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尿素产品;包装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00-01

尿素是农用品,也是必需品,在目前的市场上,此产品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如何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使自家尿素产品能被广泛应用,成为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外观效益理念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提高尿素产品包装质量这项工作已被提上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一、尿素产品质量管理

尿素产品的质量分为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包装间作为尿素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性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包装间对内在质量,有义务把控好尿素粒度、尿素含水量、氮的总含量等方面的生产操作,对与外在质量,则要注意尿素包的边缘线是否紧密、字体是否齐全、颜色是否统一等方面的生产操作。总之就是监督好尿素包装的质量,则要对包装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力的监督,在工艺设备、各类指标都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来规范。使全体工作人员能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尿素包装工作,保证尿素包装质量。

1、从工艺过程看质量管理

工艺过程就是从尿素生产到成品输送的整个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要得到保障。在送料系统中,要注意散装堆料的放置,要按照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安放,以对尿素的颗粒度做好把控。还要注意粉尘对尿素质量的影响,建议采用打尖作业方法和改进直放料技术,使粉尘无法轻易堆积。在称量环节,严格控制尿素重量,允许在规定范围内浮动。包装系统就要注意尿素包的外观问题,使其能营造一个好的初印象。在成品运输中,注意扔包高度要按照实际要求来,运输人员要注意规避踩踏尿素包问题。

2、从完善制度看质量管理

设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对生产到成品运输环节层层把关,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时刻对他们进行培训,牢牢将生产质量烙印在心里。实行奖罚制度,对于操作规范,有质量意识的员工加以鼓励,对态度不谨慎、操作不上心的员工加以警告,有严重情节者,则进行处罚。

二.尿素包的外观质量问题

目前,尿素包的外观质量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尿素包在生产过程中因为螺旋溜槽口不符合要求造成的挂包、字迹划乱现象,还有上下封口缝合不紧密,因为拉伸造成缝合线开的问题,编织袋在印字过程中不严格规范,造成颜色深浅问题,在运输时,因为太高,造成扔包时,尿素包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尿素包发生上封口拉伸问题,还会因为尿素包堆积过多,造成尿素包破裂问题。这会导致水分进入尿素包内,长此以往,尿素会因为粉尘增多引起潮解板结,影响尿素质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尿素内质量问题及分析

用来喷洒尿液的造粒喷头如果和天花板的距离过近,会造成尿液被抛洒到天花板上,如果清理不及时,粘结成块的粉状尿素随时有可能落下来,和正常的产品混合到一起,影响尿素的质量。因此,除了拉开喷头和天花板的距离,还要注意定期清理喷头。

在运料过程中,因为钢结构栈桥与底部钢板不严密,造成扬尘落入尿素中现象,并且因为设备防潮不到位,会使尿素粉化,造成腐蚀。

四.提高尿素产品包装质量的有效措施

1、螺旋溜槽改造措施

螺旋溜槽建议改造成上宽下窄的漏斗形状,并且使用的是不锈钢材质,将两个入口做成弧状,并且要磨圆,使其钝化,使尿素包从宽的入口处下包时,外包上的字迹不至于被划掉,也不会因为入口锋利而出现挂包现象。出口窄是指仅比尿素外包的平放宽度大一点,使其下包的时候位置正。在入口处进行收口处理,也是为了使其下包过程位置正。

保证尿素包在螺旋溜槽内运输过程中,处于受力均衡状态,也就是使离心力等于向心力,那么则需要满足溜槽内侧螺旋方向和倾斜的不锈钢板的角度正好。

为了防止尿素包飞出螺旋溜槽,要观察实际情况,增加螺旋溜槽侧边高度,焊接处要磨平,防止挂包。

2、散运钢结构栈桥防潮处理措施

选用正确的防潮材料来填充散运钢结构,比如聚氨酯发泡板材、橡皮泥,这些材料极耐腐蚀,使用周期长,还兼顾防火功能,是防潮材料的不二之选,聚氨酯发泡板材的外观要用铝皮包装好,这是对散运钢结构栈桥的双重保护。

3、装车高度及搬运人员操作处理措施

装车机的高度和工作人员下包的高度都会影响尿素包的质量,因此建议降低装车机的高度和搭建台阶供工作人员使用,以避免因为重力导致的尿素包装受损状况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对尿素包装的生产流程进行有力的管理和监督,对工作人员起到督促作用,使其加强质量意识,对生产、装运等环节都认真对待,不会掉以轻心。

尿素包的装运是保证尿素包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将其整理齐整,堆置在特定的地方,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脚下,减少对尿素包装的踩踏。

五.改造效果

1、螺旋溜槽改造效果

有效解决了尿素包在螺旋溜槽处挂包、横包、飞出、字迹被刮现象,使其在下包过程始终位置正,使运输与入库溜槽切换挡板更容易转换,降低拉包危险,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减少了。

2、防潮处理改造效果

栈桥设备耐腐性性强,增加了它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了因为防潮不到位引起的故障,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胶带机上的粉尘就会保持干燥状态,从而就不会因为粉尘潮解造成皮带对尿素的污染问题,提高了尿素包装生产效率。

3、装车高度及搬运人员操作改造效果

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认真对待尿素包装生产、搬运、储存环节,这是在人为方面控制尿素包装的质量。装车高度的增加,减少了尿素吧包装因为重力问题而损坏的概率。

Y语

影响尿素产品包装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机器设备,制造工艺、操作人员素质等,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尿素包装生产率,尿素产品包装质量也得到保证,给人一个好的初印象,使其与企业的营销策略相得益彰,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富雅美.提高尿素产品包装质量的措施[J].化肥工业,2015,(05):55-57.

[2] 秦志平.浅谈影响尿素外观包装质量的因素[J].大氮肥,2013,(02):105-107.

[3] 李Z.尿素定量包装系统的研究与改造[D].大连理工大学,2013.

第2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若干问题的决定》、《**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和我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力度,结合我市实际的情况,决定对电能表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抽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产品和范围

本次专项监督抽查的对象主要为我市电能表生产企业。

二、工作要求

1、本次专项监督抽查工作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承担。承担、承检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企业收取监督抽查检验费用。

2、本次抽查由承担单位组织实施。抽样时,承担单位应有两人以上参加,并向受检企业出示本文件、单位介绍信或证明本人身份的证件。上述材料不齐全的,受检单位有权拒绝抽样。执行监督检查抽样的人员在对企业进行产品抽样的同时,要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信息进行调查,认真填写《**省质量监督产品企业信息调查表》,并将调查信息与检验数据一起上报。

3、每个企业每种产品抽检一个批次。当计划中安排的企业已被抽到两个批次产品时,其他产品不再抽样。

4、连续三年定检合格的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名牌产品,凡列入计划的,只进行企业情况调查,免于本次专项监督抽查产品的质量实物检验。

5、出口产品不得抽检。承担单位如发现受检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用于出口的,应在抽样单中说明情况,停止抽样。受检企业也应该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证明,如外销合同、加工协议或证明书等材料。

6、时间安排。本次监督抽查的抽样工作从***年10月15日开始至10月25日结束,承担单位应于三天内将抽样结果上报我局监督稽查科。检验工作于**年12月25日前完成。

7、对无正当理由拒绝本次专项监督检查的企业,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第五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予以严厉处理。

三、监督检查结果的上报和后处理

1、承担、承检单位要严格按照《关于调整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浙质监发[**]372号)文件规定的检验报告寄送要求,将检查不合格产品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结果通知书》和检验报告以邮政特快专递等便于核实查询的方式送达受检企业,并确认企业收到。

2、承担、承检单位应于检验工作完成后,将不合格报告清单、监督检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汇总表、不合格报告(包括抽样单和企业调查表)、监督抽查工作小结、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报送我局监督稽查科。质量分析报告应做到有数据、有分析,即向企业又面向社会,能够用于新闻。

第3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前不久,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了一季度小家电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结果,其中一份由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制作的《2016年电热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指出:该院对市场上50批次的电热水壶产品进行了质量风险监测,发现55.6%的电热水壶产品锰含量在10%左右,存在使用高锰钢的问题。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电热水壶的锰含量越高,锰析出量也就越高。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锰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记忆力减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报告建议消费者最好选用304牌号不锈钢材质的电热水壶。

报告后,“电热水壶烧水会导致神经紊乱”、“过半电热水壶会让人变笨”、“只有304钢的水壶才能用”等内容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流传,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有媒体采访发现,在各大卖场和知名电商平台,电热水壶的介绍中纷纷添加了“304不锈钢”字样。 不必谈锰色变

高锰钢的电热水壶到底有没有毒?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专家、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家对高锰钢电热水壶有害健康的担忧,主要表现为对锰中毒的误解。锰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系统摄入过量锰的氧化物。用高锰钢电热水壶烧水时,无含锰的氧化物析出,并且通过煮水析出的锰含量非常微小,还不如食品和自来水等物质中的含量高,因此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情况。”

第4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棉胎存在的质量问题

现有的棉胎市场,检验合格率在80%以上。我们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在棉胎及其他絮用纤维制品生产加工中直接或间接使用禁用原料,如使用工业废料、垃圾废棉布以及医院使用废弃的衣物、棉被、止血纱布等来生产加工棉胎及其他絮用纤维制品。

2.在生产棉胎过程中,表面使用了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原料,而棉胎中间却夹杂了非生活用絮用纤维或再加工纤维等禁用原料,掺杂使假、欺骗消费者。

3.在生产棉胎及其他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的过程中降低成本,有意识地在棉胎及其他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中混入纤维下脚料、回收棉。这导致了短纤维率明显增加,超过国家标准规定,降低了产品质量,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在棉胎检验中存在标识问题,如棉胎制品无标识或标识不全(无生产名称、无制造者名称、无制造者地址、无产品规格、无产品质量等级、无原料成分和含量、标准的标注有误,无产品合格证明、无产品标准代号)。

在棉胎等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中缺斤少两,标注的重量规格与实际重量规格偏离甚远、标注的等级与实际等级相差一到二级;有的表面等级达到标注的等级,中间却夹杂了降低一到二级的棉花,从而降低成本和质量要求,牟取了不当利益。

在对棉胎企业监管和市场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些生产加工企业用购进的非生活用原料制成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销售;非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未贴警示语,与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混杂在一起销售,鱼目混珠,误导消费者购买,损害了消费者合法利益和身心健康安全,从中牟取不法利益;有的企业生产假军品,由于加缝布套后不易拆看,浑水摸鱼,借机销售“黑心棉被、棉衣”。

以上这些质量问题,轻者存在欺骗消费者行为,重者将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有甚者将导致消费者感染疾病。所以棉胎的质量监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治理棉胎质量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各方面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能职责,加大对棉胎及其他絮用纤维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服务与质量监管,以此来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诚信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措施和建议

1.加强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的宣贯,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宣传与咨询活动,通过媒体、咨询、投诉等途径广泛宣传絮用纤维制品相关质量常识,提高广大消费者对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的识别能力。增强消费者的法律观念,规范絮棉制品企业的质量意识,引导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其生产销售行为。

2.加大执法打假力度。一是要加强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从生产加工源头上加以综合治理;二是要特别加强与工商行政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加大对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查处,清理整治絮棉制品批发零售市场,规范非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流通去向。

3.提高专业纤检机构对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素质,监管与服务同等重要,在服务中体现监管,在监管中体现服务;特别对学校、宾馆、医院等购买的招标服务工作做到事前服务到位,切实帮助指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生存能力;加强对企业的日常服务,帮助与指导好企业去认真理解国家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要求进行生产经营。

4.建议有关部门对工业下脚料及工业废料再加工纤维制定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管理以及确定使用范围,将禁止用于生活用絮棉制品的原料进行严格把关,从源头上切断“黑心棉”的生产加工。

质监机构的着力点

作为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要利用纤检的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对企业进行协调管理、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发挥技术检验监督职能,实施监督与服务并举。在服务工作中将着重做好企业的引导、规范及帮助企业树立品牌观念。

1.引导棉胎及其他絮用纤维制品企业建立信誉机制。诚信是一个企业道德标准的最基本成分,也是最重要的成分,质量诚信往往表现为企业对质量的主动追求,是企业在整体市场建设信用中的内在张力。在竞争相对充分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质量诚信主要表现在对使用标准的忠诚度,即是否严格按照适用标准生产加工产品;在市场营销中严格产品性价比,即是否虚构品牌、欺骗消费者。在适用标准方面也存在打球、浑水摸鱼的现象。所以我们建议在棉胎及其他絮用纤维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推广企业质量诚信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信誉机制和质量诚信,企业的发展才具有市场活力、内在动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企业,指导其规范化实验室管理,提高产品出厂的把关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3.定期组织召开行业性的企业座谈会,搭建一个平台,加强交流与沟通,帮助企业开展产品质量分析活动,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以达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实施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制度,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为企业及时调整生产、销售及管理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4.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帮助企业制订培育产品计划和争创名牌产品措施,在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期间派出专业人员进厂指导,帮助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改进工艺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合格率和优质品率。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先进、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向企业宣传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提升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市场覆盖率。

5.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抽查样品数量不得超过检验需要和抽查规范规定的数量,减少企业负担。以企业质量档案为平台,对企业产品质量、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售后服务、诚实守信等方面进行评价,并通过媒体宣传,提高企业的诚信度。

第5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一、争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加快强市建设步伐

1、积极做好各项争创工作。发挥争创牵头部门作用,做好主题答辩和分答辩材料以及城市宣传影像资料的准备工作;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组织召开预验收部门联席会议,落实部门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加强质量强市宣传工作,依托日报、晚报、网络等宣传媒体,开展“城市质量精神”征集,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宣传城市质量精神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提升全社会对质量强市的知晓度。

2.组织实施质量强市绩效考核。按照质量强省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出特色,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年度考核。进一步完善全市质量强市绩效考核体系,修订《市质量强市工作目标考核细则》,签订各地年度质量强市工作目标责任状,年底前组织年度考核。

3、加强质量强县(市、区)示范单位建设工作。根据省质量强县(市、区)指导意见,动员县(市、区)开展质量强县(市、区)建设,开展具有各地特色的质量强县(市、区)活动。

4、开展强企、强业达标活动。制定我市强企、强业达标实施意见,全面贯彻市《质量强企建设标准》、《质量强业建设标准》,今年全市5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标准要求,各县(市、区)至少要有一个行业达到标准要求,各县(市、区)要加大质量强企、质量强业推进实施力度,要培育质量强企、质量强业的示范先导区。

5、大力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完善《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年内评审出1-2家市长质量奖,发挥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的标杆带动作用,鼓励企业争创各级质量奖。

6、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围绕促进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争创各级名牌,力争全市新增省名牌20个以上;力争在不同产业培育一批区域名牌,促进名牌产品由点向块发展;完善市名牌评价标准,今年全市市名牌新增60个左右;组织专家开展名牌对经济贡献率课题研究,形成名牌对经济发展贡献分析报告。

7、加大对企业质量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首席质量官、质量工程师等企业中高级管理层的培训,举办3-4期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联合人社局共同推动质量工程师在企业中的作用,加强关键岗位质量管理人员、检验员和一线员工的培训,举办3-4期关键岗位质量管理人员、检验员和一线员工培训班,不断强化企业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质量素质。

8、加强对企业质量管理指导。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开展国有企业质量工作调研,争取出台我市《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质量工作的意见》;联合市经信委开展中小企业调研,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部署,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争取出台我市《关于加强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意见》。

9、深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按照要求推动质量信用评价向制造业企业覆盖,完成全部生产许可证企业、省名牌企业、省质量奖企业的质量信用建档工作,争取7家以上企业获得质量信用AA级及以上评价。加快完善质量信用管理网络系统,做好信用评价推广使用,适时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作为名牌认定、质量奖评选的重要依据,推动发改、经信、科技、银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等环节参考和应用质量信用报告,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激励惩戒机制。

10、积极开展宏观质量分析研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围绕五大产业,探索开展《产业质量调研分析报告》专题研究,分析我市重点产业质量状况与发展前景。完成全市的《汽车零配件产业质量发展分析》,组织专家开展服务业满意度调查、城市质量满意度调查活动,推动政府和相关部门解决城市质量发展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做好履职创新、服务创新、监管创新,打造质量管理品牌

11、创新质量管理服务模式。完善全市质量管理专家库,构建质量管理服务平台,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邀请专家团队通过研讨交流、实地走访、现场诊断、建言献策帮助企业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难题,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12、加强质量工作宣传。利用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运博会、质量月等活动,开展名牌企业贡献分析、汽车产业质量分析报告、卓越绩效高层论坛、各级名牌企业、质量奖企业公布,提升质量强市工作的影响力。

13、开展重点产品、产业的质量提升活动。开展质量安全主体承诺活动,开展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质量安全负责人约谈活动。积极落实国家局、省局部署的电线电缆、儿童用品、学生文具、车用汽柴油、林木制品、化肥、节水产品、建筑防水卷材等8类产品的质量提升行动。

三、完善行政许可工作,强化产品监督管理

14、完善行政许可工作。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行政审批改革对接工作。做好许可证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对不符合条件或质量不合格的,督促企业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建议撤销或吊销许可证。

第6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打叶复烤;质量管理;过程控制;非烟物质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9-0148-04

随着国内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的总体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国际市场对烟叶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关注度越来越高,“原料保障上水平”已被视为战略成功与否关键的第一步。打叶复烤企业作为工商交接的纽带及卷烟企业的“第一车间”,所提供的产品须由过去的合格产品向优质产品进行转变,由结果控制向过程转变,其转变的关键在于强化过程控制,牢固建立全员质量意识,才能切实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贵阳复烤厂于1998年开始加工出口烟叶,至今已有14年历史,年加工能力80万担,产品远销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长期坚定不移地执行了“质量第一、顾客第一、信誉第一”的指导方针,牢固树立了全员的质量意识,从而使得贵阳厂的产品质量长期保持稳定,获得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与客户的交验合格率长期保持在100%,质量事故为0,客户索赔事件为0。

1 建标准、打基础

2008年以来,贵阳厂根据长期加工出口烟叶的经验客户需求,先后建立了《出口烟叶分级标准》、《出口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程》、《出口烟叶打叶复烤质量检验规程》三个出口烟叶加工标准,现已正式列入贵州省地方标准,并于2010年9月颁布执行。其中《出口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程》、《出口烟叶打叶质量检验规程》的起草意义重大,填补了贵州省乃至国内在加工出口烟叶时工艺及质量检验规范的空白,改变了过去在加工出口烟叶时无标准可循,各企业都是按照各外商技术人员口头指导进行操作,对外商技术依赖过大的局面,同时也满足了外商的各类质量需求。《出口烤烟分级标准》针对国内烤烟分级标准与国际市场质量需求的较大差异,经全面总结多年来出口烟叶的加工经验和进行探索研究,建立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出口烤烟分级标准。通过建立该标准,使贵州省烤烟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稳定和拓展了国际市场,大幅提高了利润,扩大了出口量,提升了贵州省烟叶出口的核心竞争力。

2 立制度、重执行、强考核

结合出口烟叶质量控制的特点,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从原烟收购、原烟保管、原烟纯化、复烤加工、成品储存、成品发运、转基因控制、虫情控制、非烟物质控制等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可控制的质量运行、考核标准及质量责任制度。在运行标准、《产品质量考核制度》及《产品质量经济责任制度》上明确了谁应该对哪一个质量环节负责、产品需要达到的标准,以及谁来检查、谁来对绩效打分等责任。按季度、年对原料采购部门、生产加工部门、仓储运输部门、质量监督部门进行质量考核,再通过以上部门将各项质量控制指标详细分解到各执行岗位人员的季度生产经营进行考核,通过各种方式将质量管理的理念及监督贯彻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有力地推动了各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意识的形成。

3 完善监督范围、加强过程监督、严格标准执行

3.1 着重完善质量检验的范围

目前质量检验范围覆盖烟叶原料收购、挑选质量检验、煤质量检验、包装物质量检验、加工过程质量检验、成品验货检验、仓库成品保管检验、成品厂检,形成了科学完整的质量检验系统,实现了对产品原料的输入、产品形成与实现、保管、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监督,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

保障。

3.2 加强过程监督,确保产品质量

由质量监督部门烤季前制定详细的全过程《烤季质量监督检测计划》和批次生产加工《工艺策划书》,质量监督人员按检验计划组织对原料收购、挑选、包装物、生产加工过程、仓储保管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检查,根据情况的不同实时加大检查的频次。

3.3 以标准和顾客要求为行为准则,实施质量检验控制

严格按照客户要求、行业、省局、企业标准对原料、包装物、生产过程、成品要求进行检验,及时将各项数据反馈到生产现场及其相关操作员处,对不符合使用要求的原料及包装物应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待重新检验后符合要求再投入使用。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项严加监控,配合生产人员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保证了生产正常运行,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返工处理,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每月由专项小组对各部门的技术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纳入月度考核,不足之处督促改进,有效确保了标准的执行率。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确保了最终产品的质量。

3.4 建立信息平台、科学统计分析、严格持续改进

第一,建立了产品实现全过程控制的日、月通报制,能初步体现上一工作日及月度的过程控制完成情况等。并在生产现场建立公开的产品质量宣传栏,将质量宣传语及每日各班次质量情况以宣传栏的模式展现出来。通过各班组的不断对比、提醒,促进了生产人员质量意识的加强,并推动了工艺、质量的进步,逐步树立了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生产人员就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观念。由专人每日将各质量控制环节的检验情况通过办公OA系统发至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便于各部门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其环节的质量情况,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质量,并每月出具各环节的质量分析报告,在OA上,加强改进地监督,确保质量信息传递、改进的及时性。

第7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以过程控制有效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探讨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深层次的管控模式,重点是对预算目标进行前瞻性的分析评估,以及预算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管控。即对制订的预算目标进行深入分析,为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对生产经营各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充分考虑各类影响预算目标完成的不利因素,针对重点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对于预算的执行进行全过程监控,各项重点管控措施按照预算执行到位,对于生产经营各环节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各项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对于不能按照节点目标完成的项目,及时进行因素分析并制订有效措施,加以付诸实施;对预算重视执行过程中的控制管理,预算管理的各环节执行过程管控达到实效,提高预算目标的达成率。

二、目前预算管理工作中普通存在的问题

一是编制了预算目标,但对于实现目标的影响因素缺乏分析。大多数企业有预算报表管理系统,编制了安全、产量、质量、生产成本、费用、采购、销售、资金等各方面的预算目标,但对于完成各类预算目标是否存在风险,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对各类风险采取何种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如何应对市场风险、原料供应风险、生产管理风险、资金运营风险等各方面的风险分析,并针对各类风险制订防范措施等,缺乏深入的前瞻性分析研究。

二是忽略了预算执行过程之中的管理。传统的预算管理,主要是生产经营计划的编排,重编制,轻执行,形式话现象较为普遍。在生产经营预算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采取哪些日常管控措施,相关职能部门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监督过程是否到位等,还需要深入探讨;对于生产经营中遇到影响预算目标完成的不利因素,如何采取保障措施加以解决,减轻或避免对预算目标的影响,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控制模式。

三、过程控制有效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实现预算目标的保障。

经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应用了以“过程控制有效”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创新模式。强调对预算的事前分析评估,强化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管理,提高?A算目标的达成率。

一是建立预算分析报告制度。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车间、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编写月度预算分析报告,各单位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订预算目标,对于影响预算目标完成的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例如销售部门的预算分析应包括完备的市场营销计划、全面的市场分析、应收账款风险评估、物流费用分析、库存产品评估等;生产单位预算分析应包括销售计划的组织分析、生产成本分析、工艺技术分析、产品质量分析、设备系统分析、人力资源分析评估等;物资采购部门应对供应市场、采购计划、库存平衡、原料质量等进行分析评估;安全环保部门对于安全环保监督检查分析;财务费用等其他各类费用及资金支出的分析评估。

二是过程控制全覆盖的管理模式。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供应、销售、管理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管理,为了完成各项预算目标,研究应用了过程控制全覆盖的日常管理模式。即“生产成本+销售+效益”三个日报制度和“现场监督”的过程控制全覆盖模式。一是强化日常的现场监督检查。由预算管理部门牵头组织财务、审计、人力资源、安全管理等部门,分工负责对原料质量控制、车间各项成本指标管控指标、销售计划的执行、生产订单执行、库存物资管理、安全管理、查找浪费等日常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每天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过程监督控制,对未完成预算目标的事项进行反馈,跟踪预算执行部门的解决措施及效果,直至完成。建立企业管理交流群,对于检查的问题及时上传,督促相关单位立即整改。理顺产、供、销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为车间成本的有效管控理清脉络。二是建立生产成本日报制度。实现生产成本的日清日结,对于超预算指标的成本项目,及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查找问题与不足,制订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成本预算目标。三是建立销售日报制度。销售部门每天对销量、收入、售价、回款等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跟踪销售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于达不成预算目标的销售区域,及时分析原因并制订措施,确保月度预算目标的完成。四是建立效益日报制度。预算管理部门根据生产日报和销售日报,每日汇总测算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于完不成预算进度的项目及时督促跟踪落实,提高月度利润目标达成率。

三是建立预算完成情况分析制度。各预算部门次月对预算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差异超过5%的进行具体原因分析,查找不足,制订改进措施,逐步提高预算执行的过程管控能力。

第8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企业 质量管理 企业竞争力

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质量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许多企业在硬件设施上比较相似,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而在软件质量上,由于企业员工的素质差异等,存在一定的技术堡垒,成为如今企业竞争的焦点。通过质量管理改进,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社会效益,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既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又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持续的改进可以重新构建区别于其它行业或企业的竞争力。

1.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有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将越来越高,又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高质量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现代企业生产目标的唯一选择。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获利的关键因素,企业产品通过较高质量这个影响,可以进一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由此,既促进企业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2.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现状

当前,现代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于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与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根据产品质量的要求,当前企业质量管理还存在许多尚待改善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2.1没有在思想上真正形成顾客至上的观念。客户服务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重销售、重产品、重管理而轻服务;重口号而轻实践,有些甚至认为客户服务仅仅是销售部门的任务等。这些误区表明,许多企业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形成顾客第一的观念,尚未真正树立和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没有全面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企业提供的每一项服务不应是孤立的和随机的行为,它应是一个系统的、标准化的服务过程。服务系统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用现代的技术来保障工作流程的实现。缺乏客户期望管理与行为引导导致顾客流失率提高。因为人们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老顾客与新顾客的区别。当然,老顾客与新顾客同样都是顾客,企业应以同样的热诚为其提供优良服务,但从较长时期来观察,就会很容易发现,老顾客与新顾客对企业贡献的价值是不同的。由“漏桶效应”可知,企业为了保住原有的营业额,必须从桶顶不断注入“新顾客”来补充流失的顾客。而每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挽留一个老客户的6倍。

2.3“不断改善”的质量要求没有得到全面体现。一些企业对质量的“不断改善”停留在形式上,比如QC活动只是被动的行为,每次活动之后没有认真总结,更没有对以前取得的成果加以运用,所以每次活动都是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尤其是PDCA质量改进的工作无法进行,最后丧失质量管理的效果。

2.4当前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数处在检查控制阶段,距离全面质量管理还有较大差距。质量不是靠检查来保证的,是需要全面的管理才能实现的。一些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大部分质量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完整系统的质量管理学习培训,没有掌握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没有把有效的数据资料和质量分析应用到实际中去。比如,一些QC小组活动还停留在从结果反写过程或成果的现象比较严重,质量管理必须彻底根除形式主义。

3.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全面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意识,要求全体员工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质量管理意识对企业及其各个岗位员工带来怎样的好处,正确看待传统管理方式和现代管理体系的异同;从工作上正确处理习惯做法与质量体系要求之间的矛盾;要认真学习新标准,正确理解新体系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立足本企业实际,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要做到这些,企业首先要在宣传贯彻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上下工夫,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意识,着力创造质量体系运行环境。

3.2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平台,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执行。为此,应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要坚决摒弃原有的习惯思维和工作方式,严格按照法律、制度、程序办事,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转变,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的管理思想,强化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二是要明确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要给予充分的职权和利益保障,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本企业本部门的管理理念、管理规律和科学方式,并在创新管理和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激励等机制上下功夫,努力实现质量管理的制度化。三是强化质量奖惩与考核制度。必要的处罚也是对现阶段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一种手段,强化企业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与奖惩应,并不断完善这种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质量效率”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贯标工作的“两张皮”现象才能彻底根除。

3.3建立顺畅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是构成质量管理体系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体系各个要素彼此之间协调联系的桥梁纽带和组织手段。企业应当建立并保持严密有序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相互关系,并不断完善和优化。充分保证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体系持续有效运行。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增强体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的自我完善、持续改进。首先,要在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认真记录并保存质量记录,如检验报告,分析报告,审核报告等。一旦发生质量问题,通过记录,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二是要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提升质量体系运行效率,通过定期评审检验人员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熟练程度,加强质量考核工作对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保证产品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三是要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帮助用户正确地使用产品,及时为用户排除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同时发现并纠正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商业信誉。

3.4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监督

质量监督检验是指企业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根据产品的技术标准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检督和检验。企业质量监督检验是为了促进和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而采取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一是严把进货质量关。即对采购物品的质量进行把关,对购进的原材料和包装物根据标准、规格要求,逐项进行检验,合格的准予购进和使用,不合格的不予购进或使用。二是严格工序控制关。工序过程是质量形成的主要程序。工序质量检验应依据生产技术规程要求,按照生产控制检验方法,对各种质量特性及时检验,判断在制品(或半成品)合格与否,决定其是否投入下道工序,或者根据检验结果调整工艺参数。三是严把成品出厂关。产品产出以后,应根据产品质量标准逐项检验,判断其是否合格,并符合质量标准,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进入销售环节。合格产品,在保管期内,也要进行审核性检验,防止错检漏检的不合格品混入,保合格的产品交到用户手中。

3.5打造企业质量文化

所谓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由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职工普遍认同的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群体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采标原则、检测手段、检验方法、质量奖惩制度的总和或集中反映。对企业来说,它不仅对其产品质量、经营质量和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对企业的环境质量、管理质量以及各方面的工作质量产生连锁反应。企业质量文化的构建,应本着“内外结合,博采众长”的原则,以便形成企业时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多维质量管理构架。同时,要关注在推进质量文化建设中,既要努力探索如何正确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坚持以质量战略为前提的原则来制定经营战略,又要统筹好效益、效率和质量的关系,在经营战略的效益目标指导下制定质量战略。质量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反复强化,共同推进,掷地有声,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

结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工作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要全面、深刻地理解“质量管理”的内涵,并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辅以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具体实践手段,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参考文献:

[1]王玲.浅谈企业质量管理经营[J].

[2]张丽英.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策略[J].

第9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配合“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工程的深入实施,认真落实省局关于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质量关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和温州市局《关于对重点区域(产品)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充分提升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认真贯彻落实省局领导提出的“产品质量问题事先预范、提前预警、产品质量风险前瞻性预测”的质量监督工作新定位,构建和谐监督。防止**年插头插座产品出现新的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确保插头插座产品质量稳定与提升。

二、工作目标

通过重点关注,我市插头插座产品、生产企业和我局的监管工作达到以下目标:

(一)产品质量保持稳定,不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

(二)监督抽查合格率大于80%;

(三)无证生产、假冒伪劣行为得到有效遏止;

(四)质量监管工作基础得到强化,各项质量监管工作制度不断得到建立和健全,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组织机构保障到位。成立“插头插座产品质量关注工作领导小组”,在“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质量关注工作协调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形成企业自抓、质监总抓、乡镇主抓、部门齐抓的工作格局。

(二)分析数据,做好质量风险前瞻性预测。一是组建专家数据库,对苗头性的使用违规零部件行为进行监测,及早发现制假源头,主动应对;二是及时总结、分析插头插座产品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行业质量状况的分析报告,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三)分类监管,增强“重点关注”工作的有效性。根据《**市低压电器行业企业ABCD分类管理实施细则》,结合低压电器行业产品质量基础信息数据,对已取得3C认证证书的插头插座企业进行ABCD分类并实行分类监管。

(四)突出重点,推进“重点关注”整体工作。一是抓住重点环节的执法检查,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管,狠抓大案要案查处;二是加强专项跟踪监督抽查;三是增加巡查频次,加强对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的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存在的问题。

(五)协调配合,完善执法信息反馈机制。加强与认证机构的信息沟通,充分发挥CQC**联络办公室的信息平台作用,建立认证机构定期反馈认证信息及查处通报制度,加大获证产品一致性的检查力度。

(六)强化基础,帮助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整体素质。加强标准化、计量工作,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使用采标标志,支持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计量减损增效”活动,提高经济效益。要针对我市插头插座的产业特点,采取各种措施,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质量技术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注重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在质量管理、名牌创建等方面先进性作用,带动一批中小企业质量上台阶。

(七)依法行政,严格市场强制退出制度。要坚决查处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违法行为,对严重质量违法行为的企业按相关规定要求实施强制退出市场。要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严厉惩治执法腐败行为,坚决执行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对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八)行业自律,遏制恶性压价竞争行为。制订、完善行业规范、行业质量标准,引导有序竞争,主动协调产品价格,制止低价倾销的不良行为行业。积极探索行业内产品价格调控的有效措施,对产品以低于行业议价、质量成本价销售的企业,按照行规公约予以处罚。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实施工作从**年3月份起至**年11月底,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时间为**年3-4月份。

依托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精心策划,加大质量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召开动员大会、不合格企业负责人学习会和质量分析会、召开不合格企业技术人员座谈会分析插头插座的质量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采取对策和制订自纠措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二)企业自查、行业自律阶段。时间为**年4月底前。

各插头插座生产企业要按照强制性认证规定要求,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并要求相关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承诺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三)关注提高阶段。时间为**年3月初至**年11月中旬。

1、采取信息普查、监督抽查、执法检查、定期巡查等不同的监管措施对各类企业进行分类监管。

A类企业,建议政府扶优扶强,并列入市政府的“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中,大力推进做强做大该批企业。

B类企业,委托行业协会,对其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通过整改,切实提高产品质量。

C类企业,列入我局重点产品监管对象,由辖区各稽查中队进行定期巡查。

D类企业,列入重点打击对象,建议撤消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或按规定实施强制性退出。

2、以检查插头插座关键部件材料为突破口,探索技术执法的新路,加大监督抽查和行政执法力度。在开展各类监管措施的同时,及时对各类企业进行动态转换。

(1)、A类企业在各级监督抽查中出现一次不合格,或出现质量、计量等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的,转为B类企业;转为B类的原A类企业整改落实到位,产品经复检合格的可重新转为A类企业。

(2)、B类企业连续3年在各级监督抽查中合格,且无质量、计量等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且其它指标符合要求的,可转为A类企业;

(3)、B类企业在各级监督抽查中出现一次以上(包括一次)不合格,或出现违反质量法、计量法等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的,转为C类企业;原B类企业转换为C类企业后,整改落实到位,产品经复检合格的可转为B类企业;

(4)、当年无不合格记录,没有发生质量、计量等违法行为而被立案查处的C类企业,且其它指标符合要求的,可转为B类企业;

(5)、在各级监督抽查及日常巡查中发现拒抽、拒检或拒不整改的企业一律转为C类企业。

(6)、C类企业在各级监督抽查及日常巡查中出现有下列行为的转为D类企业:

①有严重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的;

②整改后产品经复检仍不合格的;

③证书处于暂停状态,继续生产和销售违法产品的;

④同一种产品于近二年内在各级监督抽查中累计发生三次以上(含三次)不合格的。

3、建立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将企业分类情况、分类转化情况和强制性退出情况通过职能部门门户网站、平面媒体、征信系统及时公布,采用市场倒逼制度,促使不具备生产条件、产品抽检屡屡不合格,甚至制假售假的末位企业尽快退出市场,促进行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产品在省级以上监督抽查中发生一次不合格,且企业整改不力的,建议暂停其强制性认证证书。

对有以下严重质量违法行为的,向认证部门建议撤销其强制性认证证书:

(1)同一企业在两年内相继发生三次及三次以上的假冒伪劣行为,被立案查处的;

(2)同一企业在两年内在各级监督抽查中累计发生三次及三次以上不合格的,且明显属于以劣质低价产品倾销市场、严重扰乱行业公平竞争秩序行为的;

(3)在省级以上监督抽查中发生不合格,并经整改后复查仍不合格的;或同一企业的同一种产品于两年内在各级监督抽查中累计发生三次以上(含三次)不合格的;

(4)因质量违法行为被国家级媒体曝光并引起高度关注和连续报道,对我市质量监督工作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并且企业整改不力的;

(5)其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严重社会危害的质量违法行为。

(四)总结阶段。**年11月底前认真做好总结上报省、市局。达到关注目标,请示上级解除关注,仍达不到目标的,要求继续关注或启动质量预警程序。