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设备维修范文

机电设备维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设备维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电设备维修

第1篇:机电设备维修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通风系统;排水系统

一、前言

随着我国采煤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因此,机电设备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设备的利用率和采煤的效率,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状况尤为关键。设备遇到问题,不可能立马就更换新的,这样投资就太大。所以必须做好设备的维修护理工作。因此,探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对于保障设备的高效使用,非常关键。所以,本文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煤矿机电设备的一般维修方法,并结合作者多年的煤矿工作经验,分析了目前煤矿机电设备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改进方法。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积累更多的有效的便于维修机电设备的策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才能提高煤矿企业生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机电设备的一般维修方法分析

煤矿机电设备是保证煤矿正常生产的重要工具,做好机电设备的一般维修非常重要。具体的做法为:一般检查;修理;维修方式。

(1)一般检查

机电设备的定期检查是保证设备长期正常安全运作的关键。在日常的检查中,要做到定期检查机电设备;制定每天的日常检查计划和制度,并按规定进行检查。比如,在设备用完以后,要对设备进行保养,将上面的灰尘等擦拭干净,保证在下次使用的过程中,设备运行良好。

(2)修理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零部件变形,磨损等现象,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因此要精心维护和正确操作,这是减少损伤,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手段。

(3)维护方式

通常在设备维修中,常用的方式为故障维修,预防维修以及生产维修。

三、煤矿机电设备常见的问题

作者通过多年的煤矿企业的工作经验,结合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维修的技术资料,总结出如下目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中常见的问题:设备中出现的问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设备上出现的问题

设备上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供电,排水系统,通风系统,提升系统,电瓶车和带式输送机,机电备品、备件不足,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投入严重不足。

(2)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设备维修技术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当前很多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模式主要以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核心,因此机电设备的维修主要保障煤矿的正常生产为中心,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很差;第二,设备生产企业与设备使用企业之间的沟通欠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反映到生产厂家,这样沟通不畅,对于设备的维修难以保障,另外,设备的使用企业有的时候也不想去联系生产企业,因为高额的维修费用,让他们难以接受。第三,传统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包括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两个部分,但这两个部分的工作内容是相互独立的,两者不能同步。

四、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方法探讨

针对以上煤矿机电设备常见的问题,总结了如下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方法:熟练掌握故障诊断方法;改善维修方法;强化对煤矿机电设备监督管理的力度;加强维修技术改进工作。

(1)熟练掌握故障诊断方法

煤井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中,除采用机械中普遍采用的温度畛断和振动监测外,油磨屑分析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矿井机械设备的监测上,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2)改善维修方法

以技术状态作为评价设备维修基础,通过故障分析,可运用故障树法,发现煤矿生产设备存在问题,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维修对策进行改善,同时,还可运用简单仪器或者检察人员主观判断实施设备检查维修。

(3)强化对煤矿机电设备监督管理的力度

强化对煤矿机电设备监督管理的力度是一种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一种外在管理方法。具体的措施为:首先,要将煤矿机电设备的每一项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来看待,并将各项技术指标分配到各个生产组织,定期对各个生产组织进行月度、季度以及年度方面的绩效考核,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要为了更好地完成上级分配德尔技术指标,对专职的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的内容进行系统性地划分,并派遣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4)加强维修技术改进工作

技术改进工作可以从机电设备本身的小部件的改进,更新新的设备或者部件,改善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等来完成。对于设备本身小部件的改进工作主要体现在: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对设备的使用,掌握设备的有些部件在使用中的情况,比如发现有的部件不好用,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改进来提高其性能;对于设备或部件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对于那些非常陈旧的设备或者设备上已经坏掉的零件,对其进行更换。改善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主要体现在:每个设备都有其应用环境,现如今,煤矿企业的很多设备应用环境都不满足设备的要求,通过改善环境,满足设备应用条件,可以有效的延迟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2篇:机电设备维修范文

关键词:电厂 机电设备 维修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5

关于电厂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包括常规的人员、材料、工具、工艺流程等多多方面,还要求对运行中的天气、涉笔的绝缘计量、以及继电保护监督等很多方面都要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对于大多数的检修人员来说保证各个设备在运行中显示的数据准确性,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1 电厂机电设备检修管理现状

现阶段的检修管理,检修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电厂中的设备比较分散,而且每一个需要检修的设备,都对应一个检修标准,这样就容易造成检修数据记录不全,检修项目容易出现遗漏的状况。如果出现检修记录遗漏的状况,就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电厂机电设备检修与管理的重要性

针对电厂的机电设备包括变压器、机电设备主接线及电厂用电、配电装置、变电站设备等组成。在电厂运行中,由于电厂输出电压较高、电流较大的原因,对机电设备的要求很高,在设备的选择和型号以及安装的施工这些方面,都直接决定电厂的运行是否安全。涉及变电设备接地线的安装这方面,在设备固定螺丝要进行拧紧处理。针对电气仪表设备在进行固定架的焊接过程要进行仔细检查。除了以上这些方面,还有企业的影响供电质量的因素,所以设备检修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3 电厂机电设备的管理阶段分类

在电力系统中,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首次按要防止误分、合断路器,要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防止带地线送电,也就是防止带接地线(接地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在这五个方面进行管理检查。如果不在这五个方面进行检查管理,就会造成的错误操作事故是电力行业最大的灾难,它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以及其它企业生产的正常供电,如果出现严重的误操作的现象,就会直接造成机电设备的损坏,电力企业停产更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对于上述的五个方面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总要条件,更是制造、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等各个部门的共同任务,对于发电厂电气装置微机防止误操作装置是电厂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电气设备之一,是有效防止电气人员误入间隔和误操作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保障措施,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4 电厂机电设备的检修管理

4.1机电设备检修管理内容

电厂中的机电设备进行检修管理,要分级进行,主要步骤是

(1)针对主要有系统的检修管理。

(2)设备分级运行技术参数数据的采集评估。

(3)设备故障的典型模式.

(4)影响程度的分析(FMEA),制订故障预防措施等。

(5)系统、设备分级主要是制定生产工艺全过程中各系统、电气设备的重要性排序,电气设备故障频次排序,维修需求优先级别的指数计算等.

(6)运行数据的采集评估主要包括确定评估的技术参数,参照的量化基准和优劣标准,明确电气设备检修的目标值.

(7)FMEA主要对获取的重要系统、设备以及关键电气部件的运行参数数据加以分析,对实行检修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评估,判断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以及对关联系统的影响程度,综合确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性维修和主动性维修计划。

对于上文中的七个步骤要按照一定的次序、分级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2 机电设备管理的检测检修

工作中,对设备都要进行定时检修,这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机电设备的状态监测主要是通过在线或循检的方式监测各系统、设置设备中的主要运行参数,利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参数分析,能够判断出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确,是否存在一定的运行缺陷,对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技术在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传感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振动、温度、气敏、速度、音响、光等进行在线检测,实现了准确的效果,在检测过程中能够获取很多的运行参数,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之后,得到了针对设备的可靠信息保证。

例如:利用传感技术在对发电机进行日常检测的时候,由于发电机在电网中非常重要,传感器在检测中,对发电机容易出现事故障的电磁与机械的组建进行检测,会出现机械、电磁、绝缘的及冷却系统劣化的征兆。根绝这种情况就能够得出发电机的部件有劣化征兆不久就会出现损坏的现象。见(图1)

另外检测需要一定时间,这种设备为电厂的机电设备的日常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在检测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在线或离线的监测手段,来检测发电机常见的定子线棒绝缘故障、转子绕组故障、发热异常故障等的特征量。直接把所得到的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出规律,判断趋势,对于那些潜伏性故障要直接进行监测和离线测量。结合巡视数据、历史及可靠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估,并以此来指导安排设备的维修,利用这种方式能有效的完成检测,达到很好的检测效果。

4.3 机电设备故障检修管理措施

电厂常见的故障出现在线路和设备这两个方面,对于绝缘子劣化、线路折断、导线长度下降以及配电线路故障都是电厂机电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

(1)对于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首先检查线路与设备接触点是否正确,确认正确以后,要对线路的接触点确认没有故障以后,要进行输电电路中故障的检测,

(2)对于变电室常见的互感器和二次回路出现故障的情况,会出现指针指示不正确的现象,对那些值值班人员很容易出现误判断、甚至误操作的现象,因此必须要进行及时处理。

(3)如果出现电压互感器常见的故障时其现象有一次侧或二次侧的保险连续熔断两次。要立即停止使用,然后对各个线路进行检查处理。

(4)如果发生电流互感器故障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过热现象、并且内部发出臭味或冒烟,或者内部放电现象,声音异常或引线与外壳间有火花放电现象、主绝缘发生击穿,并造成单相接地故障、一次或二次线圈的匝间或层间发生短路、充油式电流互感器漏油、二次回路发生断线故障。

如果在检测的时候发生了上述的集中故障现象,要及时的进行上报,上报之前要切断所有电源。发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的接头出现发热的现象,要把电流互感器附近的端子的拧紧,再进行上报处理。

4.4 对于检修人员的管理

电厂中机电设备的管理,首先要提高检修人员的素质,要及时的进行技术培训,在设备运行中如果出现故障处理和设备检修过程中均能够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保证设备利用率和整体效率。

保证电厂中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要求员工要参与培训,在设备的运行和开发、设计、研制、安装及调试这些方面要进行测试,在检修过程中要有效的展开实施全方位的交叉技术管理,这是提高整个检修队伍素质的根本措施。

结束语:

电厂的电气设备检修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监控过程,因此需要电厂各个部门都要有效的配合,另外要注意对电厂中技术人员的培养,只有建立好专业的检修队伍才能够保证电厂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运民,李录平,黄志杰等.网络图优化及在电厂设备检修中的应用[J].热能动力工程,2011,19(4):429-432.

第3篇:机电设备维修范文

1.1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具体是指对矿山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与之相应的维修处理办法,可以说是机电设备维修的一种重要方式。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也是对设备进行再设计和制造的前提,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维修成本,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有助于减少设备维修的频率,提高矿山的产量。

1.2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矿山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所进行的维修,相比预防维修,维修方法会增加生产的成本,但从经济的角度看,这种维修方式还是属于经济型的维修范畴。矿山机电设备进行事后维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在平时设备的检修过程中无法将设备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部排查,由此导致有些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另一方面是因为简单或者不重要的机电设备在预防维修时增加生产成本,事后维修不仅可以减少生产成本,而且不会影响到生产效率,因此对于这种机电设备大多采用事后维修的方式。但对于重要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切勿采取事后维修模式,这样会增加维修时间和经济费用,并加大故障的发生率。

1.3创新维修

创新维修是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对机电设备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造,使其能够更加适应当前的工作情况。机电设备的特性和运行状况均是相对的,在生产过程中总会出现不足之处,因此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后投入生产,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创新维修还可以在维修的过程中总结设备的技术特点,使设备的运行状况不断趋于完善[1]。

1.4规范化管理维修

在机电设备的维修过程中,规范化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以提高设备检查综合效率为目的,综合考虑全系统的预防维修工作;是为了规范全体员工的操作行为,使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其中,并建立完善的生产设备维修制度。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各自存在着优缺点,预防维修无法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且存在预算性的生产问题,而在维修的规范化过程中将生产维修和预防维修进行有机结合,生产维修不仅要注重平时的维修工作,还要做好维修善后的工作,提高维修的效率。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设备采取与之相应的维修方式,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全面做好检查和预防工作。

2机电设备维修的管理策略

2.1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式

矿山生产条件恶劣,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维护和保养。相关生产企业应加大对机电设备修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完善检修制度,通过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生产安全有序进行,并且尽快制定文明生产的制度。煤炭企业还应当严格根据机电设备的维修理论、矿山行业的特点、设备的特性和工作环境制定科学的维修决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和管理,选择预防维修、事后维修、创新维修和规范化管理维修等方式,继而形成具有矿山特色的新型管理模式[2]。

2.2完善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矿山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应该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设备的运行档案,制定定期的检修制度,使机电设备处于健康的运行状况中,比如在设备的运行档案中显示,渣浆泵内衬的使用寿命是1 000h,那么在对其检修的过程中,检修时间应该控制在档案显示寿命的时间内,可以将计划检修周期定为980h,这样有助于控制设备故障的发生。考虑到矿山机电设备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可以将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在机电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值班人员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检修的要求,属于被动的检修模式。计划检修,属于预防性的检修模式,能够充分保证机电设备良好的工作性能。

2.3推行绿色检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成为了工业发展的牺牲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地球资源也被大量消耗。为了平衡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维修”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相比于传统的设备维修模式,绿色维修综合了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目的是使企业的生产模式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和维修后的一段时间范围内,使设备的性能最大程度地达到原来规定的状态,并且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有害物的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4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进

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的性能和减少检修的频率,还需要对机电设备进行相应的更新改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使用技术比较先进的机电设备,在使用和维修方面比较简单方便,对原有的检修故障比较多的老设备进行淘汰;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的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造,主要是做局部的改进和调整,增加新的零部件和装置等[3]。

2.5加强企业设备的维护管理

机电设备是矿山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技术基础,对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可以使企业得到更为高效的发展,也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方面。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就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设备的性能得以良好的发挥。对企业设备进行维护管理,能够显著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这是矿山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3结语

第4篇:机电设备维修范文

【关键词】煤矿作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趋势

1当前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

我国煤矿业生产方式及手段的发展决定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的改变。当前设备管理制度和组织单位已经建立并引入例如设备诊断技术等。尽管如此,煤矿机电维修仍旧以计划预修为主,这种模式会使维修时长增加,安全生产也会受到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初步引入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此后不断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其他部件进行研究,但并未形成系统深入的积累分析,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还是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基于煤炭生产特点和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设备寿命周期必须要实施全过程管理做到综合效益最大化。由此看出,完善设备维修管理信息渠道,充分利用信息技的价值服务于设备的维修管理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同时,为了使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尽快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应将维修系统论、可靠性工程等最新管理方式及等各种先进设备维修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2未来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走向

煤矿机电设备的事后维修、计划维修、预防维修及还在发展中的主动视情维修最终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即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最初客观条件有限,维修工作仅限在机电设备出现问题之后,这种维修模式会影响机器正常运转,导致煤矿工作不能及时完成。随着生产模式的系统规范化,机电设备对于煤矿生产影响越来越大,事后维修不能满足生产的进行,这就促使人们认识到计划维修对煤矿生产的必要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设备故障停机使企业需要支付高额加班费确保生产完成,由此更多的企业开始思考设备的有效修理维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后,煤矿生产设备随着科技进步走向了智能化、精密化、大型化、自动化;以上特点带来了高效益,但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使是相当小的故障也会影响整条生产线的运转。这时以可靠性为主的维修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使维修模式逐渐向基本消除故障过渡,进一步减少了维修对生产的影响。不过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无论发展的如何完美,出现故障还是需要人为完成修复,因此,未来的设备会在自我配置能力上进行完善,甚至出现免维修机电设备。

3如何改进机电维修管理方式

3.1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的改进及使用维护管理的加强

煤矿企业对于设备使用维护及维修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应作为重点,增强员工责任感,做到交接班检查、定期检查、保养等日常维护生产制度。落实设备维修责任到人,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需要更换的配件及时更换。严格执行计划维修、预防维修、状态维修、事后维修等有效的维修方式,进一步完善成为新型的具有煤矿特色的管理维修模式。

3.2改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要求

保证煤矿机电正常运行以及工作人员操作标准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科学的维修管理制度,同时,更深入的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提高设备开机时长及利用率,推广无维修设备。

3.3进一步完善机电设备维修成本管理责任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将各项成本费用分解到各管理部门,各部门再将其分解到各成员。各部门班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要求制定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按时完成指标。上层部门要对下属单位制定的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及时纠偏,使成本管理最大程度接近指标。在考核上需要严格化,保证指标顺利完成。还可以按照成本责任抵押的方式,以分担指标大小来作为确定抵押金数额的标准,根据结果奖优罚劣。也可以使用检测仪进行检测,视情维修如果运用的恰到好处将会显著提升经济效益。

3.4利用计算机辅助维修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这一措施的实行主要是根据计算机维修数据的收集分析并对其作出相应的预测和决策。这一步必须做到数据真实可靠、传递及时、正确决策以及实时反馈,以达到可视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维修管理系统。

4结束语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的工作,必须以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的提高为中心,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人员相关技能,及时检查更新设备。

参考文献

[1]袁兴禄.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

第5篇:机电设备维修范文

1.1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保持生产持续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好这方面管理,维持设备的连续运转至关重要,当设备在使用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损坏,出现故障,需要保养维修,开展设备检修是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煤炭企业开展管理的重要内容。长时间以来,关于煤矿设备的管理维修已经形成一定模式,我国煤矿企业业界和生产实际不断进行调整,以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从维修管理模式变化过程来看,它与技术的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已经建立了设备维修管理的专业组织机构与规范,并不断提高设备故障监测技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多数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定期维护层次上,主要采用传统计划方式,导致约40%的工作量是在做无用功,浪费了大量企业资源。设备维修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企业的发展。[1]我国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开展研究的时间晚一些,系统性的研究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有关煤矿机电设备部件进行专项分析,研究相关技术的可靠性,从整体方面看,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只是对某一个理论,或者依据一些经验展开有限制的探讨,缺乏对煤矿机电设备性能以及技术数据的分析,也就不能建立科学的维修管理模式,所以对于模式选择以及利用方面依然需要不断努力。

1.2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

1.2.1事后维修模式事后维修停机时间比较长,但是不会造成较高的维修费用,不影响正常使用,设备维修管理不需要太高的水平,这是一种经济、适用方式。

1.2.2计划维修模式计划维修需要事先对设备零件的使用状况以及寿命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覆盖面比较广的检修项目,科学确定检修时间,有计划地展开解体检修。

1.2.3状态维修模式状态维修,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计划检查、诊断获得的实际信息,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先于故障发生前定期进行合理的维修,对设备的状态维修建立于准确对零部件的劣化程度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

2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维修人员不专业煤矿企业由于工作条件比较差,特别是维修人员工作繁重,很难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既有的技术维修人员学历水平低,基本处于初、高中水平,其所掌握的技术不具有先进性,不符合煤矿不断发展的要求,并且因为未受过专业教育与培训,不能科学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众多机电设备进行维修过程中,其岗位不固定,经常变换,由于操控水平不高,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是通过人完成的,维修人员专业水平,也就是素质的高低对机电设备维修质量产生关键性作用,籍此可以提高机器设备使用的可靠度。在煤矿企业开展生产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在储备一定的知识之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素质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与以前相比,已经改观很大,但与国外从业人员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在后续工作开展中,煤矿企业不仅要重视管理,还要在提高人员素质方面进行投资,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水平,解决制约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人才问题。

2.2维修管理专项费用低由于煤炭是高污染的能源,在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近年来煤炭使用的形势日益严峻,造成了煤炭市场的低迷,很对煤矿企业为了增加效益,会降低机电设备维修的费用,导致许多机电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维修、保养,由于缺乏资金,存在超期使用的现象,不能及时替换先进设备,设备陈旧会导致机电安全事故增加。在很多煤矿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设备,从上世纪末一直沿用至今,很多设备已经多次进行更新换代,然而其陈旧的版本依然超期使用,至今都没有进行系统的投入,一些机电设备超过服务期限依然继续使用,其工作性能已经低于《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标准,但还被继续使用,更新替换没有明确的计划时间表。正是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煤矿的机电事故发生率大大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设备超期服役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3管理思想落后有些煤矿领导不重视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将注意力放在增加产量上,维修管理不能直接增加产量,也就得不到足够重视,但是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理念淡薄,最终会增加机电事故的发生概率,有些领导的管理思想依旧停留在落后的维修模式中,这不利于现代化技术在矿井生产中的运用。一些煤矿企业没有真正将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视为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只是把机电设备管理作为配合生产的工具,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既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也不到位,安全生产的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压力的时候,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单纯抱着产量不放,所思所想都是眼前的利益,管理理念不全面,对于设备操作,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全然不能将生产过程的连续与机器性能联系起来,不能为生产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5]因为对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机电设备维护、检修没有严格规定,维修人员也不能有效的进行管理,在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或者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时,才实施维修,既影响生产,也降低了设备的生命周期。

3改进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议

我国煤矿行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依然停留在预防和现场维修结合这一阶段,距离理想的免维修,零事故差别比较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结合具体的现实条件,在充分了解设备性能的前提下,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方法,运用行之有效的经验,提高维修管理的效率,对于有效的维修经验与方法,应该及时进行推广,毕竟对于设备维修工作来说,存在一些共同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需要广大一线技师积极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通过长期、艰苦的工作,提高设备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素质在所有的工作中,人的作用居于第一位,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同样应该重视人的作用,在煤矿设备的维修中,维修人员素质高低影响着生产过程能否顺利开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生产设备获得了很大提高,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注意生产效率的同时要密切关注设备的维护与合规操作,开展提升维修人员自身素质的专项培训,对于重点设备以及高新技术重点进行讲解,提高其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设备使用流程,包括保养、点检、班检,做好每日维护,按计划巡回检查,生产班组做好交接,重视安全生产。建立针对维修人员的绩效考核,定期对其技术水平进行检查,对所负责设备的生产状况、故障发生率以及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查,以此判断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形成一种外在压力,督促其不断进行学习,了解最先进的技术工艺。

3.2开展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专项研究煤矿企业应该设立专业维修管理部分,并拨专项费用用于维持机器设备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开展专项制度建设,建立维修管理的严密流程,保证维修工作较少的收到客观因素的干扰。要建立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具体的工作标准,并结合工作实践不断进行完善,包括详细的设备维修人员工作标准、机器设备维护程序、经济费用标准、以及各项定额标准。在明确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深入、系统的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性、可靠性,清晰的掌握设备可能出现问题的所在,了解具体的性能,并结合生产实践不断进行改善,提高生产过程安全性,增强设备的有效利用率,这是开展专项研究的核心所在。煤炭企业开展专项研究,目的在于实现科学化维修,要结合自身特点,合理使用性能先进的设备,实现生产设备与环境的天然结合,确定恰当的维修策略,并制定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保证严格执行;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确定合理的维修方式,选择高校的维修管理模式。

3.3掌握先进理念,实行视情维修维修是生产行为的一部分,指导开展维修的理念是否先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产效率,目前比较推崇的视情维修作为先进的维修管理模式,在现实操作中具有多方面优点,从经济效益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看,其它维修管理模式要逊色很多。我国煤炭生产方式工业化时间较短,在很多领域依然比较落后,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依然停留在时间维修模式,多数情况下做状态维修,开展视情维修可以确保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设备维修费用。这种维修模式比较先进,在矿井中如果能够得到恰当使用,准确的把握好使用时间,那么此种维修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在建设科学化的维修管理模式过程中,应当着重突出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创建恰当的维修管理体系,在重要设备出现运行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被监测到,迅速作出判断,确定合理的维修策略,使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处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第6篇:机电设备维修范文

摘要:机电设备维修质量控制是针对机电设备在运行后维护和计划预检修等方面所进行的质量管控,在各行各业机电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的工作经验,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就机电设备维修质量控制提出了自己的措施,以其为有关机电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 设备 维修 质量 控制

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管控,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和良好状态, 对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延长使用周期,缩短修理时间,降低和节省运维费用、降低工程成本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并能促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向最优化迈进。

一、健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单人使用的设备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包运转、包维护、包检修)。设备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主要管、线缆装置,实行区域负责制,分片包干的管理办法

2、各种设备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达到本设备操作的技术等级“应知”、“应会”要求,经考试合格,领到合格证,方能上岗。设备司机都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修好;“四会”,即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3、要严格执行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保养(维修)制度。日常保养:操作者每班照例进行保养,包括班前10-15分钟的巡回检查;班中责任制,注意设备运转、油标油位、各部温度、仪表压力、指示信号、保险装置等是否正常;班后、周末、节日前的大清扫、擦洗。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发现大问题,找维修人员处理。定期保养:设备运行1-2个月或运转500小时以后,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配合,进行部分解体清洗检查,调整配合间隙和紧固零件,处理日常保养无法处理的缺陷。定期保养完后,由车间技术人员与设备管理员进行验收评定,填写好保养记录。确保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安全、经济运行。

4、主要重点设备应定期进行精度、性能测试,做好记录,发现精度、效能降低,应进行调整或检修。对主要重点设备的关键部位要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做好记录。

5、特种设备指防爆电气设备、压力容器和起吊设备,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测和预防性试验,发现隐患,必须更换或立即进行处理。

6、加强设备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五定”即定人、定质、定点、定量、定期制度,做好换油记录。主要设备要建立卡片,开展根据油质状态监测换油。

二、落实机电设备维修质量保证

机电设备维修的质量保证是维修质量要求的一种管理制度。维修人员和维修单位必须首先取得设备维修许可证方可从事机电设备维修。要取得维修许可证就必须向设备管理部门提供维修的质量保证,证明自己有能力达到并保持满足有关的质量标准,并取得有关部门的信任。为了使质量保证行之有效,应从3个层次来认识质量保证:作为管理思想的质量保证;作为管理体系的质量保证;作为管理质量保证部门的质量管理的职能。质量保证的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同时确定如何运行质量体系来实现这些目标;确定实施质量目标的关键过程;对每个过程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确定测定方法;使用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现行有效性;寻找改进过程有效性、效率和将其简化的各种机会;确定预防缺陷,减少波动并将返工和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方法并确定风险;确定优先实施那些既能提供最佳结果,又可接受其风险的改进;为实施已确定的改进,就对策、过程和资源制定计划再实施计划;检查、跟踪改进的效果;对照预期结果评价取得的实际效果,评审改进活动,确定适宜的后续措施。

三、电动机运行中的质量控制

电动机的保护离不开与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式的关系,保护中有控制, 控制中有保护, 电动机在使用中往往与起动器串联在主回路中一起使用, 此时由起动器中的接触器来承载接通起动电流的考核而其他电器只承载通常运转中出现的电动机过载电流分断的考核,至于保护功能, 由配套的保护装置来完成。此外, 对电动机的控制还可以采用软启动控制的无触点方式,电动机主回路由晶闸管来接通和分断, 有的为了避免在这些元件上的持续损耗, 正常运行中采用真空接触器承载主回路负载。这种控制有程控或非程控、 近控或远控、慢速起动或快速起动等多种方式。

四、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

在现有条件下,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生产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 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选择包括事后维修、 预防维修、 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 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1、事后维修的应用。由于它是一种教动性的维修,如用于对主要的生产设备进行维修,则会蛤生产和安垒造成较大损失, 蛤维修工作带来较大的突击性,故一般不宜采用。但可适用于下列情况的维修:数量较多时一般性的机电设备,不易实现预防维修的设备;对采用冗余设计有工作储备系统的设备可酌情使用。在发电厂中,对一些次要的设备和不直接髟响发电的机电设备均可实行事后维修。如汽轮机袖系统中的冷油器等。

2、预防维修的应用。它主要适用于已经掌握了大量磨损规律的设备和系统以及平时难以停机进行修理的设备。在电力生产中,对直接关系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和系统,实行预防维修,如汽轮机及调逮系统等。

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的应用。它适用于利用事高且已实行故障监铡的重要设备,如大、精、稀设备和流水线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以及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设备和系统。目前,在发电厂中一些高精密的重要设备, 如3000 MW 汽轮E H系统中伺服执行机构、卸荷阎等,应根据设备的技术状况,采取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五、加强机电设备监理质量控制

现阶段,机电设备监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我国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 ,一批批工程设备监理社会机构相继组建, 一支支设备监理专家队伍逐渐形成, 从而为工程设备监理业的兴起创造 了精神和物质条件。包括:把住图纸审查关; 把住设备安装施工组织方案审核关;进行设备驻厂监造;注重施工安装过程的设备监理;加强不合格设备产品的处理。

参考文献:

[1]申国强.韩文学等.论矿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管理[J].价值工程-2010年4期;

第7篇:机电设备维修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1前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煤矿作为煤炭资源开采的根本手段,在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由于煤矿生产环节多、工艺复杂,因此在实现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的使用和参与,而由于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经常处于高温、高压、高湿度等综合复杂环境中,使得机电设备在使用、运行过程中常常处于高磨损状态,极易产生故障和使用寿命的减短,造成生产事故和安全事故,对企业造成重要的影响。随着技术水平提升和管理理念的发展,煤炭资源逐渐加大了对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的力度,通过采用先进的维修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设备维护的质量和效率,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的使用质量,保障了煤矿各项生产活动的进行和发展,为煤矿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2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历程

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也是逐步开展,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改进上经历了许多历程和重要阶段。

2.1事后性维修管理模式

事后性维修管理模式一般是指在煤矿发展构成中,在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方案未定型或完全定型时期,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采用故障后维修管理。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当时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理念和认识的不足,缺乏对机电设备保养维护的知识的了解,将“用”与“修”分开管理,造成了用修分离,使得设备的使用成本、维修成本等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以及机电设备厂商在维护与保养上面的封闭,导致煤矿企业在应对实际的设备故障和维护保养工作中,片面依赖于厂商,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维护、保养工作。由于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一定时期内,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长期处于被动局面,而“事后性”维修管理模式也实属无奈之举。

2.2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发展,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一方面,由于机电设备厂商间的竞争不断激烈,导致了在机械维护管理的服务上,有所改善,在维护保养工作方面的技术壁垒也有所松脱,在保障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的技术上,也有所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矿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在事后维修管理工作的前移。由于认识的提高和手段的提升,煤矿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的属性和状态有所了解,根据设备所处的环境、运行状态、使用人员等等实际情况,通过对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各项规范化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和落实,对机电设备进行计划性的维护管理,在相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升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管理的费用和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煤矿管理理念的提升,在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进行统一,通过专业的机电管理部门和科室对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保障了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2.3预防性维修管理模式

随着管理理念和技术的进一步提升,预防性维修管理模式也如期而至。一方面通过应急和预防思维的建立,煤矿企业的管理不断实现全局发展的统筹管理,通过引入应急和预防理念,在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由于煤矿技术能力和技术人才的具备,其通过对机电设备的掌握更加详细,管理更加符合设备的运行实际。通过对设备运行的各类风险、影响因素、所处环境、操作人员等各类因素进行分析,对其可能产生的故障的名称、类型、后果、处置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扩大和故障前的维修与保障,提高了设备维修管理的效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设备维护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随着机电设备市场的不断正规化,在设备出厂检验的严格管理下,机电设备在进行交接的过程随设备带有其使用说明书中包含各类维护保养、故障分析与处理等内容,大大提升了煤矿企业通过自学和操作实现对机电设备及时有效的管理,降低机电设备导致的故障和一场,推动煤矿生产率的提升。

3当前我国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现状

设备维修管理是设备运行的根本保障,有效的设备维修管理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提高设备寿命,减少各类设备事故的根本手段。我国煤矿开采发展历史久远,但科学化的设备维修管理发展历史较短。而在煤矿的整个生产周期上,我国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占到了设备运行的相当一部分比重,极大的影响着设备的正常运行效率和煤矿经营成本。由于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企业规模等各类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煤矿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使用上,非常不均衡,涵盖以上三种模式。我国煤矿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由于在资金、规模、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其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也相对重视,因此其管理模式主要以预防性设备维护管理模式为主,部分优秀企业在预防性设备维护管理基础之上进行了新的创新和拓展,实现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速。此外,政策环境也是大中型煤矿企业各项工作的影响因素,由于国家对于煤矿行业的重视,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关注,使得对其要求也相对较高,直接导致了大中型企业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方面不能落后,必须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不断提升总体管理模式和效果,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而部分中小型煤矿,由于资金、管理、人事、政策扶持等方面,导致其在管理水平上有所欠缺,其根本原因也在于高质量的机电设备维护管理部门、人才和工工作需要较大的资金,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也因此在我国煤矿标准在部分条款上只对大中型煤矿企业进行了规定,而未对小型煤矿严格要求。也因此,中小型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维护管理以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为主,极其少数的小型煤矿仍然以事后性维修管理为主。

4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改进意见

随着煤矿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也随着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变化,需要引进新的因素、知识和管理内容,不断创新和提高设备维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煤矿水平的不断发展。

4.1建立和完善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提升设备维修管理效率

通过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设备、继电设备、传感设备,以网络为基础,构建覆盖全面的、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在计算机内部通过将各类设备的购买和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备份,并对其维护保养手册进行数据库录入和备份,使得系统内能够实现对各类设备维护和保养通过提醒和建议来实现维护保养。通过建立以中央控制系统为核心,利用有线、无线传输技术设备,将各类传感设备、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连接和沟通,使得中央处理器能够根据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综合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维修管理建议,指导机修工人工作的开展。

4.2加强和落实煤矿机电维修部门人员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养

提升设备管理模式的改进,其核心在于机电维修部门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理论化的学习和教育,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知识能力,提高对设备作业原理、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提升其主管认识能力和理论经验。同时必须强化实践化的管理和工作,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工作的总结,不断提升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同时积极反馈给维护管理系统,以人为工作的实际性,推动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完善。

4.3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维修管理工作的发展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不是静态的,他是随着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的。各个时期的模式都有自身的缺点,煤矿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才能完善和进步,推动维修管理工作的发展。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理念方面,必须认清维修工作与运行之间的联系,设备维修工作是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脱离了维修工作的设备运行注定是劳资伤财的双损行为。在技术上,不断更新机电维修技术,提高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停工损失,提升运行效率。同时,不断提升对新设备的使用,通过对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实现智能管理提醒,使得设备运行效果和管理质量的根本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是煤矿管理的重点内容,对于煤矿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模式也随着实际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也必将在未来突破新的内容,实现巨大的创新,推动我国煤矿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均龙,王伟,赵慧杰.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08(05):59~60.

第8篇:机电设备维修范文

关键词:矿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1 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维修预防。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2)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是很不经济的。

(3)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更趋于完善。

(4)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5)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化管理,而5s活动则是设备基础化管理的精髓。5s是日语中5个以“s”发音的拼音字头。

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最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4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2 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类定

(1)故障维修。又称事后维修,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的方法。

(2)定期维修。又称预防维修或计划维修,是根据固定的设备运行时间或当量时间间隔进行维修,不论设备状态如何,到一定时间后便停机维修的方法

(3)改进维修。又称技术维修,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采用新技术,实施改进设计和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进设备的性能的维修方法。

(4)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法。

3 对策

(1)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在现有条件下。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煤炭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2)设备维护检修制度。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内衬使用寿命为1000h,那么该台设备的内衬计划检修周期为980h,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由于洗煤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3)推行绿色维修。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球资源大量消耗,成了突出的问题。我国为了履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构想,“绿色维修”在这种背景下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其目标是除了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状态这一目标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且对人员(维修者和使用者)的劳动保护好,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第9篇:机电设备维修范文

[关键词]航空 机电设备 维修 保养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69-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航空技术越来越高,这也提高了我国的军事实力。航空机电设备是航空单位的重要构成,这些设备正常、稳定运转,对飞行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较大影响。如果航空机电设备存在较大的故障问题,可能会引发飞行安全事件,这威胁着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为了降低飞行事故出现的概率,相关设备维护人员一定要做好设备检修以及保养工作,还要提高检修的质量以及效率,发现航空机电设备的构件存在损坏问题,必须及时修理或者更换,这样才能保证设备性能的正常发挥,才能保证飞行训练安全的进行。

一、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其性能以及效用的最大发挥,如果机电设备的部件出现损坏问题,会影响设备的性能,严重时还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维修人员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恢复设备的性能,使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航空机电设备的保养是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好养护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问题,还可以使设备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在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与保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安全性。航空机电设备在维修与保养时,需要保证操作以及环境的安全性,有的机电设备需要在运行的状态下进行检修,这一过程比较危险,维修人员比较提高警惕,在维修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在检修的过程中,还要保证设备部件以及安全防护装置的齐全性,做好防护措施,由于有的检修属于带电作业,所以,检修人员一定要按照规定规范操作,而且必须持证上岗。

2、整洁性。在检修与保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航空机电设备的整洁性以及清洁性,还要将检修工具摆放整齐,将管道以及线路进行规整,对设备上出现的油污进行清洗,对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碎屑以及杂物进行清扫,要在清洁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3、性。在检修与保养时,一定要保证设备的性,在检修完成后,要对机械运转部分涂抹剂,避免摩擦现象的出现。工具一定要具有清洁性,常见的工具主要是油壶、油枪等,另外,维修人员还要随时进行加油、换油,保证剂的性能以及质量,还要检查油嘴是否存在堵塞问题,保证油路的畅通性。

二、航空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

航空机电设备有着不同的种类,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在维修的过程中,要选择最佳的维修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维修的效果以及效率。下面笔者对航空机电设备常用的维修方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1、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一种常见的维修方式,其主要是在设备出现故障现象后进行维修,针对设备异常情况,分析出现故障出现的原因,然后找出相应的维修措施。在发现设备的性能下降后,一般会采取非计划性的维修方式,这主要是针对突发性故障,属于比较被动的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适用于停机后对航空机电系统影响较小的设备,而且不会产生连锁损坏反应,也不会影响航空训练的机电设备。如果出现故障的是比较重要的机电设备,则不适用于这种维修方式。

2、定期维修。以时间为基础的预约维修方式,即只要设备运行达到一定时长,都要强制进行的维修工作。定期维修可以减少突发故障,预防隐蔽故障,适用于已知寿命分布规律的设备。但该方式十分僵化,且检修周期主要凭经验和统计资料确定,所以,有时会出现维修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3、视情维修。立足于故障机理的分析,根据设备的技术状况,通过各种监测监控手段,为发现潜在故障而进行的维修活动。视情维修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故障率,有效预防和遏制严重故障的发生,减小了维修范围和工作量,使维修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经济而科学。

4、改进设计。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长期利益角度看,对于那些频发故障、维修费用过高的设备,或者有新的先进技术出现时,可以进行改进甚至重新设计。 维修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设备劣化带来的损失,提高航空机电设备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针对不同的设备及其使用情况,分别采取适当的、经济有效的维修方式,尽可能的保证设备处在良好运转的状态。

三、航空机电设备的保养

1、航空机电设备保养的内容

保养工作是指定期检查、日常检查和点检或巡检,以便根据航空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维修与保养措施。在实际中,一般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去判断设备是否异常。首先是眼看,观察设备的动作和指示值是否正常,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和零部件是否可靠和齐全,设备是否同故障发生前一致,有无出现变形、变色、断裂、松动、磨损等情况。其次是鼻闻,检测设备是否存在异味。第三是耳听,设备的声音、振动音律及音色是否有异常,需要时可以用螺丝刀或者直接触及到异常的部位进行听诊。最后是用手摸,检查设备有无发热或过热,接头有无松动等。

2、保养的方式

对航空机电设备的保养主要是依据各类不同设备的使用要求,遵循使用说明书有针对性的进行保养。主要包括防锈、防蚀、清洗、换油、电源维护以及其他必要的调整工作,比如调整配合间隙、紧固零件等。防锈和防蚀是设备保养中最为复杂的工作,考虑温度、粉尘等因素的影响,选择恰当的物理防锈或(电)化学防锈方法对设备整体和零部件加以保护。

3、航空机电设备的修理工作

为了保持航空机电设备的各项精度和工作性能,在实施保养基础上,还必须对机电设备进行预防性修理或故障修理等工作。不同机电设备的日常修护工作有着较大的差异,修理前应详细了解待修设备的故障所在,如精度丧失情况、主要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外观缺陷等,了解设备为满足工艺要求应作哪些方面的改进或改装,查阅历次修理记录,熟悉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原设计精度要求,确定具体的修理方法。修理时应尽可能恢复到原有的精度标准,达到保证生产工艺最起码的要求。装配时要确保平行度、同轴度、垂直度等精度要求。修理完成后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试验和检验,全面衡量设备性能的恢复状况。

四、结语

航空机电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故障问题,设备维护人员一定要做好航空机电设备的维修以及保养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在飞行训练时出现安全事故。航空机电设备有着不同的种类,针对设备的不同特性,需要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以及保养期限,针对经常使用的航空机电设备,必须进行定期维修,还检查机电设备的构件是否出现老化或者磨损问题,还要对无法正常使用的构件进行更换,这样才能保证设备正常使用,才能保证航空机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沙南生,王占林.航空机电综合化控制结构和相关技术[J].国际航空. 2000(03).

[2] 秦晓帅.浅谈飞机维修外委环节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