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质标语范文

品质标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质标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品质标语

第1篇:品质标语范文

1、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美品质

2、生产没有质量的产品,等于制造无用的垃圾。

3、发现问题马上报,及时处理要做好。

4、没有品质便没有企业的明天。

5、有品质才有市场,有改善才有进步!

6、检验测试坚持做,一点问题不放过。

7、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8、爱惜物料,重视品质;合理规划,标识清晰。

9、品质意识加强早,明天一定会更好。

10、重视品质要付出代价,不重视品质代价更高。

11、QA好比守门员,把关职能记周全。

12、人人品管做得好,顾客抱怨自然少。

13、眼到、手到、心到,不良自然跑不掉。

14、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15、想要产品零缺点,全面品管不可免。

16、品质管理讲技巧,沟通协调很重要。

17、一个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

18、质量意识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

19、作业标准能遵守,品质效率不用愁。

20、产品原料不放松,后道工序才轻松。

21、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22、爱惜原料一点一滴,讲究质量一丝一缕。

23、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会失败。

24、品质你我做得好,顾客留住不会跑。

25、做好产品包装工作,保障产品最终质量。

26、来料检验按标准,产品质量有保证。

27、劣品标识加隔离,退料重要易处理。

28、下一道工序将是我们的顾客!

29、加强现场工序管理,严谨过程因素控制。

30、我们的承诺:不做不良品。

31、光靠记忆不可靠,标准作业最重要。

32、你思考,我思考,品质提升难不倒。

33、品为众人之口,质乃斤斤计较。

34、合理搬运周转,爱惜劳动成果。

35、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36、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37、不收不良品、不做不良品、不出不良品。

38、来料检验按标准,品质交期自然稳。

39、进料出料要记清,数帐管理更分明。

40、自检互检,确保产品零缺点。

41、仓储原则能遵守,先进先出要做到。

42、专心工作为首要,质量安全皆顾到。

43、一线工人请注意,品质效率在于你。

第2篇:品质标语范文

[关键词] 质量标准 品牌信任 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14-01

品牌是生产商用来区分与其他竞争者产品的标识或者是设计组合,为企业在市场中表明身份的特质信号。品牌同消费者有密切的联系,若脱离消费者,品牌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品牌是一个公司在市场上的承诺,是消费者认可的结果,其价值中存在消费者的信任。

一、当前质量标准与品牌信任的情况

1.信息不对称

市场经济之中,产品的生产者要比消费者更了解“私有信息”,所以就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严重可能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逆向选择的情况。因为农产品的检验是后期进行,所以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前不能对产品的质量加以判断,至使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为严重。为方便消费者更容易获得产品信息,对产品的质量加以区分,农产品行业对其他的行业的品牌模式加以效仿,运用注册、推广品牌的形式传递生产企业想让消费群体了解的产品参数,进而缩短不对称的差距,可实际进行中的效果却不理想。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生产者的品牌意识薄弱,农产品品牌营销历时时间尚短,品牌建设还处于标示阶段,具有较高知名度及价值品牌的产品并不多。在市场之中消费者也只是利用价格标示及以往经验实行刷新,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意识相对淡薄,品牌意识并没有发挥其作用,相反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2.农产品质量认证以及质量标识

认证由专业认证机构对产品、服务及管理体系、技术规范等进行标准化审评,农产品的认证为认证体系中重要构成。农业生产过程之中产出的初级产品或者是粗加工产品是农产品认证进行认证的主要对象,其对产品“私有信息”进行了全部公开。

农产品认证对于弱化信息不对称以及强化市场信号等问题效果十分显著。农产品的认证体系能够降低市场中信息传递的成本,生成生产集约效应。农产品的认证能够设立中介信用体系,利用“第三方信任”机制,加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体现农产品的品牌价值。除此之外,农产品认证体系还结合了政府的授权、认证机构市场及认证企业三者叠加的信用值,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农产品复合认证体系,产品大大提升了市场价值,并消费群体广泛认可,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收入。

3.品牌信任

品牌信任具有多维度性被普遍认可,代表性鲜明却普遍存在的有以下3种:1、消费者对品牌信心。2、信任度与专业性。3、能力、善意以及真诚等。通过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品牌信任需要包括品质信任、善意信任以及能力信任。实际之中,品牌的品质和能力容易混淆,两者都是企业追求生产能力及质量的表现。

二、研究设计及数据搜集

对国内现有农产品信任方面的文献进行借鉴,对消费群体进行实际的询问,对信息进行搜集,对农产品品牌信任度进行调查时要避免出现“天花板效应”。

对于调查表中设立的问题进行前期的探讨,使其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各变量的测量表要从现有的研究进行选取,若发现问题要做及时的更改。

问卷按顺序对消费者对未认证农产品品牌的信任度、认证产品信任度以及对品牌产品信任度的实行测量。为保证结果的有效性,被调查人口填写相关个人资料。

三、数据分析

运用标准化系数的标准对数据的信度进行检验,其中注意各项的相同性,对效度检验运用CFA进行分析,对被检验的品牌信任程度及认证标准信任程度等变量表的结构要密切注意。使用SPSS软件对品牌信任验证性数据实行具体分析,将认证前与认证后的品牌信任设为研究重点。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认证标识能够干扰消费者提升品牌信任进行验证。对认证标识优化品牌信任的途径进行分析,运用AMOS18.0结构实行方程检验。最后对认证标识对于品牌善意的信任影响做分析。结合所得出结果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分析。

四、结果分析

1.主要结论

消费者对认证标识具有一定的认可度,认证标识能够与农产品品牌向市场输送的质量信号一致,削弱农产品市场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不管是否计算品牌信任各种维度间的互相作用,认证标识对强化农产品品牌的能力信任影响均大于对于善意信用的影响。这种情况产生的结果与我国农产品的认证体系关联较大,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害食品的认证,在农产品体系认证中有HACCP认证及GMP认证,针对的是农产品能力方面的认证。

农产品的品牌信任有二维结构的特性,消费者信任品牌体现在能力及善意的信任上,而且两维度间的作用在品牌信任之上有突出的体现。对于某些调查进行合理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善意信任在能力信任中有明显体现,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对企业的态度较为和善。并且,交叉作用表明能力信任也间接的作用于善意信任,降低了品牌信任的影响能力,这些都与农业产品安全上的负面消息有直接关系。

2.局限性分析

为了更准确的分析质量标志对产品品牌信任的作用。在今后的调查中需要融入调节变量因素,针对质量标志对农产品品牌信任的作用做更细致的分析、研究。而且我国大部分的农业产品代表性比较弱,综合展现力不够,以后的调查研究可以引入不同行业的质量标准,利于对整个质量认证体系的掌握,也更清晰其对品牌信任的作用。

结语

我国的品牌认证体系会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国家要严格质量认证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定时、不定时的抽检,保证进入市场的食品的安全性,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程度,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胜,陆娟.质量标志与农产品品牌信任研究[J].商业研究,2012(02).

第3篇:品质标语范文

关键词:产品标准;产品质量监督;二者的关系

若要提升产品现有的质量,应能借助于常态流程内的监督。设定明晰的产品标准,强化细节范畴的查验及监督[1]。产品标准涵盖着预设的规格、产品必备的质量、结构等的规定。在特定时段之内,产品标准供应了查验的参照,搜集可得精准的信息。由此可得,产品标准及各时段内的质量监督应能彼此依存,这样的基础之上彼此促进,构建更为完备的质量体系。

一、二者彼此依赖

产品标准构建了后续检验的必要根据,依循正式标准来检定多类的产品,测定了产品属性。采纳这样的路径,可获取的查验数据才拥有了可信性,更为可靠且真实。详细来看,二者彼此依赖的特性含有如下表征:

(一)提供了可查验的监督参照。质量监督侧重去查验某一产品,它有着凸显的监督属性。质量指标关涉若干的数据,依循设定的检验流程来判别选出来的产品是否合格。在检验流程内,产品标准有着必要的价值。针对同类产品,若没能设定可供查验的指标,那么测得的质量状态也不够可信。因此,产品标准预设了质量监督特有的根据,是监督的参照。作为技术根据,产品标准应能折射出真实情形下的产品特性,它可分成多重的指标数据[2]。

(二)落实设定好的监督指标。唯有落实了预设的标准化,产品监督才可供应更精准的产品信息。质量监督真正去落实了拟定的若干标准,监督是必备的手段。设定了标准后,唯有经由后续真正去落实,这样的标准才会凸显实效。产品标准应被用作衡量产品、辨析产品表征出来的特性。要真正去贯彻,不断去提升初始的指标,获取更高水准的新指标。落实了设定出来的产品查验指标,将从根本上助推质量提升,企业依循这样的指标来调控平日生产。

(三)共有对象及目标。质量监督及查验、拟定的产品标准,二者针对着共有的对象,也拥有同一目的。这是由于,二者都面对着待查验的某类产品,都有着强制特性。设定监督及查验,是为创设更优的某一产品质量,二者预设了同样目标。拟定了新指标、最终真正予以落实,它们都创设了多层的质量保障。质量监督拥有自身的监督特性,意在保护消费者、督促企业去接纳自身缺陷,从而自觉予以整改。从这种特性可知,二者都意在从本源上提高质量,这是根本目标。

二、二者彼此促进

质量监督有着本体的监督价值,也有着督促性。这是因为,质量监督侧重去更新设定好的现存标准,常态监督也督促着标准的修正。即便起初设定了再完备的指标,也不可始终存续下来。实践变更的态势下,唯有不断予以修正才会吻合新市场下的产品监督。设定的初始标准经由不断升级,更能符合实践。这样的标准升级伴随着产品监督,监督起到了凸显的指引作用。质量监督进展之中不断发觉弊病,搜集了反馈可得的一切信息,而后再去及时整改。监督之中随时都会查出疑难,发觉现有标准潜藏的某一漏洞。反馈至上级后,变更了不适宜的旧式标准,促进更高的进展。现今市场替换了总体格局,更新产品标准、不断延展质量监督覆盖着的现存范畴,促进了水准的提升。从现今状态看,生产正快速进展,技术水准也将伴随提升。创设出来的新颖产品根植于新态势下的技术变更,从客观视角看,产品更新也不可缺失拟定的新标准。检验的流程、质量监督可选取的成套设备也将被变更,二者显现出同步性。技术带动之下的产品标准日渐被变更,产品监督也融汇了新内涵,它们彼此是促进的,带动着共同的进展。质量监督依托于常态的检验,产品标准测定了它的可靠性,决定着可否供应精准的、必备的数据。质量监督拥有了本身的指引价值,查出了产品潜藏的缺陷,供应了更为长久的消费保障。选出来的检测仪器、检测可依循的总体步骤都不可缺失,它们有着必备价值。采纳先进的成套仪器、新颖的技术流程,将会创设更高效情形下的产品监督。提升了监督水准,归结可得精度更优的数值,检验也可拥有更高的权威特性。结语:强化质量监督,查验细微状态下的质量弊病,协助企业真正去改进。这样做,提升了常规情形下的监督水准,让产品标准变得更为明晰。从根本上看,产品标准应被看成技术准则,提供了查验必备的技术参照。与此同时,常态的质量查验协助关联部门去发觉若干的标准漏洞,改进可得更为适宜的新标准。借助检验方式,测得了产品本体的若干特性。产品标准及查验监督不可被分割,应能整合予以考虑,依照新态势下的市场特性来改进监督,促进质量完善。

参考文献:

[1]袁润成,纪朝凤,胡成亮.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的关系[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3(12):28-30.

第4篇:品质标语范文

纺织品在日常使用中会接触到各类液体,表面润湿性是其表面性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与其实际使用要求密切相关的一项性能。本文重点详述了纺织品表面润湿性的现象和原理,接触角试验方法,接触角在纺织品表面润湿性中的应用及研究状况。

关键词:接触角;表面润湿性;躺滴法;超疏水表面;荷叶效应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对纺织品的性能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表面润湿性是纺织品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评价其具有拒水性/亲水性的项目之一。例如医用防护服、手术单、户外运动服装、墙布、桌布、雨衣、防雪服等产品都对表面润湿性有不同的要求,以确定其是否能够满足实际环境的应用。

接触角试验方法通过测量纺织品表面与液体之间的接触角大小,得到可量化的接触角值来表征纺织品的表面润湿性,还可以通过观察纺织品表面接触角的变化情况了解其润湿过程。

1 表面润湿性

润湿是固体表面上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往往是指液体取代气体的过程。表面润湿性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附着的现象,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界面现象。自然界中的荷叶、玫瑰花瓣和鳞翅目昆虫翅膀等表面都存在特殊的微观几何结构以及具有一定疏水性的化学组成,其表面与水滴的接触角可以达到160°,水滴在这样的表面很容易滚落,如图1所示荷叶上的水珠,这种现象被称为荷叶效应。荷叶效应理论已经应用到很多行业,而在纺织行业中,很多企业基于这种理论开发了具有荷叶效应的织物,该类织物具有超疏水的能力。

图1 荷叶效应

著名的杨氏方程揭示了在理想的光滑表面上,当液滴达到平衡时表面张力与接触角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当固―液间的接触角θ90°时,认为表面具有疏水性质,如图2(b)所示 [1]。

图2 接触角示意图

纺织品的表面润湿性通常包括对织物表面润湿性和单根纤维表面润湿性的研究。对于织物而言,它是纤维的集合体,纤维之间存在空气,其表面润湿是液体和纤维集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单根纤维的润湿,则遵循固体表面的润湿原理[2]。润湿作用包括沾湿、铺展、浸湿三种类型,对于织物来讲,其表面润湿性主要是沾湿和铺展;而对于纤维以及染色工艺来讲,其表面润湿性主要是研究浸湿。

2 接触角试验法

接触角是在固―液―气三相交界处,作液―气界面的切线穿过液体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它是表面润湿程度的度量,如图2所示。接触角是肉眼可以观测到的一种界面现象,是液体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直观表现。将液体滴于织物表面,液体可能在织物表面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接触角的液滴并停留在织物表面,也可能铺展开来并被织物吸收。接触角的大小可以用来表征织物表面的润湿性或者疏水性,接触角越小,表明织物润湿性越好,疏水性越差;接触角越大,表明润湿性越差,疏水性越好。

液滴的平衡是体系能量趋向最小化,使液滴在固体表面处于稳定状态,静态接触角是固―液―气界面间表面张力平衡的结果。织物表面的润湿性能一般采用静态接触角表示,简称接触角来衡量。常用的纺织品接触角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座滴法和Wilhelmy法,其中座滴法适用于织物的接触角测量,而Wilhelmy法则适用于单根纤维接触角的测量。

2.1 座滴法

座滴法是测量织物表面与液体间接触角的一种最常用方法,也称躺滴法,将规定体积的液滴直接滴在织物表面上,然后通过量角法、量高法、液滴形状分析法和光反射法等方法来测量液滴在织物表面的接触角。

(1)量角法:将一个液滴滴在织物表面,在获得织物和液滴的清晰图像后,在固―液―气三相交界处作液―气界面的切线,使用量角器直接量出接触角大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快捷,缺点则是受试验人员的操作影响较大,精度较低,不能实现连续动态测量接触角的变化情况。

(2)量高法:当液滴的体积小于6μL时,可忽略重力作用对液滴形状的影响,认为液滴呈现标准圆或者标准圆的一部分[3]。将一个液滴滴在织物表面上,通过测量织物表面上液滴的高度和接触面的宽度来计算接触角,同时可以通过连续跟踪测量液滴高度和接触面的宽度来得到动态的接触角变化情况。

(3)液滴形状分析法: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其在接触角测量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软件可以通过使用液滴形状分析算法来计算接触角。常见的液滴形状分析算法包括:多项式拟合法、Snake法、轴对称液滴形状分析法、Young-La-place方程数值综合法和解析近似法等。液滴形状分析法重复性好,误差小,精确度高,已广泛应用于接触角测量中[4]。

(4)光反射法:将液滴滴在织物表面后,将光源通过狭缝照射到三相交界处,通过改变光的入射方向,当反射光刚好沿着固体表面发出时,可根据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夹角计算接触角,光反射法只能用于测定小于90°的接触角,局限性大,并且操作繁复、难度较大。

2.2 Wilhelmy法

Wilhelmy法可用于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液体在单根纤维上的接触角,是由Wilhelmy于1863年提出的,根据其测量原理也将其称为润湿天平法。该方法基于Wilhelmy公式,对于浸没在某一种液体中的物体:F=P・C・cosθ-(QL-QG)・V,其中F为润湿力;P为润湿周长;C为液体表面张力;θ为接触角;QL为液体密度;QG为气体密度。对于相当细小的纤维来说,与总作用力相比,浮力约为总润湿作用力的1%,可忽略不计,则F=P・C・cosθ。当纤维与液体接触时,润湿力会给纤维一个拉力,或者是推力,通过测量纤维垂直与水接触时的润湿力,根据公式可以计算接触角。

纤维表面并不是完全均质且光滑的理想表面,因此其实际接触角并不是如杨氏方程所预示的取值唯一,而是在两个角度之间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接触角滞后现象。当液体沿着纤维表面上升时,纤维的表面是由固―液界面代替固―气界面,该接触角称为前进接触角;当液体沿着纤维表面下降时,纤维的表面由固―气界面代替固―液界面,称为后退接触角。通过采用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的差值来表征接触角的滞后性。

3 应用研究

接触角法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包括:计算表面能、亲水/拒水整理效果表征、染色、开发超疏水织物、纤维表面性质和纤维和树脂界面相容等方面。

3.1 计算表面能

表面能是固体表面特征和表面现象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是描述和决定固体表面性质的重要物理量,表面能的计算与表征是许多自然现象和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能够从试验上直接测量固体材料表面能的试验方法,对于纺织品表面能的计算,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接触角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织物与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之间所产生的不同接触角去计算出纺织品的表面能[5]。用接触角来计算固体表面能是基于杨氏方程的推导,由于杨氏方程只适用于化学性质均一的理想光滑表面,因此研究学者在杨氏方程的基础上,发展了很多计算表面能的方法,如Zisman法、Antonow规则法、Berthelot规则法、Good-girifalco法、Fowkes法、Owens法、几何平均法、调和平均法和LW-AB法等[6]。

Wenzel理论认为粗糙表面使得实际上固―液之间的接触面要大于表观观察到的面积,增大固体表面粗糙度会使疏水表面更疏水,亲水表面更亲水,这种粗糙是指纤维表面的微纳米级的肉眼不可见的粗糙。Wenzel只考虑了液滴在固体表面完全接触的情况,Cassie-Baxter理论认为当固体表面具有很高的粗糙度时,液体与固体不完全接触,部分与气体接触。在材料微细结构化表面,因为结构尺度小于表面液滴的尺度,将有截留的空气存在,于是表观上的固―液接触面将由液―固和液―气共同组成[7]。

狄剑锋等[8]为了比较各种纺织品表面能计算方法的结果差异,分别用Owens二液法、Owens三液法、Neumann法、Forkes法和Vanoss法计算表面能,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Neumann法测量和计算最为简单,Owens二液法最为常用。Owens二液法、Owens三液法、Neumann法、Forkes法和Vanoss法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但研究发现,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5种计算方法均可用于表面能大于20 mJ/m2的表面,但对小于20 mJ/m2的最好选用Neumann法计算[9]。

3.2 亲水性/拒水性评价

刘娴等[10]采用亲水整理剂浸渍PP非织造布,然后以蒸馏水为试液,通过针管将水滴滴落在整理过的PP非织造布表面,测得其平衡接触角为0°,即液体在织物表面完全润湿,而整理前PP非织造布的接触角为148°,通过整理前后非织造布接触角的测量结果来表征其亲水整理效果。黄锋林等[11]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后丙纶纤维表面形态以及接触角的变化,利用基于Wilhelmy原理的接触角仪测量了纤维的动态接触角,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等离子体处理后丙纶纤维的表面形态和表面接触角的关系,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纤维表面接触角,改善纤维润湿性能,发现表面粗糙是导致纤维表面后退角降低的主要原因。

3.3 染色性

丙纶纤维表面润湿性差,使得其染色困难,限制了在服装上的应用,所以改善丙纶纤维的润湿性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狄剑锋等[12]为了改善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碱液对其进行了表面处理,用动态接触角仪测量表面处理后纤维的动态接触角,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纤维表面的粗糙度,用分散染料对处理前后的纤维进行染色,并用测色配色仪测试了样品的染色深度。试验结果显示,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纤维,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大,表面接触角明显减小,纤维上色速度明显加快,可以减少染色时间10min以上且达到同样的染色效果。

唐晓亮等[13]采用自行研制的常压介质阻挡放电连续处理装置,在不同气体(Ar,N2-Ar,O2-Ar)环境下分别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测量了涤纶纤维处理前后接触角、毛细效应和色差值等。结果表面经过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其染色性能和表面润湿性能都得到了改善。

3.4 超疏水纺织品

通常将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具有超疏水表面的纺织品在表面自清洁、防雨雪、拒油、抗血液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疏水透气织物可用在军用作战服装、户外服装、医生手术服、帐篷、防雨服、防雪服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使其成为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

王前进等[14]以荷叶表面微纳米结构为参考模型,对棉织物进行处理修饰,获得了超疏水织物,水滴在该织物上表面接触角可达160°。织物形成的微纳米级粗糙度和ASO-1膜的存在是织物疏水的主要原因,微纳米凸体能减少纤维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水在纤维表面的接触角,使织物具有超疏水性。

制备超疏水表面主要有以下一些途径:在纤维表面涂敷一层低表面能物质,同时增加其表面的粗糙度;对纤维的亲水基团进行改性,如将纤维素结构的―OH等亲水性基团用其他疏水性基团取代。

3.5 纤维表面性质

李健等[15]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PBO纤维润湿性的影响,通过芯吸效应和接触角法表征处理前后PBO纤维的润湿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处理前后纤维的表面微观形貌,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处理前后PBO纤维表面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PBO纤维芯吸高度大幅上升,接触角明显降低,其表面产生明显刻痕,局部有剥离现象,改性后PBO纤维O、N元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4 结语

表面润湿性是纺织品的一项重要指标,采用接触角法可以得到可量化的接触角值来表征纺织品的表面润湿性,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液滴在纺织品表面的形状和变化。同时接触角法在纺织品的表面能计算、亲水/拒水性改性评价、可染色性、超疏水表面、纤维表面性质、界面相容性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加强对纺织品接触角试验方法和表面能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拓展和完善其在纺织品领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壁,蔡再生.纺织品超拒水整理机制和新技术[J].染整技术,2008,30(11):1-4.

[2]凌群民,李永锋,谭磊,刘呈刚.对织物润湿性能的研究[J].纺织科学研究,2005,(1):44-47.

[3]狄剑锋.低温等离子处理对丙纶纤维湿润性能的影响[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4):1-4.

[4]刘永明,施建宇,鹿芹芹,等.基于杨氏方程的固体表面能计算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27(11):123-129.

[5]徐广标,杨立荣.3种天然纤维表面自由能计算与评价[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3):280-282,337.

[6]罗晓斌,朱定一,石丽敏.基于接触角法计算固体表面张力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9):4997-5004.

[7]王雪梅.超疏水表面润湿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3,40(11):73-74,78.

[8]狄剑锋.织物表面能的计算方法及其比较[J].纺织导报,2005,(9):77-79.

[9]狄剑锋.织物表面能计算公式的局限性[J].纺织学报,2005,26(5):43-45.

[10]刘娴,吴明华.聚丙烯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工艺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26(2):160-164.

[11]黄锋林,魏取福,徐文正.等离子体处理对丙纶纤维表面接触角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6,27(2):65-67.

[12]狄剑锋.表面处理对涤纶润湿及可染性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5,26(4):49-51.

[13]唐晓亮,任忠夫,李驰,王良,邱高.常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涤纶织物[J].纺织学报,2007,28(8):63-65.

[14]郑傲然,周明,杨加宏.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润湿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7,38(11):1874-1876,1883.

第5篇:品质标语范文

关键词:表达力;规范性;思辨性;审美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33-03

语文教师表达力是语文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教学语境中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形式传授知识能力、传达思想情感时反映出来的独特的语用行为能力。教师的文化底蕴、学科能力、思维品质、精神素养等都以语音、文字为媒介呈现在专业生活中,并以此确证教师的生命价值。对学生而言,语文教师的表达具有言语示范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是“鲜活的教科书”;对教学而言,优秀的表达使课堂对话富有深度、广度和美感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表达可以抒发性情、疏理思维,是实现专业自我、享受专业幸福的必由之路。作为担任母语教学的专任教师,必须着力提升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的表达力。那么,在崇尚表达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表达力品质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呢?

一、规范性:准确、得体

规范性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表达力品质。母语教师应该拥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流通畅。这既有赖于教师的天赋,更有赖于教师职前和职后的持久训练。课堂教学表达要符合语法、逻辑,要条理清晰,表意明确。无论是讲授行为、提问行为、反馈行为还是调控行为,都必须做到准确、得体,杜绝口误、缀语以及纠错性的表达。不够准确的言语表达势必影响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不够得体的言语表达则容易造成误解,有时甚至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而且,不够准确、得体的表达对学生是一种消极示范,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污染学生的言语品质。因此,语文教师的表达一定要做到准确、得体。表达的准确、得体也指适合特定的语境,任何一种言语表达“必然生成于一定的语境”[1],语境对言语生成有种内在的制约,表达主体凭借自身的言语表达“境感”生成最切合这一语境的表达。

二、思辨性:缜密、深刻

缜密、深刻也是现代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言语表达品质。中国的文化传统从来都不缺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神龙见首而不见尾”、“不涉理路”之类的言语表达美学标准,但相对缺乏明晰的理路、严谨的逻辑、缜密的演绎,而这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思维和表达的通病。语文教师不仅要以缜密、严谨、深刻的表达来组织和实施教学,而且要成为一种“给力”的言语示范,逐步培养和熏染出具有缜密、深刻表达品质的学生。课堂引导,对话沟通,追问评价,归纳提升等,都需要通过缜密而深刻的言语表达来呈现。教学以说理性见长的文章时,语文教师思维和表达缜密、深刻,分析课文自然能做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缜密、深刻也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需要。语文教师要想不沦落为教书匠,就要成为研究者、表达者。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在研究和写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信念。建言立说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然的使命,但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心怀理想,在建言立说中确证自己,在建言立说中提升思辨性表达力。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他的课堂教学表达就呈现出严谨和缜密的风格。品读于永正《新型玻璃》教学片段,其表达的严谨、缜密可见一斑: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生:这一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师: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生:(该生思考了一会儿。)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听课的老师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学生为她鼓掌。)师: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2]于永正敏锐的语感、严谨的思维于此可见一斑。“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评价用语准确到位;“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则鼓励并有效地推动学生进一步完善答案,“妙就妙在‘分别是’”,这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十分精准到位的提升和深化。于老师的深刻也正在于此。

三、审美性:丰满、灵动

审美性是语文教师独具的表达力品质,语文教师的言语表达必须彰显出“语文”的特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适时变换语调、语速、语气,使表达抑扬顿挫、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文本的形象、意境、情思都通过话语的轻重缓急变化直观地刺激学生的听觉,让学生通过声音“看到”丰满的意象,体验到逼真的意境,感受到灵动的情思。书面表达也要有丰满的意象、逼真的描写、灵动的情思。语文教师要善于勾勒鲜明的形象,描摹生动的意境,使读者和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述悲时能如泣如诉,给人不觉“悲从中来”之感,传喜时要能让语言和声调灵动飞扬,让每一颗心灵都快乐地舞蹈。倾听和欣赏语文教师的表达,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心灵和眼睛的旅行。从霍懋征老师《月光曲》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霍老师教学表达的审美特性:师:月光穿过窗户,洒落下来,屋子里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柔柔的,轻轻的。屋子里显得特别清幽。同学们,“清幽”是什么意思?生:很安静,没有一点声音。师:是的,很安静,而且很美。虽然只是一间茅草房,但是,在月光下,像披上了一层银纱,那么幽静,那么柔美,这才叫作清幽呀!在这么美、这么静的环境中,兄妹俩站在钢琴旁边等待听贝多芬弹琴。〔师出示幻灯图片——贝多芬在月光下弹琴。学生对照图片和课文的描写,想象当时的景象〕[3]。

四、创新性:独特、新鲜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追求表达的独特性、新颖性,拒绝外显言语的公式化、套路化、浅薄化,以免传导到课堂上,直接污染母语语用生态环境。想要追求创新表达,语文教师首先就要养成独立人格,善于批判性思考,敢于质疑问难;优秀的语文教师绝不是教科书的忠实信徒,绝不是教案的“搬运工”,他们用开放的心态、智慧的识见、批判的眼光来对待教学,能根据文本和学情匠心独运地设计和组织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就是一个敢于独立解读文本,而且鼓励学生用批判、质疑的眼光阅读文本的老师。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是一个真理。你相信吗?生:(齐声)相信。师: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你们却一个问号都没有,真理怎么诞生呀?敢于怀疑别人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发现真理必不可缺的精神!没有经过质疑的真理不一定是真理,而可能是——生:(齐声)谬论。师:对啊!所以,你要敢于怀疑这个观点。有疑问吗?(学生提出若干质疑)师:(高兴地)你们这么想、这么问,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薛法根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杭州“千课万人”听课时笔者记录)。

薛法根老师的教学表达以简洁给力著称,而且他还是一个有着思辨的头脑、批判的眼光、智慧的识见的老师,他时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度体验、个性表达。他的教学表达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表达如是,书面表达亦如是,给文字烙上个性的印章,折射出教师作为智慧生命的个性风采。拒绝雷同表达,拒绝套板反应,拒绝表达的同质化,追求“意新语工”的表达、“前人之所未道”的表达、新鲜自然的表达。规范性是对语文教师表达力品质最基本的要求;审美性是语文教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而独具的表达力品质;思辨性是语文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通行证;创新性是语文教师表达力的“活力”指标。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表达力呢?首先,要开放阅读视野,广纳博取,提升自身的语用品质。其次要学会独立思考,热爱表达、热衷表达,在常用文体的写作中,砥砺表达基本功;在自由写作中放飞心情、展现才情;在教学评论中锤炼思维、重构思想。规范表达、审美表达、思辨表达、创新表达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表达力品质。语文教师必须在专业生活中不断砥砺、亮化自身的语用品质,使自身的表达成为学生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30.

第6篇:品质标语范文

《峨眉》以小提琴(独奏小提琴黄蒙拉)与打击乐(打击乐胡胜男)二重协奏曲的形式,对峨眉山清秀娟丽的自然风光、深厚蕴藏的人文情怀进行描绘和讴歌,小提琴的“静”与打击乐的“动”,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舞台上出现的大量的我们平时较少见到的民族乐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立体感和奇妙幻想的意境。

声乐套曲《悲欣之歌》,由四首歌曲组成,歌词全部选自李叔同的诗文,由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演唱。此作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和近代中国中西交融的背景特征,从中我们能感受到理查・斯特劳斯、策姆林斯基、贝尔格等对作曲家的影响,悲欣交集,深情委婉。相比之下,前两首更加成熟,后两首歌词似乎稍多些,有时难免影响歌唱家的表达。

《星光》首演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后经过修改,无论是宋思衡的钢琴独奏,还是上海歌剧院的合唱,与乐队交相辉映,气势恢宏而又细腻柔情,很适合庆典场合的演出。

《喜马拉雅之光》,被誉为“可能是此类以为主题的作品中最恢宏的一部”。这部作品如作曲家所言,探讨了生与死、物质与精神、瞬间与永恒以及生命本源的终极意义。以古筝(苏畅独奏)为引的男高音(石倚洁)引吭高歌、坚毅顽强,男女声合唱千呼万唤,化为男童高音(刘坤)“远山的呼唤”,碧日朗天,苍茫无限……

最后压轴的《敦煌》,虽然还只是序,但已体现了作曲家在内容和音响美学上不断求新的探索。

第二天,也就是4月29日,上海交响乐团在著名的波兰指挥家雅切克・卡斯普切克执棒下,奉献了一场重量级音乐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场音乐会上演了两位重量级波兰作曲家作品――卡罗尔・希曼若夫斯基、维托尔德・卢托斯瓦夫斯基,这两位是继肖邦后,波兰近当代极为重要的、并已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作曲家,尤其是后者,成为音乐会的主角,演出了他著名的第三、第四交响曲。而执棒的卡斯普切克,已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乐坛诠释卢托斯瓦夫斯基的权威。当晚的音乐会极具震撼力,新颖前卫的音乐语汇、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和深邃内省的沉思幻想,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今一流的作曲家。上海交响乐团是首次演出卢托斯瓦夫斯基这两部艰深恢弘的交响曲,勇气可嘉,可圈可点。演出结束时,乐手和指挥都非常激动,多次谢幕,真有依依不舍之感。上演世界新作品有这样温馨热烈的场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正所谓一而再,再而三,5月6日,上海交响乐团又在张洁敏指挥下,演奏了卢托斯瓦夫斯基的继承人、波兰当今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潘德列斯基作品(《三首中国歌曲》(男中音独唱:托马斯・鲍尔)、《为小号和管弦乐团而作的小协奏曲》(小号独奏:嘉伯・博多茨基)和肖斯塔科维奇《第六交响曲》,这些作品在上海也是首演,现场气氛热烈火爆,张洁敏的指挥和乐队的状态获得广泛赞誉和好评。在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内,上海交响乐团即在“上海之春”呈现了三台极具价值的新作音乐会,可喜可贺,值得致敬!另外,5月8日,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指挥浙江交响乐团演奏《海上新梦――历届交响乐原创作品回顾音乐会》,也是对新作品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一次展示,值得一提。

由此可见,新作品的价值并不是一味的“为新而新”,关键还是要看质量、看品质。上海之春并不是简单的试验田(并非所有的新作首演一定要放在上海之春,不妨先作内部演出后修改完善),而是力求展示高质量新作的平台和孵化器,这个规格一定要上去。规格上去了,音乐节的影响力自然会上去。纵观世界上有影响力的音乐节,莫不如此。还有,“新”的眼界要宽,立足点要高,如此,中国的原创作品才会随之“水涨船高”,逐步走向世界级的水平。本届音乐节的演出,已初步显露出了这样的变化趋势,值得肯定。

如果说创新求新是“上海之春”的一个翅膀(包括推出新人),那么,展示经典就是它的另一个翅膀。如何让传统经典历久弥新,焕发出鲜活魅力,也大有文章可做。本届“上海之春”,上海歌剧院连演三场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唐尼采蒂歌剧《军中女郎》,成为一大亮点。唐尼采蒂的《军中女郎》在世界乐坛久演不衰,其对风格的把握和演员的要求,有着相当高的评判标准。上海歌剧院为了以高质量的演出展示给观众,全方位的进行中外合作,以国际标准来运作演出。除了乐队,导演、舞美、灯光设计、服装设计、指挥以及主演等等,统统聘请了当今世界乐坛一线精英担当,比如:导演/灯光设计盖伊・蒙塔冯、指挥迈伦・麦卡利迪斯、女高音芭芭拉・巴尔涅西(饰演玛丽)、男高音乌韦・斯蒂柯尔特(饰演托尼奥)、男中音亚历山德罗・科尔贝利(饰演苏尔比士中士),连戏中的次要角色贝根菲尔德伯爵夫人,也聘请了一流老戏骨弗郎西丝卡・弗郎茜饰演。别小看这个小角色,如果她不到位,将影响全剧的喜剧色彩。正因为上海歌剧院以专业的高标准严要求来合成《军中女郎》,才使这部经典歌剧的演出质量得到保证。

在本届“上海之春”举办期间,还有一场演出非常引人关注,那就是4月30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莫扎特歌剧《女人心》。无论是演出阵容还是演出质量,它完全应该是“上海之春”的重头戏。

在巴洛克音乐和古典声乐领域享有极高声望的比利时指挥家勒内・雅各布斯,2015年曾率领他的弗莱堡巴洛克乐团,在上海音乐厅演出莫扎特歌剧《唐璜》,赢得一片激赏。此番他们再度前来《女人心》,依然是拿手的莫扎特歌剧,精湛的表现令人心花怒放,回味无穷,亮点颇多。

第7篇:品质标语范文

1课程改革的思路

(1)根据广西特色食品产业和学院制定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出建立与职业标准衔接且重点突出的课程体系。比如广西比较优势的果蔬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等产业。在课程中侧重介绍这四大产业,相关检测项目,跟踪最新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及规范,并梳理相近检测项目,重点讲授实用、通用性检测技术,进而培养出技能过硬,适应市场的人才。(2)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现有的检测能力、常做的检测项目和使用的检测方法。企业如何做,我们就如何教;事业需要什么样素质的检验工,我们就培养相应技能和素质的人员,有的放矢,缩短学生转变为检验工的适应时间,降低学生心中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感。(3)为本课程服务的实验实训中心,采用标准化的理化实验室,按照国家对食品理化实验室的卫生要求进行布置。同时,实验中心制定了严格的实验室规范和制度,设定了详细的项目操作流程。学生进入实训中心,能切身体会到食品检验工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增强他们标准化、规范化的意识。(4)选取“食品检验工”考试大纲中,有关食品安全检测的项目,设计实训课程。例如开设了果酒中二氧化硫的检测,食品中色素的检测,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果蔬食品中农残的快速检测等实训科目,不仅紧扣食品检验工考试大纲,并且紧密围绕企业中常检项目和方法设计实验。(5)模拟化验室场景训练,将学生按照检测小组划分,每组同学负责一个或几个检测项目。每组选一名组长可是称为化验室主任,每个组统一协调,集中管理。组长分配给每位组员一定任务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减少了学生浑水摸鱼的现象。小组内的人员也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进行轮岗。(6)修改实验报告形式。我们将原有的报告形式改成填写实验记录,按照工厂的实际情况填写回执记录单,并在实验记录或回执单中签字,培养学生的负责态度和法律意识。例如我们制定了果酒成品二氧化硫检验原始数据单,检测报告;肉中亚硝酸盐检测原始数据单,最终检测报告等。每个实验员都有一套表格,分别记录在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并体现数据处理的过程,最后出具实验最终报告。(7)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例如,在火腿肠中亚硝酸盐检测的实验项目中,让学生自己来配置亚硝酸盐标准溶液和盐酸萘乙二胺溶液。溶液的配置方法,要求学生自己查找网络或者课本资料,辨别资料的准确程度和更新程度,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的自学能力。本文来自于《轻工科技》杂志。轻工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2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

坚持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原则。在课程末期,设置项目考核。采取4人一组的方式,学生按照抽签项目,查找最新资料和标准。教师审核学生前期准备工作,认真观察记录学生做的每个过程,并对他们的团队合作性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基本技术的掌握,能够触类旁通的能力,对结果可信度的评价。现代食品安全检测的课程改革还在不断的摸索当中,并且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新技术、新思路、新标准的出台,我们的课程改革也会与时俱进。

作者:程雅芳 陈芳梅 关红艳 唐昭 付晶晶 谭丽丽 单位: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第8篇:品质标语范文

桑贝尔简历: 国际地理标志协会主席路易斯•菲尔南多•桑贝尔、哥伦比亚国家咖啡生产者协会知识产权总监。就读于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等学位。1998年,加入拥有超过56万名会员的哥伦比亚国家咖啡生产者协会。1992年至1997年期间,负责美国和荷兰的业务。1997年,桑贝尔先生加入哥伦比亚咖啡联合会有限公司。

前瞻观点: 人们更喜欢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到咖啡馆与朋友聚会。哥伦比亚咖啡的竞争优势是市场细分,目前,中国许多咖啡消费者喝速溶咖啡,这是由于他们经常喝茶养成的习惯。因此,我们将在中国推广和普及喝自磨的咖啡,并在中国开设咖啡馆,星巴客咖啡不是我们的竞争者,而是推广哥伦比亚咖啡品牌的一个渠道。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2007年影响力: 有着真人原型的标识,代表着哥伦比亚56万名咖啡种植者的形象,经过大力宣传和推广哥伦比亚咖啡与“胡安瓦尔迪兹”品牌专利,并通过一个老汉和一匹马的商品标识,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哥伦比亚咖啡真品。

路易斯•菲尔南多•桑贝尔在频繁的世界商务旅行中,每到一地都会挤出时间转商场,他的目标就是直奔咖啡柜台,挑选几袋标有哥伦比亚字样的咖啡,带回哥伦比亚去做鉴定。“我们一定要保证向全世界消费者提供100%的哥伦比亚咖啡。”这位哥伦比亚国家咖啡生产者协会知识产权总监说。 目前,他还担任着国际地理标志协会主席,桑贝尔向记者介绍了国际地理标志在市场竞争中的价值,以及哥伦比亚咖啡是如何通过保护和推广地理标志,在全世界获得成功的。 国际地理标志协会创立于2003年7月11日,地点在瑞士的日内瓦。其成员主要来自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欧洲等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万家传统产品生产商。 地理标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体现的是特定产品的品质,与气候、纬度、温差、土壤、水分、传统工艺、产品历史等紧密相连。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差异化而更加具有竞争力,例如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瑞士的手表、中国的绍兴黄酒、西湖龙井、张裕葡萄酒等。 桑贝尔说,目前地理标志已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可,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将地理标志与商标、专利等作为平等的知识产权列入保护范围。国际地标协会的重要职责就是向消费者普及推广地理标志知识,加强保护地理标志生产商的利益等。 自从1989年加入哥伦比亚国家咖啡生产者协会,桑贝尔便奔走于世界各地,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不遗余力地推广和保护哥伦比亚咖啡。桑贝尔向记者讲述了哥伦比亚咖啡几十年来不断在全球市场获得良好营销业绩。 1959年,只有4%的美国人听说过哥伦比亚咖啡。为此,哥伦比亚人推出了哥伦比亚咖啡与“胡安瓦尔迪兹”品牌专利,并借此大力宣传和推广:一个老汉和一匹马的哥伦比亚咖啡标识。这个有着真人原型的标识,代表着哥伦比亚56万咖啡种植者的形象。桑贝尔说,我们要向消费者传播100%的哥伦比亚咖啡真品,而不是混杂着其他成分的咖啡。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胡安瓦尔迪兹”这一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成功。哥伦比亚从美国市场发起推广攻势,1980年打入欧洲市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日本市场。其主要做法就是选择在各个城市的车站建立咖啡销售点。 “从事咖啡业是一项长期的投资行为,因为种植咖啡树需要两年后才能开始结果,一棵咖啡树的寿命是15年,咖啡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所以从事咖啡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多方面的投资。”桑贝尔介绍说。 现在哥伦比亚咖啡每年在全球的销量已达到1000万袋,在哥伦比亚咖啡业是不打价格战的,国家咖啡生产者协会根据市场行情制订一个指导价格,只要价格比其他咖啡品种高1%,销售额就能增长1300万美元。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 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哥伦比亚咖啡的认知度已经达到了92%,在中国,这个数字是72%。

第9篇:品质标语范文

[关键词]产品;产品警示;信息不对称

1 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由于专业性、技术性等的原因,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逐渐降低,因产品造成消费者受到损害的事件越来越多。有缺陷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医师误诊或用药不当,食品添加剂过多造成消费者身体的损害,尤其是导致婴幼儿营养物质不良。王泽鉴认为,由于商品缺陷造成损害的实践缺乏必要的资料,详细地统计伤亡人数、损害数额,实属难事,但是所造成的损害必属于天文数字。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已经成为人类的公害,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今,矿泉水非常盛行,加上其方便性,几乎每条街巷都在卖成瓶的矿泉水,但是矿泉水瓶本身有毒性物质,禁止循环利用,但是产品的标签上未加以注释,现实中很多人都把矿泉水瓶二次利用,更有甚者,使用矿泉水瓶盛热水,那么毒性物质散发加剧,尽管现在并没有造成损害,但是这必定成为隐患,应该引起重视。在这个危机四伏、充满损害的社会,我们看似无能为力,其实很多的事故,只要加以注意,增加生产者的义务,损害事故会小得多。对于产品本身存在的危险或误用进行充分的警示说明,相信损害后果就会大大地减小,甚至避免之。那么对产品进行警示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危险的不可避免性、信息不对称、利益博弈的角度展开分析。

2 产品警示义务的来源

2.1 危险的不可避免性

生产者生产相对安全的产品是其义务,但是生产者绝对没有义务生产完美无缺的产品。由于人的局限性、技术的时令性、物质的自然性等各种因素夹杂在一起,产品不可能毫无风险。制造缺陷和设计缺陷所造成的损害,生产者必须承担责任,因为他们确实存在过失。但是,如果制造和设计均没有缺陷的话,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危险该如何解决,法律规定了生产者一种责任,即警示义务。对于产品本身存在的不合理的危险或可能存在的误用,生产者必须在产品本身或包装上对产品进行警示,否则应当承担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规定,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裸装的食品和有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第二十八条规定,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储运中不能倒置和有其他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必须符合相应要求,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警示或中文警示说明。因此,对于产品本身存在的不合理的危险或误用,生产者必须加以标注。

2.2 信息不对称

信息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某种了解和认识,它能减少决策时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信息的不对称是绝对的,信息的对称性是相对的。信息不对称早在19世纪就已经存在,阿科尔洛夫最早提出信息不对称理论,并首次提出“柠檬市场理论”(柠檬在美国俚语中称为次品)主要从二手车市场展开的。

卖方永远比买方掌握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在二手车市场里,好的二手车几乎可以九成新,质量差的有可能不名一文,所以,掌握足够的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假设二手车的质量和价格呈正比例关系,质量越好,价格越高,如上图所示,假设质量Q分为0~10的不同等级,而价格P也从0~10分为不同的价格层次。由于二手车市场车的质量参差不齐,因为买主不知道哪辆车质量好些,即使想用10的价格来购买质量为10的二手车,现在也只能以平均为5的质量来给价,理性的买主就会选择一个折中的价格,即5的价格等级。而且5万元是他们的消费预期,即可能买到质量为10的汽车,也可能买到“柠檬”产品。但是,这样卖方的利润就大打折扣,因为卖方心里清楚,质量为5~10的二手车将赚不到利润,所以卖方只能把这些等级的车退出市场。那么就只剩下0~5质量等级的二手车,而买主又不是傻子,必然会再次折中出价,以此类推,好车就被驱逐出了市场。

出现这种情况,不管是对于买方,还是卖方,都是他们所不想看到的。双方就会变得自私,只考虑自己而忽略别人,随后双方就陷入了一种困境,即“囚犯困境”。

2.3 利益的博弈

“囚犯困境”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主要讲的是,两个犯罪嫌疑人作案后被警方抓获,为了防止他们串通,把他们关在不同的房间分别审问。于是警方告诉他们,每个嫌疑人都有四种可能:获释(自己坦白同伙抵赖);判刑一年(均抵赖);被判刑8年(均坦白);判刑10年(自己抵赖同伙坦白)。警方不让囚犯沟通,目的就是让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使自己的信息对称。这时,囚徒们就会选择各种策略来应对对方可能作出的决定,这在他们之间就构成了博弈。博弈双方的出发点就是利益,充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对方。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本身是一个依照目的而活动的,没有一定的目的,他们什么也做不出来。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无法避免,难以调和。尽管如此,调和利益的机制却不断出现。正如市场规律一样,价格总是围绕着市场规律上下波动。而消费者作为处于市场主体的底层,承受着人间的疾苦,既有来自生产者的压榨,也有来自销售者的剥削,更有主管部门的不作为,亦有运输者、仓储者的冷眼以对,而在这些主体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最为明显,也是最常提及的对生关系。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所处的关系,正扮演了“囚徒困境”中两囚犯的角色。在进行产品交易时,生产者不能预知消费者所作出的决策,只能制定符合自己利益最大的策略,生产者在产品销售时就夸大自己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产品存在的危险不做警示和少做警示,而生产者本可以选择自己最有利的机会,但是生产者向消费者发出信号,表明自己的产品在同类产品市场是最优的。生产者的这一信号传递,就规避了消费者进行可能存在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如何有效、公正地消除两者之间的对立状态,或者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风险,只有通过法律进行规制。

2.4基于社会秩序和安全的考虑

法律规制具有强制性,用法律来规制两者之间的不平衡,具有自身的优势。法律可以制定强制性标准,如信息规制,要求生产者披露特定信息,对产品进行充分的警示告知消费者;目标性规制,要求生产者生产相对安全的产品,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危险;规格标准,要求生产者使用的材料和禁止使用的材料都有明确的标准。保证社会秩序和安全是法律制定比较重要的价值体现。

安定的秩序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秩序,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博登海默说过,凡是在人类建立了政治或社会组织单位的地方,他们都曾力图防止出现不可控制的混乱现象,也曾试图确立某种适于生存的秩序形式。法律创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秩序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都潜意识地遵循着某种习惯,且有一定的方式方法组织他们的活动。在学校的生活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然遵循着某种特定的模式,像特定的时间上课,特定的时间用餐。其实,人在社会秩序中,总是不自觉地遵循着一定秩序,或者创建一个自发性的团体。然而,博登海默却不敢断言,对人类社会秩序的追求,已经普遍被认为是个人努力和社会努力的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因为始终会存在着那种“生活放荡不羁”的人。笔者认为,在交易领域,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就是这种放荡不羁的人,他们总想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已有的秩序,因为如果完全按照社会的秩序,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一条就规定,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既要保障质量,又要遵守秩序,那么他们的利润可能会很小。为了利润,生产者敢冒风险,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

法律所体现的价值中,安全和秩序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拥有着共同的血亲关系。正如秩序的目的是确保社会有一个安定的社会常态,安全的价值也旨在减少社会规则等任意变化的频繁度。人身安全、私有财产等,必须在安全有序的秩序中才能够实现。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实现社会利益,才能实现个人利益。大到国家安全,没有良好的周边环境,国家利益无从谈起;法律所带来的秩序促进安全,除了在作为实施和巩固法律秩序中其他价值的一种工具方面的效用以外,还服务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一些颇有价值的目的。现代社会的产品制造过程烦琐,流通过程多而杂,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有可能促成产品损害事故的发生,因此人们在物质生活获得了保障后,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对消费是既充满了渴望又夹杂着些许畏惧。相关法律和标准的制定更多地体现出了对安全性的要求。安全的秩序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3 结 论

信息不对称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法律要求产品的提供者对产品本身存在的不合理的危险或误用进行警示,也主要源自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从法律的角度保护消费者的合理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