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发展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工业旅游概述
根据已有的研究[1],学者普遍的共识是工业旅游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最早策划让消费者和游客免费参观他们的汽车装配现场,很快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逐渐被世界其他各地的企业所效仿。到8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旅游景点迅速增多,工业旅游产品开发从能源产业到传统手工业无所不包。成功的典型如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美国的造币、日本的东芝、韩国的浦项,每天都吸引着成天上万的游客。据统计,英、美等工业发达国家有15%以上的企业都在发展工业旅游。而且很多工业企业旅游景点已将成熟的工业旅游产品与“食、住、行、游、购、娱”紧密结合,形成了完善的工业旅游接待体系。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对工业旅游表现出浓厚兴趣,竞相发展,主要原因是工业旅游不仅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开展企业营销推广,树立企业形象,培养忠诚客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工业旅游的概念
关于工业旅游的概念,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第一是从工业企业的角度来看待工业旅游,如段学成(2007)等提出工业旅游是指以生产场景、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为资源的旅游项目,具有独特的魅力[2];第二是从工业和旅游两者结合的角度来讲,如仝红星(2007)认为工业旅游是工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是将工业经营场所、生产过程、生产成果、管理经营经验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2004年2005年2007年泸州老窖集团公司绵阳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乐山龚嘴水力发电总厂攀枝花钢铁公司攀枝花二滩水电站宜宾五粮液工业园区成都高新区金威啤酒厂工业旅游区遂宁美宁生态食品科技园四川省参观、访问、考察、学习和购买的一种特殊的综合型旅游产品[3];第三是从旅游本身的角度来看,如王芳(2007)认为工业旅游是旅游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它是以工业企业的工厂风貌、建筑环境、设备设施、工作场景、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及科学的管理体系为旅游吸引物,经过设计包装推向市场,满足人们的求知、求新、求奇等旅游需求,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目标的一种专项的旅游活动[4]。吕华鲜(2009)等认为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企业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设施、动态的生产流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独特的工业建筑艺术为吸引物,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扩大阅历为目的,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购物于一体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5]。笔者在吸收众多学者研究成果后认为:工业旅游的载体是工厂、企业或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工业旅游的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开发模式、客源市场、收益取得等方面;工业旅游和包含地域文化在内的城市文明、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工业旅游具有依托性、知识性、效益性、动态性、易达性、重游率低等特征[6]。
(二)我国工业旅游的发展
受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的影响,我国工业旅游也在上世纪90年代末逐渐兴盛。1998年四川长虹集团对游客开放,同年山东青岛啤酒厂向游客推出“玉液琼浆:青岛啤酒欢迎您”的工业旅游项目。随后青岛海尔集团也推出了“海尔工业游”项目,上海宝钢、北京首钢等也逐渐加大了工业旅游的开发力度。国家旅游局在宏观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引导,于2004年7月正式命名103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标志着工业旅游在中国已正式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到2007年底,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已达345家。除旅游局公布的示范点外,国内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开始重视工业旅游的开发,并把其纳入到企业文化的构建中来,同时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与工业旅游的实践同步提高的还有工业旅游的研究。张洁(2007)等认为国外学者对工业旅游的研究集中于工业遗产旅游,包括工业遗产旅游的起因、产品类型、开发模式、对区域振兴的影响、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工业遗产公园游客受益和经历分析,同时还有少量对工厂观光旅游的开发原因和对环境贡献方面的研究。我国具有与国外完全不同的工业旅游研究内容,主要是对工厂旅游的定义、类型、意义、开发条件、开展思路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7]。近年来,以省际和省内重要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大量涌现,如王芳等对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探讨[4],王文杰(2007)对山东省发展工业旅游
的研究[8];严莉(2007)等对重庆工业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9],仝红星(2007)对河南洛阳市工业旅游发展策略的研究[3]。段学成(2007)等对山西临汾开展工业旅游的研究[2]。都对政府宏观层面发展工业旅游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对我国工业旅游的研究注入了活力。
二、四川省工业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一)四川省工业发展简介
四川工业基础的形成得益于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期间,四川省初步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工业基地。建设和建成的国有企业中,包括了军工、冶金、机械、电力、原煤、电子、建材、天然气、化工、医药、核工业、航空、航天、发射基地、铁路等行业和产业。到1978年,四川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31%,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自身发展条件不足及国家东部优先发展政策的影响,四川工业现代化的步伐逐渐落后于广大中东部省份。上世纪末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四川工业又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2001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在“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积极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省内各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力度加大,并明确提出了“7+3”产业发展重点,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产业。涌现出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如长虹电子集团公司、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四川省工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四川省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四川省工业旅游起步较早,在1998年四川长虹集团就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工业旅游项目,时至今日,成为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工业旅游示范点的企业已有8家。相比全国,总数不占优势,而且其后来的发展也表现出多方面的不足。
1.政府、企业层面的重视不够四川省2007年便颁布了《四川省工业科技旅游(含工业旅游示范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当时在全国属于前列,随后却杳无音讯。相比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的发展不足,所受重视的程度较低,如自《四川省乡村旅游(含农业旅游示范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颁布之后,又先后出台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评定标准》、《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评定标准》和《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2010年1月,四川省首批的17家“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出炉。全省乡村旅游收入2010年达到489.60亿元,约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27.2%,工业旅游则由于创益不好,政府部门都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企业层面也不重视工业旅游的开发。无论是工业旅游示范点还是非工业旅游示范点,认为工业旅游是副业,创造的价值与企业核心产品创造的价值相比是微乎其微。其开展工业主要着眼点在于于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故而少了给游客以体验玩乐的内容,不重视产品直销,门票、纪念品销售及旅游配套服务等环节的直接旅游收入,也没有专门的工业旅游发展战略。如表1中四川省八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只有攀钢和二滩水电站在收门票,其余全免费对游客开放。
2.发展理念陈旧,缺乏创新四川省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中,很少有像呼和浩特的伊利集团、烟台的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一样,深入探索工业旅游的发展道路,把发展工业旅游和企业品牌塑造真正结合在一起的企业。以伊利集团为例,其在2008年来积极挖掘工业旅游的新亮点,花费巨资兴建乳都博物馆、科技示范园区,产品品尝区、购买区等场馆,并添置旅游观光车等工具,安装电子显示屏,设计制作旅游宣传画册、纪念品,招聘专职导游,以此来提升工业旅游的产品结构、服务档次和营销手段。并把草原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有机地与乳业工业旅游相结合,取得了超乎预期的口碑效应、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川工业旅游发展缺乏这样的创新意识,其滞后是必然的。
3.优势工业旅游资源挖掘不够,导致工业旅游结构单一,产品单调四川省工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历史基础、完善的工业门类和高位的品牌企业,但四川省对自己优势的工业旅游资源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如四川省的水电工程、饮料食品、现代中药材加工及制药在全国范围来说优势明显,但其工业旅游的发展却没有很好地推进。从地域范围来说,成都的电子及软件制造、德阳的重大技术装备、川南的白酒业都又较大的影响范围,一旦很好地开发,对游客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都没有进行有效地整合,企业之间的联动发展意识不够,导致景点分散,给游客实现旅游活动带来了不便。工业旅游结构单一、产品单调还表现在不能很好地与传统风景旅游、度假旅游结合发展。四川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独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和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享誉中外,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然而其工业旅游的发展却并不能与其共享客源市场,其原因就在于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大手笔,不能把工业旅游真正与风景旅游、度假旅游相结合。
三、四川省工业旅游发展重点及思路分析
(一)发展重点
四川省工业旅游资源本身及发展的环境同中东部发达省份来说有一定的差距。要正视这种差距,在现有发展条件有限的背景下,从政策倾斜和策略引导上重点发展一些全国范围来说具有特色优势的工业旅游项目(表2),以树立四川工业旅游的品牌,带动其他工业旅游的全面发展。
(二)纵深化发展思路
1.政府层面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对工业旅游的认知度
四川工业旅游的真正兴起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均衡。全国发展水平较好的几个省市,均成立了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工业旅游促进中心,如上海市、常州市、天津市、广东省。这说明政府在积极重视和引导这一新事物的发展,其促进中心的运作有利于整合本地优质的工业旅游资源、做好工业旅游发展规划、打造专题化、主题化、多样化工业旅游线路等。四川省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政府层面的工业旅游发展平台,也没有给力的支持政策或调控政策。因此,四川省应尽快开展工业旅游专项研究,摸清工业旅游的资源概况、发展现状,成立政府层面的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结合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为本省工业旅游的高水平发展创造环境。
2.企业层面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工业旅游的新模式
毋庸置疑,工业旅游能带给企业有形的经济收益、无形的广告宣传效益及生态环境倡导效益[1]。四川省具备工业旅游条件的企业一定要在重视工业旅游的同时,积极探索工业旅游的新模式。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借鉴同行经验,对厂区现有的工业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开发面向游客的深度工业旅游产品,如探求游客的游览动机和过程期望,设置新的工业旅游项目,人性化旅游接待和服务实现等;第二、依据旅游经济的市场规律,采取措施促进旅游消费,提高工业旅游的直接经济效益;第三,积极融入政府关于区域旅游、都市旅游、单一景点旅游及行业旅游等专项旅游规划,使得工业旅游项目不再是一个“孤点”,而是有机地串联在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之上;第四,针对四川大多数工业企业在全国同行业来说规模较小、品牌影响力有限的特点,特别要倡导多个企业之间进行工业旅游的联合开发。
3.重视工业旅游资源和区域其他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
通过前面四川省工业旅游的发展重点分析,笔者认为四川省要做好工业旅游,还须考虑如何把工业旅游与省内优势风景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结合起来,具体来说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课题:(1)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旅游相互促进研究,如四川省中药材种植规模和产量全国第一,中药材饮片产值全国第一,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旅游开发就体现了观光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相结合共创旅游效益的新模式。(2)生态旅游和白酒工业旅游融合研究。受传统酿造技术的影响,许多著名白酒厂家本身坐落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区域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3)川南的煤炭资源开发参观与喀斯特地貌旅游结合研究。川南区煤炭资源丰富,探明资源储量全省大半,又是喀斯特地貌良好发育区,二者旅游的结合发展对采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4)探讨如何把都市休闲旅游和现代高科技工业旅游相结合。四川休闲文化历史久远,如何在发展工业旅游的同时,让游客同时领略富有地域特色的休闲文化,对成都这样的城市来说非常重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抓住国家沿海开发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用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农业,用市场化的办法推进农业,用外向化的要求带动农业,用科技化的手段支撑农业,创新组织形式,加大农业投入,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全面提升我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镇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6.5亿元,农业增加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0%和1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同比增长10%,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同比增长13%。
三、工作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秋播及2014年农业农村发展工作思路是: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万、千、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坚持“少种麦多种菜,少纯作多套种,少露地多设施”,突出效益,做强特色,放大规模,建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规模、竞争力强的高效农业规模生产基地,做大培强一批特色村,作物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两减五扩”,即:减少夏粮面积,减少棉花面积,扩大设施栽培面积,扩大立体间套面积,扩大油菜面积,扩大甜菊面积,扩大蔬菜特经面积。夏粮面积30000亩,比上年减10000亩,棉花25000亩,比上年减10000亩,设施栽培面积12000亩,比上年增3000亩,立体间套面积35000亩,比上年增加5000亩,油菜面积50000亩,比上年增加15000亩,甜菊面积15000亩,比上年增加3000亩,特经蔬菜15000亩,比上年增加2000亩。
1、实施“万千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提高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能力。全力打造“双草线”和“麋鹿线”现代高效农业万亩示范园区,巩固千亩园区,落实村村百亩方。在万亩园区上以四灶、丁东、草居、沿河、圩东、新东为核心区,建设韭菜、青椒、草莓、中药材、西瓜为主体的设施栽培,在千亩片上巩固新东、沿河、川洋、四灶的千亩设施栽培,村村建设一个连片100亩以上的高效农业示范方,通过园区辐射带动,促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新模式“四新”技术的普及。
2、实施“一村一品”建设工程,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在种植业、养殖业上发展专业村是推进“产业富民强村”,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要手段,也是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抓手。今年秋播开始重点抓好四灶的韭菜、五总的油菜、新东的青食玉米、川竹的蓖麻、沿河川居的甜菊、丁东、东灶、川竹养猪、新场的辣根、新海的蚕桑、圩东的林果等一村一品特色,培植有影响、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专业村,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能力。
3、实施高效立体种植推广工程,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效立体农业,做到玉米套种赤豆、玉米套种辣根、棉花套种籽麻、棉花套种西瓜、棉花套种马铃薯、棉花套种花生。推广大麦—春白菜—棉花、大麦—莴苣—棉花、胡萝卜—苔菜—鲜食玉米、大蒜—鲜食玉米、大麦—冬瓜等高效立体间套种模式,新增面积50000亩,并引导群众示范种植甜菊,调减棉花面积。
4、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以实施省科技入户项目为契机,通过专家进村入户、示范户带大户等有效形式,把服务体系建在产业链上,采取专题培训、现场示范、田头指导、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及时性。充分利用好各种现代信息平台和渠道,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合,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5、实施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提高市场供应能力。重点围绕五大基地,抓好“12345”工程,即建设1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甜菊生产基地、3万亩高品质棉生产基地、4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5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
6、实施农林牧副渔五轮齐驱,新增森林覆盖率2个百分点,到2014年超过20%,新增养殖大户100户,人均增养1头猪、2只羊、10只鸡,保桑稳桑,继续发挥沿河蚕桑产业合作社的优势,有序发展养蚕业,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实施人均三产收入超5000元。
四、推进措施
1、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扶持农业发展项目,同时做好市财政的以奖代补资金落实工作,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大力发展加工龙头企业,加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2、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按照“高新技术引进,示范园区带动,科技服务进村,农业技术入户”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病虫草综合防治、设施栽培和平衡施肥技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引进和试验示范,结合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
3、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流转机制,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实现“一品一社”,明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以上,三是加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建设,特别是油菜、甜菊、养猪、养禽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录井 行业 发展战略 技术创新 体制改革
录井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最基本的技术,是发现、评价油气藏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被称为“钻井施工的眼睛”。石油、石化集团公司的重组改制,专业化录井公司已从油公司中分离出来,成为存续部分的重要力量,走向录井大市场。专业化录井公司如何使录井技术和管理水平快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录井行业腾飞和跨出国门经营的战略,越来越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1.专业化录井公司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1市场不断萎缩。一是国内石油劳务与技术服务市场相对封闭,有的油田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致使市场进入十分困难;二是国际劳务市场竞争激烈。三是我国加入WTO后,石油技术服务市场逐渐开放,其中就包括录井市场,专业化录井公司将面临市场争夺战的第一个冲击波,将面临国际大录井技术服务公司的竞争。
1.2设备老化。专业化录井公司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的制约,设备老化。虽然部分录井公司为适应市场需要更新了一些装备,但是。这并没有改变装备整体老化的格局,加上缺乏全面规划和长远眼光,一些新置设备很快又被淘汰,既浪费了资金,又加大了不良资产。
1.3技术滞后。因对录井工艺、方法创新研究力度不够,录井生产中的一些难题无法解决,滞后于钻井工艺的发展,制约了一些钻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如PDC钻头、欠平衡钻井技术、高效有机防卡处理剂等因录井工艺不能相应发展而受到限制。
1.4缺乏发展战略,没有战略意识,缺乏发展眼光。主要表现在:市场开发、设备购置、人才配备等关键环节缺乏战略目光,没有从战略高度来统盘运筹,只从眼前利益出发,市场开发缺乏连片和延伸,没有形成市场根据地;在人才配备方面,只顾及眼前急用人才,没有进行预测性的人才储备,导致人才结构与市场开发不匹配,制约了专业化录井公司的发展。
1.5缺乏完备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专业化录井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市场磨炼,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但还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部分录井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经营机制没有转换到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还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夹缝之中,缺乏催发企业活力的因素。
2.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带动录井行业的快速发展
2.1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各油田基本上都有一家录井公司,大部分隶属油田存续部分,存在着数量太多、规模太小、水平低、低层次重复研究的项目多等弊端,与其它勘探开发领域相比,已经显得意识落后、组织落后,不适应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勘探开发需要,过度的分散和过度的市场竞争,不仅难以形成新的研发实力,更不利于公平有序的录井大市场的形成,竞相压价的结果使录井企业两败俱伤,生存艰难,更无发展后劲。因此。国内的几十家录井公司,按照国际惯例与国际录井力量分布,联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国际录井技术服务公司十分必要,而又紧迫。
2.2组建国际录井技术服务公司的建议
(1)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应加强对录井行业的管理。针对目前国外录井市场的混乱竞争现状和目前国内录井行业的无序竞争状况,建议石油、石化集团公司联合成立行业协会。成立行业协会的好处在于可以防止恶性竞争,规范国内录井市场,协调整个行业的科技规划、科研分工,使录井行业健康发展。
(2)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应进一步为录井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政策支持。
3.加快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录井行业全面发展
录井行业要想取得较大的发展,必须依托科技的全面创新,靠独特的先进技术或特色技术不断提升在国际录井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大力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产品,靠新项目的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获取应有的利润,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3.1转变观念,在服务上以地质服务为主转向与工程监控并重。减小石油勘探的风险,追求最大效益是现代所有油公司的共同愿望。
3.2突破油气层评价技术,带动录井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3.3尽快推广远程信息传输技术。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资源,就是效益,遗憾的是国内录井工作在现场取得的大量资料、数据、图件,还基本上靠电话汇报,或派人到现场收集,既费人力、资金,又不及时,甚至影响工作。因此,应尽快推广远程信息传输技术,通过施工现场的计算机系统,将随钻录井数据、图表等资料通过无线电波传回基地,然后进入局域网络,实现录井资料共享,为领导决策提高科学依据。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正在面临着激励的竞争,为了能够充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一定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技术,而且这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工业锅炉企业来说,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成本,进而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对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
a工业锅炉企业创新的能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创新就是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收益。技术创新并不是只要申请几个专利就可以,而是一个从新产品的产生、新工艺的设想以及市场应用等过程,它主要包括新产品的设想、研发、生产以及应用等,实质上是一种集技术和经济为一体的过程,其中主要包括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两个环节,所以说,技术创新既不是单独的技术行为,也不是单独的经济行为,它是经济和技术结合体[1]。
技术的创新主要来自于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主要来自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以及对工程存在问题的探索等。对于知识的积累和创造来说,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的积累和创造,主要是经过企业内部的科研活动以及组织学生等来完成,另一方面是外部的吸收,借助于外部的力量来实现企业创新。对于工业锅炉企业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让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杂志、报纸以及媒体等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和其他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经验,确定发展的方向,注重知识的积累;第二,对具有自我激励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进行重点关注和培养,积极为其创造利于发挥的环境,通过奖励制度或者是晋升制度来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第三,利用各种途径对技术人员进行创新的训练,培养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b工业锅炉企业创新的途径
对于工业锅炉企业的创新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工业锅炉企业应该按照自身发展的需求,跟上本行业发展的步伐,根据市场的信息向相关的领导提出创新和发展的方向以及完整的创新规划;第二,利用合作的形式和一些高等院校、科技院所等进行有效的联合,建设长期并且稳定的科研中心以及研发场地,通过合作来提高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第三,积极与创新委托合作,引进外部人才资源以及先进的平台资源,根据工业锅炉企业的需求,依靠外部的力量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创造,从而满足企业的需求。
工业锅炉技术的发展
a层燃链条锅炉技术
近年来,我国工业锅炉企业主要采用的锅炉技术是层燃链条锅炉技术,它的热效率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煤炭没有经过洗选和分级、锅炉燃烧的设备质量比较低以及锅炉燃烧人员的技术能力有限等。为了能够增强层燃链条锅炉技术的热效率,工业锅炉企业对其进行了技术的创新,应用了层然链条炉排锅炉技术,这种技术在燃料方面优化了煤炭燃料,在设备方面对炉排片、配风结构以及燃烧技术等进行了创新,优化了流动结构、换热原件以及清灰技术等,对于污染物方面,创新了污染物预防以及治理的技术,将流动烟尘的预防和烟气除尘脱硫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工业锅炉的热效率[2]。
b工业级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最主要的特点是燃烧率比较稿、污染低,因此被称为清洁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的热容量比较大,能够使床内的物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为床内的强烈结合,延长了燃料停留的时间,从而使物料实现了循环燃烧,提高了锅炉燃烧的效率[3]。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有劣质的燃料的存在,也能将其充分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的过程中,它的温度可能会达到1000度,可以在其中加入脱硫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比如,石灰石等。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来说,它在燃烧时采用的燃烧方式是低温、分段送风、分级燃烧的形式,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损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对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对于工业锅炉企业来说,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能够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从层燃链条锅炉技术、工业级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等入手,分析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促进锅炉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
[1]翟建楠,崔昶.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探讨[J].硅谷,2014,23:229+239.
[2]张飞.工业锅炉节能技术创新与发展初探[J].化工中间体,2015,03:97-98.
扩大信息交流和横向合作,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同创多赢局面;共促奥林匹克市场繁荣,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2011年5月12日,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俱乐部在成都成立。这是中国奥委会为加强品牌建设和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又一积极举措。合作伙伴俱乐部的成立,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与众多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及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的沟通合作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横向协作。
合作伙伴俱乐部成立时,正值第28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成都开幕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杨树安会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并针对俱乐部今后的发展强调指出:希望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和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以俱乐部为平台,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并在履行社会责任及公益性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再立新功。
合作伙伴俱乐部是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为广大赞助合作企业提供回报服务的一种积极尝试,在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工作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俱乐部成员包括已向公众的5家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及11家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未来产生的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也将加入俱乐部成员的行列。
2009-2012周期是中国奥委会在北京奥
运会结束后进行独立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的“开元周期”,从2009年开始,先后经历了温哥华冬奥会、新加坡青奥会、哈萨克斯坦亚冬会、广州亚运会等重量级的奥林匹克国际综合赛事,中国奥委会的品牌传播以及各合作企业的营销宣传也随着这些赛事的举办而迭起。伦敦奥运会,则是这一周期的“压轴大戏”。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参照北京奥组委的做法,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部提出了一个“俱乐部”的概念,并希望能够定期同各大合作企业的代表交流,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发展为目标,通过研讨、观摩、联谊等方式,搭建交流经验、增进友谊、资源共享的平台。因此,由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部发起,并由各合作伙伴主导,“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俱乐部”应运而生。俱乐部的宗旨定位为:集聚广泛社会力量,积极传播奥林匹克理念;团结广大合作伙伴,扩大信息交流和横向合作,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同创多赢局面;共促奥林匹克市场繁荣,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新浪公司首席运营官杜红女士、安踏公司副总裁张涛先生、伊利公司副总裁刘春海先生都在会议中表示了借俱乐部的平台与各合作企业展开深入交流并积极致力于奥林匹克公益活动的愿望,通用电气公司中国区副总裁马加宁先生号召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以此为契机加强与中国奥委会及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的沟通协作,共同为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的宣传工作早作准备。同时,来自恒源祥公司、宝马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宏电脑公司、VISA公司以及三星电子公司等与会代表也纷纷对俱乐部的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胜的想法。
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任马继龙表示:俱乐部将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发展为目标,通过研讨、观摩、联谊等方式,搭建交流经验、增进友谊、共享资源的平台。并希望广大合作伙伴能够借助这一平台,将中国奥委会和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资源开发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奥林匹克公益活动的参与热情,以真正实现“彼此激励、共同成长”。
马继龙说,中国奥委会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为己任,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长期以来得到了广大企业界朋友的参与和支持。为此,在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奥委会制定并启动了2009年至201年合作企业征集计划,旨在积极致力于与知名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论是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还是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均是各行业中的佼佼者。通过合作伙伴积极的奥林匹克宣传以及对中国奥委会的不懈支持,不但为各运动队的训练备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以及奥林匹克理念的推广。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与特征
古晨(2013)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资信较高的核心企业为供应链不同节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根据其提供的担保,为中小企业提供封闭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性质的金融服务,同时由物流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监督管理。其特征包括四个方面:1.商业银行—资金提供的主体,用资金和信用激活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给予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授信支持;2.核心企业—核心主体,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3.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主体,通过核心企业信用的隐含担保,获得商业银行融资;4.物流企业—协调主体,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物流服务,同时为商业银行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三种业务模式:采购阶段针对中小企业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运用阶段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对我国传统融资方式—授信融资提出了极大挑战。传统的授信融资关注融资企业的自身经营状况以及资产、存货、应收账款与信用等;而供应链金融(目前主要指贸易融资)则关注核心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信用等级以及与上下游相关中小企业的交易往来状况与贸易稳态,强调整个供应链条的完整性与自偿性。
20世纪末,深圳发展银行作为国内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先驱,在银行业内首先开始探索贸易融资模式,开启了商业银行筹融资新思路。从自偿性贸易融资和“1+ N”融资模式(2003年)到供应链金融品牌(2006年)和全面启动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工程(2007年),供应链金融不断发展创新。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纷纷效仿,发展和创新供应链金融,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中信银行的“1+N”模式、光大银行的“金色链”、建设银行的“e 贷通”等都取得巨大成功。罗锦莉(2013)在分析银行暗战供应链金融现状中指出,目前规模较大、特色明显应属平安银行的“N+1+N”模式,民生银行的“一圈两链”,中信银行的“一链两圈三集群”。
(二)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存在问题
近年来,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取得的巨大收益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缓解已向我们证明了供应链金融的巨大魅力。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许多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的新问题亟待解决。
1. 融资水平低,缺乏系统认识。现行对供应链金融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企业贸易融资层面,它以解决供应链企业—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为主, 而如何系统满足供应链企业的全面金融需求以及与核心企业产供销相联系的供应链企业的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等整合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
2. 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完善。我们知道,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信息的掌握至关重要。由于供应链金融区别于传统的单一特定企业授信方式,而是以一资信度高的大企业为重点,对上至原材料购置、配件供应, 下至流通、销售这一整条供应链链条进行疏理, 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 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全面掌握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相关信息以及贸易信息与数据,做到企业、银行与物流公司信息共享。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但是许多信息只是内部享有,不能做到共享。
3.金融产品单一,缺乏魅力品牌。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产品主要在表内业务(票据和担保)进行开拓,深发展在汇票、信用证等方面的创新远不足以满足供应链上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要求。品牌建设不到位,不能很好的整合供应链融资产品体系,缺乏子品牌建设。
4. 融资风险较大。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链条,将整个链条上企业连接成一个整体,银行需要全面把握供应链的风险(例如:债项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这对商业银行又是一巨大挑战。
5. 银行组织管理不健全,缺乏高端人才。决策链条长,环节多,缺乏专业团队,效率低。
三、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思路探索
1.提高融资水平,全面提升系统认识
纵观各银行筹融资模式发展趋势,供应链融资模式将会是商业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银行应根据供应链发展的具体形式及时的更新银行的思维和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应在贸易融资外开发新的供应链融资领域,满足中小企业多方位的资金需要。
2.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
透明、高效的信息平台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础设施条件。要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畅通,必须通过新型互联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工具加快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加快建设我国“产、供、销”的完整供应链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以便企业及时从银行申请到授信和银行对物流、资金流的双向监控。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与物流公司联姻取得的巨大成功,给我们建立信息共享系统提供了新思路。
3.创新金融产品,打造知名品牌
商业银行努力开拓表外业务(汇票、信用证等),创新供应链金融新产品,突出特色。商业银行要加快产品创新步伐,设计专门针对核心企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针对贸易融资的订单化金融产品。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要坚持“多品一牌”的策略,不断强化品牌统一的形象,打造魅力子品牌。
4.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要时刻关注供应链的贸易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运作状况等,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把握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标准化的风险预警系统。①对于供应链中存在的债项风险,商业银行应慎重选择产业链群和核心企业,同时,跟踪关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稳定贸易活动的现金流和物流。②对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完善信用等级制度,建立信用风险保障机制。③对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借鉴荷兰银行一个系统操作模式,开发和引进新技术,建立全球数据网络系统,贸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单证的开立、通知、承兑、确认等往来可以通过系统处理,实现“简易化、无纸化、效率化”交易。
5.健全组织结构,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
商业银行要建立专门的供应链运作管理机构—供应链金融事业部。建立事业部,首先,有利于前后台人员衔接;其次,事业部从根本上解决了供应链金融链条的割裂与断裂,加强了审批、市场、运营、监督等条线的交流,形成一体化流程操作;最后由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分布各地,建立事业部可以打破地区对业务的限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薪酬机制和福利保障机制,努力培养供应链专业素质人才,同时引进国外高端人才。(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辛兵海.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启示[J].邮政研究,2013(1)
[2]罗锦莉.供应链金融:助银行创新转型之路[J].金融科技时代,2013(3)
[3]古晨.供应链金融综述研究[J].时代金融,2013(4)
一、航材院发展材料基因组技术的思路与实践
作为国内唯一面向航空,从事航空先进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工程化技术研究、关键件研制交付与小批量生产以及型号应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和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高水平材料研究发展中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中航工业航材院”)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应对材料研发模式面临的变革、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虚拟技术助推材料发展”的战略愿景,中航工业航材院于2013年3月年成立了“材料基因组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基因组技术研究中心是航空材料科学与工程集成计算专业的主要依托部门,负责全面推动材料基因组技术在航空材料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具体功能见图3所示。材料基因组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履行中航工业航空材料数据中心的职能。中航工业航空材料数据中心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航空工业部航空材料数据中心。成立30来,航空材料数据中心开发了多个专用项目的材料数据库系统,在材料研制和型号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航空材料数据中心整合已有的数据库和数据资源,开发了“航空材料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航空材料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是工业级的材料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平台可同时管理多个材料工程项目和材料研究课题的材料数据,实现了对不同来源、不同工程项目材料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应用,成为航空材料科学数据的汇交平台。数据库设计覆盖了全面、多层次、可追溯的材料数据。
该平台材料数据全面,包括材料的基本概述、理化性能、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等各类数据;该平台设计体现了多层次思想,材料数据包括材料标准值、试验级的试样原始数据、试验处理数据及性能评估曲线、材料设计用数据等不同层次的数据;该平台可追溯数据的来源、材料厂商、材料批次、试验单位、试验人员等材料数据背景信息等详细记录,具有丰富的应用功能。作为工业级的材料数据库,该平台为工程应用中的不同角色提供了材料数据管理系统、材料数据应用系统和管理员工具,实现了分级控制。从航空材料工业的角度理解,材料基因组技术的内涵是融合材料科学、固体力学、信息科学、软件工程、先进实验方法等学科,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揭示材料的工艺过程、微/细观结构、材料性能、服役行为之间的关联规律,阐明成分、微结构和工艺对性能的控制机制,引导并支撑实体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的集成计算工程技术。材料基因组技术特点包括多学科系统集成、以实验支撑计算、材料-工艺-检测-服役的“全流程覆盖”等,见图4。航空工业材料基因组技术的工作范围包括:基于数据的技术,包括工业级航空材料数据库设计、开发及数据库集成应用;基于计算的技术,包括材料成分设计、材料工艺仿真模拟、材料虚拟服役性能模拟;基于实验的技术,包括极端环境下的模拟考核实验、材料成分和工艺的快速筛选实验等,见图5。
为了实现“虚拟技术助推材料发展”的战略愿景,中航工业航材院制定了“虚实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的发展思路。经过50余年的发展,航材院在实体材料的研发、测试等方面积累了雄厚的资源。虚实结合,就是从事材料计算的“虚拟技术”与从事实体材料研发的“实体技术”紧密结合,着眼于实体材料研发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虚拟技术对实体材料研发的促进开展工作。材料基因组技术涉及到原子尺度、介观尺度、宏观尺度等多个尺度,学科面广,只有积极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工业研究机构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在实施步骤和分阶段目标制定上,要“远近结合”,把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中航工业航材院材料基因组技术研究中心的近期目标是以中航工业航材院重点专业或产品的关键技术为典型应用,形成虚拟技术支撑实体材料研究、开发和验证的技术途径,取得提高质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的实际成果和示范效应。中长期目标一是使材料基因组技术在新材料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材料成分设计及工艺模拟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使虚拟技术成为航空材料产品流程链上的重要一环,从而提升航空材料产品研发、生产的数字化技术水平,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二是建立材料数据库及其应用平台,材料数据管理直通性能检测试验室,满足“高通量”材料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处理、审核和等管理需求,具备面向行业提供材料信息服务能力,形成我国国防级结构材料数据中心和管理平台。
二、航空材料研制对材料基因组技术的需求分析
目前中国航空材料研制的主要途径为大规模的工艺、性能实验。通过材料基因组技术,可以在材料研发的初期实验、产品方法、服役行为进行数字化仿真模拟,为实验提供指导,减少实验量,加快产品研发和应用的周期。目前由于大量的数值仿真模拟方面的工作中仿真模型所需的参数不完备,或仅仅关注材料研发的某一中间环节,模拟结果缺乏必要的实验验证,计算工作对实际材料研发和应用的支撑和指导作用有限。实际工程涉及的材料和工艺繁杂,只有通过计算模拟技术和数据库/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才能真正做到“虚拟设计、虚拟制造,虚拟样机”,从而大力推动航空材料工业的发展。为使科学研究的成果最终转化为工业部门的能力,发展材料基因组技术需要强调需求引导、学科支撑、产学研的协同合作。新材料的研发应用,涉及成分设计、工艺优化、服役性能考核等多个环节,见图6。通过材料基因组技术“设计”出某种新材料,只是整个研发应用周期中的第一步,要真正应用于型号,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下文从新材料成分设计、工艺优化、服役性能、材料数据库等几个方面,分析航空工业对材料基因组技术的需求。新材料成分设计方面:为了保证我国在航空材料研发方面的持续竞争力,满足未来航空工业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需要采用材料基因组技术设计新的材料。高温合金、高性能钢、铝合金、钛合金的新型成分计算涉及第一原理计算、Calphad相图计算、相场分析等多尺度计算,需要对各种可能组分进行计算筛选,必然带来高通量、高并发、长时间的大规模计算的需求。
工艺优化方面:目前铸造、焊接、锻压等大型制件和复杂制件的“变形-残余应力-缺陷”的控制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现阶段由于缺乏相关国产材料数据、模型及其参数测定方法和设备,未建立模拟验证手段,因而建模仿真的可靠性不足。现有能力不能满足对航空关键材料的纳观、微观、细观和宏观特性进行多尺度建模和仿真,对不同工艺过程进行多学科仿真与 化,对不同检测试验进行多场耦合分析和性能模拟的需求;现有软件尚未集成,只能应用于材料工艺流程局部,未打通工艺过程数据链。因此,针对工艺仿真需求量大、任务急迫的特点,亟需建设高通量物性测试系统、高并行计算能力的硬件系统和工艺仿真软件系统,提高重要材料制件的工艺控制水平。服役性能方面:航空材料制件的服役环境包括高温、高应变率冲击、高载荷等极端工况,实验周期长、费用高;制件在服役过程中存在缺陷的萌生、发展、裂纹扩展、失效等一系列损伤演化过程。在材料设计、制造阶段对服役行为进行研究,利用集成计算技术对含缺陷制件进行完整性分析,提出检测和修理的判定标准,可以降低实验成本、提高飞行的安全性。材料数据库方面:材料数据库设计、开发与集成应用是材料基因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研发数据、性能数据和服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集成应用有助于将历史上积累的隐形经验显性化、有助于使服役数据反馈到新材料研制阶段形成闭环,从而加快材料研发流程。建立全流程覆盖的工业级的航空材料数据共享平台,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实现材料数据的分级分类共享,促进航空材料工业的发展。
三、结语
(1)在业务发展中,大部份客户反映办理“自邮一族”后,所享受的产品优惠政策和增值业务种类吸引力度不够,特别是中、高端“自邮一族”客户,政策享受无明显优势,客户感觉性价比不高。
(2)目前收到的宣传册上的客户优惠政策和所下达的文件上优惠政策有出入,例如:会员加油优惠:宣传册:会员享受中石化0.12元/升优惠,而文件上:会员加油享受中石化0.1元/升在一个月内发积分的形式折返至会员卡上。
(3)“自邮一族”会员发展局限性大,对像仅限于私家车主。
2.建议
(1)完善产品的服务: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开发出性价比高、能够吸客户眼球的增值业务,真正做到入会后能解决车主养车中的后顾之优,享受的优惠多,服务范围广,从而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入会。
(2)加强会员活动:会员的加入即会形成一个团体,邮政作为一个团体的组织者,应做好的各项服务与支撑的同时,建议不定期的组织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安全驾驶讲座、自驾游等团队活动。让会员感觉到加入组织后的会员生活丰富多彩,即可提升邮政品牌力度,又可提高会员的忠诚度。
(3)有效整合邮政业务:建议做好优惠政策开发的同时,做好邮政业务与”自邮一族”的整合办度,让用户一卡在手,邮政业务都可办理,即提高了产品优势,又提高了邮政品牌知名度。
(4)建议在业务发展初期,注重精品会员的加入,注重产品的开发及服务的延升,用产品说话,从而再做大会员规模。
3、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加强培训:认真组织好员工培训工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确保营销人员精准向客户推介。
2.有效宣传:积极策划适合本局的“自邮一族”宣传方案,一通过本局员工亲身体验进行圈内营销,带动亲戚、朋友加入,扩大影响;二是通过自有网点平台LED屏、张贴宣传画,对前来办理车险的用户,开展“多说一句话”活动,做好业务宣传。
3.创新营销:为有效指导网点开展营销活动,我局制定了《关于开展“自邮一族”专项业务发展活动的通知》,制定了详细的营销推广政策,利用前六十位办理的会员“办一送一”政策,及在本局办理“百万身价”惠民两全保险的客户,免费赠送VIP卡一份的优惠方式,积极拓展市场,发展会员。
关键词:泛专业化;组织结构;核心业务
一、广告业的泛专业化及其原因
(一)广告公司服务理念的被动性。当广告主面临不断扩大的媒体选择范围和低成本的广告制作时,在与广告公司的交易中会变得越来越强势。广告公司在向客户提供“无限量”的媒体选择和本身的制作成本在业余人员的推动下不断降低时,为了生存和分得一杯羹,只有依靠价格战和降低品质来获取生存。因此多数广告公司误解了周到服务,在“服从媒介和广告主”的服务理念的支配下,不断在媒介和广告主面前妥协和让步,缺乏独立、自信的企业精神,渐失行业话语权。
很多广告公司没有形成差异化的服务体系。广告公司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业务,不考虑自身的实力,凡是与广告有关的业务全部接纳。于是概念化、公式化的广告创意和表现给广告受众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审美疲劳,从而影响了广告的宣传效果,最终使得广告主和受众对广告业的专业水平产生怀疑,给整个广告行业的形象带来不利影响。
(二)广告业较低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在我国,广告行业较其它行业投入少、风险低、有一定利润保障,广告公司必要的资本量壁垒、服务产品差异化壁垒、文化壁垒、绝对费用壁垒和行政规制壁垒极低。一般性广告公司注册资本降低到3万元。因此大量的“淘金者”进入这个行业,众多的广告公司或依托于不同行业创办,造成了行业性垄断,进而破坏了以专业水平进行竞争的环境,扰乱了市场规则;或刚成立的小型广告公司并不具备从事广告行业的经验和能力,有些尚未注册就开始做广告业务,广告制作水平低下、制作品质低劣。
(三)广告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不突出。所谓行业的专业
性,是指某一行业的业务执行需要从业者具备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修养,这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修养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形成。
目前的广告业在浮躁之风的影响下,只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培养出一个能上手的员工,业界流传的规律是:一个星期掌握一个软件的操作;照着策划书的模版就可以炮制出一份策划书;业务员几乎不需要培训等等。这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从事广告成为上手最快、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甚至有人提出高校广告学专业都不需要设置,却忽视了最重要的:职业素质的养成。因此,一方面是中国广告界极度缺乏专业人才,导致行业专业化退步;另一方面是人们认为广告不存在专业,广告教育与培训力量薄弱。
行业的特殊性,是指某一行业的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操作流程和行业职业道德。广告业发展了这么多年,虽然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形的业务运作流程,但是在这套流程依然不能支撑起广告行业的特殊性。广告行业的特殊性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告行业是最具跨界特点的领域,广告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边界模糊,主要涉及的行业有动漫业、电影业、印刷业、传媒业、咨询业等,某些广告公司连办公室装修都承接,涉猎的范围变得越来越“泛”,广告业的操作流程与上述行业有类似之处,缺乏自身的特色,容易被取代;二是广告业的行业职业道德规制执行不严格,劣币驱逐良币,使越来越多的广告人在现实面前妥协。广告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弱使得广告产业的话语权不强,产业形象受损。
二、中国广告公司的生存对策
我国专业广告公司当前在强势媒体、企业、其他专业公司以及威客的多重挤压下,开始思考业务的战略转型,即由传统的广告领域拓展到整合营销传播领域。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在广告公司为企业进行广告服务过程中得到深化与发展:以前的整合营销传播着力的是传播的整合,即传播工具,如广告、公关、促销等手段经过整合,围绕广告目标产生合力;现在必须考虑更高层面上的营销整合,即关于客户需求、产品创新、渠道建设、价格策略、促销体系、公关建设等营销方面的策略制定。
广告公司在从传统领域向整合营销传播领域拓展的过程的当务之急是广告公司必须尽快从组织、业务管理、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
(一)根据技术发展调整广告公司的组织结构。由权变理论可知,组织结构的设计与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理想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结构决定于一定时期内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多种影响因素,而环境和因素是变化的,即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组织结构也不同。因此,各广告公司应根据行业特点、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历史背景、业务性质以及经营战略和所处的环境来决定采用何种组织形式。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从世界上第一家广告公司设立百多年来,尽管营销环境和媒体环境都几经变化,广告公司却依然保守的沿袭着金字塔型的层级组织结构”。[2]广告公司在组织结构方面可以改变过去以职能划分部门的传统做法,具体做法:具有一定规模的广告公司可以考虑设立事业部制或者业务部制的组织结构,实行项目经理制度;在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上,树立具有行业尊严和专业特色的服务理念;成立技术部门,将最新技术运用到实际数字营销中。
(二)归核化广告业务。广告公司必须保持持续成长力,持续的成长力是企业(顾客)价值不断提升,企业持续获利的能力。核心业务是广告公司获得持续成长力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服务等。“核心业务是指在企业所有经营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业务,该业务具有独特竞争优势、高成长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一般构成企业的核心业务,最基本应具有两个条件:该业务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例不低于30%,一般应达到35%~40%;该业务在同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不应低于25%,在同行业中应排在前三名。”
在泛专业化的背景下,各广告公司应采取归核化战略,即回归核心业务,剥离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在最具优势的领域,培育核心能力,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才能获得持续成长力。因此广告公司应以业务重组为重心,放弃不利业务,加强有利业务并引入新业务的过程,以公司使命为方向,以战略计划为指导调整组织结构。进行业务归核化战略时还须注意:广告公司应该根据环境变化,扩大核心业务的范围,改造、更新现有的核心业务,以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在泛专业化背景下广告公司几乎所有业务都是可替代的,目前主要观点是广告公司应该把“创意”作为其核心竞争力,“创意”具有无可替代性。但是将“创意”做为一个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最大难题是广告创意的衡量标准的确立。一直以来对于创意的评价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学界和业界在探讨创意的衡量标准,提及率较高的有:比稿胜出率、大赛获奖率、广告主对合作的评价。其实这个标准是欠妥当的,因为比稿胜出率和大赛获奖率的前提是比稿和大赛必须公平公正,不排除某些广告主进行比稿的动机不纯、某些大赛的规则不完善;而广告主对合作的评价,如何记录、如何判断等等都是问题;关于广告作品、营销活动、媒体策划是否有创意的评判也呈现出多元化。因此,对“创意”的评判很难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标准,“创意”不能作为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笔者认为,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的广告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打造核心竞争力,需要从“特色服务、人力资源、技术”几个方面考虑建立适合自身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核心竞争力体系,对消费者的准确洞察也是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考量标准。
(三)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广告公司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成功经验的总结,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挖掘人的智力潜能以及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广告公司不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仅仅局限于VI(视觉识别)设计,轻视了MI(理念识别)系统和BI(行为识别)系统的建设,缺乏意识形态,从而导致了服务理念的被动性。
广告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以行业信心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建设。要树立现代“双赢”理念,强化服务理念,重构企业经营理念,提倡人本管理理念,注重长期培育理念。对内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重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鼓励开拓创新,给员工充分施展才华和创新提供平台,建立企业的文化支撑,从而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源动力。对外保护员工的创意成果和服务尊严,使员工产生行业信任感和安全感,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管理。中国的广告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团体意识、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这样才能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
(四)创新广告人才培养机制。(1)优化广告教育战略联盟,纳入教师培养计划。中国的广告公司急需广告人才,虽然中国办广告学专业的高校有近300所,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业界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原因是老师无经验、学生无实践与广告业实务性之间的矛盾。关于这对矛盾的解决,很多研究提出进行校企合作,通常的做法是高校与某个广告公司进行合作,进行学术和经验的交流、学生去广告公司实习,但是由于广告公司对实习生的容纳度有限,单个的广告公司和高校的合作还不足以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因此广告公司协会和学界应建立战略联盟,如湖南大学广告系与广州4A达成战略联盟协议:合作双方促进双方在各自领域的品牌发展;建立稳定的教学科研基地,共同搭建产、学、研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传播事业发展。双方就对方的各类专业比赛或活动,提供专业顾问意见,并提供专业知识讲座的演讲嘉宾及赛事评委等人力资源支持;并积极推动学生实践计划。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与实践分离的矛盾,但是往往只解决了学生的实践问题,对提高老师经验的作用较小,于是学校教育和业界教育的冲突依然存在。所以广告企业和高校在进行合作时,也应当将教师的培训纳入计划中。(2)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广告人才培养机制。解决广告界特殊性和专业性薄弱的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广告公司建立系统的内部培训机制。对内培训机制比较完善的是奥美广告,奥美吸引人才、激励员工的核心,正是以“培训”为主轴,建立起学习型的组织文化。奥美培训有其特殊的做法:其经理人写过在业界影响很大的书;每年都有一套适应广告界发展的培训方案;最关键的是奥美懂得要培养师资,让老师必须将过往的知识和经验,精炼成明白易懂的文字与图像,得到温故知新的收获,和学生一起成长,进而让全体战力一起提升。战力提升以后,员工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有利于奥美的持续发展。
奥美的培训还只局限于知识、经验、技能等显性素质,而决定个体绩效的深层次素质,如成就动机、客户导向、影响力等属于隐性素质,这部分是很难通过“培训”提升和改善的,这就需要有长远思考,做系统规划,建立“培养”机制。日本电通集团从1996年以来通过派专家举办讲座、资助留学研修、创设中国广告人才培养基金、举办研讨会和中国广告教育高端论坛等方式与中国教育部开展合作,支持中国发展广告教育事业的做法就是扩大到公司外部,是一项有效的公关投资,极具长远战略眼光。“通过这么多年在中国广告业的精心耕耘,电通广告集团事实上已经占领了中国广告教育的制高点,打出了一手漂亮的品牌传播牌。”而目前没有一个中国的广告公司在这方面有所大作为。因此中国的广告公司可参考国外广告公司的对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方法,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合作和互动,为提升广告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共同努力。
(五)加入广告创意产业园。自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广告业掀起了一波新的发展浪潮,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各级广告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将推动广告产业十大园区(基地)建设。广告创意产业园的出现为解决广告行业泛专业化问题提供了契机。
中国的整个广告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因为集中度太低,缺乏实力,广告企业、广告商在跟广告主博弈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没有话语权的。产业集聚解决的是产业规模问题、专业化的问题,“形成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使其产生合作竞争效应、创新扩散效应、知识外溢效应等集群效应”,建立广告产业学习与创新的内部机制,提升广告公司的能力,并且能满足当今广告主整合营销传播的迫切需求,使得广告市场的结构更趋向合理。广告公司加入广告产业园是向广告产业集团化迈进的关键性一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