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英语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提问 原则 策略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具有交际性。课堂上的师生的互动交流就是发挥英语交际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则是师生互动交流所必不可少的内容。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英语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
1.1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
新课教学中穿插着提问,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知识,使学生加深了理解。
1.2增强学生的有意识注意力。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而不应该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有效的课堂提问无疑能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获得创新。学生为了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1.3检查学习的所得情况。
教学效果应该通过一定的检测来予以体现。新课后的检查提问则是检查的方法之一,能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教师可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反思调整。
2.英语课堂问题提问的设计原则
2.1增强学习动力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英语学习的“助推剂”。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学习潜能。这也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2激活学习思维原则。
教师提问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使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教学中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都是启发式提问,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问题越有价值意义,越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其思维能力。
2.3提问难易适度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当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注意提问的策略,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课堂提问的难易适度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3.1利用设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中采用设问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这种设问的方法,对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例如在教“What’s in the teacher’s room?”时,笔者就是用提问导入新课的。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的内容,注意记住一些房间里的物体,像cat,football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利用“There is...”进行适当的引导。这些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并由此很自然地导入到新授内容。这种设问提问,一方面为教学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也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内在联系的兴趣。
这种设问导入新课的做法能够很自然地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在这样的刺激下一定能够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一种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学生也会在这样的情境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
3.2探寻内在联系,为过渡创造条件。
教师的提问如果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地设计各种问题,能发展学生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从而增强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也就不感到困惑不解了,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笔者在教学“What do you like?”句型后,要过渡到第二部分第三人称单数句型的教学,特设计了以下问题:Do you like...?/How do you like...?/What about your friend/father/mother?从这些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基本句子:He/She likes…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来回答基本句子,学生就比较容易回答了。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这种过渡性提问不仅能够使学生通晓知识间的内在规律,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3加强重点提问,破解知识难点。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所谓重点,一般地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重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顾此失彼。备课时,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它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论文摘要]《基础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基础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一直以来受到英语专业师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现状的分析,指出了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改革思路。
《基础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基础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它的合理性和与时俱进为高年级的专业课教学乃至整个英语本科专业教学起着奠基作用。而该课程受到教材、教学设施、教师教学理念的制约一直停留于上世纪末的教学模式,这与后现代课程观存在着距离。按照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解,课程不应再局限于大纲、教材、考试及各种科目等概念,而应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语言现象。英语教学也可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如何使这门课跟上时代步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满足国际人才培养需求,了解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摆在每—位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巨大课题。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在《基础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1、教材结构与内容
专业教材不能满足新的教学发展,与现实生活发展脱节,学生对学习没有新鲜感,失去学习动力,学生的文化意识得不到发展,文化学习成为纸上谈兵。
2、教学方式
将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没有区分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上参与。
3、课程教学中“人”与“知识”关系
知识或知识的掌握是为人或人的发展服务的,在两者关系上,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被置换后,则后者是目的,前者是手段。现代知识尽管仍然是课程内容的基础,其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但对人的发展的贡献已不再具有充分、绝对的合理性,不应是课程内容的全部和中心。
4、教师的观念与能力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但又常被头脑中的“教案”所束缚,处于想放又放不开的矛盾状态,这一直是普遍存在的困惑问题。对这种观念与行为相悖——观念上认识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教学行为上仍是由教师控制和设计,表现出教师很强的控制欲。究其原因,既有观念层面问题,也有对教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问题,还有对教学评估结果的担心。
5、评价方式
传统评价方式已制约和影响了《基础英语》课程和学生的发展。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评价方式的目标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评价指标唯一,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忽视学生的思想态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主体唯一,教师是评价主体,学生是被评价对象,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评价功能单一,只注重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注重高分数,忽视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方法单一,注重对单纯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多采用笔试,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二、改革思考
《基础英语》课程改革涉及因素较多,如师资、教学条件、社会需求、学习者需求、教材、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应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1、明确建立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确定该课程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体系、评价方式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调整教材结构与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需要。
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学生是认知主体,是学习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因而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但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高校教师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应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展示给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在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这正是在观念层面上的超越。
3、调整课程教材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教材应以话题式出现,结合现代研究性教学观中的任务式,给学生设计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任务,要求他们合作完成。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话题式教学在内容上对同一种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对同一内容反复加强,确保长期记忆的有效性。这种结构不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输入一吸收一输出的机会,也给教师更自由的教学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环境、内容、手段等情况的需要自主整合,也可有选择地对教材内容与课外材料进行配合使用,使相同话题常讲常新。
4、采用多元教学手段
新的教学观念和课程结构与内容要求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学练形式,应更多的采用发挥学生想象力和主动创造才能的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与运用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灵活采用小组讨论、辩论、情景表演、课堂演示、分组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将团队建设理念应用于语言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式学习。同时强化课外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堂内外教学内容的立体交叉。教师根据课内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课外按计划练习,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教师还可通过建立博客达到与学生充分互动的效果。通过定期播发英语电影、录像,举办英语讲座、英语晚会,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等手段丰富学生的课外语言学习。
5、改革评价方式
新的评价方式应坚持四个原则:
(1)发展性原则:以“促进学生发展”、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主体性原则: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可成为评价主体。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手段之一。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状态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行为的评价,还包括对学校办学状况的评价,同时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对学习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3)过程性原则:评价应注重教育教学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的价值判断,注重通过形成性评价考查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过程,同时把评价过程作为改进教学、推进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过程。
(4)多元化原则: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是多元的。学生是有差别的,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不能只用笔试,而应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三、结语
《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应是一个不断总结、探索、创新的过程。我们提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这不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极大的可能和空间,同时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吴宗杰.抑制课程自主性的控制符号—教师发展的话语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强,外资医疗机构、外资医院、涉外病房日益增多,对护理专业人员的英语要求也在日趋提高,尤其是护士的专业英语水平也成为用人单位选拔的条件之一,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级护理人才已迫在眉睫。本着培养技术型、应用型护理领域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宗旨,必须为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及毕业后就业、升本、出国学习或工作等各种发展方向打造坚实的英语平台,构建有特色的高职医护英语课程。然而目前,高职医护英语教学模式陈旧,教材及学习资料相对缺乏,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等也亟待改革。因此,通过医护英语课程实现培养具有较高医护英语水平的护理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动护理专业医护英语课程建设。
一、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工具,是承载信息的结构化载体,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据调查,全国高职英语教材普遍缺乏高职特色,沿用压缩版本科教材,实用性实践性差,有些教材的版本还偏老,内容过时,而且从内容、水平、使用范围等方面来看,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于是很多院校使用自编教材和讲义,但是很多存在大面积转抄,内容过偏,缺乏规范性与趣味性。目前鉴于大多数院校培养的护理人才多是输送到国内的医院或医疗机构,对医护英语在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认识不够,因此医护英语教材的建设与改革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实际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护理人才不仅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是护理人才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提高我国护士水平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因此医护英语教材的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建议医护英语教材建设可考虑以下方面:
1 教材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和涉外护理工作的高级医疗护理人才,并不是研究型、学术型人才,无论是选择教材还是自编教材都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我们培养的是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护理人才而非英语人才,能进行日常的临床口语会话、书面交流及医疗文件的书写,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相关医务资料,只要能应用于实际交流即可,不需要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要求高职学生。
2 教材内容的确立也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首先,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医护英语教材涉及大量的医护专用词汇,学生学习、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更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编写、选择教材。我们曾针对某本医护英语教材在学生中进行访谈,近80%的学生认为该教材难度太大,医学词汇过多,内容复杂冗长,缺乏实用性,学起来很吃力,缺乏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学得无奈,教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 自编教材要突出“实用性”与“趣味性”。自编教材的编写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医护专业英语水平,编写时除了应注意以上谈到的两点之外,还可以参考国家医护英语考核标准,如全国医护英语考试是专门考核护理人员的医护专业英语实用能力的考试,其大纲中详细阐述了考核的内容、形式、标准。如在考试评价标准一项的第一点就明确规定了16个交际领域的考核,包括接待病人、询问症状、医疗检查等,基本涵盖了临床医护英语对话的场景,这些对于自编教材重点内容的确立,实用性的突出无疑是很好的引导和指导标准。此外,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自编教材还可以适当借鉴大学英语教材的成功之处,向立体化教材靠拢,摆脱原先枯燥、单调的纸质化教材,针对教材内容,配备相应的音频、视频材料或动画材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在文字材料解释缺乏_定力度的情况下,学生通过电子图像、医护录像等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掌握所学内容。
二、课程模式转变
高职教育课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课程效果的评价标准。而传统的课程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拼命地死记硬背,最后就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完全忽视了语言学习的实际应用性,更谈不上英语能力的提高。语言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语言的应用能力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如今大多数医护英语课程仍在沿用传统大学英语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其结果就是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心不在焉,老师讲得辛苦却收效甚微。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只是传授知识,缺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兴起时间只有短短几年,与国外历史悠久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正是因为如此,国内高职院校相继借鉴国外成功的高职课程模式的经验,推出了我们特有的课程模式。戴士弘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上推出了他们学校创建、推广的新的高职课程模式,其中也谈到了新大学英语课程模式与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模式的利弊,听后深受启发。于是我们将这两种课程模式在医护英语课上进行了尝试,结果发现新模式颇受学生欢迎,大多数学生觉得能学到东西。
新的课程模式设计:用直观的图片或实物引入――先译再听,难度不断加强,促使学生思考、理解、掌握――写――朗读――小组游戏――知识的归纳――作业。
新课程模式为标准的教学过程:课文题目、背景介绍(某种疾病)――重点难点单词、句型讲解(学生思考、理解、掌握)――学生模仿,操练――小组合作归纳、概括――布置作业。在小组合作归纳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了,对文章的概括、归纳也比较到位,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也得以体现。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对重点句型的反复操练和应用,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准则,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标准。而我们大多数老师现在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传统式的,对于本身内容就比较枯燥的医护英语来说,学生学起来更是索然无味。因此要转变传统的课程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医护英语作为专业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高职医护英语作为职业教育这一相对特殊的教育领域的组成部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要想切实提高学生医护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变和创新。
1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发挥出学生无限的潜能,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医护英语有其特殊性,学生学习该课程除了要能阅读和翻译相关英语业务资料及文件外,口头交流更为重要。护理人才主要从事临床工作,直接面对病人,平时主要是口头上的交流,强化学生的医护英语口语显得极为必要。因此尝试采用任务式教学法,针对某一医护主题或活动的对话,让学生事先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等,编写对话,每次课前花5~10分钟进行演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增加师生互动。实践证明,这样既能活跃气氛,使学生放松心情,又能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医护英语课堂上用的较多的是案例教学法,尤其是在讲解如何撰写医疗文件时用的较为普遍。例如中文的出院小结,学生在护理专业课上已经掌握,耳熟能详,而英语的医疗小结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小结,解释清楚固定、模式、重点内容进行精讲,随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模仿,练习。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英语教学中用得极为广泛的情景教学法,同样适用于医护英语教学。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多媒体、语音室,实时转播网络教学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定期到语音室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英语录像或短片,甚至是时下流行的英文原版电视剧、电影片段,营造真实的语言学习语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掌握知识。此外对于有专门的护理实训基地的院校来说,实训基地是最佳的模拟医护情景对话的场所。学生在近乎真实的环境中,结合护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联系所学对话,进行对话操练,其效果远远胜于在教室里进行情景对话。而且在这样真实的环境中练习、实践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希望的。在我们发放的162份相关问卷中,较之课堂学习,83%的学生更愿意在实训中心或英语角之类的环境中实践英语对话。调查中还发现,81%的学生从来没有试着找出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因此,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医护英语词汇、重点句型、医疗文件(如病例、医务报告、通知、护理记录)等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慢慢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做主动学习者。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2 实施分级教学,因材施教。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差别大,有高中生、职高生、中专生、技校生,英语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如果成绩很好的和很差的学生都在一个班,那么经常会出现好学生反映学不到东西,差生听不懂老师讲什么。针对该情况,建议采用分级教学,也就是按照学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进行分班英语教学,使用不同的医护英语教材。将英语成绩相对较好,又打算将来从事涉外医护工作,出国深造或升本的学生分到A级班(又称涉外班),其他学生则分到B班(又称平行班)。涉外班同学如有较多想要出国的学生,那么可适当开设雅思或托福强化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能力,甚至可以额外增开CGFNS(国际护士资格考试)的介绍与考题练习,这对于有志于将来成为国际护理人才的学生是十分有益的引导与帮助。当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A班可实施末尾降班制,B班实施优生晋升制,动态流动,促进学生抓好英语学习。实践证明,这种差异教学是十分有效的,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四、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多半采用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各占一定比例),期中与期末考试形式也多采用笔试,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学生对自己平时的作业与表现也不以为然,单一的笔试使得学生养成了临考根据考试大纲突击复习的习惯,这些都是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尤其医护英语课程强调口语能力的实际应用。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改革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使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医护英语能力。笔者认为较注重口语能力的医护英语考核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口试+笔试,平时成绩的比例可相应增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当然平时成绩的考核可分为平时作业、课堂表现(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学生间互动,学习情况自我评价,课外英语活动(如:英语墙报,医护英语社团,医护英语演讲赛,医护英语知识竞赛获奖)等。笔试的形式也可多样化,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形式,而医护英语课程中含有大量医疗文件的撰写或记录填写,因此考试也可采用大型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翻译或撰写文件,可以真正检测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口语考试则可采用机考、学生与学生对话、师生对话等方式进行。三管齐下的考核方式已在我院得以试用,效果颇佳,但其中需要教师付出加倍的汗水,也需要学生更多地配合及教务部门的支持。
五、师资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保障,如今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由于我国的高职办学时间尚短,缺乏拥有高职教育丰富经验的教师,要形成良好的梯队有一定困难。在高职教育中处于龙头地位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其拥有的师资队伍成梯队分布,所取得的教学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作为教学模式中的主导者,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医护英语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英语课程则更加显现出师资力量的薄弱,主要体现在:
1 学历水平低,职称低,无法形成梯队。本科学历教师居多,职称多为助教,甚至有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实际教学经验缺乏,而这些教师却正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力军。
2 “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双师型”医护英语教师指的是具有医护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且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而现在这样的教师在护理院校中的人数少之又少,有些医护英语教师是英语专业毕业,不具备医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因此加大“双师”引进力度,增强现有教师医护专业知识的培训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法;选择;实践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与多元文化趋势的扩展,当今世界对于人们的英语知识积累以及英语能力的运用的需要越来越高,与之相适应的是学校教学之中对于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作为英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习得重要时期的高中阶段,在学生英语学习之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在高中英语教学之中,教学法的选择与实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直接影响到高中英语学习的实效性。目前,从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的维度来看,我国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落后于时展的新需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日益深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逐渐映入人们眼帘,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要能够积极的对于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结合新课程改革对于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方法选择方面有所创新。
一、加强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高中英语教学具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但是,由于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相应的语境,这使得诸多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具有着畏难心理。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传统的英语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直接影响到高中英语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加强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之中的运用,对于激发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具有着重要意义。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具有着声音、图片以及将许多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很难呈现的特殊效果直观的呈现出来。这一方面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师更好的对于高中所应当传授的英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直观呈现,同时,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无论是对于英语学习的基础性来看,抑或对于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创新性来说,都具有着重要意义。如果高中英语教师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则能使课堂变得有活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盘活课堂教学。同时,加强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课堂之中的运用,则可以较为容易的构建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习得环境,进而可以使学生在这个由高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构建出来的语言环境之中更好的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同时,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加强对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得整个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更为生动有趣。例如,笔者在实践过程之中,通过增加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幽默的英语笑话、国外的风土人情等内容,这一方面有利于高中学生学习的语境的创设,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初、高中英语知识的衔接
目前,笔者从长期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之中发现,由于初、高中英语教材的侧重点有些差异,这使得初、高中英语知识的衔接问题成为了困扰高中英语教学的一大问题。其主要因为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其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对初中英语教学要严格的多。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英语知识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高中英语教师要能够清晰的明白,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材中对于英语知识结构的总体构成,只有高中英语教师知道初中英语教材之之中的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够更好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平衡英语知识的侧重点。第二,高中英语教师要加强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这一方面的是由于新课程改革后,对于中国传统高中英语知识的教学有着较大的区别,由于《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是在初中英语知识的基础之上制定的,所以它是对于初中英语知识系统总结,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则可以更好加强高中英语教学之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第三,通过测试对刚入校门学生的英语水平加以考查。作为传统教育之中的考试,经过历史的考验,被证明了是一种较好反馈形式。对于刚入校学生进行英语水平考查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进一步进行的基础,只有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的依其基础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活动。
三、以方法教学为主,积极引导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
根据目前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发展规律表明,学习活动从其本身具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智力活动”。高中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教学,即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法,指导学生探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提供学法模式,使学生会学和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那么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如何才能够加强对于学生的方法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从备课阶段,应当树立方法教学理念。教师的意识将直接影响到其教学活动,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有目的的树立学生的方法教学理念,则会使整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性增强,进而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第二,实践环节之中。高中英语教师要能够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大胆实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之中进行具体教学方法的指导。例如,加强对于教育心理学之中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运用,进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教师要将具体的方法教学融合其中,这样则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习得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而指导其高中英语学习,甚至“移情”于其他学科。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要结合课改精神,博采众家之长,思考其独特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胡夕英.如何培养高职生的英语听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2张琳.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一、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前设计”“中设计”“后设计”。
1.“前设计”阶段
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活动。在此阶段中,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还要备自己。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贯穿整个教学设计全过程的,因此,前设计要以新课程为指引。
(1)备学生
传统备课模式是将备教材放在第一位:而新课程教学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因此,前设计中,首先应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备学生就是要了解他们在语言基础、学习兴趣、认知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这些因素是时刻变化发展的,因而显得格外地重要。否则,备教材及备方法的工作将失去针对性。
(2)备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共同的依据。教师要尊重教材,超越教材;要仔细钻研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具体考虑如下问题:a.本主题是属于事实性的、程序性的还是叙事性的?b.本主题在前面第几册学过、在后面第几册又要出现、有什么不同的要求?c.就这一主题学生知道什么,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知道什么,它们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的教学重点。d.所涉及的文化资料。
(3)备方法
包括教法和学法。备方法是要体现教师“设计者、组织者”的角色要求,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所学内容和你的优势进行有机地结合。要把所学内容以符合学生兴趣的方式展示出来。当然,前设计阶段中还需要备好自己的课堂口语、备教具,如:生活中的东西、学校的环境、现成的人力资源、网络、学生手工作品、自制课件等等。教案是前设计凝结的成果。
2.“中设计”阶段
前设计阶段中,我们考虑更多的是预设。而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同一教学预设表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显然,教学设计只停留在前设计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案不应成为同定不变的铁案、死案,而应根据现实教学情景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再选择、再决策、再设计。“中设计”给教师的独创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3.“后设计”阶段
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学设计还有一个阶段:教学反思。也被称为“后设计”阶段。教师要对“前设计”的安排,“中设计”的决策和设计进行反思,以提高整个教学设计的水平,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活动的三个阶段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也是有交替和重叠的。而每一次的反复却是一次升华,一次继承与发展。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界定
有效教学设计应落实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能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1.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要看能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首先就要体现在设计是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要看能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无论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最终都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英语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各种活动习得语言。教师只能起引导、组织作用,不能勉强填鸭或替代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是以“学”为前提和依据的,要让学生始终在“做事”中学习英语。要知道,英语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那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设计必定是最蹩脚的设计。
3.学设计是否有效要看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愿意学的课是有效设计的课。那么,设计成什么样的课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
(1)符合学生学习情绪、行为发展规律:教学设计应能按以下的心理过程安排:兴趣一需要―挑战―探索学习―成功。或者说学生的学习模式应能符合其行为发展规律:感受―模仿―学习―应用。
(2)主题内容以他们熟悉的、想象的、怪异的、神秘的、超自然的、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的和导引的。
(3)能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所学东西,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能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产生愿意学的愿望。
(5)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好奇,产生要学的需要。
(6)能让学生产生“我能行”,感受到自身优势和潜力。
三、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
依据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以及有效教学设计的界定,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运用一定的策略来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以学定教,合理整合教学资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要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等。对教材的使用建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教师在“前设计”阶段要花大力气备好学生和教材,同时合理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依据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2.以学施教,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要结合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
3.以学评教,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是有效的,反之,阻碍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是无效的、失败的。因此,在设计教学任务、活动时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 课堂教学 转变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69
高中课程难度较大,因此,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难以在高中英语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上与教师或同班同学保持步调一致,从而给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如何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运用合作式手段进行教学,如何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等问题,如果能得以解决,我们就会实现有效教学,达到课堂教学它应有的目的。
一、英语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转变
语言来源于生活,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英语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和生活,语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和灵性。语言强调“communication and conversation”,因此,我主张在生活中学英语,在活动中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去体验英语,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即英语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变传统中“单一的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灵活学英语、用英语”。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英语知识的消化,讲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中重视n内知识的封闭传授而轻视课内外方法的开放学习,这种传统的灌输式使学生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再现。在听、说、读、写、思维、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力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一律放手,使学生能自学、自答、自测、自做、自评;凡是学生能够参与活动的,学生必须参与,如:对话训练、短剧表演等,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学生“会学”英语,培养学生和老师互动式学习,这是当今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方法。
二、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在课堂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他应当确定好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还必须了解对象,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一般来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单一不变的灌输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给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不使基础差的学生因为活动难度太大不能完成而产生挫折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因为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应当说,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
三、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合作式教学手段
(一)师生情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是促进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可以转化为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反之,师生不能产生情感互动,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厌恶学习,甚至放弃学习。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通过亲切的表情和言行给学生以鼓励。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的,应使用“Good”“Great”“Well done”“Good job”“You are clever”等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错误的,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不要见错就纠,特别是在听力课上,见错就纠,既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又有意无意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开展各种课堂活动
英语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做游戏等。要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活动必须遵循师生双向或多向交流的原则。例如,英语课堂上词汇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带学生读词汇,然后讲解词义及用法,这个过程信息的流动是由教师流向学生,单向的,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感到乏味、厌倦,学习效果差。
四、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
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师就应该注重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带到课堂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材不同,一是课本量大面广,灵活性强。要求师生的配合性强,以单元为单位,听、说、读、写较以往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若按以往教法是很难在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的。二是难度增大,生词量,阅读量增加近一倍。针对这一新变化,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需有新举措。须将其内容活化,按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师生互动,共同投入。
(三)教无定法,活化教学手段
学知识,如登山,越往上,越困难。降低学习坡度,化难为易,需活化教学手段,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贯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实践表明:可采用探究性学习,因为疑问最容易引发探究反映,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热情,不会提出问题,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批判意识,就谈不上有创新。
(四)扩大知识面,使知识融会贯通
【关键词】基础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 统一性 多样性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的建议。[1]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过于强调统一,致使课程标准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有必要根据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大、文化多样的具体国情,实行英语课程标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结合。既要制定国家最低的标准和要求,又要提高课程标准对不同地区的适应性,走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路子。
一、统一课程标准的利与弊
课程标准为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文件。英语课程标准让英语教师的教学有据可依,合理分配课时,恰当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考核、评价学生有具体的参照标准,方式方法统一,操作方便;教师也不必再为学生掌握多少词汇量、语法知识和达到什么样的听、说、读、写水平而费心劳神。课程标准也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估考核学校提供了参考依据。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依据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设施、教材使用、学生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对各学校加以考评,考评标准统一,考核过程开放透明,公平公正。此外,统一课程标准还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确保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有研究发现,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各不相同,一个国家有几十个课程标准,导致许多中学生毕业后读写能力低下,不利于一个国家公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2010年6月2日,美国州长协会最佳实践中心和州首席教育官员理事会共同颁布了首部《 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 》,旨在改变美国各州课程标准差异极大的混乱局面,立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从而确保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2] 但是统一的课程标准也有许多明显的弊端,其中的一个主要弊端是忽略了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忽视了不同地区之间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统一的标准去考核不同经济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学校和学生,必然会带来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生在英语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上往往落后于城市的学生,在高考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此外,统一的课程标准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有失均衡,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
二、实行英语课程标准多样性的必要性和意义
实行英语课程标准多样性是由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和教育背景的差异决定的。各地区教育背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社区、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
1.社区文化的差异
城市学校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社区文化活动丰富,拥有现代化的社区书店、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学生有机会和有条件浏览和阅读各种各样的英语书籍和报刊,各类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经常播放英语教学节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学生还经常有机会参加公园或者高等学校举办的英语角活动,口语得到很好的锻炼。大部分城市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时间早,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有些学生还接受了家教辅导。相比之下,乡村经济落后,各种教育资源贫乏,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时间晚,无法感受到现代科技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无法从环境中受到英语的熏陶,学生的学习环境、条件和氛围差,导致英语底子薄、基础差。
2.家庭教育的差异
城市学生的家长一般受到的教育程度较高,有一定的英语功底,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水平高,基本上能辅导孩子的英语学习,家庭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远远高于乡村。而农村的学生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低而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城市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千方百计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为孩子买课外辅导书,家庭学习的氛围浓厚。而农村学生的家长平时忙于农活,或者长年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更多的钱给孩子买课外辅导书等。农村学生课外还必须做家务或干农活,学习环境和条件远不如城市学生,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
3.学校教育的差异
城市学校经费充足,教学设施齐全,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教学条件好;英语教师的学历、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理念新。相比之下,农村学校经费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英语教师严重缺乏,有的农村学校英语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发音不标准,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和水平较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乡之间英语基础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多样性非常必要,它不仅能使英语教育适应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还能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三、如何实行课程标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从以上对城乡英语教育背景差异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使贫困地区的英语教育得到发展,真正提高贫困地区的英语教育质量,就必须实事求是地设计符合这些地区实际状况的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符合不同地区学生特点的教材。不能不顾当地发展需要,不顾现实条件和发展可能,一味追求统一的标准。仅仅制定一种课程标准和一套教材肯定不能适应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形成多纲多本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制格局。首先,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全国中小学英语必须达到的最低课程标准。其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的地区和学校情况划分为几类,相应地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①面向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城市学校使用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应反映现代社会的主流趋势,反映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成果,反映现代城市文明的特色和最新成果。②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教育水平一般的地区和学校使用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属于大众化的通识教育,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一般情况,大众能接受。③面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边远地区、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使用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能反映农村的现实,突显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大主题。④面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使用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能反映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特色,通过英语学习,传播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
无论是编制农村相对落后地区还是城市发达地区的课程标准,我们都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标准的编制不脱离现有条件,包括学前教育、师资、教学设施、家庭和社区教育等情况。对师资薄弱、教学设施匮乏的地区学校可适当降低分量、难度和深度,适当降低听、说、读、写、译的标准,对农村相对落后的地区要联系农村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恰当的教材内容和素材。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培养公民的基本素养,又要培养适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避免农村相对落后地区的课程标准内容过于简单、知识面过于狭窄的问题,标准的制定者一方面要考虑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符合当地实际和需要的前提下,注意拓宽知识面,扩大学生视野。实行“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弹性原则,既要适应差异,又要保证质量。
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文化和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各学校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上也各不相同,在英语教育方面更是如此。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时不可忽视这种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应不同区域实际的英语课程标准。既反对只用一套课程方案来框定全国所有地区和学校的大一统做法,也不赞同各地各搞一套,而是要实行课程标准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适度结合。随着地方经济文化水平和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提高,地方和学校课程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作者单位:池州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 英语专业翻译课程 课程改革
一、引言
一直以来,翻译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能必修课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强调,国内翻译教学和翻译课程设计的研究空前繁荣,硕果累累。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存在。许多英语专业的本科翻译教学随意性很大:课程的开设是依据师资而定,课程的重点仍然是理论方面,忽视了翻译课程的特点及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本文从翻译课程设置的现状、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分析总结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特点和问题,希望能进一步完善我校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翻译课程设置现状
课程以培养方案为指引。各校的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不尽相同,但共同点在于都提到了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各校都希望使学生在毕业时能胜任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企业事业单位的涉外工作。而在分析和英语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后,可以发现这些工作无一例外都需要扎实的翻译技能。在查看各校英语专业主要课程后,可以发现大部分院校都只开设了英语翻译导论、英汉笔译实践、翻译实践等1―2门翻译相关课程,而且各校所设翻译课程绝大多数侧重笔译方面,口译课程普遍受到忽视,绝大多数的学校都不重视此类课程的开设。由此可见,此类课程设置并不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实现培养目标,更无法满足社会对具有基本翻译技能的英语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
在民办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翻译课程更应该是重中之重。然而大多数民办院校都是新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完善,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是年轻教师,缺乏实际笔译和口译经验。加之民办本科院校大部分为三本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薄弱,这就加大了实际翻译教学的难度。因此,我认为应该对民办本科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作出一些调整。
三、翻译课程的问题及改革初探
1.提高学生积极性
英语专业本科段学生很容易谈翻译色变。在学翻译之前就望而生畏,没有决心和勇气学好这门课程。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选择英语类专业的最终实用价值就是作为英汉语言之间的转换媒介。此外,绝大部分的英语专业学生都处于“英语学不好、汉语没学好”的尴尬境地,对于理解了的英语句子或者篇章也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词语来表达。翻译需要时间和精力,有时需要苦思冥想,而学生则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各专业学生都掀起了英语学习热潮,他们的英语能力也大大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优势在逐步减弱。然而,其他专业的学生是在大众型、混合型教育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英语很好,然而他们所具备的语言素质远远低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在精英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因此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仍然很有优势,只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种优势并不是从表面能够发现的。教师要让他们知道翻译是可以凸显出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的重要技能,由此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及目标
在翻译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译方面。在高年级阶段(三、四年级)里,应开设英汉笔译实践、汉英笔译实践、英汉口译基础、汉英口译基础等课程,使学生具有在一般工作环境中所需要的笔译及口译能力。另外,还要调整选修课的设置,可以将选修课进行捆绑,比如可以把旅游翻译、广告翻译、饮食翻译、民俗翻译、商务翻译等捆绑在一起,对翻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修这一课程,提高翻译能力。
对于民办院校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注重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还应适当参加笔译及口译证书的考试,以提高社会承认度和就业竞争力,学校也应予以适度的鼓励和引导。
3.立体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
传统的翻译教学手段都是一本教材、一个老师和一些学生的静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机械单一,大都围绕课本、依靠黑板和粉笔展开,效率低下,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状态,实战练习的机会相当地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利用光盘、录像、投影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大大节省用于书写的时间,而且学生视听并用,学习效果会更好。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可以建立网络资源库,开发网络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翻译环境和翻译素材,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选择适合的练习。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相比,这些教学手段可帮助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即教师的角色不再以翻译知识的传播者为主,而是从“教”变为“导”;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探究与构建的主体。
4.努力提高翻译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大学扩招后,原有的师资队伍很难满足不断增加的培养人数和专业划分,在民办院校中这个现象尤为突出。于是出现了一个英语老师教多门不同课程的情况。其实不是每个英语教师都适合教翻译的。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是单纯从书本上学会了各种翻译方法却从未付诸实践,是很难理解这些翻译技巧的实用性和必要性的。如果教师自己都只能抽象理解、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就无法对学生的翻译训练进行有效的辅导。如果翻译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那么势必会造成“教”与“学”的脱节。一个困扰着翻译教学的不利因素是,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大都不是翻译专业毕业的或者从未从事过翻译工作,一些教师错误地把语言能力等同于翻译能力,认为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能搞好翻译教学,因此长期以来,翻译教学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另外,一些翻译教师没有更新知识的动力,一本教案多年反复使用,观点、译例陈旧,课堂教学毫无新意。针对以上情况,处于翻译教学授业者地位的教师应抱着虚心好学、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理念。高质量的翻译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因此,为了提高翻译课程教学质量,翻译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
四、结语
随着本科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应用性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改善民办本科学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任重而道远。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是摆在翻译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翻译教师应不断加强研究,提高业务水平,为实现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新形势下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我国民办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组.我国民办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学习资料覆盖的知识面不广,主要以教材为主,不能进行知识的延伸。而且在教学中教师的思想不与时俱进,不善于利用其他有用的资源,只是反复地通过教材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是非常不合理的,对于学生来说,教材的重复学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来说也难以开拓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有效地为学生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的设立不够完善,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学生的学习方向制定为应付考试,这样的目标设定完全脱离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的重心和目标都在于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基础,而不是为了符合教学标准努力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成绩单,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是非常不完善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才合适。
二、对策的研究分析
1.加强教材处理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的了解分析,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划分,在面向学生教学时把握教材重点,保持教学的有效性和新鲜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地融入课堂中去,还能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日后的发展做铺垫。
2.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