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盔一带范文

一盔一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盔一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一盔一带范文

“一盔一带”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净化道路交通秩序,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近日,我队以“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为抓手,在辖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驾驶机动车未系安全带、驾驶两轮车未戴安全头盔的违法行为,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安全防护意识、文明出行意识,优化道路通行秩序,切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现将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细化措施,大力推进。为确保整治取得实效,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组织召开整治动员部署会,把握交通管理工作要点,找准重心,明确整治职责,在辖区形成一波整治攻势,大力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并要求全体民辅警统一思想,按照检查力度不减、处罚力度不松的标准,全面加强对驾驶机动车未系安全带、驾驶两轮车未戴安全头盔的查纠力度,切实提高整治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重点查纠,强化实效。灵活调勤警力部署,在抓好辖区国省干道、乡镇要道、农村公路等重点路段的巡逻检查密度及安全管控的同时,把重点转移到城区两轮车出行密集路段,严格路面过往车辆安全检查,重点对驾驶机动车未系安全带、驾驶摩托车未带安全头盔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截止X月X日至X日,大队共计查处驾驶两轮车未戴安全头盔交通违法行为XX余起,驾驶机动车未系安全带XX余起。

三、广泛宣教,浓厚氛围。一是通过向广大驾乘人员发放宣传资料,结合阵地宣传,向驾驶人面对面宣传驾驶机动车不系安全带、驾驶两轮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进一步增强汽车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两轮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的意识,努力提高安全带使用率、安全头盔佩戴率,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坚持将“一盔一带”宣传融入到“七进”宣传中,通过交通安全座谈、课堂、组织观看视频、发放宣传册等形式,浓厚“一盔一带”宣传氛围,切实提升交通参与者的防护意识,引导其摈弃交通陋习,共同维护良好的出行环境。

第2篇:一盔一带范文

1、向日葵代表的是健康向上、追求光明以及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它具有向光的特性,在花盘未成熟以前,它的花盘会始终朝向太阳。这能够代表那些努力向上、追求光明的人,也能够代表那些永远保持乐观,一直朝着目标努力,永远不会气馁的人象征意义。

2、向日葵(学名:Helianthus annuus L.):是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一年生草本,高1-3.5米,最高可达9米。茎直立,圆形多棱角,质硬被白色粗硬毛。广卵形的叶片通常互生,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中性的黄色舌状花,不结实。花序中部为两性管状花,棕色或紫色,能结实。矩卵形瘦果,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称葵花籽。

3、野生向日葵栖息地主要是草原以及干燥、开阔的地区。它们沿着路边、田野、沙漠边缘和草地生长。在阳光充足,潮湿或受干扰的地区生长最好。原产南美洲,驯化种由西班牙人于1510年从北美带到欧洲,最初为观赏用。19世纪末,又被从俄国引回北美洲。世界各国和中国均有栽培,通过人工培育,在不同生境上形成许多品种,特别在头状花序的大小色泽及瘦果形态上有许多变异,并为综合利用的最好原料。

4、主要分两大类,食用和观赏。向日葵种子叫葵花籽,含油量很高,为半干性油,味香可口,供食用。花穗、种子皮壳及茎秆可作饲料及工业原料,如制人造丝及纸浆等,花穗也供药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一盔一带范文

Abstract: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he art form and ideas of construction convert the design thinking from the abstract into concrete manifestation form, presented in front of us, express and represent the modern landscape charm with its unique form characteristic.

关键词: 构成艺术;概念要素;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思维

Key words: constructive art;conceptual elements;modern landscape design;design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318-02

0 引言

风景园林设计是否只须重视园林技术,有了亭台楼阁、水景、布置了奇珍异草,就是一个好的园林?对基于艺术与设计的基础――构成艺术,认为对于园林设计没有实际用处,不需要其美学理念,从而忽视构成艺术对设计隐含的实际功用。

1 构成艺术的产生及理念

构成艺术是一种美的形式。美是大家所熟知的,它源于艺术,发展于艺术。设计又是什么呢?谈到设计还要追溯于20世纪初的包豪斯,当时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也就是后来到设计学院――这个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包豪斯的院长建筑设计家华尔特・格罗斯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口号,使欧洲长时间的现代主义探索最终在此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正是它孕育出了构成艺术,对后来的形形的设计理念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构成汉语的意思是形成、造成、结构,在艺术上实际就是把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组合。构成概念的产生起源于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也称之为“至上主义”运动。包豪斯学院当时启用了一批受这个思想影响的名家,有表现主义画家伊顿、构成主义设计师纳吉、俄国构成主义、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等,他们对于设计基础教育的诞生,及后来的艺术设计院校开设的设计基础课――构成奠定了基础。伊顿被公认为世界第一位系统地创造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人,剖析了对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与探讨;分析形式构成的韵律、结构、规律。包豪斯的构成主义即吸收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又吸收了立体主义的理念,更好地运用形式要素及几何结构,摆脱了纯艺术的目的,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技术的共性研究,追求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构成的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体现。风景园林设计曾几何时从我们身边悄然兴起,大到城市小到地方,其实对于我们风景园林是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在我们熟知的人类文明历史长河里,园林的形式就早已呈现。从周文王建的灵囿,到现今遗留下来的历史明园;西方的古埃及到保存下来的皇家园林都是风景园林设计深深的历史渊源。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对风景园林设计起到一定的影响,现代主义相当程度的受到当时德国国立包豪斯学院构成艺术理念的影响,也就是就是将技术与艺术和谐的统一,而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很好的将技术与艺术进行统一,对于艺术的设计形式构成艺术理念应更好的掌握融入。

2 构成艺术的形式在实际设计中的运用

构成艺术在很早就被人们出自本能的在运用,比如构成中对称、分割等元素在传统的欧洲古典风景园林布局里就有所体现。法国园林均衡而和谐,凡尔赛宫的那份大气磅礴的简洁与开阔让人叹为观止,它的整体布局就是以十字形的人工运河为中轴对称的形式体现,这个刻意雕琢,视野开阔的人造园林,许多地方都是按照严格的几何块、面图形布局。圆形、方形、直线、曲线,都被设计营造成水池、草地、道路、甚至琳琳的植物都被修剪成整齐的几何体造型。绣花式花坛等造型,橘园中的四块草坪,图案形式的纹样进行着重复组合、排列分布,整体看上去都很具有构成艺术的形式美感,宛如一个用植物塑造的重复构成、近似构成纹样,很具有造型韵律。

构成中抽象的概念元素――点、线、面、体的形态构成要素在风景园林中被运用及体现的比比皆是。这种构成元素在三度空间中以一种具象的可见实物,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就已充分渗透、融入被置换到了风景园林的设计里。设计师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法国巴黎拉・维列特公园,在结构上就是由点、线、面这种构成的形态要素,形成的叠加呈现了其相互的关联。屈米用点系统、线系统和面系统的彼此交叉、重叠把原有的南端科技工业城,中部偏北的多功能厅及北部的音乐城合理的组织了起来。30个红色构筑物,以点的形式安排在了网线交点上。这些钢结构构筑物的形态就其本身就很具有构成中立体构成的形式,其结构以立构的面材、块材等的体块元素的多样组合。而每一个红色的构筑物,对于整体的设计都是一个“点”的概念。公园中的空中步道、运河边带波浪形顶棚的长廊、林荫大道、曲径通幽的小径以及沙丘园中的波浪形的带状场地也是很具有构成艺术中“线”的形式美。分布在内大大小小的主题园、大片草坪、建筑铺地、水体都以“面”的形式在展现。

构成艺术中形态构成要素――线的形式运用是多样化的。线在美国福特沃斯市的伯纳特公园就有很好的运用。设计师皮特・沃克在方形的场地上以几何网格的叠加手法设计了草坪、树林、水池、等场地。通过正交和斜交45°的线型网状道路,形成了米字型图案,使绿地的自然空间与公共场所的硬地空间,好比构成中的重复骨骼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该路形成横向的网,与竖向排列的水池里,管状恰似烛光的小型喷泉灯,形成了纵横的对比,妙趣恒生。还有其设计的加州科斯塔梅萨广场入口处的设计独具匠心,很具线形发射构成艺术。双环水池形象地运用了发射构成的同心圆形式展现水电涟漪交错,为了模仿从中心点传出的涟漪,通过不锈钢材料构成了三圈满溢的同心圆水池,又连续用了三圈整齐的瓷砖步行路,划分了三圈修剪整齐的草地,强化了涟漪的同心圆图案效果。肌理是一种构成中的视觉表现形式,可以丰富视觉效果,涟漪的圆环中,大石块铺在清浅的水池底部,与满溢的水面、细密的草地,在不同角度下形成了丰富的肌理效果。设计师通过直线,曲线、肌理的运用加强了美感的层次。

这种运用线构成及构成艺术形式进行的设计,还运用在了其他景观园林的设计里。如哈格里夫斯设计的辛辛那提校园鹦鹉螺广场运用的硬地铺装纹理。鹦鹉螺这一分型图形本身很具有分割构成的形式,分割构成可以以数列级数作为渐变分割的手法。本身很具线构成美感的设计里,还运用了大量的细小的鱼鳞纹填充在鹦鹉螺自相似的分形结构里,粗细、虚实的线充满了丰富的肌理构成效果。同样在辛辛那提校园里还有三条舞动的曲线与直线相交的道路,也充分展现了线的美感,为设计增添了律动的形式美。

位于广州市工业大道的光大花园,虽然完工的实际效果跟设计效果图相比略有偏差,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还是相当程度的反映了出来,设计者运用了当地地域生长的榕树根作为元素,以线的形式作为体现,形成步行系统与景观系统的榕桥,这些飘然凌波的水廊、榕桥把线构成的形式很好地结合在设计里。形态构成要素――体的形式在哈普林设计的俄勒冈州伊拉・凯勒水景,就是很好的立体构成效果。每一个尺度举大的水墙、水台阶的块体结构瀑布,就是一个个立构的体块积聚体,及具韵律感,视觉上加强了水声轰鸣的心理效应。构成艺术的面构成、重复、近似构成在德国凯宾斯基酒店花园里有很好的运用。彼得・沃克设计里的植物、道路、修剪整齐的绿篱、草坪,就似融入了构成艺术的形式,对形态构成要素的点、线、面空间进行实体置换,完成的一幅植物景观的重复构成。灰色道路形成的垂直、水平的井字形形成了重复构成的骨格线。其间的每一个单位空间里,是一个个规则的基本形,通过黄杨绿篱进行了线性的围合,形成这个相对封闭的单元空间。以线形活泼形式呈现的贯穿其中的灰色步行道并没有对分这个单元空间,而是用对称与均衡的构成形式斜分了这个单元格,使左右空间形成倒置的面变化,巧妙处理了呆板的构图。这组斜切线也起到了构成艺术中行列移动的骨格变化形式,使看似呆板、重复的步行道以活泼灵动的形式呈现。三角形红色碎石地面和绿色草地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的构成形式,修剪成立方体的紫杉篱成点的形式也灵活地分布在各个基本形空间里,重复地使用,使得较单调的重复构成更趋于灵活的近似构成表现形式。整个设计通过数个这样规整的正方形景观单位,进行了重复、近似、色彩对比等的构成艺术处理,使设计平淡的场地增添了活力。构成艺术中肌理构成、近似构成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顺德美的总部大楼前的景观设计就具有一定的肌理和近似构成的形式美感。这个设计构思源于岭南地域特色的桑基鱼塘,设计者运用近似的手法将土地肌理延伸成水景,绿地,硬地铺装。通过道路、栈桥形成的网格,分割成近似构成似的几个基本形块面,每个近似形中分布了形态各异但又不同形式的水景,绿化种植区的绿地、硬质小广场的铺装、以及采光井。使得每个形态各异的区域带给人们丰富的肌理层次感受。

3 结语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构成艺术的形式、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运用是非常鲜明的,许多有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就是融入了构成艺术语言呈现出来的,并在重视功能作用、空间多用途的同时也重视着美的作用。虽然在风景园林里一般不能直接看到,书本上纯粹的构成艺术,但却也能感受到这种构成艺术的存在,这说明构成艺术的手法实际已充斥在了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里,其理念不单被纳入到造景的元素里,同时也渗入到了整体的设计思维里。构成艺术的抽象视觉元素点、线、面、体纯粹而又基本,构成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概括而又变化多样,这一切同时又蕴含着无限美的可能性。当它们被赋予现实的形态呈现时,其表现形式是可以无限多样的。现代园林设计应顺应着这一趋势,在保持实用性的同时也要更多关注美带给人们的精神氛围,辅助风景的作用性。通过构成艺术的启迪,将构成艺术的抽象概念转化成现实形态,使得表现形式可以无限多样,相应的设计将可以赋予多样的形式和生机,并将使得风景园林的设计主题,创意构景更加丰厚多彩。

参考文献:

[1]李友友,栗军,李根京编.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精编规划教材《设计构成》.

[2]林墨飞,唐建,于玲编.中外名园欣赏[M].

[3]马克辛,李科编.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系列教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4]孟刚,李岚,李瑞冬等编.城市公园设计[M].

第4篇:一盔一带范文

从令人眼花缭乱的NGFW产品中,企业用户又该如何分辨呢?如果仅参考Gartner对NGFW的定义,企业很可能会因为有限的认知而采购到在技术上有局限性的产品。在2009年,Gartner的定义只是认为传统防火墙(FW)应该进行一次全面升级,以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新的安全威胁。但当时,整个安全业界对云计算、Web2.0、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认知还远远不够,从新技术变革的角度来看,仅做到“升级”显然不足。

误读产品定义:挂羊头 卖狗肉

在三十余年的发展史中,防火墙类产品经历了从最初的软件形态的防火墙到基于ASIC专业硬件的防火墙,再到将各种安全防护和管理功能融合的UTM类防火墙,直至采用多核芯片、分布式架构实现百G甚至TB级吞吐量防火墙的变革。传统防火墙的每一次演进,几乎都可以通过硬件平台的更新和功能的叠加来实现,只有NGFW对传统防火墙的管理机制提出了全新挑战。

Gartner之所以提出NGFW定义,主要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让传统防火墙的管理机制变得无法胜任新的网络变化。Gartner认为,NGFW必须基于“用户+应用+内容”的管控基础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将这样的需求展开,可以看到NGFW首先依旧需要具备防火墙的基本功能,如NAT、VPN等还是NGFW的立足之本,而应用识别能力则将成为NGFW的最核心的本质特性,此外还需要NGFW与IPS功能深度集成,而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进行简单的功能叠加。当然,Gartner还在其定义中要求NGFW提供智能联动、智能分析等辅助功能,这些功能对评判NGFW类产品的总体价值也很有意义。

目前,在市场中可以看到的一些产品显然并不符合这样的定义。部分厂商误读了“应用识别能力”在NGFW中的核心价值,依旧在采用传统防火墙的“功能叠加法”制造“下一代防火墙”,比如一些加入简单的应用识别功能、威胁防控功能的产品也被命名为“下一防火墙”,甚至还有一些厂商在基于DLP产品做NGFW。当前可以看到的普遍问题是:一些在传统防火墙技术领域颇具实力的厂商,虽然已开始在其NGFW产品中支持应用管控,也具备了一定的威胁防护能力,但应用识别的数量还相当有限;而一些在上网行为管理技术方面颇具实力的厂商,虽然能让其产品具备较强的应用识别和管控能力,但安全防护能力却偏弱,部分产品在开启威胁防护功能后甚至会出现基本不可用的现象。

万变不离其宗:有原则 有挑战

NGFW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更精准的访问控制防火墙。尽管定义发生了变化,但是NGFW依旧有万变不离其宗的演进规律。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的安全产品总经理左文树指出,判断真假NGFW,首先要了解相关产品是否具备访问控制能力,是否具备威胁防护能力以及其性能是否足以支撑企业未来的业务运行。“从最初的简单访问控制到基于会话的管控,再到基于应用、用户和内容的管控,防火墙的演进都是为了实现更有效、更精确的访问控制;从最初为了将网络隔离成一个个可独立管理的网段到后来逐渐增加了DDoS防护、入侵检测等威胁防护功能,防护功能不断整合到防火墙的平台上都是为了借助更多的威胁防护手段,不断扩大防护范围;用户的业务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不断需要防火墙提升性能以支持这种需要,这往往需要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双重改造来实现,不可能仅通过软件升级来实现。”左文树表示。

第5篇:一盔一带范文

向日葵和郁金香放在一起代表向往光明,追求忠贞不逾的爱。

向日葵,是菊科向日葵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到3、5米。茎直立,圆形多棱角,质硬被白色粗硬毛。广卵形的叶片通常互生,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直径10到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

郁金香,百合科郁金香属的草本植物,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荷兰的国花。花叶3到5枚,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状,花单朵顶生,大型而艳丽,花被片红色或杂有白色和黄色,有时为白色或黄色,长5到7厘米,宽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一盔一带范文

关键词:分形;天线;馈点;迭代

中图分类号:TN8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02

【Abstract】A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is a low profile, small size and can be easily made. In order to get the multibands, sierpinski geometry is introduced on the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s. the fractal structures are generated by a recursive process,they can produce a very length or a wide surface area in a limited space.Consequently,fractal structures can give rise to miniaturized wideband antennas having radiation patterns and input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e larger antennas. The microstrip sierpinski antenna can be used in the WLAN,Bluetooth and WiMAX.In this paper,we researched the iteration design of sierpinski geometry and the location of feed point, analyzed the proper feed point as to this sort of microstrip antenna.

【Key words】fractal; antenna; feed point; Iteration

0 引 言

微带贴片天线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制作简单的天线。随着科技的日益更新,单频带的天线已经不具有可适用性了,所以对于多频带天线的设计及需求就显得很迫切。以前的多频带天线是通过在辐射贴片上开出数个缝隙来实现多频带,但是这样容易导致相邻频带的间隔很大,文献[1,2]。所以为了实现更高更多的频带,在微带天线的辐射贴片上引入了分形结构。“分形”一词来自拉丁文“fractus”,意思是分裂。在1975年Benoit Mandelbrot第一次应用“分形”这个词。分形是一种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体。它具有自相似性和伸缩对称性,文献[5]。利用上述特性可以实现一种应用于多系统的天线。另外实现天线多频带的方法还有增加天线的辐射单元、增加调谐器件例如变容二极管,文献[3]。Sierpinski分形的原理是取一个方形贴片,并分成九个同样大小的方形,中间一个方形被挖空。剩下的八个可以继续被分成九个更小的方形,中间一个继续被挖空。依此一直下去,这种过程被称为迭代。如图1所示: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迭代来增加天线的谐振频率。因为一个方形贴片被分成更小的单元并从中间挖空时,剩余的贴片会各自相互独立,辐射各自的谐振频率。由于被挖空的部分没有辐射贴片,所以馈带线的馈电位置对天线的性能就有重要的影响。

从图2中可以看出,天线的回波损耗在-10dB以上,大多数功率被反射。因为在零次迭代中,辐射贴片被整个微带贴片覆盖,没有缝隙来产生辐射,因此改变馈电点的位置不会对天线的性能带来明显的改善。

第7篇:一盔一带范文

关键词:学田;田租;生计方式

中图分类号:K29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1)05-0169-06

一、《黔记》对学田的记载

在传世的规范史料中往往对各民族的生计方式语焉不详,这就会给探讨各民族生计方式的历史变迁造成极大的困难,也使得以往的研究很难在这一领域获得较大突破。有幸的是,某些私家撰著的地方志由于较少受官方编辑体例的规约,因而能保存下一些反映各民族生计方式的珍贵史料。近年来,笔者在校释《黔记・学校志》的过程中,十分欣慰地发现,该书对明代贵州各府、州、县、卫学田的记载,恰好可以作为探讨明代贵州各民族生计方式的可靠资料。笔者仅就其中的典型例证稍加解读,以飨今天的读者。

《黔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3年)。该书的作者郭子章当时出任贵州巡抚,并受命指挥“平播之役”中的贵州军务,其后又主持了战后的恢复工作,因此作者对贵州各地风土民情的了解十分详实可靠。《黔记》正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一部私家撰述的贵州通志。传承至今的《黔记》文本中,最早、最可靠者首推万历年间的刻本,北京图书馆有该善本收藏,目前该善本已由北京图书馆影印出版。本文的探讨就以该影印本为工作底本。

统观《黔记》,全书共计六十卷,其中第25、26两卷的内容已遗失仅存编目。该书从历史、舆地、行政区划、贡赋、职官、兵戎、艺文、人物和土司等众多方面,对明代的贵州省情做了全面的介绍和资料汇编。其中的《学校志》则是对明代贵州各府、州、县、卫官学资料的系统汇编。《学校志》编在《黔记》的第16、17两卷,编修的顺序是以当时贵州的分巡道为线索。在《学校志》中除了介绍各地儒学的位置、规制、有关碑记和变迁沿革外,还详实记录了各级儒学所拥有的学田,本文的探讨即以这些学田档案为依据。

《黔记・学校志》对学田的记载极为翔实、精准,其内容的涉及面极广。《学校志》原文共计37000多字,而其中专门记载学田的资料就多达7600多字,占《学校志》总篇幅的20%以上。更值得庆幸的是,该志对学田的记载不仅无一遗漏,而且所收载的资料能做到入乡随俗,直接收载当地的方言土语,按原貌直书其生产生活实情,因而能为探讨各地各民族生计方式的实情和生态背景提供难得的第一手资料。该书对学田资料的记载很有规律,一般都是先载学田的田亩确数,次列学田所在的位置和四至,再详列租税收入,最后再具体说明所收租税的用途。除此之外,该志还尽可能地收载有关学田置办人、承租人的资料,甚至连租佃纠纷及学田收入的变动都能获得精当地表述。毋庸置疑,在明代浩如烟海的史志典籍中,能如此认真记载学田资料的著述实属不可多得。因而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一珍贵史料的解读,去透视贵州各地各少数民族生计方式的差异,目的是为今天的读者提供有关明代贵州生态实情的可靠资料和生态维护经验。

本文选定的切入点是:农作物的品种和计量单位。明代贵州的各少数民族中,维持生计所种植的作物和饲养的动物各不相同,而这些产品又是学田收取租税的对象,因此只需关注农作物的物种及计量方法上的差异,就可以间接地获知当时贵州各民族的生产实情;同时,从租佃人的权责义务以及相关变迁中,还可以透视当时各民族的生产组织状况;此外,租税的品种和租税完纳的登记又可以折射出租佃关系中隐含的民族文化事实。正是通过上述几条途径的解读,笔者得以确认:贵州境内的各世居民族,无论是彝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抑或是水族、仡佬族,在生计方式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明代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比今天更为显著,但是,明代贵州各民族的的生计方式和当代的生产方式之间又存在着十分明晰的传承关系。透过这样的关系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深化对今天贵州各民族生计方式的认识,还可以复原明代贵州各民族的生计实情。以下仅就两种特定的生计事实举例说明。

二、彝族回族与莜的种植

《黔记・学校志》载:“乌撒卫学田:贰拾伍亩。壹分在黑张站,岁纳米伍石,折征银叁两;壹分在野马川,岁纳米叁石肆斗,折征银贰两;壹分伍亩在西屯,岁纳米贰石伍斗,折征银壹两伍钱。地:壹段在上坝,壹段在下坝。正德十一年,御史邝约批准开垦,共壹百六拾贰亩,每亩纳银贰钱伍分;壹段在簸箕湾,每年纳叁石;壹段在回回营下坝,每年纳莜租九成银六两,以供春秋二祭。店叁间,在城东关,每月纳租银壹钱。”

上述引文中,乌撒卫学田的分布地基本可以确考。其中的“黑张站”即为今贵州省赫章县县城;“野马川”位于今天贵州省赫章县的野马川镇;“西屯”则位于今贵州省威宁县城西;“上坝”与“下坝”则在威宁县城以东;“回回营”今改名为“撒拉西”,位于今天的贵州省赫章县东部,在毕节至赫章的公路沿线。统观上述学田的位置,大致都分布于从明代的毕节卫城到威宁卫城之间的驿路沿线。这显然是出于便于收租和管理的需要而有意安排的结果。但尽管如此,这些学田的所在地分布不免太散,距离乌撒卫卫学所在地都较远,佃户运送租粮将极其困难,而这正是学田田租往往需要折合成银两征收的原因之一。

乌撒卫学田所收纳的田租表面上虽然要求交米,但却可以用银子折算。除了运输的原因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于,乌撒卫的防区即今天的赫章县和威宁县山高坡陡、气候寒冷,即令其中海拔最低的地带如赫章县城和野马川等地,其海拔也已超过1500米。在这样的地段种植稻谷,收成没有保障,以至于上述引文中提到:5亩田所收的租谷不过贰石伍斗而已,由此可见其产量的低下。如此不适合稻谷生长的地区却也强制种植了稻谷,这显然事出有因。明代的税收制度中规定把稻谷作为“正色”(北方地区为麦),将其他粮食作物作为“折色”,米不但价值高而且还是计价的标准,因此只要可能,百姓都会想法设法种植稻米。而乌撒卫沿线又是屯军区,为了照顾汉族屯军们的饮食习惯,屯军和当地各族百姓都尽其可能种植稻米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乌撒卫的学田也受其影响,尽可能购置水田和种植水稻,但不言而喻的事实则在于,这种强行种植的水稻产量没有保证,生产成本也很高,对当地而言,这其实是一种有违生态背景的生产决策,仅仅是出于遵循朝廷政策规定的需要才得以勉强推行。

至于学田中的旱地则是当地粮食的主产地,上述引文“壹段在簸箕湾,每年纳莜叁石;壹段在回回营下坝,每年纳莜租九成银六两”。文中提到的纳“莜”虽是学田田租记载中的特例,但却是当地粮食产品的大宗。只有认识到乌撤卫学所处地的生态特点,以及境内彝族、回族的生计方式后,才可能理

解:乌撒卫学的部分学田为何要以“莜”作为田租的完纳品种,因为它是当地生态环境和生计方式复合作用下的必然现象。事实上,在当地的旱地作物中除了莜和燕麦外,其他粮食作物都难以做到稳产和高产。

乌撒卫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治所旧址在今天贵州省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其当时的防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威宁和赫章两县。乌撒卫儒学在城内,即今威宁县县城内。该卫学建于正统八年(1443),万历十年曾一度迁往城内的城隍庙,十八年又迁复旧地。乌撒卫防区潮湿多雨,相关史料均有记载。(馈州名胜志》载:“乌撒谚日‘乌撒天,常披毡,三日不雨是神仙’。”这一记载中提到的“批毡”正是指当地彝族、苗族对这一特殊气候环境的适应方式。所谓“批毡”就是用羊毛擀成的粘片披在身上做外衣,其功用既可御寒,又相当于今天的雨衣,批毡可使人免于被雨淋湿。因而常“批毡”恰好是对当地多雨多雾气候环境的适应。

明代著名才子杨慎游经乌撒时曾留下了《乌撒苦雨诗》:“摇扇才经赤水日,披毡忽逢乌撒天。眼见渫云且未霁,足蹑弱泥殊不前。天时人事莽牢落,乡梦客愁空纠缠。古来路难宁有此,杨岐阮籍徒潸然。”四杨慎还另有《乌撒喜晴诗》云:“易见黄河清,难逢乌撒晴。阴霾既已豁,险道况初平。蜀日杳千里,滇云惟十程。江花与江草,异国看云生。”由此可见,明人对乌撒气候的认知正表现为“低温多雨”,而这样的气候条件恰恰最适合莜的生长。莜,即荞麦,是一种喜凉爽、喜湿的旱地粮食作物。它生长期极短,60-90天就能成熟,而且它适应性广,春、夏、秋三季均可以播种。但荞麦为短日照作物,喜凉爽湿润,且需水量很大,荞麦的需水量比小麦多一倍,从开花到收获期间的需水量也比出苗到开花期间多1倍,开花盛期是需水临界期,蒸腾系数一般为450-630。荞麦的整个生长周期每亩需水760~840m3,远比其他作物费水。显然,乌撒卫防区的气候条件适合莜的生长,因而学田中以“莜”为地租是当地生态环境所使然的结果,同时,以“莜”为地租也是当地各民族生计方式的体现。

《黔记》第59卷“诸夷”卷载:“罗罗……自顺元、曲靖、乌蒙、乌撒、越皆此类也”,由此可,确知,今天彝族的先民即罗罗是乌撒卫的主体民族;又,上述《学校志》原文中提及“壹段在回回营下坝”。所谓的“营”,此处特指乌撒卫属下的屯防营,该营以回回为名,显然其驻军是回族。由此可见,今天威宁县境内彝族、回族、汉族并居的格局在明代中已经定型。据明代典籍所载,贵州彝族的传统生计方式中,荞麦的普遍种植乃是其特色。贵州彝族地区是著名的高寒山区,大部分彝族地区采用“耕山到处皆凭火,出入无人不用刀”的耕作方式。由于山高坡陡,水田数量有限,彝族地区所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只能是低产和早熟的旱地农作物,养子和燕麦就是当地农作物的代表。

“”在彝语称“谷”,分为“谷处”和“谷次”两种,即甜荞和苦荞。在彝族的饮食习惯中,通常是把荞和燕麦炒熟后磨成粉,加水调成糊状或饼状食用。此外,苦荞还可以作成荞饭,甜荞则制成荞粑食用。而荞酥则是以炒熟的甜养粉加上油和糖或蜂蜜制成的美味食品,当年乌撒所产的荞酥还曾是上供朝廷的贡品。正因为荞在威宁的彝族生计方式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难怪在学田收租时也要以荞作为收租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回回营给学田提供的租税也是缴纳荞,这就另有深意了。回族一般而言具有很强的地方适应性,他们所采用的生计方式大多跟临近的其他民族相类似,当回族被征发到乌撒卫屯戍后,很自然地也会向当地彝族学习种养和食用荞。因此,回族缴荞作为地租不仅能反映出当地的生计方式和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从中窥见回族对新生产环境的适应。

综上所述,明代乌撒卫的学田虽说是为了普及汉化教育而设,但当地彝族和回族的生活习惯却在学田田租的征收中反映出来。以荞做地租不仅表明贵州高寒山区农作物的特色,还可以反映出各民族文化的特色。直到今天,荞依然是威宁、赫章地区彝族、回族、苗族的主产农作物之一。威宁还被誉为“荞乡”,威宁人在种植荞的基础上发展起了“荞米”、“荞面”、“荞酥”等系列特产,尤其是“荞酥”更是海内扬名,这也印证了贵州的民谚“黔西、大方一枝花,威宁、毕节苦荞粑”。

三、侗族苗族与糯稻种植

《黔记・学校志》载:“清平卫学田壹分在密西寨,租米壹百陆拾伍秤,内捌秤肆拾斤田荒,实壹百伍拾柒秤,随田粮贰斗。嘉靖十三年巡按王杏置;壹分在中寨,租米壹百手,正德七年乡官孙瀚置;壹分在上五堡,租米伍拾手,嘉靖年间本卫百户朱晟置……壹分在平若寨,租米伍拾手……”

又载“思州府学田……万历三十年,子章发银伍拾两,檄府典民人王相、曹金龙、弁俸、王进忠、张应宗、杨再荣田,其五十(禾老),岁纳草米壹百伍拾边,该收市斗谷贰拾伍石,令各民领种,秋成纳谷贮仓,资赡贫生……”

上述引文中较为特殊之处在于:《黔记・学校志》所记录的共23所官学学田仅有此两所学田中出现了以“手”和“边”为计量单位的田租,如“租米伍拾手”、“岁纳草米壹佰伍拾边”等,而其余的21所官学学田均采用诸如“升”、“斗”、“石”一类的容量单位和“秤”、“斤”一类的重量单位去确定收租的数量。“升”、“斗”和“石”为古代常用的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秤”和“斤”也是常见的重量单位。但“手”和“边”则是贵州各少数民族特有的粮食计量单位,因此在一般的史书中极为罕见。

据调查获知,“手”和“边”乃侗族及邻近的苗族所普遍采用的糯谷计量单位。据此,上述引文中所提到的“手”和“边”之处的田地不仅可以肯定是由苗族或侗族承租,而且可以确知所种粮食作物非糯稻莫属。而清平卫和思州府的学田既然田租用“手”和“边”计算,那么这正好说明这两卫所在地必然有大批的侗族或苗族定居,而且是按照他们的生产习惯和生计方式为学田生产粮食。因此,文中提到以“手”和“边”为收租的计量单位,不仅说明当地种植了糯稻,还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当地的侗族和苗族与这两地的儒学建立了十分密切的交往关系,这应当是该地各民族文化相互接纳传播的有力证据。

侗族和苗族之所以要用“手”和“边”去计算粮食的数量,是与他们所采用的较为特殊的稻谷收割、晾晒方式息息相关的。由于侗族和苗族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他们选择了特殊的稻谷品种,即糯稻,而糯稻的种植又进一步决定了他们采用较特殊的稻谷收割和晾晒方式。

侗族和苗族所种植的糯稻是耐阴冷、耐浓雾、杆高、杆硬又耐水淹的特种粮食作物,培育出这样的特种粮食作物正是这两个民族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不过,糯谷很难脱粒,加上所处的地区湿度又太大,为了确保糯稻不霉变出芽,他们种植的糯谷都必须整穗摘割,在田间捆成把,才利于置于木架(即禾晾)上晾晒。又为了利于运输,这样的糯谷把还需要将几把捆成一束,于是,成年人一只手可以紧握的糯谷谷穗很自然地就被侗族和苗族称为“一手”,两手或四手捆成的束则被称为“一边”,凭借《黔记》中有“手”和“边”这两个计量单位的存在,其背后所隐含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背景信息也就得到了

间接的记载。

至于其他各府、州、县提到的“斗”“石”等计量单位所反映的生态内容则有所不同。这些计量单位只适用于粘稻,因为粘稻可以在田间脱粒,无论是按容量计还是按重量计,产量都容易计算。不过,由于贵州各地湿度差异较大,粘谷的晾晒在某些地区要晾至干透也有困难,因而,凡是稻谷不容易晾干的地区,往往习惯于用“升”、“斗”、“石”这类容量单位去确定粮食数量;而稻谷容易晾干的地区则习惯于用“秤”、“斤”这类重量单位去确定粮食数量,为的是避免田地收租过程中双方的争执。只要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们就可以从各学田田租的计量单位中间接获知:当地是否潮湿、晴天是多是少等有关气候环境的信息。

上述引文中提到清平卫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治所旧址在今贵州省凯里市万潮乡。防区范围在凯里市的西北、麻江县的东部及其毗连的黄平等地。思州府明初为思州宣慰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改为府,府治在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即,清平卫和思州府的旧址都在今天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黔东南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峦叠嶂,山地侵蚀强烈,海拔落差大,大山垂直陡峭,自然生态环境多样、气候条件多变。生活在这一带的侗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培育出了多种适合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糯稻品种,并且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侗族苗族居民始终种植糯稻食用糯米。

侗族苗族所培育的优质糯稻品种具备如下一些特异的生物属性。其一是秆稿分孽强、耐水淹,水田积水超过半米也不会干扰这些糯稻品种的正常生长。种植此类糯稻的各个民族都对稻田实施泡冬,终年储水10到18厘米深。为的是拉平大气降水的不平衡性,在坡面梯田上储备雨水就能确保糯稻稳产和丰产。其二是这些糯稻品种极度耐阴、耐冷,可以在深山密林中种植而不会减产。这样的生物属性对生息在亚热带山地丛林中的苗族和侗族而言,是最具适应能力的粮食作物。其三是这些糯稻品种都具有抗病抗虫防范鼠雀危害的生物秉性,谷穗上长有长芒,即使结冰、下雪稻谷都不会冻坏。更由于不会掉粒和芒长,鼠雀也很难偷食。总而言之,黔东南的侗族苗族出于对其“所处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高效适应”,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就必然要选育具有上述生物属性的糯稻品种,使得他们能“成功地规避所处生态环境的脆弱环节”。种植这样的糯稻品种会使得侗族苗族的生计方式与其他民族拉开很大差异,而这样的差异其实是因地制宜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学田收取以“手”和“边”计量的稻谷为田租,《黔记・学校志》所载仅是表象而已,在这一表象背后,只要我们认真发掘,就能透视出当地的自然与生态特点来,也能从中发现各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创新。

正因为种植糯稻对侗族和苗族所处的生态环境而言具有极高的适应能力,因而这两个民族的传统生计不仅在古代早就定型,而且在《黔记・学校志》中得到如实反映。甚至到了今天,在黔东南苗族侗族中,个别地区还延续着与明代相似的生计方式,以至于在今天的田野调查中还可以对《黔记・学校志》的记载加以印证。例如今天的部分侗族在估算稻田的产量时仍然是以“把”“手”为单位,他们在口头上会说“每亩田年产多少把”,或者说“某块田今年有多少手的收成”等等。侗族和苗族传统生计的生命力旺盛,由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凭借清平卫和思州府的学田田租形式,我们就可以得知:当时两地学田所在地区的稻田生产应当是粘谷和糯谷同时并存,汉族屯军及汉移民主要种粘谷,因而由他们租种的学田也是交粘谷作为田租,对应使用的计量单位就是“秤”、“斤”或者“斗”、“石”。而当地的侗族和苗族所租种的学田种植的却是糯谷,糯谷以手和把的谷穗形式晾晒和收藏,因而侗族和苗族所产糯谷就以“手”、“把”和“边”为计量单位。总而言之,表面看来各学田的田租资料记载仅仅存在单位上的细微差异,但它却可以生动地反映出明代贵州不同民族的生计方式和所处生态环境的差异。

第8篇:一盔一带范文

【关键词】微带天线时域特征线算法FDTD输入阻抗方向图

一、引言

微带天线以其低剖面、重量轻、尺寸小、制造成本低、易于和载体共形和易于与微波集成电路进行一体化设计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通信及遥感、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圆柱共形微带天线是曲面共形天线中的一种较为常见和简单的情形,对于它的研究在平面结构天线与任意曲面共形天线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十世纪初,时域特征线算法被J. S. Shang等人成功引入计算电磁学领域。研究表明,时域特征线算法有很多的优点,比如:(1)对于给定的初值问题的特征方程可以自然满足边界条件;(2)为了更好地反映电磁波传输的规律,采用逆风差分格式划分空间网格,即对负特征值采用前向差分,对正特征值用后向差分;(3)此算法不需要吸收边界条件,自动减弱不需要的反射波。

本文利用时域特征线算法研究了探针馈电重叠圆柱共形微带天线性能。在分析过程中,空间和时间域中的差分格式均采用二阶精度。通过与FDTD算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输入阻抗和辐射方向图等天线性能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时域特征线算法基本理论

2.1产生矢量控制方程

本文直接计算圆柱坐标系中的Maxwell方程,避免了通过直角坐标系转换,从而减小了计算误差。具体而言,自由空间时域电磁场Maxwell方程在圆柱坐标系下可写成如下矢量形式,即

2.3考虑边界条件

在分析重叠圆柱共形微带天线中,边界条件有两个,即完纯导电边界条件(PEC)和计算域与外部空间兼容边界条件。

四、结论

本文用时域特征线算法分析了探针馈电重叠圆柱共形微带天线的近远场特性,在输入阻抗和方向图的计算中使用了GPOF方法,计算实例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度和稳定性,与FDTD得到的结果相比吻合良好。

参考文献

[1]毛康侯.圆柱体上共形微带天线方向性图的公式.北京:中国电子学会1999年天线年会论文集,1999,187-190

第9篇:一盔一带范文

2021年上半年XXXX深入农村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美丽乡村行”巡回宣讲活动共31次。进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18次,利用清明、五一、端午、六一等节假日假期节点到各乡镇十字街开展农村交通安全宣传,以“一盔一带”“农用三轮车禁止载人”等内容为重点,详细讲解了驾乘车辆不系安全带、骑乘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头盔、无证驾驶、无牌上路、酒驾、人货混装车辆的危害性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并结合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警示教育大家要做到知危险会避险,引导群众切实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大队充分利用农村超市、农商银行、乡政府门口等有LED显示屏的地方投放“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拒绝酒驾”、“一盔一带”等宣传提示语,提醒广大驾驶员拒绝分心驾驶、严禁酒驾、超员、超载,做到文明驾驶,安全出行。

还利用“农村大喇叭”广播范围广、宣传效果好的特点,结合辖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案例,编制通俗易懂的农村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农村交通安全常识及酒后驾驶、一盔一带、分心驾驶等违法行为危害性等方面内容传递给村民。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