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感恩节的含义和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语言;跨文化教学
中职课改国家规划新教材中指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开拓国际视野,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我,并具有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由此可见,中职英语将语言所依托的文化放在首位,将学生文化知识和素质的培养贯穿整个英语教学中。“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词汇和语言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适量地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展示其国家独特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对其文化的理解中领悟语言的使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语言的使用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任何语言都能反映相关社会的文化。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必须学习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味地重视学生词汇量、语法知识的掌握,强调以语言教学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而学生的交际能力未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以致学生词汇量丰富,语法知识扎实,却在与外国朋友的交际过程中因缺乏对其文化的了解,出现语言不得体和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双方交际失败。这种无意间所发生的文化错误比发音不准或语言上出现的句法错误更严重,也很容易造成交际双方的不愉快。为了不造成这种局面,理解其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对学生今后与英美国家人士进行正常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教育在中职课改新教材中的体现
中职英语教材涉及的是英语中的常用词汇、句法和交际用语,而这些知识蕴涵着英美国家丰富的文化因素。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应捕获这些语言知识所蕴涵的文化知识。文化知识在教材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汇方面
词汇是文化的载体,能反映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内涵,所以学习英语词汇,实际上就是学习英美文化。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更应该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词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文化影响着语言的同时,语言反映着文化,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例如:狗(dog)在汉语里的情感意义是贬义,常与讨厌的事物相联系,在汉语中有些词汇如“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上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但在英语里狗是忠诚的象征,被赋予美好的含义,如英语里说的“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重要的人)”“lucky dog(幸运儿)”,等等。
2.习用语方面
习用语包括成语、惯用语、俗语、谚语、典故等,它们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汉民族因为不同的历史背景、生活经历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在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上的区别。只有了解了习用语的文化背景,才能正确理解它的含义。如“black sheep”我们应该译为“害群之马”“败家子”,而不译为“黑色的绵羊”。在西方国家,黑绵羊的毛不如白绵羊的毛珍贵。再者,黑色代表邪恶,这不仅在西方国家,在中国也是如此。比如人们常用“洁白无瑕”“一片冰心在玉壶”形容纯洁,而用“黑势力”来比喻罪恶。
3.交际用语方面
中职英语新课改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Welcome to our party中出现的交际语“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在别人家做客,对于吃什么、喝什么往往比较直率。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三、怎样在中职英语教育中实施文化教育
1.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
我们要教育学生在继承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应熟悉西方文化,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媒把该语言相对应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比如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外国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从深层次上认识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根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欣赏和接纳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2.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直接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把中西方文化差异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1)词汇学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比和分析挖掘词汇中的文化信息来展示中西文化的差异,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汇的多重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交际,而不会因为词汇的误用而影响理解和运用。
(2)语法和句型结构方面,文化差异对语言表达方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对具有英美文化特点的语法现象和英汉两种语言句式进行比较,正确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如“I don’t know all of them”如果翻译为“我都不认识他们”,那就理解错了。因为在英语中all 与not 连用时表示部分否定而不是全部否定,所以正确的翻译应是“我并不全认识他们”。
(3)对话和短文学习方面,教师可以讲解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也可以通过课余活动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资料,观看图片展,办英语小报,与外教交流,自编自演英语课本剧,看原版电影等,实实在在地体验异国文化。这种活动为学生学习英语、积累跨文化底蕴编织了一个立体多维的情境世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节假日文化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愚人节、感恩节、复活节、圣诞节等重要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比如美国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holiday),它和早期美国历史最为密切相关。教师在传授“Thanksgiving Day”这个语言知识的时候,更应该跟学生讲解这个节日的由来以及美国人民是怎样欢庆的,为什么他们在感恩节这天要吃火鸡(turkey)以及感恩节之后出现的购物节Black Friday。虽然西方的感恩节有其宗教内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含义。借鉴美国节日,过中国自己的感恩节,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成年人互相体谅,真诚地去关心别人,使人际关系更和谐。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在讲授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的同时,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跨文化现象,及时渗透中西文化的不同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幼儿园在感恩节的时候,开展了相关的活动,作为园长的你当然少不了一番致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恩节园长讲话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恩节园长讲话稿范文1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孩子们:
大家早上好!
明天就是感恩节,为了能让大家能够明白感恩节的含义,知道感恩节能够做些什么?怎么表达感恩的心情,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感恩节的活动。人的一生是感恩的一生,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我们要常怀感恩之情,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今天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各位家长,是你们给予我们幼儿园无私的信任与帮助,更让我铭记园长的职责;感谢可爱的孩子们,让我在做妈妈的同时,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与幸福;感谢幼儿园的老师们,让我们成为工作中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朋友;即使无数的风浪袭来,我们依然坚毅前行;感谢你们,让我每天拥有激情;让我和你们一起Happy,一起追求进步与创新……感恩节时刻,我要说:谢谢你们!
有阳光,就会温暖,让我们每天都快乐一点,微笑一点,温暖我们身边的人,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
亲爱的朋友们,感恩节快乐!Happy thanksgiving!
感恩节园长讲话稿范文2感谢各位家长,是你们给予--无私的信任与帮助,更让我铭记园长的职责;
感谢可爱的孩子们,让我在做妈妈的同时,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与幸福;
感谢幼儿园的老师们,让我们成为工作中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姐妹;即使无数的风浪袭来,我们依然坚毅前行,不抛弃、不放弃;
感谢你们,让我每天拥有激情;让我和你们一起Happy,一起追求美丽……感恩节这时刻,我要说:谢谢你们!
有阳光,就会温暖,让我们每天都快乐一点,微笑一点,温暖我们身边的人,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佛说:百年修的同船度……
亲爱的朋友们,感恩节快乐!
感恩节园长讲话稿范文3感谢各位家长,是你们给予--无私的信任与帮助,更让我铭记园长的职责;
感谢可爱的孩子们,让我在做妈妈的同时,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与幸福;
感谢幼儿园的老师们,让我们成为工作中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姐妹;即使无数的风浪袭来,我们依然坚毅前行,不抛弃、不放弃;
感谢你们,让我每天拥有激情;让我和你们一起Happy,一起追求美丽……感恩节这时刻,我要说:谢谢你们!
有阳光,就会温暖,让我们每天都快乐一点,微笑一点,温暖我们身边的人,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佛说:百年修的同船度……
亲爱的朋友们,感恩节快乐!
感恩节园长讲话稿范文4国旗下讲话-------说感恩
同学们,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作为礼仪之邦,我们更应该心存感恩。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首先,我要感谢父母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享受父母的爱。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
其次,我要感谢老师
感恩老师,给我前进的动力;感恩老师,给我飞翔的翅膀;感恩老师,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师,给我放眼世界的慧眼??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却又暗含一些伟大。它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帮助我们落寞的心灵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暖和温馨。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他们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是学生唤他的一声“老师”。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的人
因为,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歌唱方式,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更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便都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
感恩节园长讲话稿范文5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可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满怀喜悦地心情欢聚一堂,以特别的形式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样的:高兴、快乐、幸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之所以举行如此隆重的庆祝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此次活动为大家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借此机会能更进一步的增进沟通与交流、增进理解、增进友谊,是大家的感情更加进一步,关系更加密切、和谐、融洽,更进一步增强我么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也让大家开开心心过一个祥和而有意义的"五一"节。借此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幼儿园全体老师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对乌牛一幼全体教职工多年来的辛勤劳动和工作表示我最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对一如既往关心、支持一幼发展的各位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幼儿园大多都是女同志,女同志天生是弱者,但我们在座的老师们却是意志的强者,是时代的楷模,是爱的播种者,我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旬阳幼教一片蓝天,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曲振兴一幼、气势磅礴的时代旋律。全体一幼人为一幼的发展出了力、流了汗、争了气,添了光,在每一个人身上都留下了一幼发展的足迹,在每一个人身上看到了一幼今后发展的希望。作为园长的我,今天,站在这里,看着在座的像一家人一样的兄弟姐妹,有散不尽的自豪,道不尽的绵绵深情。回想着大家平时在工作中所付出的点点滴滴,我发自内心的想说一声谢谢,谢谢大家为一幼的发展所付出的一切,谢谢大家多年来多我工作的支持和包容,同时我更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办好这个幼儿园,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着、追求着、学习着,奋斗着,不断地吸取先进幼教理
念和方法,洞察幼教发展的脉搏,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园方式和幼儿园文化氛围。
生命因劳动而芬芳,生活因忙碌而精彩,工作因奉献而光荣。老师们,兄弟姐妹们,工作和生活的路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展开着,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把工作当着自己一生事业来追求,快乐的去工作,在工作中去寻找乐趣,在工作中享受成就的喜悦,在喜悦中享受一个个荣誉,让我们用毅力战胜各种困难,用努力来面对工作,用崇高来对待事业,用坚强来面对人生,用微笑来面对生活。时代在前进,家长在期待,孩子在渴望,让我们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在漫长的工作和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来证明一切吧。
关键词:意义;内容;形式
现在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任性自私,不会宽容、体谅他人,部分学生顶撞教师、家长。针对这种情况,应当进行感恩教育,小学班主任是较为理想的人选。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学会怀抱感恩的心,回报他人。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对感恩教育进行分析。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和内容
在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小学生对感恩具有正确的认识
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应当充分的利用传统的文化,学生在感恩的前提下,能够接受感恩教育。小学生只有具备了感恩意识,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2.在进行感恩教育时,需要向学生讲述勤俭节约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知恩并且学会报恩
现阶段,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对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开始淡忘,小学班主任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3.开展的感恩教育需要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是让学生死记教育的内容,而是要把感恩教育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个人道德。把感恩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明白感恩教育的实际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学会相互帮助,表现出对教师的尊重,这些都是感恩意识的具体表现。
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进行感恩教育,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发现人性的美;从父母的白头发中,学生能够明白父母的辛苦,学生能够更加努力的去学习。感恩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学会感谢父母,具有感恩的意识,有助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此外,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感恩教育的形式
1.利用新生开学的时间
在新生开学的第一天,班主任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回家给父母洗脚,并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整理衣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感恩,是一种习惯,班主任应当教育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现有的东西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应当怀有感恩的心,学会回报别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生对他人所提供的帮助抱有感恩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借助感恩故事进行感恩教育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感恩的事例比较多,正面或者是反面的例子,都可以成为感恩教育的资料来源。班主任可以将这些资料集中起来,对事例进行点评,让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学会感恩。以笔者的实际经验为例,笔者在路上听到了两个老年人的对话,
其中,一位老年说儿子原来给的赡养费是每月800元,现在却是越来越少,现在每年还不到600元,老人只能依靠退休金过日子。笔者将此事例加以整理,并带到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老年儿子的行为与此进行对比,联系到小学课本中的事例进行点评,使小学生认识到老人儿子的行为是错误的,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感恩事例,主要是以正面事例为主,在班中进行宣传,树立正面典型,学生就会模仿,达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3.进行定期总结
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定期的“周会”以及“月考”的总结,召开表彰会议,尽量邀请家长以及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老师能够进行及时的互动,家长、教师给学生颁发奖状,为学生佩戴大红花,表达祝福以及鼓励,在会议上,小学生能够对父母以及任课教师及时说出内心最真实的话语。通过参加类似的会议,父母和子女能够进行及时的沟通,拉近心灵的距离,相互体谅,父母和孩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辛苦,对教师抱有感恩的心,进而努力地学习。
4.利用节日开展感恩教育
社会的发展以经济为主,西方的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形成了冲击。很多商家抓住这一点,在“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进行大力宣传,但是,对于像“感恩节”这样的节日较少提及,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更加忽略了。根据笔者的教育经验,笔者要求学生在“感恩节”“父亲节”或者是“母亲节”,帮助父母做家务,对父母说感恩的话。在重阳节,笔者要求学生向自己的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表达节日的祝福。利用节日,组织班里的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记住,自己处在感恩的环境中,自己接受他人的关爱,也要学会关爱他人。
5.借助学生的生日进行感恩教育
在学生注册的过程中,笔者的学生注册表上有专门的一栏是学生的生日。笔者牢记学生的生日,到学生生日的早上,要求学生在早读前或者是早操后,全班的学生为其唱生日歌。若学生的生日处于节假日,组织班干部给学生打电话,表达班委的祝福。如果几个同学的生日是同一天,可以适当地组织娱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相互之间的祝福。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关爱的真实含义,学会感恩、学会付出,通过进行感恩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参考文献:
[1]袁佩奇.班主任工作细节之:感恩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周传刚.弘扬传统美德 实施感恩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
[3]周容.寸草报春晖: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课外阅读,2010(7).
【关键词】多效性;课文教学;新课导入;问题设计;多样化
课文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重点。小学阶段课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高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体验乐趣。传统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的集中表现为“讲读”。“讲读式”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的讲授和灌输。由于这种教法过于强调语法知识的传授和学生需要输出的英语规范性,不利于促进小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课前导入、课中提问和课后作业这三个步骤谈谈关于课文教学的多效性。
1 选择适合课文主题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
课前活动是英语课文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对于构建课文内容结构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新标准英语版的教材里,高年级的课文内容更加侧重知识性,包括了人文、历史、文化等,要求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而应该是其深层的知识含义。根据不同的主题模块,老师应该通过不同的导入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扫除影响学生理解课文的部分语言障碍,为学生顺利地理解课好铺垫。
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里的典型的主题模块分别列举不同的导入方式。1.1 情感铺垫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主题:爱国主义精神――长城
方式:让学生听歌《大中国》,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用英语一一介绍我国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在言语中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最后定格到长城,并侧重于介绍长城的历史。
T: Boys and girls, where is it ?
Ss;The Great Wall!
T: Yes. It’s only in China. It’s the most miracle of China. It is often used as a symbol of China! We should be proud of it. Right?
Ss;Yes!
T: It wants to resist hordes to attacking China. On Fourteenth Century, it’s from Jiayuguan to Hushan. So it’s very very old, and very very long!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拥有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骄傲和自豪。这样的情感熏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后面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课文部分。
1.2 传统文化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4 American festivals.
主题:美国传统节日――感恩节
方式:老师通过图片用英语一一介绍美国的传统节日,包括它们的日期、要怎么过节等等方面。用你最喜欢的美国节日引出感恩节。
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s?
S: My favourite is Mother’s day. What about you ?
T: 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 day. Let’s watch the origin of Thanksgiving day.
然后我用一段视频给学生展示了感恩节的来历。在这个视频里我提炼出了感恩节时间、传统食物,家庭还有最重要的感恩这几个信息。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抓住了关键词,也为下面的进一步的学习感恩做好了准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不只是知道了感恩节的时间这个表面上的信息,而是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个节日甚至更多的传统文化。
1.3 情景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二册Module1 I want a hot dog.
主题:生活情景――点餐
方式:老师打扮成快餐店服务员登场,这样的扮相立即吸引了同学们的眼光。马上就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的主题。然后,老师带着学生复习食物的单词。
T:Good morning.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Ss: I want a hamburger.
I want some noodles.
I want to eat some chips.
……
T: And 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Ss: I want to drink a cola.
I want to drink some coffee.
I want to drink a cola, too.
……
T: So that’s two hamburgers, one hot dog and three colas. Here is your food.
Ss: Thank you. How much is it?
T: thirteen dollars and twenty-five cents in all.
Ss: Here you are.
T: Thank you. Enjoy your meal!
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②把生活中的场景带入课堂,有助于让学生实际感受英语生活化,更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地加入到英语活动中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呈现的导入方式,特别对课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环节。既能减少孩子们语言学习的枯燥,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6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接受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课本表面的知识容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他们需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而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更“丰满”起来,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主题模块。才能让学生对每一个主题模块都有全方位的了解。所以,不同的主题应该有不同的课文导入方式。
2 不同阶段的问题设计有助于课文的理解
教学实践证明,问题设计在课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课文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阅读技能的重要手段。
2.1 阅读前的导入型问题设计在于激发兴趣,走进课文。
问题导入是英语教学过程,特别是高段课文教学中运用最广泛、最好操作的方式之一。它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文文本和以前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中,老师在介绍了长城的情况后,提出以下问题:
T: The Great Wall is very very old, and very very long. Do you know how old is the Great Wall? 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and try to underline it.
Ss: Yes. The Great Wall is ten thousand li long.
T; Li?
Ss: Five thousand kilometers long!
T: And how old is the Great Wall?
Ss;i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ld.
T: Good!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 and “kilometre”? let’s listen to the text again.
我从介绍长城到提出关于长城长度和历史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个问题也是学生心里迫切想知道的答案。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巧妙地进入了课文,也解决了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2.2 阅读中的细节型问题设计在于理清思路,理解课文。
课文教学中离不开对课文细节性问题的探究,这也是课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思路,从而获取课文的具体信息或细节信息。所以,老师可以根据篇章结构、语言层次、句法、词汇等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解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深层含义。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4 American festivals.中我这样提问:
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Ss: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 day.
T: When is it?
Ss: It’s in November.
T: And what do people do on Thanksgiving day? Listen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Ss:Families are together.
We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
We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e have.
T: Good! Thanksgiving has got 3 points. They are “Love、Thank you and Good things”!
Love----Who do you want to say love?
Ss: I love my mother.
Thank you---Who do you want to say thank you?
Ss: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o my grandma.
Good things---Who gives you all the good things?
Ss: My parents give the good things to me.
T: So we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e have.
Ss: Yes.
T: Now 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Ss: 我们要对我们所拥有的所有美好的事物说感谢!
T: Well done! On thanksgiving day, we’ll say thanks to all of the people who have been loving me.
Ss: Yes.
T: Is thanksgiving day very important?
Ss: Yes.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笔者像剥笋壳一样把这篇课文一层一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每一个问题是在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剥到最后,许多貌似零碎的信息被这些问题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理清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文章的重点和结构都清晰地呈现。我又根据课文中一些细小而关键的词句的问题,(如以:what、who、Is等提出的问题),意在培养学生精心阅读,捕捉文本的细节信息,引领学生正确掌握课文内容,从而全面地理解课文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老师!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还受到了爱的洗礼。
2.3 阅读后评价型问题设计在于检测评估,强化课文。
课后练习是整个课文教学的升华阶段。老师在学生摄取课文主要知识的基础上,针对课文细节设计一些回忆型、理解型问题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另外,还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设计一些评价型,创新型和思维型等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高级阶段,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完成从信息汲取到知识输出的过程,从而将课文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例如,在学习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这篇课文后,我是这样和学生交流的:
T;Now we know a lot about the Great Wall. How long is it? (回忆型问题)
Ss: it’s ten thousand li long.
T: How old is it? (回忆型问题)
Ss: I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ld.
T: Can Simon walk all of the Great Wall?(理解型问题)
Ss:No,he can’t.
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Geat Wall? (评价型问题)
Ss: it’s the symbol of China.
Ss;We ‘ll protect it.
T: The moon is only two thousand years old?(理解型问题)
Ss: Not the moon. The Great Wall.
T: So how old is the moon? (理解型问题)
Ss: It’s millions of years old.
以上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易到难,有浅入深,既检测评估了课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文本空间,把语言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总之,问题的设计在小学英语课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得体的设问我能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教师应把握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走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课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3 多样化的课后作业有助于课文的巩固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后作业就是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搞好课堂教学之外,如何布置一些精彩的、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英语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分层性作业思考。
所谓的分层性,是针对受教育对象整体而言。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要求在提高,学习程度的差异性也在不断加大。教师需要的是让有差异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分层性作业,达到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减轻学生负担,采用“分层设计、共同提高”的形式,将学生个体和内容分层强化的目标。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8 Do you often tidy your room? 这篇课文学习后,我采用了分层的方法。让学习程度优异的学生运用小作文的形式讲述自己在家的生活习惯,让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运用表格形式和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或者朋友的生活习惯。让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运用抄写的形式巩固学生的规范书写。
3.2 开放性作业思考。
让学生发挥合作意识,经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即为开放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其所长,能突出领导的能力,培养团结意识,小组合作精神。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二册Module1 I want a hot dog.这一课中,笔者给学生安排了这样的作业:全班每4人为一个英语学习小组,一个组长。每个小组都要完成这一课的情景剧表演。由组长负责安排角色、道具制作、排练等。最后在班上轮流表演。这样的作业我把它定义为开放性的作业。作业完成的结果是,同学们都甩开了课本,不是在背课文,而是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英语氛围。这样的作业完全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也让学生能够把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内,更要重视课外。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英语教师设计科学、分层、高效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课堂知识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实践等多种能力和创新意识,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高年级英语课文教学的探究仍然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教师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语言的真实应用,做到为用而学,在学中用,自主参与,充分地接受听、说、读、写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
一、改编教材文本,渗透文化意识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有益于他们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他们接受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培养国际意识。 在长期的高年级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寻觅和探索教材中关于文化方面的线索和思路,在教学中不断加以适度的整合、改编与提升,以使其更切合我校学生的学情。笔者在进行文本的改编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1. 将课本中的对话改编成篇章或是将篇章改编成对话,适当渗透文化方面的信息;
2. 将原本只是点到为止的“文化点” 通过适当扩充的阅读文本呈现,补充相应的信息,形成相对全面的介绍。
《新标准英语》第八册第九模块的内容是关于澳大利亚的介绍,由于是面对四年级学生,教材中的主要信息只提到了澳大利亚的两种动物kangaroos and coalas, 重点操练的句型为:Why do you like...? Because...;文本主要是以对话的方式呈现。 笔者在完成好基本对话教学之后,结合学生的学情,将该模块的文本加以补充,形成阅读篇章,并适当补充了相应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澳大利亚”的形象。甚至帮学生纠正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以下为部分改编的阅读材料。Australia is a large and beautiful country. Please remember,Sydney is not the capital city of Australia. The capital city is Canberra....(在不少学生甚至教师的眼中,悉尼为澳大利亚的首都。)
二、对比中西节日,归纳文化异同
“采用只教学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2011年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再次进行了强调,在保留了原稿中的七个项目的基础上,特别补充了一条: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教材中,关于中西方的节日文化的话题占有大量篇幅。尤其是在第九册和第十一册中,更是突出了对西方节日的介绍。主要有“万圣节”“复活节”“圣诞节”和“感恩节”等等。 这些主要西方节日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将其作为重点来处理。而笔者主要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梳理与归纳:
1. 将中西方的主要节日进行对比,从节日时间、人们在节日中主要的食物及活动等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差异。在此过程中,教师提供关于更多的节日的阅读材料,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节日的词汇,吸收节日文化的信息,让学生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主要差异,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由文化差异带来的新奇感、愉悦感,让阅读成为“悦读”。
在长期的节日阅读教学中,笔者总结并对比了较多的中西节日文化 “相呼应”的素材,以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例如,Chinese Spring Festival & Christmas,Chinese Valentine?蒺s Day & Valentine?蒺s Day,Tomb?鄄sweeping Day & Halloween等。
以下小段落是阅读材料的节选:Tomb?鄄sweeping Dayis a day for those no longer with us. It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In the west, people have Halloween. The children scare the people and get sweets. They are also called Ghost Festivals....
2.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找到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集”,寻求这些节日的相同点、相似点,由此形成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他国文化的理解、尊重与认同感。 笔者认为,学生除了了解西方这些节日之外,也要明确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例如,在教学“Thanksgiving” 话题时,教师提供了相对于教材更为全面的阅读素材,对教材中的主要信息进行了补充与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除了美国,加拿大也有感恩节, 但是时间不同(In Canada, it is the second Monday in October.)。其次,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感恩”是人类共同的、相通的情感表达。 在美国,体现在Thanksgiving;在中国,则体现在Mid?鄄Autumn Day and Spring Festival。 因为这三个节日都包涵了“庆丰收”“团圆”“感恩”的核心因素。
三、创编阅读专题,引导文化交际
英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的使命。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中年级阶段完成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化的任务之后,高年级教学则要适当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基于这一点,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用心选择阅读教学素材、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梳理、整合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合本校高年级学生的文化阅读资源库。以下为笔者进行创编阅读专题,引导文化交际的具体做法。
1. 将散落在本套教材中各册的关于中西方节日的主要信息加以整理归纳,形成适合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节日文化专题,以练习、作业,乃至能力测试等形式在模块教学中加以补充。整理出的节日文化专题阅读材料主要涉及中、西方十多个主要节日的介绍以及对比。
2. 结合学校英语教学课程安排,在六年级教学中开设阅读课。 笔者坚持以文化阅读为教学主体,即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阅读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体现该国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创编成阅读教材,介绍异国的习俗、掌故、历史、风土人情等。相关的阅读材料如:Hand Gestures Around the World,Table Manners,Chinatowns in the world,Step into Ireland,The Big Apple?鄄New York City,Olympics等。
3. 营造文化氛围,装饰校园文化走廊:在高年级教室外走廊上,以中、英文配图片的方式呈现文化故事、文化典故、文化名人等。围绕文化的主题,介绍各国有趣的节日、习俗、食品、文娱活动、首都、城市标志以及文化名人等等。 例如:Elizabeth II,Mother?蒺s Day,Carnivals in Brazil,Disneyland Parks in the world。由于选材得当,这一阅读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尤其是学习文化的兴趣,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英语习惯用法,形成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并行的良好态势。
古德曼认为,“学校把完整的语言拆成抽象而细碎的小片段,认为儿童学习简单细小的事物会学得比较好。这样的想法,看似很有道理。于是,我们把语言拆成了单字、音节以及单独的语音。不幸的是,这样一来,我们也同时把语言变成了一些与儿童的需要和经验无关的抽象事物,而忽略了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意义的沟通。”语言本身即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肢解为词汇、语法、语音、句型以及段落等,语言被内部分解为各个独立成分,使得语言丧失完整性。在教学实践中,语言教学也不应该被分割为听、说、读、写等片段进行,而应该从整体把握,听说读写同时着手进行教学,只有这样,语言才会被儿童整体接受。
基于整体语言的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整体―分层―整体―运用。在整体性阅读教学时,先帮助学生对全文的结构形成一个主框架;然后层层深入,对各段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若干个点,来充实主框架;再组成一个完整的提纲;最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语言输出,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以在全市阅读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中执教的一节研讨课(PEP7 Unit 3 Part A Liu Yun’s weekend)为教学案例来阐述如何进行基于整体语言的阅读教学。该课是在学习了“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 ...”之后的“Let’s read”(阅读课)。要求学生听――整体感知刘云的周末安排,读――分层学习刘云周末的具体安排,说――看思维导图整体复述刘云的周末计划并按文本填空,进一步理解文本,用――以文本为范本说说自己的周末安排,以实现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以致用。
一、激活储备,整体感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先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具备的语言知识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该文本的语言环境中,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促使其形成整体的印象。
1.创设情境,激活知识储备。在课堂开始与学生简单的问候之后,利用大屏幕展示了一个日历圈出10月28日,引出感恩节这一话题:
(1) T:Thanksgiving Day is com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Ss:I’m going to ...(运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用“I’m going to ...”表达自己想要干什么的欲望)
(2) Discuss:Look, a bookstor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My parents like Beijing Opera. Thanksgiving Day is coming. I’m going to buy a new CD for my parents. I want to show my thanks to my parents. (运用感恩节要感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这一特点,结合真实的书店情景,进一步激励学生用“I’m going to ...”表达自己想要干什么的欲望,为后面的感知新课埋下伏笔。)
(3)T:What about you?Thanksgiving Day is coming. What else are you going to do?
Besides a gift,On Thanksgiving Day I am going to call my parents to say “thanks”, too.(运用打电话感谢,自然引出文本――刘云打电话说自己的周末计划)。
2.巧设听力训练,整体感知文本。利用PPT的自动播放效果出现电话铃声,自然引入新课。
T: Oh, wait. The telephone rings. I am going to answer the phone. But who calls me?What’s it about?Is there anybody saying thanks to me? Please try to listen and get the answer.
Ss try to listen and get the answer.
(在学生开始听之前,提出“who calls me?What’s it about?”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预测,然后带着两个指导性问题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两个问题的提出以实现对听过程的监控,并有助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本教学案例课堂开头部分的交流激活了学生的旧有语言,课中学生对感恩节这一话题的不同层面的想法也形成了语言交流的空间,顺利地完成了新课的导入,自然惬意,水到渠成。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文本起始的第一个任务要针对全文,切忌对某一细节进行提问。
二、提纲挈领,分层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处理往往会出现结构混乱的状况,也因此会面临学生阅读“无头绪”的尴尬和语言输出时的“言之无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层次,以使学生阅读有序。同时,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来细读整个文本,引导学生获取文本的细节信息,从而使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确保输出“言之有物”。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选出本周末刘云要做的事,了解文本的细节;然后再通过填填表格(列出周六和周日分别干什么)、贴贴卡片(把要做的事的短语卡片贴到相应的时间处)再一次细读文本,最后得出整体印象(刘云的周末虽然忙但非常有趣)。通过这样的分层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语言输出中有序,不凌乱。
1.在听力训练之后,学生对文本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知道刘云在周末要做很多事。于是,PPT呈现很多动词图片,例如cook the meals,watch TV,read books等,并渗透文本中出现的短语。
T:Liu Yun tells us something about her weekend. But what is she going to do on her weekend?Do you know?Is she going to plant trees?Is she going to climb mountains?OK,please open your book and read the passage,try to find out what Liu Yun is going to do. Please read,underline the phrases and circle the corresponding pictures. (鼓励学生打开书本自行阅读并划出她计划要做的事,并在相应的图片下打钩。以此让学生再一次整体把握文本,形成图片和文字的链接,并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明确怎样抓关键词。)
2.再一次地整体感知文本之后,继续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并完成书上表格的填写,理清周六和周日分别做什么事。之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使学生明白文本的“序”,进一步了解文本的细节信息。
3.在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指导性问题进行精读后,教师利用句型“Liu Yun is going to ... on Saturday / Sunday.”进行阅读后的反馈。
4.T:Please look at the activities,is she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first? Or is she going to visit her aunt first? Let’s read again and order these activities.
Ss:Try to read and order these activities. (进一步细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先后顺序,更深层次地明确文本的结构,并了解和掌握一些关联词的表达法,如then,so等。)
教师利用事先做好的短语卡片让学生脱离文本读一读、按时间先后顺序贴一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本的结构和内容,将文本进一步细化。
5.T:This is your answer. Now please look at my answer and try to follow me to say.
(PPT shows the steps while T is saying the passage one by on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ollow. (分段播放文本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核对,再一次感知正确的语音,准确地掌握文本内容。)
6.充分学习文本的主要内容之后,引出文本的中心句“I’m going to have a busy weekend. But that will be fun. ”用三组图片来阐述“busy”的实际意义,分别是在采蜜的蜜蜂和睡觉的猪、看电视的女孩和忙碌工作的女孩、一张周日和周六安排表,让学生练说“a busy bee,a busy girl,a busy Saturday”。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会新知,真正明白中心句的含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些能够动手操作的事情,比如填写表格、摘录信息、找出词或相关的句子等,用这些简单的检测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细节信息,并理清文章脉络,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输出。
三、提供导图,整体输出
正如一些交际教学法的批判者所言,当语言输出只关注意义建构时往往会导致结构准确性的缺失,在阅读教学中关注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其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在本案例中,在要求学生整体输出文本之前,教师先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语言输出时关注文本结构和信息的准确性,并拥有清晰的思路,同时也检查了学生对文本重点词汇的掌握。
1.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提纲挈领的分层学习理清文本脉络之后,利用PPT呈现一幅提供图片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本。
2.经过多次练习后,PPT呈现另一幅无图片只有文本脉络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看着导图结合记忆再一次复述文本。在复述的过程中,进一步清晰文本的脉络和表达方式,为后面的说说自己的周末安排打下基础。
3.经过两轮的课文复述练习后,要求学生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以整体把握学生对文本重点词汇的掌握程度。
经过三轮的文本整体输出,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和熟练程度可想而知。更甚的是文本本身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但我们的学生可以用第三人称进行转述,并适当增加自己的语言。如:Liu Yun is going to have a busy weekend. On Saturday,she is going to the bookstore by subway. She is going to buy a new CD and some story-books. Then,she’s going to go home and read the new books. On Sunday,she’s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with her mother after lunch. Then,in the evening,she’s going to visit her aunt. They’re going to watch TV together. That will be fun!
四、搭建平台,整体运用
学生能够熟练输出文本之后,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不被限定和固化,就必须给学生搭建另一个运用语言的平台,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把已学的知识和新授知识进行连接、组织和运用,让学生说有意义的语言,真正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达到“语用”的目的。
在本案例中,学生学习了课本提供的文本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并写一写自己的周末计划,PPT提供学生一定的语言支撑。
明白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表达方式,学生说起来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以下作品都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周末安排,真正做到了“学习致用”。
作品一:
I’m going to have an interesting weekend.
On Saturday,I’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 Then,I’m going to have an English class. In the evening,I’m going to do sports in the playground. On Sunday morning,I’m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with my parents and buy some gifts for my grandparents. Then,we are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In the afternoon,I’m going to watch TV with my sister.
That will be fun.
作品二:
I’m going to have a happy weekend. On Saturday,I’m going to have an English class in the morning. Then,in the afternoon,I’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 and read books in the library. I’m going to watch TV in the evening. On Sunday,I’m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with my mother. After lunch,I’m going to do sports. That will be fun,I can’t wait.
在本环节,学生搜肠刮肚地想出能描述他们周末的单词和句子,有的甚至用起了步步高电子词典,为的是能多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周末。就在这搜肠刮肚中,学生不仅把新旧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语言真正地用起来了,真正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更可喜的是他们主动地学会了一些表达法,如I can’t wait. 等等。学生兴趣盎然,在和谐的、愉悦的融融的氛围中学会了该学会的知识,还实现新旧知识的滚动、思维的拓展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本案例中,笔者始终将整体教学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引导学生预测内容,整体感知文本,整体呈现文本,整体把握文本大意,整体朗读文本,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性理解,并进行整体性输出和运用,教学环节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幼儿 感恩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67
Make Children Learn Thanksgiving
――On early childhood thanksgiving education
RAN Xiaoping
(Kindergarten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Thanksgiving is a character, is a kind of life attitude, but also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reasons for the current lack of preschool Thanksgiving Education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eschool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eschool Thanksgiving education, which should play an exemplary role in the adult, special festival as an opportunity to carry out Thanksgiving education,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of thanksgiving education and penetrate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n our daily life.
Keywords children; thanksgiving; thanksgiving education
感恩教育作为幼儿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学习和体会感恩对于其健全的人格发展尤为重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从幼儿抓起。对于3-6岁学龄前的幼儿来说,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幼儿感恩情怀缺失的原因及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力图探求让感恩的种子在童心发芽的对策。
1 试析当前幼儿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感恩”的含义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因此“感恩”可以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情绪情感的认同;二是受情感支配后的回报行动。也就是说人们接受对方的帮助,情绪愉悦,并自发产生对应的反馈行动。社会人如常怀感恩之心,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态度,自觉地萌发感恩的情绪和行动。
幼儿感恩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幼儿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而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①
受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当前幼儿园感恩教育大多是一种教师对幼儿单线的灌输式教育,采用说服式,教育方法比较简单单一。例如,教师会采取讲述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图画好妈妈等传统方式进行感恩教育,而这种教育方式只是将片面的知识传输到孩子大脑里,孩子大脑就相当一个硬盘,只储存,无感知,因而也少有再创造功能。
家长们将孩子如掌上明珠般呵护,只一味地甘心付出,很少有切实让孩子受恩而感恩而回报的意识,绝大多数家长对感恩教育采取的教育方法更具随意性,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多停留在教孩子注重用礼貌用语,或才艺展示、汇报表演等方面。
2 感恩情怀的缺失和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教育本身来看,感恩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联动。家庭感恩教育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家长较关心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智力发展如何,在物质上对孩子从不吝啬,而忽视了对孩子情感的教育包括感恩教育。长此以往,幼儿难免将父母及长辈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从现实来看,当前许多幼儿均成长于“4+2+1”的家庭环境中,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才刚启动,加上现在生存压力,年轻父母不敢多生养,仍有许多幼儿属于独生子女。成长于这种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及长辈的百般宠爱,幼儿从小唯我独尊,不管是在幼儿园的班级中还是家里,我们都不难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幼儿大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长辈颐指气使。家长和长辈的过分娇惯和宠溺,使得幼儿从小自尊、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只知道“我想要什么”、“我需要什么”。大都只看得到自己,眼里少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地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把父母及长辈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加上父母及长辈爱宠交加不计回报,在这种情形下家庭的感恩教育几乎都被忽略了。
具体来看,幼儿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认知发展理论认为,3~6岁的幼儿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还处于道德发展前期。因此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认为幼儿年级尚小,对其进行感恩教育超出了幼儿的接受能力。但在目前正在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要在幼儿阶段“激发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自然、爱社会的情感”。②这与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是存在一致性的。
其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家长对幼儿感恩教育没有一个深刻的把握,都忽略了家庭在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重要性,使得幼儿感恩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须知良好的家庭教育既能使孩子以后正确地认识世界,也能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明辨是非,分清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
最后,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对于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共识。当前许多家庭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权委托给幼儿园,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首先会寄希望于老师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后采取措施纠正孩子的错误。此外,很多家长跟教师沟通主要关心孩子在园的生活和技能型学习,很少考虑到感恩教育,使得感恩教育缺乏实效性。
3 幼儿感恩教育策略思考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性、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形成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培养打好基础,关键就在于承认如何去引导和培养,使感恩的种子在童心发芽。
幼儿生活接触面相对较窄,主要活动和接触范围集中在家庭和幼儿园,因此,对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家庭和幼儿园应承担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行往往有父母的影子,因此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幼儿园是另一片幼儿活动的主要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要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
(1)发挥成人的示范带头作用。言传不如身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若要使幼儿学会感恩,首先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感恩教育观,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学龄前幼儿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其行为举止大多通过对其熟悉的事物而进行学习、模仿,因而成人的感恩行动会深深地印刻在幼儿的头脑和心中,教师和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发挥其表率作用,做孩子们的好榜样,做好示范作用。
(2)以特殊节日为契机进行感恩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中有不少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如“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等;西方节日中也有不少相关的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等。这些特殊的节日各有其特定的意义,如“母亲节”,幼儿园可以让幼儿学习理解该节日的含义,为妈妈制作感恩贺卡,家庭成员通过对“母亲”赠送节日爱心礼物,让孩子情动、行动,贴近生活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幼儿知得、识得,容易接受。
(3)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的环境。“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校园创设德育氛围的至理名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③因此,校园环境在幼儿感恩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幼儿园来说,幼儿园主题墙的创新设计,是优化幼儿园教育环境,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感恩主题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创设主题墙,让墙由“静”变“动”,融入到主题教学中,成为主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的学校环境。
(4)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不是简单的几堂课就可以达成较好效果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一日活动皆课程”,因此最好的感恩教育方式便是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首先,在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幼儿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游戏,在游戏中开展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音乐游戏“可爱的小乌鸦”,《本草纲目・禽部》对有此记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根据乌鸦的习性创作歌曲,幼儿学唱歌曲“路边开放野啊,飞来一只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啊,不游戏也不玩耍,急急忙忙赶回家,他的妈妈年纪大啊,躺在窝里飞不动,小乌鸦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通过学唱,理解知识点,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即趣味又有生动的教育意义。
其次,在社会实践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社会也是开展感恩教育的沃土,孩子们应当走出幼儿园,充分运用社会环境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实施感恩教育。例如:让幼儿在操作课上自制小点心,用精美的小袋装好,慰问长期坚守在幼儿园大门、保幼儿平安的片区值班警察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对他人给予的帮助留下深刻的印象,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使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如此多值得感谢的人,因而在无形之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当然,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毕竟是有限的。3~6岁的幼儿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若是充满温情的话会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若营造出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这些可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种子的沃土。
正所谓“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感恩教育属于一种情感教育,作为一项漫长而艰巨的教育事业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形成联动,才能改善当前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才能使感恩的种子在童心发芽,继而成长为参天大树。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五条.2016-02-29.
②③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
参考文献
[1] 李红.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生活即教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不同的举止、不一样的谈吐、不一样的喜好,这些都构成了中西方明显的文化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便形成了不同民族间交流的障碍。这种交流的障碍表现在很多方面。
龙作为中国的图腾,在我们心中以一种威严而神圣的形象存在着。在西方,希伯来文化(Hebrew)中龙本是拥有不限力量的神圣之物,甚至后来的凯尔特人(Celt)也一度崇拜于龙(dragon),直到基督教诞生后,龙被贬为“恶魔”。今天,大多数西方人认为龙是一种富有力量的邪恶象征。这正如我们认为猫头鹰是不吉利的,而在西方人眼中它确实充满智慧的,从“as wise as an owl”这句话中我们便可窥见一斑。还有,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我们很重视长幼尊卑,我们不会直呼长辈的大名。在西方则不同,他们更注重平等,他们认为父子、爷孙都应该是朋友,而朋友之间直呼其名则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在听到儿子称呼父亲“John”时肯定会认为这是儿子对父亲的不敬,实则不然。
由此观之,了解其独特文化也是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必不可少的任务。因此,教学改革改的不单单是方法,内容的改革也是必要的。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中西文化差别的意识的培养更应该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由于中学课时的限制,我们自然不能正堂课长篇大论的谈中西文化差异,但是平时的逐渐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分析单词时,我们不应仅限于告知学生们词义和其在文章中的用法,将单词背后的文化意义传授给学生同样重要。有了文化背景的单词不在是一个个干巴巴的字母集合,而更加饱满。这更能帮助学生们记住单词。就说简单的“dog”一词,在中国虽有忠实之含义,但是更多的却是“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等不好的意象。相反在英语中,“dog”却常常含有褒义成分,如“lucky dog”意思是“幸运儿”。“又如我们中国人并不介意谈及“年龄”或是“工资”等问题,但是在西方,这些都是很避讳的。
这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在一堂课内串讲完全,但它们又十分重要的,没有这些基本的文化知识,我们的学生就无法对自己学习的语言有充分的了解,无法很好的使用它,在用这种语言交流时更会暴露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文化的教育,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介绍文化差异,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这不仅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丰富了文化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地道的语言感觉。
比如说我们在接电话时总爱说“我是***”。而在英语交流中,表达为“This is ***.”在接受礼物时我们常会说“真是让您破费了”或者是一些推辞的话语,而地道的说英语的人则是说“Thank you”或者“I really appreciate.”等,多在表达谢意或者喜爱之情。这样的语言差异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扰,或是在做情景对话练习时会被我们自己的文化引错路,不免会说一些不地道的“Chinglish”。这说明我们的同学们还没有养成一种感知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也说明我们更要重视在这方面对他们的悉心培养和引导。
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文化差异这条看似很窄、实则宽阔的鸿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去逾越它,西方文化的逐渐渗透正是最好方法。这样的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贴近“native speaker”,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们较好的语感,在做练习题时会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追上 内容 交融 责任
【中图分类号】G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217-01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与英语学习相伴已近三十载。这期间无论是教学观念、教学目的,还是教育制度无一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着。
改革之初,国人开始学习外语,学生阅读的教材多是一些小故事、对话、短剧等。内容不外乎讲述的是工人、农民、的事情。由于我们长期对外封闭导致的社会制度、传统历史文化所培育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异,外语教学主要目的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社会对英语需求被人为地控制在阅读理解和翻译层面上。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往日益增加,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交通、信息日益发达,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社会对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
然而,由于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严重脱节,因此这期间就以交际法原则为指导,改善课堂教学,把单纯的升学教育变为以发展学生能力和个性、培育社会人才为宗旨的教学模式。今天随着全球各大领域交流的扩大、深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服务的意识不断创新,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心“中”译“英”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关心如何通过翻译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让中国的文化走出去。
那么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这种需求,信息化和高技术社会对外交人才的需求,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机构关注的话题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议题。课程改革也就是课程的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观念的改革。下面我就课程内容改革结合现在实践表述一下个人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