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孔子歇后语范文

孔子歇后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孔子歇后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孔子歇后语范文

1、孔夫子搬家的歇后语是净是书(输。)

2、解释: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所以他家中的藏书有很多,搬家的时候,也是以书本居多。这里的书谐音为“输”,用来比喻总是失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孔子歇后语范文

1、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2、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孔子歇后语范文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规定,在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热爱祖国,具有民族团结意识。而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展视野、开阔思维,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学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它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反映着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过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受磨难而更强,豪迈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一、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感受成语的寓意之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深远、言简意赅,读上去朗朗上口;而成语故事则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伦理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是少年儿童必读的神话故事;又如,“完璧归赵”、“晏子使楚”、“负荆请罪”、“惊弓之鸟”、“三顾茅庐”等又是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再例如,“悬梁刺股”、“凿壁借光”、“韦编三绝”、“程门立雪”、“囊萤映雪”等又是刻苦读书的典范,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感受歇后语的诙谐之美。现行汉语教材在每个单元最后都要安排一次汉语园地,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如歇后语、对联等。歇后语一般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句是比喻或隐语,后半句是对前半句的解释或说明,而且许多歇后语不但诙谐幽默,还富含一定的寓意,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猜谜语、搜集资料,课后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和全班同学共享资源。例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类似这样的歇后语是以汉字的谐音为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使学生明白友情的珍贵,不亚于雪中送炭;“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使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猫哭耗子――假慈悲”,使学生明白善恶、美丑的标准等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

3. 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在每次汉语园地中,都无一例外的安排了一首古诗,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承传,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是写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旧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不但把送别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表现了出来,更将自己坚持高贵洁白品德的决心表现得清晰透明。又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更是将西湖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更将西湖美景比作西施,无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漂亮,使人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完美人生

1.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三字经》中“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如果孩子不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变化。而《弟子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材之一,在教学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新来的王老师》一课时,当罗林面对同学们的嘲笑时我可以给学生讲“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的道理,同时罗林也不能灰心,要以“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来要求自己;在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西游记》中的故事,在学习中既要学习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的精神,又要学会善于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这时便可以将“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穿来;在学习《说勤奋》时,课文讲到司马光“圆木警枕”的故事,正是这种珍惜时间、勤奋苦读的精神使他历经19年时间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不就是“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的完美再现吗!此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可以用《弟子规》来要求学生,例如“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方读此、勿幕彼、此未终、彼勿起”“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是教育学生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 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塑造完美性格。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塑造,使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全、大度宽容的人。例如《完璧归赵》讲的是蔺相如不畏强权,巧妙机智的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的故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利用课前、课后以搜集、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又如《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晏子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他都能给以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再向学生讲解晏子的其他故事。诸如此类的课文还有很多,如《西门豹》《空城计》《赤壁之战》等等。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思想感情。

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语言素材

第4篇:孔子歇后语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原则;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51

2012年秋季,仙游一中复办了中断十五年的初中部。我服从学校安排,来到七年级担任历史科教学。在这一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既体会到初中历史教学的艰辛,也体会到初中历史教学的乐趣,真可谓酸甜苦乐,皆有感触。本人认为,初中历史教学有别于高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更侧重于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初中历史教学更侧重于感性分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当然,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亦有许多共性的地方。我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担任初中历史教学的。所以,当20多年后我重返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时,因为有了高中历史教学的积淀,我便能更加科学有效地驾驭初中历史课堂。在此,本人想谈谈构建有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应注意和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 思想性原则

众所周知,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本人来讲,可以为他今后的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而对于整个国家民族来讲,这就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了。初中历史教材中富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作为历史老师,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岳家军、戚家军战无不胜的纪律意识,学习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学习郑成功的爱国情怀,等等。

二、 人文性原则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意识,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具有人文思维的理性的人。在这方面,历史教师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是开展探究课活动。比如,我们可以结合七年上册探究课一"破解彩陶之谜",向学生们展示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水平和生活状况,了解那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二是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开封禹王台大禹治水石刻画",从中感受大禹率领民众,夜以继日,不畏劳苦,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楷体字内容。楷体字内容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好宋体字的内容。如讲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楷体字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孔子这一公平的教育理念,也让学生体会到只要不管什么人,只要肯下苦功都是可以成才的。又如讲到司马迁与《史记》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楷体字内容中总结出司马迁取得成功的几个原因:家庭熏陶、博览群书、注重实践、忍辱负重。另外,教材中的"每课一得"、"材料阅读"等也富含人文性,教师应充分予以利用。

三、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好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既可以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又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到这一学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有这么几个做法:一是举行课前三分钟历史小故事比赛,每次一位,让学生自己报名后事先认真准备,老师点评后,由全班学生投票,优秀讲演者在期中期末考时酌情给予奖励分。二是举行专题的历史故事会。我在介绍完三国鼎立的历史后,就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国故事会"。首先老师简要地绘声绘色地复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精心准备,然后推选代表上台,最后全班集体朗读老师自己创作的诗歌"说三国,道三国,三国故事人人说,三国故事人人爱,三国故事传四方,三国故事永流芳",全班学生兴趣盎然。三是结合学校科技周活动,举行了"历史谜语有奖竞猜活动"。教师事先采集了初中学生认知范围之内的历史谜语,用小布条张贴悬挂在科学楼内,答对的同学老师奖励一个小礼品。

四、 兼容性原则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实际上,政史地亦不分家。这些道理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不管是高中历史教学还是初中历史教学都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在这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这里介绍几个做法。一是渗透成语典故。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我在上课过程中,经常渗透一些成语典故。如讲到"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时,介绍成语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讲到"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介绍成语典故"老马识途","尊王攘夷","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学完七年历史上册后,我还组织学生举行一场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既可以增强学习历史的趣味性,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学好语文积累了有益的素材。二是渗透歇后语知识。歇后语也是祖国语言文化的宝贵遗产,学好歇后语,对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大有裨益。如"孔子佩腰刀-不文不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周瑜)谋荆洲---陪了夫人又折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等等。

五、 条理性原则

由小学到初中,初中学生正经历着由小学到中学学习方式的转型。一方面,学习的科目极大增加,另一方面,需要学生阅读的内容也急剧扩大。据我观察,许多刚上初中的同学,对于中学的学习方法是一头雾水一面茫然。作为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严重依赖老师到逐渐适应独立自主,逐渐做到自主学习。就历史老师来讲,可以通过课堂示范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潜移默化的思路让学生知晓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本人认为,历史老师最主要的就是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合理地取舍,在尊重历史教材编写思路的前提下,对历史教材进行再创造再加工,在此基础上认真设计好每一课的板书,用科学规范条理清楚的板书引导学生,并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作为课后复习的重要依据。如七年下册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教材编写比较乱,学生不易掌握。但通过条理性的板书设计,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一、金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二、北宋的灭亡(时间,标志);三、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四、宋金关系(宋金战争,宋金议和,金朝的汉化改革)。这样的板书设计,纲举目张,条理清楚,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第5篇:孔子歇后语范文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本学段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课外活动。特将进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

如举行了“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古诗背诵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就形式来说,组织FLASH故事会,即边动画,边讲故事,把语言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主要是以“环保”为话题);如开展“每日论坛”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不限,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

二、写作能力训练活动。

举行了“作文比赛”“课外读文”“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如69班手抄报《语文小报》开辟字谜、文章病院、古诗欣赏、格言警句、优秀作文、读书方法等栏目。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分析、欣赏能力。

三、语文讲座活动。

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语文知识。举行了“语法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举例。

四、语文游艺活动。

举行了“成语接龙、给歇后语找尾巴、抓错别字俘虏”等活动。通过游艺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存在的问题。

第6篇:孔子歇后语范文

一、导语设计趣味化

课首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导语设计有趣,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迅速了解教师教学的意图。笔者总结如下:

1.激趣导入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调动起学生乐学的胃口,风趣、幽默的导语是关键。如笔者教《项链》时设计的歇后语导语:路瓦栽夫人借项链――爱慕虚荣,丢项链――乐极悲来,赔项链――自找苦吃。编歇后语既批评了主人公的虚荣,也巧解了难点,使学生在笑声中体会到幽默的魅力。

2.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其尽快进入情境。以下是教《山行》时的导语: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杜牧去秋游吧。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山行》。

3.复习导入

“温故而知新”。语文教学选文大都由易到难。特别是每个教学段中后期,更有必要运用这种方式导入。下面是教《小石潭记》的导入: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前面学过他的《黔之驴》,请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今天再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

二、内容讲授例子化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但并未摒弃讲授法,讲授中教师精彩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很多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原则,认为讲“多”者往往是观念陈旧、不合时宜。甚至有的学校还明确规定:一节课讲授不超过15分钟,否则就有悖于新理念。在唐代,韩愈就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教师要作好向导,把阅读写作的规律教给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例证作用,使学生掌握课文的精华,了解读写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下面是教《背影》时的讲授要点:,开头有“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的点题句。讲授了作文的开头方法: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结尾有“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的照应开头,画龙点睛之句。讲授作文的结尾方法。还结合文中对四次“背影”的描述,讲授了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再如文学常识,课文内容,语法修辞等,大都需老师的讲解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学到“举一”,以适应今后的“反三”。

三、合作探究过程化

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思路,从而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发展性特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如果说前面的“例子”是师傅教你的招式,那么这里的合作探究就应该是你苦练内功的过程。怎样使其过程化?笔者认为:

1.明确任务

合作之前要讲清:合作的意义,合作什么,怎样合作,如何评价。初次合作,教师要提出有趣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等有一定基础,老师就要把提问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质疑提问,问题设置也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启发学生善于运用“例子”进行“反三”。笔者教《童区寄传》时,提出了如下问题:

(1)与坏人周旋时,区寄哪些方面处于劣势?有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

(2)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于表现区寄起何作用?

(3)本文还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读了本文对你有何启发?

2.合作探究

明确任务后,每个学生要认真研读文本,开始质疑问难,并作出初步解答,形成学习成果。教师巡视,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让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

3.互相交流

待各组都准备好自己的“果”或“梨”时,就要进行全班交流。让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也可请其他小组解答。各组通过果梨交换,对一些基本问题形成共识,就特殊问题再在各组间进行讨论交流,得到最圆满地解决。

在整个程中,教师不能只作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或激趣,或点拨,或倾听,或评价。尽可能的使合作探究充分,有实效。

四、拓展延伸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再好的课堂教学,也只能是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更应树立“大语文”观念。教学基于课堂,却不能止于课堂。课堂不是学习的全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多的是要靠自己主动的去学习。有人将课内与课外比作源头与江流,是有一定道理的。学生课堂上学的“例子”为“活水源头”,要汇集成语文学习的“江流”,还需课外更多的“反三”。教《童年絮味》时,所设计的拓展延伸环节案例:

问题一: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

第7篇:孔子歇后语范文

铁拐李打足球——一脚踢

头壳顶生疮,脚皮底流脓——坏到透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头

石屎楼梯——冇丁(钉)有板

老公拨扇——凄——(妻)凉

老婆担遮——阴功——(公)

倒挂腊鸭——满咀油

东莞佬卖席——你生定死?

湿水棉胎——冇得弹

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

白玉涂白漆——装贱

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官——(冠)

和尚下山——出事——(寺)——了

阎罗王探病——睇你死得未

冰掉进醋缸里——寒酸

猪肉浸醋——肉酸

叁夹板上雕花——刻薄

芋头点糖——心淡

凉瓜煮鸭——苦过『弟弟

阿茂整饼——有?样整?样

阿崩养狗——转性

阿崩叫狗——越叫越走

正式生草药——?得就?——(?是借音,?是外敷)

一叁五七九——无双——(无伤)

二打六——未够斤?

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

大肚婆过独木桥——挺儿——(挺而)——走险

和尚坐岩洞——没寺——(事)

甩头笔——唔写——(舍)——得

冇底轿——唔乘——(成)——人

筲箕?鬼——一窝神

筲箕打水——一场空

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神仙屎——不嗅米气

阿茂整饼----无果样整果样

水瓜打狗----唔见紧桷

年三十晚谢灶──好做唔做

灶头抹布──咸湿

灶君上天──有果句讲果句

寿星公吊颈──嫌命长

陈年中草药──发烂渣

灶君跌落镬──精(蒸)神

阿崩叫狗──越叫越走

阿崩养猫──转性

卖鱼佬──有声气

卖鲩鱼尾──搭嘴

细佬哥剃头──就快就快

肥佬着笠衫──几大就几大

神台猫屎──神憎鬼厌

南无佬跌落粪坑──无晒符

屎忽窟生疮──无眼睇

咸蛋滚汤──心都实晒

瓦檐狮子──叻到满

跪地喂猪母──睇钱份上

床底破柴──撞晒大板

老婆担遮──阴功(公)

投石落屎坑──激起公愤(恭粪)

秀才手巾----包书(输)

十月蔗头-----甜到?

风吹皇帝裤浪--孤鸠寒

倒挂腊鸭-油嘴滑舌

抬棺材甩裤-失礼死人

雷公劈豆腐-稳软的来虾

鱼片粥-岩岩熟

火麒麟-周身瘾

生虫拐杖-靠吴住

阿超着裤-谷住来

豉油捞饭——整色整水

老公拨扇----妻凉

哑仔食黄连——有苦自己知

盲公食汤丸——心中有数

问和尚借蔬——多余

法国大餐——多旧鱼——和尚担姐——无法无天

生夹底——难食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老虎头上钉失拿——想死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皇帝女----晤忧嫁

食猪红苛黑屡——当堂见功

白鸽眼——体人低

市桥腊烛——假细心

床板夹罗柚——咧都无得咧

D打佬跌利是——白谷

单眼佬睇老婆——一眼体哂

湿水棉花——无得弹

佛山屡塔——口滑肚臭

波罗鸡——靠痴

铁公鸡——一毛不拔

潮州佬拉二胡——自已顾自己

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

除裤苛庇——干净企理

半夜食黄瓜——唔知头定尾

男人靠得住——猪拿会上树

死人灯笼——报大数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屡坑公卖草纸——问心

黄皮树了哥----吾熟吾食

十月芥菜-----起心

老公担遮----凄凉

半塘龙船----借人威(仁威)

红肿脚------不消蹄(提)

黄肿脚——不消蹄(提)

屡坑关刀——文(闻)吾得武(舞)吾得

X头磨剃刀——有损无益

阿兰嫁阿瑞——累斗累

非洲和尚--乞人憎

猪八戒照镜----内外不是人

风吹皇帝裤浪--孤鸠寒

厕所点灯-找死(屎)

床下底破柴--撞板

处女上吊----死都唔穿

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得过扯过

百米长跑——有始有终

神仙放屁____非同凡响

和尚的住处--妙(庙)

孔子搬家——净系输(书)

猪鼻子插葱-装相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屎坑关刀——文不得,武不得

和尚担遮——无发(法)无天

老婆担遮——阴公()

老公泼扇——凄(妻)凉

阿妈打仔——天经地义

老婆打老公——天公地道

厕所看报---多见多闻

市桥蜡烛----假细心

第8篇:孔子歇后语范文

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对兴趣培养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注意技巧,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教材文本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相应的说话节奏,调整语速语调,准确地表达出教学内容的情感色彩,轻重有度,快慢结合,抑扬顿挫,饱含真情实感。通过合理运用节奏技巧,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提高趣味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趣味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时,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事实材料,以妙趣横生的语言激发学生,将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风趣,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应用写作课程相对于大学语文课而言,内容单调枯燥,更需要语文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疑激趣,精心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笑话、成语、格言、歇后语、谚语等丰富素材进行教学,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产生学习动力。

三、运用比兴,进行类比,生动引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语言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自己得出结论、掌握方法、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比兴、类比性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为人所知,便于联想和想象。兴,又称“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易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在教学语言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教师在传授教学难点和生僻概念时,恰当地运用类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深奥为通俗,化抽象为形象。鲁迅先生讲课时就多次运用类比式的教学语言,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讲到“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时,很多学生感到深奥难懂,鲁迅先生就用农民讨媳妇的事例进行形象类比,指出农民的娶妻标准不是“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是“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通过这样的类比解释了美具有阶级性,学生的疑问就迎刃而解。可见,类比的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开拓思路,用熟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陌生的疑难问题。

四、语言生活化,交流家常式,善于鼓励,课堂氛围和谐愉悦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语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心理生理状态,可使学生听课效果达到良好状态。教师与高职阶段的学生交流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把学生当成有独立思想的成年人对待,使用学生化、生活化的语言教学,采用拉家常、朋友谈心的方式,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自然和谐的氛围,更容易激起学生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俗话说:“一语良言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挖苦的话语让学生丧失自信,加重自卑,缺乏上进的动力导致落后。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学语言要多鼓励少打击,多尊重少威胁,促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循循善诱,激活想象,启发思维,激发潜能

第9篇:孔子歇后语范文

一、演讲型课堂

演讲对学生有着诸多的好处。台上“说”的学生通过演讲,训练了发音吐字和语调、语气、语速、停顿,甚至姿态表情。同时锻炼了胆量,也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听就是读,是用耳朵来读。”所以,台下“听”的学生可以训练快速敏捷的收集信息和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在听讲中长知识,扩视野,并且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

二、竞赛型课堂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是否自主学习,教学能否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师是否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根据这个理念,教育应当使孩子像得到珍宝一样乐于接受,而非作为一种艰苦任务去负担。竞赛型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紧张但不疲劳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形式方面与学校高效课堂理念相融合,采用小组合作竞赛方式。内容方面要丰富多彩,每个学期不重复,以激励和鼓舞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海洋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比如,为了丰富学生成语词汇量,可以举行成语接龙竞赛。要求学生假期里自学成语,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成语,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头尾相连地写出尽量多的成语,以符合竞赛要求的成语数量来判定胜负,胜利的小组可以奖励书签之类的小礼品,数量最少的小组要接受“惩罚”:负责在黑板上抄一个月的成语小知识。为了克服部分学生怕读书、尤其怕读大部头书的毛病,还可以开展名著知识竞赛。请学生利用假期阅读学习经典名著,为了帮学生降低难度,增强积极性,笔者一般明确告诉学生,主要内容是人教版该学期课内指定的那两三本名著,另外再推荐一两本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教师要预先出好相应的考题,题目难度由低到高,难度低的每个小组随机抽签答题,分数计入小组;难度高的整个小组讨论后书写作答由老师评分,以小组最后总得分来分出胜负。还可以进行古诗词竞赛和俗语、歇后语竞赛等。竞赛型课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利用寒暑假时间有效积累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汇报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