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提问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提问的策略

第1篇: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一、当前数学课堂存在的误区

在现实中,教师往往会将提问看做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误区一:提问只关注少数学生

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误区二:提问缺少精心准备

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为提问而提问。提问琐碎频繁,不分主次。一连串的一问一答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误区三:提问控制问题的答案

有时教师很认真地提出一个难度较高的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结果,整个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生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些都是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度,既能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又尽量避免少问那些答案只有“是”与“否”的简单问题。

误区四:提问过于频繁

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讲的方式近年来受到了教育界内外的一致否定。于是就很容易造成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具体到课堂提问上,就是教师问得过多,变一讲到底为一问到底。如教师提问次数过多,且大都是老师问学生答,所提的问题又过于简单,所提的问题往往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很少有学生主动发问。试想一下,一堂课就40分钟,平均每分钟就问一个问题,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进行思考?往往是在一个连着一个的问题“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上,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增强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优化课堂提问,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对策一:明确提问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应该增强问题的目标意识,提问要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符合教学活动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而类似于下面这样的一些提问似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比如说教师经常会问一些这样可有可无的问题:“这道题用加法算对吗?”“这句话你们听明白了吗?”……回想起我们自己在数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这样没有多大价值的提问,既浪费了时间,又容易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的习惯。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该提炼自己的语言,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体现强烈的目的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提问,不分主次。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并且表达想法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对策二:把握提问时机,提高教学效率

准确把握提问时机,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方面: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囿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发问时机应符合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吻合。例如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教材易出错处、课堂结尾处等都可以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提问。

对策三:留出探索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内容为“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的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搭一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搭好“平行四边形”,教师组织评议后,做如下引导:

师: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1:我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

生2:我认为是选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

上述教学中,教师以“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大,这样的提问无疑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巧妙地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对策四:注重问题层次,提高教学效率

注重提问的层次性,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老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生:180度。

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

师:为什么是90度?

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

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然后老师布置: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角?……

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又帮助学生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对策五:把握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率

第2篇: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一、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师固有的思维模式、职业倦怠、应试教育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认为备课、上课只有简单的重复,不想有任何创新,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设计的任务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发挥提问的功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提问的质量不高

教师的提问缺乏针对性,随意性大,难以贴近教学重难点,为提问而提问,破坏了课堂的统一性。教师的提问方式单一,提问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厌倦。教师的提问连贯性不强,不能在知识的连接点提问,不能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3.节奏把握不好

教师为追求“效率”,提问节奏过快,学生思考的时间与候答的时间不足,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不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教师的提问分配不均,将全部问答分配给学优生,而其他同学则沦为“听众”。

4.提问后处理方法不当

教师对提问产生的效果预测不足,不能预测学生表现得非常热烈或出现学生的冷场的现象;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习惯于使用套话,对正确、错误只有一带而过,而不具体说明哪些地方好与不好,也不深究出错背后的原因。

二、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教师应丰富提问形式。教师要摆脱枯燥的理论灌输,采用灵活的提问形式、多样的提问方法、有趣的提问手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1)题点式启发性提问。教师从一个生活现象、社会热点中引出问题,以此点拨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到相关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顿悟。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巧妙、得体,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如在“Outdoor fun”的“Task”教学中,教者为让学生掌握enough的用法,设计教学情境,将书放在较高的地方,然后说,“I’ll ask a girl to reach it.”然后让高个子来够,提出问题:“Can she reach the book?”学生齐答“Yes, she can.”教者强调:“Yes, she is tall enough to reach the book..”(2)递进式连贯性提问。教师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和深的原则,将有深度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递进式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逐步上向深入。如在“Travelling”的“Reading”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如下:“Where has Kitty been? How did she get to the park? Where did she go first? Who did she meet on the way to a restaurant? What did they do after the parade? How did she like the fireworks? What was the best part of the day?”(3)多角度类比式问题。教师连续提出多个问题,让学生用同一英语去解答多个问题,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尽管当前初中英语教师多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提问的技巧、提问的内容、时机的安排并不熟悉。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在校本研修中设计关于提问的话题,让教师接受专业的课堂提问训练,系统地掌握提问的技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2.做好提问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备课,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不能奉行“拿来主义”,简单地从网上或教参上复制,而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提问,设计恰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3.合理选择问题

教师要合理把握提问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或提出的问题过浅,学生无须思考便可轻松作答,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如果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会无所适从,出现“启而不发”的僵局,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如在“My day”的“Reading”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What’s the name of Millie’s school? When does their school start? What do they do first at school? What subject is Millie good at? When does Millie practise playing volleyball ?Do they have a Reading Club?”教者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交流、表达,让他们在分享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3篇: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Abstract: the dual background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o carry out effective classroom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inspiring students to active thinking, taking the question as the main line to organize and control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roblems start, deepen the inquiry, reflection and inquiry inquiry. Combine the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learning of new knowledge,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and summarize th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gether, to solve the problem a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efficient classroom. We know,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can enhan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inspire students thinking,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and education func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build efficient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skills and effectivenes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teachers' questioning.

Keywords: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它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有效的提问能驾驭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既能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有效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教师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控制“度”,化难为易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剖析教学内容,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力求表述清楚、详实、准确,切忌笼统、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要让学生感到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对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可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浅问题,或以旧探新,或铺路搭桥,或触类旁通,以平缓坡度,化难为易,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问题的中心。这样既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对文本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到,要翻译这些句子也并非难事,如果将问题设计为:“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有哪些?将这些句子翻译过来?”学生会很快答出,问题没有难度,没有了思考的空间,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能力,那么稍作改动,变为“请用优美的语言创造性翻译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在思考时就要先想一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桃花林美景的,然后才能思考下一步如何作答。这样的提问既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又适合中考出题的方向,这样的课堂提问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量”,循序渐进

语文课的内容多而杂,要在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理解消化,作为引线作用的提问,就要注意处理好“量”的问题。过去不少课堂是一问到底,表面上显得热热闹闹、气氛活跃,而实质上收效甚微、误人误己。要避免这种误区,就要问得适时,问得巧妙,问得有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一节好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当然不能解决问题,提得过多过繁又会会让学生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和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陋室铭》一课教学中,可设计以下问题:“从文题看,本文采用什么写法?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又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借助对陋室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志趣的?”在这样的诱导下,一般学生都会认真阅读,积极思维,考虑怎样把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并清楚地表达出来。抓住文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明了而思路清晰,由浅入深,有的放矢,学生完全可以顺着课题这一线索,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写作方法,收到预期效果。《湖心亭看雪》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谁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什么样的雪景?看雪中有着怎样的奇遇?为什么要在看雪中写奇遇?”只是这样几个问题,便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文章写什么,为什么写,又不让学生有茫然的感觉,因为这样的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意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结构——赏雪、奇遇,同时去深入思考作者所表达的“痴”的深层含义。避免了繁琐而简单的提问,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实教师在备课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精髓,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力争做到少而精,就能让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讲究“法”,面向全体

首先,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全方位兼顾。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就应该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要让优等生“吃得好”,又让后进生“吃得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换不同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如教《湖心亭看雪》一课,我就因人而异,为差一点的学生提问:“谁去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湖心亭上有怎样的奇遇?”中等水平的学生可回答的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对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做赏析。”有能力的同学则思考:“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对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遗世独立你有怎样的看法?结合实际例子加以阐述。”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活跃,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表现的机会。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会激发更高的欲望,当他们的表达欲望,表现欲望都被激发,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目的。提问要得法,还必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对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问的形式要不断变化,如整堂课采用形式单一的提问,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学习上的“疲倦”,从而失去有意注意,使教学的效度下降,甚至趋向无效。

四、动以以“情”,因势利导

第4篇: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60-01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好的提问方式,准确的提问时间和精彩的提问内容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大有裨益,教师需要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与日常生活中的提问不同,课堂教学提问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首先应当与课堂教学的目标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技能,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提出的问题反映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计划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课堂中的提问,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数学教学课堂中提问的分类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提问,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活动。它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课堂的提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将问题分为引导型问题、掌握型问题、探究问题和创新型问题等。其中引导型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此类问题的设计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来导入新的内容的教学,难度通常不大;掌握型问题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因为此时的学习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石;而探究型的问题则在难度上有所增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型问题考虑到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按照问题思考难度的高低,则可以分为纯粹记忆性问题、思考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记忆性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通常都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如概念、基本定理的记忆等;思考性问题主要通过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加工,引导学生综合考虑新学的知识,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完善;探究性问题主要是从已有的结论出发,推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无论是哪一种划分提问问题的方式,都是对有效提问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甚至是不同的教学时间和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的内容。

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提升课堂提问的效果。

第一,提问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这是提问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包括难易程度,学生接受和理解本课程知识水平的能力等。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重现以往的知识,以及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做到知识的迁移,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挖掘和疏通,然后用一些简单的综合性题目来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发现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学习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就可以通过对公式进行变形,再用更为复杂的问题来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从公式形式上的特点,比如和a2+b2进行结构比较。总而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

第二,提问过程中要注意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层层深入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在旋转变换的课堂教学中,等腰直角三角形OAB和OCD(如图所示),连接AD和BC,M是BC的中点,连接OM,OM和AD之间是什么关系,将OCD进行旋转,又会得到什么结论,继续旋转呢?让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

第三,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设置来安排提问的时间。例如在学生新知识时候,首先要针对书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提问,包括概念中的关键词,概念中的限定词,此概念与此前所学习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等。在课程逐步深入时,要将提问的重点放在知识之间的对比研究上,如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后,就要将其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最终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第5篇: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一、讲究目的性,避免随意发问

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这个中心做通盘考虑和精心设计。主要包括: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怎样发问,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等。切忌无目的无计划的随意提问、随时提问等随便式的发问。因为无目的不恰当的提问,非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可能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以下三大问题:1.细读课文,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即态度)的词句,看一看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些什么?2.请多角度思考:小说为什么用第一人称“我”来写?3.本文人物描写十分精彩,请找出几处你认为最好的句段,并说说好在哪里。这三个问题不仅涵盖了教学目标所要涉及讨论的问题,而且还帮助我在教学中突破了几个难点,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有一次,一位老师教《木兰诗》,在一切都还算很顺利时,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战友们和木兰‘同行十二年’却‘不知木兰是女郎’呢?”问题一出,课堂气氛立刻异常活跃,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莫衷一是,谁也说不清“为什么”,更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连这位老师自己也说不清楚,最后耽误了近十分钟,只好草草收场。可见,讲究目的性,避免随意发问是课堂有效提问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讲究针对性,避免面面俱到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往往很多。我们要根据教材和学情,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以解决重点、难点和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把问题提在关键点,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切不可面面俱到,什么都问,更不能出现拿出课本就能念出答案的“明知故问”,否则,这样的提问,只能浪费时间,低效乏味。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会使学生养成惰性,又何谈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呢?

我们都知道,鲁迅的作品学生学起来会普遍觉得难度很大,问题更是多得不得了。如果我们面面俱到,什么都提什么都问,肯定会偏离教学目标,也很难突出重点。而在一次《社戏》公开课上,我吸取以往的教训,打破作者背景简介、扫除生字难句、分段分层,然后紧扣小说三要素展开分析讨论的惯常做法,大胆取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从文中找出你印象最深且能体现童真童趣的语句片段,并说说你的理解;2.题目是《社戏》,但本文却前后写出那么多“题外”的人和事,想一想,这不是偏离文章主题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本文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请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这些问题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突出了重点和难点;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上,我紧紧围绕这三大问题,从容自如地逐一推进,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讲究思辨性,避免简单划一

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当属富有思辨性的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上课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思辨性问题,从而激活课堂,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问“是什么”、“怎么样”、“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单一问题,而要多问“为什么”、“你是如何发现的”、“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和办法”、“你有没有不同意见和想法”等需要动脑和思辨的问题。比如,于勒和菲利普夫妇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你是如何看待孩子们归航偷豆的?孔乙己到底死没死?阳台该不该封?这些问题都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辨证思考问题,那么,我们的课堂提问就能真正具有挑战性和思辨性,问题的答案才能避免简单划一的“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进而也一定能够跳出习惯思维的局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与高效。

课堂有效提问除了要讲究目的性、针对性和思辨性等原则外,还要注意以下策略。

(一)巧妙引导,注重启发性

当问题提得过大、过泛,学生无法思考和回答时,实际是提问的角度出了问题。比如,我们常会问: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它好在哪里?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当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着手,怎样回答的时候,我们往往才会意识到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注意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技巧,注意问题的启发性。而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二)深入探究,体现生成性

问题能具有生成性是其具有高价值的又一重要体现。提问前老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知道哪些,还需要知道哪些或急于知道哪些,因为只有在学生不知道而又急于知道某一问题时,且处于有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的心理状态下,老师的提问,问题的探讨,才最容易得到学生热烈有效的响应,也最容易在深入探究当前问题的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从而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识,使课堂变得高效而充满魅力。

(三)因人施问,调动积极性

老师的提问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差别,尽量提一些深浅各异的问题,因人施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答问的机会,一定要避免只向少数学生提问和只反复指定少数优生答问的不良提问。另外,还要鼓励并让那些缺乏自信的同学回答问题,不能让学生坐冷板凳。有时甚至可以为学生单独设计问题,鼓励他们作答,培养他们的信心。

第6篇: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一、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效的课堂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而提问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方法。老师在提问过程中,通过一些风趣幽默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的促使作用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材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提出符合学生心理又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利用生动艺术科学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刺激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积极主动的思考。由于学生有爱玩的天性,所以课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很重要的。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沿用以往的教学风格,平铺直叙,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可能使学生厌倦,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二、对问题难度和提问时机应有正确的把握

老师在进行提问时应该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提问,提出的问题以及被提问同学的学习能力老师都应该明确,以防出现启而不发、提而不动的现象。对提问时机的把握很重要,老师在提问时应具体分析学生的真实水准,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太浅的问题会让学生不屑一顾,太深的不仅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也会陷入尴尬的局面。一般而言,问题的提出应该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于各个班级的学习状况不一,问题的提出应根据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因此问题的提出应该有层次的进行,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

三、将教学目标体现在问题中

在对提问进行设计时应以教学任务和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提出与学生能力相符的问题,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真正发挥提问的价值。在提问时应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不要涉及与课堂无关的问题。例如,在《看云识天气》的阅读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以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这些都是围绕文章的主题和目标进行的。这样的课堂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搞了阅读课的学习质量。

四、提问要顾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由于学生的家庭以及个人原因,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会有所不同,所以老师在提问时应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时,老师为了省时省力,给听课老师留下好印象,往往会对固定的学生或是尖子生提问,虽然表面上问题得到了解决,课堂气氛也很融洽,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那些被冷落的学生只是作为课堂的看客。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太长,会极大的挫伤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长此以往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会显得无动于衷,不能积极融入课堂,老师在这过程中也就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所以,老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该难易均衡,提供均等的发言机会。尤其是那些后进生,通过一些问题使其具有成就感,给予充足的自信,这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是巨大的动力。

五、提问应增加自己的专业积累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职业具有长久性,因此终身学习也是老师的职业要求。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的深入,终身学习显得更加必要。老师只有随着时代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教授学生与时代相符的知识。老师在学习中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艺术最直观最直接的体现。要想实现这种艺术,老师不仅要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与安排,也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积累,从而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

第7篇: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 高校 有效课堂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提问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智慧的教学方法之一,中国古代孔子启发式教学与古希腊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精髓就在于两位智者能把握提问的时机、善问、善听,师生在一种平等自由而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人生的引导,知识的传授。纵观当今高校课堂,“教师激情一言堂,学生集体沉默”已是普遍现象,如何将沉默、沉闷、低效的课堂变为互动、活跃、高效的课堂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是实现这个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何为有效课堂提问?笔者认为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质疑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具体体现在设计问题的策略以及提问过程中的策略两个阶段。

1 设计课堂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高校的课堂提问也是一样,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预先精心设计好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利用课堂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生成性的课程和教学资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1 高校课堂问题设计的原则

(1)启发性。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课堂提问最重要的功能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能够“举一隅”而能“三隅反” ,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性原则应是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2)实践性。高校培养出来的年轻人不光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综合素质等。课堂教学和课堂提问都是可以深度挖掘此类教育因素的重要途径。比如课堂问题内容可以联系当今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阐述,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再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3)难度性。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逐步成熟,他们能够而且愿意接受一些挑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传统教育学的弱点在于教学过程过于容易,应该把教学建立在高水平的难度上,同时注意掌握难度的分寸。他所说的高难度的含义指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利用他们的认知可能性,同时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障碍,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其一般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可适当提升难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能刺激和充分调动起大学生们的精神能量以及强烈的挑战欲望。

(4)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即没有标准和唯一的答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回答的问题,这种问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引导大学生们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将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从课堂内一直延伸到课堂外。

1.2 明确问题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说,“提问”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的提问,即(1)知识水平提问:侧重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回答时只需对事实做回忆性重述;(2)领会水平提问:侧重检查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需要自己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仅靠课本、笔记、记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3)应用水平的提问:包括规则、方法和概念的运用,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提问;(4)分析水平的提问:运用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问题类型,回答时学生必须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比较,然后进行简明的叙述和解释;(5)综合水平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在占有和提取有关知识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出崭新的结论的提问,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6)评价水平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一定标准,对一定思想观点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提问,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按照认知水平层次来分,前三种层次属于低级水平提问,后三种层次属于高级水平提问。

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迅速发展,处于一生之中的顶峰,他们的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喜欢创新,喜欢挑战,喜欢从多角度去看问题,对问题的见解也比较深刻和独到。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除了要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外,还应重点考虑大学生们的思维特点,适当增加高层次、发散型、加工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从以上六个层次的提问类型来看,针对大学生来说,教师设计问题时应主要以分析水平、综合水平及评价水平的问题为主,这样才能激发大学生们对课堂的关注度和兴趣,也能有效促进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及对所学内容的深度加工。

2 提问过程中的策略

2.1 把握提问的时机

问题设计好了,还要捕捉和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什么时机最合适呢?

“超前的提问,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思维混乱,因无法作答而失去思考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滞后的提问,会使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毫不费力地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提问因缺乏思维深度而简单乏味,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达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①因此,提问应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相关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但是对这些概念和知识又还没有达到充分认识和理解的时候进行是比较合适的,这是“生疑” 的最好时机,思维的转折,理解的疑难常发生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再引入恰当的问题则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探索未知的问题。

2.2 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

有一个年轻人向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演讲的技巧,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话,说自己具有雄厚的天资。苏格拉底听了他的话之后表示可以收他为学生,但是要他缴双倍的学费。年轻人惊讶地问:“为什么我要加倍付钱呢?”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得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如何保持沉默,另外一门是怎样演讲。”

可见,“倾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比“说”更加重要,它本身是一种尊重和包容,是倾听者素质的体现。在师生教学交往中也是一样,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教师耐心地倾听,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学生的回答上,并用语言和非语言来表达对回答者的共鸣与鼓励,当学生感到自己受关注受尊重并受赞赏时,能更好地活跃自己的思维和热情地表达,并且能大大增加下一次课思考和回答问题的频率,因为他们一旦认为自己在课堂中是重要的角色,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相反,如果他们的认为自己不受关注,那么就会放弃各种让自己进步的机会。

为什么大学课堂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不管会做的还是不会做的学生都“三缄其口”、表情麻木、事不关己,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长期以来受到教师忽略或者在课堂上没有获得足够的尊重和包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无所谓的态度。

所以,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时间思考、表达,并且耐心地倾听是有效课堂提问不可少的环节。

2.3 Q—R—Q的反馈模式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直接影响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在高校课堂里,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以下情景:当某学生就教师提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会用微笑点头和“嗯,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等非言语和言语的反馈予以鼓励,这些反馈能给学生一定信心和提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是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伊凡·汉耐尔认为:“提问的过程不仅仅是诱导学生参与,它必须使学生给他所有回答的理由。为了诱导学生做出深思熟虑的回答,促进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发展,教师得遵循一个提问的模式,该模式称为提问—回答—提问或简称为Q—R—Q。”②也就是说,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再提一个或几个额外的问题进行追问,以促进学生高层次的探索过程。

2.4 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体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体现在于能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呢?

有调查表明,在听讲座时,仅有13.3%的本科生常常提问题,而84.4%的本科生从未考虑提问题或有问题也不敢提出,这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提问题的意识较差,很少或从未想过提问题。③学生问题意识的淡薄和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观有密切关系,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课堂提问的唯一主体,而忽略了学生也可以作为提问主体的存在,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有疑而不敢问,或者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了问题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要改变大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现状,就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质疑书本、质疑教师、质疑任何一个权威,引导他们提出一系列高质量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双边性”的教学活动和“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而高校的课堂理应成为激发思维、撞击智慧、激扬文字的重要场所,课堂提问又是这个场所的关键点。如何通过有效课堂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高校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铜仁学院2009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课题“高校文科系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分析及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 孙保华.追求理想的课堂提问[J].教学与管理,2009(7).

第8篇: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提问 有效性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2-030-01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精心预设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质疑,引发课堂对话,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产生新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通过师生间的互相问与答的过程,让课堂充满着对话和交流,充满着生命力,是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尽管我国初中物理老师在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讨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主要策略,为我国初中物理老师在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在有效性课堂提问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总体来讲,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问随意性强。相当多的老师对于物理教材没有真正的研究透彻,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认识不清楚,导致提问随意性强,无法结合学生物理学习实际,这种提问严重影响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信心。第二,缺乏思考价值,没有启发性。很多物理老师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没有水准,问题含量不高,比如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这些问题简直可以看作是弱智,毫无价值。第三,先点名再提问。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物理老师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先点名后提问的方式,这种先点名后提问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甚至让学生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第四,不进行适当地评价。相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甚至会出现忘了让学生坐下的情况。不进行适当地评价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物理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提问策略探析

1. 精心设计,循序渐进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是一门很讲究的艺术,他不仅要求老师对于物理教材以及课件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而且要求老师对于学生物理学习水平与能力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出高效优质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老师应该突出物理教学的重难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提问。同时,老师还应该注意提问的场合以及对象,针对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能力与水平的学生。在提问时,老师还应该注意提问的艺术,对于一些问题老师可以只是做到蜻蜓点水,起到指示、引导、过渡的作用。精心设计,循序渐进是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

2. 提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初中物理老师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应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在提问时,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习好或者学习差的学生中,而应该普及到全体学生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回答问题的喜悦与。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与能力不同,所以老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所提问的问题应该宽泛些,要求稍微低一些,不可出现由于学生问题回答不好而出现呵斥怒骂的现象。

3. 对回答完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所回答问题的答复,积极的评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消极的评价可以扼杀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因此,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回答完毕之后,老师不管学生回答好坏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应该积极鼓励,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千万不要不做任何评价,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知识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我国初中物理老师在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高。初中物理老师应该深入研究自身在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创新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策略,为我国初中物理老师在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玉霞.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24) .

[2] 江丽.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缺失现象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9(10)

第9篇: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提问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90-01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大家往往习以为常,但研究表明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地思考过课堂提问的内涵,也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小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在数学课堂中起着纽带作用,是师生之间一个沟通、了解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训练,数学能力是否得到有效培养;关系到教学的信息是否得到及时的反馈。

1、提问能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恰当的提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重难点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观设计一个出一个好问题,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提问能引发思考,训练思维

著名教育家特别强调勤学多问,他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知识重难点,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当学生头脑中有了解不开的问题时,就会使其在认知上产生矛盾,从而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提问时及时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在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提问比其他形式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和及时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提问,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差异程度,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度,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得有的放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1、课堂提问的对象要明确

目前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常为了课堂气氛活跃,获取完美答案,提问主要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或为了不让后进生不分散注意力,挑些简单的问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把我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留给优等生解决。此法往往无法突出重点,很难搞活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尽量放宽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问题的难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

2、课堂提问要注重度

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着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提问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思维发展特点,针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实质问题的难易度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内。问题太过简单,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会不似考就作答。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会使学生不能作答,时间久了学生会看到难题直接放弃思考。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回答。例如,教师在讲解“平均数”时,列出了下面的数据: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期末考试数学的平均成绩是89分。接着提出问题:“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是不是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是85分呢?”引导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进行思考,然后讲解平均数的具体意义,使学生能够对平均数的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在提问的效果与提问的时机有关。在教学的知识关键和本质之处及时提问,可引导启发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使学生能快速的进入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教师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重点处提问,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难点出提问,设计指导性提问,已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还可在定律、法则性质推导处提问设计探索性提问,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中得出结论,学生独立思考出来的知识,可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我们实际操作中,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提出问题,从而引起、思考和探究。教学中老师是引导着,学生的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