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生活范文

大学生生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生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生活

第1篇:大学生生活范文

在教学中增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论的信仰,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一种价值观念的形成,绝不是社会自发形成的,而是要在科学揭示其生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理论灌输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加之持之以恒的强化、推进,最终进人人们的思想深处。理论发挥其物质力量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为群众所掌握的程度。而一种理论能否为群众所接受,并永葆生机,关键在于它的理论品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晶,生态文明理论是指导的科学理论,其理论品质毋庸置疑,但是能否为广大学生接受,多大程度上为大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信念,则取决于它在现实生活中能多大程度上的表现自身的彻底性和解释力,“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系统学习、践行生态文明理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承担着体现理论彻底性和解释力的职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理论教育与社会现实,更与大学生实际严重脱节。在当今生态问题已被广大民众所热议、关注的现实中,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主要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谈人格的培养,自然空场的教育内容,形成的道德人格是有缺陷的,是没有生命力的人格。另外,传统的教育形式更多地强调学生符合既定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自我选择,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将最新的生态文明理论贯穿到教学内容中,让教学吸取最新的生态内容、反映最新的生态热点、焦点问题,关注青年学生的诉求和困惑并及时准确回应。把人同自然关系的认识从人同自然界的物质联系拓展到人同自然界的道德联系,让自然界的包容万物、关爱生命的本性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人格,形成智慧的心灵、宽广的胸怀和博爱的精神。另一方面,要运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微博、人人网等新媒体手段,让生态教育不仅有理论的高度系统,还要有生活的真实生动,提高生态文明理论对青年学生的可接受性。总之,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解决生态问题,解答大学生思想困惑,提高大学生理性判断的能力,增强生态文明理论的解释力。同时,引导青年把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自我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二、大学生生态人格塑造的活动路径

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由活动组构而成,这些活动载体成为推动生态知识传播、塑造大学生生态人格的便利、有效的平台。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积极主动的了解当前的环境现状、参与解决生态问题,在参与的过程中亲近自然、保护自然,锻炼了环境保护能力,形成了生态环保意识。

(一)学生社团,尤其是生态环保型社团,在对生态文化的传播、生态审美的体验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兴趣,开展校园节水调研、节水装置发明普及等活动或者定期组织了解附近工厂、小区的排污状况,既服务了学校和社会,亲身体验了生态活动,又提升了自身的生态践行能力。如盐城师范学院的水文化研究协会,其中集聚了海洋开发与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等专业的成员,吸纳了许多热爱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充满社会责任和使命感的同学,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地球日,协会成员或走进工厂企业、或田间地头或街道社区的宣讲,宣传着当今的水环境现状、普及水资源的现状、国家的水法知识政策等等,和广大民众一起解读他们关心的热点。在增加了广大同学、民众对当前环境了解的同时,传播了生态环保理念,普及了生态环保知识,锤炼了大学生自身的分析、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宿舍文化活动里也包含着生态的因素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在校停留时间最长、交流思想最真切的场所。学校不仅可以通过宿舍的硬件设施上贯穿生态理念进行生态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系列生态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实现宿舍育人。文明宿舍不仅是言语文明,更是行为文明、环境文明。宿舍文化活动最贴近大学生生活,最能体现大学生的真实需求,所以也是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学校可以利用系列化、科学化、常态化的宿舍活动,结合网络教育、文明公约践行进宿舍、进公寓的契机,倡导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例如,在宿舍文化节中,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宿舍,评比节约生态能手等活动,充分贯穿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大家在给自己创建良好生活学习环境的同时,也使生态环保理念走进大学生生活,走入精神世界。

第2篇:大学生生活范文

关键词:生活方式 在校大学生 身心健康 社会适应能力 生命质量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表明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已构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发达国家75%的成年人处于患一种以上非传染病的危险之中。而发展中国家既有传染病的威胁,又有“人为疾病”即非传染病的蔓延,这是源于生活方式的选择,主要是由于食物太咸、脂肪过多、缺乏锻炼和污染的空气引起。 为此,我们从影响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生活方式入手,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现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湖北省孝感学院大一——大四的在校大学生。

2.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数据统计法(Excel)、

3、调查结果与分析总结

(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4%和56%,基本保持平稳。并且文科、理工科、艺术类及体育类同学都有涉及,能充分全面的反映综合类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

3.1在校大学生日常行为表现

主要从①睡眠状况、②不良嗜好、③依赖手机、④个人卫生习惯等生活细节问题入手进行调查。

3.1.1 睡眠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经调查显示:善于休息的同学只占总体的47%。每天睡眠时间能保证在8——10小时的只有52.6%,但每星期个人用在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的时间在24小时以上的人也有8.2%。

3.1.2 在调查大学生②不良嗜好时我们发现有18.7%的同学有跷二郎腿的习惯,有6.7%的人经常伏案睡觉;并且有有少部分同学表示有赌博的行为。还存在诸如强忍小便、眯眼睛看东西、睡前不洗脸漱口等种种不良嗜好如果不注意生活中的这些细节问题,很容易就使机体处于一种病态状态。 3.1.3 有资料显示:长期使用手机的人颞骨肿瘤的发病率比不经常用手机的人高了2.5倍,并且连接大脑和耳朵的听觉神经肿瘤的发病率为3倍以上。但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有35.1%的同学有手机依赖症③,他们必须随身携带手机,不然就没有安全感。

3.1.4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④是保证机体健康水平的最基本因素,在校大学生应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但其中也有16.4%的同学还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其中男生占较大比例,通常只会在想起来或经人提醒之后才会洗,甚至干脆不洗;只有不超过七成的同学会坚持每天刷两次牙。

3.2个人饮食习惯

主要从①三餐饮食原则、②食盐量、③吸烟、④酗酒四个因子进行调查分析。

3.2.1统计结果表明,有70%以上的同学会遵循“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饮食原则。其中女生占这些同学中的四分之三。有近半数的同学可以作到部分科学的搭配食物,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其他少部分同学则无所谓,随心所欲。更有的为了减肥而刻意节食;还有的则暴饮暴食。这些不科学的饮食方法最终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从而产生各种肠胃疾病。

3.2.2 经现代医学证明,吃太咸的食物,钠会在人体内滞留,容易形成或加重高血压和心脏病。但只有1/5的同学在平时的饮食中会限制食用过多的盐。

3.2.3 吸烟③、酗酒④是健康人士们长谈的话题,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在校大学生中已经有多数同学表示能让自己远离烟草(81.1%)和酒精(72.6%)这两大危害生命的隐形杀手。但也不乏有少数人为了排遣心中郁闷或是空虚无聊时借香烟和酒精来麻痹自己。

3.3 体育锻炼

3.3.1近半数的同学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终极价值。

3.3.2 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也可能遇到的意外伤害事故,但调查显示只有21.6%的同学能尽快地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有1/3的同学束手无策,最终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另外,通过对在校体育人口的调查发现跑步、散步和球类是大众较喜欢并经常从事的体育活动。除此之外,健美操、散打和跆拳道也开始受到在校大学生的青睐。

4、结论

4.1 ① 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生活较规律,但睡眠时间总体不足,生活细节问题关注程度不够。②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钠饮食、吸烟酗酒和三餐饮食不规律等。③精神状态不振,不能保持有充沛的精力去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应变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变化。④体育锻炼意识淡薄,运动量不足。不能较正确地处理运动损伤。

4.2 调查结果总体显示,接受过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或健康讲座的群体无论在日常行为表现、饮食习惯、精神状态还是体育锻炼和健康观念方面都要比没有上过专业课程的群体更优秀。这充分说明健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的健康促进有积极的作用!

5、建议

在大学校园内应该促进健康教育的发展,只有健康的观念才能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5.1 首先在校大学生自身应做到①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着手改变,消除各种有损自身健康的行为。②科学的饮食,

做到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的热能比,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③科学系统地进行体育锻炼,它可以增强体质,调节情绪。这是促进个人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方法。④在自身生活方式正确的前提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周遭其他人的不良习惯。

5.2. 其次学校应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系统,尽可能的满足在校大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渴求,减小学生通过黄色网站和书刊去了解不规范的“健康知识”。使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

在校大学生个人应该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积极地去学习健康知识,用系统发展的观点把握健康概念,明确自己的健康观,确立自己的健康目标。从而提高自己未来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叶坪,大学生健康教育[M] 华中科技出版社 2005.6

[2]社会生活方式与健康 [EB/OL] http://.cn 2005.10

第3篇:大学生生活范文

【关键词】手机App;大学生;生活方式;影响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专注于手机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的App已经融入到每个大学生的生活中,服务和影响着大学生的吃穿住行。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使用率(80.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网民在手机即时通讯类、购物类、浏览器类、获取资讯类、影音图像类、游戏类、生活服务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各类应用发展。以手机为平台的手机APP发展迅猛,呈现出明显特征,让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逐渐习惯化,并有手机网络依赖性倾向,其特征表现在:媒体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可以在任何场景、任何时间,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网络流量要求不高,资费低。这些特征为手机App是我推广使用奠定先天优势。

1.调查方法及数据

调查问卷侧重内容:大学生使用App的类型分布、使用时间、下载或卸载心理动机、关于付费App的使用情况、App对生活的影响、设计App的创新点。

2.各类手机App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正面影响:(1)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拓宽学生视野:网络连接了世界各地的知识,利用搜索App可以获取任何需要的知识、信息。大学生借助手机媒体App,学习知识,了解信息。(2)朋友圈得以扩大: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信APP的出现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大学生可以结交全世界的朋友,交换不同思想,扩展思维。(3)师生交流更加方便、多样:教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添加微信好友,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对学生问题形成预见性,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大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及时反映生活、学习、情感上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愉快学习,快乐生活,健康的情感交往。(4)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大量创业App,招聘App,个人定制化App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新的平台。QQ、微博、微信逐渐成为了网络推广的新领地。

负面影响:移动互联网信息的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使用时间不受限制,大学生相对自由,对于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1)学习上浮躁,不求甚解:从App使用上来看,学生主要偏爱具有“微”特征的应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这些媒体传达的信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信息更新快、信息呈现琐碎、不完整等特点,使得文化的内涵缺乏深度,知识的体系性被破坏,形成一种浅尝而止的文化氛围,长期受快餐文化腐蚀,造成了知识学习不求甚解、缺乏深入研究和持续关注的精神。(2)学生“三观”受影响:大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海量信息获取,很难分辨其中的真伪,一些极端语言或事件可能改变他们的三观。尤其是现在的电影和电视剧传递的信息,甚至可能产生误导。③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课堂上下,使用App的行为占用大量时间,用于正常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3.影响的分析和对策

分析:B.R.贝雷尔森在1940年写的《读书为我们带来什么》一文中,归纳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读书动机,包括实用动机(即追求书籍内容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参考和利用价值)、休憩动机(解除疲劳,获得休息)、夸示动机(通过谈论读书内容以获得他人称赞或尊敬)、逃避动机(通过读书来转移日常生活的烦恼)。根据以上理论加以延伸,可以发现:手机App对大学生的作用,总体上分为学习类使用和非学习类使用,学习类使用则可能出于实用动机、夸示动机,利用海量App可以获取知识、讯息和其他实考类资料,这些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特别提出的是,夸示动机尽管有不健康的心理成分,此种动机下的行为却真正引导着大学生的正确行为。非学习类使用则可能出于更为复杂的动机,除了包括以上四种单纯动机引起,还可能出现动机交叉渗透的情况,例如游戏类App既包括休憩动机,又包括逃避动机。

手机媒体App的传播方式有以下特点:(1)双向传播: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不可选择的,而手机媒体App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通过留言、维持个人主页、评价等方式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者和受众如今都成为了信息的者,而且以互动为最基本表现形式。(2)行为个性化:微博、播客等新的媒体App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个人主页上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也可以在他人主页上进行观点交流碰撞。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最大意义上得到了自由化。(3)接受方式移动化。由于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可以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看电视等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事情。随着3G\4G技术的普及,移动性的特点将成为未来新媒体的主要特性。(4)传播速度实时化。如今的信息传播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技术的简单便捷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实现实时传播。只要自主选择的媒体App推送消息,亿万受众便可以在同一时间接收到。(5)传播方式交融。媒体App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作为终端的手机,集多种媒体的功能为一身,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的融合为基础的。媒体App的传播方式也打破了地域化、国界化。消解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对策:一是加强引导,以玩带学。学校有关部门开展专门讲座,帮助大学生深化对手机App的正确认识,抵制不良信息;通过校园活动带动各类型的、优秀的手机App的使用。二是制度规范,学玩结合。学校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限制大学生在课堂上无秩序的手机的使用;授课老师设置相关的上课流程,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通过相关手机App的使用布置课下作业和拓展课程的教学。三是实际先行,带动习惯。通过文化事件热点带动相关App的使用,加强课堂和实际的联系,让新闻关注和网上学习成为生活习惯,游戏通讯成为联络师生的坚固桥梁。

参考文献:

[1]肖元涛,张磊磊,黄炜.手机APP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电子世界,2014(19).

第4篇:大学生生活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问卷编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225

1前言

生活满意度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1][2]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和心理幸福感方面研究的进展,作为心理幸福感关键指标的生活满意度也日益受到关注。但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年人和老年样本,[3]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幸福感的研究最近才起步,[4]而国内关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研究则更少。[5]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苗元江等运用自己开发编制的《幸福调查问卷》对南京师范大学140名本科生的幸福感现状进行了调查。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分为19760(分值区间为5~35,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6]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陈丽娜等运用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北京市重点大学的12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研究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的关系。

目前用于测量生活满意度的量表主要有《生活满意度量表》《生活满意度知觉量表》《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综合生活质量量表――学校版》等,这些量表的信效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考证,[7]但比较变量设置不多,难以全面了解大学生生活M意度的差异表现,因此笔者在自编的问卷中加入了学校、文理科、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与城乡来源六个比较变量,力求全面充分地说明问题,使问卷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一致性。

2研究过程

21调查问卷的目的

该调查问卷所要实施的对象是全日制本、专科生,用来测量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满意度状况,并借此来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状况进行描述,服务于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工作。

22设计架构

设计架构见图1。

图1设计架构

23设计问卷项目

231搜集相关资料

为了使问卷内容更有代表性,项目的内容更加具体,本研究采用了访谈的方法来搜集问题,分别对三所院校的14名大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式的访谈,在谈话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他们对自己生活不满的各种表现与原因以及相应的满意的情况下的表现。从众多的表现中抽出了半数以上同学都谈到的17种,也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如此,用这些描述生活满意度的表现所汇编的项目则更具有普遍性。

232项目形式

以陈述句的形式将这17种表现描述出来,9种以正面描述的形式展现,8种以反面描述的形式展现出来。陈述句的描述清晰易懂,而且所有项目都是大学生非常熟悉的方面,采用随机编排的方式。另外,在问卷的最后增加一个项目――“我对自己的生活总体上感到满意”,用此项作为其他17个项目的效标。

233项目维度

问卷包括四个内容,对应的项目分别是:家庭环境对应9、13、17,自我表现对应8、14、16,日常生活对应2、3、6、7、11、12、15;身心状况对应1、4、5、10。

24问卷的标准化

241指导语

尽可能减少指导语对被试者产生的影响。该问卷的指导语如下:“您好!本测验是有关个人生活情况方面的问题。每个人对这些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不同的人回答自然也是不同的,因而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不要有任何顾忌,您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体验来回答,测验中每一道题有四个选项,即很符合(1),较符合(2),不符合(3),很不符合(4),请选择一个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并在该选项后的‘’内打‘√’。谢谢您的合作!

注意:测验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回答,不要漏题,以避免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

242评分与记分的方法

采用四级记分法,在每种描述后面都有四个选项,分别为很符合、较符合、不符合与很不符合,相应的记分方法是:正向记分:很符合=1;较符合=2;不符合=3;很不符合=4。反向记分:很符合=4;较符合=3;不符合=2;很不符合=1。在这18个项目中,正向记分的是:4、6、8、9、10、12、14、16、17、18,共十项;反向记分的是:1、2、3、5、7、11、13、15,共八项。统计指标:总分=18个项目得分之和;因子分=该因子各项目得分之和÷该因子项目数。

25研究步骤

本研究的实施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现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分述如下:第一阶段:通过访谈结果,设计调查问卷,修正问卷内容,并在本班30名同学中施测,以确定问卷的信效度;第二阶段:联系测验对象,寻找施测学校,发放问卷,进行测查;第三阶段:经回收检选有效问卷后,进行整理编码,以进行统计软件包的分析;第四阶段: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问卷生成之后,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抽取了30名被试者进行第二次试测,其中男生16人,女生14人,一个星期后对同样这些人进行了复测。

32内部一致性信度

根据测量同质性信度的基本公式对前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18个题目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算得其平均数0189,总项目数18,则此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0。

33重测信度

根据测量重测信度的基本公式对前后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30个被试两次测验得分的乘积的总和为42566,前测得分的平均分为37530,后测得分的平均分为36970,前测的标准差6100,后测的标准差5850,则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80。

34内容效度

问卷中除了18题外,17个项目都来自与大学生的访谈中,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学生具体对哪些因素不满,如何表现,然后将其汇总,择其普遍存在的现象与表现编制在一起,所以问卷的内容全部是在生活满意度的范围之内,18个测验项目也都是生活满意度范围内很有代表性的样本,所以此问卷是具有内容效度的。

35效斯亓效度

问卷中的第18题作为其余17个项目的效标,将其余17个项目的总得分与其求相关,得其相关系数为0635,说明该问卷具有效标关联效度。

36结构效度

经过因素分析,从碎石图(见图2)中发现明显的拐点为2。因子1的特征值为2248,解释率为56203%;因子2的特征值为0730,解释率为18246%;因子3的特征值为0642,解释率为16049%;因子4的特征值为0380,解释率为9502%。其中因子1与因子2的特征值的差值比较大,而其他因子的特征值之间的差值则比较小,因此提取两个因子比较合适,将第一主成分命名为家庭环境与日常生活,将第二主成分命名为自我表现与身心状况。证实了本问卷具有结构效度。

4结论

笔者为了科学全面地测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在本研究中,笔者根据心理测量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编制了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测评问卷。各项分析结果表明,笔者编制的问卷在样本选择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的形式和内容合理,问卷项目的区分度以及整个问卷的信度、效度指标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而且根据正式测试结果建立的常模可以对测评结果作出合理解释。从总体上看,笔者编制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测评问卷各项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能够科学、有效地检测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状况,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以在高校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Shin D C,Johnson D M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78(5):475-492

[2]关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3]Bender TAssessment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GPhye(Ed),Handbook of Classroom Assessment∶learning,achievement,and adjustment[M].Sc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7:199-255

[4] Veenhoven RBibliography of Happiness∶2472,Contemporary Studies of Subjective Appreciation of Life[M].Rotterdam,Netherlands:RISBO,1993

[5] 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57-63

第5篇:大学生生活范文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要竞选的是生活委员,我愿意为班级服务,喜欢助人为乐。乐于安排生活。看见被我帮助过的人脸上有开心的微笑,我就十分快乐、满足、欣慰。希望我可以用热情的性格来投入到生活委员的劳动中去,等我当上这个职位是我一定会做一个以身作则、细心热情、大公无私、实事求是、当之无愧的中队委员,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比如某一个同学的水果不够了,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把我的给他,或者有一个同学的牛奶漏了我会跑到食堂换一包牛奶,让你们吃上让你们舒心、安心、开心、放心的食物。在小学最后两个学期不会给大家留下遗憾,让在脑海里留下美好的记忆。

我希望我能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帮助自己,勉励自己、鼓励自己、提醒自己、发挥自己的本领并且发现自己的优点,补足自己的缺点,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各发面的水平。真正成为学习好、品德好、习惯好、各方面都不错的中队委员,名副其实能做带头作用的好学生,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

我希望大家能投我宝贵,而又决定我命运的一票,我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6篇:大学生生活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能力;对策

人的生活能力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和成功,从对他人的依赖到独立生活,这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也是大学生不断走向健康、成熟的具体体现。从事多年的大学辅导员工作,越来越注意到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能够步入大学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大学生的生活能力却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且数量增加。几年来,通过就业的反馈情况也明显的表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明显,许多在大学中被普遍认为的好学生,尖子生,在就业后却极其缺乏实践能力和适应环境以及良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年来以分数来衡量一切的教育体制,导致了学校、家长和孩子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书本知识上,实际的操作和实践能力低下。二是通过上大学来改变命运的观念,使家长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全部投入到孩子的理论学习上,为了更多的给予孩子学习的时间,包揽一切生活起居,使孩子无法从正常生活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三是计划生育工作使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小,导致孩子成为整个大家庭的中心,几辈人以孩子为核心,营造的氛围和环境使孩子没有锻炼生活能力的机会。四是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孩子对艰苦奋斗的观念逐渐淡薄,经对比家庭环境较差,生活水平偏低家庭的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反倒较高。

在近几年的有关于大学新生的相关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家长送孩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家长数量增加;入学所有事项全部承担;对今后大学日常生活进行全面的安排等等。我国当代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很多高校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大学生生活能力方面的测试,都显示出当前大学生生活能力低下现象实在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打水、买饭、洗衣、铺床,冷了添衣,病了吃药,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在很多大学生的眼里却很难。有的学生懒得去打热水就用很多简易的加热器导致火灾的危险加大;不愿意到食堂排队就路边小吃对付,卫生问题令人担忧;有的学生衣服花钱洗或者干脆等家长什么时候来探望时再洗,一次性的袜子也是经常的表现;有的甚至冷暖衣物的更换和生病求医问药都不能完成。一些家长不是针对这样的问题去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而是通过经济或者家长大包大揽的方法去解决,就产生了大学家长还要陪读,大量一次性生活用品增加等现象。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系到人的一生。很多大学生在家长过分的关心照顾下成长起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卫生习惯、作息习惯、饮食习惯等。在大学教室随意丢垃圾,寝室环境脏、乱、差,既影响别人的学习和生活,也可能导致同学或室友关系的紧张;不按时就寝、起床,导致不能按时上课,甚至有的上网通宵达旦,结果很多学生导致考试不及格,无法顺利完成学业;有的大学生暴饮暴食严重损害了身体的健康。

三、生活交往能力较差

生活中离不开人际交往,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人的生活能力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时缺乏人际沟通和交往的机会与时间,到了大学要独立处理与老师、同学、室友和一些社会关系时,由于没有得到过锻炼和经验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有的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处理某一方面或者一些关系而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既影响学习又影响生活,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有的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四、缺乏科学理财的观念和能力

在大学生中对待金钱的观念上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父母的钱不用白不用,父母的钱就应该我用,天经地义;二是上大学后自食其力,不再用或者尽量少用父母的钱,自己通过做家教或其他的途径赚钱完成学业,这样学生虽然较少,但表现出的自强性十分突出;三是顺其自然,不去过多的想这些问题,按照“月俸”来领取,使用时计划性不强,随意性较大。

不同的观念也导致在金钱的支配上有很大的差异。一种是从不理财,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用完就伸手,这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增加家长的沉重负担;一种是极其节俭,精打细算。这样的学生虽然令人称赞,但也有一定的弊端,有的大学生为了省钱而导致身体营养不良;为节省开销就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等。这样的观念和做法都应有一定的转变,不然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应该做到开销有规划,明确花钱的标准,科学支配金钱。这对于今后的一生都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我们上面谈到的这些现象,在多年从事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中,对增强大学生生活能力的方法与对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解决大学生生活能力较差的对策,主要是:

(一)启发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在进入大学以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首先就要启发学生克服生活依赖家长的心理,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首先需要的就是大学生放弃对家长一直存在的依赖心理,独立完成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辅导员或班主任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从日常生活具体小事做起,如自己洗衣服,缝扣子,打水、买饭等,从一点一滴的事情上逐步培养自己动手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生活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指导学生学会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先冷静思考,然后再在几种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方法,使学生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正常人际交往的能力。生活中离不开人际交往,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提高他们生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总要和形形的人打交道,在进入社会大舞台后更是要面对形形的人和事。正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锻炼和经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许多学生由于不善交际而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如果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懒得和人交往,交际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不善交际,会给我们的生活投下阴影,带来不愉快。有人讲,人际交往可以无师向通,其实不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水平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来获得。因此,在大学中辅导员老师或班主任有责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多高校已经看到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学习、发展和将来步入社会后的重要性,有很多大学在素质课或选修课中开设了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课程,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这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也可以知道学生多看相关的书和讲座等,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启发和诱导,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充分利用课外小组、社会实践或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利用课外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是一个好方法。现在在大学里非常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许多学校组织了很多形形的课外小组、社会实践小组和第二课堂等形式,在这些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增加学生生活能力方面培养的内容和活动,比如开展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我爱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组织锻炼生活能力的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对于青少年树立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培养自力自强的良好生活习惯都是有益的尝试,也为学生创造了服务社会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四)重视发挥表率作用。大学生由于年轻和社会经验较少,思想、行为和举动容易受到影响,这就使他们具有很大的模仿性。这一时期,若经常受生活能力强、人际交往表现突出的良好榜样的影响和带动,就有利于他们生活能力的培养。作为辅导员或班主任,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教师的穿着打扮,教师的为人处事,教师的言谈举止乃至教师的工作、生活、时间的安排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要发挥具有较强生活能力的学生的表率作用。他们就生活在学生中间,影响最为直接有效,产生的作用极大,要在大学生中树立这样的表率,让其在培养大学生生活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7篇:大学生生活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痤疮 生活习惯 相关性

寻常痤疮又名青年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生在颜面及胸背等多脂区。有自限性,皮损多形,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后,大多痊愈或减轻。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

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病机制是五脏蕴热,注入血脉,另外经络不通、血气不和以及外感湿热等致病因素,亦损伤血液,引起痤疮。[1]近年来,通过中医体质学研究发现,大学生痤疮的发病与体质有一定关系,但主要与大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相关。尤其是过食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更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加重痤疮的发生。[2-3]为进一步探索痤疮的发病原因,本研究利用山东中医药大学名医堂平台,对就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运用SPSS17.0统计学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为认识和防治痤疮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调查时间:2013年4月-2014年10月

2.调查对象:山东中医药大学名医堂就诊学生,共825名(年龄范围在19-25岁),发放调查问卷825份,其中4例拒绝参加,回收821例;调查问卷中有11例数据不完整,有效数据为810例,完成率为98.2%。

3.调查方式: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即问卷分医生填写项目(疾病资料)和学生填写项目(一般资料、相关因素等)。学生填写项目时,先由医生对问卷内容和注意事项作详细说明,其后再进行认真填写;医生填写项目,由医生对学生进行逐一检查后,作出医学诊断。当场回收问卷。本调查问卷一律采用匿名方式。

4.诊断标准:GAGS

5.调查项目:

5.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

5.2疾病资料:睡眠、大便、饮食、运动、女性月经等症状

5.3制定影响因素的定义和赋值方法:

每天睡眠时间

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的作用先进行单因素分析,P

二、结果

问卷回收情况:共回收有效数据810份,痤疮患者为493份,占就诊问卷患者的60.9%。

1.痤疮的患病率:在493例痤疮患者中,男性195例(占39.76%),女性298例(占60.24%),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2.痤疮的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了痤疮的10个因素,见表一。其中化妆对应的P=0.638>0.05,面食对应的P=0.872>0.05,甜腻对应的P=0.779>0.05,锻炼应的P=0.184>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再参与多因素分析,其余因素P皆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了痤疮的8个危险因素,为睡眠少、熬夜、便秘、油炸食品、辛辣食品及蛋白质、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熬夜、睡眠少和便秘发生痤疮危险较高。

在497名有月经来潮的女大学生中,有298例现患痤疮,患病率为60.0% 。其中67名月经规则者,19例现患痤疮,现患率为25.4%.430名月经不规则者,273例现患痤疮,痤疮率为63.49%。两者间 X2 = 0.656,P=0.418>0.05,两者无统计学意义。

表1 痤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 痤疮患者临床症状调查表

由表2可以看出,痤疮患者中睡眠不良者占比重较大,约有70%,尤其是失眠;经常便秘者70%,很少或从不锻炼者所占比例也较高,超过了50%。、

表3 痤疮患者饮食结构调查表

注:1、参照《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并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食堂饮食量为标准。其中:蔬菜为一份200g;米面定量1个馒头、1碗米饭为100g;面条定量大碗为100g,小碗为50g;1个包子为50g;蛋白质定量为米饭2.5g/100g;馒头7.0g/100g;鸡蛋13.3g/100g;牛奶3.2g/100ml;豆制品44.6g/100g;肉类20g/100g。

2、参照《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标准米面摄入量每日为300~500g,标准蔬菜摄入量每日为400~500g,标准蛋白质摄入量每日为60~70g,标准水果摄入量每日为100~200g。

3、制定煎炸、糕点、米面类食物的摄入量:经常摄入的标准为每周3次(含3次)以上者,很少或从不摄入的标准为每周1-2次或以下者。

由表3可以看出,米面类碳水化合物的每日摄入量≥300g者,约为50%,接近正常值,P≥0.05;鸡蛋、肉、豆制品等蛋白质类食物的每日的摄入量≤60g者占100%,明显摄入不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水果类食物每日摄入量≤100者,约占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蔬菜类食物的每日摄入量≤200g者,大于70%,明显少于标准摄入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煎炸、辛辣类食品经常摄入者均大于60%,其中表1中煎炸、辛辣食品的p

3.痤疮患者睡眠状况调查(见表4)

表4 痤疮患者入睡时间情况调查表

由表4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绝大多数在11~12点之间入睡,不熬夜的学生患痤疮几率小于50%,熬夜的学生患痤疮机率均大于50%,并且睡的越晚发生痤疮的机率越大,且表1中熬夜p

三、讨论

1.饮食结构不合理对痤疮的影响

通过对表3数据的分析和表2相关性的调查,初步发现蛋白质、水果、蔬菜类等食物,摄入不足对痤疮的发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在以往调查研究中未见报道。

营养学认为,蛋白质是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将会影响机体的器官功能,导致皮肤的生理功能减退,甚至降低对各种致病因子的抵抗能力,导致螨虫感染,而引起痤疮。水果蔬菜是体内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能够控制皮脂腺分泌、减轻细胞脱落和角化作用。若维生素摄入不足,会破坏人体的营养平衡机制,更会减弱机体经络的疏通功能,导致痤疮。脂肪是人体必需营养素之一,但是食用油炸食品过量,不仅会影响毒素的排泄,还会使毒素在体内堆积,影响内分泌代谢,表现在面部,多发为痤疮。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4]

2.睡眠习惯不良对痤疮的影响

睡眠是平衡阴阳的生理过程,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机体阴阳平衡。《内经・灵枢・营卫生会》中提到:“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5]睡眠时间减少或晚上熬夜,使阳气不能及时入阴,长此以往,导致阴阳失衡,阴虚生热;尤其是半夜13点到1点为子时,是胆经当令。胆有贮藏和疏泄胆汁的作用,若子时仍没有入睡,胆的机能失常,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受纳腐熟和运化,水湿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日久为痰,湿热痰浊凝滞肌肤而成痤疮。

3.便秘对痤疮的影响

大便秘结不通使热不能下泄,毒邪瘀积于肌肤而成痤疮。便秘则大肠之气不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降失常,腠理不固,感受风邪,易生痤疮。

四、建议

据有关文献报道表明,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24%,在青春期男女中占30%~50%,国外甚至高达90%。[6]一旦罹患痤疮,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发于颜面者有损容貌,给患者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甚至出现自卑、焦虑等精神症状。因此为了更好的指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建议:加强饮食规律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均衡,少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运动成就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协调阴阳平衡。

参考文献

[1] 李艳萍,张友堂.痤疮病因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59-60

[2]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N]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3] 丁萌.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几点思考[N].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193-194

[4] 吴谦.医宗金鉴 影印本

[5] 迟华基 内经选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8(101)

[6] 刘天骥,吴积华,王会丽,隋克毅 .痤疮百家白方[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9

作者:王密密,山东中医药大学在校本科生,中医学五年制专业。

第8篇:大学生生活范文

今天站到这里,十分忐忑不安,因为台下做着许多比我优秀得多得多得同学。谁不知道我们这里是卧虎藏龙。我在这里讲话,貌似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不过既然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争取对得起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今天陈老师主要让我谈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其实说真的,我没有什么学习方法。就算真的要我总结出来的话,那就是,就是平时多翻一下课本,期末的时候猛上自习,基本就是住在自习室。其实并没有很特殊的地方。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子曰:因材施教。所以,有时候别人的方法自己不一定管用,一切都要靠自己总结的。那我今天谈什么呢?呵呵,我就谈一下我的经历和一些思考吧,也许会对大家有所助益。我所想的,也是一直在督促我努力的。今天站在这里,回望过去的一年半时光,很有一种白驹过隙的感觉。大学生活一下就快过去了近一半。有时,自己也会在私下里思考,自己在这一年里有什么收获吗?我想,刚进大学时,大家也许是意气风发,觉得有一种全新的生活等着自己去开始。也许,自己心中有着美好的期待。

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逝去,我们都看到,听到,经历到了许多东西。生活上总有种种不如意,比如感觉某些老师教得不好,上课学不到东西,大学生活的平庸与无奈。渐渐的,心中的棱角也被时光磨平。有时候,当一个人仰望天空的时候,会觉得一种莫名的失落。闭上眼睛的时候,我问过自己两个个问题“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呢?”也许在今天这种时代,有人觉得谈理想很土,谈理想有什么用呢?还不如金钱与地位来得实在。可是我觉得,人活着总是要有一个目标的。总不能白白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朝吧。

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总要给自己定个目标吧,找个好工作,考上研究生,自己创业等等都可以。在大学这个人生关键的阶段,也许就是要有一个目标来指引自己。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我在大学四年,主要是让自己过得充实,学到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有了自己的理想,就可以为了这个理想去努力,去慢慢充实自己的生活。其实无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都可以让自己充实的。像我寝室一个哥们,他就是想毕业,然后考司考,再然后就做律师。

估计他的想法也和在座的许多人相同。有了这个理想,他就一直在为这个而努力。用他的话来说,总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不够用。在我映像里,他的桌上总堆着从图书馆借来的各种各样的书。之所以是堆着,是因为,他把我们寝室另外三个人的图书卡都拿去借书了。之所以是各种各样的书,是因为,他觉得,要多掌握一点各方面的知识。在另一些时候,他就在自学日语和英语口语,并且关注股市。听到我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觉得,他的生活一定比较枯燥吧。其实不是,他一样和众多男生一样,有时会半夜爬起看球,会玩电脑游戏。但是我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目标在前进。记得他曾经说过一句让我映像深刻的一句话:这个学校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我却知道自己的目标。再说说我自己吧。由于担心就业率的问题,加上对自己的能力不那么有信心,所以觉得自己可能找不到一个好工作,于是暂时决定和很多人一样,准备以后考研。于是就觉得,平时开得课程要学学好吧,对以后有帮助的。

第9篇:大学生生活范文

【关键词】 痤疮,寻常;面部;生活质量;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47-02

痤疮是青春发育期常见的皮肤病,属于身心性疾病[1],主要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皮疹最常分布于面部,其次发生于胸背,严重者可遗留终生性疤痕。面部痤疮除引起生理不适外,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皮脂腺代谢旺盛,是痤疮的好发人群[2]。而且大学生学习负担重,升学、就业竞争激烈,面部痤疮严重影响其形象。笔者参照Martin的生活质量量表,采用自制问卷于2008年1-8月对大学生面部痤疮患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8月来华中科技大学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大学生患者,经接诊医生确诊为寻常型痤疮,排除其他皮肤病及系统性疾病。患者总例数301例,平均年龄(20.91±2.12)岁。其中,男性患者170例,女性患者131例;Ⅰ级85名,Ⅱ级79名,Ⅲ级72名,Ⅳ级65名;文科59名,理工科242名;大一 53名,大二 59名,大三 69名,大四53名,研一31名,研二20名,博士16名。

1.2 方法 征得患者同意,由患者填写自制痤疮生活质量问卷。QOL-Acne 问卷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感知、社会功能、情感功能4个部分,共19个问题,均指在过去7 d内所发生的事件。其中自我评价包括面部皮疹的数量、面部脓疱性皮疹的数量、面部痤疮结痂的程度、是否担心面部痤疮会遗留疤痕、面部皮肤是否油腻;自我感知包括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感到尴尬、经常有约束感、经常感到心烦、影响自信心等5个问题;情感功能包括对每天花时间治疗感到厌烦、对容貌受损不满意、担心精神状态不佳、担心药物的疗效、担心无药可治等5个问题;社会功能包括影响与陌生人交往、公共场合下产生焦虑、影响日常社交活动、影响与异往等4个问题,因为本研究对象为大学生,求职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社会功能中研究者自行增加影响求职1项。每个问题有6个选项,分别为极大(极多)、很大(很多)、比较大(比较多)、有一些、有一点、无。得分由低到高为1~6分。生活质量的每个方面的得分是其所包含的具体问题得分的总和,均为30分。痤疮的严重度由医生计算皮疹数目,按Pillsbury的4级分级法进行分级[3]。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程度患者自我评价生活质量的差别 自我评价不同程度患者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不同等级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别 不同等级患者自我感知、社会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2.3 不同性别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别 不同性别患者自我感知、情感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社会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同专业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别 痤疮对文科患者情感功能影响比理科患者大(P0.05),见表4。

3 讨论

测定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主要是基于问卷式调查。问卷类型分为3种:(1)总的问卷,包括总体健康状况量表(GHQ)、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世界卫生组织QOL量表(WHOQOL100)等。常用的皮肤科特殊问卷,包括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QOLS)、SKINDEX、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DLQI)等[4]。(2)皮肤科的特殊问卷。(3)皮肤特定性疾病问卷。常用皮肤特定性疾病问卷包括银屑病伤残指数问卷(PDI)、银屑病患者生活应激调查表(PLSI)、湿疹伤残指数问卷(EDI)、痤疮伤残指数问卷(ADI)、面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QOL-Acne)等[1]。

党宁宁[5]采用DLQI研究显示,湿疹、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瘙痒症、痤疮等,发现湿疹、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瘙痒症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痤疮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面部痤疮影响着患者的情绪、社交等。鞠强等[6]采用Martin AR的QOL-Acne对面部痤疮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医生对患者进行的临床严重度评价和患者根据自身感受进行评价严重度在生活质量的3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痤疮严重度的增加,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但在多因素分析中, 生活质量的3个方面与患者自评严重度均呈明显相关,而医生对痤疮的临床严重度评价和生活质量未见相关。女性痤疮患者在生活质量的3个方面受到的影响均大于男性。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自我评价痤疮越严重,对生活质量的3个方面影响越明显;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价,痤疮越严重,对患者的自我感知及社会功能影响越明显,痤疮严重度对患者情感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异;说明痤疮患者自身的感受更能反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文献报道[6-7]一致。痤疮对男、女生患者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对男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比女生大。有文献报道,女性患者生活质量3个方面受到的影响均大于男性[6-7]。这一矛盾结果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受试对象不同;二是本组资料男生痤疮较女生更严重,因此对男生生活质量影响更大。痤疮对文科学生患者的情感功能影响较理工科学生大,说明文科学生更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

4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刘维达,何春涤.现代皮肤病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675.

[2] 杨擎宇.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皮肤病患病情况.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55-956.

[3] CUNFILL WJ,GOLLNICK HPM.Ac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London:Martin , Dunitz,2001:5.

[4] 晏洪波,杨斌.生活质量测定在皮肤科的应用.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3):34-36.

[5] 党宁宁.不同皮肤病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4):221-222.

[6] 鞠强,石继海,辛燕,等.面部寻常痤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初步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11):654-65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