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

会计职业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职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职业调查报告

第1篇: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 人际沟通 企业需求 教育

一、调查背景

会计类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属于技能型专业。长期以来,在理解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时,人们或多或少的带有功利化和片面化倾向,只重视单向度的培养,把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实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上。各院校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会计工作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轻视或忽略以人际沟通能力为代表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毕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态势。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对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社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员”的功能。会计类专业人员不仅要处理单纯的技术工作,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各部门的工作,发展业务,提供资讯,参与管理等等。因此,重视沟通,善于与人交往的人际沟通等职业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会计类专业学生求职、任职、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

现实中,由于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所经历的应试学习背景和所处专业学习环境,进入高校后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适应迟缓,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表现普遍不佳。如:不善表达,与同学不融洽,与辅导员不交流,遇事闷在心理 ,沉浸网络,不能沟通就发脾气或逃避……类似现象,反映出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由此,我们开始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并以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需求市场作为研究目标,为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希望逐步建立培养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较为完善的体系,以此提高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实力、从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此次问卷旨在了解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以便于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帮助学生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奠定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

(二)调查对象

面向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2012级新生643人,以及2013级新生666人,共计1309人。发放问卷1309份,回收问卷1305份,问卷有效率99.92%。

(三)调查内容

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以下4个角度: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人际沟通能力的职场需求认知、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途径认知等方面。

(四)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当前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情况,我们分二期,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2012级新生和2013级新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

(一)调查内容一: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自己是否善于与人沟通”的选项,有352人(约占27%)选择为“善于”,有626人(约占48%)选择为“一般”,有235人(约占18%)选择为“还行,过得去”,有91人(约占7%)选择为“不善于,自己较郁闷”。

从数据可见,会计类专业有93%左右的新生对于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是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有近7%的新生对于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是不满意的。这说明,大多数新生对于目前个人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是乐观的。

2.在单项选择中,对于“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自我介绍时,你是”的选项,有365人(约占28%)选择为“自然,镇定”,有561人(约占43%)选择为“有些拘谨”,有274人(约占21%)选择为“不自然,紧张”,有104人(约占8%)选择为“语无伦次、手足无措”。

以上数据表明,在人际沟通的实际场景中,会计类专业有28%左右的新生感觉自己表现出了“自然,镇定”的状态,说明他们能够实现一般状态下的与人交流与沟通的情态。当然,对于他们实际的交流与沟通的效果如何,是否得到了在场教师和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本次调查并未涉及,这里也不可能去妄加推测。此外,有近72%左右的新生感觉到了实际的交流与沟通中自己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无疑说明大多数新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多项选择中,对于“目前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是”的选项,有822人(约占63%)选择了“学习问题”,有613人(约占47%)选择了“能力发展”,有496人(约占38%)选择了“人际问题”,有313人(约占24%)选择了“恋爱问题”,有209人(约占16%)选择了“学业晋升等”。

以上数据中,面对“目前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是”,会计类专业新生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问题”。高职高专新生由于高考成绩普遍不佳,担心自己升入高职后的学业状况实属自然。此外,排在第二位的是“能力发展”,排在第三位的是“人际问题”。可见,包括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发展,已经让会计类专业新生认识到其在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为学院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调查内容二: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关于“对于人际沟通能力,你怎么看”的选项,有796人(约占61%)选择“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有469人(约占36%)选择“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重要”,有27人(约占2%)选择“不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12人(约占1%)选择“无所谓”。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受调查的学生目前个人的实际人际沟通能力如何,绝大多数学生(约占97%)都认为,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可见,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从认知角度对人际沟通能力是看重的、重视的。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包括”的选项,有939人(约占72%)选择“口头表达能力”,有913人(约占70%)选择“交际能力”,有417人(约占32%)选择“书面写作能力”,有274人(约占21%)选择“多方面收集信息的能力”,有261人(约占20%)选择“展示良好个人形象的能力”。

由此可见,大多数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最主要的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他们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内涵有了初步的认知,当然还有待深入的了解、学习,相关能力也有待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

(三)调查内容三:人际沟通能力的职场需求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你觉得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的选项,有1162人(约占89%)选择为“从现在开始,在学习中培养、提高”,有117人(约占9%)选择为“从以后的工作中锻炼、培养”,有13人(约占1%)选择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热而然的得到培养”,有12人(约占1%)选择为“不需要特别的培养”。

以上数据可见,有近90%的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已经认识到:应该从现在开始,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方能在未来的职场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人际沟通才能,以获得更多工作以及上升的空间。而待到在未来的职场工作时才锻炼、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难免在工作中出现疏漏,技不如人,未免太迟了。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用人单位最看中新员工的是什么”的选项,有1304人(约占100%)选择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796人(约占61%)选择了“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有443人(约占34%)选择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有300人(约占23%)选择了“英语水平”,有274人(约占21%)选择了“组织与协调能力”,有209人(约占16%)选择了“思辨能力”。

调查数据可见,会计类专业新生对专业学习高度重视,认为企业需要的是会计专业技术型人才,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无法顺利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有约占61%的新生已经清楚地看到“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也是社会用人单位最看中的要素之一。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关注企业对会计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需求。

(四)调查内容四: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途径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沟通是否也适合‘勤能补拙’”的选项,有443人(约占34%)选择了“不适合”,有222人(约占17%)选择了“适合”,有587人(约占45%)选择了“因人而异”,有52人(约占4%)选择了“没用”。

从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选择的倾向可见,有近38%的新生认识到: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只是一味固执地“勤”,反复地重复错误或做无用功,是不能弥补自己所造成的“拙”“劣”的。这样做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增加对方对自己的不良印象。另有45%的新生选择了“因人而异”,这反映了部分新生受“勤能补拙”概念影响,也反映了他们对此问题的不确定性,或因某些特殊的现象而推论所得。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好,原因可能是”的选项,有691人(约占53%)选择了“缺乏自信”,有639人(约占49%)选择了“不知道该怎样表现自己才好”,有430人(约占33%)选择了“性格内向”,有391人(约占30%)选择了“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有352人(约占27%)选择了“不能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有287人(约占22%)选择了“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

以上选择结果可以看出,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对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思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和分析。他们已经开始留意,或现在开始关注:因为“缺乏自信”“不知道该怎样表现自己才好”“性格内向”“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能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等个人特质与言行举止,影响到自己的人际沟通现状,影响到自己人际交往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为高职教育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教育教学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调查结果与思考

从以上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两期调查不难看出,随着高职教育的开始,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已经留意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的不良状况。尤其是部分在人际沟通方面出现了问题、交往有障碍的新生,开始关注自己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在他们正式跨入职场之前,学院应在此方面实施培养计划,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分析会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沟通的心理认知和实际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形成“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

现在的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的优越,祖辈父辈的溺爱,让他们逐渐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即便是家庭条件有限的家庭,其子女得到的同样是如此。父母大多数都会倾其所有,以子女为“大”。但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基础,是双方平等、彼此重视。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这类“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和处事习惯,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心理认知的偏差和交往技能的缺失。

(二)“应试教育”的学校环境,忽略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接受了12年的中国式应试教育,这是事实。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现实中依然是以“高分”为重。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一如既往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学校教育的中心仍然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没有更多时间安排提升素质与人际交往的训练。学校教育中,学生无须主动积极地与教师沟通、协调,而教师对待学生也皆为主动联络、循循善诱、和风细雨、关爱有加。无形之中,致使学生们忽略了主动与老师、同学及家人的交流沟通,加深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这样的学生在进入职业学院后,因环境的变化、人际的重构,往往产生新环境的适应障碍。有的无所适从,心理失衡而不愉快;有的选择疏离大家,习惯于自我封闭。

(三)“网络世界”的自我陶醉,逐渐让虚拟替代了现实。

虚幻世界的“网络达人”,往往是现实世界的“内向寡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其社会化的严重不足。一些学生可以远离亲人、同学,却过分依赖网络,片刻不离网络。他们可能是网络社交的活跃分子,了解各种网络沟通交流方法,但却在现实生活中人际沟通不畅,过于内向,行事被动。

基于以上分析,在高职教育中实施人际沟通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沟通”成为了经济社会的重要一环。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已经成为新世纪会计类专业人才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两期的调查结果,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目前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力不从心、不知所措、适应迟缓和普遍不足,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调整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计划,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尽快帮助学生们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已经不容拖延。

建议在高职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指标中,增加对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描述,并调整相关课程设置,满足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对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需要。

建议课内外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与交流训练活动,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通过开展项目训练活动、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完成人际沟通的互动历程。

总之,沟通能力是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为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信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高职教育阶段,训练与提升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聂霞.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与分析[J].成人教育,2011.31(11).

[2]王峰.培养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第2篇: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主要表现在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等方面。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内容

(1)从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职业的各岗位,如出纳岗位,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其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而要达到这一能力需要运用职业判断来进行;又如税务岗位,也需要灵活运用职业判断来处理该岗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即税款计算、纳税申报及税务处理等事项。

(2)从会计处理流程看,从识别原始凭证,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到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填制记账凭证;到合理地设置账簿并进行相应账簿登记;再到组织财产清查和账簿的核对;最后编制财务报告,每个步骤都需要会计人员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才能完成。

(3)从会计业务处理看,会计职业判断涉及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个环节。确认主要解决某项经济业务“是什么,是否应当在会计上反映”的问题;计量主要是对计量属性的判断即主要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之间进行判断选择;记录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等载体的选择和运用;报告则主要是判断在报表体系中应反映哪些会计要素,以何种方式批露,披露哪些信息等。其中,确认和计量需要会计人员专业判断,在整个会计行为中起导向(决策)作用。

(4)从职业判断解决的问题看,会计职业判断主要是回答:“是什么”、“在何时”和“怎么做”。“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是在给定的事项或环境下决定事实是什么,需要运用哪些原则和定义,如:某类资产是否能归入流动资产?“在何时”的问题主要是决定某些事项被确认的时机,如:何时需要确认该项资产的减值?“怎么做”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计量问题,如:如何确定该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5)从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来看,对于属于简单的、重复性的、日常性的判断,如登记账簿、核对账簿等,通常会随着会计人员实务操作经验的积累都能熟练地运用。难点主要在会计处理方面,特别是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项。因此,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高职学生认知规律设置循序渐进的会计相关课程时,应将高职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重点放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中。

2、课程体系设置及内容的改革

(1)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为了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需按照会计专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新构建,在实践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第一,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基础课可本着拓宽素质的原则进行设置,要压缩其学时比重;在保证“两课”、经济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的同时,可增加人文方面等通识性的课程,适当增加专业课的比重。

第二,专业课的开设。专业课的设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应用文写作》、《经济数学》、《经济法基础》(突出税法)、《财政与金融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这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备条件;二是会计工作岗位化课程,这是专业教学的核心,可按照企业常见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设置《出纳实务》、《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审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等核心课程,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这些核心课程;三是职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技术、基础会计实训、专业会计实训(包括商品流通、行政事业等)、社会调查、就业指导、毕业作业(调查报告或论文)等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这是会计人员熟练及恰当运用职业判断处理会计事项的必要保证;四是拓展专业知识面的选修课程,主要包括《统计学原理》、《物价学原理》、《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商品与广告学》、《礼仪》、《文学常识》等课程,在保证岗位化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开出的同时,可适当扩大专业课选修的开设范围,使学生有更大的弹性选择空间。

第三,课程设置和会计考证的关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尽可能与国内会计资格考试相衔接,便于学生和鼓励学生积极取得相关会计资格证。

(2)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相关课程内容的改革。会计职业判断必须依赖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会计教学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培养。

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实践工作中,会计人员因对企业、国家、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可能会面临职业道德准则的冲突,此时该如何做出选择?财政部在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会计人员在从业中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的问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培养职业判断意识。要求会计人员建立一种职业判断的意识,这是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和提高职业判断的前提条件。为此,会计人员应从学生时代起,在接受会计教育过程中建立和培养会计职业判断意识。二是加强诚实守信教育。在加强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教育中,首先,注重养成教育,这要求职业行为基本规范的教育要寓于高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仿真的会计环境,使高职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够及时、准确、真实地公布最终的会计核算结果;最后,在会计专业课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中,教师要多设“疑”,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使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的意识。

另一方面,增强法律观念。会计职业的专业性很强,融技术方法和专业理念于一体。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价值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始终伴随着道德因素。为此,会计人员必须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对会计人员应从学生时代起,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有效保障。

三、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评价体系的构成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评价体系,是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从会计职业判断意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专业知识以及会计实践操作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的体系,其基本内涵是会计职业判断实行的可能性、公允性、现实性和准确性四个方面。理解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评价体系的内涵应注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会计职业判断意识是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前提

长期以来,会计人员习惯于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来处理经济事项,而且,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和运用也做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从而限制了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范围。而新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人员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新思维方式,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2、会计职业道德是衡量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性的最低标准

会计职业判断把很大一部分权利给予了会计人员,因此会计人员是否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判断的公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也就意味着对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公允性进行了控制。

3、会计专业知识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现实性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主要包括会计原则选择、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等。因此,是否具备足够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职业判断现实性的核心内容。

4、会计实践操作是会计职业判断准确性的根本保证

第3篇: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引言

作为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事业单位已完成的资金往来业务进行系统、全面、有效的核算与监督,从而可以为外部人员提供本单位的财务状况、盈利水平等经济信息。毫无疑问,财务会计在企事业单位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会计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的一种,是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调节会计工作者与社会、会计工作者个人之间和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本文主要论述与财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相关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1.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根据财政部的相关文件规定,会计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诚信诚信既是市场经济活动下的道德要求,也是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之一。会计工作者是否具有诚信的职业道德直接决定着社会上的其他个人和团体对单位财务经济状况的信任度。以保密性为前提,会计工作者必须置集体利益于首位,毫无条件的讲求公正和诚实。会计工作者要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及时区分其行为是否合乎诚信的要求,是否合乎道德。(2)遵纪守法、严格监督会计工作者要做到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了然于胸,这样才可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审查条例来工作。对于经济活动,会计人员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加强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若发现不正当的行为要及时指出纠正。(3)勤俭理财、厉行节约由于会计人员直接掌握着单位的财务命脉,其是否有勤俭理财、厉行节约的品质直接决定着单位部门的浪费情况。所以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以主人翁的地位和态度来加强对资源的管理,抵制一切铺张浪费的行为。

2.财务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作为会计领域道德状况的反映的会计职业道德,其重要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般来说,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调节经济部门的关系,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的形象。财务会计工作在整个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利于促进经济部门内部的和谐关系的构建。会计人员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利于促进会计行业良好发展环境的形成,重塑会计行业在整个社会部门中的良好形象。(2)抵制会计行业腐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各行各业之间的改革也进入了深入区。与此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秩序混乱不堪,矛盾重重。会计行业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层出不穷。这就给腐败分子有可趁之机。加强财务会计职业道德有利于会计工作者自觉抵制行业的不正之风,防止腐败滋生。此外,还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会计领域的职业道德问题大大损害了整个行业在国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职业道德规范问题目前我国除了针对注册会计师颁布了一个《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之外,没有颁布任何适用于其他会计人员的专门性条例。散见与各种有关法规和条例中的制度内容根本不足以形成系统有效的机制。近些来,各行业的腐败等问题非常多,这使得制定专门的条例规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成为必要。(2)会计人员道德意识问题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都是非常薄弱的,特别是在公共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置社会和国家公共利益于不顾,盲目听从领导的意见而参与制作假账、伪证。另者,部分会计工作者为了一己私利而监守自盗。他们利用职务之便,行贪污之事。

分析可以发现,导致以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大环境下会计从业的需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滞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不健全、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自律性较差。

三、加强财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为会计行业制定一个准则,使会计行业从业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目前来说,除了继续完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之外,还必须将散落于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集中,制定一个普遍适用于全行业会计行业从业者的准则和规定,形成一个成体系的有效的机制。此外,必须将职业道德的条款添加入《会计法》中,如对造假等问题明确其处罚的规定,明确规定相关责任人的民事和刑事责任。道德与法律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只有将道德和法律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确定职业道德的法律地位,从而使其具有强制力的特征。

2.重塑财务会计的职业道德环境会计职业道德环境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直接从外部决定着会计职业道德的生存和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环境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目前来说,构建合理的会计职业道德,要从文化、法律、经济等多个方面着力。

(1)净化社会风气,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国人民一心一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和知识,有利于经济活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会确保公平与正义,有利于增加全社会的竞争意识和市场理念。

(2)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物质生活水平。古语有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其归根结底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了,才能保证会计职业道德的构建。

(3)要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环境。这主要是要加强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会计公司化,促进促进独立于企事业单位和政府之外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组织和管理。

3.加强监管监督是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监督可以有效的保证会计从业者的工作符合相关规定,从而有效杜绝违反财经法规和会计从业道德的行为。要从制度上切实加强对从业行为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

(1)建立良好的审计体系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可以将审计委托权从单个企业或政府部门中转移出来,然后交给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行使,从而可以更真实的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一般来说,合理的审计关系应该如图1所示:

图1 合理的审计关系图

由上图,我们可知,整个审计的流程首先是审计委托人提出审计需求并付相应的费用,然后审计的第四关系人聘用会计师,接着审计的第四关系人与会计师签订审计协议,接着审计人对经营管理者实施审计,接着被审计的对象在接受审计之后要全力配合审计人的工作,之后审计人将审计结果报告给审计的第四关系人,然后该“第四者”将审计报告交付给审计委托人。这样设计一个审计第四关系人的好处是可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提高其可信度。

(2)加强单位的外部管理单位的外部管理主要是来自于一些政府部门和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对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再次确认和监管。外部管理机构必须坚持秉公执法的原则,对于出现的造假行为要严厉打击,绝不姑息纵容。另者,这些外部管理单位可以连接成为一个系统,比如说如果发现某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造假,则该单位将不能从银行办理贷款,不能从税务部门得到税控发票,不能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得到营业执照或办理年检手续。

4.大力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在整个会计活动中,会计人员处在核心地位。换句话说,整个会计活动都要依靠会计人员的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由此,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道德意识直接影响着会计活动的效果,进而影响到整个会计过程。会计人员是会计道德的承载主体。

加强财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于每一个会计从业者之中,是会计从业者在工作中可以本着道德自律,主动约束自身行为,从而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这主要可以依靠专门的培训和教育,通过树立典型、表扬典型,努力使会计人员向先进人物看齐。同时,对于反面典型一定要严惩不待。

四、结语

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应该努力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逐步实施,稳步推进,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取得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Stephen Spector, Ronald Blankenbaker. Ethical Issues for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Accounting Education and Competencies Framework in the New Century InternationalForum,2011(10):257-256.

[2] Cynthia G Jeffrey Susan P Ravenscroft. Rule Observance Attitudes and Ethical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and Non-accounting Business Student[J]. Research onAccounting Ethics2010.Vol.14,No.4:123-126.

[3]Nonye Azih ,B.O. Nwosu.Effects of 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 on the Achievement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Abakaliki Urban of Ebonyi State, Nigeria[J]. Current Research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2011, Vol.3 (2), 166-168.

[4]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 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 Appoints Thirteen New Members to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dvisory Council[J]. Politics & Government Business, 2011.Vol.16,No.3:156-162.

[5]王智俊.试论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N].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402-405.

[6]陈颖.“重塑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启示:来源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国际比较和评价”[J].经济师,2007(11):147-148.

[7]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216家企业总会计师问卷调查报告[J].会计研究,2003(1):31-38.

[8]庄智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分析――对若干异议的评述和回答”[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11:83-85.

[9]吕昭江.会计职业道德[M].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8:135-160.

第4篇: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教学;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会计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性是确保会计人才素质的关键,学生完成学业之后,要步入社会,从事的职业大多与会计职业相关。而会计相关职业对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在实际的会计教学中,学校及教师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工作者。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当前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相关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院校在开展会计教学的时候,侧重理论、技能教学,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难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一些院校虽然部分课程涉及了财经法规、职业道德,但是确实为了应付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没有系统地讲解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在这种情况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空有理论、技能,对法律、职业道德却认识不深,难以满足市场的实际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正是由于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才导致这些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综合素质不高,进入职场后难免明确自身的定位,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学生学习意愿不强

一些院校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但是一些学生认为学习职业道德教育没有什么用处,对职业道德教育漠不关心,由于对职业道德规范的了解不是很深,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严于律己,难免会触犯会计法律法规、违反会计准则。

二、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如上所述,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教学主体,还是教学客体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为了改善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如下对策:

(一)调整会计课程结构

当前一些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理论、技能课程比较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比较少,课程结构不合理。为此,这些院校应该在会计课程体系中增加“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保证足够的课时,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的了解。只有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深层次内涵,加深对会计职业道德的了解,才能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诚信执业。

(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要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内因是根本,只有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化,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如果单纯将制度、观念灌输给学生,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但会让学生反感、抵触,还会降低教学效率,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总的来说,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主动参与职业道德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区,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习惯和常态,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会计工作的要求。

(三)教师进行言传身教

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只有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才能表里如一,提高学生的教学效率。当前大学生普遍为90后,可塑性比较强,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教师提高综合教学水平。授课教师不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技能,还要掌握系统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教学能力,才能让学生德才兼备,做一个合作的会计工作者。其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为了实现言传身教,教师要就爱强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一视同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关于职业道德的疑惑,结合自身的经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在宏观的职业发展视界里,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加强职业道德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政策的学习。

(四)开展职业道德讲座

在实际的职业道德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相关的法律、理论知识等内容,还要结合实际的案例,举行讲座。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丰富职业道德教学内容,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安排校内资深教授,邀请国内知名学者等进行专业性的职业道德教育讲座,提高教学的权威性、深入性,只有让学生警醒,才能使其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总结

职业道德素质是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当前的院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会计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当前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会计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永秀.如何增强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科技视界,2013(05).

[2]钟源海,邓海燕.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调查报告[J].中国外资,2013(20).

第5篇: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20-0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普高逐渐升温,致使中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中职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或倾向,学习自觉性、自信心差,没有学习热情。有的学生表现为时冷时热,即学习的积极性维持时间不长;有的学生表现为厌倦、逃避学习,尤其是理论课学习,上课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人在教室,心游天外,或昏昏欲睡木然而坐,或交头接耳唯盼铃声早响,不愿做作业,害怕考试或对考试麻木不仁。而专业实践课上,虽然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不少学生并不是出于求知的需要,而是出于一时好奇或觉得好玩,或者出于对理论学习的逃避。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教师面对此种现状就必然要走教学改革之路。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初中级会计人才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必须适时地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由原来传统的重理论、重体系的学科教学模式向重实践、重技能的模块教学模式转变。

一、当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如下问题:①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完成会计工作岗位要求;②教学过程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③考核方式偏离岗位要求;④师资队伍缺少真正岗位练兵式的再学习。

二、改革思路

1.转变观念、注重实效,适应市场需求。作为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充分理解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实际会计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方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变传授知识为传授技能。教师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会计、税收、审计等专业技术手段,以及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应用。以最新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术手段武装我们的学生。

2.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创新,开创能够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人才培养途径等诸多环节的改善创新。应解决中职会计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会计岗位模块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要求按照公司内部会计及相关岗位要求,规定岗位职责、权限划分及审批程序,明确各岗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流程及票据传递程序,进行全方位模拟实践。同时,按照岗位模块组织教学,使学生明晰岗位设置并掌握各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统一校企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使学生真正具有企业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3.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压缩理论课时,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对会计岗位的分析,以会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形成一个个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模块。它完全打破了学科体系,课程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体现出很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思,在实践教学环节摒弃学科理念,展现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及其操作流程、管理制度与技能要求,使学校所学与工作所需保持一致。

4.完善考核方式。通过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评价标准,以此为导向,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的“学校主导型”的考评方法。考评的内容力求全面系统,既要考理论知识,也要考实际操作技能、社会交际能力、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品德素质等;考试评价方式力求合理有效,加大平时考评力度,设置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考试形式,可尝试采用口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调查报告、会计模拟核算考核、证书考试等方式,使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激励学生参加财政部统一组织的各类考试,并纳入考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特别强调综合模拟实习与社会实习环节的考核,并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为考核指标。

5.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建立教师聘用、奖励、考核和培养机制,引导校内专职教师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社会职业资格考试,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学能力,鼓励会计教师到社会上做会计兼职工作,参加会计学会、审计学会及相关学术社团组织并任职,承担财政、税务、银行及企业组织的财税培训工作,甚至有计划地为教师到企业短期挂职锻炼出政策、开绿灯,以全面提高专业实际工作经验,也能够展示其自身价值;同时,聘请企业财务工作者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6.校企合作,营建真正的实习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他们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会计实习岗位,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岗位实习,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

只有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教学方法,以理论够用为度,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加强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建立和完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拉近甚至统一校企之间的人才评价标准,着力于培养职业意识好,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中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郑绮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5,(S3).

[2]刘文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材料类专业课程[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03).

[3]陈兆芳.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构想[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01).

第6篇: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校企合作模式描述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在合作中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双赢,即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熟悉职业规范、动手实践操作,能够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又能使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优势实现互补,资源达到共享。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先后与江西恒通外贸进出口公司、新邦物流有限公司、南昌市港航管理处等二十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初期,校企合作内容基本局限于实训基地的建立、定期请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进校对学生开展有关知识讲座等等,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往往只是停留在见习层面,有的甚至变成了参观游览。再因为会计资料是单位的商业秘密,它涉及到单位以及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务必保证不能出错,这个特殊性使会计专业学生很难见到真实而全面的会计资料,更谈不上参与到企业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去。因为接触不到真实的会计资料,更谈不上对经济业务进行有效处理,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只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了解与认识,没有切身体验,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效果。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双方没有就会计人才的培养形成一套有机融合的培养及管理机制,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了让校企合作做到真正的无缝对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指导下,组建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财务科长、主办会计、出纳、校友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管理工程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校企合作运行中的重大事项,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针对具体问题及有关事项,明确落实责任部门、制定解决办法和措施。在管理工程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推动下,学院与361度、帝牌男装等十几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搭建了学生自主创业平台,建立了E通电商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由学院提供经营场所,校企共投入数百万元建成,为学生量身订做了包括培训平台、O2O实体店体验销售平台、E通交院第一销售平台、电商平台、微店平台、快递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企业支持平台等平台。学生在进行专业实训时,可借助创业孵化基地搭建的电子商务营销、O2O经营实体店、微店销售等创业平台,直接从事产品营销活动。在从事产品营销活动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资源,系统地体验如何下达产品订单、所订货物运输、到达货物验收、分拣、入库储存、库存盘点、出库发货、快递单据传递、建账、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收入费用的结算、利润核算等一系列业务。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根据典型的会计工作任务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设置模式,围绕会计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或项目组成教学模块,并在各教学模块中融入相应的素质养成、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能力训练、相关证书考试,并形成一体化,构建基于工作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重新确定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与会计工作岗位相一致的、能突出会计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模块,将每一教学任务模块细化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子任务,巧妙地将会计相关知识和技能蕴含于任务之中。教学过程以电商超市的经营管理活动、工作过程为切入点,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会计工作业务流程之中,学生在经营管理电商超市的同时学习相关的会计知识,实现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会计技能的完美结合,掌握相应的会计职业能力。校企双方将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根据会计工作实践过程,共同开发建设了《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五门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了五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讲义,开发了相关课程资源库。表1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阐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三、校企共同打造具有三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校企双方研究制订师资培养方案,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企业专家工作站、教师工作站为平台,通过校企互聘、进修培训、国内外研修交流等措施,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 专业讲师、实训技师、职业导师三师素质教学团队。到目前为止,该教学团队有全国交通职业专业带头人2名,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高校专业带头人1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5%,外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兼职教师10名。在基地运行过程中,专业教师及企业行家担任课程讲授,并参与指导学生开展电商超市经营管理整个过程业务。

(一)注重学习,使教师成为会计知识传播的讲师

注重加强教师的后续学习和教育,促使教师不断更新与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随之会产生大量的新型经济业务,以及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迅速与国际会计接轨、法制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出现了一系列财务会计的概念、原则及实务环节核算方法的改变。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及时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的变化,采用新的规定对会计实务中相应的内容进行讲解。为了达到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除了教师自身主动地不断进行学习外,学院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研讨学习班。近年来,共选派三名老师赴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学习先进职教理念,拓宽国际视野;选派十余名教师参加国内会计职教能力培训,让教师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举办专业讲座,把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文化带进校园,拓展教师的思维,开阔教师的视野。

(二)注重实践,使教师成为会计技能传授的技师

作为专业教师,不仅要熟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发展方向,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是教学实践的能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学院鼓励教师甚至为教师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兼职,定期去校企合作单位开展有关社会实践活动,使专业教师了解企业,不断提高实践技能。例如专业带头人、系主任在江西省公路运输管理局、江西省交通会计学会兼职;多名骨干老师分别兼任江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财务总监、江西交苑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会计、院财务处会计等职务。另一方面学院聘请合作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如企业经理、财务总监、会计人员,走进教室、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进教学环节,进行现身说法和言传身教。其中,合作企业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定期来校为师生进行专业讲座,企业会计人员则担任指导每周一上午的会计技能专项实训教学任务,同时学院财务处长、会计、出纳为兼课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学院专业教师相比,企业工作人员,因为其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会计案例、教学教材素材可信手拈来,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真实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进行有效激发,大大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让理论与实践实现巧妙过渡,帮助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精髓,从实践中不断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地适应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学目标。

(三)注重沟通,使教师成为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导师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离不开职业指导师的指引。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学院要求每位教师都应熟知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专业,当前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并将这需求不断地渗透到日常的每一项教学环节中去。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就业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要求每位专兼职教师,每人结对帮扶几名学生,通过谈心、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帮助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客观准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良好的择业心理,面对形势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又不能失去良好的就业信心。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立足现实,量体裁衣。教育学生必须要转变就业思想,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健康的择业心理。第二,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掌握自我推销技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性格。第三,帮助学生做好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告诉学生面试求职应注意的问题。可适当开展面试的有关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临场经验。指导学生如何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去了解会计职业的性质、地位、功能、作用,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一般要求与期望。

四、课程考核方法

在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下,设立由系部领导、各教研室主任、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质量监控工作组,负责对常规教学及实习实训教学工作进行督导。

1.考核方式。建立开放式、全程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会计技能实践操作。课程考核打破传统的闭卷标准化考试的考核方式,由演讲、讨论会、课堂中案例分析时的表现、上交的实践报告等形式综合而成。

第7篇: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会计不单是一个的学科的概念,而是变成了一个信息系统,它能够为企业的决策者和信息者提供一定的决策和判断。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仅涉及到国家经济,还涉及民生问题,作为国家的资本组成的企业,其环境会计已经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

二、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国家需要从企业中获得税收,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但目前企业环境会计发展存在如下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必须引起国家和企业的重视。

1.关于企业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制度还没有建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掉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产品,对环境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由于我国没有制定相应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细则,对于企业应该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没有明确说明,导致企业缺乏政府的规范性指导,无法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环境会计信息核算进行很好的连接,不能在实际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2.多数企业不愿进行环境信本文由收集整理息的披露。由于在某些环境意识上的落后,导致我国的很多企业对于环境信息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很多的重污染企业。根据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主动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仅占25%,污染企业对于环境信息的公布披露比例在75%左右。从这一数据可以说明企业环境主要集中在重污染企业上,相关部门缺乏对这种现象的重视,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灵活性,没有制定和明确对环境责任企业的认定,也没有明确的来划定污染企业的等级标准,从而许多的企业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3.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有待于进步。伴随着近几年,人民对于环境的意识越来越高,对于企业的环境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流行的理念是哪个企业污染环境,该企业就自己治理,哪个企业生产中破坏了环境,该企业就自己恢复。环境会计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完善,导致很难找到一个合乎要求的分配标准来反映企业的资源消耗和补偿状况。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建设的建议

针对目前企业会计环境的不健全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1.不断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在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研究的理论研究的成果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需要将会计学与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等非会计类学科交叉运用,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为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制提供理论指导。

2.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和群众知情权。正如前面所描述的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的现状,作为企业来说,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全面的如实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应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的数据信息库,将企业的环境报告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时时的传送企业环境信息。对于未能达到标准的企业,政府部门应该下达停产整改令来迫使企业对环境问题引起重视。

第8篇: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岗证一体”;“教、学、做一体”;“政、行、校、介、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广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定位为“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型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个目标,广州商学院通过《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协同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改革特色简称为“岗证一体”、“教、学、做一体”、“政、行、校、介、企合作”三大模式。

一、“岗证一体”模式

“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实施精细化管理。

盯住岗位是指盯住岗位群,包括企业财务岗位群、企业会计岗位群。我院根据会计职业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注重专业基础课,突出专业主干课,扩大专业方向选修课,强化实践实训课,加强能力培养课。大一、大二专业基础和专业骨干课程,大三突出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可设置若干模块,如税务会计方向、审计师方向、会计师方向、金融企业会计方向等。结合专业方向设置若干相应的课程组(包括理论与实践课程)供学生选择。

瞄准证书是指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证。我院教学紧紧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证挂钩,对课程建设、教材使用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适合我院的办学特色。加强能力培养课设置专业创新学分,根据专业特色,要求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会计初级职称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及注册税务师考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实现“岗证一体”模式目标,我院开设了两个实验班,构建了“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大一就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从试点班来看,通过率比以往明显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院将《中级财务会计》改《中级财务会计》(上)、《中级财务会计》(下)并且采用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教材,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经济法》并且采用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大二就能参加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同时经过大三、大四的努力,让学生都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50%的学生获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

建设精细化质量管理文化。从课程、教材、考证与竞赛、师资、学生管理、实习实训、就业指导、项目教学、毕业论文等方面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主要措施有:第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通过立项的有《审计学》,正在积极准备的有《基础会计》;院级精品课建设,正在进行之中的有《税法》、《经济法》。第二,教材建设,编写《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制定精细化管理措施,开展项目教学和精细化质量管理培训,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编写突出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教材。

二、“教、学、做一体”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以实践应用能力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实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学做一体化。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构建双轨双循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多模块、全方位、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将“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贯穿教学全过程,强化基本操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

多模块,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七大模块。

1.课程实训模块。主要进行会计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的实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伴随各门课程的教学,学做结合,边学边做。实习方式运用实验室各仿真实习模块,分为单项实训、专题实训和课程综合实训。如:基础会计侧重基本技能实训,要求学生进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实训。中级财务会计结合授课进程实行阶段性专题实训,如存货业务实训、固定资产业务实训,销售业务实训等。

2.岗位实训模块。应对学生就业竞争上岗的能力需求,在学生主要专业课结束,毕业走向社会的前一个学期开设:出纳业务实训;纳税业务实训;审计业务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财务案例分析实训、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等适应社会专业能力需求的实训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3.综合实训模块。模拟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综合业务,进行整个专业知识的综合实训,需要学生将所学各门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以应用,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能力综合化,全面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4.行业特色业务实训模块。开设商品流转业务实训、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核算实训模块、金融企业会计实训模块等,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就业面向。

5.校园网开放案例实训模块。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的开放式案例实训。学生在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等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克服时间、地域等限制。

6.双重会计实验教学模块。电算化会计实训,利用同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验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进而实现同一套数据、两种实验,取得双重效果。

7.专业调查。实行专业调查与短期带着问题进行实际岗位实习制度,例如,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专业调查或专业实习内容,学生回校后上交专业调查报告或实习作业,学生的实习作业均在实习单位有经验的实业界人士指导下完成,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与沟通、社会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

三、“政、行、校、介、企共建”模式

推行“政、行、校、介、企”多主体参与的校企协同专业建设模式。会计学五维(5W)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政(府)、行(业协会)、校(学院)、介(事务所)、企(业)等参与进来,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校内实践课程、校内实习环节、校外实习环节、校企协同、专业比赛等五个方面。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完善五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特别需要加强校外实习环节与专业赛事的开展与管理,进一步促进校企协同培养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推动五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深入落实。

“政”代表会计主管行政机关,即财政厅、局,它们对本区域的会计工作负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专业建设上的作用。

“行”即行业协会,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学会,也要让它们参与到我院会计专业建设。

“校”即指学院,责无旁贷地对会计专业建设负有直接责任。

“介”特指会计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记帐公司、会计事务咨询公司、会计培训学校、会计劳务派遣公司等。它们既是中介机构,又是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借助它们可以实现专业实习,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快速通道。

“企”指各类企业、单位,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场所。

实行“政行校介企”多主体参与专业建设,有利于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升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与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推行“校中有所、所中有校”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以校内实验室建设为基础,吸纳社会资源,探索建立“校中有所、所中有校”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基地。由学院提供场地和设备,引进会计师事务所,组建校企联合组织的实践教学,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工作过程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会计师事务所密切合作。

四、结语

在校企通力合作、学校大力支持、师生共同努力,历时近2年的《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协同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取得了一定成功,形成了较丰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课题组还要进一步深入总结本次教改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更高层面,再用几年的时间,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赵溪.论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学理论, 2013(06).

[2]王亚萍,王远利.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模式优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5).

[3]蒋瑞红.国外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5).

第9篇: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的学习难度大,枯燥、抽象、难懂、难理解。特别是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从未接触社会,理解能力较差。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教材中各种类型的会计分录虽然已经掌握,但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理解尚存在一些问题,这充分说明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无法体会到企业实际工作的情景,对会计工作缺乏感性认识,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相脱节,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职业能力。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加强实训性教学内容,并相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提高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方法

2.1确定新的课程目标熟悉会计出纳工作的基本工作流程,学习正确的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初步了解会计工作流程,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

2.2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加大会计实训课的教学内容

2.2.1教学内容。新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学生会计实践工作培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目标。

3.2.2教材顺序的改变。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应首先讲述会计基础知识,然后再介绍会计凭证的填制,然后再学习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这种教学顺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工作和学习中级会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3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会给会计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灵活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分层次教学。

2.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运用任务引领型、任务驱动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会计事务所,进行工学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3.1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担任会计部门实际工作中的某一成员,并以此来完成会计工作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课堂形成工作场景,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工作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大有帮助。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将学生3人分成一小组,分别担任某公司会计部门的会计主管、出纳员、记账员三个角色,然后各自处理相应的会计业务。

2.3.2情景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建立接近真实工作的会计教学实训室,让学生在会计实训室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例如,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收款机实训室、沙盘实训室等等。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会计工作实践环境,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3.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教学很有成效。

2.3.4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自觉、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

3.1教学内容和效果新课程教学增加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二,针对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于:第一,教师应尽可能做好理论和实践两者之间的衔接;第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第三,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应多作正面评价与鼓励。

3.3成绩评定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例如:通过提问、答辩、小组讨论、社会调查报告的多种形式评定成绩,而不是简单地将平日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进行平均。

3.4实训性教学基地的建立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学校应建立专门的会计教学实训室,既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收款机实训室、沙盘实训室等等。同时,为了保证会计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实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该有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学习。若条件允许,还应根据学科特点、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聘请企业专家讲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5聘请行业专家授课,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学校应将企业专家请进来,让他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保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同时,让教师走出去,走进企业,甚至国外。借鉴企业和国外的先进经验、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及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学期中走进车间、走进基层,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方式会达到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