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自我总结范文

小学自我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自我总结

第1篇:小学自我总结范文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校长宋新光直接抓,分管副校长李家意具体抓,学校办公室、政教处、保卫科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处室和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市公安、卫生、综合治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学校安全教育周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人防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学校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加强节假日对子女监护》的公开信,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提倡走读学生步行上学,对学生骑车上学情况进行清查,严禁学生骑“三无”(无刹车、无铃、无牌照)自行车上学。

五、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汛前,学校对校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同时,积极配合市卫生局对学校食堂、饮水卫生进行检查。冬季,学校对电线和家属区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步的打算

我们在安全保卫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安全保卫工作得到加强,但是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1、社会育人环境存在不利于师生安全的因素。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的集中综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明显的好转。但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和不良文化对师生安全的影响还比较大,试图干扰学校及学生的社会恶势力和人员还存在,社会上的黄、赌、毒、非法出版的图书、音像及网吧和游戏室对学生的影响还非常大,学校周边的饮食摊和食品店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第2篇:小学自我总结范文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3篇:小学自我总结范文

正 是因为是第一次值周,所以值周工作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我们学校值周,要求我们值周老师住在学校里。并且每天需要负责学校的晨跑,每天6点10分和学 生一起起床,组织学生有序的进行晨跑。然后要安排值周班的学生进行学校5项常规的检查。包括一天的三次眼保健操、班级和包干区的卫生、食堂的就餐次序、学 生的课间正常的次序、节能节电的检查等等。除此之外,值周老师还需要负责不住校生的放学点名统计、住校学生的点名统计、晚就寝的纪律维持等。

在 值周工作中,刚刚开始很多事情还不是很清楚,需要其他的值周老师指导,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就能够熟练的自己工作了。刚开始查寝的时候走访寝室还略微有点紧 张,但有了几次经历以后,就可以自信的发出我有点威信的教育声了。我觉得值班可以了解更多的学生,可以认识更多的学生。很多次,走在学校的路上,见到老 师,会停下脚步,向老师鞠躬问好。在这一周的值周中,发现大部分的包干区和寝室纪律卫生在提醒之后都做的更好了,这就是学生的进步,虽然不能说拜我所赐, 但我心里还是挺开心的,因为起码在这一个星期里面,我看到了自己努力后的成绩。

晚就寝的确是个体力活啊,每天晚上9点10分熄灯,学生要躺在床上睡觉。而值周老师和宿管需要不断的从一楼到5楼巡查,查看学生的就寝情况。一般时间要持续到10点左右,而在这50分钟里基本上都需要来回走。不过想想也好,起码可以稍微算每天锻炼吧,就当减肥了。

第4篇:小学自我总结范文

一、认真执行课程计划,重视课堂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先备课,再上课的原则,备课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和研究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教法,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按课程计划授课;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提倡资源共享,鼓励创新。课堂教学效果普遍反响很好!

每个班级都存在一部分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如何帮助技能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对体育感到自信和快乐?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力争让这样的学生缩短与其他学生的距离,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是制度的制度:即对他们不歧视不体罚,要多一点爱心、耐心和关心,并利用师生互动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课堂上充分利用区别对待的原则,时刻关注全体,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此外,为成为一名教师,我每上完一节课都要及时的反思,把本节课的情况作一个总结。及时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环节进行反复推敲。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把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及时记录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思考解决方法。并且,我与其他三位教师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充分进行交流,这样,使我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

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内在素质,我把教育理论的学习作为教研活动的首要任务。做到充分解读教材,养成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

为了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我认真进行课题研究,通过说、评课,互相听课交流等活动进行教学研究。同时把提升自己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结合起来,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由此我更加深信:老师的努力,收获最大的是学生。

三、严抓落实常规,完善教学任务

第5篇:小学自我总结范文

比如,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东西都记下来,有不明白的下课后再问老师。回家后要把老师讲得总结一下,把课上讲的重点要会。

在学习上要向比自己更好的学生学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看别人的优点补自己的缺点,在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把考试中和平常容易错的题进行总结,弄明白是哪里错了,要多做几道这种易错的题。

在课后还要复习,把今天学的知识看一看,弄懂学的知识,作一些有关的题。平常把每一次的作业都当成一次考试,认真做题,把每一次考试就当成一次作业,这样你的作业做的好,考试时自然就轻松多了,而且成绩也很好。

如果你想让成绩更好,可上补习班,上补习班可以提高你的一些成绩,但你首先要在在学校里把该学的学会再补习班提高。

有时候考试没有考好,不要灰心,要找出错因,并改正它,保证它以后不再错了。学习上也要多和同学交流,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讨论讨论一些难题,在学习时要认真地学,这样能提高学习效率。

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师、父母和同学,我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取得成功的。

第6篇:小学自我总结范文

一.中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组织途径的思考

有效教学组织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应包含五方面: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确立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是教学工作所要创造的一种较高境界,需要紧紧抓住“三个根本”。

1.切实转变学校管理理念,要将教学质量的“后端监控”转变为“前端规范和重点建设”,将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形成“服务教学、规范过程、关爱师生、凝聚人心、和谐发展”的人文管理新理念。

2.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以及教学的“合作者”。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但中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绝大多数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的,学生愿不愿学、会不会学、学得怎样等都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这样,优良的教师专业素质就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教学要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做到三点:①不做表面文章,我们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应该指向效果的提升,决不能流于形式,决不能追求表面的繁荣。比如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出一些没有思考度、探究度的问题,时间浪费掉了,看起来热闹了,却没有真正的效益。我们的集体备课也好,设计学生活动也好,一切都要实实在在,一切都要从效果出发,坚决反对花架子,坚决反对不切实际。②全面、系统地推进,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有效教学自然也必须全面推进。一方面,我们要同时兼顾教育、教学两个功能,另一方面,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紧围绕“有效”精心谋划。③不断创新和遵循教学规律并举,相对于通常意义上的教学常规而言,推进有效教学,我们必然要进行一些推陈出新,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上要有一些新的探索,对一些教育的传统要进行改革,像备课的方式、教学手段的运用、考试的组织、阅卷的流程等,但一切必须以不违反教学规律为原则。

二.中学数学有效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

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实践上一是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要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要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四是要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脑手二者的相辅相成,能使大脑左右两半球趋于协同活动,使两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并结合。从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上讲,设计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要注重教学的几个要素:

1.有明确的教学三维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围绕三维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就能为有效教学组织打下基础。

2.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加强教学直观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适时回顾和小结整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能有效地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有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的组织效果。

4.有学生主体作用的更好发挥。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高中数学比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要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5.有对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良好习惯的培养。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教师教学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第7篇:小学自我总结范文

一、自主学习的涵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最终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这其实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自主学习有如下特征:能动性、有效性、相对独立性。简单地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能自觉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活动,并能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馈的过程或能力。

二、当前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生不愿自主学习

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有些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和难学的学科,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缺乏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有的学生对自主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可以不学,对自主学习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愿进行自主学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

2.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不能自主学习

有的老师在教学中错误地认为小学生年龄小,没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浪费时间,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或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困难,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很强,不便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有了这种观念,就会一味地注重讲授,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会淡薄,就会产生思维惰性,什么知识都等老师去讲,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差。

3.缺乏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会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策略,让学生会自主学习。面对教师给定的自主学习任务,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策略作保障,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浓,也很难顺利、高效地完成。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老师虽然在课外或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自主学习任务,但由于缺乏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学生不会自主学习,这样的自主学习效果也不好。

三、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但这种自主性、能动性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还需要教师有效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策略,真正地会学。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学生想学,有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的最主要因素,可以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产生内驱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比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游乐园里有什么好玩的,然后用课件展示游乐园的场景图,带学生一起去游乐园看看,让学生认真观察场景图,按游戏运动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让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调动起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

2.更新数学教学观,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自主学习是在自我意识产生之后才出现的,自我意识应该是自主学习最为基本的内部条件。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自我意识的形成,个体就不可能有‘主我’与‘客我’的分化,就不可能既将自己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又将自己视为学习活动的客体,有意识地控制、调节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应更新数学教学观,树立正确的理念,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两个基本点: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价值引导是指教育是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自主建构是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学生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接受所学的知识,而是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进行的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学习的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丰富和提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和乐趣。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3.加强对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恰当地布置课前预习,加强对课前自主预习的指导。预习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复习与新知相关的旧知,初步感知要学习的新内容,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以便更好地去学习新知。正确、有效的自主预习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指导,使学生的预习更高效。一方面,教师应使学生明白要学习的新内容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生回忆和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如预习时应把重点标出来,重点进行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作个记号,课堂上作为学习的重点。教材上的例题应自己先做一下,再与书上的进行对照,从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和解答中的重要步骤,并试做课后的练习题。预习完后可把自己的疑问以问题链的形式总结出来。最后,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相应的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中有收获。教师可结合相应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预习提纲或预习单来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进行指导。

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生的内在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共同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首先,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思维和自主学习活动“留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操作、探究、思考、交流和讨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实践、动手探究。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动手探究去突破和克服,使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表述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多方面感悟新知。最后,还应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操作过程、所得结论等,待学生表达后还可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能力。不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课结束前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首先,可引导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已经达成了哪些学习目标,解决了预习中的哪些疑问,自己这节课中哪些方面表现得比较好。其次,还应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存在哪些疑问,准备怎样去克服和解决;觉得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需要进一步提高。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情感、态度的丰富和完善,和同学交流合作的情况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全面评价,分析自己表现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

4.课外创设多样化的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志

第8篇:小学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实现教育的整体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为日益发展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有用人才的要求——这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高层次目标。因此,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长期和重要的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广大中小学教师目前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实际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少

由于受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很难走出校门,走出本地区去学习。教师长年囿于学校的小天地中,难以撼动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

2.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受限

3.组织有限的培训活动,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每年都有地市级培训、县区级培训若干次,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4.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

与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提高是综合性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虽是持久的但也并非立竿见影,不如教师紧抓一阵来得效益高,因此许多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提高的是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次之,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

二、倡导自我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始终倡导“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学习是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只有学习精彩了,工作才能精彩、生活才能精彩。开展了教师读书工程,设计了教师的读书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教育经典类、教育理念类、教育实践类、教育信息类四个层次。

目前教师自我学习的有效途径应该是自我研修、教师相互听课。自我研修就是要学会分析自身的现状,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抓住自已可发展的机遇与风险。然后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炼研修的课题,在学科中,在课堂中,在学生中进行科学研究,这样就会在解决问题中去深思,总结经验,寻找方法,从而不断成长起来。师生关系的转变、课程双主体的出现,要求教师角色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必须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才能走在专业发展的最前沿。

教师相互听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听课。它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数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行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教师可以依据这些显性化了的知识,对自己的特点、优势和需要加强的领域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为自身制定或修正专业发展的计划。

三、经常教学反思,自我完善教师专业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反思是一种自我观照、自我扬弃、自我确认和自我追求的生活方式。所谓教师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影响教师成长的核心因素。

反思可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过程中的反思两种。正确的反思方式和策略可以保证教师反思的质量,并使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养成反思习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加速教师的自我成长。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写反思日记、观摩教学、讨论教学、开展行动研究。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发展的实践和能力。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教师在这种反思和转化中,不仅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成长。因此,教师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沟通的桥梁,也是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桥梁。

四、引导独立思考,自我探索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必须要学会理论思考。任何一种理论无论如何自圆其说,都与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存在距离,只有教师消化了理论的精髓并渗透到实践中去,才能说是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结合。但是,对于专家的前沿性理论,教师不是亦步亦趋地照搬,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实验与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接受的同时必须加上自主的独立的思考,从自己所理解的透彻的那一点入手,指导自己的实践。另外,并非所有的理论都是完善的,没有一丝缺陷的,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理论的缺陷并进行弥补,我们才能说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做到了这一点,教师自身也就从职业教师变成了具有“专业发展”能力的教师。

教师要对教材与教学环节作独立思考。教材是教学的辅材料,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材的地位已经从教学的“圣经”转变为教学的一种基本资源,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种参考样本。因此,要使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的突破,还需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首先从对教材的崇拜中走出来,从研究者、使用者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取舍和改造教学内容。另外,许多教师都观摩了名师的课堂教学,我们认为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模仿其教学过程,而是要揣摩和把握隐藏在其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精髓,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是,没有对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具体行为的独立地批判性思索,是难以达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的。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构建“纵向贯通,横向整合,构建科学自然的人本课程;基础扎实,思维灵活,追求真实高效的质量品牌”的课改框架。实践中,我们尝试打造了特色化“三元课堂教学模式”。“三元课堂”即把课堂教学看作由教、学、练三大要素组成。“教”,就是教师教有目标,释难解疑,授之以渔;“学”,就是学生学有目的,取易攻难,知难而进;“练”,就是当堂训练,及时巩固,知能双赢。“三元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

五、坚持教学创新,促使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提高

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才能真正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

1.要充分认识自我总结的重要性

只有那些善于实行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具有较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较多地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其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提高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认知。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来看,能够及时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一种成效显著的评价活动。

2.要从过程性和阶段性两个方面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教育评价学认为,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形成(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过程或某个阶段的总体评价)两大类。这两种评价所承担的功能不同,一种是在过程中及时对自己的发展进程进行矫正和完善,一种是分阶段进行总结,集中把握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教师对自身进行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教学进程趋向更加完善。总结性评价可以以半学期或半学年进行一次,着力对自己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为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发展的经验,集中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发展找到突破口,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1]曹长德.教师角色转换与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2]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第9篇:小学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反思型教师;原因;塑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321-02

反思型教师是指借助行动研究,批判性地分析与思考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所处的情境,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具备分析背景,评估教学情景,不盲从未经批判实践的观念。教师应该在分析各种教育理论的同时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对各种教育教学观念提出质疑,然后选择正确的观念来指导教学行为。

一、教师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会反思是成长为反思型教师的途径,那么学会反思就对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要想有所进步就必须从反思中吸取经验教训,如果仅仅满足于已经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挖掘,只能永远停滞不前。也即他提出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对于教师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按部就班,反思意识不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般不会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细微反应。大部分教师都是凭着多年的教育经验开展教学过程,他们脑子中存在自己的一套固定经验模式,这样注定了他们的思维是封闭的、僵化的,这样的按部就班成为教师发展道路中最大的绊脚石,同时也会对教育本质、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缺乏基本的洞察,也会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无法改进,因此会难以突破和创新,教学工作只能成为重复劳动,毫无创新可言。

(二)教师压力过大,反思流于形式

目前,由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追求升学率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考核方法的重要指标。从学生到家长,再到学校,学习成绩成为最有力的标尺,所有这些压力都集中于教师的身上。学生成绩不好,家长找老师问原因,学校找老师追究责任,这些压力使得教师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比如月考,中期考,大量的题海战术等,学生感觉到喘不过气,老师更是觉得压力大。学校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缺少深入的交流,使得各方面都压力很大,尤其是教师,这也就使得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反思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了。

(三)教师忙于应付检查,反思机会不多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工作,检查、考试、公开课、观摩课更是家常便饭,留给教师真正的反思时间并不多。教师没有系统梳理自己教育观念和改进教学行为的时间和精力,反思也就无从谈起。

现在的初中或小学老师平均每周15-20个课时,如果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认真的备课,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比以前学生要宽阔,所以要求教师也要不断的增补新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学校为了应付上级各级各类领导的检查,大量工作需要教师完成,留给教师思考的机会就相对少了。

(四)教师反思深度不够

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共计747篇网上反思日记中,教师对教学技能的反思文章最多,共计187篇,占25.03%;对教学策略反思的文章计83篇,占11.11%;对教育理念反思的文章计42篇,占5.62%;对教育科研反思的文章计20篇,仅占2.68%。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很明显地看出教师反思程度不够深入,大都局限于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这两个梯度,相对而言,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科研的反思偏少。相对成形的教学反思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没什么区别。

二、反思型教师塑造的策略

成为反思型教师,除必要的职前培训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反思能力,加深反思力度,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反思能力。

(一)教师通过及时总结,强化反思意识

教育案例1:

以前,在备《蜘蛛织网》时,我总觉得蜘蛛离我们现实生活挺近的,能不能让同学自己先去观察,因此,在备课时,我会先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蜘蛛,然后再上这篇课文。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蜘蛛织网容易吗?都有什么困难?”

师:“请大家好好读一下,你们从这些困难中学到了什么?”

生:“老师,蜘蛛网是很结实的,我曾试图用嘴吹,蜘蛛网只是摇晃了。”

生:“风摧毁了蜘蛛的劳动成果,都织了一半了。”

生:“大风太坏了,破坏了蜘蛛的生活环境。”

……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谈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一件快乐而且容易的事情,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与原文之间产生联系,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愿意也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此时的言语是生活的感受和教师诱导的结晶。

这个案例最明显的就是因为这个教师愿意去反思自己已有的教学方式,能够从教学设计中找出不足,结合自己的经验,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学生此时应有的身心特点,改进教学思路。从以往的精讲输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这样更多的是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出发,让学生学会善于观察生活,积极去体会和感受生活,了解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提升反思能力

写反思日记是教师自我反思很好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日记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思想、习惯等进行回顾理解。写反思日记的过程就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一方面反思日记的内容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原始素材,因为写的时候是真实的记录着所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写日记本身也是对教学过程的归纳、总结、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算是与学习者一种情感上的沟通,能够深入了解学习者的感受,通过对自己教学事件的叙述,添补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很好地发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断裂,缝合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样做的好处:能够及时为科学研究提供教学素材;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可以及时思考;能够及时提醒我们教学理论应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培养独立分析思考的习惯,提高教学水平。这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全面开展“对话”,在交流中提升反思能力

1.与学生开展“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只有充分交流,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理解,学生并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建构者。很多优秀的教师就曾说过,学生的眼睛就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反应器,方法合适,学生会积极思考,眼神专注,反之亦然。这样可以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另外,人与人之间沟通需要换位思考,那么教师与学生更需要换位思考来进行交流。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学生,教师必须诚恳接受学生意见,这样互相信任和尊重,找出两者都满意的方式。

2.与同行开展“对话”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听课评课制度、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其他教师直观了解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优化教学活动。

教育案例2:

T是桂林某中学一位从教12年的英语教师,她描述她们学校给教师配备了专用的听课记录本,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要有一定的公开课、评课等活动,每位教师都必须参加。每个教研组的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针对课本上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这类课很受老师们的喜欢。有时候,教师如果觉得自己哪部分教学比较精彩,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去旁听,课后互相交流意见,互相学习。

从以上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与同行“对话”有两大好处,首先是同事之间通过经验的互相交流,可以免受习惯性思维的支配,更好地开发最优的教学过程,这些活动包括相互听课、教研活动、定期的专题讨论、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形式,这样互相启发、相互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其次,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事业,肩负着国家未来人才发展的责任,同事之间的切磋会产生一种归属感,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从而达到相互帮助,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进教学方式,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3.与专家开展“对话”

在我国,专家大部分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少部分是奋斗在教育前线的优秀教学实践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与理论知识丰厚的专家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部分内容可以与前面的评课、教研活动相结合起来,邀请专家走进课堂,与一线的教师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专题性讲座,针对学校教师在课程理解、课程设置、学生需求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面对面讨论。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了解掌握教育智慧的重要性,更好地指导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理论界专家实践不足的缺憾,通过交流,从实际的角度去开发研究课题,达到双赢的局面。

(四)通过研究教育理论,提升反思能力

以上自我反思、开展“对话”是相对主观化的成长路径,教师如果想达到优秀的实践专家的级别,研习教育理论是必须要做到的,这样可以将我们在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更系统化的储存于自己的大脑中,更科学的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一线工作一段时间,接着研读教育理论一方面能较快掌握理论的深刻意义,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挖掘隐藏于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理念。同时也可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从而进行批判,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何孔潮,李丹.反思型教师的内涵和特征刍议[J].科技文汇:上旬刊,2006,(12).

[2]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5,(11).

[3]郅庭瑾.论教师的内隐理论及其转化[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