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大学语文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语文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语文学习计划

第1篇:大学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1有利于增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和互动性

信息化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预研和复习的窗口,一个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并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如重点难点库、辅助资料库等)[2],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展与补充,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式、选择性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答疑模块,回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情况。此外,通过在学习资源网上链接虚拟实验软件,学生可以进行实验预习,提高实验效率。资源库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整合过程[3]。

2信息化技术与大学化学课程整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错误理解

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教与学方式,实现对课程体制、课程设计的转型和变革[4]。然而,多数老师都误认为只要使用了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就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板书改成了PPT课件,将网络信息资源塞入PPT课件中。这种表面的整合,改变的仅仅是教学形式。信息化技术只是充当了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不但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反而增加了课程传授的信息量,弱化了重点、难点,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强度。

2.2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技术水平有限

信息化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要求虽然已深入人心,但实施起来仍有止步不前的感觉。其主要原因在于多数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不强及信息技术水平有限。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要求开发师生互动式的教育环境。而目前的情况是,多数教师(特别是年纪较大,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只学习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网络资源的搜索以及一些简单的软件使用。教师很难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不愿意尝试教学资源网的交互式功能和学科专业软件的使用。如果教师不能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日常工具轻松使用,如何能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化技术,要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教与学方式只能是遥遥无期。

2.3大学化学数字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匮乏

与初高中化学教育资源相比,大学化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还相对匮乏。各高校、各学科对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质量差别也很大。2003年以来,很多高校在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开始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但这些信息资源库的内容,却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如南京大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里,大部分内容只有通过内部网站才能查阅到,外网只能查阅到部分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更多的情况是,多数学校由于资金、人力的不足,虽然建有教学资源库,但内容空乏,有名无实,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这种状况已成为信息化技术与化学课程的发展瓶颈,制约了整合的发展进度和水平。

3信息化技术与大学化学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案对策

3.1利用网络加强宣传,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整合观”,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

当今时代,网络越来越成为多数人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里,青年教师及学生是网络工具使用的主体,更容易接受新鲜理念、新技术和新事物。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强、传播性快的特点,开设教研教改专栏,加强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正确理念的宣传,展示高校教研改革的研究动态及最新成果,深化“整合”意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整合观”。此外,高校还应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教育,开设教育技术课程,教会学生掌握课程资源的收集方法及化学学科专用软件的使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件内容、教学效果的评价,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和建议。只有改变授教双方传统的“教与学”意识,才能使“整合”深入人心,最终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教与学方式。

3.2开展专题性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学校应征集不同学科的需求,邀请专业人员或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为经验不足的教师定期开设专题性的信息化技术培训课程,指导和帮助老师解决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应下达硬性指标及具体要求,将信息化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规定学科教师在学会一些基本的操作技术外,每年自主学习1-2门学科专业软件。学校可通过组织青年教师上课比赛、课件比赛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促进教师对自身信息化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视。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弱化对教育技术人员的依赖,发挥其专业性和主动性。

3.3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真正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整合”。

教研组老师应该不定期组织教学活动,开展课程设计的交流和学习,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老师可以发挥学生信息化能力强的优势,让学生参与教学资源的收集,再围绕教学内容,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对简单章节或书后拓展知识进行自学,并以回答问题或制作PPT作为课后作业。由于拓展知识往往是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前沿知识或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理解不同知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

3.4增加对信息资源库建设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建立资源库及整合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2篇:大学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一、目前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形式的实质性改变,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的流程大体上是这样的:每年高校综合统计工作人员参加由省信息中心组织的报表布置会,综合统计人员接受任务后将统计报表按部门进行分解并向学校的各相关部门布置任务。由各相关部门采集数据并向综合统计人员报送数据,综合统计人员审核数据的合理性(如发现问题,由各部门人员重新收集数据)。综合统计人员在纸介质上填平数据,将数据逐一录入JYSY统计软件并利用程序进行最终校验,最后审核无误后经校领导审核签字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省信息中心。从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的流程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手段已做到人机结合,但统计工作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统计人员深入到基层部门收集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机单机录入,再进行数据处理。对计算机的应用也只停留在利用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很少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得统计资源很难在各部门之间实现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统计效率不高,反应欠灵敏,信息可利用范围和程度低;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信息的利用停留在初级层次,整个统计业务流程没有通畅的信息流。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1、高校统计软件多而乱,统计人员负担重。伴随着统计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的各主管部门分别开发和建成自己的数据库系统和系统软件,从而使高校统计软件多和乱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高校各部门每年向各主管部门上报的统计软件有: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统计软件、全国教育经费统计软件、普通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情况统计软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统计软件、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软件、财务供养情况统计软件、人才资源和工资统计软件;需要经常维护的数据库是工资数据库。由于各个部门彼此之间互不联系,统计软件的开发是建立在本部门的专业和需要的基础上,因此这些软件系统没有统一的应用平台和标准,不能达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既造成资金浪费,又造成了基层统计软件的泛滥,加重了基层统计人员的负担,同时又扰乱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统计软件使用缺乏远景规划。由于缺乏远景规划,高校统计软件在使用时间不长就被无缘无故搁置一旁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2000年辽宁省各大高校相继上了一套GPMS软件,这套软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每个职工的基本信息和其它相关信息,如果把这个数据库维护好了,那么人事报表、工资报表、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教职工情况的报表、财务供养情况表等都会在数据库中自动生成,而且数据库的使用非常简单、方便。当然为了建成这个数据库,基层学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首先学校花了2000多元购买这套软件的使用;其次统计人员深入调查每个职工的基本信息并一一对照档案核对信息;再次录入这些信息,这是花费大量时间的(当时我院是300人左右,3个人天天专职录入信息,一共录了7天,这还不包括以后查找录入错误的时间)。试想一下,若学校的规模是3000人左右,光录入信息这一块得花费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啊!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花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软件在仅仅使用了3年左右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无人问津了。

3、统计队伍运用信息化工具水平较低。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对新时代统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近年来,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了对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方面技术的培训,虽然统计队伍计算机知识和运用水平有了提高,但整体上看,仍然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全面、正确认识统计信息化工作

统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以减轻统计工作劳动强度为目的的统计信息化系统和工程建设,而是要建设体系完整的统计业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全面地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统计信息。该系统应具有三大功能:

1、教育统计信息收集及传输自动化。由统计人员深入到各部门采集数据的方式改为统计人员在校园网上收集信息。

2、教育统计信息审核及汇总自动化。统计人员在计算机上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复核,严格把关,保证进入系统后的大量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而后自动汇总,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从而使信息处理过程更加方便、简单和规范。

3、教育统计信息分析和预测决策自动化。保证在信息收集完整的前提下能自动提供分析报告。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统计信息化水平还很低,我们应加快统计信息化进程。

(二)统筹规划统计信息化建设

1、建立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统一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工作。针对以上高校涉及的上级主管部门多、高校的统计软件多而乱、高校统计人员统计任务繁重,各级教育部门应建立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统一负责高校的统计工作任务。各级主管部门将它的统计任务交给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由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统筹规划教育统计工作,避免出现统计工作没有规划,今天这个部门要统计表,明天那个部门要统计表的现象发生。高校将不接受其它各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计任务。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的职能有四点:综合、协调、统一和规划。综合是指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将高校目前所执行的所有统计工作任务进行检查,将各种报表中重复的指标合并,不合时宜的指标删掉,反映新情况的指标补充上;协调是指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协调各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统计工作任务及各主管部门和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的关系;统一是指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组织各个主管部门编写各自的指标解释,统一指标口径,这样就可以做到同一指标在不同报表中具有相同的解释,避免出现混乱的局面;规划是指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对统计信息化建设所作的安排,多长时间内建成数据库;多长时间内统计人员计算机达到相应的水平、多长时间完成统计信息化建设。

第3篇:大学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当前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强调的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诚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个体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更加容易做出突出性的成果。本文关注的视角是从大学生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出发,探讨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形成。本文将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探讨能实现对其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强调国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提供充足的能力培养,而且还可以使得当前的教育模式逐步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学校的相关的教职人员都应该加强自己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本文着重从大学生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通过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实现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并能使得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大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

1、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家对语文课程一贯的观点就是只要欣赏和记忆相关的知识就可以。但是,语文教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是古今中外的大量的学者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以及精神食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整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思考当前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一个简单的语文知识和现象。大部分大学生都把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点当成理所应当的合理的现象而不去思考观点或者是结论揭示的过程。这种现象是导致当前大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缺乏的最主要的因素。

2、大学生在语文领域的事业不够开阔

语文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内容十分的广泛,因此要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话就必须要保证学生在语文这门课程相关的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积累和视野。在我国的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由于大学生刚刚经历了高强度的高考从而使得在大学学习期间有一定程度的懈怠。无论是之前的学习生活中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还是在大学期间较为懒散的学习方式都使得学生在语文这一领域中的视野比较狭窄。要使得大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话,如果没有保证坚实的基础其实现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二、大学生语文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办法

1、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需要从学生的思维模式出发。在以往的传统的大学生语文教学中,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的大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层出不穷。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语文教学过程本身,由于语文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只需要记忆而不需要严谨思考的一门学科。所以,大学生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从来都没有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大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能力入手。大学语文教材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料中的主要内容都显示语文涉及到的知识都是古往今来以及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字形式而是需要每个学习的大学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加深理解从而更加理解文化的由来和发展,这样才会使得大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积极对周围的世界作出具体的思考从而为社会发展的进步作出自己的创新。在大学生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受到学校相关机构部门以及相关的授课老师的高度重视。因为大学生还处在一个被引导的阶段,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学校的相关学习计划的强制规定以及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循循善诱。具体的做法就是学校在进行对学生的具体培养模式的讨论过程中需要将培养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教课老师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学期间,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不定时的在随机班级进行听课并对老师的相关工作作出具体的监督和给出合理的建议。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老师可以针对具体的内容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让全体同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是老师不定期地给出相关的思考题目并要求同学完成相关的书面报告等模式。例如:请学生思考自己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哪部著作最具时代意义,并结合该著作讨论自己的看法以及该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存在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思考结果将受到老师的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奖励。这样,从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两面出发可以有效保证大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思考能力的培养。

2、积极引导学生开拓视野

要进行创造性思维相关的培养,除了学生本身要有独立和积极思考的能力之外,保证学生在这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基础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所以,根据我国的大学生在语文这个领域基础薄弱的具体问题出发,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逐步实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对语文领域相关知识的积累,大家普片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要不断地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一点从大的方面来讲具有一定的可行意义,所以首先应该鼓励学生增加自己的阅读量,阅读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建议来实施。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要首先保证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及积累。所以,要让学生尽量多去学习与语文有关的并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容易被大家都忽视掉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还会提高学生在将来其他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的观念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加扎实以实现未来的创新。第二种可以高效扩展学生语文视野的活动即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每个学生关注的方面不一样所以猎取到的知识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课堂上或者是专门的讨论课程或者私下举办的讨论会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每个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或者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到的有趣知识,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学生语文视野的拓展。实现大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视野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得保证在学生自身积极的情况以及老师要求和管理的条件下。所以,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组织学生参加某些具体的活动来实现自身视野范围的扩展。

三、结束语

本文从大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在当前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本文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相关的教师或者是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作者:杨翠平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智霞.大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1):94-95.

第4篇:大学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成才;能力培养

文化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文化表达的载体。不同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各有千秋。了解异域语言运用应该在关注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文化的发展以及运用的价值意义。学习一种语言更需要在了解其文化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文化的使用规则,使得语言表达更为精准。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往往只在《英美文学》等学科中要求学生了解跨文化,对一些相关语言文化现象缺乏“细水长流”的引导熏陶,使得学生的语言文化存量不足。

一、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缺失现象

我国高等教育在英语中使用的教材多与西方的生活相关,反映了西方风土人情和习俗、生活习惯和道德价值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则认为学生跨文化了解学习是一种内在学习行为,无须过度重视,这样的意识容易产生一些负迁移影响:①注重语法知识运用,忽视文化的变迁发展,使得语言表达“文采丧失”。②学生缺少起码文化礼仪运用知识,像很多大学生对西餐饮食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在对外运用中往往“不知所然”。③缺少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地道性,语言运用停留在中方的思维基础上,产生中式英语。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缺失原因

教师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跨文化知识的传输,给学生产生“文化只是语言学习的附属物”误导,让学生不够重视。学生对课程中提及到的相关语言文化知识只是“浅尝辄止”,对文化是浅学死用,造成了语言知识与文化运用相脱节。

三、破解跨文化缺失的策略

(1)多读,了解文化。阅读是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有效方法,能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更为全面了解英美异域文化。通过阅读理解,能够让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更为深刻。China Daily、21stCentury、China Today等报刊都是学习跨文化的很好读物。学生通过这样深入阅读,不仅能够了解有关文化的历史渊源,还能够在自主阅读和理解记忆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认知感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跨文化中,要能够紧扣语言与文化的发展价值来深化阅读学习方法运用。在阅读中,可要求学生将文本中的有关文化现象予以搜集,形成一定的文化知识宝库,积淀文化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发散性思维,找出与此文化相关或者相似的现象,让学生能在举一反三的学习中深化认知感悟。

(2)多观,学用文化。读是学生了解文化,认知文化现象的一种方式。通过观看来深入了解文化,则会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在观看中,能够更好刺激自己的语言学习感官,形成一定的敏锐学习印象,提高学习运用效果。大学生对语言学习更为喜欢直观形象感知,即通过观看和欣赏来了解英美文化,能够让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更为浓厚。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与文化相关的影视片段资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例如,在观看西方人对“Merry Christmas(圣诞节)”有关片段资料基础上,会发现,由于地区差异,美国人生活在北半球,圣诞节时值冬季,给人更多的是“Gray skies and warm fireplace”,而澳大利亚人生活在南半球,则恰恰相反,更多的是“The blue sky and vast beach”。通过这样观看欣赏,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感知印象。

(3)多思,鉴赏文化。学生在对比学习中的方法运用,更能够让学生有深刻的感知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多思,让学生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思维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知。建立在多思和对比学习中进行文化运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自觉主动学习行为。例如,What’s the difference food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区别”的学习过程中,可从中国人喜食鸡肉、鱼和海鲜,美国人爱吃牛排等方面予以比较。像在英国,喝茶中“红茶”被翻译成“black tea”,而非“red tea”。这是因为,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故称“红茶”;而英国人则相反,往往注重于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的。这是这样的差异,会给学生产生一种错觉感知。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多比较学习,以深化理解感知。建立在这样深刻认知基础上的鉴别,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更能够提高语言文化运用的精确度。

如上所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跨文化的运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运用能力,不仅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准确性和地道性,更能够让学生以世界的意识来审视认知外语,提高学习的能动性。从文化的缺失中探析解决策略,是对课程教学的有效深化,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内化生成,满足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晓玲,康光明.大学英语写作中跨文化意识的缺失与培养

[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唐智霞.英语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

第5篇:大学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有显型的文化和隐型的文化两种,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遗产。指的是历史上创造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切生活样式的所有。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从文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是生理的遗传,不是先天所有的,是人类后天考学习传承,它的大部分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使人们意识形态中不自觉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反映的人类行为。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是人类交际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渗透与运用,人与人的交往不仅仅局限于原先的国家之内,已经扩大到国与国之间,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对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会以各自所熟悉的一切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对方的文化,因为成长背景的不同,便会在不自觉、不自知的情况下对对方文化产生误解、困惑、甚至排斥,这样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障碍。具体来讲,要避免在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经营管理的方面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由此形成的冲突。必须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一种语言,进行文化对比,并能用它进行顺畅的交际。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国家也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从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入手,浅谈在这一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并能自如地使用它?这就意味着在日常的交流中,要帮助学生能否及场地使用英语,换句话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这门语言。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讲,就是要对学生文化意识进行有目的的培养, 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并提高。

自古以来,跨文化交际就一直存在着。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交际中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往过程。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运用,经济的渗透不断深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交往的频率与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是因为有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没有语言,便不会产生文化。而人们说话方式或行为习惯又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教育状况、、政治状况、经济情况以及价值观念都不相同,由此出现的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

目前,英语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它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人民交流的一个工具,作为国际通用语,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已经作为必修课成为每个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工具。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感受能力,把学习语言的和英美文化知识同时进行,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掌握简单的语言技巧,而是能够学有所用,对于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向纵深方向的发展起到助力。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通过了解英美文化知识,指导他们更加正确与熟练地使用语言,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并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人之间的相处中减少交流障碍,选择恰当的交往方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优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国际型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首要任务。因为提供教学的主体条件的是教师,教师如果自身视野开拓、科研能力强、认知水平高,则“强将手下无弱兵”。因而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长期有意识地构建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教学理念,主动地获取、深层次地处理文化知识,并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校方能够让教师接受具有针对性的、密集有效的英语教学培训,派送教师赴英美国家的高校进行研修,让教师亲身体验英美文化,感受当地文化,扩大了教师的国际视野,拓展教学技能,必定能够提高了教师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

并且,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层面知识,还涉及到诸如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教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对知识的融会贯通驾轻就熟。

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学生是英语教学活动的实际核心与真正主体。现如今,可以利用在课堂上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利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已经欣赏大量优秀影视作品这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目前,英语课文有许多内容涉及到英美国家的风俗、宗教、著名的文化标志和人文价值观灯内容。比如说有关自由女神像的象征意义,巴比娃娃发展历程和社会影响,或者英美文化中对于婚姻的诠释理解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中很好的材料。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英美人的过往历史,比较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总体说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要以教材为依托,进行英美文化方面的拓展,不能脱离教材的学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还要引导学生挑选出富有文化内涵的有着丰富意味的词汇给予特别的描述和解释。让学生能够了解在这些看似简单的词汇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典故或者深层的民族文化意义。

另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因为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从中得到对于西方文化有血有肉的了解。老师可以把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课外阅读。例如《三个火》、《红字》、《简爱》等作品。因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和文化镜像。通过这些经典的文字的字里行间,学生可以对英美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有所了解,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宗教传统、词汇的文化内涵以及风俗习惯等知识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可以掌握英美文化的核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当今大量的英语影视作品的传播更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的好手段。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和普及,我们不出国门也可以领略世界的各个角落的风土人情。教师可以选择优秀影视作品介绍给学生。英美电影中美丽的场景、精致的画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而地道的口语对话可以丰富并且补充学生的词汇量和口语习惯,影视作品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背景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如何优化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

优化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可以从充分利用大学校园资源开始。比如开展各种英语实践类活动、开展文化活动、建立校园英语爱好者交际平台、利用校内院报、广播站、校园网等资源。由此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大力发展社交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行为能力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跨文化交际的学习网站、语音影像资料中心、资源库、英语学习网等学习网站数目众多,一些影视资料可随时访问下载和在线点播。有的教师还建立了QQ群或者小型BBS论坛用于资料交流,通过不断更新博客或者微博与学生实现双向的互动交流。校园中还组织了课外英语俱乐部同多定期活动组织开展英语演讲比赛、组织“英语角”文化活动、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辩论赛或者英文歌演唱会等让增强学生有意地营造学习氛围,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体验于感受中满足成长过程中个性的发展要求。以及成就感体验的心理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层次,培养懂得国际交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型人才就必须在大学时期把中外文化和英语语言已经各种边缘学科的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之中,才能适应国际交流和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的需要。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它不仅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还是一个文化相融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遵循实用性原则,还要利用教学的阶段性原则,将适合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融于教学体系中。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使用英语时流利和顺畅,有能力顺利的交际,因此跨文化交际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和英国的文化差异其文化背景,更要挖掘教材中深入的文化内容,避免在未来的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一些可能出现的交际失误,使语言学习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服务于沟通与交流。另外,教学中还要利用阶段性来施教。外语教学都不能脱离文化教学,并且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的同时也逐步的学习和接受外国文化。根据教学的内容、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来展开教学,由此,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与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有意识的筛选,选择学生能够接受、适应的内容,避免一些敏感的、差异性大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和不同观点的包容心,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平相处。

四、结语

总之, 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这是时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语言学习本质和内在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必须的内容。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不断探索、学习,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前言,2004,

[3]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 理论、实践和方法[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 A. L. KROEBER, CLYE KLUCKHOHN. Cu lture: A Cr itica l Rev iew o f Concepts and Defin itions[M ]. New York: RandomH ouse, 1952

[5]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P53.

[6]Kim,Y.Y.(199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systems’theoretic view[A].In S. Ting-Toomey & F.Korzenny(eds.) Cross-cultural

[7] Hogan,R.( 1969).Development of an empathy scale[J].Journal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第6篇:大学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发展 学习兴趣 转化策略

一、引言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才能促进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自觉、自愿参与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来。对于英语学困生,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使其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理解及认识,提升对英语学的兴趣。

二、大学英语学困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心理条件,也是客服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自己又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不刻苦努力,在英语学习上越来越落后,以至于跟不上学习速度,逐渐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情感紧密相连,而师生感情则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语言不生动活泼,缺乏幽默感就很难吸引到大多数的“听众”。有些教师不关切学困生,反而更多的表现出歧视学困生并存在道德缺失,学生回答错误或答不出来就加以批评,这样会伤其自尊心,使正处于青春期、心里成长期的学生心里产生阴影。有些教师习惯在课堂上随即点名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当对知识理解不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或因紧张或因暂时性遗忘,站起来卡壳回答不上问题来,教师就会转向其他学生提问,而对站着的学生不闻不问,致使回答不上来问题的学生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很是尴尬。

如果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及对学科学习的理解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下列举出笔者曾辅导过的英语学困生对学习英语的理解:由于一些原因,学生A从未进行过英语科目的辅导,所以在学习英语时,相对于有过学习积累的同学感到吃力,由于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些英语学习的“底子”,英语教师就很少顾及没“底子”的学生,学生A逐渐走进了英语学困生的行列。在心里总队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他对英语教学的理解是,“教师照本宣科,没有创新,听起来就乏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没有学习方法,英语学习效率不高。”像学生A这样对英语学习不能正确理解的学生有很多,他们看不到自身对于英语学习认识存在的问题,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

三、英语教师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遵循学生心里发展规律。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阶段性、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学生学习英语超越了心里发展阶段,学习就会产生很大的困难,力不能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基本上呈现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我评价偏高,较难教育,需要耐心帮助;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对未来充满理想,怀有抱负和创造意向,但往往急于求成,对困难、挫折认识不足,易于灰心丧气或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英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里发展规律,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热爱和关心学生,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这样才能改变学困生的自我评价态度,使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得到提高。“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英语教师能做到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关心、爱护他们,和他们交友,经常和他们谈生活,谈学习,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他们就会感觉到,教师很关心他,重视他。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困生把情感体验迁移到课程学习中去。

(二)经常与学困生进行情感沟通。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学生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的说法。沟通是师生之间增进了解和信任的双向活动。教师更要给予他们以尊重和爱护,用语言和行为来感化学困生。教师要多给予他们以尊重和爱护,用语言和行为来感化学困生。教师要多给予他们爱心,要真诚的尊重和理解学困生,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他们,尤其是不要当众讽刺挖苦他们,这只能加重他们的心理阴影。要给学困生能学好英语的信心。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不能抱有偏见,即使某些学困生考试一直不好,教师要更要激励、鼓励他们,使其得到进步。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不要轻易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千万不能让其产生绝望心理。英语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不要认为其学习能力弱就从不提问。

(三)建立学优生和学困生学习互助小组。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互助学习,突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尊、互爱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合作观念、合作思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做分层次组合,即学优生和学困生学习互助小组。学困生由于自身学习成绩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需要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帮助,从而达到全班共同提高的目的。英语教师可根据班级里各个学生的性格、英语学习成绩,合理地划分出四人或六人小组。首先让组员之间互相熟悉,进而相互信任,然后再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出合作主题、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从而达到主动探讨、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学困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在展示中不断的得到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知识,增强了信心,从而英语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四、结论

英语教师的师德、个人魅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都会对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然后运用好的教育策略,才能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参考文献:

章兼中,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2000.

第7篇:大学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 大学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不仅仅指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文化是一个人文的概念,与国家、地域等政治和地理划分并没有必然联系。“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全面的储存着文化的整体信息;同时又是文化的写照,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其结构组成部分或全部的决定着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对于大学的学生来说,学习好英语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然而在目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面临着新的情况,因而也对大学生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信息时代给大学生英语学习提出的要求

对于大学生来说,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其今后跨入职场的必备技能。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会直面职场与社会,或者要进入研究生阶段进行学习,这两点都要求他们要在外语的学习上更加精进。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能够在学校里提升其与人交往的基本素质,使得其能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人的也都具备应对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当今社会中的频率越来越高,然而当下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由于课时数量的限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涉及到跨文化交际内容数量较少,教师也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去深挖、拓展;高校环境相对比较闭塞,跨文化交际内容主要体现在课外内容、课外活动当中,学生课外时间缺乏规划,也缺乏对于外界跨文化交际环境的接触;丰富跨文化交际内容、营造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的环境、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的比重都是极其重要的。

由于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层出不穷。我国的一些俚语、俗语、甚至是节日名称在外国语汇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词汇――简而言之,这就是一种“文化空缺”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在中文语汇中产生,在外国语言和文化环境中,也有诸多“空缺”、“缺位”的现象,导致跨文化交际中双方交流不畅的情况的出现。诚然,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需要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国去规避。这也是信息时代给大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的新要求。

二、信息时代下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灵活运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互联网的应用。为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大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就必须要利用好互联网,让学生能够把握资源,了解多元文化。互联网是多媒体信息的载体,除了文字、图片之外,教师还要提供互联网在线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国外电视剧、电影、音乐的欣赏,介绍其阅读英文原版籍等,使得学生能够从更加鲜活的实例中获得跨文化交际中应当习得的一些知识。从而对于外国社会整体情况、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逐步了解国外的文化现状,从而认清与中国的文化等。

2.采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帮助学生融入多元文化。诚如前文所提到的,目前大学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所需要的就是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因而,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利用互联网、电脑、手机等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跨文化交际,从而融入到多元文化当中去。这里就完全可以采用任务型学习法,将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题目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查找自行来进行解答。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制作视频、现场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展示,直观的塑造出跨文化交流的环境,表现出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的融入多元文化。

采用多媒体设置情境,还需要为学生塑造出一个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境。这种情境,一定是多元化的、具有方向性的、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搜索资料,制作成PPT的方式来展示跨文化交际中所要注意的文化空缺、文化休克等问题,通过专题的方式来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一一击破”,从而达到塑造学习氛围的目的。

3.采用多媒体信息工具,多维度传递多元文化信息。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其实就是将二语学习者置于一个英文语境中进行锻炼,而目前大学生缺的就是这一点。基于互联网和大学生都十分热衷的手机应用软件等,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推特等信息平台为学生塑造出一个英文语境来。比如说,在申请相关账号之后,使用全英文向学生一些信息、活动,使得学生在与账号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的实用英语,加强使用英语的熟练程度;作为教师,也要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学生介绍一些比较好的介绍中外文化差异、倡导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社交账户账号等,让学生在阅读有趣的内容信息的同时逐步提升对于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三、结语

信息化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挑战,同样要靠信息化自身来解答,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目前,信息化的浪潮给大学校的学生带来了诸多挑战,然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这一切的挑战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一一化解,不得不说这一种时代的进步。未来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同样也是跨文化交际盛行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取得自身的发展进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积极主动去拥抱时代特点则是更为重要的。

第8篇:大学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跨文化交际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所进行的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出国留学、旅行变得更加简单,大学生开展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语言学习与文化背景紧密结合,以文化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使学生在了解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在很多方面都有表现。从课程设置上看,除英语必修课外,大学中还开设了大量与文化相关的英语专业选修课。如美国历史与文化、英国小说选讲、欧美影视作品赏析等文化氛围浓厚的课程收到更多学生的喜爱,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跨文化交流的无处不在。换言之,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习外国文化,从文化根源上了解欧美国家的经济政治能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进而降低交际难度。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

1.语言教学与文化内容相脱离

相较于大学一、二年级的英语必修课程,文化类英语选修课在课时和内容上都处于劣势地位。部分外语教师过分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将英语课堂变为了语法课堂,这类以语言知识为主线的英语教学内容相对单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部分学生尚未摆脱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模式,将学习重心放在了单词学习、语法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使英语学习成为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而非文化内容的学习。

2. 部分教师缺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文化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了解文化思想内涵来实现外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递与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让他们在了解文化知识的同时将交际能力应用到生活当中。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缺乏文化教学意识,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局限于书本内容,无法深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思想和分析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思想理解的深入学习。过分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的同时也使英语学习成为了应试教育的辅助工具。而教师英语跨文化交流意识的缺乏也会从思想上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忽略英语学习的作用和意识,进而削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教材内容单一,文化内容陈旧

纵观大学英语教材,不难发现其中与外国文化紧密结合的部分并不多,且内容主要以锻炼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缺乏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来看,过于贴近日常生活的大学英语教材限制了学生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将学习内容局限在日常生活上,削弱了英语的使用性和文化性。此外,传统教材以词汇学习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行文写作能力,课本内容更新缓慢,大多沿用经典的英语课文,而忽视了新近文化内容与文化现象的收纳。这种情况下的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化是脱节的,缺乏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恰当的教学内容使英语学习无法满足出国交流的各种需要,也使得出国留学的学生无法尽快适应当地的文化氛围,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上的困难。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式英语”是英语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影响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简单来说,“中国式英语”的出现源于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的不同,即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为尽量缩短差异,使学生尽快适应日常英语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薛恒的英语思维能力,使他们在理解英语思维的基础上完成学习内容,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思维定式限制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使他们无法准确把握话语的隐含意义。而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就是要学生站在英语文化的背景下思考问题,省略从汉语翻译为英语这一过程,真正做到用英语思维思考英语文化。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锻炼,通过加强口语和写作练习来养成新的思维方式,逐步摆脱汉语思维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影响。

2.促进师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养成

即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观念,将英语从一门工具性的语言转变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媒介,充分发挥英语在文化思想交流中起到的作用。跨文化的语言交流能使学生更好的处理不同场合中发生的不同事件,并更快更好的适应自己在新环境中的新身份,进而更快融入到外国的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和学生要改变原有的文化意识,抱着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借鉴的新思想开展跨文化的沟通交流,从而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与文化思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听多看一些英文原声电影、英语新闻,帮助他们了解外国的文化现状及其与我国的文化差异,同时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拓展,使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生词、语法,进而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了解的同时进行。

3. 营造交际范围

应充分发挥外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到跨文化交流带来的乐趣,并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语言能力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通过营造恰当的语言环境,学生能更加灵活的应用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并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

第9篇:大学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英语专业 跨文化交际能力 现状调查 策略分析

在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中,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在国家的各个领域都供不应求,大家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学习与运用,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①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要注重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在跨越种族、社会阶层、教育背景等因素的情况下,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交际。通俗地说,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谈或发送跨国邮件时,甚至观看外国电影都涉及跨文化交际。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调查

大多数人在与不同国度的人进行交际之初,都认为只要学会运用该国度的语言就能很好地与其交流。而事实是除了自身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外,交际过程中的一些非语言因素同样会阻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导致双方即使没有语言障碍经常发生误解甚至交际失败。因此,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现今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和数据分析,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分为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比较各年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得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英语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reading)、写(writing)和译(translation)五方面能力。其中,听和读在英语学习中相当于知识的输入(input),而说、写、译相当于知识的输出(output)。本文着重分析听说写译这四个方面。

听和读在英语学习中相当于知识的输入(input)。由表1可知,学生对于一些隐含内容的文段普遍表现为不能完全理解。通过各年级数据的对比,可随着年级的递增,部分学生的听力能力有所降低。结合教师访谈得知,学生做听力训练碍于其掌握的词汇和短语,对一些连读省音的文段不能完全辨析。另外,紧张情绪容易分散注意力,对所听到的内容产生误解。此外,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大三的教学计划中未设有专项听力课程,因此该段学生听力水平没有明显提高。

表2显示,约65%的学生能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简单交谈,这得益于部分学生在幼年刚接触英语时,就表现出对英语的极大兴趣,而34%的学生在交谈过程中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这主要是因为个别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模糊定位。除这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外,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理解,忽视实践训练。

从表3可知,英语专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随着对写作课程的开设,有明显进步。商务英语的专业性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商务信函的基本能力,同时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自如地运用商务知识书写各类信函。而数据表明大约有36%的学生在写作时,出错颇多。这归因于学生不注重自己的语法问题,导致其在写作时粗心大意,漏洞百出。

根据表4的数据,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普遍表现为:相比英译中,中译英更难。这主要是因为在英译中时,大部分同学可以通过查阅词典大致了解原文大意,用母语进行组织,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对于后者,虽然学生能够理解原文,但无法用地道的英语翻译,且长期存在“中译英比较难”的心理。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多方面渗透跨文化交际,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将理论性知识运用到跨文化交际情景中,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改变现有教学模式。

在教学计划上,学校应该平衡在各年级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尤其是口语课程,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优势,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融入课堂。

2.充分利用课堂优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在原有教学计划中穿插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创设交际情境。教师要确保教授的内容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贴近学生、生活、社会,让学生了解发展需求,并引导其自主阅读外国文学、英语刊物等,利用媒体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阅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及英语实际水平,制订教学方案,激发其阅读兴趣,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方面,除了要督促其掌握最基础的写作技巧外,还要学会使用高级短语句型,也可引导其使用俗语提升写作水平。在翻译时,教师需要着重讲授短语、语法等,利用课余时间有效地组织学习,使学生的各项能力达到一个平衡点。

(二)巩固听说读写译,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进行涉外商务活动的前提条件,而学习商务英语是为了从事商务活动,与和自己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为了确保在国际背景下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学生需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做出积极响应。

1.克服消极心理的影响,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成功的交际不仅需要交际者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更需要良好的交际心理。在英语交际中,学生通常表现出自信心不强,害怕出错误等消极心态,这些都会导致交际效果不理想。因此,学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使整个过程尽量轻松愉快。同时,学生应当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客观地分析学习成果,设定一个长期的学习目标,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2.灵活运用学习策略,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以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指导,总结各方面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突破。如:在听力理解方面,提高自身的辨音能力,加强语音语调的学习,比如多听VOA或者BBC等。学生要把握课堂时间多与外教交流,利用现有条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训练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强记忆效果。在书面表达方面,除了基本词汇的惯用外,还要学会灵活使用长短句,必要时可引用优美句对文章进行润色。在翻译方面,学生需要注重积累专业性词汇,掌握翻译技巧,尤其是英译中和中译英的语法差异。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在当今国际贸易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考虑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各种因素,而且要把握课堂和实践机会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我们要端正态度,学会灵活变通,正确对待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场合,尽量避免在交际中发生冲突。学校、教师和学生应相互合作,了解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注释:

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29.

参考文献:

[1]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赵悦.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4):87-88.

[4]陈欣.非语言交际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A].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