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

统计法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法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统计法基础知识

第1篇: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技校学生;激励法教学;与学生相处

激励法是指在教学中进行的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肯定性评价,它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形成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有兴趣学习――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之中 。技校学生大部分为男生,情感充沛,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并希望别人的肯定,但他们与人交往时,常常从自我角度去考虑,从而导致人际关系不良。如何在技校学生不重视人际交往行为规范的现实情况下,使学生了解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方法与技巧,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人在《人际沟通与礼仪》教材中第五章 让自己更受欢迎―《与同学的相处之道》 教学中,我采用了激励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彩导入――兴趣式激励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 调动起来就成功了一半 由此可见,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 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打开创新大门。对本课的学习,我采用了这样的导入:

1、课件展示

(1)最佳人缘评选活动现场图片

(2)介绍3名获选学生事迹

(3)星光大道毕福剑老师图片、语音实录倒数5 个数、现场评选结果场景、配上学生的照片,选出最后一名最佳人缘学生。

2、获选学生发表获选感言与夸一夸。

3、心灵感悟: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做一个被人喜欢,深受大家欢迎的人,在家希望父母的喜欢,在学校渴望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欢迎,其实拥有这些并不难,只要我们能像前面3 个学生那样,懂得与人交往的法则,团结同学、为他人着想,关心班集体,就会成为大家深受欢迎的人。

兴趣式激励导入,紧扣主题,内容精彩,加之与星光大道毕福剑老师声音的配合,学习场面热烈,学生互动很好,有号召力,感染力,为后面课堂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知识驱动――探究式激励,强化学习使命

1、诚实守信

(1)信:左边单“人”旁,右边“言”字,两部分组成“信”,对我们今天学习本课的意义: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用。

(2)让自己更受欢迎,与学生相处要做到:诚实守信。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人生的命脉,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3)对照检查自己:当你考试作弊的时候,当你抄别人作业的时候,当你把别人的东西弄坏的时候,你会说吗?

(4)小故事:两个收废品的人再次来到女店主的店里,归还废品中女店主丢失项链的故事,引申诚信的道理。诚信很普通,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诚信也许就是一分钱、一个约定或者一根项链,但它却能高度反出一个人的品德 ,考验着我们每个人的人格:如借钱、借物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按要求去完成;承诺的言语一定要兑现……,生活中,只有讲诚信的人才会广交益友;工作中,只有讲诚信的人,才会事业有成。

小故事大道理,思想激励,与同学交往,要诚实守信。

2、宽容理解

(1)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力量、一点关照、一丝温暖。

(2)丰收的喜悦图片:土地宽容了种子才会有收获.

(3)同学之间友谊的种子需要:用爱去播种、用真诚去催发、用谅解去护理、用进取去激励。

(4)同学之间拥有了宽容,也就拥有了友谊。在教室,在球场、在饭堂打饭难免有磕碰,一声“对不起”,一句“没关系”看似很平常,给人的感受不一样,那是一种温馨、一种高尚、一种素养。

知识激励,情感教育:与同学相处,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明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

3、互帮互助

(1)“心”临其境,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样做?“老师,我帮你把作业本送到办公室去”“不,不用我拿得动”现场表演学生说服老师,帮助老师把作业本送到办公室。

(2)讲明道理:同学们每天朝夕相处,情同手足,是亲密的伙伴,与同学在一起,很多时候是需要他人的帮助的,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心里是温暖的,别人能得到我们的帮助心里也是温暖的,让我们把爱心送给他人吧。

激励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艺术,运用好它,更能体现出为人师表的价值与快乐。添加老师与学生完成故事情境提振兴趣、教学互动、寓教于乐、激活思维、生动活泼、丰富内涵。

4、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1)引入星光大道参赛人员中有的清洁工,双明失明、戴着假面具,他们对评委说的要求是:不要“照顾,平等竞争”。

(2)本校学生中有智商问题的,有腿残疾的,他们父母经常电话给老师希望得到尊重与关心,因为大脑、腿脚的问题,他们只能最后离开宿舍,他们离开宿舍下楼时手中还拿着一袋垃圾,还要为班级着想,最难能可贵的是腿残疾的学生还要求加入学生会并发表竞选演讲,这是心灵的震撼。

榜样事例-赞扬式激励:星光大道参赛人员以及本班学生感人事例告诉学生,他们身上有一个奇迹,有一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在座的学生敬佩与学习的,他们才是我们应该尊重的,让我们要为他们的精神鼓掌加油。

三、让我悄悄地告诉你――评价式激励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一是消除不良影响,纠正和克服传统教育中对学生不公正、不科学的评价,实施双向评价,消除老师单向评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二是多种激励手段并用。积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进步。教师在评价中的角色也要随机定位:有时是组织者、有时应是听众、发掘潜能是运用激励法的主要途径。

1、想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吗?发给每个学生一个信封,请同学们对某个同学的批评或建议写在白纸上,装进信封,然后将信封悄悄地递给同学。

2、宣读两份学生写的意见与建议

第2篇: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

(一)报表体系存在漏洞

事业单位旧会计制度的会计报表体系由资产负债表、事业支出表、收入支出表这三个部分组成。但是,旧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的一个缺陷是事业单位的专项结余不能在年度会计报表上正确体现,报表中也不能清楚地了解到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变动情况,而这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还有一点不合理的是,关于会计报表的附注细则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如事业单位年度负债情况,由于没有明确地体现很可能使第二年的资金预算和负债额度相差太远,从而影响事业单位有关会计管理的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固定资产核算有偏差

事业单位旧会计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这种制度的弊端在快速发展的形势面前已经显露出来,由于不能真实地反映财政收支的状况,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低,甚至造成信息混乱。尤其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常常造成信息前后不可比。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会有不同程度的损耗,其使用价值也会因此降低,事业单位的旧会计制度中却不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价,会计报表中显示的依旧是资产原本的价值,没有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账实不符现象,即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造成资产虚增,并进一步影响到后续相关工作决策的实施。

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优势

(一)会计工作更趋规范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更加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作用,要求会计基础工作遵循《会计法》的各项规定,这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会计法的作用,同时按照法律要求规范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单位的工作人员起到规范的作用。

(二)新制度适用范围广泛

相对于仅仅适用于我国的国有事业单位的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科学、全面,它适用于我国的各级事业单位。新制度的推出,要求所有事业单位对基础会计的建设和报告都必须符合新制度。除此之外,还需要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单独核算。新制度涵盖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各个会计建设方面,对于信息的完整和准确统计更加的便利。

(三)新制度较旧制度的组成要素的完善

1.会计科目的增加和规范调整。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转让、捐赠、出售、报废等处置活动,增加了一些必要的科目,使得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流动核算更加准确,同时增加了待处置物资损益科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这样使得事业单位的账面价值更加接近实际财产价值;这些新增的科目不仅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还丰富了会计核算内容,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关于规范调整方面,如原制度中的“现金”调整为现在的“库存现金”,“原材料”和“成品”变更为“存货”。

2.会计要素的调整。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部分会计科目,使得事业单位对于会计要素的确认更加合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管理的强化:新制度引入了风险管理的概念,对于事业单位那些逾三年仍无法讨回的账目,要按照新制度进行核实销毁;对于盘盈的商品,要按照新制度中的公允价值概念来重新确定存货的价值;(2)企业负债管理:新事业单位制度加入的财务风险管理,根据流动性把企业负债分为流动性负债和非流动性负债;根据时间长短来重新定位借款为“长期借款”或者是“短期借款”;工人薪酬按照“应付职工薪酬制度”来核算;(3)收支要素的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收支要素,新制度在收入范畴上取消了专项拨款,增加了利息收益;在支出范畴上,分成了财政性支出和非财政性支出;分别进行核算包括手续费以及资产损益等都纳入支出范畴。

3.会计报表的改变。新制度根据各个方面的调整和完善,对其报表也有一定的优化,主要表现在财务报表的体系和结构上。新制度报表包括负债表、收支表、补助表等报表的同时也更加具体化了附表部分,这些变化使得报表的体系更加全面;在结构上,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了各个会计报表的结构、排列方式、项目等内容。

三、新旧制度的替换,在改革中求发展

随着更加完善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推出,旧制度也将逐渐退出市场,但在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在改革中求稳。

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第一,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养跟不上改革的要求。例如,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改革之际,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掌握多种核算能力,以适应新制度的需求。但在过去的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没有过多地要求,有些财务人员对自己的要求较低,很可能没有具备基本的财务处理能力,并且忽略了可通过学习获得和提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能力的方法,落后于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二,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在新制度的运行过程中,资金周转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是受会计部门控制的;会计制度的改革,因为会计报表格式和体系的变化,资金流转势必会出现不顺畅的现象,但改革的优势也会得到彰显,报表体系和项目的完善,会计工作得到优化,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将更加顺利,改革也会更加透彻,而不是浮于表面工程。

四、结语

第3篇: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止措施;处理方法

在现代建设中,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调配、方案制定、质量控制和处理等方面需要广泛、综合地运用现代化科手段,对施工各方面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是防止混凝土质量通病[1-4]产生的关键。

1蜂窝

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其产生原因:一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加水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二是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三是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简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四是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五是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六是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大。七是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防止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 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0~1.5 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处理方法:小蜂窝,先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的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一是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二是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三是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四是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五是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而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止措施: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可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离折,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三是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止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如柱的节点处,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洞口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模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露筋是指混凝土内部主筋、架立筋、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其产生原因:一是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二是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三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四是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处混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防止措施: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 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折;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处理方法:表面露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0∶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先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参考文献

[1] 姜妮.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与处理[J].科技信息,2009(29):IO514.

[2] 王崴,侯奕.浅谈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以及处理方法[J].北方交通,2008(7):33-34.

第4篇: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经济发展适度性;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IX(2015)08-0140-04

引言

财政支出结构同经济发展具有相关性,研究两者的关系,对于优化财政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上海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高,研究上海市的财政支出结构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也可以促进上海市的发展。

关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者们已做了较多研究。19世纪末,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即瓦格纳法则。20世纪初,英国的皮考克(Peacock)和魏斯曼(Wiseman)用“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论”、美国的马斯格雷夫(Musgrave)和罗斯托(Rostow)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国内大量研究表明,财政支出结构同经济发展具有相关关系。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同经济发展的关系,许多学者是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外溢效应,其中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外溢效应,转移支付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负外溢效应(林峰,2013);通过对两者的研究,得出财政支出结构中各项目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马永伟,20lO)。当然,也有学者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同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个组成,得出财政支出结构同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对于研究方法,许多学者通过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财政支出结构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数,然后运用VAR模型、聚类分析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了2005-2011年上海市财政支出结构数据以及经济发展数据,构建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指标群,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出两个指标群的评价指数,然后运用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计算出两个指标群之间的静态和动态协调度。

一、指标选取

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发展,综合参考其他学者的指标选取。本文选取的指标如表l。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2005-2011年上海市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在财政支出结构中,有一项为“其他支出”,这是因为财政支出的类别多样,不可能一一单列出来,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我们用总财政

注:其他支出=总财政支出一各项支出之和。支出减去各项支出之和,得到其他支出项。在选取的数据当中,缺失2005-2006两年的科教文卫具体支出值,本文依据2007-2011年的数据,求出历年平均增长率,近似地预测出2005和2006年的数据。

三、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构建了财政支出结构(X)和经济发展水平(Y)两个系统,用向量表示为: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出财政支出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数。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成分以及成分矩阵,再运用得出的主成分值和成分矩阵算出两个系统的特征值,最后算出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数。

财政支出结构系统与经济发展水平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可以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概念,构建系统间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是构建各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相对协调度模型,并通过对两系统间的静态协调度的计算来反映在某一时期系统间的协调状况。两系统间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为:

其中Cs(i,j)为系统i与系统j的静态协调度,u(i/j )=exp{-(-X-X )2/S2},u(j/i)为系统i与系统i的适应度,x为系统j的实际值,S2为均方差, 为系统i对系统i的协调值,即系统j对系统i的最佳协调系数,协调值可利用VAR模型回归拟合求得。Cs(i,j)的取值范围为0-1,值越小表明两系统间的协调程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在考虑静态协调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动态协调度,动态协调度加入时间变动因素,反映了系统间的连续性和协调发展趋势,财政支出结构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动态协调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Cd(t)代表财政支出结构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在t时期的动态适度性评价指数,Cs(t-k)为财政支出结构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在(t-T+I)~t各时刻的静态协调度。设t1>t2(t1、t2为任意两个不同时刻),若Cd(t1)≥Cd(t1),则表明财政支出结构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的轨迹上。借鉴已济发展Y指标群之间的评价指数。从两者的评价指数可以看出,2005-2011年上海市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数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两者的具有较大的协调性。接下来,本文通过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探究其协调性大小。

2.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测度

在用隶属函数协调度进行分析之前,需要运用VAR模型计算出在有滞后阶情况下的回归系数。在进行VAR模型分析之前,需要确定最佳的滞后阶,本文运用AIC准则和SC准则确定最佳的滞后阶数为l。接着运用evlews软件进行VAR模型分析,计算出回归系数。依据测算结果得到每年的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数的估计值。最后运用公式(3)、(4)得出两者的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如表4。

表4展示了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协调度与动态协调度。从静态协调度可以看出,除了2006年低于0.7,处于初级协调之外,之后5年均处于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发展阶段。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适度状态;动态协调度在2008年略有下降,总体上保持逐渐增长的态势,且逐渐趋于平稳。

从图1可以看出,2006-2011年,上海市的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协调度是一个波动上升的过程。这说明上海市的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两者的关系存在着越来越高的协调性。从动态协调度可以看出,上海市的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且上升的趋势逐渐变缓慢。

五、结论与讨论

第5篇: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国际化大都市;基础教育;国际化;支持系统

一、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及内涵

国际化大都市作为一个概念,其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1915年,英格兰城市和区域规划先驱格迪斯先生提出了“世界城市”的理论构想。随后,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于1966年对这一概念作了经典性解释,他认为国际化大都市就是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这种城市应具备以下特征:通常是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国家的贸易中心;主要银行的所在地和国家金融中心;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不仅是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随着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娱乐业成为世界城市的另一种主要产业部门。

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七项标准: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1]

结合国内代表性的观点,一般来讲,我们认为应该这样理解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涵[2]:人口众多,土地规模广泛,拥有一定的经济腹地;经济实力雄厚,是经济、政治、文化、金融、贸易等中心之一;以高端服务业、金融业等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组织,是国际资本的集散中心;开放度很高,通行国际惯例和法规;国际交通、信息通达,公用设施完善;具有较高的文化势能,有相当的教育科研水平;生态环境优良。

二、国际化大都市发展与基础教育国际化

(一)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要求基础教育做出相应的变革

根据国际大都市发展的特征,大都市基础教育应该做出相应的变革。我们认为这种变革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要以国际大都市基础教育为基准开展人才的早期培养。国际大都市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学校基准应显著高于一般城市。在建设这些高质量、高层次学校的过程中,要以世界一流的名校作为参照系,建成一批国际水平的基础教育名校。二是要提高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大都市的国际化需要多文化背景的人才,但是也绝不能忽视诸如儒家文化等国粹。因此,在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既要通过与国际主流教育的比较与交流,找到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形成与世界教育相衔接的诸多接口,也要融入自身的优势与长处,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中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成为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教育高地与教育中心。国际大都市的基础教育既要为本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也要为非本地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此为敛聚人才所使然,是推进城市国际化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国际大都市应拥有巨大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各类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成为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教育高地与教育中心,对国家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四是要让高选择性与现代化成为学校课程的特征。高选择性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国际大都市人口的多样化使教育的对象将不局限于某一地区与某一国家的受教育者群体。多样化的受教育群体的教育需求也不一样,加大内容的选择性才能满足多样化的教育要求。另一方面,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自身的优势潜能领域。提高课程的选择性是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满足个体差异性需求的有效途径。学校课程的现代化则要以发展学生的现代素养为导向。学生现代素养的发展不应以学生现代知识的占有率为判断标准,应以正确地分析现实问题与迎接各类挑战来评判。五是要构建数字教育。数字教育的构建,要求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实现观念创新;要求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实现技术创新;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实现课程创新;要求大力推进对教师的培训,实现师资创新;要求建设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行政体系,建立能在数字化环境下高效运作的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制度创新。[3]

(二)基础教育国际化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力实施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教育舞台的一个亮点,是各个国家开展教育交流的平台与聚焦点。居住在同一个地球村,世界公民应该也必然共同关注、共同参与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国际化大都市来说,更是如此,教育的国际化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基本认知。如上海市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到:“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上海教育国际化水平,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

教育的国际化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基础教育同样需要国际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国际化包括国际间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以及跨国的教育活动等。它不单纯是人员或资金一个输入或输出的过程,而是要将跨文化、跨国界的理念与个体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些教育活动不仅在政府间开展,也在民间大量开展;不仅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也应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4]

由此,我们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教育服务的全球化贸易和教育资源的全球化争夺,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人才的竞争已由高等教育下移到基础教育,围绕开展基础教育的资源、人才、资本的国际流动日益凸显,进一步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国际化。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基础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基础教育国际化也在快速推进”[5]。随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基础教育必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6]

民进上海市委在一份基础教育的国际化调研报告里指出:“事实上,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全新需求,更应有远见卓识,提前规划,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提升上海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就必须加速培养未来公民——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国际交流、理解、合作和竞争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持续发展的人才保证。”[7]

可以相信,随着新世纪以来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国际化将逐渐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基础教育国际化将逐渐成为新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基础教育国际化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组成部分渐成潮流。[8]

三、大都市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与困境

目前,我国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还处于发展期,面临着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双重建设任务,这对在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的基础教育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距离实现教育现代化,满足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以上海为例,上海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是不相适应的。[9]

第一,本土学校国际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对外籍学生的吸引力。尽管上海有 50 余所本土学校可以为外籍人士子女单独编班,且所有本土学校都向外籍人士子女敞开了大门,但是选择本土学校的外籍学生十分有限。国际学校、国际部或国际班,是城市国际化初期的产物,也是一个城市教育开放程度不高的典型特征。上海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时候,其具上海特色的国际课程也被世界所认同,绝大部分外国学生在当地学校里混班就读。

第二,国际性教育组织或其分支机构鲜有落户上海。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地区性教育国际组织(APQN)的秘书处落户上海,这意味着上海在国际组织的规则、标准、政策制定过程中缺失话语权。而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教育论坛品牌和缺乏能够代表上海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专业人士,使我们很少有主动与世界沟通的机会; 缺乏对外教育输出的战略规划和标准,更限制着上海基础教育走向世界的步伐。

第三,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中观研究的匮乏,直接造成了学校在实践过程可借鉴的专业资料十分有限。例如国际课程设置的研究、国际化教师与管理人员的专业资质研究、引进国际课程或国际合作项目的风险预测与防范研究、国际化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学校探索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直接、最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四,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具备国际化团队管理能力的学校领导性人才稀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和评价机制与国际主流形态之间的差距带来的对话和融合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承办合作项目或开设国际部的学校在软、硬件配套方面还需跟进。在教育国际化浪潮面前,从官方到学校,乃至到家长、学生,更多的还是被动顺从。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国际化缺少宏观层面的调控,缺少对具体承办学校在技术层面的帮助,放弃对各种中外合作项目的监管,由各学校直接与合作方签约,且独立于当地招生体系之外。[10]

四、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支持系统建设

基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需要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现实,我们认为,要积极通过支持系统建设,来促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

一是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制度与机制支持系统。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制度与规则体系,如“海外游学规则”“外籍教师准入与登记规则”等,形成跨处室、跨部门共同支持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研究机制和联动机制。

二是基础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支持系统。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多渠道开发本土学校的国际化课程资源,重视语言课程教学,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试点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注重本土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胸怀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国际课程的引进、合作与开发,注重规范和管理。

三是基础教育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支持系统。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开展校长、教师境外研修基地考察及建设,外事干部培训、双语教师与高端英语教师培训、华文教育(对外汉语)基地建设、外籍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支持,开阔校长和教师的眼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教育国际化需要的校长和教师。

四是基础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支持系统。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以学生海外游学、友好学校建设、中外合作办学等形式,增加和扩大基础教育国际交流的频次和范围,多渠道开发和深化基础教育国际合作,建立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双向平等互动机制,为基础教育的国际教育合作提供支持。

五是涉外教育的能力建设支持系统。这一部分主要包括通过创设优厚的有利条件,吸引更多国际学校或其教学点入驻;提升大都市基础教育的国际服务能力,增强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外籍学生就读,并稳定外籍学生就读本土学校的数量。

六是基础教育国际化资源建设支持系统。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多元化的语言交际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师生分享国际间教育教学与学习成果。

总之,基础教育国际化对于众多本土学校而言,是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领域。建立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支持系统是促进基础教育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应然之意,但需要注意的是,从长远来看,人类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可能是多元的,如何实现本土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平等对话和沟通交流,如何应对基础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我们不可规避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文晖,司升阳.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论[J].学术论坛,2003(6)

[2]刘晓蓉.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

[3]唐盛昌. 国际大都市的基础教育改革[J].上海教育, 2005(2)

[4]周满生.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困惑——对成都武侯区开展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调查报告[N].人民政协报,2011(6).

[5]陈如平,苏红. 论我国基础教育的国际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0(14).

[6]张军凤,王银飞. 关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几个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11(1).

[7]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R].2011.

[8]赵萱,张佩萍. 基础教育国际化:合理性探寻与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11 年(3).

第6篇: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关键链理论;系统模型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工业的不断进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逐渐成为电力企业与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目标,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也成为电力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我国电网存在结构复杂、跨度大、地域广等特点,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事故处置流程,构建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事故处置流程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电力企业运营特点与电网运行特性,提出了一套基于关键链理论的电网应急事故处置体系模型,为规范电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1 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机构模型

我国电网具有结构复杂、覆盖面广、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等特点,直接导致了我国电网事故具有灾害源多、影响面广、事故情况复杂、次生灾害多、损失巨大等特性,这也导致了电力企业在处置电网事故过程中存在组织困难、协调困难、响应速度慢、职责划分不详细等问题。结合电力企业的运营特点和相关工作经验,将电力企业事故应急处置系统划分为三个大部分,分别为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运作机制。

1.1 组织体系

根据事故应急处置的典型经验与电力企业的运营特点,将电力企业参与事故应急处置的部门划分为四个角色,如图1所示。

其中,应急指挥中心作为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的最高指挥单位,负责对参与事故应急处置的各部门进行协调,并直接指挥电力调控中心对电网突发事故进行处置,并在事故处置结束后对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电力调控中心作为全网电力调度的核心部门,负责突发事故影响下电网电力运行方式的紧急调整,隔离事故设备,并指挥应急抢修队伍对事故设备进行消缺。

应急抢修队伍作为突发事故的直接处置单位,负责接收电力调控中心命令,对事故设备进行抢修消缺,使设备恢复到原运行方式。

技术支持队伍负责维持通信畅通,保障自动化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并负责相关信息的。

1.2 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电力调控中心作为指挥全网电力运行的指挥机构,负责事故应急预案和黑启动预案的修编、整理工作,并及时对事故应急预案和黑启动预案进行下发和宣贯,并应定期有针对性的组织全网性的联合反事故演习,保证电网发生突发事故处于紧急运行状态下,运行人员有担负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其具体框架如图2所示。

其中,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负责对全网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滚动编制,在网内事故影响全网运行方式情况下,启动全网事故应急预案;下辖地(市)调负责配合上级调控机构结合本网实际情况制定专项事故应急预案,在本网突发事故情况下,启动专项事故应急预案;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负责黑启动预案的滚动编制,并下发下辖各地(市)调、检修公司、电厂等机构,在发生全网垮网局部垮网导致网内大面积停电时,启动黑启动预案;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要与下辖地(市)协调沟通,定期组织反事故演习.

1.3 运作机制

运作机制是整套事故应急处置系统运作的根本条件,其结构如图3所示。

电力调控中心负责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常态控制和实时监控,并根据相关电力运行经验及设备状况等信息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和预干预。在以自然灾害、外力破坏、人员原因、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突发事件,使电网的有功P、无功Q、电压U、相角θ、频率f等指标值发生破坏性变化,使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时,电力调控中心应进行电网运行方式的紧急调整,改变机组出力,调整电网的有功、无功、电压、频率等,并隔离故障设备,使电网进入特殊运行状态。在汇报应急指挥中心的基础上,电力调控中心直接下令给应急抢修队伍,应急抢修队伍直接负责故障设备的抢修消缺工作,使故障设备恢复到原运行方式。在事故处理结束后,电网进入新的稳定运行状态。

2 关键链理论及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的构建

2.1 关键链理论

关键链项目管理(CriticalChainProjectManagement,CCPM)最早是由以色列学者GoldrattEM博士提出,是约束理(TheoryofConstraints,TOC)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其核心思想是“项目管理服从整体优化”,强调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考虑现实存在的资源约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管理以及整个项目管理流程的持续改进,并可以全力保证关键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非关键环节在不占用关键环节的时间和同类资源时可以与关键环节并行启动,否则就让关键环节先行启动。

由于网架结构的复杂性和事故处理的时效性,造成电网应急事故处理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时间性的特点。特别在突发事故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可能有多个故障点,并且故障情况复杂多样,时间紧、任务重,给事故应急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关键链理论的关键链环节优先,其他非关键链环节视其时效性启动的原理应用在电网应急处置过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2.2 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的构建

利用关键链方法,在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后,快速辨明事故类型,并对事故进行分类分析,分析出事故处理的关键环节和非关键环节,尤其是多起突发事件同时发生,网内故障点较多的情况下,以事故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边界条件,根据实际运行及事故处理经验按照关键链理论,对事故处置流程进行优化处理,事故影响范围大、对电网影响严重的事故处置操作优先进行。其他操作只有在不与优先级操作具有相同时效时才与优先级操作同时启动,为高效快速进行复杂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置提供了更具时效性、效率更高的方法。在电网应急调度方面,根据分析出的关键环节和非关键环节,在应急预案体系中快速定位应启动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在技术支持队伍的支持下,根据已有资源,以关键环节为主线开展应急调度处理。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如图4所示。

3 基于关键链理论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模型的构建

根据以上对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的研究,以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为核心,构建起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模型。模型架构如下图所示。

该模型详细体现了面对电网突发事故时,以电力调控中心为主要事故应急处置部门,以基于关键链理论的事故应急响应模块为核心,构建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模型的运作全过程。在电网突发事故使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时,电力调控中心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事故情况,并受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和委派,在技术支持队伍提供的相关技术支持协助下,使用基于关键链理论的事故应急响应模块对事故进行分析,确定关键链和非关键链,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中确定相应的事故处理预案,并作出相应电网运行参数调整,隔离事故设备原件,使电网进入特殊运行状态,并由应急抢修队伍完成故障设备的抢修和消缺工作,最终使电网进入新的稳定运行状态。

4 讨论和分析

由于电网事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电网事故应急处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要求运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网内管辖设备的设备运行情况和设备故障历史等资料进行认真收集和总结,建立规范化的设备运行台账,用科学化的定量化的实时数据管理电网。在事故处理后,要认真总结事故发生原因、事故处理过程、事故处理结果等,积累事故经验,提高运行人员处置事故的能力。

关键链理论需要与本网的实际情况及本网事故应急处置的特点相结合,研究和制定符合本网实际的具体应用方法、流程,才能发挥其作用。

电网事故应急处置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工作,应从规章制度上规范各部门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责任,提升各部门在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参与效能,提高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的效率。

5 结论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工作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管理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的科学化、标准化也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关键链理论引入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能有效的规范电力企业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电力企业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提升电网事故的处置效率,有力带动事故应急处置理论的深入研究,促进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是具有一定实际工程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泽荣. 地区电网事故运行方式恢复策略的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2010.

[2]徐瑞卿,周渝慧. 突发事件下的电力应急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6).

[3]刘有飞,蔡斌,吴素农.电网冰灾事故应急处理及反思[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8).

[4]李洪锦,沈龙.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电网事故处理中的作用[J].云南电力技术,2004(2).

[5]杨成龙.电网事故应急体系模型探讨[J].江苏机电工程,2011(5).

[6]张文亮,周孝信,白晓民,等. 城市电网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供电安全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22).

第7篇: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实车嵌入式;发动机故障设置与排除;模拟训练系统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71-1.5

将嵌入式发动机故障设置与排除模拟系统安装在不同的发动机上,可以快捷、方便的设置发动机常见和易设故障,进行实车发动机故障判断和排除训练。该系统用于实车故障设置,经收集和整理发动机常见故障,设置了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系及冷却加温系三个系统最常见的10个故障。包括:燃油供给系的不能起动(无烟、有烟不能起动)、发动机自动熄火(突然自行熄火和缓慢自行熄火)、发动机功率不足;系的机油压力过高、机油压力为零、机油压力过低、机油温度过高、机油温度过低;冷却加温系的水温过高、水温过低等故障。对不能实车设置的故障,采用模拟的方法实现。

嵌入式发动机故障设置与排除模拟系统包括故障实车设置部分和控制部分两部分。

一、故障实车设置部分

该系统又分为故障实车设置部分和故障模拟部分。

(一)故障实际设置部分

该系统主要实现发动机燃油供给系常见故障设置,即可以实现无烟不能起动、发动机自动熄火(突然自行熄火和缓慢自行熄火)、发动机功率不足三类故障的设置。

1.系统的组成及连接

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四个高速电磁阀及相应的接头、管路等。电磁阀工作电压为24V,其中电磁阀1电磁阀2、电磁阀3为常闭型,电磁阀4为常开型。

在实车上的安装:拆掉手摇柴油泵的出油口和柴油粗滤清器进油口之间的油管;拆掉柴油粗滤清器出油口和低压柴油泵进油口之间的油管;拆掉柴油系滤清器进油口的油管,拧上专用的三通接头,再将油管连接在三通接头上。

按照图1所示的连接位置,用专用的连接管路进行连接。

2.实现的功能

A.发动机无烟不能起动

电磁阀3不动作(关闭);

电磁阀4不动作(开启),电磁阀1或电磁阀2开启(或同时开启),油路中有空气导致发动机无烟不能起动;

电磁阀1、电磁阀2、电磁阀3不动作(关闭),电磁阀4关闭,无油供给高压柴油泵,发动机无烟不能起动。

B.发动机自动熄火

电磁阀3不动作(关闭);

磁阀I或电磁阀2开启(或同时开启),油路中进空气导致发动机缓慢自行熄火;

电磁阀1、电磁阀2、电磁阀3、不动作(关闭),电磁阀4关闭,无油供给高压柴油泵,导致发动机自行熄火。

C.发动机功率不足

电磁阀1、电磁2不动作(关闭);电磁阀4关闭、电磁阀3开启,低压柴油泵不工作,发动机特别是在高转速情况下供油不足,导致发动机功率不足。

(二)故障模拟部分

由于系及冷却加温系对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及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该两系统故障的实际设置就可能会对发动机构造的可靠性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造成发动机的严重损坏,因此对它们的故障不能采用实车设置,我们在这里采用了仪表模拟的方法,即利用模拟传感器产生故障信号传给车上的仪表,再由仪表显示,此时仪表显示的是该故障的真实反映。

该部分能够实现系的机油压力过高、机油压力为零、机油压力过低、机油温度过高、机油温度过低;冷却加温系的水温过高、水温过低等故障。

二、控制部分

(一)传感器模拟信号产生模块设计

如2所示,该模块用于模拟水温、机油温度、机油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从而产生故障现象,模拟相应的故障的发生。

(二)驱动控制模块设计

如图3,该模块主要用于驱动设置的5个高速电磁阀,根据不同的故障设置要求,驱动相应的电磁阀工作以实现相应的故障。

(三)模拟输出模块设计

如图4,该模块主要用于模拟量的输出,控制驱动模块工作和车上显示仪表工作。

如图5,该模块用于无线通信功能的实现,利用STC3232芯片实现单片机与PDA手持系统的通信。

三、结束语

第8篇: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裂缝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V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一直以来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难点。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及条件限制,完全避免裂缝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尽量避免或将裂缝控制在规范规定范围之内,对于出现的裂缝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一、裂缝的状况

以某安置房工程为例,裂缝主要发生在以下部位:1.现浇楼板跨中,沿进深通长方向;2.沿负弯矩筋边缘进深方向;3、板的45度斜角处;4、沿电线管预埋方向;5、施工缝处。裂缝深度多为贯通裂缝和纵深裂缝,少部分为表面裂缝和浅层裂缝(h<0.1H为表面裂缝;0.1H裂缝宽度在0.1mm—0.5mm居多。个别的大于0.5mm或只有0.5mm,裂缝形态呈上宽下窄形式,或肉眼只观察到上部裂缝,下部没有看见,但浇水试验,渗水现象明显。

二、裂缝原因分析

大量的现场观察与实测研究证明,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由于外荷载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二)由于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变形作用包括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而当混凝土收缩所引起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板的裂缝多数出现在板的四角处,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垂直。另外,室内外温度相差较大也会引起一定的裂缝。事实上许多裂缝往往是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综合引发的,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很少发生。

此外,除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所产生的影响外,裂缝产生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因素:

1、裂缝的出现与养护条件的关系

干燥的环境对于早期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有着严重的影响。

2、裂缝的形成与混凝土早期扰动的关系

目前施工普遍现象是当天浇筑完混凝土后,第二天即上人开始施工。由于混凝土不能得到足够的养护时间,在干燥的环境下受到扰动,影响混凝土的致密性,从而产生裂缝;

3、裂缝出现的部位与薄弱环节的关系

(1)施工缝处:多是由于接茬部位处理不够仔细,使新的混凝土与旧混凝土衔接不紧密,混凝土在凝固过程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预埋管线位置:在预埋管线时,由于不严格操作,致使管线的保护层厚度失控,使得局部截面削弱,抵抗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变小,在混凝土产生温差时,容易在此位置出现裂缝;

三、裂缝的防治

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建议采取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1、改善混凝土的养护工艺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养护,能有效的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由于混凝土散热时间长,在潮湿的条件下,可以使水泥水化充分、完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增强后期抗裂性能;

2、规范施工操作规程,避免混凝土浇筑后的扰动

尽量采用小流水段施工,现浇混凝土板浇筑后不要过早上人,为使混凝土早期不受扰动且不影响工期,宜采取早强措施,一般情况下,应在上层的混凝土浇筑完后再拆下层模板。为防止新浇混凝土受震动,建议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2d内不要拆除模板和支撑;

3、在板角增加辐射筋并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的厚度

在板角四周增加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一致,能有效的抑制裂缝。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应与梁筋绑扎在一起,用混凝土垫块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下沉,从而有效的控制了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过大而产生裂缝

4、重视薄弱环节管理,控制引发裂缝

对施工缝、后浇带、预埋管线部位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制定具体措施,做好技术交底,提高施工人员的意识,控制裂缝的出现。

四、裂缝的处理

对于出现裂缝出现后,建议遵守以下原则:

1、裂缝宽度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时(见下图),可不作处理;

结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制(mm)

2、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要求时,不要急于处理,先查清原因,一般在待裂缝发展稳定后再处理。若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不要擅自决定处理意见,应提请设计或主管部门处理解决。

第9篇: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现金结算 权益结算 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18-0081-02

一、不同结算方式下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方法比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股份支付分为两类: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并且对两种方式下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具体如表1所示。

(一)两种处理方法的特征。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发现无论是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还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时采用的都是费用化的确认原则,并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股票期权进行费用化,降低了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则能够公允反映股份支付的经济实质,减少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保证各利益主体获得公允信息。同时,这一处理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二)两种处理方法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权益的确认不同,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确认成本费用的同时,确认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也要确认相关的成本与费用,但是确认的是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第二,在等待期内的成本与费用金额的确定方法不同,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则是以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确认。

无论是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还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其本质都是为了换取职工服务所付出的代价,但是会计准则根据其结算方式的不同做出了不同的会计处理规定,这一差异将会产生以下经济后果:权益确认的不同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影响企业的筹资决策;等待期内成本与费用的确认会因为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而缺乏可比性。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二、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经济后果分析

(一)等待期内费用计算方法的不同带来的影响。

例1:A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2010年1月1日,公司向其2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 000份股票期权,这些职员从2010年1月1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以5元/股的价格购买1 000股A公司股票,从而获益。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18元/股。第1年有20名职员离开,A公司估计三年中离开的比例将达到20%,第2年又有10名职员离开,A公司估计三年中离开的比例为15%,第3年又有15名职员离开。该股份支付属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等待期内的费用计算如表2所示。

例2:假设上例中,A公司改变方案,决定向2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 0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职员从2010年1月1日起连续为公司提供服务超过3年,即可行权获得现金。该股票增值权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分别为18元/股,20元/股,21元/股,23元/股。其他条件与例1一致。根据现金结算方式的股份支付的相关规定,在等待期内各年确认的成本费用如表3所示。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发现,在权益结算方式下,A公司因股权激励在三年等待期内共需确认费用2 790 000元,而相同的股权激励,若采用现金结算方式,则需确认费用3 410 000元,现金结算方式比权益结算方式需要多确认费用620 000元。

由此可见,“不同结算方式下采用不同的费用确认方法”这一规定会带来如下经济后果:相同的激励,相同的服务,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却大相径庭,权益结算方式下的年度利润比现金结算方式下的年度利润要多出许多,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同时,这种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所导致的经营成果的差异,并没有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利于客观地进行业绩评价和价值评估,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二)权益确认的不同带来的影响。

在权益结算方式下,等待期内除了确认相关的成本与费用,同时相应增加资本公积,即: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表面上看这笔分录,公司的资本公积增加了。但同时管理费用也增加了,管理费用是作为费用类项目在利润表中列示,会引起利润的减少,并最终引起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减少。因此,这样的会计处理最终并没有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化,只是改变了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事实上在整个等待期内,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都没有引起公司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的变化,并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当然,它影响公司的净利润。

而在现金结算方式下,会计处理为: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从贷方来看,应付职工薪酬增加了,公司的负债总额也就增加了,而管理费用的增加同样会导致未分配利润的减少,并且最终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减少,也就是说,现金结算方式下的会计处理同样不会引起公司资产总额的变化,但是,它造成了负债的增加和所有者权益同等金额的减少,而这种变化将影响信息使用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其中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会引起公司资产负债率的上升,这将影响公司的筹资决策。

我们仍以上文案例为基础来分析由于权益确认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假设在例1中,进行股权激励之前A公司的资产总额为5 000万元,负债总额为2 000万元,其资产负债率为40%,在不考虑其他变动的情况下,若采用权益结算方式的股权激励,则第三年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仍然为40%,但是如果采用例2中现金结算方式的股权激励,则第三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46.8%,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相对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来讲,会增加公司的融资成本,加大公司的融资难度,从而影响管理者的决策。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对不同结算方式下的股份支付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不仅会导致不同企业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从而影响了公司的融资决策,鉴于上述现状和经济后果,本文提出下列建议:

1.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以权益数量的最佳估计数为基础,按照授予日的公允价值来确定相关成本与费用,并确认负债“应付职工薪酬”。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企业为了获取员工服务而应该支付的对价,这个对价的本质是员工所提供服务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表现为授予当日的公允价值,而等待期内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并不是股权激励所产生的,不应当确认为股权激励成本。

2.无论是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还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都应当对等待期内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确认,借方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者相反。这是因为,在等待期内,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是激励企业的潜在义务,它是否需要支付取决于未来股价的变动。如果未来股价上升了,说明激励企业需要支付的代价较之前有所提高,如果未来股价下降了,说明企业之前确认的成本或费用多了,但不管如何变化,这些都是未知数,都属尚未实现的部分,不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成本费用,我们应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来进行反映。

3.强化股权激励的信息披露。虽然会计准则已经要求企业披露股份支付的相关会计信息,但还应加强股权激励费用的摊销、未来期间需要摊销的预计总金额、股权激励费用的确认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S

参考文献:

1.吕长江,巩娜.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以伊利股份为例[J].会计研究,2009,(5).

2.方慧.浅析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经济后果[J].财会月刊,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