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制教育与学科范文

法制教育与学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制教育与学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制教育与学科

第1篇:法制教育与学科范文

近几年,青少年学生的犯罪呈上升趋势,且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形势严峻化。反映出其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也延伸出学校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法制教育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以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认识,如何实现及其出现的问题是当前热门的话题。

一、明确形势,提高认识。

当今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此繁衍

生的违法事例也逐渐增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学生。如贵州瓮安的“6.28”事件,贵阳某中学的“9.27”案件便是典型。可以看出,主要原因来源于自身法制观念的淡薄,也反映出教育工作的环节还欠完整,凸显出法制教育进课堂,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行为的影响者,教师当认识到当前的形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和认识的提高。

二、详读教材,反复钻研。

小学生知识与思想、行为与动作皆处于萌芽状态。一方面,源自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影响;另一方面,得于学校的教育形成。犹如一颗幼苗一样,只有给予营养,才能使它不断生长,长成参天大树。反之,长久受到虫的侵蚀,最终只会夭折。

文字是语言形成的基础,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多数来自文字。体现出语文科的龙头作用,更赋予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重要位置。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接受法制观念,强化法律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涉及了德育、科学、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诸多方面。教师要“随风潜入夜”般渗透法制,“润物细无声”般进行教育,必须详细解读教材,认真思考课文结构,仔细琢磨课文中知识点之间的构成。反复研究,从中找到切入点,弄清涉及的法制点,通过不断归纳、查找佐证,并结合实际,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点与面之间的教学渗透,从而是课堂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丰富学生知识获取的面。

三、注重方法,不盲目与刻意地追求渗透。

要实现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方法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的氛围,同事也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取向。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入其境,让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一下三种方法。

1、直观感受法。主要针对课题,直接灌输法制教育。如《孔子拜师》,让学生感受“师”指的是什么?从而拓展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一面五星红旗中》,由课题的“五星红旗”拓展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由《长城》、《秦兵马俑中》,由课题简介“长城”、“秦兵马俑”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从而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样直观、形象的渗透,学生易于接受,又不失学习课文的兴趣。

2、自读感悟法。主要针对篇幅较长的课文和高年级的学生,让学生读中自悟,拓展延伸。如《丝绸之路》、《索溪峪的野》、《大瀑布的葬礼》中,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从中感受“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好处,“索溪峪”的美丽及“野”表现的方面,“大瀑布”消失的原因等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样,既注重了阅读交流,又渗透法制教育,学生印象自然深刻。

3、提问讲解法。这一方法主要适应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在思维上的局限性、事物接触多面性上的不成熟,需要教师以恰当的时机提问并讲解。如《自选商场》中,在讲解课文时,教师需要提问:我们买到的商品质量上有问题,怎么办?进一步组织讨论,并说明用法律保护自己,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清澈的湖水》中,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时,让学生发现每个人的动作,从而看到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上岸后扔到垃圾箱。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样,及培养学习、观察的兴趣,又联系了生活达到渗透法制常识的目的。

另外, 在渗透法制教育的同时,更得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教材的编写、知识的构建体系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把握在学生有能力掌握的范围内的。不能盲目地渗透,刻意地去为了追求法渗透制常识而忽略了课文所要求学习的知识;另一个方面,渗透法律常识应把握量的关系。小学阶段,低年级只要求知道便罢,高年级则要求初步了解即可。不能强行灌输太多,只要学生分清对错,明白是非就算达到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归纳,简明扼要地概括。

四、效果与反射

第2篇:法制教育与学科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政治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74-02

近年来,我国未成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低龄化日趋突出,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有些中职学生整体素质较差,特别是在组织纪律观念、服从意识和法制观念方面表现更差。职业教育要想为市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先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法公民。《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途经和必由之路。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的同时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则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日常政治教学中,我们应当紧抓学科特点,深挖文本内涵,找准恰当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在政治课堂中“润物无声”地渗透法制教育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现在的中职政治教材中有一学期的教材都涉及到法制教育,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在政治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在深入分析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找准契机进行法制渗透,巧妙地将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如讲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结合学生们的日常行为进行分析,谈旷课、撒谎、夜不归宿所带来的危害。在讲《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的划分时,从学生们自身所处的年龄段来展开分析,并以法律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的目的是什么展开辩论,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违法与犯罪,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法律意识。

二、在平时的文书写作中渗透法制教育

从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目标我们可以看到,应用文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日常的政治教学中可根据各式司法文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生动的法制教育。比如在讲《合同法》时,除了教会学生各种不同合同的写作格式与注意事项之外,还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查找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要求,知道如何填写合同才能最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要求学生尝试制定不同的合同文本。在讲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要求他们在今后自主创业从事经营时都要诚信为先,学会换位思考,拒绝欺骗或侵害消费者权益。始终谨记自己既是经营者也是消费者。此外,写政治小论文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写小论文时就事论事,我充分利用小论文这种写作形式,指导学生针对班级、社会中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现象,利用小论文这个交流平台将自己的内心真实地表露出来。同时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消除。这样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加显著。

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生活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在德育教育中,我们除了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必须主动拓宽教育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自然也成为渗透法制教育的绝佳途径。首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实施法制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不仅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鉴赏能力推荐有关书籍,并教给他们如何从书籍中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同时,要求学生在家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等栏目,通过对法制事件的思考、分析,不断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其次是开展保质保量的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这也是一个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手段,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主题活动,如举办相关的演讲、辩论、模拟法庭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另外,还可以定期举行普法主题班会和法制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结合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的资料,开展交流讨论,通过广泛参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使学生懂法、守法,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守法的自觉性。

四、用自身的法律素质去影响学生

教师既是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主导,又是开展法制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无疑是直接的,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因此,教师应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法律素养,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既言传,又身教,处处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师德师风陶冶学生,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使用恰当词语和文明语言,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客观公正,以理服人,循循诱导,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课堂内外抓住一切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第3篇:法制教育与学科范文

1.1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进行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我们经常从报纸、电视新闻中可知道: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如抢劫、盗窃、杀人、吸毒、打架斗殴等、甚至打杀自己的父母和老师,给社会、学校、家庭都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中学生在处于成长中性格比较叛逆的阶段,是非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就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有针对的进行相关的如《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中小学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的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1.2从中学生成长角度来看进行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中学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里上看,正处于成长阶段,各方面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高,容易受到伤害,当受到不法侵害时,不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而是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解决,所以容易犯错;经常购买一些三无食品,对身体造成了伤害;或交友不慎,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等,所以学校和家庭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如:《未成年保护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制教育。

2法制教育在生物教学及实验中的渗透方法

2.1利用生物实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收集一些有关的资料、图片、视频等及时的穿插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比直接灌输法律知识效果要好。如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我们要检测牛奶、大豆、花生、大米、水果、蔬菜等食品中哪类食品所含的能量较多?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步骤方法、教学的基础知识外,我们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展示准备好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讲述目前国内外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前段时间新闻中曝光的婴幼儿奶粉的蛋白质含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些品牌的奶粉中有毒物质如汞和三聚氰胺等的含量超标;皮革奶事件、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这时结合《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来讲,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比直接单纯的讲法律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

2.2联系教材,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列举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具体事例,是由于缺乏环境科学知识和生态学知识造成的。例如:在讲述“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时,由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引入,从学生亲身经历的非典、甲流等着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进行渗透;讲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时,讲述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合理的森林资源利用、乱砍乱伐等行为使得荒山越来越多;而草原所面临的过度放牧等也使得土地沙漠化的情况日益严重。从而引入《森林法》、《草原法》、《防沙治沙法》等相关条款;在讲述“遗传变异”时,引入由于温度、湿度的急剧变化及辐射等环境因素,造成生物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方面的知识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起环保意识及保持生态平衡的观念。

2.3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法制教育

上课前先请同学们列举身边环境被污染的事例:有的同学说:我们在河里游泳时,看到很多妇女在河里洗衣服,洗衣粉的水污染了河水,河里的水草长得太快;有的同学说:很多生活污水和垃圾往河里倒,河水变得很臭,河里的鱼都死了不少,有的鱼吃起来有股怪味;有的同学说:有的人把电池乱扔,污染了土壤,吃了被污染的土壤种的植物会得怪病;现在汽车太多,空气中汽车尾气含量高,空气中的灰尘大,影响生物的呼吸;有的同学说:工厂太多,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及一些有毒气体排放量超标,使臭氧层被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经常造成水灾和旱灾,经常下酸雨;还有的同学说:草原上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原退化和沙化现象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环镜保护及法律制定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把学生学到的环保知识,所看到的环境污染,生态被破坏现象向全社会呼吁,以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把保护环境视为己任,共同爱护绚丽多彩的生物圈。

第4篇:法制教育与学科范文

关键词:法制教育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从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从学科教学角度来说,我们一般认为数学属于自然科学,法制法律属于社会科学,两者是不搭界的。事实上,从法制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方面来看,数学这一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较的优势,把适量的法制知识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与法制有关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预先进行巧妙设计,在所要讲授的内容中努力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或渗透点,在向学生进行一般知识教育的同时,将法律知识教育自然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之中。数学教师在讲授“一堆沙子有20吨,用载重5吨的卡车运,几次能运走?”在这里就可以给学生渗透有关货车超载所造成的危害;在讲授加法时,联系课本上的情景图和统计表,讲动物保护的知识、环境保护的知识;在讲到“刘叔叔平均每小时能检测300个零件,他每天工作8小时,共能检测多少个零件?”一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产品质量法》的有关知识;在讲授纳税知识时,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法设计成作业题,自然融入到所学的知识中,向学生们渗透了税法的教育。进行“平均分”的教学时,在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要做诚实的人的教育,培养学生诚实的心灵。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法制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中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且有助于丰富主课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校教学计划间的矛盾。法制渗透教育的内容是依主课内容确定的,无需改变教学计划,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三是可以充分调动少年儿童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它是通过具体的课本内容来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实用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拓展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数学学科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广的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人口出生率等,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五年级教学“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长江水越来越混浊、快要变成第二条黄河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结合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第5篇:法制教育与学科范文

一、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俗话说:“你要给学生一碗干净清澈的水,你就必须是拥有清水的活水源头。”什么是法制教育呢?怎样进行法制教育学生容易吸收?教师往往自己都不知道法,怎么向学生讲法?更不要说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抓好法制教育。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教学知识能力,而且要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把《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去研读、去领悟,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真正成为“一眼拥有清水的活水源头”。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自觉地向学生讲法,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二、找寻数学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素材

要想找寻数学中的法制教育素材,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时候,有一道例题,“某校二(1)班有36人,二(3)班有38人,准备合乘一辆准载70人的客车,行吗?”师生共同讨论:“客车超载会有什么后果?”在这里就可以向学生渗透有关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超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引导学生外出不要坐超载的客车,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定要找到可行的素材,不能硬性穿插法制教育。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法制教育,也可以无法制教育,教师应该灵活安排。教师要认真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我们应该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都是辅助教育内容。教师应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真正达到德育、智育的目的。

三、解题中的法制教育

学数学,更要学会用数学,会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时,教师选择习题可以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习题的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写出下面小数:新型对心脏、脑血管、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并导致死亡。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零点五克――一克的冰毒就能致人死亡。零点五克写作: ,一克= 千克。学生在写出小数转换单位的同时,了解到一克虽然很轻,但一克足以毒死人,一定不可以碰,同时教师给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这样,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了法制教育。

四、活动中的法制教育

学生都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果在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和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一定是事半功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但是,这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让学生亲身体会,增强意识,树立法制教育观念。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身份证号码”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爷爷、奶奶、父母、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比较不同之处,并向家人询问身份证的用途,了解身份证。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充分利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渗透法制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还不断提高了学生对法制的认知及学生的论辩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生活中的法制教育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教学“除法”时,联系生活实际,讲到“某同学家爸爸在做检测零件的工作,1500个零件,平均每天检测300个,需要检测多少天?”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教学“加法”时,联系课本上的“情景图和统计表”,可以讲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在讲解“百分数”时,通过生活中的打折活动,让学生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应享受的服务,作为消费者在购物时所享受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受国家保护的,让学生真实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6篇:法制教育与学科范文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一教学手段呢?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我们讲课的灵魂和剧本,就像演员演戏一样,戏演得好坏,能不能反映剧作者的真正意图,就得看导演怎样理解剧本,怎样引导演员。所以教师熟悉教材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渗透法制打下基础,只有熟知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后,我们才能够知道如何把法放进去,把什么法放进去,放在什么位置,这些是我们必须去想的事情,也是备课工作的重要部分,

二、学好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备好课

教师不是律师,没有系统的学过法律,所以不去查,不去学,我们又怎么会知法,懂法呢?我们又怎样能够把法的东西渗透到课堂教学呢?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一知半解,对与本课堂有关的法律不够清楚的话,就最好不要讲出来,否则误导了学生,也起不到法制教育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把法的东西渗透进去,怎么办呢?问题并难不到我们,解决的办法就是多查资料,搞清楚,搞明白,这样既教育好了学生,又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也让我们成为了知法、守法、会用法的人。

写好教案的痛时一定得注意,有的教学内容可以联系多项法律的,但我们不能都讲,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像这种情况就得考虑到渗入哪一项或两项最适合现阶段的学生。

三、课堂实施

前面我说过,我们是课堂渗透法制,而不是法制课。只需要每次都讲一点法,不在于多,而在于用的恰当,与课堂内容联系紧密,真正让学生有所启迪。

接下来我想举几处实例同大家分享,在《千姿百态的水》一课中,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的世界,万物将会奄息。结合图片在享受不同形态的水给予我们美感时,应教会同学们既知道水的重要性,又能明白水与环境的紧密关系,于此,我们就可以把《水资源节约法》和《环境保护法》渗入课堂中,让学生明白美的世界需要我们付出行动。

在《鲁迅与美术》、《设计美丽服装》、《标志设计》三课中,我们应该把《著作权》和《专利权》中的相关法规渗入课堂,使学生知道自己和别人的著作及专利是受法律保护的。

第7篇:法制教育与学科范文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法制教育渗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工作的空白区。其实,中小学所有教师都应该承担德育任务,数学教师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法制教育呢?现将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肤浅的认识。

(1)从情境渗透。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创设情境。如:在必修4-1.6.1《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教学中,可通过欣赏图片,及相邻采光权纠纷案引入,使学生明白用课堂教学中相关的数学知识为解决问题提供法律帮助,从而有机渗透了相关法律《海上交通安全法》、《物权法》。

(2)从教学活动中渗透。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例题或编题时,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采用实例引申法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学习指数、对数内容时,就有关于我国人口数的一个习题,通过计算表明,我国人口按1%的年平均增长率递增,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54亿人的惊人数字,为使我国人口在本纪中叶不超过16亿,就必须年增长率不超过0.45%。但是,今年2月15日,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通过数学问题解决,让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深刻地说明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通过巧妙切入、巧借载体不仅改变了数学课的枯燥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同时也向学生宣传了计划生育政策。②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统计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一个较宽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人口出生率等,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了相关法律知识。把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③在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时渗透法制教育。如:选修1-2 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中通过探究“吸烟是否对肺癌有影响?”的研究,让学生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进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相关法律法规等的理解。

(3)从课堂小结中渗透。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束课时,如把课上所接触到的法制知识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就会使学生对有关法制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高中数学课必修1-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通过建立我国人口与年份、汽车车速与刹车后停车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小结中点下应注意哪些问题?自然地进行了渗透和了解《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方面的法律知识,又促进了学生对函数本质的理解,增强了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对数学学科法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仅仅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这不是一个短期行为,需要我们长时间地进行下去,深入到教学中,深挖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制渗透点,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外延伸中有机地渗透,对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8篇:法制教育与学科范文

一、让数据说明问题,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数字是表达数学教学最基本的方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字和一些生活中的事实相结合,小到我们身边,大到整个国家,乃至世界。例如,教学“数的认识”时,我先出示我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82万平方千米,对于我国13亿人口来说,人均耕地面积为0.0014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中的22%,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学生们通过阅读这组数据,清楚地了解到了中国的严峻国情。因此,我以此为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土地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曾经安排学生到银行调查,让学生了解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二、情境中渗透,使法制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法制教育的教学环境,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走进法制教育的氛围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法制教育进入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加深对法律的了解。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我设计了“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目,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我说到“我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脑涨,黄河水越来越黄”等等。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都是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让学生树立自然的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把教学内容与法制教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法制教育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法制渗透不应局限在课堂上,也应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利用课外学习、课外活动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学过简单的运算律之后,星期天,我带着我们班级六个组的学生到市儿童公园参加划船比赛,并出了一道运算题给学生:我们班所有同学参加划船比赛,每组平均有12人,每次比赛中每组只能有3人参加,那么,一共要举行多少次比赛呢?同时在学生划船比赛前,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水上安全和水上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市公园后又对学生进行了溺水事件的反面教育,让学生明白在船上相互游戏时如果不遵守水上交通法规,将会出现哪些情景。学生通过深刻的思考后统一认识:参加划船比赛,首先要遵守水上交通法规,这是对家人、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因此,学生在参加划船比赛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实际活动中认识到了遵守水上交通法规、注意水上安全的重要性。

四、在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法制渗透

第9篇:法制教育与学科范文

关键词: 法制教育 工科大学生 解决对策

一、我国工科大学生高校学习的特点

根据毕梦林在《工科大学生能力手册》中所述,工科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将主要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他们将是科学物化的实际承担者,是从事设计、施工、工艺、生产、规划和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技术工作,不断提高产品和工程质量,进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造福社会的目的”。换言之,工科大学生是未来高级工程师的储备力量。

工科大学生的高校学习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选读工科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多为理科生,理科基础扎实,在数理化等基础性学科的学习上没有多少压力;二是求职准备的需要使他们对专业性课程的学习欲望更强烈;三是工科的学习侧重于理解性和实践性,区别于文科学习,因此工科学生对文科课程的学习感觉像是听“天书”,无法对文科知识进行快速记忆和理解;四是工科的专业课程强调实践操作,常常一个实验要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导致他们没有过多时间、精力学习人文社科类课程和阅读相关书籍。

工科大学生是民族文化素质的较高代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应具备正确的法治观念和强烈的法律意识,以及良好的法制素养。因此,工科院校的法制教育是工科大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只有通过学法,才能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才能在经济建设的大浪潮中施展才华,适应社会的发展,建功立业。

二、我国工科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的法律教育基础课程设置少、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狭窄和受“重理工、轻人文”的传统文化影响,绝大多数工科院校的教育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专业性教育,而忽视或者放弃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品格教育,导致学生人文价值较为模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工科院校的法律课一般都是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其中一部分进行简单阐述和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且任课老师多为兼职辅导员或其他思政课老师,专业性不强,授课多以简单阐述理论性法律知识为主,缺少实践案例教学环节,以致学生难以真正领悟法律的精髓,形成良好的法律逻辑思维,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正当权利。

(二)工科大学生缺乏学习法律氛围,法律意识淡薄。

对于我国工科院校的大学生而言,迫于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专业基础课程、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上,而忽视了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再者,我国工科学生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认为只要将专业课程学好,法制教育与自己关系不大。法律课程不过是自己取得学分的一个小小考试而已。加上学校整体法制教育氛围的缺失,直接导致我国工科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养偏低、过于功利性等,导致一些学生明知故犯,做一些触犯法律、违反校规校纪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情。

(三)工科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一方面,工科大学生在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后,会形成很多科技成果,而这些科技成果若不能及时得到保护,就很容易被人剽窃,被剽窃后只能自认倒霉,悻悻作罢,无法通过正当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另一方面,工科生毕业求职签约时,由于不懂求职相关法律,很容易忽略对自身权利和所签订合同是否公平的关注。这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埋下隐患,比如技术工程师在签署合同时未注意保密条款的设置,离职跳槽时很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纠纷和服务年限罚款纠纷,等等。

(四)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整个社会犯罪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是青少年犯罪,而在这百分之七十五中又有将近百分之十八的人是大学生。“大学生犯罪人数的不断增加,犯罪的形式手段多样、犯罪涉及领域之广等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关于工科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工科高校应该转变“重理工、轻人文”的教育观念。

对于工科的院校或院系而言,应当首先转变传统的重理轻文的思想。在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上,应该避免刻板、教条、机械的专业教学,应为工科学生开设人文和法律类课程,给予工科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提高工科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鼓励工科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的各项活动,而非局限在本专业或本学科领域内小范围的活动中。

(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应增加工科大学生的法律课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应当增加大学生的法律学习课时,甚至还可以考虑将法律课程作为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督促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工科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激励其开展创新思维,促进对其发明创造的法律保护意识导向,完善学生在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各项技能,提高其核心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工科院校法律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教学建设。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法律教学水平,形成极具特色的高校学科,就必须建立一支法律专业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法律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为了使教师的法律知识与时代同步,高校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法律知识普及和法律制度、政策的更新培训。另一方面工科院校需要引进与工科学科相关的法律教师,开设专门的法律课程,如《知识产权法》、《民法》、《劳动合同法》、《商标法》等。

(四)经常举办法律讲座和在公共场所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宣传。

高校尤其是工科类院校,更需要经常性地邀请校内、外法律学者、律师或公检法系统的工作人员开展法律讲座,该类讲座面向的受众不应该仅仅针对教学或行政人员,还应该向广大学生开放,鼓励工科大学生聆听法律讲座,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在遇到困难时,能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此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大礼堂、各主要教学楼、社区等公共场所,滚动播放法律知识普及宣传片和警示教育纪录片,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学习法律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读和罪犯的自我内心剖析汲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真正懂得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

综上所述,我国工科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任重而道远,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引起广大高校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需要国家政策、高校教育、家庭理解的共同努力,使得广大工科学子真正认识和深刻理解法律的精髓和作用,强化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魏胜强.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创新.行政与法,2013(02):38-43.

[2]陶秋香,邓满兰.工科学生特点与管理对策研究.科教文汇,2007(06):95.

[3]周明涛,杨平,胡欢.工科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育.科教文汇,2013(1):79.

[4]黄瑞春.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途径.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