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编导毕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两级办台、四级办台到制播分离,再到流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尤其为广播电视编导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全国有省级电视台40多家,省级频道500多家,城市频道上万家,这些电视台的节目运作均需要大量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二)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
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能够符合大众的口味,引起大众的共鸣。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在策划节目时,充分发挥编导的核心作用,根据受众兴趣进行节目策划,确定节目主题,设计创作出更加吸引人的内容,对节目的整个流程进行统筹安排,提高节目品质。所以,这对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缺乏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掀起了一股模仿之风,当某家电视台制作出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原创节目后,其他电视台就会竞相模仿,严重阻碍了节目原创性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的良性发展。造成这种现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广播电视编导缺乏创新能力,导致广播电视原创类节目日趋减少,节目趋同化日益严重。
二、广播电视编导职业未来展望
(一)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素质和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要树立爱岗敬业、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不断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知识,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及时更新节目创作理念。广播电视编导要立足于社会,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制作出节目理念新颖、内容充实、题材创新的广播电视节目,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播电视编导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使自己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首先,广播电视编导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明确政治立场,使广播电视节目具备明确的价值导向。其次,广播电视编导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艺术水准,对音乐、美术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艺术对节目制作进行渲染,为作品本身增色。再次,广播电视编导要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工作中不拘泥于已有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要能够从多角度出发看待社会问题,以尊重事实为基础,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
(二)促使广播电视编导适应媒介融合环境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要对本职业树立正确的看法,认同自己职业角色,提高职业忠诚度,积极发展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使得信息呈现出数量庞大、内容复杂、真假难辨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广播电视编导要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区分信息,认真筛选、辨别信息真伪,不能因为追求新闻的猎奇性和高关注度而抛弃正确的价值观,歪曲事实。广播电视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一定要发挥出社会主流媒体的榜样作用,始终保持受众对广播电视媒体的高度信任。
(三)加大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力度
我国各大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加大编导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本专业教学改革,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和胜任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岗位,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储备充足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首先,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比重。例如,摄影技术、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技术、视听语言等课程,均要采取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扎实掌握编导技能。其次,各大院校应与广播电视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签订定向培养合同,根据广播电视台的具体要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四)建立公平竞争的职业发展机制
广播电视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编导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建立起人才聘用、激励、培训的职业发展机制,帮助广播电视编导做好职业规划。首先,在广播电视编导聘用方面,要采取公开选拔制度,做到“优者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出”,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在广播电视编导激励方面,要向善于管理、精通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倾斜,使收入与贡献挂钩,给予人才充足的物质保障,以激励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再次,建立起长效的培训机制,推行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严把广播电视编导进入关,并定期对编导组织培训,使编导掌握最新的工作理念和操作技能。最后,相关管理机构要做好人广播电视编导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紧密结合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构建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激活媒体内部机制,为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拓展空间。
三、结论
河南省发展(成长)最快高校
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高校
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高校
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
黄淮学院简介
黄淮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学校位于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交通极为便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连通东西。占地2460亩,校舍面积57.8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区、师生生活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已经形成了集数字化、信息化、园林化、生态化于一体的现代大学园区,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75亿元,图书馆藏书265万册。设有15个教学院系,5个公共教学部,42个本科专业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万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304人,博士硕士71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管优秀专家、省级骨干教师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7人,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91名兼职教授,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119名。依托学科专业,建有26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18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校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科交融、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强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合作”五大发展战略,以“合作、发展、共赢”为宗旨,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与国内191家大中型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与英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3所知名大学和台湾地区4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近3年,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632项,其中奖项98项,5个学生社团被命名为优秀团队,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行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高校”、“河南发展(成长)最快的院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等荣誉称号 。
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数码影像、图形设计、版式设计(一)、招贴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二)、广告策划、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现代设计史、设计概论等。
就业方向:为专业设计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提供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祯设计、印刷品设计、网页设计等各类高级人才。
环境设计(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与透视、技法表现、室内设计原理、人机工程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设计与工程管理、现代设计史、设计概论等。
就业方向:为新闻出版、各大建筑设计院、环境规划局、室内外装饰设计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提供从事建筑设计、房产策划、城市环境规划、展览会场设计、室内设计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各类高级人才。
美术学(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造型基础、色彩、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基础、装饰雕塑、材料工艺等。
就业方向:在中、小学校以及相关部门从事美术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报刊、宣传媒体等从事美编、美术设计工作。
动画(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动画概论、游戏概论、视听语言、动画剧本创作、角色造型、原画设计、场景设计、运动规律、动画分镜头设计、游戏道具与场景设计、游戏美术创作、数字合成、特效制作、二维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创作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各类文化宣传部门、文化创意类公司、影视公司、游戏公司、电视台、动漫杂志编辑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设计制作、影视特效、后期合成、虚拟空间表现、动画应用、动画推广、游戏策划、游戏开发、游戏设计、游戏美工和游戏制作、动画创意与策划、编剧与导演等工作。
音乐学(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简史、西方音乐简史、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音乐作品分析、基础和声、音乐教学法、声乐基础、钢琴基础、中外乐器、歌曲编配与弹唱、音乐论文写作、合唱指挥、文艺晚会编导、舞台语言基础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到大、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也适合在政府职能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文艺宣传、群众文化等与音乐有关的工作。
音乐表演(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声乐表演、钢琴演奏、舞蹈、舞蹈编导、中外乐器、钢琴即兴伴奏、表演与台词、合唱指挥、小乐队编配、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应用和声、中国音乐简史、西方音乐简史、文艺晚会编导、舞台表演艺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到专业文艺团体、艺术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的部门、机构从事音乐表演、编导及教学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视听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摄影摄像艺术、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等。
就业方向:在地方广播电视系统、宣传和文化部门,以及其他媒体单位从事策划、编导、摄录、制作及新闻采编、影视创作、广告创作、信息传播等方面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播音与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
就业方向: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播音与主持、新闻报道、节目主持、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工作;在新闻网等新兴媒体行业从事播音与主持、新闻报道、节目主持、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工作;在传媒公司从事商业策划、礼仪主持、拍摄制作等工作;在平面媒体从事采访、写作、编辑、策划等工作。
美术学(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 设计基础、造型基础、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用户研究方法、商业摄影、着色与色彩表现(Painting And Colour-based Representation)、绘画表现(Graphic Representation)、视觉基础(Basic Visual)、版画(Printmaking)、雕塑(Sculpture)、制陶(Ceramics)、材料方法(Materials and Technique)、产品设计表现技法(sketchbook)、插画(Illustration)、产品设计专业项目实践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公司、美术馆、各类媒体、策划公司、各地方中小学校等单位从事产品视觉设计、艺术活动策划与管理、中小学美术教学等工作,或在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或研究所进一步深造。
广播电视编导(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戏剧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摄影摄像艺术、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媒体研究(Studying Media)、电影研究(Studying Film )、媒体制作(Media Production Workshop )、电视制作(Television Production)、媒体粉丝学(Media Fandom)、短剧形象设计(Imagining The Short)、儿童与媒体(Children And The Media )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传媒公司、文化宣传部门以及其他媒体单位从事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后期制作、剪辑等工作。
招生计划
我校2016年本科艺术类专业拟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收新生1210人。其中包括美术学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动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音乐学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美术学(合作办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合作办学)专业。
艺术类(计划1210人)面向全国招生计划如下表:
专业名称
学制
招生计划
美术学
4
100
视觉传达设计
4
200
环境设计
4
100
动画
4
180
广播电视编导
4
150
播音与主持艺术
4
80
音乐学
4
70
音乐表演
4
80
美术学(合作办学)
4
150
广播电视编导(合作办学)
4
100
注:各省、市自冶区分专业招生计划详情,届时请参阅本省、市招生办公布的我校艺术类招生计划。
录取原则
文化分达到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专业分达到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联考(统考)本科控制分数线。高考后根据文化分和专业分参照以下录取原则报考专业志愿:
(1)音乐学、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按专业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择优录取。
(2)美术学、动画、广播电视编导、美术学(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合作办学)专业:按文化分与专业分相加后的总分从高到低依次择优录取。
(3)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按文化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择优录取。
填报志愿
专业成绩合格,在普通高校文化考试报名时间内到户口所在地的招生办公室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参加美术类校考的考生可根据专业分与高考文化成绩参照录取原则综合考虑同时兼报美术学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动画专业、美术学(合作办学)专业。由于我校多年来艺术类专业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热忱欢迎艺术类考生填报我校第一志愿。
学费标准
编导专业主要课程
开设课程:
编导理论、电视摄像、电视编辑、艺术概论、中外名著赏析、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栏目策划、电视新闻节目、纪录片研究与创作、电视节目导播、戏剧艺术、电视节目拍摄、电视编辑、电视节目导播。
实践教学环节:
编导理论、电视摄像、电视编辑、艺术概论、中外名著赏析、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栏目策划、电视新闻节目、纪录片研究与创作、电视节目导播、戏剧艺术、电视节目拍摄、电视编辑、电视节目导播、多媒体制作、文艺与新闻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编导专业就业方向
编导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最后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毕业生可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在报刊、杂志、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电影制作部门等做记者、主持、策划或行政主管、业务主管以及编辑、编导等专业人员。泛指从影视艺术衍生出来的众多文化产业组织和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广告、影视、公关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广告;
2、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3、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4、互联网/电子商务;
5、新能源;
6、教育/培训/院校;
7、计算机软件;
8、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编导、后期制作、视频编导等工作,大致如下:
1、编导;
2、后期制作;
3、视频编导;
4、视频编辑;
5、文案策划;
6、摄影师;
7、视频剪辑。
编导专业就业前景
编导专业有前景,并且在不断扩展。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下,编导专业的就业前景日趋广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现代第四大媒体的网络的升温,网络艺术方向的毕业生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无论在电台、电视台,还是在网络公司,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都将会大有用武之地。
一、 招生模式及其问题
目前大部分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录取模式为:对专业和文化成绩双上线的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不少地方院校按照专业成绩40%和文化60%之和),并参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依次择优录取。表面上看这种模式无可厚非,但事实上这种模式很难录取到特别优秀的考生,无论是文化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还是专业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都很难进入到这个模式中来。而专业和文化成绩都很优秀的考生往往不会定位于二本及其以下院校,这对地方院校是一个较为严峻的考验。少部分院校取消了专业考试中的面试环节,虽然达到了简化考试过程的目的,但对考生专业能力的考察无疑失去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考生的应变能力,专业修养和艺术潜能仅仅靠笔试很难得到全面的发挥。
以上两点是招生模式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但并非没有应对之策。比如在录取方法上是否可以尝试其它模式,地方院校的确很难录取到综合能力很强的考生,但是可以考虑单项能力突出的考生。如果考生专业技能或者是文化成绩特别突出,则可采取特招的方式进行录取,比如按专业成绩和高考成绩(甚至可以限定单科分数),分别录取一定比例的考生。这个比重不需要很大,其它再按既定模式录取,这样既丰富了录取模式,也为招录优秀的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专业和文化成绩都好的考生固然很好,但在可望而不可及的情况下选择学有所长的考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这种考生往往只能在面试过程中发现,因为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甚至是构思能力只有在面试中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 师资严重不足
广播电视编导的师资不足是一个共性问题,几乎所有开办这个专业的地方院校都会遭遇到。师资不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教师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学生的增长速度。这种状况当然和新兴专业的内含需求和快速发展有关,但更为严重的是,大多数地方院校的师资不足主要源于办学规模的无限扩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性质决定了该专业在教学方面区别于传统文学学科,也不同于常规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编导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文化功底和突出的专业技能,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大量师资的投入。因此很多重点大学在该专业招生时往往不会超过30人,比如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编辑和文艺编导两个方向各计划招收30人,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编导专业2014年计划录取25人。师生比的严重失衡势必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无法培养合格的学生,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宜的工作,长此以往,专业的持续发展将步履维艰。
师资问题的解决和招生规模密切联系,控制招生规模和提高教师质量都势在必行。考虑到地方院校的办学难度,招生规模可以适度增加,但都不宜超过60个,在此基础上解决师资问题尚在可控范围内。通常情况下,直接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难度很大,专业博士几乎是奢求,热门硕士,诸如后期、设计类很难落户地方院校,虽然如此,但对此类人才的引进不能放弃。因此自我师资培养就显得异常重要,大部分院校采取的是聘用和培训结合的方式。在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相关专业博士的前提下,聘请业界人士参与人才培养,并派送教师外出进修。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难题,但能代表学科发展的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尚任重道远。
三、 学风浮躁
当今社会浮躁无处不在,相较其它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风问题特别值得关注。作为艺术类学生,大部分地方院校的编导类考生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很多学生并非真正喜爱这个专业。和音乐、舞蹈类专业相比,广播电视编导门槛较低,几乎无需基础就可报考。现行的中学教学体制也不允许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在编导的入门学习上,很多直接升学无望的学生,在高三报个短期培训班便加入的艺考的大军中来,而这类考生通过地方院校的考试往往不会有太大的难度。这就直接导致了数量众多的,虽然积极活跃,有一定的实践创造意识,却相对缺乏踏实勤奋、刻苦专研学习的编导学生。此外,编导专业的学习和就业环境决定了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的需求,专业的要求,教学中大量设备的使用,以及由此对学生造成的偏见,使得学生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和理解直接同各种机器设备等同起来,认为这个学习的核心就是对各种机器设备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的学习,从而轻视对于其它基础课和理论课的学习,甚至造成大面积的挂科现象。再加上二本院校中,大量的以混个毕业证为目的的学生的存在,使得编导的学风浮躁异常。
对于浮躁学风的改进绝非易事,但并非不可能。这既需要专业教师的合理引导,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只要常抓不懈,引导与鼓励相结合,整体学风的改善是有可能的。学风浮躁往往是和缺乏自制以及主动思考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术风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器材设备的熟练掌握无疑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但技术不是万能的。仅仅是拍摄、剪辑显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编导的优秀与否既要看其是否能对剧本准确的把握,更要看其内在涵养。技术的学习容易立竿见影,但编导学识和涵养却能让编导人员更具魅力和个性。因此,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深厚的人文素养都是优秀编导必备的条件。专业性质决定了,在广播电视编导学习中既要多动手,养成勤于实践的习惯,同时更要重视基础课、理论课的学习,理论实践并重,内外兼修才是优秀编导的成功途径,当然不仅仅是老师,学生也必须认识到,才会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管理缺陷
2、美术专业:美术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3、表演专业:表演专业属于一级艺术学科,表演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和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和舞蹈等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戏曲、影视、舞蹈、音乐等方面表演艺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4、音乐专业: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抽象性,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岗位能力形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27-2
一、广电专业培养目标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实现“应用型”学生培养模式,按照大学四年为期限,分阶段确定未来就业岗位及岗位必备的能力,按此岗位阶段配置必要的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内容及通识教育内容。每阶段岗位能力可以分等级,由初级直至高级。也允许有的专业分若干岗位,各岗位之间没有能力等级之分,而是按平行岗位不同,确定各岗位的能力标准,再涉及讲授相关的课程和实训内容。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学生四年的在校学习时间进行了具体能力目标确定,分别是新闻出镜记者、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编辑等等。四年的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定位清晰。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系统影视基础理论知识和数媒技术,在电视节目生产机构中,能担当纪实类、娱乐类节目制作及包装、策划和运营等工作,同时专项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影视传媒专业人才。
二、明确岗位能力及阶段性规划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根据社会对编导实用技术人才需求存在缺口,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着力强调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针对这一目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注重课程结构的优化,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围绕广电专业大学四年需要学生掌握的四个项目重点步骤:大一学年掌握纪实类新闻节目采制方法,大二学年掌握创意类节目编导制作能力,大三学年掌握影视栏目策划、执行、包装和运营能力,大四学年个性化增强培养发展。
建立项目驱动式教学新模式。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影视传媒学院,作为辽宁省广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教学上有一套完整的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己任的“实训贯穿教学全程”的项目驱动式特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即学院以校园电视台作为实训平台,设定和广电专业理论课程相对的电视栏目和节目作为实训项目,现已陆续开办、《大学生特集》、《中国90后》、《超级娱乐圈》等九档新闻和娱乐节目,目前播出日播新闻节目《绿岛新闻》以播出1700多条校园新闻,新闻专题节目《大学生特集》已播出近八十期,每天播出总节目量超过40分钟。
根据传媒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构成,紧紧围绕岗位能力提升,为了让学生达到理论知识构成和职业素质构成双重要求,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打破原先制定的方案,在190学分内重新设计,优化重组、构建公共、通识必修(选修)课、专业必修(选修)课和课外教学内容及学分、学时比例。充分整合原有教学资源,积极挖掘社会(行业领域)潜在资源,以校园电视台栏目播出的项目驱动为特色的广电专业课程设计。
项目驱动式教学中能力形成阶段性围绕学校提出的贯彻“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己任,切实领会“PST-CCE”的教改精神,摸索、创造出一套适合我院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设置模块: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实施情况
搭建职业情境化岗位教学平台。在总体实施我校提出的“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时,广电系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一个完美的实训平台,仍停留在传统的课堂上,那么实现岗位能力提升也无从下手。同时也为了学生从毕业到工作岗位的“无缝链接”,广电系提出了“实训贯穿全程”的教学理念。一改传统教学中实训教学只占整体教学内容10%的现状,将每天所学的内容都自始自终地与实训内容相结合,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训”的概念。我们积极主张,并付诸实施,几年之内将形成紧紧围绕岗位能力提升,实施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个人才培养模式说到底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教育带到职业情境中进行。
作为广电专业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岗位环境,我校学生的实训基地绿岛电视台,隶属于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影视传媒学院,是影视传媒学院广电系师生共建的实训基地。为了进一步落实“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搭建职业情景化岗位教学平台,学校按照省级媒体设备配置标准,先后投入八千多万,建成了近一万平方米的影视传媒大楼。设备投入就近2000多万。大楼共建有3个多功能演播厅(1号演播大厅600平方米,2、3号分别为400和200平方米),虚拟演播室300平方米、现已配备了非线性编辑操作机房,近百台索贝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全自动硬盘播出系统、高清数字摄像机、4讯道数字导播台,形成了完整的从制作到播出的设备系统和运行机制,更加有利于展开学生的专业实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还积极寻求各级电视台、传媒公司的合作,承接栏目及活动制作,将校内所学真正运用于实战。把教学过程不仅植入到校园电视台的实践环节,更能参与行业制作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岗位的真正需要,从而依靠实训拉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理论学习。
联合实训操作流程。管理方面,我们将绿岛电视台开设了采访部、编辑部、摄像部、播音部、外联部,各部门的成员全由影视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担当。整个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完全按照真实的国家电视台来操作、运转。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不但真正地学到操作技能,更能先人一步地体验到未来就业后在职场中的与人沟通、协作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通过模拟岗位的设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有据可依。另外,我院还制定了《影视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训管理条例》、《影视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训学分计算办法》等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绿岛电视台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与实训平台的作用。例如,2011级学生,通过一学期短消息新闻采访、拍摄和编辑的理论学习,每人完成了9条短消息新闻,在同类院校中成绩突出。通过“实训贯穿全程”的教学理念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推广,2011级同学都成为了真真正正的受益者。他们像真正的记者、编辑一样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奔赴校园各处,采访、报道校园内的重大新闻与突发事件,然后返回实训基地进行剪辑、合成,最终把一期完整的《绿岛新闻》制作完成。刚入校时,他们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现在的他们无论是拍摄采访还是编辑制作都是得心应手,基本掌握了广播电视专业的入门技能。
目前,本专业已制作出在校园电视台播出的近200期《绿岛新闻》、100多期《大学生特集》、《超级娱乐圈》、《中国90后》、《音乐红人》等9档栏目。还有配合辽宁电视台制作大型文化活动《中华茶文化》等项目。
实训考评体系的建立。根据2011—2012年第二学期校园电视台实训任务量、实训任务量与学分计算细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白天完成课堂理论学习之后,通过在校园电视台各自栏目及岗位的实训,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实训贯穿教学全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既包括高强度的技能训练,又随着年级的增高,加大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的培养;既有行业实战流程与技能训练,又有理论支撑与启迪。在这一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师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授影视理论,在电视台又能手把手指导学生实训;同时,专业课也采用多堂联动的方式,以一个项目为目标,几个专业课围绕这一项目实现来进行;最后的考试、考核也随着教学改革而转变形式,实训作品作为学生能力的体现被纳入最后期末成绩评定中。
【参考文献】
[1]王翎,罗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创新[J].青年记者,2012(1).
[2]郭雪峰.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从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家。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迅猛增长。同时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针对性也越来越高。作为地方高校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在教学体系建设做出有意的探索。
关键词: 广播电视编导 ;实践教学 ;教师队伍; 教学体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通过加强学生的文、史、哲等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造就高素质、综合型的传媒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专业课学习中,通过“课堂教学、创作实践和产业投放”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拓宽专业思路和就业渠道,为各级电视台及影视传媒机构培养具有传播学、艺术学的人文社科理论基础,掌握影视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影视节目制作的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各类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搭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条件建设上,一方面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外出考察和校外其他单位交流、座谈,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交流并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实习机会,充分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校内外实习。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为方便学生在学校内部进行实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校团委、校广播电台等相关部门协调,建立了一系列的校内实习基地,充分保证了在校生的校内实习。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机会,创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之始就要与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满足广播电视编导本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内容。
二、推进新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学校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时注重管理、落实、提高,在探索信息技术教育和应用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有很强的参与性。
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资源,根据学习执行新课程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方案,基于网络下的研究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切实的可操作性的平台,建立研究性学习知识网,互相交流有关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使学会利用信息化平台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源,体会研究性学习过程。在新型教学环境下,激发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大的效能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吸收这一教学思想中的精华和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使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要想使学校的现代教育之路始终走在信息时代的前沿,就必须随时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随时紧跟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走一条独具特色的超前之路。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在于服务,既要服务于教学,也要服务于科研。为了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和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自觉将科学研究与现代教育结合起来,为教育方式的延伸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逐步走出了一条加强科研、探索新路、科研兴校的道路。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骨干队伍,通过骨干教师去带动其它教师,是学校参与教科研的目的,目前在校园内,做“科研型”、“学者型”的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经济、实用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如何使巨大的资金投入更好地体现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和潜能,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应用网上繁复而多样的信息。这一切都是我们不得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因此,教育创新,我们任重而道远!
三、造就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大学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抓好培养、引进、管理和服务的四个环节,着力建设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
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专业开设之始,制定师资培养规划,并有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外聘、内培、引进等途径和措施,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努力造就一批教学质量良好、教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质量。
采取多种激励机制与培养形式,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教学科研活动,经过自身的刻苦努力来实现。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对于教学、科研特别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业务进修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另一途径。进修提高以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短期为主,长期为辅。由学校资助在职攻读学位,在一定期限之内没有取得学位的人员要给予处罚。在职进修教师在进修期间要求完成好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富有教学及科研经验的教师的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为在职申请学位人员提供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所需环境,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网上评教活动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大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基金的投入,支持中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教师校内培训制度。每年暑假安排不低于10天的校内教师培训;新引进教师也由学院进行不少于20天的岗前培训。采取新进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使新进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力争使新进教师一年基本合格,三年胜任,五年成为教学骨干。按照教师进修、提高计划,定期或不定期把专业教师送出去进修学习培训。
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专业,现代社会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我院制定教师校外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到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一线部门参与节目的策划、制作等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切实抓好教研室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坚持听课评课制度。系院领导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训、实习课),全面了解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听课有要求、有计划、有考核;听课情况有记录、有总结、有反馈。积极开展教学听评活动。组织观摩教学和优质课讲评,大力表彰优秀教师、表彰教学取得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推动学术研究,积极撰写和、论著等。
[参考文献]
[1]张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天中学刊.2013(05)。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年龄不得超过21周岁,男身高170厘米以上,女身高160厘米以上,语言状态良好,思路清晰,无发音器官疾病,经专业课老师面试合格后,方允许接收培训。
播音主持就业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从事播音、电视主持、采编、节目制作等工作,也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从事宣传、文秘、公关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编导专业培训学员要求:
编导专业学习者年龄不得超过22周岁, 无身高要求,语言文学功底好,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经专业课老师面试合格后,方允许接收培训。
编导就业方向: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下,编导专业的就业前景日趋广阔,专业就业方向包括七个个模块,包括电视编辑、文艺编导、新闻编导、影视剧编导、专题片编导、音乐编辑及网络艺术等方向。
一、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概况
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在美术、音乐类专业之外的又一大类高等教育专业,它广泛地包括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公共事业管理、影视导演、影视表演、摄像摄影、空中乘务等多种专业。主要面向各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电视制作机构、报刊杂志社、影视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等各种部门单位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1、播音与主持艺术:
(1)、专业概况:根据广播电视业对未来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培养热爱祖国、恪守职业道德、形象高雅、底蕴丰厚、仪表大方,具有较高水平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能以及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能在电台、电视台承担采编播一体化或从事播音主持的专门人才及从事与语言应用相关的播音教学、传播、新闻、公关等行业的通用型人才。
(2)、就业方向:目前,随着独立制片人机制的引进,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应成为自由职业者,聘用与应聘双向选择,并根据其能力、水平付相应报酬。现在的机制是编导中心制向主持人中心制过渡,但这种过渡在目前还受到各种限制,引进市场机制也是一种相应的过渡,主持人的待遇水平在台里是中等水平,和编辑差不多,但有的地方,由于主持人制度正处在向主持人中心制过渡前沿,工资较高。
(3)、考试内容一般包括:自我介绍、自备稿件朗诵、即兴评述、主持小栏目、才艺展示。
(4)、报考条件:一般要求男生170cm以上,女生160cm以上;嗓音条件好,普通话发音标准,形象气质俱佳。
(5)、推荐院校: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
2、广播电视编导:
(1)、专业概况:广播电视编导是为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本专业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分四个方向进行招生,其中电视编辑方向属于电视系,文艺编导、音乐编辑及网络艺术等三个方向属于文艺系。这些方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媒介中的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纪录片、音乐节目以及网络艺术的编导工作。
(2)、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去电台、电视台、事业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广播电影电视、影视制作公司、文艺团体,从事广播、电视编导或节目主持等工作。具体工作为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制片、后期制作、剪辑乃至灯光、场记、客串主持人或播音员。
(3)、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故事写作、影视作品评论及分析、文艺常识、才艺展示。
(4)、报考条件:具有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感知能力。
(5)推荐院校: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
3、戏剧影视文学
(1)、专业概况: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文艺政策,系统地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有较强的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有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及较强的文艺编导能力。
(2)、就业方向: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在国家机关从事文案策划编写工作;在文教事业单位、高等院校、艺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影视剧院、团体等从事相关行业创作、编辑、评论、管理等工作。
(3)、考试内容:故事创作、文艺常识、综合面试等。
(4)、报考条件: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形象思维。
(5)、推荐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4、导演:
(1)、专业概况:本专业主要面向影视制片机构、广播电视台、文艺团体、节目制作公司等单位,培养具备扎实的影视编导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应专业操作技能,能够在编辑、导演、制片岗位从事电视栏目编辑、影视剧导演、电视纪录片导演、制片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2)、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戏剧、戏曲导演、电影、电视剧导演和表演、戏剧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剧院(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等部门从事戏剧、戏曲艺术、电影、电视剧制作等方面的导演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
(3)、考试内容:故事写作或构图写作、文艺常识、美术基础、综合面试等。
(4)、报考条件: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形象思维,有一定的绘画构图能力。
(5)、推荐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
二、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考试
大部分院校专业考试都分为面试和笔试两个阶段,如果考生很多,也可能有三试。下面,笔者以江苏省的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为例加以说明。
1、笔试:主要包括命题创作和影片分析。
(1)、命题创作。在历年的专业考试中,各个学校对于命题创作的要求及标准都不大一样,具体表现为考试内容及考试形式的不同,考试形式主要包括:编写故事、画面组合(根据所提供的若干画面,编写成一个画面叙事段落或故事)、编导创意策划等。但是这些形式都意在考查考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考生应特别注重对自己创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2)、影片分析。考试方法是观摩一部影视作品,然后当场写出或说出自己的看法,这主要考查考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考生可以把考官提出的几个问题作为写作提纲,并根据问题的要求构思自己的想法。
2、面试:主要包括:自我介绍、特长展示、编讲故事、即兴评述、回答考官提问等。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如今它又成为艺术类院校专业招生面试的第一个环节。考生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对专业的热爱与良好的专业学习的基础。
(2)、特长展示: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艺术修养。特长的范围很广,某一方面的技能只要比普通人更高,都算特长,如跳舞、手工、武术、书法等。
(3)、编讲故事:考生从考官手中抽取一个故事题目,通过5至10分钟的准备,然后讲述一个自己构思的完整的故事。
(4)、即兴评述: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面、语言组织能力、现场展示及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要多关心时事,关注一些社会热点及评论,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回答考官提问:内容比较随意,专业知识不会很多,主要考查考生的口头表达、心理承受、独立判断、艺术感受、生活观察等综合能力,发现考生一些未曾表现的能力。
三、报考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优势
分析近几年的艺考,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艺术专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考生需要一定的特长和天赋,比如,音乐类考生嗓音要好;美术类考生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短期内搞突击的效果也不明显;其次报考人数不断增多,竞争强度大;再者就业市场逐渐饱和,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择业困难。相反,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作为新兴的艺术专业却在考试录取和就业方面却显现出较大优势:
1、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录取几率相对较高:相对于报考高考普通类的人数而言,参加艺考的考生人数只占高考总人数的20%不到,而近年来,开设艺术专业的学校占总学校比例的一半以上,因此录取的比例比普通高校的要高。特别是影视传媒专业作为新兴专业,省内报考本专业的学生不过几千人,而全国有几百所院校开设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相对于美术十几万人、音乐两三万人的报考规模,竞争小,拿证率高。同时,考生既可以报考普通类也可以报考艺术类,增加了录取机会。
2、参加培训时间较短,投档文化分数相对较低: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不同于美术、音乐、舞蹈专业,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学习、练习,经过短期培训便可参加应试。高一高二的学生,专业方面零基础起步,只需利用双休日或者假期上课,半年时间就可以掌握培训的课程。
3、专业难度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大多数考生: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虽然对考生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但更注重考生在本专业的潜力,因此,专业考试大多以“写作”形式出现,只需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并具备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很容易在短期内掌握考试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而现在大多数高考考生都具备适应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基本素质,所以在考生中比较容易被接受。
4、就业前景好: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特点是就业灵活,前景较好,收入较高。全国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500多个省级频道,2000多家城市电视台,1万多个城市频道,每天要播出12个小时以上的电视节目。异军突起的大众传媒业共需要1000多万专业从业人员才能保证正常的电视节目制作,而目前从传媒专业院校毕业的人数总共不到10万,可见传媒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是多么的巨大。从市场调研来看,现在从事影视传媒类工作人员的收入远高于从事普通工作的人。如导演、编导、主持人、演员等都属于高收入阶层,即使是普通的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人员,例如从事幼儿艺术培训的老师,其收入也比一般人要高出许多。
四、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录取规则
历年各大院校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考试工作一般分为两步:
1、专业考试:每年二、三月份由各招生院校自己组织。专业考试一般按招生计划的3倍确定专业合格人数,发放专业合格证。
2、文化课考试:专业合格考生以艺考生身份参加高考,按一定录取方式择优录取。考生可兼报普通类志愿。录取分数相对普通类低。
各大高校的录取方式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专业课拿到合格证后,完全按照文化课分数录取,这种方式对文化课的分数线要求。如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录取最低分为337分,录取分为344分,而浙江传媒学院的编导专业2010年的投档分数也在280分左右。
第二种:专业课拿到合格证后,按照专业分数和文化课分数相加总分的方式排名录取,这种方式的文化课分数线居中。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各艺术类专业,按专业和文化课各占50%加总分的方式从高到底排名录取,其分数要求一般在260—320分之间。
第三种:专业课拿到合格证以后,文化课达到一个比较低的分数线后,完全按照专业课的排名录取,这种录取方式对文化课的要求最低。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学校的多数专业,其分数要求一般在200~280分之间。
五、关于影视传媒类专业考试的一些建议
为了使考生和家长更有效率地迎接艺考,冲刺名校,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作为家长,如果孩子有意报考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在孩子具备报考条件的基础上,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过多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否则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其次就是给孩子选择一所正规的培训机构,针对考试进行适当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