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培训个人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
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良好的师德是激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内在动力。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加里林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师德如何,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影响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二、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四、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青年教师个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022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教师。但什么样的老师可以堪称为是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的身上又具备哪些综合素质呢?这次的青年教师培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优秀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师德素质、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
首先,我想先谈一下师德素质。万事徳为先,师德对于为人师表的我们而言更是尤为重要。我们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必须塑造好自己的灵魂。师德素质具备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所谓政治素质,就是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必须要谨言慎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自己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力争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所谓职业素质,就是在教师这个行业所应有的特质。要爱事业、爱学生、爱面子、爱沟通、爱学习。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更是如此。只有爱上教师这个职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爱事业的同时必须要爱学生,这样你才能跟学生在心灵深处有密切的交流,更好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学生也才能更喜欢你,学习成绩及其他相关方面才能有更快的提高;光爱事业爱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爱面子爱学习,有些教师总是在原地踏步,不思进取,不进步其实就等于是退步,我们必须要有不甘人后的决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钻研,力争使自己尽快踏入优秀教师的行列;爱沟通那是必须的,无论是跟学生跟家长还是跟领导,你都必须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只有你爱沟通,愿意耐心听取班中同学及其家长、领导的意见,你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更好地胜任班主任的工作。
其次,我要谈一下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包括两方面,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一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而这只是前提,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下,一个满腹经纶的人如果不会形象的表达,那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所以说,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我们还必须要有教育教学素养,善于慷慨激昂地表达,使学生也能跟你分享所学,使自己也能得到用武之地。
最后,要谈的是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激情和质量意识。语言就是要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言简意赅。激情就是指上课不要把生活中不好的状态带入课堂,只要走上讲台,就应该忘掉一切烦恼,心中只能有课堂。质量意识,这方面我做的是比较浅的,而这方面一般也是学校主抓的。一堂课结束,你要清楚地知道这堂课上的效果如何,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你所强调的重难点学生又是否有了解,这都是需要我们下功夫仔细揣摩的。
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你不努力向它靠近,它永远都不会奔向你来。所以,努力吧,探索吧,20XX,争取更辉煌的明天!
青年教师个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022
本学期,我很荣幸参加了学校青年教师培训,虽然只有几天时间,但是使我对教师的职业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有了更新的认识,我很感谢校领导能够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虽然我已有近十年的教学经历,但我在教学常规和教学方法技巧等问题上,还是有很多欠缺之处,所以我迫切需要学习和提高。庆幸的是,领导们对我们新来的老师非常关心,从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精心安排了这次培训,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新教师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能逐步地提高自己。我也抓住了这一良好的学习机会,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黄书记、陈主席和朱主任等多位领导精心准备了这次培训的内容,新教师培训心得从各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指导,尤其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培训提出:新教师要尽快做到“入格”,适应学校的工作环境,端正态度,以积极的精神面貌工作和学习。这点我感受颇深:到现在为止我在荆南这个大集体里工作学习快八年了,刚踏入这个集体,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对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生疏,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他人的接触,这种心理很快离我而去,我感受到了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力量。每位领导、每位老师都是那么的爱岗敬业,爱校爱教爱生,都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责,他们的这种责任心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中,踏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工作,为我们的大集体增光,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添彩。
这次培训像一阵及时雨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新调入上岗教师培训心得和动力,而且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其一是鼓励我要赶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其二是鼓励我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的那种生活态度;其三是鼓励我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其四是鼓励我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的佼佼者,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的新教师培训,体现了学校领导对我们新教师的关心,也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与完善。虽然青年教师的培训现在已经结束,但它对我的影响仍在延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
1.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钻研教材教参,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后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
2.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3.提升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我,喜欢听我的课,进而喜欢听我的指导。这就要求我的个人魅力要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
4.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业务学习和培训,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把它们当作宝贵的学习机会,把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去。
面对新的开始,我想我会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切合点,让自己充满师爱,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荆南中学这片沃土上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青年教师个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022
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我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及憧憬,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做了一年的教师。在过去的这一年中深深地感到自己知道的、懂得的还太少,离“做一名好老师”的目标,还太远。在我为此困扰之际,学校又一次为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好机会。我有幸在20xx年8月8、9号我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的学习中,听到了张志奎校长为我们主讲的“铸品质、定坐标、强作风”主题,同时,也有幸品读了张校长的《教出你的尊严来》、《好品质成就好老师》两篇佳作;蒋明灿校长为我们主讲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以及怎样去用心做教师;郭振东校长对我们进行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培训;王笃红校长为我们讲述了新课程下教师的常规工作;周运松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在教学当中的一些经历......这些讲座,着实令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讲话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一、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1、对于教学的重新认识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一味地只想把所有的知识传给学生,让他们取得好成绩,殊不知,这样反而适得其反。通过培训我认识到,成绩的保障取决于有效的教学,而有效的教学又取决于师生的良好交往。师生关系的融洽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对老师产生一种尊重。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上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让课堂活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角,让他们能够体会学习中获得的价值
2.要学会欣赏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给点宽容,并去真诚的赞美每一个学生。
二、提升了教学理论水平,习题和教材两不误。
作为新教师,我们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但怎样能让学生在成绩上有所提高呢?就如讲座中黎雪主任说的,首先要让学生对你的学科产生兴趣,那就有必有对教材进行整合,要花心思去创新与设计。作为教师我必须勤奋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教好学生。我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工作,在教授课程之前,先把教材读通读透,弄懂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制定一个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授课计划,然后认真进行备课,尽量多理论联系实际,多讲一些适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讲课时注意基本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还要积极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课时,尽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次上完课认真总结,写好课后记,以便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三、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自己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态度认真,但缺乏经验,在各个方面都有不足之处。在理论课讲授知识时应该多与学生互动,注重教学设计,多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多让学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其他学习情况也应在了解得多一些,还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多讲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收获很多,同时也感到责任很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更是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实现自身持续发展,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困惑一:是不是每一节新授课都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呢?
困惑二:哪些数学问题更有效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呢?
困惑三: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协调处理好差生和优秀生的关系呢?差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确实很差。
困惑四: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花费的时间长,甚至影响教学成绩,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二、几点认识:
1、在今天的视频中,中央民族大学的孙晓天教授也曾讲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性。确实,我们中国人在知识上不存在问题,但是我们的创造的能力是非常差的。
我们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必须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必需有这个意识,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才有可能具有创造力。
2、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没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探索和交流是无效的。
3、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参与交流,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做基础,交流是低效的。
一、以往教师培训中实践性知识缺失的表现
(一)培训观念的城市化
围绕新课改的理念而实施的培训活动,表现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从城市发起的新课程改革,在内容进度和教学要求上都远远高于贫困地区教师和学生的水平。诚然,教育理论具有相通性,城市中先进的做法也值得推广和借鉴。但调查表明,贫困地区培训只是一味照搬、生搬硬套地运用城市的那套培训课程和教材,缺乏对本地教育现状、课程设置、教师实际需求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导致培训和现实脱节,严重削弱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导致教师们普遍认为培训的实际效果不大,难以将培训知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对此,从城市到当地支教的教师深有体会:“这里的孩子腼腆、害羞、语言表达不流畅,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很难有效开展,城里的这一套做法在这里应用,处境非常尴尬。”
(二)培训内容的理论化
培训内容是培训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教师培训在内容上却偏重理论,轻视实践,为节约时间,便于控制,培训通常仅仅局限于对教育理论的传授,缺少鲜活的实践案例支持,让教师感到培训内容犹如海市蜃楼,虚无缥缈。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52.6%的人认为培训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有36.5%的人觉得培训与实践联系不太紧密或根本没有联系。这种脱离实践的理论,难以说服教师来内化理论,更难以升华理论,外化于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访谈中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培训就是去勾画重点,最后考试”,“这些理论资料大部分只是听课的时候翻翻,下来根本没有什么用”。理论作为实践经验的浓缩和概括,如果在培训时只停留在口头上,就容易造成机械、空洞、教条、刻板的弊病。
(三)培训方法的单一化
通过现场观察和走访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培训所采用的方法单一,主要是“专家说――教师听”的灌输方法,很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注意及时地信息反馈,最终使培训沦为说教。问卷调查中,76.3%的人在培训常采用的方法一题上选择了培训者讲授法,占压倒性比例,仅有14.3%的人选择了案例分析法,8.2%选择了问题讨论及经验分享法,而角色扮演和游戏法所选人数为0。这些数据说明,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以点到为止的单向传授方法粗浅介绍教育理论与相关知识,忽视了一线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在培训中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方法并存等理念背道而驰。参训教师对此既感到厌倦又感到轻松,他们似乎已习惯于在培训中扮演只需要耳朵和笔记本的听众和记录着角色。教师培训层面尚且如此,那教师日常教学所使用的方法就不言而喻了。
(四)培训过程的形式化
整体而言,教师培训形式化问题非常突出,培训单位与参训教师均持应付心理,缺乏内在自觉性。具体表现在,培训前缺少需求调查,培训后没有跟踪评价,培训中缺乏科学设计,培训部门重量轻质、应付了事,忽视实践环节。而参训教师也并不重视集中培训,把县里的集中培训当任务,没有把培训视为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继续教育。参训教师把培训当作“走走过场”,培训单位将培训简化为“专家”上课,培训变成一种外控的、临时的、缺乏系统的花架子,组织草率。
(五)培训者的集权化
教师培训工作完全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国家将培训权、评价权、监督权都赋予了培训单位,缺少受培训教师的参与,这就造成培训单位大权在握,培训者无所顾忌的问题。访谈中,相关领导坦言:“教师培训主要是培训单位说了算,至于要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培训多久等问题由我们领导结合上级要求讨论决定。”因此,我们在参与培训观察时,放眼望去,培训是只见课堂不见教师,忽视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群体表现出来的不适应性,无视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很显然,这种缺乏合理的保障、激励、约束机制的集权化现象会使培训止步不前,引发敷衍塞责、弄虚作假之风,教师通过培训得不到实质性的提过发展。同时这个制度上的硬伤也是造成培训城市化、理论化、单一化、形式化等问题的内在原因。
二、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培训策略
教师培训中实践性知识的缺失,严重脱离了教师赖以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培训就是要解决教师基于个别的经验、生动的教学情景和课堂实践所生成的实践性问题。
(一)倡导“ 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理论要求在教师培训中倡导反思性教学。目前,在教师培训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的方式很多, 比较成功的有行动研究、教育叙事、札记反省、教师专业生活史分析等。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教育叙事、札记反省、教师专业生活史分析等方式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类型和专业发展脉络,探索教育教学行为或经验中所蕴藏的丰富意义,检视或发现实践性知识与理论之间的差异并剖析其原因,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调整教学行为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而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很多培训机构已经把行动研究、教育叙事、札记反省、教师专业生活史分析等反思方法作为培训内容,引导教师把依附于个体而存在的隐性知识深刻地概括和清晰地表达出来,使教师个体的隐性知识在个体之间,或者由个体向群体进行整体传播成为可能,从而使教师能自由地学习、实践、分享与反思教育教学经验。
(二)开展“教师临床教学案例研究”,升华实践经验
教师临床教学案例研究是凭借扎根于教学实践而获得的“实践性知识”和“临床知识”,展开案例分析,采用观察、记录、描述、说明、概念化这一案例研究的步骤,借助描述的质性研究诊断教师成长的课题, 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它突出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教师认识的特殊性、教育实践“ 情境”的特殊性, 是强调个人体验、深度参与的高层次学习。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以特定教师、教室、教材、学生为对象而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而积累、传承的。因此, 案例研究对于揭示和阐明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十分有效的。开展临床教学案例研究,既可以让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范例,也可以让教师观摩个人教学活动实例。通过呈现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可以让学习者进入特定的教学事件和情境之中,直面具体问题的诊断与解决;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结合切身经验进行分析和思考,形成多元回答,产生丰富的、个性化的、无定论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对话与交流,反思自己的方案,从而建构起这一问题情境对于他们的独特的意义。
采用教师喜闻乐见的培训方法,升华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位培训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长篇大论的理论探讨并非教师所长,而生动的、鲜活的教学案例是教师宝贵的财富,开发教学案例,应该成为教师培训中值得运用的策略。
1.开发教学案例
开发教学案例,能为教师提供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促使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1)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经历,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事件,校本培训中,鼓励教师坚持不断地把自己经典的教学故事撰写成案例,使自己比较模糊的教学思想清晰化,比较乏味的教学过程趣味化,使自己的教学反思经常化。
(2)调研收集同事的教学案例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观课议课”活动,收集整理同事的教学事例,拓展事例的收集与整理渠道,并把教学事例改编成教学案例。实践中,我们发现青年教师的教学,尽管让我耳目一新,但确有值得商榷之处,老教师的教学,尽管有些陈旧,但确有值得推广的东西。广大教师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都能改编成我们用以培训的典型案例,而且这些案例极具针对性。
(3)从报刊上撷取优秀的教学案例
读书看报应该成为教师的习惯,采用“报刊撷英”的方式收集案例,是教师得以专业引领的有效方式。校本培训中,学校所订的三十多种报刊杂志成了我爱不释手的读物,如《人民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新课程教学案例 》、《小学各科教学(复印资料)》、《小学教学研究》、《小学青年教师》、《中国教育报》,等等。对报刊上的好案例,我反复品读,力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在培训中有效地运用。
2.应用教学案例
(1)拟定培训计划。为了避免培训内容的笼统、重复、零乱等现象,培训中应拟定计划,力争使培训的内容既具系统性,又具操作性,针对性,显示指导性,增强实效性。
(2)创立应用模式。如何运用典型的案例进行有效地培训培训,这就需要讲究应用形式和技巧。为了便于操作,我创立了应用的基本模式:引出话题――描述案例情境――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评析见解。我们在采用基本模式的同时,还创造出许多变式,如片断展示――经典解读、案例对比――优劣评析、案例反思――重新设计等,让模式彰显出了生命的活力
(3)反思应用效果。每次培训后,我们都要认真反思:从案例的内容选取到案例的语言描述,从案例的呈现过程到案例的讨论结果,从培训的宏观调控到现场的具体细节,从培训者的构想到被培训者的收获等等。
教学案例是教师的财富,也是教师培训的有效资源,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教师培训的确是教师喜闻乐见的有效方法。教师培训中,教师既是培训者,又是被培训者。参与这种培训,既能体验培训者的角色,又能体验被培训者的角色,既能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又能参与同行的学术讨论,拓展自己的认识视野,受到实践与理论的熏陶,从而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民办学校小学英语教学特色研究
嘉善新世纪学校立足于“争创全国优秀民办学校,育新世纪中华英才”,十分重视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是嘉善新世纪这所民办学校办学的学科特色之一,学校创办八年来,小学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特色已初步形成。
一、明确培养目标,努力形成特色
嘉善新世纪学校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使孩子开始获得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尤其是听和说的基本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打下扎实的语音语调基础,并获得初步的英语听说能力,为继续学好英语作好准备。
嘉善新世纪学校力创小学英语教学特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当小学英语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展开的时候,学校发挥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利用小班制的教学优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引进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充分利用孩子语言学习的“最佳期”,注重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敢于大胆开口讲英语的习惯。
作为一所现代化的民办学校,嘉善新世纪学校选准突破口,创建特色,形成正确的办学思路,十分重视小学英语教学,明确其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会话交流,具有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学校自办少儿英语节目《LearnEnglish》在校电视台播出;每月定期进行英语手抄报展;在学校推广“校园英语50句”,要求所有的师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另外还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考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学校还定期举办“少儿英语节”、“少儿英语口语大赛”、“英语书法比赛”,所有的这些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英语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小学生对英语喜爱有加。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特色,使学校形象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养,民办学校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培训,热情鼓励和充分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推行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多方面的条件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由于小学英语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的培训工作包括先进的教育观念的讨论与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说课及其评议。“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所谓“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指请有关教育专家到学校,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培训。
只有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学才能取得显著成效。作为民办学校,更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要想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就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并纳入到学校发展和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之中。帮助教师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从而增强民办学校的凝聚力和教师的归属感。在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在于: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教师,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到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来,帮助教师全面关注学校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民办学校要提供研究策略的咨询和辅导,使教师更多地理解自我成长中的价值,唤醒教师内在的探究需要,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学会持续和全面成长。同时要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嘉善新世纪学校注重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经常派教师去外面听课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素质。学校还注重引导教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淡化教师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使教师意识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进行有益的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
三、优化教学手段,赢得学生信任
任何教育,不论是活动、观念、还是措施,只有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它们才是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师要明确无误地告诉学生: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了他们能学好英语,告诉他们有什么比受到良好的教育更重要呢?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少年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也是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受到好教育,必须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形式主要是注意、感知、理解、记忆和思维等几个心理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研究和熟知儿童心理,了解儿童心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直观教学和其它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努力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赢得学生对英语教师的喜爱和信任。在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会受到汉语的干扰,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既要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坚持听说领先和口语先行,又要积极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采用游戏和卡通片等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想方设法地调动其有意注意,尽量克服汉语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轻松、自然、亲切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形成一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模式。
为了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教师要把爱的阳光照耀在每个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在真正得到爱的同时,也会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参与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师生关系就会极为融洽,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改善。教师在组织小学英语教学时,应该尽量采用实物、模型、图片、投影、录像、课件及体态语言等手段,力求情境逼真,交际仿真,游戏当真,这是小学英语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小学英语教师应以一种现代的教育理论为基础,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关爱,这样以“爱”为纽带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了。由于教师采用了先进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都学得兴趣盎然。因而嘉善新世纪学校的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促进家校联系,取得家长配合
民办学校的学生都寄宿在学校,为了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学校就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民办学校应该向家长作出承诺:您的孩子在我们所属的学校,会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爱,我们会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便使他们获得自由、和谐、充分、全面的发展。让所有的家长理解,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需要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沟通与合作的关系。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英语学习的情况。有些家长不懂英语,认为小孩子学不学英语无所谓,反正到了初中还要重学,所以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是很重视。教师要帮助这些家长分析儿童学习英语的有利因素,告诉家长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使这些家长认识到儿童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一些家校联系卡,及时将孩子每个月的英语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并让家长检查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以这种方式来改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隔绝状态,切实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这种方式不仅能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民办学校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只有当家长对民办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取得了认可,才能说明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确实卓有成效。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来督促孩子的英语学习。每月定期向家长介绍孩子的英语学习内容,并且可以让学生把在校所学的英语会话回家说给家长听,让家长来评价教师教的和学生学的情况。这不仅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随时随地说英语,使孩子在脱离了课堂这个有英语氛围的情况下也能讲英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重视口语测试,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改变“哑巴英语”的弊端,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大听和说的比重,并辅以科学的口语测试,以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口语的训练,则必然导致学生对口语不重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也无法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整体性,即全面素质。许多教育专家提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口语测试,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意大利语言学家泰通提出的整体动态语言学习模式,为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日常对外交流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都很强,可是一见了外国人却说不出英语。这种交际失败的现象与目前的测试体系有关,传统的英语测试以笔试为主,口试几乎没有,所以导致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较差。小学生是否需要进行口语测试?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口试费时费力,又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不能科学有效地测出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传统的书面测试更为大家熟知,也便于组织;另一种观点认为,若忽视了口语测试,则会导致学生说的能力跟不上。
嘉善新世纪学校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明确的目标,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口语测试。口语测试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学生死记单词、句型和语法规则,而是要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在真实情境中能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小学英语口语测试采用等级制的评分方法,以取消差生的概念,改变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分数的倾向。学生一次没考好,可能是由于紧张或胆怯,教师应给机会让学生再次考,这也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给学生减负的呼声。
对小学生进行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是消除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激发他们说英语的兴趣,给学生学习成功的希望。实施口语测试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符合交际法教学思想,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种手段。因此,民办学校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明确小学英语口语测试的方法,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时,应提倡运用形成性评价。评价形式可以有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对民办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特色的研究是一个大的课题,以上几个方面只是个人体会。如何更好地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使民办学校的小学英语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还有待于所有民办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师一起探索和研究。我们期待民办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取得长足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肖川.办好一所学校的观念、措施与方法.《教育理论与实践》
2、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课题组.试谈小学英语口语测试.《中小学外语教学》
3、陈少敏.《小学教学全书—英语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一)全力抓好十二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一是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紧紧围绕“争四保五”这一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层层分解落实指标,做到队队有指标、人人有目标。加强参赛备战工作管理和分类指导,按照十二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整体计划部署,制定冬训、预赛、决赛分阶段工作方案,提高备战工作组织水平。加大金牌攻关力度,以提高组织程度和联合攻关效能为重点,强力推进训科医管一体化,做好对重点项目、重点人员的科研医疗和体能康复保障工作。二是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不松懈。始终坚持赛风赛纪“高压线”和反兴奋剂“零容忍”,严格遵守运动会各项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获得精神文明代表团荣誉,展现江苏体育的良好形象。三是推动转型升级不停步。认真贯彻全省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高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和优化结构等问题,改革管理体制、竞赛制度、训练方式,尽快出台《竞技体育优化项目结构工作方案》、《省市联办省优秀运动队实施意见》,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省校联办省优秀运动队实施意见》、《加强篮排足球项目工作意见》。扎实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
(二)加快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整体设计我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标准、责任主体和实施步聚,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标准化、科学化。一是以大力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为抓手,构建面向城市社区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点抓好新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和老城区体育设施改造配套,主动融入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健身步道建设,加强体育公园广场长廊、全民健身户外营地以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确保今年70%的城市社区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各类体育组织或机构建设,经常开展有组织的健身活动或竞赛并形成制度。增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建成并开通电子地图,为群众提供体育场馆设施查询、健身咨询等服务。二是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更新换代、提档升级为抓手,努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根据“城镇化”发展要求,对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进行深入调研、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加强乡镇一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拓展健身活动功能和体育服务内容,确保公共体育设施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在充分听取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村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向较大自然村和集中居住区延伸。积极推进镇、村两级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加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积极发展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确保每个行政村或晨晚练健身点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要扩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送培训下乡。三是大力加强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发展。大力发展个人和团体会员,积极发展协会所属健身俱乐部。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和管理,发挥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切实做好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免费培训、发放服装和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四是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发展格局。省市县争取建立分管领导挂帅的多部门分工合作机制,推动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基层老年人体育设施、健身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健身活动。统筹安排好全年节假日体育活动,形成以晨晚练健身点为基础,以贯穿全年的节假日体育活动为平台,以各类体育社团为主体,充分展示体育在促进民生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地位和形象。办好全民健身网,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三)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发展方向扎实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消除公办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规划和经费“两纳入”死角,抓紧研究出台“名校办名队”相关政策,促进更多业余体校文化教育向教育部门转移,做好运动学校学生升学“直通车”招生工作。促成有条件学校体育场馆和省属基地对学生开放。继续推进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办好全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与省教育厅共同推进高中联赛试点,提高中学生足篮排球、田径等项目普及度。二是切实加强业余训练阵地建设。加强三级业余体校和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规范管理,促进创建标准与常规管理深度融合。研究出台“教练员进校园”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加快改进业余训练教练员轮训模式,坚持集中培训与分项培训相结合,并向县市区业余体校教练和省级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延伸。三是扎实推动业余训练开展。认真 研究十八届省运会竞赛规程总则,特别是参赛资格等改革措施,进一步调整业余训练项目布局。坚持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强化后备人才培养输送。高度重视省级竞赛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营造和谐的业训环境。
(四)努力提高体育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着眼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工作全局,立足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和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坚持整体谋划、重点培育,努力把体育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切实加强体育产业布局谋划和结构调整。重点扶助体育健身市场发展,鼓励以各类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竞赛表演市场发展。推动“三带两圈”产业空间布局,制定分片推进实施计划,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科技、传媒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制定体育产业集聚区(或功能区)指导意见,继续创评一批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并择优推荐国家级基地,有条件的市县都要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二是切实做好体育产业扶持引导。落实好我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意见》的相关政策,省级引导资金投入以健身服务业、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改革为重点,同时出台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绩效评估办法,跟踪了解项目执行、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等情况,力争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应。进一步推进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体为本和公益属性,引入先进管理方式,整合优质资源,采取委托、连锁等多种经营方式,盘活现有本体产业这笔最大资产。三是体育彩票工作稳中求进。进一步完善体育彩票发行销售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体育彩票品牌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筹备虚拟足球、手机在线即开新玩法,争取早日先行先试,加强培训工作,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体育彩票持续健康发展,为体育和公益事业提供更大支持。
一、高职高专新教师工作适应的困难
1.对教师职业缺乏准备。高职高专院校引进的新教师大多是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一方面,部分新教师就业前的职业规划不清晰,并非坚定地选择了教师职业,因此缺乏教师职业的心理准备,对教师职业缺乏理性的认识。对自身是否适合教师职业也不曾深思。另一方面由于这类毕业生在校期间仅仅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锻炼,缺少专业实践经历,更缺乏教育教学科学知识储备。
当他们成为教师之后。虽然形式上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但实际上对教师角色认知模糊,不知道教师应具备何种能力和素养。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能通过感性认识,模仿自己以前的老师或学校里的老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然而当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学生时,教育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很快显现,如教材取舍、讲解方法、课堂纪律等。新教师在实践中体验到做学生与做老师的差距,感受到教育无力的焦虑,从而产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迫切愿望。但一方面由于目前高职高专新教师岗前培训时间较短、过程不规范、培训内容滞后等因素,培训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学校缺少以老带新的导师机制,从而使新教师难以找到有效提升业务水平的途径。
2.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认识不足。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都与研究型大学不同。研究型大学着重培养的是科研学术型人才,其学生目标意识、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好,而高职高专则主要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其学生通常目标意识不强,学习主动性不足。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师范训练的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常以模仿开始,而最常见的模仿对象是自己学生时期的教师。以前做学生时老师的教法、重点等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当我们站在讲台上讲述同样的章节时,就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以前的教师,而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从研究型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可能无意识的将以前学校的培养目标照搬到高职高专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透彻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材内容、重难点取舍中出现偏差,使教育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对学生的不了解,会导致教育教学偏向理论化,使学生难以接受。
3.工作任务较重,缺少长远规划。高职高专院校受现实条件制约,师资有限,因此新教师往往很快就承担起相当程度的教学任务。新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有限,仅仅教学任务就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而因为青年教师已成为校内学生管理的主力,不少新教师还同时担任了班主任。通常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等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与老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新教师,其压力之大不言而喻。新教师面临教学困难、科研、学生管理等种种压力,常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暇顾及长远规划,无法全面提升自我。
二、高职高专新教师角色转换困难的解决方法
1.调整心态,做好定位,积极适应。其一,新教师应快速调整心态,时时提醒自己进入教师角色。在意识上,应该由被动意识向主动意识、由仿效意识向表率意识、由放任意识向严谨意识、由从众意识向独创意识转变。从学生变为教师。首先意味着要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对学校负责,更要对学生负责。学生时代犯错误没有什么严重后果,因为有父母老师担待着。但成为教师,则需要自己承受犯错误的后果。因此,在工作中要愈加谨慎。学生时代生活在集体中,是被管理者,成为教师之后,因为学校的松散结构。绝大部分事情都要靠自觉,自觉关注,自觉跟进。因此,在工作中要转向主动。由于教师有为人师表的义务,因此,在工作中要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做出表率。其二,剖析自身优势劣势,熟悉学校能够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分析自身的发展潜力,制定可行的目标,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换。客观评价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态,以使得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静下心来反思,耐心地处理各项事务。工作压力之下的疲于奔命对个人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首先要明确工作中的重点,有所取舍,合理分配教学、管理、科研工作的时间与精力。
2.研究学生特点。牢记人才培养目标,克服惯性思维。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情况和教育教学目的的准确把握。因此,新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力求掌握学生的起点、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及生理心理特征等,牢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每一次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方法。
3.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与反思,首先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是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新教师培训的不完善使不少新教师总是摸着石头过河,靠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前进,教学效果往往较差,部分甚至是照本宣科。教学能力难以提高会使新教师焦虑、失望,甚至放弃追求而转向应付式教学。教学能力如何提高是摆在新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其一,搜集并阅读教育经典书籍和专业学术书籍。对于从未接受过师范系统培训的高职高专新教师,阅读教育经典书籍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户,使其一览教育的广阔天地。阅读教育经典书籍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育人三部曲》、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等,可以激发起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又可以使人体会到教育的无限可能性,纠正原有的一些认识误区。“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持续不断地阅读学术著作,增加个人理论知识的数量,宽广的理论背景又会使教师在讲解教材时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教学的质量就自然而然会提高。
[关键词]传统民族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学
2001年,我国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一次提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2017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肯定了其重要性。[2]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民俗、书法、武术、民族音乐、灯谜等传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民族文化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实践经验,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和运用传统民族文化。
一、意义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对传统课程的突破,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改革和实践。将传统民族文化资源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共进、和谐发展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而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做好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人口分布广泛,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小学可以利用区位优势,以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把优秀的、经典的且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文化精华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开始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响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号召。
(二)是丰富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重要途径
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优化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理论与实践脱节,限制了学生思维,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实践和体验,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重组和拓宽。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运用学科知识,学科知识也指导了实践活动的开展,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选择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传统民族文化作为课程内容。例如,中小学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到田野去体验不同民族的耕种方式、在村镇文化活动中心学唱富含民族风情的民歌、在手工作坊亲手制作绣球和壮锦、在家中亲手制作传统美食等。
(三)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全面投入活动。深度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学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情感的满足、意志的磨炼和自我独立,感受到自然、社会与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深度学习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的问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观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积累实践经验,获得全面提升。学校在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充分考虑民族文化的影响,从不同角度挖掘现有的丰富民族文化精华,将其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中小学学生去探索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尝试将理论知识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当中。
二、政策依据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实践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个民族只有把民族文化精华传承好了,才能立而不倒。
(一)传统民族文化的内容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要求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这一民族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积累下来的成果,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主要有房屋、服装饰品等,精神文化有语言、传统节日等。而《指导纲要》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部分明确要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方式是“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导向是“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2]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贴近他们真实生活的课程内容。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剪纸课,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生授课。在剪纸课上,学生可以根据真实生活中遇到过的事物设计样式并动手剪裁。
(二)传统民族文化精华有助于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总目标
传统民族文化精华是指蕴涵在民族文化之中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和艺术见解,它们在培育学生的优秀精神品格方面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民族文化精华的教育价值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让学生从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武术、书法、山歌、戏曲、语言等都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学校利用这些传统民族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第二层是逐步提升学生对自身、自然与社会的整体认识。传统民族文化精华蕴含着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如民族服饰、绣球、剪纸、节日庆典、祭祀、生命礼仪等,这些民族艺术蕴含着一个民族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第三层是落实价值体认,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传统民族文化精华蕴含着一个民族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思考。例如清明节祭祀先祖,对先祖的祭奠和缅怀是我国孝文化的体现,学生应明白“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在家要孝顺父母亲人,出门要谨慎谦恭。
(三)传统民族文化的习得方式与综合实践
活动的活动方式相契合有些传统民族文化是靠经验和个人体会传承的,靠不断的重复和演示传授给学习者,而学习者也是通过不断参与实践并且用心体会习得。传统民族文化的习得具有难以文字化描述、难以量化、难以标准化的特征,不易通过理论知识教育习得。如曲艺、杂技、中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学习者大都是在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中习得。因此,实践是传统民族文化的主要习得方式。《指导纲要》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定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2],这四个教学方式的核心也是实践,把传统民族文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连接在了一起。把传统民族文化精华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可以在课程中加深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又可以在民族文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优良品德。
三、融入途径
(一)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价值观、实践经验和整体认知的载体。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结合《指导纲要》课程内容的四个特性,即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整合性,选择合适的传统民族文化项目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指导纲要》总体精神要求,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可以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时间节点选择对应的节日,如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内容,如对对联、猜灯谜、猜歇后语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文学艺术特长开设书法课、民族音乐课、传统武术课等。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灵活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
(二)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环节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人员,教师的正确指导是课程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关键。《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每所学校原则上要配备一名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并组织其他教师参与到本课程中。[2]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时,学校可以把具有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格或熟悉传统民族文化作为优先录用条件。如果因制度原因不能为这类人才分配编制,学校也可以聘请他们作为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的民族环境以及生活经验设置多个主题和任务,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进行选择,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并展开讨论。在活动实施阶段,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演”的方式在舞台上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环节
将传统民族文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融合程度和融合质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指标之一,既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传统民族文化顺利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环节的评价有评学生、评教师和评学校三个类别。一是评学生,即透过学生的作品去观察学生的思想、创意和体验过程,观察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是否用心体会民族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和意志,综合水平是否有所提高,是否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二是评教师,即看教师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否符合传统民族文化的主题,是否引导学生用新思想去观察传统民族文化,是否做好记录,是否留有档案等。三是评学校,即看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是否有熟悉传统民族文化的教师,是否从组织和经费上予以保障,是否建立起了融合传统民族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制度,教师培训后的日常教研交流是否得到保障等。
四、结语
传统民族文化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定的意义和政策依据。在具体实践中,学校教育工作者需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将传统民族文化适当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2(12):28-31.
[2]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J].基础教育课程,2017(23):4.
[3]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J].中国民族教育,2019(10):3-4.
[4]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2).
关键词: 课堂教学表演艺术语言表情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从狭义的概念上来说,表演艺术包括歌唱、影视、戏剧、曲艺、舞蹈、马戏、魔术等十七大类,四十七个亚类(维基百科),大多数为我们耳熟能详。课堂教学在不少人看来应是语言严谨、结构细致、步骤规范,是知识传授工具而非娱乐工具。两者能有什么关系呢?笔者在大专院校从教多年,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和经验总结,以期能推动课堂教学的表演艺术理论的发展。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分两种,一种是学术型,一种是表演型。相信很多人赞同这个观念,但教育界的学术研讨中,对教学表演艺术的理论,均提及不多,多数研究方向是教育的“科学”、“技巧”和“手段”。事实证明:两位教师,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但由于两人的语气、表情等个人魅力的因素,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表演艺术的水平差异造成的。教师上课时,面对的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他首先要做的,是抓住学生的眼球,牵引学生的思路,控制上课的节奏。教师的语言绝不能平淡枯燥,教师的表情绝不能呆板无趣,教师的肢体动作绝不能一成不变。想让一堂课精彩生动,教师与演员何异?所以,真正能称为“大师”的教师要想上好一门课,一定要向主持人、演员、舞台表演者学习表演艺术,成为“演技派”教师。
讲台即是舞台,学生就是观众。要掌握课堂教学的表演艺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语言
教师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它是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特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在欲达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中所用的语言,是一种口语与书面语统一的语言。它的基本要求是吐字清晰、语速合理、普通话规范。这方面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能遵循要求,达到标准,但是在语气、语序、语趣、节奏等方面差别就大了。
首先是语气,教师语言是口语化的书面语,既然最终目的是传道授业,那么至少要具备“说服”的特点。要让听者点头称是,教师的语气应是亲切的、中肯的、充满激情的。在概念讲述时,可以重点描述,娓娓道来;在提出问题时,可以夸张、惊讶;在解答问题时,可以感叹,恍然大悟。平铺直叙的讲课,谁都会觉得味同嚼蜡。教学的“语气”说到底就是语言的“张力”,张弛结合、抑扬顿挫的语气是抓住学生心的关键。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向叙述型的节目主持人学习。他们对一句话的“重音”、“节奏”、“停顿”、“连接”和“表达强度”都受过专门训练。比如赵忠祥对《动物世界》的解说,把静态的书面解说词融于充满动感的画面,他的断句,完全从语势、语感、内韵节奏等表达的需要出发来设计语气、取舍停延,从而具有相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参照和领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学生对教师语气的反应一览无遗,这是一个优势,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反馈、面部表情等因素迅速将语气进行调整,因材施教。
其次,合理的语序是优秀的教师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一堂课45分钟,教师该如何组织内容才能言之有序,条分缕析?这需要教师对教材及有关材料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设计好一节课的开头、连接、渐进、举例和结尾的方式,要把自己想象成在做“节目”。比如一些优秀主持人的介绍嘉宾、导入话题的方式别具特色,概括其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这种语序方式简洁明确,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讲解新概念时使用。
2.设境生情,基调明确。对应的课堂教学可以从实物入手,提出问题,明确课程目标。
3.设计悬念,营造气氛。如《工程力学》的材料力学部分开篇,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语序:同学们都已经学过理论力学了,在理论力学中,我们把一切物体假设为不变形的刚体,那么请问大家,物体受力后到底变形吗?变形,好,那么该种变形对我们工程中的受力体有没有影响?有多大的影响?我们设计机械零件的计算基础是什么?……一连串的发问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配合教具实物和动态课件,学生们很快进入状态,话题由此展开。
4.幽默风趣,快乐入题。很多综艺节目主持人都精心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环节做话头。在课堂教学上同样可以实施。如在《力学》的压杆临界稳定一章开头,笔者请学生上讲台,用一根手指压下一把竖起的薄钢尺,再让其他同学用拉伸与压缩章节里的公式计算这根手指施加了多少力,当然计算结果是,这位同学是超人(笑),显然是公式使用出了问题。由此顺利轻松地进入到该章节的学习。设疑激趣,能够扣人心弦、寓庄于谐,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另外,教师的语言要有激情。很多舞台话剧演员莫不如此,语言充满了感情和冲激力。教师的语言风格虽然不用那么夸张,但也要做到言之有情,通情达理。教学语言应善于创设情境,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明白你是喜欢、爱护他们的,是良师、是益友,使学生心理始终处在感恩、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在各类信息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学生欢迎的是语言有个性、有新意、能跟上时代步伐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如《武林外传》之类的古装电视剧,里面的台词表现,纯粹是穿着古装的当代情景剧的语言。但由于它们大大迎合、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因此收视率极高。鲜活的现实世界色彩斑澜,当代社会的发展造就了一些新词新语,如山寨、、雷人、猪坚强、黑屏等,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是生活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是流行的新词新语最广泛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教师在授课中结合课程内容,偶尔冒出个新词新语,可以彼此心领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表情
“演技派”演员有个共性,就是他们非常擅长使用脸部表情达到“无声胜有声”的目的。《开国大典》中有个场景,张国立饰演的听到副总统的人选由预期的孙科变成蒋极力反对的李宗仁时,他的面部有个细节特写:先是欣慰、得意,然后惊讶、错愕,笑容冻结,再是表情僵硬,若有所思,最后变成尴尬、恼火。这些表情展露与连接全在几秒钟内完成,影帝的功力可真不一般。
课堂教学同样要求教师的表情生动光彩,收放自如,能深切感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面部表情,往往传递着教师对学生一定的情感。教师要学会控制和运用表情来教育学生,同时又要善于察言观色以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体会:
1.基本表情和蔼、开朗、亲切,给学生以丽日初探、拂面清风之感,像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以缩
短师生情感距离,增进彼此的信任。
2.随教学场景而变化的表情。进入教室登上讲台,教师的表情应是充满信心与智慧的精神抖擞;然后环视教室,使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目光所及,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学过程中,伴随语言的进行,教师的面部表情应随之变化。概念讲述时要有中肯确定的表情;提出问题时,眯起或睁大眼睛可以更加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对积极思维的学生,微笑和鼓励的眼神再配合语言表扬,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被认同感和自信心;对走神的学生,警觉的、严厉的、不悦的表情,适度的停顿和沉默,是迅速将学生拉回正轨的法宝。
三、肢体语言
根据我国教育学者已有的研究,课堂肢体语言包括手势、体态、仪容仪表、沉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等。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直观生动,是课堂表演艺术中重要的一环。在肢体语言的表现上,最具参考价值的就是魔术师的舞台表演了。仔细分析刘谦,这位目前红透亚洲的年轻魔术师,他真正强大的是魔术本身的难度吗?不,不是,他真正出彩的,是他的肢体语言的表现力,抓“心”的能力。这位聪明的魔术师利用魅惑的眼神,极具煽动性的肢体语言,尤其是时而坚定有力、时而纷飞变幻的手势,带领观众见证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时刻。在课堂教学中,较好的姿势、优秀的肢体语言同样能提高教师的吸引力,带动情绪、传达信息,提高沟通效果。
首先谈谈手势,手是人体中强有力的表情器官,可以做出伸、抓、握、摇、摆、挥、摊、按、推、劈、举等手势。手势是体态语中应用极强、极广泛的一种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表达力。在教学中手势运用恰当非常关键,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手势,可以渲染气氛,使人亲临其境,能有效地牵制学生的举动和思索。教学中常用的手势有以下几种:象形手势、指示手势、情意手势、象征手势、强调手势、描述手势。当然手势也不宜细碎繁琐、单一重复、矫揉造作。
体态是指身体的动作与造型。体态的分类学已广泛流传,大体可分为积极和消极类体态。教师的体态一般要求端正稳健、自信敏捷,这样会增加讲课的吸引度和内容的可信度,是教师有素质、有修养、有精神内涵的审美展示。
仪容仪表。教师的精神面貌,是教师形象的灵魂,也是教师言行规范的心理基础。教师形象既有内在美,又有外在美。教师应具备健康洁净的容貌、美观朴实的发型、文雅得体的着装。在行为上,应言谈文明、态度诚恳、举止端庄、落落大方。
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央视曾经的金牌节目《实话实说》中的崔永元的主持平易朴实、幽默风趣,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其收视率一度突破了5.0%,占有率达到了70%,两项指标都占同时段电视市场的首位。如果仔细分析他的主持风格,就会注意到他对节目现场有极高的控制能力,有一点很重要――他常常走到现场观众中间去。虽然这违背了做电视节目的原则,使镜头、光线的把握难度增大,但对于现场的气氛调节大有裨益。再加上他的着装朴素,语言平实,善于倾听,因此大大缩短了与观众的距离感,在这种气氛下,观众反而变成了倾吐的主体,他们情绪高涨、讨论激烈、思维活跃。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教学目的就顺畅实现了。许多研究也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往往影响着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如果教师单纯站在讲台上,学生总会感到有无形的隔膜,教师应有意识地调整与学生的相对位置,常走到学生中间去,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效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互动设计
启发式教学一直被教育界所推崇,其原因就是交互式的师生关系能活跃气氛、增强效果。课堂上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交互环节。互动情境的设计属于教学方法范畴,此处不再赘述。教师在互动环节中的角色扮演就是“主持”、“诱发”和“串联”。在此,教师可以向各类综艺节目主持人学习如何流畅、自然地把握节目的节奏和组织。
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总是能以他们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厚积薄发的语言功底和深入浅出的谈话技巧,或侃侃而谈,或娓娓道来,或画龙点睛略加评点,或连缀穿插自如得体,或反应灵敏机智贴切,或语流畅达颇具风采。总的说来,主持人就是以极其强烈的合作、互动精神来与观众共同完成节目。
教师在教学互动的组织中,要学习优秀主持人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点明讨论的重点,针对教学中随时出现的兴奋点,通过诱导、提问等方式,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密切接触。
表演艺术门类多种多样,课堂教学应该博采众长,多方汲取艺术的滋养,两者达到和谐的统一。笔者建议:课堂教学的表演艺术应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师范教育和新教师培训中进行。每位教师在表演艺术的培养和创新上该做的,是重建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积累,融合人生体验,多方位、多目标地学习课堂表演艺术。在此还有很多理论要创建,很多经验要总结。一位教学的大师,一定是一位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演技派”的教师。希望本文可以抛砖引玉,促进教育界对课堂教学表演艺术的思考,希望能给教师一定的启示,从而在教学行业兴起“表演教学”的热潮,提高教学效果,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杰群.非语言交流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罗莉.电视播音主持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3]蔡长虹.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