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治理的作用范文

社会治理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治理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治理的作用

第1篇:社会治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社会组织;公共管理;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各方面的制度也趋于完善。但是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仍然是一家之长的地位,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共管理体系的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公共管理理念,塑造全新的公共管理格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一般来说,社会组织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市场类的社会组织,它们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作为一个中介或者桥梁,来为市场主体如企业、政府和个人等提供服务。一方面,它们可以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公证机构等。另一方面,它们的专业也便利了政府的工作,减少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公共管理的进行。另一类是社会类的组织,它们通常承担着政府和公民个人之间的桥梁,通常是行业协会等非营利性的组织,为政府服务提供辅助作用。

二、目前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日常生活范围的扩大,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以来,原有的政府主导式的单一公共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实际情况,出现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而社会组织在我国公告共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还很小,公共管理方式改革中仍存在很大问题。

(一)公共管理效率低下

现存的公共管理制度理论上看构造起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治理体制,但是实际工作中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首先,现存的公共管理制度把组织内的人看作能完全按照设计的制度工作的。但是实际上,人是管理中最不可控的因素,人都有利己心态,一旦监督出现漏洞,很容易为管理人员提供寻租空间,从而导致公共管理工作偏离理想状态。其次,现存公共管理部门也就是政府机构的决策方式,通常是上传下达,即决策由上级领导层制定,然后逐级传达下去,当消息传到基层执行部门时,很可能因为传达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导致最终决策失效。

(二)相应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要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首先要有法律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关于社会组织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目前社会组织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大多依靠自身的职能定位来进行,从而容易造成各个社会组织职能交叉或出现管理空白区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由于缺乏法律监管,社会组织在工作时往往会出现不恰当的行为。这严重阻碍了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也会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

三、社会组织对公共管理变革的作用

目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深水期,各项改革的推进都遇到了瓶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改革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社会组织自身拥有很多与政府部门相补充的特质,应当在公共管理中发挥更多的作用。社会组织在促进公共管理变革中主要的作用有:

(一)提升公共管理的民主性

社会组织自身具有民间性的特点,与政府部门长期以来作为统治者出现的形象不同,社会组织更加贴近群众。民众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向政府部门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议,使民意充分上达,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政府部门则可通过社会组织为公众提供相关公共服务,形成与公众良性的互动,共同促进公共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二)提升公民的民主意识

社会组织作为沟通政府与个人的桥梁,可以为公众提供参与公共管理的途径,使公众在参与社会事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参政议政的意识。一方面,公民在参与社会组织的管理时,必然会将组织的理念内化于心,从而提升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具有社会性和利他性,公民通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自身社会意识的塑造和集体意识的养成。此外,社会组织能为公民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公民个人对社会事务的热衷可以通过社会组织来表达和传递,最终使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

(三)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难免出现不足之处。政府部门将一部分社会职能下放给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运用其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为政府部门的公共决策提供相应建议,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为政府部门分担一部分压力,减轻政府工作负担,而其专业性也能保证执行过程中的效果。最后,政府部门应该对社会组织的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监督,以保证其工作质量,反过来也能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邝敏仪.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社会组织的作用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11.

第2篇:社会治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国家治理;审计;保障;经济发展

国家审计,也被称作为政府审计,审计工作因为在监督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具有委托经济职责的职能,它代表着国家进行社会化治理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在被委托监管责任的前提下,审计工作成为国家经济监督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当前社会需求密不可分,所以其发展程度受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双重作用的影响。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遇到的问题

1.国家审计体制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正在执行的审计制度具有行政属性,因此存在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独立性较弱。 审计单位在当地政府以及上一层政府审计单位的管理下,无法切实实现独立监督的权利;其次,审计工作的关键和目标存在问题。 由于国家审计工作与国家的行政中心联系密切,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复杂多变,继而导致国家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和达到标准都相对模糊,在执行审计工作上没有形成长远计划;第三,有当地审计单位受到当地政府机构的支援,于是出现了从双重领导制度演变成当地党政领导为主的单一化领导制度。

2.我国审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其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在信息科技化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及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更新,并不断吸收新知识,做到应与时俱进。但是由于审计部门的工作量较大,审计人员顾不上学习或参加专业知识培训。而且审计工作本属于社会化行为,它依附于社会存在,在我国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时,在具体执行职能工作时,权利大于法律的问题依然凸显。所以,在审计人员的思维定式中,多少也还侥幸的存在听命于权利而不用遵从法律的想法。

3.国家审计的效率低下,效果不甚理想

在国家审计工作进行中,需要强化对事前的监督管理,做到提前预防,但这样做会在无形中加大审计的工作量,继而降低工作效率,对其法律责任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在早前的审计监督工作中,基本上都是按照事后监督的流程来执行的。审计要想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严格执行过程监督的制度,积极加入到监督战略和安全政策的制定中,还要参与到民主法治革新与构建中,但并不是直接对重要决策和制定过程起决定作用。

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建设中作用

1.进行国家审计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提到公众参与度。体现国家审计的协调性、合理性、公开性,调动社会公众的参与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开展参与式审计模式,最终得出的审计结果需要向社会公示,切实实现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双方的共赢。比如可以多开办“以审代训、审训结合”的财政审计提高班;或者还可以制定激励和惩罚机制,提高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其次,要加强监督服务。要加强国家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国家审计不仅要依法审计、依法处理,而且要帮助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和体制,加强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以提高国家对经济社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的预防和抵御功能。

2.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作用

第一,能有效促进公共财产安全高效。严密保护公众财产,严禁等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工作中坚持执行绩效管理方法,对国家审计做好完备预算,全面减少资产沉淀,使资金得以流动,以实现最大化效益为目的,合理高效的运用财政资金。

第二,能及时曝光国家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风险。要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地方性金融稳定等情况。

第三,有力推动和完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农业、工业、社会保障系统、教科文卫事业等工程的重点公共资金的审计,坚持执行全面监察,跟踪审计资金流向的每一个环节,一定要从根本上保障群众的利益。根据加强对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大气、水等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探索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惠民和资源、环保政策落实到位。

总之,由于国家审计的职能有别于其他政府部门,与其他审计方法也有所不同,使得国家审计能对社会建设的所有专项资金,以及各个单位全面监督检查,将其实地发挥其制约和推动作用,并能公正公开地对国家建设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维护社会公共财产的安全,在我国各项事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和保障作用。同时,还激励审计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有力地促进宏观和微观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第3篇:社会治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社会经济;职能发挥;促进作用

一.工商管理的概念解读

工商管理是基础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符合市场经济的概念范畴。对工商管理的概念解读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全面认识。从广义层面来看,工商管理的目标对象是一些工商类的企业,管理内容是通过相关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经营状况来为企业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宏观战略规划,该管理通常在工商企业中的应用相对广泛,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设性意见和方针,有助于企业在科学的管理指导下进行合理决策,从而有效推动企业自身的蓬勃发展;从狭义上来讲,工商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经济状况进行有效管理和把控的过程,该过程下对企业经济状况的有效把控是以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来实现的,着重强调经济方面的管理过程,以此来确保经济活动的相应合法性和规范性,在职能发挥中是通过宏观调控和相应法律法规来实现的,具有一定的程序化和权威性特征,能够使企业的发展在符合市场秩序的环境下得到稳步的提升。综合来看,工商管理是促进企业经济稳步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管理过程是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来进行和扩展的,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工商管理下宏观调控的重要结果,因此,从这一角来看,全面探究工商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职能发挥和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工商管理是以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设立的一种管理方式和相应的制度延伸方式,从其实践方向及作用发挥来看,工商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与政府部门职能存在差异,该部门的管理不存在相应独立的资金需求,主要工作特点是调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从而在社会环境下构建相对公平的企业发展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工商管理起主要的调节功能,能够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引导企业进行相应的制度管理和经济发展,对于改善市场发展环境,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的利益创收;其次,具有众多监督手段。工商管理在调节市场经济环境的过程中是通过监督手段来实现的,监督力度的程度直接影响了经济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我国工商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行政处罚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手段来对市场进行监督的,从而结合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方向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整和经济管理。除了以上两种手段之外,利用社会舆论对市场环境进行监督也是工商管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调节手段,不仅能够有效结合舆论内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进行调节,还能够有效把控舆论的方向来维持稳定的经济环境;再次,工商管理具有较广的监督范围。有形监督和无形监督这两种管理模式都能够达到良好的监督效果,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水平,还能够在保障监督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对于企业在市场上环境下经济效益的提升保障具有重要的管理价值;最后,工商管理部门在经济管理和有序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来保障消费者在市场上环境下的权益,与消费者的联系十分紧密,能够促进企业和消费者经济和权益的良好保障。

二.工商管理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挥及促进作用分析

2.1工商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发挥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发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分别是对市场经济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管以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监管层面来看,市场管理部门对社会经济环境的监督作用与管理作用深刻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管理过程中,不仅能够保障社会主义经济主体在遵循社会规律的同时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还能够通过相应法律法规的有效制定来保障消费者在经济环境下的合法权利,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具有重要的管理价值,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方面,市场经济能够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全球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在这一世界经济发展背景下,工商管理的有效保障能够维持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在监管的基础上促进市场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稳步发展;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来看,经济结构的供给侧改革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在这一环境下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具有多种经济态势,工商管理的有效监管和保障能够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也能够有效调整市场经济结构变革环境,强化工商管理过程中企业经济发展特征与社会其他经济元素之间的有效配合和协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市场调控职能得到了深度的体现,对于强化市场经济系统间的深度合作,提升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效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2工商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分析

(1)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局势。工商管理部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整体来看体现在稳定社会经济的价值,尤其从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职能来看,工商管理能够有效连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良好的发展与协作管理,还能够合理安排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关系,从实践层面出发深刻把握企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并结合这些方向及管理经验提供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发展建议,从法律法律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从全球视野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并存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对经济局势的宏观调控与正确引导是工商管理部门的重要管理职责和功能,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执法部门相应经济管理与服务优化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4篇:社会治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残疾儿童;社会工作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然而有一个群体的生活现状却不容乐观。残疾人在我国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残疾人群体生活的幸福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实社会中对残疾人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将“残疾”和“残废”等同化,认为残疾人就是“无用之人”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1]。这种“污名化”带来的一个直接性后果就是残疾人在受教育、日常生活、就业、婚姻中均遇到了极大的障碍,而这带来的更深层的结果则是残疾人对自己和事情的认识陷入一种消极和非理性的状态,这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质量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概述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社会工作技巧之一,个案工作理论模式的一种,它对介入残疾人群体也大有裨益。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RET) ,ABC情绪理论是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2]。“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实践的本身引起的,而是经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2]。”即人的情绪反应不是由某一具体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人们对这个事件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产生的,个人的认识和理解会受到场景、文化、事件呈现的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理性情绪治疗法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发现非理性观念,并把非理性观念转变为理性观念[3]。在理性情绪治疗个案工作模式中,协助服务对象改变不合理信念往往是工作开展的重点,因此了解不合理信念及其特点是运用 ABC 情绪理论开展助人服务的基础。艾利斯认为不合理信念通常具有: (1)绝对化要求(2)过分概括化(3)糟糕至极等特点。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作为社会工作的治疗技巧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三、案例分析

(一)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唐山“春蕾女孩” WR,女,13岁,五年级,性格内向,由于小腿韧带不具有伸缩性,造成腿部残疾,可以走路,不过走路慢、姿势扭曲、费力。婴儿时遭遗弃,被现在的养母拾到,抚养至今。养父与养母是二婚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哥哥,20来岁。养父爱酗酒,喝醉了就和养母打架或者吵架,也会打骂WR。但是养母和哥哥都不嫌弃她。在学校中,有些同学会嘲笑她,朝她扔石子。她不愿意跟人交流,总自己低着头不看人,放学后不愿意出门。据其养母和学校校长介绍,案主存在自卑、忧郁、沉默、逃避、不与人接触等情况。

(二)诊断阶段

在与案主交流前期,她不说话,也不敢抬头,充满了不信任与不安全感。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她开始有了一些良性回应。笔者在该阶段主要是通过与案主对话的方式了解案主的非理性信念的。询问了案主不与人接触,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原因,案主回答应道,她经常遭受学校里一些学生的辱骂。因此,她不敢跟人说话,不敢抬头去注视他们,只为了再次避免遭受伤害。她再三强调自己不招人喜欢,跟别人不一样,大家都厌烦她。

在与案主的接触中,不难发现WR之所以存在自卑、沉默、不与人接触等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是因为案主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和嘲笑,在家里养父喝醉后也会打骂她。通过了解可以指导她产生这些消极情绪的真正的原因是她的非理性信念B,即认为所有人都讨厌她,她不能也不敢跟人接触,被忽视了就不会受伤害。

(三)领悟阶段

该阶段通过笔者与案主对质,让其了解到自己到不合理信念,也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等方法,和案主共同去进一步寻找和确认其不合理信念;帮助案主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案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基本内容为: 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强化案主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引导案主认识到引发目前心理困扰的直接原因是她对于别人行为的认识;引导案主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她跟别人不一样,不招人喜欢,所有的人都厌烦她;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案主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让案主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3]。

(四)修通与再教育阶段

协助案主进一步考虑自己的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事件与不良情绪的关系,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是由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造成;针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通过交谈与辩论、启发与引导,帮助案主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建立以下信念: 逃避与人接触,不与人交流,并不能改变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只有勇敢地去与人接触,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在与人接触中,展现出自己好的一面,让大家由对自己肢体的残疾的偏见转移到自身好的方面上去,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再教育阶段主要目的为:巩固咨询效果,帮助案主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协助案主学会调试自己的心态,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4]。

(五)接案与跟进

与案主接触了半年,期间在一次节假日,去接她到笔者所就读的大学参观,让她了解到外面到世界不知是她生活中那样狭窄,唤起她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和向往,并能走出家门去勇敢探索。

之后跟她的养母交流,了解到WR现在放学回来,有时候居然主动下楼帮养母去买东西;她开始跟售货员阿姨打招呼问候。养母表示,只要WR愿意上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上学,不过打算让她以后读“3+2”的那种学校,压力小点,还可以让她学点技能,以后谋生用。

由于笔者学业安排的缘故,不能继续为WR提供协助了,于是将她转到我下一届社工专业的同学那里继续进行跟进。

(六)反思

在这为期半年的接触中,除了用理性情绪治疗理论与案主交流对质外,纠正其非理性信念外,还通过募捐的方式,在笔者就读学校筹集啦一些钱,交给了WR的养母。此外,买了一些学习用品,把一些不穿的干净的衣服给了她,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到她。儿童本应该是在一个充满安全、包容的生存环境中健康成长的,然而残疾儿童的命运与健全儿童相差径庭。所以在我们为其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的同时,更期望社会给这一特殊人群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可,为他们创设一种更为宽松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和氛围,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人人平等、公平的权利,使其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马良.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历史、现状与趋势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3(1)

[2]常雅慧.大学生失恋受挫心理透析与调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0)

第5篇:社会治理的作用范文

一、明确投向,突出重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1、发挥金融业在全民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成立支持全民创业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及具体办事机构,尽快出台《吉安县金融支持全民创业的指导意见》,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制定并落实支持全民创业的具体措施。二是人行要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和解决金融机构临时周转性困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三是积极建议上级行出台《吉安县全民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提供创业初期贷款及利率优惠、利息财政补贴等的优惠政策,为信贷支持全民创业奠定基础。

2.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各金融机构要重点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要为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造、改组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其向“精”、“专”、“特”的方向发展,支持其向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要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在银企合作中的比重,积极营造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沟通的平台,通过召开银企联席会、银企座谈会、信贷信息会、民营企业信贷服务产品展示会等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增进金融和民营企业的沟通。

3.支持机关干部带头创业。对于机关干部离岗创业的,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适销对路、符合贷款条件下优先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劳动、财政部门配合,扩大再就业贷款总量,帮助解决创业中的困难,激发群众创业的热情和潜能,提高自主创业能力。根据需求逐步扩大商用房按揭贷款总量,支持城镇居民开展商贸服务。要稳步发放汽车贷款,支持居民开展汽车营运。

4.加大农户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合理提高对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和期限,对种养大户可提高到10万元,要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并鼓励发展农庄经济,对从事名、优、特、新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种养的规模经营户、营销经纪人,特别是“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加工、流通龙头企业要给予信贷倾斜,发挥致富带头人和涉农龙头的带动作用。

5.支持创业者做大做强工业企业。积极运用信贷手段支持食品、化工、建材等支柱行业,推动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加大技术改造信贷投入,对国债贴息项目、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项目等重点技改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配套资金需求重点给予支持,促进高新技术推广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县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二、激活机制,降低门槛,切实改进信贷服务。

1.建立企业档案和授信制度,完善贷款营销激励机制。一是各金融机构要克服对民营企业的慎贷心理,在规范信贷管理,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激励与约束对等的考核机制。二是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申请对全民创业贷款的信贷审批权限,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授信额度,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确定不同贷款方式,对于信用等级好的民营企业和守个体私营业主,可采用信用贷款形式,并给予利率和贷款数额上的优惠。三是金融机构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完善和规范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其在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方面符合放贷条件。

2.放宽贷款审批权限,降低信贷门槛。一要改善民营企业贷款的准入条件,简化信贷审批环节,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缩短信贷审查审批时间。对存单质押贷款,可以授权通过柜面直接审批发放。二要适度放宽贷款担保、抵押条件,创新适合全民创业的信贷新品种和信贷服务新方式,努力探索和实践货权、货物质押贷款,国债、提单、仓单、保险单等质押贷款,民营企业主个人财产抵押贷款,积极推行企业联保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账户托管贷款,摊位证保证贷款,综合授信贷款等,对信用等级达到AAA级的民营企业适当发放信用贷款,灵活满足民营企业信贷需求。三是各金融机构要配合县委、县政府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逐步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三、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打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咨询,加快创业资金到账速度。一是各金融机构要设立支付结算业务咨询服务柜台,公布服务电话,配置兼职咨询、服务人员,为我县创业实体、引资项目、民营企业等办理支付清算业务提供咨询和服务。二要增加票据交换场次,增加同城票据交换场数,加快基本户核准速度,加快票据处理速度,确保引进外资和创业资金及时到位。

2、整合现有网点资源,改善服务流程。一要从为全民创业提供便捷服务的角度出发,优化机构网点布局。要进一步推广ATM自动取款机、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夜市银行等便民服务,在工业园区和商业中心区建立信贷超市,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融资便利。二要进一步简化服务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必要时对重大急办事项要上门服务,保证各项工作事项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办结。

3、改进工作作风。各金融机构要推行“三公开一承诺”及“四制”服务,即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监督措施、承诺服务时限,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纠查制和一票否决制,提升服务水平。

四、宣传引导,典型示范,加强社会信用建设

1、广泛开展信用宣传。各金融机构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散发宣传资料方式加大信用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树立现代金融观念和守信意识,培育“守信受益,违信受损”的良好信用环境。

第6篇:社会治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

分类号B849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7.04.004

1引言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2000)。很显然,心理素质是先天与后天因素、内在与外在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品质或特性。张大均,冯正直,郭成和陈旭(2000)曾对心理素质的结构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分析,以心理素质涵义和实质的探讨为出发点,将学生心理素质归纳为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三个维度,具体化为二十二种成分。

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它调节着压力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众多研究均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如Erin(2016)发现,卵巢癌患者寻找社会支持作为应对机制,是保障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胡军生和王登峰(2006)采用横向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192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被试两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梁雅丽,姚应水,石玮和杨瑞(2013)通过对贫困大学新生的研究表明,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性因素,积极利用支持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正性因素;还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宋广文,骆风,周方芳,2014),心理素质作为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心理健康机制中具有核心作用(王鑫强,张大均,2012)。已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王沥滢,孟勇,王超明,2016)、同伴关系与自尊(刘广增,张大均,潘彦谷,陈万芬,马原啸,2016)、青少年父母依恋与抑郁(陈万芬,张大均,潘彦谷,程刚,刘广增,2016)等均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那么,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怎样的影响?目前还未有与社会支持直接相关的研究。

父母养育方式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表现(李路荣,范兴华,2008)。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Dwairy,2014;Mark & Benjamin,2015),与父母关系融洽的学生在中年时期患躯体疾病的概率远低于不融洽的学生(Russek & Schwartz,1997)。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和重要他人,在孩子的心理素质发展及压力应对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及在不同条件下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决定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家庭和社会因素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从而为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参考性意见。

2方法

21被

对320名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为310份,其中男生103人(33%),女生207人(67%);大一83人(27%),大二52人(17%),大三46人(15%),大四97人(31%),大五32人(10%);文科63人(20%),理科85人(27%),工科45人(15%),医学92人(30%),艺体25人(8%);城市户口119人(38%),农村户口191人(62%);独生子女98人(32%),非独生子女212人(68%);单亲家庭27人(9%),其中母亲抚养14人,父亲抚养13人,非单亲家庭283人(91%)。

22工具

221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

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包含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分量表,共31道题,5级评分(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89、078、075和078(张娟,苏志强,张大均,2016)。

222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中文版(s-EMBU-C),共21道题,其中拒绝维度6道题,情感温暖维度7道题,过度保护维度8道题。三个维度的再测信度在070~081之间,校标效度在082~093之间(蒋奖,徐峥嵘,蒋必菁,许燕,2010)。

2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采用肖水源(1994)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包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共10个条目,其中主观支持4道题,客观支持3道题,社会支持利用度3道题。多年来,此量表被多次应用,有良好的信效度。

3结果

3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素质状况

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单亲家庭的大学生,除母亲拒绝维度外,其他维度均显著低于非单亲家庭(p

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父亲拒绝维度在性别和专业上的主效应显著(p

32大学生心理素质、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父母情感温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

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素质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父母情感温暖进入回归方程后,社会支持对心理素质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说明父母情感温暖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素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06*251)/076=020。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模型,见图1。

4讨论

41不同被试变量中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状况

家庭环境是个体出生后首先接触的微观系统,对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大学生,除父母拒绝维度外,其他维度均显著低于非单亲家庭,这与李娜(2010)、万国强(2006)的研究基本一致,即完整家庭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一致性更强,单亲家庭的监护人在给予孩子更多情感温暖的同时,也存在过度保护现象。男生在父亲拒绝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社会和家庭对男生的社会角色定位有关,“穷养儿子富养女”、“男儿有泪不轻弹”等思想影响了父亲对男孩子的教养方式。此外,医学专业学生的父亲拒绝显著高于理科专业,说明医学生不但承担着繁重的学业压力,而且也承受着家庭更高的期望。

非独生子女的主观和客观支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是因为非独生子女有更多的兄弟姐妹,有更多的支持来源,而且在与兄弟姐妹的合作中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更好。农村学生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可能与农村学生一旦考上大学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学生也更能体会到自我价值,提升了主观支持有关(董增云,2007)。大一与大二学生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表明家长和老师更加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相应地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专业方面来看,工科生显著低于医学生,医学是个特殊的专业,不仅学制五年,毕业后还需规培,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社会、家长都很重视医学生的学习,并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42大学生心理素质、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各维度及总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并对心理素质适应性有显著预测作用。说明父母尊重、理解、关怀的教养方式有助有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父母拒绝、过分关爱的教养方式会降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抗挫能力,产生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协调和适应性能力的发展,也与程灶火、金凤灿、王国强、张茹和刘新民(2016)对中国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研究结果及Amina,Fons,Vande,Penny和Weny(2015)的印尼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研究结果一致。大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和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和总分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及总分均有预测作用。说明学生得到的支持越多,抱负性水平越高,自信心和求知欲越强,挫折耐受性越强,无论是认知、个性还是适应性都能极大地调动起来,进而促进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外部因素,其中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和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低水平的社会支持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在社会支持与心理素质中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也即父母情感温暖通过影响大学生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其心理素质。马存燕(2007)曾提出,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说明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乐观地看待事物,更容易感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关爱与帮助,也提升了大学生利用社会支持的信心和能力。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Dwairy,2014;Mark & Benjamin,2015),是通过培育孩子良好的认知能力、个性品质而对孩子的各项行为产生影响。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关怀可以促使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有更深刻的自我认识,有更高的自我评价和人际能力,能得到更多的客观支持,与此同时,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大大提高,因而心理素质水平也较高。

因此,要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学校要注意提高孩子对支持的利用度,家长要学会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在一个有爱的、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总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助推作用、社区的强化作用(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2000)。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推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万芬, 张大均, 潘彦谷, 程刚, 刘广增 (2016). 青少年父母依恋与抑郁的研究: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 39(6), 1282-1288.

程灶火, 金P灿, 王国强, 张茹, 刘新民 (2016). 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和人格对青少年违法的影响及影响路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4(2), 287-292.

董增云 (2007).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方杰, 张敏强, 邱皓政 (2012).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心理发展与教育, 28(1), 105-110.

胡军生, 王登峰 (2006). 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4(4), 387-390.

蒋奖, 徐峥嵘, 蒋必菁, 许燕 (2010).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初步修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6(1), 94-99.

李娜 (2010). 单亲、完整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山西大学.

李路荣, 范兴华 (2008).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关系.精神医学杂志, 21(1), 29-31.

梁雅丽, 姚应水, 石玮, 杨瑞 (2013). 贫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 34(6), 746-747.

刘广增, 张大均, 潘彦谷, 陈万芬, 马原啸 (2016). 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 39(6), 1290-1295.

马存燕 (2007).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5(3), 279-283.

宋广文, 骆风, 周方芳 (2014). 学优生、学困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165(3), 48-53.

万国强 (2006). 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

王沥滢, 孟勇, 王超明 (2016). 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4(1), 51-54.

王鑫强, 张大均 (2012).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构建对PTH和DFM的超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6), 67-74.

肖水源 (199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 4(2), 98-100.

张大均, 冯正直, 郭成, 陈旭 (2000). 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6(3), 56-62.

张娟, 苏志强, 张大均 (2017).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修编及信效度检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待接收刊.

Amina, A., Fons, J. R., Vande, S., Penny, H., & Weny, S. (2015). Perceptions of parenting style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mental health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urban Indinesia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4(9), 1-13.

Dwairy, M. (2014). Parenting styles and mental health of PalestinianArab adolescents in Israel. Transcultural Psychiatry, 41(2), 233-252.

Erin, M. H. (2016).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women with ovarian cancer: Examining the role of emotional and instrumental social support seeking. 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 21(5), 551-561.

Mark, R., & Benjamin, M. K. (2015). A crosssection I investigation of parenting style and friendship as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class and mental health in a university commun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 14(1), 1-11.

Russek, L. G., & Schwartz, G. E. ( 1997).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caring predict health status in midlife: A 35-year followup of the Harvard Mastery of Stress Study.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0(1), 1-13.

Abstract

第7篇:社会治理的作用范文

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凝聚力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呢?只有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思想教育,形成德育教育的长效机制,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诚实守信、和睦友好、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的新型道德标准。而良好的班集体的建立,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很好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班级凝聚力如何建立呢?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作法。

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次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明确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只有对中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思想教育,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校园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作用,建立起自己的班级文化,如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创设和谐的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具有教育的作用”。我班充分发挥黑板报、墙壁、窗台、前黑板边缘等位置,建立“师生连心桥”、“风采展示台”等,给学生一片自己的天地,让他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相互交流。同时,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感知的情景中,造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滋润他们的心田,熏陶他们的心灵,使教室成为体现班级个性的育人场所。并且我班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以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上

培养学生自信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体现,是平等相待、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最好体现。因此班主任要平等的对待班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要从真心爱护和关心他们。从而真正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并能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班集体成为积极向上、团结进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很强凝聚力的班集体。

只有真心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才把自己的知心话或小秘密向你倾诉。记得有一次,一位学生被几个校外的社会青年逼迫着要钱,情急之中,他却把电话打给了自己的班主任,可见对班主任的信任。所以,对学生的爱,不但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还能使他们不断进步,最后得到最快的发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地放大别人的缺点。记得有一位班主任在一次班会上,让同学找一找班里某一同学的优点,最后同学们找了班里被公认为最差的同学优点,全班同学竟然给他找了十几条,他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同学们,感人肺腑地说:“以前我只是感觉到,由于自己学习差,就干什么也没有信心,上课说话、捣乱,下课追逐打闹,弄得班级乌烟瘴气,虽然老师、同学帮助我,但我还是我行我素,没想到同学们对我还这么信任,我一定改正自己的缺点,真正为同学服务,为班级力所能及的干一些事情,请求同学们监督我。”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班主任总结说:“我们总是放大别人的缺点,缩小别人的优点,导致对别人讽刺挖苦,无情打击,也使很多同学对学习、对班级、对同学丧失信心,我们每一位同学一定要鼓足信心,对别人,多鼓励、多表扬,这样,我们每一位同学就会充满自信,定能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可想而知,班级凝聚力会逐渐加强。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制定强有力的班级建设目标上

“自由、平等、诚信、友善、公正、法治”的班集体,无疑是最有发展活力的班集体。只有这样,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所以,一个班级,只要有了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发展有了方向,班级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所以,制定强有力的班级目标非常重要。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大学学生要有发愤图强、勇往直前的品格。就如梁启超说过的“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厚德载物”就是要用丰厚的德泽来育人,要求学生要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梁启超所说:“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名高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高密四中的“为四十岁做准备”的校训,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自己的潜能,努力进取,奋力拼搏,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良好的班集体的班级总目标,对一个班级优良班风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不但能使学生对自己的班级充满希望,也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勇于拼搏的勇气和动力。每一位同学也会信心百倍,意气风发,使班集体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之中

社会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舞台。我们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推动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我们定期组织各方面的适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爱护自己的班级,感受集体的温暖,也锻炼了学生自立、自主的能力。例如,利用星期天组织的“星期日野餐”活动,我们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准备需要到野外烹炒的肉、菜及炒菜需要的花生油、调料和炒锅等,各小组同学兴致盎然,不但采购了丰富的菜肴,还自己洗好切好菜,整整齐齐的装在干净的塑料袋里,当野餐开始的时候,各小组“小厨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到半个小时,美味佳肴就端上了学生用画板做的桌子上,虽然做的饭菜有的太咸或太淡,有的炒得火还有些大,还有的同学在家里甚至没有炒过菜,但看着同学们仔细、认真的样子,看着同学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我端起水杯的手微微有些颤抖。是呀,通过这次活动,有些同学原来在班里总是默默无闻,但是,她们却是很好的“厨师”,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和爱戴。有些同学原来有很大的矛盾,也因为这次活动,冰释前嫌,友好的碰起了“可乐杯”,每一位同学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每一位同学都非常幸福快乐着,因为这是她们自己的劳动收获,再在一起品尝,其中的滋味,别人能体会到吗?

当然,班级活动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可以是诗歌朗诵会的语文活动,也可是汶川地震时英雄事迹展播的教育活动,还可以建立音体美各个兴趣小组,让同学们真正受益。但无论怎样组织,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要精心组织和安排,使学生真正受益。《学记》记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并提出:“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故以虽离步辅而不及也”。所以,让学生在学习劳累的时候,能与游憩相结合,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班主任队伍自身建设之中

班主任队伍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班主任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是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方面。班主任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必须有较高的品德修养,要时时刻刻做学生的表率。有人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不无道理。记得有一次上早操,由于冬天天气很冷,有个别同学想睡懒觉,但是,我除了特殊情况,总是跟着学生上早操跑步,所以,学生想不上都有些不好意思,因此,我班上早操时,人数到得总是特别齐。所以,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使学生相信你,尊重你,支持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班级很强的合力。

第8篇:社会治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单亲子女;介入服务;应用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介入服务,能够为单亲儿童特殊的心理现象合适的治疗手段。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单亲家庭儿童的困境,以促进社会工作者对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介入及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协助,正确引导和辅助单亲家庭儿童健康成长。

一、对单亲子女的个案工作介入程序

单亲家庭的产生最大受害者无疑是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孩子。可能导致孩子(案主)在心理发展中表现出内向自卑,敏感多疑,孤僻冷漠,逆反仇视,情绪不稳,厌学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基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案主问题作出评估后,应进行有针对性地介入服务。

(一)接案与建立服务关系

1.支持与鼓励。工作者通过专注的倾听、友善的笑容等技术向案主表明工作者的了解、接受、信任和乐意帮助的态度,与案主谈及关于体育方面的事情,引起案主沟通的兴趣,鼓励和表扬案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帮助他建立自信心,获取成就感。为案主提供了轻松的交流环境,再继续找一些轻松的话题介入,鼓励案主多交流,以减轻案主的不安和焦虑情绪,与案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2.直接影响。逐渐地增加与案主张某交流的时间,在交流过程中收集有用的资料,了解张某内心的真实想法,给予他支持和信心。减低“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让张某尽快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逐渐改正心态。帮助案主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并鼓励案主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活动等来改变现状。

3.探索-描述-宣泄。工作者用点头、微笑、沉默的神情或语气来表达对案主描述的倾听,同时帮助案主表达他的负面感受,提供机会让案主宣泄内心的愤怒与不满,以便缓解他的心理压力;鼓励案主表达各种被压抑的感受,以便了解案主未意识到的各种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二)工作开展阶段

1.运用澄清的技巧引领案主具体、深入的探索自己的处境,促进案主认识和了解家庭情况,聊案主认为最自豪的事情,鼓励他多参加活动,融入集体。协助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做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具体的信息。

2.鼓励案主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运用同理心的技巧表达理解案主的感受;建议案主与父母多交流,适当的通过夸奖来肯定父亲对他的爱,以及继母的不容易。让案主了解情境,宣泄之后能够体会父亲的辛苦。

3.与案主的父亲进行交流,让他尽量多抽出时间来关心案主,与案主多进行沟通,及时化解家庭对案主的负面影响。在工作者的鼓励下,案主说出了参加学校足球队的想法。案主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继母还给他买了一套运动服,张某很开心,第一时间告诉我他的快乐。与班主任老师交流,老师很愿意帮助案主改变现在的精神状态,多为案主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让他融入集体。并进行校园教育培训,让案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谨破坏公共物品等。

(三)巩固发展阶段

1.继续运用支持、增能技巧、宣泄技巧等帮助案主表达内心的感受,认识自我。案主现在很喜欢跟工作者讲述自己在学校的趣事,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学习成绩也逐渐有所提高,让案主对学习重塑了信心。

2.案主在融入校园集体生活后,和班级同学交流增多,有时会主动找同学出去踢球、跑步等,同学们也愿意和他一起玩。张某减少了去网吧次数,已经不再破坏公共财物,生活中的他多了一丝笑容。

3.很多次工作者在与案主谈话治疗之后,就让继母与案主进行沟通,表示对案主的理解和关心。时间长久之后,案主放松了对继母的戒备,理解父亲的辛苦。工作者常引入话题进行建议与支持,告诉他哪些事情是不可取的,哪些事情是要努力的,案主也非常乐意接受工作者的建议。

(四)结案与跟踪治疗阶段

1.工作者告诉案主,由于还有其他工作,一个月后不能经常陪他一起跑步、聊天了。工作者帮助案主回顾整个个案过程,巩固案主已经取得的成就,增强结案后案主面对问题的信心。

2.工作者根据需要与案主讨论之后的跟进事宜,如果案主离开工作者后仍能保持乐观心态的效果,那么跟进的次数可以减少;如果案主离开服务关系后很快恢复了原来的现状,那么工作者要检视自己的服务效果,做好跟进计划,增加跟进次数。

二、介入与服务的总结评估

1.引导单亲家庭儿童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工作者主要采用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运用了直接治疗、间接治疗、同理心等多种技巧,使案主的基本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工作者的自身工作能力也得到提升。体育方面的优势极大的增强了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案主对自己的信心,鼓励他参与集体活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案主的悲观情绪和疑虑。一方面说明案主喜欢运动,运动是他的兴趣,另一方面,说明案主缺乏交流沟通,希望得到别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2.坚持以“儿童自身”个别化的特点为主。儿童案主的个别化原则强调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社会工作者根据案主的自身的特点与需求,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案工作。介入服务过程中案主以及父母、老师、邻居的积极配合是本案成功的关键。由于案主在儿童阶段具有灵活多动性,逆反心理强烈等特点,使得在个案过程中不可能是严格的、理想化的工作程序。跟进评估的程度也要根据案主的需要和问题的解决情况而定。

3.增能理论——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单亲家庭数量不断攀升。由此引发的单亲家庭问题更令人担忧,尤其是单亲家庭儿童的成长与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希望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重视单亲孩子的成长,多关心多爱护,为单亲家庭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思考建议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从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分析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方式,并帮助当事人健康成长,此模式在个案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和走向成熟,需要继续改进和反思。

(一)加强内外在联系的分析

1.强化对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在联系分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分析虽然强调要从案主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环境着手分析案主的问题,但具体对如何综合这三方面的因素,却没有提出具体的量化标准。在接案过程中,导致在分析案主问题的时候,经常容易陷入简单综合资料的困境。有必要强化对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在联系,综合对案主的情境状况进行分析。

2.明确分析的基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影响案主的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认为这两个不同方面的互相作用导致了案主的不良行为。事实上,案主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概括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影响案主的不是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而分析案主问题的基础应该是案主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的感受,案主如何认识和选择表明外部因素怎样对其发生作用。在接案过程中,工作者应该把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共同分析案主的行为。

(二)营造良好的个案关系

1.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将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看作是医生与病人的治疗关系,有时会妨碍案主主动性的发挥和问题的消除。可能给案主带来较重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工作者与案主的平等交流。工作者也容易将自己视为权威,忽视案主的自决权利。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与案主建立平等关系,相互尊重,共同解决问题。

2.建立正确的分析方法。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希望通过工作者的帮助让案主理清自己不良行为产生和发展的逻辑,它借助于案主过去经历与当前状况、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上的连接,找到案主问题的实质。而这样的分析方法经常是以工作者为中心,以工作者的逻辑来整理案主的问题,因此,带有工作者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从而忽视了案主自身的感受与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工作者要站在案主的立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当前状况的根源,根据个别化原则进行诊断分析。

(三)提高案主的自助能力

1.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涉及的人员往往较多,如案主的并行者和重要他人等。把握不好,不仅不能帮助的案主改善外部环境,有时候还可能起到反向的作用。在个案治疗过程中,工作者要把握住案主身边的重要资源,发掘案主的自身潜能。

第9篇:社会治理的作用范文

“六五”普法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法制宣传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作用

普法的核心环节是法治的宣传教育,法治的宣传教育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否存在着一个关联关系呢?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影响,对我们科学地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研究,这一点正是本文的指导思想。

首先,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是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其经济等的集中反映,并为其服务;那么该社会的经济等是其经济基础,是决定该社会上层建筑的基础;这是经典作家的经典理论,根据这一经典理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法治的宣传教育是为法律制度服务的,所以这种行为也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的范围;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本身的发展都是社会的实体内容,是经济基础的范围;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经典作家的理论知道,法制宣传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但是在我们国家,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和产生它的经济基础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作为它们的主体都是人民,所以两者在代表利益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两者的价值取向是同构同向的。那么基于此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本身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过来也一样,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越是发展的好对我们的法律制度走向完善就越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性保障;当然有了更加有力的基础性保障,法律制度的宣传教育也就会更有物质基础,也就会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法制宣传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一种矛盾统一关系,它们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明白做好法制的宣传教育虽然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一种务虚性的工作,但它同样重要,也是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的一种促进;同样道理,做好社会的经济发展是我们的现实需要,对不断地完善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物质前提,两者都很必要,都很重要。

我们认为,法制的宣传教育是法律制度落实执行的观念实现途径。也就是说立法的目的,立法的内容,只有向全社会广泛地宣传和教育,才会在全社会中产生对该法的了解,知晓,才会在人们的观念中树立起该法的观念,才会在人们的意识中以之为规范,从而去自觉自为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我们看到它其实就是法的执行和落实的一个观念上的实现过程。当然法律一旦经过合法程序产生,并不以社会某些成员是否了解其内容为其生效的前提条件;也不以某些成员不了解该法的内容而对该成员不产生拘束力;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反映,是用来维护人民的利益的,所以不希望任何人糊里糊涂地受到制裁。我们的法律不是以事后的惩罚为唯一目的的,所以法律的观念实现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我们普法的目的所在;我们的法律以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秩序,在观念上实现为最高境界。法律在观念上的实现,是在社会成员中形成自觉自为地守法,以良好的社会秩序规范成员的行为。所以法制的宣传教育是实现法制观念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社会更多成员自觉自为的守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积极因素;社会更多成员的自觉自为的守法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性条件;所以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环境动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我们的行政执法以往的做法都是一种被动性的执法,也就是当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产生以后才去给与惩罚的,但是这种惩罚(来源:文秘站 )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同类违法现象,为什么呢?就是这些行政相对人并不是人人都从观念上形成了一种自觉自为的守法意识,从而没有内在的拘束力,当然也不排除某些行政相对人根本就不知道相关法律的内容,当然也就不知道他们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所以被动执法的结果是:同样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执法工作量很大,效果不明显。我们的行政执法体系,对象多,领域广,具有源头性,如果在这里使我们的对象能够自觉自为的去守法,那么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本身的发展都会大有改观的。

法制的宣传教育是强化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手段,依法治国不仅仅需要把立法工作和执法工作,司法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法制环境;因为不管是执法,还是司法,这些工作在更大程度上具有事后性,也从而使之具有被动性;但是全社会形成一种浓厚的法制环境后,这种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对社会成员具有矫正力。我们做好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不仅使社会成员树立起法制意识,还会在这种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人们的法制意识,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浓厚的法制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的言行就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这种环境的强化还会推动社会的法治进程,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无疑是一种推动力量。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没有一个很好的法制环境,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市场经济高效有序地运行就是一种不可能,所以我们做好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