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20-02
目前,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战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强调“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列为我国教育十个重大发展项目之一,是今后教育领域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
1.多媒体及网络设备的使用虽然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创新,但还存在许多弊端。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第一代课堂中黑板加粉笔的时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现阶段,多数教师还仅仅停留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来呈现书本内容,教师上课时候照着PPT念,学生甚至笔记都不用,反正下课后拷PPT就行。
2.多媒体设备还处于初级阶段,课堂的装备、摆设还未摆脱传统的模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板书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但现阶段的多媒体设备大多数还需要教师用鼠标操作电脑,反而约束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3.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还未得到广泛的提高。虽然信息化教学设备表现出其他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诸多优点,但是它本身的这些特点并不能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只有相配套的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跟上去了,技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是能否用好多媒体设备的关键。
二、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
1.信息化技术与教室空间的创新。(1)教室实体空间的创新。信息化时代的教室可以是变化无穷的,如耶鲁大学的金融专业的某个教室整个就是一个模拟的股票交易大厅。再如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郑泰升带领互动建筑研究室团队以未来2020年的教育学习为梦想蓝本,融合情境控制,成功打造了全台第一间以数字制作结合高科技的未来教室――iStudio,iStudio未来教室研发了可变形智慧白板,内部嵌入了智能型触碰屏幕和感应组件,地上更嵌入了脚踏式智慧地板,提供教师轻易变换演讲教学模式、互动讨论模式或展览简报模式等教学情境。该系统在上课期间会实时地录像并广播到网络上,参与上课的同学能够收看老师的教学实况转播视讯。(2)教室虚拟空间的创新。虚拟的学习空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线课堂。随着网络课程、网络学校以及各种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摘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战略,本文指出了信息技术在当今课堂教学应用的不足,分析了信息技术下应通过教室端装备的创新、教室空间的创新、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等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最后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必须依靠政府、学校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20-02不再禁锢在传统的课室里,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包括了学校学习(SCHOOL STUDY)、家庭学习(FAMILY STUDY),甚至是户外学习(OUTDOOR STUDY),因此,各种虚拟空间教学环境的建立,是今后课堂创新的又一重要方向。各种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学习资源也大大拓展了虚拟学习的空间,例如由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 Ng和Daphne Koller创建的Coursera同顶尖的大学合作创建在线免费课程。点击进去Coursera,你就可以看到各个大学栏目下的课程。教授们会在视频下方放出具体的教学大纲,让你提前知道该课程每一节你能学到什么。教授们还会布置家庭作业,并且规定了一个具体的提交时间。等到课程全部结束你还会有一个最终得分。总之除了是通过视频的表现形式,其他的一切基本上和你在真实的大学接受教育一样,只要用心去学,能够学到很好的知识。
2.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新。信息化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无论设备多么先进,网络环境多么好,如果没有优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就成了无木之本、无水之源。而我国目前正是由于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匮乏,制约着我们应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使得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为同学们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多媒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方便同学们理解吸收。(2)开发信息化学习资源。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学资源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及单纯支撑教师教的多媒体课件,而应扩展到可以支撑学生学的专题性学习网站、学习平台等。教师应当结合学科内容及学生特点,与相关技术人员一起积极开发包含相关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后拓展资源的教学网站/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生机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到平台上,实现共享与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3.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创新。(1)通过信息化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模拟情境和协作情境,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以图、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各种信息资源为媒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答等各种方式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种师生课堂互动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上能实现许多传统课堂所不能实现的各种课堂师生互动形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升,课堂学习充满活力。例如现在国内外许多学校都在探索的“翻转课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吸收新知识,放学回家则通过做作业来巩固一天所学。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却能把这个学习过程颠倒过来,教师可以制作视频来解释传统课堂上教授的概念知识,学生则通过网络在家收看视频,开展学习,而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并与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互动,达到了传统课堂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如何促进教育信息化趋势下的课堂教学创新
1.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引领者。近几年来,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通过各种培训及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等提升各学校、各专业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水平。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趋势下的课堂创新,个人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校各类评估中,开发信息化教学创新应列入重要的一个项目,在这种评估中,不但要有硬件建设、网络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学校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的研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避免“面子工程”的发生,使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2)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应成为教师考核及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应该把信息化水平尤其是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水平列入教师教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项目,来促使广大一线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水平。(3)教师开发出教学软件、电子书等电子产品后,如何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产权如何保护,如何避免各个院校重复开发同类信息化项目,造成资源浪费,都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引导。
2.学校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校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1)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从重视物到重视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的培养将是一个相当艰巨和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决策者转变思想观念,把培养教师的能力作为重点工作。(2)领导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发和制作标准、规范、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集电子教材、课件、学术文献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使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把教育信息化当作部分领导的面子工程。(3)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使教师把信息化教学创新作为一个常规工作,并列入教师考核的范畴。
3.教师是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的执行者。IBM的开创者曾说过,教师才是最神奇的魔术师,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课堂、学习、教育,将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在这个过程当中,真正要实现这种教育梦想的,关键还要靠人,因此,广大一线教师是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最终执行者。(1)教师应转变思想,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本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识,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贮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2)积极参与各类信息化培训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竞赛,通过这些培训和竞赛,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变革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
参考文献:
作为“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在惠普等IT厂商的支持下,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针对不同经济管理学科课程,建立了六大实验教学区,同时准备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全部实现信息化。如今年建设情况进展如何,实验中心下一步还有哪些信息化建设规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门走访了该校实验中心负责人熊胜绪主任及实验员周进华老师。
记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的整体情况如何?
熊胜绪:我们实验中心成立7年来,信息化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自从2007年获批“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后,中心围绕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以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和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两大项目为龙头,从网络与配套设施的升级完善和教学资源的内容充实与质量提高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完善与优化中心Web网站的内容与功能,使之成为一个兼备教学与管理、教学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2008年以来,中心每年投资1万元用于中心网站的运行维护与建设,如今,网站的功能合理完善,其教学资源总容量达382.2GB。除营销模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远程实验教学系统继续发挥作用外,企业经营决策模拟、ERP、创业之星等一批教学系统也实现了远程化。
其次,初步建立起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共享系统。该项目于2010年初启动,目前已初见成效。该系统一方面实现了六个教学实验区资源配置的科学化,从实验环境、设备的功能介绍和使用说明,到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全部实现数字化或多媒体化,以数字化方式发挥出与传统环境相同甚至更佳的功效;另一方面,在校园网基础上,结合经济管理专业实验的特点,完善和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向校内外提供全方位开放服务。
再次,开发研制与经济管理专业实验项目配套的数据库系统。2011年以来,随着行为科学实验室、经济科学实验室等一批新的高层次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启动,中心与有关学院合作,以财政学、会计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资源为核心,着手开发“公共财政资源数据库”、“会计财务报表数据库”,目前部分子库已在“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素质测评”等实验项目中使用,其效果良好。
最后,开发建立了基于WiFi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与服务支持系统。该项目于2012年由中心组织实施。该系统具有两大主要功能:其一,利用WiFi实现经济管理实验区的无线网络覆盖,将原来基于Web的实验教学系统的资源平移到基于WiFi的WLAN环境下;其二,通过WLAN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无线网络化,师生可通过手机、IPad等设备享用各种实验教学资源,学校相关部门及中心也可利用该系统进行实验教学的管理。
记者:我注意到在实验中心这几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应用方面都选择了惠普合作,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熊胜绪: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惠普,首先是觉得惠普是国际的知名品牌,信誉良好,合作有保障。其次是因为我们和惠普之前已经过有过多次的合作,并且合作过程很愉快。他们的产品,不论是台式机,显示器,还是工作站,质量过硬,而且他们的售后服务也非常到位;而且他们的产品可以说是物美价廉,这也是我们选择与他们合作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周进华:我们的招投标是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的,惠普公司之所以会被我们选中,是因为他们各方面都很符合我们的要求。并且,他们非常注重细节。他们的安装技术人员非常专业,也很有责任感。在我们6月份安装新台式机的时候,他们主动帮助我们将陈旧机器清理出实验室,认真安装外接设备,并且及时帮助我们寻找软件安装公司,合作安装我们所需的所有软件。
他们的开箱即损更换服务十分人性化,更换期是三年。而且,他们的售后服务人员也非常认真负责,我们的这些电脑设备不光是教学使用,我们的考试评测也依靠他们,在每次我们学期末,他们都会专门派驻工作人员全程跟踪,及时维护设备,一旦出现问题,马上着手解决。
记者:实验中心下一步有哪些建设规划?
熊胜绪:2012年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实验中心在2007年,获得了“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荣誉,这个荣誉5年一次评选,我们今年为了再次获得这一荣誉,做了很多的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上,在实验室管理上,我们都做了较多的改进工作。而从惠普购买大量的设备,也是我们中心提升实力的一个举措之一。
我们未来几年会在实验室的建设上继续努力,我们会将‘实验与教学并举’的建设目标更改为‘以科研创新为主’的实验室建设目标。科研的创新力度会加大,对软件和设备的要求也就会相应地提高,常规的和专业化的软件都需要更新换代。
周进华:未来几年,我们的实验室设备仍会继续更新换代,我们的实验,考试,都会更新大量的软硬件。我们已经逐步推广了上机一卡通系统,今后我们会全校普及这一系统,我们会逐步开始采用一些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应用,比如门禁卡系统、上机考核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今后五年,我们每年会获得1000万左右的经费用于更新设备,包括电脑软硬件设备、电脑工作站、服务器、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等等。
记者: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免不了还要跟各IT厂商进行多方面合作,那么今后对于这些厂商有哪些期望呢?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力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125-0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化教学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和依托校园网的网络教学被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独霸课堂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图文声像并茂,给教学开辟了新天地,注入新的活力,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时段、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学习时空,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展示其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负面效应,只有努力探索信息化教学的内在规律,及时解决信息化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扬长避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所在
力学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目前的力学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难题:运用到大量的数学、物理学知识,公式繁多,推演复杂,对学生要求高;力学要为未来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需要突出力学问题的工程背景,但学生往往对实际的工程问题知之甚浅;随着科技的进步,力学学科也有了很大发展,教学信息量呈爆炸式拓展,但与此相反,力学课程的学时在日益减少。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信息化教学有着突出的优势。
1.1 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在力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机构图、受力图、内力图,过去完全靠教师在课堂上手工描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有很多的公式推演也是费时费力,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有利于教师全力以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2 突出力学教学的工程背景
力学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背景,依靠现场考察实习虽然可以解决,但太过费时费力费钱;依靠教具、模型、挂图、幻灯,一方面制作麻烦、使用不便,另一方面动态效果也不够理想。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集视频、图片、动画、声效、文字为一体,使力学课程的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有趣,也大大增强学生根据工程实际抽象力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有效拓展教学时空
借助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预习预备知识,锤炼重点内容,突破道道难关,还能根据个人兴趣学习力学前沿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张扬个性。
2 信息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对信息化教学的内涵要真正吃透
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在于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时空,改变传统上以教师和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立一种以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念。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两种常见的呈现形式,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不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同时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它同时强调要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借助网络环境开辟教学的新战场,从而拓展教学的时空。
2.2 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要建设、管理、使用并重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有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就是教师借助网络搜索相关信息,然后应用于教学即可,教师就是一个信息资源的检索者和使用者,至于原始资源的开发建设那是别人的事情。实际上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从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是信息资源的加工者、建设者、传播者。由于教学工作评价的推动作用,各院校目前都比较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特别是网络课程建设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从教学检查中也反映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重建、轻管、不应用。许多单位在评价期间建成的网络课程,其应用信息都是在检查结束之日就戛然而止,在最近的几年内既没有更新课程内容,更没有实际应用记录。丰富网络资源,建设网络课程,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评比,应该在集中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并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使其产生实际的教学力。
2.3 开展信息化教学要避免重走灌输式教学的老路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课件,把自己定位为课件的解说员,把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变成以电脑为主导,表现为上课时按顺序播放课件,讲课变成演课,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教学进程,教与学失去主动和谐的气氛,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难以出现师生互动、互相感染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编剧”和“导演”,多媒体是诠释“导演”意图的“手段”,“导演”不能降格为“解说员”,是多媒体辅助教师,不是教师辅助多媒体。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动摇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有些教师在用计算机呈现教学内容时信息量太大,节奏过快,不考虑学生的思维顺序和速度,“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师实现灌输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思维创新。另外还应特别注意,媒体或教师代替学生得出结论的现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别突出,没讲前因已出结果,剥夺了学生的智能挑战机会,使其丧失成就感,削弱进取心。
2.4 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努力提高课件的质量
有些课件的可靠性、交互性和可操作性差,使用很不方便,故障频发;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媒体素材单一,满屏都是文字,且整屏播放,照屏宣讲。教师应该是一步一动,讲到哪儿出到哪儿,这样才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如果全屏内容一览无余,学生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此外过早出现结论容易扼杀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能力培养。有的教师把课件的华丽程度看得比课件的实际功能和效果更重要,把课件装饰得很华丽,不该用动画的地方也用动画,不必加声音的地方也加声音,却不在实际功能和作用上下工夫。这样的课件过于注重形式,虽然看起来很热闹,但课堂使用时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常常被吸引到教学内容以外,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背离了课件制作与使用的初衷。还有一些课件的字体大小、颜色选择不当,前景和背景的搭配不合理,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差,有的甚至根本就看不清。
3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力学创新能力的
方法与途径
工科力学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工科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对工科力学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安排。
3.1 寓创新意识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知识产生的过程,要用科学家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于探索,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来感染学生,要把科学家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为此,要收集创新教育的案例,将创新的思想、方法融入教案,进入课堂。例如,通过视频、图片、动画向学生展示嫦娥奔月、神舟飞天的壮举,感受胶州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宏伟,体验鸟巢、水立方的神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分析这些最新科技成果中的力学原理,在力学理论上得到升华;结合力学计算等方面的一些知识进行解说,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力学的重要性,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形成爱力学、学力学、用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在课后可让学生针对某个实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完成“资料检索问题分析创新(或改进)”等一系列科研过程,最终以力学小论文或实物的形式体现研究成果,使学生感到科研并不神秘,创新也不是很难,只要善于钻研,总会有所收获。
3.2 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彻底摒弃灌输式教学,全面推行启发式教学
要努力将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探究、讨论问题的场所,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例如,利用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般情况下,仅当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能力时才有可能演变出创新思维的能力,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就是一题多解。在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力学题的解法,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快速呈现多套解题方案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各种解法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这样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充分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开拓其思路,强化其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能力,改变以往固化在思维中“标准答案”的概念,激发并培养其独创性、首创性、多样性等创新意识。
3.3 深化实验课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创新研究的基地,搭建创新研究的平台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基础力学实验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筛选一些有力学特色的项目,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研究、创新的过程,培养创新情结;开放力学实验室,支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为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完善虚拟实验室的功能,增强虚拟实验室模拟实验的真实性,使其成为真实实验的有效补充。
3.4 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让信息化教学资源产生实际教学力的教学新模式
安排学生借助网络在“工程力学虚拟实验室”完成部分实验;针对力学课程学时减少的现实,安排学生借助“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开设的力学网络课自学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筛选部分学术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资料,自主研究,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力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转变,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时空进一步拓展,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抓住信息化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协权,王建江.关于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133-134.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专业课;教学方法
0 引言
高职院校是培养未来一线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面对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如何将专业课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让专业课教学更适合学生的特点,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一直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我们要将信息化方法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将其利用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丰富的知识,同时发展个性与优势,未来更好地适应新时展的要求。
1 信息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
现代高职教育,面向的学生基本以90后学生为主,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网络时代,获取信息渠道多,每天会获得不同类型的信息,因而他们眼界开阔,头脑灵活,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适应性能力强。学生的这些优势特点,有利于生活中实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然而,面对信息时代的大量信息,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甄别能力要得到加强,此外,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怎样利用,这些都是教师要研究和考虑的问题。研究适应当今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研究信息化教学能让高职学生更好地进行有效学习,是我们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
2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提到信息化教学,我们不得不研究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将信息化教学引入并逐步应用到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教学涵盖的信息多。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学习,教师教学所用资源丰富,知识的相关信息不局限于教材,丰富的案例,让学生获取更多实用性的信息,有助于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第二,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传统的讲授往往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对不同知识的讲授方式可以根据特点进行选择,老师通过动画、视频、图片、演示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学生会对信息的多样化产生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较难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信息化教学互动性增强。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教学应用更加便捷,师生不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线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学生有问题提出,教师在线作答,教师通过讨论的话题等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第四,信息化教学时间灵活性。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从时间方面增加其灵活性。只要有网络覆盖的环境,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账号进行学习,网络的普及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和参与讨论。同时信息化教学可以跟踪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方便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第五,信息化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化需要。信息化的课堂,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定制个性化学习进度、个性化的复习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3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与创新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针对高职专业课,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将信息化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整合起来,不断进行实践,为教学改革开拓创新思路。
(一)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改革要符合信息化的要求。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课程内容的研究后,决定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接受。从教学信息化的角度讲,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因而针对高职专业课这快内容,要汇集力量,研究每个知识点的特点,用何种手段表现,不要将信息化浮于表面,而真正深入地将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改革,适应现代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研究泛在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学习。泛在学习,也称无缝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是未来教育关注的焦点内容。
(三)研究全方位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的体系适应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学习的多种渠道,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教学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积累了很多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今后,我们还要不断研究信息化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让信息化教学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课堂;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14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那么,在信息化的今天,初中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更是信息化教育的一部分,这也是未来初中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教育信息化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1.加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推广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是由我国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并针对这一概念提出详细的概述。黎教授认为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就是基于网络资源背景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科学地安排教学的任务,以此实现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信息化课程设计具有丰富和推广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同时,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对于创设教学情景、细化教学目标、合理分配教学任务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2.完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当前,很多初中学校也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那么,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教师可以不断地完善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情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软件,通过教师教学终端对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不断进行自作尝试。同时,可以创建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感受到彼此的进步,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构建交流平台,了解学生信息反馈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并没有引起过多的重视。教师的教学时间过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教师很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完善教学资源。教师就很难使学生在学习的质与量之间保持平衡。那么,教育信息化的平台可以帮助教师较好地创设交流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共享、站内交流、邮件发送等功能。
二、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实践
1.创设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完成任务
我们知道,初中计算机课程属于公共教学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校也没有过多重视。但是,目前基于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有效落实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促进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教学信息化的背景,创设教学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例如,为让学生熟悉办公软件Office,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围绕某一个主题,如奥运会、艾滋病防治等来开展。然后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分配均衡,各个小组成员分配的任务也要均衡,然后鼓励学生上网查资料,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份宣传报。
2.创设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创设交流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班级QQ讨论群、网络资源共享库及精品课程分享。同时,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个主题创设班级内部计算机操作比赛。例如,假设学生是某一学科教师,围绕授课内容做一个精品课件。让学生上网搜集素材,并科学地围绕课程内容完成课件制作。课前让学生相互分享课件内容,教师观看学生的课件展示并给出针对性的评价。然后教师在班级讨论群或者邮件共享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辛苦,并珍惜学习机会。
综上可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育也逐渐渗透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那么,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初中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本文就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针对初中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园云 信息化教学 云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08-02
一、互联网云课堂的现状分析
当今互联网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如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百度传课、中国大学MOOC、兄弟连等各种学习平台,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人们可以从网上学习到所需知识,互联网学习已经深入各个行业,成为人们求学上进、补充知识的生活方式。
云课堂是一种以“云计算”为基础的面向教育和培训行业的互联网学习模式,是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产物,完全突破时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动性远程教学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进行实时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满足了人们提升能力的需求。
目前包括大学、培训机构、教育软件商、产品厂商都在积极推进或运营互联网在线学习服掌教ā―云课堂平台。尽管目的不一样,但都对这种互联网学习方式情有独钟,充分体现了云课堂在教学领域的优越性。
高校在建设智慧校园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云课堂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如何建、怎么建、建什么的观望阶段,是引入互联网云课堂,还是建设校园云课堂?目前还在研究和探索中。唯一肯定的是云课堂是未来实现高校信息化教学的途径,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方向。
二、校园云课堂的必要性
首先,校园云课堂成为教育信息化革命性演进的一大亮点,通过云计算及桌面虚拟化等技术,一举解决了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专业实训室等教育场所中“效率低、成本高、管理弱、维护难、体验差”的问题,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宠。很多高校都引入互联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这是大势所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
其次,校园云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优势明显,效率极高,开源节流,符合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学习方式转变的规律,符合高校教育改革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再次,各高校经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初见规模,但这些信息化设施基本独立运行,无法形成整体教学系统。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在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过渡,建设智慧校园将是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而校园云课堂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向智慧校园建设转变的重要思路。
最后,校园云课堂平台具有灵活、高效、互动性,既服务教师又服务学生,打破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的时间空间限制,必然对传统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
校园云课堂有别于互联网云课堂,既继承了互联网云课堂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互联网云课堂的不足,更符合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
三、校园云课堂平台的实现
校园云课堂部署在校园内,由高校自主管理、自主运营、自主开发,以校内教师为主体构建云课堂资源平台,平台资源来自高校教师,并应用于教学课堂。
构建校园云课堂平台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平台功能,除了提供视频功能外,还应提供多媒体资源管理、课程管理、作业管理、聊天、论坛、投票、测验、问卷调查、互动评价等功能,是集技术、学习、社交于一身的多功能管理服务平台。
平台软件,当前平台软件的三大技术分别是框架、PHP框架、JAVA框架,三者各有千秋,而闭源、不能跨平台,JAVA开发周期长、难维护、技术高,建议采用流行的PHP技术,既开源又能跨平台,技术难度适中,便于后期二次开发和维护。
平台管理,应采用B/S模式架构,具有后台管理功能,界面简单、精巧,具有良好的兼容和易用性,注重全面的安全性;易安装易维护,支持多平台,支持海量数据存储等。
平台安全性,应支持数据加密、用户审核和权限设置、表单检查、数据校验和备份、信息验证等安全功能。
平台资源,应提供教师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自主开发教学课件,更新和教学资源等功能,教师还具有资源管理权限,自行决定资源调配、访问范围,自主开放资源访问空间和交流空间等。
平台实用性,应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管理、模块化管理功能,具有广泛实用价值,良好升级扩展性,支持多平台、多终端访问等。
有了以上依据,选择一个合适的开源学习平台作为校园云课堂平台是前提。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免费开源学习管理平台有:Moodle、ATutor、sakai、Dokeos、Claroline等。其中,Moodle提供了一个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功能较齐全的免费开源学习平台。目前,关于Moodle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比较火,平台越来越成熟,适合高校校园云课堂平台建设,高校的校园云课堂应用推荐使用基于Moodle来实现。
Moodle的安装配置比较简单,它是用PHP进行开发的WEB软件,既支持LAMP,也支持WAMP环境,同时还支持IIS和Oracle,只需要简单的初始化配置就可以完成。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以及教育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技能性以及实践性。就目前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其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以及知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无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1]。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之下应积极创新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有效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现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单一化
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其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虽然在信息化背景之下的现代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导致教学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仍然过于单一化,并且相关的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活动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财务管理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二)现代化教学平台缺乏
一般而言,由于教学课堂内容不同,教学平台也会有所不同,传统的教学平台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而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则是以网络视频教学为主。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教学活动时,多采用传统的教学平台,缺乏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学资金不足,导致学生上机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现代化教学平台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现代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目标不完善
就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金融管理人才,这要求学生不仅能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信息素养。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开展财务管理教学活动时,往往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难以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2]。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背景之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协作式、任务驱动式以及探究式这三种教学模式。其中协作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分为不同小组,并且教师为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财务管理问题,经过分析讨论之后提出解决方案。该模式包括分角色协作以及网上讨论等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财务管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探究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信息化背景下,将这三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结合,构建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并有效应用在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现代化教学的理念
在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要想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必须要加强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3]。此外,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要重构教学环节、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要素,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充足和交叉,确保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实现财务管理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对于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组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网络信息的海量化使得学习模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被动式学习模式逐渐转变为协作探究式以及自主式学习模式,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财务管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利用网络信息工具进行合作式学习,从而进行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有效掌握相关的信息操作技能,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Abstract Subject teaching must be integrated with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media to keep pace with the trend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informational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in the "Teacher centered" problem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by the single "Teacher centered" to "leading main body" combining learning mode;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hould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material resource group to build sharing, in order to be more material resources as an intermediary, interpersonal cyber source and social cognitive resources, explore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from learn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academic evaluation and facilities etc..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learning resource library; academic evaluation
教育与信息化融合是时代趋势。当前,国际教育信息化突飞猛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往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我国把教育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为了顺应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潮流,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本文拟探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问题。
1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研究述评
教育信息化重视培育学生信息素养,强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开发教育资源,达到优化教育过程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目的。
1.1 国外教育信息化研究述评
1.1.1 国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美国作为全球信息技术的引领者,特别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美国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经历三个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初至 80 年代中期的CAI,80 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的CAL和90 年代中期以来的ITC,ITC阶段又分WebQuest和TPACK两个子阶段。除TPACK模式较重视教师作用外,其余模式都强调纯粹“学生中心”。欧、亚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发展基本参照美国模式。
1.1.2 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
国外通过教育信息化规划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美国于2010年3月公布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法国公布“2012数字法国”计划,英国了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战略,日本于2010年“教育信息化展望大纲”,韩国《u-KOREA Master Plan (2006-2015)》。
当前信息技术催生新的学习方式,如悦趣学习、学习分析、电子书、个性化网站等。国外通过信息化规划,为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基础,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这些举措值得我国借鉴。
1.2 国内教育信息化研究述评
1.2.1 我国教育信息化述评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和西方国家类似,但其发展的进度与特征则稍有不同。高等教育从1990 年代末至2003年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l展的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以后,我国教育信息化迈入第二阶段,强调教育信息化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学者对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理论的研究有特色有成果,如南国农倡导的“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研究体系,祝智庭关于教育信息生态学的研究和他所提出的协同学习理论;黄荣怀关于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和TEL五定律等,[1]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2.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信息化整合研究述评
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合,是指通过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以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新型教与学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信息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方面,冯国芳提出了大学生的德性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的目标取向;[2]周春燕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应该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社会实践为必要补充的综合性、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3]学者们侧重于从教学策略方面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问题,而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进行人际网络资源和社会认知网络资源建设,以及如何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等问题缺少思考和对策。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环境下,促使诸如慕课(MOOC)这些高端的教学方式走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目前只有部分综合实力强的高校有条件实施慕课教学方式,多数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方面的问题
抽样调查表明,[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有: (1)教师中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常用的教学方式”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择“讲授法”的占62%,学生选择“讲授法”的占70%,而学生希望老师采用“讲授法”的仅占10%,“探究式”的占34%,“讨论式”的占4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状况与学生的期盼反差很大,学生强烈要求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式,由?v授法转为民主型的探讨式。(2)知识本位。“知识本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如在问到学生请教同龄人学习的内容时,对“专业知识、价值观”等7个问题的选择,排在前3位的是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和网络知识,而“价值观”排在第5位,“思想”排在第6位,反映高校学生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思想政治修养。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评价方面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学业评价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中心,偏重知识,评价主体与标准单一,强调终结性评价。其表现是注重学生学习的认知层面评价,以封闭式的笔试为主,偶尔有开放式的考试,忽视对学生情感与行为的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思想觉悟三个方面的素养。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学习资源库建设方面的问题
全媒体时代使“90后”更乐于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享受网络信息的推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互联网使用率超过 96%。网络学习已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未能鼓励师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建设,或是网络学习资源库建设的“碎片化”现象。
3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是在新型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采用“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构建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模式、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特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这种创新要使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教学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在于教育能真正触动学生的灵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对半课堂和十分课堂为例:
(1)对半课堂。对半课堂就是围绕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三维教学目标,一节课中,教师宜用一半的时间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能力和引导思想觉悟,另一半时间则交给学生,或围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或通过网络展示主题研究成果,等等。
(2)十分课堂。通过十分课堂实施教育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一是围绕授课内容开展“学生新闻讲评十分钟”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时政素质与辨别是非能力;二是开展服务教学目标的“课间十分精彩”自由展示活动,由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合作形式上网寻找资料,利用课间十分钟用歌、舞、图、文、音、像等方式呈现。
从教育思想看,对半课堂、十分课堂转向了“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模式――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与情感体验者。教学内容由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辅之以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及内化的工具。[5]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还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实践贯穿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理念,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朝着能够让学生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刻都可以获得所需任何信息的3A学习方式(Anywhere,Anytime,Anydevice)迈进。
3.2.1 主题合作研究
基于教育信息环境,要求学生开展主题合作研究,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要有跟踪有引导,并通过网页展示学生研究的优秀成果。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题研究为例,主题合作研究途径包括:(1)征集研究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围绕授课内容利用网络投票征集研究主题,所选主题要有科学性、新颖性和价值性,学生组长呈报研究主题给授课教师审议和备案。(2)学生“头脑风暴”。针对研究主题,学生借助微信朋友圈等媒介,对研究主题进行探讨辩论,授课教师在线上进行引导,答疑解惑。(3)总结主题学习。学生对研究主题进行了一定时段的讨论学习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研究主题写成小论文,深化对研究主题的理解。
3.2.2 时政社团实践
时政社团是以培养学生时政素质为宗旨的学生组织,同时辅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如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时政研究协会,旨在通过关注时事新闻、研究时事政策,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支持国家政策。时政研究协会每天热点新闻,由协会干事通过手机飞信或微信的方式,每天轮流给会员和所有愿意加入时政微信群的学生热点新闻;每周网络时政沙龙,对近期新闻大事进行点评;每月进行时政热点研究,采用每月研究一主题的方式研究时政热点;每学期开展时政辩论活动,通过对时政热点进行半决赛和决赛形式,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良好的时政素质。
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资源建设创新
泛在学习是指在无所不在的学习情境空间中,在自然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者透过情境感知设备与情境相关群体或智能知识主体,以自然的方式交互、共享和构建个体认知网络和社会认知网络的过程。[6]当前,虽然泛在学习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我们可以借鉴其理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资源的创新建设。
3.3.1 群建共享资源
群建共享资源就是从专家输送的单一信息来源的传递模式转变为由用户输送信息的多源传递模式。群建共享资源模式,可以汇集众人智慧与力量,极大地缩减资源的生成周期,提高资源更新频率,能够建设海量的、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学习资源。[7]
3.3.2 人际网络资源
联通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不同信息节点之间产生联结的过程。这些信息节点不仅包括物化资源,而且包括认知网络中的人。人际网络主要是基于无处不在的资源网络和通讯网络,由学习相同或相似学习内容的学习者群体构建的关系网络。[8]教育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学习者不仅与物化的学习资源相交互,学习者通过学习资源还可以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建立动态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得新的知识。建设人际网络资源,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人与人的交互构建稳定的和可发展的社会性网络,既可以消除学习者因为仅仅是面对物化资源而产生的“孤独感”,又能促使学习者在人际网络资源中保证学习的持续进行和良性发展。
3.3.3 社会认知网络资源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在与学习环境的互动中自我建构意义、共享和参与社会认知网络的过程。社会认知网络是由知识和人共同构成的网络,是在人与知识的深度互动过程中构建起来的,是在人际网络基础上建立的聚集了所有学习者的认知的智慧网络。学习资源除了作为知识的载体外,还能够成为建立人际网络的中介点,即不同的学习者可以透过资源,与学习该资源的人建立联系,组建可以无限扩展的社会认知网络。[9]学习者通过社会认知网络不仅能获取所需要的物化资源,还能找到相应的人力资源,如通过某一个学习内容,可以快速定位到这个内容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或适合的学习伙伴,从他们身上获取知识和智慧,从而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莫大的帮助。[10]
在信息化时代,学习资源是有效学习的保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调动师生力量,致力于群建共享资源、人际网络资源和社会认知网络资源建设,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三维目标,把所收集的资源按知识资源模块、德育资源模块和能力素质资源模块进行分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创新的保障措施
4.1 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及共建共享资源机制
信息时代的学习模式要求具备一套综合的学习设施,以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高校要建设数字校园,包括建设完善的信息、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高校可以通过建设ICT(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以便支撑学生的“三A”学习,即在学校建立ICT 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家中可以通过必要的软件连接互联网获取访问的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高校要进一步构建共建共享理念下的区域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创新机制。包括:(1)院校联动机制。发挥院校优势,深化院校间的合作,鼓励院校优势互补和联合发展。(2)合作同盟机制。寻求经济资助与技术支持,建立包括教育、政府、企事业的多元合作结构。(3)分层梯度发展机制。根据院校的特点,强化分层分类,实施分步进行、梯度推进网络建设模式。
4.2 构建适合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学业评价方式
学生的实践创造力受到法学教育资源匮乏的制约法学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法学教育的教学之路应该偏重于需求导向,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该保证这些知识能够让学生理解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法律事件,并能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法学理论[3].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教育工具落后,法学教育资源匮乏,我国的法学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理论无法有效指导实践.同时,由于没有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法学教育资源的完善和共享中,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和现实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无法解答社会提出的问题,甚至在教学中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刻意的回避.这种一味依赖课本,与社会脱节的法学教育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开放大学法学教育的创新
1创建专门的虚拟法学教室
CAI、MAI、VOD等是信息技术在法学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教师可以在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中将计算机接口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充分运用起来,针对教学内容用对话方式和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对以后的教学进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是教学训练方便有效.学校应该积极创建专门的虚拟法学教室,将这些信息技术在法学教学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一方面可以在虚拟法学教室中对法律法规出台的背景、条文的法理含义等进行认真细致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发表对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的见解等[4].同时,还可以对案例的发生进行模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并解决.也可以将一些社会中有争议性的法律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分组讨论和研究,然后写出具体的研究报告,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兴趣.这样将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必然能够促进法学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教师可以运用所建立的虚拟法学教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模拟教学环境,将多样化的教学场景设置出来;还可以通过网络对自己做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等.
2利用BBS将师生互动平台搭建起来
BBS是一种即时性的双向整合性布告系统,它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提供给了网络用户.而ajax技术是动态网站出现的一门新技术,如果网站运用了ajax技术,那么无需刷新页面就能够对数据进行更新,从而有效实现了wev站点及时响应的功能[5].自由的精神在这种即时性、开放性的信息技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法学教学中运用该项信息技术,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所有的信息及对问题的看法在这一平台上,针对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他人进行有效的分享和交流,对案例进行讨论等.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过于被动,严重缺乏自信,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别人进行有效的讨论,但是在这一平台中,每个学生都能够运用网络初步发掘和掌握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将自身现代学习和分析的能力培养起来.此外,学生还可以运用BBS用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形式及时、方便地自己搜索到的各种信息,和他人共享,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交流方式在BBS教学中得到了改变,极大开阔了学习空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6].这样就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学习、主体学习的目标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3建立开放大学的法学资源数据库
法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法学的一个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应用法学知识解决具体的案件.教材、大纲、课堂为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心,教材和法律法规是基本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教师以为讲授,严格要求学生理解法条并认真训练,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简单的教学资源已经无法适应法学教育的发展.因此,开放大学应该积极组织将本校的法学资源数据库有效建立起来,同时认真编写出详尽的目录,让全校师生都能够很方便地对数据库的资源进行查找和利用,将其特有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法学资源数据库可以包括素材库(如图片库、视频库等)、文献库(如法律、法规、条例、经典专著等)、课件库、案例库(如课堂讨论案例、课后学习案例等)、题库五部分[7].在建立本学校的法学资源数据库的过程中,首先,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网络将丰富的、有价值的网络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切实有效的整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呈现这些资源时运用网络导航的方式.法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应该涵盖国内外的各类法学资源,比如,法学基础理论类、法学研究方法类、法学文献参考工具类、法律文书、特点案例、著名法学者的讲座等,同时保证这些资源的更新及时有效并与时俱进[8].这样就有效开放了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有效整合了丰富的资源,通过网络将最全面最新的学习信息提供给了学生.此外,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也能够在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下得到直接的诱导,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4扩大与法院、检察院网站的合作
法学教师是法学的研究者而非实践者,在法学教育中教师由于缺乏法律事务经验,往往只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这就导致法学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仅仅依据自己对法律的学理认识,单纯将课程辅导书上的案例提供给学生,有时甚至自己想象案例,这就造成学生所汲取的知识和经验十分有限,只会十分机械地应对简单的案例,而没有能力解决较为复杂的案例.在信息化环境中,我们应该积极改变这种状态,扩大与法院、检察院、政法院校等网站的合作.学校可以与之共享一个平台,有效利用各自的资源,法学教师可以在法院、检察院、政法院校等网站上寻找教学案例.同时,积极在这一平台上增添最新的法治动态、最权威的法学研究成果等.在和其他网站的共享中,学校应该熟练掌握更多的法学实践案例,及时有效地了解法治动态,然后迅速更新本校的数据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积极和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检察官、法官等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网络直播收看法院审案现场的案件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思考怎样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