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软件项目论文范文

软件项目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软件项目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软件项目论文

第1篇:软件项目论文范文

软件需求是每个软件开发的开端与基础。在项目需求分析阶段,双方必须全面地尽可能细致地讨论项目的应用背景、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操作界面要求、与其他软件的接口要求,以及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各种评价标准。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可以首先分析客户原有系统的建设情况,对客户的原有产品进行分析,明确建设目标等。

需求管理对软件项目能否最终实现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任何的软件项目都必须进行合理的、细致的、一致的需求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正确合理的软件开发计划,软件项目才能顺利地开发完成。

2、沟通与协作

软件项目管理中的沟通与协作是指信息的交流,是使信息发挥积极作用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协作是指和谐地在一起工作的活动。沟通技术可分分四类:(1)正式书面沟通,包括项目文档和备忘录、项目里程碑和交货时间表、需求变更和错误跟踪规程、数据字典、系统分析模型(用例图等);(2)正式口头沟通,包括状态审查会、需求评审会、设计评审会、代码评审会、用户测试,项目定期例会等;(3)非正式口头沟通,包括小组碰头会、同行讨论、与直属业务领导讨论等;(4)电子沟通,包括电子邮件、内部BBS等。协作技术包括资源合理配置、开发步骤有序化、工作目标一致化、提高关心程度、信息共享等。

3、风险管理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预算和进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风险应对方法,做好风险管理计划。

针对软件项目中的风险管理问题,不少专家、组织提出了自己的风险管理模型。常见的主要风险管理模型如下。

1.SEI的连续风险管理模型(CRM)。SEICRM模型的风险管理原则是不断地评估可能造成恶劣后果的因素;决定最迫切需要处理的风险;实现控制风险的策略;评测并确保风险策略实施的有效性。CRM模型要求在项目生命期的所有阶段都关注风险识别和管理,它将风险管理划分为五个步骤:风险识别、分析、计划、跟踪、控制。

2.BarryBoehm模型。Boehm模型的思想核心是:10大风险因素列表。针对每个风险因素,都给出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实际操作时,Boehm以10大风险列表为依据,总结当前项目具体的风险因素,评估后进行计划和实施,在下一次定期召开的会议上再对这10大风险因素的解决情况进行总结,产生新的10大风险因素表,依此类推。Boehm模型的基本形式可描述为:RE=P(UO)3L(UO),其中RE表示风险或者风险所造成的影响;P(UO)表示令人不满意的结果所发生的概率;L(UO)表示糟糕的结果会产生的破坏性的程度。

3.软件工程风险模型(SERIM).SERIM模型要求从技术和商业两个角度对软件风险管理进行剖析,考虑的问题涉及开销、进度、技术性能等。它还提供了一些指标和模型来估量和预测风险,由于这些数据来源于大量的实际经验,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五、软件项目管理技术

1.CMM。CMM是美国卡纳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提出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的一系列方法,它基于组织对关键过程域的支持,定义了软件过程成熟度的五个级别。级别1(初始级)描述了不成熟,或者说是未定义过程的组织。级别2(可重复级),级别3(已定义级),级别4(已管理级)和级别5(优化级)分别描述了软件过程成熟度级别递增的组织。和这些级别相关的KPA是:级别2: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级别3:组织级过程焦点,组织级过程定义,培训大纲,集成软件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组间协调,同行评审。级别4:定量过程管理,软件质量管理。级别5:缺陷预防,技术更新管理,过程更改管理。

2.CMMI。CMMI被看作是把各种CMM集成为一个系列的模型中。CMMI的基础源模型包括:软件CMM2.0版(草稿C),EIA-731系统工程,以及IPDCMM(IPD)0.98a版。CMMI也描述了5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级别1(初始级)代表了以不可预测结果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过程包括了一些特别的方法、符号、工作和反应管理,成功主要取决于团队的技能。级别2(已管理级)代表了以可重复项目执行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组织使用基本纪律进行需求管理、项目计划、项目监督和控制、供应商协议管理、产品和过程质量保证、配置管理、以及度量和分析。

3.PSP。PSP(PersonalSoftwareProcess,个体软件过程)是由CMU/SEI开发出来的,它的推出在软件工程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可以说是由定向软件工程走向定量软件工程的一个标志。PSP为基于个体和小型群组软件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途径,例如如何制订计划,如何控制质量,如何与其他人相互协作等等。在软件设计阶段,PSP的着眼点在于软件缺陷的预防,其具体办法是强化设计约束准则,而不是设计方法的选择。因此,PSP保障软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设计质量。

4、小结

本文分析研究了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管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最后结合实践,提出并分析了软件项目管理技术。我们相信随着软件工程的发展和进一步成熟,软件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实际项目中,我们要坚持改善软件工程的管理,并在实践中总结适合自身的经验,这样才有利于管理技术的进步和软件项目的顺利完成,创造出更高的品质、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PhpMetzger,JohnBoddie.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控制与人员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RajeevTShandilya.王克仁译.软件项目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杨根兴,金荣得,宗宇伟.软件需求的不确定性与解决途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4]周伦钢,吴建军.IT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探讨.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第2篇:软件项目论文范文

AbstractContent:Withthedevelopmentatfullspeedoftheinformationindustry,theprojectmanagementisaneffectualofficeproceduretothesoftwareenterpriserelyingmainlyon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theapplicationinsoftwaredevelopmentoftheprojectmanagement

ispaidattentiontodaybyday.Thistexthasbeenanalyzedanddescribed

throughtheorigincauseofformation,existingproblemandcorresponding

solutionofapplicationtotheprojectmanagementinsoftwaredevelopment

mainly.

关键词:项目管理,软件开发

Keywords:Projectmanagement,Softwaredevelopment

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当前社会的特点,那就是“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信息产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技术创新速度越来越快,用户需求与市场不断变化,人员流动也大大加快。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需要应对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大大增加,也给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挑战。软件行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新行业,管理上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而项目管理应该说对于软件企业,尤其是那些以应用开发为主的软件企业,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项目管理的两个问题

1、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业主的目标为目

的,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和以项目为独立实体进行经济核算,并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2、为什么要有项目管理?

没有项目管理,项目也有可能成功。但没有管理的项目,很难保证项目

的利润空间,对公司来说,亏损的风险就大。所以我们要有项目管理,以保证公司在总体上是盈利的,注意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要盈利。

另外,有了项目管理,就有了管理改进的基础,无论刚开始的项目管理多么糟糕,只要有管理,就有了改进的可能性,至于能不能得到改进,以及改进的快慢,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人,特别是各级管理者;另一个是利益。关键是“利益”,准确的说是“利益的分配”,在权责利明确的前提下,人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还需要指出的是“利益”是多元的,这里的多元不仅指利益的具体形式,而且指利益的受众是多元的,包括客户方相关人员个人的利益。

3、项目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今天,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国际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建设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到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以及政府机关的项目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层出不穷,其功能、特点、应用对象也各不相同。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在内部推广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及管理模式,如果都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效果就更加明显,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和财富。国外90%以上的项目管理都采用软件进行,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还不到10%。新世纪项目管理在中国的迅速兴起,给软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的成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个人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开发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各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开发活动中,对开发实行有效的管理。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即减小开发风险)。同时,随着软件开发规模及开发队伍的逐渐增大,软件开发不再是向过去那样一二个开发人员即可解决的事情。迫切需要一种开发规范来规范每个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与支持人员的工作,每个项目组成员按约定的规则准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采用规范化管理,专业分工也可以降低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从而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方面的因素,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们就发现软件的生产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不规范,缺乏管理。后来,人们在软件工程方法学中引入了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软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直至80年代还是没有提出一套管理软件开发的通用原则,软件管理不善的问题依旧在大范围内存在。

目前的软件开发正逐步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大多数开发团队中都会出现同时开发多个版本、开发/维护工作并存、多地点同时开发等情况,给软件开发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管理不善,必将造成版本混乱,各个开发人员的工作相互交叉、干扰,整个开发团队的工作在一种无秩序的不良状况下运行,严重影响软件产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因此,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产业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软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的思想逐渐融入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开发的项目管理日益受到重视。而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计算机性能的迅速提高,大量的项目管理软件涌现出来。它们可以用于各种商业活动,提供便于操作的图形界面,帮助用户制定任务、管理资源、进行成本预算、跟踪项目进度等。

软件项目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对于软件开发项目中,经常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创造了新的生产率和质量的纪录;一种则完全是一场灾难,不是被取消就是拖延很长时间。前者如在很短的时间内,为了赶进度,在几乎不可能的时间内开发出一套软件产品,创造了软件开发的记录,满足了上级所要求的上机日期,由于开发时间太短,过于仓促,上机时,问题百出,试运行时间长达几个月或一年半载的,而且程序一改再改,维护工作量大。

后者,如某套系统未弄清楚需求,或因设计问题,开发失败。通过提炼这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软件项目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可能会更清晰一些。

目前我国大部分软件公司,无论是产品型公司还是项目型公司,都没有形成适合自己公司特点的软件开发管理模式,虽然有些公司根据软件工程理论建立了一些软件开发管理规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软件开发的质量控制问题。这样导致软件产品质量不稳定,软件后期的维护、升级出现麻烦,同时最终也会损害用户的利益。

分析目前项目管理需要改进的问题可以从几种相关角色的角度去考虑: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公司管理人员、市场人员、客户等。

问题一:缺乏项目管理系统培训(相关对象:项目经理、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或不够系统。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不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完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甚至很少是管理专业的),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解决方案: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应实行项目经理知识技能资格考核制度,让项目经理自觉补充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

问题二:项目计划意识问题(相关对象: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项目经理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项目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做计划是走过场,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没有计划或者是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计划的项目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项目。

解决方案:在高技术行业,日新月异是主要特点,因此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各种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问题三、管理意识问题(相关对象:项目经理)

部分项目经理没有意识到自己项目经理的角色,从总体上去把握管理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在软件企业中,项目经理大多是技术骨干,技术方面的知识比较深厚,但无论是项目管理知识,还是项目管理必备的技能、项目管理必备的素质都有待补充和提高,项目管理经验也有待丰富。有些项目经理对于一些不服管理的技术人员,没有较好的管理方法,工作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另外由于工作分解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解决方案: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问题四:沟通意识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

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人没有每天定时收邮件的习惯,以至于无法及时接收最新的信息。

解决方案:制定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沟通机制,对由于缺乏沟通而造成的事件进行通报作为教训提醒,以提高沟通意识;沟通方式应根据内容而多样化,讲究有效率的沟通;通过制度规定对由于未及时收取邮件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传达到位,例如除发送邮件外还要电话提醒、回执等,重要的内容还要通过举行各种会议进行传达。

问题五:风险管理意识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没有充分分析可能的风险,对付风险的策略考虑比较简单。项目经理在做项目规划时常常没有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文档,而是合并在项目计划书中。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解决方案: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问题六:不重视项目经验的总结(相关人员:项目经理、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在项目结束时有些是因为自身对写文档工作的兴趣或意识,或

者是因为紧接着要参加下一个项目,总体对项目总结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项目总结报告一再拖延,有些是交上来的报告质量较低,敷衍了事。

解决方案:在制度上鼓励和加强项目经验总结工作,使得项目总结及时并且具有指导意义而不是走过场。

问题七:项目干系人相关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项目成员、客户)

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

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致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由于项目经理的工作问题,客户参与程度部不高,客户方相关责任人不明确或对范围和要求责任心不强,提出的要求具有随意性,项目前期对需求的确认不够积极;或者是多个用户代表各说各话、昨是今非但同时又要求项目尽早交付;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

解决方案: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愿望。项目干系人管理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项目经理及其项目成员就要分清项目干系人包含哪些人和组织,通过沟通协调对他们施加影响,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调查并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问题八:项目团队内分工协作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项目成员)

项目团队内部有时由于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

分工不够清晰而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推卸的现象,有时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比较清晰但是各项目成员只顾完成自己那部分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协作。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地造成了项目团队内部资源的损耗,从而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解决方案:项目经理应当对项目成员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并清楚地说明,同时应强调不同分工、不同环节的成员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完善。

以上对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也无法列举所有遇到或将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希望引起对这些问题更多的思考和改进。

结束语:项目管理虽然没有非常高深的理论,但要真正实施起来,也绝非易事。对于软件开发企业而言,这不是一个小的改变,而是一种变革,企业需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宣传并树立公司范围内的项目管理文化十分重要。从而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使项目管理工作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吴照云《管理学原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StanleyE.Portny(宁俊等译)《如何做好项目管理》新经济工商实务丛书

NealWhitten(孙艳春等译)《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第二版)软件项目管理系列丛书

第3篇:软件项目论文范文

1)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

该课程相关教材理论知识抽象、知识体系庞杂,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过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觉得课程所学知识离实践很远,不能很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2)教材案例不完整。

传统教材难以容纳完整的案例,所选皆为虚拟案例,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使案例分析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教师缺少项目管理实战经验。

该课程要求主讲教师既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高校教师往往理论基础较好、工程项目经验积累不足,授课常常照本宣科,很难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指导。

4)学生没有项目开发经验。

在校大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多数没有参与过完整的课堂模拟项目开发,不易理解课程中的工程概念。

5)实践教学学时不足。

软件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由此决定了该课程不能完全通过书本和课堂掌握知识。实践教学一般安排18个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需要完成项目管理工具,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新项目,既要从事项目分析设计工作,又要从事项目管理工作,还要学习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难度非常大。

2理论加案例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前社会需要,利用多媒体授课的优势,以案例充实教学,增加知识面和信息量,使理论具有鲜明的应用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以理论武装案例,彰显案例的科学性,令学生在应用中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2.1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组织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

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内容框架及管理流程有多种版本,如美国项目管理学会推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简称PMBOK)、英国商务部推出的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projectsincontrolledenvironments2,简称PRINCE2)、IBM提出的全球项目管理方法(worldwideprojectmanagementmethod,简称WWPMM)。该课程采用国内外最流行的PMBOK(第5版)组织授课内容,把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分为10个知识领域、5个过程组和47个过程。10个知识领域分别为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干系人管理;5个过程组包括启动、计划、实施、监控和收尾;授课时以4个核心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作为重点内容。以PMBOK指导授课内容既保证了授课内容的权威性,又能够与时俱进地适应项目管理内容的新变化。

2.2组织开篇案例

每章开始,教师都会安排一个与该章内容相关的开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案例经过精心选取,尽量贴近实际。案例部分来源于教材,部分来自项目管理认证中的案例分析,每个案例都包括案例描述和问题两部分。在讲解项目管理的概念和技术时,学生可结合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学以致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结合CMMI认证展示实际项目资料

当以实际项目资料展示项目管理的实践成果时,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实际的、深刻的。在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化管理和持续过程改进领域,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是无可争议的主流模型,在专业研究认可度和软件业界接受度方面都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作为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教师与学院软件开发团队成员一起准备进行CMMI3级认证,认证过程中积累的项目资料为本课程的项目展示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

2.4认证考试试题操练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由于不设报考条件,很受学生欢迎。它可用于以后职称的评审或者作为工作的敲门砖和晋级的阶梯,部分学生会考虑在学校报考软考认证。与本课相关的认证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步入工作岗位,学生能报考的与实际项目管理经验相关的认证还有美国项目协会PMP(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IPMP(international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及中国的CPMP(China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认证等。教师在每个知识点讲授完毕时,辅以这些考试中的相关试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承接工程项目训练成果的实践教学设计

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为指导,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各专业在第六、七学期开设工程项目训练课程,一个导师负责带几个学生,完成从选题、分析、设计到实现的整个项目过程。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在大四找工作之前有了完整的项目实践训练。针对本课程实践学时少及学生缺乏项目开发经验这一突出问题,笔者尝试用承接工程项目训练课程来,组织实践教学。

3.1保留工程项目训练课程中的实践成果

软件项目管理开设在第七学期,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经在工程项目训练课程中完成了项目的选题、分析及设计工作,可以把实践重点放在以前所选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去,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有了自己的实际项目,对项目工程训练课程的学习也是一种有效促进。

3.2课外作业围绕所选项目设置

由于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习题操练,学生不需要再花过多的时间去巩固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可以围绕项目设置。比如,在项目集成章节,教师让学生准备项目章程(或模拟的项目合同)和团队契约;在范围管理章节创建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在时间管理章节利用Project提交项目进度计划;在成本管理章节对项目利用Excel进行成本估计与预算等;最终,学生能够提交所选项目的必要管理文件。

4结语

第4篇:软件项目论文范文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业主的目标为目

的,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和以项目为独立实体进行经济核算,并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2、为什么要有项目管理?

没有项目管理,项目也有可能成功。但没有管理的项目,很难保证项目

的利润空间,对公司来说,亏损的风险就大。所以我们要有项目管理,以保证公司在总体上是盈利的,注意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要盈利。

另外,有了项目管理,就有了管理改进的基础,无论刚开始的项目管理多么糟糕,只要有管理,就有了改进的可能性,至于能不能得到改提供进,以及改进的快慢,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人,特别是各级管理者;另一个是利益。关键是“利益”,准确的说是“利益的分配”,在权责利明确的前提下,人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还需要指出的是“利益”是多元的,这里的多元不仅指利益的具体形式,而且指利益的受众是多元的,包括客户方相关人员个人的利益。

3、项目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今天,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国际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建设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到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以及政府机关的项目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层出不穷,其功能、特点、应用对象也各不相同。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在内部推广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及管理模式,如果都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效果就更加明显,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和财富。国外90%以上的项目管理都采用软件进行,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还不到10%。新世纪项目管理在中国的迅速兴起,给软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的成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个人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开发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各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开发活动中,对开发实行有效的管理。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提供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即减小开发风险)。同时,随着软件开发规模及开发队伍的逐渐增大,软件开发不再是向过去那样一二个开发人员即可解决的事情。迫切需要一种开发规范来规范每个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与支持人员的工作,每个项目组成员按约定的规则准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采用规范化管理,专业分工也可以降低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从而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方面的因素,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们就发现软件的生产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不规范,缺乏管理。后来,人们在软件工程方法学中引入了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软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直至80年代还是没有提出一套管理软件开发的通用原则,软件管理不善的问题依旧在大范围内存在。

目前的软件开发正逐步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大多数开发团队中都会出现同时开发多个版本、开发/维护工作并存、多地点同时开发等情况,给软件开发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管理不善,必将造成版本混乱,提供

各个开发人员的工作相互交叉、干扰,整个开发团队的工作在一种无秩序的不良状况下运行,严重影响软件产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因此,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产业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软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的思想逐渐融入软提供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开发的项目管理日益受到重视。而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计算机性能的迅速提高,大量的项目管理软件涌现出来。它们可以用于各种商业活动,提供便于操作的图形界面,帮助用户制定任务、管理资源、进行成本预算、跟踪项目进度等。

软件项目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对于软件开发项目|中,经常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创造了新的生产率和质量的纪录;一种则完全是一场灾难,不是被取消就是拖延很长时间。前者如在很短的时间内,为了赶进度,在几乎不可能的时间内开发出一套软件产品,创造了软件开发的记录,满足了上级所要求的上机日期,由于开发时间太短,过于仓促,上机时,问题百出,试运行时间长达几个月或一年半载的,而且程序一改再改,维护工作量大。

后者,如某套系统未弄清楚需求,或因设计问题,开发失败。通过提炼这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软件项目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可能会更清晰一些。

目前我国大部分软件公司,无论是产品型公司还是项目型公司,都没有形成适合自己公司特点的软件开发管理模式,虽然有些公司根据软件工程理论建立了一些软件开发管理规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软件开发的质量控制问题。这样导致软件产品质量提供不稳定,软件后期的维护、升级出现麻烦,同时最终也会损害用户的利益。

分析目前项目管理需要改进的问题可以从几种相关角色的角度去考虑: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公司管理人员、市场人员、客户等。

问题一:缺乏项目管理系统培训(相关对象:项目经理、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或不够系统。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不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完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甚至很少是管理专业的),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解决方案: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应实行项目经理知识技能资格考核制度,让项目经理自觉补充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

问题二:项目计划意识问题(相关对象: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项目经理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项目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做计划是走过场,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没有计划或者是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计划的项目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项目。

解决方案:在高技术行业,日新月异是主要特点,因此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各种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问题三、管理意识问题(相关对象:项目经理)

部分项目经理没有意识到自己项目经理的角色,从总体上去把握管理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在软件企业中,项目经理大多是技术骨干,技术方面的知识比较深厚,但无论是项目管理知识,还是项目管理必备的技能、项目管理必备的素质都有待补充和提高,项目管理经验也有待丰富。有些项目经理对于一些不服管理的技术人员,没有较好的管理方法,工作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另外由于工作分解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解决方案: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提供,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问题四:沟通意识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

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人没有每天定时收邮件的习惯,以至于无法及时接收最新的信息。

解决方案:制定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沟通机制,对由于缺乏沟通而造成的事件进行通报作为教训提醒,以提高沟通意识;沟通方式应根据内容而多样化,讲究有效率的沟通;通过制度规定对由于未及时收取邮件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传达到位,例如除发送邮件外还要电话提醒、回执等,重要的内容还要通过举行各种会议进行传达。

问题五:风险管理意识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没有充分分析可能的风险,对付风险的策略考虑比较简单。项目经理在做项目规划时常常没有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文档,而是合并在项目计划书中。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解决方案: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本论文提供>由整理提供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问题六:不重视项目经验的总结(相关人员:项目经理、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在项目结束时有些是因为自身对写文档工作的兴趣或意识,或

者是因为紧接着要参加下一个项目,总体对项目总结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项目总结报告一再拖延,有些是交上来的报告质量较低,敷衍了事。

解决方案:在制度上鼓励和加强项目经验总结工作,使得项目总结及时并且具有指导意义而不是走过场。

问题七:项目干系人相关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项目成员、客户)

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

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致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由于项目经理的工作问题,客户参与程度部不高,客户方相关责任人不明确或对范围和要求责任心不强,提出的要求具有随意性,项目前期对需求的确认不够积极;或者是多个用户代表各说各话、昨是今非但同时又要求项目尽早交付;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

解决方案: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愿望。项目干系人管理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项目经理及其项目成员就要分清项目干系人包含哪些人和组织,通过沟通协调对他们施加影响,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调查并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问题八:项目团队内分工协作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项目成员)

项目团队内部有时由于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

分工不够清晰而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推卸的现象,有时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比较清晰但是各项目成员只顾完成自己那部分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协作。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地造成了项目团队内部资源的损耗,从而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解决方案:项目经理应当对项目成员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并清楚地说明,同时应强调不同分工、不同环节的成员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完善。

以上对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也无法列举所有遇到或将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希望引起对这些问题更多的思考和改进。

结束语:项目管理虽然没有非常高深的理论,但要真正实施起来,也绝非易事。对于软件开发企业而言,这不是一个小的改变,而是一种变革,企业需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宣传并树立公司范围内的项目管理文化十分重要。从而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使项目管理工作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吴照云《管理学原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StanleyE.Portny(宁俊等译)《如何做好项目管理》新经济工商实务丛书

NealWhitten(孙艳春等译)《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第二版)软件项目管理系列丛书

邓良松《软件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5篇:软件项目论文范文

英文名称:Comput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上海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计算机用户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共同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8)、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并已纳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数据库收录。

第6篇:软件项目论文范文

关键词:科研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访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005-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 security mechanism, analyzes the main functional modules of the system and key technology,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tworking, security, standardization and scientific.

Key words: scientific-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 design; database access technology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教改项目、论文、著作、专利产品,管理的相关信息数据变得愈来愈大。单纯地依赖传统的手工管理体制或使用WORD、Excel文件来进行管理变得力不从心,效率低、不安全,也不利于数据的查询、更新、维护、报表和统计分析。近年来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很快,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科研信息的管理是势在必然,既便于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相互协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又使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安全化。本着高效、简洁、准确、科学的管理原则开发基于WEB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对科研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提升管理水平。

经实际调研分析科研管理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有:各类人员信息管理,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项、经费方面的项目管理,项目产生的论文、著作、专利、科研成果转化信息的科研成果管理。

1 系统分析

①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

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数据库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采用Visual Studio 2012的Visual C#作为软件编程语言,用作为数据访问技术。

②开发框架设计

在进行WEB项目设计时,考虑到系统的设计流程、模块划分方式,选择采用 4.5下的三层开发框架设计,以达到分散关注、松散耦合、逻辑复用、标准定义的目的。

表示层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交互式的操作界面。

业务逻辑层是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的桥梁,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和处理,根据用户请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返回。

数据访问层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读写操作。

2 数据库设计

根据工作业务流程和归档需要,创建KYXXGLXTDB数据库,含有8张表,分别是项目信息表dbo.XMXXB、经费信息表dbo.JFXXB、项目论文表dbo.XMLUNWEN、项目著作表dbo.XMZHUZUO、项目成果转化表dbo.XMCGZH、项目专利表dbo.XMZHUANLI、系统管理员表dbo.XTGLYB、科研人员信息表dbo.KYRYXX。

3 系统功能结构

该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见下图。

4 主要功能模块

通过对科研信息管理工作的分析,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五个大的模块。

系统登录模块: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进入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项目管理模块:包括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中检、项目结项、延期项目、终止项目、经费管理子模块。

成果管理模块:包括论文管理、著作管理、专利管理、成果转化子模块,。

角色管理模块:包括科研人员、系统管理员子模块。不同的角色操作不同的功能项。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备份、数据导入子模块。

5 系统安全机制

本系统需要安装硬件防火墙、杀毒软件,以增强网络环境安全。采用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登录身份验证、系统管理员表等关键信息加密传输存储的信息安全技术。

①验证控件

共有六种验证控件,分别如下:

必须字段验证RequiredFieldValidator 用于验证输入值是否为空。

比较验证CompareValidator比较两个控件的输入值是否满足用户程序设定的功能关系。

范围验证RangeValidator 输入是否在指定范围,范围用MaximumValue(最大)和MinimunVlaue来确定。

正则表达式验证RegularExpressionValidator 验证用户输入的值是否符合正则表达式的格式。

自定义验证CustomValidator 自定义验证控件。

验证总结ValidationSummary 总结验证结果,收集本页的所有验证错误信息,并可以将它们组织以后再显示出来。

②用户名和密码的加密采用MD5算法实现,安全可靠。

6 数据访问技术

是Microsoft软件设计的数据库访问技术,是一组向.NET程序员公开数据访问服务的类,为创建数据共享应用程序提供了丰富的组件。使客户端能够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支持连接到SQL Server 2012关系型数据库、执行命令和检索结果的.NET 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SQL ,使用System.Data.SqlClient命名空间。

①Connection对象负责应用程序和数据库间的连接。通过ConnectionSring设置要连接的数据源,通过ConnectionTimeOut()属性设置超时时间。

②SqlCommand对象主要用来对数据库执行更新、插入、查询、删除命令和存储过程。使用ExecuteReader()、ExecuteScalar()、ExecuteNonQuery()方法操作数据。

③SqlDataReader对象用来存储数据库查询结果。不能用New创建,须调用xecuteReader()方法实现。SqlDataReader对象读取数据时使用Read()方法每次读取一行数据,直到读完。按顺序读取数据提高了读取速度,但是这种操作方式必须在操作过程中保持程序与数据库的连接,比较浪费网络资源。基于无连接的数据库操作用到DataSet对象和SqlDataAdapter。

④SqlDataAdapter连接DataSet和数据库的桥梁。SqlDataAdapter使用Fill()方法给DataSet加载数据。在添加、更新、删除操作结束后调用Update()方法更新数据源。

⑤DataSet是结构的主要组件,用来描述一个数据集,它是从数据源中检索到的数据在内存中的表示形式,不依赖于数据库的独立数据集合。即使断开数据链路,或者关闭数据库,依然可用,所以支持离线状态下的数据库访问。DataSet 由一组DataTable 对象组成,支持多表、表间关系、数据约束等。也可以独立于.NET 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使用本地的数据。DataSet位于System.Data命名空间中。

⑥DataTable表示内存中的数据库表,可以通过DataSet对象的Tables属性来访问。它包含DataColumn对象、DataRow对象。相当于在SqlServer中执行查询语句后得到的表结果。

⑦DataGridView对象用来显示和编辑来自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源的表格数据,非常简单和直观,具有极高的可配置性和扩展性。

7 结束语

在 4.5平台下开发的基于Web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便于不同区域的科研人员进行项目的申报,不同权限的系统管理人员对科研信息进行网络化的管理操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可实现性和安全性。实现了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不仅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安全、方便、快捷;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法,使管理手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田伟入门很简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于晓娜,张竟志.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

[3]张小艳,赵渭泳.基于C/S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管理研究,2007.

[4]翟鹏翔 Web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5]陈承欢.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设计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第7篇:软件项目论文范文

0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迫切要求,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吸引了众多高校参与、探索并培养卓越工程师。这些高校通过借鉴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国际CDIO工程教育模式[1],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多样化的CDIO(如汕头大学的EIP-CDIO)探索和实践[2-3],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通过引入CDIO工程教育,进行计算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对于完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针对目前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在CDIO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标准指导下,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1 CDIO的基本知识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简称[1],构思指的是系统性的构想和思考,包括确定客户的实际需求,考虑技术、企业战略和相关规定的整体过程;设计是把构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包括设计、图纸和描述产品、过程和系统实施的方法和计算等;实施是指从设计到产品的实现过程,包括软件编程、硬件制造、测试和验证等;运行是指产品制造完成之后的过程,包括对系统的维修、保护、改造等。

CDIO模式主张在系统和产品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工程教育实践环境中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创造真实的工程教育情境,使学生理解职业工程师专业工作要求和所需的能力要求,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等内容,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多学科间联系的方式,来掌握深厚的技术知识,理解技术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培养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CDIO教学大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技术知识和推理;②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③人际交往能力;④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及运行。CDIO教学大纲不仅对学生培养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做了详细的描述,体现了全面培养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CDIO工程教育方法对工程师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

CDIO采用12条标准来描述其教学大纲要求的教育目标,对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指引和评价系统,其具体内容包括:①以CDIO为环境背景;②CDIO教学目标;③一体化的课程设置;④工程概论;⑤设计-制作经验;⑥CDIO实践场所;⑦综合性学习经验;⑧主动学习;⑨教师CDIO能力的提升;⑩教师教学能力的 CDIO项目评估。

基于CDIO的人才培养一般按三个级别的项目[3]进行,一级项目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知识及能力培养要求而设定;二级项目围绕一组核心课程的知识点和能力培养而设计;三级项目为单门课程而设计,旨在增强理解和培养相关能力。其中,一级项目为主线,二级项目为支撑,三级项目与核心课程为基础,将核心课程教育与对专业的整体认识统一起来,并结合项目训练对学生的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人际和团体交流能力,以及对大系统的掌握、运行和调控能力进行整体培养。

2 基于CDIO的Linux操作系统课程改革与实践

Linux操作系统是一门内容多、范围广、应用性强的课程,开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学时为54学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课堂教学(28学时)为主,实践教学(26学时)只是为验证理论课的内容,考核方式亦以试卷成绩为主。这容易导致学生缺少对实验的主动思考,学习积极性不高,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在 CDIO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

2.1 教学目标改革

“在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并重,突出工程化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CDIO教学大纲的四方面内容,我们修订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目标为:“围绕Linux系统产业需求和应用技术,以学生为主导,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开发形式,掌握Linux平台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工程化实践能力”。

2.2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CDIO标准和Linux课程特点,我们通过减少理论教学,加大实践课时的思路对该课程进行改革,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2.3 实践教学改革

围绕工程化实践和创新精神培养这一目标,我们通过课内验证性实验,课内设计性实验,课内工程实训实验,课外科技创新型实验的有序衔接,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Linux实践教学体系[4]。

⑴ 课内验证性实验:在课程中配套的CDIO三级项目,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于特定理论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⑵ 课内综合性实验:强调知识模块的综合应用,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的构思-设计-实施-操作能力。

⑶ 课内工程实训实验,裁减实际Linux项目,以团队化的形式实施CDIO二级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工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⑷ 课外科技创新型实验:通过科技竞赛,参与教师横向项目等实际Linux课题,锻炼其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素质。

CDIO教育模式采取以项目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因此对于课内综合性实验和课内工程实训实验,我们通过小组的项目立项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项目组织,让学生进行项目的分工、计划、协调、沟通,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项目执行,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分工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推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其工程化实践能力;通过项目演示和汇报,回答提问,来锻炼学生的文档撰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经过这样一个全生命周期项目,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4 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以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工程实训实验组成,分别占期末考试40%,20%,40%。验证性实验以教师现场检查并提交实验报告形式进行;综合性实验、工程实训实验项目则按照学生自评(20%)、组内互评(20%)、组间互评(20%)和教师评价(40%)的评价指标构成来来分别评价。其中教师评价和组间互评以项 目论文、答辩情况、小组合作分工以及项目演示结果为依据。组内互评和学生自评则按照每个学生在项目中的工作量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表现、团队合作情况来进行。

经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改革,并在2011-2013届本科学生中实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项目开发经验更加丰富,这为未来工作和就业奠定了基础。

3 结束语

CDIO工程教育理念代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如何在课程群和单门课程中设计合适的CDIO二级和CDIO三级项目,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本文仅在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中进行了CDIO项目的初步探索,未来将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和行业需求,与Linux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共建Linux课程,这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第8篇:软件项目论文范文

【摘要】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语言的语用能力学习。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英语短剧这一具有较强体验性和相对完整情境的方式来研究其对英语语用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本着这一思想,笔者在北方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中抽取了160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80名同学中实行短剧教学任务。研究的结果证明英语短剧教学对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有明显的帮助。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语用能力 英语短剧 语境

1.问题的提出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2004)提出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应该是英语教学的重点所在。语用学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意义(meaning),另一个是语境(context)。(何自然,1998)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它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情境来让学习者亲身感受语言运用的细微之处,因此英语短剧这一具有较强体验性和相对完整情境的方式来研究其对英语语用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着这一思想,项目组开展了"英语短剧对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提高"的研究。

2.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action research) (Mills,2006) 通过问卷调查和话剧表演任务,查明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实验班学生实施为期16周的针对性的话剧表演任务安排,以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控制班的学生不参加话剧表演;训练过程中,主要采取小组轮流活动,小组全员参与的方式,让各小组课下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自己的短剧任务,并在课上进行表演,师生进行点评;同时,也请实验班学生对此训练任务进行评价;训练任务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访谈,倾听他们对这个短剧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纵向比较实验班学生在训练课程前后的2次英语综合测试试卷的测试成绩,横向比较实验班和控制班的英语综合测试试卷的测试成绩,分析本研究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大学本科二年级非英语专业高班的学生。实验被试共160人,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两组,各为80人, 实验班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困难,但他们有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欲望,他们自愿参加“英语短剧表演”训练。控制班的同学没有参加训练。

2.3 研究材料

研究的材料有训练前期调查问卷、训练后访谈问题、学生课后评价表和两次学生英语综合测试。前测和后测的试题来自同一级别、同等难度的英语四级模拟试题集, 2份试卷同时准备,审核,确认试卷难度、篇幅等一致后才使用,以保证试题的效度,最后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成绩。

2.4 研究过程

2.4.1 前测阶段

在2010级英语高班中抽取没有体验过英语短剧的两个班(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发放前测调查问卷和英语四级模拟测试试卷,作一个语用能力的评估调查,对他们目前的语用能力水平做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

2.4.2 实践英语短剧阶段

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The InputHypothesis),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促成习得(乐眉云,2004)。由此可见,为学生提供大量且难度适中的语言输入是保证学生习得语言的必要 条件之一。而学生进行短剧任务正好符合这一要求。让实验班的同学在上课期间体验英语短剧,主要采取小组轮流活动,小组全员参与的方式,让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自己的短剧任务,短剧实施基本思路是:学生自主感知短剧任务(课前)、多媒体辅助下进行短剧表演(课堂)、师生总结评价短剧任务及对体验者进行访谈(课后);其中短剧表演的全过程进行清晰完整的录制。

2.4.3 体验期结束后

给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同学发放后测调差问卷和英语四级模拟测试试卷,通过总结问卷结果对体验者和未体验者的语用能力做出对比和评估

2.4.4 评价实验

对照比较学生在短剧前后的2次英语四级模拟测试成绩;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前后测成绩和两组学生成绩的显著性关系;训练期间,请学生对短剧在对自己听力、阅读、语法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合等级评定,并附加评定意见;训练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访谈,倾听他们对这个课程教学的反馈

3.研究结果

经过16次32课时的短剧训练后,我们对所有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行再次测试(后测),并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后测成绩进行分析。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班级(实验班和控制班)的主效应显著,MS=6. 581,F(1, 126)=4. 433, p=0. 037;测试(前测和后测)的主效应非常显著,MS=34. 002,F(1, 126)=22. 903, p

表1 实验前后实验控制两班测试成绩对比

从表1可以观察到训练效果,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前测时,差异不显著,MS=0•053,F =0. 029, p=0. 865,说明2个班级的起点相似,但在后测时, 2个班却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MS=14. 891, F =12. 966,p=0. 001。可见,短剧方法在实验班的语用能力提高中起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4.实验结果分析

4.1 测试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2学时的英语短剧训练,实验班的后测均值比前测均值多了1. 53分(15. 3% ),大多数学生都进步了。实验班80人,其中68人(85% )有进步; 5人(6% )没有进步; 7人(9% )退步了。此外,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成绩进行4种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结果,充分说明了本研究所使用的短剧训练方案是有效的、可行的。至于少数同学,他们参加本训练班后,为何没有进步,甚至退步了?这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4.2 访谈结果分析

英语短剧任务结束后,对实验班5位同学进行较为深入的访谈,其余学生则以其它形式向我们反馈。反馈意见表明,本研究使用的学生短剧表演老师当堂指导使90%的受试学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英语语用能力提高了,而且大学英语四级测试的准确率也提高了;他们对本研究所使用的短剧训练方法也表示满意。

研究结果表明,英语短剧训练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是有效的。让学生在具有较真实体验性的英语短剧中充分感受和体会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师生共同对短剧任务的总结评价找出制约他们语用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让学生在交际中获得实用性的能力,英语短剧在课堂上创造了对话式、交谈式的真实语用环境,使学生有大量机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本研究论证的训练模式,来提高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仅仅32节课的英语短剧训练,不可能彻底改变现状。学生有他们的个体差异,以致个别学生没有进步,甚至退步了。因此,还要深入调查分析本研究中的英语短剧训练方案对某些学生无效的原因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第9篇:软件项目论文范文

关键词:专业图书馆,学科馆员,职业素质

 

高校专业图书馆是高校内由掌握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系统地、有针对性地采集、整理、加工、收藏,为教学和科研单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专业发展提供文献利用及信息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文献效益机构。它收藏某一学科(主题、领域)文献信息的图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学校图书情报信息系统的终端部分,与学校图书馆在管藏建设、信息收集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各自有所侧重。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培养人才质量要求和科研任务的加重,高校师生对图书资料的需求迫切,诸多因素都对新时期下专业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一系列挑战。

专业图书馆与高校公共图书馆相比,除常规借阅工作外,工作重点更要体现“专业”二字,即进行专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并开展情报服务,使之成为本专业的教学后盾、科研基地和情报服务中心。高校中建有专业图书馆的单位,多为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因此专业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博导等专家学者和博硕士生们。专家学者们的科研能力强,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任务并引导博硕士生的研究方向,急需了解并使用国内外学科前沿成果,因而专业图书馆在收集、整理、利用、开发文献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图书馆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专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加强自身建设,具备过硬的职业素质。

首先,要有无私奉献精神,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坚贞理念。论文写作,学科馆员。论文写作,学科馆员。对于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要有无私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是由图书馆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是对图书馆工作者提出的特殊职业道德要求。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学术奉献的服务工作,服务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归宿,只有在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过程中才能得到承认和支持,只有优质服务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精神,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进取心。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坚贞理念,忠于职守、热爱事业,更好的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其次,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朝着“学科馆员”标准迈进。业务素质是从事专业图书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专业知识,二是专业技能。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做好专业图书馆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对每名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掌握图书情报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专业图书馆馆藏资源、各项业务、各类检索工具。对跨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有敏感的认识,具有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的能力,能熟练编制二次、三次文献,掌握网上资源的搜索与获取,进行知识综合化、一般性咨询服务等。

作为一名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还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SubjectLibrarian ,又称联络馆员) 就是以学科划分业务工作并为对口学科的读者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员。作为一种有针对性地为特定学科领域提供服务的对口服务模式,其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当时被称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接着,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也推出了“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服务(Network Librarianand Free Guide)。这种服务通常都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资深的参考咨询馆员(ReferenceLibrarian)担任。而后,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部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也推行了学科馆员这种服务模式。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率先建立了“学科馆员小组”,开创了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先河,为读者和用户提供针对性强的对口服务。论文写作,学科馆员。

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特别是一名专业图书馆学科馆员,就要具有精深的对口学科专业知识。学科馆员的服务对象大都是资深的教授、专业科研人员,他们咨询的问题往往带有很强的专业性。掌握基本专业知识,是分析、理解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信息需求的基础。同时,从大量的专业信息资源中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也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也需要专业功底。

想要成为合格的学科馆员,还要培养自身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反映了人们对信息工作性质、作用的认识程度,是关系到能否发挥信息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科馆员应按照服务对象的要求,将有效信息从庞杂繁多的信息源中鉴别、提取、筛选、整序,形成适合需要的、便于使用的信息产品,真正成为信息的收集者、组织者、传播者和导航者。

此外,培养自身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与网络运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必不可少。合格的学科馆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查新等咨询活动中,能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多层次、多品种网络电子文献及计算机网络检索技术,满足信息咨询要求。据统计,网上90%的信息资源是英文资源。论文写作,学科馆员。要想及时跟踪获得最新的信息,首先要突破语言障碍。图书馆全球一体化、网络化,各种语言文献的利用,开展联机检索,从网上获取信息,及时跟踪国际学科领域发展动态等,都要求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以适应国际间交流、网上信息利用等工作。

再次,不断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论文写作,学科馆员。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是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因此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科研意识,通过自己对所服务学科领域发展的跟踪了解,运用科学的思维进行分析,判断具有科研价值的课题推荐给科研人员。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院系的科研活动,利用自己对本学科领域信息资源的了解掌握,查找信息资源,报告最新科研动态,提供定题服务,进行科研查新及科研项目论证等工作。

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新生进行专业图书馆的馆藏特色与利用教育,为高年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讲解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基本知识,介绍中英文期刊与核心期刊以及校园图书馆各种网络数据库的检索与使用,协助专家学者培养学生初步的文献搜集能力。结合专家学者所设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在课程开设之初为学生列出推荐参考文献与相关网络资源下载链接,为学生提供课前熟悉新课内容,课后独立思考、自学知识的途径,协助专家学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有效弥补课堂时间有限带来的讲授知识内容不能完全展开的局限。论文写作,学科馆员。配合学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有针对性地为其介绍专题文献资源,提供导读服务,协助专家学者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等。

高校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上述职业素质,才能更精准地体现专业图书馆的特质,更具针对性地为专业教学科研提供服务,更丰满的诠释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角色。

参考文献:

1、彭艳.对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和发展定位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4(5):96-99.

2、徐恺英.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优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12):92-94

3、惠冬芹.图书馆员积极人格的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06,(7):65-67

4、邓三鸿.学科知识地图的构建——以图书、情报学为例[J].情报学报,200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