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语文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反思

第1篇: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教学反思;训练目标;达成;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07-01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容易忽略的一件事就是不重视教学后的实效总结。作为一位有心的教师,每节课之后都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所讲的内容哪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哪些还能讲的更加到位,我们总会有所触动,有所思考,这其实就是教学心得。教师要是在每天课后抽出一定时间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体会和失败的经验予以总结记录,然后不断地反思推敲,提出精华去除败笔必能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

1.反思教学的亮点

所谓教学亮点,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处。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课堂,初三语文《醉翁亭记》,曾经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不想有学生突然提出想让老师也背诵其中一段,笔者当即声音并茂地将全文一字不差的背出,博得学生的热烈掌声。笔者趁热打铁又将王勃的《序》也背诵一遍,看着学生目瞪口呆的样子,笔者因势劝谕学生学习古人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因为有些文章确实是千古华章,经常颂之,既能提高语感又能陶冶情操,实为一举两得。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给学生一个提示,每节课都应有每节课的出彩之处,只要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画龙点睛之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

2.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同,如理化政生,对即对错即错不存在中庸之道。而有些语文知识至今都存在学术争议,所以即使有教学上的瑕疵也不难发现。如果能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以作将来改正之之用。同时不断地积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根源就会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必能提升自己的整体教学水平。

3.反思教学中的教

北师大附中程翔老师习惯于每上完一节课就会一遍遍的重温教案备课,揣度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堂课即使准备的再好,也会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语文教师的好课堂就是在不断打磨中炼成的。所以说语文教师都应该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该发扬的发扬该摒弃的摒弃。唯有如此,才能根据自己的反思重新调整以后的教学设计制定更为优秀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反思教学中的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互动式教学应成为素质教育的常态,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语文教师不过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此,语文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那么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身份,真正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而是学生的服务者,是学生的参谋。学生的学困难是什么,什么地方掌握的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教师的拨云见雾,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反思的。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真是需要,语文教师才能有目的的积累自己的课前准备素材,使自己的教学准备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5.反思教学评价

评价一堂课的教学实效高低,在于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的测试,一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写作。这也就是语文教师需要反思的地方,对语文教师评价课堂实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思维,而应该创新理念,力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评价。走出校门,到生活中体验学以致用的真实效果,也是我们评价教学实效的一种新思维新观念新形式。当然,创新教学评价的方式还很多,需要语文教师挖掘潜力体现智慧,只有深入的反思我们的教学评价,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6.反思目标达成

第2篇: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教学反思;语文教学;教学理念;教学实效

反思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反思的重要性孔子说得很清楚,“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人类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反思并不断更新的历史。反思,作为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人的进步历程中不可或缺。尤其对于身为文明传承者的教师而言,反思尤为重要。

美国波斯纳将教师的成长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也得出类似结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对综合性极强的语文学科而言,及时的教学反思不但能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进与完善,也有利于语文教师的成长,更是整个教研组乃至学校教研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强大助力。现就教学反思对于语文学科教学实效性意义作简要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不断更新和完善科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指导,从而将自己的新理念自觉转化成教学行为。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可以算得上各学科之首,丰富的内涵、广袤的外延、强大的张力,无一不使语文成为无所不收的“杂货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做知识的传播者,又要做时代的代言人。紧跟时代脉搏的语言文字学随时处于更新状态。不学习、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存”,无疑是一名语文教师致命的硬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保持学习,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这是内功,毋庸置疑。课堂则是施展和检验“内功”的最佳场所。但是,如果认为拥有超强的内功便可万事大吉,则易入故步自封的误区。假设内功是定式的话,课堂教学则是动态的棋局,充满了太多的不可测。因此,考验教师的还有控场能力。其中固然有许多闪烁智慧光芒的成功典范,却也不可避免遇上一些令人尴尬的“误着”。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反思将担负起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纠错的职责。只有打破成规与经验的束缚,才会有教学创新与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反思并将反思的成果用于教学,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同时,习惯性的教学反思,也是促进语文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习惯性教学反思有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基本就是“一言堂”,学不致用,用非所学成为旧有的教学模式弊端之一。其后果是造就一大批因循守旧的“书呆子”。新课改下的语文课极大拓展了知识的外延,课文选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富含知识性与哲理性。课后练习也从知识积累转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问题的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与文本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并延伸出来,思考与体验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语文教师如果不及时转变角度来适应新的需求,结果往往是为学生所不喜,教学效率能有多高,可以想见。因此,教学实践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积累的平台,也为教师不断学习与成长创造了条件。

如前所述,教学反思无可厚非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习惯性的教学反思,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便捷的桥梁。换言之,用有效的教学反思所得出的结论指导实践、融入实践。反过来,再在实践中检验反思成果,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双赢,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助力作用。

三、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习惯上认为,教学反思只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事实上,基于教学实效的教学反思同样可以指向团体。就语文学科教研活动来说,教学反思与说课、听、评课是有机统一的。团体式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参与者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经验实现共享,同时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对自己教学有用的经验资源。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反思,而这样的集体反思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普遍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整体上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另一方面来说,语文学科教师集体的教学反思,还将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教学思想,这样的思想对于推动学校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来说,无疑是大有益的。

由此可知,无论是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反思,还是语文学科教研组的集体性反思,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都是很有意义的实践与尝试,如果始终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实践中,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语文学科教学必将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局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再是单纯的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而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一、新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学反思概念的提出

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教学主体,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计划等进行不断的反思,以达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思想,“反思”应贯穿于教学始终。它是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决方法为起点,以制订反思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从而使得教学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1.是培养反思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而这依赖于教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具备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以往,虽然已有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看还是比较缺乏的,有的教师即使有此意识,也往往处于一种片面的、被动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状态。现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提出“反思”,要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主动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借以提高教学效率。

2.是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主动力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之所以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的素质有极大的提高。

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当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为了学会教学,教师不得不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 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 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反思的实施,首先是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实施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已有的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2.反思教学策略

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

3.反思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4.反思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不仅要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要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怎样具体实施计划等等。

5.反思教学评价

第4篇: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一、转变教师角色,真正潜心领会并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1、重视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这次课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全面创新,每位教师只有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才能避免教育教学在低水平上重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现状。而我们恰恰不重视这一点,许多人认为理论仅仅是一些大话、套话,只有苦干加实干,再加好好干才是有用的,导致语文教育教学水平基本没有大的起色。其实,缺乏理论支持的教学是随意的,盲目的,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理论的价值不只在操作层面,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给人精神和气质的熏陶,使教学真正有效”。只有将新理论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精神,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

2、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走进新课程,从中国传统的“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新课程留给教师的自由度很大,课程资源的开发空间也很大,这是新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教材仅仅是个引子、例子,把更多的发挥空间交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我们听到的课依然是教教材,不敢也没想越雷池半步,同时也听到了抱怨:“教材上没内容,太宽泛,也没体系,这让我们怎么教呀?”怎么教?这就是素质教育,首先教师得有素质,有搜集、整理、提炼信息的能力,编写教材的能力,有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新课程就是让你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再也不能是一个“教书匠”了。金钥匙就在自己手里,却无法打开宝库的大门,实在遗憾。其实,新课程的一重要理念,就是要教师以研究的态度走进新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灵活生动地组织教学,积极拓展空间,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另外,我县的教科研队伍不够齐整、形不成规模,不能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各自探索,缺乏高水平的点拔与指导,缺乏长效机制,缺乏敬业与科研精神,缺乏支持平台,也是导致科研水平不高的原因。我认为,教育教学也是一个产业,也需要科研技术的支持,也需要科技来推动教育的发展,这与企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道理。

3、注意将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每位老师都能挂在口头,写进论文,就是不能用到教学。举个例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贯彻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方面的发展,可是目前关注的仍然只是少数尖子生,对这些学生也只是关心他的成绩,至于他的非智力因素基本不问。所以,应该科学地理解“全面”。我认为,全面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基本素养都有所发展”,然而面向全体不等于不尊重个体差异,还应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基本素养都有所发展,不是让他什么都强,而是发现并发挥他的优势强项,从而带动其他弱势发展,最终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本领,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智能发达,人格健全的人。所以“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也不是所有方面的同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才是其发展的起点”。

二、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的单调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是母语,是我们每时每刻、各行各业、各门功课都在运用的一门基础课,为什么上语文课却兴味索然,毫无兴趣呢?这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我认为,面对新课程,我们仍应继承传统教学中成功并实用的教学方法,并且发扬光大,同时,借鉴吸收其他学科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主动地改进教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使语文成为学生实用的一门课程。

1、继承传统,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下功夫

这四个方面过去我们做的很多,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新形势下,为了追求改革效应,反而去掉了。其实,母语教学还是离不了这四个方面的教学,而且在这四个方面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多,在激趣方面大有可为。比如“读”就有多种形式:默读、朗读、诵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讲、朗诵、配乐读等。我上过“诗词诵读”课,学生反应很好,说“很普通的一段文字,让老师读活了,读出文采了”。其余我就不再赘述。

2、借鉴其他科目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专门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目的是加强与其他科目的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上不妨迁移运用其他科目的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比如作文,可用物理学的观察,实验法,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去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描写等。

另外,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越来越普及,语文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不能只满足于幻灯片,争取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评价多样化,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实施的另一大特色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为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的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评价单一,对学生的评价连暂时的,口头的都不能坚持,更别说整体性和综合性,形成性和定时性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我们语文老师又有谁了解呢?唯一的还是考试,因此,我们应付听课而“表演”的热闹的课堂只能是“昙花一现”学生知道,这只是一节“做秀课”,用不着那么认真,这大大挫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致使好的方法不能推行。

第5篇: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习惯;写作素材;反思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说到作文,都会感到困难。不少的职校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听、说、读、写能力差。作文教学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教师首先要重视知识技巧的教学,轻能力形成过程的教学;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重基础知识的强化,轻指导课外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教学、展示才能、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做到学以致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创造性的自主学习十分重要。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人生、事业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语文而言,培养职校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大量鲜活的信息。课堂教材与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指导学生独立动手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疑难问题;2、指导学生主动利用各种手段查找有关语文学习的资料,如作者、作品、背景、语文知识、文化文学常识等;3、指导学生写日记、做读书笔记、参加各种语文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提问质疑的习惯。对课文教材的解读,提倡多角度思考,不应满足于接纳和认同,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有主见、不盲从、善于思考,勇于开拓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要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其中最佳的方法是首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熟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鼓动学生大胆质疑,大胆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小到课题、遣词造句,大到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都要养成“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到问题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门路。

(三)合作学习的习惯。语文学习需要与外界进行多向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创造能力。2、多开展一些课内外合作的(小组)活动。如:讲故事、作演讲、出黑板报。

二、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其实写作也是一个道理。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读好书,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以达到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但是大多数中职学生不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这就导致了他们素材上的匮乏,素材的陈旧和匮乏也带来了语言的陈旧与枯燥。让座的小学生,好心的叔叔,“小明”“小华”始终是他们笔下的主人公;父母、老师在他们生病时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是他们作文中永恒的话题;雷锋、爱迪生则是他们永远的学习典范。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以下途径来积累写作素材:首先要充分利用所学过的课文。相信很多语文教师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一安排写作文,就有很多学生立刻拿出作文书或者是期刊杂志寻找写作的素材。可见大多数学生不是不读书,而是缺乏主动积累的意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收集到的信息。其实,课文中乐观豁达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精忠报国的岳飞,忍辱负重、名垂青史的屈原与司马迁等,都作为作文素材利用。其次可巧用广告词、流行歌曲、网络热词,例如《态度决定人生》《学习决定未来》等,主题鲜明,脍炙人口,多被作为励志素材写进作文。第三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收集整理身边琐事。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写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观察、体会,否则写作的源泉将枯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因此,只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从各个角度广泛地积累材料,把听到的街谈巷议、新闻热点和自身的感悟随手记下,都是今后写作的备用素材。

三、教师也要不断反思

反思作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实际行动中研究,并在对话与合作中实现教育的创新与超越。

(一)在教学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是研究型教师的重要品质和特征,教学更是教师进行研究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实践和智慧获得的重要途径。对教学方案的执行及其结果以及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解剖,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反思的方式可以是课前进行教学构想、课后写反思日记、教学观摩交流、叙写教学故事、文献分析研究等。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求教师经常、系统地采用多样化的反思方式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教学的优化和自身实践智慧的提升。

第6篇: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学习语文的热情越低,轻视语文,疲于应付,无谓担忧,想碰运气。

一、学生轻视语文,疲于应付的原因有两点

1.认识不到位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语文时常会花很多时间而看不出成效。为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高考命题材料几乎都取自课外。由此很多学生认为,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学不学没有什么区别。

2.态度不端正

高中的学生重理轻文现象比较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错。学生会认为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

二、要让每个学生都学好语文,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学习语文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认为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用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

2.化“压力”为“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创设诱人的课堂情境。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学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在讲“赋”和“兴”时,可引入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

第7篇: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反思 创新

一提到语文,大多数学生既兴奋又头疼,兴奋的是语文课很自由,可以经常看课外书;头疼的是课堂模式死板,没有新意。其实语文这门学科本身是充满色彩与幻想的,但是因为其教学目标不好把握,因此语文变成了让学生哭笑不得的一门学科。往深处剖析,会发现这与语文教师反思不够的现状是有很大关联的。因此,语文教学应在教师反思的基础之上进行课堂创新,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课堂,让学生从此喜欢语文,喜欢探索语文的世界。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剖析

1.课堂无纪律性

初中阶段正是孩子叛逆期开始的阶段,学生的内心世界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学生会表现出浮躁,不守纪律的现象,导致课堂纪律混乱,尤其是在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堂上。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如果采取批评的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在课下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随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思想。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端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才能寻找有效教育学生的方法。

2.教学模式墨守成规

虽然语文是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学科之一,但是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上看,显然课堂还是过于拘泥,没有创新意识。教师大多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对语文学科逐渐失去兴趣。在许多初中生教育课堂中,语文课俨然变为阅读课,学生宁愿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也不愿意听教师讲课,这说明教师的能力不足,课堂形式不够吸引学生。因此,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亟待实施。

3.教师缺乏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决定语文课堂有效进行的前提保障。但纵观现在初中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并不是出身语文专业,大多是系主任、学校领导,亦或是学校其他代课老师,专业的语文教师数量非常少。这些非专业的老师在学校管理工作之余带学生语文课,根本无法在语文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语文虽然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但是其中的审美境界是高于生活的,如果仅凭生活经验去教语文课,那么只会降低学生对语文课的理解层次,限制了学生对语文的想象。初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萌芽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1.对教师的语文素养严格把关

语文素养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语言积累,语文能力,思想道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与文化积淀。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才能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学校在选拔语文教师的时候,应对应聘教师进行全面考核,确保教师的专业素养。现在的初中大多数是寄宿制,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甚至超过在家里的时间,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做出一定的模范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行为习惯。教师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心服口服,学生才能端正对待该学科的态度。教师的专业素养高度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高度,因此,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投入很大一部分精力,把语文教学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树立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

2.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比如课文分段,文章结构,作者的生活背景等枯燥的重视点,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很不利。在语文素养的众多领域中,我们只截取其中一部分进行重复式的教学,这显然是对语文教学理解的局限性造成的。对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要从教学内容重心入手,教师要从知识点教学的模式中挣脱出来,把语文教学的重心放在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如人教版朱自清的《背影》,对于父亲与儿子之间心里对话应多加探讨。学生先各自发表对于父亲的情感,然后与文中的情感做对比,逐渐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对于父亲那份复杂深沉的爱。教师可以利用这篇课文教育学生尊重与敬爱父亲,理解父亲的艰辛,任性的时候要多想想父母的感受,体贴父母。

教师通过文中每一个细节描写,每一份情感的流露,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对真理的探索,让学生逐渐走向成熟。

三、增加语文课堂互动与探讨频率

语文的美在于它的朦胧,在于它的深邃,在于它的包容。语文是一门需要进行不断探讨,总结的课程,是许多智慧结晶的融合。因此,语文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语文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结合学生初中时期的性格特征--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喜欢交朋友,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增加互动频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如在《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可以让学生先发挥自己的想象,描述或者描画出自己心中月亮的形象,并向大家展示。接着让学生分组探讨“月亮是如何运行的,比如人是靠双腿行走,小猫靠四只爪子行走,那么月亮是如何行走的呢?”这个问题。这时学生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对科学的认知。有些学生善于学科穿插学习,可以结合物理和地理知识探讨问题。也有些学生善于寓情于景,把月亮拟人化,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抒发自己对月亮足迹探索的乐趣。接下来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或者小组分配角色,集体发言。学生们在探讨与展示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擅长之处,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之中不断趋于完善,走向成熟。

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表现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贯穿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语文学科的教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教师要加强语文学科重视,从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层次,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与创新,改变对于语文教学的观念,增强对语文教学的敬业精神,树立对语文教学的崇高使命。

参考文献

[1]邱士军.如何利用中学语文教材,激发学生创造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2]杨志强.简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11)

第8篇: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育;活力

高中是决定学生以后上怎样大学的关键时期,抓好学生各科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也是老师的工作目标。语文,是教学中的传统学科,也是作为中国人所应该学的基础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有语文课程的设置。因此,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改革是所有语文教师所面临重要问题。

一、目前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由于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学科特点,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要充分了解当下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每天接触语文的时间只在课堂

大多数学生并不特别重视语文学科,往往下课后就不会对语文进行复习,多数原因是由于学生将语文的学习归为中文类的学习,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中文是母语,自然对语文的学习比较不重视,不像数学与英语,需要向学生布置作业反复练习,许多学生往往运用自身以往的语文经验,便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作业的质量并不追求,课后也就不会再多做相应的练习。

2.语文教师忽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任何学科教学都是知识的传递过程,但语文教学的涉及面较为广泛,在教学中实践起来也较为困难,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根据考卷的出题结构对学生进行培训,将成绩摆在了过高的位置,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感的培训。同时,有由于课程设置的安排,教师往往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对学生的朗诵进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语文的学习枯燥而乏味。

3.作文的辅导形式单一

在高考语文的卷面成绩中,作文成绩占了卷面成绩将近50%,因此,作文的辅导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是,由于课程设置、大班批改的困难,教师在一学期的教学中,往往只能腾出一两个课时给作文,实属不易,但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仍没有提高。对于教师布置对作文选进行阅读的工作,学生课后由于没有监督,自觉性较差,往往也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提高的不明显。

二、语文教学中不足的对策

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其地位是明显的,因此,在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后,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能够增加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针对不足,改革对策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布置作业,增加学生探索兴趣

学生之所以不重视语文学科,就是因为相对于数学、英语而言,数学、英语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生便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因此,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中,应当把握作业量,既不多,也不能太少,同时,增加阅读题的练习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做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重新整合课程安排,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腾出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对学生的朗诵能力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语感,形式可以是老师教学法,学生朗诵法、合作点评等,也可在课后举行相关的小活动,在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增添他们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今后能够更好的学习语文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作文的辅导

可以在课前设置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看过的文章或者小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在保证阅读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作文水平。此外,教师在平时课文的教学中,可根据文本穿插对写作的指导,还可增设小练笔,不需要大篇幅的文章,这样也有利于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并逐一讲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4.合作学习

尽管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在课堂起一定的辅导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学校课程的设置,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担任着“收音机”的角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前提下,经常开展以小组为活动单位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团结能力。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积极提问,适当将发言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语文学科作为现代学科教育中“基础之基础”,除了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知识以外,还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因此,对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改革不容忽视,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新的见解,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共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兵.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0.

[2]王梅弘.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第9篇: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师 教学反思 改革举措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是主课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于一身。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匮乏,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明确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的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订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订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制订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其中,“C阶段”为“工作评价与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学反思档案”,将目标执行过程与教学任务完成结果进行梳理,将实际达成目标与原定教学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形成教学反思结论。“A阶段”是一个对教学反思持续提升的阶段,主要工作是针对上一阶段的教学反思结论,提出改进举措,为下一阶段(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目标的制订提供依据。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整体“校本建设”及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双重诉求,通过教学反思,通过导入管理学中的工具“PDCA循环”,实现“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努力成为“反思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刘党桦,李金明.议论文导语设计三法中学.语文教学,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