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前演讲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我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
1.1 介绍作家作品或背景资料。即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东西,如作家作品常识、创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这类内容的演讲,把口语训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2 诵读优秀诗文。内容可以是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优秀诗文,将其诵读出来和大家一齐欣赏,并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
1.3 故事演讲。搜集和阅读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并将它们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1.4 名言警句赏析。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
1.5 广告词赏析。随着商品市场化的加速,广告以各种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我要求学生先从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搜集广告词,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对广告词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词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双关、谐音、排比、用韵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1.6 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一些课文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
1.7 即兴演讲。在课前几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2 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重要意义
2.1 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是畏首畏尾,现在是争先恐后;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
2.2 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
2.3 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演讲的材料,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而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简单一点说,所谓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这四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关系一直难以协调:一方面,有的语文老师不注意语文能力的培养,陷入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误区;也有的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只有多读多写,结果忽视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对语文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训练,可以说是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没有一定的体系。自然,其训练也就很难落到实处。事实上,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是听说的规范,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何让学生学会听说?怎样帮助他们说得规范? 我们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在上学期初就此问题展开了教研,首先经过讨论,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了听说上,想利用听说这一基础促进读写的发展,从而达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又考虑到长时间的让学生去听去说,可能学生会厌烦,效果会不佳,大家共同商议,决定利用起讲课前的3―5分钟,这一段时间学生的思维常常处于紊乱和亢奋的状态,一时难以进入课堂教学的活动序列。如能很好的利用起来,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确立了“课前学习”的基本模式
(一) 训练形式――你说我评
每次语文课前,先由一位学生单独发言或演讲,每生限时2分钟左右,再由另一位学生评价。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引导和督促,可能花3分钟左右。 (学生发言一律用普通话,并按座次顺序进行,学生每学期一般可有4次以上训练机会。)
(二) 训练目标――提高能力
A、说
1、说话应充满热情;
2、须用普通话表述或朗读;
3、语言应具有条理性、连贯性、准确性、简洁性和灵活性;
4、说话方式自由选取;
5、可灵活运用肢体语言。
B、评
1、说话是否连贯、得体;
2、语意是否明确,中心是否突出;
3、是否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三)训练内容
自我介绍、精彩片段作文、知识介绍、故事笑话、每日新闻、观或读后感等。
(四)训练过程:
七年级新生的训练从“自我介绍”开始。要求说话的学生必须在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点、缺点、习惯、理想等不同方面给其他同学以明确的展示,指导学生课前写好发言稿。上课演讲时允许参照演讲稿。
进入八年级后,演讲的范围有所拓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形式进行演讲,他们仍然可以在课前作好演讲准备,但上课发言时必须脱稿。
到了九年级,则重点训练学生即兴发言或组织学生论辩。
在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首先判断别人说得怎么样,再想想好在哪里?差又在何处?然后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好?为什么差?由最初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在“听”中“想”,在“想”中“评”。从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作出评价。
二、实施“课前学习”的可行性
第一、 对演讲的学生而言,因为演讲的过程是把思维经过整合并进行表述的过程,它要求演讲者组织语言迅速,表情达意准确。因此,演讲者为了尽量圆满的完成任务,他就会去广泛地搜集材料,时时留心听、仔细看、用心找,然后再对拥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抓住中心,再选用较为准确、生动的语言,力争做到条理清晰,上下贯通,内容和感情符合实际,最后能将自己的看法准确的表达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观察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他人、他事、他景、他物联系起来,产生联想,在头脑中构成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使他们观察事物的层次更上一层。引导学生把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进行纵横比较,让他们养成捕捉生活细节的习惯。这样,学生的观察力、归纳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就得到了训练和加强。
第二、对评价者来说,“听”是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是对听觉器官中的语言信息的分析、理解和记忆。在听人家发言的过程中,边听边思考,力求听明白,听准确。随着演讲者语言的进展,思索各语句、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发言内容的重点,抓住演讲关键之所在。努力分析某些隐藏在语句结构底层的真实意义,即分析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听清了对方的看法或评论,就能帮助自己提高认识,使自己逐步学会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每次课前听其他同学的演讲、发言,完全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两条可供写作的素材,帮助自己加强作文材料的积累。坚持一学期后,很多的学生就逐渐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内容丰富的作文资料库,这无疑使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课前学习”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课前学习”强化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学生在发言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启发,自己的主动思考,发现并提出一些疑问。比如,考察演讲内容的因果联系,比较不同演讲方式方法的优劣,验证演讲者所持观点的正确与错误,或者就演讲者所提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探索,通过假设、证明来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此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或者运用联想,促使学生在“听”与“说”中由此及彼思考,有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有一条路子,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路子,这条路,好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学生发言的时候,就得有这个思路,他就得去注意第二句和第一句之间应该怎样衔接,第三句又该怎样和第二句衔接,……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严密的语言逻辑,那作为智力核心的思考力也才能得到有益的发展。同时学生思考问题的准确性、条理性、敏捷性也将大大增强。因此,“课前学习”活动只要能长期坚持,学生的认识能力必将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定会增强。这样,他们所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常常能做到内容充实、具体,而且往往见解独到,认识颇为深刻
布卢姆教学论指出:“如果每个学生都把一种情感经历带入教学,这种情感经历能够影响他或她对待学校的一般看法,或影响其对某一课程的学习。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同学,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或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迅速。”课前演讲所营造出的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乐于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乐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形成高涨的情绪体验。情感教学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自觉能动的积极状态。因此,课堂上必要的演讲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锻炼学生的胆量
一个人的胆量是逼出来的,当全班每个人都接到必须上台演讲的任务时,他们已无可选择。因此,当他们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完成了第一次演讲后,教师给他们以表扬性的点评,并带动同学们给以善意的掌声鼓励,他们的信心就更足了,会使下一次的演讲准备得更好。一两次之后,同学们的课前演讲、课堂回答,都会比以前踊跃。人人都有表现欲,都想当众施展才华,“课前演讲”活动不仅为他们创造了表现口才的平台,更使他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
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前演讲”活动,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或者说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虽是短短的几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因此,课前演讲是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
三、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悟性就在你的脚下”。同学们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中,为了能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搜集材料会特别用心。那些有意义的题材,来自于他们随时随地收集、分析、总结的所见所闻,这就锻炼了他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调节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
短短的小演讲,不但不会浪费上课时间,反而能极大活跃课堂气氛。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改革基础教育的课堂结构模式,变传统的授课式为多元的合作式,压缩老师课堂讲授所占的比例,增加学生课堂活动所占的比重。“课前演讲”活动,除演讲者外,师生都做这个“小老师”的忠实听众,课堂上多了掌声,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情形都跃跃欲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几分钟后的上课时间里,气氛活跃,同学们对老师的问题都会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得到加强。
五、沟通师生的心灵,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当老师点评同学们所讲内容并发表看法时,学生就了解了老师的心态及老师的观点看法。老师通过听同学们的演讲,也知晓了他们对人生、对友谊、对社会的态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思路,肯定他们的正确观点,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看法,这样,师生的心就拉近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近是信任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基础,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对语文教学有很大帮助。
课前演讲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对语文。真正进行一次成功的演讲,对其内容和形式必须要考虑清楚,教师可根据活动的具体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适当安排,比如:
1.学生可读自己写的文章,也可读别人的好文章。
2.教师可规定演讲大主题,学生自己准备具体内容,从国际时政到热点新闻,从同学关系到自我检查都可以。
3.讲授新课的前两天,要求学生阅读一些题材与新课内容相似的文章,演讲的内容与本节课所学有关。
4.形式多样,即兴演讲、自由演讲等。内容不限,背诵古诗、讲名人故事、表演课本剧等。
5.根据学期或单元教学重点安排演讲内容和形式,如语文教学进入议论文教学,课前活动可以设计为“谈谈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的活动形式。在课下大家共同想出主题提供给老师,一般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又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如“该不该穿校服”、“上学该不该带手机”、“课间十分钟该不该踢足球”等等。每次活动,当一个同学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时,其他同学可自由发表看法,或提出反对意见,或为演讲的同学补充发言。通过活动,学生可感受到“论点”的关键所在,解决议论文的入门难题,从另一角度来说,也化解了作文教学中议论文的难点。
【关键词】 课前三分钟演讲 新课标 作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新一轮课改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课前三分钟演讲,它注重了学生个人感受和体验的抒发,尊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权,更重要的是学生因此而取得的巨大进步,让为师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瞧,开始是畏首畏尾,现在是争先恐后;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真可谓:激活学生并不难,给点“时间”就灿烂。下面就具体谈谈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作用。
1 厚积累
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有个学生为了做关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演讲,光摘抄的文字材料就有十几页,而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几个循环下来,学生普遍感到,演讲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
2 促竞争
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课前演讲正是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每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至多只有三次,大家都非常珍惜,也仿佛在比赛中看谁新颖,看谁成功,看谁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儿。有一个学生这样告诉我,第一次走向讲台,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内心真是激动,决心一定演讲好,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决心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一定赶上他们。演讲使班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个个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
3 炼胆魄
在回答“课前演讲对你各种能力的影响,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把“锻炼了自己的胆魄”这一条放在前列。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4 悟人生
随着学生对课前演讲的逐渐喜爱,我将演讲与课本的内容有意识地结合起采,引导学生考虑人生理想、人生道路等有关人生问题。在讲授罗素的《我为何而生》,让学生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反复诵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也用“我为何而生”为话题来演讲。无数个三分钟的日积月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 5 增理解
有人曾说过:“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女生,平时沉默寡言,穿着相当朴素,因此同学们都说她古怪,笑她土气。加之自己自卑心理的作怪,她很少在公开场合大声讲话,更别说登台演讲了。轮到她了,怎么办呢?不让她上,伤了她的自尊;让她上,讲砸了,自信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于是我鼓励她说出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感情,用真心去打动同学。第二天她走上讲台,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原来她家在农村,妈妈身体不好,爸爸是个收破烂的,为了供她和弟弟读书,五十多岁的父亲经常没日没夜地操劳,看着爸爸一天天憔悴苍老,她的心在滴血,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节衣缩食,减轻父亲的经济压力。在这三分钟里,同学们听得是那样的专注,为她的真情所打动,由衷地敬佩她,都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主动地和她接触,使她感到了大家庭里的温暖。也有几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听了她的演讲,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对自己误解了她而感到愧疚。
6 铸人格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指在每节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新课改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探索新课标下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是典型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改彻底打破了旧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前学生三分钟演讲,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样做,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
课前三分钟演讲在具体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一、实践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单靠课本教学是很难完成的,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心、口、手、脑并用,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在实践锻炼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坚持实践性的同时,还要注重系统性,首先是把课前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使之与阅读、写作、课堂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第二是给课前演讲本身一个 “系统”,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都有明确的开展计划,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演讲内容、开展形式。如初一安排“自我介绍”、“诵读优秀诗文”等;初二开展“话题辩论”、“我心中的名人主题演讲”等;初三开展“名著欣赏”、“课本剧表演”、“即兴演讲”等。
二、指导评价与激励相结合
教师对“课前演讲”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内容确定、话题提供、情景创设、组织安排、演讲方法上进行具体的指导,还要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姿态气质等方面进行恰当评价。自始至终把握正确的指引方向,不让学生自然、随意的“演讲”。
学生千差万别,个体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老师要善于从中发现闪光点,一个形象的肢体语言,一个精准的比喻,甚至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学生得到认可,更期待下一次演讲。
三、多样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课前演讲在内容与形式上,要力求丰富多彩、情趣盎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演讲情境,引导他们广泛地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引发动机,激发兴趣。为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兴趣持久,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可以采取:1、讲演作家作品或背景资料。即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如作家作品常识、课文背景、作品主旨等。这类内容的演讲,把口语训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诵读优秀诗文。诵读学生课外积累的优美诗文,并进行简要的评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使演讲者有兴趣展示,听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3、故事演讲。搜集和阅读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并将它们生动地讲给大家听。演讲故事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4、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聚焦热点,课前由一二名学生新近的校内外或国内外新闻,并要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5、名言警句赏析。 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同学们为了作好演讲,搜集阅读名言警句,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此外,还可通过开展辩论赛、课本剧表演、主题演讲、即兴演讲等形式,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课前演讲要循序渐进,保持连续性。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并且要连续进行,不能中途间断,否则将前功尽弃,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成果展示与评定奖励相结合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为提高教学质量,上一学期我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课前一分钟”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一、老师采用“课前一分钟的微笑”引领和谐课堂。
面对高考的压力,高三学生对老师的好恶意识和选择意识很强,所以我首先为了排除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放弃我所教的英语的可能性,我采用了我认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课前一分钟的微笑”。我的方法是课前面带微笑、直腰挺胸、精神饱满地踏入教室、走上讲台,然后面带微笑地扫视整个教室及教室里的每个学生,用微笑的眼神催促还没有做好上课准备的学生,用微笑的眼神鼓励成绩不好的学生,用微笑的眼神安慰忐忑不安的心灵,用微笑的眼神表达对老师有厌烦情绪的学生的理解,用微笑的眼神表达自己对学生无声的爱,最后用微笑让学生明白“要上课了,让我们和谐、快乐地度过宝贵的课堂时光”。
二、学生参与“课前一分钟”活动,减轻压力,提高兴趣。
高三学生学习紧张,枯燥,我认为如果一直采用例行式的师生问好方式――“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降低学习英语的热情。所以为了舒缓学生紧张的神经,而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学习,我在课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前一分钟”活动。
为了发挥课前一分钟的作用,用好课前一分钟,我应用多种技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上学期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彻底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寻找语言主题,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自己编的演讲,还可以由几个人合作进行的各种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精彩的、幽默的歌曲、笑话、游戏,也可以是与高考有关的考题,句子,要求很简单,只要与英语有关。
经过上个学期的坚持和努力,我发现我所教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明显有了提高,无论是尖子生,中游生还是差生,都积极的参与,一波又一波的掀起学习英语的小。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同学准备的是曼德拉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的视频,材料在精神和知识方面很富有鼓舞性,在课前播放了之后,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了良好的铺垫,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课上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很是有激情。下课后,很多学生下载下来进行背诵和模仿,几天后又是在“课前一分钟”活动中,进行了演讲小竞赛。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激情。
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课前一分钟是一种以奖励形式出现的活动:学生为了得到这样的机会而在课堂上以最佳的状态展示。事件本身的功利性远远超过了学生本身对英语表演和演讲的爱好。从而在情感上误导了学生的观念,从目的上歪曲了活动本身的意义,使其在长久实施之后需要置疑。
其次,活动本身存在准备上和实施上的问题。在准备时间上存在问题:每天的表演和演讲只给学生一个晚上的准备时间,这对于 学生不能说不是一个欠缺考虑的做法。在活动实施上存在问题: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储备有限,大部分的表演或演讲过程都是表演者的独角戏,学生的参与面很窄。
克服心理怯弱
每届新生在演讲活动开始前,笔者都会讲一个故事给他们听。话说有一个大学生,人长得帅气,也饶有才华。在大四实习的时候,他每天跟着师傅学习,认真专研。有一天师傅对他说:“你也该到时候上课了。”便布置给他篇目,让他认真准备。经过几日精心准备,他站上了讲台。这一天他不再儒雅,不再帅气,而是面红耳赤、照本宣科,几乎没有抬头直视过学生,对着黑板、对着教案、书本,就这样上了一节课;更为滑稽的是,上课之前,他把手机放在讲台上,下课之后把黑板檫装进裤兜带回了办公室。这个故事都会引起每届学生的哄堂大笑,而接下来他们的第一次演讲就是这个大学生的真实写照。笔者不断鼓励着每个学生,让他们鼓足勇气,克服心理的胆怯。第一次站在舞台上讲的优秀与否并不是那么重要,更为重要的是你敢于站在这个舞台上。经过几轮的演讲与点评活动,学生逐渐克服了心理怯弱,站在舞台上也有了傲人的风采。
主题与生活内容连接
若想5分钟的语文课前演讲能够吸引听者的兴趣,引起听者的共鸣,选材是一个突破口。选择的话题、选取的素材切入口要小,内容要新奇,但又要贴近生活。因为来自生活的时鲜素材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充满时代气息,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奇特的事件、话题更能迎合听众惯有的好奇心,提高听者对演讲内容的关注度。适当地在演讲时插入少量与话题相关的幽默话语,更能将听者带进你的思维天地。在主题不断深入时,逐步以巧妙的话语,将他们引向出口,能给听者以意犹未尽之感,那么你的演讲就成功了。记得一次,班上两名男生以“动漫”为话题进行演讲PK。男生A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一个个对大家而言很遥远的国家,一个个陌生的专业术语,一组组陌生的数字,短短5分钟几乎讲了整个动漫史。他讲得唾沫横飞、意犹未尽,而下面的同学听得云山雾绕。而男生B则围绕同学们相对比较熟悉的作品――《海贼王》《忍者神龟》《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以及目前在国内很火的“卢恒宇与李姝洁工作室”,分析日本、欧美与中国动漫的现状及区别,并从文化、观念两个角度深入剖析原因,在演讲过程中还适时地套用了《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一些话语调动气氛。其他同学专注的眼神,时而惊叹、时而沉思、时而恍然大悟的神情就是对他最高的评价和最好的肯定。由此可见,对于这样一个对大部分人陌生而又新奇的话题,演讲者一定不能泛泛而谈,空谈大道理,只有抓住听者的好奇心,结合熟悉的素材,巧妙地将主题与生活内容连接,诉说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考,才能更好地激发演讲者与听众的共鸣。
语言简洁明了
一轮课前演讲过后,笔者发现他们存在的一个通病,那就是事先演讲稿写得可谓精心,背可谓用心,而站在讲台上演讲时却是力不从心。精心准备,深入思考,用心背诵,可是为什么在演讲时还会如此不堪呢?根源是语言不够简洁明了。演讲者在演讲时想把事先背诵的演讲稿一字不差地讲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记得有一次,轮到一个平时说话比较嗦的学生演讲,她选择的话题是“别停下脚步”,她带着密密麻麻的演讲稿走上讲台,冗长拖沓的演讲,一句句重复的话语,一个个类似的故事,让其他同学开始感到疲倦甚至厌烦,该学生自己声音也越来越低,越来越没自信。课后她向我请求再给她一次机会,第二天,她重新演讲,这次她没有选择重复去讲那些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而是选择了三个关键词即“梦想”“勇气”“坚持”。这位同学第二次演讲所做的就是先理清自己要演讲的思路,然后围绕着三个词语选择好鲜活的材料而已。结果她不仅赢得了满堂喝彩,更是因此改变了自己在班级其他同学心目中嗦的形象,收获了自信。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学生在课前短短几分钟的演讲中,没有必要精细设计演讲稿,更重要的是要理清演讲思路,抓住受众的心理,这样才能调动情绪,唤起共鸣,赢得掌声。清晰的思路,简洁的语言、摄心的角度,便是每个演讲者必然的选择,也是通往演讲成功唯一的道路。
自评、生评、师评
关键词:游戏;歌曲;聊天;演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16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课前热身活动往往被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被长期忽视。有的教师上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上课就开始重复“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lesson.” 这样的开场白,让学生感觉没有任何的期待和新意。或者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课前热身活动的重要性,但活动样式比较单一,准备得也不够充分。学生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烦心理,也降低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其实,如果能够利用好这几分钟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活动,并且使学生在参与课前热身活动的同时能够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真是极好的。对于如何安排好这课前的几分钟,笔者有如下一些做法:
一、游戏式
游戏是学生的最爱,孩子们对于游戏总是乐此不疲,所以这也是笔者最常用的一种课前热身活动。但是游戏的选择也很重要,而且同样的游戏不能连续多次使用,不然学生也会失去兴趣,并且不乐于去参与。而且游戏的规则不能太复杂,时间也不宜过长,不然大脑兴奋会转化为大脑抑制状态。比如,笔者在早读课教授过新单词之后,会在上新课之前做一个猜词游戏。在幻灯片中快速地呈现出一个新单词,然后马上消失。然后让学生快速地起身读出这个单词,并且说出它的中文意思。这个游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了。而且以后教授新单词的时候,学生也会更加认真地去学习。此外,还有接龙、你比我猜、模仿、男女生竞赛等许多游戏。有时一种游戏思路可以引申为多种游戏。而且许多体育比赛的游戏只要经过加工都可运用到课堂中。总之,常常变换游戏内容,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歌曲式
这个歌曲包括英文歌曲、儿歌以及一些节奏感很强的chant。初中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歌曲的旋律既动听,也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歌曲。比如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可以教授“What’s your name?”“How are you?”“Hello.”等一些简单的歌曲,而且歌词里面也包含了一些需要学习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可谓是一举两得。进入八年级以后,学生的词汇量慢慢多了起来,就可以教一些比较经典的、旋律也比较简单的歌曲,比如“Proud of you.”“You are my sunshine.”“Five hundred miles.”等歌曲。教比较复杂或者长的歌曲时,可以选择每节英语课前五分钟教授,连续一个星期,学生也就唱得有模有样了。以后在合适的时机,也可以创造一些机会给学生再复习这些歌。比如,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平常的师生问候之后,可以追问“What’s the weather today?” “Can you see the sunshine?”“Do you remember the song You are my sunshine?”然后引导学生齐唱这首歌。除了英文歌曲之外,一些节奏感很强的儿歌和chant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歌曲以其优美的韵律、欢快的节奏吸引并打动学生的心弦,既使孩子们获得音乐的享受,又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乐于求知。教师教得趣味盎然,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
三、聊天式
以聊天的方式开始一节课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在相互问候之后,教师可以走进学生,聊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比如:天气,饮食,兴趣爱好,心情等。顺带就可以把需要学习的一些新的词汇和句型引入。例如,在教授兴趣爱好时,教师可以说:“I bought many things yesterday, such as a book, a coat, some snacks and so on. Can you guess what my hobby is?”然后,学生就开始争相猜测 “Your hobby is reading.” “ You like eating.”等。教师就可以顺势在黑板上写上介绍兴趣爱好的基本句型:1. My hobby is V+ing. 2. I like/love/ enjoy V+ing. 说错的同学或者不知怎样回答的同学,看到黑板上的句型之后也就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的爱好了。就这样,师生能够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教师亲切的期待唤起学生求知的热情。
四、演讲式
1、“自由演讲”式训练。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讲自己兴趣爱好的;有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 段经历的;有谈异国风情的;有讲成语故事的;有讲名人轶事的;有讲热门话题的等等,涉及面很广。通过演讲,无论讲者听者,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而且每次讲话结束,老师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2、“命题演讲”式训练。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一阶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法: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演讲题目。每次演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 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密。第二种是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3、“即兴演讲”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