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

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

第1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 设计 问题

1旅游纪念品设计概述

能够代表旅游景区特色、价格适中、包装精美、质量可靠的纪念品被称之为旅游纪念品,是通常旅客都会在景区带走的心宜商品。旅游纪念品能在旅客重回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留住美好的回忆,承载着旅客对景区的美好印象,还可以当做礼物,表示自己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合理设计的旅游纪念品除了能够实现本身的商品价值以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特色和代表性,让其他没有到过景区的人通过纪念品能对景区产生兴趣,心生向往。当前,旅游景区的纪念品种类繁多,但不同地区的景区旅游纪念品会出现雷同的状况,这就让旅客对纪念品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因此,旅游景区纪念品要想站稳市场,必须要结合商品价值、特色和纪念价值三大设计特点,那么如何创造设计出更好、更高品质的旅游纪念品成为现在亟待思考的问题。

2旅游纪念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1)文化价值问题。旅游景区有着秀丽的山水和旖旎的风光,除此以外,不同特色的人文气氛和风土人情给旅客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景区纪念品并没有将这方面的文化价值凸显出来,这种设计问题在以食品类为主的旅游进纪念品中十分常见。因为饮食类的纪念品产量较大,但在食用过后就完成了纪念品的“光荣使命”,除了让人们的唇齿之间有余香回味以外,就没能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了。因此,如何让旅游纪念品突出旅游景区的文化价值,并以长期保存的形式存在,成为了旅游记录品设计的主要问题。

(2)环保问题。有些景区的纪念品观赏性价值不菲,本身价格也走高端路线,像新疆的玉石、景德镇的陶瓷等,因为其高昂的价格,所以在产品包装方面也比较讲究。有些产品为了表现出纪念意义,会着重关注商品的包装,但旅客在购买或使用纪念品时,为了方便携带或使用便捷,通常会丢弃外包装,因此包装的保留价值并不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无法体现旅游这种绿色行业的环保性。

3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建议

(1)文化艺术的展现。要想让旅游纪念品的人文价值有所凸显,那么设计者应该考虑以文化艺术展现的角度为切入点着手旅游纪念品设计工作。以天津旅游纪念品X品牌酒业为例,本产品容器的材质和形状设计灵感来自于天津传统艺术“泥人张”,产品既能够展现出传统烧锅酒坊的制作特点,还展现出了天津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泥人张”抽象化处理的艺术手法是此品牌设计酒桶、筛酒篓、品酒勺等多种形状酒瓶设计的灵感。作为饮食类的纪念品,在品尝完后仍可以作为酒瓶或器具继续使用,展示的过程中还可以持续体现出天津的风土人情和特殊文化。

(2)注重环保因素的融入。为了让当代旅游纪念品环保工艺的功效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包装造型设计的减量化生产是十分必要的。而包装容量最优化目标的实现,则需要纪念品设计对旅游工艺品的造型和形态进行多次研究和创新,并付出十足的努力、投入足够的精力完成设计工作。除此以外,对于游客来说,纪念品的重量和占用的空间也是选购的重要衡量指标,减量化的包装设计可以减轻行李的空间和重量,购买的欲望和选择性也会有所提升。像山西平遥的纪念火柴就采用了纸质的火柴盒来进行包装,产品设计师在纸质的包装盒上简单地绘制了一些喜庆或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图案,就赋予了一盒火柴古色古香的美丽外衣,既环保又极具特色。小巧可爱的火柴盒不仅方便携带,更是承载并传播了平遥古城的迷人风韵,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得到了一致好评。

4对纪念品商品价值表达的重视

相对于一般产品而言,旅游纪念品的商品价值除了有使用价值属性以外,还应该具备旅游景区的文化价值,而文化价值属性应该融入到产品的商品价值当中。设计师在对旅游纪念品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针对性地对出产地和纪念品的特殊价值进行着重强调。以景德镇陶瓷为例,商家可以让旅客自己亲自参与到纪念品的制作活动当中,烧制前让旅客在自己的“作品”底部写下游玩的日期或是自己的姓名和座右铭,成品再作为专属纪念品出售。这种亲身参与、亲手制作的旅游纪念品能够杜绝雷同的旅游产品属性,还能够让纪念品的商品价值在品质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旅游景点或城市的文化特征通过旅游纪念品得到了彰显,因此,如何在保持纪念品文化属性的基础上,提升其商品价值和环保性成为了产品设计的关键所在。若能够解决这些设计难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提升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让旅客的放松之旅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魏丽英. 我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第2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

关 键 词:昆曲 旅游纪念品 产品开发

一、昆曲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1.1昆曲概况

昆曲亦称为昆剧,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戏种之一,被称为艺术百花园的兰花。“良辰美景三生梦,姹紫嫣红六百年”,其细腻悠长的唱腔、精致瑰丽的文辞、雅丽写意的表演,无不渗透出中华名族优秀的文化精粹,并在中国的戏剧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昆曲与时代的脱节,渐渐走入曲高和寡的境地。

1.2昆曲的传承与保护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2004年我国正式加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16号)、201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一系列举措来切实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为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昆曲也日益得到重视。如在昆曲的发源地苏州实施着“走出去”和“扎下去”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向广度上发展,让昆曲走出国门,使世界人民领略昆曲的艺术之美;另一方面向深度发展,让昆曲空降落地,扎根人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昆曲已经慢慢开始复苏,渐渐走向民众,并受到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一代的追捧。

二、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20世纪新媒介迭起,一方面挤占着戏曲的生存空间,一方面延伸了戏曲的生存空间,戏曲艺术的实现和传播享有完全崭新的媒介[1]。以昆曲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正是一种全新的物质载体,通过人们的收藏或馈赠来传播和延续昆曲的艺术美韵。一方面,旅游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了昆曲的艺术特色,领略了带有历史气息的情境,虽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陶冶,但这种内心的感受却转瞬即逝。因此在旅游者意犹未尽之时,通过购买昆曲的旅游纪念品能缓和其内心的失落感,延续体验昆曲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旅游过程中的购物环节特别是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支出属于隐性支出,弹性及可塑性巨大,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环节。发展昆曲旅游纪念品能直接提升昆曲产业的附加值,为昆曲的传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但就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昆曲旅游纪念品,多以昆曲视听光盘、昆曲经典介绍书籍、明信片、昆曲脸谱等传统的旅游纪念品,品种相对单一,占总体收入的比重微乎其微。而一个成熟旅游地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旅游商品富有地方特色,品种繁多,市场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地方垄断经营[2]。

可见,对于昆曲旅游纪念品而言,前景是非常广阔,机遇和挑战并存。

三、昆曲旅游纪念品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原因分析

3.1观念上,昆曲旅游纪念品未得到充分关注

对于昆曲的传承与保护正从舞台演出、旅游体验、影视媒体、演讲传习等各方面如火如荼的进行系统性的推广,而作为昆曲传播重要物质媒介之一的旅游纪念品却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主要是由于观念上片面的认为旅游纪念品是独立的部分,其发展的好坏与昆曲的传承与保护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未得到合理的开发。

3.2流程上,昆曲旅游纪念品开发规范性差

由于历史原因,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生产都是在原有手工制作的工艺美术行业发展起来的,很多企业都还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上,而较少的融入现代工业生产技术及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整个设计流程也不完整,并未将设计与生产进行有效而规范的管理,因此导致昆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简单而吸引度低。

3.3定位上,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未合理细分

旅游者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审美要求,使其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需要也是各异的。与此同时,昆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生产者并未对消费市场进行合理的细分,往往只是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规划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忽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要,最终出现了消费者想买却挑不到自己称心满意的昆曲旅游纪念品的窘境。

3.4设计上,昆曲旅游纪念品创新程度低

市面上现有的昆曲旅游纪念品虽选取昆曲为题材,但设计载体与其他地区的产品雷同度高,形式单一没有新意。而且很多产品多是将昆曲元素进行生搬硬套,而忽视了对昆曲文化做多角度的思考与研究,导致设计内涵缺失,无法从内心打动新消费者。

3.5功能上,昆曲旅游纪念品实用性弱

纵览现今的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映入眼帘的更多是如画作、摆件等注重装饰功能的商品,但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希望能体现当地特色并具有一定装饰作用之外,更希望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从其成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回忆旅游中的点滴记忆。

四、昆曲旅游纪念品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4.1从品牌战略角度对昆曲旅游纪念品进行整体策划

我国的昆曲艺术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民族审美心态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昆曲的传承与保护必须从品牌塑造的战略层面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

可以从“大旅游”的全局角度出发,将欣赏昆曲的过程发展成集旅游、娱乐、购物、体验等多方一体的休闲活动。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昆曲旅游纪念品,从而激发旅游者的隐形消费能力,为昆曲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与此同时,为避免旅游纪念品品种匮乏、雷同度高、更新速度慢等弊端,可以将旅游纪念品与当地的文化特色、风景名胜、人文特色等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的设计、管理、市场推广,定期推出新品,激起旅游者购买的兴趣并积极选购。

4.2从设计流程入手对昆曲旅游纪念品进行系统开发

我国的旅游纪念品由于创新度不高、多地雷同、多年不变等现象存在,致使现有的旅游纪念品根本无法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因此对于昆曲旅游纪念的开发,应引入工业设计的设计理念、操作流程、创新方法、效能管理等,对昆曲文化进行设计定位、造型选取、功能再生、宣传推广、销售环节等各个环节的重新审视和设计,最终寻找出一条创造既具传统艺术的精髓又具现代设计意义的新路,这样才能使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重现辉煌。

4.3从消费需求出发对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进行细化

1999年我国入境游客人均消费调查表统计,消费者特点如下:25~44岁的人均消费能力最强;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人均消费最高,工人、离退休人员、学生的人均消费较低;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人员人均消费教高。[3]可见,旅游者由于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消费层次、不同的审美趋向都会产生不同的消费要求,因此想要把昆曲旅游纪念品市场这块蛋糕做好做大做强,必须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合理布局,对不同的消费人群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其心理需求,而后针对不同的人群对旅游纪念品进行系列设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买需要。可以将昆曲旅游纪念品设计成高端、中端、低端三个系列的产品,分别对应文化层次及经济实力较高的人群、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消费能力的人群、消费能力较弱的人群。从而使旅游纪念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差别性,使各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要与对应产品无缝对接,从而唤起更多的消费购买能力。

4.4从情感体验着手对昆曲旅游纪念品进行移情化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想要对他人或他物有所了解并进而做出判断时,经常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以己度人。这种心理或认识活动在理论上被称为“移情”(德文写作Einfuhlung, 后来被译为一个英文的专用名词Empathy)[4]。与此同时,旅游纪念品多是以旅游目的地文化为原型进行设计的,昆曲旅游纪念品需要基于消费者对于昆曲文化的追随的基础上,从视觉审美、情感追随、产品功能等多方面开展设计。而正是由于昆曲旅游纪念品对于昆曲欣赏者的心理补偿作用,使得昆曲旅游纪念品必须带有情感的烙印,而设计需要传达和表达的重点则是通过昆曲旅游纪念品的功能、形态、材质、色彩等元素将情感内化,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转移给消费者,最终引起情感共振。如图一所示,可以借鉴2012老凤祥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一等奖沪语密码锁,就是提取诸如“阿拉晓得”、“撒宁来塞”等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语言作为设计元素,通过旋转能产生无数种排列组合,从而设置自己的独特密码,整个设计亲民而有幽默感,通过使用实现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4.5从日常生活着眼对昆曲旅游纪念品进行实用性开发

苏州的檀香扇、杭州的绸伞都曾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传统旅游纪念品,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即具当地特色又有使用价值,当然,由于时代的变化致使其使用功能的弱化,逐渐退出旅游品市场,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旅游者对于兼具实用功能和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钟爱。因此对于昆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可以首先通过对昆曲艺术的分析、提炼、重组、创新等环节,提取出符号性特征,运用产品设计创新的理念与方法,将其与现代实用性产品相结合,从而增加旅游纪念品的卖点。如图二所示以伦敦地铁为设计元素,将其与杯子、袜子、手表等实用生活用品进行合理的嫁接,产生了一系列既好看又好玩,还好用的实用型旅游纪念品。因此可以将昆曲文化元素与U盘、玩具、启瓶器等实用物品结合,设计出造型简单、携带便捷、价格适中的现代产品,将欣赏与实用、传统与现代进行融合,从而推动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五、结语

对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昆曲旅游纪念品,需要从品牌战略、消费需求、创意创新、日常实用等角度出发,寻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设计之路,设计出既具传统艺术精髓又有现代设计感觉的产品,为消费者所青睐,这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行的。

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SJB760042)

参考文献

[1] 吴平平.新世纪昆曲传播新趋势[J].艺术百家,2005:86(6):40-43

[2] 赵直. 喀什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第3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游客体验;文化主题公园;ASEB分析

本论文院级项目编号:WZYY201132;渭南市科技局项目编号:2011JH-23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体验经济逐渐蔓延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自从体验经济被引入旅游业,游客体验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研究中的重大课题,而有关文化主题公园游客体验研究更加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经笔者检索,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关于游客体验的文章有376条,关于主题公园游客体验的文章有3条,而关于文化主题公园游客体验的文章仅有1条,足见虽然游客体验在中国旅游业的研究中已形成一股热潮,但关于文化主题公园游客体验方面的研究依然寥寥无几。

一、研究方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内外部要素(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研究过程未将消费者纳入研究体系。ASEB分析法是在分析过程中将传统的SWOT分析法与需求层次分析法中的不同要素一一对应起来,使得ASEB分析法形成一个矩阵(表1),矩阵的横轴为ASEB的四个层级,纵轴是AWOT的四个方面。在这个矩阵中,我们可以按顺序从SA(对活动的优势评估)到TB(对利益的威胁评估)队列交叉的16个单元逐次进行研究和分析。ASEB分析有利于在体验型产品开发中对消费者或市场为导向的产品进行开发与升级。

2011年“十一”长假期间,笔者多次深入大唐芙蓉园景区现场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分为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两部分进行,深度访谈以景区工作人员为主,主要了解景区的经营现状、门票收入、活动类型等,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景区旅游者进行,总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56份,其中有效问卷249份。

二、大唐芙蓉园基本情况介绍

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开发区,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建成,于2005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本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大唐芙蓉园在游客体验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出游客体验提升策略。

三、研究结论

本应该对十六个矩阵依次进行分析,但考虑到文章容量的限制,仅将研究结果列表如表2所示。(表2)

通过前面的分析,笔者发现大唐芙蓉园在游客体验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景区产品开发层次较低。随着游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游客在景区产品设计方面强调亲身体验和游戏娱乐为主要内容。但大唐芙蓉园作为文化主题公园,景区产品在开发层次方面多停留在陈列式和表演式,如在歌舞文化区欣赏的《梦回大唐》歌舞表演,水秀表演区欣赏的水秀表演。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大部分的景区表演型活动表现出积极性不高,参与性景区产品比较少,未能满足游客需求,形成游客对产品的重复性消费。

(二)景区解说系统不够完善。作为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内涵厚重,游客对景区文化内涵不易领会,良好的景区解说系统在此类景区中显得尤为重要。向导式解说和自导式解说服务的有机集合,对游客体验有积极推动作用。

大唐芙蓉园内虽配备有相应的解说系统,但以向导式解说为主,且不易为大多数游客所领会。由此导致部分游客参观完景区后表现出印象不深、“走马观花”的感觉,且景区很难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三)与周边景区文化主题的冲突。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周边唐文化主题景区比较多,尤其是大雁塔在知名度方面明显高于大唐芙蓉园,因此在文化主题活动设计和开发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大唐芙蓉园和大雁塔同为唐文化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促进,但主题过于相似,容易造成景区在游客体验活动设计、旅游纪念品开发、景区历史介绍等方面的难度。

四、游客体验缺陷分析

(一)游客体验理念淡薄。如今全国旅游主题公园80%已倒闭,给中国旅游业已造成3,000多亿元的损失。足以说明体验经济已经到来,但中国主题公园设计理念大多停留在传统陈列式、表演式阶段,未能与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要求相吻合。

景区活动设计未能体现游客体验理念。景区不仅在12个文化主题区域内设计有丰富多彩的景区活动,而且针对特殊节庆亦开展类型多样的主题活动,但活动本身层次比较低,以陈列式和表演式为主,虽个别项目设计注重游客参与,但活动与其他景区活动雷同性比较大,特别是饮食文化区域的民间小吃与回民街的大同小异,体验不出景区本身的特色,对旅游者未形成吸引力。

活动设计应以动态的参与性活动为主,内容可从帝王、女性、科举、大门等文化主题入手,通过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调动游客,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主动参与,加深游客对景区的印象。

(二)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文化主题公园内涵不易被旅游者接受,且参观本身比较枯燥,自然与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完美结合,导致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不高,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大唐芙蓉园以大唐文化作为景区主题,但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在旅游纪念品、景区硬件设施、服务人员方面主题色彩不够浓厚。

旅游纪念品雷同现象严重。在景区开发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旅游纪念品的作用。个性化、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景区的宣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更能加深游客对景区的体验,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

景区硬件设施、景区交通和服务人员着装未能与文化主题完全吻合。良好的唐文化主题氛围,要求在硬件设施的外观和标志方面,景区交通方式的选择,服务人员的着装均要对景区文化进行良好诠释。

游客体验类型包括娱乐体验、教育体验、超脱现实体验、审美体验和移情体验五种类型。在娱乐体验的基础上,文化性主题公园设计应以文化为主线,结合参观、娱乐、教育、审美、体验为一体的景区。

五、游客体验提升的思路研究

针对大唐芙蓉园游客体验的ASEB分析中得出的研究结论和缺陷分析,结合文化主题公园自身的特殊性,提出文化主题公园提升游客体验的三个观点。

(一)开发体验式旅游产品。鉴于文化主题公园旅游活动项目中形式单一、类型不够丰富,因此在旅游产品设计方面提倡参与性活动项目的设计,提升游客积极参与景区活动,更好地领略景区文化内涵。

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要求旅游景区以历史文化为主导,以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地域性为特色设计体验旅游产品,将旅游者的被动参观变为主动参与。在这方面,香港迪斯尼主题公园提供很好的借鉴经验。

针对大唐芙蓉园本身,在文化主题区域中设计展示主题内涵的活动,茶文化主题区可以向游客展示唐代茶艺表演,教游客辨别茶叶类型,游客品茶、喝茶等活动;诗歌文化主题区提倡游客参与诗歌鉴赏比赛,书法爱好者可以进行书法比赛,鼓励儿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宗教文化主题区可以结合3D影视,向游客播放玄奘取经故事、玄奘说法、大唐宗教盛况,高科技的应用让游客仿佛回到大唐时代,能够和历史进行近距离接触。女性文化主题区在展示唐代女性生活场景的基础上,邀请游客参与仿唐女性化妆、发髻、服装、打马球表演场景。饮食文化主题区域改变景区内传统的民间小吃品尝,强调食品名称、外观、种类均能体现大唐帝王饮食特色。多类型的游客参与活动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游客体验,更能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

(二)完善景区解说系统。景区内解说是强化和加深游客在景区体验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景区解说系统包括自导式解说和向导式解说两类,对于文化内涵厚重的文化主题公园,应做好两种解说系统的有机结合。

在配备完善的自导式解说服务的基础上,即传统的介绍牌、警示牌、引导牌、公共信息等,仍配备服务专业、业务能力强、个人修养良好的景区讲解人员,对景区的建造背景、建筑、展品等进行详细讲解,满足游客对景区文化理解的需要,提高游客在景区的文化体验。

为满足景区文化内涵建设需要,自导式解说系统在外观设计和用语方面要求符合景区文化主题,而向导式解说要求景区配备专业的景区讲解人员,并对其进行专门训练,要求对景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和相关展品能进行全面系统讲解,并能针对不同类型游客提供个性化讲解服务。

(三)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宣传效益。中国目前景区旅游纪念品存在类型单一、购物“陷阱”多、缺乏特色等问题,旅游纪念品对景区而言是一种无声的广告,而富有个性化、独具景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对游客体验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首先,营造诚信购物环境,让游客在景区内能够放心购物;其次,在旅游纪念品设计方面,要求纪念品符合大唐文化主题,并与回民街、大雁塔广场形成鲜明对比,独具特色,在景区内部设立纪念品加工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纪念品加工过程,还可以在加工作坊师傅指导下亲手制作纪念品;第三,每逢景区重大活动,参与景区活动的游客可以获得景区纪念品作为奖品,提高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四)营造浓厚的大唐文化氛围。文化主题公园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全程凸显浓厚的文化色彩,从服务人员的着装、景区硬件设备、景区参观路线的设计等方面全面营造游客完整的唐文化体验旅程。

清明上河园在景区服务人员管理方面,服务人员的着装与景区主题相吻合。香格里拉内碧塔海景区道路和垃圾箱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为大唐芙蓉园的硬件设备设计提供很好的参考经验。要求景区服务人员着唐装,景区硬件设备回归唐代风格,由于景区面积较大,对景区线路进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要求景区内每条参观线路均有一定的主题,不仅可以缓解旅游旺季游客拥挤现象的发生,更能强化游客参观的体验感。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长春,苗学玲,戴光全.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第4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设计原则,传统文化,包装结构,包装装潢

 

0前言

随着我国成功地举办了29届奥运会,来华旅游、经商的各国游客日益增多。旅游业的升温,带来了民间工艺品的繁荣,众多商家精心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工艺品作为纪念品,而包装作为工艺品的外衣,不仅将产品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而且在无形中体现着产品的文化内涵。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其包装设计已不能只是考虑使用、审美和销售功能,还要赋予一定的民族文化和环保意识。

1民间工艺品包装设计原则

民间工艺品是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方式(现代也有半机械生产手段)制做的工艺美术品。现代工艺品包装设计的准则如下:

1.1 包装盒结构的设计原则

盒状包装结构,是最常使用的一种包装结构形式,它的设计比较简单,但也有一定的设计要求[1,2],在民间工艺品包装盒设计更应注意。

1、使设计出来的包装制品体现出良好的容装性、保护性、方便性,同时具有美观、经济的优点。

2、满足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时首先观察纸盒包装的主要装潢面的习惯,纸盒包装的主要装潢面应设计在纸盒的前板上,说明文字和次要图形设计在端板和后板上。

3、满足消费者在观察和取出内装物时由前向后开启的习惯,整体图形以盖板为上,以底板为下,开启位置在上端。

4、满足消费者有右手开启盒盖的习惯,整体图形以左端为上,右端为下,开启位置在右端。免费论文。

1.2 包装装潢的设计原则

民间工艺品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对其包装装潢有一定的要求[3~5]:

1.纪念品等工艺品包装盒设计应突出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2.纪念品等工艺品包装盒包装设计以自然材料为主,强调健康、环保,力求达到国际标准。

3.纪念品等工艺品包装盒包装系列化设计与品牌形象塑造。

2刺绣的包装设计

中国民间刺绣以传统鲁绣技艺为基础,经过图案设计、刺样、刺绣、挂浆、裁剪、上里、签边、合成、绗针等13道工序,一针一线精心制作而成,其中95%的工序为纯民间手工制作[6]。刺绣的色彩亮丽,做工精细,所以其包装结构要有很好的展示效果,因此其结构定为可收缩式包装。内部设计为动态包装,顾客购买后又可收缩为固定式包装,有利于包装的再利用。

2.1 盒体与盒盖的尺寸计算

2.1.1内包装盒尺寸设计

此次设计采用正六面体纸盒,六面体边长a=120mm,高为20mm,其平面展开图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内包装盒平面图

Fig.1 ichnography of inner packagecase

2.1.2盒体部分的尺寸设计

高度方向上排列数目n=3,纸板计算厚度t=1.5mm,则盒体侧面图的尺寸[1]为

(1)

(2)

式中Li、Hi―折叠纸盒体长度、高度制造尺寸;

、―内装物最大尺寸;

―内装物沿高度方向的排列数目;

―内装物间隙系数;

―制造尺寸修正系数

其制造尺寸如图2:

图2 盒体侧面展开图

Fig.2 the side unwrap elevation of thebody of the case

2.1.3盒盖部分的尺寸设计

盒盖的制造尺寸计算如下(3)

式中X―制造尺寸,mm;

t―纸板计算厚度,mm;

k―制造尺寸修正系数,mm;公式中制造尺寸系数取0mm

高度方向尺寸同盒体侧面尺寸,即

(4)

图3 盒盖的制造尺寸

Fig.3 the manufacture size of cover

2.2 盒体与盒盖的折叠成型

将前面设计的刺绣包装盒折叠成型后如图4:

 

图4 刺绣包装盒成型图(未加盒盖)

Fig.4 the moudling map of embroidery packagecase(not including cover)

2.3 刺绣包装盒装潢设计

2.3.1整体色彩的选择

此包装主要采用简单的暖色,淡雅的色彩来衬托刺绣的高贵华丽,主色为白色,粉红色,淡紫。内包装盒整体选用的粉红色[7~8],如图5所示。

 

图5 内包装盒装潢效果图

Fig.5 the upholster map of innerpackage case

2.3.2图形的选择

刺绣工艺品从一方面来讲是对一种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描述,所以图按主题选用大家所熟悉的富贵开花图,给予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以中国的国花牡丹作为背景,体现其淡雅高贵。同时在盒盖上印刷商品名、商标、包装数量、生产厂、条形码等,如图6所示。

图6 盒盖装潢效果图

Fig.6 the upholster map of cover

2.3.3字体的选择

任何包装都离不开文字,它可起到传达商品信息与装潢美化的作用。包装上的文字醒目、生动是抓住消费者视线的重要手段。汉字书法的隶、楷、行、草书体各具性格特色;印刷体中的宋体端庄,仿宋体挺拔,黑体醒目严肃,篆书华贵古朴;手写体则有仿宋、行、草,具有轻松活泼的意态[5]。

本包装采用飘逸古朴的篆书,与刺绣优美的线条相呼应。免费论文。免费论文。同时对我国刺绣的历史做了简单的介绍,使消费者对刺绣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如图7所示。

 

图7 盒体侧面展开装潢效果图

Fig.7 the side unwrap upholster map ofthe body of the case

3结论

本文设计的包装制品体现出了良好的容装性、保护性、方便性,同时具有美观、经济的优点,满足了民间工艺品包装设计原则。

工艺品包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整体形象的浓缩。因此对工艺品包装设计的研究,仍需要设计师不懈地探索,发掘包装中一些独特的内涵和一种更高的审美趣味,保持一种对传统文化、民族风格的关注和深化体检。

参考文献:

[1] 孙诚.包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孙诚.纸包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3] 胡海萍.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5,26(5);191-193

[4] 田辉龙.中国民间图案的艺术设计特征[J].包装工程,2006,27(6):353-354

[5] 黄莓子,郑晓东.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的基础性[J].包装工程,2005,26(1):160-162

[6] 罗江华.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麻柳刺绣文化传承困境及对策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07,18(3):122-123

[7] 彭珊珊,刘国凌.食品包装的图案与文字设计[J]. 包装工程,2003,24(6):87-93

[8] 高黎,刘子健.系列化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包装工程,2008,29(3):125-126

第5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内外旅游逐步的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现代人对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已不仅单纯限于名胜古迹的观光,且旅游胜地在旺季人满为患,无形中激发了人们对集短途、经济、娱乐、度假、体验、回归为一体的旅游产品的迫切需求,由此催生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是为了寻求一种使旅游业得以平衡发展的方式,防止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过快,从而达到保护国家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目的。通过对乡村旅游整体的研究,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再结合中国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地方案例相结合,找出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乡村旅游是由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并获得快乐的一种旅游,是一种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是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凭借城市周边地带的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集观光、旅游、科普、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农业园区。这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它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与城市不同的环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形成乡村旅游独有的鲜明特色。

乡村旅游早期发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农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而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

一、我国乡村旅游产生背景与开发意义研究概述

我国乡村旅游的产生有着十分深厚的时代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意识在日益增强,对旅游形式的需求也变得日新月异。乡村旅游以其一种既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的需求,又以对环境、生态的保护为前提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期的乡村旅游研究很多介绍了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对意义的阐述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及农业观光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可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农村农民增收创利,缓解就业压力等;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梁明珠(1999)总结了观光农园的重要创新意义,提出了观光农园对农业、农村、农民和都市人不同的意义。白琳(1999)以归县为例分析了发展农村旅游对解决三峡库区农业人口的就业压力和重构社会、经济系统的特殊意义。李立华等(2002)、何景明等(2003)分别以西藏和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区地方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对边远贫困地区扶贫的积极意义。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回顾二十多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经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尤其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辟了农村由单一农业向农、工、商、游多元发展的道路,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得以展露头角,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的部分农村,作为先进典型接待了大量的国内外各方人士,甚至还有境外团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农业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村镇得以扬名,农民也从中受益,企业从中有利可图,旅游规模得到壮大,一些村镇开始兴办起旅游企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旅游局确定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后,乡村旅游产品在我国得以正名,被正式列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凡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村民,每年来自旅游的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就地搞旅游服务,不离土、不离乡,幸福指数高。实践证明,乡村旅游迅速成长为我国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靠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走出了一条重要的成功之路。

党和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为乡村旅游大发展和上一个新的台阶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平台。同时,乡村旅游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理想、有效的途径。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及模式研究概述

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就此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见解。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和模式进行了阐述。一方面就全国范围而言,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和模式;另一方面细化到某个地区、景区,以特定的区域对乡村旅游的模式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王兵(1999)对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提出根据区位把乡村旅游分为3种类型地区:景区边缘地区、都市郊区、老少边穷地区。舒伯阳(1997)将观光农业划分为3个阶段模式,即早期旅游萌芽阶段的自发式、初级经营阶段的自主式、成熟经营阶段的开发式,以及两种地域模式——依托自然型和依托城市型。尹振华(2004)提出开发我国乡村旅游要采取“做减法”的开发模式,加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许春晓(1995)分析了欠发达但资源丰富农村旅游业成长的3种模式,即旅游资源主题型、旅游资源共建型、旅游资源附属型,并对邵阳市西部3个县级行政区的旅游业成长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乡村旅游主要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大都不是集中于某一个具体的侧面,而是一种试图全面覆盖的“大杂烩”式的格局。从乡村旅游定义、乡村旅游特点、乡村旅游开发意义、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乡村旅游开发对策、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到乡村旅游的开持续发展无所不包,范围很广,但宏观研究较多,深入到企业、游客、当地居民、旅游目的地的卫管研究和分析则还不够,不同尺度案例地研究较多,理论性不强。这种全景式的研究状况,表明我国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深度和层次还相对较低,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较短,现实开发中存在不少产品、市场、体制、管理、政策、金融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学者在不同尺度上,结合具体案例地,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和对策。潘秋铃(1999)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存在整体接待水平低下,游客配套设施不完善;产品雷同,未脱离观光的特征等问题。李太平(2003)认为南京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有:缺乏统一的布局规划;缺乏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服务水平低下;缺乏应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等。吴建华(2004)等认为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曹艳英(2004)等认为,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盲目投资和粗放式经营;在经典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的规划;项目单一。缺乏内涵和特色,人工倾向化、城市化严重;产业规模小,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完善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健全;旅游地市场的季节性较大。王云才(2002)提出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刘爱服(2005)以北京为例,指出北京乡村旅游存在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落后;人才欠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四、临安白沙村“农家乐”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居民回归自然、感受乡村的需求,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明显的得到了提高。

临安市地处于浙江省西北部的天目山区,东临杭州,西接黄山,幅员312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6.5%,生态优越,气候宜人,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白沙村位于临安市的西北角,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全村的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全村十里长谷蜿蜒,两侧峰峦起伏,溪流急湍,水清石现。夏天白天最高温度在30度左右,晚上更低,故有“一年四季盖棉被”的说法。近年来,白沙村通过积极保护森林和生态资源,依托太湖源景区和优美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全力打造“乡村休闲度假胜地”,白沙村是久居大城市的城市人生态旅游、避暑度假的首选。

基于以上条件,本文将从白沙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结合,通过对白沙村乡村旅游的区域发展特色,反映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

毕业论文(设计)的提纲: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概念和类型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和现状

三、白沙村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四、白沙村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条件分析

五、白沙村乡村旅游开发规划思路

六、论文小结

参考文献

刘伟,等.以色列乡村旅游发展迅速[J].世界农业,1998,231(7):12-13[2]

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572-576.[3]

何景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36-38.[4]

文军.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2003,(10):30-34.[5]

李慧欣.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学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8(2):37-39.[6]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28(5):125-128.[7]

韩丽.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4):87-89.[8]

胡巍.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旅游资源评价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58-59.[9]

甘巧林,暖.从乡村旅游的非农化看乡村旅游的兴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84-89[10]

杨旭.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J].旅游学刊,1992,7(2):38-42.[11]

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14(2):38-42.[12]

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4(1):15-18.[13]

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16(3):8-10.[14]

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科学,2006,21(3):12-19.[15]

乌恩,蔡运龙,金波.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3):78-82.[16]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125-128.[17]

林刚,石培基.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J].开发研究,2006,23(6):72-74.[18]

第6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教学创新

《中外民俗》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旅游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基本知识的唯一课程。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以中国为旅游目的地的入境国际旅游者所在国家的基本概况和出境旅游的特点。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客源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民俗风情、旅游业发展、出境旅游市场以及旅华市场的特点。因为国内学生,很多人没有出国经历,因此本课程具有较强的观赏但性。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老师对于该门课程的授课方式还是传统的板书,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本人在近6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要求,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改动,具体方法如下:

一、课堂上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增强知识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在上课之初,本人第一节课用多媒体讲解,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引用大量的图片,从视觉上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第二节课用传统的板书方式授课,对于一些民俗特色的物品,只能用语言描述。两节课形成明显的对比,学生纷纷要求利用多媒体来讲解此课程。

一般说来,该课程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平时的生活背景是完全不一样的,仅仅是通过语言描绘,无法形象的让学生领会学习对象的实质。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欣赏具有客源国特色的民间歌曲等方式,可以更直观的向学生传达所学知识点的内容,加强学生对所学旅游客源国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东南亚客源国之一日本的时候,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等媒介,来介绍当前日本国内的一些动态,以及一些古老习俗的演变过程,以及挖掘这种演变过程背后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对日本国内文化的理解。日本的海啸曾经牵动很多人的心,可以借助海啸,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地理构造,日本人对海啸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多查阅旅游预警机制的论文,将查询到的资料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处理成一个全面、系统、直观的课件,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日本海啸的形成有一定的了解,对日本的文化和民族认同有了系统的认识,又能知道在天灾发生的时候,如何冷静、安全疏散客人的专业知识。

除此以外,本人利用自己出国旅游或者亲朋好友出国的机会,带回所到国家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带到课堂上给学生观摩。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国外旅游纪念品的外观与质量,让其找出与国产旅游纪念品的异同之处;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机会,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该国的文化内涵,给学生设计旅游纪念品带来一些启示与灵感。

二、课程教学目的明确,专业与广博相结合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学习该课程,让学生对于来我国进行旅游活动的国外客人的习俗禁忌有一定的了解,在为其服务的过程中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提升我国旅游服务水平,提高我国旅游业的美誉度。因此,这门课要求“专业”与“广博”相结合。“专业”是指客源国的旅游发展概况,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该国居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规律等等。“广博”指除了专业意外,该客源国的文化,民俗习惯,,饮食禁忌、经济发展情况等基础国情也应该了解。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偏重于对客源国基础国情概况的讲解,讲解客源国的旅游业概况时,也是很快带过,并没有对该国的旅游业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对客源国出境旅游现状、规律及变化分析涉及较少。所以,专业课教师首先要明确《旅游客源国》课程教学目的和开设意义, 即通过对客源国基础国情概况, 国民性格、喜好、出游特点, 出境旅游现状及变化等知识的学习,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客源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促进我国的入境旅游的发展。

以讲解美国为例, 在对美国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基础国情进行详细讲解后, 应该着重讲解对出境旅游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国民年龄结构特点和性格特点, 如归纳出美国国民性格上有亲近自然、喜欢热闹的特点,社会风俗上有新婚蜜月外出度假的习俗等; 在全面讲解美国旅游业发展概况时应侧重于对美国出境市场特点和变化的讲解, 如归纳出美国出境旅游市场具有距离远、费用高、时间长等特点。

三、动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国旅游客源国》课程在我们学校属于专业选修课, 只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知识,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目的。这一课程设置也让同学们对该课程不重视,他们不预习、不复习。只是一味的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看见国外新奇的事项产生惊叹。另外一方面,这样的课程设置也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的教学大纲里面要求“设计出适合客源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以促进我国的入境旅游的发展。”所以,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的客源国知识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 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设计出对客源国市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才是《旅游客源国》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结合《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开展“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营销方案设计”等综合性要求强、动手能力要求高的课堂练习, 如以新加坡出境旅游市场为例,要求班级学生以 20~30 岁、40~50 岁两大年龄阶段的旅游需求为例,设计出合适的旅游线路; 40~50 岁年龄群体的游客偏爱自然、文化旅游, 而20~30 岁年龄群体则偏爱时尚、运动, 喜欢互动性强、趣味性大的旅游项目等特点, 结合我国或所在省份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以上两大群体的旅游线路及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信息, 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一方面是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根据基础理论设计出适合客源国市场的旅游线路,一动一静的配合,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领会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加强对《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授课教师的培养

该课程的内容,既涉及到旅游专业知识,也涉及到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设立民俗学博士点的仅有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等五所高校,培养民俗学硕士的高校同样也为数不多,屈指可数。因为现实社会的种种原因,具备高学历的民俗学人才匮乏,民俗学在中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现在高校,很多都开设了《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这门课程,授课教师很多都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背景,仅仅是出于课程的需要,或者对民俗学的热爱,对民俗方面比较关注,进而担任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这样的授课教师,民俗知识构架了解不够详细,缺乏专业知识背景,交给学生的仅仅是最浅显的民俗知识,对目前中国海外客源国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民俗现象并不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及时将民俗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传递给学生,也无法用专业的学术知识给学生分析这一事项背后的原因。在课堂上,很多国家的民俗生活常识被当做一种民俗事项传授给学生,背后的原因压根不会去思考,此类授课教师根本不具备讲解该课程知识的使命。

因此,开设《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的高等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定期给予民俗授课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提高对民俗相关理论的学习,完善自身的民俗知识结构体系,将更多先进的民俗理论传达给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参考文献:

第7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商店;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K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2-277-01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业以及其中的博物馆商店的发展涉及博物馆学、旅游学、文化经济学、行销学等各个方面。虽然国内和国外博物馆文化产业起步时间和发展程度不同,但是,都面临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资金短缺,并且国内外各博物馆同行也在积极寻求办法来解决次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博物馆做了许多尝试。博物馆结构的变化,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化以及随之出现的对资金筹措管理需求等,使博物馆的运作呈现出独立化的趋势。在不少西方国家,博物馆在政府管理水平上已被称为“博物馆实业”,而对市场研究人员而言,已成为“博物馆商务”。

一、博物馆商店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来看,人们很早便意识到这样博物馆资金短缺,并有此引发为博物馆商店的设立。一个多世纪之前,欧洲博物馆便开设有商店,博物馆商业活动似乎起始于19世纪早期的英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博物馆营销也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词”2博物馆的商业活动起始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1857年,全球首家博物馆餐馆在大英博物馆正式投入运营。31967-1977年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托马斯・霍温意识到“博物馆的参观者同时也是消费者”4从而各大博物馆开始设立商店。同时伴随这些商店的设立,也成立和博物馆商店的相关组织,其中以欧洲和美国为主。1955年创立的美国的博物馆商店协会(Museum Store ASSociation),为美国及全世界的博物馆文化产品,组织连锁的经营渠道,既向公众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又促进一博物馆间的产业开发和文化交流.而对博物馆商店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商店作为博物馆营销和博物馆旅游的一部分,着重对博物馆商品的开发、营销、销售和博物馆商店的经营模式和博物馆商店的管理上。如在Bruner的论文中写到“无论是博物馆界还是旅游界,很多学者均致力于博物馆和旅游的关系研究上。Bruner通过研究证实了二者拥有社会教育、让游客得到身心的放松等共同之处。”Ted Silberberg的论文中也论述到:认为博物馆和旅游相结合是一种“双赢”的方式,这样可以为双方都带来发展机会.真正的博物馆商店是介于礼品店与博物馆展示的混合体,它是构成博物馆整体的一部分,并在财务与教育上协助博物馆达成既定的目标。”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ICOM专业伦理规章》中提到:“博物馆商店应与博物馆的收藏品及教育目标相符合,且必须维持收藏品的品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对博物馆商店的讨论主要集中把其作为博物馆经营的一部分,作为博物馆旅游的一部分,最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来论述。如:在经营部分――张桂元《浅议博物馆的经营策略》、骆士泉《论博物馆的营销策略》、张继东《谈谈现代博物馆经营管理》,在作为博物馆旅游部分――董方慧《城市博物馆旅游开发研究》、杜凯《基于文化体验旅游的综合类博物馆旅游发展运营研究》、张敏《博物馆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文化产业部分――游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张艺军《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元宝祥《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

直接针对博物馆商店的文章,主要是博物馆商品开发的现状、解决方式,商品的研发、营销、销售或是介绍外国博物馆商店的成功经验。如:翟群《小商店如何做出大产业》、杨静《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吴思思《博物馆商品的开发――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挖掘》、葛埔恪豆外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对我国的启示》。

对博物馆商店的研究涉及到文化经济学、市场学、行为学等。如:张敏《论博物馆市场化行为的趋势和影响》、刘雅丽《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良渚博物馆纪念产品涉及与研究》。

二、结束语

对博物馆商店的现状研究涉及到旅游领域和经济领域,主要是针对商店研究现状、困境的解决方式、商品的开发、营销、销售等。能够为我们现在的发展现状做一个总结,同时也能为将来商店的积累经验、开拓道路。

参考文献:

[1]安来顺.二十世纪博物馆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01(01).

[2]葛埔.国外文化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复旦大学,2012.

第8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校园游;旅游开发;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0-0058-06

高校校园游的发展起源于国外,发展已相对完备,比如英国的牛津和剑桥是世界著名的大学城,瑞典的隆德大学城因隆德大学而闻名,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西点军校等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高校旅游景点。目前,国内高校校园游的发展处于被动、不全面、不深层的阶段。由于思想上将大学看作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一直以来都强化其教育意义和学术文化意义,使得它们成为了一个个封闭的“景观”。

高校校园游的人数每年都在以26%左右的速度递增,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仅假期接待的旅游总人数就已突破400万人次。高校校园游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顺应游客需要和提升校园建设水平,一些高校的校园已建设成为国家3A甚至4A级景区。另外,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部分大学的旅游攻略、酒店预订等服务项目也在百度旅游、Agoda、艺龙网等网站上推出。根据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理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高校校园游的积极效应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政校企应携手共同促进高校校园游的发展。现以济南诸高校为例,探讨如何对其进行校园旅游开发。

一、高校校园游开发研究进展

根据史晋娜对高校校园旅游的研究综述来看,以“高校”、“旅游”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进行查询,发现相关的文献70篇,其中报纸7篇,占比10%;期刊论文60篇(核心期刊6篇),占比85.71%;学位论文3篇,占比4.29%。①这一方面表明了对于高校校园游的研究已非个别现象,高校校园游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其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层次不够深入,尤其是对高校校园游的开发有待探索。

(一)开发实践及模式研究

在对具体大学校园开展高校校园游的研究方面,郑秀娟以西安为例,呼吁“给高校旅游多一点关注”,她认为西安高校拥有优势旅游资源,但开发现状不容乐观,并设计出西安开展高校校园游的一些具体产品。②李慧以厦门大学为例,对厦门大学发展高校旅游进行SWOT分析,并依此分析提出相应策略。③邓芳以四川大学为例,对校园旅游发展进行研究,也基本从四川大学发展校园旅游的优劣势着手,并提出开发建议。④张林以武汉大学为例,对特色导向的高校旅游开发进行研究。⑤程海涛以位于中部地区的郑州大学为例,对高校校园旅游开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郑州大学的旅游资源状况分析、旅游市场分析,提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案。⑥⑦另外,尹郑刚以位于西北地区的兰州大学为例,对高校校园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⑧谷晓萍以位于东北地区的沈阳农业大学为例,对其旅游开发前景进行分析。⑨

在对大学城开展高校校园游的研究方面,《大学城的另类定位――广州旅游的“太阳”》一文中,张立建认为广州大学城担当广州旅游的“太阳”具有突出优势,并提出开发建议。⑩徐阳则从资源角度对广州大学城文化旅游开发进行具体分析。11田凤从不同角度描述了重庆大学城都市旅游的独特风景。12殷红卫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从大学城的内涵入手,分析南京仙林大学城的特色,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研究。13

从城市整体角度出发,将高校校园游融入城市旅游之中,也是高校校园游发展的一个方向,它避免了因旅游对象单一、旅游路线不足造成的弊端,使得高校校园游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校校园游和城市旅游的融合,将使得高校校园游成为促进城市旅游再旺盛的一股新生力量,带动城市旅游的二次发展。龚伟以上海市高校旅游为例,分析上海市高校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的特点,探索出上海高校旅游的三种开发模式,并针对上海市高校旅游开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对策。14项宏建在总结黑龙江省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对策。15颜晶对西南地区高校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提出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开发对策。16

(二)研究方法分析

对高校校园游的研究方法中,描述性分析研究方法占较大比重,批判研究次之;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不足;实证研究较多,规范研究较少。在定量研究方面,丁健等人运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表现广州高校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17在实证研究方面,一半以上的研究都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集中在某一高校、大学城等。对高校校园游的研究,笔者认为应当将描述性分析和批判研究相结合、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共同来研究高校校园游。

二、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的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

现以山东大学、长清区大学城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山东大学的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和长清区大学城内的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将山东大学和长清区大学城结合共同开发高校校园游,笔者是希望以山东大学百年的悠久历史、不凡的大学实力为依托,发挥其在高校校园游中的形象提升和“领头羊”作用,而长清区大学城作为具有活力与新鲜感的部分,将丰富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内容。同时,山东大学的校区分布于济南、青岛、威海三大度假旅游胜地,这有效地扩展了济南高校校园游的空间范围。

(一)6+11所不同的高校特色,体验不同的大学校园气息

不同高校由于其发展定位不同,形成了自身别具一格的特色。6+11所不同特色的高校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建校最早,中心校区最具代表性。洪家楼校区历史悠久,校园建筑具有明显的西方特色,校园宁静祥和。周边是洪家楼天主教堂等天主教教会建筑群。大学校园与天主教堂交相辉映,形成了洪家楼校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中心校区儒学特色鲜明、学术氛围浓厚、文史见长。图书馆前的广场上书写着孔子的《大学》一文,“仁”、“书”等训诫布于广场。步入校园,浓厚的齐鲁儒士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种齐鲁大地所赋予的文化气息是全国其他大学所不具有的,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山东大学便是这种文化的代表。

长清区大学城内各高校及专业学院共计11所,每一所院校都拥有着各自的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共同具备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青春气息。山东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为特色,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山东女子学院以女子教育为特色,山东中医药大学以发展医学教育为特色,齐鲁工业大学为工业类大学。

(二)悠久的历史记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12所大学均拥有悠久的历史记忆。山东大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00多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百年名校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山东师范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始建于1973年;山东女子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齐鲁工业大学始建于1948年。

悠久的历史积淀赋予它们厚重的文化内涵。校园内遍布名师、学者和名人留下的印记,它们的知识和思想留给后人以回忆和思考,对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在山大的洪家楼校区内,被栏杆和黄色警戒线围起来的危楼依然屹立于学校内部。“季羡林文化研究院” 由季羡林先生题写,古朴得发旧。在山大中心校区,目前除孔子外共有15尊名士雕像坐落于校园各处,如历史系“教授”18的雕塑、闻一多先生雕像、臧克家先生雕像等。长清区内的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呈现八本书造型,该图书馆为“V”字造型,象征攻关胜利、学业有成;主楼中空虚心,表达了开放包容、不懈求索;简洁的竖直线条彰显出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悠久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建筑风格,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百万藏书,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大学人文气息,这是追求进步、获得心灵震撼与熏陶的高校校园游,作为追求知识与进步的学术殿堂,这是高校不同于一般旅游景点之处。

(三)旅游环境优雅安静

校园内遍布山水湖泊、亭台楼阁、竹林花园,环境宁静优美。很多大学都为省级园林化校园示范单位。以长清区内的山东师范大学为例,校园追求纯净、素雅、清新的风格。校园绿化“四季见绿、三季见花、两季见果、突出主景兼顾附景”,校园内种植各类树木15万株,地被植物和草坪22万平方米,植被种类达200多种。2010年3月,长清校区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宁静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开辟了喧嚣城市中的一片净土,对旅游者观光休闲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四)体育休闲设施齐全,配套设施完备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有山东大学和平击剑馆、篮球场,体育馆等级为乙级,集体育项目比赛、训练和群众体育锻炼、师生集会等功能为一体,是2015~2016中国女子篮球联赛济南赛区会场,是可供国内大型赛事使用的高标准体育馆。校园内还有学生艺术活动中心、大成广场、稷下广场、文渊林等学生体育休闲中心和地下停车场、票务与旅游服务站等服务场所。其他高校也均有大型体育馆、休闲广场等。完备的体育休闲设施为旅游者的参与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舒适的体验,也在基础设施上为开发高校校园游奠定了基础。

食:高校校园内的食堂数量、质量均达到了一定水平,不仅可以容纳数千人用餐,且饮食卫生营养,菜色丰富,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用餐需求。在校园外有商业街和小吃街,更是汇集了全国的美味小吃,比如在长清区大学城内就有多条商业街和小吃夜市。由于主要消费对象为学生,使得餐饮相对物美价廉。

住:许多高校在学校附近就开设有附属的宾馆或接待中心。另外,周边娱乐休闲区的宾馆类型更是多样,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行:高校位于市中心或周边,可进入性强,交通便利,门前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山东大学校区位于济南市区内,交通联系方便。中心校区与洪家楼校区一路公交即达。长清区大学城对外交通联系方便,有K301、2、3路等多路公交。各高校内部交通发达,校园内停有学校公交。

游: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附近有济南的一处较大的天主教教会建筑群,另外山东大学还有千佛山校区,周围即为国家4A级景区千佛山。长清区大学城内不仅有济南国际园博园,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还有著名旅游景点灵岩寺等。

购:对于旅游者的基本生活用品需要,高校内部和周边都有大型或小型超市;对于旅游纪念品,高校周边及内部均有旅游纪念品如纪念册、明信片等出售。

娱:在高校内部和都有娱乐休闲区,比如长清区大学城内有山东数娱广场、三庆・青年城、银座广场等。高校校园作为社会极具活力的部分,校园体育比赛、歌唱表演、社团活动、节庆活动等均吸引着旅游者。

三、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开发的SWOT分析和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

在对各高校的旅游资源进行概述和评价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运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要素分析归纳、交叉分析形成战略,完成对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开发的SWOT分析。并将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应用于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分析之中,完成对其旅游发展所处阶段的分析。从而为济南各高校的校园旅游发展进行定位,确定其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一)SWOT要素分析

在对高校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还要知己知彼,纵观整个高校旅游市场乃至国内国外的旅游市场,进行特色定位。SWOT分析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优势(Strengths)

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山东省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设施完备,省内外交通发达,且高校间交通十分便利,可进入性强。比如长清区内的山东师范大学,南依双龙山,北临大学路,东与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相接,西与大学科技园中心区相望,交通便利,信息发达。

资源开发优势:高校校园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先进的科学教育资源和富有特色的历史积淀。

学校内部优势:山东大学校园内设有票务与旅游服务中心,对高校校园游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山东大学拥有一系列校园品牌活动,学校以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五四”青年节、国庆节、校庆纪念日等特定节日为契机,或组织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或设置各种比赛项目,学校主办了一系列讲座、论坛活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2015第三届中国・山东国际网络漫画大赛作品展”的举办地。另外,高校里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他们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咨询与服务。

形象开发优势: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事件传播速度加快。2015年12月,山东女子学院的女大学生跳湖救兔子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相关关键字的百度词条近百。据笔者在校内访问得知,在该事件发生的一段时间内,校园内涌入了全国的大量新闻媒体,好人好事得到了广泛宣传报道,该女生被人们热议为“最美女院女孩”,事件也为山东女子学院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山东大学知名度高,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珠峰计划重点高校。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统计,山东大学科技竞争力已经进入世界高校前500强,列中国大陆高校第七位。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山东大学塑造了优秀形象。

市场开发优势:参与、学习型的文化旅游迎合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高校校园游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和发展前景;山东省作为旅游大省,济南作为其省会,拥有广阔的国内外客源市场。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大学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对于中小学生,大学是他们提前感受梦想的地方;对于高考生,大学的参观将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对于毕业工作的学生,大学是他们的美好记忆;对于落榜青年和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大学是他们未竟的梦想;对于学生家长,大学是他们的孩子未来的必经之路;对于中老年人,大学是他们的青春记忆和重新学习的机会,山大校园内有老年大学山大校区、山东大学老年教育学院等。在高考前后、节假日,大学校园内会涌入大量的旅游者。由此看来,高校校园游的现有客源市场及潜在客源市场都是十分庞大的。

2.劣势(Weaknesses)

高校管理体制的约束:部分学校的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转化,并限制着旅游者的到来。

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在大多数人眼中,大学是一座“象牙塔”,是探索求学、获得进步的地方,需要井然有序的秩序和静谧的学习环境。很多人认为发展校园旅游就偏离了大学的“正道”。

旅游者自身:大学是一个文明素养较高的场所,高校校园游也是一种高道德水平的旅游方式,这必然就给旅游者的行为提出了高标准。但是旅游者参差不齐,这对高校校园游的开展是不利的。

3.机遇(Opportunities)

高校校园游作为文化旅游的组成部分,适应了学习型、参与型旅游的发展新趋势。另外,国际型、全国型赛事活动给它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济南国际园博园为长清区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山大举办了济南赛区会场的2015~2016中国女子篮球联赛。山工艺自2002年以来,先后承担和承办了国家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吉祥物等整体设计,2002中国当代壁画艺术座谈会等,主办2003当代书籍设计专家论坛,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会徽、孔子像(范本)等。这些事件在短时间内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

4.威胁(Threats)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校园旅游发展较早,经验相对丰富。与之相比,山东济南的高校校园游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挑战它们的既有优势是一个威胁。此外,长清区内的11所大学知名度并不高。

(二)要素交叉分析形成战略

通过对济南高校校园游的SWOT分析,可以发现,济南发展高校校园游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挑战。结合SWOT坐标图,笔者认为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正处于优势与机遇所在的象限内。此时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面对着诸多机会,自身存在明显的优势。因此,学校应当转变观念,抓住旅游发展的机遇,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提升旅游形象和知名度,可以与旅行社等机构合作积极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游。综上,对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开发应采用开拓型的原则和战略。

(三)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

济南高校校园游正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呢?我们应该如何定位,采取什么态度、开发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呢?基于此提问,笔者通过建立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分析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发展阶段,来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校旅游发展的情况,实现精准定位,合理开发旅游产品。根据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该模型呈“S”形曲线,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探索、起步、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兴六个阶段。

笔者在考察研究后发现,来济南诸高校的旅游者数量较少,各高校的开发意识淡薄、宣传营销不足、开发措施缺乏。笔者认为,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发展总体来看不够完善,正处于探索阶段。在该阶段,游客人数相对较少,旅游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但是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着潜在的旅游发展优势,并且可开发性强。

综上,通过采用SWOT分析方法和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对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济南高校校园游的发展处于探索阶段,面对着诸多机遇。因此,校方及当地政府、旅游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高校优势,积极发展校园旅游,确立开拓型的发展战略。

四、开发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的旅游产品

高校旅游开发有着开发一般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色,它是对高校校园游进行深度设计和包装,促进高校更好地走上旅游市场,占据市场份额。山东济南各高校的旅游发展正处于探索阶段,笔者认为开发应以丰富特色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大省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作为依托,结合自身的校园旅游发展探索阶段和坚持开拓型战略。基于此,笔者为山东济南高校校园游设计出以下旅游产品,希望既可以体现校园特色,又能满足不同市场类型的需求。

(一)观光校园游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高校拥有着美丽的校园风光,或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或红砖绿瓦、建筑古朴,不似景区胜似景区。校园内绿化面积大,景色清新自然,环境安静和谐,对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观赏美丽宁静的校园风景,欣赏不同院校的特色景观对旅游者来说是一种舒适愉悦的审美体验。另外,笔者认为对于观光校园游,学校应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和实施办法,合理规划游览时间和游览人数,既不能过度压制,也不能严重影响校园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休息。

(二)开展针对性的旅游项目

针对旅游者的不同群体和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开发中小学生理想游、高校新生入学游、校友返校游、探亲访友游、会议旅游、修学游、科教旅游等专门的旅游产品。中小学生对高校校园憧憬、好奇,他们渴望接触大学、体验大学,树立远大的理想。对于刚刚考入大学的考生,他们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想象,让他们提前感受大学,了解今后的学习生活环境。各届毕业生在社会生活中是紧张而忙碌的,重返校园,拾起曾经的梦想,回忆曾经在母校度过的岁月。大学生作为年轻、富有朝气的群体,社会交往频繁,他们之间的互相探访;另外,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经常会来学校看望孩子。高校一般都是各地的学术中心,拥有大型的会议室、会客厅等,关于教育、学术等的交流会、研讨会、论坛也经常在高校内举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仅是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均对知识表现出了强烈的向往。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学校间的交流活动,日韩等国的留学活动,并对老年人开展老年教育,对社会人士开展专业知识的中短期培训等。高校作为科学教育的集中地,许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在此学习工作,不仅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还留下了有关他们的独特人文景观。高校的科技能力庞大,是许多前沿科技的诞生地,建有许多高科技的实验室,这种高科技的旅游项目非一般旅游项目所能及。

(三)高校校园游+城市旅游,将高校校园游融入城市旅游之中

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大学代表着一座城市的风格、文化和时代特征,理应是城市旅游的一部分。将高校校园游融入城市旅游之中,也可以为城市旅游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文化意蕴。高校校园游和城市旅游互相融合,依托彼此的知名度共同开发和发展旅游,不仅仅可以达到互补、互相丰富旅游之目的,更可以为彼此的发展融入更多新鲜血液,带来更多发展活力。

(四)建立互联网+旅游的管理模式,并开发高校旅游纪念品

随着网络化迅速发展、受众群体越来越广,高校应主动抓住这一机遇,推出“互联网+旅游”的管理模式。学校可以自主或与旅游经营商合作,在校园官网和各大旅游网站上推出校园旅游部分,通过实景体验、旅游信息来管理校园旅游,并且可以相应推出校园旅游APP,通过营销宣传使得旅游者更加了解学校。高校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产品,因其特色明显、收藏价值高而受到青睐。纪念徽章、学校明信片、文化衫、纪念册、钢笔等,都是可以开发的旅游纪念品。

(五)事件旅游,突出参与性

事件旅游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拥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对旅游者吸引力强。高校的大规模体育赛事活动、高校间的联谊、毕业典礼、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均可允许旅游者进入。尤其是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等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对于名气不太大的高校,事件旅游是发展其校园旅游的一个有效途径。山东大学应与长清区内高校合作共同创办大型活动,并鼓励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山东大学各分校之间也应当加强联系,举办跨市级的大型赛事活动。突出高校校园游的参与性,使得旅游者亲身体验高校的魅力。山东大学校园内有季羡林文化研究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学人大厦等,学校可以邀请社会、学界的知名人士召开座谈会,鼓励学生和来自社会的旅游者共同交流;学校老师可以为旅游者作讲座,为他们讲述学校的历史文化,使他们从中感受学校厚重的文化内涵。

[注 释]

①史晋娜:《我国“高校校园旅游”研究综述――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46~50页。

②郑秀娟、宋保平:《给高校旅游多一点关注》,《西部大开发》,2003年第4期,第27~28页。

③李慧:《重点大学发展高校旅游的探讨――以厦门大学为例》,《教育探究》,2013年第1期,第67~92页。

④邓芳:《校园旅游的发展――以四川大学为例》,《理论新探》,2007年第9期,第183~184页。

⑤张林:《特色定位导向的高校旅游开发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荆楚学刊》,2015年第1期,第73~78页。

⑥程海涛:《高校校园旅游开发研究及探索(上)》,《中国旅游报》,2009年10月23日,第011版。

⑦程海涛:《高校校园旅游开发研究及探索(下)》 ,《中国旅游报》,2009年10月28日,第014版。

⑧尹郑刚:《高校校园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旅游管理研究》,2014年5月下半月刊,第10~12页。

⑨谷晓萍:《沈阳农业大学校园旅游开发前景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178~181页。

⑩张立建:《大学城的另类定位――广州旅游的“太阳”》,《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第3期,第62~64页。

11徐阳:《广州大学城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人文社科》,第470页。

12田凤:《重庆大学城都市旅游的独特风景》 ,《中国旅游报》,2009年7月3日,第009版。

13殷红卫:《中国大学城的旅游开发初探――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21期,第5711~5712页、第5714页。

14龚伟:《高校旅游的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高校旅游开发为例》,《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第3期,第105~109页。

15项宏建:《黑龙江省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2期,第220~222页。

16颜晶:《西南地区高校旅游开发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0期,第146~148页。

17丁健:《广州高校旅游的客源市场研究:以中山大学(南校区)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6期,第71~75页。

18这是20世纪50年代,杨光奎、童书业、黄云厝、王仲荦、赵俪生、张维华、郑鹤声、陈同燮八位教授甫聚山东大学历史学系,即以中国古史分期、中国农民战争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等重大学术活动话题开端发皇。因切中时代变迁而引领中国学术潮流,并由此形成“独断之学”与“考索之功”并重的学术家风,奠定了山东大学史学发展之长久格局。上庠大木,荫绿千秋,“八马同槽”遂成士林传奇,山东大学亦以“文史见长”而誉薄海獭

[参考文献]

[1]徐凌.论校园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新课题[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2]朱f,田美蓉.高等院校校园旅游研究[J].人文地理,2005,(1).

[3]赖启航.我国高校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5.

[4]杨红波,凌连新.高校校园旅游的概念辨析及功能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0,(10).

[5]闫红霞.高校校园旅游经济的客源市场开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

[6]冯昆思.关于发展我国校园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5).

[7]李勇泉.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2005,(5).

[8]裴泽生.高校旅游:走进“象牙塔”[N].中国旅游报.1997-11-28.

[9]李明.高校旅游研究:现状・问题・建议――我国近十年高校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资源,2007,(6).

[10]洪翔.关于发展我国高校校园旅游的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2,(7).

第9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

花卉,至古都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带给人愉悦幸福感觉的载体,现在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的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青睐花卉旅游。然而花卉旅游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或是举办一个以xx花为主题的节事活动那么简单,这种普通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花卉旅游如何从传统的“二维平面”式观赏旅游到“三维立体”式体验旅游就成了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而本文则主要探讨了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产品的设计。

关键词:

体验经济;花卉旅游;产品设计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花卉能带给现代都市人非常愉悦放松的感觉,既赏心又悦目,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而各大城市结合当地花卉花期举办大型花事活动为载体,不断挖掘花卉旅游的文化外延,将单一的某类花卉主题展示与多种花卉产业集群园区建设相结合、既是当地人休闲观光一日游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又可以作为青少年科普知识学习的基地[1]。使“赏花”为关键词的春季旅游市场逐年扩大其市场份额,极大地促进了花卉产业链的延伸。花卉旅游逐渐成为继会展旅游、节事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后的一种发展迅猛的新兴旅游项目,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如果花卉旅游发展的好,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有创意、有新意,不仅仅是对乡村生态旅游的促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为工作压力巨大的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休闲方式与生活情趣。然而花卉旅游要能持续的发展下去,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举办一个花事活动那么简单,传统的游览观光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放松心情,全情投入的需求,而以花卉为依托向游客售卖有趣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保证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纵观旅游业的发展,任何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要发展得好,最后都必然以“互动”为主题,有旅游者的参与和反馈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所以花卉旅游发展的趋势必然也会围绕着旅游者本身的消费需求延伸其服务内容,更新其服务方式,将科技、文化、生活、艺术等各种数据以不同的项目形式植根于花卉园区,并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旅游产品的设计。

一、开设花卉种植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种植、采摘”为主题。花卉的种植和采摘是一项既能够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和浪漫的心理又很容易实现的活动,尤其是在“偷菜”游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在真实世界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种上美丽的花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我们可以在花田中开展“花卉采摘、花田认养、花卉种植”等项目,比如,单独开辟出几个小的片区,作为游客种植、采摘的专属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到农耕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花卉采摘”属于初级体验区,在初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简单的采摘劳作,满足女性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需求[2];“花田认养”属于中级体验区,中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相对复杂的浇水、除草,并通过付费获取花田的命名权等活动;“花卉种植”属于高级体验区,旅游者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肥、剪枝、采摘等全程劳作活动,并可以在花卉成熟以后带回自己的劳动果实,这种设计可以进一步满足男性旅游者的需求,提高男性旅游者对花卉旅游的满意度;另外还可以根据特殊节日,提供“特殊节日劳作”活动,即在具有某些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种植纪念树,纪念花,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纪念特殊的人和事,这就很好的满足了旅游者对情感和浪漫的需求。

二、开设花田运动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运动、娱乐”为主题,开展“趣味花卉装扮、花田音乐会”等项目。通过不同种类的花卉搭配种植,形成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彩色花田景观植,并在适宜的花田中设置卡丁车赛场、迷宫等趣味运动场地。根据不同的交通方式(开卡丁车游览、步行、驾马车、骑自行车),结合地形特点,设计卡丁车竞赛场、步行道、马车道、自行车道等不同的景观道路。还可以结合地形,引入一些合适的体育项目,比如花海高尔夫、花海自行车、花田漫步。

三、开设婚纱外景摄影基地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婚庆”为主题,利用花田的景观,打造成“专业的婚庆外景摄影基地”,在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划分为“休闲体验区”、“婚俗文化区”、“东方婚俗体验基地”、“西方婚俗体验基地”、“花之爱”。

四、开设插花、香薰工坊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DIY”为主题,开展“盆景设计、DIY香包等香草工艺品制作”等项目。结合不同花卉品种和学习者特征,开设插花培训项目,包括:“微景观花艺”、“日韩花束课程”、“欧美花束课程”、“婚礼花艺课程”、“艺术插花课程”;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可以自由选择各种花卉制作各类喜爱的生活小物件,譬如鲜花书签、鲜花壁挂、并通过学习花语,制作不同含义的花束、花篮等,还可在普及花卉知识的过程中,使用香料花卉制作成小香囊、花茶、花浴香料等旅游纪念品,亲手制作成的工艺品会另旅游者对这种类型的旅游印象更为深刻。此外,考虑到成年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不同,还可规划出专供小朋友参与的儿童手工艺制作区,通过教授简单花卉工艺品的制作,如:DIY香包、DIY鲜花发卡、DIY鲜花手链、DIY鲜花名字,提高各种类型游客的参与度。

五、开设美容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美容”为主题。开展“芳香疗养、花泥美容、花茶养颜”等项目。对于一些女性旅游者游客来说,花卉的美容保健功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开展这类美容项目,可以让游客在进行花田园区游览这种相对费体力的游览之后,可以得到身心放松并且加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通常来说,可以针对女性旅游者开发花卉美容养颜项目,比如在花田最中心设计一座用鲜花覆盖的“变美城堡”,让进入的女性旅游者通过付费体验一次由内到外的花卉美容全过程包括:泡花瓣温泉、香薰沐浴、沐浴完成后采用花泥进行面部或者全身的护肤、在护肤的过程中饮用花茶进行养颜、最后食用花卉食品进行调理。最终达到变得更美的目的。

六、开设花卉养生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养生”为主题。健康是所有旅游者的希望,而养生则是老年旅游者非常关注的话题,老年旅游者具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和相对较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所以银发市场也是花卉旅游不可小觑的一个细分市场。老年旅游者的身体大多出现了各种亚健康问题。他们到处寻医找药、体验各类养生保健技术,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所以,可以根据中医养生学上推荐的鲜花养生法,开设“鲜花养生馆”利用我国丰富的花卉资源及其天然的药用价值,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花卉品种,利用鲜花的药用功能和现代生物技术研发花卉营养品,促进病人康复[3]。

七、开设花卉知识科普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学习”为主题。在科普区,主要注重科技导入带来的展示上的变化,比如,从花卉苗圃的培育过程和花卉种类的图片展示到3D立体化展示;在专区内还将规划科普体验中心,设置与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活动,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尤其是要针对青少年游客开展生态教育,通过参观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物学信息,还可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

八、开设诗词艺术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鉴赏”为主题。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从古到今,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层出不穷。所以,针对旅游者对文化内涵的需求,利用花卉文学艺术、花卉传说故事开展“以花会友,用花传情”等主题的“花卉诗词”鉴赏大会。

九、开设饮食文化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美食”为主题。当今旅游者追求自然、苗条、年轻、漂亮,崇尚饮用天然健康食品。所以针对旅游者的需求,可以利用各类花卉制作成花卉粥、花卉糖果、花卉糕点还可以利用各类花卉的药用价值制作成各类花茶作为减肥塑身饮品。

作者:刘宇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书侠.花卉旅游21世纪的低碳休闲方式[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1,1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