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自动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65
所谓机电自动化技术,指的就是把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技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机电自动化技术也在日趋成熟,在工业领域上这项技术也在逐渐普及。任何技术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都必须经过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推陈出新,最终才能做到完善。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必须重视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生产力,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
1 机电自动化技术优点分析
1.1 提高生产力和工作质量
目前人们所处的时代属于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点就是,人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的都在呈几何式增长,知识更新和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过去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同样的,机电自动化技术也在进行着快速的发展。比如说,现如今的对于工业产品的检测和识别技术已经不能和过去的技术同日而语,过去的技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检测和识别的效果也比较差,而运用最新的机电自动化技术,不但大大的提高了检测和识别的效率,而且检测的效果非常好,极大的节约了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好处就在于,这些机电自动化设备能够同时采集并处理大量的信息,这是人力无法比拟的,而且处理这些信息的速度很快,处理完这些信息之后就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可以及时的对产品产生的缺陷做出分析和改进,另外,这些自动化设备都是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工作的,只要程序正确一般不会出现任何工作失误,因此机电自动化设备的工作质量非常高,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2 安全性极高,可靠性良好
机电自动化技术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机电自动化设备具有极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为机电自动化设备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安装了自我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如果设备出现了故障或者工作状态不正常,那么自我监测系统就会立即发出提示信号,并且会自动采取相应的设备保护措施。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但是也不能排除某些意外的发生,但是即使发生了意外,机电自动化技术也能及时的阻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此得到了体现,这也正是机电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优势,其实不仅仅是工业生产上需要机电自动化技术,甚至在以后的日常生活里,机电自动化技术也会得到应用,那时候的技术只会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1.3 节约大量的资源
运用机电自动化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首先就是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因为机电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很高,设备每一时刻的运行状态都是在监测系统的监视之中的,如果设备处于低工作量的状态时,那么监测系统监测到的信息就会及时的反馈到设备的自动调节系统之中,然后自动调节系统马上就会调节设备的工作功率,及时减少能源的消耗。其次,由于机电自动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所以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就会大大减小,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人都是需要休息的,但是设备却几乎不需要休息,可以二十四小时的处于工作状态而不会出现任何错误,不但提高了生产力而且约了大量的资源。
2 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虽然机器具有很多人类难以比拟的优点,但是也有不足的方面。机器是不会进行思考的,只能按照人类所编写的程序去运行,而人类最大的优点就是会思考会创新。所以,以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一定要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去发展。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一直话题不断,世界各国的高科技领域都在对人工智能进行研究和开发。所谓人工智能,指的就是机器也可以像人类那样思考,甚至可能超越人类的智能。如果将这一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融合,那么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工厂甚至不需要任何工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力。
2.2 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与十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各种电子产品几乎都有上网的功能。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更要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如果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网络化,那么可以想象到的是:在将来只需要一台手机,就能够操控整个工厂设备的运行,任何一台设备的运行状态都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查看,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2.3 向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目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多是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而这些进行工业生产的设备大多比较庞大,运输困难而且占据了极大的空间,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必要向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微型化的设备可以极大的减少制造设备的成本,而且会为工厂节约更多空间,以前放置一台设备的空间,可以放置多台设备,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 总结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项技术,已经在工业生产领域大放异彩,不但提高了生产力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存在着积极的意义。因此,相关研究人员要做出努力,将这项技术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韦伟清.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8):949-949.
[2]马伟.关于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J].通讯世界,2015(05):191-191.
煤矿机电自动化应用创新
1引言
煤矿机电技术及设备存在与煤矿生产的各个重要环节,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我国煤矿产能需求的增加,煤矿机电技术的革新以及设备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亟待加快。同时,伴随计算机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通讯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自动化程度高的产品应用在煤矿生产上,加快机电技术改造速度的同时,提高了煤矿生产的效率,加强了煤矿生产的可靠性,对于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越来越有力的保障,降低煤矿生产中的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性。对于传统开采中所存在的人工依赖性强以及能源浪费率较严重的情况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2煤矿机电自动化产品应用
2.1煤矿机电自动化产品特点及发展
(1)集成化。以计算机、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以及嵌入式计算机作为核心处理器,以各种高精度传感器作为底层设备信息采集和传输元件,采用人机界面作为显示设备,对整体系统进行安全生产监测与控制,实时监控、采集参数,了解生产动态,实现对系统的连续监控以及全方位保护。
(2)开放化。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在进行自动化改造时纷纷选择可进行生产信息通讯的开放化系统,煤矿机电自动化改造也不例外。煤矿机电自动化产品具有优良的可通信联网功能,中央处理设备具有多种通信接口以及通信模块,与各底层设备以及各系统之间以双绞屏蔽通信线和光纤进行连接通信,实现信息交互、联动以及集中控制。
(3)多样性。煤矿机电自动化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与其配套的传感器种类的多样性,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等,在煤矿机电自动化产品中都有应用。另外,多系统集成的应用现状同时也要求各系统设备间要具有多种通信接口以适应多种通信协议。煤矿机电用传感器应用可靠性极为重要,同时具有相当程度的可靠性。当前,煤矿机电用传感器将敏感元件与变送电路集成,可同时完成数据采集以及运算处理等,求解未知数,提高了传感器智能化的水平。
(4)智能化。微处理器功能的日益强大给煤矿机电自动化改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微处理器处理信息速度越来越快,处理信息量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可供智能集成的选择余量大。例如,数字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提升机控制系统可实现矢量控制,电牵引采煤机可以实现记忆割煤以及负载控制等。
当前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如何利用飞速发展的先进科技对传统煤矿工业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生产的安全性,将是我国新时期煤矿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2煤矿机电产品自动化应用发展趋势
(1)高性能、低功耗、小体积的中央处理器技术应用。目前市场上主流处理器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多核心、多线程工作方式将为煤矿机电自动化产品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带来极大便利,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贮存能力越来越强,体积越来越小,更适合煤矿井下狭小工作空间内的一体化产品应用。同时,新型处理器较之前相比,抗恶劣环境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未来未必不会出现专门针对煤矿等恶劣环境下开发应用的处理器。
(2)更好的开放性。新型煤矿机电自动化产品对于可交互通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系统之间的交互成为必然趋势,更高通信能力与开放性更好的产品必将能够更好的适应现场应用,便于实现与主控系统的连接。
(3)更高的可靠性。新型产品的可靠性决定了其应用的广泛程度。鉴于煤矿机电产品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对于应用其中的产品质量以及可靠性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更高要求,因此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产品应用将会十分广泛。
(4)标准化趋势。随着越来越多自动化产品涌入我国煤矿机电市场,尚无统一标准对该类产品进行管理,以提高我国煤矿机电自动化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和通用化以及系列化的程度。
3煤矿机电系统自动化
3.1综合自动化技术
综合自动化技术,又称数字矿山技术,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工业总线以及工业以太网的出现而应运而生的技术,采用统一的工业网络实现对煤矿众多机电子系统的集成管理。该技术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单一的感知手段,感知网络匮乏,忽视软件平台的集成,对于应用层信息的融合技术缺乏,尚无统一建设的标准。
3.2矿山物联网技术
矿山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是应解决以上所述的综合自动化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出现的。该技术对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络技术进行应用拓展以及网络延伸,采用智能装置对矿山进行物理感知和识别,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利用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然后发出控制指令实现矿山整体系统,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对矿山机电设备以及整体进行控制和监控,确保科学合理的决策。2011年11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鉴定和验收通过的徐州矿务集团夹河煤矿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是我国首个矿山物联网工程。
关键词:煤炭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发展前景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171
1 煤炭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
1.1 机电自动化
在机械设备技术中结合微电子技术,就形成了机电自动化,它是在不断发展的科技条件下产生的自动化产品。机电自动化技术中有各种高科技技术融合,并且不仅仅是简单地在微电机和机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叠加,而是不断的进行融合、发展和更新,进一步完善煤矿机电自动化的发展,提高其科学性。目前中国都已经将自动化诊断系统安装在了煤矿机电开采机械设备上,同时还安装了工程监测管理系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并且处理、转换、传输并保存相关的数据,准备了充分的信息和依据对机械设备工作人员进行指导,使煤矿机电设备具有了更好的自行诊断效果,帮助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控制计算机的网络
网络技术的进步可谓是日新月异,目前煤矿机电设备需要有良好的安全技术保障来对其运行进行保护,相关的检测管理系统也在慢慢增加,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运行体系,在设备运行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并且顺畅的进行信息沟通,就可能会增加项目的投资成本,影响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进一步对煤矿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进行研究、强化发展,才能真正解决这种问题。煤矿井下使用的各种单独机械设备以及数据测量点等都需要处于网络之中,可以顺利联网进行运算,不管用哪台现场机械设备都可以查阅到相关的信息,这样一来现场工作人员就有更多的机会来对系统运行进行控制或者进行信息发送了,煤矿机电也因此实现了统一的调度运行管理和统一控制。
1.3 煤矿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煤矿机电应用系统中相对完整并且实用性高的,这项技术拥有智慧能化和柔性化两个最大的特点,智能化指的是机电设备一体化在运行的时候,提前安装一些程序,就可以检测机电设备每个机构运作的真正情况了,作用是在煤矿机电机械设备运行的时候可以自我进行管理和监控,出现故障自我诊断以及自我检查,维护人员就不需要再负担繁重的工作了,同时自动化的信息处理以及保存过程,使煤矿机电设备获得了更高的运行效率,从整体上改善了中国煤炭企业的发展。
2 中国煤矿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2.1 应用在矿井安全生产和安全检测方面
煤矿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并且在矿井安全生产和检测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的煤炭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以自动化集约管理方式来进行生产的,煤矿企业因此具有了更高的安全运行效率,例如各种远程操控技术的使用,这种非常实用的自动化技术通过无人监管解放了人力资源,而且可以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矿井运行的安全,完成记录工作,在获取和收集数据的时候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摆脱了出来,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2.2 应用在煤矿提升机方面
煤矿提升机在工作的时候,为了保证开采煤矿的过程中提升容器往来工作都能安全的实施下去,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运行安全效率,在煤矿提升机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应用自动化实用技术。自动化技术是提升机运行机制的有效保障,使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实现远程管理和监控工作自动化的进行,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并且科学的调节信号变频。这种自动化全数字的管理方式可以保证控制和调节的有效性,使用那些控制性能好的仪器来对程序运行过程进行调节,强化主动控制,做好监控管理以及调节,真正为煤矿提升机的运行打好基础,使其变得更加安全且高效,同时提升信号方面煤矿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的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3 应用在煤矿采掘方面
采掘工作是非常危险的,煤矿工人需要在煤矿井下进行采掘作业,一旦有事故出现很可能会带来人身伤害,而且我们无法事先监测这种事故并做错预防措施。如今应用了煤矿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在对采煤机进行牵引的过程中自动化实用技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殊情况下可以做到发电制动管理,对牵引机进行同时的牵引制动,这样在50°倾斜角煤层环境中作业的工作就能更加的安全,并且采掘的效率也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和平.浅述煤矿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8):152.
[2]李孟,吴富如.浅谈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8):44-45.
目前,我国煤炭的生产主要呈多层次技术结构,大部分的大型煤矿还处于综合开采阶段,而中小型煤矿更是处于普通机械化的开采阶段,而一些乡镇煤矿中依然以最为传统的人工生产方式。煤矿的机械自动化程度、生产能力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且技术水平与机械设备均不能满足实际的煤炭需求。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煤炭行业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煤炭的整体技术水平、生产条件及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高效率、高安全及高技术的行业。其中,以自动化控制技术为主的新技术在煤炭行业中应用的越来越成熟,通过运用综合机械化与自动化机电设备等,从而提升了煤炭机电设备的生产效率。因此,在我国煤炭企业生产中,应大力引进新技术,全面运用在机电设备中。
2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2.1煤矿提升设备中的应用
作为现阶段煤矿中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设备,矿井提升机在煤矿中的作用就是提升煤炭、矸石与下放材料、设备及升降人员等。在矿井井筒中,提升容器长收稿日期:2013-12-26作者简介:高军(1986-),陕西神木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机电自动化专业,现在神东煤炭集团布尔台煤矿工作。期、高速地进行着往复运动,是材料、设备、人员进出矿井的重要设施,因此提升机的安全、可靠运行对煤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控制提升机运行状态的电控系统则显得更加重要,其中电控系统所应用的技术就是自动化技术。现阶段我国煤矿中的全数字化提升机就是技术最为先进的提升设备,该提升设备采用全数字化控制系统作为其电控系统,其控制、调节、监控、辅助等功能都是由性能非常高的PLC可编程控制器所承担,其控制方式为分布式控制,并对主控、调节、实时监控及制动等设备都分别设置独立的控制器,而不同的控制器之间则采用总线通讯的控制方式。因此,在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中控制、调节、监测等方面应用自动化技术,大大提升了各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可靠性。
2.2在煤矿采掘设备中的应用
由于矿井中的生产环境比较复杂,在生产中不仅要求较高的生产效率,还要兼顾地下水、瓦斯等不良因素,从而加大了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现代化矿井中,主要是采用大型采掘设备进行采掘面的作用,以实现综合开采的自动化,从而不断减少综采面的人员作用。目前,在煤矿采掘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比较成熟的设备则是电牵引采煤机。该采煤机的牵引特性非常好,这也是普通采煤机不具备的优点之一。因该采煤机应用了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在其前进的过程中,其能提供比较大的牵引力,当其在下滑的过程中,又可以通过发电制动,并在牵引电动机轴端设置预防下滑的制动器,因此该采煤机在40°~50°的倾角煤层上作用,且不用配备其他的防滑设备,因此,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仅使采煤机能更好地适应矿井中的地质环境,还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
2.3在煤矿监控设备中的应用
煤矿开采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需要对开采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在现代矿井中,已建立了安全监测、电网监控及跟踪定位系统等监控系统,以实现对矿井生产的全过程实时监控。而监控设备所监控的范围主要有提升、传输、防爆等系统,对保证矿井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提高煤矿监控设备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则能很好地实现对矿井全过程的实时控制。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①能通过自动通信技术实时监控与显示出具体的地理与生产信息,且能实时查询井下情况;②可针对井下的地理情况进行井下坑道分布图的制作,以更加了解井下情况,使调度工作更加方便;③能实现对员工的自动考勤,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④若出现事故,能快速查询井下人员的人数、位置及身份等,以为救援工作提供信息支持;⑤在救援过程中,能对井下人员进行快速的定位,从而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因此,在煤矿监控设备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实现系统对井下工作的自动化、实时的监控,更加有利于煤矿的生产与管理。
3结束语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自动化;创新应用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自动化煤矿机电技术逐渐趋于集成化、可靠化、多样化及智能化发展,其在未来的发展十分可观。利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全面优化煤矿机电系统,实现了煤矿机电系统与外界互联网的相互连接,大大降低了煤矿企业在生产操作中的人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自动化基本概述
煤矿机电技术中的自动化主要是指煤矿机械设备或者生产过程及相关管理工作在无人直接参与的状况下,利用自动化设备对整个煤矿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检测、信息传输、处理、分析判断及控制操纵等,从而达到预设目标。基于自动化在煤矿机电技术中所发挥的作用上来看,可以说自动化是以一项综合性技术,主要是由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的交叉技术。自动化在煤矿机电技术中的影响,强化了煤矿机电技术的功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煤矿业的生产发展。
自动化技术是在70年代中期逐渐开始在国外煤矿机械中应用,80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兴起,它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自动化在煤矿机电技术中的创新应用,其在煤矿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也开始逐渐显露,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煤矿机电产品的整体性能。目前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国外煤矿机械设备及生产发展中逐渐普及,为了提升我国综合实力,我国煤矿企业应积极投身于煤矿机电技术中自动化创新中,充分发挥自动化在煤矿机电技术中的作用。
2 煤矿机电技术中自动化产品特点
煤矿机电技术中的自动化其所产生的作用主要是由自动化产品应用体现的,随着我国煤矿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煤矿企业在生产发展也开始注重煤矿机电技术革新,目前已有部分煤矿企业在煤矿机电技术中加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逐渐开始在煤矿生产中应用自动化产品。煤矿机电自动化产品与传统煤矿机电产品存在较大的区别,自动化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自动化产品具有开放性
煤矿企业生产操作中所应用的自动化产品具有通信联网功能,其中中央处理设备具有多种通信模块及通信接口,其与各底层的设计及双绞屏蔽通信线进行连接通信,能够达到生产信息交互、联系及集中控制等目的。
2.2 自动化产品具有多样性
煤矿企业在生产发展中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内容,不同的工作环节对自动化产品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煤矿企业发展需求,现今我国已经涌现了多种多样的自动化产品。随着自动化产品的不断增多,与其配套的传感器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一状况给煤矿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2.3 自动化产品趋于集成化
以往煤矿企业在生产发展中所使用的煤矿机电产品功能较为单一,而现今煤矿企业所运用的自动化产品大多都融入了多种先进技术,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自动化产品逐渐趋于集成化。目前煤矿企业所使用的自动化产品主要是以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及嵌入式计算机等设备作为核心处理器,将高精度传感器作为煤矿机电信息采集及传输元件,将人机界面作为显示设备,从而合理控制煤矿企业整个安全生产操作。
2.4 自动化产品趋于智能化
煤矿企业中所使用的自动化产品内部基本上都有微处理器设备,现如今微处理器功能日渐强大,从而使自动化产品的功能性也越来越强大。目前我国自动化产品逐渐趋于智能化,原因在于微处理器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速度不断提高,可供智能集成选择的余量也不断加大。
3 煤矿机电技术中自动化创新应用
上述已经全面阐述了煤矿机电技术中自动化产品独有的特点,由此可见自动化给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带来了宽广的空间,现今我国自动化技术也随着煤矿业的发展在不断更新与进步,以下是对煤矿机电系统应用自动化的技术分析:
3.1 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
综合自动化技术是随着我国通信技术及以太网发展起来的,该技术还称之为数字矿山技术,其在应用中主要运用统一工业网络对煤矿企业中所应用的电子系统进行集成化管理,但是该自动化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感知手段较为单一,感知网络较为贫乏,在应用中忽略了软件平台的集成,对于我国多种先进技术缺乏有效融合,因此我国综合自动化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创新。
3.2 矿山物联网技术应用
矿山物联网技术可以说是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补充,该技术主要针对综合自动化技术中匮乏的互联网技术及通信技术进行了延伸与拓展。其利用智能装置对煤矿所在位置进行物理感知识别,然后再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传输,运用中央处理器对互联网所传输的信息及西宁处理,从而以信息为依据对煤矿整个操作系统发出控制指令,实现了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相关信息交流及连接,确保了煤矿企业在生产发展中进行各项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4 我国煤矿机电技术中自动化创新应用发展趋势
现今,我国经济市场中煤矿机电主流处理器的更新速度较快,多线程多核心的自动化产品在煤矿企业实际生产操作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储存煤矿生产操作相关信息的能力逐渐提高,而相反的其体积却越来越小,满足了煤矿井下工作需要,其在煤矿企业生产操作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诸多煤矿企业在生产操作中所处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且工作空间较为狭小,需要具备这些优势的主流处理器。煤矿生产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若无法确保其安全生产操作,那么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及生命威胁,因此在未来自动化技术及相关产品研究中,要更加注重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从而为煤矿企业生产操作提供强有力的自动化技术支持与安全保障。
5 总结
正所谓有创新才有发展,煤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斗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就要与时俱进,对煤矿机电技术不断改革与创新。自动化技术的出现给煤矿机电技术带来了创新源泉,煤矿企业合理应用自动煤矿机电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侯睿.浅谈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方面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0(02).
【关键词】机电工程;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前景
当前,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领域之中,并逐渐发展形成机电一体化局面,改善机械工业的同时加速了机械工业的发展。本文就机电工程技术应用、机电工程的核心技术以及机电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加速机电工程一体化发展。
1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分析
1.1机器构造
就机电工程技术而言,其应用期间涵盖多种生产机器,而生产机器自身有发动机、配器、行驶以及制动等较多的组成部件,想要确保机械的运行效率,需要进行运转精度、改善性能等方面的优化。同时,进行机械效率优化期间,仅考虑机器结构存在明显的片面性,还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考虑以及改进。一般传统机器产品的原料为钢铁,但是随着传统机器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开始倾向性的选择非金属复合材料以及更优质的金属材料,通过新型生产原料的选择,不但成功降低了机器自身的重量,还降低了能力方面的消耗,在提高驱动系统功率的同时提高机器效率。
1.2技术的优化
想要进行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弱电控制线路的提高,在提高的同时保证工作的有效运转。具体从提高传感器、电机、微型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性能展开分析,提高弱电控制线路,内容如下。
1.2.1电机
电机作为驱动机的代表,应用期间电机响应速度、工作效率存在问题,想要进行电机综合性能的提高,可以研发并选择新型驱动单元,并在期中加入传感器以及控制组件等。
1.2.2传感器
就传感器而言,科技含量低会影响信息精准度、敏锐性以及信息传入的及时性,所以想要提高传感器工作效率,前提就是提高传入信息的敏锐性、精准度。当前,光纤传感器是最为常用的传感器类型,非接触性检测屈董单元是信息传播的介质,能够在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1.2.3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器作为信息处理设备之一,在机电技术应用、微电子学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想要提高微型计算机的综合性能,前提条件是提高信息处理设备自身的快速、准确、可靠,并对干扰等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另外,要进行专项技术人才的培养,达到在控制研发成本的前提下研发高速快递方式,确保机器运作效果。
2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分析
机电一体化涵盖两方面技术,即软件、硬件(机械本体以及传感器等),为了确保机电一体化发展,需要从机械本体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驱动技术、接口技术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2.1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包括性能方面的改善、质量上的减轻、精度上的提高。机械产品的主要材料就是钢铁材料,想要减轻质量,前提是进行结构改进,并考虑材料的替代,在坚强机械本体重量的情况下实现驱动系统小型化,并最终达到机械本体优化的目的。
2.2传感技术
传感器问题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可靠性、灵敏度、精准度,并预防干扰。电干扰的预防应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外部信息传感器选择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2.3信息处理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直接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所以想要更好的带动并发展机电一体化则必须考虑到信息处理设备自身模/数转换设备、输入输出的可靠性情况,提高处理速度。
2.4驱动技术
基于电机驱动机使用期间的快速响应、效率问题,所以开始研发内部装有编码器、伺服驱动单元替代传统的电机。
2.5接口技术
想要实现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确保数据传递具备格式上的标准化以及规格化,利于实现信息传递、维修处理,并进行设计简化。当前,技术工作人员开始在合理控制经济成本的条件下进行高效接口的研发,以解决接口中所涉问题。
3机电一体化技术前景分析
就当前机电一体化发展情况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未来机电一体化主要有智能、系统化、微型化、模块化、网络化、绿色化等6个发展方向,内容如下。
3.1智能化
当前,智能化俨然已经成为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有效的进行人类智能的模拟,有一定的判断、推理、思维、决策能力,在工作开展期间逐渐的替代某种程度的人脑劳动。
3.2系统化
系统化表现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即开放式/模式化总线结构以及加强通信功能。系统在灵活组态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裁剪、组合,以实现系统的协调以及综合管理。就未来的技术发展而言,机电一体化需要着重考虑产品、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尽可能的实现产品中部分人的性能,包括智能、情感等,趋向于生物系统化发展。
3.3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涵盖微机械、微电子、软件技术,成为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之一。当前微电子机械系统逐渐朝向更小尺寸的纳米以及微米方向发展中。微机电一体化系统自身兼具诸多优势,包括体积以及耗能小、灵活性等,能够进入一般机械都无法达到的空间中,利于精细化操作,且开始应用于生物、航天、农业等领域的发展中,未来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3.4模块化
在机电一体化中,产品的种类丰富多样,生产厂家繁多,进行机械接口(电气以及动力等)的研发是复杂且重要的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并制定相关标准,确保部件以及单元、接口的匹配。就企业而言,可以借助标准单元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并合理的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化。
3.5网络化
就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而言,网络化是最常听到的词汇,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网络技术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此行业向网络化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所涵盖的种类较多,所以网络的对应方式以及形式也会有所不同,网络的普及使得远程控制终端设备成为了机电一体化产品。
3.6绿色化
当前,工业的兴盛发展,在降低资源的同时,更好的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为了降低生态环境可能受到的污染问题,绿色产品应运而生并占有最突出的市场地位。绿色化已经成为时展的主要趋势,所谓绿色化是指使用期间不污染生态环境且报废期间不进行回收,目的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制造以及运输等)中将生态环境危害降低到最低,并且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绿色化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模式。
4结语
综合本文上述内容,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社会所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需、是传统机械设计变革所需,在推动机械产品发展的同时,振兴机械工业的发展。另外,机电一体化有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模块化以及网络化、绿色化等未来发展方向,也对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利于机械工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博.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4130.
[2]安振华.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3]王轩.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与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7):683.
[4]郝智勇.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5]高铁巍.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和其自动化问题剖析[J].科技展望,2015,25(28):96.
关键词:排涝泵站;机电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V6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近期大中型泵站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给泵站工程的管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受“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一、泵站机电自动化系统需求分析
泵站机电自动化系统要能满足泵站的运行、管理需结合泵站的运行、检修和管理要求,机电自动化的需求可以按其功能、性能需求分别进行分析。
1、功能需求
1.1 基本功能:机组控制功能;报警功能;数据采集、传输、显示、存储、分析、查询、报表等功能。
1.2 高级功能:自动调节功能、自诊断功能与自恢复、远程维护功能、运行管理功能、设备安全保障功能、音像功能、应急功能。
1.3 修饰:人机交互的科学性、操作的方便程度、视觉效果。
这三大类功能不是完全分开的,随着技术进步、管理进步是可以从高到低进行层次转换的。
2、性能需求
2.1 可靠性需求。可靠性需求是泵站机电自动化系统以及其他设备的基本性能需求,其中包括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抗电磁干扰、抗雷击、防误操作的能力,具有长平均无故障时间和短故障恢复时间。
2.2 适用性需求。机电自动化系统是为泵站的运行和管理服务的,自动化系统要能适用于泵站人力资源状况、一次设备状况、管理模式。
2.3 先进性需求。一套优秀的泵站机电自动化系统不仅仅要适应泵站本身的运行和管理的需要,还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能够对泵站的运行和管理水平进行适度的提升和改革,甚至是次革命。
2.4 节能需求。泵站机电自动化系统应能通过对设备状况的判断以及运行时间、启动次数、耗能情况、抽水效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计算,选择工作方式和操控对象,以达到节能提效的性能需要。再者,自动化系统本身就应该是能耗低、电磁辐射小的系统。
二、水泵的管理与维护
定期检修,可及时排除水泵缺陷,保持水泵良好的技术状态。水泵除日常维护管理外,在灌排结束后应进行一次小修,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进行大修。
1、水泵的小修
经过一个灌排季节的运行,一般历时1年,累计运行1000h,如果水泵运行正常,效率没有显著降低,不必将水泵拆卸,仅进行水泵小修。小修是指不拆卸水泵转轮,对水泵进行小的保养,对易磨、易损零部件进行清洗检查、维护修理和更换调试等。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1 全调节水泵顶部的受油器及配压阀的调整检查或零件更换。
1.2 油及全调节水泵压力油的检验、过滤或更换。
1.3 检修并清洗轴承、油槽、油环,更换油或对轴承进行修刮。检查轴流泵橡胶轴承磨损及轴和轴承的间隙,必要时更换橡胶轴承。
1.4 处理或更换变质硬化的填料。
1.5 检查轴流泵叶片及叶轮外壳气蚀与损坏情况,并测定其间隙,必要时进行修补。
1.6 检查并调整水泵叶轮间隙,检修叶轮松动情况或修补损坏的叶轮。
1.7检查并紧固水泵及传动装置各部分的连接螺丝。
1.8 根据运行中反映的问题,在不抽出水泵传动轴情况下对有关部位进行检查。
2、水泵的大修
根据水泵的技术状态和零部件的磨损、腐蚀、老化程度以及运行维护条件等确定大修周期。一般运行3—5年,累计运行2500—15000h后安排大修(多泥沙河流1500-2500h)。大修内容包括:水泵主轴轴颈检查或修理;全调节水泵的受油器及其附属设备或零件更换;全调节水泵轮壳内部的检查;规定的预防性试验等。在保养中如发现由于技术、配件以及经营等问题无法解决,或在运行中因发生事故必须抽出转轮检修时,均列入大修理项目。
三、保护、监控系统工作与控制技术
泵站综合保护和监控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手动、自动两种工作方式。因为每台机组配置了单独的微机型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装置安装在开关柜上,独立完成测量、控制、保护、信号功能,可对电动机进行控制、保护和监测。
1、手动方式
开机台数视进水池水位而定,机组的启动或停止由操作人员在电机出线柜前或中控台按钮进行操作。选择要启动的机组号,首先检查开机条件是否具备,冷却水有无指示。如果正常,有灯光指示,对应的继电器得电;此时将工作方式选择开关打至“手动”位置,使得手动操作系统电源接通;然后将电容补偿柜的断路器打到“合闸”位置;最后一步是按下机组控制柜合闸按钮,则合闸线圈得电吸合,断路器合闸。但这一过程仍处于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的监测之下,因为合断路器前,必须将断路器手车推到工作位置,同时保护装置还需检测手车开关位置、断路器状态,接地刀状态、储能电机开关位置等开关量,符合要求后才能正常合闸。机组的停机操作比较简单,选择要停机的机组号并按下分闸按钮,分闸线圈得电,断路器分闸,同时必须将断路器手车摇回原位,把选择开关打至“停止”位置,并将电容补偿柜的断路器打到“分闸”位置。
2、自动方式
当工作方式选择开关打到“自动”位置时,系统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机组的启动与停止由前池水位决定,要使机组自动启动或停止,部分工作还必须借助于人工,即:必须具备开机条件;断路器经常性处于热备用状态。自动合闸、分闸回路可以看出,机组自动启动或停止,是由中间继电器来控制的。设于中控台的数字显示控制仪根据采集到的进水前池的水位信号,来控制中间继电器的状态。
数字显示控制系统由多个控制器组成。水位设置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停机水位、最低运行水位、起排水位、最高运行水位。除停机水位外,其余统一称作开机水位。控制系统设置了停机水位、开机水位,这几个数值之间要有水位差,这样才能自动按顺序投入各台机组,工作原理简要分析如下:
当汛期外河水位达到关闸水位时,雨水、生活污水进入前池,前池水位不断上升。当检测达到开机水位时,根据进水池水位及进水流量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使相应机组触点闭合,继电器吸合,其常开触点接通相应机组自动合闸回路,使机组启动运行。随着排水总量的不断增大,前池水位逐渐下降,机组就会根据系统设置按顺序停机。自动方式工作过程在正式投入运行前必须通过各项试验和模拟调试。为确保安全,调试时各机组的断路器手车应推至试验位置,断路器手车在试验位置时,断路器可进行合、分闸操作,但由于与母线是隔离的,电动机不会带电。
结束语
泵站机电自动化系统形式多样,各用电负荷的安排、机电设备的选择、自动化保护程度、监控等等也有多种设计形式。在实际设计时,需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系统中各设备的设置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从而保证泵站机组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姚振龙. 浅析 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发展[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6).
[2]王仓继.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研究分析[J]. 科技资讯,2012(04).
[3]杨健,郭策. 浅谈水利设施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4).
关键词: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如果说机械系统处理的对象是运动、力、物质和能量,电子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和知识,则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有处理能量和物质的功能,而且还有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1.机电技术应用的内容含义
1.1机器的构造及工作原料
生产机器的构造一般都是由主体部位的发动机、曲柄连杆、配气、起动、传动、行驶、转向、制动等构成,要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必须从其主体部位改善性能、减轻质重和提高运转精度等方面考虑。而传统机器产品一般以钢铁材料为主,已经不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要想改进机器的效率不但要从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该多考虑利用非传统钢铁材料为主的生产概念,如用非金属复合材料,或者更高层次的金属材料。当机器主体重量减轻了,方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功率的最大化,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
1.2提高弱电控制线路
提高弱电控制线路关键在于提高部件间的综合性能,可从电机、传感器、信息处理设备、软件等方面进行提高。
驱动机最为广泛使用的是电机,但其工作效率及响应速度还存在着诸多间题。我们面对此类问题要更为全面的发展新型的驱动单位,如驱动单元中装了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等多位一机的伺服驱动单元。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目前,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微型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设备的主要设备,大大推进了机电技术应用与微电子学的进步。为进一步发展机电技术应用,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准确性、快速性等特点,最大程度的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好抗干扰及其它可能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在与信息处理设备进去通信时,必须规范数据传递的格式,采用同一标准,这样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后续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流程。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除低开发成本、开发高速传递方式,以便解决日后更为大容量化的机器运作能力。
2.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2.2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2.3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2.4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2.5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2.6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3.1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3.2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3.3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一般不超过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3.4模块化
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3.5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3.6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 基本原理; 主要功能; 应用效果;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配电自动化是实现管理、配电运行自动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综合利用各项技术的科学。发展好配电自动化,运行管理人员就能从繁忙的事务中减轻任务,一些人为操作失误所引起的事故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避免,能够大幅提高配电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既可以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也能提高劳动生产力,能耗也能大幅降低,在经济上也能带来很大利益。而且由于配电系统的模块化、集成化设计,在管理运行的维护上更加方便,成本也更低。
配电自动化是实现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参与下,电力系统的配电环节所承担的功能很好地实现。配电自动化跟大多数的其他自动化技术一样,都主要是信息的自动处理、传输,而后实现对电力系统配电部分的控制。相比普通的配电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控制、管理以及运行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负荷增加、电力网络复杂化以及节能减排等因素带来的挑战,以实现配电持续低耗、高效、可靠运行。在实现的可能性方面,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配电系统实现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所以,配电自动化是一项综合运用各项技术的复杂科学。
配电自动化系统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电自动化阶段,第二阶段是基于通信网络、后台计算机网络和馈线终端单元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第三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配电自动化经过发展,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馈线自动化,即配电线路自动化; 二是变电站自动化,此处仅指其与配电有关的变电站; 三是配电管理自动化; 四是用户自动化。
二、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功能
配电自动化最主要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利用自动化技术综合全面管理配电系统,改善普通的配电系统的不足之处,完善普通配电结构的功能,使整个电力系统更好地运行,为用户可靠供电。
配电自动化功能很多,主要是采集数据并进行控制,监控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配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好配电设备,维护好设备安全,根据检测数据的结果,做好检修管理,停电管理,负荷管理,通过对自动化设备的建设,完善计量计费功能,将数据上传网络,并在网络分析,使配电系统的工作管理,网络重构,营业管理及相关系统通信的功能完成更加简便可行。以上所有这些功能完成所需要的信息很多,包括配电系统中配电网的运行实时信息、各种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备品备件、用户信息等各类信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是集中式,模块化式的系统,建立一个配电管理自动化主站,实行对整个配电网的各种设备各项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并和配电线路自动化、用户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集成为一个系统,这样的系统就是配电管理系统。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效果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对配电自动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成果,现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已经基本成型,只是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这项任务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还需要我们电力系统工程领域工作人员的一致努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配电自动化,为我国电力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配电自动化对电力系统有许多的收益,从收益特征上看,隐性明显多于显性。发展至今,配电自动化系统取得的应用效果有以下几方面。
1 经济效益方面
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效果收益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种。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将很大程度上提高供电质量,减小故障处理时间和设备停电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配电系统的作用,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不仅为电力系统本身带来经济效益,也会为用户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方面
自动化的配电系统能够大幅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缩减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使配电系统的运行更可靠,不至于因为突发大面积停电给社会交通、金融、企业、医院、学校等各行各业的正常进行带来障碍。
四、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飞速发展,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发展带来的问题,并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避免类似的问题,使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向更深层次和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应该注意到以下一个问题: 一是做好规划,不但要做好配电自动化的规划,还要做好配网的一次系统的规划,在发展的同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多设计好备用方案,坚持分阶段,分块实施的原则,在总体上,有个发展纲领指引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二是要着重考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不仅要保证原先的配电设备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更要保证自动化监控实施设备、数据采集、信息传递设备稳定运行; 三是自动化的设备的建设在经济成本上应该可行,而且建设好的自动化设备运行对于本身的配电系统设备和线路不会有干扰; 四是加强配电自动化软件的开发,使得配电自动化的实现更加简便。
五、结语
目前我国正大力改造电网,配电自动化是我国配电网络发展的必然方向,其发展是建设智能电网和坚强电网的基础。配电自动化不仅在我国引起了重视,在工业发达国家中,配电系统自动化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自动化水平高、管理功能强、实时性好等优点,效益显著,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聂立辉.论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 2009,24
2.张伟林,宋修臣.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21) :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