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范文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育叙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第1篇:初中数学教育叙事范文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二、初中英语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在初中英语中,单词的读音、意思、词性,课文的句子,章节,语法知识等都属于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可分为理解、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在英语课的教学中要从这三个阶段出发,设计好教学过程。在理解阶段,教师要善于将要学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去。比如教学生单词时,单词的词性是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这时可以将新单词和过去学过的同样词性的单词进行比较,进行意义的联系,比如找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等,这样就加深了理解,同时也进行了保持的练习,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掌握和记忆了,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对已经学过的陈述性知识又进行了提取。陈述性知识在很多时候是比较枯燥的,也是容易遗忘的,如果我们能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这种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那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也会变得容易。

三、初中英语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中,有很多知识是要求学生会操作的,比如用习惯句型造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形成等等,这些操作性的知识就属于程序性知识。这些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不一样,他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记住什么,但是却要求学生会操作,比如there be这种结构,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学生记住there be结构的特点和形式,而是要学生会用there be这种结构去描述事物的状态,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学生说不出there be结构的特点,但是看到一个事物它能够用there be结构来描述。示范式教学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往往在观察和模仿中掌握一个操作序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一些程序性知识要设计成可示范的教学。变式的设计也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的运用,而实际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要真正掌握程序性知识就必须在不同的变化条件下去思考和运用,比如在学习一些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词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模拟在不同场合下使用这些词汇的情景,让他们体会不同情景下不同词语的使用效果。

四、要善于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转化来进行教学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程序性知识形成的过程,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则是程序性知识高度压缩,从分析思维上升到直觉思维的过程。

1、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首先是从陈述性知识开始的,第一阶段,要求学习者知道某一规则并能陈述该规则。换句话说,是学习者了解自己将要掌握的规则并能将其陈述出来的过程。比如,在英语句型、语法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把规则介绍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则,当学生能够自己描述某种句型或语法的规则时,表明他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比如名词单复数变化的教学中,我们先要把词尾加-s、-es、词尾变形加-s等几种不同变化的规则告诉学生,或者给一些典型例子让学生去寻找和总结规则。第二阶段,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比如,在名词单复数变化教学中,在学生知道基本规则后应当安排一些必要的练习,当学生能顺利的完成练习则表明规则已经开始支配学生的行为,规则开始向办事的技能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变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学生对规则的运用不熟练,常常需要出声或不出声地背诵规则以便提醒自己正确的运算顺序。第三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表现为规则不必挂在嘴边,而是高度内化,自如地指导人的操作。

第2篇:初中数学教育叙事范文

关键词:刘兰芝;个性化语言;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12-01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初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采用题海战术,想要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数学习题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不予以重视,致使学生在大量数学习题练习过程中因未彻底掌握数学基本概念、数学基础薄弱而无法从数学基本概念入手,对解题思路加以分析,对解决方法加以探索。这样就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解题的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做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下面笔者从几方面谈一谈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一、有效引入概念,为搞好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调动学生猜想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实现数学概念的有效引入。在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也就是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已有的材料和知识的基础上,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经历发现概念的最初阶段,让学生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形,引导学生分析属性,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

2、借助学生熟悉的图形,引导学生抽象出概念,实现数学概念的有效引入。在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熟悉的、看得见的实际物体或模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抽象出一些概念。例如:在讲“角”时,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以及圆规的两条腿等,通过实例再抽象出概念。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恰当地引入数学概念,使学生可以对数学概念加以深刻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

二、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促使概念的形成,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1、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促使有关概念的形成。自主探索,形成有关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原型的本质与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这将比老师讲解更有影响力。

2、想方设法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情景,促进概念的形成。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还应当创设好情景。例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节时,学生对“围城”一词有困难,我特别让学生准备了长10厘米、6厘米、8厘米、1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的三根摆成三角形,在摆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用10厘米、1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棒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0厘米、16厘米、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这样借助图形,学生就从直观上感知了“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因此,学生对三角形的这个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故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准确表述数学概念,体现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1、准确表述数学概念的基本属性。对于一个重要的概念,要求学生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掌握基本属性,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概念的基本属性,同时能够找出具体的例子,证明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杜绝死记硬背。比如:讲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的概念时,数学课本是通过“三线八角”引入的,当我们从中分析出三种有特殊位置的角后,就不再拘泥于三条线的原始图形,而要突出其位置特征。

2、表述数学概念时强调重点词语。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表述数学概念时,往往使用一些自然语言。比如:概括“直线公理”时,会讲“过两点可以做一条直线”。对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上述说法加以及时的纠正,指导学生准确复述这一概念,告诉学生应该这样表述: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有”和“只有”的含义加以正确的辨别,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灵活牢固记忆数学概念,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1、指导学生对临近概念加以区分,使学生获得更加精准的数学概念。在感知几何图形时,学生往往会受到图形的一些非本质属性的影响,误把画在黑板或书上的标准图形看做本质属性,如:将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画在左方,底边画在右方时,有的学生认为它的两腰不在视线两旁,从而错误的认为,它不是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辨认有利于克服感知图形时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省中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2、指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加以对比分析,增加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例如,对于乘方与幂、解方程与方程的解、平方和与和的平方等数学概念,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而导致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如:“乘方”和“幂”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求若干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后者是运算的结果。an表示乘方运算的式子时,读作“a的n次方”,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五、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运用数学概念

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概念的运用过程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后者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问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运用数学概念。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给予数学概念教学高度的重视,重视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概念,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使学生数学能力得以提高。

第3篇:初中数学教育叙事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一、小学数学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学习时要具有系统的学习方法,要循序渐进,以学生能够接受为教学目的,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这种方式还可以做到使知识提前渗透,并伴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再是教室中的学习,而是一种社会性学习。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可以作为一个课堂。如买东西用到的元角分,房屋的大小需要涉及到面积的大小及测量,这些都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问题。而且这些内容是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而且对于小学生这样的方法是有利的。同时,每个人都会构造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

二、中学数学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特点

对于初中数学来讲,简约的内容与丰富的数学思想交融是中学教学的一个特点。而数学思想是及其复杂的,代数思想、解析几何思想、函数等都是一些中型的数学观点。因此这就需要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如今的中学数学更加注重智育与德育相结合,更注重数学生成的过程的思想探讨,而不只是结果的应用。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中学时,教师上课会更偏向于讲课的学习思路。结合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模仿、操作、探索来进行对学生的进一步加深。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还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中与人交流时语言表达更加清晰,讲话更加缜密。除此之外,也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将各种知识点分类进行整合。之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观点将以再次整合,再次为学生将思路变得清晰,知识就会得到再次的升华与提炼。

三、如何进行教育教学

(一)把握学习的初始阶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刚拿到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在这个时间,教师要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对这门学科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就应该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运用化难为易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学生对这堂课就会集中精力,认真的过脑思考。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提前将内容准备充分,烂熟于心,做到在课堂上可以游刃有余。

(二)保持课堂的创新性

注重教学课堂的引入环节。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种环节,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数学课堂中,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活跃的课堂氛围都是有利于教学的流畅进行。在课堂上要进行小组互相学习讨论的环节,另外也要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方法,让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这种数学思路。而在小学生与中学生讲到关于图形或几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而对于中学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动态图和图形的拆分组合,这样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从“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首先看一看,想一想是指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小学生可以考虑积木是几面体,而中学生则可以考虑它的空间性。从而可以联想到其他相似的事物。而对于议一议是指要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探讨的精神,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而有了以上这些以后,就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了。即为做一做,通过多做来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和理解力。

四、总结

中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所谓打基础主要是打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要让学生有较宽广的数学视野,不应该以在实际中是否直接有用作为标准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方法更应该不断地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让他们在课堂与教师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此外,数学教育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这已经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界的共识。

参考文献:

[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02).

第4篇:初中数学教育叙事范文

关键词:乡村教师;“加”;“减”;“乘”;“除”

一、加

我的感悟是“增加,充实”。作为一名职业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停地学习,完善和超越自我。关于这一点,我最深的体会是学电脑。我们这一批教师,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学校没学过电脑。我第一次学电脑是在2004年7月去进修学校参加计算机一级培训,当时学习了Word文字的输入与编辑、Excel、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正儿八经用电脑是在2009年。那年,我带九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常给学生编印训练题。出于工作的需要,无可奈何地用上了电脑。看着身边众多青年教师娴熟地操作电脑,我打心眼里羡慕和佩服,感觉自己真的落伍了。2010年,我带七年级一个班数学和两个班地理。记得有一次,学校评教赛讲,我参加组内比赛,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打算上多媒体课,于是下载了一个课件,按自己的设计意图花了三、四天时间反复修改。这节课,是我历史上的“三个第一次”尝试:第一次尝试制作课件,第一次使用笔记本电脑,第一次使用多媒体上公开课。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信心满满,但上课时糟糕的表现,令我十分尴尬和窘迫:鼠标不那么“听使唤”,忘点或超前点到幻灯片的下几页,弄得我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整节课思路混乱,学生不知所云,下课时仅仅完成了一半的内容。上完课,我体会到了在同行面前丢人的挫败感,心情十分失落和沮丧。经历这件事情,我才明白:“想”和“做”之间其实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后来,在地理课上,我多次尝试使用多媒体,其间的一个小插曲,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一节课上,我打开多媒体,忙活了30多分钟,急得浑身发热,头上直冒汗,可课件就是打不开。我就想:奇了怪了,明明在自己的电脑上能运行,可偏偏在物理实验室的电脑上怎么就打不开呢?莫非电脑中毒了?我满腹疑狐,但束手无策,只好打电话请其他老师来帮忙。帮忙的老师稍微一瞥,给文件添加了后缀“.ppt”,课件立马就打开了,但此时下课的铃声已经敲响。一个小小的无知,竟耽误了学生整整的一节课,我满怀愧疚。类似的事情,后来经历了许多许多……这几年,我就是在这种磕磕绊绊中用电脑,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如今的我,基本上能用电脑完成教学任务:我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里面包括习题库、教学设计课件库;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已轻车熟路。这段经历,使我感悟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多陌生的领域,躲是躲不掉的,只有勇敢地直面挑战,不回避、不退缩、迎难而上、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二、减

我的体会是“减掉,失去”。在二十六年的职业生活中,我最大的感触是付出和奉献。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记不清有多少个灯火阑珊的夜晚,陪伴学生在科学的山峰上攀登。校园里,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好!”,令我愉悦;节假日,那一条条祝福的短信、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令我欣慰;一份份录取通知书令我陶醉。此刻的我,真正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幸福与快乐。“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正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无悔的人生追求,崇高的价值体现。

三、乘

数学里,100个2相加写成2×100,结果唾手可得,所以我对“乘”的理解是“加速、催化”。2012年,我参加了“研修网”培训,与专家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倾听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科研方法,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教育智慧的贫乏,教育行为的粗糙。回顾二十六年的从教之路,在重复中走过,在盲从中追过,经验式教育,缺乏理性思考。我才明白:这样教下去,自己永远无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理性的教育人”。于是,我开始了对教育行动的初步思考和初步研究,把教育中的些许感受、点滴随想写成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把对教学的一些思考写成论文,其中有两个关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的小课题《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向区教研室上报,论文《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即将在《数学学习与研究》杂志发表。我开始尝到了教学研究的乐趣和收获。立足校本研修,开展教育科研,多读书、勤思考、常动笔,将是加速自己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将是自己终生的行动追求。

四、除

我的看法是“革除、改变”。教育岁月的磨炼,使我慢慢理解了“教育是心与心的链接,是情与情的交流”,使我慢慢懂得了“教育的真谛是爱”,使我学会了用“尊重、宽容、赏识”去教育学生。现在,我已能平和地对待班上那几个“淘气包”。课堂上,我想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鼓励他们微小的发现和进步;下课后,我温和地倾听他们率真的话语,尽量提供帮助与开导。我真的改变了许多:心地更善良、气度更豁达、胸怀更宽广、态度更温和。这让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热爱,更使我享受到了作为职业教育人的幸福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