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献计量学范文

文献计量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献计量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献计量学

第1篇:文献计量学范文

《中医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中医药类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美洲中国医学杂志,AJCM)是由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美国/新加坡)出版的并且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MEDLINE、Biological Abstracts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期刊。上述两种期刊分别在国内和国外出版的综合中医类期刊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通过对两种期刊发表文献的引证与被引证状况的统计,分析对比两种期刊发表文献的老化速度、使用寿命和新颖性等,并以此分析中美中医药类期刊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美国Thomson-ISI出版的2005年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ence Edition(期刊引文报告-科技版),查询AJCM的引证和被引证数据;利用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通过“源文献”和“参考文献”途径查询《中医杂志》在2005年的引证和被引证数据。分别计算出两种期刊的引文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利用计算机统计汇总,分析两种期刊的被引证状况及两种期刊引证文献的学科、文种、年代分布等特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医杂志》和AJCM两种期刊的被引证状况

2005年,《中医杂志》被309种国内期刊所引证,合计被引2 841次。同年,AJCM合计被255种期刊引用了689次。表1列出了两种期刊在2005年被引证文献的年代分布。根据被引证数据计算出《中医杂志》的被引半衰期为7.335年,普赖斯指数为31.33%;AJCM的被引半衰期为6.9年,普赖斯指数为38.61%。

2005年,《中医杂志》出版12期,发表带有作者的文献548篇,该年的影响因子为0.342。AJCM在2005年出版6期,发表文献94篇,影响因子为0.743。表1 《中医杂志》与AJCM发表的文献在2005年被引证的年代分布

2.2 高频引证两种中医药杂志的期刊分布

表2列出了在2005年高频引证(≥50次)《中医杂志》的12种期刊。《中医杂志》被这些期刊引证了810次,占该杂志总被引证频次的28.51%。说明《中医杂志》所发表的文献对这些期刊的学术影响比较大。表2 2005年高频引证《中医杂志》的期刊(略)

在引证《中医杂志》的309种期刊中,有95种为中医中药类期刊,占引证期刊种数的30.74%;合计引证2 265次,占总引证次数的79.73%;有214种属于非中医中药类期刊,占引证期刊种数的69.26%;合计引证576次,占总引证次数的20.27%。

表3列出了在2005年高频引证(≥13次)AJCM的8种期刊。AJCM被该8种期刊合计引证了212次,占该杂志2005年总被引证次数的30.77%。在引证AJCM的255种期刊中,只有6种为中医药相关类(中医、中药、植物药、替代疗法)期刊,占引证期刊种数的2.35%(6/255)。合计引证了157次,占总引证次数的22.79%。AJCM绝大多数是被非中医中药类期刊引证的。表3 2005年高频引证AJCM的期刊(略)

2.3 两种中医药杂志的引文情况

2.3.1 《中医杂志》的引文情况

在《中医杂志》2005年发表的文献中,只有198篇附有参考文献,占总发文量的36.13%;合计引证来自777种中外文图书和期刊文献1 631条,篇均引文数为2.976条;其中附有参考文献的论文篇均引文数为8.237条。

《中医杂志》2005年引证了338种中文期刊1 017次,占全部引证文献的62.35%;引证163种外文期刊265次,占16.25%;引证276种中外文图书349次,占21.40%。表4列出了《中医杂志》在2005年高频引证(≥13次)的12种期刊或图书。表4 2005年《中医杂志》高频引用的期刊与图书(略)

2005年,《中医杂志》合计引证来自273种中医中药类书刊文献839次(51.44%),引证504种非中医中药类中外文书刊文献792次(48.56%)。在全部引证文献中,发表于过去5年的文献有573篇,占全部引证文献的35.13%。引证半衰期为6.47年。

2.3.2 AJCM的引文情况

2005年,AJCM发表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研究文献94篇,合计引证来自1 003种期刊的2 076篇文献,篇均引文数为22.09篇。在全部引证文献中,发表于过去5年内的文献占全部引证文献的28.18%,引证半衰期为8.12年。表5列出了AJCM2005年高频(≥15次)引用的期刊。表5 2005年AJCM高频引用的期刊(略)

在AJCM引证的文献中,涉及中医中药类(中医、中药、针灸、植物药、民族药学、替代疗法)期刊25种,引证233次。其中引用中国(包括港台)出版的中医药期刊13种,61次。

3 讨论

3.1 两种中医药期刊的使用寿命和新颖性对比

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是反映特定期刊的使用寿命和期刊老化速度的一个指标,对于期刊的保存年限和读者对期刊的利用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而普赖斯指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1]。一般来说,某一学科或领域发表文献的普赖斯指数越大,半衰期就越短,说明其文献的老化速度就越快,使用寿命也就越短。本统计结果表明,两种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接近,均在7年左右,较现代医学类以及其它自然科学类期刊的半衰期长。同时,普赖斯指数分别为31.33%和38.61%,低于基础医学等自然科学类期刊[2]。此外,两种期刊被引证的文献有约1/3是在10年前发表的,说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在出版较长时间后仍然还有一定的利用率。可以认为中医药期刊的老化速度较慢,使用寿命较长。因此,对中医中药类文献的收藏与利用应该注意这个特点。

有研究证明,现代医学类期刊引证5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占总引证文献的50%[3]。而中美两种中医药期刊引证5年内文献远小于该比例,而且引证半衰期较长。虽然可以反映出中医类期刊的新颖性不如其它自然科学学科,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医药期刊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3.2 两种中医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对比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可以反映特定期刊在特定时间段内发表文献的平均被引证次数。在进行期刊的学术地位或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影响因子一直是国内外公认的客观指标。研究数据表明,AJCM的影响因子(0.743)远高于《中医杂志》(0.342),而且前者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只计算被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源期刊的引证数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而后者的数据是来源于维普数据库,即引证数据几乎是国内出版的全部期刊引证该刊的数据,权威性较差。在国内较权威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该刊影响因子仅0.175[4]。另外,国内外在影响因子的计算中所采用的指标也略有不同。

此外,《中医杂志》发表的文献有4/5是被中医中药类期刊引证的,而AJCM则恰恰相反。这说明作为国内出版的中医药类核心期刊,《中医杂志》对中医中药类期刊的学术影响较大。因为SCIE中收录的中医药类期刊较少,因此,所统计出引证AJCM的主要是非中医药类期刊。但也可以说明AJCM发表的文献对非中医中药类期刊也存在一定的学术影响。同时也应该注意,国内出版的《中医杂志》也不排斥吸取国内外其它相关学科的学术思想。在《中医杂志》的引证文献中,有近一半来自于非中医中药类书刊,说明即便是在国内,其它学科的书刊文献在中医中药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种类别的期刊存在相互影响。在传统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中也离不开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同时,在科学研究与文献撰写时除了要参考国内的中医中药类文献以外,也要注意参考国外发表的相关学科的文献。

3.3 两种中医药期刊引证文献的特点

在两种中医药期刊的引证文献方面,《中医杂志》发表的大多数文献(63.87%)没有参考文献,许多属于经验交流类文章,如:当代名医、专题笔谈、学术争鸣、经验方荟萃等,研究性文献占得比例较小。即便是该杂志发表的研究性文献的篇均引文数(2.976篇)也远远低于AJCM(22.09篇),而且前者引证的1/5是图书。说明《中医杂志》的信息量较大,而后者的学术性更强。提示在中医中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还应该广泛参考已有的研究报告,以现代生物医学的相关理论作指导,才能获得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

对比两种期刊的引证和被引证数据,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中外两种重要的中医药学专业期刊,在2005年两种期刊发表的文献却没有相互引证,而且国外出版的中医类期刊引证国内出版的中医药期刊频率并不高。一方面说明国内出版的期刊在学术性方面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提示国内出版的期刊还应该扩大宣传,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学文献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引证《中医杂志》以及《中医杂志》所引证的期刊多属于中医(药)类的综合性期刊,专业性较强或其它学科的期刊较少。引证外文期刊的数量就更少,而且集中在中风、风湿、循环、糖尿病等少数几个临床学科;说明《中医杂志》较注重中医中药的临床实践方面。而引证AJCM及AJCM所引证的期刊则除了中医、脑血管疾病类以外,还主要涉及药学、生物学、民族药学、植物药(医)学、神经科学、综合自然科学等基础学科,说明AJCM更注重发表中医学、中药学(植物药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性文章,并且受以上基础学科的影响较大。

4 结语

通过文献的引证与被引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医药类期刊与现代医学类期刊尤其是药学、植物学、综合自然科学类期刊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中医杂志》和AJCM作为中外中医药类的核心期刊,前者更注重于中医临床,而后者更强调药学包括植物药学、民族药学、药理学以及药学的基础性研究。《中医杂志》的信息量大,而AJCM的学术性强。

两种中医药期刊的使用寿命接近,老化速度均慢于现代医学及自然科学类期刊;在学术影响力方面则AJCM高于《中医杂志》,这也可能是因为后者更注重临床的结果。虽然同属中医药学期刊,两种期刊在发表文献的侧重点、引证文献的学科和文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参考文献】

[1] 姜春林.普赖斯与科学计量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09):20-22.

[2] 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48-349.

第2篇:文献计量学范文

关键词:心理学 学科半衰期 引用半衰期 被引半衰期 文献计量学 引文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4)04-0067-06

1 引言

第3篇:文献计量学范文

1文献调研

1.1选择数据库。本文选择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检索,从期刊来源、论文年代、核心作者等方面对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进行分析统计。

1.2数据的检索和选择。数据选择的时间跨度为2000--2013年。为了提高查全查准率,检索项限定为题名,确定的检索式为图书馆知识管理计量。

1.3检索结果。根据以上检索条件和检索式,于2014年2月对国内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检索,共检索出1708条记录。这些文章主要分布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研究、教育、医学卫生等,通过分类检索,可分别在图书情报学、科学研究、教育分别检索到1506、26、22条记录。

2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结果分析

2.1论文年代分布统计与分析。要了解某一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首先可以通过该领域学术的时间分布。根据表1来看,从2000-2013年,13年来图书馆知识管理文献量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0年以来共发表相关文章1708篇,其中2000年发表的只有7篇,2001年有24篇,2003年增长到近100篇,至2005年达到峰值(全年发文量196篇),2006年文献量与2005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07年和2008年又回升至接近2005年发文量,在2009年略有下降之后,2010年和2011年发文量又有所回升,近两年发文量比起2011年有所减少并趋于稳定。据统计可以得出,2005年发表的论文数是2000年的50多倍,这说明研究学者增加还是比较迅速的。

2.2文献学科类别统计与分析。对本文检索到的1708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共有50多种学科期刊发表了此类文章,其中表1知识管理论文年代分布

图书情报专业期刊(即信息与知识传播学科)发表的有1506篇,占88.17%(见表2)。

2.3发表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论文的图书情报学期刊分析由表2可见,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经济管理等期刊上。其中发文最多的是图书情报类期刊,说明该领域对知识管理研究最为关注,故本文特别分析研究了图情类期刊。通过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表的1506篇论文进行分析统计,发文量20篇以上的有18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8种),发文量为692篇,占46.1%。发文刊物相对集中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和《现代情报》,发文量约占29%。其他的10多种期刊发文量差别不大,大多数都在2-6%之间(见表3)。核心期刊中,《情报杂志》,《图书馆学研究》的发文量比较高,而《情报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大学图书馆学报》相对少很多,只有3、篇左右。可以看出,目前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文章出现在核心期刊的频率并不是很高,显而易见,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论文质量还有待提高。

2.4核心研究机构分析。本文以作者所在单位的总发文量确定了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机构。在知识管理研究领域发文较多的机构中,以高校信息管理系为主。从表4中可见,郑州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都在15篇以上。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的研究者居多,公共

图书馆的作者甚少。可见公共图书馆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不多,说明知识管理的核心机构的分布还不够合理,知识管理的研究还有待成熟和完善。

2.5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被引情况与分析。本文检索到的1708篇文献为统计分析,发现被引次数大于20次的论文共15篇,其中以邱均平,盛小平居多。其一,文献被引情况与分析。表5列出了被引次数大于20次的文献,其中包括被引论文的篇名,著者,来源期刊,关键词,被引频次等。其二,通过被引情况统计出的研究偏少,仅占总统计量的0.83%。

4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前景展望

4.1知识服务的研究应深人、细化。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将情报定义为:情报是使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部分知识,即:K「s|+AI=K「s+As|,其中K「s]为原有的知识结构,I为吸收的情报量,K「S+AS]为新的知识结构。图书情报机构提供的服务要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应加强对知识转移、组织或个人的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

4.2加强知识管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界的专家学者要根据自身的实践来研究知识管理,结合宏观和微观层面,使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

4.3重视对国外知识管理的研究。我国知识管理研究起步相对发达国家比较晚,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把握世界知识管

核心著者群。本文就在图书情报学刊物上发表知识管理相关文章的作者进行统计,发文在10篇以上的作者共有6人,其中发文最多的是邱均平,共20篇;随后是盛小平,发文15篇。对比表5可见,他们的论文被引频率也很高,可以推断他们应属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他们推动了图书情报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积累了经验。

3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3.1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深度和创新。图书情报界的研究人员主要是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关于应用研究不多,并且没有突出学科特色。

3.2对隐性知识管理研究不够。我国图书情报界对知识管理的理解还局限于显性知识的管理,忽视了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并且大多文章都是进行理论探讨,列举实例不多。

3.3知识管理人才缺乏。图书馆比较缺乏实施知识管理方面的人才,这直接影响知识管理的实施进度、成本和效果。将来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热点将会侧重于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建议加强建设学科馆员制度。

第4篇:文献计量学范文

关键词:PubMed;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献计量学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提供的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近5年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为科研人员指明方向。

1材料与方法

以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源,统计近5年PubMed收录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关文献,检索式:"Nitric Oxide Synthase Type III"[Mesh] AND ("2009/06/13"[PDat] : "2014/06/13"[PDat])。检索时间为2014年6月14日。将获得的3428篇文献按发表时间、国别、来源期刊、多产作者及主要主题词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年代分布(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近5年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献量约在672~805篇/年之间,这是因为1991年由For-stermann和Pollock在内皮细胞中首次发现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1],广大的医药工作者纷纷投入到对该酶的研究中。

2.2国别分布(表2) 3428篇文献分散在40个国家中,表2为发表25篇以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关文献的国家。表2所列的10个国家共发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关文献3186篇,占总文献量的92.94%,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其中美国发表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献(约50.00%)远多于其他国家,表明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比其他国家先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发表75篇文献。

2.3来源期刊分布 (表3)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关文献共发表在854种期刊上,刊载36篇及以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献的杂志共10种,见表3,他们可以作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研究的核心期刊,特别是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作为生理学领域的专业期刊,刊载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关文献最多(124,3.62%),远远超过排在第二位的PloS one (104,3.03%),可以作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研究参考的最重要文献来源。

2.4多产作者(表4) 表4可见共有10位作者发表5篇以上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关文献,他们是该领域的多产作者,也是最活跃的研究者。

2.5主要主题词出现的频次(表5) 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关文献的主要主题词进行统计,列出前10位的主要主题词。

3结论

通过上述统计分析可知近5年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献量约在672~805篇/年之间,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多,研究热点集中在一氧化氮,血管内皮,内皮细胞,血管扩张,信号转导[2]等方面。本文提出的重要来源期刊、多产作者、研究热点将对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有一定帮助和参考。

参考文献:

第5篇:文献计量学范文

听觉媒体是动态的视觉与听觉的结合物,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近似身临其境的感性替代经验,弥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的不足。视听觉媒体通过声像并茂的画面和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人物活动、情节形象都显示出来,使学生直观感受,增强感知效果。例如,笔者在教授《桂林山水》一文时,运用PPT软件做成桂林山水的美景图片,在讲解时,按照授课内容的需要,将桂林山水的静、清、绿,奇、秀、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的自己探究发现,加以朗读体会,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突出了课文的重点,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课文。再如教授《五彩池》一文时,笔者先放配乐朗读录音,以达到探奇、激发兴趣的目的。接着,播放五彩池资料片,让学生感受到五彩池的形状美的同时、感到色彩更美。在讲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玲珑多彩的五彩池时,可在播放资料片的同时间隔穿插投影,运用投影的静态定格的效果,将大小进行比较,用复合式的投影片印证五彩池像“葫芦”、“镰刀”、“盘子”、“莲蓬”的比喻,揭示出形态各异的石笋在阳光下照射出不同颜色原来是池水色彩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探奇解谜的愿望得到满足。

二、运用交互媒体———计算机,增强兴趣能力

视听媒体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都只能是单向传播,只可称为“单向媒体“,但是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在教学的传者和受者之间建起一个双向通道,使教师和学生处在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形态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高度交互的媒体,方兴未艾,它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把学生朗读、复述、口头回答、口头作文、讲演的内容自然输入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作出分析、判断、综合处理,从语言、语调、语质、语气以及内容诸方面找毛病,加以评判,提出改进措施。再如,计算机软件,大多是通过提供有趣的图像,让学生在做拼图游戏中,寻找字词,填充组词,自然缀文等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而且每一次游戏的结果都通过声音或图像给予反馈强化,由于是直接参与,学生可以在一种活泼轻松的环境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竞争进行学习,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取得十分有效的学习效果。运用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还可唤起注意,诱发兴趣、体味情感(主要通过计算机使学生如临其境,恍闻其声,若见其人,从而加深情感体验)。

三、运用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减负增效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学要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学生不但要掌握各种知识,更要提高各种能力。因此,必须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动用现代教育媒体,使传统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有机结合,各展所长,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各类现代教育媒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功能与作用,对于解决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现象的问题都具有奇优势,特别是多种媒体结合后其功能更强。教师采用多种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其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师在处理语文教材时,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化大为小,化宏观为微观,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教育媒体难以讲清的重点和难点,使教育过程既具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又具有深刻性、透彻性。

第6篇:文献计量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农村;课堂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06-02

案例一

教师甲从介绍鲁迅、周作人、周健人及作者周晔的关系导入,通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师生共同完成“全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一问题结束第一课时。总体给我的印象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随意、生硬,缺少亲合力,普通话水平低;对学生课堂常规要求不严;教师板书笔误多,多次出现口误(如作者“周晔”多次读成“周哗”,“放爆竹”读成“放炮竹”,将第三件事“伯父和爸爸放爆竹和花筒”说成“伯父和我放爆竹和花筒”等);虽重视学生的朗读,但朗读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均匀,对学生的朗读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师对文本生疏,教材钻研不够;教法传统,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重视不够;课堂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限定在个别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且对学生的回答出现诸如“可以这样说”的模棱两可的评价……而在上课铃响后一两分钟还有个别学生没有进教室;从课堂回答问题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精力不集中,学生与教师配合不默契……围绕“全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一问题,通过学习、讲解,最后得出的结论是:1、伯父和我谈《水浒传》;2、伯父和我谈碰壁;3、伯父和爸爸放爆竹和花筒;4、救黄包车车夫;5、关心女仆阿三。第二课时,教师又将其中三件事分别板书为“碰鼻”、“帮助车夫”、“关心阿三”。

案例二

教师乙从检查预习情况(听写生词)入手,通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像低年级识字教学一样从笔画到间架结构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然后提出“全文写了哪几件事?”、“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教师重视学生的书写;在板书时故意将书名号和引号用错,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并且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不忽略语文的人文性……学生注意力集中,主动性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就“全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一问题的结论是:1、谈《水浒传》;2、笑谈“碰壁”;3、除夕放爆竹;4、救助车夫;5、关心女佣。

效果

教师甲由于对教材没有进行认真钻研,加上自身业务水平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教师课堂语言随意,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且多次出现错误,对问题的解答语言也不精练,对学生的常规要求不严格,这样不但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容易使学生形成学习的随意性和不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教师在要求学生阅读文本时,由于没有事先出示问题,学生不能带着问题去阅读,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效益低下。对学生评价的模棱两可,既反映出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又体现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差,对学生也形成了文本解读上的模糊理解和认识。

教师乙虽然个人业务素质较强,教学中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课堂语言精练、准确,教学态度严谨,课堂上能做到师生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但结合学生实际,在生字生词上花去大量时间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些舍本逐末?

总而言之,两节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和不足,有些细节问题还是原则性的问题,而且整节课基本上都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被淡化,个性化阅读缺失。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教学效益如此低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原因

课后我分别与学校校长和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从校长的言谈中可以发现,他对两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十分信任,并且对他们在校期间的表现大加赞赏,称这两位教师是目前他们学校语文教学上的佼佼者。试想,两位“把关”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如此低下,可想而知,其他教师的教学又是一种什么现状。之后我又查看了授课教师的课时计划及设计方案,同时查阅了学校和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记录。通过交流谈话、查阅资料,我认为形成当前农村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原因主要有:

1、学校领导没有深入教学第一线,对课堂教学的了解和关注不够,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课堂教学现状没有完全掌握,只看到了表象,没有发现实质。

2、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的活动流于形式,有量无质。通过查阅记录,教研组每周一次的活动主要是应付性的听课、说课、评课,而且最关键的评课环节从记录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老好人思想严重,不说真话,你好我好大家好,失去了评课最本质的意义;其他的活动项目没有针对性,与学校实际脱节,对目前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没有任何帮助。

3、学校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点从甲、乙两位教师对问题“全文讲了哪几件事?”的归纳总结上可见一斑。部分教师不能胜任高年级课程的教学,因此学校对学科任课教师调整频繁,致使部分教师责任意识不强,业务较强的教师年年添补漏洞,结果是越补越漏,形成了恶性循环。比如教师乙为什么在高年级要像一二年级识字教学一样从笔画到间架结构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这不是教师乙对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不明确,而是由于低年级教师没有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造成的。

4、部分教师业务素质不高,学习气氛不浓,敬业精神不强。如教师甲归纳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所写的五件事,语言不精练,归纳欠准确。如“碰壁”和“碰鼻”是不能划等号的。再如,文本中的女佣阿三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又一个代表,所以第五件事总结为“关心下人”比“关心阿三”更能表现鲁迅先生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关爱之情。教师在课堂上多次出现的口误、笔误,都是因为治学态度不严谨造成的,试想,如果教师在课前能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做到既备教材(下转108页)(上接106页)又备教法,既备学生又备学法,课堂上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吗?

对策

针对这样的教师和教学的现状,学校应如何正视现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笔者的看法是:

首先,强化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要促进教师改变,校长首先要改变,校长要带领教师团队作战,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整合与开发课程资源,给予教师有效的课程指导。因此要从学校校长入手,清醒认识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校长除了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外,还可采取推门听课等方式,深入教学第一线,真正掌握教学工作的第一手材料,以目标达成为重心,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其次,由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差异,许多教师并没有完成一个学段的教学任务,而是分年级组教学,也就是说,教低年级的永远教低年级,教高年级的永远教高年级,这种做法,使大部分教师不能完整地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要求,不能完整地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以致在教学时只能跟着感觉走,完整的知识体系被人为地割裂,学生学到的只能是一些知识的碎片。因此,建议学校在安排课程时采用大循环制,为了不让专业水平较低的教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校要出台配套的教研、学习、指导、结对帮扶等制度,确保不因教师的劣教使学生劣学。

最后,加强教研教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要转变听评课的观念。教师一定要站在提高自己,帮助同事的角度来听评课,要把听评课作为一种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的专业活动,要站在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而不是教师的才艺表演,更不是专家“想当然”的自我推销的高度上,通过听评课,使每个教师从中受益,彻底改变以往看表象、说皮毛的听评课方式。

2.要开展好课题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课改,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等方面做好研究。

3.要结合学校实际,精心设计专题教研活动。比如针对目前学生的现状,应如何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如何设计、怎样解决高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问题、如何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如何抓、学生作业如何设计、如何正确处理课程与教材的关系等。

第7篇:文献计量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 阅读量 现状 思考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

近几年,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对小学生的语文课程阅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1―2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 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通过上述明确规定,我们可以明确小学语文课程阅读量是一个什么概念,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教学大纲试图通过具体的成文要求来提高小学生语文课阅读量,因此,小学生的语文课的阅读量成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重视的教学重点之一。

当这样的明确要求提出以后,具体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的确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在各地的小学贯彻这一理念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下文将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分析

1.教育三环节连接问题

从教育部门的角度来说,教育部门根据现在的社会状况,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各个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因此,教学大纲是根据小学生这一个群体来进行大纲的编写和要求。以1―2年级的要求为例,教学大纲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2001年时,语文课本有阅读文章507篇,这其中包括课内习题中的文章,而在新课改之后增加到615篇。我们可以发现,文章阅读量正在增加,古诗文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些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古诗文的特殊要求是为了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而这仅仅只是其中一点。

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不同的老师的教学风格不一样,教学的侧重点也有一定的区别。对教师来说,影响其教学效果甚至是教学态度的因素除去个人能力的因素外,还主要有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学校领导要求、家长要求、学生要求等等。在这些因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想真正服务学生的话,最可靠的是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来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以上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执行的远远不够。比如,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比较难学的文章,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深入解析文章,只是一笔带过,或者对于比较简单的文章一笔带过,没有达到大纲的要求。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兴趣,有的喜欢现代文,有的偏爱古诗歌,但是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就是对相对较难的文章就会大多数不感兴趣。例如散文类,其主要原因无非是无法很好地理解文章,因此,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重点出现偏差,就像初高中的学生偏科一样,这对今后的学习都是很不利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对古诗文不感兴趣,加上这方面的成绩不是很好等原因,可能导致对以后的古诗文学习丧失兴趣。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显著的结论:由于教育部门、老师、学生这三个环节联系得不够紧密,从而导致小学语文的阅读量无法达到我们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想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语文阅读量的现状。

2.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比例问题

由于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教学要求也根据其特点来进行语文文章类型的特殊安排。其中最显著的是现代文阅读的安排明显高于诗歌类阅读安排,为什么会有这种文章的比例?究其原因,是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征,这种安排虽然是一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但实际也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很多的问题。

文章比例造成的文化传承问题。语文课本中的主要诗歌是由时间筛选而积淀下来的优秀古诗文,它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但是它的学习难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其阅读比例比现代文明显低很多。而诗歌的学习主要以背诵为主,它其中的思想以及观念却没有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是中国现代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人们学习美国的开放、学习英国的浪漫、学习日本的坚韧,却忘了学习中华的传统文化。

三、对改变现状的几点思考

1.优化文章配置,严格筛选文章

文章的配置需要各个教育部门的配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教育者明确教学任务,需要教育大纲随时间、随实际因素不断更新和改革。我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找到更佳组合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切实修改方案。

2.加强三环节交流,切实为学生服务

加强教育部门、教育者、学生这三个主要环节的连接和交流,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阅读量的安排,使语文课本更加科学、有趣。

3.拒绝过于死板依据于大纲,着实为学生考虑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设施不全或者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替代品,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结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坚持努力奋斗,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提供最好的、最科学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平.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 .

第8篇:文献计量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计量学,文献计量学,网络资源

 

1 相关说明

本文所作统计的资料来源仅限于期刊论文和文章,不包括相关的专著或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

特定时期内发表的相关期刊论文和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某个学科或主题的研究现状、所取得的成绩及发展方向。所以,本文采用关键词“网络计量学”在大型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国报刊索引》等)中查找有关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方面的文献,经过合并去重后,统计出2000—2007(9)年有关网络计量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共218篇。

2 统计分析

2.1 论文出处分析

本文所统计的218篇论文,分别发表在35种期刊上,其中26种为图书情报类期刊,占所发期刊总数的74.29%;9种为其他学科期刊,占所发期刊总数的25.71%。可见,网络计量学主要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它在其他学科领域还未得到像文献计量学一样广泛的应用。35种期刊中,刊载论文5篇及以上的12种刊物及其相关数据见表1。论文参考网。

表1 发文的期刊分布

第9篇:文献计量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方法;情报学;数学思想;数学模型

1、 引言

数学方法的运用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学术界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以数学方法的运用程度作为科学研究研究水平的评判标准。情报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数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情报学研究。[1]

由国防科工委情报所八室编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的《情报数学》是中国最早论述情报科学技术和数学之间的结合部的一本专著。[2]

数学这是所有学科中的基础的学科,如果哪门学科没有加入数学很难说其已经建成了真正的科学。因此,数学方法对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方法、实践领域以及所拓展的研究方向,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

2、 数学方法在情报学中的应用

2.1计量学

计量学是情报学领域最为常用的数学方法之一。1934- 1960年是文献计量学的奠定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比较注重理论研究与规律的发现。献计量学中大量的规律和定律都是在这段时间内提出的, 其中包括文献计量学中著名的三大定律中的布拉德福定律和齐普夫定律。在此阶段, 除了对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规律进行了研究以外,还对其他规律进行研究。例如文献的引用规律、文献的增长规律及文献的老化规律。之后,又有许多文献计量学的概念、规律和方法被提出。从科学引文索引的发行以来,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计量学分成两种类型类型: 评价类和关联类。

计量学很好地利用了数学的思维方式,即运用数和量来发现事物的规律和联系。

2.2集合理论

假如一个系统可以划分成N种类别,并且各个类别之间的关系可以被清楚地表达出来,那么这个系统就能很方便地建立起一个集合模型,例如集合论在的主题词系统中的应用。

情报集合是一个集合,由许多条情报组成。也就是说一条条情报便是集合中的元素。实际上每条情报也是一个集合,它是由一个个概念词组合而成。为著录和查询情报而编制的主题词索引也组成一个主题词集合。主题词集合与对应的情报集合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即存在一个映射F,能够完成主题词集合到情报集合的映射。

2.3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又被叫作Fuzzy 数学,是用于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一套数学理论和方法。它是模糊拓扑、模糊测度论等数学领域的统称,是在模糊集合、模糊逻辑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学工具,用来研究现实世界中许多界限不明确以及存在模糊性 的问题的。

情报学领域存在大量模糊现象,仅靠随机数学和明确数学方法很难解决所有问题。模糊数学的引入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情报学领域经常采用的模糊数学的方法包括模糊算法,模糊匹配,模糊评价法,模糊聚类,模糊推理,模糊加权等。模糊数学在情报学中的应用,如信息检索的动态模糊聚类现象,可以使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描述作出模糊判断。模糊数学在该领域迅速地应用,显示出独特功能。如建立网络信息聚类的模糊模型。

2.4概率论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相对综合的科学,主要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等技术手段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能预测对象未来的科学,在此过程中运用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极广泛,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统计学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跟计量学有时候不太好区分,但是两者的应用领域还是比较明显的。统计学在医学情报学这个大的情报学分支上应用相对较多,而且也已经相当成熟。在处理情报的过程中的遇到的事件大多为随机事件,比如情报用户需求,情报的分布情况等。对于研究这种类型的问题,常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情报数理统计分析包括多种分析方法,例如情报分布统计分析,情报用户需求的统计分析,情报统计分析与预测,建立情报检索概率模型等。一般可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结合来进行处理,目的是可以看出变动的趋势,并且可以计算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比例和分布。例如情报分布情况的概率统计模型,情报检索系统的概率统计模型等。[4]

2.5线性代数

向量常常用来描绘与多个因素有关的一个问题,而矩阵描述的是与多个因素有关的一组问题, 其中最特殊的问题是线性代数中的线性方程组问题。

情报学中对于类概念词(包括主题词、关键词、标引词、类名等)的组配规则, 它们之间存在的多维性及它们因整体所显示的某种线性空间的性质的重视, 是矩阵理论与向量理论运用到情报工作中的前提条件。因为情报工作中亦存在着多维概念空间, 或者说存在着需要通过多个因素的量进行描述的问题, 这为线性代数应用于情报工作创造了最为坚实的基础。矩阵和向量在情报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在计算机检索, 线性代数方法既是计算机检索系统模拟方法之一, 也是计算机扩检和缩检的手段之一。 情报检索系统采用的矩阵向量模型改进了传统检索的思路, 检索速度更快, 检索效率更高。线性代数方法还用于解释和预见情报活动中的实际具体问题,如著名的普莱斯指数增长模型,引文检索系统中的矩阵向量。[5]

3、 数学方法在情报学应用的发展趋势

首先,新的理论成果与新的方法渗透到情报学的研究工作中。数学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适应各种科学研究的特点,最重要的是数学中的各种理论方法不断吸收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来完善自身。[6]

其次,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日益成为情报学研究方法的主流,数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把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定量分析上升至有相对数量依据的定性判断,最终形成具有足够根据的科学结论。

第三,利用计算机辅助建模及模型求解是发展的新趋势。情报系统涉及的因素、变量经常是众多的,有时计算量之大超出人的能力。计算机计算速度快、信息储存量大、计算结果准确的特点,特别是专业性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可帮助研究者处理复杂问题。(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达. 情报学的新领域——情报计量学[J]. 情报学刊,1981,04:48-51.

[2]张芝兰. 《情报数学》[J]. 图书情报工作,1989,05:30.

[3]赖茂生. 数字化时代的情报学[J]. 图书情报工作,2007,04:25-29.

[4]马喜武. 数学方法在图书情报学中的应用[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04:63-6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