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价值评估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问题 ;对策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并撰写报告书的行为和过程。企业价值评估是将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其拥有或占有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背景,对企业整体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的综合性评估。从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业的发展看,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产生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管理需要,虽然理论界与实务界不断进行探索,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评估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企业价值评估在实践中尚面临评估方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
一、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1.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企业价值评估概念的歧义与多解增添了实务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企业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又取决于企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通过权衡资产未来收益能力与可能承受风险的大小,投资者或资产评估师就可对企业价值大小作出评估。由此观之,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内在价值,它等于企业资产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根据 MM 理论,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债券价值与股票价值之和。不过,企业内在价值决定了市场价值。从产权交易、企业并购的角度看,企业价值评估是指股权价值评估,是企业部分价值的概念,它等于企业资产价值与负债价值之差。从企业破产角度看,企业价值评估是指资产价值评估,是企业整体价值的概念。2004 年 12月 3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从评估实务的角度指出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因此,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概念的认识还是有差别的,这对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的制定和实务操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应用存在局限性
在传统价值评估方法中,存在重“成本法”,轻“收益法”和“市场法”的情况。成本法具有客观、便于操作、评估风险小、评估成本低等优势的优点,因此成为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务常用的方法。但其也存在缺陷:忽视了资产之间的协同效应及表外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忽视了企业未来成长机会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静态性;其适用于破产企业价值的评估,适用范围较窄。但根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规定,目前我国仍主要采用成本法对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尽管现行评估操作规范要求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估时,除采用成本法外还要运用收益法进行验证,但由于收益法在运用中存在参数值预测难度大、对评估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等原因,实际上就很少使用收益法。同时还存在某些评估方法假设的前提条件不适合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现状等,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应用存在的局限性提示着迫切需要完善价值评估方法。
3.评估人员的自身素质良莠不齐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和经验进行价值判断的工作,评估人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评估的质量,而待评估企业面临的客观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评估人员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并且总会有一定限度,因此即使对一个长期从事企业价值评估业务的评估人员来说,也可能因为情况的变化和待评估企业的复杂性而出现判断失误而产生风险。如果评估人员在从事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或缺乏职业道德,没有尽责地完成评估项目,或者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公正性原则,违反了评估法规和准则的要求,做出了错误或不实的判断,就会增大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
二、改进或完善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对策
1.加强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
理论上,中国目前缺乏一套比较成熟的企业价值评估概念与方法体系,应充分发挥政府、协会、评估机构、高等院校的作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研讨,形成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接受的企业价值评估概念与方法体系。同时,为改善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局面,提高评估在行业中的地位、促进资产评估的有序发展、以及提高资产评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更为可行的《资产评估法》,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法律依据。
2.逐步完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系统
根据评估目的和对象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价值类型和评估方法。随着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资产评估市场日渐成熟,企业价值评估概念及其方法会越来越被理解和接受,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准则体系将逐渐成熟和完善。片面理解企业价值评估概念及方法将成为过去,但要实现这种转变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理论上,需要对企业价值评估概念及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 ;实践上,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企业价值评估试行办法,形成企业价值评估准则,进一步规范三种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和程序,以及评估假设、数据基础、影响因素等。
3.进一步提高资产评估师的综合业务素质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的工作,要求资产评估师不仅懂得资产评估、会计等专业知识,还要懂得财务管理、金融、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我国资产评估师之所以偏好成本法,和许多资产评估师的会计出身有关。但成本法可能与评估目的、对象不相符合,并不能真正满足委托人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和规范资产评估师的后续教育,拓宽资产评估师的专业知识面,通过案例教学来提高资产评估师的综合业务素质 ;改革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增加综合测评考试环节,有针对性地考核考生的行业分析、企业战略、财务分析、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修订和完善高校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此,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可以提出一个有指导意义的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鼎祖. 企业价值评估的市场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
[2]石桂峰. 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关键词:评估准则趋同财务报告目的评估企业价值评估
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在全球范围的推广,我国会计准则与IFRSs实现趋同,预示了我国评估准则与国际趋同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与《国际评估指南第6号――企业价值评估(修订)》的比较
(一)框架的比较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与《国际评估指南第‘号――企业价值评估(修订)》(下文简称“GN(指南)”)的异同。直观地看,我国指导意见与国际指南均包括六个部分,其名称不尽相同,见(表1)。按照各部分内容的功能,对上述框架进行调整,对应关系见(表2)。
IVGN6 Business Valuation(Revised)于2004年11月30日。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于2004年12月30日。从准则日期的先后看,几乎是同一时期。经过比较可以看到我国指导意见,已经基本与国际指南趋同,其共同点包括(但不限于):(1)都要求根据评估目的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市场价值与非市场价值)。(2)都要求确信信息来源的可靠和适当性;对所利用的别的专家的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确信其合理性。(3)都指出了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明确的事项以及应当考虑的因素。(4)都指出了财务报表调整的必要性及相关要求。(5)都要求正确运用资产基础法(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三种基本评估方法,对各种评估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可信的评估意见。
虽然从总体上看两者基本趋同,但仍然存在以下几处值得关注的差异:
(1)应用导向的明确性。国际指南明确地将其目标导向定位于服务于财务会计报告,表现在:在In-troduction中指出评估指南的服务对象是“财务报表使用者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结论使用者”,特别是点明了“财务报表使用者”是评估指南的服务对象;专设Relationship to Accounting Standards部分,对企业价值评估与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将这种联系建立于评估与财务报表的普遍联系(1VAl财务报告目的评估应用指南)之上。相比之下,我国指导意见在这方面显得较为单薄,原因是我国尚未将财务报告目的作为评估的应用导向:在引言中将服务对象定位于“社会公众”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较之国际指南,这种界定显得较为含糊,特别是没有明确评估结论被使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财务会计报表;没有明确企业价值评估与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
(2)理论基础的科学严谨性 国际指南非常重视评估的一般原理在企业价值评估领域运用的正确性,为此专设Definitions这一部分,对评估的一般概念、程序、方法等的术语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具体含义进行了详细解释与界定。这些术语共达数十项,包括调整后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资本化、控制权缺乏折扣、经济寿命、持续经营、股份公司、收益资本化法、多数股权、净资产、营业公司、回报率、评估途径(方法)、营运资本等。我国指导意见直接使用国际指南中上述这些术语,并未针对4"_lk价值评估业务进行专门的定义。
(3)可理解性和可执行性一方面,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可执行性基于理论基础的科学严谨性,这在前文已述。另一方面,是准则条文的细致程度:国际指南的突出特点是虽然以原则为主,但条文较为详细和实用。如在Guidance中较为全面而细致地阐述了财务信息及财务报表的用途、财务报表分析和调整的目的以及方法。我国指导意见的细致程度不及国际指南,这可能会对其理解和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评估要求与评估方法中提到了财务报表调整的必要性以及基本要点,但过于简略;对财务报表调整的目的――进行财务分析以获取评估相关信息,并未强调。
(4)框架的合理性。IVSC由于有专门的IVS3评估报告准则,所以没有再在IVGN6中对评估结果的报告进行大篇幅赘述。而我国目前准则体系中尚未建立专门的评估报告准则,所以在本指导意见中专设评估披露部分对评估结果的披露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范;这一部分以后如果被整合人我国的评估报告准则将会优化指导意见的框架。
(二)内容的比效 (1)国际评估准则体系:国际评估准则体系主要由七部分组成,其中General Valuation Concepn(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提供了作为评估及评估准则基础的基本法律、经济概念框架的说明,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对正确理解评估和运用评估准则有重要意义。这些概念和原则主要包括:土地、财产、不动产、资产、价格、成本、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最佳用途、效用、公允价值、非市场价值、评估途径(方法)等。Code。fConduct(行为守则)对评估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要求,确保评估结论的可靠、一致和无偏性。Standards(准则)是较Applications(应用指南)和Guidance Notes(评估指南)更为基础和稳定的部分,包括了三条具体准则:IVSl市场价值基础评估和IVS 2非市场价值评估是Applications(应用指南)的基础;IVS 3评估报告是第六版新增准则,是由以前分散在准则体系中的有关评估披露的方面总结而成。Applications(应用指南)包括从评估目的角度制定的两条指南。IVAl财务报告目的评估在第七版中进行了广泛修订,以反映IFKSs2004新的项目与变化。Guidance Notes(评估指南)是对Standards(准则)和Applications(应用指南)的补充与拓展,是针对评估过程中以及评估结论使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制定的,包括十四条具体指南。GN 8 Cost Approach for Financial Reporting(DRC)(财务报告目的评估中的成本法)是第七版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起草、命名的。WhitePaper(白皮书)是第六版新增的,其性质是预备准则或指南,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就会上升为正式准则或指南。目前这一部分仅包括新兴市场的评估一项内容,如(图1)所示。(2)我国评估准则体系。从准则建设的历程上看,最早颁布的是无形资产准则,而非基本准则,这反映了早期的准则建设缺乏整体性思路。2004年财政部了两项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已经的资产评估准则与指导意见数量较少,共7项,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见(表3)
其中《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是我国评估准则体系的一大特点,是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各种资产类型、各种评估目的资产评估的基本规范。目前我国的评估准则体系很不健全,缺少专门性的具体准则,因此对一些
专门事项进行规范和指导的任务都只能全部由《基本准则》承担。所以《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在我国目前的评估准则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另一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与IVS的Code of Con-duct(行为守则)功能类似。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的评估准则体系尚未成形。在企业价值评估准则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准则体系的进一步比较,我国与国际准则的差距凸现:虽然我国评估准则已经积极地迈出了向国际准则靠拢的步伐,但相对于后者完备的体系,我国的准则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评估准则的制定已经接近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方向,但从目前看来,离实现趋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我国评估准则的完善空间
我国与国际准则的显著差距,为我国评估准则建设留下了很大的完善空间,而这个完善空间也体现了我国评估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进程。
(一)准则的导向 IFKSs对公允价值概念的坚持推行推动了财务报告目的评估业务在全球的开展,也促使《国际评估准则》的专业定位转向以财务报告目的为导向。2005年我国会计准则与IFRSs基本实现趋同,这为我国评估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由此可预见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势头以及我国评估准则的发展方向。我国评估准则的现有体系尚未体现出明显的专业定位,因此在今后的建设中应当:建立类似于IVA性质的准则,明确地对财务报告目的评估以及其他目的评估进行规范与指导。在相关的具体准则中,适当增加类似于Relationship to Accounting Standards的部分,对该项评估业务与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说明。
(二)准则的理论基础 《国际评估准则》非常重视评估理论对实务的指导作用,将评估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作为贯穿其整个体系的内在线索,无论是IVS、IVA、GN都建诸其上。对于特定的业务,还在相应的GN中专门对其运用的概念、程序、方法等的特定含义进行详解。我国现有的评估准则在这方面尚处于真空状态,因此在今后的建设中应当:在基本准则或具有基础性质的准则中明确列示评估的一般概念与原则;在相关的具体准则中,对一般理论在该领域的运用进行具体化的规范。
(三)准则的框架 《国际评估准则》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完备的框架体系;我国现有的评估准则体系尚未形成清晰的框架,可以在借鉴国际准则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目标准则框架见图(2)目标框架横向上划分为业务准则与职业道德准则两个部分,一是业务准则在纵向上分为四个层次:(1)资产评估基本准则。(2)资产评估具体准则,又可划分为两部分:程序性准则是注册资产评估师通过履行一定的专业程序完成评估业务、保证评估质量的规范;专业性准则是针对不同资产类别的特点,分别对不同类别评估业务中的评估师执业行为进行规范。(3)资产评估指南是对特定评估目的、特定资产类别的评估业务以及评估中某些重要事项的规范。(4)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是针对评估业务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的指导性文件。该层次较为灵活,既可以是暂时性规定,也可以是预备性质的准则。二是职业道德准则在纵向上分为两个层次: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职业道德具体准则。
[关键词] 自由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计算 企业价值评估 作用
在现代企业财务理论中,“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已成为其基本的、核心的概念。而在企业价值的估价和财务管理过程中,自由现金流量又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
一、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
自由现金流量最早是由美国西北大学阿尔弗雷德・拉巴波特、哈佛大学詹森等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如今它在西方公司价值评估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自由现金流量的名称众多,如增量现金流量、剩余现金流量、可分配现金流量、可自由使用的现金流量等。不同的学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科普兰教授比较详尽地阐述了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自由现金流量等于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即将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营业利润扣除实付所得税税金之后的数额)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的追加和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它是公司所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总额,可以提供给公司资本的所有供应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
布瑞德福特・康纳尔教授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与科普兰教授相似,并将其定义为:投资者的利益(自由现金流量)是由公司所创造的现金流入量减去公司所有的支出,包括在工厂、设备以及营运资本上的投资等,所形成的净现金流量。这些现金流量是可以分配给投资者的。
达莫德兰教授将自由现金流量分别用于股票价值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提出了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就是在扣除经营费用、本息偿还和为保持预定现金流量增长率所需的资本支出、增加的营运资本之后的现金流量。而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所有权利要求者,包括普通股股东、优先股股东和债权人的现金流量总和。
肯尼斯・汉克尔和尤西・李凡特在他们合著的《现金流量与证券分析》中提出,自由现金流量等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去资本支出,再加上资本支出和其他支出中的随意支出部分。因为这些随意支出可节省下来却不会影响公司的未来增长。他们认为只要不是为了维持企业持续经营的现金支出都应回加到自由现金流量中;公司可以在不影响持续经营的情况下避免这些支出,而若公司没有这些支出,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会得以增加。他们的研究注意到了折旧和税收的影响,并创造性地提出将随意性资本支出回加到自由现金流的计算中,这对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十分有利。
可以看出,以上几种观点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解释自由现金流量的共同之处都是指在不危及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
本文把自由现金流量定义为:自由现金流量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全部现金流入扣除满足必要生产经营活动及其增长的需要后,能够提供给所有投资人(包括股权投资人和债权投资人)自由支配的现金。对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解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相联系,因此,现金流的计算是基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流出,而不是针对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结果是估算结果。第二,自由现金流量的来源是基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是企业的融资活动,因为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第三,自由现金流中的“自由”是一个相对概念,即相对于必须扣除的、受约束的支出,企业对剩余的现金具有更大的自由支配权,但不是随意支配。
二、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
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在于对目标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理解和测算。通常从现金流形成角度计算自由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来源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自由现金流量的必要支出为对营运资本的短期投资和对长期资产的长期投资,分别表现为营运资本增加和资本支出。因此,从现金流形成角度建立的自由现金流量计算公式为:
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
第一,经营现金流量的计算。经营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关计算数据来源于企业的利润表。自由现金流量计算的基本出发点是将股东和债权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企业向债券人支付利息的行为实际上是资金在企业内部的流动。但企业所得税是支付给第三方(即政府)的,应作为企业的现金流出,所以,经营现金流量的计算应以息前税后利润作的调整为基础。即:
经营现金流量=息前税后利润+折旧与摊销
=息前税前利润(EBIT)-所得税+折旧与摊销
第二,营运资本增加的界定。营运资本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占用的资本。营运资本增加指在一个会计期间(一般为一年),企业的期末营运资本相对于期初的增加数。其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营运资本增加=营运资本期末数-营运资本期初数
营运资本增加的相关计算数据来源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第三,资本支出的界定。资本支出指企业各种长期资产占用的资本。
资本支出的相关计算数据来源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长期资产的期初数和期末数都应按照资产原值计算,而不是按照账面价值进行计算。特别是其他长期资产,资产负债表提供的年末数据是摊销后的数值,必须将摊销数额进行还原,然后计算其变化量。由此得出:
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
=EBIT-所得税+折旧与摊销-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
=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与摊销-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投资
其中,净投资由流动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投资构成,这三部分可以分别用各自的年末余额减去年初余额得到。
三、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作用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是将预测变为对资产价值、企业部分或整体价值的估算过程,是一种对标的(股权、资产或企业)所做出的价值判断。目前流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很多,包括资产价值基础法、相对估价法、现金流量贴现法、EVA法、期权定价法等。其中,理论上比较成熟,操作上相对简单的现金流量贴现法逐渐成为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的主流方法。通常可使用的现金流量有经营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实体现金流量和股利现金流量等。相比之下,自由现金流量作为价值评估的财务指标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特殊作用:
第一,自由现金流量的创造力显示了企业的实力。拥有大量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更能增强自己的实力,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现金流量降低负债率、改善和协调与债权人的关系;或者提高股利分配率,使得企业不断增强。
第二,自由现金流量更合理地评价了企业的经营业绩。经营现金流量的确也具有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功能,但是经营现金流量只考虑了过去的现金能力,而自由现金流量中包含着应该扣除持续经营条件下必要的现金安排部分,如企业不得不进行生产设备的更新和改造、管理系统的更新以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换言之,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审视致力于企业“继往开来”,不仅考核企业过去的获现能力,还同时把未来的创现能力纳入考核之中。可以肯定地说,目前财务上能推崇的许多支付能力评价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都存在“清算假设”前提,局限性十分明显。
第三,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模型中基本变量。过去,财务上的许多估价模型中都以未来股利作为未来现金流量的代表。但是实际上,由于一些公司并不支付股利,因此股利并不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惟一和最好的代表。由美国西北大学阿尔弗雷德?拉巴波特创立的财务估价模型就是建立在一个公司的价值等于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折现这一假设之上的。目前这一模型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公司不必派发股利,只要产生自由现金流量即可。
第四,自由现金流量是连接企业投资决策、筹资规划和股利政策的决策变量。自由现金流量不仅是财务目标的基本变量,而且也成为连接财务目标与管理过程的桥梁与纽带,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过程就是对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结构等规划和控制的过程,另外,我们也只有通过自由现金流量,才能把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这些财务核心问题联系起来、统筹规划,而不是孤立地考虑公司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决策。比如,具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与其他同类公司相比,更倾向于提高外部资本的比重,预期以高财务杠杆为特征。因为经营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越稳定,发生财务困难的概率就越小,发生破产和重组的概率也越小,外部筹资的成本就越小,所以公司更倾向于提高财务杠杆,增加外部筹资。反之,自由现金流量为负数和现金流量不稳定的公司则会降低外部筹资,降低股利分配比率,提高权益筹资。
参考文献:
[1]符 蓉 黄继东 干胜道: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析[J].会计之友,2007.(1)
[2]袁业虎 李文英:自由现金流量折现价值评估技术[J].审计与理财,2004,(2)
[3]徐 青:西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5,(7)
【关键词】物联网;上市企业;价值评估;EVA
一、引言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又叫传感网,是指将所有的物品经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在一起,进行信息交换与通讯,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达到“物物互联,感知世界”的目的。自2009年下半年起,在产业政策扶持和巨额资金推动下,该板块迎来了快速发展机会,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在政策暖风吹拂下爆发式上涨,表现抢眼。
投资者如何捕捉物联网上市企业的投资机会,就需要了解物联网上市企业的内在投资价值。此外,物联网上市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价值来吸引广大投资者,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是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物联网上市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
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资产、权益评估,是人们对特定目的下企业的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的过程。目前我国用于价值评估的方法分为五种:分别为现金流量折现法、相对估值法、实物期权估价法、剩余收益估价法以及EVA价值评估法。接下来将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它只依赖于公司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而不需要去研究基于会计方法的回报。但企业现金流量折现法存在其内在的缺陷:一是使用的数据没有包含有关企业当前与未来的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每年的现金流不能反映公司绩效;二是只考虑了股利分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忽略了价值创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它要求企业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量且连续期间不能为负,否则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很困难或者不可信。
和现金流量折现法相比,相对估值法可以使用更少的假设,并且可以更为快捷的完成,简明的特点使得它在应用中有很大的吸引力。宋明磊[1](2009)认为对于相对估值法来说要找到与估值企业类似的企业,这就要求整个市场具备有效性,而且,在市场上是不可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企业的。
期权法的选择可以对风险评估进行更精确地评估,而这种风险评估是某些企业执行战略所必要的。但是,这种方法的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要求有关公司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信息是可以获得的,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李光明[2](2005)认为实物期权评估方法虽然具有思想上的先进性,但是距离企业价值评估的实际应用仍有较大距离。
剩余收益估价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估方法,其优点在于,该方法集中于价值动因,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采用应计会计制度利用已有预测的收益计算剩余收益,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缺点在于,该方法的运用依赖的是被怀疑的会计数据,预测期限短于现金流量折现法,需要在较短的未来确认更多的价值。杨宜闽[3](2012)认为与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相比,剩余收益估价法不管是在对股价的解释力上,还是在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上都存在较大优势。
EVA价值评估法是在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剩余收益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能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全部公开信息,也就是考虑了企业的全部使用资本,因而评价将更全面;EVA的最大化即达到股东价值最大化,反映了企业价值的真正源头;石琭[4](2012)认为面对不同风险的企业,在EVA计算时,减项的个数会反映出风险的多少,经抵减后的EVA就不再包含风险因素,不同风险的企业也因此可以在相同基础上做比较。
在以上五种主流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并不是绝对适用的。而EVA价值法,相比其他传统方法更为可靠。
三、物联网上市企业特点
物联网上市企业不同于传统上市企业,甚至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现代信息上市企业,物联网上市企业具有链长、技术主导性、应用性、关联性等特征。
(1)产业链特别长。由于物联网上市企业不能分属某一个行业,在证券市场上是属于一个概念板块,与其他上市企业相比,物联网上市企业涉及各个行业领域,产业链结构超长。一是产业链上下游距离特别长。二是环节特别多。从物联网产业链主体角度看,物联网上市企业涉及感应芯片研发者、核心元器件制造商、网络通道商直至用户等十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众多子环节,每个环节本身又是一个独立的子产业。
(2)技术主导性强。物联网上市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引领的新兴产业。一是技术重要程度高。物联网是由于感应识别技术的突破而形成的,可以说没有传感识别技术就没有物联网,也就没有物联网产业。二是技术与产品的不可分性。由于技术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很多技术研发者将技术研发与产品提供结合在一起,技术与产品很难区分,上市企业的技术主导性明显。
(3)应用型产业。一是应用重要程度高。国际上对物联网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技术与应用两个方面,认为应用中包含市场,抓住了应用就抓住了市场。二是应用行业多。从物联网产业发展态势看,物联网已经在智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物流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将开拓更广的应用领域。三是应用方式和水平高。从应用深度看,物联网的应用早已突破传感网范畴,尤其是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及其在智慧化应用中的表现,已经或正在解决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众多顽疾。
(4)关联性强。物联网上市企业有很强的关联性:一是物联网上市企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关联性。从产业链结构可以看出,前端的芯片研发与中间的加工制造,以及与后端的应用服务都有极大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表现在相邻节点间,也表现在跨距离节点间。二是物联网产品与其它产品的关联性(附着)。这种关联性本质上也是一种附着性,即物联网的很多产品需求镶嵌到其他应用产品之中去,它本身不一定是独立使用的。
(5)政策相关性
物联网上市企业政策相关性。由于是新兴发展产业,前景光明,但是需要国家、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财政支持以及各种便利,物联网上市企业才会越来越多,发展的越来越好。
四、物联网上市企业EVA价值评估法
本文根据上述企业价值评估法的分析和物联网上市企业的特点,选择EVA价值评估法来评估物联网价值,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
(1)EVA克服了现金流量受会计政策以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影响较大的缺点。现金流量的估算都建立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之上,采用不同会计核算方法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现金流量的结果。物联网上市企业大多处于快速发展期间的高新科技企业,研发费用、前期市场推广支出占比较高,若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难免会造成估算结果失真的情形。相比而言,EVA价值评估法通过调整能较好克服会计处理方法对利润的扭曲,真实反应企业经营业绩,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相比更适合运用于物联网上市企业价值评估。
(2)折现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是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中使用最广泛、理论上最完善的方法之一。EVA价值评估法借鉴现金流量折现法,将企业价值视为期初投资资本与未来各期所创造价值累计折现值之和,本质上也属于折现模型。另外EVA价值评估模型以企业经济增加值为基础进行评估,在EVA与公司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中多次检验出二者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沈树亮[5](2011)认为EVA价值评估模型正是吸收了现金流量模型的理论与方法,采用EVA替代自由现金流量,因此评估模型具有充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意义。
(3)我国物联网上市企业在证券市场属于概念板块,各家公司分属不同类型的行业,因此各家企业之间几乎没有可比性或者说很难找到可比企业,所以不能使用相对估值法。由于实物期权估价法比较复杂,假设条件苛刻,也限制了实物期权估价法在物联网上市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综上,EVA价值评估法比其他价值评估法更适合现阶段对物联网上市企业价值评估的探索。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物联网上市企业价值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明确在评估中,应选择有效的评估方法,有时甚至可以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多个价值指标,经比较、调整,最终得出企业价值。
(2)EVA指标对企业价值包含有显著的增量信息,对企业价值有很好的解释力度,但是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会计指标对企业价值的衡量。现实中EVA指标的计算相对复杂,并且外部投资者和相关方,很难全面的获取企业的信息,因此在采用EVA指标时,应该结合传统指标才能更好的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3)EVA指标体系的引入有助于物联网上市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有助于达成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物联网上市企业中进行推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利于加强企业管理者树立为资本付费的观念,更好的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从而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宋明磊.剩余收益模型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2]李光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3]杨宜闽.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价值评估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
摘要:企业价值评估在国外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引人瞩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价值评估将越来越受到各相关人士的关注。正确推行以价值评估为手段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分析企业价值评估的动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使自身价值在市场中得到承认,并不断寻求增加价值的途径,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企业风险和收益的界定、度量,对企业价值的衡量,已经成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并据以做出买卖决策,使得股票市场价格达到新的均衡。企业理财人员通过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做出科学的投资与融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增加所有者财富。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践基础
产权制度的改革推动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从无到有地产生和逐步发展。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在宏观层次上、社会总量上保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微观层次上建立以多元所有者形成的、以混合所有制为主体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不但出现了多种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极不相同的经济行为,而且出现了企业资产大规模的流动和重组。企业兼并、承包、租赁、联合、集团化有了很大发展,股份制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大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厂,逐步按《公司法》改造和改组成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和股合作制企业。企业的整体买卖、企业的分割式买卖和资产折股买卖,尤其是股票上市企业的股票买卖有了较快的发展。企业破产法冲破重重阻力得到贯彻,破产清算、企业整体式和资产分割式拍卖等成为见惯不惊的事情。企业以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以企业资产为其他企业作经济担保,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和发生事故后向保险公司索赔。国有和非国有控股公司迅速发展,投资者(个人或机构)开展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股权投资管理。以上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成为这些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依据。
二、产权交易活动的需要是企业价值评估的直接动因
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有一个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企业价值评估也要建立在发达的产权交易的基础之上。产权交易市场由五个要素所构成:一是多元化的产权市场主体,即作为商品的企业的买方和卖方;二是产权市场体系,包括产权买卖市场、企业兼并市场、企业租赁市场、企业拍卖市场等;三是市场机制,即产权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四是法定的产权交易场所,即产权交易所或交易中心;五是企业价值评估机构和正确的评估工作。我国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仍未成熟和规范,由市场竞争形成产权价格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做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工作对推动产权交易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大量机会
1981年,我国政府恢复发行国债,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发育,90年代证券市场得到迅速发展,相继建立了深沪交易所、证券交易委员会及其常设监督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与此同时,资本运营迭起,1997年深沪两地有211家上市公司发生了270余起并购事件。1998年,近400家公司进行了程度不一的资产重组。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证券法》,对于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起到深远影响。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上市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避免企业以虚假经营状况来获取上市资格,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规范,同时恰当地规范了企业资产重组行为,放宽了收购条件,这些都为我国公司价值评估提供了用武之地。
四、企业价值管理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创造了条件
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管理水平落后,不重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以下优点:①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②能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大大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③考虑了风险和报酬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④在充分考虑了所有者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⑤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不仅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为导向,企业管理也越来越趋向于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企业价值概念成为企业管理理念中的核心观念,企业价值估价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技术的重要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很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西方企业普遍重视企业价值管理。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管理作为国际上先进的手段,是我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股东及其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建立足够的证券投资和信托基金,完善中介机构,加强市场监督功能,切实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给企业价值评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正确推行以价值评估为手段的价值最大化管理,是推动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管理作为国际上先进的手段,是我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股东及其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建立足够的证券投资和信托基金,完善中介机构,加强市场监督功能,切实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给价值评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价值;评估
随着人类文明由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的速度加快了,各种高科技的涌现更令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从网络技术到纳米技术,从生物制药到克隆技术,高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这个世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需要进行有效的以价值链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以最大的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满足股东的高回报要求。所有这些行为都要以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评估为依据。但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评估理论和方法还处于边实践边探索阶段,大多数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开展研究迫在眉睫。
1.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1.1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应用高新技术,生产具有高附加值、高风险、高利润特点的技术产品,并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它主要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旨在进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实现超额利润。
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以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特征,包括科技开发、技术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培训咨询及技术服务等,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贸易、服务等多种经营活动为一体的新型企业。它不同于一般企业,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自身的特点:(1)高创新性;(2)高成长性;(3)高风险性;(4)高投入和高回报性;(5)高无形资产比重性;(6)高更新换代速度性。
2.研究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意义
2.1 有助于提高我国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的范围经济性、规模经济性、速度经济性和关联经济性的耦合为这类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成倍的经济效应,构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动力。然而,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没能准确地评估出企业的真实价值,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有助于评估人员系统地、全面地学习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最新理论和方法,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评估水平,为各种评估目的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
2.2 有助于提高风险投资家和广大投资者的决策水平
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可以帮助风险投资家更深入、客观和准确地认识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做出科学地投资决策。高新技术企业的另一个融资途径是创业板证券市场。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可以加深广大投资者对质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认识,提高其决策水平。
2.3 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开展研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形成机理、形成途径和影响因素等,使其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认识,达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目的,从而找出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及提升其价值的途径,为企业管理的不断改进提供参考,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2.4 可以丰富和深化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高新技术企业与一般企业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用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对其进行评估时也会遇到许多障碍,这就有必要重新审视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涵义,在原有评估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于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特点的价值评估理论体系和方法。
3.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阶段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实际上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的评估,处于企业生命周期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时点的企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对高新技术企业各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各发展阶段的时间长短和特征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可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见表1:
4.高新技术企业各阶段适用的价值评估方法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折现现金流法、相对估价法和期权估价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时,应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选择适用的价值评估方法。
4.1 高新技术企业的种子阶段和创建阶段
在这两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大部分存在对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如投资方面,由于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延迟投资的不确定性选择可以尽可能地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再如技术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的样品、专利或者实验室成果的产品化研究开发进程中产生的成长期权或者转换期权等等,这些都是本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一部分。对于这一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衡量,期权估价法是最适用的,它充分考虑了各种选择的期权价值。
4.2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期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企业初具规模,亏损额减少,利润与销售收入逐步增长。此时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存在于其生存的可能性和未来盈利能力的潜力,采用价格/销售收入的相对估价法来评估这一阶段的企业价值是比较合适的。当然,也可以采用折现现金流法,但会遇到一些难点,部分不适用该模型的指标要进行相应调整。期权估价法也同样适用于这个阶段,关键在于如何去识别企业此时拥有的期权。
4.3 高新技术企业的扩展阶段
与成长阶段相比,此时高新技术企业已经经历了初期阶段成功地生存了下来,积累了历史数据,而且企业开始盈利,并逐渐加快盈利的速度,企业发展的风险在降低,对未来的预测会相对比较准确一些,因而可以采用折现现金流法。相对估价法也可以适用,不过选择的指标可以是市盈率。同其他阶段一样,期权估价法在识别出企业此时拥有的期权之后一样适用。
4.4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熟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发展稳定,销售收入高于支出,产生稳定增长的盈利,采用折现现金流法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收益的现值。在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合适的可比公司的前提下,采用市盈率为指标的相对估价法也很适用。同时,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在本阶段所具有的未来机会价值需要使用期权估价法进行评估。
5.总结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很多,但总体而言,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折现现金流法、相对估价法和期权估价法。各种评估方法由于其理论基础和假设前提不同,其适用性也不同。世界上并不存在适用评估任何资产的万能的评估方法。评估方法的选择应结合评估对象的特点和现实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来说就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处阶段来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ASWATH DAMODARAN.价值评估,证券分析、投资评估与公司理财(张志强,王春香等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傅依,张平.企业价值评估与证券投资分析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布瑞德福特.康纳尔,张志强,译/公司价值评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ASWATH DAMODARAN.深入价值评估(姜万军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刘伍堂.我国当前评估实践中应用收益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资产评估.2004.5.
[6]曹中,江澄涛.论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价值评估[J].上海会计,2002(6).
[关键词]人的生命价值;价值创造;价值保障;二维三层分析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4-0060-05
程启智(1953-),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管制和发展经济学;李华(1977-),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九江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管制、区域经济与政府管理。(湖北武汉 430073)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健康和安全管制效益评价的中国人生命价值研究”(批准号:70940006)的阶段性成果。
一、前言
关于人的生命价值的讨论,在哲学家们看来是十分崇高的话题,它不可以世俗到用金钱去衡量,但从实证上讲,人类很早就在金钱世俗的意义上讨论这一主题。最早关于生命价值的概念和论述散见于各种古老的法律和宗教典籍中。例如,老盎格鲁一撒克逊法(old Anglo-Saxon law)就规定,被谋杀者亲属获得的赔偿取决于被害人的财富,也就是其在过去一生中获取的财产。所以,人们在处理有关人的生命价值的具体事务中,例如购买人寿保险,权衡高危行业工作,工伤死亡赔付,政府对健康安全进行管制等等,都摆脱不了对生命价值的经济评估,虽然它看起来很世俗。
从文献上看,人的生命价值评估来源于两大理论:一是人力资本理论,二是风险交易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表明,人力资本的大小能反映个人过去、现在和将来可能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因此,人的生命若受到伤害,不仅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而且也将无法为社会和家庭创造财富。所以,威廉·法尔、恩格尔、舒尔茨等将人力资本构成与评估的理论思想,运用到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评估中,并形成成本法、收入法、生命表技术法等测算人的生命价值的基本方法。风险交易理论最初源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级差工资思想,他从风险交易的角度,指出工人会对其面临的风险概率进行权衡,并与其愿意获取的工资进行交易,风险越大,工人为承担其风险所获得的工资就越高,这种高收益实为对工人愿意承担高风险概率的一种合理补偿。在此基础上,托马斯·谢林等从风险交易视角研究了这种统计意义上的生命价值,并提出支付意愿理论。该理论是从个人对风险概率交易的角度,通过衡量个人为了避免死亡、受伤害、中毒等影响个人创造财富和收入能力的风险,以其愿意支付的“对价”的多少对人的生命予以估价。
从上述两大理论的起源和内容看,前者源于评估非正常死亡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从该角度评估人的生命价值,即是评估人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能力。后者源于人们和社会对创造财富和收入能力的保障需要,换言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着危害其财富和收入创造能力的风险,由此便产生与其风险交易的保障需求。从这一角度评估人的生命价值,即是评估其风险交易的支付意愿。由此可见,这两大理论本身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人力资本和风险交易这两个概念本身却缺少概括其联系的涵义,从而导致在生命价值评估理论和实践中,人们未能把它们统一起来综合运用。所以,本文提出价值创造和价值保障两个有内在联系的替代性概念,以便重构人的生命价值理论的分析框架。
二、人的生命价值的二维视角:价值创造和价值保障
从人的生命价值视角出发,它有双重含义和属性,可以概括为“价值创造”和“价值保障”两个范畴。首先,人能够创造财富和收入,是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所在,而且正是在创造这种价值的过程中,人不断完善和提高其生命的经济价值。所以,价值创造意义上的生命价值,是指人的生命能为自身、家庭、企业和国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而价值保障意义上的生命价值,是指通过支付一定的对价或者表现为一定的支付意愿,来降低创造价值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以保障这种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不受损害。由于有损健康和生命的风险无处不在,因此人们在创造价值并享受其价值成果的过程中,不得不对风险进行权衡或交易,是宁愿因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承受更大风险,还是让出一定利益而获得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或生活质量,这是与其所创造的价值大小密切相关的。统计表明,为降低同样的风险,高收入者的支付意愿比低收入者的支付意愿更高,就是因为他的价值创造能力更大。
实际上,在人的生命价值评估实践中,人力资本与风险交易这两大理论都得到了运用。以人寿保险为例,保险公司在寻求客户兜售保险产品时,通常运用风险交易理论研究人们投保的支付意愿,这个支付意愿实际是人们以相应“对价”降低风险损失的意愿,即用金钱换取价值损失保障的意愿。但是,在保险事故后的理赔中,保险公司则是以人力资本理论即以投保人为自己和家庭创造收入价值的能力为依据,来确定赔偿额。同样,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综合运用这两大理论。例如,国家在为企业制定工伤死亡赔偿制度和政策时,用的是人力资本理论,而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选择不同工种及其工资标准时,运用的是风险交易理论。由此可见,人的生命价值两大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因为风险和利益的存在而被有机联接在一起。所以,我们提炼出价值创造和价值保障两个核心概念,并构造统一的人的生命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以弥补以往两大理论的割裂状况,为家庭、企业和国家等主体在实践中处理生命经济价值问题提供统一的理论基础。
Abstract: Business valuation is to take an enterprise as an organic whole, giving overal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fair market value based on its own or occupied all of the assets and the overall profitability with fully consideration of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factors. Business valuation methods include cost, income approach and market approach. This paper discussed selection principles of business valuation method, and introduced three methods to evaluate target enterprise value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ut also including the cost, the market approach, and synergy value method.
关键词:企业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
Key words: busines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arget enterprise; value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018-01
1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原则
1.1 客观公正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在选择价值评估方法的时候应始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态度,尽量避免用个人主观臆断来代替客观实际,尽可能排除人为的主观因素,摆脱利益冲突的影响,依据客观的资料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选择合理的方法。公正性原则要求评估人员客观的阐明意见,不偏不倚的对待各利益主体。
1.2 成本效率的原则评估机构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之一,也需要获取利润以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而在评估方法选择时,要考虑各种评估方法耗用的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及人力资源,在法律、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及满足委托企业评估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1.3 风险防范的原则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可以界定为:“由于评估人员或者机构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而产生的风险”,根据这一定义,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评估机构的外部因素客观上阻碍和干扰评估人员对被评估企业实施必要的和正常的评估过程而产生的风险。内部风险是指由于评估机构的内部因素导致评估人员对拟评估企业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而产生的风险。显然,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作为价值评估中的一个环节,可能会由于方法选择的不当带来评估风险。基于此,在选择评估方法的时候要有强的风险防范意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评估风险,做出客观、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2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
2.1 成本法成本的选择有三类:账面价值、重置成本和清算价值。
账面价值是会计上的概念,它等于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净额,在会计中,许多资产都是以历史成本入账。因此,此时的账面价值实质上是净资产的历史成本。采用账面价值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常采用如下公式:
企业价值=净资产账面价值×(1+调整系数)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理解,但是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获利能力,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可操作空间,会对资产的帐面价值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结果。
重置成本是以目标企业的各项实体资产为价值评估单位,以单项资产的全新重置成本为评估基础,以资产存在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为理论基础,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各单项资产的价值:
单项资产的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企业的评估价值=E单项资产的评估价值
以重置成本为基础评估企业价值,方法简单易懂,但是三项贬值的确定则需要很多专业判断,需要利用大量专家的工作。因此,这种方法评估评估成本可能较高,更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资产的评估。
2.2 市场法采用市场法进行目标公司价值评估,评估结果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选择于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可比公司的可比性强弱,可比性强,准确性就高;二是选择的比较指标反映目标企业价值的程度,指标越能体现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价值的准确性越高;三是调整系数越科学,就越能够缩小评估误差。采用比较法确定企业价值的基本模型如下: V=X××(1+调整系数)
V:目标企业价值;X:目标企业可观测变量;V1:可比企业价值;X1:可比企业可观测变量。
V:可以是市场价值,或者是公允的交易价格,X:可以是每股收益、资源储量、客户量、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同类机器台数等可比指标,X是口标企业的相应指标。
这种方法所依据的一个特有假设前提是,评估对象V1与X1的比例与可比企业的V与X的比例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挑选与企业价值V具有高相关性的评价指标X成为价值评估的一个关键步骤。一般而言,X的选取应与资产的价值存在着因果关系。调整系数可以根据根据影响企业价值的非重要因素存在的差别确定。
2.3 协同效益价值法权重法的理论前提是,企业并购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整体价值。权重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并购和被并购企业看成一个整体,通过测算整体企业价值,再根据两个企业净资产各自占整体企业净资产的比重来确定目标企业价值。估值模型如下:目标企业价值=合并后整体企业价值×
净资产的确定可以由合并双方的财务报表计算获取,合并后企业整体价值则需要假设企业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然后估算得出企业整体价值。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对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估,国内外都还处于研究实验阶段,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依据依然没有确定。虽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但是因为研究角度和应用领域不同,没有形成统一共识,很少有企业把价值评估方法真正用在实践中。因此根据人力资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类讨论不同类型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估是有必要的。
1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必要性
(1)人力资本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首先,人力资本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财政部的《资产评估准则一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此定义来看,人力资本具备无形资产的特点。另外,在人力资源被广泛关注并单独确认之前,往往被看成是形成商誉的一个要素,其价值模糊地揉入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中。随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有必要从商誉中分离出人力资本并单独确认。
(2)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是企业发展的需要。首先,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可知晓现已拥有的可利用的人力,确认取得人力资本的耗费,合理分配企业成本。其次,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预测。最后,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提供了企业发展能力的信息资料。企业是否拥有高效、高发展性的人力资本,已成为评价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2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
2.1生产型人力资本的评估
现代经济学认为,生产型人力资本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一般置于一种基本可观测状态,其价值通常采用成本法和未来工资收益贴现法两种方法:
(1)成本法。从企业角度来讲,人力资本成本应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招募成本、选拔成本、雇用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补偿成本。因此,人力资源成本价值=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离职补偿成本。使用成本=∑;W为当期加权平均工资额;r为贴现率;t为劳动者供职年限。
(2)未来工资收益贴现法。对人力资本的真正所有者――劳动者来说,其价值体现在通过出售人力资本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未来与其工资收益的现值。所以,这类人力资本价值可用未来工资收益贴现法来评估。其计算公式为:V=∑。V为人力资本价值;I(t)为未来年工资报酬。
2.2经营管理型和技术研发型人力资本的评估
这两种人力资本的努力程度不能够进行观测,产出也不是独立变量。因此不能沿用传统方法,对前者可采用带有激励功能的超额收益分成法或股票期权评估法;对后者可采用股票期权评估法。
(1)超额收益分成法。超额收益分成法是根据收益现值标准,评估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产生的预期收益,考虑折现因素,引入分成率的概念来确定企业家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其评估模型为:P= ∑。P为企业家价值评估值; 为分成率,即企业家对企业收益的贡献程度,可采用模型 =V・ 确定;Rt为第t年预期收益; n为经营年限。
(2)股票期权评估法。一般来说,人力资本所有者是看跌期权的卖出者,获得期权利金(它相当于人力资本的价值),这样就将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公司股价的表现紧密联系起来了,可以认为股票期权价值就是他们自身的价值,那么其价值评估就是对股票期权的定价问题。根据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所评估的人力资本在T期间对企业的价值为:V=p・n;p=S・[N(d1)-1]+X・e-rt[1-N(d2)];d1=[ln()+(r+)・T]/ ・;d2=d1- ・。其中:V为人力资本价值;S为当前股票价格;X为到期日股票价格;n为T期的企业股票数量;r无风险利率; 为股票的波动性;N(d1)和N(d2)为参数d1、d2的标准正态分布积分函数值,可表示为:N(di)=∫f(z)dz,f(z)是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3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