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国主义书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地区学校应用的必要性
(一)抗日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点
,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胜利,给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以深刻地启示。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出现了种种的偏激的爱国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学生。为了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对青少年进行理性、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当前我州教育教学中,抗日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难以接受良好教育,使得本地区学生在学习上与其他汉族地区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多年来,我们民族地区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历史文化知识的缺乏。特别这对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历史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民族地区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语言文字的障碍,对历史文化知识相对缺乏,特别对中国人民八年抗日民族战争的屈辱史的了解不够。因此对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坚决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国家的和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就尤为重要。
2.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族地区中学对抗日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这样三个方面比较突出的缺陷——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实现性不强、教育内容的层次感与时代感也不强、教育实施中重认知轻实践且途径单一。
二、弘扬和培育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进行系列丰富多彩教育活动
总书记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与参加中国的俄罗斯老战士会见时讲话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人类社会对待历史悲剧的正确选择。”根据总书记讲话精神,我们把弘扬抗战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胜利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同自己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存自立、奋发进取的永恒的的历史主旋律。
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非常广泛,包罗万象,历史教学却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历史教师必须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历史教学对于中学生非常重要,让他们懂得爱国主义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学科。使青少年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从而发奋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一)举行专题讲座
通过历史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专题教育。如“五四”纪念日,我们以《弘扬“五四 ”精神,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奋勇前进》为题进行专题讲座, “一二九”纪念日,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精神》为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发言或谈自己听讲座的感受,让学生写学习心得,出版墙报,从而反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
(二)召开以 “弘扬民族精神,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班会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形式。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召开以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如“学习英雄,振兴中华”、“走抗战路,举爱国旗”等。要求做到形式活泼、主题鲜明,有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
以班级、学生为单位,举办不同形式、规模的展览。如板报、墙报、手抄报型等,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自己设计、自己展出,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四)抗日歌曲的比赛活动
抗战时期产生了抗战文化,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家和音乐家。
(五)观看反映的电影
反映的电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组织学生观看《铁导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影片,让学生在声情并貌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弘扬和培育抗战精神的启示
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抗战精神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弘扬和培育抗战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和永恒的主题。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方法、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和新的规律,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在组织中学生抗战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不断感受到这一活动的价值,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从注重认识提高向注重实践中养成转变。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凝聚全民族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是对于祖国无限忠诚和热爱的自觉意识,是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的使命感、责任感,是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贡献力量的奋斗精神和献身精神。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不是被动地接受过程,而是通过自己在实践中通过情感体验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广大青少年一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提高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一直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二)从注重国家认同教育向注重参与国家政治文明建设转变
爱国主义作为情感、理智和行动三者交融的有机整体,是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统一。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就需要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行动融入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使爱国主义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关键词: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31
1.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
(1)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内容颇多,其中中国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展示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在新时期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针政策的迫切需要。
(2)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因为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虽然从整体上看,他们的政治意识有所增强,但其政治取向仍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入党动机和入党态度不够端正。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端正人生态度。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重大任务和伟大使命,更需要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和沐浴。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2.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前本科院校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语文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单一的课程上,而且绝大部分没有列为必修课程,上课时间短,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有限,不能提起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达不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育的目的。
第二,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了解不够,授课方式有待改进。教师是高职学生接受知识和教育的直接桥梁,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受程度。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专业要求严格,而且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很熟悉,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多,这将使他们很难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第三,校园内中国传统文化阵地缺失。校园文化从字面上看虽然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是它通过物质状态表现出来。作为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影响一届届的学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里随处可见各种小广告,对校园文化的宣传很少,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宣传更少,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很好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3.运用传统文化有效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策略
(1)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必修课程,或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模块教学。为了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教师专业、教学条件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必修课。高职院校也可聘请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的教授或专家讲授一些诸如《道德经》《论语》等中华古典精品;同时也可以进行课程改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设置教学模块,为学生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2)充实文化课程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学生一般自学能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过于依赖,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高职学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做好中国传统文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要对课程进行分类和改革,使教师了解自身能力,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为大学生做好表率。
(3)加强图书馆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有调查发现,图书馆资源中专业书籍较多,中国传统文化书籍较少,而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不满足于课堂学习,渴望课外知识的补充,因此增加图书馆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藏书量可以为学生提供便利。此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学生;公民素质;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2011年10-12月我校分别在资源系、经贸系,进行了高职学生公民素质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大一大二高职学生,共有232人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24份,有效回收率96.5%。其中男生144人,女生80人。
一、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爱国守信方面的认识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内容上说,这20字基本道德规范就是公民素质的高度概括与体现,与当代高职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其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
因此在调查问卷单选题中我们首先提出:你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的20字基本规范:A了解B记不完整C不了解三个选项,回答了解的有80人占38%,记不完整的49人占22%,不了解91人占40%;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你会:A自觉肃立B完全无视C看情况而定。回答自觉肃立有210人占94%,完全无视的没有,看情况而定有14人占6%;你觉得21世纪的中国是否会更加强大起来?A肯定会B很难说C不关心。回答肯定会的有196人占87%,很难说28人占13%,不关心的人没有;如今,国外很多地方开办了“孔子学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A赞成B不赞成C无所谓,回答赞成有196人占88%,不赞成14人占6%,无所谓14人占6%;您觉得学校有必要通过某些途径来增强在校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吗?A对党员、团员等人群来说是有必要的B看情况C对所有在校大学生都很有必要D没有必要。回答对党员、团员等人群来说是有必要的有28人占13%。看情况的有98人占43%。对所有在校大学生都很有必要的有98人占43%。回答没有必要的人没有。
通过前5项调查,结果表明,我校高职学生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了解,记不完整的占到62%,亟待宣传普及。在爱国守信方面,大多数学生心中则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但也有部分学生爱国意识不强,过于关心自己,对国家大事无所谓的态度令人担忧。这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方面的认识
文明礼貌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素质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的标志。诚信是价位在公共交往中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团结友善能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水平。
本次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是我们调查的重点,我们出了如下问题:你在公交车或地铁上是否会让座给老弱病残。选项:A经常B偶尔C看情况D不会。回答经常的126人占56%,偶尔56人占25%,看情况35人占16%,不会7人占3%;你认为“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观念如今应该:A继承并发扬光大B批判地吸收使符合现代实情C封建糟粕,应予摒弃D不知道。回答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有154人占69%,批判地吸收使符合现代实情的有70人占31%;你觉得大学生考试前是否有必要签订诚信承诺:A很有必要,可增强诚信意识,B没必要,浪费时间,C随便。回答很有必要的有175人占78%。没必要的有21人占9%。随便28人占13%;你认为自己在哪些问题上做到诚信最困难:A谎言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时B指出他人缺点时C涉及到自己和他人的隐私问题。回答谎言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时有56人占25%,指出他人缺点时,有28人占13%。涉及到自己和他人的隐私问题有77人占34%。其他有63人占28%;你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态度:A为了高分或避免补考B可以理解C没什么大不了的D我也干过E反感,痛恨,宁愿补考也不作弊。回答为了高分或避免补考有35人占16%。可以理解有140人占62%。我也干过有7人占3%。反感,痛恨,宁愿补考也不作弊有42人占19%;你有没有主动跟周围同学交往,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A想过B没有想过C只想在自己的圈子中生活。回答想过有210人占94%。只想在自己的圈子中生活有14人占6%。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我校高职学生,一方面认为明礼诚信、团结友善非常重要,也痛恨不文明的行为。另一方面当面对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时,往往又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听之任之,更多关注自身利益不受到伤害。没有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化为自身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在知行合一上还有较大的欠缺。
三、对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方面的认识
勤俭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业奉献是公民道德的最高境界。敬业必须先从爱岗做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作为学生就必须坚守学习岗位,努力掌握好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本次问卷在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方面我们出了一道:雷锋式好战士郭明义被授予新时代爱岗敬业道德模范你A知道B不知道C赞成D反对E没想过。回答知道的有112人占50%。不知道35人占16%。赞成的有70人占31%。没想过有7人占3%,反对的没有。
调查说明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先人后己雷锋式好战士郭明义被授予新时代道德模范是知道和赞成的,这也显示了我校高职学生对我国优良传统道德的认可。
四、对文学作品提高公民素质方面的认识
文学作为人学,理应担当起培养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的重任。
本次问卷,在文学作品对提高公民素质认识的方面,我们出了:你对我院“实施书香校园工程,构建德育特色学院”践行弟子规的态度:A赞成B反对C无所谓D其它。回答赞成有161人占71%,反对的有7人占3%,无所谓有28人,占13%,其它28人占13%。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籍:A中国名著B世界名著C专业书D言情武打E什么都不读。回答喜欢读中国名著的有49人占22%,世界名著112人占50%,专业书有14人占6%,言情武打有35人占16%,什么都不读有14人占6%;你阅读文学类书籍的原因是:A个人兴趣爱好B优化知识结构C提高写作能力D净化心灵E打发时间。回答个人兴趣爱好的有154人占69%,优化知识结构的有35人占16%,提高写作能力的有14人占6%,净化心灵有21人占9%。打发时间的没有。
以上调查表明,我校高职学生对弘扬传统文化,实施书香校园工程,大多数是持肯定、赞成的态度,反映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但通过对喜欢读什么样的书籍的调查,却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喜欢世界名著胜过中国名著,对外来文化极其追崇,而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不甚关心,这种现象也折射出了社会责任及价值观的变化。在对自己阅读文学类书籍的原因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69%的同学选择了凭兴趣爱好读书,显然读书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随意性太强,这须要学校在今后的教育中加以正确引导。好读书,读好书,有选择的读书,将是我们下一步课题探求的方向。
五、对影响公民素质因素及增强学生公民素质途径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优良品德的教育,注重德育的实效性
化学的发展史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而且也向后代展示了古今中外历代科学家奋斗的历程。我们可以把化学史分为六个时期:史前期、炼丹时期、医药化学时期、燃素时期、定量时期、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在后几个时期中先后翻译了一些化学书籍,出现了很多知名的化学家,有德国的贝歇尔,英国的波义耳、道尔顿,意大利的阿佛加德罗等等,还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无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由于他们具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不畏牺牲,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化学史的同时,也学到了科学家不懈追求、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充分利用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德育的可行性
在化学史上,古今中外化学家不仅在科学领域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他们对祖国、对事业有着崇高的献身精神。教学中可自觉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献身祖国、献身事业的优良品德。中国化学之父侯德榜博士,生于1890年的福建省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热爱祖国,勤奋学习。1913年留学美国,8年后获博士学位,他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全身心扑到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决心打破洋人的垄断,生产出中国造的纯碱。经过无数个昼夜,他终于成功了,1933年他出版了专著,轰动了世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大涨了我们民族的志气。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对学生进行爱科学教育,注重德育的针对性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要大力宣传科技意识教育,针对学生特点,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向学生介绍化学领域中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成果,如: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新型无机材料,高分子智能材料,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的应用,绿色化学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国主义热情。
本期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32人,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强,反应敏捷,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有集体荣誉感,能够参加社区活动。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校本德育工作体系,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本,以愉快的儿童德育为格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教育内容及措施
(一)、行为规范教育:
一句响亮的口号:做一个爱集体爱他人的君小人。
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分段落实君小一日常规。
1、明确一日常规细则,做到人人知晓。
2、充分发挥行为规范示范员的表率作用,做到以一带四。
3、用班会、晨会进行常规教育,抓好纪律、礼貌、劳动、学习等方面的常规,使行为规范训练经常化、规范化。
4、班级开展“我驾火箭添新星”的活动。
设计四张星座宇航图,分别是:
a、文明礼貌的“队礼星座”
热情星——谦让星——尊师星——爱老星
b、遵守纪律的“大雁星座”
自知星——克己星——值勤星
c、努力学习的“智慧星座”
预习星——复习星——检查星——订正星
d、热爱劳动的“马兰花星座”
育苗——长叶——开花——献果
以上四个星座是学生奋斗目标的过程,也是有计划的准备过程
(1)、小队里进行交流,队员在宇航计划中亮标,以求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队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最弱项为攻克目标)
(2)、在壁报上以小队为单位把每个队员的星座图表布置出来
(3)、以后航行中,每到一站便可添上一颗闪耀的小星星。
(4)、报喜讯。在每个队员都有所得的基础上,评出“行为规范小标兵”,可命名为“大雁队员”、“白鸽队员”、“智多星队员”等称号,由中队或小队向队员的家庭报喜。
(5)、每月进行行为规范的阶段小结。
(6)、积极做好“行规”特色中队的申报工作。
(二)、主题教育活动:
1、“做小主人,创新形象”系列教育活动
(1)、感受一流的新校舍,谈谈自己切身的体会。
(2)、为新校园画一张画、写一首小诗、拍一张照。
(3)、开展“如何爱护身边的小生命”的专题讨论,出金点子、写宣传语
(4)、自觉养成爱护身边的公物、植物、动物,做君小的主人
2、爱国主义专题教育
(1)每月至少推荐1本爱国主义书籍。
(2)开展爱国主义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
(3)积极配合学校的“春芽电视台”、“春芽小报“,提供好的材料,好的节目,输送好的人才。
(4)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和秋游活动,了解上海,走向社会。
(5)认真收听爱国主义专题讲座。
(6)积极参与“我心中的祖国“绘画比赛。
3、“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教育活动
(1)利用晨会和学生讨论环保的重要性
(2)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环保,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3)收集环保方面的成就,在班中进行交流。
(4)每月回收费电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5)评出班级的“保洁小卫士”。
4、开展“新世纪,我能行”的各项创新+实践的少先队活动
(1)充分发挥队干部的能动性,培养小干部能力
(2)开展“多味巧克力”的十分钟队会,做到更多元化、趣味化、融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使同学们“品尝”之后回味无穷。
(三)、体育、卫生工作:
1、上好体锻课。配合副班主任组织好早锻炼,力求人人参与,不缺席,不迟到。
2、与体育老师及时联系,抓紧对体育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督促。
3、与家长联系,督促孩子每天坚持锻炼。
4、小队队员做到自己的同学自己帮,共同进步。
5、抓好“两操”,注重质量,控制眼睛新发病率。
6、上好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课。
7、布置好“卫生角”“生物角”,定期宣传卫生知识,生活小常识。
(四)、科技、艺术工作:
1、组织好学生参与每周的科技、艺术日活动。
2、协助科常、音乐、美术组抓好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五)、家长工作:
1、做好家访工作,做到及时联系。
2、开好家长会,继续办好家长联谊会,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努力使其成为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助手。
3、利用家长力量和社会力量,拓展教育阵地。
4、引导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习惯,以求双向了解。
(六)、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班级心理档案,有针对性的2—3人。
一、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基石。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教育的一根主线,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不只是品德课的专项任务,各学科都肩负着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数学课中,教师应将数学学科的内容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圆周率”内容时,介绍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史上的贡献,现代有些数学书籍还将圆周率叫做“祖率”,就是为了纪念祖冲之对几何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虽然在近几百年中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是我们中国人愚笨,而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影响。激励学生为再现中华民族的辉煌,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而努力学习,把学生的学习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紧密地联系起来。简单的数字同样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的题材,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把“圆周率”当作一个普通的数量,而应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有利因素,把数学学科教学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竞争与合作意识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竞争与合作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当今的世界已处于一个充满激烈竞争而又广泛合作的时代,未来社会将更是充满高科技的竞争,同时合作也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主流。积极参与竞争、善于团结合作是未来全面发展型人才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现代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众星捧月”,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不太善于与他人交往,竞争与合作的意识淡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竞争与合作能力的意识,注重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如开展“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在规定的时间内当堂完成一定量的习题,由于采取了竞赛的形式,有利于刺激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可克服部分学生完成作业时拖拉的习惯,加强学生的责任心。竞争的内容可多样化,可以是学习能力的检测方面,也可是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比一比,谁做的圆柱模型最美观……竞争也可采用班级对班级、小组对小组、同桌对同桌等多种形式。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在课外实践活动时进行。正确对待竞争中的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在竞争过程结束以后,教师必须加以关注的问题。小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易对胜利者盲目崇拜或产生仇视心理,对失败者嘲笑,这种情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作为教师要正确予以引导,循循善诱,让学生了解对他人的盲目崇拜、仇视或嘲笑是很不健康的心态,要学习胜利者的长处,分析他人成功的原因,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虚心向对方请教,与对方一同进步。对待失败者,同样公正分析失败的原因,提醒自己以后不能避免同样的错误,在人格上要尊重对方,主动地关心他人,主动地伸出帮助之手,使对方改正不足,弥补缺陷,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样既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有利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和睦相处的良好的社会交往心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不可言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竞争与合作并不只是相互冲突的两个对立面,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方式同样要求多样化,可以视教学目的的不同,采取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或自由组合等各种形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分工不同,可以直接感知到,如果仅凭一个人,出现的误差可能会更大时,就会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产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心理状态。
通过系列活动,宣传胜利的重大意义,宣传中国人民在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在校学生进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时间:2015年9月
三、参加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内容:
(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1.9月2日举行主题晨会活动,解读系列活动方案。
2.集体晨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国旗下讲话: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3.9月初,出一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黑板报,让学生收集为作出贡献的烈士及其英雄事迹,宣传中华民族在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4.9月3日上午观看阅兵式,晚上收看央视大型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4-6年级每班9月10日前上交2篇观后感。
(二)看一部优秀电影
以“缅怀抗日英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9月2日中午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太行山上》电影一部。
(三)一次红色故事会
围绕“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以抗日英烈事迹、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为切入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大力宣传抗战事迹,弘扬抗战精神,缅怀抗战先烈,引导全体学生从小树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月18日中午,二、三年级举行一次红色故事会比赛。
(四)一次红歌比赛
以“牢记历史,圆梦中华”为主题,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充分利用音乐课、班队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在校学生广泛传唱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中国梦的优秀歌曲,把红歌比赛活动作为纪念抗战胜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形成“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经典”的良好氛围。
9月25日,一年级举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比赛;四年级举行红歌比赛。歌曲推荐:《红星歌》、《游击队歌》、《歌唱祖国》、《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大海啊,故乡》、《歌唱二小放牛郎》。
(五)一次知识竞赛
组织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开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时间:9月22日班会课。阅卷:五、六年级推磨批改,并上交统计表。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纪念中国人民胜利70周年”活动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班要把“纪念胜利7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活动广泛开展,取得实效。通过组织在校学生参加活动,引导他们勿忘国耻,奋发向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加强宣传,增强实效。各班要因地制宜,挖掘资源特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红歌会、看优秀电影等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吸引广大师生踊跃参与,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和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积极性。
六、总结表彰
在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书籍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变得无可厚非、可有可无,可对于身为教师的我,书籍永远是一个神圣的词汇,在我心中的地位同样无可替代,在我的生活中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犹如一座蕴藏着丰厚资源的矿场,吸引着我不断去深入探寻其中的珍贵资源,虽然在前行的道路上可能充满坎坷和困难,但他却总能给予我新的吸引力,促使我不断进步,获取实际的价值。书籍又仿佛一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丽人,在她秀色可餐的外表之下,深藏的是一个饱经历史洗礼的灵魂,给予我精神世界的满足与成长。总而言之,书籍在我的生命中扮演着德高望重的尊师角色。
书籍是个好伙伴。他满腹经纶,却又不喋喋不休。每一本书籍都是作者对个人经验、民俗文化和历史文明等内容的记录,是他们心血的结晶。当我拿起一本书,准备在书的这片浩瀚的海洋中遨游时,他给我的感觉是身临其境,忘情地品味其中独特的滋味。我能与主人公站在同一位置,同悲伤共欢乐,经历他的人生历程,体味书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此刻的我与书仿佛一对忘年老友,共同回味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古人常说要为人师表,教师在学生心中是榜样,是学习和效仿的标准,所以教师队伍的形象和素质无疑会影响祖国花朵们的健康成长。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如何得以实现呢?我认为答案就是读书。
我愿与书为伴,因为读书使人明智、知耻、通理,晓为人之利益,察执政之得失。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积极主动地去践行读书习惯,对于一位人民教师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首先,书中的知识可以充实我的大脑,丰富我的精神,能够更好地教育每个孩子;其次,读书可以使我知耻,主动地察觉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立刻去改正,给孩子们树立正面的形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读书可以晓礼仪。中国乃礼仪之邦,而且教师传递给孩子们的礼仪文化更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所以读书是教师建设的首要任务。
我愿与书为伴,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一名生活在新世纪的人民教师,我深刻感受到现如今教学对知识深度、广度的要求有多高!在以前只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弄懂、弄透,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就足够了。而现如今,信息数量大、传播速度快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一定要多读书,看各个方面的书,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应对未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是一种提高。
与书结缘,能够提升国民修养和境界。赫尔岑曾经说过:“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读书不能改变世界,但读书却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平和。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阅读数量的多少、阅读质量的优劣和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积极高效地读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更是现阶段我们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提高全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切实推进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契机。
与书结缘,促进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有着光耀古今的唐诗宋词,有着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更有着绵延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这些都是通过史书的记载传承至今,所以多读书是有助于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助于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懂得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有助于从内部改造一个民族,从根本上来完善这个民族的精神与内涵,并赋予它符合新时代意义的新内容,使之拥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的资本。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德育;爱国主义情怀
伴随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入,当前我国的中学教学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在中学整体教学中,语文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其分值较高,更在于其综合性较强。中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时期,教师需要掌握其身心变化,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使之形成良好的三观。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差别,学习任务更加繁重,一旦中学生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极易被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阻碍所击垮,进而影响其整体发展[1]。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可以磨炼中学生的性格,进而使其勇于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难关。
(二)使学生具备政治信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中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有所增加,但也容易被一些新事物、新理念所影响,加之此阶段学生的判断能力不强,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容易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能够及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逐渐提升其民族自豪感,进而使学生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
(三)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中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根基,是国家长久发展的栋梁。因此,中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及文化科学涵养将对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能够逐渐培养中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情怀,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应当为学生展开树立爱国意识、促使学生逐渐具备为国献身意识的一类德育。爱国主义情怀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项传统美德,在德育研究范畴中始终属于一项重要课题。在初中语文学科当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爱国教育课文,身为教师,必须对教材展开深入研究,以便将爱国主义情怀全面渗透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并且充分将学科和爱国情怀融合到一起。比如,教师在讲授《最后一课》时,因为本课十分感人,教师应当在对学生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学生的爱国思想激发出来,从而加深其情感体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阶段学生接触的知识较少,其爱国情怀尚处于表面,加之本文大背景为战败的法国,这就会使学生有一种陌生感,加大了德育的难度。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在正式讲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明确学生是否对有所了解,并让知道的学生分享例子,随后教师还应当将的艰苦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逐渐激发其爱国情怀,使其带着这种情感体验进入正式的学习,使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增强[2]。
(二)联系实际生活对于中学生而言,能够充分激发出其情感的内容,重点在于与其最为贴近的现实生活,这也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关键一环。语文学科具备意境美、形象美及语言美等众多优势,而身为语文教师,应当对这些优势进行有效利用,让学生通过品读文字,感受到课文当中存在的真善美,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向上,升华其真挚情感。然而单纯的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以课堂为基础,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生活,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使学生有榜样可以参考和学习,并且借此培养学生知恩图报、重视亲情、热爱自然等道德情操。比如,在讲授《背影》一课时,简单的笔墨就能够将父子情深之感充分表达出来,尤其是在火车站内,父亲为“我”买橘子时各种动作的详细描述,虽然写出的文字朴实、简洁,却将人间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学生处在叛逆的青春期,教师可以借助此文让学生回想日常与父母之间的各种互动,并且让其将那些难忘的瞬间都写出来,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被激发出来,更能够使学生被带入作品中,使其主动思考亲情的伟大,最终升华学生对家长的热爱及感恩之情。
(三)借助课外活动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课外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主要是由于其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更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活动当中逐渐受到熏陶。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当带领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开展以爱国、爱父母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及相关电影、书籍的评析会和品鉴会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将德育充分渗透,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同时,使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准获得合理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烈士公园,或者走访慰问模范家庭,并且引导学生动帮助班级中或校内的贫困生,进而从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应当确保每一项活动都能够具备层次性、针对性及全面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确保课外活动整体氛围及具体内容都积极正向,必须利于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这样就可以最终将语文学科课外活动的德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四)通过情境创设刺激中学生感官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教师在日常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已经成为其最为得力的教学助手。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展开情境创设,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全面刺激,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直观地刺激中学生的心理及情感,进而使学生在深入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对情境展开更加明确的分析和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画面中的直观视频、图片等,能够全方位强化学生包含同情心、同理心、环保意识、感恩意识等在内的道德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带领学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与现实之间的人生观差距有所了解,从而对文章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时,语文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有关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一起生活学习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借此情境,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海伦凯勒的故事对其再塑生命成功的原因进行探讨,促使学生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体会其热爱生活、生命的积极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良好品格,从而有效实现德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