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范文

低碳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经济

第1篇: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活方式;改革

在2009年12月6日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变暖引发的种种问题再一次呼唤“低碳生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低碳” 的含义呢?现在正大力发展的低碳经济对居民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问题,我于湖南省常德市进行了一次低碳经济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活动。

湖南省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峡——洞庭湖、南岳衡山——张家界黄金旅游走廊的纽带与中枢。 常德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有名的“非金属矿产之乡”。

一、调查背景

(一)调查地点

湖南省常德市

(二)调查时间

2011年3月1日—4月1日

(三)调查方式

通过街上随机派发、上访企业单位、E-mail等方式派送调查问卷。

(四)调查对象

调查显示,受访者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文化程度水平多在高中及以上,以在校大学生和企事业单位人士为主。

(五)调查内容

主要涉及人们对低碳知识的了解情况,对于低碳的关注程度,低碳生活的方式及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看法和政府作为的评价。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低碳知识调查

大家都在讨论低碳经济,但“低碳”中的“碳”究竟是指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仅有半数的人选择了“二氧化碳”,说明还有一部分人对“低碳”的了解还很不够;关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对自然社会及人类社会的影响,有40%的人选择了不清楚,20%的人“知道一点,但觉得实际上不会太严重”,说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对温室气体带来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如图1所示,在受访者中,有七成的人是从互联网上了解到“低碳经济”一词的,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所占比例最少的是户外公益广告和学校教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

图1

(二)低碳关注调查

在受访者中,有80%的人对全球变暖表示出了很高的关注度,说明这已成为一个普遍受到重视的话题;有30%的人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生活的影响不是很大,同时有20%的人表示其影响很大,导致了生活质量的降低,然而更多的人选择了“不清楚”,说明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至于如何补偿日常生活的碳排放方面,有70%的人选择了“愿意植树,不愿付费”,20%的人选择“两种方式都可以”,还有5%的人表示“都不愿意”,如图2所示,这说明有一些人的“低碳”还仅仅停留在思想和口号上,不愿意为低碳做出实际行动或是支付更高的成本。

图2

(三)低碳生活方式调查

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低碳还处于开始阶段,但大部分人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支持,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均表示低碳会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等,说明大家对于低碳的前景还是比较期待的;90%的人对于低碳生活持支持态度;85%的人表示他们愿意从身边做起,为低碳生活作出贡献,但只有15%的人做到了“积极选用景区节能减排设备,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说明人们在身体力行实现低碳生活时,其自觉性还有待提高。

在节能产品方面,有60%的人表示他们选购过节能产品,在节能环保产品价格偏高的情况下,只有5%的人选择了首先考虑购买节能环保产品,这说明在大力发展环保节能产品的过程中,其相对较高的成本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降低其成本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企业推行低碳技术增加的生产成本应该由谁来承担呢?如图3所示,有45%的人选择了“政府”,20%的人认为是“企业政府共同承担”,认为由企业消费者政府共同承担的人占到15%,仅有5%的人选择由消费者承担,说明大家普遍认为由于推行低碳产品而增加的成本不应该由消费者承担,企业和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图3

(四)低碳经济调查

低碳经济日益被提上议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势在必行,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受访者表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的,而认为有必要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和“我国资源利用率低”,分别占到了75%和80%;而在认为“没必要”的人中,65%的人认为其原因是“低碳经济需要先进技术及低碳能源,成本太高”,说明技术和成本仍然是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一大瓶颈。

如图4所示,关于低碳经济的实施,有70%的人认为是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最为关键,认为是公众低碳意识和行动的占到65%,同时还有60%的人选择了“政府公众政策引导”,这说明大部分人都意识到要实施低碳经济,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和大家共同的努力。

图4

(五)被调查者对于政府作为的评价

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实现低碳生活方式,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和“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的投入”持有此两种观点的人均占到了65%,同时还有60%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的推广和监督力度”,这说明公众对于政府在促进低碳生活方式方面的期望还是很高的;对于当前政府部门采取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效果,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有效果,20%的人表示“说不好”,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但同时还需要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调查的结尾,有85%的人表示他们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保持较高增长有信心,而表示“非常有信心”的人占到10%,这说明大部分人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三、调查结果显示的问题

在调查中及其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对于低碳知识的了解,互联网起了主要的作用,而政府部门、学校等机构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

(二)全球变暖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关注,然而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其影响“不清楚”,同时大家也不愿为低碳生活付出太高的成本。

(三)低碳生活方式得到了人们普遍的支持和关注, 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用电,很多人都能做到,但令人关注的一点是,选购节能产品的人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节能产品的价格比一般产品要高,人们不愿意付更多的费用购买节能产品。

企业推行低碳技术增加的生产成本,受访者普遍认为应该由企业消费者政府共同承担,忽略了消费者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

(四)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先进技术及低碳能源,成本过高,技术和成本仍然是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一大瓶颈。

四、提出的建议

(一)政府和学校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能通过更广泛的渠道获得低碳相关信息,从而能更好地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各相关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节能产品的技术改革和创新,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使得节能产品对于一般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虽然发展低碳经济,企业和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消费者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消费者应加强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来,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四)要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还需要尽快解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与能源效率低的矛盾,改变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中重型化的趋势一致的现状,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推广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群众观念特别是消费习惯的改变。

参考文献:

第2篇:低碳经济范文

Abstract:The low-carbon economy will compete for the right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that the commanding height of the scramble for resources. Who controls the zero-carbon and low-carbon technologies, will occupy a high status of low-carbon economy. So removing doubts from low-carbon economy is necessary to break the following three inequalities: First, low-carbon economy ≠"three Lows" economy; second, low-carbon economy ≠ "low consumption" economy; third, low-carbon economy ≠ "inefficient" economy.

关键词:低碳经济;“三低”经济;“低消”经济;“低效”经济;碳生产率

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three lows" economy;"low consumption" economy;"inefficient" economy;carbon productivity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003-02

0引言

究竟什么是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解释,专家、学者并没有统一的看法,国际性组织并没有统一的界定。这对低碳经济概念留下了阐述的空间。有的人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1];有的人认为低碳经济不仅是一种消费方式,更是一种人类生活方式[2];有的人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内容[3],足见,低碳经济外延的概括与内涵的描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难以形成对低碳经济概念定义的共识,那就不如从低碳经济释疑的角度来澄清对低碳经济的几种误解。

1低碳经济≠“三低”经济

“三低”是低消耗、低能耗、低污染的简称。“三低”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低碳经济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1.1 低碳经济和“三低”经济既不是对等的范畴,也不是对应的范畴“三低”经济是相对于“三高”经济而言的,即低消耗、低能耗、低污染是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对称。无论是从社会宏观的角度,还是从企业微观的角度,只要在原有单位产品的基础上降低能耗、降低消耗、降低污染,都可以称之为“三低”经济。降低能耗、降低消耗、降低污染对于社会、对于企业来说,是没有止境的,故“三低”是越低越好。

低碳经济一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工业化时代的到来,重化工业的发展,使人类大量地消耗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开采与利用使地壳中沉积的碳迅速流向大气,带来气候的变化,甚至引发灾难性的气候变化,这种靠高排放CO2推动经济总量增长的状况,便是“高碳经济”。在化石能源中,按折合成每吨标准煤的能量计算,煤炭消耗排放的CO2居首位,比石油多30%,比天然气多70%[4]。如果一国(地区)能源消耗中以煤炭消耗为主,那就是最为典型的“高碳”经济。

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单位CDP中CO2的排放强度很高,致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高碳”特征犹为明显,变“高碳”经济发展为“低碳”经济发展任重道远。低碳经济正是针对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消耗推动经济增长的“高碳”经济而问世的概念。

低碳经济二是相对于CO2排放空间而言的,是相对于CO2的排放空间而言的。大气对CO2的排放量有一个“容忍度”,超过“度”会带来一系列的灾难性气候,在“度”以下,人与自然才会有一个和谐的环境。低碳经济强调“碳排放”必须实现CO2减排目标,必须控制在CO2排放额度内,它不可能消除CO2的排放。

1.2“低碳”和“三低”虽都强调“低”,但“低”的内涵并不一致“低碳”的“低”指向具有唯一性,仅指低CO2的排放,强调低“碳排放”。“三低”“低”的指向具有多样性,既指低消耗,又指低能耗,还指低污染,每一种“低”的后面都有丰富的内涵,“三低”包含降低CO2的排放,但不局限于碳减排。譬如说低污染,除了碳污染之外,还有二氧化硫污染、COD(化学需氧量)污染,还有水污染,还有粉尘污染、甚至毒垃圾等。

“低碳”和“三低”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不能反过来说“三低”与“低碳”之间也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经济总量不变或经济总量增加的前提下,“低碳”肯定会带来“三低”,低碳经济必然是三低经济;在经济总量不变,,特别是在经济总量增加的情况下,“三低”的结果不一定是“低碳”,三低经济不一定是低碳经济,甚至有可能仍然跳不出高碳经济的圈子。如我国2006~2008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0.1%,SO2排放总量下降8.95%,少排放CO2的7.5吨[5]。即使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也不能说我国是低碳经济发展。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尚无一个国家进入“低碳”发展行列。

“低碳”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CO2气体排放后进入大气层后可以超越国家的范围,碳排放影响气候的变化是全球性的,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需要国际合作,需要有全球共同的“低碳”目标,另一方面,“低碳”框架一旦形成,人们将会由争夺有形的、有限的矿产资源,转向争夺无形的、有限的碳排放权。而“三低”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或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是一个城市、或是一个企业的概念、它的主体非常明确。

2低碳经济≠“低消”经济

“低消”为降低消费之意,“低消”经济乃降低消费水平之意。“限消”为限制消费之意。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经济之路,并不是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并不是限制人们的消费,更不是要人们回到农耕时代,不开车,不用空调,不住大房子,不坐飞机,不食肉……

2.1 低碳经济和“低消”、“限消”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经济“低消”、“限消”经济是一种非常简单、非常单一的经济,它仅仅局限于消费领域的生活资料消费,是消费经济的一种现象,即降低人们目前或今后的消费水平,限制人们的某些消费行为,限制人们的某些购买欲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行政手段降低、限制人们的消费既困难,又会带来后遗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法律禁止的消费行为,如“黄、毒、赌”消费,走私品、销脏品消费等禁止消费,合法的消费都不会被限制,而且随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只会提高,不会降低。

低碳经济是一种非常复杂、非常系统的一种经济,它涉及到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侧重点在生产领域,特别在新能源的革命领域,以零碳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利用为主体,以甲烷的回收利用、HFC23焚烧、CO2的收集储存、氧化亚氦的分解技术等的研发为载体,尽量减少碳排放。

2.2 低碳经济鼓励扩大需求,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低碳经济不是低速经济。低碳经济是降低单位GDP的碳强度,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并将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低碳经济是提高碳效率,是提高单位碳排放的劳动生产率;低碳经济不是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不是低成本能源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碳效率控制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全球竞争的制高点;低碳经济是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故低碳经济仍然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与不断改善的经济,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发展的经济。

生产决定消费,在短缺经济时代尤显突出,消费对生产从来不是消极的,在一定情况下也决定生产,特别是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消费引导生产的作用更为明显。鼓励扩大需求,亦即发展经济。低碳经济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要将碳排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鼓励扩大消费的同时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改变不良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如住、行、衣、食的“面子消费”,如随处可见塑料袋的“便利消费”,如生活品的“一次性消费”等消费文化要破除,形成低碳意识,倡导低碳文化,培养节能减排的消费风尚。

2.3 低碳经济并不绝对排斥生产资料消费中的高能耗、高消耗产业及产品低碳经济既不是“限消经济”,也不是“低消经济”,更不是走“回头路”的消费经济。低碳经济并不改变产业的多样性,相反会引起产业的变革,出现新的产业,但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之间能源消耗并不相同,原材料消耗并不相同,即生产资料的消费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之间不仅存在差异性,而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低碳经济无法改变这种生产“消费”的差异性,如重化工业的能耗、消耗无疑高于其它产业,低碳经济一方面并不是取消这些高能耗、高消耗的产业及产品,而是强调在所有的产业及产品中降低碳排放,提高碳效率;另一方面支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从产业升级中要碳效率。

3低碳经济≠“低效”经济

所谓“低效“经济,指发展低碳经济,开发零碳和低碳能源技术等支付成本太高,使经济效益大大降低。把低碳经济看成是低效益经济。

3.1 低碳经济不能靠“市场换技术“走所谓低成本之路发展低碳经济不能象发展制造业那样“拿市场换技术”,用消费市场换技术是不需支付有形成本的,因此,可以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创造相对的“高效”。发展低碳经济不可能再走制造业的老路,失去市场换不来技术,没有技术,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不可能有真正的高效,最终只能是为知识产权所有者“打工”。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发展低碳技术,而且要控制低碳市场,从战略高度重视零碳和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应停留在眼前利益上对待“低碳”,更不能形成对国外的“低碳技术依赖”。低碳技术是一个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6],靠引进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受制于人的经济,又是处于低碳经济末端的经济,更是真正效益低下的经济,战略价值丧失的经济。

3.2 低碳经济的效益由碳生产率的竞争力和碳交易效益及碳补偿决定低碳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碳生产率的竞争力。碳生产率的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能源的效率。通过低碳技术,提高单位能源的服务效率,使能源效益提高;二是降低CO2的排放强度。通过低碳技术及低碳生活,提高单位CO2排放的效率,使单位CO2创造更多的GDP,更绿色的GDP;三是降低大气中碳浓度。通过低碳技术及低碳生活,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水平上,[7]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碳效益是无法衡量的。可见,碳生产率的竞争力直接决定低碳经济的效益。

低碳经济把CO2的排放权当作商品一样交易,故称之为碳交易,国家(地区)之间可以进行碳交易,企业之间也可以进行碳交易。碳效易把自从开天地以来与企业无关的气候变化,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之中,由此改变了企业的收支结构[8],改变了企业的收益结构,效益结构。企业的效益不仅由碳生产率决定,而且是碳生产率的效益±碳交易费用-碳补偿费用之和。企业碳排放量不够,就得在碳效易市场购买碳排放权,其企业的收益就应扣除购买碳排放权支付的费用;反之,由于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利用,碳排放权有节余,就可以在碳交易市场出让碳排放权,其企业的收益就应加上出让碳排放权的收入。另外,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按排放的CO2进行补偿制,即排放多少CO2,就对这种行为作相应的补偿,排放的多,补偿就多,即所谓碳补偿。人类社会对碳排放负责,不仅是法人的社会责任,也是自然人的社会责任,故企业的效益还要考虑碳补偿的费用。如果企业研发与运用的低碳技术能使其走低碳经济之路,那么,它不仅可以抢占碳生产率的制高点,形成丰厚的碳效益,而且还可以获取出让碳排放权的收入,更可以将碳补偿费降低到最少的程度。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同时是一种高效经济,是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参考文献:

[1][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44.

[3][5]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13,16.

[4]金起文,于海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J].中国国情国力,2009,(10):7.

[6]章玉贵.低碳经济,别想“拿市场换技术”[N].环球时报,2009.12.23(15).

第3篇: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038-02

1 引言

2011年12月11日清晨,德班气候大会宣布闭幕。低碳和环保将再次成为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使得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到2010年召开的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一直未达成一致和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德班气候大会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更多的工作要努力。对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平衡是未来将面临的严峻挑战。我认为在这轮绿色经济浪潮中,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将减排压力转化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关键。

2 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影响

2.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正式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白皮书中提出要用低碳基能源、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当前的化石能源发展模式。

2.2 我国面临的挑战

在这轮绿色经济浪潮中,坚持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2009年美国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征收碳关税,即对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美国可以自由收取碳关税,一吨二氧化碳征收10至70美元。碳关税这个市场已经建立起来,欧洲不但建立起了市场,而且建得非常好,包括各种衍生性金融工具也都建立起来了。美国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国对新能源的开发,把这一切的低碳美元全部移转到美国去,通过收税让美国成为真正的新能源的中心。这是美国新能源政策的整个野心和企图。

从中短期来看,我国由于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碳关税对刚刚开始复苏的我国出口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美国利用碳关税试图来抑制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另外,世界各国目前并没有达成有普遍适用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无法制度化推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发达国家承诺的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也远远少于人们的预期。所以,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发展中国家在CDM项目中到底能够从发达国家那里得到多少技术和资金值得怀疑。

2.3 我国面临的机遇

因为未来世界能源需求和排放增长的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限于自身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研发能力相对不足。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产生了CDM――清洁发展机制。

由于发达国家国内的减排增量成本比发展中国家高4到20倍,所以发达国家愿意以资金援助与技术转移的方式在没有减排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实施 CDM,由此获得低成本的减排量以帮助实现减排义务,同时也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被认为有很多有利条件实施CDM项目。中国应采取积极的CDM 政策,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通过与发达国家合作,获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与资金支持。

近几年,燃料的价格指数上升快速,我国的能源和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油次之,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密集只有煤炭的60%。其他形式的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属于无碳能源。所以,从保证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看,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是减少煤炭消费降低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低碳经济正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遇,如何将自身发展与改善全球气候有机结合,将碳减排压力转化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关键。

3 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指导方针。

对于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处于同样的技术水平,如果产业结构不同,则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远。第三产业的碳排放量是有限的。真正需要大量消耗能源的是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所以,大力促进发展第三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未来中国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限制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要提高市场准入标准,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低碳发展。”

然而,调整产业或经济结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是与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在充分工业化之后,才可能由服务业来主导国民经济。所以,在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要统筹短期适应性调整、中期开发性调整和长期战略性调整,需要长短结合。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之核心是“开源节流”,鼓励发展节能减排相关产业。

“开源”,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相关产业。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关键是要研发和推广相关技术,制订相应政策,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开展试点示范,探索重点行业的低碳发展。例如太阳能、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节流”,即加大节能和提高能效的力度。在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载能行业,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清洁煤发电技术(IGCC)、智能电网、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受到关注。

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构成中天然气及水电、核电、风电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传统能源仍占主要比重的事实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就目前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态势而言,风电产业的发展最为成熟。不过,随之而来的不断扩展使风电设备被列入国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产业。风电入网已经成为风电发展的主要瓶颈。产业竞争加剧和产品价格下跌可能使短期风电设备商面临巨大挑战。对重复建设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加速风电产业的整合,优胜劣汰。

随着核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技术成熟,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已得到较大发展,目前我国30万千瓦、60万千瓦及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国产化率水平分别在90%、70%和50%左右。预计2012、2013年前后,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的装备的自主化率将达到75%以上。

太阳能产业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不成熟的新能源产业,但也是未来产业增长空间可能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国内太阳能产业的推动和发展进程依赖于政府制定的光伏补贴政策力度而定,从长远来看,中国光伏市场需求巨大,其中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将获得巨大发展机遇。

IGCC,是清洁煤发电技术的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该产业将是节能减排的重点突破领域。目前,IGCC 还主要应用于煤化工领域,一旦IGCC 技术延伸至燃煤发电大市场,低碳经济发展将进入崭新时代。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与相关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使这些产业获得更多的资金发展先进创新技术。同时,要提高市场准人标准,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高水平重复建设的出现。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发展。

4 总结

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我国应尽快布局,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和现状出发,从传统产业中挖掘低碳经济的发展潜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走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7.

第4篇:低碳经济范文

“低碳经济”的热潮,似乎是一夜之间火起来的,然后贯穿了整个2010年宏观经济转型的语境。

现象

千树万树“低碳”开

“低碳经济”的热潮,似乎是一夜之间火起来的,然后贯穿了整个2010年宏观经济转型的语境。

在地方政府层面,低碳经济首先得到了大力追捧。在低碳概念风行的热潮中,低碳示范区、低碳产业园、节能环保园,甚至零排放示范区遍地开花。

不少省、市、县各级政府争建低碳园区,此起彼伏。低碳产业园,俨然已成为很多城市期望以产业撬动整体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然而,正如所有新事物的实施初始,其间无序开发与方向探索兼而有之。

有媒体报道表示,如果仔细盘查各地“低碳园区”中入驻的企业,就会发现不少“低碳园区”不过是以往“工业园区”的“新瓶装旧酒”。比如,山东某个“低碳产业园”,首批落户企业分别是精密滚动体项目以及汽车转向器项目,园区发展的定位则为“重点发展有色金融加工和汽车零部件加工”。

另外,很多地区对于低碳技术的概念还未厘清,导致“低碳”名号往往名不副实。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地争建“太阳城”,无论太阳能在当地所使用的能源总量中所占比例是否达到国际标准,不管城市是否聚集了一定数量、规模以上的企业,就开始自冠“太阳城”名号。

此前还有消息称,多个省市正在加紧步伐,集中上报“低碳经济示范区”。201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首先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开展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的试点工作。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此前确定的研究试点地区是12个,目前仅仅批准了一部分,目的是为下一步低碳经济试点的研究做铺垫。

作为能耗量第一行业的房地产行业,也掀起一场高调的变革,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房价问题的时候,房地产开发商纷纷启动企业转型战略进军低碳地产。2010年以来,万科、恒大、保利、招商、远洋、金地等房地产企业开始高调竖起绿色低碳的旗帜,将低碳房产设立为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

不仅房地产行业,短短时间之内,各行各业的产品都挂上了低碳的标签,“低碳食品”、“低碳服装”、“低碳住宅”、“低碳装修”等林林总总产品“忽如一夜春风来”。

同样,资本市场对于低碳概念的热情也丝毫不减。2010年“两会”开始之前的一个月里,低碳经济板块大幅拉升,之后开始了持续的上涨步伐。

背景

炒作行为已引起争议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9年12月,经过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增温发酵,低碳伴随着中国颁布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减排40%到45%的指标变得更加炙手可热。

2010年“两会”初期,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进行小组讨论,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成为“一号提案”,备受热议。

不过,在中国,早在低碳经济概念出现之前,近年来,“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概念已陆续兴起。和“低碳经济”概念一样,它们更多的是被一些行政官员将低碳当成拉动地方经济的法宝。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口号层出不穷。然而,这个人人都能说上两句的概念经过媒体的放大后反而显得有些空乏。

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认为,低碳经济已上升到经济模式的高度,它来源于西方,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其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行为的一种反思。这种经济模式,将极大打压工业经济,在发达国家可行性比较强,但在发展中国家则不然。我国不主动提“低碳经济”,而是说“发展低碳技术”,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可让我国在国际磋商中争取主动。

“如果热炒低碳经济,甚至让它上升到国策高度,将带来严重问题。”费维扬以多晶硅为例说,太阳能技术的一个关键就是多晶硅。前几年由于热炒多晶硅,国内涌现出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多晶硅项目的热潮,最终导致出现多晶硅产能过剩的恶果。费维扬再度警醒人们,低碳虽热,但不要盲目跟风。

然而,对此现象,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经常有人问我,因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是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这个概念提出来是不是在被西方人利用?大家对气侯变化问题的关注都在被炒作?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炒作,而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是我们未来必须选择的道路。”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梅凤乔这样表示。

在复旦大学的一次讲演中,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的发起人和学术委员会主席、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则直白地说:“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炒作。”

在他看来,炒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第一,低碳经济的理念需要普及,很多人还没有弄懂什么是真正的低碳经济,有些地方喊得很凶,去了一看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第二,这也是理论研究的需要。

焦点

“伪低碳”鱼目混珠手法

现在,“低碳”一夜风行,“低碳经济”光芒万丈,但其理念也在喧嚣之中面目模糊。本刊曾制作相关专题,仔细分析过那些“伪低碳”行为。

这其中,首先是假借“低碳”之名营销贴金行为。比如,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建筑”一夜风行,敏感的商人总是能在一瞬间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卖点。低碳概念,成为一些公司进行产品营销时的贴金手段,以博取消费者的眼球,同时也希望博取相应的政策支持。

企业家们不约而同地谈着“低碳”,“低碳建筑”概念的泛滥只是其中一个缩影,一哄而上的局面向来喜欢在这个社会频频上演。

其次,“伪低碳”表现为令“碳排放关系链”失衡的顾此失彼行动。任何产品都拥有一个“碳排放关系链”,那么在对其进行低碳测评时,就必须将整个链条纳入,如果只看在其某一个环节,或者为了某个环节的低碳,需要其他环节的高碳得以交换,这种低碳也不属于真正的“低碳经济”。

比如,目前被视为新能源的生物质能领域,国外发达国家以粮食生产生物质能(如玉米乙醇、大豆柴油等)的行为就饱受质疑。再比如,太阳能发电是低碳行为,但其设备多晶硅材料的生产过程却被质疑为高污染高耗能的。

第三,低碳式“唯GDP论”也以一种“伪低碳”形式而存在。从经济层面来说,实际上这几年,所谓的低碳、环保、新能源、循环经济等等,概念丛生,口号泛滥,但所说的大致都是彼此交叉。中国人喜欢一哄而上,这期间,出于政治、经济等因素,总是政府提倡什么,社会就跟踪什么。而政策一出,一些地方政府就能马上总结出一批“成绩”。

当然,一些企业也乐于逢迎上级领导的喜好,政府提倡什么,企业也能马上“偷换概念”摆出什么。

除上述“营销贴金”、“顾此失彼”和“表面文章”之外,还有一些“政治博弈”、“附庸风雅”、“人云亦云”类型,这些“伪低碳”元素,可能属于某个阶段性必然遭遇的困惑,可能属于好心办坏事的过失性误区,也可能是搭便车似的附庸风雅。它们夹杂在真正的低碳行动之中,或有所求,或心血来潮一时兴起转头即忘。

业内专家指出,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都不能仅仅把低碳视为一个卖点“忽悠”,尤其是对企业而言,更要脚踏实地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措施,并通过技术创新占据新形势下的制高点。

这方面,比亚迪是个正面典型。2010年3月,这家“世界上最年轻的汽车公司”与“世界上最老的汽车公司”戴姆勒奔驰订立合作备忘录,并计划联合推出新品牌电动车。它被全球汽车业“大佬”看中的正是其在电动汽车研发领域的先进“低碳技术”。

启示

正视目标和差异

媒体评论人李丽平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是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

英国是最早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条件: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以及原始积累,具有雄厚的资金保障;英国是欧洲风能潜力最大的国家,风能资源约占整个欧洲的40%,并拥有丰富的潮汐能和波浪能资源;英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海上风能、海藻能源等的开发利用已居世界前列,在集热器制造、测试、安装、培训和咨询等领域具有专长,在光伏发电材料研发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

即便如此,英国提出的目标是“2050年基本实现低碳经济”,并制定了详细的阶段性发展计划促进低碳转型,到2020年只在几个领域“低碳”。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在世界经济体系和格局中地位的战略选择,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由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起点和条件不同,中国追求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也会有差异。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上述“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将承担下列具体任务: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过度炒作与鱼龙混杂的现象令人深思,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对各地扎堆上报“示范区”表示担忧。

史炜说,下面的基层都还没有把低碳经济搞明白,是为了要向国家要钱、要形象工程。我觉得国家应该制定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准,什么样的叫低碳经济,它的投资门槛、技术门槛,包括企业的产业类别的门槛,这些要制定清楚了,才可能具体做。否则就变成大包工,和风电项目一样。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二是为自身能源安全考虑;三是为占领未来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市场,提高经济和贸易竞争力;四是赢得国际政治主动权并增强其国际影响力。毫无疑问,后两者是主要驱动因素。发达国家的低碳环保产业需求已近饱和,因此不得不寻求海外市场。

第5篇:低碳经济范文

然而油价持续走高,应对气候变化呼声日高,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早在今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就曾指出,随着各国启动巨额资金的刺激经济计划,目前正是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最好时机,这一时机千万不能被错过。

以美国为例,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战略包括:在2015年前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提高到100万辆;今后10年内,美国将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将美国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心等。

欧洲国家虽然采取绿色环保措施的时间相对较早,但过去欧洲各国的行动太分散,力度不够大。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9日宣布,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4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低碳经济。据报道,这份政策草案如能获得通过并实施,将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86.8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进重要分水岭相关就业岗位也将大大增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践行者。

第6篇: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日本经验 厦门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12-03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30年的经济特区建设使厦门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厦门能源、水和土地价资源十分稀缺,99%以上的能源从外地调入;矿产资源稀少,环境容量有限。2008年,厦门人均(常住)水资源占有量仅547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口的25.44%;人均(常住)耕地面积0.0098公顷,远低于全国人均0(198公顷的水平。日本的能源处境与厦门类似,自然禀赋不足,使得日本较早地意识到能源与发展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致力于节能降耗,依靠创新提升发展质量。

下面通过对日本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分析并与厦门低碳经济的实践作比较,希望能对厦门发展低碳经济有所启示。

一、战略先行。法规保障

日本早在1979年就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自颁布实施以来,日本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改。从1991年到2001年,还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2006年,日本政府首次制定了国家能源战略――《新国家能源战略》。2008年,日本福田首相提出了“福田蓝图”,目标是将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20(19年,日本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在税收方面,为了鼓励企业和社会节能,实施了多项财税政策。一是补助金制度,对于企业引进节能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给予总投资额的1/3到1/2的补助,对于企业和家庭引进高效热水器给予固定金额的补助,对于住宅、建筑物引进高效能源系统给予其总投资113的补助。二是税制改革,使用指定节能设备,可选择设备标准进价30%的特别折旧或者7%的税额减免。三是特别会计制度,即在国家预算中安排专门的节能资金,由经济产业省实施支援企业节能和促进节能的技术研发等活动,该预算纳入“能源供需结科目”,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的石油煤炭税。

厦门市出台低碳法规上也比较早,也较早设立了具体的执行部门。先后出台了《厦门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实施办法》(2002年)、《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推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若干意见》(2003年)、《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I作的通知》(2004年)、《厦门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2006年)、《厦门市节约能源条例》(2008年)厦《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08年)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从制度层面上规范政府、企业及公众的行为。

厦门市于1985年成立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公室,1990年成立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现为厦门市节能监测中心),2002年成立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2007年成立厦门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2008年1月成立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和协调小组。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分工协作,全市上下共同推进的有效工作机制。

但是,在财政和税收支持上,并没有像日本那么大的力度。由于厦门没有财税自,厦门只有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对低碳发展的重炙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扶持;但是目前并没有具有代表性的低碳重大项目。

二、创新的激励制度与经济手法

1.为发展低碳经济,日本计划从五个方面进行激励制度与经济手法的创新。(1)家电领域的“领跑者计划”。为在日本社会全面推进温室气体的减排,日本正在设法采取有效的手段促进家庭生活领域的温室气体的减排。据日本节能专家分析,如果在家电领域应用日本先进的节能技术。可以使得日本的家庭生活领域的:氧化碳排放量削减35%,(2)实现住宅和办公大楼的低碳化。日本的住宅、办公大楼以及超市的商业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7年比1990年增加了大约50%。为了大幅度削减这些领域的:氧化碳的排放量,日本一方面加强管制,另一方面对减排计划提供财政支援。(3)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核心产业,目前,日本加快低碳汽车的技术开发,促进传统汽车向低碳汽车的转换,在促进低碳汽车的技术开发方面。采取领跑者计划的制度,对开发成功者提供补助金。日本要修改与汽车相关的税制。根据排放责任者自担的原则,对汽车税制提供新的课税依据。(4)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普及。资源缺乏的日本要结合温室气体的减排,发展风力、水力、太阳能、潮力、低热、废弃物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此取代大量排放=氧化碳的化学燃料,为此日本将进行相关制度的设计并且对现有的社会基础设施进行根本的改造。(5)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日本国民的金融资产高达1500万亿日元,日本社会整体的资产更加雄厚庞大,日本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将这些雄厚而庞大的资金运用到低碳技术的创新投资中去,使资金用于构建日本的低碳社会。

2.在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上,厦门也像日本一样做到了先行先试。首先节能方面。全面范围启动百家节能工程,年节能折合标煤10万吨。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目前,厦门市夜景工程、交通信号灯全面使用LED产品。小区照明、路灯等逐步推广使用太阳能及LED产品。2008~2009年实施“国家绿色照明推广计划”,完成210万支节能灯的推广任务。年可节电近4亿度。厦门市以示范项目为切入点,稳步推进全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2004年被建设部定为“推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城市”,并获得美国能源基金会的支持。2005年1月起,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专项审查,针时厦门气候特点,重点控制门窗、遮阳及建筑通风采光等节能措施的落实。20(17年,被列为国家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城市、建筑能耗统计示范城市。1996年厦门率先试行阶梯式水价收费,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对收费政策进行调整。推行工业废水零排放。鼓励工业企业采用种水回收技术。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其次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厦门市从2000年起推行垃圾分类,从源头对有机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同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2008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34.97万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24.25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储存量1.27万吨,当年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1.12%。三是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方面。厦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公交线路布局。建设BPT快速公交系统,方便民众出行,减少小汽车的出行量。推广使用天然气公交车及出租车,减少汽车尾气碳的排放量。推进步行区建设。商业密集区禁止车辆通行,有效减少拥堵产生的碳排放。开展无车日活动。2005年起,厦门在每年的9月22日开展无车日活动。并于2007年与国家建设部签署“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承诺书。

三、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

日本是新能源开发最领先的国家,不仅太阳能发电世界第一。在风能、海洋能、地热、垃圾发电、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也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为实现低碳社会的目标,日本将在中短期内改进现有技术并在全社会推广,在中长期内发展创新枝术。为此,日本政府已经设计出一套低碳技术的路线图。在强调政府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和责任的同时。鼓励私有资本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保证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同时。建立官产学密切合作的国家研发体系,以便充分发挥各部门科研机构的合力,集中管理,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和效率。日本还将制订《能源环境技术革新方案》,在全球推广其能源和环境领域最为尖端的技术,加速研发节能技术,推广生物燃料的生产技术以及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运用,并长期探索温室气体零排放的划时代技术。

在中国,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厦门市生产领域2008年的碳排破量为987.91万吨,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要实现2020年碳排放量控制在3020.32万吨的目标,必须朝着“产业结构调优,能源利用高效”的方向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厦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通过老企业搬迁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低能耗的产业。关闭一批高耗能企业,将全市46个工业园整合为14个。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功能定位,促进产业间的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产业生态链。

厦门还在积极推行低碳技术。把节能减排作为技术改造项目审核的先决条件,对技改项目提出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大力开展减碳技术创新,拥有含银固体废物综合开发技术、PTA氧化残渣资源化、钨废料回收利用等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

第7篇:低碳经济范文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其实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核心内涵在于一方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及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后世子孙的生存及发展需要,集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之下,借助一系列低碳处理技术和制度制约相关产业,最终实现减少碳排放的效果。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有助于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由粗放型逐渐转换到集约型,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严峻考验和挑战。我国各行业的早期发展普遍存在高能耗、高污染以及低产出的问题,这一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给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问题。所以,推行低碳经济,开发新能源,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2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2.1有利影响

有利影响主要包括:(1)低碳经济能够推动房地产行业朝着新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房地产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偏低,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能够推动房地产行业展开全满且深入的调整,走上一条真正的优胜劣汰的发展之路,如此一来,房地产开放商便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建筑质量、智能化水平、环保性能等诸多方面;(2)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之下,房地产行业将会更加重视建筑的智能化以及节能化。在当前的房地产行业中,建材的生产及应用往往伴随着惊人的能量消耗,另外,建筑内电器等的能耗也十分巨大。低碳化给房地产行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其致力于低碳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通过对能耗的有效降低,以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当前的房地产而言,其建筑大多采用高能耗的发展方式,无论在建筑材料方面,还是在建筑方式方面,又或者在建筑管理方面,均带有明显的高能耗特点,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促使房地产业积极引入和应用相关新材料与新技术,如此一来,能够明显降低能耗,最终达成节能减排的目的。

2.2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包括:(1)低碳经济给房地产行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节能减排,所以,将会导致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大幅增加。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由于起步较早,当前一些核心的低碳技术依旧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我国房地产行业若想走上低碳化发展之路,不仅要面临技术上制约,而且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换而言之,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这将会给房地产整个行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阻力。对于低碳经济而言,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核心内容,然而现阶段,我国在上述几大方面的发展尚存在诸多欠缺,所以,这直接造成了低碳经济成本偏高的这一现实问题,短时间内还无法突破这一束缚。(2)就短期视角来看,低碳经济将会给房地产经济施加一定的不利影响。房地产当前采用的施工方式等普遍带有高能耗特点,另外,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然而短时间之内又找不到适宜的能源或技术予以代替,所以,房地产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在短时间内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和影响。

3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如何更加合理的应用低碳经济,即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绿色环保型的家居环境,低碳建筑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低碳建筑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显著降低能耗,另外,还能够不断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使命感以及成就感,如此一来,既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能显著改善居住者的生活条件。随着人们低碳理念的不断增强,低碳建筑已经成为未来建筑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

3.1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

采用工业化模式进行住宅的建造,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一方面能够大幅提高住宅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明显降低能耗。在低碳经济时代,我国房地产企业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则有必要加快自身的产业化建设,在降低消耗的同时,为自身创造理想的节约效益。在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积极构筑沟通桥梁以全面且细致地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指导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碳排放量,为消费者营造一个理想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3.2合理规划户型布局

就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房地产行业采用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开发商比较关注经济效益,而没有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及低碳经济的要求,如设计大面积的楼道、客厅以及卧室等,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问题。为加速资金回笼,再加上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开发商通常不负责房屋的室内装修,由消费者自行解决,如此一来,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这和低碳经济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在开发低碳住宅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应该持续提升和优化自身的开发水平以及质量,尤其要做好户型规划设计工作,要尽量体现低碳经济的设计理念。开发建筑商品,适度增加精装修的房屋占比,开发商应具备大局观念,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兼顾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3积极应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

我国在推动低碳房地产的工作中所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建筑的保温以及给排水问题。受起步较晚的制约,我国低碳技术相对落后,制约了低碳房地产的发展。在目前很多建筑中,为增大采光面积,玻璃得以大量运用,其不足之处慢慢暴露,即散热速度较快,若想使室内温度保持恒定,则需要借助空调,大幅提高了电能的消耗。为规避上述问题,房地产企业可尝试新型玻璃(如低辐射玻璃等),这一类玻璃既能够满足采光的实际需要,同时又能够发挥隔热保温的效果,从而缩减空调的开机时间,降低能耗,达成低碳目的。绿色植物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吸收CO2,尤其是夏季还能够起到遮阴降温的效果。因此,生物能源的利用也是低碳经济的主流研究方向之一。在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太阳能以其清洁且取之不尽的特性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如照明和提供热水等方面。总之,开发新能源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

3.4倡导低碳生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和支持,同时落实宣传工作,让消费者了解低碳建筑及其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消费者的低碳意识,进而获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应让广大消费者意识到,低碳建筑的购置价格比同类普通建筑要高上一些,其优势也相当明显,即投入使用之后,低碳建筑的节能效果将会显现,从而为消费者节省一大笔相关开销,由此可见,低碳建筑的使用成本要比同类普通建筑低上很多。因此,房地产企业应与时俱进,立足长远,重视并做好低碳建筑的宣传工作,让消费者全面且深刻地了解这一类建筑的优势,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地便推动了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第8篇:低碳经济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力求建设无污染、少排放企业模式。其中,低碳经济,作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在被各大企业所倡导。煤炭行业作为一个高碳行业,也在不断的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正在积极、努力构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污染量过大,产出较低,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由此低碳经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所谓低碳经济,指的就是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创新手段以及新能源手段开展的全新的经济模式,其中的煤炭经济生态圈就是以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而建立形成的新兴模式[1]。

1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概述

1.1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煤炭消费第一的国家,煤炭的使用率仍然很大,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一直不断地增加。作为一种非再生资源,煤炭的总储量是有限的,长期、大量的开采最终一定会导致煤炭资源的枯竭,影响我国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曾向世界表态,相比较2005年,2020年的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下降40%左右[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建立高效的低碳经济,建立并采用最新型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

1.2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定义概述

煤炭经济生态圈,整合了节约理念、生态效益理念、绿色发展趋势理念等,通过外部环境的推动作用以及煤炭产业集群扩张效应而建立的一种以煤炭产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就是一种生态集群圈。它的发展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顺应煤炭行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煤炭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将煤炭经济圈进行了行业和生态角度融合。其发展背景以及指导思想主要为低碳经济理念。构建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目的是建立煤炭资源开发为主、加工产业为辅,并带动相关产业及其辅助机构快速发展。在一定的煤炭发展行业区域空间内,煤炭经济生态圈可以集聚不同圈层的产业,最终实现煤炭产业和其相关的经济产业之间资源和信息的合理优化配置,形成良性互动发展的生态圈经济。建立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要原则是坚持发展低碳经济、集约开发资源、系统升级煤炭产业。总之,要想做好煤炭经济生态圈建设就必须积极处理好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在主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得当的基础之上,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最终对煤炭资源进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的合理、适度地开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煤炭行业生态圈内的经济健康发展。

1.3实行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发展意义

在目前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经济生态圈逐渐形成,其构建和发展始终以“低碳经济”为指导,以“低碳经济”为中心点。对未来煤炭经济以及集群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煤炭经济生态圈建设之后可以带动煤炭行业和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固化的煤炭行业发展模式,也就是“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通过低碳、低污染来提高煤炭行业以及煤炭企业的整体效益。②煤炭生态经济圈带动了煤炭行业以及周围区域相关行业的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通过建立集群效应来发挥煤炭产业的核心主导作用,并积极的带动周边产业的相应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系统要素分析

所谓煤炭经济生态圈,它是一个集群效应,发展内容不仅仅只有煤炭经济,还包括其他经济生态圈中的产业。整个经济生态圈就是一个集合群,期间涉及很多的相关行业和产业,而煤炭资源的开采自然也就会与这些涉及行业进行相互关联,最终构成了统一的经济生态系统。概括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系统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三大要素:资源要素、主体要素以及环境要素。

2.1主体要素

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体要素主要由煤炭产业、煤炭相关产业以及辅助机构三部分构成[3]。可以说,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体要素就是煤炭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这些主体要素涉及的行业众多,主要有煤炭开采加工企业、钢铁产业、煤化工业、煤炭深加工产业、发电企业、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等。作为煤炭经济生态圈中核心的煤炭产业,主要是指煤炭企业的聚集,该聚集多在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密集的地方,通过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等来实现优势互补,进行煤炭开采。这种聚集在一定程度上也便于企业进行技术、知识、设备的创新研究,从而拉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2.2资源要素

煤炭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同组成了煤炭经济生态圈中的资源要素。这两种要素也是主体要素的作用对象。只有合理的开发煤炭资源,并进行正确的资源使用才能实现煤炭企业的最大化利益,也是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煤炭资源在整个生态圈中是基础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没有煤炭资源就难以形成整个煤炭经济生态圈,所以,对煤炭资源应该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多行业共同作用下实行合理的煤炭资源开发工作,最终提高煤炭资源的正确利用率。煤炭经济生态圈若想发展成为一个创新的、生态化的煤炭主体功能区,就必须对煤炭资源进行充分重视和合理利用。

2.3环境要素

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环境因素主要构成要素有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能脱离环境这个大空间,煤炭经济生态圈也同样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随着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建立,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生态圈的构建一定会对环境造成一些影响,所以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要充分重视生态圈中的环境因素,尽量做好发展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3低碳经济下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发展要点

3.1集约整合煤炭资源

对煤炭资源进行集约化整合以及集约化生产,充分提高该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2合理处理污染排放物

合理、高效处理并使用煤炭资源后产生的污染物。在对煤炭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之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所以在今后的煤炭经济生态圈发展中要着重建立有效的污染处理措施,并采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再次利用,重复再利用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3.3清洁开采煤炭资源

生态圈模式因为具有集群效应,所以其他相关行业可以对煤炭开采提供技术支撑,进而进行清洁开采。

3.4技术创新,降低原材料的消耗

低碳经济主张节能、减排,所以煤炭行业和相关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新技术投资与研发,并创建最新的管理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最大程度上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和使用,减少污染排放,从而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结语

本文研究了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发展模式,就其要素组成、涵义内容以及存在意义做了相关论述,旨在为煤炭行业和企业提供经济发展空间和未来发展指引,只有建立符合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才能确保我国煤炭行业乃至整个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后,相关行业和企业应该把握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行业和企业调整、转型,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二娟 单位:郑煤集团运销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洪潮,王欣欣.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4):8-10.

第9篇: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生态经济 低碳经济

1 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1.1 新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新的价值观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不仅是可用的资源,但也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在科学和技术的考虑,不仅要考虑自然的发展能力,也要充分考虑其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修复能力,使它成为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在人类发展的考虑,既要考虑自然人转化的能力,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消费观念排斥过渡的新铺张浪费,倡导绿色消费,也适度消费的材料,消费水平。储蓄与自然生态平衡,材料消耗低,产品,服务和注重健康,环境保护和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更多的消费,耐久性,减少一次性消费。它是一种无损伤或威胁环境和可持续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也考虑到资源的浪费,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1.2 是由绿色技术和生态经济伦理学的支持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绿色技术和生态经济伦理学作为支撑点。绿色技术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此也被称为生态技术,主要是针对科学的功能和社会功能和技术而言,它涉及到科学技术伦理和科学价值。绿色科技或生态科学和技术是基于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目的是促进协同进化,共同发展,是天然的生态观,生态意识的科学技术与生态伦理为主,生态价值的限制,这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统一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是更安全。自然与人的本质是绿色技术的主要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新的经济伦理的产生。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与经济伦理强调环境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道德追求平衡和谐的状态;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价值。要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人类和环境友好的追求,要求在生产和消费的思考人类不能把这个大系统本身,而是将自己要符合客观规律的研究该系统的经济原则的一部分。充分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的战略,全面,对材料的转换过程的预防措施,减少对资源和环境对人体的负面影响经济活动的过度使用,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资少,低排放,高利用,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无害的。与工业和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和农村地区,行业和产业,结合生态链,从自然经济体系,更好的人类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循环和自然循环。

2 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3 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3.1 研究的重点

循环经济的物质循环的重点放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强调如何使用“3R”原则来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在生产,流通,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消费全过程;热爱生活,创造,突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绿色流通,分配,以物质需要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吸纳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其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以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利用太阳能或氢基的要求,生产,消费和废物的闭式循环的全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毅力。在碳排放方面的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气候,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经济形式。

3.2 来解决不同危机的突破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突破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反映;绿色经济绿色分布,如最低收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生态经济是人类最先进的智能生物,实现人类经济持续发展的人共同的环境创造,依赖性和协同进化的关系;通过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经济,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是一个深刻的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的保护。

3.3 不同的核心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循环,使各种材料的回收,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公平之间的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最大的公平的社会制度。对生态和经济情况的研究,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低能耗低碳经济,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的根本性转变,供人类消费的概念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