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转促交流材料范文

学转促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转促交流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转促交流材料

第1篇:学转促交流材料范文

一、拓宽阅读的视觉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

当前语文教材大都和初中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篇章都是反映自然美、社会美或艺术美的名篇,无不浸透着作家深沉的情感。作家把自己的情感释放于作品,激发读者的体验、感受和共鸣,可以说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在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中,有些教师特别强调对于少量精品文章的精读与讲读,一个星期只让学生读很少的几篇文章,这与现代语文的特点不相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阅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帮助人们快速浏览、处理信息,在阅读中获取新知识。而当前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信息量太少,一堂课的教学只围绕课文转,很少能跳出课本、超越课本。

笔者认为,实施个性化阅读,大容量阅读是前提。不仅要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名著美文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而且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还要鼓励学生上网阅读信息。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中加大课堂的阅读信息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翻阅一些资料,及时补充与教材相关的新信息,要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阅读。比如,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可以同时选择几篇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者是描写夏天、秋天、冬天的写景美文,展开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同中求异,从而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来体验和创造。

二、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

个体的阅读比较,能让学生深入作品,从更深层面挖掘独到的认识。但这还毕竟只是“个人之见”,难免过于肤浅,或者是片面和错误的。为了让个性化阅读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有必要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和质疑的基础上,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交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对文学作品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交流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师生之间的,乃至更大范围的交流。通过交流,学生个体的体验、感受、认识、理解和怀疑等阅读效果会得到更全面更深刻的比照,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完善认识,拓展思维,升华感情。

强调个性化阅读,还要在教学观念上实现根本性改变。教师要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阅读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学生才能真正在交流质疑中畅所欲言,有所收获。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放下身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才有课堂上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促。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三、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呵护学生的个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若对每个学生都用同一种阅读材料、同一种教学方式,自然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笔者认为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一次阅读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用同一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后分成小组阅读,小组间可以相互交流体验。个性化阅读应建立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基础上,对处于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教师应把阅读材料分成不同的水平和级别,由教师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才是其兴趣的集中体现,并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及发展水平相一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形成独到的见解,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第2篇:学转促交流材料范文

一、 精选书源,让图书漂流有保证

如今图书市场良莠不齐,小学生对图书的甄别选择能力又不高。为保证图书漂流的书源真正适合学生阅读,而且有效,每学期初,我根据课标中不同年段阅读目标,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通过遴选,最终确定班级学期阅读书目单。接下来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对图书漂流活动的支持,动员家长为孩子至少购买两本阅读书目单中的图书。学生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后,在图书管理员处进行登记形成目录,在图书角公示,真正实现“赠一本,读百本”的资源共享。

二、 创新形式,让图书漂流更有趣

1. 制度建设,规范图书漂流。为让图书漂流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我引导学生民主制定班级图书漂流公约。公约要求学生主动投漂自己的图书,乐意与漂友分享自己的图书;每次只能求漂一本书,中途不将图书转漂他人,按规定时间归还;借阅时认真填写漂流卡,阅读后在漂流感言簿上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每周五确定为图书漂流时间,上午收漂,下午放漂,在这一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图书在班级、年级、校园内进行自由漂流。而每月一次的“优秀漂流图书”及“图书漂流优秀学生”评比,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图书漂流的积极性。

2. 漂流卡和留言卡激趣。为让图书漂流向纵深开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确保学生阅读效益,我指导学生为自己的图书设计漂流卡和留言卡。漂流卡内容一般有:“漂流口号”、“我读我荐”(对本书的推荐)、“图书漂流记录”,包括阅读人、阅读时间的记载。漂流卡鼓励学生的个性设计,漂流卡图文并茂,和图书的风格相协调。制作完的漂流卡,可以贴在书的第一页,也可以像书签那样随书漂流,还可以集中放在图书角上。每读完一本书,学生就会在自制的图书留言卡或留言簿上尽情地书写自己最真实的阅读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摘抄书中优美段落,可以品评其中某一人物、某一精彩片段或颇有感触的段落,也可以撰写读完整本书后的感受。这样的交流,让学生之间真情流露,感受心灵因交流而贴近的美妙,感受着生命的绽放和情感的激荡。

3. “读书迷你吧”交流。班级定期开展“读书迷你吧”活动,让学生交流读后收获。根据图书漂流记载,让传漂过同一本书的学生聚在一起,组成“读书迷你吧”,手捧“漂流记录卡”或读书笔记,饶有情趣地分享阅读体会。长此以往,班级阅读整体氛围浓厚,学生的阅读能力稳步上升。

三、 评价引领,让图书漂流更有效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读有所得的基础上,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伙伴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阅读成就感。因此,在图书漂流活动中,注重以评价促阅读。教师要通过一定的策略不断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始终保持阅读的热情。

每月进行“优秀漂流图书”和“优秀漂流卡”评选。学生推荐自己的书籍,展示自己的漂流卡。每月统计自己漂流卡上的传漂人数,根据传漂人数的多少,评选出优秀图书和漂流卡,在班级流动图书角上进行展示、表彰。

每周进行“小书迷”评选。结合图书漂流考核卡分数评选,每周班会课表扬,并将“小书迷”的标志贴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册”获奖栏内。“小书迷”的评选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班级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每月进行“阅读星”评选。将阅读星的事迹材料制作成精美卡片在班级流动图书角展示、表彰。评选主要依据图书漂流卡的分数和图书漂流记录卡阅读书目的数量及读书笔记(读后感)的数量,经过学生民主推荐产生。阅读星的评选主要侧重于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成果。

每学期进行“书香少年”评比。根据考核卡的总得分和课外阅读记录册的资料及获奖情况,制作“书香少年”名片在学校橱窗表扬展示,并颁发奖状。

阅读评价带给了学生期待,带给了学生惊喜,带给了学生更多读书的快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次阅读星的评选结果,及时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从而支持班级和孩子的阅读。

第3篇:学转促交流材料范文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县教育局20xx年教育工作要点,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方向,坚持以教改科研为核心,。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构建新型的和谐校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的教学工作将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础层面来开展。一个中心,即以教改科研为中心;两个基础层面,即1—2年级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3—5年级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特别关注起始年级。要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全面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充分张扬学生良好的个性。让教师多一些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20XX学年教导处工作计划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把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常规管理之中,积极推动全校各学科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科研强校,再上新台阶。

坚持“科研先导”,深化校本科研。组织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科研。/抓好一、二年级行为习惯,三—五年级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校其它年级树好样板,确实深入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和《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以科研强校,探索用教师的个性化教,引领学生的个性化学,从而初步实施个性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教研组机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对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要加强管理和指导,教研组活动应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而确立“中心研究的问题”。对“中心研究的问题”要作深入细仔的研究,不能作秀,但求人人参与,把传统的教研活动与网络教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心研究的问题”能找出较好的解决措施。

4、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管理,完善评价方案。

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着重在课程改革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加强对各学科的教学管理,根据教育局出台的各项考核制度,再结合本校实际使评价制度更趋于健全和完善。

5、以人文科学精神和现代教学思想为引导,继续加强和丰富学校的特色建设。重点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进行全校规模的展示工作。重实践和反思、总结,力争能取得新的成果。

6、加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以点带面促良好教风的形成。为了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打造名师的角度打造学校的品牌。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管理、使用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切实发挥其辐射作用,真正起到学校教学中坚力量的带头作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要提上议事日程。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每周至少对青年教师进行1次听、评课,对青年教师进行较系统的指导,听、评课要有书面材料。

7、抓好毕业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做好毕业年级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毕业年级工作会,查找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措施,确保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一)、严格教学常规,优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方案。

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监控,做到强化平时,淡化期末。重点放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优转差,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规范化管理,使教师业务学习、集体备课、交流研讨规范化、制度化。搞好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实现“六化”目标,即:“集体备课经常化、个人备课具体化、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外作业多元化、单元测试规范化、质量分析制度化”。严把课堂教学关,主要从以下三点开展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行政做好经常性的巡课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定期开展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严格备课管理。本学期我们将继续集体备课制度。要求主备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居高临下地评价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要善于驾驭教材,创新性的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以备课质量的提高促进上课质量的提高。教务处将按开学一次、每月的两周一次的时间,定期对各科教师的备课进行检查。

(3)严格作业管理。对于作业设计、批改,每位教师要认真对待,力求科学、客观、有效,严禁以罚做作业来变相体罚学生,作业要在落实以“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为要求的“四精四必”上下功夫,做到位。

(4)加强对各学科的教学管理,根据教育局出台的各项考核制度,再结合本校实际使评价制度更趋于健全和完善。

(二)、加强领导,督促落实。

本学年度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抓好两个基础层面。第一个基础层面是1—2年级着重于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二个基础层面是3—5年级着重于学习方法的培养。学校对学生情况进行认真的研究,对要求做好的行为习惯和需要指导的学习方法进行细化。并且要求任课教师拟定具体的措施和实施方案,交学校审查后,并督促落实,实行定期检查,强化落实。

(三)、开展实战式培训,完成教研组活动从规范化到制度化的转换。

结合课改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听课及专题教学研讨,促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1.听课:第2、3周进行全校任课教师检查性听课,促教师、学生及早进入新学期教学状态,并进行教学。

2、推门课:加强学校听推门课的力度,了解掌握教师、学生的教学、学习常态,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果。

3、示范课:进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献课活动。

4、评优课:开展学校校内评优课,评选校级优秀课,进行表彰。

5、研究课:适时组织学科教学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研究、探索学科教学模式。(语、数、科任学科各一节)

6、开放课:进行全校家长开放日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人人参与。对外宣传学校办学水平、展示教师教学风采。

7、复习课:认真上好期末复习课,探索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另外,在教研组之间开展“互帮、互学、互听、互评”活动”。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教研组选举1—2人上小组公开课,然后评价上课效果的得与失;第二阶段,是各教研组首先讨论出“中心研究的问题”再选举出1—2人上小组公开课,并指定中心发言人,分学科进行教学专题研讨活动。要求每组把听课时间、内容安排好,看哪个组有创新,活动效果好。这是提出问题,再研究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教研活动。这是规范性的教研活动。象这样规范性的教研活动,除研究水平上还需不断提高外,而形式上可以从规范化转换为制度化。让规范性的教学研究形成一种教研制度教研模式,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研究的形式。

(四)、以考促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开展以考促培的全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竞赛,竞赛内容提前布置,每两月一次,成绩公开量化,并记入教师年终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的内容选一些关于新课程和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专业知识包括语文的古诗文七十首,名家名篇赏析,数学包括简单的数学问题,典型问题.英语内容结合日常培训.此外还有一定的综合知识。

2、搞好学生的课堂练习设计和作业改革,要进行一次学科教师的课堂练习设计比赛。

(五)、以人文科学精神和现代教学思想为引导,继续加强和丰富学校的特色建设。重点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进行全校规模的展示工作。

为了开阔同学们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提升同学们的思想涵养和精神品位,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培养同学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由此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传统,共同创建一个充满书香的校园。

1、充分利用好课堂阵地:

(1)每学期每班上1—2节阅读汇报课或交流课;先在班内交流,力求创出特色,走出校门;

(2)开展课前3—5分钟特色展示;

(3)课前、课堂上开展推荐“我喜爱的一本书”活动,推介新书,互相交流;

(4)各年纪制定列出每学期必读的书的书目,制定并完善必读书目阅读的检查、考评制度;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1)开展读书心得交流的演讲活动(或比赛)(五年)

(2)开展讲故事活动(或比赛)(四年)

(3)开展读书心得征文活动(赛)(三—五年)

(4)开展读书摘录、经典句段书法展(赛)

(5)以上各项活动,除参加校级竞赛外,提倡各班师生多在班内组织开展。

( 六)、加强毕业年级的管理,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定期每月召开一次毕业年级工作会议。了解师生思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在抓紧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定要让毕业年级的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毕业年级的学生容易燥动,要多做耐心细仔的思想工作,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安全。

(七)、坚持行政督导,加强常规管理。

行政督导是行政领导班子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查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会诊,最终达到纠正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行政督导原则上每月抽查一个年级。对抽查年级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全程综合督导。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的管理,甚至是考核评价,行政督导后都要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同时与抽查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是成绩的加以肯定和表彰,是问题的加以批评并督促改进。行政督导检查是一个教学常规管理的好方法,因此必须坚持。

(八)、培养骨干,实施人材阶梯化战略。

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应按“整体—骨干—整体”的策略,即整体着眼,分层培训,整体提高;坚持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的研培结合。注重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要求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无论是主研还是协研),个个有任务,事事作表率,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本期规定,骨干教师要求骨干教师每周至少听年青教师1节课,并做出评课,每学期至少上1节公开课或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

第4篇:学转促交流材料范文

“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模式,大胆破除了“呈现——接受”的教学程式,追求运用主体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全面发展。

根据这种内在机理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各种认知、非认知因素全面投入,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具有传统的“呈现——接受”教学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一切教学都是教育”的时代价值。

1.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热情参与、动脑动手动口、相互交流协作状态,他们在语言表达、思维推理、自学实践、群体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主动精神。

2.由于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界定“导”的功能,正确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且,“引导——发现”的过程包含了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更新完善,因而学生通过“引导——发现”教学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必然会构成有着个体特点的统一完整的体系,其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促使他们各种非认知因素投入认知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势必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并得到和谐发展,诸如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等,得到整体的培养和发展。

一、理论意义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结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在纵向上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同步划分为相对独立而又前后联系的几个阶段;在横向上,又综合构成课堂教学诸因素,使教学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发现,实现整体素质的发展。

其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与“发现”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的,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

所谓“发现”,在这里不是布鲁纳“发现法”的简单移植,而是“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三方面的要义,即:“发现”必须“发挥主动精神”;“发现”重视“发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发现”还要求“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引导——发现”的“发挥”、“发掘”和“发展”,正是为了最佳实现“主体的发展”。

(二)当代教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学”乃师生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强调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整体发展、全面发展的意义。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当表现在“引导”上。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强调“主体”“发现”的同时,也辩证地规定了“引导”的重要作用,突出了教师“引导”的要义在于目标诱导、过程疏导和评价指导,即突出它对“发现”的目标导向、层次编排、途径选择和价值评判等方面进行有意义的控制与调节。

“引导——发现”辩证地深层次地体现了教与学的关系。

(三)跨世纪教育的首选目标无疑是努力提高新世纪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特别强调的是对现代人的素质的要求。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为了有效地掌握语言文字这一思想交际的工具,并且包含着深刻的内容,诸如学生情感意志的发展,精神世界的开拓,民族文化的承传,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铸造,乃至行为习惯的养成。

“引导——发现”的过程更在于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着重于发展他们的自主意识、进取精神、创新观念和耐挫能力等现代品质。这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优化,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二、操作方式

(一)操作原则

模式操作的基本原则,是“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思想及其本质意义的体现,是组织和实施“引导——发现”教学活动的准则,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它从客观上反映了“引导——发现”教学的基本规律,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模式操作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根据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终端目标,可以划分为互相联系、前者向后者迁移的阶段目标。教学达标的过程,不仅是认知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情感、能力、智力等方面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2.自主性原则

学生按照一定的目标,调动内驱力来展开“发现”活动,有很强的自主性,能使其个性不断表现,才能逐步增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现”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互讨论追求学习成果的过程,教师大可不必“越俎代疱”,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学习信任度,要给予他们思辨的充分空间。

3.激励性原则

教师在目标诱导、过程疏导、评价指导中,要不断激励学生的“发现”、“再发现”,催化学习情绪,对萌发的“发现”幼芽,更要小心呵护,大加赞赏。要着力造成“发现”的心理期待,激发“发现”的学习欲望。

4.有效性原则

强调有效性原则,主要是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发现”价值,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从目标假设、策略选择、探究深入及价值评判等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的调控、反馈、矫正,不断实现学习目标并向新的目标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一般结构

教学模式具有简约性的特点。它必须极精要地反映由各要素组合形成的基本结构,并以简约的形式为载体。任何一个成功的模式,只有确定了最简约的形式,也才能最大限度地被迁移应用到各具个性特色的具体的教学中去。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学习过程,即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经过假设、归类,确认定向目标,进行深入的发现活动;然后在交流发现材料时,作出演绎或归纳的思想加工;最后以目标为准则,对发现的结果作出评判。

教师“引导”作用与学生“发现”行为,在教学结构上呈现出互动,并推动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这样,便构成了“引导——发现”教学的一般结构:

1.启动发现欲望,形成问题情境;

2.展开发现活动,建立问题假设;

3.深入阅读实践,收集发现材料;

4.交流发现结果,综合比较筛选;

5.取得发现认同,继续深层探究。

它在课堂时序上纵向排列,既相对独立,各有层次;在课堂教学的多种因素上横向组合,又互为联系,相互组合,使教学过程构成正态发展的价值取向。

(三)教学程序

与结构相对应,形成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教学程序,即:

读中探究探后议论议中点拨交流评判归纳总结

教学程序的运用,可以是针对一堂课的整体设计,也可以是某一教学环节的局部设计。

1.读中探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帮助学生初步提出学习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探后议论:在诱发性的问题情境中,组织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假设;

3.议中点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原有的各种片段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改组,或者提供具体材料,要求学生从中发现必然联系,逐步形成比较确切的认识上的结论;

4.交流评判: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广泛交流表达发现结果,并作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多向反应,进行比较选择,评定有意义、有价值的“发现”;

5.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学习内容、梳理思维过程、概括学习方法、提出新的学习目标。

三、课型变式

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特点。这就必须加强对模式的灵活应用性研究。“模式”一旦陷入“模式化”的泥潭,便会造成操作的失落,导致模式的僵化。

根据模式研究中的变换、孕育、包容三大原理,由于各个具体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变量,在实际教学的应用操作中,“引导——发现”的教学必须产生多种课型变式。

这多种课型变式的衍生,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个性、风格得以张扬。

1.探究型变式

这类课型强调以学生自行探究为主,教师从旁点拨,起到引路的作用。它在课堂中造成问题态势,但不是让学生围着教师的提问转,而是教师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具有渐进探索的特点。

变式结构为:

初探发现问题探究占有材料印证发现结果

这类课型变式,宜用于重点明确、难点集中、文理清晰的课文教学,或在学生已初步具有教师引导下自我进行发现的能力的情况下,也可选用。

2.研读型变式

这是引导学生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为主要手段而达到发现目的一种课型。它重在“读”字上下功夫,不但要求能读得有情有味,而且更强调在“读”的过程中形成发现课文佳处妙境的能力。

变式结构为:

初读感知细读深究精读顿悟熟读涵泳

它多应用在宜于朗读的课文教学中,学生的发现越深刻,感受越纤微,朗读的质量就相应地提高;而高质量的朗读,对学生发现和加深领悟课文内容,发展语言能力,特别是培养语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3.情景型变式

它借助于各种教学媒体,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氛围之中,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在氛围发现情景外难以领略的东西。

变式结构为:

再现情景设定目标自行发现解决疑难

这种变式多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用于设计具有典型情景的课文教学。

4.体验型变式

它不仅要求教师使用具有浓重情感的教学语言,包括导语、过渡语、小结语来催化学生的情绪,而且突出表现为由诱因到移情到转化的“情感历程”,去发现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变式结构为:

创设诱因移情体验反刍转化深入感受这种以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情感体验为目的的课型变式,宜选带有明显情感倾向的课文进行设计。

5.比较型变式

这种课型的变式特点,在于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精心设计几组可供比较的材料,可以是句段或篇章,也可以是课文中不同特质的物与物或人与物,使学生从比较中获得质的发现。

变式结构为:

第5篇:学转促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幼儿;幼儿园;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7/08-0028-04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过于强调认知性目标、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过于强调教师对幼儿的单项控制、忽视师幼的交互活动等弊端依然存在,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要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明确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并以此为根据,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1〕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概述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即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学有追求。有效教学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根本尺度,不再以获取知识的数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2〕

有效教学应该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有正确和适当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内容。根据幼儿的学习实际,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鼓励师幼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教学目标预定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剪裁教学内容。内容的呈现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幼儿心理发展顺序的统一,不但有利于“教”,还有利于“学”;同时,不拘泥于教材的预设,艺术地捕捉各种偶然的、生成性的因素,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活气息、生活活力,产生超出预设的效应,推动教学的动态开展。教师在预设的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流动的、充满情感的创造过程。(2)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性质和特点,合理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体现不同教学方式、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效统一,科学地选取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提问权、选择权、参与权还给幼儿,减少预设,设计有弹性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幼儿感到活动的主题与自己有关,从而使人人真情投入、人人有所发展。(3)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呈现师幼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既有教法,更重学法。要有意识地将关键经验物化为生活材料和活动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他人互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发展。(4)师幼、幼幼之间保持有效互动。教学过程体现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辩证统一,师幼、幼幼之间平等对话。教学过程中突出幼儿的体验,引导幼儿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其存在的价值,并在互动中不断生成。(5)重视教学信息反馈,做好教学调控。重视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和评价,在开放系统中,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幼儿的主体参与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呈现生命的灿烂。

二、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具的使用与有效教学

场景1:在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感知长度守恒”的第一课时,教师选用红、黄、蓝三根不等长的丝带,让幼儿判断:(1)并列摆放。教师:“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2)变换方向。教师:“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3)改变形状。教师:“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

场景2:在小班健康教育活动“走钢丝”中,教师准备了一根直径约3厘米的麻绳(成人拔河用的绳子)作为“钢丝”。在幼儿自由玩绳、教师示范、幼儿个别尝试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在“钢丝”上练习直走和横走,不要从“钢丝”上掉下来(即保持平衡)。由于提供的“钢丝”实在太粗了,教师示范直走时也不能保持平衡,更何况是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结果没有一个孩子尝试直走,横走也成了“垫脚”走。

场景1中,幼儿的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是真的理解了还是瞎猜的,无人知晓。因为教师选用的教具本身就是不等长的,并列摆放、变换方向、改变形状当然还是不等长的。场景2中活动之所以低效,“钢丝”罪责难逃。“走钢丝”其实就是假想的情境活动,根本不需要实物道具,在地上画粗线或者走地板的拼接缝即可,教师花大力气搬来的器材实在是多此一举;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平地走路保持平衡尚需锻炼,而现在让他们在成人都难以完成的粗麻绳上练习平衡走,自然是徒劳了。

在选用教具(器材)时,教师首先应考虑它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即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等,而非随便拿来即用;其次,选用的教具要与活动内容及幼儿年龄相符;最后,要考虑到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切忌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寄托在教具上,而花不必要的精力去准备教具。

(二)真实的兴趣与有效教学

场景1:在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认识时钟”中,教师出示用包装纸包着的时钟,说:“今天老师要送大家一个礼物,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于是,幼儿绞尽脑汁猜想:图书、蛋糕、玩具……可当教师揭开谜底(打开礼物)时,随着一声长叹“哎……”刚才津津乐道的孩子们一下全都无精打采了。

场景2:在大班语言教学活动“小兔的鞋子”中,一开始,教师边哼音乐边出示一蹦一跳的卡片“小兔”:“猜一猜,小兔为什么会这样开心?”幼儿回答:“采了一个大蘑菇”“要去参加舞会表演”“今天过生日”“帮助别人做了件好事”……

场景1中的教师意在引发幼儿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活动作铺垫,但幼儿的这种兴趣是表面的,幼儿的好奇心会随着“神秘”东西的解密而很快消失。这样毫无头绪、不着边际的猜测,并不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等同于白白浪费时间。场景2中教师让幼儿依据提供的信息,如“小兔――高兴”“鞋子积压――推销出去”,围绕主题展开活动。这样给幼儿思维“搭脚手架”的猜测,不仅有助于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吸引他们参与学习,有效地促进他们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能激发他们真实的活动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活动作有效的铺垫。

(三)活动的操作性与有效教学

案例:在大班美工活动“装饰面具”中,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纸袋以及若干材料(如树叶、毛线、旧图书纸、蜡光纸、绉纸等)。教师先向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面具,并介绍了供制作的材料,交代了操作要求,请幼儿用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不一样”的面具。教师可能是想让幼儿自己作主,以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所以对材料运用的多样性、材料搭配的和谐美、面具构图的独特性等要求一概不提。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看,每个孩子都在制作,且都制作了一个面具,其差别就是动作的快慢、装饰材料的多少等。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幼儿都是拿起什么贴什么,或看看教师的,或看看同伴的,极少边思考边操作的。

主动学习意为积极主动而有效的学习。就以上这个活动而言,每个幼儿都动手做了,但像这类只动手并不积极动脑的参与,对大班幼儿能力的发展其实是无益的。事实上,这个活动的设计与提供的材料都非常好,但活动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很多幼儿园常见。一个活动下来教师非常辛苦,而幼儿在操作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准备的材料时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却值得怀疑。教学活动要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要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仅满足于让幼儿动口、动手是不够的,必须让幼儿积极思维,以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智能发展。同时,教师应注意,不适当地强调幼儿的自主将会使教学失去有效性。

(四)幼儿已有经验与有效教学

场景1:小班幼儿对母鸡比较熟悉,一说到母鸡,他们便会发出“咯咯嗒,咯咯嗒”的叫声。可是,教师花了一个课时,一遍又一遍地重点训练幼儿对母鸡叫声的掌握。

场景2:五六岁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有关“药是苦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糖果是甜的”等生活经验。可是,在开展大班故事《甜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引导幼儿说说对药是苦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糖是甜的等切身体验,而是不厌其烦地教给幼儿这方面的知识。

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及唤醒、启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参与学习、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能力,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关键是要“一切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等来设计和组织活动,否则将徒劳无益。

(五)教学内涵的把握与有效教学

场景:童话《好朋友》中,茶壶与水杯、钥匙与锁、桌子与椅子、雨伞与雨鞋,这一对对事物不仅经常在一起,而且没有利害冲突,相互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中班有关这则童话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味引导幼儿从“经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幼儿思维的单一。不少幼儿说道:碗和桌子、老虎和狮子、鸡和虫子、狗和骨头等都是一对好朋友。

这样的教学说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深入,只注意到了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语句,即“是什么”的知识,没有考虑教材较深层的内涵,即“为什么”的知识或是“怎么样”的知识。把握不准内容的深刻含义,启发引导就很难到位,教学就很难有收益。

(六)教学形式的创新与有效教学

案例:中班科学教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玩具超市,请他们猜猜哪些玩具是会转动的:“请把你认为会转的和不会转的玩具,用两种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画在第一排有眼睛的格子里(记录单)。”结果,幼儿记录的符号五花八门:有的用蝴蝶结表示会转的,花表示不会转的;有的用花表示会转的,小草表示不会转的;有一个女孩先用“√”表示会转的,“×”表示不会转的,但看见旁边的孩子都在画不同的符号,随即改成了小草和花朵……由于孩子们热衷于画不同的符号,而忘记了活动的任务。结果当教师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会转的玩具、用什么符号表示不会转的玩具的,好多孩子说不清楚。

教师预设的目的是想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一种既方便又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的符号”。但是,由于该要求与中班幼儿的实际能力有距离且教师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本来一两分钟就能完成的事,结果花了十多分钟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像这样的“探索记录”――教师安排的不恰当任务,既浪费了幼儿的时间又没有教育价值,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我们鼓励教师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但绝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独特而突破规范。

三、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建议

(一)选择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

有效的教学应为幼儿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促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材料要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能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教师提供的材料应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并在最大程度上与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能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提供的各种信息去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教师应本着“一个活动只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以提高活动操作的有效性。因为期待一个教学活动中达到多个目标或解决多个问题,事实上很难真正落实,其结果往往是“学过了,而不是学会了”。所以,以“一个活动只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更能促使幼儿对问题作深入的探究与思考。这一原则在减轻教师准备材料负担的同时,又对教师选择材料、设计操作程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1)必须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切忌定位过高或过低;如果目标本身不恰当,与儿童的发展相冲突,即使活动再“精彩”也仍然无效。(2)必须具体、明确,可操作、可评价,切忌太空太大。例如,某一语言教学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绪特点;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对作品的理解。这样的目标过空过大,不够具体明确,缺乏可操作性。(3)要有整合的思想,要关注教育的多重价值,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等。(4)要突出重点,动态调整。

(三)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幼儿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幼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交往,就不存在教学。〔3〕良好的师幼互动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使教与学有效联结,让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过程,并通过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需要借助有效的媒介,如语言、行为、态度、肢体语言等。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师幼互动方式,切忌无谓地为互动而互动。

(四)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追求教学有效,就是要增加有效学习时间。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时间管理,要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师幼互动和与学习直接相关的活动上,尽量减少课堂管理、维持秩序等时间。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幼儿,实现学习时间最大化。

(五)注意把握幼儿的学情

教师的教必须考虑幼儿的学,要“以学促教,以学评教,以学改教”。学情就是幼儿学习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氛围、学习体验、学习表现、知识理解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等。〔4〕教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学情,教学就不可能是有效的。

(六)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首先要使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表达精练、发音清晰、用语规范。其次,教学语言要简洁、通俗,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再次,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形象、优美。教师要以语言的表现力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同时把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教学内容的方向性、科学性、严肃性整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晓培,高洁.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协论坛,2009,(1).

〔2〕阮红芳,靳玉乐.有效教学论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3,(8).

〔3〕虞莉莉.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09.

〔4〕陈晓端.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2.

Reflections on Promoting Effective Teaching

Liang Jiang, Leng Zebi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hu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第6篇:学转促交流材料范文

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技术创新促企业发展

广钢集团作为广州市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5大工业板块(集团)之一,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发展的50户工业龙头企业之一。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以便使自己的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广钢集团坚持以技术创新促企业发展,把产学研合作放到战略高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广钢集团的产学研合作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以解决企业现存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主要目标,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水平解决企业技术难点和战略问题。

制定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

广钢集团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真正把企业做精做强。根据企业以冶金为主的发展战略,广钢集团精选在国内冶金方面最优秀的教育部属高校或科研院所,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的课题,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组建合作组织,制订项目合作规划,以资本为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稳步推进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拓宽了企业的视野,了解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为推动企业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发展,广钢集团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政策。如建立了《广钢集团技术开发费管理办法》、《广钢集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广钢集团科研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为产学研合作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加大自主创新研发投入

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保障经费来源。广钢集团建立了集团和属下企业联合科技投入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技术创新资金来源,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长久机制。经济实力是企业科技开发实力和能力的保障,广钢集团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开发费逐年稳步增长。

对于产学研合作各方而言,在企业法律部门的帮助下,广钢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比如知识产权的归属、利益分配等,体现各自的责任、职权和利益,确保了产学研合作的规范运行。

广钢集团通过与教育部所属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实和壮大了广钢集团的研究力量和开发队伍,创出跨国界、跨行业、跨地区的新型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坚持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广钢集团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企业是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在产学研合作中形成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销售服务等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集成创新。

建立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平台

企业技术中心是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是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主要技术依托,是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实施部门。发挥技术中心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其成为承担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广钢集团,在“产学研”合作中,坚持以产品开发为龙头,围绕市场需求热点,加快新品研发,集中内外部技术力量进行攻坚战,通过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位置。

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人才培养

广钢集团先后与教育部属高校通过合作项目培养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采取联合办学,技术讲座,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对产学研合作中业绩突出的科技人才分别授予首席专家、专业主任、星级员工等技术资格。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充分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重要作用,通过吸引更多的博士人才,一方面强化了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纽带,另一方面也加强和充实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队伍,带动和培养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形成了富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近期将通过广钢―北科大联合研发中心,建立研究生研习基地。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广钢集团已与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需要,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冶金学科的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广钢集团与教育部属高校联合申报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的重大科技项目。通过与教育部属高校的合作,同时借鉴了教育部属高校的研究力量,使企业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广钢集团累计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 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项,广州市科技项目 14 项。其中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研究、近终形连铸用特种耐火材料、CSP工艺生产集装箱板、高强度耐候钢的成形性及耐候性攻关和高强度汽车结构用钢等项目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掌握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合作中研制出的结晶器铜板、浸入式水口、长水口、保护渣、中包干式料等关键材料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为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全行业成功推广应用,向国内多家钢铁企业技术输出的同时,还把这些先进技术成功输出到国外,成为国际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交流、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

“十五”期间,广钢获得了国家级、省、市科技进步奖10多项,是同类型企业获科技进步奖最多的企业,也是获得最高奖的企业(国家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广钢集团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了企业产学研合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已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产品。

开展企业重大项目的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

广钢集团产学研合作项目一直都是针对企业的现状,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开展企业重大项目的研究,对关键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实现企业自主创新和形成专有技术这一重要目标。

产学研合作以项目为载体,提升了科研项目的水平和研究深度,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人才,也提升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科技地位和实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出了省部产学研合作的典范,为企业和学校树立了良好的科技形象,广钢集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省部产学研合作氛围。

省部产学研合作以来,广钢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珠钢CSP工艺生产集装箱板技术研究,成功开发了集装箱板,填补了CSP生产线不能生产集装箱板的世界空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发明专利,摆脱了我国集装箱板生产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状况。广钢集团已跃居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板生产企业,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近1/2,占全世界市场份额近1/3,薄规格(≤1.6mm)可生产比例为中国最高,实际生产(≤2.0mm)的薄规格比例为51.7%,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集装箱板的开发成功及产业化共为企业创造了8亿多元的经济效益。

广钢集团CSP工艺生产集装箱板的开发成功,向用户配套供应各种规格的集装箱板,对我国实现集装箱板国产化、节约外汇有着重大意义;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集装箱厂能够就近取材,减少运输和储存费用,为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促进广东省钢铁工业的发展,对国内其他CSP生产线及新建CSP生产线的设计、生产均具有重要指导借鉴作用。

集装箱板的开发成功为广东省的集装箱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使广东省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基地,促进了广东省的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重点产业和行业发展,做大产品群,拉长产业链,特别是极大地促进了广东省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通过本项目的合作,加深了企业和学校的感情联系,增进了双方的信任度,为企业和学校培养了大量创新人才,建立加深合作的基础和技术创新的平台,产学研合作各主体的定位和职责更加明晰,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省部产学研合作成为教育改革和产业创新的核心。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技术支撑,建立产学研合作实体

第7篇:学转促交流材料范文

有一项研究认为,剪纸活动是手、脑同用共用,可以帮助儿童开发右脑功能。主要机理可能在于能够增强认识的空间感悟,通过动手、动脑,开拓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确,剪纸因其直观、形象、艳丽、多变的图案,方便、简单的工具材料,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欢。在一张张色彩各异的纸片里,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创造出变化万千的各种图案。它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我们幼儿园把“弘扬剪纸文化,促进幼儿发展”作为园特色活动,让幼儿的剪纸活动吸取了我国民间剪纸的传统方法,从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从易,让幼儿逐步了解剪纸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并进行综合应用,把剪纸活动积极构建“在玩中观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培养孩子的独创性,同时也促进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生活中、学习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充分挖掘生活情趣,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搭建台阶促进步

第一、小班基础引兴趣:虽然剪纸活动对于幼儿的小肌肉发展都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对于刚刚入园,刚拿剪刀的孩子来说不免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可以采用先让孩子学会撕纸的技巧后再过渡到拿剪刀去剪。创设情境,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这也是引发幼儿兴趣,激励他们不断尝试、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撕胡萝卜时,老师事先用缝纫机踩出胡萝卜的轮廓图,再将幼儿喜欢的小兔子进行了情节导入,“小兔子跟着兔妈妈去草地拔胡萝卜了”,一边拔一边撕,“胡萝卜长得好深啊,一二三,别拔断,一二三,加把劲”,让幼儿在撕撕针孔小洞时慢慢的把胡萝卜扣出来,这样的新奇感,既为幼儿为帮助小兔而开心去学撕纸,也为撕纸活动的开展增添了活力。

第二、中班基本促深化: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及手眼动作的协调性和辨别左右的方位能力,在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剪纸的技巧有了初步的经验。所以,可以运用看图示法、亲自发现法、游戏贯穿法去开展剪纸活动。如:在看图示法中,从讲解图纸开始引导幼儿尝试能看懂图意并根据示意图来完成作品。在辅导幼儿制作作品过程中,也应以幼儿为主体,更多地让幼儿们自己找出正确的制作方法。这样有利于幼儿从折叠剪中自我探索,迁移经验,创造性地剪出各种新的作品。再如游戏贯穿法,教幼儿对称剪蝴蝶时,说蝴蝶爱玩捉迷藏游戏,它的一半身体躲到了花丛后面,剪好后翻开时,幼儿也会情不自禁的说:“蝴蝶找到了”。在以上的几种方法都能让幼儿很自由、很自主、很放松的学习剪纸,并将自己探索、习得的知识一步一步的提升,将剪纸当“兴趣”在玩。

第三、大班飞跃勤观察:大班幼儿已能剪出比较形象、复杂的图案,这时候老师只有适当引导和提示,他们便能掌握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如:将正方形的纸对折可以剪出圆形、菱形、花形等。再经过其他多次的不同折法,可以成为五角星、小雪花等等。让幼儿有了简单的技巧后他们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

二、日常教育促提升

1.创设区域――引发创作美的能力。区角游戏对幼儿具有特殊的价值,是幼儿的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自发在游戏的构思中进行美的交流和美的创造。开辟“剪纸区”、“手工坊”、“巧手坊”以继续满足更多孩子的创作欲望,墙上有孩子们最喜爱的《喜洋洋》、《巧虎》等动画片中的剪纸角色和民间剪纸、花卉、风景、鱼类等剪纸。区角里面放有丰富的剪纸材料和幼儿的作品,形象逼真的剪纸手册,张贴剪纸图示的步骤图,幼儿可自由操作、玩耍。同时在区角中创设作品展示墙,把幼儿的剪纸作品张贴在展示墙,给幼儿?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调动积极性。

2.环境布置――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创设优美、生动、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环境,?能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用幼儿的剪纸作品来装饰活动室和走廊美化环境,这样不仅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剪纸的兴趣,激发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又激发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肯定。

3.多领域渗透――提升丰富美的能力。《纲要》中提出:“互相渗透的各个领域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教师认识到,幼儿的剪纸发展不仅仅是通过手工教学活动来实现的,还可以通过五大领域相互整合,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之间的的互动和渗透,以收到相辅相成之效。

三、家园合作促共享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教师、家长与幼儿三者应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敏感察觉到他们的需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他们喜欢、适宜发展的教育环境。

第8篇:学转促交流材料范文

当前,我区正处于产业二次转型、经济二次腾飞的关键时期。通过这次读书学习和外出考察,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转方式调结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周边区、市的科学规划布局、饱和性投资造环境以及蓬勃发展的势头,使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作为全区经济综合部门,要真正通过发展和改革履行好转方式调结构这一重大任务和使命,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编制、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以强化规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引导

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时代背景下的转方式调节构发展战略研究。将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当前工作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主题,牵头做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及6个综合性规划和46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不断推动优势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尽快形成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和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的经济发展格局,努力促进集群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服务业结构协优化、循环经济生态集约化。服务业占GDP比重在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争取到2015年达到40%以上。

二、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

[围绕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突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引导制造业拓展和拉长产业链条,向园区集中、向品牌化转变,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汽车项目、等船舶产业项目、二期等石化项目、峻岭电子等信息产业项目;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业,加快发展生活业,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业,不断强化服务业载体建设,加快建设一批聚集区,推进一批大项目,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重点加快沙滩、湾、山风景区等招商载体建设,推进楼等10余家高星级酒店建设。完善商业设施布局和建设,落实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办好消费节,抓好温州商贸城等总投资200亿元的29个重点项目建设,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

三、以优化投资结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源泉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实现投资结构的优化,而投资结构的优化取决于招商项目的结构和质量。一是强化定向招商服务和指导。重点推动引进特色旅游、现代物流、创意产业和服务外包业等服务业大项目以及产品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企业产品两端的生产业项目,不断增加服务业投资比重,提高工业定向招商质量,促进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二是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对入区项目实行综合评价联审制,积极引进符合产业要求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利用资源能源少的“两高一资”项目。三是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载体建设,协调抓好今年总投资900亿元的99个市区重点项目的调度服务工作,确保年内新开工50个,竣工25个,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十二五”期间,争取每年滚动推进100个左右的市区重点项目,五年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元。

四、以强化节能降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一是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围绕制度、技术、工程和全民节能四个重点,完善节能降耗长效管理机制。重点强化电厂等14家年耗能过万吨标煤企业的管理,争取热电公司锅炉改造等13个节能量为5万吨标煤的技改项目建成。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如期完成。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推进恒丰物流废旧集装箱回收利用等19个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积极探讨引入国际大公司在工业区建设低碳经济试验园区,加快海浪发电、新能源等总投资50亿元的18个新能源项目建设,形成太阳能、海洋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体系。

五、以集约式发展节约化用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

一是抓好现有企业扩产增效。现有工业企业的扩产增效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也是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的主要载体,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改和对外合作,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是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的“短、平、快”的最有效渠道。当前重点加快印刷成型生产线等15个技改项目建设。要尽快整合现有政府扶持资源,制定统一规范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品名牌。二是抓好建成区企业“退二进三”和市场“退路进室”工作。结合城中村改造,同步研究政策,加快城中工业企业搬迁和“退二进三”工作,实施“腾笼换鸟”,同步规划建设好新建小区农产品超市,实现露天农贸市场“退路进室”,促进土地资源整合,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和形象。

六、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保障

第9篇:学转促交流材料范文

一、目标任务

“三级局长带头大走访”活动,即市、县(区)、分局三级地税局长带头,市、县(区)地税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共同参与,进税户、进社区、进基层,全面了解纳税人想什么、盼什么;以办好实事为重点,从纳税人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纳税人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增强服务纳税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努力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税收与社会良性互动,促进征纳关系更加和谐,让广大纳税人和基层税干切实感受到“大走访”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效。

二、主要内容

围绕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任务,具体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活动:

(一)开展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征求意见活动。按照“一企一策、一户一帮”的原则,对“一对一”服务对象继续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上门活动,征询企业意见,协调涉税事项,现场解决问题。落实局长接待日制度。活动期间,市、县(区)地税局班子成员要开门接访,积极运用多种手段化解征纳矛盾,处理税收争议、投诉和举报问题。在坚持基层分局长定期到办税服务厅值班制度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安排市、县(区)局班子成员每周轮流到办税服务厅带班,面对面征求纳税人意见。通过座谈、约访、函询、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涉税咨询、投诉回复、服务措施等落实情况,定期进行回访。活动期间,市局局长及班子成员,每人调研走访纳税人不少于40户、走访基层税干及其他群众不少于20户;县(区)局局长及班子成员,每人调研走访纳税人不少于50户、走访基层税干及其他群众不少于30户;基层分局长要把访税情、办实事、促和谐作为经常性工作。

(二)开展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和跟踪问效活动。深入纳税人、深入厂矿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和存量房交易等方面的税收政策规定;广泛宣传社会保险法和发票管理办法。对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跟踪问效,重点检查支持“凤还巢”、“125”工业振兴计划、招商引资以及园区建设等税收政策落实情况;检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服务业发展等重点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检查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等社会建设方面税收政策落实情况。全面检查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贯彻落实情况。

(三)开展办税服务提效减负再深化活动。大力推行“一窗全能”、“免填单”服务、“同城通办”,继续落实国地税联合办证、联合开展“双定户”税额评定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积极探索在中心城区推行个体税收社会化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对办税流程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简并不合理和不必要的流程和环节,建立新增办税流程会签制度。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能够下放的尽量下放,能够前移的一律向窗口前移。进一步解决涉税信息多头采集和纳税人办税“多头找、多次跑”的问题。重点围绕税收执法规范、纳税服务优化、办税程序高效等内容,开展“纳税服务星级分局”评选活动。

(四)开展维护纳税人权益综合督查活动。重点围绕税收执法依据、程序,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税务稽查的取证、适用的法律政策、稽查案件的定性,以及纳税服务和效能建设等方面工作开展综合督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税收环境。对注销税务登记申请、涉税审批等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清理检查,杜绝积压拖延现象。按照“确定对象、述前告知、自我总结、会议报告、代表评议、反馈意见、问题整改”等步骤,全面开展基层执法人员向纳税人述职述廉活动。积极探索创新纳税人权益保护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五)开展与纳税人和网友互动交流活动。通过“一网一箱一线”与广大纳税人和网友互动交流,积极回应网络热点。“一网”,即当地政府网站的“市民论坛”、“在线访谈”等栏目。市、县(区)地税局班子成员至少要参加1次与纳税人和网友直接互动交流,广泛听取网民意见,实现民意转化的制度化。“一箱”,即各级地税局门户网站局长信箱。坚持定时浏览、即时承办、限时回复、适时分析的要求,对一般性留言原则上当日回复,对举报投诉类情况复杂的留言按照规定的时限办结。“一线”,即“12366”纳税服务热线。整合发票查询、真伪鉴别、政策咨询、短信平台等服务功能,确保人工话务、自动语音、专职咨询畅通无阻。

(六)开展百名机关干部办税服务实践日活动。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市、县(区)局机关干部,轮流到办税服务厅开展办税服务实践日活动。通过参与申报受理、税票开具、发票发售、涉税证明开具、接受咨询等事宜,直接感受纳税人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要以建设标准化办税服务厅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办税服务厅工作职责、内外标识、功能设置、办税公开、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六统一”。加强各级政务中心地税窗口建设,进一步归并审批职能,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能。

三、时间步骤

全市地税系统“三级局长带头大走访”活动,从今年10月份开始,至明年2月底结束,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划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日前)。传达学习省委、市委和省地税局开展“大走访”活动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明确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活动方案,细化任务分解。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1日至2012年2月20日)。重点抓好调查走访摸底、梳理汇总意见建议、解答解决困难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四个环节,抓好各项活动安排的落实。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2月21日至2月底)。回顾分析活动过程和成果,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以县(区)局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市局。

四、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开展“三级局长带头大走访”活动,是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地税机关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部署和省、市局的各项要求上来,倾心访税情、用心办实事、真心促和谐,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各项工作。要把开展“大走访”活动与落实地税服务“凤还巢”行动计划、“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政风行风评议、效能建设和文明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既不折不扣地开展好“大走访”活动,又全力以赴落实好年内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各级地税领导干部、机关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市、县(区)局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带头”的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管工作,抓好分管部门和联系点活动的开展。广大地税干部要立足岗位,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在服务纳税人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努力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站、宣传栏及活动简报等,加强宣传,使活动成为广大地税干部职工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赢得广大纳税人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引导活动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