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节游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和孩子的交往方面,我发现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轻松、随意、纯粹,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天真单一、剔透净明的。我记得第一天进大(1)班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很惊讶的看着我。一个叫吴永继的小朋友问我:“你来干什么?”我回答说:“我来这里学习呀!”旁边的一个小朋友非常惊讶的看着我说:“你已经是大人了,就不用去学校了。大人都不用去学校的,我爸爸妈妈就都不用去学校了。”然后我就问她:“那你为什么要上学呀?”那个小朋友说:“小孩本来就要上学的。我长大了,也就不用上学了。”看着她那说话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觉得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干扰到他们,比如上学,他们把上学看成是一种任务,他们一定要完成的。还有些东西他们认为现在他们做了,以后就不用做了。后来,我问了吴永继小朋友一个问题,我说:“长大了你想干什么呀?”问题刚说出口,还没有等他来回答,其他小朋友就七嘴八舌的在那边说起来了。一个叫葛思晗的小女孩说:“长大我想当医生,因为医生是好的。” 吴永继小朋友说:“长大我想当宇航员。”还有一个小朋友说:“长大我要开飞船,因为飞船好大”……小朋友的梦想好多,这也代表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今天怀揣梦想的他们,明天或许会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有时候,眼神也代表着自己想说的话,而孩子似乎也是最擅长读这种语言的了。孩子知道这种语言的全部含义:对自己的表扬、善意的提醒、默默的鼓励、严肃的批评、对自己的责怪……季欣捷小朋友上课举手积极,踊跃发言。当他回答完问题转过头来看我的时候,我会投以肯定的目光还会很快的翘起大拇指。那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他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表现得非常的出色。朱宇杰小朋友上课不认真,有时会东张西望。当他看我的时候,我会嘟起嘴巴,神情严肃,眼睛朝他瞪一下,这时他会很快的在位置上坐好,认真的听老师讲课。
在游戏方面,自主性游戏给我很多的感触。在自主性游戏中,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然后扮演相应的角色。有的小朋友选择做建筑师,有的小朋友选择做银行工作人员,有的小朋友选择做厨师,还有的小朋友选择做医生。比如做服务员的,他学着如何与他人交流,怎样介绍才能让顾客对店里的东西一目了然。这也就激发了小朋友之间语言交往的积极性。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有利于小朋友适应生活,适应未来的发展。小朋友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那么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比如游戏“医院”里,我看到两个小朋友在争吵,“病人”对“医生”说:“我不要在你们这里看病,你们这里连体温表都没有。”“医生”拉着“病人”说:“你不要走,我先给你看病,看完后,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后来我看到两个小朋友拿了一根筷子,用彩笔在上面画了一些刻度线,一个简易的体温表就做好了。在这个游戏中,小朋友的自主性,探索性,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发展,游戏本身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然地融为一体,这也为小朋友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小朋友们在游戏过程中会不断地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他们面对不同的问题时,他们会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比如游戏“点心师”里,我发现小朋友们因买不到自己喜欢的蛋糕而苦恼,我对点心师说:“师傅,你们这里提供的糕点已无法满足顾客的要求,你应该怎么办呢?”然后我就观察到,“点心师”拿了橡皮泥,捏了很多形状的糕点,有草莓形状的,有香蕉形状的,有苹果形状的……还给顾客提供免费品尝,创造能使游戏顺利开展,是游戏发展的动力,而且还能调动小朋友的创造力。
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些家长本身有良好的素质,他们能和老师积极的沟通,共同讨论教育孩子的问题。但有些家长的文化背景、传统思想等却给小孩子带来消极的限制。平日里,家长们对孩子呵护有加。孩子冷了,宁愿自己在冷风中跑回家帮孩子拿衣服;孩子饿了,自己哪怕还来不及吃饿肚子,先把孩子喂饱;孩子手工做坏了,边安慰边亲手帮忙;孩子想要玩玩具,马不停蹄的去买,不管贵不贵。但就是因为这样,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在这两周的教育见习中,我看到,当一些小孩子把手工作品拿给爸爸妈妈看时,有些家长就表现的不屑一顾的样子,把手工作品往包里一扔,拉着小孩子直往校门口冲,嘴巴里面还要喋喋不休。这是我看见小孩子的眼神是那样的迷惘,从中也不难看出,某些家长缺乏对孩子才艺的一种欣赏。现在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一味的要求孩子要怎么样怎么样,自己却从来都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就像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在〈控潜论〉一书中说:“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做什么。”而且家长一味的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数学学习和拼音学习上,对孩子的手工、画画、音乐等艺术方面的教育却持一种忽略的态度,幼儿园里面小孩子的展览区也是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还有一个小女孩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今年才只有六岁,她的爸爸妈妈却把她送到大班学习。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女孩的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要比同伴稍差一筹,比如在集体活动的时候,她有时会站在一边不知所措,不知道玩什么;在吃饭的时候,她也要比同伴要慢一点……这些往往都使她容易养成活动的时候游离于活动之外的习惯。我觉得那些家长还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让其接受适宜的教育,而不是一味的认为早上学的小龄孩子就聪明,聪明是由很多因素所致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超常的孩子还是少数。
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介入”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因素,但有一些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对于如何有效介入幼儿的游戏,显得茫然,无所适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表现了教师对幼儿游戏价值的自觉意识,那么,在游戏中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的游戏,从而让幼儿的游戏得到发展、提升。下面,我以游戏中的几个案例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案例一:
中班的孩子正在进行“十字路口”的游戏,其中王星和朱炎这两个小朋友只是对车有兴趣,拿着车一会儿推倒“路边的建筑”,一会儿撞向同伴的汽车,不时地招来同伴的不满,教室里一片混乱,眼见着幼儿的行为会妨碍游戏的继续。
原因分析:
中班有些孩子在游戏时比较喜欢摆弄材料,但主题意识、规则意识不强,他们不去管在游戏中我有没有妨碍到别人,只管自己在这个游戏中玩的高兴,以自我为中心。汽车是孩子们本来就很喜欢一种玩具,所以会出现刚才的这一幕场面。
解决策略:
师以“交警”这一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呀!马路上怎么了?怎么发生了这么多起交通事故?”孩子们有的说:“都是王星和朱炎小朋友不遵守交通规则,把什么东西都撞翻了。”有的说:“要是有车道,按车道、路标开就不会出事了。”有的说:“对呀,还得有交通指示灯。”也有的说:“这儿车太多了,要是有立交桥,有的车可以在最上面开,有的车可以在中间开,有的车可以在底下开就不会堵车了。”师:“那么,你们能不能分工合作来做这些事情呢?”孩子们听了后,都纷纷行动起来。
介入效果:
在教师的适时介入与暗示指导下,游戏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孩子建造停车场、立交桥,制作路标、站牌、信号灯,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使游戏又得以进行下去了,进一步深化了游戏的主题。
案例二:
娃娃家游戏中,我观察到娃娃家中成员一个个陆续走开了,他们有的上医院,有的去理发……过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回来,最后只留下秀琳小朋友在娃娃家,她一个人在那里炒菜,炒了一会儿,看到大家都还没有回来,觉得没有意思,也想到其它地方去玩了,看样子娃娃家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
原因分析:
孩子在游戏中的兴趣及注意力不稳定,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游戏规则较弱,行为不受规则控制,更不会用规则调节自己的行为,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去哪里玩就到哪里玩。
解决策略:
我以客人的身份去敲门,“叮咚,叮咚,有人在家吗?”秀琳听到后说:“是谁呀?”我说:“我是舅妈”秀琳很高兴地跑过来说:“是舅妈来了,快请进”,我说:“咦,家里就你一个人吗、爸爸妈妈上哪儿去了?”秀琳说:“妈妈去医院了”。我说:“哦,妈妈生病了,那我们去医院看看妈妈,好吗?”秀琳听后说:“是呀,妈妈去了那么久还没有回来,我去看看妈妈的病是不是很严重”。我说:“我陪你一起去吧!”接着我和秀琳去医院找“妈妈”,然后陪妈妈回家,又教秀琳如何照顾“生病的妈妈”,秀琳她忙得不亦乐乎。
介入效果:
在游戏中,教师以幼儿游戏的伙伴参与游戏中,用亲切的语气询问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给幼儿提出适当的建议,幼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得到提升。
案例三:
中班幼儿在开展《金色的房子》表演游戏时,将孩子们分成四组进行表演,在分配角色的问题上,蓝悦那组的俊尧和凌峰争吵了起来,他们都想演小羊的角色,谁也不让谁,只见俊尧和凌峰两个人争抢着一个小羊的头饰,谁也不肯放手,而其他的几个小朋友正在旁边看热闹,表演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了。
原因分析:
从小班刚升到中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弱,缺乏交往的技能,遇到自己喜欢扮演的角色,不懂得协商解决,只懂得和人争,和人抢,中班孩子这个时期是人与人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经常会出现争吵的现象。
解决策略:
“怎么回事?”我开始介入。“俊尧和凌峰都想戴小羊头饰。”旁边的孩子说。“以前老师有说过,遇到你也想演这个角色,他也想演这个角色的时候,那该怎么做?”“可以轮流戴,轮流表演不就行了。”“也可以锤子、剪刀、布,谁赢了,谁先演。”其他的孩子们在旁边纷纷说。听了小朋友的话后,俊尧和凌峰放下了小羊的头饰,他们两个人都同时说:“那你先演小羊吧!我演其它小动物,”他们互相谦让起来了。接下来,俊尧先演小羊,凌峰演小猴,游戏开始了,他们都很认真得表演。
介入效果:
在游戏中,教师没有直接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而是了解矛盾的起因,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周围的幼儿一起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同伴效应推动孩子最终解决了问题,重新开始游戏,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
结语:
从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如何有效地介入幼儿的游戏,完全取决于老师对幼儿游戏行为充分细致的观察和理解,抓准时机,善用策略,做到既不“过之”,也不“过及”。“既不要干预太多,又不会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是良好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只有适时、适宜、适度地介入游戏,正确把握好游戏中介入与角色扮演,给予幼儿及时而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发挥游戏最大限度的教育作用,幼儿的游戏水平才能得到发展、提高。
新的思考:
三十大几的老原,为人正直,工作肯卖力气,也很热心,但领导基本上不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办,总是当着项目部的人说,老原有经验,你们可得多请教他,然后再对老原说,你可不能撒手不管呀,这帮小年轻太需要你了……老原听后总是说,没问题。看着老原忙前忙后的身影,我总替老原惋惜。从老原来公司的时间,以及他所经历的项目而言,他早应该是个部门经理或副总了,但怎么总也提不上去呢?私底下也跟兄弟们聊过这事,但大家都想不明白。
3月份的第一个周一,公司副总又布置下一个新项目,这回项目负责人是我,老原来做助理。我当时脑子一热说,这回让老原来负责吧?选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副总。他连头都没抬,起身便离开了会议室。大家还没回过神来,就听老原说,还是你来吧,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尽管说。说完他也快步离开了。
我找到副总:“老原来公司这么些年了,让他负责一回,我们这些年轻人以后还有机会,要不到年终的时候,老原一总结不是配合了这个项目,就是协助了那个项目……”我的言外之意是,他什么时候能提上去呀?副总让我坐下,然后对我说:他跟我一起到的公司,公司也交给过他一些项目,有一回展览会开展的早上,副总在做最后的巡查时,突然发现没给嘉宾准备胸花,幸好及时发现了,否则开幕式会让人觉得不够档次。还有一次……不说了,反正都是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总让上面不放心。有这么几回后,公司再也不敢把项目交给他了,因为怕他惹出更大的麻烦。现在习惯成自然了,谁也不想为他去承担更大的风险。听完副总的话,我退了出来。
坐在办公桌前我想,老原呀老原,不是兄弟们不想帮你,是你自己把自己弄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可老原至今也没被公司开掉,是因为他招展时总能想出绝招来,基本上所有展位都能租出去,而且布展时的安全工作从未出过问题,撤展也总能按时完成,没让公司挨过一次罚。可是,所有这些功劳都记在项目负责人的头上了,所以项目负责人提了一拨儿又一拨儿,却总没有老原。但公司又觉得老原还有价值,所以总也不开他,而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来了。
想想,我们成天忙忙碌碌的,或许从未注意过细节问题,但看看老原,我真觉得细节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在老原身上,或许细节就是一把打开成功的钥匙,但不知道他把它丢到哪里去了。你呢?你是否已经找到了那把叫“细节”的钥匙?
[关键词]教师 介入 幼儿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55-01
幼儿游戏应当是由幼儿自己掌握节奏,在游戏的情景下,产生快乐的情感。这体现了幼儿游戏的主要进行方式是以幼儿为主,以教育者为辅。因此在幼儿游戏中,教育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教育者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平行介入法、合作介入法以及指导介入法等。这些介入方式都有着自身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笔者主要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和解决方式进行一些说明。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游戏中,教育者介入游戏可以使游戏更好地进行,保证幼儿的安全。但在实际情况中,教育者在介入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使得幼儿游戏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那么教育者在介入幼儿游戏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者介入的频率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教育者介入幼儿游戏时,对于介入的频率没有很好地掌握,使得教育者在游戏中显得较为突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介入频率方面,教育者主要出现了两个极端:第一,介入的频率太高,这就使得幼儿在游戏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第二,介入的频率较低,这就使得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出现偏差,使得游戏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者介入游戏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育者介入游戏主要有平行介入法、合作介入法以及指导介入法这三种。这三种方式有着自身的特点,教育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选择。但是在实际的幼儿游戏中,教育者在进行介入时,并没有采用正确的介入方式,使得介入之后出现负面效果,导致幼儿在游戏中并不快乐。
(三)教育者介入游戏时沟通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在教育者介入之后的游戏效果方面也并不好。在介入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使幼儿与教育者进行交流时,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导致教育者不能明白幼儿真正的想法,使得幼儿游戏在介入环节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育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在游戏介入环节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部分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较低,不能够完全了解介入游戏的目的,也不能很好地对游戏介入做出计划,导致教育者在介入游戏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二)教育者制定的教学目标出现的问题
在介入游戏时,教育者需要对介入的目的做出计划,明确在介入的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在实际介入的过程中,教育者并没有明确教学目标,这就导致教育者在选择介入方式时出现一定的问题。
三、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教育者应当不断思考,找出介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者在介入过程中要进行不断反思,找出介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教育者应当明确介入幼儿游戏的目的,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与教育作用。在介入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合适的沟通,使得幼儿在快乐学习中获得理论知识。在共同游戏之后,教育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使得下次的游戏可以更好地进行。
(二)充分发挥教育者介入幼儿游戏的作用
笔者认为教育者介入幼儿游戏就应该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教育者进行介入时,首先,要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与研究,这样才能很好地了解该游戏,使得教育者进入该游戏后没有突兀感,能够很好地融入游戏中。其次,教育者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了解该游戏,充分发挥教育者介入幼儿游戏的作用,让教育者与幼儿能够愉快地相处。
(三)明确教育者在幼儿游戏中的地位
教育者在与幼儿进行游戏时,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在幼儿游戏中,最主要的是幼儿自主进行游戏,教育者在游戏中主要是起指导作用,因此教育者有必要清楚自己的定位。笔者认为在幼儿游戏中教育者不能成为游戏的控制者与主导者,应当发挥幼儿的自力,同时教育者应当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幼儿安全地玩游戏,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获得较多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在实际的幼儿游戏中,教育者的介入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使得幼儿游戏能够更好地锻炼幼儿能力。笔者认为在幼儿游戏中教育者需要注意其在幼儿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理解幼儿的主观感受,从而使得幼儿游戏能够更好地进行。
一、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教师的介入是要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幼儿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彰显自由、和谐和创造的“游戏精神”。也就是说,教师的介入要保证游戏开始的自发自主,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与自觉遵守,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与自在操作,游戏伙伴的自由组合与相互合作等,最终使游戏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案例:“料理台”游戏
恺恺正独自忙着配莱,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塑料筐、碟、盘等用具,盛器里有蛋、面包、果冻、饮料等,教师见状就对他说:“你今天准备在料理台做什么,等会儿我来看你。”恺恺愣了一下,重新回到料理台张罗起来。不一会儿,恺恺忙完了料理台的工作,只见他手拿一只咖啡壶当喇叭,爬上了原本放塑料筐的空架子,大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好吃的冰淇淋啊!”“快来吃,快来买,巧克力冰淇淋啊!”教师见状,说:“你在做什么?”他回答:“开巧克力冰淇淋店。”“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要这样招揽顾客?”看他坐在高高的架子上,教师就一边和他说着话,一边示意他下来,但他没有听从教师的劝告,仍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游戏。过了一会儿他笑着对教师说:“我是在学昨天听到的故事里小狐狸卖东西的样子,你要吃冰淇淋吗?”教师听了他的话,略作停顿后说:“那好,我就来做你的第一位顾客。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可以让我买来尝尝的?”恺恺纵身跳下,热情地替教师拿巧克力冰淇淋。
游戏情节的展开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原本的“料理台”游戏变成了“巧克力冰淇淋店”游戏。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还是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面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教师第二次介入游戏,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参与游戏,通过和幼儿对话了解游戏开展的过程,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和“游戏精神”,积极投入游戏过程中“生成”的情境,鼓励和帮助幼儿自主游戏,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二、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变化多端,教师要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有效介入。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幼儿一般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使游戏进行下去,但也有一些幼儿会放弃游戏。教师要静观其变,留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当然,一旦发现幼儿因实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而即将放弃游戏时,教师必须介入。此外,在游戏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对幼儿构成危险时,教师必须立即介入;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也必须立即作出回应。
案例:超市营业员
中班角色游戏开始好一会儿了,教师发现“超市”里的三个营业员站在“超市”门口无所事事,眼睛看着娃娃家,手里一直无意识地拨弄着小玩具,而“超市”里的物品倒是琳琅满目,于是教师走进了“超市”。
教师问:“营业员,你们站在门口看什么呀?”幼儿回答说:“娃娃家很热闹,我们这里没人来,不好玩。”教师又问:“怎么会没人来呢?”幼儿回答说:“爸爸妈妈都不来买东西……他们大概太忙了。”教师说:“哦,原来是这样。那要是他们的娃娃吃完牛奶怎么办呢?”幼儿说:“我们送货上门好了。”教师说:“送货?不错。怎么送?”三个幼儿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一幼儿找来一辆手推车,装上货物就出发了。他一边走一边喊:“我给娃娃送牛奶来了。”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营业员”因没有对应的“顾客”玩伴而无法深入展开游戏,便立即引导幼儿讨论和想象,使游戏情节有了突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观察对教师介入的作用。
三、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只有灵活选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
教师介入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直接介入,指在不影响幼儿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间接介入,指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无论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介入,都要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例如在案例“料理台”中,教师就采用了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次和第二次,教师采用直接介入,增强了幼儿游戏的有意性。第三次,教师则通过间接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
教师介入的方式也可分为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情感性鼓励,即在介入时侧重采用鼓励、欣赏、融入、暗示、启发、建议和引导等方法。如,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美,能鼓起幼儿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技艺性帮助主要包括示范、参与、帮助、指导和练习等。如,教师通过动作模仿、操作示范和实物提供等给予幼儿具体的支持,使幼儿破解难题,实现游戏愿望。幼儿游戏既需要教师的情感性鼓励,也需要教师的技艺性帮助。
案例:点心店里的小水壶
玩点心店游戏的几个幼儿围坐在桌子边捏橡皮泥,教师在一旁观察了许久,发现幼儿什么也没捏出来。有的幼儿开始不耐烦了,流露出沮丧的情绪。这时,教师坐了下来。
教师说:“我帮你们捏把水壶好吗?”幼儿立刻说:“好。”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幼儿边听边模仿,不一会儿,“水壶”就捏好了,幼儿高兴地玩起了点心店游戏。
几天后,幼儿又玩点心店游戏了,他们依旧要教师捏水壶。这时,教师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向一个正在默默地捏橡皮泥的幼儿,并鼓励幼儿:“每个人都试一试,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教师在旁边仔细观察幼儿的动作,在幼儿碰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果然不出所料,幼儿自己捏出了一把把水壶。
在小说《祝福》的教学中,当笔者试图通过讲祥林嫂第二次在鲁四老爷家打工,因为鲁四老爷一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祥林嫂在每年“祝福”之时从最忙的人变成最闲的人这种变化时,我发现不少学生似乎并不感兴趣,而且眉头是皱着的,这说明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没有感觉的,不明白这与祥林嫂这个人物有何关系。有些学生可能还在想,少做事不更好吗?做得多,拿的工钱并不增多,不是被剥削得更深么?我想,这主要可能还是学生不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了解人物境遇的缘故,所以学生才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大的敏感性。而出现这种细节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引导学生具体研习文本,让学生真正把握小说中的潜在语言。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就停止了简单分析祥林嫂忙与闲的前后变化,而是带领学生看祥林嫂在忙与闲中的神态表现。一开始是参与祭祀,“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然后第二次是不让参与,被“祥林嫂,你放着罢!”给弄得讪讪的;第三次祥林嫂自以为捐了门槛了,就可以参与了,“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却还是一句 “你放着罢,祥林嫂!”,“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直是一个木偶”。在这样的对比解读下,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看到忙与闲的背后是一种精神迫害,而祥林嫂神态的变化正是这种迫害的直观反映,最终也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再从封建礼教吃人本质角度去解读,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正是关注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神态的细节,改变了教学方式,才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了。
把握课堂教学细节,就要辨析W生各种微妙反应,并以此来研判学情。教学是教与学的相互反馈,教得怎么样,直接体现在学生反应中;学得到位不到位,教师也应该以具体细节来把控。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参与互动的主动性、提出质疑的方向性等不同角度来加以辨识,以此来看具体的教学是深还是浅,是需要继续深化还是就此结束,需不需要临时更换新的教学内容,需不需要换一种新的教学思路,等等,这些都可以结合具体的课堂细节来加以判断。如果作为语文教师,没有一颗细心审慎的教学态度,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反馈的比较明显的教学反应不闻不问的话,就会导致教与学的脱节,教师教的学生不想听、不愿听或者听不懂,学生想知道的却始终无人解答,长此以往,课堂就实质上成为“一言堂”了,虽然形式上可能有互动,但是并不是基于教学双方的互动,而是教师一方预设的互动,这样也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与机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反馈教学质量的细节,并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同样是在小说《祝福》教学中,虽然祥林嫂的境遇很悲惨,但是我发现在讲到祥林嫂絮絮叨叨重复着儿子阿毛被狼吃的事情时,并无悲伤同情的反应,特别是一出现“我真傻,真的”时候,有不少学生竟然吃吃笑了起来。他们认为这个祥林嫂有自己自作自受的一面,小孩子自己看不住被狼吃了,然后又听信鬼神捐门槛导致自己身无分文,心理太脆弱受不了打击,思想古板不知道换一家打工,等等。有不少学生甚至还认为,祥林嫂的死完全是自己不争气造成的,怪不得别人,只能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这样的反馈来看,我想学生对祥林嫂之死,并没有从深层次去思考挖掘。
针对这一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情,我决定改变教学的重点和方式,深入探究“谁是致死祥林嫂的真正凶手”。我引导大家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思考:祥林嫂为人很能干,为何落到成为乞丐、身无分文、最终饿死的下场?祥林嫂为人很和顺听话,为何鲁四老爷一家从一开始的称赞到最后的嫌弃、抛弃?祥林嫂在被婆婆卖了重新嫁人、儿子死了被赶出来、被周围人嘲笑致使神经不正常这一系列境遇中,有没有反抗,其最终结果如何呢?在这样一层一层的追问下,学生们也慢慢发现,虽然没有直接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但是随着祥林嫂每一次逆来顺受导致的更坏境遇,每一次反抗后带来的只有更大的失望,可以看到杀死祥林嫂的是一张隐形的网:夫权和族权,导致祥林嫂反抗想死而不得,被逼嫁人,而且被剥夺了居住的屋子和打工所得;神权,引诱祥林嫂甘心拿两年工资去捐门槛,却发现这样的做法连心理压力都没有帮她减弱,反而使其更加受到精神上的伤害;而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权势阶级,在祥林嫂有用时往死里剥削、无用时弃之敝屣更是致祥林嫂于死地的直接原因。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才明白祥林嫂所有的不正常都是在这样无形大网中受到的戕害所致,也就生发出对人物的真正同情和理解了。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一、生活世界的本真状态:同伴互助是幼儿教师自我学习的重要途径
生活世界提出的“感通互动的社会交往”为幼儿教师的又一种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点——同伴互助。(1)为什么要同伴互助。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情感、信念、能力特征、认识方式及不同生活经验,但这些没有经过整理的知识形式是零碎的、片面的,往往与具体的情景相联系,表现形式上是隐形的、潜在的,根植于教师过去的个人经验和教学实践,这些支离破碎的内容无法整合时,教师的发展就会呈现教育学上“高原”状态,停滞不前。同伴互助的学习,唤醒了教师头脑中已有的“缄默”的教育知识,在思维碰撞中变零碎为整体,促进发展。(2)怎样进行同伴互助。我们倡导问题为中心,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循环反复的同伴互助模式,集反思、交流、碰撞与一体,影响学习成效。同时遵循六大原则,既讨论发现的问题必须是共同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分析问题要切实症断关键性问题症结;思维碰撞要充分挖掘同伴已有经验,积极获取信息;实践运用要切实指向于中心问题进行;分析反思要反思策略对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感受、判断新状态、新问题,发现新问题,新矛盾;所有环节都必须起源与儿童生活,以儿童兴趣为基本点。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既体现了哲学原理中矛盾对立同一的辨证关系,也符合胡塞尔“现象学还原”原理。
二、生活世界的原创精神:专业引领是幼儿教师自我学习的提升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就是从这种放弃的精神出发,从自我开始建构,在自我的主观领域中生成着原创。生活世界的原创指追朔原初,不断建构,自我的建构本身就是一个原创过程,这样的建构需要依赖于自我的知觉、经验、想象、反思等,从而不断朝向现象本身。这样自我才更具有独特性,同时存在创造性。专业引领下的幼儿教师理论学习就是这种原创精神。现今的学前教育领域,先进的幼教理念或经典学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众多的理论让广大幼儿教师丰富了视野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困惑与不解也应接不暇。最明显的就是,许多教师从静态层面看理论与实践,把其割裂,导致说起来经典理论一套一套,做起来又事与愿违。事实上,幼儿教师的实践知识产生于实践,但总是随着具体情景、个体以及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此时所得到的感性认识不能替代或否定彼时所获得的实践知识存在的意义。由此,幼儿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任何一个理论的实践都必须指向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幼儿教师专业引领下的自我学习,必须从成人的理论世界追朔到儿童的实践世界,才有可能把握学前教育领域先进理论的精髓,才能与众多的先进理念开展那一番非空洞的对话,实现从儿童世界(实践)到成人世界(理论),再返回儿童世界(实践)的自我学习提高。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让我们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眼光审视新形式下幼儿教师应当具有的自我学习观。这种学习观应该是多元、综合化的,促进幼儿教师向专业型、智慧型行进的。在这种自我学习观指引下,幼儿教师将进一步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顺应儿童的天性,激活儿童灵性,启迪儿童悟性,张扬儿童个性,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真正实现一百个孩子一百种语言。
作者:徐莉莉 单位:浙江省上虞市鹤琴幼儿园
内容摘要:对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些学者研究主张发展高科技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本文结合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以贵州省为例,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得出西部地区更适合把有限的资金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积累一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后,才能按照竞争优势顺势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文章最后对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关键词:H-O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 产业结构调整
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环境、交通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在东部强劲的发展势头下,相比而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更困难了,甚至陷入悲观的境地。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探索出路,有人提出了要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主张建立自己的高科技产业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毋庸置疑,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确需要调整。本文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状况,根据相关理论,对此问题做些探索性研究。
理论分析框架
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依据可以从比较优势说和H-O的资源禀赋说以及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来得到诠释,尽管这几个理论主要是用于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但考虑到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交换活动,其实质是隐藏在商品交换后的生产要素的交换,也就是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他国进行交换的活动。
本文先将此理论用西部地区的假设数据分析如下:假设有两个地区,一个是西部地区,另一个是东部地区,生产两种产品,一种是煤炭,另一种是化工产品,并且一单位煤炭与一单位化工产品在价值量上是相等的(即1单位煤炭=1单位化工产品),其生产效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生产煤炭的效率是西部地区的2倍,生产化工产品的效率是西部地区的6倍,也就是说,西部地区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效率都不如东部地区,那么,对于在竞争中在任何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西部地区来说,并非意味着不能参与地区与国际化的分工,尽管西部地区在两种产品生产中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我们可以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也就是说,可以发展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多生产1单位的煤炭,需放弃6/4单位的化工产品的生产,而西部地区多生产一单位煤炭,只需放弃1/2单位化工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在生产煤炭上,西部地区的机会成本较东部地区低,这意味着,西部地区可以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煤炭产业,然后用自己生产的煤炭去换取东部地区主要生产的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工产品,这样的分工交换方式,不仅会使西部地区能获取更大的利益,而且会使东部地区也获取更大的好处。
从表1可以看出,实行专业化分工后,西部地区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而东部地区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工产品,尽管东部地区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如果自己两种产品都生产的话,只能生产20个单位价值量的两种产品,而专业化分工后,东部地区却能够获得24个单位价值量的两种产品,净增4个单位价值量的产品。同样,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分工前只能生产出6个单位价值量的两种产品,而专业化分工后,西部地区却能够获得8个单位价值量的两种产品,净增2个单位价值量的产品。然后两个地区根据各自的消费偏好,进行产品的交换,使两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满足程度最大。
由此可以得出实行专业化的分工后,尽管西部地区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西部地区能从绝对劣势中找出其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也同样能从分工中获得好处,创造出更多的产值,享受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H-O模型说明了比较优势的根源在于它的要素禀赋,每个国家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丰裕要素生产的该种要素密集的产品,以获取分工的最大受益。地区与地区之间也遵循这样的规律。所以对于西部地区贵州这样的省份,应该认清自己的何种生产要素较为丰裕,专业化发展以该种要素密集生产的产业。
国际教训与借鉴
当前,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给西部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容易形成一种盲目赶超的心理,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往往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盲目发展一些不适合实际的所谓高科技产业与资金密集型产业,似乎不发展这些产业,就算不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真正的调整,政绩也没有得到突出的显现,其后果是本省有限的资金技术被投入到这些所谓的高新产业,但这些财力物力很快被作为沉没成本被投入后,再也无法收回,损失巨大,更为重要的是,往往导致发展机会的丧失。
最为明显的是澳大利亚与阿根廷这两个国家,在上个世纪初,阿根廷是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它同当时的澳大利亚有许多共同之处,即都属于自然资源比较丰裕的国家,工业基础都比较薄弱,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却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阿根廷为了建立自己完备的工业体系,选择了一条过早走向工业化之路,而澳大利亚坚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决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自己的采掘业,出口自己的矿产品(甚至向我国宝钢出口铁矿石),坚持利用本国丰裕的资源发展农牧业,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后,澳大利亚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而阿根廷却因为抛弃了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却走一条不具绝对优势也并无比较优势的工业化之不归路,阿根廷已沦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一再出现问题,其原因当然较多,但其当初放弃了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这样的例子并非是一种偶然现象,它广泛普遍地存在于许多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比如二战后我国与许多拉美国家,当时大都才摆脱殖民统治,出于民族自尊心的影响以及对殖民统治的恶果的记忆犹新,因而都希望赶快摆脱殖民统治,建立起自己完备的工业体系,而当时代表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重工业,成为许多国家都争相上马发展的产业 ,我国以及许多拉美国家都选择了大力发展重工业,而我国当时的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却选择了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创造了亚洲四小龙的奇迹,而我国以及许多拉美国家,却为自己发展的重工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看准了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大力发展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解决了资金稀缺的问题,合理地利用了资金,又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丰裕要素――劳动力,最终的结果,解决了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不能解决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最终在资金、技术、外汇、管理经验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水到渠成,顺利地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却没有选准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来发展,把有限的资金外汇大量投向了重工业,既没有解决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量失业状况,又丧失了发挥自己比较优势的大好时机,造成了今天的重工业发展出现问题,高科技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也不能顺利过渡的局面。而这样的经验教训,无论学术界还是政府部门,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还要多快好省地发展高科技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笔者也承认这些产业的确是好,获利程度是要比传统产业大,如不发展这些产业,就会处于不平等的分工格局中,但是现在发展这些产业的条件并未具备。发展产业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如此,区域之间,省际之间产业结构调整,亦是如此。
比较优势的产业选择
比较优势产业的选择论证过程较为复杂,本文限于篇幅对西部地区贵州省具有绝对或者比较优势的产业选择过程省略掉了,仅仅把通过模型比较出来的相对优势产业列举如下:
第一,电力工业。截止到2007年末全省装机容量达到2166.7万千瓦,6000千瓦以上电厂发电装机2065万千瓦,水电469.4万千瓦, 火电1595.6万千瓦;贵州电网售电870.86亿千瓦时。
第二,白酒为主的饮料制造业。截至2007年底,该产业工业总产值95.53亿元,列全国第3位,工业销售产值78.03亿元,列全国第4位,利润总额46.81亿元,占全国白酒行业的28.63%,列全国第2位。
第三,煤炭产业及与之相关的火电产业以及水能源相关的水电产业。贵州能源资源富集,煤炭资源储量达527.98亿吨, 居全国第五位,炼焦用煤储量,炼焦用煤100多亿吨,占全国储量的21.8%。水力理论蕴藏量为18140.3兆瓦,居全国第六位,技术可开发量19489.63兆瓦,可建设大型电站15座,装机l150万千瓦,贵州水能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优。
第四,旅游业。贵州的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2007年全省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43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9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6219.8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4.04亿元。
第五,以磷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贵州是我国磷矿最多的省,占全国总量的43%,探明储量26.87亿吨,保有储量25.61亿吨,占全国的16.8%,居第二位,磷还可延深加工,也可用磷矿生产普钙、重钙、钙镁磷肥。
第六,以铝及铝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贵州铝土矿现已探明储量4.13亿吨,保有储量3.95亿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居第二位。
第七,烟草加工业。贵州省烟草公司2007年末,实现销售收入33.88亿元。收购烟叶总值28.8亿元,实现烟叶税6.3亿元,实现烟农收入28.81亿元,贵州中烟工业公司2007实现销售收入138.99亿元,实现税利90.16亿元,以上是贵州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贵州省产业调整思路
上述分析得出,西部地区贵州省真正的比较优势产业,是煤炭产业及与之相关的火电产业以及水能源相关的水电产业,以铝及铝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磷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旅游业,烟草加工业,电力工业,白酒为主的饮料制造业等。笔者认为,在贵州目前资金技术有限的情况下,还不适宜大量发展此类产业,应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逐步推动某些产业的升级,否则,会导致自己比较利益的丧失,后果适得其反,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当然,这样的分工从长远来看也是有一定弊端的,只有当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取得了充分的发展,资金、技术逐步得到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适时推动产业结构的自然升级换代,运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政策主张,顺利地完成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渡。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历年统计年鉴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第一版).华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