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专业素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素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业素养论文

第1篇: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1.1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就是人们在开展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以及技能。职业技能可以对一个人胜任工作岗位的具体专业能力进行衡量。职业技能需要通过政府所授权的专业考核机构进行鉴定,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及专业知识进行科学规范、公正公平地评价与认定。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想要从事会计工作就必须要经过国家财政部门所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认定。

1.2诚信

在诚信中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其中守诺、践约与无欺是主要的内容。诚信本就是社会中的一种基本道德规范,特别是在如今中国失信现象较为严重的社会大背景下,诚信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会计人员来讲是他们的立业之本,更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形成良好的诚信意识,这才有助于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从业道德。

1.3沟通协调能力

对于会计人员来讲需要具备有两方面的沟通协调能力:对内进行沟通协调的能力,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和计划、预算、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等多个部门中的人员的来往,良好的对内沟通协调能力有助于获得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②对外进行沟通协调的能力,企业必然会和供应商、工商、银行、审计等其他各个单位进行沟通以获得他们的协助与支持,良好的对外沟通协调能力是获得这些部门与机构支持的重要保证。

1.4开展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产品换代速度增快、职业更迭相当频繁、劳动岗位的流动加速。学校中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并不可能满足学生长期的生存需要。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就需要在投身社会之后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变得更加的强烈,并且对于其质量要求也变得相当高,促进了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会计教学并不可能将今后也可能会出现的新知识、新技能全部都传授给学生。这些都需要学生今后自己去进行学习。

1.5作风严谨细致

只有保持作风严谨细致才可以做好每一项工作。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对待自己本职必须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每一件事、每一个步骤都做好,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做到不心浮气躁、不好高骛远,将事情做精做细,不能够马虎、麻痹大意。

2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2.1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之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和相关的实例进行结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提高。例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参观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对会计专业的特点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解,让帮助学生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去制订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教学与职业素养进行有机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素养。同时还需要重视对课程体系的改善,从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出发,遵从会计实践的规律,从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出发,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整合,让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职业性都得到增强,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可以和会计的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的对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2.2完善会计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必须要建立并完善的、多元化的会计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从会计人才职业素养的内容出发,科学划分学生职业培养体系。从日常生活之中就开始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将管理与教育进行结合,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制定出适合各个班级实际情况的班规,形成良好的班风。要积极地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对学生的组织、沟通、管理以及协作能力进行培养。在课程教学、实训实践之中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3通过良好的培训,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进行培养

职业态度不仅仅能够揭示出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之中的客观态度以及他们参加职业生活的具体方式,同时还能够对他们的主观态度、进行揭示。对于学生来讲,在他们进入到社会之后,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首先都必须要拥有一个较好的工作态度。长期以来对于学生的评价,基本都是通过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进行判断的,而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劳动态度的评价基本没有,不全面的评价难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甚至是会诱发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人生态度。[3]为此需要对评价的作用进行发挥,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让学生能够树立起现在的学习生活等同于将来的职业生活的认识,学习环境就是工作环境,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劳动态度就是他们今后的工作态度,而学校对于他们的考核就是企业对他们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成果的考核。态度本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考核,但是从一个人的行为之中可以对其态度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现,因此可以将态度的考核转化为对学生行为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来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对于学生的优点以及努力需要进行及时的表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逐步的将这些内化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2.4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力度,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行增强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行提高。针对某一门的专业课程,需要结合具体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手工模拟或者是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实训,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增强。例如对于基础会计课程总的校内模拟实训,可以运用一个较为完整的制造企业的会计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开设账户、填制相应的凭证、编制报表、登记相应的账簿,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完整的会计循环,就像是身处在一个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之中,能够对制造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全貌产生较为清晰、直观的了解,并树立起及时、全面、客观与规范地提供各种会计信息的正确意识,同时掌握相对应的会计核算技能。改善学生专业判断能力,提高学生专业信心。会计专业的综合模拟实训通常都是在学生学完一部分专业课程之后开展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掌握,可以帮助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好的综合运用。例如ERP沙盘实训就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实训方式。ERP沙盘模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方针系统,能够让学生获得亲临职场、体验对应角色的感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所学过的会计知识与技能去处理各种会计业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去完成各项任务,在自己的角色之中去真实地感受到分工与合作的内涵所在。

3结语

第2篇: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所有师范毕业的学生都听过这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整个社会上,每一个人的眼中,也都觉得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既然要做榜样,当然要有值得学生信服的地方,而人与人之间相处,第一印象又是最为重要的,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当然体现在他所具备的专业技术素养上。技术素养是教师的门面,虽然细小却很重要。

1.普通话

因为人口流动的关系,现在的学校中往往有不少来自外地的学生,作为教师,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就是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当然,作为语文教师,仅仅流利的普通话显然是不够的,还应注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各种类型的课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好的范读能成为沟通教师与学生思想交流的桥梁;而且,教师自己范读也能更多地获得学生的信任与欣赏。学好普通话对语文教师极其重要。

2.书法

作为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与钢笔字也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学生看教师也是首先看到教师的字,尤其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学生就会多崇拜你三分,听课的效率也会提高;如果能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留下一手漂亮的评语,马上就能俘获学生的心,你对他作文的评价也一下子具有了更高的说服力。当然,教师其他工作的开展也会变得顺利很多。另外,教师好的书法能力也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好处。

3.仪容仪态

教师是一份人对人的工作,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着学生。我们经常对学生强调仪容仪态,其实教师的仪容仪态就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教师的仪容仪态可以告诉学生,不是穿得好就是仪态好,穿着大方、举止得体才是关键,另外,亲切的笑容,礼貌的言语也能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加分。给别人一份好心情,自己才会有更好的心情,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每天笑对人生,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这些,都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素养,有了这些,教师才能稳稳地站在讲台上充当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二、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的劳动是一项复杂又极富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在和学生长时间的接触过程中,渊博的知识才能为你换得学生长期的信任票。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统而言之,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多个方面。

(1)语言学??

学习语言学概论,可以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了解语言与社会以及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成果,了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懂得普通语音学,熟悉汉语的声、韵、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了解语义学和词汇学的基本原理,通悉语义和语境的关系,掌握词的构成和组合规则,明确词的基本意义与引申意义、比喻意义之间的关系,熟知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语的感彩,熟悉词汇的发展变化。学习古代汉语,具有较为系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古汉语的句型结构,熟悉古代重要辞书的查检方法。语言学是作为语文教师要掌握的基础。

(2)文字学?

学习文字学,把握文字的性质和作用,熟知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了解一般文字的基本原理。尤其要学好汉字学,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熟悉汉字的笔画、笔顺与各种结构,掌握规范汉字,掌握查检汉字的各种方法,掌握识字法、正字法和写字法。另外,要明确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掌握好文字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3)文章学?

学习文章学,首先要了解文章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章本身的构成规律,熟悉文章的主旨、结构、表达方式等要素,了解它的内部联系。学习阅读学,研究文章的阅读、分析和鉴赏。掌握各种实用文章的阅读方法,熟悉各种阅读方式、明确各种阅读方式的目的要求,研究阅读的反应过程和训练方式,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学习写作学,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文体知识,对内容与形式、素材与题材、思想与思路、语言与文风等有深刻的理解,能对中学生的写作起到切实而有效的指导。作为语文教师能写好下水作文,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4)文艺学

学习文艺学,了解文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学习中外文学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基本内容,熟悉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与作品,涉猎世界文学宝库,对驰名中外的作家作品特色有所了解,熟悉常见的作品。学习美学,懂得一些美学知识,懂得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懂得一点文艺和文艺批评的基本理论,提高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还应对电影、电视、戏剧、曲艺、音乐、美术知识也有所涉猎。一个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能更多地博得学生的好感。

具有了上面的这些知识,教师站在讲台上才更有底气了,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能和学生共同进退,就必须不断地巩固和提升以上的这些知识。

三、专业情感素养

教师又是一份情感投资的职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只要你能放下身段,真正地关心爱护他们,总会有所回报。作为教师,爱心、耐心、宽容心都是必不可少的。

(1)爱心

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需要我们教师用爱心来浇灌。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教师的爱。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爱心是作为教师最首要的条件。记得以前有位老教师对笔者说过:“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就是一位受所有学生喜欢的好教师,你一定要成为这样一个教师。”

(2)耐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难缠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开导和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问题。另外,对于后进生来说,耐心也极其重要。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后进了,是因为以前的学习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日积月累形成的,那么“化雪”过程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些学生很喜欢找语文教师谈心,因为觉得语文教师细腻,这时,你就绝不能辜负学生对你的期望,要耐心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他们才会更加信任你。

(3)宽容心

现在的孩子个性很强,做错事、走错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味的指责批评不仅不能制止他们,有时反而会使事情越发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笔者过去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批评会使他们封闭自我,而封闭了的心灵是很难再次敞开的。所以,我们要小心地呵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宽容地对待他们,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这样才会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成长。学生也是有感情的,你的宽容或许更能激发学生改正错误、积极向上的决心,这也能说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吧!

总而言之,做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是我们长期踏实的努力!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感,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3篇: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幼儿教育重在保教结合。幼儿园一日常规教学需以游戏为主,倡导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而这一切都同音乐教育形影不离。不论是儿童故事、儿童剧、歌谣、舞蹈律动还是其他游戏设计组织和幼儿智力和身体协调发展,都离不开音乐元素。因此,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属于学习音乐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活动的基础性理论性课程中的综合素质教育范畴,基本涵括读谱能力、听音能力、节奏能力以及和声、创编能力的综合训练,经过严格规范的教学训练,可以具备较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发展史知识和较强的音乐欣赏能力、器乐声乐表现能力。鉴于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而幼儿课堂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几乎都与音乐有关,幼儿需要从舞蹈、歌唱、器乐弹奏和音乐剧中学习愉悦身心的节奏、和谐美妙的声音,体会优美氛围的环境创设,一个不懂得音乐内涵、不理解音乐和不会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人,只是在机械地重复各种声音排列的人是不可能达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所以,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一定首先重视音乐素养的基础教育,只有给学生坚实厚重的基础,才会使他们拥有将来持续持久的专业发展能力。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策

正是因为有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政策利好刺激,近两年学前教育事业有了跨越式、爆发式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各级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加快提高培养速度和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但是,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都需要几个完整的包括计划、实施、反思、调整、提高、完善等教育环节的发展周期,以努力适应社会市场对人才规格的变化需求,才能获得一个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大而快的发展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对音乐素养教育未给与高度重视。大多学校的学前专业非常注重基本文化理论课程,特别是初中起点专科,在课程设置上为了体现全科教育,只注重了文化理论厚重扎实,语数英理化史地生政各学科齐全,三学六法必修,却忽略了幼儿教师最为需要的音体美课程,而其中的音乐课程再分散到键盘、器乐、声乐、合唱等门类中,每周学生只有三十几个课时,音乐素养类的乐理视练和声欣赏教育教学时间少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一定要在教育思想上重视综合素质培养,更加注重教师教育技能教育,首先加强音乐素养教学,必须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在教学时数上对音乐素养课程予以保证,并引导教育学生在音乐素养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音乐素养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所有艺术类包括语言类技能的必须基础,其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技能学习和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二是急功近利思想影响音乐教育教学。毋容讳言,各类学校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扩招速度和办学规模迅速加大,使学生入学质量根本难以保证。且不说学前教育招生现在基本没有了入学面试,艺术技能考查更是无从谈起,学生入学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高考或者中考成绩。如此一来,虽然我们搞了几十年的中小学素质教育,但我们的青少年学生艺术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基础,就连学前教育这样的非艺术专业也很难谈到满意,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遇到很大困难,首先是音乐基本能力水平差距过大,五音不全、不识简谱线谱、没见过钢琴的学生,同业余器乐或声乐十级的学生按专业划为一个教学班,这种情形怎能一个分类施教或者区别教学解决得了。其次是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教师面临着各种教学考核,这就势必造成在音乐技能教学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往往在学生还没有受到良好音乐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就开始进行键盘学习和声乐学习,结果学生只是掌握了应付考试的曲目,简单机械地毫无音乐艺术美感地完成所谓学习任务,根本不能达到承担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要求,更枉谈愉悦身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进一步的教师职业持续发展,这种忽视音乐素养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做法其危害不言而喻。

第4篇: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高校英语教师;人文素养;基本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1―0008―04

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有用的英语人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的英语教学与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探讨的方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探讨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方法和培养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

(一)师范人才的培养模式

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与一般外语院校几乎相同,仍侧重于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大多开设综合英语、英语听力、口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阅读、英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等课程。其中,综合英语、听力等基础课程开设时间较长,最多的达到8个学期。但是,由于总课时有限,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开设不足,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科研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而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师范类课目较少,且学时有限。一般的师范院校在大学四年教育中,只开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测试学,且只有一个学期。而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性较差,与中小学基础英语教学活动脱钩,无法让学生及时了解并掌握新时代下新课标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

英语教师是一门很特殊的职业,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对从业者要求的特殊性。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涵盖很多方面,如英文讲演、英文歌曲演唱、简笔画、教案编写、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导演、试题编写及英语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二)课程设置的结构模式

同一般的外语院校一样,师范院校一贯重视英语听、说、读、写和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相关的精读课开设四年,泛读课、听力课开设两年,写作课的课时较少,一般只有两个学期。由于师范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或是学习动机不足,即便相对受重视的这些课程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开设在英语专业大学三四年级的英语语言学、文体学、词汇学、英美文学等课程虽然被视为必修课,但似乎只受到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们的重视,其余大部分学生仍然抱着及格万岁的心理;另一方面,这些课程的课时最多不超过一年,有的只开设一个学期。课程设置的种类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可选择的空间不足。这样,原本可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由于教和学双方均未给予合适的安排与足够的重视而变成走形式和无用的代名词。

(三)课程设置的板块模式

在“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影响下,许多师范院校盲目照搬非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计划,过分强调知识、能力的“专业性”,专业课程分类细而多,有交叉学科知识的综合课却很少。据资料统计,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四大板块: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j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所占总课时的比例分别为:2lg,71g,7g。由此可见,课程结构仍以学科教育为基本框架,突出学科专业教育、体现师范性的教育类课程门类少,学时少。创新复合型英语人才应具有不同的知识模块:英语专业技能知识、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各种能力:语言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处事能力、从事专业工作的实践能力、敢于迎接挑战和超越他人和自我的创新能力等。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途径主要是课程学习。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些需要反复实践的课程如:写作课、翻译课、教学法课等都受到课时的局限。如写作课上,学生在了解了基本的写作技能之后很少有机会去应用,个别学生作文被点评的机率极低,学生出于应试的目的就会选择一些写作的模板套用,写出的文章在结构与内容上都大同小异,质量可想而知。教学法课上的模拟教学机会更是难得,又因教育实习基地太少,实习教师的课时被一再缩减,很多学生在还不熟悉教学环节。

二、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同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的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见,目前应与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与高校英语教师人文素质有密切地联系,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对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也产生了一些积极地作用。

(一)专业课程设置对教师人文素养的引导作用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师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的重任,而这些培养的学生数年之后将走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将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只停留在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教授上,而应该把培育合格的英语人才作为高校英语教师首要的任务。合格的英语人才应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的决心,即高校学生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当然,能否做到这些,还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人品和素养。古人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既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使学生“成才”,又要担当塑造其“灵魂”的职责使学生“成人”。教师的工作可谓艰巨而光荣,同时,对为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东北农业大学校长李庆章曾说过这样的话,何以为师,先看师品,德高为师;再看师智,学高为师;三看师能,技高为师;四看师表,身正为师。教师担负着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魅力是无穷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想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师必须领先具备这样的人文素养。

(二)专业课程设置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

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必须树立教师的主体性,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实现自己价值的人。主体具有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活动的意志和能力,即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能力。这要求高校英语教师以渊博的英语文化修养为教学之坚实底蕴,能穿透语言层面进而突破英语文化的多种理解障碍,诸如风俗习惯、衣食住行方面的大众文化障碍,文史哲等方面的高雅文化障碍,是非取舍、审美标准方面的价值文化障碍等等,从而洞悉英语语言深处的人文积淀。而且,高校英语教师要有能力在中西文化双重背景下确立自身的价值坐标,善于对两种文明作出理性的比较分析,具备在优劣筛选中创新语言和创新文

化的才能。详言之,既要坚实地把握母文化的“根”,又要在汉英融通中互补,升华东方文明的基本品格,从而通过对英语言语和文化特质的把握,不但使学生丰富语言素质、发展言语能力,并且为其注入符合全球真善美基本价值准则的新人文精神。如是,英语教师就会超越语言而成为21世纪中华文明的有力促进者和创造者。专业课程的设置挖掘出英语教师的潜能,并对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起了一种提升作用。

三、优化课程设置以促进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

只有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确实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也只有具有人文素养的高校教师,才能真正懂得并尊重科学,努力去把握科学的本质,并把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的几个方面

什么是教师的人文素养?从广义上说,人文素养是非常具有涵盖性的概念,它包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一切素养。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人文素养,是指高校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除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人文素养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品质,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因英语课程本身的人文性特征而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特殊要求,这包括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要优化课程设置就必须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1 改善课程设置板块,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基于课程设置板块的调整,这就使得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对其所教的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有良好的掌握和具备精湛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课程设置的改善。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学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知识。所以,高校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强人文教育的力度,将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和融合。努力挖掘出教材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知识中的人文教育思想,让英语知识的传授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进而培养出既具有入文气质,又具有科学精神;既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又能解读西方文化的人,使其见解更加符合国际化的特点。

2 改革课程的内容,促进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实施人文教育要求高校英语教师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即教师在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教育能力的综合水平,它是教师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及任务必备的心理条件。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善于把深厚的英语功底展现于教学实践。通过精心策划、灵活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使英语课堂变成学生表演,教师导演的大舞台,做到“寓教于练、寓学于用”。如何才能把丰富的知识与教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首先要求教师备课充分。不仅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准备课时要追求更高境界,力争把课本的知识与学生的能力一并考虑进行教学设计,以使学生能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启发与发现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由书本内容引入到更广阔的联想空间,用情景把已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逐步形成知识与信息的网络。正是由于课本的局限性,才需要教师去发挥、拓展、补充、延伸以达到进一步升华。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社会化是知识活化的需要。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式和契合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生长性。

3 增加选修课程,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自身,英语当然具有以丰厚的科学文化积淀为底蕴的历史传承性和稳定性,但是作为对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语用学和教学理论则处在不断“引进”和发展之中;更兼全球网络提供了不同学科、不同流派、不同权威的专业知识。在网络上进行新知杂交和学术融合空前便捷。这些对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教学创新目标的激励下迅速强化科研能力,当是全球化时代对英语教师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要求。这种综合性科研能力包括学术新知整合能力、课堂教学分析能力和专业论文撰写能力。

首先是学术新知整合能力,即英语教师要积极立足学术前沿,有意识、有目标地从现代语言学和语用学、二语习得理论及课堂教育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最近发展中捕捉学术新知,不懈存储、长期累积、并有机整合到以自己的研究和创造目标为核心的知识结构中去,以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其次是课堂教学分析能力,即包括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及测试等诸多环节的系统化预计、反思、调整和整体优化,尤其要善于敏锐地洞察并牵引学习主体的课堂心理流向,尊重个体之间的认知差异和情意特点,以最大效度地达成教学目标。再次是专业论文撰写能力。英语教师首先要有真切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心灵感悟,然后通过写作这个筛滤程序提炼出具有自己特色和创意、又不乏实以这种因包蕴了创新智慧而问世的论文来激励自己对英语教育的永动式探求。而且,面对全球学术和教育交流更趋频繁的时代特征,我们倡导以英语来撰写论文或同时用中英文来,以扩大学术成果的影响面。这样,就对置身于全球化时代的英语教师论文撰写能力提出了很高的专业化要求。

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师的实际语言能力的强化,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

人文教育提倡“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才的个性化及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教育心理素质,这对高校英语教师也同样重要。这一素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就智力因素而言,包括敏锐的洞察力、有一定深度的思维能力、较高的对各种信息的整合能力及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丰富的想象力及灵活的注意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情等方面。同时,对教师内在的品德修养、一定的技能素质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具有较高教育心理素质的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所有方面。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素质,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懂得教育心理,就是能以学生最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动因、学习态度、心理特点、性格差异、年龄特点、兴趣程度、接受能力、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学习方法等方面都能给予充分的考虑。真正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深入人心。鼓励学生对语言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帮助其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第5篇: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提高其文化方面的素养。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重视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一、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还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较低,人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将课堂时间完全用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训练上。结果在实际交往中,学生很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人跨文化语境,常会因缺乏文化方面的知识而犯错误,轻则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重则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专家、学者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林意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里所指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叮、译的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即能够了解母语与目标语文化的差异。王永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这样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并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张萍认为,加大英美文化教学力度是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唐美莲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习英美文化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大学生具备一定英美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彭晓燕分析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张舍茹阐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使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子的缺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如专题介绍法,讨论法,媒介视听法,自主阅读法等。

    这些努力都对文化教学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或轻视文化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如下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语言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我们学习与汉文化不同的英语时感到有不小的障碍。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f i am late again, the boss will raise cai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把‘该隐’叫起来了”。“迟到”和“叫起该隐”有什么联系呢?原来,该隐是《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亚伯的哥哥。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贡物,而没有看中他的,该隐为此妒忌,杀害了弟弟亚伯。该隐是个性情狂暴、容易发怒的人。在英语中,cain成为devil魔鬼)的同义词,常用raisecain表示“大发脾气”。因此,上面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大发雷霆了”。老师在讲解这个句子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使学生增强理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到simile(比喻)这种修辞格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与禽兽、颜色有关的联想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别的现象。如:在中国古时代,人们把龙( dragon)和凤(phoenix )作为皇权的象征,龙是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一说,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以消灭。再比如,“虎”在中国人眼里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喻义,如:虎子、龙潭虎穴、虎踞龙盘等。但是在英语里,“虎”的地位却被“狮”所取代,众多词语如lion一heart(勇士),the 1i-on’ 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额)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等都说明了“狮”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虎”。

    这些文化知识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

    (二)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书本知识的获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课外知识的介绍和了解也同样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是培育英语语言环境的沃土。向学生适时、适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英语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是最杰出的代表,许多出自《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的成语和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如“wise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地智慧过人)、" forceful as sam-son"(像参孙一样力气大)等。它们也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英语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英语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表达,如cyberspace(网络空) , public price hearings(价格听证会)等,它们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加深语篇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研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读者阅读时可以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如果对语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语篇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所以,在语篇教学前,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要事先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提供提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扩大其知识面,引导他们准确地理解所读的语篇。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and more temperate. "(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如此迥异,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四)加深材料理解,提高听力水平

第6篇: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旅游专业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礼仪之邦,旅游业是好客的行业,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应该懂礼仪、擅沟通。旅游服务业是高尚的行业,只有具备一定品味修养、审美情趣的从业人员才能满足追求愉悦、刺激、享受、猎奇的旅游者们的需要。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景区众多,旅游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只有知晓景区文化的深邃内涵,才能将这一文化传播弘扬。随着旅游现象大众化普及,出游人数的激增,旅游资源频遭破坏,如何进行生态旅游、环保旅游成为热议话题,而旅游从业人员提高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保护旅游资源。

1 人文素养在中职旅游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人文素养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品质和修养,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的内涵大致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层次。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成分是历史感和责任感。

旅游业是具有丰富人文属性的文化产业,旅游服务工作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是旅游服务业的核心价值。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优良的人文素养。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文明礼仪、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审美修养等。中职学校在培养高素质旅游应用型人才中,人文素养培育具有基础和优先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2 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与举措

2.1 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培育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人文素养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力争把人文教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用积极向上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教育对象,使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创造良好条件。除了网络,还要多利用图书、报纸、杂志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举办人文社科讲座等。扶植和鼓励学生建立与专业相关的社团,如地理、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生社团,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培养。此外,整个校园应该设置一些反映历史、人物等的人文景观,展现人文精神,与优美的校园风景和别具一格的建筑融为一体,这样更能体现学校层次与格调。

2.2 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实施全方位的人文教育

课程的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最有效途径,也是加强人文素养培育的重点。因此,中职旅游专业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养成,结合旅游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必须整合课程门类,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扩大选修课比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前提下设置自然、人文、社科诸如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跨文化交际等人文素养选修课,扩大学生选课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对充实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注重人文课与专业课的结合,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因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本身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价值,以人文精神传递专业技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3 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

中职旅游专业应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有品位、懂专业,敢创新的新型人才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旅游业的发展。为提升学生的专业品位和人文素养,开设诸如《国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美学》及《旅游史学》等研究旅游文化内涵的课程,并举办有关建筑、茶艺、园林、戏剧及诗词等文化专题教学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提高学生审美鉴赏水平。当然人文素养的提升并非开设几门文化课程那么简单。专业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在各类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从而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专业教师作为引路人也应不断深造,拓宽思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教法,经常参与一线工作,避免纸上谈兵,理论联系实践,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2.4 多举办灵活多样课外活动。

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专业竞赛、文化讲堂、礼仪表演等形式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品位,磨练学生的意志。学生也应不断地走进一线企业,接受挑战,提升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第7篇: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问题

反思 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15-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巩固,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中暴露的问题很多,虽然都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但是任何教学都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对问题的分析应该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进行。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选题不恰当。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之前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基础不扎实,知识面狭窄,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自己没有扩充。开始毕业设计(论文)之后,又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学生在选题阶段就显得很艰难,状况百出。比如有的学生写《接触网的弓网故障》,题目范围明显过大;还有的明明是强电类专业却选择弱电领域的选题。这都与学生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有很大的关系。

2.信息素养差。信息素养是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是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如何才能检索、评价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信息素养差的普遍表现是对信息资源的搜集、分析、利用等信息素养能力较弱,学生很难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对信息进行过滤,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如果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越多,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全面,思考问题会更深入。因此收集大量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是写作的重要步骤。但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极少设置有文献检索类的课程,导致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缺乏。很多学生不懂如何使用文献检索途径去寻找资料,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对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获取文献的服务更是不了解。学生文献检索和信息查询的手段缺乏,信息意识不足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一大障碍。

3.语文基础差。大多数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初始阶段都会就毕业设计(论文)的文体特点和文本规范要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标题不准确,摘要、关键词不正确,正文不完整,参考文献不规范等问题。而且很多学生写的文章重点不明确,结构不合理,行文思路不清晰,论述层次不分明,缺乏条理性、逻辑性。还有的学生找到有关资料后没有透彻地理解,更没有正确地运用所掌握的材料,在写作过程中常断章取义地引用,造成无法正确表述自己的观点,甚至有时会产生歧义。至于文章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格式设置错误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从这些表象可以看出,学生在中学时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比较差,但又缺乏这方面的自我认识,在毕业设计(论文)之前没有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失,导致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问题层出不穷。

4.抄袭现象较严重。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而且是非判别能力差,缺乏诚信,急功近利,同时由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在网上搜索、复制,东拼西凑而成。更有甚者整篇抄袭应付。从近几年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来看,学生所写的毕业设计(论文)与网上或历届学生的文章,雷同率和重复率都比较高。

(二)老师方面的问题

1.指导老师短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在较短时期内快速扩大,导致老师人数不足,师生比例偏高,专业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以及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极低,这直接导致了能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专业老师非常缺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在分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任务时,常常一位专业老师带十几个学生,甚至带几十个。然而,老师带的学生一多,每个学生所获得的指导时间和指导机会就减少,这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非常不利。

2.指导老师能力有限。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多数是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又正好遇上高职院校扩招,师资缺乏,他们一毕业就直接承担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到企业去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存在先天不足。由于缺乏现场经验,他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对选题的确定把握不准,多半将自己以前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拿来给学生做,或参考本科或硕士的毕业设计(论文)来定选题,显然这些选题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也有的使用历届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但可供选择的题目不但数量少,而且陈旧,很难适应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3.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高职院校的扩招,师资补给的滞后,使大部分在职的老师(特别是专业老师)的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这些老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期间,不但要负责指导毕业班的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还要承担非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而一些骨干教师还有科研任务要完成。因此,教师在指导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很难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改变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

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分层次采取不同的内容形式来等效毕业设计(论文)。

比如可以按下面的方式进行等效:尖子生,这类学生经常参加技能竞赛,可要求他们对技能竞赛作详细的分析,并写成有借鉴意义的竞赛总结;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着实习内容的深入,逐步去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在顶岗实习回来后,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针对上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提交的竞赛总结、调研报告或实习报告,都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锻炼、提高和积累,效果与写毕业设计(论文)是等效的,且学生写起来体会更深刻。

(二)采用双导师制

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不仅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目前各高职院校多数专业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可以胜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但是部分老师的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尤其是刚上岗的新老师。鉴于此,建议采用主副双导师制。可以聘请校外的企事业单位或学生的就业协议单位的技术人员或学生的实习师傅来担任主导师,副导师由校内指导老师来担任。校内指导老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指导,保持与校外指导老师及学生的联系与沟通,毕业设计(论文)中涉及的具体专业技术、技能指导由校外指导老师负责。双导师制可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企业生产实际近距离对接,更具有针对性。

(三)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

学生信息素养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速度。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可利用网页或开办系列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资源的检索方法和检索策略及技巧。另外,还可以在毕业设计(论文)初期,安排一至两周的时间,要求学生使用学到的检索技巧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扩展他们专业知识面,并使其了解论文的写作格式,有助于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方案。

(四)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学院图书馆除了根据专业的发展动态对馆藏图书进行及时更新添补,同时应加大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收集。比如,建立校际间资源共享平台;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和文献尽快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将历届优秀的毕业论文刊登在校园网上;建立专业选题资源库,选题可以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提炼出的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先进性的课题。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老师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院应该在不断提高生师比的同时,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学院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畅通企业引进专业老师的途径,从企业吸引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吸引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学院可以外派在职老师进修和培训,帮助在职老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学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老师到相关企业挂职实践,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开拓老师的视野。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而且也提高老师的专业教学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就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赛.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2]曹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7)

[3]赵素娟.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信息服务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

[4]吕亚慈.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0(46)

[5]丁桂香.高校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0(25)

第8篇: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30-02

农业院校包括林学、农学、园艺等很多需要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专业。作为实现本科生培养目标重要的一环,毕业论文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质量也是衡量学校与本科生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做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贯彻以素质教学为导向的本科生培养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本科生的扩招,学校自身在师资与教学资源上的不足,以及大学生受到找工作与考研的影响在做毕业论文时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造成现在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1]。

一、农业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师资与设备不足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当前农业专业的毕业论文开始要求必须是学生本人通过做科研获得毕业论文所需的数据,因此,毕业论文要求每位毕业生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才可以完成,同时相应的导师也需要付出较大精力与时间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在当前多数高校存在扩招的情况下,一些影响毕业论文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首先,扩招导致师生比过低,有些老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比重大,对毕业生的指导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不足[2]。其次,由于一般本科院校本身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投入有限,导致当前许多老师没有足够的实验室空间,再加上部分仪器设备由于老化、损坏等原因而不能及时更新,每逢毕业季到来,经常会出现实验室扎堆,低值仪器不够用,高值仪器缺乏的问题,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3]。

2.毕业论文完成时间经常与学生找工作和考研相互影响。许多院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常常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考研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复试,没有心思认真做毕业论文,而没考研与考研落榜的学生多数心思放在找工作上,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4]。许多学生追求短平快,希望老师给个简单的题目,自己草草应付了事。农业类专业的学生多是实验类的毕业论文,由于本科毕业生开始做实验时多为生手,经常由于一些实验细节没有注意或自身的粗心大意而没有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而在实验失败或没有取得较好实验结果的情况下欠缺足够的时间重做,缺乏严谨数据支撑的论文质量可见一斑。

3.缺乏科研素养培养导致论文质量不高。当今许多学生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动手能力较差,缺乏与人展开良好协作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由于放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开展毕业论文,许多学生在不具备一定科研素养的前提下就开始实验与论文的撰写,因此,许多学生实验记录的乱七八糟,当要写论文时常常自己都搞糊涂了。在查找文献、数据分析、基本的Excel、word与文献插入软件使用均相对生疏的情况就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所以经常看到一些毕业论文中存在文字编排错乱、文献输入格式不规范、制图存在错误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1.提前选定学生,早点开展科学实验。提前选定一个合适人选,再由选定的学生在本班内选择同学进行组队,形成团队。这样选定的学生,容易培养较好的合作性,易形成一个相互帮助与学习的良好团队,有利于培养每个同学的科研素养。在选定好学生后,先指导学生学习仪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务必掌握常用的仪器,在熟悉基本的实验仪器后即带领学生开展实验,在大二或大三上学期开始,这样避开其考研与找工作较为忙碌的大四。让学生对实验仪器有较多的亲手操作机会,增加其熟练程度。同时由于形成团队,一些工作量大的实验由大家共同完成,既减少单个同学工作量,又提高了效率,并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实验开始早,一些失误与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实验失败可以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补救或重做。

2.科研素养的培养与训练。鉴于多数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的科研素养普遍较低,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先让这些学生对照实验室内已制作好的简易仪器说明书进行自学,抽时间进行考核学生的正确使用仪器的能力,必要的亲身示范。拟定一个题目,让学生试着写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把实验细节都写得非常细致,如试剂的配法,步骤要写详细,这样使学生对实验步骤了然于胸,在开始实验时可以有章可循,有案可据。在进行实验记录时,要求学生把实验数据与细节记到指定的实验记录本上,简单明了,条理清楚,具有必要的注释,便于数据的录入、核对与分析。在数据分析阶段,先让学生熟悉相关文献尝试自我钻研,然后找时间对数据进行亲手示范,让学生逐渐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一些数据处理的软件如Excel、Origin、SPSS等采用亲手示范的方法教会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3.科研的兴趣激发与对学生的激励。一定的激励有助于提高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榜样激发大家对科研的兴趣,鼓励大家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全程跟踪并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均能克服困难最终取得理想结果,获得一定的成就与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由于现在部分学校对学生均要求学生要累积有一定数量课外素质教育学分,因此对从事相关实验的有重要贡献的学生均在发表文章中进行署名,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课外素质教育学分,另外一方面有利学生考研及找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申请SRTP项目,凡申请到SRTP项目的学生每名同学均可以用于课外素质教育学分加分,由于肩负开展实验并完成项目的责任,同时也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4.毕业论文撰写能力的提高。经常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有些学生马虎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因此,对于教师来讲一定要强调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两年多数高校开始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在答辩前,杜绝一些学生靠抄袭混毕业的行为,对个别学生毕业论得太差的同学要求其进行二次答辩。通过宣讲学校的要求,使学生端正态度,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教师在毕业论文撰写时期要催促学生及时完成,及时跟进并指出学生毕业论文的不足,防止学生写作方向走偏。对于错别字及一些格式错误等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指出其存在的错误,督促并检查学生进行修改。

5.答辩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论文成稿后,马上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这是向大家汇报自己成果的关键时期,更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答辩的质量,要求学生提前做好毕业答辩PPT,对答辩要说的话可以写好答辩台词,反复练习,以控制好时间满足毕业论文答辩要求。要求学生对本人的毕业论到了然于胸,非常熟悉。为了避免学生在答辩环节出问题,可以组织学生提前进行预答辩,让老师与其他学生在下面挑错误。经常在预答辩时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减少在正式答辩时犯错的机率。

三、结语

本文基于本人在指导毕业论文中的实践与体会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做法,在这两年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一些不足之处也一直在激励着笔者在此方面的探索。毕业论文是对每一个本科生在大学四年学习效果与各方面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每位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只有在不断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取长补短,才可以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唐琳,罗玉双,王文彬,等.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0):109-110.

[2]张利霞,常青山.对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7):180-182.

[3]李春艳,李诚,龚江,等.农业类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评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56-57.

[4]颜安,张文太,盛建东.新时期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7):249-251.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Graduation Thesis of Agricultural Undergraduates

CHANG Qing-shan1,ZHANG Li- xia2,ZHAO Yan1,WANG Lei1,GUAN Jun- chao1,YU Yu- lei1,XUE Jun -peng2,XU Kai-feng2

(1.College of Forestry,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 College of Agriculture,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Henan 471003,China)

第9篇: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理念,生态素养,生态文明

 

一、生态素养大学生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一种文化呈现,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毕业论文,生态理念。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大学是传承人类智慧和创造新知识的场所,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强大起着重要作用。毕业论文,生态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将从工业文明社会逐渐进入生态文明社会。新的社会形态需要大学提供与之相配套的人才,也就对大学的育人目标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生态文明的提出,政府、社会、高校都在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与时代相适应的高校。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陈敬佑教授在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探索中提出了生态大学的概念: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为指导,通过大学系统内外关系的调控,取得学校与外部环境、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和整体功能的优化,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实现学校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二、生态素养大学生的定义与内涵

笔者通过相关资料发现,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研究生态大学所培养的人才时大致有两种称呼,一类是“生态人”,一类是“具有生态素养的大学生”。第一类称呼涵盖面过广,因为主要是探讨的是大学生培养。对于第二类的称呼很多研究者只赋予了它具备生态知识,内涵深度不够。笔者所提出的生态素养大学生是指蕴含和谐理念,具备生态意识,拥有创新精神,掌握综合技能,以求得社会发展与自身完善动态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生态素养大学生是高校实现和谐教育的一个理想状态,是构建生态大学的最终目标,现在对生态素养大学生培养的探索也刚刚开始,但生态素养大学生的内涵决定了它在现阶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一种适应时展要求的全新育人理念,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生态素养大学生的核心是拥有生态理念。生态理念不仅需要大学生掌握生态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相处,培养和谐、宽容的生态精神,体现中国古代“和”、“合”二字的精神品质。毕业论文,生态理念。生态素养大学生还应当具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能掌握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因为生态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世界,一个不断创新的世界,只有创新才能生机勃勃、奋发向上。

三、生态素养大学生的培养途径

1.育人环境的生态化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如将大学比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学生和大学的生态环境系统构成了整个大学生态系统。大学生态环境系统用以前惯用的词来说就是育人环境,即其所发挥的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育人环境的生态化是培养生态素养大学生的前提条件,也是生态素养大学生培养的载体。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以 “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为规划理念,体现了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将生态理念贯穿每一个环节。毕业论文,生态理念。学校全国首创地将校园和植物园“两园合一”进行建造,努力打造“两园合一、生态种植、示教结合、收特”为特色的生态化校园。毕业论文,生态理念。

2.校园文化的生态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生态化的基石和核心,承载着校园生态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浙江农林大学在建设东湖校区时力争体现50余年的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和传统,体现吴越文化的地方特色;倡导“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营造“培养创业者”摇篮的氛围;体现作为高等学校对社会文明的辐射引导作用和向周边地区的渗透作用。学校以竹文化、茶文化、健康文化为核心大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和谐、包容的生态精神。通过开展“绿色文明”主题活动、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等主题活动将生态文化的教育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培养生态道德,使学生养成生态行为,形成生态文明,培养学生自觉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3.育人系统的生态化

育人系统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浙江林学院在人才培养中,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生态人培养原则,将生态化教育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生态素养大学生。学校构建以三大课堂为一体的三维人才培养体系。第一课堂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强调以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能力,促进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二课堂采取创新竞赛、科研训练、社团活动等形式,通过实验室开放、导师制等制度,构筑师生互动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第三课堂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在学科建设方面。毕业论文,生态理念。以做强特色为抓手,以基础学科为基石,以重点学科为核心,通过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组建了农林资源学科专业群、环境学科专业群、管理学科专业群、人文学科专业群等4大学科专业群,努力构建学科专业的生态群落,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敬佑.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大学[N]. 中国教育报,2007-11-28.

[2]周国模.普及生态理念建设生态大学[N]. 科学时报,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