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载体,通过生产实践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入手,也就是说要从对他们进行科技培训着手。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兄弟单位的帮助支持下,特别是由于县里认真贯彻落实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方针,开展送教下乡、送科技到户,新疆木垒县农业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突出表现在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比率不高等方面。因此,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业职业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一个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宜耕宜牧的地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历史原因,木垒县教育落后,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形成了思想保守,耕作粗放,农业生产一直处于保守的自然经济的水平,农民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使广大农民沦为积贫积弱的群体。县里因财政拮据,成为靠国家扶持的贫困县。
近年来,中央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等战略举措。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没有科技支撑,就木垒县而言,要真正将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是很难想像的。因此,对广大农民持续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技文化素质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农村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根深才能叶茂。而作为这个根基主体的农民富了,才称得上国家富了,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国家才算真正实现了现代化。在这个意义上讲,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农民存在的问题。从当前木垒的情况看,农民的开放意识、商品意识、科技意识、信息意识虽有所进步,但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确立,农民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市场行情和经济活动的纷繁复杂局面,农民想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和个人致富需要,唯一的选择是不断提高本人文化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只有这些必备的素养和能力提高了,才能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也才能求得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人口辐辏,百业汇集。农村的发展需要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人才,而这些人才若全由上级部门委派,一是不现实,二是即便这么做了,也只是杯水车薪、权宜之计,解决不了长远发展的问题。要保持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本还是要从抓农民技术培训做起。
二、加强农业职业教育的有效措施
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既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也应是国家的一种政府行为。针对木垒县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将农民培训活动富有成效地坚持下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从上到下建立培训协调的领导机构,全面督导和评估培训工作。
在农村,以农民为对象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当前,强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言论铺天盖地,但落实到具体工作,由谁去抓,如何去抓,又如何评价培训结果时,其中空档不少。究其原因,一是缺少统一的领导机构提出具体指标要求和培训工作规划,以及年度实施计划;二是没有对培训进行督促检查和考评的时间及要求,造成培训工作无规划、教学管理无头绪。
要保证培训工作按部就班、富有成果的进行,从自治区到地州市县都需要组建以农民为对象的培训领导机构,各县市所制订的本县市农民年度培训计划,经上级领导机构核实后实施,而上级领导机构就要履行检查、督促、评估的义务,以杜绝只说不做或者虚假现象,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2.要适时、适量增加对培训的经费支持。
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业为国家工业建设提供了原料和人力、物力支持,扶持了国家工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工业得到飞跃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近些年来,国家重视“三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但是在专门用于农民技术培训方面的投入显得不足。其表现为:一是农业技术培训缺少场所和必要的设施,二是用于培训的经费不足。特别是在广大农民家庭收入尚不富裕的情况下,若让家境较差的农民自费参加培训,无疑会增加家庭负担,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培训经费上适时适当给予照顾非常必要。
3.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行多层次、多形式培训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行各业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农村普及科技知识、开展“三下乡”活动等,旨在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各行业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活动还存在着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主要表现在培训的无绪和人力、物力的分散,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统一的培训规划和要求,造成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效果并不理想的状况。因此,要抓好培训工作,首先要解决组织领导问题,其次要做好具有前瞻性的培训工作规划和切实落实的方法步骤。从农村和农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对当前农村和涉农教育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是必要和可行的。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就是要充分利用农广校、党校、职业学校和各乡镇业余文化学校的培训场所和师资设备,形成合力,再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农民培训任务。分层次培训,就是因人而异,宜长则长,宜短则短,既有学历教育,又有立竿见影的一事一时培训。具体实施,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永久型人才着手,抓好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教育培训,开展三加一或者中专层次的职业教育。
(2)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使他们具备一技之长,在家做到懂技务农,在外靠技术打工获取较高报酬。
(3)对文化程度过低或者文盲半文盲壮年农民进行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性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从事农业生产的要领。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习模式;理解与认识
一、实训环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实训环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同于理论教学,向你传授的知识是抽象的、系统的,它是理论知识的具体转化形式,只有通过实训的学习方式才能把知识落到实处,才能让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和升华。它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在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
其次,实训环节是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落实的必备环节。如果职业教育单单只靠理论作为指导,作为核心,那么培育出来只会是一些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理想主义者。通过对电力中心的仿真实训室进行参观,我们发现:仅仅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掌握是不切实际的,操作平台上有近200个功能控制键,如果不对其一一进行熟悉、操控,了解其性能,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而只是想当然记下它的功能,那对于实际情境中的发生的一些突发状况或者是紧急故障必将是手忙脚乱、无法应对,所以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夯实。
再次,实训环节的设置增加了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像我们参观的电力培训中心的仿真实训室,它的发电操控平台就是对曲靖电厂的电力操控平台进行的1:1的仿真模拟,而且性能各个方面都能真实的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够准确模拟真实情境中的各种故障。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训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员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使他们在进入岗位之后能较快的适应周围的工作环境及氛围,迅速切换角色,投入到当下工作中,还有效地缩短了实习的期限。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在实训室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实训室的建设起到一个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实训室的规模大小,如何布局,需要什么器械都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即遵照课程的标准。其次,也要考虑到该职业的专业范畴,要设置与本专业相关的、适宜的并达到一定标准和实施效果的实训室,这就要参照一定的职业标准进行建设。
其次,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能使实训室的建设朝着一个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有了两大标准作为“理论指导”,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会避免一些不规范的错误和不切实际的投入,有效避免了资金等方面的运用不当,使建设在方略上能够恰当准确的定位,朝着更加迎合教学和就业需求的方向发展。
三、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两次实训室的参观和考察,感觉实训教学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在参观的电力培训中心时,我们发现,这里聚集了很多实习实训人员,他们正在动手拆卸和安装一些电力设备。据反映这里除了被作为电力专业类学生培训以及职业鉴定的场所之外,还被一些工厂派遣来的工人作为转岗培训的实训基地。只有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亲手去操作、去实践、去拆卸、去安装,才会切实的了解到装置的内部构造以及它们之间运作的原理。“实践出真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实训基地都是对真实工作环境的一种模拟训练,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员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第二,采用实训教学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洞察力和人文素养。以此次民族大学茶艺实训室的茶艺展示为例,在观摩茶艺师表演的同时,我们更能感受到的是一种细腻的文化气息的传递。一道道选茶、沏茶、奉茶的工序,无不透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及茶工艺的博大精深。整个茶艺实训环节的展示,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堂实训课,更像是一堂鉴赏课,因为整个过程是如此的细致和缜密。而且过程中的每个小环节,都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小细节,比如在茶艺展示的准备阶段,关于茶叶的选择方面,不同的人群肯定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茶艺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并学会揣摩顾客的需求心理,针对不同的人群选择适合他们的茶种;我觉得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课本知识是无法传达和实现的,要通过反复地实践与练习,并学会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随着经验的增多及不断地积累,个人的洞察力才会有所提升。另外,在整个茶艺展示的过程中,茶艺师的整个仪容仪表仪态也都是特别的端庄得体,举手投足之间给人一种高雅、清新脱俗的感受,这又何曾不是一种人文素养和内在气质的传递。整个茶艺展示的过程,都要求茶艺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杂念才能泡出甘醇的好茶。通过茶艺实训课程的学习,能使学习者内外兼修,不断提升个人的气质和修养。
第三.实训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职业教育的真谛。在职业教育的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增长个人的技能、才干,而且能够培养个人的良好品质和职业道德,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职业及职业教育的含义,理解社会、国家赋予每个人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增强个人的职业情怀,在感受个人工作价值与贡献的同时,形成敬业、乐业、爱业的精神,并且在职业教育实训的过程中,通过与人相处、交往,也能够起到增强自身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与人共处的良好品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正在进入以强化内涵,提高质量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时期。全体教师的目标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是全体社会期盼的。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在国家层面科学规划、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
一、探索教育理念,调整专业设置
要适应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现代职业教育必不可少,同时现代职业教育也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部为了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在国家层面科学规划、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同时,教育部还组织了力量对中等职业学校目录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于2010年颁布实施。新的目录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第一,适应产业发展的趋势,增设了85个相关的专业,增加了民族文化的相关专业。第二,根据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调整了部分专业名称。第三,明确专业和专业培养方法和职业岗位的关系,新目录在专业名称后列举了“专业(技能)方向”和“对应职业(岗位)”。这些调整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除了更新目录之外,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同样需要及时更新。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的方法;同时教育部也积极开展关于挑选改革创新教材,选出具有示范意义的教材供职业教育使用。
二、规范行业指导,推进校企合作
职业技术学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在培育学生方面是以走向以后工作岗位为主。所以,要积极提升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在指导职业教育方面的能力,并且形成长效机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健全行业指导,在对原来行业指导委进行重组的同时,多增加了10个指导委。并且成立了部分专业类,信息化教学和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第二,创新产教对话机制,教育部与有关行业部门联合举办了30多次全国性的产教对话活动,基本形成了政府搭台,产教对话,校企合作的良好局面。同时,动员企业和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各地职业院校要密切联系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推动专业与社会岗位的有效对接。各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和能力,帮助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企业参与制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建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增强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就是要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教育课程本质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能力本位的理念。要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除了要改善办学的条件,教育资源的投入之外,关键是要激发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活力。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还提出了“要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这就意味着在促进职业技术办学方面,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一些评估工作,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的教育工作和自身的改革工作,从而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四、坚持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方式
就当前来说,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还存在衔接沟通不畅,对公共基础课程不够重视,不注重职业精神和技能的融合问题。我们不仅要解决好职业教育“断头”的问题,要推进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级之间的融合。要做好学生的工作时间,培训和学历教育间的互通转化。同时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职业学校要开齐,开足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等等课程。在保障学生们能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要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表现更为突出。除此之外,还要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在一个职业中,有突出的职业技能固然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要有高尚的职业精神。要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培育。利用好学生们的实习阶段,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同时,教师要发挥好榜样作用,给学生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理想抱负。加强对职业的认同和理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在高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彰显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树立职业教育的世界品牌,要实现立德树人,就一定要注重教育、培育、化育三个方面。强化文化基础的教育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践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入优秀的文化,推动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相信在这“三育”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不断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术蕊.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学,2013(04):10-11.
[2]代祖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
[3]席冬梅.筑牢职业教育发展之根基——专家解读《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2):22-23.
[4]李胜利.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72-7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深刻地影响了职高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对职高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真正将其培养成为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和实践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对职业教育充分了解,只有对职高生的现状做充分的分析和了解,才能在德育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市场经济条对职业高中生的影响
其一 职业高中生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目前人们对职业价值观的判断和取向,较多地选择现实利益标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形成。相当一部分职高生的不良习气在初中阶段就已形成,进入职高时仍未转变。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从原先较为分散孤立的状态变得相对集中,通过校园传染,问题学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校内,“问题学生”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教学秩序,言谈举止不文明,不服从学校和班主任的管教,甚而公开对抗。鉴于这种情形,我们应正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职高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因材施教,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其二 培养职业高中生的敬业意识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多数职高生由对职业教育的性质了解极少,自身决策能力较差,选择职高校时,有的是因为从众心理;有的是因为专业名称诱人;有的是因为父辈亲友劝说。当初他们报考时,并没有明确自己将来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性人才,而是想找一个供以栖息的避风港,便可一劳永逸了。其实,这种缺乏敬业意识,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幼稚想法,最终还是难逃被淘汰的厄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高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应该切实保证跟得上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社会对职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人们认识到,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才资源,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为社会输送专门人才的职业学校,在德育教育上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建立新时期的人才质量标准。要求是复合型、适应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在德育上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敬业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公关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省能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其三 职高生自身的心理问题
目前,职高生的心理问题着实令人担扰,不可等闲视之。它的形成不外乎两大原因:外在的客观因素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家长的不良行为,教育方法不当,或娇宠,或失控,或棍棒教育;家庭结构不完整 ,造成学生心智成熟较晚等;还有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现实相脱离。
三、对职业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措施
一是结合专业实际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刚入职业高中的某些学生,认为迟到早退、吸烟打架、顶撞老师是无所谓的事,怎样结合实际让他们明白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呢?最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让学生明白向自己挑战,战胜自己,才能适应社会。要教给学生学会做人,首要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保持理智,遇事沉着冷静。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始点。如按时作息、按时出勤,着装要整洁;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在人前不做小动作;物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用毕放回原处,不乱丢废弃物;诚信为本,信守诺言,借用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汇报工作要及时准确、不加主观意识;在钱物面前做到公私分明,不浪费、不占别人便宜;待人和气、克己忍让,工作上不要偷奸耍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为他人想,背后不议论人。经过上述反复教育和行为训练,对于改变学生的不良举止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大有裨益。
二是结合专业实际培养敬业精神。职高学生虽说是职业已经基本定向,但在他们头脑中职业形象和对专业的了解仍然是很模糊的。学会运用智慧做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你准确地判断,开发你的潜能达到成功的目的。要告诉学生多看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听课,才能掌握好专业知识,依靠知识改变命运。尤其职高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他们人生的依傍,能使他们的人生拥有更丰厚的财富。培养敬业精神,教育学生要学会抓机遇,给自己创造机会。机遇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教育学生要想成功,就要学会管理时间,把握时间,做最有效的投资,用好零散的时间更是省时之道。
三是结合专业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初、高中生是处于心理发展最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显得极其重要。职高新生大都带着失败、自卑的灰暗心理踏入校门,他们往往表现出两类极端的心理倾向,一类是抗拒、逆反的心理,表现为桀骜不逊,自暴自弃。另一类是悲观失落、自怨自艾、精神萎靡不振。特别是对那些在初中阶段已有所放纵的学生,培养他们有健全的人格,更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远程教育;高职教育;社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汽修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收录日期:2012年2月8日
目前,随着汽车市场的逐渐繁荣,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汽修专业越来越成为热门专业,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新技术的应用,现代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汽修专业即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俗称,是我国高职院校工科类常设专业之一,其目标是为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从目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来看,其课程设置始终没有摆脱“本科压缩版”的阴影,在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中,仍然按照传统的本科机械类课程设置。
一、汽修行业人员素质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
目前,在汽修行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及以上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比例低,仅占20%。一线工人中,有38.5%的工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由于汽修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修技术岗位,因而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据预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和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员工30万人,特别是急需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现代维修技能的行家里手。在现实中,一方面高职汽修专业毕业生经过三年学校的系统学习,仍然要通过用人单位较长时间、较多方面的岗位培训;另一方面汽修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这说明我国当前高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偏差。导致这一偏差的原因尽管很多,如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理论脱离实践、双师型教师匮乏等,但根本原因是课程模式陈旧,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高职汽修专业改革面临的核心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围绕行业特点,强化职业教育特征,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应成为该专业寻求突破的出路所在。
二、在高职教育中大力发展汽修专业
1、专业课程教学项目化。项目化(有说模块化)教学是汽车维修专业的必然趋势。汽车总体可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和车身四大部分,而发动机又由机身、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燃料系、起动系和点火系组成;底盘由传动系、系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电气设备除了蓄电池、起动机、电动机、仪表灯光系统外,还有空调、电控系统、ABS、汽车音响、车载导航等。每一大部分均可按其结构分解成若干模块,可将每一模块按其结构和功能再进行分解成几个项目,对每个项目进行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学习,然后到实际操作(或演示)的从“实践――理论――再实践――理论”的循环往复学习。这种项目化的教学对汽车这样复杂的结构非常适用,但对教学和实训场地要求较高,教材的组织上也相当复杂,对教师的要求也高。
2、进一步开放教育,建立课程平台。高职汽修专业的开放教育,提供一个如同商品超市般的“课程平台”,努力为学生提供品种多样的资源和教学服务项目,同时从管理上增强学习者的自选性,通过累积学分达到一定培养目标和取得证书、学历资格。高职汽修专业课程建设应该成为课程平台搭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教育的课程包括科目名称、课程资源、课程教学服务。高职汽修专业开放教育课程应该既是教学科目,同时又包括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组织,以及预期的学习效果。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更多考虑成人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以供选择,提供动态的、可调的、弹性化的教学计划。
3、进一步紧密结合地方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培养具有多种技能专门人才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社区教育形成了以职业教育为主的特色。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对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注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是社区高职汽修专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为此,汽修专业要进一步贴近地方经济建设,贴近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课程教育。
4、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标准,抓紧实施考核及评估工作。就目前国内汽修专业而言,还缺少部分相关的执行、评估标准,社区高职汽修专业教育还处于试点阶段。在借鉴国外社区教育先进经验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本国国情,不断摸索,制定一套适合我国现行远程教育的标准,促使汽修专业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汽修专业在社区高职教育中担当的角色,应通过实施考核评估,明确汽修专业的地位。使得学生在接受社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经考核获得有关受教育的证明,为就业和再学习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梁晓亮.论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城市建设(下旬),2010.6.
[2]白义.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模式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07.35.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体育课;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26-01
一、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
职业中专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大部分学生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被初中教师认为是“差生”,也有被老师歧视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学习目标,自认为没有发展前途,破罐子破摔。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比较特殊,有单亲家庭的,有留守的,有被父母放弃教育的,还有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 总之,这些学生有的缺少关爱,有的缺少家庭教育,有的缺乏艰苦的锻炼,就形成了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消极,无法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也不能明辨是非,这样很容易和社会青年勾结到一起,严重者将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体育教师,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就有必要对学生作全面的了解。
二、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1、 备教材。教师在备每一节课之前,要对教材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学方法,预计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纠错的方法,做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 备学生。一堂体育课,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上课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使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特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3、 备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决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堂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例如:冬夏天上体育课大多选到室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学生也不感到压抑,春秋天大多选到室外,室外温度适宜学生运动,使学生感到运动是一种愉悦,而不是煎熬。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班级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班级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师,如果班级不同,教法、进度、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例如:甲班学生学风较差,组织纪律比较散漫。在体育练习活动中就要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自由与纪律在锻炼中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既要发挥个性,又要严格遵守纪律,组织高度集中统一。乙班学生有些自满情绪,教师就要着重启发引导学生认真看待成绩和缺点、谦逊和自大,教育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三、合理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特点,教师可在课堂中开展游戏竞赛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感到有新意有趣味,更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在这个自我表现的过程中,既巩固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也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表现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内容的欲望和兴趣,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有着特殊的意义。又如在组织短跑类练习时可采用让距追逐跑、叫号赛跑赢积分;在立定跳远练习时可采用猜拳跳远,先到终点的一方可享受另一方的背负;投掷练习中利用投掷线,鼓励学生争当五星级投手等来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
[关键词]职业教育 厌学现象 解决对策 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就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一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厌学现象的概念界定
就厌学的概念而言,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许多专家学者以心理学为视角定义了厌学。他们认为,厌学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模式,其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厌恶反感学习,甚至感觉学习痛苦,导致他们经常逃课或者旷课,有时甚至辍学。无形当中这种厌学现象已经影响了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界,部分学者认为厌学(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学习主导需求发生转移。对学校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对与学习相关的行为持冷漠和放纵的态度,且通过不良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显然教育界的学者对厌学的定义依旧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界定。
根据学生厌学范围的大小,可将厌学分为整体厌学和局部厌学。整体厌学是指丧失了多数学科的学习欲望,讨厌学习生活,不愿踏进校门。这种厌学较为严重,很有可能会发现辍学的现象。局部厌学是指对某些学科丧失兴趣,产生了对这门学科的抵触情绪。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帮助,则很可能影响到学习其他课程的积极性,甚至导致整个学习兴趣的丧失。针对不同的厌学行为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二.某所职业学校学生案例分析
(一)案例呈现
张某,男,某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他的母亲是农民,父亲从事家禽的销售。据了解,张某的智力水平为中等,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优异,进入初中后,成绩开始下滑,最后只能以很低的中考成绩进入中职院校。进入中职院校后,在学习上,张某仍然沿袭初中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整天抱着手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状况,老师制止,就会与老师发生争执。
张某一家都是农村的,家里还有爷爷奶奶,父母为了挣钱养家,在他小时候就进城打工,而留下他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显然,爷爷奶奶对宝贝孙子是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掉,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张某养成了那种傲慢,自私的性格。在学校里打架、斗殴那是经常的事儿,学习成绩不断倒退,学校里一般都是以学习成绩说事儿,张某的成绩总是垫底,久而久之,他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永远也学不好,既然再努力也学不好还不如不学,所以,渐渐地,张某开始厌恶学习,甚至有辍学的打算。然而,后来父母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后,开始帮张某转学,这样张某就跟着爸妈进城读书了,可是,张某的父亲脾气非常的暴躁,在张某不听话的时候,父亲总是粗暴的处理,用他父亲的话说,就是棍棒教育比什么教育都奏效。到了初中后,由于张某的成绩还是没有进步,父母发现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孩子总是学不好,就这样,他们也想放弃孩子求学的道路,有时候甚至让张某到自己的店里帮忙。
进入中职后,张某抱着混文凭的心态,过一天是一天,在学校里拉帮结伙,网吧总是会出现他的身影,老师讲课从来不听,经常旷课,作业基本不做。
(二)职业院校学生(张某)厌学现象原因分析
有人说,教育是小溪,滋润人的心灵,那么我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这小溪的源泉。“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家庭教育影响终身。
1.父母教育观念导向不正确
案例中,张某的父母均来自农村,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自己努力赚钱,给孩子最好的享受,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张某的父亲更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他认为,只有棍棒底下才能成才,张某现今厌学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父母的教育方法的影响。显然,父母的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和满意程度,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时间精力投入和物质经济投入的量度和方向。案例中,随着张某的成长,父母渐渐发觉或许张某不是学习的料,所以,渐渐地开始让张某继承自己的事业,父母的纵容使得张某更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26-01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和行业需求的增加,再加上国家对中职学校的关注及投入的提升,使得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及力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景象。
1.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直以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然而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还普遍存在着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劳动观念差以及贪图享乐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艰涩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路及主要原则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的德育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的德育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1 德育教育要坚持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又要紧密结合时展的时机和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性和时代性。
2.2 德育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中职生的身心成长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还有教师本身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学生,是德育教育更有效果。
2.3 德育教育应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引导中职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2.4 德育教育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实现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
2.5 德育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中职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树立中职生对生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3.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生源复杂及招生范围受限等问题。职业学校由于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等因素,使得大部分中职生入学时就普遍存在行为自制力差、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等现象。尤其近几年,在生源剧减和外流的因素影响下,职业学校不得不把招生的门槛降低,虽然看似对扩充学校招生及增加学生人数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也给学校的管理、教育或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困难学生、问题学生增多。从我校近几年招生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因为以往种种原因,一进校就有抽烟、喝酒、赌博、打架、说谎、谈恋爱等不良行为及习惯,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更有甚者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导致在校内或校外做出一些违反学校校规甚者是违法的事情来。给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b、以前的人生经历和学习经历所带来的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一些学生在中学甚者是在小学时期,由于长期家长不在身边而缺乏必要的管教,导致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所以进入中职学校后因缺乏升学等压力,学习上越发不主动,学习成绩自然很差,厌学情绪越发明显,再加上不同程度受到他人的冷眼或歧视,致使他们疏远老师,远离同学,甚至自我封闭,导致师生关系不和、家庭亲情不和。更有甚者还把老师、家人、同学都视为敌对对象,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困难。C、社会的歧视。由于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较低,中职生管理制度相对宽松,使得部分中职生的行为表现出学习差、素质低以及品行差等特点,从而让社会对中职生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偏见甚至是歧视。这样最终导致了中职生对学校,对自身以及对社会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故而使得部分中职生表现出“自甘堕落”的行为。
对策一: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再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教师或班主任在校园内多组织各种大型或班级文体活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让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活动中去,减少个人思想和行为的空间和范围,从而增强学生的班级甚至是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另外,学校的老师要积极和学生多沟通多了解,从学习上或是生活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长处,在适当的时候多让这些闪光点和长处有机会发挥出来,教师甚至学校及时给予相应的表扬和肯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此外,学校还得时常开展劳动竞赛、内务评比以及操作技能等赛事,让学生参加各种劳动活动或比赛,从而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最终达到扭转甚至改变学生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关键词:美育;中等职业学校;价值观
G71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什么是美?什么是真正的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或许是一知半解,或许是一无所知。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以“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为主的美育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缺的。美育c其他学科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一、 美育的含义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它的最终价值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
二、美育教育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更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所以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美育学习,不仅能学习美学知识,步入美的王国,还能学会如何鉴赏美、评价美、追求美。通过美育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美育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作用。历代思想家、教育家和艺术家,都十分重视美育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美育来培养学生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构建。
(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是因为他可以培育和健全学生的审美结构,培育学生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培养。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将知识等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养,使之具有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
三、美育教育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美育教育教学是通过学校各种艺术课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其中音乐教育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是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灵魂的美育过程。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点是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学唱歌曲或听教师领唱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根据书面歌词或口头唱曲的表达,在头脑中重现某一事物的形象,这只是再现型的想象;而如果学生能通过积极的记忆联想活动,将原有的审美表象生发,有所补充,或重新加工组舍,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就属于创造型想象。因此,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体验美,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已体验到的美解说给学生听,那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其发现音乐美、认识音乐美、品位音乐美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在上音乐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在音乐课上注重采用游戏体会音乐美,把游戏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让他们感到音乐课是有趣的课;理解音乐的情感美;感受旋律节奏美;育教于美,为学生创造美的情景。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美育教育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美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其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对文化艺术的鉴赏,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美的鉴赏,也包括对教学科学的审美。而接受美育的对象也是十分广泛的,包括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各种人。对于不同类别的人应采用不同重点的美育途径和选择内容不同的形式。学校的美育教育教学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要注重专业特点,挖掘专业中的美育因素,提高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对美的认识,更好地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一)在美育教学中应以“陶冶情操为目的”。教师教学的出发点要避免“以学生一定要学会某种知识或某种技能为目的”。应该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探索求知的兴趣为目的。我们欣赏天鹅湖舞姿的艺术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但我们不一定要学会跳芭蕾舞,也不一定要花许多时间去跳芭蕾舞。
(二)教师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做具体的实践性指导。比如学生日常作业、试卷、绘图、实验过程的设计与操作,学校、班级、寝室环境的美化,都应做到正确、美观。只有平时注意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良好意愿、习惯和实践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绍萍. 试析美育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实施与影响[J]. 青年文学家.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