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99分)
1.
(6分)看拼音,写词语
kě
pà
dà
xiàng
shān
yáng
dà
jiā
dōu
shì
gēn
shà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8分)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吮________
琅________
汲________
砌________
允________
狼________
级________
切________
3.
(4分)写出反义词
毁灭—________ 破坏—________
精华—________ 热闹—________
4.
(5分)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①我们望着喷泉水声,似乎欢乐的歌伴着婀娜的舞。(修改病句)
②这位老爷爷,为学校种了许多绚丽多彩的花。(缩句)
③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用划线的词仿写句子)
5.
(5分)看图写话
6.
(5分)抄写词语
蝴蝶
繁殖
花蕊
7.
(10分)补充词语
________协力
绚丽________
雷声________
阳光________
蒙蒙________
揠________助________
________的小溪
晶莹的________
明亮的________
8.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书籍________
寻觅________
遥远________
9.
(3分)写出反义词
忙碌—________
遥远—________
舒展—________
10.
(4分)形近字组词
暖________
瓣________
援________
辨________
11.
(3分)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馥郁________
恬________静
栖________息
12.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要去。
②他回家了。
13.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打碎了花瓶。
②我写完了作业。
14.
(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绚丽________
汗流________
硕果________
15.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他回去了。
②你吃饭了。
16.
(5分)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晶莹的水喷洒变幻,袅袅婷婷,像轻盈多姿的水上芭蕾。
17.
(5分)扩句
①歌伴着舞。②水喷洒变幻。
18.
(5分)缩句
①老爷爷永远睡去了。
②窗外飞来了一只白鸽。
19.
(5分)说说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晶莹的水喷洒变幻,袅(niǎo)袅婷(tíng)婷,像轻盈多姿的水上芭蕾(lěi)。美的闪跃中,我思念那位已故的花匠。
20.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那不是一泓清水吗?
②不是有一朵花开在老师心间吗?
二、阅读题
(共5题;共26分)
21.
(5分)读课文《地图上的发现》,说说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这些新的发现,使得大陆漂移说获得新生
22.
(6分)阅读
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称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是怎样造就的呢?
王羲之出身于晋代的名门贵族家庭里,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看得很淡薄。他曾经临摹过好些书法家的字帖,并对他们的书法特点进行仔细研究。他还专门学习过汉朝书法家张芝的草书,很有心得体会。
王羲之不但善于学习历代书法的长处,而且经过刻苦研究,还独创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他苦心琢磨字体的间隔、结构、笔画和气势,一有空就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天长日久,把衣服都划破了。后来,他到永嘉去做官,总在池边苦心练字。每次练字后,就在池里洗砚刷笔,把一池水全染成了黑色,人们称之为“墨池”。就这样,他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写出文中的过渡句。________。从过渡句中,可以看出王羲之书法艺术获得成功的两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王羲之成功的事例中,你想起了“________”这句名言。
(3)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文中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最后一句的关系是_____
A
.
总起分述
B
.
先概括后具体
C
.
首尾照应
D
.
因果关系
23.
(5分)理解课文《校园交响诗》,说说“交响诗”是什么意思?
24.
(5分)读课文《校园交响诗》,说说课文大致讲了什么?
25.
(5分)课文《校园交响诗》中的五个小标题分别比喻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99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阅读题
(共5题;共26分)
21-1、
22-1、
22-2、
22-3、
23-1、
▶教学目标
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正确读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学会迁移运用。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4.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难点
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利用偏旁归类识字,如,“怜”“愉”与心情有关,“挪、挣”与动作有关,“纺、绒”与丝织品有关;“仿、佛、任、何”都是单人旁,“律、待”都是双人旁。利用形近字对比识字,如“竭—喝、昆—屁、仿—纺、挣—筝、规—观”。
(2)写字:“整、怎”是上下结构,“怎”字上窄下宽,“整”字上宽下窄。“抽、纺、织、编、消”是左右结构,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比例。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消”中“月”的第一笔改撇为竖;“整”中“束”的末笔捺变为点。“布”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写好主笔撇。
2.朗读指导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对比来表现角色形象。教学时可采用创设情境、音乐渲染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感受小毛虫变化过程中三个阶段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读出变化。关注小毛虫在不同阶段的关键词,如,通过“趴”与“唱、跳”的对比,突出小毛虫的笨拙;通过“灵巧、轻盈”等词,突出小毛虫破茧成蝶后的欣喜。
3.阅读指导
本课可以按照小毛虫经历“小毛虫——茧——蝴蝶”三个成长阶段的教学思路展开。理清文章思路后,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讲故事,按照“小毛虫的可怜——织茧的坚定——化茧成蝶”的顺序展开。在讲故事时,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讲述,还要加入自己想象的细节,对小毛虫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补白,让童话故事更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3.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蝴蝶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出示小毛虫图片。这就是蝴蝶小时候的样子,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外貌完全不同的两种昆虫之间竟然有这样的联系。小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跟随课文,一起去揭开这个秘密吧!(课件出示课题)
2.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认识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①偏旁归类识记:怜、愉;纺、织;抽、挪、挣。
②形近字识记:纺—仿,竭—喝。
(3)课件出示词语,运用不同方式认读词语。
【设计意图】图片的导入,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读课文后,交流识字方法,并将本课的词语按组块进行集中认读,为后面学习小毛虫的三个成长阶段做好铺垫。
板块二
梳理情节,话说“成长”
1.再读词语,发现规律。
(1)分组读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毛虫、茧、蝴蝶)
2.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再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
课件出示:
(可怜、笨拙)
(尽心竭力)
(轻盈、色彩斑斓)
3.结合插图,对照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再读课文。
4.对照板书,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毛虫成长的三个阶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生字新词比较多,用词语组块的方法,将词语分类识记,并设置问题: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这样能较快帮助学生提取出关键信息,形成示意图,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支架。
板块三
朗读指导,聚焦“成长”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呢?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并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l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l
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1)交流识记生字“仿、佛、整”。
(2)指导朗读,体会关联词“既、也、更”,突出小毛虫的“可怜”。读“整”字时可稍拖长,体现小毛虫行动的迟缓。
2.其他小动物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
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1)体会“生机勃勃”。
①结合插图想象蚂蚁、瓢虫、蜜蜂开心地唱歌、跳舞的情景。
②想一想:其他小动物又会是怎样的呢?
(2)指导朗读,读出轻松、欢快,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调。
(3)与其他小动物的“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进行对比,想象补白:小毛虫还会看到怎样生机勃勃的景象呢?
3.小毛虫没有悲观失望,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1)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l
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l
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尽心竭力”。
①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一刻也没有迟疑”“它织啊,织啊”。
②想象小毛虫是怎样尽心竭力地工作的。
③指名读,评价朗读。
(3)齐读第3~4自然段。
①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尽管如此”“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织啊,织啊”。
②随文识字,读准多音字“尽”。
③想象小毛虫是怎样坚持的,是怎样的不容易。
④指名读,评价朗读。
4.聚焦“蝴蝶”,体验情感。
(1)最后小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课件出示:
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2)假设你就是那只小毛虫,你从开始的那只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变成了一只灵巧的、漂亮的蝴蝶。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朗读指导。
①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灵巧、轻盈、飘然、色彩斑斓、愉快”。
②想象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轻盈、愉快,越飞越远,慢慢消失的样子。
③指名读,评价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学习中,部分词语稍显深奥,通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体会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情态和心情。不能强求学生透彻地理解它们,只需在积累中提升语感,获得美的熏陶。这样边读边悟,不仅使学生的听说、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也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整、抽”等8个字,正确读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指导朗读,体会蝴蝶的“灵巧、美丽”,小毛虫的“乐观、努力”,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提示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语复习,语言运用
1.复习词语,检查认读。
课件出示:
毛虫
叶子
目光
周游
纺织
编织
怎样
声音
花纹
消失
挣脱
尽心竭力
游戏:词语搭配。
课件出示:
生机
笨手
与世
悲观
色彩
隔绝
失望
斑斓
笨脚
勃勃
2.聚焦“小毛虫”,用心感受。
(1)朗读第1~2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小毛虫的“可怜”?
课件出示;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2)练习用“既……也……更……”说话。
课件出示: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3)动画演示“挪动”,从而让学生理解“挪动”的意思。
(4)抓住“九牛二虎之力”“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进一步感受小毛虫的“可怜”。
(5)说话练习。
课件出示:
l
用“九牛二虎之力”说一句话。
l
小毛虫真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小毛虫真笨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词语搭配,巩固所学的生字词,积累词语。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词语的意思。紧扣关键词“可怜”,以语言训练点为依托,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元思维。
板块二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精读感悟,体验“坚持”。
(1)小毛虫接下来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
l
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l
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2)理解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①小毛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②其他小昆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课件出示:
l
蚂蚁忙着搬运食物。
l
蜜蜂忙着采蜜。
l
蜘蛛忙着结网。
l
知了忙着唱歌。
(3)理解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的意思。
提供支架,帮助理解。
课件出示:
春天,小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上,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傍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指导,体会小毛虫的勤奋与坚持。
(5)此时,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坚强,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别人,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小毛虫)
2.“化茧成蝶”,练习背诵。
过渡: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变成蝴蝶就是小毛虫成长的规律。
(1)配乐朗读第7自然段,并播放视频。(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
(3)配乐朗读,尝试背诵。
3.总结方法,示范讲故事。
(1)这是一条小毛虫的故事。这个故事先讲小毛虫趴在叶子上的样子,接着告诉我们它怎样织茧,最后讲它变成了蝴蝶。我们可以像这样通过关键词句来提取信息,理清故事的思路。在讲故事时,如果能用上文中的词语就更好了。
(2)教师示范,并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让学生形成积累,学会迁移应用。
(3)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讲,一人听。
(4)个性展示,学生评价。尝试运用文中的词语把故事讲得有趣。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为理解小毛虫的坚持和尽心竭力提供支架,从而突破重点。通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理清文体结构,并尝试运用文中的词语,把故事讲得有趣。教师示范讲故事,同桌合作讲故事,展开讲故事的演练过程,让学生在讲与评中获得进步。
板块三
认真观察,指导生字
1.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整、抽、纺、织、编、怎、消、布”。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
(2)仔细观察,交流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纺、织、编、消、抽”左窄右宽,“消”第七笔改撇为竖。
(2)“整”上部分写紧凑,“怎”上窄下宽。
(3)“布”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左上部分要写得宽,“巾”要写得窄。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示例,出示问题书写示例,并纠正。
5.抄写词语。
课件出示:
毛虫
叶子
目光
周游
纺织
编织
怎样
声音
花纹
消失
6.展评优秀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意字的结构、比例,写前指明学生的观察方向,写后评价反馈,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把字写美观,提高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心是完成从识字到阅读的过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1.词语组块,提炼信息。
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为了让学生读好词语,了解小毛虫经历的变化,在设计教学时,我采用词语组块的方法,将词语分类识记,并设置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变化。让学生能根据词语提取出关键信息,形成示意图,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支架。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的真谛:“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灵活运用课件及图片,灵活运用课文,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91分)
1.
(4分)看拼音,写汉字。
①音乐课上应dānɡ________讲些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②人xínɡ________道旁边的小区里有hěn
________多小朋友在wán
________。
2.
(3分)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黑白相________(
A.xiāng
B.xiàng
)间________(A.
jān
B.jiàn
)的蚕豆花谢了。
②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________(A.lè
B.yuè)谱上的线条。
3.
(3分)百里挑一。(选择合适的修辞填空)
反问
比喻
夸张
拟人
①小伙子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面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________
②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________
③大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________
4.
(3分)写反义词
年轻________
充足________
回来________
5.
(8分)画龙点睛。(补充词语)
冥________苦________
大________流________
________讨________吃
惹________生________
6.
(5分)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成陈述句)
②它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
它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关联词连成句)
③商鞅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7.
(5分)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它们会说些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
8.
(5分)用钢笔描红。
梁
骤
枣
搏
9.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②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10.
(8分)读拼音,写词语。
bǐng
bǐ
zhí
shū
dú
lǎn
zhōng
xīn
qū
f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dà
quán
àn
zhù
lì
shǐ
píng
ji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5分)修改病句,把改后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对神秘的月球,人们还将陆续探索下去。
12.
(5分)缩句。
①美丽的西湖在浙江省杭州。
②一个气球慢慢地升上天空。
13.
(4分)形近字组词
清________
纷________
请________
粉________
14.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小芳。
②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15.
(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七嘴________
________纷纷
惹是________
16.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7.
(5分)缩句
①私塾先生有声有色地讲着少年岳飞的故事:
②美丽的西湖在浙江省杭州:
18.
(5分)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19.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吗?
②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吗?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9分)
20.
(5分)在智慧树上挂上我新学到的成语。
21.
(9分)小小阅读我最棒。
柳树的头发。柳树的头发又细又长,在微风中飘飘荡荡,燕子飞来想给她剪短,柳树说:“不剪,不剪,短头发哪有长头发漂亮!”蝴蝶飞过来想给她打个发结,柳树说:“不必不必,我喜欢自自然然,大大方方。”春雨说:“我来给你洗洗头发吧!”柳树说:“好,好,谢谢,谢谢!你让我的头发更青翠,更清洁,更漂亮!”
(1)照样子,写一写
又细又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春雨要给柳树洗头发,柳树是怎么说的?找出来。
22.
(5分)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说说“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
23.
(5分)仔细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回答商鞅南门市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24.
(5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商鞅南门立木》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9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9分)
20-1、
21-1、
21-2、
22-1、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追求高效课堂,就必须对语文课堂练习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语文教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在学段上的要求和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书面练习设计。
[关键词]书面练习 设计 分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61
语文课堂书面练习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目的的课堂书面实践活动。新课标要求每节语文课都要有一定的书写时间,这就更加彰显了课堂书面练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设计练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课堂练习的设计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化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着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效地设计练习,使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学好课文,提高能力。
1.将模糊的文字转变为直观的画面
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是自身知识积累的过程,变话为画,就是让学生将文本进行加工,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然后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其再现。
2.根据课文中的片段进行仿写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模仿文本的写作方法或技巧进行仿写练习,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如学习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后,仿例写话: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是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
3.进行主题写话
围绕课本中的某个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再写成文字,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学习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后,让学生搜集资料,写一写《未来的海洋》。学生通过主题写话,以及口语表述,与文本中的内容进行了对话与交流。写话训练还培养了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表达真实的情感的习惯。
二、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生活和个性
1.练习的内容体现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苏教版教材中也加入了语文与生活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课堂书面练习中就要进一步提高练习的价值。如学习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后,就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你身边有像天游峰的扫路人这样豁达开朗、无私奉献的人吗?请写一写。”让学生观察、记述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就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
2.练习的题型体现学生的个性,展现个人特长
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精心设计练习题。
如果学生擅长写作,教师可以为“未来小作家”设计表达性的练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可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让学生抒写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想。这样,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感悟到一个全新的叙述角度,学生就有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
有的学生喜欢画画,教师可以让“画坛新苗”为课文配简笔画。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中开凿隧道、建“人”字形铁路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配上图画。
学生在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堂书面练习活动中,不但很好地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而且各项语文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
语文课堂练习如果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项知识的训练、能力的提升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书面练习走出课堂,展现出多样、有趣的特点,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时,设计了以下的课堂书面练习。
想象训练:蓝天是一块巨大的谱面,电线是那飞扬的五线谱,而停歇的燕子成了跃动的音符。
停歇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多悠闲呀!____________。
停歇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多幸福呀!____________。
停歇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多( )!__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关注个体差异,做到有层次
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分层练习。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时,学困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了解词的大意即可;一般学生要求写出词人所表达的意境;而优等生除此之外,还要把词改写成记叙文。这样,既消除了差生对练习的畏难情绪,又保护了优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通过课堂书面练习,都能有所收获。
一、挖掘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
苏教版语文教材,蕴含了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挖掘,灵活运用。
1.落实学习专题
苏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明确安排了四次“学与做”,也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五年级上册“说名道姓”、五年级下册“节约用水”、六年级上册“读报和剪报”、六年级下册“我的成长册”。我们要围绕专题,有计划地组织好系列活动。例如教学“节约用水”,可以组织开展以下活动:“调查用水情况,学写调查报告”“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公益广告”“节约用水倡议书”等。
2.借助课后习题
苏教版语文课后习题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要抓住机会组织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一文,课后习题4是“课外自由结合,排演小话剧”。学完课文后,我指导学生开展“演话剧”活动,学生兴趣盎然,有的扮演廉颇,有的扮演蔺相如,从分组到角色扮演,不仅身心得到了愉悦,而且语文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归类整合课文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中有三篇与月有关的文章:《二泉映月》《望月》《月光启蒙》,引导学生比较这三篇文章的异同点,然后组织开展一次“月文化”的综合性学习:了解月亮的不同名称,搜集有关月亮的成语,诵读感悟描写月亮诗词的情韵,阅读有关月亮的科普文章,吟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4.融合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利用好口语交际的内容,也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5中的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就是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材料。教学时,我先下载播放一场辩论会的视频材料,组织学生观看,结合讲解,让学生了解辩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辩题:正方: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课外互相合作去准备材料,最后组织课堂辩论赛。整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走进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社会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广阔天地。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炼综合性学习主题,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巧借重要节日
一些特殊的节日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大好机会。例如5月13日的母亲节,是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培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美好情感的好时机。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关爱、呵护自己的点点滴滴,体会母亲的辛劳,内心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搜集讲述中华传统感恩的典故:卧冰求鲤、卖身葬父、扇枕温衾;阅读有关描写母亲的文章;朗诵赞美母亲的名言;帮助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关注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包含地方特产、民间工艺、民间习俗等很多内容,为学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文化生活,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有关人士,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名优特产。比如,我们睢宁县有一句俗话:煎饼卷盐豆,一日三餐吃不够。“睢宁老盐豆”风味独特,一年四季都能吃。特别是刚拌好的“鲜盐豆”,红彤彤的,辣乎乎的,用刚烙出的煎饼一卷,满口生津,令人食欲大振。围绕这一特产可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访农户了解“老盐豆”的制作方法,为家乡特产撰写广告词等。
三、阅读经典,开展综合性学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22分)
1.
(5分)读句子,写字词。
星期天,我跟着妈妈来到超市,想买一hé________好看的yán
liào________。在货架前,我看到那些pái
liè________整齐又漂亮的包装袋时,禁不住拿起来wén________了一下。等我们买好了,售货员阿姨还zèng
sòng________给我一个小礼物。
2.
(6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燥(zào
zhào)
________
灼(zuó
zhuó)
________
雅(yá
yǎ)
________
吻(wěn
wén
)
________
组(zǔ
zhǔ)
________
内(nèn
nèi)
________
3.
(6分)选择句中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①自从开展了________(保卫
保护)环境的活动后,同学们更加________(
爱护)花草树木了。
②经过三个多月的________(艰苦
艰难)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________(艰苦
艰巨)的任务。
③明明他们________(继续
连续)三个周末都没休息,大家都在________(紧张
紧急)地准备英语考级。
4.
(6分)按要求写词语。
①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笨拙——________
浑浊——________
朦胧——________
②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遮掩——________
潇洒——________
忽然——________
5.
(9分)标出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
追悼________
吊唁________
________
逝去________
咳嗽________
吞枣________
镊子________
女佣________
殡仪馆________
6.
(5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②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________
7.
(2分)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车夫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缩句)
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8.
(5分)看图写话。
小熊去小河边钓鱼,却不料下起了大雨。小熊该怎么办呢?观察图片,编一个小故事。
9.
(3分)按照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内容,选择词语填空。
①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________(纪念
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②“哦!”我________(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③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________(愁容满面
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10.
(5分)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一桶水倒在干沙滩上,立刻水无影无踪。沙子表面上湿鹿鹿的,吸满了水,抓一把却挤不出一点水来。所以沙子并没有把水吸进去,却是让水顺着无数个缝隙流走了。这只能算“过水”。这样的沙子在经过风吹日晒,就会立刻干燥如故了。
11.
(5分)想一想,练一练
你能将“我们都喜欢这些孩子”这句话,不加字、不减字、只调换词序,变出几句话(意思不必相同)吗?
12.
(12分)形近字组词
饱________
嗽________
枯________
抱________
喇________
估________
搞________
挽________
槐________
稿________
逸________
愧________
13.
(5分)改为“被”字句
伯父把剩下的药和绷带给了车夫。
14.
(6分)照样子,写句子。
亮晶晶
________
________
叽叽喳喳
________
________
跳来跳去
________
________
15.
(11分)读懂句子,按要求填空。
(1)“这位李英杰便是日后驰骋画坛的大画家李苦禅。”句中“骋”读________;“日后”的意思是________;“便”的意思是________;“驰骋”原来的意思是________,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缩句:________。
(2)“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惭,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句中看出我以前读书是________,伯父虽然没打没骂我,但他的________,给了我很大的教育,不但使我又________又________,而且从此________。
16.
(5分)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然后回答问题。
在救护、资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脸上“变得那么严肃”,而且“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请展开你的想象和联想,说说当时鲁迅先生的心里在想什么?
17.
(5分)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然后回答问题。
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②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18.
(5分)扩句
①挽联挂满了墙壁,花圈堆满了屋子。
②青山是归宿。
19.
(5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接成一句话。
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②有的人死了。他的精神还活着。
20.
(5分)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
改为:我现在记不清伯父的回答了。
①周先生写的东西我看不清楚。
②自己的病情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21.
(6分)多音字组词
号:háo________
hào________
更:gēng________
gèng________
传:chuán________
zhuàn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3题;共24分)
22.
(5分)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然后回答问题。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思想品质,文中哪些内容能与这两句诗相印证?各自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3.
(5分)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然后回答问题。
将这一阅读段分为四个部分,请用概括的语言为一,二,三,四部分的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
24.
(14分)课外阅读。
游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浏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魂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拂,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从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足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含苞欲放:________
(2)文中作者用什么山和黄山作比较,说明黄山“云奇山异”。
(3)这篇短文写出了黄山的三个特点,你能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一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2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5-2、
16-1、
16-2、
17-1、
18-1、
19-1、
20-1、
21-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24分)
22-1、
23-1、
24-1、
24-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89分)
1.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稚________
侧________
遥________
艇________
雅________
测________
摇________
挺________
2.
(6分)多音字组词
奔
bēn________
bèn________
济
jì________
jǐ________
蒙
mēng________
méng________
3.
(3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蓬头________
莓苔
侧坐
________
借问
路人
________
稚子
4.
(4分)默写《小儿垂钓》这首古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5分)看拼音,写词语
chēnɡ
chuán
xiǎo
tǐnɡ
fú
pínɡ
yòu
zhì
cè
m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3分)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5分)按要求写句子。
用“侧坐”写一句话。
8.
(3分)口语交际。
仔细阅读下面的对话,用“首先……其次……总之……”的句式,针对话题发表你的看法,语言要有说服力,注意分寸。
妈妈:孩子,牙膏帮你挤好了,快起床刷牙吃饭。吃完了,妈妈送你去学校
孩子:妈妈,您忙您的,我自己来做这些事。
妈妈:那怎么行?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抓紧时间学习其他都由妈妈代劳。
孩子:妈妈,我知道学习成绩对我来说很重要,但一个人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更重要啊!首先,________;其次________;总之________
9.
(1分)根据课文《小儿垂钓》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
10.
(5分)读课文《小儿垂钓》,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①蓬头
②稚子 学
③垂纶
11.
(5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解释词语“蓬头”的意思。
12.
(2分)多音字组词。
应yīng________
yìng________
13.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说说小孩是怎么做着钓鱼呢?
14.
(3分)按要求填空。
“蓬”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能组成词语________。
15.
(5分)用下列词语“路人”造句
16.
(2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你能用本文中的词语填一填吗?
________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________。
17.
(1分)默写诗句
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__。
18.
(23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鲸隔一定的时间可能必须呼吸一次。
(2)缩写句子。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
(3)把下面句子改写为双重否定句。
我的时装展只好推迟了。
(4)仿写句子。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驱散所有的黑暗。
①如果我是春风,我将________。
②如果我是________,我将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二、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21分)
19.
(5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说说“纶”是什么意思?
20.
(5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你知道文中哪句是写外貌的吗?
21.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
22.
(6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89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8-2、
18-3、
18-4、
18-5、
二、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21分)
19-1、
20-1、
21-1、
[关键词]教学案例 语用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65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实施,小语界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语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专家的专题讲座、名师的课例示范,让一线教师有了学习借鉴的依据,并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于是乎,“语用”观照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正成为当下的主流。然而,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语用的“窄化”和“泛化”等现象日渐突出。一线教师渐生迷惑:“语用”究竟是什么?怎样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学语用”?“学语用”难道就是“读写结合”……
新学期开学不久,随机听了青年教师的两节语文家常课,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的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典出西汉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非常危险的。故事中的少年利用比喻的手法,巧妙地采取智劝的策略,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对比这两节课,感受颇深。现选取两节课的教学片断进行对比评析。
一、案例呈现
片段一
两位青年教师的《螳螂捕蝉》一课教学目标几乎相同。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思考:
用“语用观”审视以上三项教学目标,不难看出,一、二项教学目标,侧重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积累;第三项目标也是借助故事的表达方式,理解寓意,即深层次理解。
《螳螂捕蝉》一文的独特的“语用”价值难道是这样?实现以上三项目标就完成了《螳螂捕蝉》的“学语用”任务?两位青年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如此一致,依据何在?
笔者认真阅读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2007年12月第1次印刷)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六年级(下册)》(2008年修订本),又参阅了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4年12月第9版(2014年12月第1次印刷)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六年级(下册)》(2015年修订本),比较后发现,其内容只字未改。
两位教师《螳螂捕蝉》一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参考用书一致。教学参考用书的权威性由此可见。
片段二
《螳螂捕蝉》的基本教学流程大同小异。
A教师的教学流程:直奔寓言,领悟寓意;恍然大悟,走进吴王;研读全文,认识少年;展开想象,复述故事――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后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
B教师的教学流程:理解故事,分析道理;走进人物,品味品质;直面相劝,对比品味;直击空白,续写结尾――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众大臣听说此事后,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吴国的百姓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楚王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那些准备乘虚而入的诸侯国国王听后,又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选择一个角色,写一个片段。
二、案例评析
思考:
(一)《螳螂捕蝉》的独特“语用”教学价值在哪里?
“语言文字运用(语用)”“学语用”“语言实践”等概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这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权威解释。汪潮先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理分析》一文中作了详细的阐释。他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语用”是在已知条件或者具体情境中的使用,是与“情境”“语境”“心境”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现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语文教学中的“语用”不等于心理学上的“言语”。“语用”除了言语,还包括对语法知识、表达方式、文章结构顺序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言语实践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学语用”包括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和运用语言。语用不仅要注意语言内容,更要关注语言表达形式,并把语言表达形式作为语用的主要目标。
特级教师刘仁增认为理解和运用是语用的两个不同层级。“理解”既包括关注语言内容(语言意义的理解),更关注语言形式(理解文本、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指规范、熟练地、创新性运用从课文中学习到的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学参考用书所列的三个目标侧重于文本语言内容(浅层次)的理解,语言形式关注不够(如“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至于适合教材特点、高年段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实际的“语用”目标,尚未涉及。
(二)科学确定目标
笔者反复研读文本,深入思考后,列出教参外的“语用”教学目标:
1. 理解寓意,明白事理。
2.品味直谏与智劝,学会通过委婉地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3.关注语言(尤其对话部分),感悟人物特点。
4.学习首尾呼应、前后呼应的写作特色。
《螳螂捕蝉》一文的独特“语用”教学价值的探寻,应综合考虑年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
突出单元主题。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围绕“诗文精粹”主题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螳螂捕蝉》《读书有选择》四篇课文。编者意在引导学生吸取祖国传统文化精华,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是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苏教版在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这是出自于《水浒传》的第九回。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塑造了人物,入木三分;同时,作者在描写时,还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
编者在六年级下册安排《三打白骨精》一文,其意图是什么呢?就是深化学生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及以对比描写的认识和掌握。课后练习专题对描写八戒、悟空等的“夺、闪、摔、笑”等词进行推敲是非常明显的提示。其次,要关注一波三折的典型情节(三打三责),领略环境描写的铺垫衬托作用。课后练习安排“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意即于此。
《螳螂捕蝉》一文中,独特的场景、独特的寓言故事、独特的人物表现、独特的对话、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内容。
关注环境、情节、吴王和少年的人物特点,这就是编者意图。
通过文本语言,多角度(对话、行为等)感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正是作为“例子”的《螳螂捕蝉》一文独特的“语用”价值所在。
(三)准确选择教学策略
1.重组文本材料,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何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学语用?”如何体现《螳螂捕蝉》一文独特的“语用”价值呢?
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螳螂捕蝉》一课教学,给我们很好启示。首先,听写寓言故事中的几组词语;接着,练习复述寓言故事,鼓励学生创新,添加合适的描写;紧扣“恍然大悟”,感悟吴王和少年形象;最后,通过学生自编自导,演一演。这样,学习并积累了文本规范的语言,有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不难看出,薛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笔者这样安排教学的:首先,关注两个场景:①螳螂捕蝉。引导学生关注蝉、螳螂、黄雀及拿着弹弓的少年的动作,感悟寓言寓意。②王宫花园对话。在王宫花园,“一连转了三个早晨,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的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从而有一场很有意思的对话。 通过对话走进人物,感悟吴王及少年形象。此谓“得意”。
2.依据文本内容,创设文本独特语言运用的情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言语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文本中的“文本体式的特征”“布局谋篇的精巧”“言语运用的独特”等表达形式,应该是学生语用学习的“范例”。在创设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再现文本体式的特征、布局谋篇的精巧、言语运用的独特等表达形式,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
一、与科学老师合作,将科学、语文作业合二为一,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的学生生活积累少,导致他们谈“写”色“变”,怕写作文,尤其是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或无病,或为了追求辞藻的华丽而去硬背死套那些所谓优美的词句,读起来虽然听上去优美无比,实际上却空洞苍白。在科学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由于语数英作业的压力学生有时会无暇顾及科学方面的作业,即使有心去完成,也是力不从心匆匆完成任务,或是语言枯燥似流水账。如果将两项作业有机结合,语文、科学老师布置作业前钻研教材,相互研讨一番,布置科学有效、切合实际的作业出来,相信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会事半功倍,这样,学生的作文会写得丰富而又真实,科学日记也会完成得扎实有效,还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夜晚的实验》一文,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在学课文前,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上学期学过的科学知识《声音的传播》,并由科学老师结合科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并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做小实验,写三篇观察日记。教学中,由斯帕拉捷的疑问:“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这个问题自然地引入到学习探究中来,斯帕拉捷做的实验由学生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中完成老师针对每一次实验设计的表格。有了前面的实验、观察日记作铺垫,孩子们学习起来轻松多了。小组学生在探究中明白:原来做一两次科学实验觉得神奇、有趣,但要想像斯帕拉捷那样坚持实验、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境界确实很难,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对学生们的探索精神有了培养,有效地巩固了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将课文的趣味性与科学的真实性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一些科普类的文章,如三年级的《石头书》、六年级的《大自然的文字》等文章,在学习这类具有科学性文章的时候,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去观察大自然、请教科学老师并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本来科学知识是严肃的,甚至是单调、枯燥的,但有了语文知识做背景,可以将其优越性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会显得轻松自然、诙谐有趣。
如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时,首先介绍这篇文章的文体,它承载的科普知识要让学生了解,要了解这些知识,必然要读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才能了解得清楚。这篇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浅显,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在指导学生同桌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让知识在心里生根发芽。
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时,先请学生把从五年级上册科学书上讲到的关于《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作介绍,勾起其他学生对尘封的记忆的唤醒,然后再来学习课文中讲到的地壳运动和石灰石的形成,第五自然段的“变”、第六自然段的“迁”是学生从脚下的“文字”读出来的地质变迁。在体会课文中动词使用的准确、学习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写出大自然神奇的同时,明白暴雨、冰川、风、波浪等自然现象都会对我们的地球妈妈造成伤害,学习科学知识与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探索大自然相辅相成,要辩证地看问题。
三、学习科学家刻苦求学的精神,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古罗马著名哲学家塞内加曾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可见榜样的力量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拟的,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以利用科学书上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语文教材上的课文进行辅助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与问》一文中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名人的具体事例,向我们阐述“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这里列举的外国人的事例是哥白尼从小喜欢缠着爸爸妈妈问问题,这正是他对科学奥秘不懈探求的开始。导课时,我由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一课中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始切入,由于学生在科学课上已经了解了哥白尼的资料,这里我从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学起,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从思想上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哥白尼的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并不断探索问题的事例,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像哥白尼这样的刻苦求学的名人在苏教版教材中还有很多,如:五年级上册教材《滴水穿石的启示》中写到的医学家李时珍、发明家爱迪生,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写到的科学家钱学森、工程师詹天佑等,他们取得的具有国际意义的成功跟自己的坚持不懈、勤奋、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了他们的事例,对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的思想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