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型局域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覆盖的范围较小,有线网络一般在1~2km的范围,无线存在网络不稳定的问题,但是其建设的成本低和工期短等优势,因此较为适于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络的建设是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先进工程,其工程的建设与普及符合当今我国企业的发展趋势。
1.1缺乏职业技术人员
目前企业建设中人才队伍中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上企业建设局域网所谓的专业人员都出自高职技术学院,甚至仅仅受过社会上短期的培训,仅仅掌握局域网建设的表层,他们擅长的是技术的执行,而非局域网建设的设计,在如此重视创新性的竞争环境,注定在这一方面使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这种层次的“专业”人士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局域网建设的现状,企业急需进一步提升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1.2局域网工程的不正规化
局域网建设工程的相关标准国家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造成该工程优良衡量标准和发展方向的混乱。往往局域网工程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局域网的要求,在企业工作过程中频频出现故障,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流程。由于该工程体系并不完善,企业对于该工程的控制力度也受到质疑,往往竣工后并不符合企业专业人员对于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该工程严重缺乏监管体系,局域网工程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健全的体系引导其走向正规化的道路。
1.3安全性和兼容性不能满足企业工作的要求
中小型企业的局域网存在很多漏洞,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工作。在日常工作期间经常出现网络瘫痪,恶性攻击等网络问题,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局域网安全性差,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所配置的设备没有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信息网络的相关法律不健全;还有就是在设计阶段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满足不了企业日常工作的要求,在网络程序编排方面存在漏洞,造成该局域网安全性差。我国网络本身就具有兼容性的问题,品牌的不同、格式的不同、浏览器的不同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兼容性不同,从而影响企业正常工作。
2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议
2.1网络拓扑设计建议
网络拓扑是网络工程首要解决的问题,其大多数企业选择运用树形拓扑方案。树形拓扑经常被用做网络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方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根据企业规模的扩张,随时增加计算机设备,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更新换代,降低设备更新的成本。从经济和效率的角度考虑更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网络建设。
2.2布线设计建议
局域网布线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同一楼层或不同楼层子系统之间连接点的连接;另一方面就是中心网络机房的连接点的特殊性。局域网在设计子系统的布线要注意同一楼层计算机之间的水平布线和不同楼层之间的垂直布线,并且要尽可能减少布线的渠道,对于整体的布线结构做到横平竖直,线路简洁大方,这不仅仅是视觉美观的享受,也有便于日常的检查维修。中心机房的布线应该考虑到大量连接点的特性,科学合理的安排各个子系统的线路分布。水平布线时一般选取非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布线方案,垂直布线则利用交换机技术进行处理,至于线路材料的选取则根据局域网对于线路的要求决定。
2.3设备的选取
局域网建设所涉及的主要设备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等设备。不同设备的选择有不同的注意事项,根据局域网对于设备要求的不同来进行选择恰当的设备,以经济适用为设备选择的原则。路由器的选取主要注意端口和包交换两方面的能力。根据局域所覆盖的范围大小和子系统的多少来选取路由器型号。中小型局域网对于数据交换和端口覆盖都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选择中低端的路由器设备完全可以胜任局域网内部数据的转换和端口的连接。中心机房需要设置交换机,实现对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功能。交换机负担的是局域网内部所有计算机的高速转换的安全性。交换机要确保所有子系统网咯同时高速运转时的网络安全性,并且实现终端对于仔细同网络访问的控制。防火墙是为局域网建立的保护膜,防御外界对于该局域网的恶意或无意的破坏,维持局域网内部网络的正常运转,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建立坚实的防火墙,对于中小型局域网而言一般选取包过滤的防火墙。中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服务器选取:应尽个能选取高性能的服务器,保证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在企业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多台低配置的服务器进行组合来满足局域网内部对于服务器的要求。这种方案既可以降低局域网建设的成本,又可以减轻服务器的负担,从而增加服务器的使用寿命。操作系统的选择,中小型企业对于操作系统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主要从两点出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操作系统的稳定性能,其次就是操作系统的先进性。尽可能选取当下普及的操作系统,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若是选择刚刚出道的系统,企业员工还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去适应新的系统,并且对于系统的稳定性也有所保证。
3结束语
网络工程专业认证是专业认证机构对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条件、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学生评价等进行的认证工作。教育部于2006年3月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教育界、计算机相关行业学会、工程界等的权威专家、知名教授、工程师等组成专业认证工作组。专业认证可以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加以控制,保证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达到相应教育要求,与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相匹配。网络工程教育认证更加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与能力,注重学生的教育产出,可以实现从“教什么”到“学到什么”的转变。为了达到专业认证标准,学校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不断注入教育改革的动力。在专业认证的驱动下,学校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图书资料、实验条件等得到了不断改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质量也提高了。
2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现状及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专业认证为导向,我们构建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将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型人才的培养与专业认证相结合,使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网络工程人才与产业需求相适应。
2.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以任务驱动,构建以项目为主导的知识、能力和创新培养一体化的教学体系。CDIO通过“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工程实践训练,强化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出发点,学校应依据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潮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与地方的特点,我们确立“2+1+1”的分段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学生在校完成专业认知模块、综合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专业认知与专业基础能力等;第3年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专业应用模块、专业专长模块、校内实践模块的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以及专业方向相关内容的学习;最后1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与项目开发,完成企业课程模块、素质拓展模块、毕业设计等。通过“产学研”深度联动,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教、学、需”一致。通过“做中学”,将“知识、能力、探索兴趣、解决问题毅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CDIO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急需的有责任感的实践能力强的、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型人才。
2.2优化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熟练技术基础,拥有善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网络产品或系统的能力,能够适应网络行业发展的网络工程师。课程体系建设要对照专业认证的标准,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以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大多强调各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本课程知识的运用与知识点的深、专、独。如果弱化了专业课程综合体系的整体关系,会导致相关课程间内容重复较多,课程培养目的分散,各门课程授课内容之间缺乏连贯性,学生不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整体优化原则,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适当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群、专业专长课程群的优化与重组,形成以培养网络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3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依据专业认证的标准要求,师资队伍建设要突破现有体制,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组建由企业工程师、外聘教授、学院专业带头人、实验师等组成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企业工程的人才优势,用好外聘教师,推行“双师授课法”,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我们要本着“引聘、培养、合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优惠政策,引进或聘用具有工程背景的高水平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加强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部分教师到重点工科高校、科研单位进修,鼓励并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此外,还要切实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采用“带头人+团队”的人才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带头作用,确定“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关系。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系级教学督导制、听课与评课制等制度,开展青年教师成长沙龙、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2.4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要对照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企业,整合校内实验资源,构建“两大平台、4个模块”的分层实践教学体系。两大平台即学校教学实训平台与企业工程实训平台,4个模块即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应用技能实训和创新技能实训,构成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
2.5探索多元的评价方案
我们建立“评价主体多方、评价内容多种、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实现由对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转为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学校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切实构建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模型逐渐由浅入深进行创新模式转化,发展规模不断的壮大,所以很多软件在进行开发和维护中出现了困难,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方案。进一步研究系统软件工程的加强维护与合理开发,加强管理技术,根据一定的方法和原理,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内在规律。从而能加强改善和全面优化系统软件工程,能够进一步分析系统软件要素体系。
2.建立软件系统工程结构模型
软件系统工程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开发适合客户需要的软件产品。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五个,主要是开发软件中对方的需求,开发方,运营的对方、对方的使用和对方的监督,主要是构成比较抽象的五个系统功能,比如,问题、需求、支持的技术、软件和开发中需要的软件。为更方便进行处理,需要进行顺序排号。需求就是需要软件的其它部门或者是其他公司;开发方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是公司人员对软件进行开发;运作方就是个人或者单位对实际开发的软件产品的运行和操作进行有效的实施;使用方可称为用户,就是个人采用软件产品,使用的对方和需求方通常都是一个人或者是同一个单位;监督方一般称为第三方,监督已经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系统中包含的各要素在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这样就构成离开了网络系统工程的结构模型,是关于它们各要素之间进行操作的相互联系。系统软件工程的一般工作程序,是先从考察出现的问题开始进行,具体考察问题是否确定以及问题存在的地方。然后,对考察得出来的结果进行总结,其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也可以通过图像把它描述出来,多种类型的表达方法,更能知道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定义的确立要根据服务系统功能的概论来进行构建,包括有进行系统软件工程的受益方还有受害方,执行人员,其它输进去或者输出来的变换规律,受环境约束还有世界观的价值观念;系统中活动要根据这些实际抽象具体的、客观的事物之间的要素来进行确立,从而能够确立更加全面的系统结构模型。
3.分析软件系统工程结构模型
系统软件工程结构模型的使用在系统软件工程中,要从整体上全面分析系统软件工程存在的问题。通过使用软件系统工程中的思维导图,能更好的对软件工程内容要点进行阐述。思维导图论述的是概论,概论按顺序联系连接起来,和要素之间联系相互理顺。依据系统软件工程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从思维导图表我们可以了解到,软件在进行开发中,主要有两个方向:
(1)对于各要素之间存在的问题,开始把它转化为需求的要素来进行处理,然后把它转化软件的具体过程。在不断的进行转换中,考察需求方对问题的描述是不是和运作方进行描述的是一致的,如果描述存在很大的差异,那工作量就能可能要增加很多。
(2)从需求方进行,选用对应方要相对应,其次在进行选择开发方,最后,开发方要对软件进行开发。这项目主要是以开发方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来完成工作项目,所以开放是关键的一个要点,进行选择开发商时,从实际出发,要遵循实际原则,选用适宜的开发商来进行,这是最好的一个方案。软件工程具体思维导图
4.分析软件系统工程结构模型对软件工程产生的影响
在系统软件工程中,要从全局观念对系统软件进行分析,考虑各种存在的风险要素。系统软件工程中一个不准确的要素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人在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时,由于受自己本身的素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限制,容易产生差异和误差,这对于生产软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因此,在系统软件工程中,模型结构根据实质的要素引出的问题,这样就构成了风险要素。依据各个要素中,把系统软件工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素,邻接成一种矩形来进行分析处理。在系统软件工程中,对存在有实际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结构模型的各要素的具体情况,区分出主要的和次要的。系统中存在的各个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5.结束语
1.1设计合理的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坚持合理性、科学性的发展原则,如表1所示,高校应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课程,每一学期的课程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高校在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应坚持精简的原则,突出授课的重点,尽可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
1.2注重网络课程的交互性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很多情况下是为之后更好的走上从业岗位做准备,因而,高校在注重学生理论性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实习与实训活动。高校应与企业密切联系,充分实行校企联合的模式,让学生真正投入企业中,学习企业中先进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学习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具体是指学生学习场所与实习产地的交互,优质的网络课程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互动环境。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互动的环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之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网络课程的交互性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互动,网络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很多情况下,学习者与教师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因而,网络课程应该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各种交流的机会与空间。
1.3在网络课程设计与教学中综合利用多种媒体
随着知识型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从一定程度上讲,多媒体技术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没有一种多媒体技术是完整的,因而也没有一种多媒体技术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们应该综合应用多种媒体,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整体功能,满足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需求。网络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网络课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程,很多情况下,课程是借助于网络来完成的,因此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能够突出不同媒体的教学效果与科学效果。
2基于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
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设计的特色上,体现“二合”、“一作”、“一演”的设计特色,所谓的“二合”具体是指“校企联合”与“虚实结合”,而“一作”是指“小组协作”,“一演”是指“角色扮演”。只要高校与企业坚持贯彻这些课程设计特色,那么一定会实现互利多赢的效果。另外,高校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上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邀请一些IT行业的公司来高校指导课程设计,进而为实现校企双方多赢的目的奠定基础。总的看来,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做好课程设计工作,确保课程设计的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切切实实的学到知识与技能,实现校企课程设计的目标。计算机网络设计课程能够让广大的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IT行业知识以及最新的技术,同时,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实现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广大学生的执教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结语
1.网络工程课程所涉及的网络知识较其他计算机课程广泛
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学习的重要前提是掌握并使用计算机网络及TCP或是IP的理论基础知识,网络工程建设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课程主要涵盖:局域网基本概念、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综合布线技术、常用技术、局域网安全及管理、局域网规划及设计、网络常见故障的排除等。
2.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从业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较高
因为网络工程课程中包含网络的设计及规划、连接网络设备的调试及安装、综合布线的合理性及实践,这就要求从业教师具有丰富的实际网络安装经验,熟悉最新软件的操作,并且有相应的驾驭能力,可以对网络文档进行编写。除此之外,网络工程教师还应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网络工程素养,对教学的模式及方法有一定的看法及创新精神,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工作作风。
3.网络工程课程对于实验室的要求较高,校方对此项投资较大
网络工程的实验室及实训教学的内容决定校方需要设立专门的操作基地,因涉及的内容较多,使用的设备也较为繁杂,故此,实验室的投入相对较大。
二、现阶段我国电大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1.相关的教材比较匮乏
目前市面上涉及网络类的教程相对比较繁杂,内容也是参差不齐,但是适用于电大教学的课程较少。网络工程方面的教程多为多册教程,不适用于电大的网络工程教材。而网络系统集成方面的书籍通常关注于网络的规划设计,在设备配置上的内容相对欠缺;电大的计算机教学中缺少将网络工程设置为中心内容的网络设计方法及过程、具体故障的排除方法及局域网的案例设置过于简化等问题。
2.考核的方式过于单一
因为传统教学环境的限制,网络工程课程的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将笔试作为重点的,考核的方式过于单一。这样传统的考核模式仅仅能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考试,对于网络工程最重要的实践性及操作性并没有做到具体的考核,进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偏低,传统的考核模式需要改进。
3.网络工程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现在电大计算机教师多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一部分网络工程教师的能力偏低,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提升任课教师能力基础之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将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教学的实用性为主。并且还存在着一部分教师把教学的重心倾注于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建设上,进而对工程中部分环节关注不够,导致工程类课程所具有的特性不能全部展现。
三、改进措施
1.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需要在现在的网络工程教学课程外开设网络技术及物联网工程教学的内容。针对课程的内容多为抽象理论及学生素质偏低的问题,增加动手实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具体事件处理的能力,提升学生在社会就业方面的竞争能力。(1)无线网络工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最为有利的补充即为无线网络技术,其自身特有的特点,是其他网络形式所不具备的优点。无线网络不但可以达到移动及特殊应用领域的要求,还包括有线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使区域内获得网络信号。(2)物联网工程物联网以互联网和电信网络为载体,使全部能够进行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达到互联互通的网络即为物联网。其具有普通对象的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及服务智能三个特点。在物联网的应用中,可以将任何一个物体寻址,所有的物体都能够进行通信,全部都可以控制。信息产业时代继计算机、移动通信及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突破性进展就是物联网,已经被国家作为新时代下的新兴发展产业之一,其应用的范围甚至可以覆盖全部行业。针对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对其学习也愈加重要,可适当增设有关的理论及实验内容。例如,远程终端视频控制实验,以此可以掌握物联网工程的设计及实验内容;TinyOS的串口组件通信实验,以此掌握通信模块的操作;NS2仿真软件安装及使用,掌握NS2在实验环境之下的安装及基本操控。
2.优化教学模式
网络项目涉及网络需求的分析、设计、施工测试、管理及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故此,从业人员需要对系统集成的规律进行掌握,对其相应的结构、标准及体系充分了解,并且要掌握当下主流的使用设备,其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因为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差异性,对于网络工程项目中的各具体环节掌握情况也各不相同,故此,集中授课方式及上机实验对于学生实际操控能力的提升有相应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造成教学质量不理想的结果。(1)小班教学模式的构建从学生个体具有的差异性出发,对学习个体给予高度的关注。实行小班教学,使教师能够迅速对学生加以了解,建立师生感情,提升教学效率,此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国家已经被普遍应用。网络工程课程重点强调的是学生能否切实掌握教学中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组,每组3~5人,对项目教学法进行充分的利用,教师辅佐学生完成独立的项目。(2)对考核的模式进行改进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够达到网络工程教学内容的考核要求,需要对此加以改进。教师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考核,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其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其中包括文档的编写能力。
3.建材的建设
1.全球定位系统等电脑辅助设技能的应用
将网络技能应用于道路与桥梁勘查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地质勘探工作难度,提高勘查工作效率。如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等,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完成相关勘查工作。可以针对道桥航摄区域全球定位系统空中定位技能、数字地面模型与路线设计方案叠加技能、电脑图像解译技能以及数据信息管理等关键技能开展研究。
2.研究道路与桥梁通行流量网络技能的应用
使得我国的道路桥梁工程的国道主干线设计工作,实现了集成网络系统的设计研究,这一系统能够对交通通行流量、车型、及规模进行统计,对这些关键技术项目的研究能够实现交通流参数的科学采集与处理。这一网络化集成系统的开发能够对不同道路的路段与变通流运行特点,通过模拟进行形象化的分析,这一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道路桥梁工程的现代化水平
二、道路设计中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电子地图的使用
由静态的地图像动态地图的一个转变,对于老的管理方法可以说是新的改革,信息量大了,而且更方便的了管理,使人一眼便能看懂。对于相关的交通部门来说,对以后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更像是一个活的指路者。
2.公路网规划手段更加强大
目前基于GIS-T的交通规划模型软件已经开发成功并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这些软件包括全部的GIS软件功能,其应用模型与GIS集成为一体,它使交通规划的手段更加强大。
3.道路设计和养护
GIS-T为道路工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化地理平台,正是基于此,CAD已有早期的平面二维设计跨入了三维设计,进入了可视化设计时代,这是CAD领域的突破性发展。GIS-T还与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等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相关连,借助先进的路面和桥梁检测设备和数据搜集手段,使道路养护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经济高效。
三、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中网络技能的应用
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从道桥设计到施工都涉及到诸多领域的技术,需要各个学科相互交流,同是参与道桥建设的施工队伍及人员也很复杂,只能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进行管理,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但是实际的工程管理难度很大。网络技能的应用可以对道路桥梁进行信息化管理,使权责更加分明,更加具体。通过网络技术编制相应的的管理模型,将总的管理目标进行分解,从而实现分层逐级管理。各个层次的网络计划可以构成一个总体网络,实现对各层次计划的有效控制。各级网络之间可以通过相互的支撑和连接来实现施工计划的整体化和结构化,通过一定的系统化程序来实现施工计划管理网络的构建,这对总体计划目标的实现及各层次网络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四、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养护、管理方面的应用
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道路桥梁地图的全面实体查询,当道桥出现使用问题或故障时,通过网络地图就可以准确的获取发生问题的准确位置,以及到到具置的行车路线,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技能获取相应道路的基本信息资料,从而更好的完成道桥的维修及养护工作。在交通数据信息的采集及整理工作中,网络技术也具有其它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够以图表的形式,形象的展示道桥的具体资料,为决策层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资料。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检测技术以及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综合运用,能够实现道路与桥梁养护的高效管理。此外,通过相应的网络查询可以使企业选择最优的运输路径,发挥出网络地图系统的最大优点,同时,运输类单位还可通过网络运营系统对客流量及运载量等进行实时的统计和预报,从而使运输路线行车更加顺畅,更有利于运输计划的开展。相关的运输管理部门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还对交通运输情况进行监督,对交通流量及危险货物运输等进行全方面的高效监督。
五、结语
它不仅降低消耗,提高生产力,缩短工期,也利于项目管理的加强,是项目管理最有效的技术之一。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进度控制方法,它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改善通信工程管理中较薄弱的环节,同时克服了单一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管理的手段。通信工程建设的核心其实是通信网络能力的建设,网络计划技术为网络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保障了工程进度及通信工程的质量,也提高了客户对网络服务的感知度,目前,在工程成本控制方面也发挥着有力作用。
二、通信工程的进度控制方法
网络计划技术在通信工程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管理工程施工进度。通信工程同别的建设工程比较,在拥有一般工程项目特点的同时,也具有自身通信信息技术的特点,因此,通信工程的划分也是较复杂的。
2.1通信工程的特点
1、工期紧迫。通信工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针对性,那么,工期的完整性不仅关系着投资的利益,影响市场拓展时机,也决定着企业后续发展,因此对工期的要求较高。通信工程建设是一个涉及很多施工单位的复杂的社会过程,也与建设单位组织管理制度密切联系,要求员工全员全程参与,在建设成系统后还要让用户使用和维护,因此通信工程的维护期也被拉长。
2、技术复杂。通信工程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工程,而信息技术是其根本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又同其他技术结合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分支不断出现,这些最后都会反过来影响到通信工程,进而在其工程中检测技术、掌握技术、把握技术方向等方面加大了难度。
3、需求复杂。通信工程涉及专业广泛,由于不安定因素复杂,其构成目标多样化,可视性极低,因此对于最终需求无法单次或简单解释说明,需求不清而易引发扯皮、矛盾、纠葛、争议或返工等问题。管理与需求的变更始终贯穿通信工程建设中。
4、风险因素复杂。通信工程建设过程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主要来自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两大部分。数据显示,非技术因素占据风险成分中的绝大部分,这可能由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单方面,或两者之间配合因素导致的工程失败而未达到预定目标。
5、环境复杂。通信工程由于网络规划的需要,工程地点较分散,如环境恶劣的山区,交通滞落的郊区地带,繁华的市区等;且工程地点周围地理、交通、人文环境皆不相同,工程建设的影响压力来自不同的方面,有如天气、业主、市政工程等。
6、不确定因素多。通信工程中不可控因素复杂多样,有如选定站址、运输设备、挖传输管道等。这些都需要时间去协调控制,对项目预测管理、动态控制、前期准备等。
2.2通信工程进度控制的概述
通信建设工程主要根据两大方面,即:工程按建设项目;单项工程。通信工程进度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度进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控制实现决策控制时间内的目标,拟定出经济且合理的进度计划。进度控制是需要不断调整进度计划的。通信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终极目的是保障在规划时间,工期内建设的投入使用或提前交付使用。
2.3通信工程进度控制方法
1、甘特图。一种横道图或线形图,主要用途是计划安排与确定工程项目中各项工作的进度,具有制作简单、方便、清晰的优点。
2、网络计划技术。一种进行计划管理与组织生产的科学方法,利用网络图表达工程进度安排及工作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计划评审技术与关键线路法两种模式等。
3、其他进度控制方法。线形图,包括时间距离图,时间效率图等。
三、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优化方法
通信工程的最后形式是网络规模的形成与扩大。随着通信事业的大力发展,及政府给予的支持,在内部竞争的前提下,也逐渐对国际运营商开放,这要求各通信公司转变经营理念与调整战略目标。通信工程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优化方法可以方便地对通信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安排。网络计划可以对初始网络计划图进行优化,达到缩短工期、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成本低的目的。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内容方法。
3.1进度时间优化法
时间优化法是指在人财务俱全的前提下,以最短工期为目的,使一项工程尽快完工与发挥投资效果。关键线路作业是影响总工期的重要因素,为达到缩短工期,确保规划时间里完成任务工程,应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时差。调动其他闲余部分物力跟人力,补充关键工序,加大集中使用,可有效缩短线路的持续时间。
2、采取组织措施。在合理允许的前提下,关键线路上的所有工序尽量进行平行和交叉作业。
3、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技术水平与改进工艺设备以缩短工期。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将关键线路转化为非关键线路,并能以此进行后续的转化调整,这将大大利于工程控制在规定工期内完成。
3.2时间与资源优化法
所谓资源是指完成工作所需资金、材料、人力、机械设备等。资源又称生产要素,在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时,应对各类资源认真研究,强化管理,合理调配使用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时,首先根据项目资源库,描述所用资源名称,单位时间费率或单个使用费率的资源费率,单位时间内可获得的最高限量的资源限量,还有可获得的时间等,再根据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需求,将资源库中的资源合理分配到对应的相关工作上,之后按照各工作的进度统计出每个单位时间内项目对资源的需求量,如果需求量超出资源限制量,仍需要对资源计划工作做出调整。一般的,资源计划安排存在两种方法。
1、在规定工期内安排好各工作活动时间,使资源消耗均衡,但施工生产存在不均衡性,会出现单位时间对资源需求高低峰现象,那么可以采取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单位时间资源需求量保持在平均水平,这样就能合理有效利用空间与时间,减少临时设施数量与资源储存量,节约施工用地、降低成本。
2、在施工进度计划中相对应的资源的需求量受到某一种资源限制时,若资源的数量得不到补充,将会影响工程进度,延长工期,甚至不能进行。那么,在资源受限制的条件下,就应该进行调整施工进度计划,使各单位时间资源需求量全部达到满足资源限量的要求,以求得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进行。依据有限资源在各工作之间合理分配的原则,进行调整施工进度计划,以求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进度计划与简单快捷的优化方法。资源安排与优化的最核心意义就是资源的调配,适量、适时、配备比例适当,投入资源不但要满足资源使用率,还有项目实施的要求。此外,计算机技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用,能够解决非常复杂的资源安排优化工作,项目管理软件可以对资源动态进行管理,使多种资源同步安排优化,满足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变化需求。
3.3时间与成本优化方法
所谓时间成本优化是通过分析工程周期长短与其对应的费用多少之间的线性关系,减少时差,以求工程中间接与直接费用总和最低值的赶工日程。分类与优化方法如下:
1、工程费用的分类。工程费用包括直接与间接费用两大内容。直接费用指与工程直接相关的费用,比如原材料费、能源费、工人工资等。间接费用则相反,包括折旧费、管理费等。
2、工期与费用的关系。延长工期会导致间接费用增加,缩短工期则会使直接费用增加。时间与费用的优化是通过分析工期与费用线性关系,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少时差,达到最佳工期点与最低总费用。
3、优化的方法。绘制初始网络图,确定关键线路;若有多条关键线路,可以同时赶工,将时间控制一致;从关键线路费用率最小的作业时间着手,缩短总工期;计算费用节约额与提前竣工天数。
四、结束语
实际设计工作中,初步设计可以不涉及主要设备的详细参数数据,在设计时间节点上基本是可控的。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后,由于土建设计的部分图纸必须在电气提供相关图纸(如:平面定位和预埋件布置等)后才能实施,设计时间的逻辑关系受到主设备招标时间的制约。所以,施工图设计阶段常常出现滞后现象,滞后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土建专业图纸未能按业主要求的进度及时提供上。列举具体范例如下:
1.1126kVGIS设备
国网公司技术规范要求,GIS间隔宽度可为0.8~1.5mGIS间隔长度(不含汇控柜)为不大于6.0m(摘自国网物资采购标准及范本“126kV~550kV组合电器通用技术规范”P64)。根据以上描述,GIS设备没有唯一的外形尺寸。若确定中标厂家未确定,设备则无法准确定位,导致土建建筑结构承重梁位置无法确定,结构受力传递途径不清晰,无法进行结构计算。
1.2变压器
国网公司技术规范要求,主变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基础数量统一为两条,基础间距统一为2.04m,基础表面预埋钢板,变压器底座宜采用点焊方式固定在基础的预埋钢板上。主变基础周围设置储油池,油坑长、宽尺寸应比主变外廓尺寸每边大1m(摘自国网物资采购标准及范本“110kV变压器通用技术规范”P17)。根据以上描述及《110kV变电站工程创优设计图集》对主变基础的要求,虽可以设计通用的主变基础图,不过,国网通用技术规范没有对主变的外廓尺寸,110kV套管、35kV套管、10kV套管等具置做出规定,因此,若没确定中标厂家,则将会产生以下问题:(1)110kVGIS出线套管与主变110kV套管的连接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倾斜度,无法满足风偏要求;(2)10kV主变进线开关柜与主变10kV套管的连接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而无法做成封闭式(户内GIS变电站);(3)主变中性点及10kV母线桥无法准确定位。
1.3电容器
国网公司技术规范要求,并联电容器装置(组装框架式),围栏尺寸宜满足以下要求:10kV,1000、2000、3000、3600、4000kvar为3.5m×5m;10kV,4800、5000、6000kvar为3.5m×6m;10kV,8000、10000kvar为3.5m×7m。围栏焊接在预埋钢板上,当围栏内安装有串联电抗器时,围栏不应成闭环回路,应由绝缘子或绝缘材料进行隔离,以免产生环流(摘自国网物资采购标准及范本“66kV-750kV变电站用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通用技术规范”P16)。根据以上描述,国网公司没有强制要求厂家要有统一的围栏尺寸(对应的容量),因此无法设计基础预埋图。且该变电站方案将电容器布置在综合楼二层,若没确定中标厂家,设备则无法准确定位,影响到土建工艺部分电缆沟道布置、基础预埋槽钢及一、二次电缆预埋管无法准确实施。
2节点时间参数的确定
分析了事项内容和其逻辑关系后,接下来考虑的是网络图各节点的时间参数确定。根据经验对每个专业设计时间进行估算,通过计划评审法(PERT)来确定各专业节点“最乐观估计时间”及“最悲观估计时间”。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主设备招标定标的不确定因素,电气布置图位置的提供是土建平面图出图的紧前工序,在土建设计时间参数上给予适度延长,并增加“平面草图”分部节点(即先采用常规设计,待主设备提资后进行设计修改),以满足业主方在土建开工场地平整时间上的需求,同时在管理上加强电气主设与土建主设及业主方的沟通,做好紧前紧后工序的有效衔接。
3网络图的绘制
确定了事项工序和节点时间参数后,就可以按照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原则进行网络图的绘制,继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出关键线路,并根据计划时间与关键路线工期进行比较,计算各专业设计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ES)、最迟开始时间(LS)、最早结束时间(EF)、最迟结束时间(LF)、总时差(TF)和自由时差(FF),并对项目设计进行网络图优化。
4网络图优化
网络计划技术理论的运用,重点在于工效的提高及资源的节省,即在网络优化中达到项目“工期优化、费用优化、资源优化”的目的。
4.1工期优化
工期的优化是建立在对每个设计阶段(节点)都有设计周期要求,如果一个项目其中一个设计阶段的工期超出了预计的工期要求,就要通过调整(压缩)计算工期(关键活动)来实现,但前提是要保证关键活动被压缩后仍为关键活动。本例中作为乙方的设计单位必须按合同期限来调整设计工期。
4.2费用优化
费用优化是建立在业务承接的基础上来考虑的。对于工程设计而言,直接费用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人工工资及加班费等)上。项目工期优化总工期的缩短,直接费用会上升、间接费用(设计管理费用等)会相应下降,这里就存在一个工期、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总体最优的问题——即总费用最小的最优工期。
4.3资源优化
在设计阶段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调配与工期目标的关系上,理论上可以通过利用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调整节点自由时差不为零的活动和改变该节点的开始时间以达到资源均衡来实现。实际工作中,因设计单位专业分工细密,个别专业设计人员有限,本例主要通过改变节点的开始时间来实现资源与工期目标的优化为主。
5过程管控
笔者注意到,设计阶段一些情况突变或因素的变化(如设备订货滞后、设备技术参数变动、线路路径变更等),都将导致设计进度计划的偏差和调整,所以,过程管控是网络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是通过组织、经济、技术、合同几方面措施来保证和围绕关键线路的运行,以确保工期的导向。定期(每周)召开各专业主设协调会,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土建与电气各专业的设计进度,讨论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及时进行设计网络计划的调整和偏差分析。在网络计划的调整中,如涉及到关键线路,需对网络图关健线路重新计算时间参数;如涉及非关键工作时差的调整,需注意非关键线路调整后是否影响到关键线路的时差。增减项目内容,可能会对原网络图产生影响,需注意增减项目相关事项的顺序和逻辑关系,应尽量不打乱整体而只调整局部。
6总结与分析
论文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功能
近年来,世界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普及震撼了各个行业,使世界真正迈人信息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造价行业的业务规模和业务需求也快速扩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降低错误率、提升管理质量、加强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要求不断增加,我国工程造价的信息技术应用进人了快速发展期。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解决了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量不易采集、加工、的矛盾,提高了原有工作效率和预决算编制精度。而且能够及时、准确地使用材料价格信息,并且已深入地拓展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
工程造价信息化从功能上划分,由四大模块组成:动态价格信息采集、处理与系统,造价资料积累、储存与分析系统,计算机辅助计算系统,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
1.动态价格信息采集、处理与系统
(1)动态价格从内容上可分两大类:一是本地区的人工、材料、机械等单项价格信息。其中人工和机械价格相对稳定,而建筑材料的价格则起伏变化较大。二是工程造价的各种指数指标。造价指数指标是说明不同时期单项和综合价格的相对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的指标,是研究工程造价动态性的一种重要工具。工程造价指数分单项价格指数和综合造价指数两种类型。
(2)建筑造价动态价格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价格采集、数据处理、信息.衡量其系统有效性的一是其准确性,二是其时效性。
目前各省市采集材料价格大多采取现场询价的方式,然后定期将采集的数据上报采集单位,由采集单位进行加工整理和,的形式大多在相关刊物上发表。由于信息员队伍人数有限,加上时间紧,对数据缺乏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其堆确性则大打折扣。传统的方式又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许多材料刚刚就可能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时效性。
(3)利用互联网快速、广泛、便捷的特点则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大大提高动态价格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价格采集环节,尽量通过互联网直接上传,快速提交,缩短采集周期。在数据处理环节,可根据相关理论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开发专用的动态价格数据统计与处理软件。在环节,也应尽量采取网上的方式。使用者同样也采用上网方式查询数据。这样的价格信息才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动态的、实时变化的市场信息。
2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储存与分析系统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覆盖面广,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经验和资料的积累非常重要。必须十分重视造价管理和技术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分析。
(1)建立工程价格信息库。主要包括人工、材料、机械等单项价格信息和各种指数指标。上述历史资料经过一定技术处理,压缩打包,格式转换等,再拷人数据库长期保存,供各方查阅。有条件地还可据此对市场的走势作动态分析和预测。
(2)建立典型工程资料库。大量收集汇总已建成的、能反映本地区、本行业建筑业发展水平的各类建设项目的工程资料,分项目行业、分工程类别选择确定典型的工程造价实例,经过一定的形式规范处理后,存入统一标堆的工程价格信息库。
(3)建立造价依据资料库。包括工程造价方面的国家定额、地方定额、专业定额,《全国统一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各地区、各行业配套的定额、标准、规范等计价依据资料。
3工程造价的计算机辅助计算系统
目前国内已开始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但各种基础定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然是市场各方参照的主要技术资料和依据。现阶段计价方式的特点是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消耗量定额相结合。所以造价软件就有着多元化和过渡性的特点。要研制开发出适应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同时并存,交叉使用的新一代造价软件系列。
(1)工程造价计价软件,即套价软件。包括传统定额方式的概预算软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两大类。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要求建筑企业进行清单报价,企业定额成为计价依据。但是无论从市场还是企业,都必然有一个较长的发展期和适应期。而且招投标过程中的标底编制,评标审价等目前也还是多以基础定额为主要参考计价依据。现阶段的计价软件开发要求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消耗量定额相结合,定额方式与清单计价方式相结合,符合当今改革过渡时期的需要。目前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造价软件开发商,如上海神机电脑软件有限公司等在这些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图形算量软件。主要是从施工图计算工程量。这种软件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如何识别和使用设计图纸。目前主要有直接作图法和CAD导入法两种。直接作图法是预算人员借助造价软件自带的作图功能,将现有设计图重新画到计算机中,然后计算出工程量。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工程量比较准确,但需要预算人员重新绘制图纸,工作量比较大。CAD导人法就是将设计人员的CAD电子图纸文件直接导入到造价软件平台,由计算机计算工程量。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预算人员的工作量,是将来研究和使用的方向。在国内,上海神机软件公司的《鲁班算量Lubancal》、(鲁班钢筋Steel》等软件就已具有直接导入CAD图形文件计算工程量的功能。
(3)定额管理软件。定额管理软件的功能主要在以下两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政府主管部门根据政策规定和市场变化,组织编制新定额,或定期调整、修订现有定额。企业根据主管部门的指导性定额生成或调整自己的企业定额。
4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