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易错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思维;培养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又因知识点零碎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号称理科中的文科。这些特点决定了高中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掌握这些方式、方法,既是学会知识、接受国家选拔的需要,又是培养创新思维、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探究性思维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下面通过四个方面分述高中化学探究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方法。
一、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为了便于教学,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部分重点、难点分散到相同年级的不同章节或者不同年级的不同章节。如果不能及时总结整合,弄清楚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举一反三,那对知识的理解仅仅是皮毛,不可能“真懂”。因此,及时整合知识点,将分散的知识联系到一起,构建知识网络,以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构建知识网络包括构建知识点网络和构建解题网络两个方面。
1.知识点网络
以教材为本,全面梳理各个知识点,认真剖析其内部结构,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异同。高中化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四大部分,这是培养化学能力的基础。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构建好每一部分的知识点网络图,并通过练习去丰富网络图的内容,长此以往将会加深对化学知识的透彻理解。
知识点的整合可以采取要点总结法、列表法、框图法、画知识树等方法。通过整合,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掌握的更加牢固。
以化合物与混合物(单质)、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几组概念为例,用要点总结法说明它们的异同点。
(1)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但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但共价化合物不一定是弱电解质。
根据自己的整合,先画好每一部分的知识点网络图,积累下来,最后就能形成清晰的高中化学知识网络。
2.解题网络
构建解题网络,就是在平时学习中,将不会的题、做错的题、经典的题,分门别类,一一重新总结归纳,从审题、思路、方法等方面深入剖析,编制成自己的解题网络,形成自己的化学思维图,并在练习中不断丰富、加深理解、化为己用。
可以运用摘抄、剪贴等方法建立错题本和好题本,养成随时总结、周周复习、月月巩固的好习惯,不断强化正确思维,完善解题网络。
例如,化学计算中的量变引起实验现象不同的题目,运用元素化合物性质,结合守恒定律来解决,往往事半功倍。这是这类题目的通解,掌握一个,举一反三就能解决一类。这就是构建解题网络的好处,能使思维系统化、条理化。
二、精选题目,科学训练
高中化学习题训练,切忌漫无目标的题海战术,必须提高做题质量。以单元训练为主,兼做综合题,适当做高考真题和近年高考模拟题。这样做题不是很多,但效果显著。
而一份好的单元测试卷能够覆盖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个别试题的绝对难度会高于综合试卷。最关键的是它与刚刚学过的内容密切相关,能很好地检验学习效果,以利于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
高考题是命题专家长期研究的结晶,题目规范经典。高考模拟题是名师之作,思路独特。平时适当做一些高考真题和近年高考模拟题,能够开阔视野,逐步了解高考命题动向,有意识的加以训练,将会在高考一轮复习中掌握主动权。
科学训练,就是要求做题达到“真会”――对于有价值的题目及时归纳总结,有意识地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练习,从而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意研究题目的共性,掌握一类问题的普遍解题规律,形成思维套路,可以大大缩短思考过程,节省解答时间,提高解题正确率,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规范实验,培养感觉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故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化学素养的有效手段,实验题属于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不管是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还是要求自己操作的动手实验,都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应该提前预习,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其它方法吗?哪种方法更好?
所谓规范实验,指的是必须严格遵守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正确处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仔细分析实验现象,研究实验数据,把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和安全操作结合起来,做到实验过程了如指掌、操作程序烂熟于心,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本质上掌握高中化学实验的规律性。逐渐的,就能培养出对化学实验的感觉,提高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创造性思维,增加自身化学知识的厚度,进而提高化学成绩。
例如,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的实验,教材中要求浓溴水过量。不少人没有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个要求的原因:为什么要求浓溴水过量?不过量会如何?因而出现了用浓溴水去分离苯和苯酚混合液的错误。这是典型的缺乏探究性思维的表现,只有通过不断训练来培养。
四、课外补充,适当拓宽
适当参加化学竞赛培训是培养探究性思维、提高化学能力的有利手段,也能有效提升化学成绩。因为化学竞赛培训时,老师会给学生一个阶段性目标,学生在这个看得见的近期目标激励下,往往学习效率倍增,探究性思维水平和成绩都随之迅速提高。而且高中化学竞赛培训涉及一部分与高中知识相关的大学内容,学了更高层次的知识,再回头看高中化学知识,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实践证明,参加过化学竞赛培训的同学,无论竞赛是否得奖,解答高考化学题,都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手到擒来,正确率远比未参加过培训的同学高许多。
参考文献:
的实践,就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衍接过渡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为高一化学教师,第一节课的意义异乎寻常,它是建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课,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从学生方面来看,开学后第一节课开始,都希望看学习新课的本知识,此时却要他们复习初中化学,情绪低落在所难免。而部份老师也觉得困难,因为大多高中老师都是未上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不够熟,有的教师认为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
其实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①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②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③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④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拔而不是不断地重复。
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衍接,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摸索出几条经验。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 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的做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看千遍不如练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
三、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的时候,通过老师及时引导,学生会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决不能匆匆而“过”。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问题 解决对策
当前,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教材、教学大纲都有质的飞越,皮亚杰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从儿童出生到青年每一个阶段发展都是一个连续认知的过程,前一段思维模式为后一段做准备,并需要整合到后一阶段,后一阶段的思维模式最终会完全取代前一思维模式。由此可见,初高中教学只有有机结合,才可以形成一个科学、有效、完整的教育体系,高一教师身担重任,初高中教学衔接长期以来都是高一师生头疼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其他科目成绩相对稳定,但化学成绩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见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异对比
1.1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差异。
在新课改下背景下,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初中化学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物质构成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体现出化学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高中化学课程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前提,主要包括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熟悉化学科学、物质结构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六大学习主题,主要是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
1.2教学要求不同。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强调教学的基础和启蒙,在知识层面上要求较低,只需要“知其然”,在能力培养方面比较重视形象思维及定性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及规律;高中化学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求知识更理论化、系统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突破创新,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3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化学注重知识基础,将某些简单的问题重复化,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养成了一种定型的惯性思维习惯,即学生习惯听教师讲解,自己抄笔记背诵。而高中化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进度快,理论性强,教师大多采用引导式自主学习模式,导致学生仅死记硬背并不能提高成绩。
2.关于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建议
2.1熟悉、掌握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教学内容。
高一应仔细钻研初中、高中新老化学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哪些是学生没有解决或者薄弱的问题,哪些知识点是继续深入、拓展的问题,找出衔接初高中化学内容的准确结合点,适当安排、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初中化学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主要是要求产生沉淀+气体+水,但是随着高中知识的不断拓展,反应条件有所改变,水变成弱电解质。而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Na■CO■+HCl=NaHCO■+NaCl),并不遵循这一规律,为什么还存在一系列反应呢?这需要从离子反应角度入手,分析复分解反应实际本质是向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发生,由于Na■与Cl■结合,而H■与CO■■离子反应生成的H■O+CO■稳定性不如NaHCO■,因此最终反应生成NaHCO■。
2.2全面了解学生基础,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新生开始上课的第一个月,为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对化学产生信心,可以先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尽量将知识难度降低,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应教会学生如何做笔记,初中学生都习惯记教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对于教师讲解过程中分析的关键点未列明的信息并不能捕抓,这并不是科学的课堂学习方式。课堂听讲、记笔记应保证学生跟上老师的思维,以听懂为前提,在自己的知识理解及梳理下,记下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教师分析中搜寻关键信息,并迅速记录,晚自习时间再根据理解、记忆进行整理、反思。其次应指导学生自我总结,尤其是每次考试、小测验或练习过后,应该对照试卷总结有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是很牢固,以及该知识点和哪些知识点相关,再构建知识结构图,做好知识的衔接和梳理工作。
2.3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一新生开学后,教师应该先分析学生的化学中考情况,大致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由于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较强,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教学模型、演示实验等比较形象、直观的材料开展组织教学,并适当加入当今社会及世界上关于化学技术的一些新突破、新进展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发现化学,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老教材与新教材知识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在讲新知识的时候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比较、分析易混淆、易错的知识点。比如在“同位素”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跟学生重提“同素异形体”的相关概念;又如在教学“HCl、Cl■气体制备”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复习初中曾经学过的H■、O■和CO■等气体的制备,并结合制备的条件、现象、反应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2.4指导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解决初高中化学学习问题非常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模式、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从细节抓起,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的定性、死板、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上课时主动思考,主动提问,自主探究,也可以与学生相互讨论解题的方法,做好笔记,每堂课应做好学习小结和对问题的反思等。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多媒体课件演示及课堂提问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将答案详细地直接讲解,而应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学会通过对比、归纳、迁延等方法“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比如教学“元素化合物”时,我先让学生归纳、总结元素之间的特殊性、形似性、差异性和递变性,发现卤族单质的熔沸点和碱金属的递变性是相反的,由于钾密度较低,在置换反应中,钠可置换钾。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1molNaHCO■和1molNa■0混合物,在300℃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残余物成分及残余物的量。”通过这一点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改变部分混合物或全部混合物,也可以调整混合物的比例,让学生再求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高一学生学习的关键,教师应该研究化学新老教材体系和内容,了解学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建国.浅析初高中化学重点知识的衔接问[J].高中数理化(高一),2011(7):28.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案;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11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过去相比有了质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尤其是在减少课时量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贯彻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以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学案可以看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学案的设计与实施做一简要评析。
一、高中化学学案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1. 高中化学学案设计的原则
(1)紧扣《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注重基础,突出主干,难度适宜在基础年级的学案设计中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把教材和教辅资料作为一种资源,对“教什么”和“如何教”都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准确把握,设计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主动地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
同时,要明确: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是一种最低的限度,在知识设计中,要以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作为最低限度。对于《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即使在某一版本的教材中没有涉及,在学案中也应及时补充给学生。对于教材中没有,而习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应灵活处理,不宜进行大量补充。对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有要求,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循序渐进,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它,设计中做到必修模块的教学应到位但不越位,选修模块教学应融合提升必修内容。
而高三学段学案设计除了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外,最重要的是《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可以看作是命题专家和考生签的一份协议。因此,仔细研读《化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界定好教学内容的各级要求至关重要。
(2)突显学科特征。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学科特征指的是实验的教育功能。在基础年级的教学及高三各学段的复习中,在学案中对《化学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实验基础、重要物质的实验室制备等内容进行多次强化,以增强认知。同时,在学案中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对学科知识进行本质处理和深层次理解,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 高中化学学案设计的策略
(1)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
在新授课教学设计中用的较多。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尽量把问题的落点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以不断激发学生探讨问题、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策略
在化学学科的学案设计中用的较多。对化学学科而言:具备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化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学习策略是学习能力水平提高的关键。因此,针对化学内容繁、散、零碎的特点,在设计中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结构整体或总结成规律、方法,能大大提高记忆的牢固性以及知识检索的效率。
(3)教学内容的经验化策略
新的学习材料只有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学案中通过设计复习题或提示或铺垫,来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
(4)解题优化策略
精选例题与习题纳入到学案中,并通过典型例题的剖析,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还有教学内容的情景化策略、生活化策略、直观化策略等。
二、高中各学段化学学案的设计思路
1.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的设计思路
每节的栏目设置的先后顺序是:目标解读(包括考纲定位、重点、难点解读以及命题趋势分析。)基础梳理(基础梳理不是简单地重复知识点,应注重学科内知识的整合。并在重、难点处通过设计思维发散或互动探究等小栏目,挖掘知识的隐形关系和内在本质,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考点讲练(把本节主干知识化分为系列考点,通过对考点的详细解读与规律的探究以及易混易错点的剖析,在典型例题分析、典型例题的变式训练及跟踪练习的基础上,达到有效掌握考点的目的。这种模式的应用可避免就题论题的现象,并通过相应的变式训练加强应试,克服了大量机械重复训练。)综合应用(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以及相应的跟踪练习,提高学生对上述系列考点的综合应用能力。)过关练习(分为A级:双基过关,B级:能力提升两部分,做到题量适中。习题以中、低档题为主,多选择突出主干、贴近实际,体现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习题,大胆抛弃繁琐和超纲的题目。)。
高三一轮章末栏目设置的先后顺序是:网络构建(把本章主干知识整合,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命题预测(根据近几年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情况,精选一到两个典型题目,通过应用让学生对本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章末检测。
2. 高三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思路
把高中化学知识分为五大板块:基本概念与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每个板块通过专题形式整合主干与热点,使知识系统化,强化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通过适度的练习提升能力。栏目设置的先后顺序是:专题知识整合重点难点解读专题考点讲练专题巩固提升。
3. 高三冲刺阶段学案的设计思路
在冲刺阶段,注重回归教材,设计一些回归基础和热点问题的专题学案。如“教材中典型实验的创新设计”;“教材中常考化学用语汇总”;“化学与STSE”;“第Ⅱ卷综合应用试题探讨”等。事实证明,这些专题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能有效地提高考生临场的适应能力,有利于考生发挥出较好的水平。
4. 基础年级学案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复分解反应 化学教学 教学重点
化学是初中的主要学科之一,与高中化学相比,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有很强的表面化和基础化特征,更多地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表面规律和外在特征,对内在本质的解析度并不强。之所以会有这种特征是因为初中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还不能适应难以理解的更深层化学知识,这种较为浅显的知识正有利于化学的起步学习。然而这种特征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就是复分解反应的教学。由于这种反应的本质牵扯到复杂的离子团概念,所以初中化学教材并未详述,这就造成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不足,兼之复分解反应的反应式大多比较复杂,学生无论是记忆还是理解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广大教师需要针对这种情况优化复分解反应的教学方法。
一、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学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本质在于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交换,生成物――气体、沉淀、水――具有难电离特征,因此会消耗原本的离子,令溶液中原本的离子浓度迅速降低。这个概念本身牵扯到了初中生尚不熟悉的离子团知识,不仅在教材上没有明确提及,而且即使教师加以拓展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导致了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由此对后面的反应特征和反应式规律都理解不到位。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化学教师必须从方法上入手,设法令学生更简单地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本质。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知识点的承接和概念知识的分解。由于复分解反应在教学顺序上承接之前关于酸和碱的知识,所以将之前教授过的酸和碱的离子特征引入复分解反应教学。酸的离子本质是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碱的离子本质是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或金属离子,盐的离子本质则是酸根离子与铵根离子或金属离子。不需要学生完全理解离子团概念,只要能对已学习酸碱盐的离子本质有一定了解即可。然后将复分解反应的反应式分解成离子式展示给学生,就能让学生更容易地意识到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本质,同时意识到复分解反应中离子浓度因气体、沉淀、水生成而减小的原因。
二、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教学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特征是帮助学生理解其化学反应式书写规律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摆脱复分解反应式量大、复杂、难以记忆的困扰,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复分解反应的表面特征和本质特征。
复分解反应的表面特征也是其反应条件,即反应产物中必须有气体、沉淀、水三者之一。这一特征关系到复分解反应的反应式是否成立,但初中生普遍对何种物质在溶液中会以气体或沉淀的形式存在并不了解,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即使知道了这一特征,在书写反应式时也不知如何运用。这可以说是一种知识运用效率的低下。为此,教师要把中学化学常见的各种沉淀物依照特征规律总结成表,让学生以沉淀规律为依托进行记忆。这样一来学生需要记忆的东西仅有数量有限的特征规律和常见沉淀物而已,不用再死记硬背数量庞大的复分解反应式。
三、复分解反应的错误教学
在复分解反应的学习中,有一些错误是非常常见的,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直接指出这些错误,也可以在学生实际发生这些错误后结合实际习题进行讲解。无论那种教学方式,都可以利用这些常见错误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进而实现对复分解反应的熟练应用。
以解离反应相关题目为例,初中化学中虽然有这类题目,但其本质知识已经远超出了初中的学习范围。这类题目的代表如下: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则稀盐酸先和哪种物质反应。从本质上来讲,该题目需要先判定不同物质的解离常数,再据此判断反应顺序,但这些知识点并非初中生可以学习和理解的。因此,教师不妨直接将其作为易错知识点讲解,强调中和反应的优先性,这样一来即使学生对问题本质缺乏认识,但依然可以因其规律性和易错性留下较深的印象。
另外一方面,参考前文的特征教学规律可知,对沉淀、气体物质的判断不明是学生在复分解反应上另一类的易错点。这种错误的产生原因除了学生对常见沉淀和气体物质的掌握不到位外,还包括了学生对之前知识点的掌握不足。因此教师在遇到这类易错点时,不妨与之前的知识结合,进行复习性讲解,能收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四、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教学
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点在习题应用中非常繁杂,而且经常与其他方面的化学知识点相结合,体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这种情况令许多初中生以复分解反应的习题为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教师要注意找出复分解反应在应用方面的规律性特征,以这些特征串联各个知识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以复分解反应为主线,为学生总结出整个初中化学的脉络和知识网。此外,教师不应拘泥于对相同类型不同复分解反应的反复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无益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拓展。正确的教学方式是先由教师按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对其相关题目进行应用分类,再分门别类地完成不同类型题目的教授和介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熟悉复分解反应知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方式。
五、结语
虽然对初中化学来说,复分解反应属于难点知识,但对之后的高中化学来说,复分解反应只是基础知识,是学习更深层知识的前提。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复分解反应的教学和学习,否则不只无法保证初中化学的学习质量,而且还会对未来的化学学习造成持续性的不良影响。广大初中化学教师要集合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特点和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探寻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攻克初中化学难点。
参考文献
[1]陈熙.体现数据之美――对复分解反应教学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3(9)
[2]李大.也探“复分解反应的概念”[J].化学教学,2007(6)
一张标准的化学试卷,满分80,四个大题,选择、填空、实验和计算。那么四类题目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是易错题,难度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各位同学且看小费老师分析:
1、送分题约55分(必须保证零失分):选择题1~20题;2、填空题第26题、第27题、第28题;3、实验题第31题;4、计算题第34题;
2、易错题:选择题第23题、第24题、第25题,常见题型图像题、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图表题、机巧型计算及信息给予题。
图表题解题方法点拨: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图表题解题方法点拨:三个公式--1、密闭容器中,M前=M后;2、M参加=M生成;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示量比)*分子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3、压轴题(推断、计算、实验):
a.推断--文字推断、框图推断和实验推断,其中以框图推断最难。期末推断一般5~6分,学生要么能拿全分,要么拿零分或只得一分。
文字推断的特点:题眼在题干和题目中,需要先通览全题后再进行题目的解答。
框图推断的特点:题眼隐藏较深,多藏于物质之间的关系中,但也有规律可循,比如箭头指向最多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或者水,再比如初中阶段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仅只有4个等;
实验推断的特点:以实验的形式考查,要求学生熟悉物质的性质。
b.实验--这里主要指第32题综合实验和第33题探究实验。
综合实验题:压强问题、仪器连接问题;
探究实验题:物质成分探究、物质性质探究数据分析类探究等。
各类型实验题都有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特点,比如综合实验题先通览全题,再做题;比如一定要先弄清“实验目的”后再能进行分析;比如“实验结论是实验猜想的肯定”等等,这些小的技巧和方法,这里不做一一总结。
c.计算--这里指第35题综合计算。综合计算目前主要有两类:框图类计算和实验类计算。
两类计算各有特点,但主要考察的是“差量法”和“元素守恒法”。
差量法:初中阶段主要是质量差。首先,要求同学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出产生质量差的原因,是固体质量增多还是减少?是溶液质量增多还是减少?然后根据,质量差找出与未知量或已知量之间的关系。
元素守恒法:初中阶段两种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这种方法--当题目需要对多个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步骤多且复杂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元素守恒法以减少计算步骤及失误;当题目中需要求某元素质量或某元素质量分数时。
【摘 要】为帮助高一新生学好化学,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几点来指导他们的化学学习:即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如何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如何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巧记;如何掌握技巧解题;重视化学实验和化学方程式;备好备忘本和纠错本。以便学生今后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少走一些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新生;信心;兴趣;学习方法
在初中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化学的概貌,认识到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而现在社会的热点问题:能源、环境资源、材料等问题的解决,化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它将成为21世纪支柱产业,本世纪将是化学大展宏图的时代,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学好化学,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中化学相对初中来讲学习任务更重了,难度更大了。但只要你学习方法得当,有足够信心,学好高中化学并不难。下面和同学们谈谈如何学好高中化学,供你们在学习上参考。
1.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有这样的体会:喜欢的学科,学的轻松,成绩也理想。不感兴趣的学科,越学越费劲,陷入恶性循环中。可见提高自己学习兴趣,可增强学习信心,把学习变成一种有意思的活动,不是为了应付高考,也不是为老师,为家长而学,而是为自己学。对高中化学来讲,如何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呢?那就是把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譬如:学习碱金属元素这一章时,学到Na2CO3、NaHCO3、Na2O2,通过学习知道:Na2CO3俗名苏打、纯碱,可用来制玻璃、肥皂;NaHCO3俗名小苏打,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用作包子、馒头发酵剂;Na2O2可用作漂白剂等等,把这些知识告诉你身边的人,从别人的赞扬声中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赏这一点,难道还有比能激发自己学习兴趣的事情吗?
2.学会如何预习,提高自学能力。预习主要对知识的准备,在老师讲课之前,有计划进行自学新课内容,预习时除把内容细看一遍,划出重点、要点、
关键词 外,还要在不懂地方作记号,并试着做课本的练习。最好能列出预习提纲,根据提纲内容进行预习,久而久之养成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学会预习的方法。课前预习过的同学有备而来,课前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对这节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哪里不太明白等心中有数。而课前没有预习过的同学,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一节课下来也许只听懂一点点,如遇到知识障碍就可能一点点都听不懂了,长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没有信心学下去。
3.学会如何听课,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听课,是同学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讲解化学要领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上、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听课时以理解为主,边听边记,有的同学只记笔记,不认真听课,有的同学认真听了,但没有记下任何东西,这都是不科学的方法。
4.及时复习,是提高成绩的有力保证。学习随时间推移,知识健忘也就越来越多,及时进行复习是不可少的。每天晚上都抽一些时间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越学越乱现象,一定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课后复习最有效方法是采取“过电影法”,即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进行哪些实验,讲题时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本和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把它补充上来,这样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还要考虑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5.学会归纳总结,探求规律。同学们普遍感到“课上易懂,课下易忘”。高中化学中概念多、反应多、实验多,如果没有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就会感到知识散、乱、杂、多、难于掌握。因此,归纳各类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和变化规律,将所学知识结构,系统化网络化,就能促使体系的形成,对学好高中化学大有帮助,同时不要忘了阶段性总结。
6.学会解题,掌握技巧。解题训练是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它可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深刻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没有一定的习题练习就不会有对概念理论的深刻理解。当然,我们要摒弃题海战术,要善于在题海中精选、精挑,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7.学会巧记,克服死记硬背。化学由于要记的知识点比较多 ,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心理学告诉我们:正确有效的记忆方法,能使人激发记忆的兴趣,加快记忆的速度,增加记忆的数量,延长记忆的时间,提高记忆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归纳,就会发现在化学上有许多记忆方法。如:①把容易混淆、互相干扰的知识点通过比较法记。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②把须记忆的概念规律、理论编成顺口溜便于记忆。如:元素周期表结构:七个周期分长短,三短三长一不全,十八纵横十六族,七主七副八和零。③将相关概念列成关联图进行记忆—图式记忆。④还有一些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等等。
8.学会重视实验,培养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概念原理的建立,物质性质的研究,实验都是研究手段,希望同学们认真研究每个实验目的、原理、学习具体操作步骤,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在实验中既为基础知识的建立形成良好的基础,也培养同学们动手、观察、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特别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同学们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说明比喻、描述都必须基于实验基础上,帮助理解教材内容。
9.突破方程式关。记住化学方程式,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其实化学方程式是每次考试的“重中之重”。你可分析你所经历的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60%以上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特别是化学计算。而现在的考试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很严格,配平不对书写不完整都不得分。高一教材《卤素》、《碱金属》、《氧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知识重点章节多,反应方程式多,所以对化学方程式必须强化记忆,并且在练习中加以巩固。只有突破化学方程式关,才能在化学学习中感到得心应手。因此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写化学方程式的本了,每天记5个方程式,每周复习一遍,坚持下去必有极大的收获。
关键词:化学用语;学习方法;规范化
在现在的化学学习中,其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素;在化学用语的组成部分中可以分为符号、文字和图表三种。从目前来看,我们发现现在的高中生在学习化学课程时,对那些化学用语的学习方法存在着很大问题,简单而又多变的化学式和分子组成等化学用语让高中生看到就头痛,即便如此也得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从而致使很多高中生因为化学课成绩差而去选择需要大量记忆背诵的文科,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只有促进高中生化学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才能使化学用语知识结构与问题解决能力都得到发展。对此,笔者针对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生学习化学用语的方法提出一些见解。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化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化学用语繁多,其中枯燥的元素符号、大量的化学式、电子式、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水解方程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方程式等常常让高中生望而生畏,更何谈对化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对此,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上化学课时,多利用简单的实验去启发高中生理解化学课程中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构成元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根据特征提取或重组可以作为过渡的化学用语,以方便问题解决。如溶解度曲线的“文字―图形转换”,晶体结构的“符号―模型转换”,化学反应的“文字―符号转换”或者化学计算中“化学式的变形”等等。另外,在化学用语中,很多知识都是讲究规律的,学生若能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就会对化学用语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例如,部分元素符号,我们可以根据其元素符号与名称的汉语拼音相似的特点来识记:锂(Li)、氦(He)、铋(Bi)等;又如,识记化学式可以根据部分物质的化学式与其名称具有“名”符其“实”的特点:二氧化碳(CO2)、氢氧化二氨合银[Ag(NH3)2OH]等。掌握这些规律和技巧后,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总之,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爱上这一门科学,自然也就会在课堂上集中精神进行学习,使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二、培养高中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好习惯
在高中生学习化学用语时,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呢?首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其次要多学多用化学用语,用的时候要规范地使用,要用得正确、用得得体、用得合适。再次,还要严格要求化学用语读、写的规范化。在化学符号中也像英语一样,有大小写之分,不同的书写,其含义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如Mn不能写MN,CO(一氧化碳)不能写成Co。化学用语中要弄清数字含义,如Mg2+不能写成Mg+2,Ca(OH)2不能写成 CaOH2,还要注意区分化合价,如FeCl2应读氯化亚铁,个别学生不注意铁元素的化合价错读成氯化铁等。还有和数学一样有上标和下标之分,比如说,写化学式时,对元素符号的排列一般是“正价前、负价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脚标数码的大小,是元素符号的一半,以元素符号右下角处开始写,露在外面一半。最后就是那些最专业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等等,都是非常严格的,只有要求高中生在学习的时候规范化,才能更容易学习化学用语。
在这方面,教师也要严格要求高中生规范化使用化学用语,还要布置大量的练习,让高中生在学习中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对那些典型的易错的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其自行纠正错误;还要对平时的语读和书写中易犯的错误加以纠正,对于那些刚接触到的新知识,教师要多做示范,让高中生明白理解并容易记住那些新知识。所以,对那些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及其配平和反应条件都必须做到规范化,对平时的作业和考试要严格把关,对那些不规范化的读写要及时发现并对其纠正,避免在学习化学用语时扩大或养成不好的习惯。
三、结合实际生活,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在上化学课时,我们要多联系生活,使化学走到生活中去,还要利用简单的实验去启发高中生对化学课程中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构成元素的理解,例如用干冰的形成和升华说明物质的状态变化是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的结果;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原子图像和“原子操纵”技术说明原子的真实存在;让高中生用针筒压缩气体或液体,真实地感受气体的可压缩性,感知粒子间存在间隙。
四、指导记忆,寓教于乐
化学用语的学习关键是记忆,因而指导学生记忆就显得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1)顺口溜,如《十八元素顺序歌》一氢二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懒虫,钠镁铝硅磷十五,硫氯牵着老氩公;(2)趣味记忆,如He、I、Be与英语的“他”“我”“是”,Br与“Brother”,Si与“Sister”;(3)归纳辨别法,如Cu与Ca,Na与Ne;(4)趣味性竞赛。
总之,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学习化学用语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它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对化学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对化学用语的识记,也只有在练习和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强化和巩固。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困生
高考模式的每次改革都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学生对化学的重视程度.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多、思维要求高、学习难度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有些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出现成绩滑坡现象,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如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就会逐渐对学习化学失去信心,产生畏惧、逃避心理,甚至持放弃的态度.因此,教师应积极探寻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问卷调查发现,阻碍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思维品质因素等.
1.外界压力过大,使学生心理产生负面情绪.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使学习成绩的比拼愈演愈烈.有些学校在高考、模拟考试、期中期末测试后,拿学生的成绩作宣传,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有些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夙愿下,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买大量的参考资料,经常询问考试怎么样、排名第几等.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同学之间竞争激烈,大部分学生对自己都有比较高的期望,都希望自己在高中阶段保持领先地位,有所突破.这些压力,造成有些学生心理上强烈的冲突,使他们学习紧张、怕失败、焦虑,破坏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企图,影响了他们的选择性注意、记忆及认识活动,从而导致他们学习困难.在竞争中屡战屡败后,有些学生就渐渐丧失信心,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2.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态度,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在新课改中,教师要把握化学核心概念,驾驭课堂教学整体螺旋式上升的模块设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影响着学生潜力的发挥.比如,如果教师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大量补充知识点,就会使学习信息超过学生的记忆加工容量,造成学生的认知超负荷,导致学生无法将新信息进行有意义的加工,从而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如,有些化学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平铺直叙、缺乏激情,学生的大脑机能活动就会下降,导致昏昏欲睡.沉闷的课堂气氛,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原有的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功能大打折扣.这种教学方式一旦持续时间过长,学生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失去学习兴趣.
3.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指能反映学生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拥有良好学习品质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目标明确,能采取合理的方法积极、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面对艰难任务时其耐受性也较强.高中化学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有质的飞跃,常常要用对立统一思想、矛盾主次思想等解决问题,而且规律多、难度大、内容复杂抽象.比如,要求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等等.不良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知识烦躁,不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去深入地思考问题,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存在惰性心理,不知道自己知识的缺陷在哪里,遇到障碍不善于将问题具体化,缺乏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和总结的意识和方法,使学习变得不堪重负.
二、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指导
1.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在学生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魅力,他们重视与老师的关系,甚至超越了与父母的关系.高中学生刚好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的厌学情绪及逆反心理和老师的教学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表情、动作、言语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用水长流的师爱,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比如,在课堂中,抓住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赞许,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在课间,放下架子找学生谈心,让他们感觉老师是可信赖的朋友,愿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老师倾吐,从而找到他们心灵的闪光点;经常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意见,侧面了解学生的品质、性格、情感等特点,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表扬.这样,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希望,就会慢慢主动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内驱力,而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困生虽在学习中有畏难情绪,但普遍反映喜欢动手做实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杜绝只讲实验,不做实验,或者通过播放视频代替实验等现象.教师要致力于设计新颖的课堂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比如,在做“Na2O2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检验反应后的碱性物质NaOH.细心的学生发现,酚酞溶液变红后会马上褪色.对这个现象,可以引导学生查阅Na2O2的性质,然后进行讨论探究,让他们弄清原因,使他们体会到课本知识的学有所用,体会到通过亲自实验得出结论而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学校带动家庭,联动互助减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而学校教育在三者联动互助机制中起到核心作用.教师不仅要借助网络平台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成绩、在校表现等,还要介绍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高效的辅助学习方法、书籍等,以便家长和学生良好沟通,传输社会积极能量.同时,家长可以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完成时间、学生出现的和化学有关的问题等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因材施教.家长的教育热情经过学校加以引导后,就会形成教育合力,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切实做到减压增效,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中高效学习.
4.科学备课,优化化学教学.(1)夯实基础,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双基训练.比如,在学习概念时,要求学生举出正反实例;在推导原理时,不仅要指导学生推理的形式、思路,更要关注落笔有据的思维训练.对抽象的原理,教师要加工为形象的语言,降低教学难度.比如,学习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看作“吹气球推论”,当外界的温度和压强不变时,就像生活中吹气球一样,吹的气越多,气球越大.推论2: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看作“吹篮球推论”,当我们给篮球打气时,球内气体的温度和体积不变,打的气越多,篮球的压强就越大.这样,把抽象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和掌握.(2)活用记忆策略,构建知识网络.高中化学知识点多、内容琐碎,学生感觉知识都记住了,但面临题目时却常因不能提取所需要的知识而束手无策.因此,在学习中要记忆得法.比如,对1~36号元素、符号及原子序数的记忆,可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来背诵,其他元素可以根据周期和族的排布规律进行理解记忆.又如,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时可以将分散、孤立的知识点根据其属性、类型等加以分类,由点延伸到线,再到面,最后制作成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等立体知识网络.(3)讲练结合,及时反馈.在备课时,教师要安排好课堂内容,注重讲练结合.除了把重难点清楚细致地传授给学生,还要抓紧时间让学生做练习,以掌握所学内容.一般题型出三道基础题,主要强化课上所讲内容,一道易错的变形题或陷阱题,主要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要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前提下,考点多次、反复的重现,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对练习过程中反馈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总结,为下堂课制定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