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质标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美品质。
2、生产没有质量的产品,等于制造无用的垃圾。
3、发现问题马上报,及时处理要做好。
4、没有品质便没有企业的明天。
5、有品质才有市场,有改善才有进步!
6、检验测试坚持做,一点问题不放过。
7、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8、爱惜物料,重视品质;合理规划,标识清晰。
9、品质意识加强早,明天一定会更好。
10、重视品质要付出代价,不重视品质代价更高。
11、QA好比守门员,把关职能记周全。
12、人人品管做得好,顾客抱怨自然少。
13、眼到、手到、心到,不良自然跑不掉。
14、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15、想要产品零缺点,全面品管不可免。
16、品质管理讲技巧,沟通协调很重要。
17、一个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
18、质量意识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
19、作业标准能遵守,品质效率不用愁。
20、产品原料不放松,后道工序才轻松。
21、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22、爱惜原料一点一滴,讲究质量一丝一缕。
23、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会失败。
24、品质你我做得好,顾客留住不会跑。
25、做好产品包装工作,保障产品最终质量。
26、来料检验按标准,产品质量有保证。
27、劣品标识加隔离,退料重要易处理。
28、下一道工序将是我们的顾客!
29、加强现场工序管理,严谨过程因素控制。
30、我们的承诺:不做不良品。
31、光靠记忆不可靠,标准作业最重要。
32、你思考,我思考,品质提升难不倒。
33、品为众人之口,质乃斤斤计较。
34、合理搬运周转,爱惜劳动成果。
35、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36、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37、不收不良品、不做不良品、不出不良品。
38、来料检验按标准,品质交期自然稳。
39、进料出料要记清,数帐管理更分明。
40、自检互检,确保产品零缺点。
41、仓储原则能遵守,先进先出要做到。
42、专心工作为首要,质量安全皆顾到。
43、一线工人请注意,品质效率在于你。
[关键词] 质量标准 品牌信任 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14-01
品牌是生产商用来区分与其他竞争者产品的标识或者是设计组合,为企业在市场中表明身份的特质信号。品牌同消费者有密切的联系,若脱离消费者,品牌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品牌是一个公司在市场上的承诺,是消费者认可的结果,其价值中存在消费者的信任。
一、当前质量标准与品牌信任的情况
1.信息不对称
市场经济之中,产品的生产者要比消费者更了解“私有信息”,所以就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严重可能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逆向选择的情况。因为农产品的检验是后期进行,所以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前不能对产品的质量加以判断,至使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为严重。为方便消费者更容易获得产品信息,对产品的质量加以区分,农产品行业对其他的行业的品牌模式加以效仿,运用注册、推广品牌的形式传递生产企业想让消费群体了解的产品参数,进而缩短不对称的差距,可实际进行中的效果却不理想。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生产者的品牌意识薄弱,农产品品牌营销历时时间尚短,品牌建设还处于标示阶段,具有较高知名度及价值品牌的产品并不多。在市场之中消费者也只是利用价格标示及以往经验实行刷新,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意识相对淡薄,品牌意识并没有发挥其作用,相反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2.农产品质量认证以及质量标识
认证由专业认证机构对产品、服务及管理体系、技术规范等进行标准化审评,农产品的认证为认证体系中重要构成。农业生产过程之中产出的初级产品或者是粗加工产品是农产品认证进行认证的主要对象,其对产品“私有信息”进行了全部公开。
农产品认证对于弱化信息不对称以及强化市场信号等问题效果十分显著。农产品的认证体系能够降低市场中信息传递的成本,生成生产集约效应。农产品的认证能够设立中介信用体系,利用“第三方信任”机制,加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体现农产品的品牌价值。除此之外,农产品认证体系还结合了政府的授权、认证机构市场及认证企业三者叠加的信用值,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农产品复合认证体系,产品大大提升了市场价值,并消费群体广泛认可,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收入。
3.品牌信任
品牌信任具有多维度性被普遍认可,代表性鲜明却普遍存在的有以下3种:1、消费者对品牌信心。2、信任度与专业性。3、能力、善意以及真诚等。通过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品牌信任需要包括品质信任、善意信任以及能力信任。实际之中,品牌的品质和能力容易混淆,两者都是企业追求生产能力及质量的表现。
二、研究设计及数据搜集
对国内现有农产品信任方面的文献进行借鉴,对消费群体进行实际的询问,对信息进行搜集,对农产品品牌信任度进行调查时要避免出现“天花板效应”。
对于调查表中设立的问题进行前期的探讨,使其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各变量的测量表要从现有的研究进行选取,若发现问题要做及时的更改。
问卷按顺序对消费者对未认证农产品品牌的信任度、认证产品信任度以及对品牌产品信任度的实行测量。为保证结果的有效性,被调查人口填写相关个人资料。
三、数据分析
运用标准化系数的标准对数据的信度进行检验,其中注意各项的相同性,对效度检验运用CFA进行分析,对被检验的品牌信任程度及认证标准信任程度等变量表的结构要密切注意。使用SPSS软件对品牌信任验证性数据实行具体分析,将认证前与认证后的品牌信任设为研究重点。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认证标识能够干扰消费者提升品牌信任进行验证。对认证标识优化品牌信任的途径进行分析,运用AMOS18.0结构实行方程检验。最后对认证标识对于品牌善意的信任影响做分析。结合所得出结果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分析。
四、结果分析
1.主要结论
消费者对认证标识具有一定的认可度,认证标识能够与农产品品牌向市场输送的质量信号一致,削弱农产品市场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不管是否计算品牌信任各种维度间的互相作用,认证标识对强化农产品品牌的能力信任影响均大于对于善意信用的影响。这种情况产生的结果与我国农产品的认证体系关联较大,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害食品的认证,在农产品体系认证中有HACCP认证及GMP认证,针对的是农产品能力方面的认证。
农产品的品牌信任有二维结构的特性,消费者信任品牌体现在能力及善意的信任上,而且两维度间的作用在品牌信任之上有突出的体现。对于某些调查进行合理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善意信任在能力信任中有明显体现,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对企业的态度较为和善。并且,交叉作用表明能力信任也间接的作用于善意信任,降低了品牌信任的影响能力,这些都与农业产品安全上的负面消息有直接关系。
2.局限性分析
为了更准确的分析质量标志对产品品牌信任的作用。在今后的调查中需要融入调节变量因素,针对质量标志对农产品品牌信任的作用做更细致的分析、研究。而且我国大部分的农业产品代表性比较弱,综合展现力不够,以后的调查研究可以引入不同行业的质量标准,利于对整个质量认证体系的掌握,也更清晰其对品牌信任的作用。
结语
我国的品牌认证体系会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国家要严格质量认证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定时、不定时的抽检,保证进入市场的食品的安全性,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程度,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胜,陆娟.质量标志与农产品品牌信任研究[J].商业研究,2012(02).
关键词:产品标准;产品质量监督;二者的关系
若要提升产品现有的质量,应能借助于常态流程内的监督。设定明晰的产品标准,强化细节范畴的查验及监督[1]。产品标准涵盖着预设的规格、产品必备的质量、结构等的规定。在特定时段之内,产品标准供应了查验的参照,搜集可得精准的信息。由此可得,产品标准及各时段内的质量监督应能彼此依存,这样的基础之上彼此促进,构建更为完备的质量体系。
一、二者彼此依赖
产品标准构建了后续检验的必要根据,依循正式标准来检定多类的产品,测定了产品属性。采纳这样的路径,可获取的查验数据才拥有了可信性,更为可靠且真实。详细来看,二者彼此依赖的特性含有如下表征:
(一)提供了可查验的监督参照。质量监督侧重去查验某一产品,它有着凸显的监督属性。质量指标关涉若干的数据,依循设定的检验流程来判别选出来的产品是否合格。在检验流程内,产品标准有着必要的价值。针对同类产品,若没能设定可供查验的指标,那么测得的质量状态也不够可信。因此,产品标准预设了质量监督特有的根据,是监督的参照。作为技术根据,产品标准应能折射出真实情形下的产品特性,它可分成多重的指标数据[2]。
(二)落实设定好的监督指标。唯有落实了预设的标准化,产品监督才可供应更精准的产品信息。质量监督真正去落实了拟定的若干标准,监督是必备的手段。设定了标准后,唯有经由后续真正去落实,这样的标准才会凸显实效。产品标准应被用作衡量产品、辨析产品表征出来的特性。要真正去贯彻,不断去提升初始的指标,获取更高水准的新指标。落实了设定出来的产品查验指标,将从根本上助推质量提升,企业依循这样的指标来调控平日生产。
(三)共有对象及目标。质量监督及查验、拟定的产品标准,二者针对着共有的对象,也拥有同一目的。这是由于,二者都面对着待查验的某类产品,都有着强制特性。设定监督及查验,是为创设更优的某一产品质量,二者预设了同样目标。拟定了新指标、最终真正予以落实,它们都创设了多层的质量保障。质量监督拥有自身的监督特性,意在保护消费者、督促企业去接纳自身缺陷,从而自觉予以整改。从这种特性可知,二者都意在从本源上提高质量,这是根本目标。
二、二者彼此促进
质量监督有着本体的监督价值,也有着督促性。这是因为,质量监督侧重去更新设定好的现存标准,常态监督也督促着标准的修正。即便起初设定了再完备的指标,也不可始终存续下来。实践变更的态势下,唯有不断予以修正才会吻合新市场下的产品监督。设定的初始标准经由不断升级,更能符合实践。这样的标准升级伴随着产品监督,监督起到了凸显的指引作用。质量监督进展之中不断发觉弊病,搜集了反馈可得的一切信息,而后再去及时整改。监督之中随时都会查出疑难,发觉现有标准潜藏的某一漏洞。反馈至上级后,变更了不适宜的旧式标准,促进更高的进展。现今市场替换了总体格局,更新产品标准、不断延展质量监督覆盖着的现存范畴,促进了水准的提升。从现今状态看,生产正快速进展,技术水准也将伴随提升。创设出来的新颖产品根植于新态势下的技术变更,从客观视角看,产品更新也不可缺失拟定的新标准。检验的流程、质量监督可选取的成套设备也将被变更,二者显现出同步性。技术带动之下的产品标准日渐被变更,产品监督也融汇了新内涵,它们彼此是促进的,带动着共同的进展。质量监督依托于常态的检验,产品标准测定了它的可靠性,决定着可否供应精准的、必备的数据。质量监督拥有了本身的指引价值,查出了产品潜藏的缺陷,供应了更为长久的消费保障。选出来的检测仪器、检测可依循的总体步骤都不可缺失,它们有着必备价值。采纳先进的成套仪器、新颖的技术流程,将会创设更高效情形下的产品监督。提升了监督水准,归结可得精度更优的数值,检验也可拥有更高的权威特性。结语:强化质量监督,查验细微状态下的质量弊病,协助企业真正去改进。这样做,提升了常规情形下的监督水准,让产品标准变得更为明晰。从根本上看,产品标准应被看成技术准则,提供了查验必备的技术参照。与此同时,常态的质量查验协助关联部门去发觉若干的标准漏洞,改进可得更为适宜的新标准。借助检验方式,测得了产品本体的若干特性。产品标准及查验监督不可被分割,应能整合予以考虑,依照新态势下的市场特性来改进监督,促进质量完善。
参考文献:
[1]袁润成,纪朝凤,胡成亮.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的关系[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3(12):28-30.
纺织品在日常使用中会接触到各类液体,表面润湿性是其表面性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与其实际使用要求密切相关的一项性能。本文重点详述了纺织品表面润湿性的现象和原理,接触角试验方法,接触角在纺织品表面润湿性中的应用及研究状况。
关键词:接触角;表面润湿性;躺滴法;超疏水表面;荷叶效应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对纺织品的性能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表面润湿性是纺织品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评价其具有拒水性/亲水性的项目之一。例如医用防护服、手术单、户外运动服装、墙布、桌布、雨衣、防雪服等产品都对表面润湿性有不同的要求,以确定其是否能够满足实际环境的应用。
接触角试验方法通过测量纺织品表面与液体之间的接触角大小,得到可量化的接触角值来表征纺织品的表面润湿性,还可以通过观察纺织品表面接触角的变化情况了解其润湿过程。
1 表面润湿性
润湿是固体表面上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往往是指液体取代气体的过程。表面润湿性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附着的现象,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界面现象。自然界中的荷叶、玫瑰花瓣和鳞翅目昆虫翅膀等表面都存在特殊的微观几何结构以及具有一定疏水性的化学组成,其表面与水滴的接触角可以达到160°,水滴在这样的表面很容易滚落,如图1所示荷叶上的水珠,这种现象被称为荷叶效应。荷叶效应理论已经应用到很多行业,而在纺织行业中,很多企业基于这种理论开发了具有荷叶效应的织物,该类织物具有超疏水的能力。
图1 荷叶效应
著名的杨氏方程揭示了在理想的光滑表面上,当液滴达到平衡时表面张力与接触角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当固―液间的接触角θ90°时,认为表面具有疏水性质,如图2(b)所示 [1]。
图2 接触角示意图
纺织品的表面润湿性通常包括对织物表面润湿性和单根纤维表面润湿性的研究。对于织物而言,它是纤维的集合体,纤维之间存在空气,其表面润湿是液体和纤维集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单根纤维的润湿,则遵循固体表面的润湿原理[2]。润湿作用包括沾湿、铺展、浸湿三种类型,对于织物来讲,其表面润湿性主要是沾湿和铺展;而对于纤维以及染色工艺来讲,其表面润湿性主要是研究浸湿。
2 接触角试验法
接触角是在固―液―气三相交界处,作液―气界面的切线穿过液体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它是表面润湿程度的度量,如图2所示。接触角是肉眼可以观测到的一种界面现象,是液体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直观表现。将液体滴于织物表面,液体可能在织物表面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接触角的液滴并停留在织物表面,也可能铺展开来并被织物吸收。接触角的大小可以用来表征织物表面的润湿性或者疏水性,接触角越小,表明织物润湿性越好,疏水性越差;接触角越大,表明润湿性越差,疏水性越好。
液滴的平衡是体系能量趋向最小化,使液滴在固体表面处于稳定状态,静态接触角是固―液―气界面间表面张力平衡的结果。织物表面的润湿性能一般采用静态接触角表示,简称接触角来衡量。常用的纺织品接触角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座滴法和Wilhelmy法,其中座滴法适用于织物的接触角测量,而Wilhelmy法则适用于单根纤维接触角的测量。
2.1 座滴法
座滴法是测量织物表面与液体间接触角的一种最常用方法,也称躺滴法,将规定体积的液滴直接滴在织物表面上,然后通过量角法、量高法、液滴形状分析法和光反射法等方法来测量液滴在织物表面的接触角。
(1)量角法:将一个液滴滴在织物表面,在获得织物和液滴的清晰图像后,在固―液―气三相交界处作液―气界面的切线,使用量角器直接量出接触角大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快捷,缺点则是受试验人员的操作影响较大,精度较低,不能实现连续动态测量接触角的变化情况。
(2)量高法:当液滴的体积小于6μL时,可忽略重力作用对液滴形状的影响,认为液滴呈现标准圆或者标准圆的一部分[3]。将一个液滴滴在织物表面上,通过测量织物表面上液滴的高度和接触面的宽度来计算接触角,同时可以通过连续跟踪测量液滴高度和接触面的宽度来得到动态的接触角变化情况。
(3)液滴形状分析法: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其在接触角测量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软件可以通过使用液滴形状分析算法来计算接触角。常见的液滴形状分析算法包括:多项式拟合法、Snake法、轴对称液滴形状分析法、Young-La-place方程数值综合法和解析近似法等。液滴形状分析法重复性好,误差小,精确度高,已广泛应用于接触角测量中[4]。
(4)光反射法:将液滴滴在织物表面后,将光源通过狭缝照射到三相交界处,通过改变光的入射方向,当反射光刚好沿着固体表面发出时,可根据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夹角计算接触角,光反射法只能用于测定小于90°的接触角,局限性大,并且操作繁复、难度较大。
2.2 Wilhelmy法
Wilhelmy法可用于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液体在单根纤维上的接触角,是由Wilhelmy于1863年提出的,根据其测量原理也将其称为润湿天平法。该方法基于Wilhelmy公式,对于浸没在某一种液体中的物体:F=P・C・cosθ-(QL-QG)・V,其中F为润湿力;P为润湿周长;C为液体表面张力;θ为接触角;QL为液体密度;QG为气体密度。对于相当细小的纤维来说,与总作用力相比,浮力约为总润湿作用力的1%,可忽略不计,则F=P・C・cosθ。当纤维与液体接触时,润湿力会给纤维一个拉力,或者是推力,通过测量纤维垂直与水接触时的润湿力,根据公式可以计算接触角。
纤维表面并不是完全均质且光滑的理想表面,因此其实际接触角并不是如杨氏方程所预示的取值唯一,而是在两个角度之间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接触角滞后现象。当液体沿着纤维表面上升时,纤维的表面是由固―液界面代替固―气界面,该接触角称为前进接触角;当液体沿着纤维表面下降时,纤维的表面由固―气界面代替固―液界面,称为后退接触角。通过采用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的差值来表征接触角的滞后性。
3 应用研究
接触角法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包括:计算表面能、亲水/拒水整理效果表征、染色、开发超疏水织物、纤维表面性质和纤维和树脂界面相容等方面。
3.1 计算表面能
表面能是固体表面特征和表面现象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是描述和决定固体表面性质的重要物理量,表面能的计算与表征是许多自然现象和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能够从试验上直接测量固体材料表面能的试验方法,对于纺织品表面能的计算,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接触角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织物与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之间所产生的不同接触角去计算出纺织品的表面能[5]。用接触角来计算固体表面能是基于杨氏方程的推导,由于杨氏方程只适用于化学性质均一的理想光滑表面,因此研究学者在杨氏方程的基础上,发展了很多计算表面能的方法,如Zisman法、Antonow规则法、Berthelot规则法、Good-girifalco法、Fowkes法、Owens法、几何平均法、调和平均法和LW-AB法等[6]。
Wenzel理论认为粗糙表面使得实际上固―液之间的接触面要大于表观观察到的面积,增大固体表面粗糙度会使疏水表面更疏水,亲水表面更亲水,这种粗糙是指纤维表面的微纳米级的肉眼不可见的粗糙。Wenzel只考虑了液滴在固体表面完全接触的情况,Cassie-Baxter理论认为当固体表面具有很高的粗糙度时,液体与固体不完全接触,部分与气体接触。在材料微细结构化表面,因为结构尺度小于表面液滴的尺度,将有截留的空气存在,于是表观上的固―液接触面将由液―固和液―气共同组成[7]。
狄剑锋等[8]为了比较各种纺织品表面能计算方法的结果差异,分别用Owens二液法、Owens三液法、Neumann法、Forkes法和Vanoss法计算表面能,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Neumann法测量和计算最为简单,Owens二液法最为常用。Owens二液法、Owens三液法、Neumann法、Forkes法和Vanoss法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但研究发现,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5种计算方法均可用于表面能大于20 mJ/m2的表面,但对小于20 mJ/m2的最好选用Neumann法计算[9]。
3.2 亲水性/拒水性评价
刘娴等[10]采用亲水整理剂浸渍PP非织造布,然后以蒸馏水为试液,通过针管将水滴滴落在整理过的PP非织造布表面,测得其平衡接触角为0°,即液体在织物表面完全润湿,而整理前PP非织造布的接触角为148°,通过整理前后非织造布接触角的测量结果来表征其亲水整理效果。黄锋林等[11]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后丙纶纤维表面形态以及接触角的变化,利用基于Wilhelmy原理的接触角仪测量了纤维的动态接触角,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等离子体处理后丙纶纤维的表面形态和表面接触角的关系,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纤维表面接触角,改善纤维润湿性能,发现表面粗糙是导致纤维表面后退角降低的主要原因。
3.3 染色性
丙纶纤维表面润湿性差,使得其染色困难,限制了在服装上的应用,所以改善丙纶纤维的润湿性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狄剑锋等[12]为了改善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碱液对其进行了表面处理,用动态接触角仪测量表面处理后纤维的动态接触角,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纤维表面的粗糙度,用分散染料对处理前后的纤维进行染色,并用测色配色仪测试了样品的染色深度。试验结果显示,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纤维,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大,表面接触角明显减小,纤维上色速度明显加快,可以减少染色时间10min以上且达到同样的染色效果。
唐晓亮等[13]采用自行研制的常压介质阻挡放电连续处理装置,在不同气体(Ar,N2-Ar,O2-Ar)环境下分别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测量了涤纶纤维处理前后接触角、毛细效应和色差值等。结果表面经过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其染色性能和表面润湿性能都得到了改善。
3.4 超疏水纺织品
通常将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具有超疏水表面的纺织品在表面自清洁、防雨雪、拒油、抗血液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疏水透气织物可用在军用作战服装、户外服装、医生手术服、帐篷、防雨服、防雪服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使其成为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
王前进等[14]以荷叶表面微纳米结构为参考模型,对棉织物进行处理修饰,获得了超疏水织物,水滴在该织物上表面接触角可达160°。织物形成的微纳米级粗糙度和ASO-1膜的存在是织物疏水的主要原因,微纳米凸体能减少纤维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水在纤维表面的接触角,使织物具有超疏水性。
制备超疏水表面主要有以下一些途径:在纤维表面涂敷一层低表面能物质,同时增加其表面的粗糙度;对纤维的亲水基团进行改性,如将纤维素结构的―OH等亲水性基团用其他疏水性基团取代。
3.5 纤维表面性质
李健等[15]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PBO纤维润湿性的影响,通过芯吸效应和接触角法表征处理前后PBO纤维的润湿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处理前后纤维的表面微观形貌,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处理前后PBO纤维表面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PBO纤维芯吸高度大幅上升,接触角明显降低,其表面产生明显刻痕,局部有剥离现象,改性后PBO纤维O、N元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4 结语
表面润湿性是纺织品的一项重要指标,采用接触角法可以得到可量化的接触角值来表征纺织品的表面润湿性,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液滴在纺织品表面的形状和变化。同时接触角法在纺织品的表面能计算、亲水/拒水性改性评价、可染色性、超疏水表面、纤维表面性质、界面相容性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加强对纺织品接触角试验方法和表面能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拓展和完善其在纺织品领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壁,蔡再生.纺织品超拒水整理机制和新技术[J].染整技术,2008,30(11):1-4.
[2]凌群民,李永锋,谭磊,刘呈刚.对织物润湿性能的研究[J].纺织科学研究,2005,(1):44-47.
[3]狄剑锋.低温等离子处理对丙纶纤维湿润性能的影响[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4):1-4.
[4]刘永明,施建宇,鹿芹芹,等.基于杨氏方程的固体表面能计算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27(11):123-129.
[5]徐广标,杨立荣.3种天然纤维表面自由能计算与评价[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3):280-282,337.
[6]罗晓斌,朱定一,石丽敏.基于接触角法计算固体表面张力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9):4997-5004.
[7]王雪梅.超疏水表面润湿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3,40(11):73-74,78.
[8]狄剑锋.织物表面能的计算方法及其比较[J].纺织导报,2005,(9):77-79.
[9]狄剑锋.织物表面能计算公式的局限性[J].纺织学报,2005,26(5):43-45.
[10]刘娴,吴明华.聚丙烯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工艺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26(2):160-164.
[11]黄锋林,魏取福,徐文正.等离子体处理对丙纶纤维表面接触角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6,27(2):65-67.
[12]狄剑锋.表面处理对涤纶润湿及可染性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5,26(4):49-51.
[13]唐晓亮,任忠夫,李驰,王良,邱高.常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涤纶织物[J].纺织学报,2007,28(8):63-65.
[14]郑傲然,周明,杨加宏.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润湿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7,38(11):1874-1876,1883.
摘 要: 针对产品设计知识的多样性、动态化和相关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表示方法。建立了以客体、概念集、属性集、命题集和函数集为核心的知识单元,并设计了五者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输入输出模块,以增强产品设计知识表示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最后以圆柱形螺旋弹簧设计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知识表示;本体;设计知识;知识单元;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 TP182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iversity, dynamics and correlation of product design knowledg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method for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ontology, established a knowledge unit with the core of object, concept set, property set, proposition set and function set, and designed the links between them.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introduced input and output modules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flexibility of product desig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Finally, the paper took cylindrical spiral spring design as an example and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Key words: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ontology; design knowledge; knowledge unit; product design
0 引言
现代产品设计以设计知识为基础,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大多依赖已有的设计知识。设计知识的组织、重用可以有效降低设计成本,提高产品开发速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知识表示直接影响到知识组织重用的效率和质量,是进行设计知识组织和重用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面对设计知识的多样性、动态化和相关性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效表示,是企业和研究机构面临的复杂问题[1]。
目前关于产品知识表示的方法主要有产生式表达法、框架表示法、面向对象表示法和基于本体的表示法等。相对于其他方法,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方法能够保证在传递共享过程中知识理解的唯一性,并且满足设计知识类型多样、语义关系复杂的要求,已成为知识表示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内外学者对于本体知识表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知识检索重用和产品知识库的设计等方面:Bock等探索了结合本体和基于模型技术进行协同设计的方法[2];Brandt等综合本体表示模式和过程数据仓库提出了对设计过程知识进行管理的方法[3];Kim等提出了将本体用于异构和分布式设计的方法[4];张善辉等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知识嵌入机制[1];石鑫等提出面向重用的本体构建方法和领域本体知识设计模型[5];毕鲁雁等提出了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库设计及其检索方法[6]。上述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的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封装方法,知识单元的设计不包含支持输入输出相应功能的模块,难以全面有效地表示产品设计知识信息。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表示方法,构建了产品设计知识单元,并引入了输入输出模块,以支持知识单元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从而更加全面地对产品设计知识进行表示。
1 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表示方法
1.1 本体概述
“本体论”(Ontology)原是哲学研究中发展出来,用于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近十年来,本体的研究已经远远超过了哲学的范畴,Gruber于1993年指出本体是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的一种形式化规范[7]。Borst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体是可共享的概念化的一种形式化规范[8]。Studer等认为,本体是可共享的概念化的一种明确的形式化规范,其中概念化是通过标识某个现象的相关概念而得到的这个现象的抽象模型[9]。本体的核心是一个领域内公认的概念实体的有限集合,本体可以实现领域知识规范化,是有效的共享和重用知识的基础。
1.2 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表示
国内外学者就本体在不同领域的知识表示应用给出了各自的解释,如Noy等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文献后提出,本体是一套关于某一领域概念的规范而清晰的描述,它包含概念(concepts),概念的属性(properties)、属性的限制条件(restrictions)和相关的实例(instances)[10];在知识共享重用方面,Perez等认为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包含5个基本的建模元语:类(classes),关系(relations),函数(functions),公理(axioms)和实例(instances)[11];李景提出了在农业信息技术领域,本体作为知识组织的重要手段应该包含以下六个要素:声明(Statement)、公理(Axiom)、概念(又称为类,Concept, Class)、属性(Property, Slot)、函数(Function)和实例(Instance)[12];在产品设计领域,余旭等提出利用“领域本体―索引知识―数据资源”三层结构表达设计知识[13],江伟光等使用了由概念集、属性集、概念实例集、关系集和公理与规则集组成的五元组进行知识本体的表达[14]。
上述知识模型过于封闭,未就知识模型如何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归纳前人对本体在不同领域知识表示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本体在产品设计知识领域的表示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知识单元按照本体形式进行设计,知识单元内部应包含设计所需的全部知识、概念、函数和实例等;知识单元以自身属性区别于其他知识单元;知识单元以递归分层方式定义,可以有一到多个父知识单元并继承父知识单元的属性和概念等要素,从而形成树状结构,每一层存储不同的设计知识;同时知识单元可以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本文提出的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单元应包含的具体要素如下。
1)客体(Object)。知识单元的核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实体,知识单元内部其他集合均与客体相联系。
2)概念集(Concept Set)。包含人为定义的产品特有的术语集合和分类方法等。
3)属性集(Property Set)。描述了本知识单元不同于其他知识单元的固有特征和功能等,如产品的材料属性,分为数值属性和对象属性。
4)命题集(Proposition Set)。包含知识单元所涉及的公理、定理和定义等。
5)函数集(Function Set)。包含知识单元进行设计所需用到的计算方法、公式等。
6)实例库(Instances)。实例是知识单元的实例,知识单元是实例的单元,是具体的知识单元的表现对象,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每个实例都有区别于其他实例的属性,以区别不同实例。
7)输入(Inputs)。知识单元可以接受其他知识单元或外界的设计要求参数的输入,以对设计要求进行推理计算。
8)输出(Outputs)。经过知识单元的推理计算,得到设计所需的数据,要将这些信息输出到下一知识单元或外界,以进行下一步的设计。
知识单元可以拥有上述全部要素,也可以只拥有部分要素,以利于知识单元的灵活使用和保证设计知识表达的全面性。
根据以上设计的知识单元要素和产品设计知识的建模要求,建立了知识单元的视图,如图1所示。在知识单元中,将本体核心划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概念集、命题集、函数集和属性集,知识单元可接受外界的输入和对外界进行输出,并可继承一个或多个父知识单元和泛化实例。知识单元包含许多类型的关系,以利于设计知识的表达,其中:1)part_of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attribute_of表示属性关系;3)has_attribute表示包含属性关系;4)kind_of表示继承关系;5)sibling_of表示两元素同类,且具有传递性;6)instance_of表示实例关系;7)use_of表示使用关系。在图1中,客体处于知识单元的中心,具有唯一的名称以用来标识,概念集、命题集、函数集和属性集均直接与客体发生关系,输入和输出与上述集合发生关系且包含相应的参数和值,函数集中的函数由值域、定义域和映射关系三部分组成,并可以使用命题集中的元素。
2 应用实例
本文以弹簧设计为例,根据上文提出的设计知识单元模型,绘制弹簧设计知识单元,截取知识单元片段,如图2所示,并选用对推理能力支持较强的OWL(Web ontology Language)作为本体建模语言对片段进行表示。
在本例中,包含弹簧、圆柱形螺旋弹簧、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客体。其中:弹簧具有概念集,如外形分类和命题集,如胡克定律;圆柱形螺旋弹簧具有属性集,如材料、圈数、直径、中径、曲度系数等和函数集,如物料选择、稳定性验证;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具有实例集,如模型和产品,设计片段包含相应的输入输出。
1)圆柱形螺旋弹簧客体表示。
程序前
圆柱形螺旋弹簧
程序后
上述代码定义了“cylindricalcoilspring(圆柱形螺旋弹簧)”,并说明它是弹簧的一个子知识单元。
2)数据属性的表示方式。
程序前
程序后
表示“diameter(直径)”的类型为float,定义域为“cylindricalcoilspring(圆柱形螺旋弹簧)”。
3)对象属性的表示方式。
程序前
程序后
上述表示定义域是“cylindricalcoilspring(圆柱形螺旋弹簧)”,值域是“Material(材料)”,对象属性为“MaterialPro(材料属性)”。
4)约束的表示方式。
程序前
1
程序后
表示“cylindricalcoilspring(圆柱螺旋弹簧)”具有材料属性,且为必选属性,属性值只能为“Metallic(金属的)”。
5)命题的表示方式。
Java代码如下:
程序前
public class hooksLaw
{
public float k;
public float f;
public float b;
public hooksLaw(float k,float f;float b)
…
public float calculateLength(float k, float f, float b)
{
return k*f+b;
}
}
程序后
OWL代码如下:
程序前
此处是否缺少了一个“”?,请明确或补充所在的具体的位置。
程序后
表示“Hookeslaw(胡克定律)”,具体弹簧长度的算法在hooksLaw.java中定义,OWL设置一个指向计算方法的属性。
6)函数的表示方式。
程序前
程序后
定义为“cylindricalcoilspring(圆柱螺旋弹簧)”的函数型属性,用以验证稳定性,对于指定的“FreeHight(自由高度)”,利用Java类中的方法进行计算。
7)实例的表示方法。
程序前
程序后
表示一个客体实例“Product1(产品1)”,它的所属的知识单元为“cylindricalcoilcompressionalspring(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8)概念的表示方法。
程序前
程序后
利用枚举类“Appearance(外形)”来表示弹簧的外部形状,它所属的知识单元是弹簧,共有四个元素:“Annular(环形)”、“Acetabular(碟形)”、“Laminar(板形)”和“Sprial(螺旋形)”。
9)输入输出的表示方法。
程序前
1
程序后
表示对“cylindricalcoilcompressionalspring(圆柱形螺旋弹簧)”的输入,用OWL中的无名类定义其中包含的“Activation(激活条件)”并且设置至少有一个输入才能启动此知识单元,这里设置了输入“minload(最小载荷)”和“maxload(最大载荷)”分别为200N和700N,“stroke(行程)”为14mm。输出的表示方法与输入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3 系统实现
根据本文提出的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表示方法,采用Delphi编程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了水轮机设计知识管理平台系统,通过知识单元配置设计任务的知识流,实现了集成化、数字化设计和全面设计知识管理,支持水轮机的开发设计的全过程。系统实现了对知识单元层级树状结构的管理,如图3所示,实现了知识单元节点的管理和单元内主要参数的管理。
以水轮机关键件――推力轴承设计为例,如图4所示,通过指定轴承的绝缘等级、定子接法等参数和上级知识单元的支持,实现了轴承设计的知识化、智能化。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表示方法,引入了输入/输出模块,建立了以产品设计知识为对象的知识单元,可以有效支持知识单元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为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设计实例表明,本文提出的设计知识单元可以有效地组织产品设计知识。最后,基于本文提出的设计知识表示方法,开发了水轮机设计知识管理平台,显著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和知识的利用率,实现复杂产品的设计的知识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张善辉,杨超英,刘震宇.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设计知识嵌入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11):2386-2391.
[2]
BOCK C, ZHA XUANFANG, SUH H-W. Ontological product modeling for collaborative design [J].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2010, 24(4): 510-524.
[3]
BRANDT S C, MORBACHB J, MIATIDIS M, et al. An ontology-based approach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design processes [J]. Computer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8, 32(1/2): 320-342.
[4]
KIM K-Y, MANLEYB D G, YANG H-J. Ontology-based assembly desig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collabo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J]. Computer-Aided Design, 2006, 38(12): 1233-1250.
[5]
石鑫,同淑荣,马飞,等.面向重用的设计过程知识领域本体的构建[J].机械设计,2011,28(1):1-4.
[6]
毕鲁雁,焦宗夏,范圣韬,等.基于本体映射的设计知识库搜索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15(10):1890-1899.
[7]
GRUBER T R. A translation approach to portable ontology specification [J]. Knowledge Acquisition, 1993, 5(2): 199-220.
[8]
BORST P, AKKERMANS H. An ontology approach to product disassembly [C]// EKAW97: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European Workshop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ling and Management.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7: 33-48.
[9]
STUDER R, BENJAMINS V R, FENSEL D. Knowledge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J]. 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1998, 25(1/2): 161-197.
[10]
NOY N F, McGUINNESS D L. Ontology development 101: A guide to creating your first ontology [EB/OL]. [2011-03-12]. .
[11]
PEREZ A G, BENJAMINS V R. Overview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use components: Ontologies and problem-solving methods [EB/OL]. [2011-03-25]. oa.upm.es/6468/1/Overview_of_Knowledge.pdf.
[12]
李景.本体理论及在农业文献检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花卉学本体建模为例[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
[13]
余旭,刘继红,何苗.基于领域本体的复杂产品设计知识检索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17(2):225-231.
[14]
江伟光,武建伟,吴参,等.基于本体的产品知识集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3(10):1801-1807.
[15]
董刚,李建功,潘凤章.机械设计[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1:326-334.
收稿日期:2011-06-17;修回日期:2011-08-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005162);国家863计划项目“云制造服务平台关键技术”项目审批下来了,还没确定编号。
关键词: 菌落总数 检测技术 食品
菌落指的是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由一个细胞生长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菌落总数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卫生指标,反映食品被污染的程度。食品生产、运输、消费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是世界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GB/T4789.2中规定的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 mL(或1g)检样中形成的菌落总数。该规定中的“一定时间”通常指48h~72h培养基中长出的菌落,这一时间段只有细菌能够长成菌落,菌落总数即活的细菌数,且不包括嗜冷菌、嗜热菌、厌氧菌等特殊环境条件下生长的菌。目前,检验机构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通常选择国标法,但因国标法的检测周期较长,影响产品的新鲜度和货架期,快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
1.国标法
GB/T4789.2规定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有两种:平板菌落计数法和菌落总数PetrifilmTM测试片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包括采样、稀释、培养、计数等步骤,过程繁杂,需要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平皿长出的菌落有的比较小,有的颜色与培养基相近或相同,在计数过程中不容易区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将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加入到培养基中。TTC是脂溶性的光敏感复合物,能被活细胞还原为红色,使培养基中的菌落呈红色,便于计数。
菌落总数PetrifilmTM测试片法是将菌液滴至含培养基和指示剂的纸片上进行培养,纸片由灭菌滤纸、纤维膜、胶膜等作为载体,省略了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等过程。近年来的研究报道称美国3M公司生产的PetrifilmTM效果好。
2.阻抗法
阻抗法是利用菌体代谢过程中能将培养基中的蛋白质、脂类、糖类等电惰性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胺类、有机酸、无机盐等有电活性的物质,在溶液两端通以小振幅交流电,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阻抗参数值的变化,快速、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微生物变化情况,阻抗值与微生物污染程度存在相关关系,样品中微生物污染程度高,则阻抗参数变化较大,建立阻抗值与菌落总数之间的标准曲线,通过测定食品的阻抗值,计算出食品中含有的菌落总数。阻抗法比传统的平板计数法更快速,能够动态地对菌落总数进行实时监控,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其缺点是投资高,对好盐微生物难以检测。
3.ATP生物发光技术
ATP生物发光测定法是一种快速检测菌落总数的方法,是基于萤火虫发光机理设计的。活菌中含有ATP且其含量固定,菌体死亡后,ATP将很快被菌体中的酶分解,研究表明,ATP生物发光反应的发光强度与ATP含量呈正比,ATP生物发光法是通过提取菌体的ATP,测定ATP浓度,从而推算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反应机理:以荧光素、ATP、氧气为底物,在虫荧光素酶的催化下,荧光素分子被激活,其电子跃迁到不稳定的高能态,当电子回到低能态时发出荧光光子,荧光素不断被激活,连续产生荧光。ATP生物发光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其检测过程仅需要数分钟,其缺点是不能区分非菌体ATP,会干扰结果。另外,ATP的提取方法也会造成干扰和抑制发光作用。
4.滤膜法
滤膜法又称膜过滤法,原理:待检检样通过已灭菌的滤膜,经过抽滤,菌体被留在滤膜上,然后将膜贴于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根据长出的菌落数即可推算出检样中的微生物数量。此方法投资小,但仅适用于液体或气体,且含微生物数量较小的样品,不适用于含有直径大于滤膜孔径的颗粒状样品。滤膜法通常用于饮料或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若用于固体或直径大于滤膜孔径的颗粒状样品,则需用无菌水浸提样品,取上清液通过滤膜过滤。
5.流式细胞技术
1课程改革的思路
(1)根据广西特色食品产业和学院制定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出建立与职业标准衔接且重点突出的课程体系。比如广西比较优势的果蔬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等产业。在课程中侧重介绍这四大产业,相关检测项目,跟踪最新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及规范,并梳理相近检测项目,重点讲授实用、通用性检测技术,进而培养出技能过硬,适应市场的人才。(2)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现有的检测能力、常做的检测项目和使用的检测方法。企业如何做,我们就如何教;事业需要什么样素质的检验工,我们就培养相应技能和素质的人员,有的放矢,缩短学生转变为检验工的适应时间,降低学生心中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感。(3)为本课程服务的实验实训中心,采用标准化的理化实验室,按照国家对食品理化实验室的卫生要求进行布置。同时,实验中心制定了严格的实验室规范和制度,设定了详细的项目操作流程。学生进入实训中心,能切身体会到食品检验工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增强他们标准化、规范化的意识。(4)选取“食品检验工”考试大纲中,有关食品安全检测的项目,设计实训课程。例如开设了果酒中二氧化硫的检测,食品中色素的检测,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果蔬食品中农残的快速检测等实训科目,不仅紧扣食品检验工考试大纲,并且紧密围绕企业中常检项目和方法设计实验。(5)模拟化验室场景训练,将学生按照检测小组划分,每组同学负责一个或几个检测项目。每组选一名组长可是称为化验室主任,每个组统一协调,集中管理。组长分配给每位组员一定任务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减少了学生浑水摸鱼的现象。小组内的人员也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进行轮岗。(6)修改实验报告形式。我们将原有的报告形式改成填写实验记录,按照工厂的实际情况填写回执记录单,并在实验记录或回执单中签字,培养学生的负责态度和法律意识。例如我们制定了果酒成品二氧化硫检验原始数据单,检测报告;肉中亚硝酸盐检测原始数据单,最终检测报告等。每个实验员都有一套表格,分别记录在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并体现数据处理的过程,最后出具实验最终报告。(7)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例如,在火腿肠中亚硝酸盐检测的实验项目中,让学生自己来配置亚硝酸盐标准溶液和盐酸萘乙二胺溶液。溶液的配置方法,要求学生自己查找网络或者课本资料,辨别资料的准确程度和更新程度,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的自学能力。本文来自于《轻工科技》杂志。轻工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2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
坚持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原则。在课程末期,设置项目考核。采取4人一组的方式,学生按照抽签项目,查找最新资料和标准。教师审核学生前期准备工作,认真观察记录学生做的每个过程,并对他们的团队合作性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基本技术的掌握,能够触类旁通的能力,对结果可信度的评价。现代食品安全检测的课程改革还在不断的摸索当中,并且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新技术、新思路、新标准的出台,我们的课程改革也会与时俱进。
作者:程雅芳 陈芳梅 关红艳 唐昭 付晶晶 谭丽丽 单位: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桑贝尔简历: 国际地理标志协会主席路易斯•菲尔南多•桑贝尔、哥伦比亚国家咖啡生产者协会知识产权总监。就读于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等学位。1998年,加入拥有超过56万名会员的哥伦比亚国家咖啡生产者协会。1992年至1997年期间,负责美国和荷兰的业务。1997年,桑贝尔先生加入哥伦比亚咖啡联合会有限公司。
前瞻观点: 人们更喜欢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到咖啡馆与朋友聚会。哥伦比亚咖啡的竞争优势是市场细分,目前,中国许多咖啡消费者喝速溶咖啡,这是由于他们经常喝茶养成的习惯。因此,我们将在中国推广和普及喝自磨的咖啡,并在中国开设咖啡馆,星巴客咖啡不是我们的竞争者,而是推广哥伦比亚咖啡品牌的一个渠道。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2007年影响力: 有着真人原型的标识,代表着哥伦比亚56万名咖啡种植者的形象,经过大力宣传和推广哥伦比亚咖啡与“胡安瓦尔迪兹”品牌专利,并通过一个老汉和一匹马的商品标识,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哥伦比亚咖啡真品。
路易斯•菲尔南多•桑贝尔在频繁的世界商务旅行中,每到一地都会挤出时间转商场,他的目标就是直奔咖啡柜台,挑选几袋标有哥伦比亚字样的咖啡,带回哥伦比亚去做鉴定。“我们一定要保证向全世界消费者提供100%的哥伦比亚咖啡。”这位哥伦比亚国家咖啡生产者协会知识产权总监说。 目前,他还担任着国际地理标志协会主席,桑贝尔向记者介绍了国际地理标志在市场竞争中的价值,以及哥伦比亚咖啡是如何通过保护和推广地理标志,在全世界获得成功的。 国际地理标志协会创立于2003年7月11日,地点在瑞士的日内瓦。其成员主要来自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欧洲等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万家传统产品生产商。 地理标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体现的是特定产品的品质,与气候、纬度、温差、土壤、水分、传统工艺、产品历史等紧密相连。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差异化而更加具有竞争力,例如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瑞士的手表、中国的绍兴黄酒、西湖龙井、张裕葡萄酒等。 桑贝尔说,目前地理标志已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可,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将地理标志与商标、专利等作为平等的知识产权列入保护范围。国际地标协会的重要职责就是向消费者普及推广地理标志知识,加强保护地理标志生产商的利益等。 自从1989年加入哥伦比亚国家咖啡生产者协会,桑贝尔便奔走于世界各地,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不遗余力地推广和保护哥伦比亚咖啡。桑贝尔向记者讲述了哥伦比亚咖啡几十年来不断在全球市场获得良好营销业绩。 1959年,只有4%的美国人听说过哥伦比亚咖啡。为此,哥伦比亚人推出了哥伦比亚咖啡与“胡安瓦尔迪兹”品牌专利,并借此大力宣传和推广:一个老汉和一匹马的哥伦比亚咖啡标识。这个有着真人原型的标识,代表着哥伦比亚56万咖啡种植者的形象。桑贝尔说,我们要向消费者传播100%的哥伦比亚咖啡真品,而不是混杂着其他成分的咖啡。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胡安瓦尔迪兹”这一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成功。哥伦比亚从美国市场发起推广攻势,1980年打入欧洲市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日本市场。其主要做法就是选择在各个城市的车站建立咖啡销售点。 “从事咖啡业是一项长期的投资行为,因为种植咖啡树需要两年后才能开始结果,一棵咖啡树的寿命是15年,咖啡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所以从事咖啡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多方面的投资。”桑贝尔介绍说。 现在哥伦比亚咖啡每年在全球的销量已达到1000万袋,在哥伦比亚咖啡业是不打价格战的,国家咖啡生产者协会根据市场行情制订一个指导价格,只要价格比其他咖啡品种高1%,销售额就能增长1300万美元。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 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哥伦比亚咖啡的认知度已经达到了92%,在中国,这个数字是72%。
1 肥料企业产品标准的结构
通常一项肥料产品标准应包括的内容:封面、前言、标准名称、范围、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括抽样和判定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可选内容一般包括:目次、引言、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型号、规范性附录、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这些内容可根据产品种类、特点以及制定产品标准的目的进行增删。
2 编制肥料产品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2.1 标准名称
肥料名称及商标应标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经规定的肥料名称。对商品名称或者特殊用途的肥料名称,可在产品名称下以小1号字体予以标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使用不会引起用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在起草产品标准名称时,应仔细斟酌名称的措辞,所起草的名称要尽可能简练,并应明确表示出产品标准的主题,使该产品标准与其他标准的主题容易区分。产品标准名称中无需对文件作为企业标准的性质进行描述。如不应使用“……企业产品标准”的表述。起草肥料产品标准名称需要注意的事项:(1)产品名称不允许添加带有不实、夸大作用效果的词汇。如,高效、特效、速效、高产、快速、双效、多效、增长、促长、高肥力、肥王、霸、王、神、灵、宝、圣等。(2)夸大产品功能的词汇。如,活性、活力、强力、激活、抗逆、抗害、高能、多能、全营养、保绿、保花、保果、绿色等。(3)套用食品类词汇。如,**乳、**晶、**奶、**精等。(4)使用不当专业术语。如,光合、螯合、生态、纳米等。(5)制造新肥料名称。如,硼镁肥、钙锌肥、硅钙磷肥等。(6)使用化学名称或通用名称。如硼酸钾等。
2.2 前言
前言是必备要素,编制前言时我们应该注意:
(1)GB/T 1.1-2009[1]中6.1.3规定,“前言”应给出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G B/T 1.1。如:“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但相当多的企业的产品标准“前言”未提及GB/T 1.1。有的企业产品标准在“前言”中写了标准制定的目的、重要性和作用、依据等,但就是没有提及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
(2)GB/T 1.1-2009中“前言”删除了附录性质的陈述。但有企业产品标准中仍然在“前言”中列出附录的性质。如“本标准的附录A属于规范性附录”。
(3)GB/T 1.1-2009中附录C规定,如果标准编制过程中没有标注涉及专利内容,则标准“前言”中注明: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2.3 范围
范围应明确界定标准化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由此指明标准或其特定部分的适用界限。必要时,可指出标准不适用的界限。范围的陈述应简洁,不应把标准制定的背景也写在范围中。肥料企业标准的编制中,第一章范围中一般有两段,第一段为“本标准规定了××肥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第二段一般指明适用界限,如“本标准适用于……”,应写出本公司生产这种肥料的原料,通过什么工艺制成的这种肥料。如大多数生产各种复混肥料的企业一般这样写:“本标准适用于以……为原料,添加……,经……工艺加工而制成的……肥料。”
2.4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1-2009中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较2000版简单。编制规范性引用文件时候注意:
(1)规范性引用文件应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其他文件的清单。引用文件正确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内有关文件、国际标准、ISO 或 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以及其他国际有关文件。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按标准顺序号排列;行业标准、其他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有时企业产品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排列混乱,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有的则将强制性标准排列后再列出推荐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