进行盆栽,但最好选用生长力强的品种,如791韭菜、韭宝F1、平韭五号等。

2栽培器皿选择

栽培韭菜的器皿选瓦盆、陶瓷盆、塑料盆均可,但以外观好看、质地轻、透水、透气好的花盆为宜。室内阳台种植时应在花盆下放1个底碟,防止浇水时渗出影响阳台卫生。花盆的形状圆形、方型均可,圆形花盆的直径在25cm以上,高度25~30cm,底部要有渗孔。

3营养土的选择

花盆栽培韭菜因容器容积有限,韭菜根系生长受到限制,因此盆里所用的栽培土必须含有充足的肥力,才能维持韭菜连续生长与连续采收的需要。一般采用的培养土的配比是腐熟的树叶3份、腐熟的畜禽粪、骨粉2份、优质农田土5份,或用5份腐熟的农家肥、3份园土和砂土2份配成盆土。入盆时盆底孔用1~2片碎瓦片盖上,装少许粗砂,上面装营养土至盆边2~3cm。

4播种育苗

阳台种植韭菜,春夏秋3季均可播种,也可采用韭根直接定植。播种育苗最好用头年新种,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播种育苗。种前先将花盆浇足底水,水渗下后播种,盖1cm厚营养土,始终保持盆土表面呈湿润状态而不板结,出苗后根据盆土情况适当浇水。如用韭根定植,以春季定植为好,由于空间有限,盆内韭菜定植密度不可过大,定植后及时浇水,促进幼苗或韭根成活。

5日常管理

5.1浇水施肥

当新叶发出后根据盆土干湿情况及时浇缓苗水,并对盆土进行中耕保墒。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入秋后天气日渐凉爽,适宜韭菜旺盛生长,此时要充分供应肥水,一般4~5d浇1次水,并追肥3~4次。追肥把芝麻饼、豆饼等碎块放入密封的容器充分发酵,取其腐熟的上层液体,加入15~20倍清水施入,促进叶片生长,为鳞茎的膨大和根系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后气温继续降低,植株生长缓慢,此时应适当减少浇水,保持盆土不干即可。

5.2温度

夏季若韭菜长时间生长在35℃的高温条件下,再遇上空气干燥,就会造成叶尖干枯。因此,此时可将花盆移到北阳台或室内阴凉处,隔一断时间适当移到太阳光照晒的地方接受光照。冬季外界温度较底,若想在此期间吃上韭菜,可将带盆移到密封的阳台内。

5.3中耕培土

早春返青后将根茎部位的土壤剔开,数天后再复原,以提高地温,消灭种蝇,促进根系生长,淘汰细弱分蘖。结合剔根,每年春季可以盖2~3cm营养土,以利于鞘伸长和软化。

5.4换土

由于花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长时间栽培容易造成养分及部分微量元素缺乏。因此应每2~3年换盆土1次,换土宜在冬季休眠期进行,韭根最长使用期限为6~7年。

5.5病虫害防治

盆栽韭菜病虫害较少,若盆土未充分腐熟,则易产生根蛆危害;若发现根蛆幼虫可用90%敌百虫600倍液或敌敌畏800倍液灌根触杀。

6采收

定植当年根据生长情况,长势强时可适当采收,长势弱时一般不采收,着重养根。盆栽韭菜采收不可过于频繁,一般1年可采收5~6次,每次相隔25~30d,且夏季不宜采收。浇水、喷药后不宜立即收割,以免水珠滴入伤口和农药残留过多。收割时留茬高度必须适当,过浅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深易影响根茎,影响下次采收和整个植株长势,以刚割到鳞茎上3~4cm黄色叶鞘处为宜。割后应及时进行浇水、追肥,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生长。

第4篇:采收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从品种选择、繁殖、整畦施肥与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草莓小拱棚栽培技术,从而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的多年生植物。草莓露地栽培易发病,不仅不利于无公害生产,且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滨海县蔡桥镇农技站多年来进行地膜覆盖栽培试验,产量可达39t/hm2,比普通栽培产量提高22%~28%。现将小拱棚栽培草莓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丰产、抗病、质优、适合于本地区栽培的品种,主要有丰香、鬼怒甘、春香和女峰、鸡心、新明星、巨早、五月香、明宝等。选苗应选母本圃而不用生产圃的苗。

2繁殖

采用匍匐茎繁殖,选用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4月中下旬摘除母株上的老叶、病叶和花茎,带土移植到土壤肥沃、没有种植过蔷薇科作物的地上,株行距80cm×100cm,约种1.5万株/hm2。

3整畦施肥,适时移栽

选择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的地块,施厩肥75t/hm2或鸡粪肥30t/hm2、过磷酸钙1 500kg/hm2、石灰1 500kg/hm2作基肥。按畦宽50~60cm、畦高15~20cm、沟宽20cm整畦。草莓移栽前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1次,带药移栽。整畦后,种植穴及周围土壤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浇消毒。合理密植,株距为25cm、行距为25cm双行种植,种植6.75~7.50万株/hm2。单株有4~6片叶的分蘖苗在花芽分化的基础上尽快移植,定植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4田间管理

4.1适时覆膜保温

种植15d后,用幅宽1.2m的黑色地膜覆盖;初果时(约种植30d后),搭棚覆膜保温,冬季可通过掀开畦两头的塑料薄膜来控制棚内温度。

4.2肥水管理

草莓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进行4次追肥,可确保收成4档果。第1次为催苗肥,在定植后2~3d施,以氮肥为主;第2次为催果肥,在开花前施用含硫的三元复合肥150~180 kg/hm2;第3次在第1、第2档果采收后进行,施用复合肥150~180kg/hm2;第4次在第3档果采收后进行,施用复合肥120~150kg/hm2。在草莓定植后至现蕾前,可沟灌水,后掀膜通风;现蕾至开花前,一般不必灌水;开花期以后,土壤的含水量不能低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果实膨大期,土壤中的含水量不低于最大持水量的60%。春季多雨,应注意排水。

4.3植株整理

每株以保留2~3个花枝为宜,并保留12~15片健壮叶,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各档花保留9~13朵。各档花序在果实快采收时,应及时摘除,以刺激新花序抽生。

5病虫鼠害防治

病毒病是危害草莓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世界各地已报道的草莓病毒及其类似病害有25种。草莓病毒是以蚜虫、线虫为主要传播媒体,危害面广。病毒病的防治方法:①培育和栽培无病毒秧苗。培育无病毒母株,栽培无病毒苗木,实行严格的隔离制度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措施。无病毒苗在生产中要2~3年更新1次,在病毒侵染率高的地区及大棚、日光温室草莓园每年都要更新。为了防止栽培的无病毒苗被蚜虫传病毒侵染,无病毒苗的栽植区应离老草莓园2km以外。②病毒检疫。在引种时,要严格进行检疫,提高检测手段和技术,实施引种隔离检验制度。③防止蚜虫传播。蚜虫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蚜虫的活动高峰为5~6月,在这个时期喷药,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显著地减少草莓病毒病的发病株率。也可利用蚜虫回避银色反射光的特点,用银色聚乙烯薄膜覆盖母株防治蚜虫。④及时进行轮作和倒茬,尽量避免在同一块地上多年连作草莓。⑤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田间如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烧毁,减少侵染源。灰霉病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扑海因2 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用10%世高水溶性颗粒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蛴螬、地老虎用90%敌百虫450g/hm2对水750kg灌根;蚜虫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喷雾防治。田园灭鼠用7.5%杀鼠谜鼠剂配制成毒饵毒杀。

6适时采收

一般在花谢后约30d可采收。以采鲜果食用为目的,质地软的品种,在果面着色80%、即8成熟时采收;肉质细密品种,则可以在近全熟时采收。采摘果实时连同果柄一起摘。

参考文献

[1] 张付伟.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要点[J].山东蔬菜,2007(1):27.

第5篇:采收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佛手瓜;栽培技术;山东定陶

论文摘要 从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贮藏等方面介绍北方佛手瓜栽培技术,以供佛手瓜种植户参考。

佛手瓜,别名万年瓜、丰收瓜、拳头瓜等,为宿根攀缘性草本植物,除食用嫩瓜外,其嫩梢、嫩叶也可食用,而且热量低,蛋白质、磷、铁、钙含量均高于果实,味道鲜美,集观赏、食用于一体,且佛手瓜几乎无病虫害,无需施农药,是1种理想的无公害蔬菜。

佛手瓜喜温暖,并较耐高温,20℃以上温度才能正常生长,地温在5℃以下根即枯死,适宜生长温度为20~23℃,35℃以上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较耐荫,叶片大,蒸腾旺盛,需要较多水分,干旱时生长不良,但雨季积水也易烂根。佛手瓜的藤蔓分枝性强,子蔓、孙蔓结果繁多,只要水肥充足,子蔓、孙蔓上现叶坐瓜,很少出现空缺。

1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

露地栽培,3月中旬在温室或阳畦中播种育苗,4月下旬晚霜后露地定植,8月份可采收上市。也可在4月下旬露地直播,大棚或温室栽培时,可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育苗或直播,在大棚或温室早春种植黄瓜等蔬菜的同时,将佛手瓜种在大棚内立柱下的田埂上或大棚外距温室1m处。当瓜甩蔓时,其他蔬菜已经拉秧,揭去薄膜,让佛手瓜沿棚架攀缘,棚下可种植速生绿叶菜,秋季可种芹菜、食用菌等,此栽培法无须搭架,且早熟丰产。

2育苗

佛手瓜果实中只有1粒种子,且种皮与果肉相连,不易分离,种皮为肉质膜状,缺乏防止种子内水分散失的能力,当种子剥离后,果实易干瘪,不能发芽,所以多用整瓜播种。催芽方法有2种:一是在立冬前选开花40~50d、充分成熟的瓜,将瓜装入25cm长、15cm宽的塑料袋中,置于15~25℃的环境中催芽;二是用锋利的小刀沿瓜顶部的凹沟切伤,使子叶容易抽出,促进发芽,将其倾斜播种于花盆中或直接播种于定植穴,覆松土2~3cm厚,使瓜1/3埋入土中,2/3露在土外,进行催芽。

当瓜长出许多根系,将其从塑料袋中或花盆取出,将发芽一端朝上,瓜柄朝下,直栽或斜栽于渗透性好的沙土中,浇透水,覆土6cm厚,覆盖薄膜保温。幼苗出土后,只要叶片不严重萎蔫,一般不再浇水,防止种瓜腐烂或幼苗徒长。苗高20cm时,即可定植。

3定植

露地定植时间为4月底晚霜之后,如覆盖小拱棚,可提前到3月底4月初,定植375~450株/hm2,按5m×5m间株挖圆柱状定植坑,深70cm,直径1m,每坑施入有机肥25kg、草木灰5kg、过磷酸钙2kg,充分混合,摆苗,浇水,填土。庭院栽培时,最好每架2株,以便授粉。

4田间管理

4.1水肥管理

露地栽培者,6月份以前,控制浇水,进入7月份,植株生长加快,要保持土壤湿润,每年追肥3~4次,定植后追肥1次,以后每月追肥1次,施肥在距离植株60cm处挖环形施肥沟,每株施人粪尿5kg、过磷酸钙1kg或复合肥2kg,随植株长大,施肥距离渐远。

4.2植株调整

佛手瓜攀缘性极强,每节均萌发侧枝。因此,要及时搭架,最好搭高2.5~3.0m的平棚架、拱架或走廊棚架。主蔓30cm时摘心,留2个子蔓;子蔓150cm时摘心,各留3个孙子蔓。引蔓上架,其余侧枝都要剪掉;上架后,卷须易相互缠绕,要及时整理,使之分布均匀。卷须有攀缘作用,但过多会影响茎蔓伸长,消耗养分。所以要剪除部分卷须。基部萌发的蘖芽要及时打掉,避免养分消耗。

4.3人工授粉

佛手瓜为虫媒花,开花初期昆虫少,必须进行人工授粉,用毛笔或棉花球交替涂抹雌花和雄花,可提高坐果率。温度升高后,通过昆虫传粉即可满足需要,无需再人工授粉。

4.4越冬管理

佛手瓜在北方不能露地越冬,如要进行多年生栽培,采收完后,可将瓜蔓保留3m左右,放在植株基部,入冬浇冻水,覆盖麦秸等物保温,使之在5℃以上的环境下越冬。

5采收

播种后80d开花,开花后15~20d即可采收,一般以单瓜重0.2~0.3kg采收为宜,采收时要轻摘轻放。留种瓜以生长中期主蔓所结瓜为好。露地栽培时,所有瓜必须在下霜前采收。生长旺盛期,还可采收15~20cm长的嫩捎,扎捆上市。

肥水较好的条件下,在健壮的植株周围,当年可产生块根,深挖30cm,可挖到长15~30cm、粗2~5cm的块根。一般每株可采收块根2kg左右,可烤熟食用。

第6篇:采收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在沿江平原和皖南半丘陵山区烟叶生产区发展烟后绿花菜生产,经济效益较高。介绍了绿花菜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随着我省“北烟南移”战略实施步伐加快,沿江平原与皖南半丘陵山区烟叶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很多地区的重要产业。烟叶采收后,一般地方多接双季晚稻茬,但因本地区地理气候条件因素,常出现双季晚稻与烟叶争地的矛盾,很多烟叶尚未完熟便不得不被抢收,直接影响烟叶生产经济效益,成为烟叶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在此情况下,在沿江平原与皖南半丘陵山区烟叶生产区发展烟后绿花菜生产,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1品种选择

根据本地地理气候条件,选择早熟品种蔓陀绿。该品种适应性广,熟期适中,定植后60d左右收获;长势旺,植株直立,高大,生长势强,株高、开展度70cm左右,叶片数25张,叶卵圆形,最大叶长宽比1.8~1.9,色淡绿,蜡粉较多;抗病性强,较抗霜霉病、菌核病;花球品质较优、商品性好,顶花球主用,单株平均分枝1.0个,花球紧凑,蘑菇形,花蕾细小,不易散花,花茎不易中空,出口鲜销合格率高。单球重400~500g,花球采收期长。

2育苗

选择管理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做苗床,苗床盖土同样要求备足。苗床面积按225m2/hm2准备,面积不可过小,防止秧苗拥挤徒长。苗床中可撒施3.75kg/hm2粉碎的复合肥,拌入敌克松、多菌灵等杀菌剂。播种前1次性浇透底水,以后不可频繁浇水,以防土壤板结,影响齐苗,也防湿度过大,诱发苗期病害。

播后可在苗床上直接覆盖遮阳网,以降温、保湿、促齐苗,水分确实不足时,可在遮阳网上撒水。出苗后,搭遮阳网小拱棚遮荫。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多次揭开遮阳网见光炼苗促壮,防止长成高脚苗;尤其在苗期遇到连阴雨天气时,更要抢天炼苗,否则,天晴时极易造成青枯死苗,俗称“闪苗”。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后开始间苗,间苗后及时浇水,并随水追肥,施尿素100~120kg/hm2,浇水追肥后松土、除草,以后每隔3~5d浇1次水。

苗期可以叶面喷施多菌灵、井冈霉素、溴氰菊酯、吡虫啉、美洲星营养液肥(富含硼、锌、钼、铜等微量元素),防病防虫促健。苗龄28~30d、具5~6片真叶时移栽定植。本地区一般为8月8~10日。

3移栽

根据地形地势,确定采用高、中、低畦和畦向,畦面做成龟背形,畦沟清理通顺,以防积水致病。畦面宽150cm,行株距55cm×40cm,沟宽30cm,栽植3.6万株/hm2。

因是烟后茬口,翻耕整地时需精细,尤其定植穴所在行线不得有烟叶根,以免影响定植质量。底肥在整地时均匀施入,以腐熟农家肥面施为主,同时加入复合肥600kg/hm2条施或穴施。本地区缺硼,要施用硼砂75kg/hm2,以满足其对硼的需要。

在晴天傍晚时带土移栽,移栽时尽量现起(苗)现栽,浇清粪水定根,促快速缓苗。不要栽在肥料上,稍离一点距离。缓苗后及时中耕1次。

4水肥管理

绿花菜喜肥耐肥,栽后要保证水、肥的供应。①莲座期:须经常追施氮肥经常浇水,一般每隔7~10d追肥1次,每次追施尿素120kg/hm2;畦面保持见干见湿。②花球膨大期:现蕾后追肥1次,在2株间施入复合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同样追肥后浇水;以后每5~7d浇1次,防止干旱引起散球;花球长至直径9cm,进入结球后期,每隔2~3d浇1次水,促进花球膨大。③花蕾和叶球膨大期:生长过程中,及时进行根外追肥,可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硼肥、美洲星营养液肥等,浓度0.5%~1.0%,以补充营养不足,促进花蕾膨大,一般每7~10d喷施1次;叶球膨大期需每隔5~7d喷施1次0.1%~0.5%硼砂或0.05%~0.10%钼酸铵液,防止发生生理性病害。根外追肥可结合防病治虫同时进行。

5确保花球商品性

出现花球后,将基部老叶片摘下盖住花球,避免高温导致花球松散,也可将靠近花球的4~5片大叶捆起来遮住花球,以避免阳光直射,影响品质及外观。

6病虫害防治

6.1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黑腐病、软腐病等。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霜霉病可用7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软腐及黑腐病用龙克菌800倍液喷雾防治。

6.2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蚜虫可用2.5%吡虫啉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可用2.5%敌杀死喷雾防治。

7及时采收

第7篇:采收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引起了微生物学界、石油工业界、石油地质界和地球化学界等相关学科的广泛兴趣和关注。详细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明确分析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机理,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微生物原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enhanancedoilrecovery,MEOR)

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动,微生物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作用于油藏残余油,并对原油/岩石/水界面性质的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增加低渗透带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注入的微生物菌种能否在地层条件下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能否有效地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质及液固界面性质。与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地层和环境等优点。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

1926年,美国科学家Mr.Beckman提出了细菌采油的设想。1946年Zobeu研究了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从砂体中释放原油的机理,获得微生物采油第一专利。I.D.shtum(前苏联)及其它国家等学者也分别作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奠定了微生物采油的基础。美国的Coty等人首次进行了微生物采油的矿物试验。马来西亚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Bokor油田做先导性矿物试验,采油量增加了47%。2002年至2003年,我国张卫艳等在文明寨油田进行了微生物矿场应用,累计增产原油1695t,累计少产水1943t,有效期达10个月。

美国和俄罗斯在微生物驱油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有1000多口井正在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增加油田产量,微生物采油项目在降低产水量和增加采油量方面取得了成功。1985年至1994年,俄罗斯在鞑靼、西西伯利亚、阿塞拜疆油田激活本源微生物,共增产原油13.49x10t,产量增加了10~46%。1988年至1996年,俄罗斯在11个油田44

个注水井组应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共增产21x10t。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研究,但发展缓慢。80年代末,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两口井的微生物地下发酵试验(30℃)。大港、胜利、长庆、辽河、新疆等油田与美国Micro~Bac公司合作,分别进行了单井吞吐试验。1994年开始,大港油田与南开大学合作,成功培育了一系列采油微生物,该微生物以原油和无机盐为营养,具有降低蜡质和胶质含量功能,并在菌种选育与评价、菌剂产品的生产、矿场应用设计施工与检测等诸方面取得了成绩。1996年以来,吉林油田与13本石油公司合作,探究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扶余油田东189站的29口井进行的吞吐试验,21口井见效,见效率达70%。2000年底,大庆油田采油厂引进了美国NPC公司的耐高温菌种,在Y一16井组进行了耐高温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收率达43.41%,增加可采储量1.81×10t,施工后当年增油615.5t。胜利油田罗801区块外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2.66%。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机理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与油田化学剂

在大庆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使用不同性质的化学剂,现以大庆油田为例。当大量化学剂进入油藏后,将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微生物采油过程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化学剂既可引起微生物生存环境(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pH值)的改变,又可直接改变生物的生理(呼吸作用、蛋白质、核酸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大分子物质的合成)以及影响微生物细胞壁的功能,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降低采收率。

(二)微生物驱油机理

因为,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涉及到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除了具有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外,微生物生命活动本身也具有提高采收率机理。虽然目前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仍然无法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各个细节进行量化描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油乳化机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及其它有机溶剂,能降低岩石一油一水系统的界面张力,形成油一水乳状液(水包油),并可以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降低原油相对渗透率和粘度,使不可动原油随注入水一起流动[1引。有机酸能溶解岩石基质,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并与钙质岩石产生二氧化碳,提高渗透率。其它溶剂能溶解孔隙中的原油,降低原油粘度。

2.微生物调剖增油机理。微生物代谢生成的生物聚合物与菌体一起形成微生物堵塞,堵塞高渗透层,调整吸水剖面,增大水驱扫油效率,降低水油比,起到宏观和微观的调剖作用,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封堵,改变水的流向,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在较大多孔隙中,微生物易增殖,生长繁殖的菌体和代谢物与重金属形成沉淀物,具有高效堵塞作用。

3.生物气增油机理。代谢产生的CO、CO2、Nz、H、CH和C3H等气体,可以提高地层压力,并有效地融入原油中,形成气泡膜,降低原油粘度,并使原油膨胀,带动原油流动,还可以溶解岩石,挤出原油,提高渗透率。

4.中间代谢产物的作用。微生物及中间代谢产物如酶等,可以将石油中长链饱和烃分解为短链烃,降低原油的粘度,并可裂解石蜡,减少石蜡沉积,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脱硫脱氮细菌使原油中的硫、氮脱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5.界面效应。微生物粘附到岩石表面上而生成沉积膜,改善岩石孔隙壁面的表面性质,使岩石表面附着的油膜更容易脱落,并有利于细菌在孔隙中成活与延伸,扩大驱油面积,提高采收率。

(三)理论研究

1.国内外的数学模型。20世界80年代末,国外的Islam、Zhang和Chang等建立了微生物采油的数学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Zhang模型优于Islam模型在于可描述微生物在地层中的活动,却难于现场模拟。Chang模型是三维三相五组分,能描述微生物在地层中的行为,不能描述在油藏中的增产机理。

2.物理模拟。物理模拟研究基本上是应用化学驱的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微生物驱油模型的核心是岩心管部分,其长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应建立大型岩心模型,使微生物充分繁殖,便于分析研究微生物的驱油效果。通过物理模拟研究微生物驱油法,可获得微生物在岩心中的推进速度及浓度变化,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等信息。

(四)源微生物的采油工艺

国内油田(大庆等)已进人高含水开发期,是采用内源微生物驱油还是采用外源微生物驱油,要根据具体油藏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若具体油藏中内存在有益微生物驱油的微生物群落,宜采用内源微生物驱油工艺,这是目前国内致力于运用最新微生物采油技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油田中,特别是大庆油田,在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对大多数的油藏都能充分发挥微生物采油的优势。制约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因素在于油藏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现场试验工艺及物理模拟实验的局限性。外源菌种的选育和评价指标、特性,微生物的研究、菌液的生产和矿场试验等方面还需深化。

参考文献:

第8篇:采收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介绍了西宁地区无公害蒜苗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产地选择、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蒜苗种植户提供参考。

蒜苗又叫蒜薹,是大蒜的花茎,为人们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特别是冬季蔬菜品种匮乏时,冬储蒜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蒜苗作为“一村一品”特色蔬菜,在西宁地区已有一定的种植面积,生产上形成了一整套无公害蒜苗生产技术,现总结如下。

1产地选择

选择农业生态环境优良、周围无污染源、水质洁净、空气新鲜的区域作为蒜苗生产基地。种植地要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理化性良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前茬作物非蒜苗的壤土或沙壤土田块。

2品种选择

为达到蒜苗早熟丰产、期长的目的,应选择早熟、抗病、高产、商品性好的良种,如格尔木白皮蒜、张掖白皮蒜等。

3整地施肥

播种前7d深耕晒垡,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均匀施腐熟有机肥75t/hm2、磷酸二铵375kg/hm2、尿素300kg/hm2。肥料施入后深耕25cm,使肥料均匀与土壤混合,避免肥料烧种,然后作畦播种。

4种子准备

将有病、干腐、带伤的蒜种剔除,掰分种蒜并分成大、中、小3级播种,以使出苗整齐,便于管理,提高产量,有利于分批上市。为防根蛆,播前选用高效、低毒的50%辛硫磷乳油800g,拌蒜种120~150kg,随拌随播。

5适时播种

春季当地温室稳定在5℃时即可播种,西宁地区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间隔10d播种1次,以达到分期播种、分批上市、调节市场供应的目的,最迟播种期不能晚于6月中旬。

6播种方法

在施足基肥的地块上作畦,播种时采用开沟条播方式,行距20cm,株距2~3cm,用种蒜1 800~2 250kg/hm2。栽种时可将拌种后的蒜瓣撒到沟中,边摆边覆土。蒜种摆放时应保持直立,做到上齐下不齐,覆土厚度一致,一般以埋没蒜瓣顶尖为宜。保苗165万株/hm2。

7田间管理

7.1水肥管理

播种后浇1次水透水,以促进蒜瓣发芽。出苗后再浇1次提苗水,地面干后,为防止土壤板结,应浅耕培土保墒。以后视天气、土壤墒情适时浇水。浇水时忌大水漫灌,避免造成土壤板结。根据蒜苗的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禁止使用工业和生活垃圾。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苗情长势,应少施多次。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幼苗生长,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kg/hm2;中期植株生长量加大,应配合追施磷钾肥,可结合浇水追施二铵300kg/hm2,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采收前20d不施用任何肥料。

7.2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蒜苗的目的。农药使用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蒜苗病虫害主要有叶锈病、根蛆、潜叶蝇等。叶锈病主要危害蒜苗的叶片和茎杆,受害叶片和茎上有黄色斑点;根蛆是种蝇的幼虫,在蒜苗根部为害,受害轻者生长不良,重者造成植株死亡;潜叶蝇首先为害老叶,在蒜苗叶背组织里产卵,幼虫孵化后在叶片里潜食叶肉,形成弯曲潜道。

防治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无病斑的蒜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平衡施肥,加施田间管理。②药剂防治:在锈病初期(发现中心病株)全田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2次,间隔时间为7~10d。潜叶蝇用40%绿菜宝2 000倍液或2.5%爱诺虫清1 500倍液喷雾。根蛆用辛硫磷拌种或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灌根;在成虫大量发生时,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配方:糖2份、醋2份、水5份和少量敌百虫。采收前20d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8适时采收

当蒜苗长到20~30cm时,及时采收。西宁地区开始采收时间为7月下旬。采收时将顶枯叶摘除,用齿耙翻挖,除净根部泥土,扎捆销售。早播蒜苗产量67.5t/hm2,迟播蒜苗产量52.5t/hm2。

第9篇:采收技术论文范文

要选用较耐寒、耐湿、耐弱光、株型紧凑而较矮小的早熟、抗病品种,如汴椒2号、苏椒5号、洛椒98A等。

2育苗

2.1播种期

育苗时间宜在上年10中旬至10月下旬,2月上中旬带花蕾定植。定植时,一般需要保证90~105d的苗龄。

2.2浸种催芽

将辣椒种子浸入55℃左右的温水中,不断搅动,待水温降至30℃以下时停止搅动,再继续浸泡12~15h,使种子吸足水分,然后捞出,沥干水分,用纱布包好,外面再包上浸湿的毛巾置于盆内进行催芽,温度30℃。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种子包,每天用温水淋洗,使其受热均匀。经过4~5d后,出苗率达到60%~70%,此时即可播种。

2.3播种

大棚辣椒春早熟栽培,多在温室内进行播种育苗。将催芽后的种子播于育苗盘内,放置在25~28℃处,3~4d即可出苗。出苗后要降温,白天20~22℃,夜间15~17℃,以防徒长。也可在温室育苗床内播种,播后覆土1.0~1.3cm厚。

2.4苗期管理

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双株栽植在分苗床或营养土或营养钵中。分苗后3~4d内要升温,以加速缓苗。缓苗后,昼夜可降温2~3℃。定植前10~15d,要加强低温炼苗,加大通风量,温室逐步停火降温,最低温降至10℃左右,不要高于15℃,增强抗寒性。而对于水的管理是分苗前一般不浇水,可覆湿的细土保墒,以避免因浇水过多降低地温。分苗后要浇水,保证幼苗有充足的水分。后期通风量大,幼苗蒸腾量大,失水多,应选晴天喷洒浇水。

3整地定植

辣椒对土壤的要求比茄子、番茄严格,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黏壤土或砂壤土,不宜与茄果类、瓜类、马铃薯及棉花边作。定植前要尽早深翻土地任其曝晒或冰冻,以利改良土壤和消灭部分病菌及害虫。结合耕翻土地施入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施优质腐熟农家肥75t/hm2或7%的生物有机肥3t/hm2、45%的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硫酸钾225kg/hm2。耕翻平整细耙后作畦,铺设地膜后定植。定植前10~15d扣上棚膜以提高地温。定植后及时搭小拱棚,晚上覆盖草帘。栽培密度为6.5~7.5万株/hm2。

4定植后管理

4.1温度管理

春季栽培,定植后4~5d内一般密闭大棚,以提高温度加速缓苗。有小拱棚的白天揭开小拱棚膜透光,晚上盖严保温。秧苗成活后逐渐开始通风,至坐果前,白天棚温保持在25~28℃,夜间不低于15℃,当棚温达不到时仅在中午前后短时通风;结果期白天保持28~30℃,夜间不低于15℃,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晚上不再关闭通风口。

4.2肥水管理

大棚辣椒前期要适量浇水,避免棚内高湿。结果期要充分供水。如能采用滴灌,可降低棚内湿度,提高地温,省水省时,有利辣椒生长和减轻发病。在坐果之前,只能酌情轻施1次提苗肥,用稀粪水或1%的尿素或45%复合肥随水浇施。开始采果后,在畦中央开沟施尿素或45%复合肥230~300kg/hm2。以后每隔10~15d追1次肥,复合肥和尿素交替施用,每次施150kg/hm2左右。同时可结合喷农药,叶面喷施1%磷酸二氢钾或百施利400倍液2~3次,促进果实膨大。

4.3病虫害防治

大棚早期的主要病害有疫病、根腐病、灰霉病等,生育中期易发生顶枯型病毒病,菌核病则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防治措施是:进行种子及苗床土壤消毒,连作大棚定植前也要进行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g/hm2加干细土15kg拌匀撒于大棚畦面;也可用硫酸铜7.5kg/hm2对水2000kg浇灌土壤。定植后一般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病。另外,灭蚜可显著减少病毒病危害。

5采收

在果实充分长大、果面有光泽、果肉厚实时即可采收,此时一般为3月中下旬。在早期及时采收门椒和对椒,以促进植株生长。采收过程要细致,不要损伤枝叶。也可根据市场行情掌握商品果的采收时期。6月上中旬采收结束。

6参考文献

[1]马连,高建坤,代淑芳.日光温室大棚辣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8):25.

[2]侯勤英,徐辉.无公害大棚延秋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43.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