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机械市场占有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周市场最值得点评的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直接点亮了工程机械板块的行情,甚至像连云港(601008)和中国交建(601800)已经连续出现涨停板了,“马歇尔计划”或将造就工程板块的牛股。
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援引于美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二战结束后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期间西欧各国获得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所谓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核心战略是将4万亿人民币投往海外,路径则是国内往国外担保投资港口和公路以及铁路,消耗国内过剩产能;中国国内做运营,税收留在国外,国内港口以及高速公路公司有望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建筑公司作为承建主体。4万亿,占到中国57万亿GDP的7%,体量比当年美国马歇尔计划还要大。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期间“中字头”建设公司走强的原因。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基础设施建设将作为重中之重,而基建最需解决的便是资金问题。在周四就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当中指出: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外汇储备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这个重大举措越来越显示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远远比沪港通的实效大的多。
那么,我们看看整个工程机械板块哪些在未来会是牛股呢?
徐工机械(000425):公司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主营收入排名前三位,是全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中产品品质和系列最多元化、最齐全的公司之一,也是国内行业标准的开发者和制定者。2013年中报披露,移动式起重机继续保持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位;履带式起重机市场占有率在国内行业是第一位;其产品的出口额及主导产品出口额保持位居国内行业前茅。所以,在这次“马歇尔计划”当中一定不会少了这样的上市公司。
从技术面来分析,该股在上周涨停之后,实现了平台突破,建议重点关注,止损价: 8.87元。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用户群体的变化也可以印证服务模式的改变,在国有施工企业一统天下的时代,设备维修基本上以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或者维修部门来完成。当部分国有施工企业人员“下岗”另起炉灶成立施工队时,相应也产生了个体维修企业。
市场竞争随之加剧,服务逐渐成为企业制造商和商盈利和获取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新模式,在大量行业外人士进入工程机械行业的背景下,这些只管投资设备,而不用去了解设备性能的投资客,对商家的服务依赖性愈加强烈和必不可少。
同时,原有大型施工企业已经不在设置设备维修业务部门,因为有保姆式服务的存在,他们不用担心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商家采取了保姆式服务以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为争取用户,提高销售,导致某些商家以低首付、零首付的销量模式争取用户,根本没有去考量用户的成熟度和风险承受力。让一些不懂设备知识,不懂施工工艺的外行人员管理和操作设备,再好的保姆式服务也无济于事。
过度保姆式服务会不利于用户的成长。首先,如果长期保姆式服务用户,会让用户对企业产生依赖感,导致自理能力下降,对购买的设备会不管不问,不对设备的性能和施工工艺分析和总结,不利于用户的个人成长。其次,因为有保姆式服务做支持,所以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用户会将一切责任归咎于设备本身性能,而不会从自身角度找原因,这势必会增加服务成本。最后,保姆式服务更多从用户得到的反馈是设备的故障,而非产生故障的原因,这显然不利于商家设备的更新换代。
关键词:贸易结构;出口商品;技术结构;贸易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
中图分类号:F752;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5)01-0076-1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的贸易结构和竞争力是否也相应优化或提升?部分学者,如樊纲等(2006)、傅朝阳和陈惺(2005)、杨汝岱和朱诗娥(2008)等研究认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很成功,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也有学者,如胡国恒(2004)、姚洋和章林峰(2007)、平新乔(2007)、刘建丽(2009)等研究认为中国的贸易竞争力严重依赖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力并不高,因为中国目前的出口商品仍然是以附加值较低的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整体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并没有获得太大提升;而且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出口商品,主要是跨国公司分散化生产和产业内贸易不断发展的结果,并非由于中国本土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因此中国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那么,对外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提升究竟有何影响呢?
本文试图用1995―2012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综合运用各类分析指标来系统考察1995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演变。 本文研究思路是:首先,根据Lall(2000)提出的贸易产品技术分类体系对所有贸易商品进行分类,分析1995―2012年中国各类出口商品技术的结构变化;然后,根据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多种指标,综合分析中国商品贸易竞争力的演变;最后是结论与相关政策启示。
二、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分析
本文参照Lall(2000)提出的贸易产品技术分类体系进行分类,该体系在对不同产品生产的要素投入、规模经济、技术活动、学习效应、进入壁垒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将SITC三位数的200多种产品按照技术构成分为初级产品(PP)、资源性制成品(RB)、低技术制成品(LT)、中技术制成品(MT)和高技术制成品(HT)等5大类;然后,再将初级产品以外的4类制成品细分为9类(见表1)。其中,RB和LT类产品通常技术水平较低,而MT和HT类产品技术水平较高。Lall的分类很清晰,可反映出口产品的技术构成,进而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演变。
根据表1的分类方法,本文计算出1995―2012年中国各类商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1995―2012年中国以制成品出口为主,初级产品(PP)出口所占比重很低且逐年下降,从1995年的10.24%降为2012年的3.17%。资源性制成品(包括RB1和RB2)的出口份额较低,近几年约占8%。低技术制成品中,LTI类产品(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份额较大但迅速下降,从1995年的30.63%减为2012年的15.23%,下降了15.40个百分点;LT2类产品的出口份额较为稳定,在13.9%~16.5%之间波动。中技术制成品中,MT1和MT2的出口份额较低,加起来约8%;而MT3类产品(工程机械产品)所占份额较大且呈逐步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10.79%到2011年的16.35%,增加了6个多百分点。高技术制成品中,HT1类产品(电子电力产品)的出口份额不断增加,1995年为10.78%,2010年最高达31.61%,并从2002年起超过LT1在10类产品出口份额中占第一位;HT2产品所占比重较小,在2%~4%之间。
整体而言,1995年以来,中国初级产品(PP)、资源型制成品(RB)和低技术制成品(LT)的出口份额迅速下降;而与此同时,中高技术类产品(MT和HT),也就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出口发展很快,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不断优化。
三、贸易竞争力分析
衡量贸易竞争力的指标很多,本文选择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产业内贸易指数(IIT)等指标来分析。国际市场占有率(MS)测量一国贸易出口额的绝对比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出口贸易竞争能力和地位;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可较好地测度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应用广泛,但它无法反映商品的进口情况;易竞争力指数(TC)则综合考虑到了商品的进出口,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RCA指数的不足。一般的,RCA指数和TC指数较适合于分析产业间贸易,但如今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本文还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IIT)进行分析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是目前文献研究贸易竞争力的常用指标(余道先等,2010;黄满盈等,2010;朱启荣,2013)。目前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来越高,一国出口产品,尤其是高技术制成品中包含相当比例的进口中间投入,特别是在中国出口贸易占比很大的加工贸易更是“大进大出”。而国际市场占有率(MS)、RCA指数、TC指数等没有考虑出口产品中包含的进口中间投入情况,因此我们借鉴杨汝岱和朱诗娥(2008)的做法,选择产业内贸易指数对贸易竞争力来进行辅助分析。例如,中国的HT1类高技术制成品用国际市场占有率、RCA指数和TC指数来衡量具有很强竞争力,但结合我国该产业很高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可知,事实上中国只是承接了这类高技术制成品的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技术密集的生产阶段,如研发、设计、中间产品生产等仍保留在发达国家,关键的零部件和技术高度依靠进口,并不真正具有竞争力(Srholec, 2007;文东伟 等,2010)。 。这4个指标可从宏观上有效反映中国商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Market Share,MS )是指一国或地区某种产品出口额占该产品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MSij=XijXwj
其中,MSij是指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和Xwj分别表示i国和全世界j产品的出口额。表3列出了中国1995―2012年各类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由表3可知,1995年以来,我国除PP类产品(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外,其他9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LT1类产品(服装纺织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且上升很快,从1995年的12.20%上升到2012年的34.96%,增加了22.76个百分点。其次,HT1类高技术制成品(电子电力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上升很快,1995年仅为2.20%,2012年上升到27.04%,增加了约25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占有率仅次于LT1类产品,居第二位。此外,LT2和MT3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上升较快,1995―2012年分别增加了13.75%和11.86%。而RB1、RB2、MT1、MT2和HT2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低于10%,其上升幅度也相对较小。
总之,中国在保持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传统竞争优势的同时,中高技术水平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得到优化。低技术制成品出口仍以服装纺织产品、玩具、塑料制品等为主,国际竞争优势很强,且结构有所优化,不再过度集中于服装纺织产品。同时,某些中高技术水平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MT3和HT2)的出口在此期间获得突破性发展,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很快,这说明中国整体出口竞争力在不断上升。
2.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比较优势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RCA)是指一国相对于另一国所表现出来的出口比较优势,为该国某种商品的出口比重与所比较国家该商品出口比重的比值。若某产业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我们可用RCA指数来衡量一国该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本文研究的是中国出口商品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显示比较优势,因此计算公式为:
RCAij = Xij /Xit Xwj /Xwt
其中,RCAij 表示i国j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j和Xit分别表示i国j产品出口额和所有产品出口总额,Xwj和Xwt分别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额和所有产品出口总额。一般的,若RCA > 1,则认为一国在某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反之,若RCA < 1,则认为该国没有比较优势。RCA 指数值越大,说明竞争优势越大。
表4是中国10大类出口商品的RCA指数。1995年以来,中国的低技术制成品(LT1和LT2)的RCA指数一直大于1,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LT1类产品(服装纺织产品)的竞争优势最为突出,其RCA指数大于3。HT1类高技术制成品(电子电力产品)和MT3类中技术制成品(工程机械产品)的RCA指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在1998年和2005年进入大于1的区间,竞争力由弱变强,尤其是HT1类产品的竞争优势上升更快。而初级产品(PP)、资源性制成品(RB1和RB2)、MT1和MT2类中技术制成品、HT2类高技术制成品的RCA指数均小于1,处于竞争劣势状态。
3.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是一国某产业净出口额与总贸易额的比重,可反映出该产业由引进到发展成熟再到向外出口的不同阶段。其计算公式为:
TCij=Xij-MijXij+Mij
其中,Xij和Mij分别为j国i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C指数处于-1与1之间,-1表示该产业处于完全引进阶段,出口为0;1表示该产业已发展成熟,不断向国外出口产品,进口为0。TC指数小于0,表明该产业进口大于出口,国际竞争力较弱;TC指数大于0,则表明该产业出口大于进口,国际竞争力较强。
表5是中国10大类出口商品的TC指数。1995―2012年,中国初级产品(PP)、资源性制成品(RB1和RB2)、中等技术制成品(MT1、MT2和MT3)和HT2类高技术制成品的TC指数在大部分年份小于0,进口大于出口,国际竞争力较弱;但其中的MT3中技术制成品(工程机械产品)的TC指数不断上升,从2005年开始由负转正,表现出较强国际竞争力。低技术制成品(LT1和LT2)的TC指数一直大于0,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HT1类高技术制成品(电子电力产品)的TC指数在大部分年份为正,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4.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进出口同一产业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程度是指一国生产的某种产品中进口中间品所占的价值比重如果要精确地衡量产业内贸易程度,需要知道每种产品生产的中间投入品构成,并计算所有中间投入品中进口部分的比重。但现实中,只有在投入产出表中才可能区分出中间投入品的详细来源,而投入产出表对商品的分类非常粗略,远远不能够满足对外贸结构进行分析的需要。因此,在衡量一国产业内贸易程度时,一般采用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对进口商品不区分作为中间投入的部分和最终消费的部分,均作为中间投入品计算(杨汝岱 等,2008)。 。目前衡量产业内贸易程度比较权威的指标是Grubel 和Lloyld(1975)提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IITi=1-Xi-MiXi+Mi
其中,IITi表示第i 类产品在一定时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和Mi分别为第i 类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IIT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若IIT小于0.5,则表明该产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比较优势是该产业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可用RCA指数作为基本的竞争力分析方法;若IIT大于0.5,则表明该产业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已不适合用来解释该产业的贸易形式,需要运用以规模经济和产品异质性为核心的新贸易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根据表6的数据,1995―2012年,10类产品中有7类产品(RB1、RB2、MT1、MT2、MT3、HT1和HT2)的IIT指数一直大于0.5,说明资源性制成品、中技术制成品和高技术制成品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贸易形式。而初级产品(PP)和低技术制成品(LT1和LT2)的IIT指数在大部分年份小于0.5,贸易格局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其中, LT1(纺织服装类低技术产品)的IIT指数一直小于0.5,且逐年下降,产业间贸易特征最为明显;LT2(陶瓷、金属铸件、家具、珠宝、玩具、塑料制品等低技术产品)的IIT指数逐步下降,一开始大于0.5,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从2006年开始降到0.5以下,贸易格局转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初级产品(PP)的IIT指数也快速下降,1995―2006年大于0.5,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从2007年开始降到0.5以下,产业间贸易特征越来越突出。
总之,IIT指数分析表明,中国低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其对外贸易的出口单向性表现突出。事实上,纺织、服装、鞋靴、陶瓷、玩具、塑料制品等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制成品长期以来都在中国出口商品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低技术制成品的生产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禀赋,产品生产过程无需太高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可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来对其国际分工进行解释。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中高技术制成品,其生产与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存在很大差异,规模经济、不完全市场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等是这些产业国际分工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现代国际贸易体系中,跨国公司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产品内分工越来越明显,一种产品的不同零部件或生产环节由不同企业甚至不同国家或地区生产,这种生产模式使得中高技术制成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此外,IIT指数还显示中国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其对外贸易的进口单向性逐渐明显;RB2类资源性制成品的IIT指数虽然在0.5以上,但也是逐年下降,产业内贸易特征逐渐减弱,对进口贸易的依赖逐渐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高速经济增长是高能耗粗放式增长,从而造成了对能源、土地的大量消耗,需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粮食。
5.贸易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前文分别根据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产业内贸易指数(IIT)等指标对中国10大类商品的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但不同竞争力指标的含义和侧重点存在差异,因此我们需要把这几个指标综合起来,对中国商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评价,具体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综合来看,中国在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制成品(LT1和LT2)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其国际市场占有率最大,RCA指数大于1,TC指数大于0,贸易格局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对外贸易的出口单向性表现很突出。事实上,纺织服装、鞋靴、陶瓷、玩具、塑料制品等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出口商品的主体,这与中国目前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要素禀赋状况相符合。
中国HT1类高技术制成品(电子电力产品)和MT3类中技术制成品(工程机械产品)的竞争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快速上升,RCA指数和TC指数均显示由劣势转为优势,但IIT指数均小于0.5,其贸易格局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说明中国1995年以来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不可盲目乐观。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中高技术制成品的生产模式与低技术制成品存在很大差异,其产品的不同零部件或生产流程往往分散在不同企业乃至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生产,因此产业内贸易特征突出。中国之所以在HT1类和MT3类产品方面逐渐拥有竞争优势,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承接了这些中高技术制成品的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因为相比于其他中高技术制成品,HT1类和的MT3类产品的生产链中低技术部分的生产能力比较容易实现国际转移(Lall,2000)。
此外,中国在初级产品(PP)、资源性制成品(RB1和RB2)、MT1和MT2类中技术制成品以及HT2类高技术制成品方面竞争力较弱,其国际市场占有率较小,RCA指数小于1,TC指数小于0,进口明显大于出口,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的分析表明:1995―2012年,中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得到优化,贸易竞争力不断提升。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取得突破性发展,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基本成功;纯粹依赖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规模已很小,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制成品出口不断增加,保持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中高技术制成品也有所突破,HT2和MT3类产品的发展态势良好,贸易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我国商品贸易的竞争力仍主要来自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仍是最大的比较优势,这决定了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出口的主导产业。今后我们的产业发展政策应注意差异性,在发展传统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还需在某些中高技术产业重点突破,以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力。
第二,出口商品的产业集中程度过高,主要集中于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中高技术制成品,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出口商品基本集中于工程机械和电子电力产品(HT2和MT3)。出口产业过度集中并不利于整体产业结构升级,而且中国之所以在HT1类和的MT3类产品方面拥有竞争力,主要在于承接了这些中高技术制成品的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大力促进各类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努力抢占其价值链的高端。
第三,进出口贸易很大程度上是由外资企业主导,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可能并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成功。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使其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樊纲,关志雄,姚枝仲.2006.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8):70-80.
傅朝阳,陈煜.2006.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1980―2000[J].经济学季刊(2):579-590.
胡国恒.2004.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部门的二元结构[J].国际商务(3):51-55.
黄满盈,邓晓虹.2010.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5):75-90.
刘建丽.2009.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竞争力变动与贸易政策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12-17.
平新乔.2007.市场换来了技术吗? [J].国际经济评论(5):33-36.
文东伟,冼国明.2010.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J].经济学(季刊),9(2):468-494.
姚洋,章林峰.2007.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分析[R].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 C2007012.
杨汝岱,朱诗娥.2008.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112-120.
余道先,刘海云.2010.中国生产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49-57.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大好形势,国内叉车市场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叉车行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约30%左右,增幅可观,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率,虽然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2010年又恢复了快速增长。同样,叉车主机厂对油缸的需求也保持着快速增长,同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每家主机厂对油缸的性能和连接尺寸要求都不一样,主要发展趋势是要求油缸有上下缓冲,这就对配套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的叉车油缸生产企业大约在20家左右,主要有陕西燎原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合力集团旗下的蚌埠液力机械厂、浙江华昌液压件厂、杭州西子液压件厂、晋江液压件厂、榆次液压件厂、厦门银华液压件厂、徐州液压件厂、大连液压件厂等。从总体上看,国内的叉车油缸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小厂家的生产设备、技术手段达不到要求,整体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同时,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国内叉车油缸的技术和质量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制造方面,包括材料材质、焊接工艺、加工工艺、清洁度的控制等方面,国内叉车油缸企业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阶段,国内叉车市场出现了又―轮爆发式增长,也随即带来对叉车零部件需求的快速增长,给叉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有挑战。因为如果拿不到增长的市场份额,就意味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会降低,行业的影响力会下降。为此,有实力的叉车油缸生产企业纷纷进行投入,以提高产能。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蚌埠液力机械厂前身为蚌埠液力机械厂,1997年被安徽叉车集团公司兼并,更名为安徽叉车集团公司蚌埠液力机械厂,成为其核心层企业。2002年1月1日被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收购,更名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蚌埠液力机械厂。主要产品有:叉车和工程机械及环卫车配套的各类油缸、为叉车和装载机配套的焊接型液力变矩器。其中,叉车油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除与合力叉车全部配套外,还与海斯特叉车、斗山叉车、凯傲宝骊、北京现代、大连叉车、台励福叉车、山推叉车、龙工叉车、吉鑫祥叉车、洛阳叉车、道久叉车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配套合作。
为充分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蚌埠液力机械厂依靠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进一步的产能扩大和企业规模扩张来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竞争实力。2010年8月,总投资11980万元的提升叉车液压件(工程油缸、变矩器)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在蚌埠液力机械厂开工建设。该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预计油缸年生产能力由20万根提升到60万根,变矩器由5万台提升到8万台;同时具备研发生产大吨位产品工程油缸、变矩器的能力,从而使叉车液压件(工程油缸、变矩器)的研发、生产、规模、质量等各方面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其中,工程油缸项目以工程液压缸产品为重点,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投产后将使液力机械厂液压产品的品种、等级、科技含量、生产规模得到极大提升。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8.92%;利润总额4153万元,同比下降了75.04%;净利润5197万元,同比下降了64.72%。08年每股收益0.1896元,低于我们预期,主要因为四季度公司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大幅上升,同时销售收入大幅下降,超出我们的预期。
桩工机械冰火两重天
公司桩工机械主要包括静力压桩机和旋挖钻机。静力压桩机是公司起步产品,与房地产关联极为密切,所以受冲击巨大,08年累计销售208台,同比下降10%左右,09年预计下滑幅度更大,在40%左右,但目前很多前期竞争的小企业纷纷推出市场,虽然市场空间在萎缩,但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集中。由于每台单重160-170吨,钢材占比达到30%
多,随着钢价大幅上扬毛利率下降较大。旋挖钻机持续受益于高铁项目,销售情况良好,08年累计销售81台,同比增长70%,今年1季度销售40多台,同比增长110%,预计今年同比增长达到80%-100%。目前公司旋挖钻机市占率第三,仅次与三一重机、宇通重工,由于采用自有伸缩底盘,其价格比三一高20万/台,稳定性相对与外购底盘的企业要高的多,并且易损件如钢丝不容易损坏。公司要求首付50%以上,基本不会出现欠款问题。
挖掘机增速放缓
公司目前形成了0.8t-47t系列产品,在小挖市场占有率大约在11%左右,产品主要集中在1-2吨、5-6吨以及6-10吨。目前国内挖掘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公司未来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国内企业厦工、徐工等等进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公司出口全系列小挖产品,出口占公司总销量的25%左右,随着全球经济放缓,我们预计未来公司小挖出口将大幅下降。08年累计销售小型挖掘机2700多台,出口800多台,出口占比下降至30%,由于今年公司部分型号的小型挖掘机进入了农机采购目录,其中4-5t的补贴5万,4t以下的补贴售价的30%,最高不超过5万,我们预计全年小型挖掘机销售同比增长15%左右,由于国外库存较严重(欧洲目前有3万台的库存量),预计其出口占比将继续下滑。中型挖掘机是公司的储备产品,08年仅生产4-5台样机,09年预计有大幅增长,其控制软系统是国内唯一一家自主研发的企业,稳定性和兼容性较高,普通型号的售价在70-80万左右,目前月产能为20多台,由于整体涂装瓶颈较大,暂时达不到50-60台/月的产能。目前挖掘机销售以按揭居多,达到50%以上的比例,全款15%,分期35%,基本能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
凿岩机械市场复苏
公司凿岩机械主打产品为潜孔钻机,80%用于水泥矿,20%用于金属非金属矿,08年累计销售20多台,1季度几大水泥企业的订单较多,目前在手订单30多台,基本全年能实现较大的增长。
叉车逐渐放量
叉车是除中型挖掘机外,又一储备产品,设计产能为10000台,09年预计销售1000多台,以混合动力和电动2-5t叉车为主,我们认为进入叉车领域的企业太多,竞争过于激烈,公司叉车产品放量的时点已经远远落后柳工、厦工和龙工,并将受到合力、杭叉和大叉的压制,我们对该产品的销售前景持谨慎态度。
煤机业务正在孵化
公司与淮北煤矿共同组建的安徽山河矿业装备公司,主要设计生产三机一架产品,一套定制产品售价在6000万到1.2亿之间,今年在手订单8000万,基本全年产值能达到几千万。淮北产业园目前一期工程开始动工,预计三年后产能能完全释放。
运用出口远期结汇套保,避免汇兑损失
公司产品出口主要以欧元和美元结汇,而进口原材料则主要以日元付汇。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欧元贬值最高近
20%,而日元则升值超过20%。若此现状继续维持,一方面欧元、美元贬值会造成公司较大汇兑损失,另一方面日元升值会增加公司进口件的采购成本,均将严重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考虑在产品出口时对远期结汇采取套期保值方式,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公开增发资金转投更具潜力的矿用机械
小型工程机械增5000台重大技改项目中固定资产投资部分采用进口设备改为国内采购和部分原计划自产的半成品改为外部采购(外协加工)可节约9600万元,变更为设立安徽山河矿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资金7000万元和补充公开增发股票募投小型工程机械增产5000台重大技改项目的流动资金2600万元。
09年毛利率水平将有所上升
公司成本结构中钢材占桩机总成本约30%,占挖机总成本约10%,钢材成本变化10%将影响桩机毛利率大约2.1个百分点,挖机毛利率大约0.8个百分点。08年8月开始的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将提升公司09年毛利率水平。同时,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毛利率达到40%的旋挖钻机销量大幅增加,未来随着旋挖钻机对公司利润贡献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毛利率将继续提升。
关键词:工程机械;再制造;业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T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2-0216-01
21世纪,保护环境、构建循环经济、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热门话题。再制造产品逐渐被人们接受并逐步广泛使用。再制造产品在同于甚至优于新品质量和性能的基础之上,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但相比欧美国家成熟的工程机械产品回收体系和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我国工程机械在发展节能、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运作模式值得探讨。
1再制造概念
1.1再制造内涵
再制造就是通过对旧产品零部件进行修复、替换或对旧产品内部系统升级换代等方式,让旧产品延长生命周期,让旧产品重新焕发生命。再制造是绿色制造,属于先进制造技术的范畴。再制造不仅仅是对产品寿命的延长和功能的恢复,而且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升级。
产品寿命分为物质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通过产品零部件修复技术可以延长产品的物质寿命。通过对产品适时的改造升级可以延长产品的技术寿命。通过较小的再制造经济投入,延长产品工作时间,提高产品工作效率,达到延长产品经济寿命的作用。
1.2再制造和维修的区别
产品维修是一种保持其正常运行而采取的措施,具有随机性、原位性和应急性。为了以最短的时间恢复产品性能,减少停机损失,常以换件为主。再制造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可再制造加工的零件,使循环和环保处理的零件尽量减少。再制造是一种具有专业性、互换性、规模化的恢复性能的方式。再制造具有批量生产、全部重建、恢复如新、寿命有保障、产品更新升级等特点。维修一般针对单件、只修理损坏件、产品最多恢复原状或保持原来水平等特点。
2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特点
2.1工程机械再制造应用范围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主要包括挖掘机、装载机、铲运机、工业车辆、桩工机械、凿岩机械及气动工具等产品。工程机械再制造是指对上述废旧产品的一种恢复性过程。
2.2工程机械再制造比较优势
1)工程机械大多为重型装备,大型结构件多,实施再制造可以显著的节约资源。
2)工程机械装备单价较高,再制造附加值更高。
3)工程机械产品逐渐实现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制造,结构相对简单,拆解、清洗、检测、修复更易实现。
4)国内城镇化等基础建设的发展,促使工程机械再制造市场庞大。
5)设备租赁行业、二手设备市场的逐步规范,促使工程机械再制造快速发展。
3工程机械再制造业务模式分析
3.1独立的再制造企业模式
这类企业不依附原产品生产厂商,根据工程机械市场的需求生产再制造产品,只对所生产的再制造产品质量负责,并具有自己独立的的再制造产品品牌和再制造产品销售网络。再制造企业所回收、再制造的产品零部件或废旧产品来自N个生产厂商,回收渠道可以通过租赁公司或者直接从使用客户手中回收。独立再制造企业模式见图1,再制造流程见图2。
3.2生产商控制的再制造企业模式
这类企业主要是由产品原生产商投资、控股或授权生产的再制造企业。这类企业只对原制造商的产品进行回收并再制造,再制造后的产品使用原制造企业的标识。由于这类再制造企业回收指定品牌的产品,通常此类产品的原生产商本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能够保证再制造企业足够容量的产品回收市场和产品再制造零部件的获取。
3.3小型再制造工厂模式
这类企业以灵活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再制造服务,旧件的所有权一般不发生变更。这种小型再制造工厂由于其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局限性,仅仅能分类、检测、拆分、再加工处理一些零部件,而很难再制造整机产品,大型、成套、智能化的工程机械装备更是有难度。这类企业通常以销售再制造零部件为主,销售对象一般为大型独立的再制造企业或为生产制造商供应再制造零部件。
4应用案例
卡特彼勒是世界上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的生产商,也是全世界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和工业用燃气涡轮机的主要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的领跑者,有着近40年的机械再制造业务经验。
5结论
工程机械再制造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的业务模式的特点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企业在选择业务模式过程中,全面分析各业务模式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一种业务模式。
参考文献
[1]许滨士,刘世参,史佩京.再制造工程和表面工程对循环经济贡献分析[J].中国表面工程,2006,19(1):1-6.
[2]许滨士,刘世参,史佩京.再制造工程的发展及推进产业化中的前沿问题[J].中国表面工程,2008,21(1):1-5.
[3]许滨士.再制造工程基础及其应用[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目前,许多科技出版社在立足优势专业门类图书出版的基础上,向其他专业领域拓展。对该专业进行规划,要解决好预期目标(例如市场占有率目标)、发展思路、专业选题规划、人员和分工,等等。本文就如何做好专业选题规划谈一点看法。
一、专业选题规划的基本要求
1. 明确重点,找准服务目标
目标是“龙头”,是一切工作的先导,专业选题规划首先要服务于出版社的战略规划。我们一定要考虑编辑人员组成、竞争对手状况、行业和技术情况等因素,制定以时间为轴的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这是今后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目前,绝大多数的出版社都将战略目标具体细化为市场占有率、销售码洋(销售规模)、出版品种、重点图书等具体的指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跨度。
2. 高屋建瓴,立体思维,全盘规划
专业选题规划是以“从全局出发”为基本原则,规划思路要根据时间跨度体现点、线、面、体结合的立体布局,笔者将此归结为专业选题规划的“四维空间”,即立体化的图书选题布局(三维)和时间跨度(第四维)(如图1所示)。
3. 保持选题规划的动态化、持续性
选题规划一定要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完善,要在发展主线上不断创新,紧跟科技和行业发展热点,由表及里,点、线、面结合,逐渐深入,其终极目标是建立起本社该专业的图书出版品牌,并不断强化。专业选题规划要有利于科技发展,图书策划出版进程要达到总体协调可持续,所以要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继承与创新,重点与一般,图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二、专业选题规划的基本步骤
专业选题规划的基本步骤如图2所示。
1. 市场调研和分析
市场调研主要是对行业状况、技术发展状况、图书出版现状及竞争态势等进行调研和分析,也就是对出版社进入该专业出版的可行性进行调研并分析。主要进行以下两方面调研:
(1) 行业技术发展状况调研:策划编辑要系统、全面地学习专业知识,调研了解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工业应用情况;了解各类读者对象及其需求;掌握当前高等院校的学科设置,等等。
(2) 图书市场调研:分析当前的图书市场,主要了解并掌握竞争对手的图书出版情况,包括出版品种、出版规模、图书市场占有率等。
2. 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发展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具体指标包括销售码洋、市场占有率、品种、重点图书,等等。
为实现这些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思路?根据当前的技术状况、行业现状,应重点发展哪些专业方向?从哪个读者层次(高、中、低)入手?等等。
3. 专业选题框架结构的设计
专业选题框架结构的设计是专业选题规划的核心内容。策划编辑要深入调研该专业的技术情况,找到图书出版的专业发展主线,在具体的目标指引下,搭建整个专业未来图书布局的主体框架。
4. 制订实施方案
专业选题规划的实施方案其实就是在规划指导下的选题策划以及实施计划,可以按照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要求来进行,在实际调研中可随时就选题框架进行优化和修改。
5. 执行
有了实施方案,接下来就是组织团队人员分工协作、共同实施了。
三、专业选题框架结构的设计
专业选题规划的核心就是选题框架结构的设计,从图1可以看出,工作重点是要寻找到“发展主线”,细化“发展支线”,逐步充实完善并最终建立“专业技术面”。图3所示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年底之前机械专业图书出版布局。
1. 确定发展主线(技术主线)
2000年以前,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类图书布局非常简单,机械专业除了大型工具书《机械设计手册》外,重点是围绕“化工机械”专业来开展选题策划,空间非常狭小。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在“大机械”领域进行拓展?经过编辑认真仔细的市场调研,结合机械行业技术的现状,我们确定了向通用机械领域拓展的发展战略,确定了根据“机械产品生产流程”来确定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图书布局的发展主线(见图3中间主线)。
2. 细化发展支线(技术支线)
主线确定后,接下来就是细化发展支线,对主线上的每个环节按照技术分类进行细化,逐步完善。支线的细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当时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与时俱进地进行。如图3所示,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专业的各技术支线都是在不同的时间点开展工作的,例如:2002~2003年,我们在调研后认识到国家将大力发展数控技术,决定组织开发数控技术图书,使得化学工业出版社最早占据数控类图书市场制高点;2004年,液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我们决定进军液压类图书的出版,2005年后出版了一批液压类的行业经典著作,广受好评;2005年下半年,职业教育发展日臻成熟和规范,我们及时进入了机械加工(机床加工、钳、钣金、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人读物类图书的出版;2007~2008年,为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国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应用量很大,我们适时开展了工程机械类图书的出版;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给我们带来了出版的契机,2009年化学工业出版社进军汽车类图书的出版,2011年大力发展,目前汽车专业已经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科技板块的重点之一,等等。
3. 细分读者,制定各发展支线(技术支线)的选题布局
从读者层次角度考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图书分类布局。如图1所示,根据“专业技术面”上的技术1、技术2、技术3等,针对高端、中端、低端各个不同层次的读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策划;另外,从图书性质和用途上也进一步考虑图书布局,可分为工具书、实用技术图书、工人读物、教材等。
总结上述专业选题框架结构的设计,主要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 选题规划的出发点不是为出书而出书,而是为了合理构建专业出版的整体布局,是以专业图书品牌建设为最终目标,做该专业图书的市场主导者。
2. 一定要注重专业品牌图书的规划和策划,因为这将大大提升出版社该专业图书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地位,例如《机械设计手册》就是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设计类图书的一张王牌。
3. 选题规划要追求全面布局,切忌顾此失彼、盲目跟风。例如,规划时要合理掌握高水平原创专著与一般技术图书的比例关系,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等。
4. 以上讲述的只是专业选题框架设计的基本方法,在具体操作时要考虑出版社的出版实力和发展战略、编辑人员情况等因素后灵活运用。
四、专业选题规划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专业选题规划人犹如一个重大项目的总工程师,应该具备总揽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1. 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能力
策划编辑只有立足于行业发展,专业出版才有可为。从以上选题规划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可以看出,规划人必须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非常熟悉行业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动态,对专业技术知识的了解“不求深,但求广”。另外,规划人还应该具有很强的编辑业务能力和丰富的选题策划经验,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技术、了解读者、了解市场。
2. 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
专业技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选题规划应与时俱进。由于图书出版是滞后于专业技术发展的,要想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做市场的主导者,规划人必须具备敏锐的市场意识,进行准确判断,及时行动。
3. 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力
专业选题规划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所以规划人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才能有效发挥团队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准确分析和判断、快速解决,这样团队的工作才能有序、高效、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敏.总编辑职责与选题规划.科技与出版,2008(5).
总体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力在逐步提升。从国际竞争来看,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总额223.4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89.78亿美元,同比下降4.11%;进口额33.67亿美元,同比下降21.4%,贸易顺差为156.11亿美元,比2014年增加1.05亿美元,中国工程机械在境外主要市场上的份额在持续上升。从国内来看,市场占有率也是不断上升。混凝土机械本土品牌市场份额从10%上升至90%,挖掘机市场仍然以外资品牌为主导,但是随着国内厂商实力的增强,自主品牌挖掘机也在逐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虽然取得上述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行业营业收入持续下滑。从2012年开始,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结束了20年的高增长,销售收入出现下降,2015年市场销量继续收缩,其中挖掘机、装载机和起重机销售分别下降37.7%、51.1%和29.6%,并且单机价格也明显下滑,造成行业营收大幅下降,总体处于亏损状态。
2.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仍然较弱。一是国产主机在质量方面还是逊于外资品牌,比如装载机,国产品牌使用两三年就需要大修,而一些高端品牌可以用七八年,甚至十年。二是核心技术并未完全掌握,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行业大部分利润贡献给了外资高端零部件配套商。三是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不够。卡特彼勒2012年的研发投入达到25亿美元,而三一集团的研发费用达到50亿元人民币就已经是国内之最。
3.产业链协同水平低。全球领先的整机企业不仅拥有巨大的生产规模和销售收入,而且在产业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它们与供应商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供应商关系,而是一种生产网络中控制中心与职能者之间的协同关系。与之相反,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产业协同水平低。调查显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大中型企业在供应链各业务环节的集成运作方面,现场物流环节的集成运作覆盖率仅为38.1%,在物流、加工配送、财务结算等方面的业务协同覆盖率仅在30%左右,对于供应链物流动态运转层面的集成应用还相对缺乏。因此,随着产品全球营销网络的渗透和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大中型企业亟需加强产供销集成,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水平。
4.同业之间恶性竞争。部分制造企业采取了降价、延长保修期、低首付的销售政策,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增加了行业整体的经营风险,影响中国挖掘机械行业发展。造成这种恶性竞争的原因,一是产能严重过剩,二是市场机制不规范。
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升级途径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升级既要解决当前行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要考虑到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格局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存在的机遇,主要途径有:
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攻克核心技术瓶颈。产品技术水平是制约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中国与它们的平均差距在15年左右,主要表现在产品使用可靠性、整机寿命、外观质量及信息化技术水平。虽然在柴油机等领域中国与国外先进企业开展了合资、合作生产,但关键核心技术和品牌依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中国仍未摆脱“打工式”的加工制造地位。要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困境,必须加大自主研发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克服技术瓶颈,打造自己的品牌。
2.开展跨国并购重组,补齐短板。采用并购重组等方式收购在本企业某些短板业务上具有优势的企业,可加速技术转移,并实现规模经济,这也是跨国工程机械企业发展中经常采用的战略。虽然工程机械行业整机及零部件厂商高度垄断,行业排位前三名的企业实力很强难以实现并购,但是还有一些边缘性的企业有较好的技术储备,由于市场开拓不力或经营不善,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处于亏损的边缘,是中国企业收购的理想对象。
3.拓展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企业需放眼全球市场。“走出去”战略一方面能够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业务覆盖范围,减少全球需求疲软对行业的冲击,另一方面,国际化战略也能给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
4.加强售后市场业务建设,结合互联网金融,形成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业务模式。工程机械产业链除了整机和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还有相当一部分附加价值集中在售后市场业务,包括产品营销、租赁、服务支持、产品再创造等。国内企业想要成为国际领先企业,必须进行业务结构优化。一是调整业务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改变工业企业以往粗放式生产模式,创新企业管理系统,提倡零库存、高效率的生产理念,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提供金融投资服务,与经销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业务模式,建立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综合性企业。二是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成立金融租赁部门或投资子公司,发展融资租赁业务,降低应收账款比率,减少坏账风险。
政策建议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为促进工程机械产业升级,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_鼓励开放式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应当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解决基础技术薄弱的问题。可以考虑设立科技专项来解决发动机设计、液压件密封、金属热处理等关键问题,提高配套件的质量水平,夯实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产业技术基础。严格保护专利所有权,鼓励自主创新。另外,也要继续鼓励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中心,发挥外资研发的技术外溢效应。
2.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一方面,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辅助,制造企业和经销商共同参与,出台自上而下的行业监督管理细则。严格把守行业进入和退出门槛,建立恶性竞争的预警机制,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市场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以国家资本入股方式,支持鼓励合适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建跨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联盟,避免盲目竞争,增强行业竞争力。
3.加大金融机构支持装备制造业力度。首先要加大对工程机械产业的信贷支持。工程机械是高成本、有一定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往往对工程机械行业持警惕态度,应该在规范信贷审查、加强风险防控的基础上加大信贷支持额度。其次,加强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开发适合不同工程机械公司的信贷产品。最后,扩宽工程机械公司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上市等途径进行直接融资,发行企业债、票据等,发展链式金融、融资租赁,不断创新融资模式。
即使是企业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甚至放弃几乎一年内的全部假期,仍然无法满足市场上源源不断的订单,这就是2010年中国重卡企业的真实写照。
年末盘点,中国重卡市场一步从2009年的65万辆暴增至101.74万辆,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卡销量突破百万辆的市场。
而59.93%的增幅不仅让所有企业顺利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销售任务,甚至还让它们当时定下的这个目标显得那样的保守。
2010年的重卡盛世,归结原因,最根本要得益于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投下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它们带动了工程车辆和物流车辆需求的大爆发,也造就了中国重卡市场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
但从根本上,它也反映出了中国重卡市场是个政策导向明显的市场。面对已经到来的2011年,国家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4万亿元的投资已近末期;银行信贷规模在通胀压力下面临紧缩,中国重卡市场还能否依然站在百万辆的数量级上?
从各个重卡厂家为2011年制定的销售目标看,悲观者只占极少数。尽管他们中有人认为未来几年内,市场会出现反复,长远看仍然会保持增长,中国的重卡市场至少可以发展到150万辆的规模以上。
但大家又同时意识到,在市场进入百万量级后,新增需求的萎缩导致的不会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市场格局,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也正是在这样的判断下,《汽车商业评论》注意到,中国重卡企业开始积极求变。
从分羹到“抢”饭
重卡企业的变,最根本地体现在它们对于未来发展的考量上,不再以销量定英雄,而是要看市场占有率。
“未来市场是增是减,政策不同,市场销量也不同,我们很难用数量再去考核经销商,但市场占有率是个实打实的数据,放在那里,销售一百辆车里我占有多少,一目了然。”一汽解放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许宪志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如果你走一走年末各家重卡企业的商务年会,也会发现“市场占有率”成为了热门词语。
一汽解放要挑战市场占有率23%;东风商用车市场份额要增长1个百分点;上汽依维柯红岩将依据市场占有率决定是否在区域市场增加新的经销商。
虽然所有的企业在“十二五”规划中都对于未来的市场信心满满,但现在它们显然并不十分自信,谁也不敢保证未来的市场会有怎样的规模,还会有多大幅度的增长。
所以,牢牢抓住市场占有率才是在百万级市场上最稳妥的做法。它们也把重卡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分羹真正带入了“抢”饭的时代。
布局新动向
未来的市场竞争是惨烈的,但谁也不甘心落后。2010年也成为了中国重卡的布局之年。这一年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改造和扩充着自己的生产线来提升产能。
一汽解放贯彻集团“三年两改观”目标,东风商用车4万辆产能重卡新工厂在十堰奠基,中国重汽收购上海汇众全部技术和生产线,陕汽南下在湖南艮沙县兴建新工厂,福田欧曼第二工厂开始投资建设,上汽依维柯红岩搬迁至8万辆产能新工厂并投建二期工厂,华菱汽车投资10万辆重卡项目。
《汽车商业评论》发现,这一年,一些企业开始为了寻求更大的企业规模而进入新业务领域。
中国重汽重组成都王牌,从重卡拓展至轻卡、微卡全系列商用车生产企业,并开始进入工程机械领域,陕汽继续投资微车项目,大运重卡收购四川银河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军轻卡市场。
这一年,一些企业开始扣谴或筹备打造自己的产业链。
福田欧曼与戴姆勒奔驰合资国产奔驰OM457发动机,上汽依维柯红岩的股东方上汽集团正对重卡发动机、车桥和变速器进行布局,联合卡车更是从设立之初就立志打造完整的核心零部件产业链。
高端的诱惑
产能的提升保证了企业在未来市场可能的持续增长中不落于人后,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产品。
做高端产品是所有企业对于来市场发展的一致判断。
东风商用车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到2010年,东风天龙已经达到年销售近10万辆规模。并且它还正在不断在企业产品销量中调整和提升新产品的比例和规模。
一汽解放J6在经历了两年的等待后也借着给力的市场迅速增长到年销售6万辆。要知道,在过去的两年中,这款解放耗费7年时间打造的产品销量只有不到2万辆。
两家企业做高端产品的成功更加坚定了其他企业投资这类产品的信心。
中国重汽的HOWO A7、福田欧曼的GTL、北奔V3重卡、上汽依维柯红岩杰狮、华菱星凯马、联合卡车U/K8系列,还有上海日野等合资公司产品,这些已经或者即将在2011年进入市场的高端产品都将是未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有力的武器。
“新产品确实需要1-2年进入市场的前期铺垫,需要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认知度,但我坚信高端产品有着很好的市场需求。”上汽依维柯红岩总经理熊伟铭对《汽车商业评论》说。
记住服务为王
当一切条件都已经具备,企业剩下的就是投入到市场的营销竞争中,各出奇招,各显其能。
有人要靠南北市场上驾驶室风格的差异化手段来促销量,有人要通过主打专业客户群来抢市场,还有人要利用丰富的金融手段,像卖电信套餐一样来卖卡车。
但企业的共识又是如此一致,不论用哪种方法,未来企业竞争的根本不只是五花八门的营销,还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