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设计毕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四年学习生活的总结,是整体培养计划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设计教育进行改革的今天,毕业设计环节也应该有所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要。本文以工业设计教育跨学科改革为基础,探讨毕业设计与跨学科联动的可能性,提出毕业设计发展的新趋势,总结具有实践意义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毕业设计 跨学科 多元化 创新性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创新性与交叉性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相关产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着创新设计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价值。这意味着所培养出的创新设计人才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做出精准快速的反应。这些变化对工业设计的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更综合的要求。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一个检验;是对其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的考查;是学生集中精力,综合所学精华而进行的完整汇报。同时,毕业设计不仅仅停留在检验学生的过往所学知识,还是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提升生活创意的主要着力点,在毕业设计中,引导学生进行产业探索性设计,以前瞻性作为设计命题的出发点,可为产业界提供更多设计发展的可能性。
本文力求探讨在综合性大学为背景的跨学科联动模式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进程,并从过程中分析毕业设计的发展方向,根据趋势确定改革措施。从各个专业院校设计学科毕业设计展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院校毕业设计的指导理念与倾向不同。毕业设计是学院自身对设计教学定位、发展重点和培养方向的一次综合体现。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体系完整,文理艺工等学科可相互支持的优势,结合跨学科联动模式进行毕业设计是培养创新性设计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契机,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以综合性大学的知识体系为背景优势,倡导跨学科、跨专业进行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趋势:毕业设计发展新方向
时代在变,以实践为导向的毕业设计也在发生着改变。很多院校都意识到了这点并积极的进行着有意义的尝试,在这里我们总结毕业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为改革措施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
1.以国家相关产业发展为支撑,面向产业提供综合设计服务
工业设计教育是与产业发展连结极为密切的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产业界内多被要求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能力的总结,也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应用研究,以服务求发展,体现交叉特色,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从选题、设计、制作、展示等一系列环节中能够全面的体验到完整的设计流程,这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实践训练的机会。学生应及时的了解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的态势,才能更好的把握重点,抓住发展的机会。综合性大学的发展不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还要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期,就要求学生立足社会的发展,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以其为方向指引,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设计选题。如近年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重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清洁能源对于中国的发展及经济转型具有战略性意义。与清洁能源产业相关的工业设计是产业发展的前沿性内容,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以此为依据,可以避免学生大量在做绿色设计,但却只是空洞的谈环保而缺乏实际内容。将选题落实在清洁能源后再选择表现的载体,这样能够切实的落实国家产业发展与学生毕业设计之间的联系。同时,该类型选题可以借助综合性大学的理工科优势,与其他相关专业做联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如何去关注国家产业发展,如何将国家的发展重点与个人前途相联系,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就业及个人发展。
2.具备国际视野,兼容多元文化
通过毕业设计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在四年学习的基础上,拓宽个人视野,从多元文化中汲取灵感。建议学生关注国际性设计问题,打破思维的局限,提升设计的高度。这有助于让学生避免陷入常规的毕业设计选题中,更好的进行创新性设计。如毕业设计的课题可以关注北欧的自然与传统、东亚的哲学与美感、美国的商业与技术、德国的严谨与创新,这些关注将大大拓宽设计视野,启迪设计实施的思路,也将增加挑战性。同时文化的多元性一直是工业设计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在毕业设计进程中强调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以此视角进行毕业设计才能找准选题,并更好的将其表达出来。综合性大学一般多与国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模式,可以借助此项优势,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并不将眼光只局限在本专业中,在与其他专业的交叉、学习过程中建立开放式的知识结构。
3.设计表达的探索性、创新性
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与探索性能够代表一个设计学院的教学方向与特色,应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为依托,将设计与机械、工商管理、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探索更多的设计实现的可能性与实现路径,为设计发展注入新的变化。例如在工业设计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可以与机械专业的学生合作,互补所短,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将其选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完整实现出来,学生在进行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的体会专业差异性所带来的好处,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团队合作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也能够更多角度的了解技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这对未来的就业及个人发展都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另外,回顾传统工艺,寻求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之间的契合点也是毕业设计表达探索与创新的重要方式。
4.满足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
毕业设计与其他课程设置的区别在于它是学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很多同学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进行着兼职、找工作等活动,这对毕业设计的完成是一个障碍,也是无法轻易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教师与学生转换思路,不简单的将毕业设计看成是一个教学环节,而看作是连接学生学校生活与社会工作之间的桥梁,不将两者对立化、矛盾化,这样能够缓冲学生的就业压力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影响。指导教师可以建议已就业或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在选题时,以其工作内容为出发点,发散思路去确定选题。除此之外,教师也应以当下的专业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为考量,引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环节,重视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率。
三、措施:毕业设计改革的新方案
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类院系应依托本校的发展优势,结合专业自身特色,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跨学科的联动方式是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之一。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联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学科其他专业之间的交融,如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后期环节所涉及的展示、导向、宣传与策划等方面,与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等均有密切的联系。二是工业设计学科与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已经引入跨学科教学,如机械原理、材料工艺、消费心理学等机械专业、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从外观设计到内部结构及市场营销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以此作为基础,再进行毕业设计的跨学科联动时就能够更从容的面对。
1.指导教师选择
首先在指导教师的选择上可以从传统的由本专业教师担任转向由本专业教师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指导,形成“双师制”。例如学生的毕业设计确定选题为清洁能源汽车设计,由于有很多专业的汽车制造原理及机械方面的知识是艺术类教师不能够掌控的,所以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来共同指导,这样避免了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成果因不懂技术及机械原理而导致设计流于形式化。在往年的答辩环节,有的学生作品出现汽车设计尺寸夸张,没有考虑发动机的位置等硬伤。只是做了一个外壳设计,这不利于学生完整认知的构建。因为工业设计是要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过于偏向艺术,不考虑技术层面的内容,就会导致设计结果空洞且泛泛。由艺术与技术两方面的教师共同指导,各自发挥所长,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指导。另外,也可优选专业设计师来校园做毕设指导,这些设计师的优点是兼顾专业内容和实践信息,他们的视角与教师有所不同,这对学生也是个新颖的开始。但在聘请校外设计师担任毕设指导时要对其进行前期培训,帮助了解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等相关专业知识,才能保证指导的正确性。
2.选题及指导环节
指导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选题选择的多样化,借助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增加选题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找到正确的方向。学生在选题中可以设计竞赛的主旨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在竞赛要求的框架下进行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与兴趣,改变传统观念对毕业设计的抵触心理,更好的完成设计概念。二是学生完成企业命题,采用真题真做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好的与实践结合,优秀设计还可被企业采纳,对学生的就业也是一种帮助。三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四年的认知,选择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项目。例如进行中日自行车设计的比较分析,在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研究方法,了解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设计的发展、产业进步比较等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自行车设计,能够快速发现现有的设计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设计灵感,产生出优秀设计。四是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选题,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认识,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支持学生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探讨设计更深层次的可能性。这一方面能够产生出很多创新性设计,也给学生打开另一扇窗,要求他们从更高层面来理解工业设计。总而言之,在毕业设计选题环节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以“诱发-发散-引导-拓展-把关”流程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丰富认识,为学生提供多学科支持。在指导过程中,“双师制”的投入,可以让学生对设计内容有更清醒的认识,也能够从艺术感、设计能力与技术认知两方面进行指导,学生明确了解技术在工业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帮助他们实现出既有设计美感又有实用功能的优秀产品。同时要鼓励学生利用好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尤其是要借助多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工业设计专业在前期设计和后期模型制作过程中其他专业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毕业设计全程中,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实证研究、实战策划为依托,结合综合性大学跨学科联动的优势,打造创新性优品工业设计。
四、结语
毕业设计始终是工业设计教学的重点环节,是一项要求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充满自我挑战的教学内容,也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收获的途径。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中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发展虽有局限性,但也有很多可以运用的优势,只要我们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发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立足国际视野,丰富指导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设计自,毕业设计教学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从而推动工业设计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工业设计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专业,各类设计竞赛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践创造了难得的机会。文章描述了国内工业设计竞赛的概况,论述了设计竞赛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学校“以赛促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机制,为工业设计专业依托设计竞赛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
设计竞赛;工业设计;人才培养
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各类设计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践、展示设计才华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大学生经过比赛的磨炼,可以增强信心、强化能力、积累经验。依托设计竞赛“以赛促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
一、工业设计竞赛概况
目前,国内每年举办的工业设计竞赛名目繁多,层级不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由国家政府部门主办、指导,或联合相关学术团体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工业设计大赛。如,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等,这类竞赛专业性强、连续性好、规模大、权威性强、社会影响广泛,是国内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参与度较高的赛事。第二类是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指导,或由地方学术团体联合省内高校共同发起,面向地方高校学生举办的省、市级工业设计竞赛。近年来,随着一些省、市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这类竞赛逐年增多。第三类是由知名企业举办的行业性、专题性设计竞赛。如,美的集团举办的“美的杯”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华帝集团举办的“华帝杯”工业设计大赛等。这类设计大赛一般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作品,专题性、专业性较强,但缺乏连续性。此外,国内还有一些包含产品设计内容的综合性设计赛事,如全国设计“大师奖”、中国大学生设计大赛等。除国内举办的各类设计竞赛以外,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大奖、美国“IDEA”奖等国际性工业设计赛事,也吸引了不少国内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二、设计竞赛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与核心,设计比赛通常会把“是否具有创新性”作为第一评判标准,缺乏创新性的作品很难在比赛中获奖。因此,学生为了获得好的比赛成绩,从选题到构思设计方案都会积极主动地开展创造性思考,力求使选题和设计方案均具有显著的创新性,这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远超一般的课堂实践教学训练。
2.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综合实践能力
参赛学生要经历参赛选题、设计调研、方案构思、设计表达等产品设计的整个程序,而且在作品的创作中要综合考虑产品功能、结构、形态、人机工程、材料工艺、色彩与装饰等各方面因素,因此,参加一次比赛实质上就是经历一次实战性的综合实践强化训练。通过参赛,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手绘草图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能力、审美创造与表现能力等都会得到较强的训练和提高。
3.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风建设
各类设计比赛通常都设有一定奖项,除颁发证书、奖杯外,大多还有一定数额的奖金,学生一旦获奖,就意味着其设计作品得到了评委的认可,获奖证书也会为其求职就业增加砝码,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和荣耀感会激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更加努力。学校通过对获奖学生的表彰和宣传,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风建设非常有利。
4.可弥补一些高校实践教学缺乏“真题”训练的不足
目前,我国南方、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设计比较发达,该地区的高校在产、学、研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有很多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实践机会,这是工业设计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所不能企及的。时下,各类工业设计大赛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为各类竞赛的主题和要求基本代表了设计行业的需求和标准,学生参加设计竞赛,意味着进入了参与实际设计的状态。因此,一些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设计竞赛开展课内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比赛训练中锻炼能力,积累实际设计经验。
5.设计竞赛是检验学生能力和高校专业教学水平的试金石
设计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在更大范围内同场竞技的舞台,参赛者既有各校优秀的学生,也有优秀的职业设计师,可谓高手如林。学生可以借参赛进行横向比较,检验个人专业能力,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弥补;学校也可以通过比赛及时了解设计行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检验本校专业教学水平,发现优势和差距,为今后专业教学改革明确方向。
三、“以赛促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成效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参赛学习意识
发挥好“以赛促学”的作用,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比赛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向学生宣传参赛学习的思想,通过介绍各种设计赛事活动,展示学校学生以往参赛取得的优异成绩,或让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老生与新生面对面交流参赛学习的体会与收获,增进学生对参赛学习的认识。每次大赛前,教研室会组织相关年级学生召开动员大会,介绍比赛详情,鼓励学生积极参赛。
2.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加设计比赛
一是把设计竞赛引入课堂教学,与课内实践相结合。这种参赛方式通常选择在大学三、四年级实践学时比较多的专业课中或实践教学集中的时候进行。开课之前,教师要密切关注网上的各类赛事信息,如果有在内容和时间与课程比较吻合的比赛,就要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调整,选择竞赛题目作为实践训练课题,让学生按照比赛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然后投稿参赛。二是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赛。各类设计比赛举办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在时间和内容上完全符合课程教学的比赛并不会经常遇到,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多参赛锻炼机会,每学期教研室可以遴选一些适合学生参加的赛事,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赛。这种方式受限少,便于开展,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投入专业学习,是学生参赛的主要方式。三是把设计竞赛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即在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选题时,如有合适的比赛举行,应鼓励学生以此为题进行毕业设计。
3.对参赛进行精心指导
参加设计竞赛,学生要经历选题、调研、方案构思、效果图渲染、参赛展板制作等各个环节,有的比赛还要求制作产品模型。在参赛过程中,如果缺乏教师的精心指导,很难实现预期的参赛目标和教学目的,尤其对那些初次参赛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应对学生每次参赛前先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1~2名指导教师,便于进行精心指导。
(1)指导学生进行参赛选题与信息资料收集
有些比赛没有明确的设计题目,学生可自由选题参赛,因此,设计什么产品往往会困扰学生,也是学生向教师提问最多的问题。遇到这样的比赛,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启发学生从弥补现有产品设计缺陷、满足生产与生活的各种潜在需求出发进行思考,挖掘概念新颖的设计题目,然后针对选题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为方案构思奠定基础,此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设计洞察力、设计调研与资料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指导学生构思设计方案
方案构思是完成比赛的关键环节,富有创意的设计构思是参赛获奖的重要条件。在该环节,指导教师一般会组织学生多次开展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互相启发,打破思维障碍,多方向探求可能的创新性设计方案,并指导学生画出设计草图进行对比分析,以便选出有价值的构思进行深入设计与表达。此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成果表达
有了好的设计构思,还需要有良好的视觉设计表达,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吸引人的眼球,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效果图建模与渲染、设计说明撰写、参赛展板制作都属于设计成果表达范畴,在此环节,指导教师要精心指导、认真把关,力求使学生的设计作品处于最佳展示状态,这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软件应用能力、设计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平面排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4)认真做好参赛总结
每次参赛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参赛总结,指出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或把本校学生参赛作品与其他学校学生参赛作品放在一起作对比分析,在总结交流中让学生知道今后需要着重提高的方面。
4.参赛成绩认定与奖励措施
为激励学生参赛,学校可以把学生的参赛成绩纳入学习成绩认定和奖励机制中。与课内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比赛,将获奖等级与课程成绩评定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的比赛,获奖按照学校课外实践学分认定办法进行学分认定;对于以比赛题目进行的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时按照获奖等级进行适当加分。在获奖奖励方面,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精神奖励。为获得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国际级三等奖或以上的学生召开表彰大会,进行校内宣传,并将获奖学生的资料与获奖作品、证书复印件、奖杯照片展览在陈列室永久保存。二是物质奖励。学校给获奖学生发放一定的奖金,奖金数额一般为学生获得大赛奖金的10%~20%。
5.“以赛促学”教学成效
近年来,长春工程学院“以赛促学”教学活动收获颇丰,学生参加各级设计比赛获奖累计达200余人次,其中不乏一些高级别的设计大奖,如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均榜上有名。参赛获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今,积极参加设计竞赛已经成为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常态。2015年,近20名在校生由于在各种参赛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开始承接企业设计项目,一年中通过设计交易网站中标完成企业产品设计项目多达30余项,其中4名学生在校成功创业,注册成立了设计公司。
结语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任,学科竞赛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忽视这一重要的社会教学资源,应该积极探索竞赛教学的运用机制,充分发挥“以赛促学”的积极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设计人才。
作者:端文新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春红,刘艳霞.浅谈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竞赛课程的教学.中国科技信息,2013(9).
学校地处广东省粤西地区湛江市,远离珠三角设计中心地带,设计服务相对缺乏。地方经济支柱行业除了水产养殖及加工传统优势之外,形成了以电饭煲为主体的小家电生产基地,据统计,全国90%的电饭煲是在湛江生产。与强大的生产数量相比,设计能力远远落后,缺少自己的品牌,多数为贴牌生产。对自主设计的需求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2现行毕业指导方法的弊端及应对措施
(1)毕业设计选题时间仓促,整体设计时间短,设计环节不能保证充分实施。工业设计程序的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且指导要及时。现在各高校一般从每年1月份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到6月初答辩,期间有寒假,而且这段时间也是本科毕业生频繁准备各类应聘会应聘考试的阶段,所以整个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最多3个月,要高质量完成从市场调研,初步方案制定,深入设计,模型制作,文件编制,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的工作是很困难的。对于毕业设计完成时间不充分,可以考虑以下两种办法解决。第一,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已经有4个工作室,有相当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跟随指导教师从事一些基本的科研工作,产生了默契和设计的方向性,可以利用这个有力的条件,提前确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设计题目,这也促进选用实际课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在三年级下学期(第六学期末)安排学年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一个月时间,由全体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实质上是毕业设计的一次“预演”。题目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商榷制定,题目不一定非常具体,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家电类、家具类、卫浴产品、陶瓷制品等大的方向,在此期间,学生都在学校,与指导教师的交流能够做到及时和面对面。目的是初步检验题目的合理性与设计的规范性,针对某类产品的设计特点制定整个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如果合理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深入进行;如果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为毕业设计扫清障碍,从容进行。这样还可以让学生在第八学期初选择毕业实习单位的时候有的放矢,对毕业设计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这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毕业设计内容与实习工作不相关的问题。
(2)毕业设计过程监控手段简单,措施不利。现在毕业班学生从每年2月到5月份基本上都在校外实习或参加各种招聘会,老师的指导工作都是通过互联网等形式,这不利于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的内容指导。工业设计指导的大量工作是在设计定位和深入阶段,交流的文件多以大量的手绘稿和色彩效果图为主,并加以说明。现在多是通过QQ、微信、短信、电子邮件等交流平台师生交流,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无法监控学生的设计具体过程和步骤,设计随意性比较大,经常导致毕业答辩前发现设计存在严重的缺陷而无法弥补,严重影响设计质量。另外对老师指导工作的监控措施基本上没有,很难做到有效督导。监控机制应该落实到具体指标,建立指导过程记录卡,针对设计过程应该提出具体指导次数、指导内容、指导结果等,这些内容应该有相应的支持材料支撑,这个不仅对学生,也是对老师的监控,保障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有规可依,同时也保障了毕业设计的水平。这个记录卡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依据之一。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记录卡的内容大致可以定为如下。
(3)毕业设计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多年来毕业设计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取决于答辩现场的表现。由于答辩时间紧,任务重,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毕业设计最终评价应该与设计的全过程每一个阶段的表现挂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第一,以毕业设计指导记录卡为重要依据之一,因为它详细记录了毕业设计中重要的环节的完成时间和质量。第二,在答辩之前一周举办毕业设计展,所有学生的设计作品都参展,让老师和学生有时间对于设计成果有一个充分重新认识的过程,对于设计的原创性也是一个有效检验。第三,考核成绩要把设计结果与设计说明结合起来考核,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实质内容合二为一,强调本科生不仅要能设计,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不仅展示了结果,还展示了整个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毕业设计更加丰满、更有内涵。同时,毕业论文的内容也不会显得空泛,提高了学生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更能满足对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3结论
关键词:人才 工业设计 教育方法
引言
工业设计是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设计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并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世界上许多知名的企业,均将设计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如诺基亚、宝马、三星等。正是企业长期的设计理念与完善的设计管理,使企业的产品不断得以创新,延续企业的品牌特色,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工业设计在中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能够全面认识到工业设计重要性并能够有效进行设计管理的企业非常少,一些大型的产品制造企业甚至到近几年才逐步认识的工业设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开始引进工业设计人才。随着设计行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的设计意识提升,对设计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目前,许多企业内部的设计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有企业方面的因素以外,还与我国设计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密切相关。我国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高等学校教育,工业设计教育来源于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着重于理论,规律,设计技巧等方面的培训,缺乏针对企业需求的,有特色的实践性的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所培养出的设计师在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对接,完善我校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我们先后对一些知名企业,设计公司的设计管理人员进行了采访,了解其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不同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不一,但是也具有很多共性在里面。台湾浩瀚设计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设计总监对设计人才的要求总结为四点:1.人品;2.基本技能;3.团队精神;4.基本常识。中兴移动有限公司设计师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主要有两点:对于应届学生而言,在人才素质方面,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最重要,另外,公司也非常注重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方面,如设计创新能力,软件的使用技巧等。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员工的专业技能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此外,大型企业更加注意员工的综合素质,如人品,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未来的可塑性等等。采访之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发现目前在企业中的设计师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年轻的设计师有朝气,有理想,干劲十足,创新能力比较强,但也有很多年轻设计师还存在着眼高手低,技能比较差,缺乏经验的缺点,这是与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只注重传统理论与方法的教育,缺乏对学生实践性项目训练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二)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工业设计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专业,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进行一项新产品开发时候,需要设计师,工程师,市场研究人员,营销人员等各方面人才的通力合作,才能将一个产品成功的推向市场,在产品造型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设计人员互相协商,针对企业产品的特点进行系列性的设计,使产品具有其本企业品牌的特点。设计师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不考虑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与企业整体特色相吻合,不能很好的与其它专业人员合作,是很难使自己设计的产品成功的推向市场的。
(三)驻厂设计师缺乏对企业品牌与企业产品长远规划的认识。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而言,企业的品牌与产品特色是其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想建立其品牌特色,就要不断推出具有企业产品特点的系列化产品。如著名的手机品牌诺基亚,汽车品牌宝马等,其产品都具有鲜明的家族特色,这些产品特色使其品牌具有更明显的识别性。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具有品牌意识,了解本企业的品牌理念,设计的产品不能脱离企业的产品体系。目前,许多驻厂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创新时还没有建立起其品牌意识。
(四)普遍对自己企业的现状不满。对于设计人员,普遍对自己所处的企业环境,企业的设计现状不满。曾经针对设计师对企业设计管理的满意度做过一些访谈,竟然没有一个设计师对自己的企业现状,企业管理的情况完全满意。这种情况的形成与我国企业对设计本身认识不够,设计管理水平落后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设计师本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也非常重要。设计师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观念,这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进行设计教育时,应该有针对性的对这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对创新型工业设计教育方法的实践性研究
对于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企业对设计人才的实践性要求,我们对高等学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性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
首先,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定位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目前国内开办工业设计的院校众多,许多院校在开办该专业时,并没有明确的办学思路,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照搬照抄其它专业院校的模式,并没有针对本学校的办学特点与社会上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来进行准确的定位,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针对我校属于理工类院校的特点,结合社会与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创新能力+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了我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研究生活,注重体验,深入研究,建立系统。人才培养定位是:以专业教育为载体,通过对学生德智体、个人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引导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人文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企业的管理人员非常注重人才的个人品质,个性特点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而目前的高校往往忽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有的学生专业水平较高,但是文化素养还有待提高,设计应该植根本土文化,本土的也是全世界的。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博大精深,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为设计提供更广泛的设计源泉。另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的一个方面,这是未来学生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
第三,完善工业设计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实践性技能培养。
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创建以来,借鉴其它高校的工业设计课程,并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不断对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课程由理论上升到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第四,改变工业设计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发具有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法。
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为主,强调理论知识的培养,缺乏实践课题训练,我们对一些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例如产品设计课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各小组参与从市场调研,初步设计,整体设计,细节设计等整个过程,小组内成员协同合作,共同进行产品开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实践性需求。
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我院鼓励工业设计教师成立工作室,学生作为工作室的主要工作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承接企业的一些设计项目,参加国际与国内的设计大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学生毕业能够很快的融入企业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寻找设计实践课题,搜集设计资讯,使教学切实的与实践紧密联系,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图1、2所示为学生为企业进行的产品设计方案)
而我也有自己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在此就以我在某家设计公司实习两个月,将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而看到的,学习的,理解的来逐步阐述我心中所认识的工业设计。
【关键词】:工业设计、外观设计、结构设计、模板制作、工业设计与企业
当你清晨从梦中醒来,和煦的阳光照亮着温馨宜人居室,格调高雅的组合家具,造型精巧的吊灯,形态各异的家用电器……,无不都是你享用的工业设计的成果;工业设计的影子无所不在,它可小到精美别致的打火机,大到翱翔太空的宇宙飞船,随时随地都是工业设计的成果。
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已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对工业设计越来越重视,逐步加强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加深对工业设计的研究。“什么是工业设计”就成为大家探讨的一个首要问题。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固定的概念来表达,可以说是众说纷纭。1980年,巴黎国际学术年会权威的论述是,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济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状、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全新的品质和风格。更有人说“我们在分析、研究产品开发、产品推广、产品质量、产业结构乃至经济发展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评判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一门涉及领域很广的专业,同时也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重视点不一样,带来的工业设计概念就不一样。而我也有自己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在此就以我在某家设计公司实习两个月,将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而看到的,学习的,理解的来逐步阐述我心中所认识的工业设计。
在实习前,我认为设计公司是一个充满设计创意,比较随意,艺术气味比较重的地方。但一进公司的门,我就被公司的严谨气氛给震撼了。宽敞的环境,井然有序的布置,与我想象中的随意完全不一样。接待室的展板上写着著名工业设计师DYSON的8大制造业生存哲学:
1、 没有人会因为画板上的创意而成功!有趣的问题和方案来源于接触世界和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与世隔绝或放弃必将无所作为。
2、 与生活相关的产品才会有大市场。从现有的产品中找到弱点,虽然改进一个成熟的产品很困难,但在这个产品类别中大有可为,因为市场已经存在了。
3、 引进新技术,真正的技术通过专利保护创意,从而削弱盗版与竞争压力。
4、 爱迪生原则。工程技术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突破只会源于思考与努力工作。不断测试再测试,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公式套路。
5、 不断革新,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再思考再改进,让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让自己的产品拥有更多有优势的专利。
6、 设计是表现,最重要的是内在,产品好用才会产生美,好的设计在于功能的说服力,但陈旧的外观会失掉市场,设计是为了消费者的产品体验。
7、 毅力与判断。成功会比想象的来得慢,幸运需要自己为自己创造,坚忍不拔比聪明更易获得成功青睐。
8、 全面控制,不偏离最初的想法会让产品从创意、概念、研发、测试、模型、加工、生产、销售到市场与服务都获得成功。
看到这些,我的心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震撼,觉得这些感语,对我并没有多大的冲击力。公司的经理告诉我,DYSON的这些话是在长达好几年,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的失败成功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而我才刚踩在起跑线上,因此还不能由衷的去体会已经跑了一大段路的DYSON和经理的话,不了解他们在比赛路上曾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以及看过什么样的美丽景色。虽然接触工业设计的时间还很短暂,但是在这期间,由于不断的学习、接触新的东西、了解更深层次的概念,回顾以前的我,发现自己对工业设计的想法和了解也随之经历了多次的改变。
大学前,我只是一心想把事物用画笔漂亮的表现在图纸上,还不了解什么是工业设计,只是认为工业设计就是把产品外观画得漂亮一点。于是把精力放在素描的物体造型,用美丽的线条去表现物体,以及捕捉物体与环境那微妙的色彩变化。
大学初期,巩固、加深学习以前的专业基础课,像结构素描、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等,除了这些还多了理论方面的知识,从中浅浅的了解什么是工业设计,在我脑中形成模糊的概念。想法还是停留在设计图表达出来的东西有新意、空前绝后,就是好的设计观念上。改变的是在画物体写生时,开始注意物体的结构线了,即为了更准确的把物体透视表现好,花心思去把一个物体的结构了解透彻,同时掌握用线表达物体的技巧。
大学中期,我才真正接触工业设计,开始初步了解人机工程学、机械制图、模型制作等的概念,认识更多产品设计理论方面的东西,如设计原则(功能、人性化、经济等),对工业设计的理解深入了一些。在专业表现上开始用简单的线条去表现物体,即产品的效果图。而产品的效果图,只靠画笔和图纸是不完整的,必须还要用电脑工具去表达。于是学会用平面软件和三维软件去表达产品。
电脑效果图 手绘效果图
带着以前的认识,我还是把产品的外观表现放在第一位,因此,把大部分心思花在电脑的表现效果上,却忽略了模型制作的课程,即忽略了设计创意怎样转为实体这一环节。
大学后期,开始进行了单一化产品设计、产品语意学等课程,接触了更多的设计实践,也更多地注意外观设计所考虑的众多因素,但这些都还是停留在草图和效果图中;产品结构设计的课程让我们开始用ABS塑胶材料制作模型,但没有真正的考虑、研究产品该有的结构,只是用材料拼拼凑凑的把外观表现出来。直到大四,参观了沿海几家设计公司后,我好像突然的被拉到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现实中。从参观实习中了解到:各个公司都反映了结构的重要性,一个产品的诞生时间花费较多的就是结构,出问题较多的也是结构,但最后追究责任时,大部分都是外观设计师,因为设计出来的产品结构开不了模。因此在设计公司中结构设计师就占了一大半。这些感受让我非常忧心,因为在大学期间,对产品结构接触的不是很多——应该说是没有把它与产品联系在一起,而是把重点全放在产品好看的表面上了。沿海之行带来的打击很大,因为接触结构方面的知识很少。但那时候的我,由于缺少实践经验,还是觉得产品外观最重要:既然专业名是产品外观设计,只要在产品的线条、颜色、总体造型上多费功夫,其他的由结构设计师、模板制作师去操心,自己只负责将设计清楚的呈现给他们看不就行了吗?
直到进了设计公司,进行真正的实践工作,我的“外观为主”想法才开始改变。
刚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已经设计好整体造型的电子词典来设计它内部面板造型,以及按键的造型和排列。参考其他电子词典按键排列顺序后,设计了按键外轮廓,并大概的按照间距比例排列起来。后经总监提醒,发现按钮之间的间距是有明确规定的,分别是上下2.2毫米和左右1.6毫米。我想:为什么要把间距体现得那么精确?设计完后交给结构师,让他去想这个问题就好了?!后来才知道,我做的平面图是要直接转换成结构格式交给结构师,然后结构师就按照我做的线条、间距来建模。这样一个小小的按钮设计被翻来覆去的修改,后来终于得到总监的认可。但没想到交给结构设计师后,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结构师反复的把我叫去,问的可说是以前从没考虑的问题:“表面的凹槽是圆角还是直角”、“这里的凹处深多少”、“按键表面是平的还是有弧度的,要弧度的话,高多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最后问了总监才解决了这些问题,其中涉及到的数据全都是零点几毫米。后来设计电子词典的面盖。提供了几十款,被客户选中几个。做模板时,模板制作师还需我考虑配色以喷涂在产品实体上、考虑什么特殊处理效果以及用什么颜色丝印品牌字。
这次设计,让我大概了解了设计公司工作的总流程,也是公司拟定的工作流程:
-- 方案策划(产品规划的重要阶段)
-- 效果图绘制(准确表达量产产品时的虚拟真实效果)
-- 外观模型(为结构设计、开模提供最直观的参考)
-- 结构设计(为模具加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也是对产品设计的完善和规范)
-- 结构手板(是对造型内之结构的仔细研究,是模具制造前的检验)
-- 模具注塑(好的模具、注塑工艺是优质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根本保证)
-- 喷油丝印(色彩计划的具体实施)
这些程序,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而且要调节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实习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一个产品结构的重要性。很多客户与外观设计师讨论争执最多的并不是产品的外形好不好看,而是把矛头指向结构方面的各种问题。
“那以外观为主要学习对象的我们岂不是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一个设计公司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外观设计师。只不过,有一个观念是必须要去转变:不能称自己为外观设计师,而应该是工业设计师。意思就是,从事这个专业不能只停留在漂亮的设计效果图纸上,还要学习掌握结构、材料、生产工艺等,不能做到深刻学习,但得清楚产品设计的全过程。
在设计公司里,工业设计师是必须要从头到尾,一直负责到底的。无论是在做外观设计和结构的时候,还是在做模板的时候,你都要随时与结构师、模具师沟通,监督整个过程,来保证客户所选好的方案,能够准确、实实在在的体现出来。从这点可看出设计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但是作为工业设计师的你不能把一个产品的结构完全的交给结构设计师做,因为你设计的产品的每一根线条的表现只有你自己最能够体会,而结构设计师只是根据你画的三视平面图来建模,一遇到以弧面为主的设计,他不能够协调面与面之间的关系,不能够把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完美的表达出来。所以,一般情况下,工业设计师在设计好产品后,都要用专业模具软件(PRO-E)把产品的外部结构做出来,然后交给结构设计师把内部的结构完善。因此我进了公司后,就被要求把PRO-E学好。
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践为之后的数码相机设计(毕业设计,同时也是为XX公司做的一个设计项目)打下了基础。一听到数码相机,在我脑海中就闪过像尼康、奥林巴斯、索尼、佳能、富士等几个高档的数码相机的造型。
市场数码相机产品
但是一听到经理的说明,我就开始纳闷了。原来这个客户要生产的是市场销售价仅一百多元的数码相机。想一想,如今市场上的数码相机,都是价值几千元的,廉价的产品有市场吗?带着问题我开始从各方面进行调查。
长久以来,很多消费者一直认为数码相机的像素是评价数码相机档次的最重要指标,因此高像素的数码相机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主流地位。然而,由于高像素数码相机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数码相机在家庭用户中的普及,目前中国城市家庭拥有数码相机的比例只有0.83%。这主要是因为应用环境还不成熟:价格与规格的壁垒导致数码相机的普及困难。如今国内数码相机市场的主流产品都是300~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而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达到专业级别。今年开始,由于普通消费者对数码相机的需求节节攀升,国内外众多厂商纷纷推出了低价格、低像素的数码相机。因此,当一批廉价的数码相机出现在市场上时,便迅速得到用户的青睐。XX公司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大量生产廉价的数码相机。由此可见,廉价的数码相机是有市场的。这样,我明确了设计的方向。
这次设计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因为XX公司提出了多个要求:产品大小都规定在900mm*600mm之间,厚度在30mm内;材质方面,不能用铝合金等高成本材料;功能简单,满足拍照就行,不带闪光灯,附加LCD数字液晶显示,尺寸在13mm*13mm之间,用AAA两节电池供电,内部有图片内存件,用USB接口导出;结构方面,尽量做到成型工艺简单,且时尚。总体来说就是——成本低且时尚。 转贴于
为了设计好产品,我到各个商场进行数码相机外观调查。大小方面,现在的数码相机都趋向小巧化,大小就和XX公司所规定的大小差不多;材质方面,市场上大部分的数码相机都采用铝合金,由于其成本太高,在这次设计中不被采用;功能是市场上数码相机的主要卖点,里面的都采用高科技的元件,特别是镜头;结构方面,市场上的结构都是很简单的,重点都放在了材质(铝合金等)的处理上,大部分结构都采用一般常见的方体设计,因为铝合金等高档材料成型工艺成本很高,而且塑造有一定的局限;在颜色方面,大部分都采用白、灰、银等流行色彩,体现金属质感。廉价的数码相机要做到功能简单、材质便宜且易成型,其中材质是考虑的重点。近几年来,塑胶材料受到设计家的青睐,最重要的因素是它不但成本低,造型工艺简单且塑造性强,而且在设计中加以特殊处理,并采用最新流行色彩,能创造出独特的美感,使原本低价塑胶产品的附加值大为提高。因此塑胶是这次设计的主要“角色”。定下大概的方向后,就开始草图的绘制了。客户要五个方案, 为了让客户满意,我从三个方面下手,设计三种类型的产品来让客户进行选择。定位上分为方体改良式设计、造型创意设计和使用方式设计。
-- 方体改良式设计
纵观市场的数码相机产品,大部分都是方体设计,简单且时尚。而它的时尚体现点就是铝合金材质。铝合金经过拉丝等处理后,体现金属那种光泽和硬度,就像钻石一样耀眼夺目。而在结构方面考虑到铝合金的成型工艺,所以不能做复杂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相机的造型都是方体的原因。而我的材质是以塑胶为主,所以造型和结构都可以灵活、复杂一点,多体现些层次感,以设计出与市场不同的方体造型。但是不能像市场上的那些数码相机一样,周围线条都是直的、硬的、面与面都成直角的,要运用些弧面来增添时尚。如果想要有像铝合金那样的光泽,那就用金属色来达到其效果。还可以运用亚加力透明材质,来达到独特的效果:在亚加力材质底部进行挖槽、蚀纹等处理,再在底面喷实色,会有透明的光泽度,颜色会显得特别柔和。
-- 造型创意设计
市场上的以铝合金为材质的数码相机是因为受到材质的约束,而且产品体积又很小,因此不能做到大的、复杂的曲面造型。由于材质的缘故,就可以设计出造型特别、有新意的产品。这一类主要用弧线弧面来设计,外形适度的夸张。在成型工艺上与上面的方体改良设计一样。
-- 使用方式设计
以往的数码相机都是方体造型,所以快门键都是设在长方体的顶部,称为竖式,这个当然是掌握平衡的最佳位置。为了体现新意,所以就从这个使用方式来下手,以打破这个常规。我想到的有横式、侧式、笔式。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从人性方面去考虑,不能盲目的追求新意,而忽略了产品的实用性。
以上三种设计思路都必须要充分考虑结构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是否能够开模、是否能批量化生产,否则是不会被客户接受的。
这些设计构想真的有别于大学时期的设计想法。在学校时,没有受到大小、材质、功能、结构的限制,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尽量展开自己的创造思维,越独特、越有新意就越好,没有想过结构方面的问题,是否能够做出来,更不管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不过这并不是意味大学里的设计思维不对,这个就是大学与社会的不同处。要知道这个可是改良设计。从这次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中,发现我的设计思路比以前清晰得多,考虑的东西也比以前多,像材质、结构、以及成本。其中大部分企业最重视的就是成本。因此单单看产品的工业设计是不够的,还要与市场、企业紧密相联。这种认识使我的设计思路逐渐现实化,也更接近市场产品的总体要求。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但是心中的问题和想法也多了很多。特别是对于工业设计这个词的概念。工业设计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学校把它看作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专业,企业依靠它开发产品和促进销售,老百姓通过琳琅满目的新产品憧憬着富裕而美好的生活。在大学里就知道工业设计涉及的领域特别的广,工业设计的核心领域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师从社会、经济、技术、艺术等多种角度,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要素进行综合性设计,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新产品。工业设计的长远意义还在于对人工事物应当如何存在的深层思考,并协调处理人—产品—环境—社会的关系,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融合全球文化和地方文化、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是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我发现现在所从事的只是产品外观设计,与真正的工业设计差了很多。经理对我们说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工业设计是一种最新智力资源,就如计算机软件一样,它是产品和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系统软件,发达国家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深有体会,已将这种智力产品商品化。如美国青蛙公司为宏基电脑做了一次工业设计,收取设计费200万美元。工业设计在我国仍处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阶段,设计公司为企业产品进行设计定位后得不到承认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尤其在北方更为严重。设计的价值得不到企业与社会的承认,必然会阻碍工业设计实务机构迅速成长,难以建立为企业及社会公共事业开展工业设计的社会服务系统。有些企业虽然逐渐开始自觉引入工业设计,然而工业设计所具有的巨大推动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企业虽然引入了工业设计,却把它仅仅当作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事,各方面人员和科室以互为独立的状态开展工作,距离管理层、决策层甚远。影响工业设计进一步推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工业设计范畴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相当一些人,仍认为工业设计仅仅指产品设计,把平面设计、环境设计或广告设计等排除在外。实际上目前真正以产品设计为主的设计机构却又寥寥无几,大量的设计机构在从事上述工作,这些机构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社会当中,缺少行业组织,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无法形成合力,这也导致了工业设计无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没有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这些就是中国工业设计所面临的问题。我想真正到了工业设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会直接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合作进行产品从头到尾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形成真正、实在、密切的为企业服务的队伍,才能使工业设计形成一定的整体实力。
只有开始真正实践或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工业设计的精髓。有资料表示工业设计人才的要求有 :1.创造性的解决问题;2.2-D概念草图;3.口头及书面的表达;4.材料与工艺;5.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6.多学科的交流;7.概念模型制作;8.企业实习;9.设计理论;10. 平面设计;11.数理知识.;12.工程技术;13.认知与消费心理;14.研究与信息处理;15.市场营销实践;16.艺术与设计史;17.艺术与人文学;18.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19.人体测量与作业分析;20.全尺寸模型制作;21.工作样机制作;22.展示样机制作;23.机械制图术;24.计算机生成图象。这些要求中前十项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在大学里都要学习的,因此一定要把大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学好。因为实习公司的经理曾说过一句话:“毕业生刚来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只要去学习就没问题,但如果还要在这里‘补课’,那就说不过去了。”这即是要求毕业生不要有“到时候再学”的想法。
我们这一代属于工业设计的开拓者,艰苦奋斗将是长期的。但是好的事物总是要经历多种磨难才会露出锋芒,因此要吃苦耐劳,坚定自己的信心,相信中国的工业设计会成为推进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强大支柱,会变成最有前途、最有价值的专业之一。
----------------------------------------
【参考文献】
(1)《工业设计史》
何人可编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3)《产品系统设计》
吴 翔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工业设计模型;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实施
工业设计师将自身的构思进行视觉化的重要方式就是进行模型设计,也是把想象力和创造力转变为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的重要阶段。模型始终伴随着工业设计的创立和发展,已经成为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1〕。需要重视的是,模型制作是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并贯穿于整个设计专业学习当中,而且模型的制作和应用非常依赖于模型制作实验室。高校的模型制作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场所,而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所在〔2〕。显然,基于工业设计的模型制作实验室建设的水平会直接决定了产品模型的制作工艺和水平,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模型制作实验室建设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经费有限,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本研究针对工业设计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1工业设计模型类别
根据工业产品的设计流程,本研究将工业设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有专门的功能需求,针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和设计任务,模型所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产品设计阶段具有非常明显的过程性,因此要求模型设计同样要具有过程性。产品设计分类以及对应的模型设计类别图.(1)创意模型。创意模型又被称为粗摸,顾名思义,就是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时,通常会采用模糊概括的方式来表现该创意模型,既可以表现出产品的创意构思、形状特点、人机关系等〔3〕,又可以验证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还可以作为设计团队的原始样本,为以后的实物模型提供参考。(2)表现模型。在产品设计的初期阶段,专业的设计人员都会根据设计创意,利用塑料、油泥以及陶土等简易材质来构建组胚模型,模型注重产品设计的整体表现,对细节不作过多的考虑,其主要功能就是将设计人员的构思进行快速呈现,这也是设计人员比较产品的形状、尺度以及大小的重要依据。由于初期模型的呈现方式比较直观和简洁,因此在具体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会不断激发设计人员的创作灵感,还可以实时地修改和调整模型的具体参数。
2基于工业设计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
模型制作实验室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坚持动态的发展战略〔4〕。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建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主要以手工的模型制作为主,第二个阶段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
2.1以手工为主的模型制作工作室
以手工为主的模型制作工作室可以按照不同的材质进行模型加工,其可以胜任从参考模型到样品模型阶段的工作。因为这种工作室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非常类似,所以其材料也可以进行综合利用,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磨合。另外,只要将分区进行合理分配,就可以让材料的使用率提高,比如树脂和石膏材质的工作室、木质和塑料材质的工作室都是可以让材料进行交叉使用,提高材质的利用率。但是,油泥材质的制作工作室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比如室内温湿度、尘土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如果塑料材质的制作工作室要求的精度较高时,实验室还应该配备专业的真空吸塑机,与传统的工业真空吸塑机不同,这种实验室配备的真空吸塑机具有占地较少、模具更换简单以及工作噪音小等特点〔5〕。
2.2计算机辅助模型制作工作室
计算机辅助模型制作工作室的主要功能就是将设计的虚拟模型转变为三维实体模型,其可以自动地将设计人员的构思转变为实体模型,当然还要保证一定的精度,现在很多工业产品的设计都要经历计算机辅助模型阶段。根据使用设施进行分类,可将模型制作技术分为数据加工类型和速成加工类型〔6〕。这两类加工类型特点各异,相互补充,比如数控加工类型的模型具有精度高、模型强度大、但是对于制作人员的要求较高,而速成加工类型的模型具有强度小、易断裂,不能制作结构复杂的模型,但是操作简单。实验室应该根据本身的实验特点合理选购加工设备。
3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具体实施
3.1实验室硬件建设
(1)选址制作模型的实验室场所应该选择在比较独立的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在离教学区域距离不远的位置。与此同时,实验室的数量要达到教学和实验需要,实验室的房间要适中,如果实验室面积过大可以利用隔板等设施进行隔离,将较大的实验室隔离位多个较小的实验室。另外,实验室应该采光足够,利于通风散热,而且配套的实验室器材、桌椅以及实验用品要准备妥当。如果实验室旁边配备多媒体教室就有利于具体地讲解实验过程,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总体上看,可将模型制作的实验室分为干湿两个类型,并在空间区域上进行隔离,其中干型实验区域又可分为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比如可将噪声较大、灰尘较多的区域以及实验气体刺激、有一定污染性的区域安排在动态区域〔7〕。湿型区域要配备水源和专门的实验下水管道,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通风较好、采光较好的区域作为湿型区域。(2)布局根据模型制作的工艺和使用材质的不同,要求实验室的面积约为200平方米,主要分为模型打磨室、制作室、精修室、喷漆室以及存储室组成,而且要求实验室采光充足、通风性良好。具体来讲,打磨室和制作室需要安装特定插座,打磨室配备四个试验台,八个虎钳、主要用于切割和打磨粗糙的密度板;制作室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要场所,要求配备一个烘箱,以便于加热和烘烤油泥材质以及ABS材质的模型,另外还要配备六个中型试验台以及三十五个实验板凳,实验室台面建议使用钢化玻璃,以便于学生进行模型切割,并在墙边设置展览区域;精修室建议进行无尘处理,用于放置大型激光雕刻机;喷漆室是模型制作的最后环节,要求有极好的通风条件,灯光设施齐备,可在墙壁上安装换气扇若干;存储室主要存储各种实验室备用器材、实验耗材,要求达到防水、防霉以及防火的标准。
3.2实验室软件建设
(1)规范制度严格和合理的规范制度是模型制作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构建责任明确的岗位制度、实验设备以及实验物品使用制度、实验安全制度以及实验室工作量化制度等。当然,制作模型实验室的管理部门隶属于高校教务管理部门,但是日常的管理则归各个学院实验室负责,也就是由专门的实验室人员负责。一般情况下,实验室的设备需要由各院系提出申请,并由学院管理部门审批,学院行政部门统一采购,并将实验器材录入到学校实验资产库。一般的实验消耗品经费可由学院实验管理部门根据教学和科研工作量进行统筹规划,实验室人员只需要负责日常实验管理工作,比如实验设备的维护、实验室卫生、实验课准备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指导工作等。(2)师资建设模型的设计和制作人员是实验室建设的骨干力量,其主要由实验室技术人员以及专职教师组建,是一支具有高素质和高技术水平的实验专业队伍,该队伍的整体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作用是否突出以及教学质量是否达标。实验室技术人员既可以针对现有的实验人员经过专业实验培训,考核达标后进入实验室工作,也可以在高校的双师型教师中进行选拔和筛选。如果实验人员暂时不能胜任实验室工作,可以给予一定时间的学习,或者外出培训〔8〕。
4基于工业设计模型实验室建设意义
4.1强化实践课程的深入
高校可以根据工业设计课程的特点,利用模型制作课程来辅助工业设计的其他课程,当然除了模型制作课程外,其他相关的工业设计课程比如人机工程学以及专题设计学等都可以与产品的模型制作课程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尤其是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这可以将多个学科进行有效的链接和应用。模型制作课程是贯穿于整个工业设计类大学生的学习中,而且将工业设计最重视的实践性进行到底。因此在工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模型制作类课程,让大学生的设计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二维层面,而要重视面向三维立体以及多角度呈现方式。总而言之,工业设计课程可以融入多种模型制作技术,其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4.2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专题设计。专题设计课程重视大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要求以手工绘制的方式快速形象地表现产品的外感、形状、功能、内在结构以及色彩肌理等特性。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大学生知识将专题设计仅仅局限于手工绘制上,或者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建立三维模型图,无法制作出真实立体的模型来。模型制作是大学生对于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的直观表现,利用模型可以全面地展现工业产品的更多设计细节。竞赛模型。竞赛模型是大学生参加设计比赛时所设计的模型,其价值在于大学生利用合理的比例呈现出其创意构思,并让大赛评委进行比较、审核以及评价等,从而帮助大学生解决产品设计层面的问题,减少因设计不当引起的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浪费。毕业设计模型。毕业设计模型是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最后学习成果的一种总结,重点考察的是大学生如何从设计理念开始,经过设计方案、设计草图、三维效果图,最后到实体模型制作的过程,导师在大学生设计过程中对于模型的设计理念、模型大小、内在结构以及功能设计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大学生提高设计水平。
5结论
工业设计模型制作方法不仅仅是一种设计表现,而且还是一种具体设计呈现手段,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重视模型制作的实验室建设,是高校提高大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工业设计类学科的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朱春良.从虚拟模型到实物模型〔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9):90-91.
〔2〕焦斌.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实验室建设研究〔J〕.传媒论道,2014,(3):125-126.
〔3〕严虎.浅谈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实验室的建设〔J〕.场馆管理,2013,(10):237-238.
〔4〕刘加贵.关于工业设计模制作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26-27.
〔5〕郭爱莲,王海锋.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科学管理,2013,(10):13-14.
〔6〕刘加贵.关于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7):142-144.
〔7〕肖立峰.具有创造特征的模型制作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0):31-33
最早创立设计工作室的是十五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克姆,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一般为学生所选专业的学者,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并予以指导,所以说此种教学方式也有一段历史。其后导师制得到推广,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知名大学也纷纷采用。导师教学制使学生受益匪浅,这种新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学生与著名学者能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教学方式就是“车间教学”,所谓的车间就是我们今天的设计工作室形式的雏型,它是按照材料与工艺进行划分的,完全开放式的,具备企业的某种特征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又是教育场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学生可以在其中学到基本技能并熟练掌握。现今重视导师工作室这种教学方式在国外艺术学院是非常普遍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对旧的教学模式的调整;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设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综上所述,可以参考国外好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然后结合当今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中的具体情况汲取其中有益于中国设计教育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研究活动、设计生产与社会和企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仍是我们可以参考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去检验它的合理性。目前来看,加强加大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的力度是势在必行的,针对目前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来进行研究、改革及实践。
二、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设计
1.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总体思路设计
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设计,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环节:首先,对整个教学阶段的体系作适当的调整,包含修正培养方案、修改教学大纲;其次,模仿设计企业形式将工作室划分各个部门,用实际项目和产品创新研发题目为平台进行教学实践设计;再次,导师工作室研究方向比较固定,通常由经验和学识丰富的教师主持工作并指导学生,既能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创新,又能进行产品设计理论研究;再次,以实验班为单位,来执行导师工作室模式实际教学后,进行学生评教和教师互教;最后,通过实验班与普通班检测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总结。
2.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设计
导师工作室以工业设计专业研究方向为基础,以某个专业丰富的教师为核心,并组成学科方向研究的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师资团队。它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设计教育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设立以与本工作室的骨干教师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工作室,根据专业的特性及发展方向,以实际课题为平台,建立不同的工作室;理论课程同工作室互相结合,教师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与工作室共同来完成教学,通过相应的项目设计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技能,又为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做好了充分准备。
3.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分工与管理
先需要完成的就是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分类;然后加强教学设备的软、硬件资源建设以及教学团队师资力量的资源建设;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的教学环境管理模式设计,包括负责人分工设计,工作空间布局设计;建立教学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教学保障制度来保障课程体系良性运行;设定衡量机制来确定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经济效益。
三、结语
【关键词】 高职院校;工业设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改革
1 前言
工业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比较新型而且很热门的一个专业,由于工业设计这个概念在国内的发展历史仅有20余年,对于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来说,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的问题。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是工业设计教育的骨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则是工业设计教育的肌体。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业设计的课程体系这个肌体也要相应的进行新陈代谢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课程体系的优化也是一个重要而频繁的任务。
工业设计专业本身的学科特点是我们优化课程体系需考虑的另外一个重要要素,即这个学科的复合特征。它复合了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工程学、工艺学、材料学等学科内容,横跨艺术与科学,对于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呈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复合特征,这一要求应该在整个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中体现出来。但截至目前,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大都还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来实现。课程的设置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每一门课程关注和解决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问题,全部的课程组合起来,覆盖培养目标所涉及个各方面的要求。
2 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具体途径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专业作为21世纪的热门专业,国家非常重视设计的发展,曾一度将“设计带动经济发展”搬上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日程。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设计,很多企业已初步尝到了设计带来的甜头,在商品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企业已深知设计是企业竞争制胜和长远发展的法宝。正因为市场的迫切所需,故而越来越多的公立和民办院校纷纷增办设计专业,但设计人才的培养却并非如人意,不论本科院校还是近几年的高职院校开办的工业设计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完善性。其主要体现在所学课程杂而多,学而不精,都是浅尝辄止,而且大多偏重理论学习,导致学生毕业后并非企业和市场所需人才,其实操能力太弱,大多停留在肤浅的理论知识表层等等。那么,作为新型的三年制高职院校,该如何去克服上述的种种弊端呢?笔者通过企业和教学实践多年的经验总结,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
2.1 “粗”专业,“细”方向
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大到航母、飞机、轮船、坦克,小到别针、纽扣等都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故而可以说专业本身就很粗犷,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大部分设计都可以纳入工业设计的范围。课程体系的设置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方向而定,除了些许通用的基础设计课程以外,需将专业细分为不同方向,如软装设计、家居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家电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玩具设计等等。然后再根据各专业设计方向的特点相对应增开设计课程,以达到教学专又精的效果。
2.2 “轻”理论,“重”实操
工业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操性较强的专业,我们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也需迎合市场所需,抛开以往高校强调灌输理论知识的通病,而应将重点放在实操课程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尤其作为高职院校,更应该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其给企业输送的应是技能型人才为主,理所应当更需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相应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我们需将设计概论、机械设计基础、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一系列的理论设计课程进行浓缩,尤其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其生源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多半理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弱,对其灌输理论知识真有赶鸭子上架之势,学生听课兴趣低,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相对而论,高校需将人才培养的重点转向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需加大设计素描、设计手绘、二维三维软件设计、项目设计等以实操为主的课程设置。
2.3 “少”课头,“多”课时
由于工业设计专业跨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体系知识领域广泛。而高职院校得根据其三年制的特性,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需相应地精简课程,开设课程无需五脏俱全,而应减少课程科目,强化重点科目。压缩课头,将设计手绘、软件设计等重点技能课程加大课时量,以强化教学效果,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以突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
2.4 “重”基础,“深”专业
此处所阐述的“重”基础是指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应强调基础设计课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特性和专业要求,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和应用能力,故而需重视设计素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设计基础课程,基础课程的成效直接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只有将设计基础课学扎实,后续的设计应用课程才能由浅入深地正常开设。专业课程的精深都需建立在牢固专业基础的基石上,只有基础打稳才能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更不可本末倒置。
3 结论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的跨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涉及到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领域,选择哪些知识点编入课程体系,应该慎重考虑。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因三年制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应该进行整体规划,并紧紧围绕自身的培养目标而确定。高职院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培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秀设计能力的专门设计人才。
关键词 非专业 艺术设计 就业困惑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Employment Confusion and Responses of Non-art Design Graduates
――Take the Graduates of 2011 in Art and Design Department, Lushan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U Bin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616)
Abstract With the enrollment of the college art majors in recent years, resulting in graduates is basically saturated the market demand in the domestic arts, art and design graduate employment pressur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s opposed to art and design graduates, non-art professional designclass graduates employment pressure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ake graduates of the two non-art of industrial design, costume design and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e 2011 session of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employment confusion and responses of non-art design graduates.
Key words non-professional; art design; employment confusion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艺术类大学生(本文特指美术类学生,以下皆同)的绝对人数和相对比例也在逐步增加。与此同时出现了一部分新的“特殊群体”,他们介乎于艺术生与非艺术生之间,没有美术绘画功底,但报读艺术设计类专业,所以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存在很严重的就业困惑,本文以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艺术与设计系2011届毕业生工业设计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71名毕业生为例,他们是非艺术专业的设计类学生,大部分是没有美术绘画功底,出于个人对此专业的爱好或者是由于高考成绩偏低服从专业调剂,而从事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学习,这就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埋下了伏笔,在就业工作过程中很多人出现了迷茫与困惑,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就业困难。但是通过系部领导、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与学院就业部门的共同努力,2011年8月31日这两个专业的67名同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全系就业率达到94.36%。现针对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以及相关应对方案进行分析阐述。
1 就业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1.1 对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
面临毕业,而且两个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作为该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表现出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一是因为本身专业不扎实,以往重理论、轻技能,作为设计类专业学生,没有美术基础作支撑,仅靠专业课学习不加强课外练习,绘画水平很难有所提高。二是作为第一届该专业毕业生,没有往届毕业生的相关就业信息可以参考,不知道该从何处落脚。三是母体学院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可参考性不大,母体学院工业设计以机械类为主,我院工业设计偏向艺术类,母体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为艺术类专业统招,我院为普通文理生。四是系部该专业教师多为艺术类专业研究生毕业,属于从一所高校的大门迈出,马上就迈入另一所高校的大门,由学生直接转变为老师,没有经过企业或社会的历练,针对非艺术类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不明确,不能给予正面的指导,客观上给学生就业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综合以上四种原因不难看出,他们对就业工作感到迷茫大多是出于对专业就业前景甚至是对专业的不了解,在大学期间没有合理的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缺少就业指导。
1.2 学生负担重,就业压力大
独立学院相对普通的本科院校“门槛低,学费高”,独立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学费一般在10000元/学年~18000元/学年不等,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费为11000元/学年,据调查了解两个专业学生读完大学四年大概的投入为6万元到10万元不等,是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2-5倍,然而这部分毕业生并非全部都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甚至有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艰苦,高额的教育投入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高额投入的背后,是希望能得到高的回报,而面对招聘单位开出底薪800元/月~1500元/月的薪资待遇,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在毕业生的意识里,微薄的薪资待遇与高额教育投入不成正比,使得他们面试一家拒绝一家,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有压力,而是因为找不到薪资待遇满意的工作而感到压力。因此,过重的教育投入给他们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微薄的薪资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1.3 自身定位不准确,高不成低不就
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部分毕业生,不能进行合理的自我剖析,不能够很好的认识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存在的缺点,不能给自己以合理自身定位。岗位工作目标一味的追求大型设计类公司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对于小型设计公司和其他非专业对口岗位不屑一顾;但是不考虑自身情况,作为非艺术专业的设计类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差,特别是手绘能力不够扎实,往往把精力投入到设计类软件的学习中,而大型的设计公司面试注重的是手绘能力与临场表现力,对设计软件的要求放在次要位置;而作为小型设计类公司招聘注重设计软件的操作水平,对手绘没有硬性要求,许多中小企业提供的行政文员或者储备干部的工作岗位,对专业要求不高,有相应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和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等就可以应聘。但是两个专业的部分毕业生面试大公司受限,而对于适合的中小企业岗位视而不见,导致大公司进不去,小公司不想去,产生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更有部分毕业生因就业现状与就业理想差距大而引起较强的心理冲突。
1.4 就业工作中的“趋-避冲突”
既想回生源地工作,又似乎觉得在外面发展空间大,于是在心理上就造成了一种冲突,这种对于同一个客观事物又具有“趋近”力,又具有“躲避”力,我们称之为“趋―避”冲突。工业设计跟服装设计与工程这两个专业毕业生80%是外省的生源,面临毕业择业之际,很多毕业生产生了“趋―避”冲突:大学四年,饱受奔波之苦,终于熬到毕业,想回生源地就业,与家人团聚,但是对于所学专业回生源地发展空间不大;北京、上海以及珠三角等地对于所学专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但是离家太远,又心有不甘,导致就业意向在两地之间徘徊不定,有些同学甚至错过最佳就业时机。
2 针对就业工作过程中的以上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交流沟通,明确毕业生现状
了解到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对专业就业前景迷茫的现状后,毕业班辅导员采取深入到课堂、宿舍进行一对一的与毕业班学生谈心谈话,针对迷茫产生的原因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做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对所了解到的情况做好详实记录和分析,同时对毕业班学生的详细个人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做了收集、统计和整理,以便于适时向招聘企业推荐毕业生。在摸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后,加强与招生就业部、母体学院相关系部以及区内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就业工作的联系,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最新的就业政策以及其他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途径以及就业形式等,结合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就业情况以及应对方式后,对毕业生勾画专业就业前景蓝图,增强其就业信心。
2.2 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为了加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摆脱就业困惑,系部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立足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一方面邀请企业领导、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学院招生就业部教师、母体学院往届优秀毕业生等,来校开展就业指导相关讲座和报告会,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企业用人原则和标准、简历制作、应聘礼仪和技巧、求职心态、求职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等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另一方面,通过系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毕业生从专业就业前景、人生职业规划、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心态等方面开展就业指导。通过两个方面的就业指导形式,切实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指明方向。
2.3 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
目前,全球经济市场的不景气,无疑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增加了外在的压力,特别是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岗位屈指可数,但是随着前几年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扩招,使得2011年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大幅增加,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与工作岗位需求的急剧下降构成就业市场明显的供过于求,而作为非艺术专业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更是一岗难求。在此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组实施了“走出去,迎进来”的措施,将毕业生带到企业,由毕业实习开始向就业渗透,使企业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将企业引进学校,开展企业宣讲会与现场招聘,推荐优秀毕业生参加企业招聘面试;定期对有毕业生实习的企业进行走访或电话回访,了解毕业生就业实习情况以及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满意度,以及时加强毕业生的指导等工作,通过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加强毕业生实习就业监控,使就业由被动变主动。
2.4 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干预,排除不良就业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